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定义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学者最早提出了“信息化”一词,并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信息词汇,即“Informationaliza-tion”,其本意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与共享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从信息化的概念衍生出来的,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不同的学者都结合自己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给出了各自的定义。乌家培老师给出的定义是“企业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各项活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最终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起到提升作用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高俊书学者则认为,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应用,从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过程。国内的其他学者也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了各自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这些定义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指出,企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相关业务活动的效率与水平,进而为提升企业的绩效做出相应贡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各个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都不甘落后,纷纷制定相应政策推动经济信息化建设。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好坏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进行信息化建设来对以往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业务处理方式做出改变,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提升企业的绩效,使得企业在现代社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辅助管理决策。
企业信息化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也认识到其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也是逐步进行开展的,不同的企业、单位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个别的企业其信息化开展得比较好,而有些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可能就比较差,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信息化开展情况,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买几台电脑,简单地把手工业务结合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就算企业信息化了,可实际上,这根本谈不上是企业信息化,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完全背离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本意。第二,对企业信息化所需投入认识不够明确、清楚。众所周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长期进行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很多方面息息相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及相关业务需求不断地进行投入,而且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更多回报的。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劳永逸的,一次投入就会产生所需的效益,由于这样的错误认知,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资金预算没有充分的考虑,导致预算不足,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或终止,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够全面,亦不完整。第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部署和规划。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开展的过程中采用平铺的方式进行,不管企业实际情况,所有的部门一同展开,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资金流动,也对企业的生产业务活动产生影响,开展得不好甚至会导致企业因资金链条出现断裂而倒闭。第四,过于夸大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自从企业信息化概念出现以来,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其重要作用,对其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人力、物力从事信息化建设,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过分地相信甚至夸大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效应。要知道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永远是一个辅助手段,能够为企业的各项建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建设得好也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但如果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相比,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比较典型的代表企业是黑龙江省富裕斯达造纸厂,作为全国信息化行业的标兵单位,其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非常好,仅企业自身研发的软件信息系统就有1000多个,可是在2007年被山东晨鸣集团收购,后又由于产能较小,产品竞争力不足而被抛弃。第五,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充分的认识。据有关文献统计,多数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十分明确的认知,大多不清楚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是很清楚,这对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极为不利,企业不能够针对弱项加以改进,就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合理开展。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对策建议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让企业信息化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动力,而非掣肘,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尽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针对上述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第一,强化对企业信息化概念的理解,确定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内容。企业的中、高领导层首先要对企业信息化概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了解并掌握其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内容与进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并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企业相关信息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手工工作自动化。第二,熟知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充分估计企业信息化相关投入额度与进程安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建设投入是一个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企业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做好充分地规划,并按照规划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不会因为预算不足的问题而导致信息化建设活动停滞,进而影响到企业后续的发展。第三,合理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有步骤,分阶段地展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该是分阶段、分步骤展开的,不能所有的部门一同开展,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业务处理量大、业务处理时效性强的部门率先展开,同时应不断总结经验,为后面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如应先在财务部门运用信息系统辅助日常工作,之后在生产、加工、仓储部门逐步展开,企业按照既定的建设规划开展,就能够有效避免资金投入分散、不便于管理等问题。第四,加强对企业信息化作用的认知。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应从实际的角度来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展得比较好是能够为企业增光添彩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也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应的间接效益;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企业的发展最终靠的是其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只关心你的产品和服务,而不会关心你企业信息化开展得如何,所以企业信息化永远是辅助手段。第五,对企业信息化开展综合评价,了解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真实水平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的目的是指导企业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发挥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要进行信息化综合评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简便性、定量与定性结合等原则进行设计。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应尽量选取能够抓住企业信息化水平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最有代表性的相应指标;系统性原则是将把能够影响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诸多因素从系统的角度加以考虑和设计,这个系统包含了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诸多合理要素,应是完整的,不能只看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对信息化水平有影响的要素,应包含企业自身因素,如人力资本、技术水平、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等等。系统性的原则是要把这些诸多要素综合反映,因此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设计和评价,这样才能从客观的角度,相对全面地评估出企业信息化的真实水平;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设置指标的时候,要对设计的各项指标表示的含义清晰具体,反映的数据应具有可靠性,避免因文字理解出现歧义现象,同时对于指标的数量设置要加以考虑,数量要适当,各个指标之间尽量避免交叉,因为一旦交叉就会产生冗余信息,加大了某一方面的权重,影响到评估的准确程度;可比性是指设计的评价指标应该是普遍适用的,A企业适用,B企业也要适用,指标涉及的各项经济内容、时空范围以及计算的方法都应该是可比的,这就方便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横向的对比,找出差距与不足,对企业在同行业、同地区的状况有清楚地认识;简便性是指指标的设置数量不宜过多,能很好地测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即可;定性和定量结合是因为企业信息化水平这一概念其本身就非常抽象,在有些时刻需要考量的内容往往不能数字化体现,因此,在对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识别和开展综合评价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到能够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指标。有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后,我们就可以来确定企业各指标的具体情况,然后进行评价方法的选取。当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如主成分分析方法、因子评价方法、功效系数法、AHP、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模糊综合评价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能够对各指标情况借鉴专家进行打分,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归类判断,使得企业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根据评价的具体过程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应加以改进。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每个企业都很重要,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比较有效的手段。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摆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同时需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对企业信息化的水平有清楚的认知,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及更长的时间内,企业还需要就信息化建设做哪些工作,应如何开展等等。文中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是很多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开展过程当中经常能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并不是全部内容,提出的解决对策建议也仅仅是针对问题而言,在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或有信息化建设想法的企业提供一定借鉴,使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少走些弯路,希望所有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都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贡献企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俊书.浅议企业信息化[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8(3):23-24
