审计学基础知识重点归纳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学基础知识重点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学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篇1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sider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uditing through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 and puts forward that teachers only use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carries out systematic teaching design and process arrangements from the pre-class, classroom and after-school, applies a reasonabl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audit learning and problems in audit teaching can be solved.

关键词: 学生视角;审计学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设计

Key words: student's perspective;audit teaching;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systematic 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231-04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高校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实现是通过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实现的。审计学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学科,通常是高校财会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审计学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教学效果不好与学生有关也与教学有关,但主要还是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张胜,2015)[1]。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透过学生的视角考虑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希望对提高审计学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本文选取河南省某一所财经类本科院校已经学习过审计学课程的2013级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专业的网上问卷调查系统“问卷星”为网络调查平台,问卷后生成地址,然后将地址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发至每一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602分。问卷分别从学生的审计学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审计学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审计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学生对审计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映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学生审计学学习效果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Liken 5级量表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主动性相关问题的选项进行了设计,并使用了SPSS21.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描述。具体问题选项数值见表1。

表2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审计学的学习效果的得分均值只有2.5,说明学生整体审计学学习效果不好。另外表3中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完审计学后仅有10.6%的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能够进行简单应用的学生比例只有4.3%;另外有16.8%的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对审计学基本的理论根本就没有理解;有31.6%的学生仅仅理解一些审计学的专业术语;有41%的学生对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仅达到理解的教学目标。该统计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学生关于审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是比较差的。

针对以上学生审计学学习效果较差的调查结果,问卷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调查:一是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 学生审计学学习主动性调查分析

学生对一门课程所花费的时间通常情况下能够代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表2数据显示学生在审计学学习中花费的时间这一项得分均值是3.14,说明学生学习审计学的主动性尚可。一般情况下,影响学生学习主动的因素主要是学生对该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对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这两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这两项的得分均值分别是4.43和4.45,说明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调查发现,有57.48%的学生认为审计学在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另外也有32.39%的学生认为审计学是培养专业综合能力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另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47%学生通过学习审计学想获取专业的胜任能力;而29.57%的学生为了CPA考试做准备;3.99%的学生为了考取研究做准备;剩余的5.98%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相对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性,增强了其学习审计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对学生关于审计学学习主动性的调查分析,发现该校的学生虽然学习审计学的主动性较好,但其最终的审计学学习效果却较差。基于此,笔者在设计问卷时分别从学生在审计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开展调查。

1.3 学生在审计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调查

从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602人中有457人认为审计学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概念太抽象,y以理解,这说明该问题是学生在审计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也常常反映教材中的每一个汉字都认识,但是组合到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究其原因,审计学的教材内容是基于审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编写的,而审计准则中的关于审计工作的各种专业术语是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结果,内容太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学生反映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审计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公司战略、税法、经济学、概率论、财务分析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学生要想学好审计学,必须有这些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专业基础知识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影响了审计学的学习效果。

表4中统计结果显示有235位学生(39%)认为审计学涉及到的职业判断太多,综合运用能力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比较喜欢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这类课程,当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对财务数据进行准确计算时,他们感觉很有成就感。但是一旦让他们根据案例条件进行职业判断时,学生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审计的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来讲,审计学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更高些。

最后有239位学生认为选用的教材内容太多,学习重点把握不好。被调查的学校选用的审计学教材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用教材,一个学期(50个学时左右)不可能完成整本教材内容的学习,任课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仅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点,但课下学生学习时面对厚厚的教材仍然无所适从。

1.4 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5)。被调查的602个学生所在的学校一般对审计学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审计实训课,而对非审计专业的学生只能根据学期课时的多少任课教师有选择地的上审计实训课。而审计学课程的理论及方法学生仅仅通过课堂上听听老师的讲解是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的。正如统计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理论讲解和审计实训相结合以及案例教学(见表6)。

另外表5中显示,有284位学生反映审计教学中缺乏案例教学,或者教学过程中学生互动太少;也有24.4%学生认为是缺少配套练习;16.9%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与审计实务需求不匹配;仅有6.5%学生认为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通过进一步对教师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发现(见表7),有56.8%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有38.9%的学生认为老师缺乏审计实务经验。目前,高校大部分审计学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上,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能会在某个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但由于综合案例资料的缺乏及其搜集的困难,很少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过专项审计案例或综合审计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此外,大部分审计学的任课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审计学理论水平,却没有参与过审计实务工作,对审计工作的内容、特点、流程及结果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理解上,讲起课来就显得言之无物,缺乏生动性,这也是大部分老师觉得审计学难教的主要原因。

