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4 23:1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0年,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要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认真抓好社区康复、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康复机构建设和康复人才培养四个重点;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十X五”各项康复工作任务;谋划、制定“十X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推动我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快速发展。爱思25fanwen.is97.com
一、全面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一)印发《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配套实施办法》,“工程”各个子项目都要严格按照配套实施办法来操作。
(二)确定定点医疗康复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主要由卫生部门确定,定点康复训练机构主要以残联系统为主导,尽量把残联的康复机构纳入其中,承担后期康复训练任务。
(三)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先抓好试点,在试点成功地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
(四)实行精细化管理。依托“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对“工程”实施实时、高效精细化、销账式管理。
(五)抓质量控制。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抢救性”。可抢救性的内在要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残疾的可逆性,二是康复的最佳期,三是康复效果好。这就要求,在康复对象上,要选择低龄的、最具康复潜力的、家庭配合的;在医疗康复机构上,要选择优质价廉的、积极性高、负责的;在康复质量上,康复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都要达到优良以上;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完成后,要追踪问效、定期回访,真正把好事办好,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及其亲友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一)强化康复人才培养。以国家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结合我省实际,投入专项经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培训班,抓紧培养0-6岁实用性康复技术人才。二是抓县级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培训,为每个县、市、区培养2名骨干师资。各地要高度重视康复人才培养工作,积极选送康复人才参加省里学习培训;要充分发挥康复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要留得住人才,防止康复人才流失。此外,各地要按照省里下达的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扎扎实实开展培训,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二)为基层残联培植一批能承担儿童康复训练任务的康复机构。配置一批已有专业人才、有训练场地、有相应资质的残联康复中心,作为0-6岁工程的定点康复机构,在人才培养、康复设备、任务计划下达等方面给予扶持。
三、迎接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
2010年是创建国家社区示范区验收年,拟创建全国社区示范县、市、区的XXX个地方,要按国家制定的验收标准,抓紧准备创建验收工作。各市要在第一季度先行进行督导,省里将于上半年进行检查督导,迎接国家检查验收。
四、确保全面完成“十X五”康复工作任务
根据2009年康复数据统计上报任务完成情况,合理调整任务计划,重点攻克任务完成有困难的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各项康复任务。
(一)做好终期检查、验收准备工作。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十X五”规划和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聋儿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假肢安装等项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对象的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清理归档,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由省康复办择期进行抽查。配合卫生部门一道实施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典型事迹和康复成果资料,为将要进行的“十X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表彰做准备。
篇2
开启剪纸的新时代
剪纸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山西90 后女孩王子月发明的“磁性剪纸”,曾荣获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节目“新金点子奖”,并进入了奥运会和2014 年巴西世界杯纪念品行列,使这项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凭此创意,这位刚大学毕业不久的90 后女孩身价倍增,成了公司老总。
王子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童话故事并不会随便上演,财富来源于对生活的积极探索和付诸实践,以及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南京城里的“陪恋师”
庄丽萍当过导游,做过广告人。2008 年春节后,她关掉经营状况良好的广告公司,与几个朋友合伙创建了金陵红娘单身交友俱乐部。
开办一家婚介所不是难事,但做一名合格的“陪恋师”则非易事。胜任这份工作不仅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敏锐的洞察力,更要以一种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为客户服务。庄丽萍的俱乐部迎难而上,志在打造一家南京最正规、诚信的婚介所。
“日事清”:一款很实用的团队效率软件
在效率工具市场上,针对个人的时间管理软件较多,但针对企业团队的效率工具却并不多。“日事清”是一款致力于提高团队效率,增强团队执行力的软件。它是全球首款将“GTD”与“重要紧急四象限”两大时间管理思想融合到一起的软件,专注于解决企业管理工作计划与日志麻烦的问题。
很少有一种工作软件,能够让公司里的老板与员工人手安装,但“日事清”做到了。“日事清”之所以能够如此出彩,是因为它专注于制定简单好用的工作计划与日志管理,是一款小而美的企业应用软件。当然其成功也离不开创始人刘磊把握的方向与独特的定位。2014 年3 月,“日事清”1.0 版本正式上线,经过短短7 个月时间,它已经积累了2800 多家企业客户,19000 多名个人用户。
变害为利,“点草成菇”
农作物秸秆焚烧,不仅是雾霾的来源之一,也是令各级政府防不胜防普遍头疼的“顽症”。安徽肥西县一位创新的奇才丁伦保,将大量秸秆作为培养基,“点草成菇”,为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简便易复制的新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
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蘑菇大王”和实践经验雄厚的安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并没有让丁伦保满足于现状,他继续尝试用秸秆种植蘑菇,带领农户进行秸秆产业化开发。虽然自己的左臂神经坏死重度残疾,但这没有阻碍丁伦保对秸秆种植的热情,而是鞭策他继续埋头研究、推广技术。如今,此项技术已辐射8 个省36 个县,受益农户15000 户。另外,他还制订了帮扶残疾人的3 年计划:3 年内培训500 名残疾人,解决100 名残疾人就业,帮扶200 人创业,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发家致富!