[2]茹文.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方略及综合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学院,2003.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技术;信息化;网络;对策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资源,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及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企业的生产、设计、经营、管理、采购、仓储等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它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电子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层次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企业信息化实质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其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辽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据对企业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部分大企业对企业信息化认识较高,很好地实施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如2005年1月,朝柴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5月CRM系统在朝柴销售公司、全国27个驻外办事处和600多家服务站正式运行。系统上线运行虽然才几个月,但其在企业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生产计划的科学制定、准时化生产组织、库存管理、财务和成本数据的动态反应、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等企业经营各环节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05年9月该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验收专家组对朝柴ERP/CRM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整体集成性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朝柴ERP系统与CRM系统、条码系统、质量系统和供应商的MRPⅡ系统充分集成,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在因特网上的信息交互,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整体的信息平台。
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又处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沿,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对辽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中发现,辽宁省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认识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的现象,在被调查的123家中小企业中,处于企业信息化中级阶段占30%,初级阶段占56%,还有14%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进行任何信息化工作,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大部分中小企业核心流程信息化只占到5%,更多地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由于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薄弱、结构不健全、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化管理尚未深入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经营管理中各环节出现不协调,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时间长、风险系数又大,在实施中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和宣传力度。充足的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先进的设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制定有效措施吸引高级人才,改革管理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社会企业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新市场,自觉走上信息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和大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制度、技术、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投资上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结构的误区。
(二)结合企业实际,注重实效性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实际,避免盲目性,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所以,要使企业信息系统服务于业务系统,使信息化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从企业内部出发,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这样才能走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三)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据资料统计,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及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计划,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实处真正到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要大力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全方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选择经济实惠的信息化建设方式
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1、充分利用资源,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也将不可避免的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建设充分体现本企业特色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同享用。伴随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将逐渐从辅助管理过渡到主要管理,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分步实施。这种实施也被称为渐进式实施,主要是指企业为了避免项目实施风险,使信息化能够在平稳状态下顺利执行,在具体实施步骤上遵循“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采用从最需要的部分开始的层层开展原则,这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从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想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存在很多困难。中小企业信息化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全,而应从最基本的做起。首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中小企业可利用企业局域网首先实现办公自动化,达到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共享的目的。其次,从最基本的管理系统开始,各种管理软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比较早,大多比较成型,因此选用成型的管理软件对于中小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没有任何风险。再次,建立企业网站,逐步探索电子商务,企业上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由于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建立企业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而且更有助于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沟通及信息互动交流。最后,在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等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分步实施”具体过程来说,每一步的目标应该是“一步到位”的,而对于建设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3、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它要求管理人员精通信息技术,技术人员掌握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综合人才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造就大批既精通企业管理又掌握过硬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层管理专门技术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选择
企业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可能不同,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要求,系统实施比较容易,风险较小。但对于企业自身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很难使用这种建设模式。
2、合作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与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合作联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企业自主开发模式中开发经验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企业人员参与开发与建设全过程,使得系统实用性得到保证,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也比较方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
3、整体引进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一般商品化软件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价格昂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成本较高,可能造成软件包中的很多功能模块根本无法使用,据统计,购置成套商品化管理软件的用户模块使用率不足40%,浪费严重。由于商品化软件不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的,容易脱离企业实际,适用性较差,项目实施风险较大,这种方法一般不太适合于中小企业。
4、系统托管模式。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比较差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租用专业的软件托管服务商的融合商务平台提供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该平台上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及升级工作有托管商完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价格昂贵是最主要的问题,在线托管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大问题,从一次性大的建设投入到租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这种模式适合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工作,尤其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必将在日益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对于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实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必然的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系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日趋完善,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高效率及管理科学化,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豪锵.电子商务实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管会生.大学信息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3).