1.5 调查总结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影响学生审计学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审计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可归纳为如下几点:教师教学方法呆板、单一;缺乏审计实训,或审计实训课时太少;教材不恰当、缺乏配套练习;审计学教师缺乏实务经验。

2 审计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仅通过单一的措施就能解决的,而是应该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完善审计学课时设计、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等一整套的措施才能解决的。

2.1 充分合理的课时安排是提高审计学教学效果的前提

学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应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审计学课程内容及特点给予审计学课程充分的课时安排,在此基础上引入实训及实践教学内容。课时的充分性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如果课时安排不够,任课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不得不在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更不用说是进行审计实训的操作了。

2.2 完善审计学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审计学教学效果的基础

合适的教材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工具,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组织教师编写适当的教材及配套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下学习时就相对轻松和方便了,不用再花费时间去筛选要学习的内容了。此外,建设一只高素质的审计学教师队伍,是提高审计学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参与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审计机构进行的审计项目,提升自身的审计实务水平。只有实务水平提高了,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才能将抽象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审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

2.3 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提高审计学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教师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李曼,2012)[2]。

教学模式的转变不是引入某一个的课堂教学方法所能解决的。教师要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毋海晶,2015)[3]。具体措施可分别从课前准备、课堂授课、课后复习与反馈三个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相关问题。

2.3.1 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审计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的任务。学习任务可以是相关专业知识的复习准备,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也可以是案例数据资料的收集、实训软件的熟悉等。为了督促学生完成规定的课前学习任务,教师必须配有相应的考核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练习测验、提交数据、问卷调查,并根据学生提交的结果给学生进行打分,然后进行信息汇总,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一方面弥补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目标就变得很明确,学生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得到了提升。另外,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调查,能够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找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解决对策。

2.3.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帐嵌陨蠹蒲У暮诵睦砺酆头椒进行深度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带领学生进行审计实训、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运用能力等。对于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及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外,还可以制作成微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下观看复习。这样,就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3.3 课下复习与反馈

学生必须通过课下的复习与练习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掌握。教师通过给学生在线发送配套的章节练习,布置课后的复习任务或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电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等。教师根据学生提交作业、分析报告或工作底稿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并在期末综合成绩中给予有一定比例。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计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胜.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J].财政监督,2015(9):67.

篇2

 

当前,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热点问题就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根据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我国将支持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的高等学校,争取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的职业教育结构,并努力实现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应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专业特点出发在新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概况

 

从全国范围来看,办有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高等学校不多,据统计共有15所。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师范类院校,共有9所,分别是: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除此之外还有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聊城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广西财经学院6所非师范类院校。广西财经学院是唯一的办有此专业的财经类院校。

 

从广西财经学院来看,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设在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是该校近年新增的本科专业。广西财经学院的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从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财会1341、财会1441两个班共100人。是广西区内唯一在财会人才培养中融入正规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培养专职会计教师的专业。在招生上,该专业以广西区内的招生为主,所录取学生高考分数基本接近广西区内一本线(如表1所示),生源质量良好。

 

从培养目标来看,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有两个,一是毕业生能在大中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二是毕业生能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相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工作。根据2014年11月份的一份调查显示,广西财经学院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中有62%的学生具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有31%的学生表示会计和教师岗位都可以接受,只有7%的学生没有从教意愿。同时,结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使毕业生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也应该是有培训能力的财务人员,能够对报账人员、新进财务人员、需要提高业务能力的人员等进行培训。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培养的重点。

 

二、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与职业教育的联系

 

一般意义的会计职业教育是一种贯彻会计职业岗前、岗中的职业性教育,其培养目标是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理论知识强、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会计人员。会计职业教育理念正好符合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目标对相关岗位的要求。

 

根据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目标,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既要能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也要能从事会计教学工作,而目前我国的会计职业和教师职业都是有职业准入要求的。职业准入包括了两个方面,分别是制度性准入和非制度性准入。制度性准入指的是法规制度规定的职业任职资格与条件,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行业约定俗成的职业任职资格与条件。这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职业资格,比如从事会计工作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从事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要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从事教师职业要有教师资格证等。非制度性准入指的是除法规制度以外的职业任职资格与条件,主要表现为职业经验和经历,比如企业会计从业经验、金融行业会计工作从业经验或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经验、会计教师从教经验等。而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和传统的学历教育相比更侧重于对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注重技术性和技能型的会计职业教育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岗位和教师岗位的制度性准入和非制度性准入的要求。