公司里的“牢骚室”
会议室一旁的一个小单间,居然挂着牢骚室的牌子。“每个月经理都会请我们吃一次饭。席间,经理会让我们每个人,倒出心中的苦水。工作上的一些小误会,再就是对于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家会开诚布公地提出来。甚至于有些人,还会把家里的事情拿出来说,让大家帮着拿意见。”这样的公司是不是过于“另类”了?
同处一家公司,员工之间需要彼此认同、合作与信任。只有这样,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反之,如若员工长时间心情压抑,或者与同事之间相互猜疑、不信任,那么大家工作起来不仅感到别扭,还会影响效率。“牢骚室”的出现让这些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让员工带着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提高了企业的效率,是一种理应推广的减压方式。
篇3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IT行业对本科毕业生职业能力、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的需求,提出了以企业项目为背景,以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自主工程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五个基本特征:主动性、过程化、工程化、融合性和开放性,并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实训平台的构建方式,从资源配置和培养过程上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自主工程化;工程实践能力;企业项目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也大量增加。一方面计算机专业学生工作难找,另一方面IT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又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出现这种不协调的局面的关键在于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
目前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现状是教育机构缺乏有实际项目经验的讲师,人才培训中大多照本宣科,学生无法学到实用的知识,培训机构无能力采购先进的大型软件中使用的商用开发工具与平台,无法搭建先进的开发环境,学生没有能够实战演练的场所;不了解IT的需求;课程体系急需改革,没有适用性的教材和案例,造成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
如何培养软件产业人才呢?职业化软件人才的培养不是仅靠学校教育就能完成的,必须依赖于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和工作实践。比较合理的IT人才培训方法应该是首先进行基础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然后进行专业技能训练。高校教育相对稳定,偏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果能增加有目的的专业知识教学并通过实训环境进行的专业化高标准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完善人才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一环。
2工程实践能力与自主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任何软件企业都需要如下三类人才:
第一类是懂技术,行业知识和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即“软件金领”;
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即“软件白领”;
第三类是能够熟练编程的技术工人或基础程序员,即称之为“软件蓝领”。
而蓝领奇缺不仅是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软肋”,同时也是世界软件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无论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微软,还是印度的软件业,人才构成均呈金字塔结构。与软件大国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人才严重失衡,特别是蓝领软件人才。
我校作为二类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及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我院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主工程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以企业项目为背景,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把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该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 自主性:采取自主机制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制定相关政策和奖励制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
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主动参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通过青年教师到计算机公司参加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及聘请公司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方式,主动和工程实践接轨。在学生方面,通过设立创新学分和创新研究课题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工程实践项目开发的活动中。该模式的自主性还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机制的建立,通过建立教学信息交流平台,让学生能方便向教师请教问题,教师也能快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工作量考核的依据。
(2) 过程化:把过程管理的思想应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建立,评估、监控、和改进人才培养环节的过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四年时间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能力体系,由阶段性课程群来体现。同时加强过程的监控、管理和阶段评审,通过在每个阶段增加不同类型的监控点,按照可预测的进度,培养适应IT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过程化还体现在学生实践环节和工程实践项目的过程化,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流行开发工具通过具体项目来熟悉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和质量管理等环节,以获得真实的开发经验。
(3) 工程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培养目标、教学环节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从教育决策到教育实施,充分考虑工程的本质、工程工作的要求,体现工程教育的工程特色;核心是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理论联系工程实际、教学联系工程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工程素养,提高毕业生适应工程工作的能力。具体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的特性:“全面性”是工程化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方面全面进行,而非局限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全程性”是指工程化思想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 融合性:形成融合基础理论、实验教学、专业能力、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融合培养模式。加强案例法教学来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问题的分析入手,建立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系统设计,再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分析和案例实现,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向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教学转变,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
(5) 开放性:以全过程开放为原则,通过建立开放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选项目、自主设计、自己动手、自由探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企业工程项目为背景的项目开发。通过对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建立创新工程实验室,由学校提供网络平台、服务器和必要的硬件开发设备,学生自带开发用PC机,教师定期向学生来自企业项目整理后的课题并跟踪项目的进度,在实验室管理员的监督下采用由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模式对所有学生开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来去自由,并可跨年级组成开发团队,共同完成工程实践项目的开发,在团队建立的初期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在开发环境、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既减轻了招生规模扩大后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教师对学生科技活动指导的负担,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时间也不受限制,创新工程实践基地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而不以成果为唯一衡量标准。该实验室已成为我系本科工程实践环节的重要补充,成为高等工科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孵化器。