篇3
【关键词】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烟草行业重组整合下的信息化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烟草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当前,我国烟草行业在“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改革发展战略指引下稳步推进。按照“重组、整合”的改革思路,烟草的业务整合必然带动烟草的信息化整合。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变化给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非常明确的需求,特别是要实现跨区域的企业人、财、物与产、供、销的统一管理。因此,在这种管理与业务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十一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各级中烟工商业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明确一些新的观点。
目前,省级商业公司、中烟工业公司,市级商业公司、卷烟生产企业,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这是一种集中式管理与分布式生产业务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省级单位进行战略调控、执行管理职能,市级商业公司和卷烟企业是经营主体,从长远看,县级商业公司的业务会逐步集中到市级公司统一开展。
二、烟草行业信息化整合的难点
烟草企业在重组整合的形势下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存在一些难点:
(1)管理层次众多
针对各级烟草工商业公司当前的管理层次和业务需要,信息化建设要分层次,要考虑多级层次管理的需求。
(2)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实现统一管理的省级中烟工商业公司是由多个基层的卷烟厂和市级商业公司联合重组而成,而基层卷烟厂和市级商业公司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尽相同,层次不齐,要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差异,同时,需要考虑原有的基层信息系统与省级中烟工商业公司未来建设系统的对接问题。
(3)异构的系统环境
异构的系统环境造成了信息孤岛,无法共享信息,无法重用现有的IT资源。加上以前的信息化建设技术刚性比较强,一旦上线投产,基本上就无法修改和调整,在激烈竞争环境中,根本无法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
(4)业务管理多变
由于烟草行业的重组整合开始时间不长,省级的工商业公司大都成立不久,业务模式还不成熟,而且有一种越来越集权的趋势。这样就要求信息化建设时的应用系统要具有适应性、弹性,使得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发生变化时,应用系统照样可以适应和使用。
三、卷烟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烟草行业的重组、整合必然带动其信息化建设的整合,在新形势下卷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得信息化建设能作为卷烟企业管理优化的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竞争优势。
1.进行完备的、着眼全局的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又称企业IT规划,是在理解企业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行业信息化实践经验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着眼全局的信息化总体规划。
烟草企业大都为流程生产型企业,其生产是连续进行的。工艺过程具有连续性,生产加工顺序是固定的。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卷烟企业生产过程往往需要严格的过程控制,确保每一生产环节在工作期间必须正常运行。为了消除各个生产环节的“信息孤岛”,实现总体的信息集成,因此,必须要站在企业的整体高度,以全面和长远发展的观点来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2.以数据中心建设为手段统一数据库
当前,烟草行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数据中心,突出重点工程,全面加强管理。企业作为建设“数字烟草”的微观主体,就是要按照国家局提出的“狠抓企业集团化数据中心建设”的要求,切实有效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统一软件与管理决策系统的并轨,在统一平台上,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使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统筹规划,协调进行,积极推进数字烟草建设。以数据中心建设为手段实现统一数据库的建设构想,已经成为烟草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据中心归纳的是企业内部具有相同特征的各类数据项,它们存在于不同的应用系统中,但在各个系统中又关联特定的业务数据。
以卷烟牌号数据为例,从销售角度上来讲,企业关心的是销售数据;而从生产角度来说,关注的又是生产量、原辅料需求等相关的数据,而原辅料数据同样又关联库存,供应商等等之类的业务数据。而这些大量的数据在业务模式整合之后各卷烟厂以及省中烟公司得不到有效的统一管理,因为彼此之间的数据编码不一致、系统没有交互接口,因此这部分的基础数据便需要把之统一进行归纳,然后形成一个整体,能够通过数据中心的某个牌号数据能够读写其他任何系统的业务数据,从而达到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分散整合的方式实现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从数据中心建设出发,达到实现企业内数据交换、应用整合的目标。
3.以信息标准为基础制定行业信息标准体系
标准化工作是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就信息化建设而言,对标准化的要求更为苛求。因此,烟草行业在重组整合的新形势下尤其要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要以信息标准为基础制定行业信息标准体系,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技术指标体系标准化
经济技术指标体系标准化是一项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规划与设计工程。应在广泛征求烟草行业各层次、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经济技术指标信息标准。
(2)代码标准化
代码标准应从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战略高度来制订规则,严格执行已的国家标准代码,对国家尚未标准的代码,从烟草行业的角度加以定义。
(3)接口标准化
一方面加强对烟草行业内部各类异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软件接口处理,确保数据的互通互联。行业还必须针对企业间各种功能不同的在线智能计控设备,建立通用的数据通迅协议和硬件标准接口,有效解决行业、企业内外“信息孤岛”、“软硬件不兼容”等问题。
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通过明确责权、授权访问,就能实现信息资源在最大范围的共享。
篇4
摘要: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为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现阶段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要逐步实现信息化,这能极大的提高其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一旦提高,服务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本文将从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着手点,深入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更新、更能适应时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创新
1导言
企业档案的建设是保证企业工作有序进行、高效运转的基础,而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方式,由于档案数据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庞大性而使档案的录入、储存等都面临很大挑战,很难适应时代的高速发展和迅速变化。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否建立妥善,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企业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式也应该不同,不能一味照搬其他企业的方式,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建设。
2什么是档案室的“四精”一流的思考