 

另外,职业教育在形式上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培训的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指导者和受训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新鲜感和好奇心的驱动下,这种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知识体系也能够在实训中得到及时的更新。而且,在校外培训中可能出现的就业机会,也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动力之一。

 

综上,职业教育在形式上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潜在的就业机会能提高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注重技术性和技能性的会计职业教育能很好地满足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毕业生对会计岗位和教师岗位的制度性准入和非制度性准入的要求,会计职业教育的目标与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对会计和教师职业岗位的要求相匹配。

 

三、广西财经学院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建设思路

 

为办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特色,强化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好地培养会计和会计教师职业人才,我们要把握好职业教育的脉搏,转变思维方式,采用更灵活和开放的方式建设好财务会计教育专业。

 

(一)明确发展规划。为适应广西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广西财经学院初步制定以培养“双证型”人才为特色,培养基础知识牢、动手能力强、具有专业教育教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财会教育人才为核心,以高水平教学和科研为支撑载体的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建设的指引。

 

(二)加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和实业界的联系。要建设好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应尽量走出去,重点是加强与会计行业、中职学校的联系,了解会计实务和会计教育对相关技能的要求,还可以让实业界参与到主要教材的制定中来,力求教材内容及时更新,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上也需要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加强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挖掘和培养。目前,广西财经学院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归属于会计与审计学院财务会计教育系,该系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学历结构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4人,学士学位3人。教师队伍中以实务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其中具有双师资格教师4人。为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广西财经学院正致力于建立更多的社会实习、实践基地,并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实践,内培外引,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四)促进导师制度的完善。从入学后不久,财会1341班和财会1441班每6—7名同学就配有一位专业导师,导师将在四年的学制时间内对他们进行直接的会计和教师职业引导。导师制将继续在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其他班级实施,并将建立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导师制度,以实现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的更有效指导。

 

(五)强化实践性教学。实验实践课程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校教育和学生适应今后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依托现有的专业实验室和建设成熟的实验课程,目前,财务会计教育开设有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习和会计学毕业综合模拟实习,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教育教学经验,还应设置教育实习环节,我们正在筹建模拟教学实验室,供学生进行校内教育实习使用。并积极与广西区内中职学校联系,开拓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广西财经学院也在应积极探索和师范类院校合作办学的模式,以弥补财经类院校在教育实践方面的不足。

 

(六)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我们要以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为线索,结合广西财经学院在教育教学上的探索与实践,重点对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以更好地指导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发展建设。

 

总之,为适用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内在要求和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把握好职业教育的脉搏,采用适当的、灵活的和开放的方式建设好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将会计职业教育贯彻到财务会计教育职业岗前、岗中的职业性教育中去,以实现加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建设、更好地培养会计和教师职业人才的目的。

 

作者简介:

篇3

在98年国家新专业目录颁布后,在没有其它专业出口的情况下陆续归并到工程管理专业,但其课程设置多为投资管理类,与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标准差距较大,一些老牌的财经、师范类大学的该专业多属此类(如上财、中央财等),它们凭着211名校早已通过评估,不再面临该专业的评估问题。对于新设立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特别是非名校来说,它们多参照建设部专业评估标准制定培养方案,以便于通过各种评估(如天津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虽然该校没有土木工程课程教师,但仍按评估标准设立了土木工程类课程,任课教师要从外校聘请)。也有的学校通过教学创新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如江西师大)。工程管理专业是建立在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法律平台四大平台课程基础上的,各高校在各大平台课程设置比例有所不同。很多设有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由于自身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不同,课程设置侧重点就所不同[2],有管理学科优势的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安排相对较少,而管理、经济类的课程的比例就较多;工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安排相对较多,而管理、经济类的课程的比例就较少。这样的话课程之间整体性差,容易造成课程数量多、课时少,广而不精,失去学科优势。