3企业项目实训平台的构建
构建企业项目实训平台,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自主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项目实训平台采用的人才培育体系不同于传统的软件程序员培训体系,采用的是一种培养软件人才综合职业素质的训练模式。同时实训平台为软件开发人才的技能进行鉴定考核,进而评估人才等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J2EE方向)的职业训练需求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
(2)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的不同岗位(架构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应用、中间件应用、软件测试)划分不同的实训项目;
(3)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的不同岗位的技术内容归纳划分独立的技术单元:实训模块;
(4) 依据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实训任务。
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3.1实训平台设计思想
根据RUP模型所定义的软件开发的四个阶段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建阶段(Construction)和产品化阶段(Transition)将案例相应分为四个模块:初始模块、细化模块、构建模块、产品化模块。
初始模块的功能如下:确认案例需求、实训人员组队、确认实训时间安排、准备相关训练资料。
细化模块的功能如下:实训案例规划(项目经理讲解实训案例的场景、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文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产品开发过程和制定用例模型)和实训案例计划(功能设计说明和程序功能设计、功能测试计划和程序测试计划、对开发团队成员部署工作任务)。
构建模块功能如下:在构建模块由界面设计人员、中间件设计人员、数据库开发人员根据所分配工作任务完成以下工作:系统部署工作、程序开发工作、功能测试工作、程序测试工作。
产品化模块功能如下:完成功能和应用测试并填写测试报告、对开发小组的单独角色进行评审,填写评审报告、对开发小组所开发整体项目进行评审,填写评审报告。
3.2实训平台中的团队管理
实训平台通过IT公司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和使用项目工作流程,将分散的实训个体和实训过程统一到实训系统的管理平台上。实训管理软件采用自主研发的办法,采用RUP开发方法,本着开放的原则,为软件提供可扩展性。系统把版本管理、软件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系统建模等协作开发中所用到的实用工具,通过系统统一的管理起来,达到团队开发培训的目的。
采用工具软件进行软件配置与变更管理,包括软件配置与变更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在团队实训案例中,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将遵照图2所示的开发过程进行开发:
此流程可以为系统架构设计师提供完整的架构分析设计、全面的可视化建模能力;为界面设计员提供了快速界面生成能力;同时也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软件开发能力和单元测试能力。其次,为软件测试员提供了快速自动化软件测试能力。在此过程中,为开发的应用提供的实时的运行和测试环境使得架构设计师、界面设计员和开发测试员能方便地进行架构验证、界面和各种应用调试、测试。最后,使用数据库建模工具,数据库设计员可以轻松完成数据建模的任务,同时通过大型关系数据库如DB2、Oracle为数据库设计员提供了数据库支撑环境,保证数据库设计员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数据库设计、修改和测试。通过系统的管理模块,给每个参与到开发过程中的用户分配相应权限,由系统提供相对应的资源和应用工具。
3.3实训平台中的测评管理与实训过程
在实训的过程中,测评管理站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如果无法对学生的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就无法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即便实训的内容如何先进、实用,没有办法为实训的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指导,没有办法和学生自身联系起来,也就限制了实训的培训效率和结果。
实训平台的测评管理可以随时在实训实施平台上查看到实训的进展状态和每个学生的实训表现,也可以评定每个学生的目前开发水平。在制定施训系统项目解决方案时,把学生开发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并且为每个等级科学得制定实训时间和方案。
具体的实训过程如图3所示。
篇4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职业面向及能力结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实训设计和师资配备等方面描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并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工学结合;企校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一个教育层次,而是一种教育类型,这种教育类型的作用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是其它教育类型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重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供需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原先按普通高校方法管理及教学的经验已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2003年国家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调教师的双师型,提出了企校联合办学的理念。2005年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一次明确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企校合作的培养模式”,即职业教育要彻底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之路。
发达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案开发中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促使人们用新的视角、新的理念进行新一轮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
基于这一形势,我院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企校合作”方面进行了探索。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1 职业面向及能力结构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的基层单位,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管理、技术维护和运行,应用软件研发等技术或管理工作。根据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总结出该专业的能力结构的总体要求如下:
专业能力:计算机维护维修、网络管理、网站建设、软件开发
社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调能力、职业道德能力
方法能力:项目构思、设计、工作计划的制定能力;结局世纪问题能力;学习、创新能力
1.2 教学过程
依托合作企业,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在实践“讲一练二考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2+2+1+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建立起与合作企业的长效培养机制:
第1、2学期:学习基本技能(校内实训、教学做一体化),培养专业基本能力。第3、4学期:学习专业技能(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培养专业能力。第5学期:工作室项目实战/顶岗培训,培养面向职业技能(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第6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就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职业素质培养)。
1.3 实训设计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地位。技术技能的培养需要环境,需要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来保障。本专业实训环节安排如下:
第1学期: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一周
第2学期: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实训一周
第3学期: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开发实训两周
第4学期: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两周
第5学期:校企合作进行实训,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各四周