实现“四精”一流,必须将“一流”理念贯穿所有工作始终,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有一流的标准和要求,一流的业绩和成效。黄龙滩电厂办公室重抓档案“四精”一流建设,管理实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创建“四精”一流企业的成效主要不在于局部的突破进步,而在于整体的管理提升,我的理解是必须全厂所有单位、部门、班组、个人都达到“四精”一流,一个都不能少。具体到档案室,我认为是:人员做到“用心工作,专心做事,尽心履职”,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怨气;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遵章守纪“零考核”;立足岗位加强学习,掌握真本领、练就硬功夫,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争当技术能手;积极投身品牌建设,注重新闻挖掘深度,展示办公室形象;深化作风建设,认真落实机关“十不准”要求,发挥好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年度新增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5%;工作中实现沟通协调“零距离”、档案查询“零障碍”、服务质量“零投诉”;全厂干部职工能够方便、准确、快捷地查找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档案资料的查全率、查准率均达到100%;有效开发企业档案知识信息资源,档案工作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3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建设的问题
3.1企业档案信息化认识不足
目前人们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已经习惯了人工处理档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不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个行业和部门积极利用这一便利基础,顺应时展要求,对于效率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企业档案的信息化也是如此,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档案的个人工作效率、提高企业部门的整体职能效率,还有利于对企业档案信息化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为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信息化这个大环境的形成,一味坚持传统思想观念是不可取的,企业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档案工作者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并传递相关积极信息,鼓励二级单位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提高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3.2档案管理工作缺少专业人员
我国目前许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这是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绊脚石。一方面,这些非专业人员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生,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所以在网络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严重影响了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年龄都比较大,在工作上缺乏责任心和工作激情,导致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大的缺漏,他们也不能及时的发现,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形同虚设,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只有让专业的人员去从事这项工作,才能加快我国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3.3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低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部分企业档案部门也积极引入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以便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响应国家信息化战略。但实际上,目前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设备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偏低,只有简单的编辑、传输文件等功能被利用。各档案部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将已有设备利用起来或引入新的信息化设备是下一步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工作点。
4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措施
4.1善于学习
档案管理以安全管理为基础,以确保安全为底线,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协同发展。面对档案种类繁多、现代信息化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要开展终身学习模式。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一是不仅要学好档案管理技能,要对档案法、目录学和档案保护学等学科有详细了解,同时也需要广博的知识体系,能够看懂档案里面的内容,并将各方面繁杂的信息进行区分和整理。二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熟练掌握档案数字化各种软件运用,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灵活运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扫描仪、PDF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等)、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完成“档案资料管理者”向“档案信息的导航者”的职能转变。
4.2加大档案收集力度
着力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资料的收集,确保电子文件与纸质及其他载体形式档案同步收集,确保我厂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及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不流失。针对我厂运维检修、技改和小型基建项目管理实际,自觉学习工程建设管理环节的相关知识,做好与项目管理部门、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沟通,做好科技档案归档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及时了解工程建设动态,将各阶段形成的档案及时收集整理直至竣工验收,使工程档案形成首尾相接、互为因果、全程控制的记录体系。
4.3提升服务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一是创新服务形式。依法做好档案查阅服务,改进查阅方式,简化利用手续,提供最快捷、最完善、最范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需求,拓展服务渠道,围绕工作需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积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做到档案资料的查全率、查准率均达到100%。二是加大档案开发力度。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提供深层次、高质量档案信息,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更好为全厂各项工作提供参考。三是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切实推进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以数字化档案代替原件提供利用。
4.4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组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件比较浩大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正确对接和顺利实施,需要建立档案信息化工作组。档案信息化工作组主要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总体布局,并制定详细发展和工作计划,同时推进和监督信息化工作的进展,直至完成。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但也是我国企业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所以只有组织者和实施者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各单位要重视这项隐秘的工作,学会用网络信息技术去管理和监督,实现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隐秘性目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彻底解决和完成的,它需要档案工作者在不断的实践中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秀娟.关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城建档案,2017,03:26-27.