如在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没有土木工程专业扎实,就业上竞争不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评价等方面没有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精通,也没有竞争优势。一般高校的课程设置大部分以理论课为主干,而把实践课当成理论课的附属,实践重心不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只是加深有关理论课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缺乏工程意识和实践锻炼,学习兴趣不高,学不能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毕业生去企业需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1]。尽管有些学校强调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但仍以传统的实践方式为主,满足不了实际工程实践的需要,甚至有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甚至出现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的仍然看不懂图纸,做不了预决算[2],编制不出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建筑概念模糊,对工程结构构造理解到位,缺乏施工知识。

教学形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现场情况不一定完全吻合,学生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企业要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上有顾虑。部分企业虽接收学生实习,但没有给学生安排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工作[4],没有给学生指派现场指导教师,学生每天去工地无所适从,只是逛工地,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另外,现在实践教学手段落后,模式单一,多数为统一集体参观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和动手的机会;学生往往把实习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有些学生甚至不愿意参加实习,不把实习当回事。这也是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

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研究

结合我国工程管理办学的历史与实际,充分发挥各院校的优势,准确且合理定位各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以学校优势办出专业特色,以期更好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要寻找准确的定位、构建鲜明的特色,首先需要对各类高校相同专业的竞争力、自身的优势[]l和劣势、专业培养标准和社会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国内外著名高校培养方案调研情况及特点清华大学: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历与研究能力的专业化高级管理人才。同济大学:富有创新精神的工程管理高级专门人才。重庆大学:复合型高级管理专业人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立足行业、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型管理人才。天津大学:宽基础、高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共同特征:四个专业平台知识的复合(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主要参照了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ofReading)建筑管理系方案。

课程体系设置:1)模式:基础课—平台基础课—专业方向课。2)设置了4大平台课程,各大平台课程比例有所不同。比例多少合适?有专家建议:技术30-60%;管理30%-50%。3)与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和职业资格考试相接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分析1)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有三个就业方向,第一,咨询事务所;第二,建设单位;第三,施工单位。无论学生工作单位选择的是哪一个方向,从事的工作都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或其中的某一个过程进行工程的管理。在课堂上老师把与工程管理有关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真正走向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与我们的理论教学还有一段距离,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就业单位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在很短的时间能够熟练地从事本岗位的工作,面对这种现实问题,我们只能通过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才能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2)传统的课程设计类实践课程,比如测量课程设计,只能让学生熟悉某个技能;传统的毕业实习,让学生去施工现场,也只能看到钢筋如何绑扎等技术层面问题,真正管理类的问题学生很难接触到。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应该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专业方向细分和创新。比如,南京审计学院在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着力建构自身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以发挥优势,强化特色,突出能力,扩展面向为指导思想,除了在专业方向上构建工程造价管理与审计特色外,还要在培养目标上突出能力特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岗位群为导向,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特别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使该专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形成特色的关键所在[3]。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毕业时拥有几项核心技能,是将来就业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要使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就业接轨。比如工程造价管理技术,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造价编制、审核及其电算化的核心技能,毕业后马上可以与工作接轨,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结合专业特点,要具体强化六大核心技能培养: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能力;工程概预算编制和审核能力[5];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审计能力;企业财务审计能力;计算机的专业应用能力;土木工程基本技能。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试验室,强化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建筑CAD、工程审计电算化、概预算编制电算化、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化)。所以要特别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p#分页标题#e#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教学生如何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学方法改革,要改变以往纯理论教学的模式,针对不同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还能让他们参与其中,从而增强他们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对建筑法规、工程经济、房地产经营与开发、工程审计、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遴选工程实践诸多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将理论知识点融入教学案例中,通过案例解析,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相结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加强学生的对课堂学习的印象,并锻炼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建筑制图、施工类课程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走出教室,现场边观察边讲解,直观、简单、形象,学生身临其境,会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同时也有利于帮助想象力不足的同学理解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工程管理概论等课程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根据课程内容教师提出实际相关工程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查资料、讨论和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反之引导学生提出可能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思考、分析、论证和解惑,调动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管理学、合同管理等课程则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逆向思维,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对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透彻的认识。以上教学方法不是孤立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还可以把数种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技术类课程如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结构、工程材料等课程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行时间、内容、对象全开放性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重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专业主干课程,如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合同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营开发等增设课程设计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环节,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实践性强是工程管理类专业区别于其他管理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7]。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对持续提高实习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大力发展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一个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模拟的实训室,把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让学生提前进行培训和演练,将专业实务以课程的形式引入校内教室,通过实训室硬件及软件来模拟操作,学习技能及知识,以适应管理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训室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实训室并非单纯是指硬件的建设和软件设备的购买,还必须结合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应用一些工程管理软件,建立实验室行工程管理模拟[7]。如对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可建立综合实验室,开拓科研和工程实践渠道,为学生早期参加科研、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创造条件。帮助并鼓励老师多参与工程科技服务和科研项目,结合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带领学生深入工程[6],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实习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现场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现场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结合实习任务书安排学生完成一定的现场操作并对学生对其进行实际指导和评价,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工程实际,增强其对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现场指导老师和校内老师共同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并解决现场遇到的问题,实现学校和企业都满意的良好局面,为学生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对于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不能流于形式,仅仅依据实习单位意见、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给出成绩是不可取的,除此之外,还应邀请现场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老师一起通过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进行考核。另外,工程管理专业课老师也可以在实习基地兼职,或者挂职锻炼,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也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共赢。

毕业设计(论文)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和职业去向,参加毕业设计时间至少2个月。学生结合所在实习项目,接收校内指导教师与所在实习单位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外聘专业人员共同指导。围绕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定实施学风建设达标、学生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动员和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行优本生和特长生导师制。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提高大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学科方面的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知识,在比赛中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实现“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建立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相关的制度,对学科竞赛学校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经费,并对获奖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改革传统一次考试定及格,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最终考试成绩由“平时测验、案例分析、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等组成,采用闭卷、开卷、论文、设计等灵活的方式进行考核,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比较真实客观的检验学生灵活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水平。

篇4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在工科类本科教育过程中,毕业设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大学生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工程技术问题。通过毕业设计,学生们的文献阅读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都能受到训练,其价值观、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高,有助于其顺利适应工作岗位,早日成才[1]。因此说,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质量主要通过成绩来评定。毕业设计成绩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1)指导教师评阅成绩;(2)评阅教师评阅成绩;(3)答辩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各学校有所不同。该方式的主观因素多,难以做出客观、准确、定量的评价,对学生乃至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影响[2]。本文从研究工科类毕业设计的特点入手,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对提高工科类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借鉴。

1 目前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及存在问题

上述质量评定方法主要存在下列问题[3]:

(1)带有主观性,评价原则和标准难控制

三部分成绩按照比例组合成总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但仍无法避免主观性。一般说来,某个评阅教师或答辩教师只了解自己所设计题目的工作量、难易程度、创新性和学生的完成情况, 对其他老师题目的情况只知其大概,于是在评价时往往受到指导教师的影响。而指导教师所给成绩一般存在一定主观性,甚至存在打“人情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评阅教师参考指导教师的做法,就会放大这种主观性影响。答辩教师的评分依据来自于三方面,一个是指导教师给的成绩,一个是评阅教师的成绩,再就是学生在答辩现场的表现。答辩教师参阅前两者,会把前述的主观性影响再度放大。而学生的答辩表现虽然起决定性作用,但短短的10~20分钟,对于那些善于表达和表现的学生往往有利,对于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则不大好,有时会出现平时不好好工作的学生答辩成绩很高,而好好工作的学生却不高的情况。

(2)缺乏过程性评价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高凌飚教授[4]提出:“过程性评价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 三位一体的评价”。教育界已经普遍认识到过程性评价方式具有全面、灵活、及时、深入、可持续性等特点,不过目前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中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研究还比较少,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有待加强和完善

很多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在进行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改革。其中, 以开题考核、中期考核和结题答辩考核为主要方式的“三阶段考核”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的结题答辩考核的不足,但是很多院校的开题考核和中期考核仍属形式主义, 只是为了应对管理部门的检查,并未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另外,若涉及校外聘请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那么导师间的分值权重以及指标设置、指标分级等方面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采用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遵循如下原则[5]:

(1)导向性原则。指所建立的质量评价体系要围绕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反映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利用导向性评价指标权重,使评价重点突出,引导并调动毕业设计教学各个环节创新思维的产生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综合提高。

(2)科学性原则。指质量评价体系应遵循学历教育规律,符合教育管理要求;评价指标的分类要科学合理,各项指标之间相互独立,自成体系,能客观合理地反映本科教育毕业设计的情况。

(3)客观性原则。指质量评价体系应考虑本科教育的现实客观情况,在结构和内涵上体现出客观正确性和结构平衡性,较准确、较完整地提供毕业设计质量状况的信息,把主观因素降到最低,以利于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加强。