篇5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符合当前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进去起着积极作用的。具体来讲,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其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信息管理成本的降低,使得会计信息管理能够处于高效的运行状态。其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前沿的市场信息,这对于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其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企业组织机构的简化,在经营理念转变和业务流程改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而这些对于提升企业实际竞争力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专业
制约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才。企业在职的会计人员仅仅掌握单一的会计知识和技术,专业知识不全面,难以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出对应的贡献;当前会计人员的协调沟通和决策能力不足,难以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尤其是部分在职的企业会计人员年龄较大,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比较迟缓,难以保证切实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会计管理工作中去。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不科学
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不科学,是因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明确导致的。例如,当前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与信息化建设不吻合的地方,长时间没有改善和调整,制约了会计信息化进程;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范意识不强,很多信息化管理行为随意性强,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归根结底,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如果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是难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和进步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不协调
企业管理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不协调,也是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例如,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指望了往往是以转账的方式实现与企业管理系统的联系,并且与企业生产运用的其他环节存在不能信息共享的问题,这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化质量的提升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在实现信息共享和传输的过程中,信息安,性,完整性同样是个问题。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企业会计信息化不仅仅要求会计从业者懂得会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其具备信息技术和素养,这是保证切实做好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应该着手培养专业化的会计信息人才队伍:首先,积极将会计电算化能力考核纳入到会计从业资格认证体系中去,将计算机素养作为会计从业准入的基本内容,以引导会计从业者积极去培养自身的计算机技能。其次,严格控制当前企业会计人员的准入过程,从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者信息素养,会计从业者职业精神等角度综合考量,实现对于招聘的管理和控制。再者,为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和薪酬,使得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便实现实际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形成健全的内部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企业会计人员信息技能的提升,以保证切实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去实现会计工作。
(二)健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泛,牵涉内容众多,如果不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去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话,势必会使得信息化建设处于混乱的状态。简单来讲,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其一,由企业领导,会计部门成员,会计管理专家构建成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小组,商议制定出符合企业特点的管理规范,为开展各项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打下制度基础。其二,明确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权责和义务,以岗位责任制地融入,实现,体职工积极参与到实际的信息化工作中去。其三,定期对于自身的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进行调查,通过与同行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范的对比,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积极进行改善和调整,使得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不断完善。
(三)营造良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环境
要想顺利的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就应该具备良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环境。一般情况下,良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环境主要涉及以下的内容:其一,结合当前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实现对于企业管理系统的调整和改善,将其中可能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相互矛盾的规章该制度进行删除或者改进,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有着良好的制度环境。其二,积极将企业会计信息化理念纳入到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使得,体员工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给予企业带来的好处,从而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去。其三,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建设,保证会计信息在传输和共享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泄露,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安,的环境下进行。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石油企业;核心价值;文化体系
1、石油企业核心价值与企业文化
在石油企业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核心价值,它是石油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精神,只有坚持核心价值,才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石油企业要从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来对实现核心价值的能力进行培养,更好的进行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构建的石油企业文化如果足够优秀,那么就可以将企业的核心价值给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更好的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石油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以及整合中形成的,这种文化可以将石油企业的特点给充分体现出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石油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理念以及发展趋向。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就需要核心价值非常的优良和准确,同时,企业文化也可以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进行强化。
2、石油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
文化体系构建主线:
一是对石油企业价值观进行重新塑造,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在石油企业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价值观,那么只有对价值观进行重新塑造,使其符合于实际情况,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文化体系的建设。在对石油企业价值观进行定位时,需要充分结合石油企业的发展方向来进行,并且将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开放、和谐、共赢等,还需要保证石油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可以对此认同和接受。