(4)系统性原则,即评价体系覆盖毕业设计全过程,对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全面进行质量管理和评价。

(5)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原则。指评价体系应遵循重点突出、通用与兼容、简明与可操作的原则,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以达到对毕业设计质量的科学、客观、全面的量化评价。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简单,具有可操作性。

3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评价目标的类型来分,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大类。成果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例如论文、图纸、作品等,进行评价;过程评价就是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进行评价。必须将二者结合,才能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具体地说,就是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各个阶段的各项评价成绩共同构成,每项评价内容都有独立的评价规则,并对应一定的成绩权重,最后加权计算出毕业设计的总成绩。

3.1 选题阶段

在选题阶段,学生和指导教师要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课题。这个阶段是毕业设计的开始阶段,是后续工作的基础。

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之后,要同时给出设计任务书,说明课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作为毕业设计过程的指导依据和最终结果的评价标准。在任务书中,每个课题都须对课题的难度、工作量、综合训练程度、和科研项目的相关性、创新性等信息给出说明。上述信息都可以用参数(如A~E)来表达其程度,既能使学生对课题一个清楚的了解,又能作为未来评价的依据。

3.2 开题阶段

在开题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二是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总体方案。

文献阅读的成果是文献综述报告和外文文献翻译。文献综述报告和外文文献翻译都要按照科技文献的书写规范进行撰写。指导教师对其报告的阅读量、深度、翻译的准确性以及格式的规范性、文字数量这五个方面进行评阅,并给出评价结果。

毕业设计课题的总体方案要通过开题答辩来进行评价。在完成开题答辩之前,学生要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当包括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和归纳、课题技术方案的设计、实验条件和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以及清楚的进度计划。开题答辩则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考核学生的科研表达能力。开题阶段的评价主要由指导教师来完成。

3.3 课题研究阶段

在课题研究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日常管理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因此指导教师需要保持与学生见面指导的频度,及时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

课题研究阶段的评价,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日常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其依据是与指导教师见面的频次;还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主要依据是学生每个时间间隔内完成工作的情况,以及对出现问题时是否积极主动去解决等;还有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据是学生是否有突破性思维或成果。另一部分则是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可以设置在学期的中间时段,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设置一次。中期考核的方式可采用书面材料和中期答辩结合的方式。书面材料可以反映出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状况,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而中期答辩可以由指导老师安排,由其所指导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集体答辩。中期答辩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提高其口头作报告的能力,还可以让掉队的学生看到差距,起到督促作用。中期答辩可由指导老师邀请其他老师参加,采用小组同学互评和老师打分结合的方式给出成绩。

3.4 答辩阶段

在答辩阶段,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参加毕业设计答辩。答辩阶段的评价,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毕业设计的实物成果评价,包括纸质论文;另一部分则是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设计的实物成果评价一般采用双评阅法,即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采用背对背方式分别评阅学生论文,对照“论文规范程度”、“综合运用知识及文献资料能力”、“论文的难易度及工作量”、“论文创新性”、“文字表达及逻辑性”以及“论文水平”、毕业设计任务书内容和要求,开题报告的研究目标以及论文阅读的观后感给出评阅成绩。

毕业设计答辩的评价由答辩小组给出,根据学生的课题表述和回答问题情况等现场表现,以及课题的实质性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小组给的答辩成绩应当独立完成,避免后续工序受到前工序的影响,产生主观因素。

3.5 后答辩阶段

学生答辩后,毕业设计还有后答辩阶段。

毕设论文经修改完善后,学生应当将的相关毕业设计资料一起进行整理,并提交完整的毕业设计纸质和电子资料。根据学生整理提交的资料的质量、完整性进行评价,既有利于毕业设计成果的长期保存,也可以培养学生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及时整理和移交的习惯。还要用一定的分值,鼓励学生对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延伸研究或利用,包括、书写专利、开展后续研发、产品转换等。

4 结论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中首先提出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课题研究、答辩、后答辩五个阶段,论述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该体系能比较系统地包含了毕业设计的各个方面,能比较准确地体现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不同的评价目的,又能比较全面地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作出较客观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孙守昌,韩红芳,林康红.高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3,(31):174-175.

[2]柳巧玲,米天胜.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7(3):100-104.

[3]马敬峰.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7,(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