二是要对石油企业精神进行提炼: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促使社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石油企业作为重要的支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可以说,企业自身的发展精神,就足以让人们感动。那么就需要对石油企业精神进行提炼,将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感动事情和感动员工给有效的整合出来,提炼总结这些人员身上的优良美德,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石油企业的精神。
三是要对石油企业形象进行塑造: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今天,石油企业除了扩大经济效益之外,还需要重视社会效益,要知道,石油企业形象会对社会公众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人才。具体来讲,石油企业形象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质量形象和员工形象,前者指的是要不断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后者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四是要大力开展培训: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大力培训,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需要时刻牢记石油企业的整体文化。主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首先,从文化方面来培训和教育全体员工;其次,要将那些典型人物和事迹给提取出来,以此来体现石油企业的优良文化。最后,还需要充分发挥石油企业文化理念以及核心价值的导向作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对企业文化行为进行约束。
文化体系建设内容:
一是思想文化建设,主要是培养石油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在实践当中,对其进行必要的完善。首先,要将思想理念给提炼出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来合理梳理和提炼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追求。其次,要充分实践这些提炼的思想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反馈和评价,对其进行完善。
二是精神文化建设:在石油企业文化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精神文化,要大力弘扬本企业所形成的优秀的精神文化,通过教育,来促使全体员工了解到石油行业的优越性和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将石油行业的那种拼搏勤劳等精神践行下去,对以往出现的各种精神进行强化和弘扬,比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等。
三是形象文化建设:石油企业对外的展现就是形象文化,它不仅可以体现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还可以体现企业文化质量。石油企业形象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媒体的宣传,还需要进行文化平台的构建,更好的展现企业形象,另外,还需要对企业的形象文化标志进行统一。为了可以更长时期的展示形象文化,就需要进行示范区的构建工作。
四是行为文化建设:在石油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中,还有一个方面不能够被忽视,那就是行为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精神,进行行为文化的建设,对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将制度的教育以及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水平,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提高全体员工的精神风貌,更好进行石油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文化体系的作用,结合企业确立下来的核心价值观,来大力建设企业的文化体系,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健全各种制度规范,约束员工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人才,促进石油企业更好的发展。石油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不断完善。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油如何立足企业核心价值,来进行文化体系的建设,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邓占强.基于企业核心价值的石油企业文化体系建设[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2(2):123-125.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F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122-02
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企业实现信息化,而企业信息化必然涉及会计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其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对此,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从宏观层面来看,会计信息化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形势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提升产业结构和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最先进的生产力。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信息化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中,无不体现着信息化的发展理念。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可以预见,“十三五”时期信息化仍将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2009年4月12日,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确定会计信息化的工作目标。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对会计信息化含义、会计软件和服务、企业会计信息化、监督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因此,在中小企业中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才能完成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任务。
(二)从微观层面上看,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非常广泛,既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等供应链业务,也包括资金管理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会作出各种决策,而决策需要相关、及时的信息,而这些信息70%来源于会计信息。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到记账凭证的填制,再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最后生成报表,需要较长的时间,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较差,且因为人工处理的局限性,信息量不足。而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借助于财务软件、网络环境,将财务、业务数据及时录入系统中,经过计算机快速处理,通过网络等传输媒介的迅速传递,企业决策者从各个终端能及时查询各种所需信息,从而及时作出各种决策。比如,通过库存量的查询,及时作出何时采购、采购什么、采购多少的决策。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总的来说,中型企业由于资金、人力、技术上的优势,企业信息化程度要高于小微企业,大多数中型企业能购买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但也仅仅针对财会部门的信息化,没有与供、销、存等业务对接,从业务直接到财务的处理还未实现,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处于“信息孤岛”的现象较为普遍。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许多企业连最基本的会计处理都未实现电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方面。
(一)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会计信息化意识
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是专业技术出身,热衷于生产技术的使用、产品市场的开拓和经营资金的筹集。他们认为,财务部门仅仅是生产的附属部门,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的会计处理,还依然处于手工处理状态。中型企业即使购买财务软件,一般也只购买最基本的核算模块,如总账模块、工资模块、材料模块等。对于企业资源计划(ERP)的认知还相当模糊,还未意识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ERP,不仅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还能有效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不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缺失。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在推进会计信息化之前,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需要对部门、机构人员、客商、存货等基本信息进行编码,对财务核算进行基本设置等等,企业想做好这一工作,必然离不开专业人员的辅助和指导,这就对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中低层会计人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高精尖人才却极度缺乏,因为这些供不应求的人才,很少愿意到中小企业任职。中小企业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会计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
篇8
随着经济与科技技术的持续发展,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更加突显,已经成为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竞争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钢铁企业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层面比较广泛,其不仅控制着主流生产线,同时还包括设计、科研基础工作以及机械、工程、运输等一系列的配套辅助工作。钢铁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大部分的钢铁企业都配备了优秀的专业队伍来负责自动化和信息系统工程,文中主要探讨规划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 效益驱动、技术驱动
企业信息化工程是效益驱动,所有预备的自动化项目应具备一定的效益,做到提升质量、产量,降低耗能,以及这种效益要远远大于投入;所有预备的信息系统工程也要具备效益,减少成本和生产周期,提升服务水平。在这里,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者紧密相连。
通常情况下,信息化的工程项目由工程师提出,那么就会存在一定的技术驱动。不过技术驱动并非完全不可取,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具有一定的潜在效益。所有的新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标准,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来确认新技术的投入。企业领导应该及时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利与弊,前提是必须以企业的效益为核心。为了规避风险,可以多听听文献专家的意见。
效益驱动注重投入产出比,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寻求效益,如果技术可以改造就不进行重建。技术驱动注重求新,可能会造成不乐观的投入产出比。钢铁企业虽然需要探寻技术,但是必须要以效益驱动为核心。
2 产品、资金、客户系统
新技术不断出新,带来了大量的新产品,企业信息化也应运而生,同时CIMS、ERP、CRM、SRM等不断涌现。CIMS是以产品为中心,提高质量,降低成本;ERP是以资源为中心,提高效益;CRM是以客户为中心、SRM以供应链为中心,是管理思想的提升。
从这些系统随着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地深化,而在这个供应链中,产品、资金、客户都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产品,就不存在资金,也不会有客户;没有资金,也就没有产品。因此,有价值的企业信息系统,要在产品、资金和客户三者中都能够起到作用。
CIMS系统有产品和资金管理,作用是将产品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给用户。ERP系统也有产品和资金管理,作用是将资金动态与产品制造过程同步,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原有的MIS或CIMS实现这一目标。CRM和SRM主要是将目标转移,从企业单纯的内向型转换为内外统筹,在对产品与资金的管理基础上增加了客户和供应链的信息分析。从市场经济方面来说,两者是将CIMS和ERP进行了必要的深化。
3 信息系统
对于企业的各种信息,操作人员认为信息多了,而领导却总是认为信息不够全面。信息技术主要是用来进行信息处理,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档和传送,可以全面、详细地掌握企业的整体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操作员与领导对信息中挑选并的矛盾问题,操作员可以从企业建设的信息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问题进行存档,甚至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数据进行深加工。
数据软件等信息系统的建立成本并不是很高,可以有效地解决多种信息问题,具有惊人的效果。不过对于信息的使用来说,企业的统计员往往不懂得怎么操作,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把工作做好。
4 解决技术与管理问题
要实现企业信息化,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同时还要解决管理问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设计网络、选择硬件和软件、建立数据库、开发应用等都是技术问题。同时这些规划和开发又要求必须有管理能力的人来进行。管理问题相对于技术问题来说所涉及的范围要大。通常情况下,设计出的信息系统承接了人员管理的特征,即人工管理方式和人工管理范围,虽然速度和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通常会出现没有涉及到深层次的管理问题。
如果能涉及到深层次的管理问题,那么会有效地提升企业效益。例如将地衡、轨道秤计算机联网,就可以有效地制止偷懒秤和黑秤,带来的效益十分可观。企业要找出现行管理中的弊端,提出有效的解决管理方案。
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解决管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产品、技术、制度等的创新都建立在管理创新的基础之上。钢铁企业一直探寻降低成本、挖掘潜力的途径,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果,如果通过管理创新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篇9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管理和技术的开发等领域是不断的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整个过程。目前,供电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成的包括文件处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各个专业的应用信息系统,全面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在社会市场的竞争。随着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社会民众对供电企业的服务需求逐渐增多,这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供电企业必须在先进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一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早日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现代公司。
1.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常见问题及原因
1.1、重应用,轻管理的思想意识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和实施以来,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在思想上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依然只是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作为一项应用型工具,以为就是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工作,缺乏必备的网络和信息数据安全管理知识。即便有些人了解到信息化建设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防范的措施却一知半解。还有大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切从简,密码简单、不开启防火墙、不备份数据文件、对于共享和可见性以及远程操作等关键环节更是随心所欲,造成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危机重重。
1.2、供电企业信息化人才短缺
在人才培养方面,供电企业更重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专业人才培养,对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人才不够重视,这让信息人才对企业归属感不强,感觉缺少发展空间。在人才管理机制方面,由于人才激励效果不明显,绩效考评制度不健全,导致供电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性不强。供电企业内管理专业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知识知之甚少,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又不懂安全生产、营销管理等业务,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也使企业务与信息技术相互不能有效的整合。在人员配置上,基层供电企业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管理人员数量较少,信息化专业班组成立刚刚几年,如遇计算机、网络突发状况,无法及时处理。
1.3、缺乏有效的病毒防治管理
网络病毒是信息化建设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对于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来讲,重点就在于对网络病毒的防治和管理。网络病毒的防治和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目前没有任何系统可以对所有病毒都具有防护的功能。而供电企业的基层单位对于病毒的防治大多数也只是安装单一的网络杀毒软件,再无其他的病毒防治预案。管理工作也通常比较简单和疏松,当杀毒软件无法识别或者根除一些病毒或者木马时,相应的技术人员也只是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寻找解决方案,一旦实在无法解决就要面临重装系统,丢失所有当前数据文件信息的风险;更为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业务系统的崩溃,导致正常的工作难以进行。
1.4、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性不高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局域网为基础的,网络通畅和安全问题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局域网络每一次发生故障,都会导致企业业务运行陷入瘫痪状态,其带来的损失难以估计。目前,造成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杀毒软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目前全省供电企业已经安装了统一的杀毒软件,但在及时更新和升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二、计算机配置硬件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基层单位仍在使用的计算机老旧,甚至不能安装较大的杀毒软件,否则无法启动,更谈不上安全性了。三是,计算机的管理人员与应用人的安全意识薄弱,殊不知竟有75%以上的安全问题是由于组织内部人员的不正常使用引起来的。四、局域网络运行可靠性低。在县供电企业局域网络基本为十年前建成,局域网络为单一通道,没有备用线路,一旦发生光缆损坏,涉及的单位通信终端,各项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特别一些供电所位于偏远山区,一旦出现通信故障,维修耗时较长,影响正常工作。另外,机房等局域网重要节点缺少备用电源,一遇故障停电,全部网络中断。
2. 提高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的措施
2.1、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和考核机制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灵活的工作,不仅仅是引进了新的技术或者新的安全体系就能马上见效的,还要靠平时的管理和监测。技术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预防更多的已知的安全隐患;而管理则是灵活的,实施的主体以人为主,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用技术来对人进行约束和管理,真正发挥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在安全威胁来临之前就发挥防控作用,不给安全威胁发生的机会。同时,还要针对供电企业信息建设安全的特点建立一套涵盖引进标准、风险性评估和技术应用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岗位职责,推行责任制,严格按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结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等级要求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将安全管理融入到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每个环节的自管、自查和自评,再通过不定期的岗位临检,来考核信息化建设安全的各个环节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提高信息化建设安全的重视程度,强化信息化建设安全意识。
2.2、培养信息化人才
供电企业应通过平等待遇、增强激励等方式培养一批高效的、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把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管理放在同等的地位对待,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展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岗位练兵、专业竞赛等活动,为从事信息岗位员工提供发展空间和施展才能的平台,加强信息化人才储备,提高信息化人才在供电企业中的地位。加强企业其他员工信息化知识培训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培养复合型的人才,特别是在管理层要培养一批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管理人员,这样在管理上才能进一步提高水平。建立和完善供电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绩效考核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不断完善用人制度,通过竞争、择优上岗,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3、加强移动存储介质的控制和管理
鉴于移动存储介质的广泛应用和其实际应用中的便携性、灵活性,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部门应该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效的移动存储介质使用标准和规范,并进行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其内容可以从移动存储设备的插拔使用、读写开关应用、加密设置和定期杀毒要领等基础知识展开。使企业内部的人员熟练掌握移动存储介质的基础知识和安全使用方法,逐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移动存储介质使用习惯。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的具体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妥善保管防止遗失;二是专职专用,严禁外借;三是定期杀毒;四是采取“双备份”原则;五是杜绝任何形式的非法外联操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可以看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保障是一项综合技术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供电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课题,不仅仅涉及到了应用、技术和管理,还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性能以及物理和逻辑上面的计算的相关措施,技术仅仅只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技术。因此,供电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灵活的,需要供电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赵若楠,李瑞娇.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1.
篇10
关键词:企业档案 信息化 建设问题
0 引言
在全国档案工作“十一五”规划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放到突出位置,得到高度重视,但按现状看,档案信息化建设至今仍未全面普及推广,目前只限于政务公开、民生档案建设等层面,中小型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际推广实在太少,这种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现结合本单位(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浅析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领导重视不够。每件事情要大力推广,领导们的高度重视是离不开的,但目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领导都没有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经费上不予以支持,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1.2 软件不适用。本企业也在推行“无纸化”办公,设立OA平台,把档案的基本信息录入电脑,通过搜索关键字查找所需文件。但由于本企业的OA系统较适用于文书档案,对于科技档案的查找并不便利,所以得不到充分利用,效果并不理想。
1.3 存储设备落后。本企业的档案室是2001年建成,当时并未考虑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缺少专门的磁介质档案存储设备,而数字档案对设备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这对电子档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1.4 电子文档管理不完善。本企业已使用局域网,电子文件可储存在“资料库”,全体员工根据各自权限读取文件。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但由于管理不够完善电子文件存放的位置(路径)没有明确规定,甚至有部分员工把文件只存本机,造成档案的不完整,查找不便利。
1.5 人员素质未能适应需求。目前本企业的2名档案工作者均为兼职,只通过市档案局的上岗培训,对电子档案处理并无深入学习及参加市档案局组织的培训。档案知识不够专业,对新规定新要求了解不够,信息接收不够及时。这样,不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
2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企业领导应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并且应认识到建设一支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是企业档案自动化的客观要求,同时,加大力度推广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全体员工积极配合。
2.2 选择适用于本企业的档案管理软件。目前,市面上的档案管理软件种类繁多,有的偏重于文书档案,有的偏重于科技档案,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最好能与开发商协商,量身订造合适的软件。
2.3 完善存储设备。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因此,档案装具要齐备、充足,符合规范要求,各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存放科学、合理、有序,既方便日常查找,又能保证突发事件中的及时抢救。
2.4 完善电子文件的管理。首先应制定电子文件的管理规范,要求全体员工严格执行,并且要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定期刻碟保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