第6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
1.4 师资配备
根据教学设计要求,配备不同工种教师情况如下:
计算机组装维护教师2人,须熟悉主流计算机硬件,熟练DIY计算机,熟练运用各种维护工具
网络管理教师3人,须熟悉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熟练掌握各种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使用
网站建设教师4人,须熟练掌握当前主流网站建设工具,掌握至少一种主流网站开发技术
软件开发教师4人,须熟练掌握当前主流软件开发工具,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技术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2.1 实施准备
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企校合作实习实训管理细则》等制度,完善企校共建专业模式,为专业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聘请省内相关专业知名专家,成立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与监督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并研究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2 实施过程
(1)首先,专业教研室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本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制订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
(2)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活动进程表所安排的6个学期的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实习与实训活动、考试考查时间与方式等进行具体化,如确定内容、确定老师、确定具体时间和具体要求。
(3)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每个学期的实训环节进行具体安排与落实。
(4)从第一学期开始,由专业委员会对每个学期按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
(5)第五学期,组织学生分别在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工学交替等。
(6)第六学期,组织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和毕业实习。
(7)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所有环节获得学分,方可毕业。
(8)负责对学生所取得的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学分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上报学校教务处。
2.3 实施效果
本方案自实施以来,效果显著。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坚定贯彻“工学结合,企校合作”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就业优势比较明显。
(2)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综合素质高。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能按照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培养锻炼,重视实验课、课程设计、专业实习、项目实训等实践环节的锻炼,我系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强。
3.结语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网络信息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堂课外教学实验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索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以我院资源为依托,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工学结合、企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我系学生在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山东省计算机技术技能竞赛、齐鲁软件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优秀创业大赛等一系列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2)多年来我系学生就业效果显著,就业率连年达到90%以上。
综上所述,本专业方案的成功实施,对于各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志春,孔凡菊,蒋卫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圈, 2007.14(66)
[2]于宗水.关于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249)
篇5
1.实施项目化教学针对汽车维修接待人员的组织要求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设置专业基本技能群和岗位能力群,不同能力群设置不同课程,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比如对于专业基本技能群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理论+实训”的方式,采用注重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项目化教学,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质、技能和知识目标,在此过程中,将每个模块的内容分成若干个工作项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项目任务、目标、工作计划、工作程序等,学生分工合作,进行计划实施,然后采用师评和自评方式,师生共同检查、评估项目工作成果,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每个学生既有知识学习,又有技能操作学习,实现了学习、工作、工具、方法、对象和劳动组织方式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和现代生产、服务意识。
2.创设教学情景情景教学法属于项目化教学,是根据学生可能担任的职务和实际教学内容,编制一套与该职务相似的项目,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学生在情景中自主处理各种问题。情景教学可分为准备、实施、评价三个阶段。比如在学习汽车服务与礼仪洽谈技巧时,教师可选择大众、丰田、东风雪铁龙等这些常见品牌4S店的服务接待人员培训教材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流程和步骤;之后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针对工作流程的不同阶段扮演客户、接待人员、维修人员等不同角色,指导教师可根据情景的发展随时向观看的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现场解答;最后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方法考核学生经过角色扮演后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进行基础训练后,教师可带学生进入4S店进行实地考察和锻炼,使他们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体验接待顾客的过程,并与维修接待人员加强交流,让学生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做出改进。
3.教学保障条件加大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创建一体化教室和仿真实验室,设置多媒体教学区、汽车零部件陈列展示区、接待区、交车区等,配备完整的教学资料,比如教学进度表、管理文件、教材、教师指导材料、汽车配件名录、学生学习工作单和成绩表、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仿真实训软件等,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提供条件。加大校企合作建设推进,比如我们学院就与宝马、上海大众、东风标志、雪铁龙、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厂家进行合作,使用厂家最新资料、设备,使用各培训中心的仿真实训场地。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应积极为教师创造知识能力提高的条件,让教师深入工厂、企业实习,学习汽车维修接待技术,强化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聘请企业高技术人员到学院开展讲座,努力培养一支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实践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汽车维修接待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结束语
篇6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全国农村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国重”复查为中心,狠抓重点专业建设,以“学生会做”为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积极构建质量兴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平台,树立新的人生观、学生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培养高品位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努力提高学校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重点
1、确保“国重”和“省重点专业建设检查评估”的教学硬、软件项合格。
2、认真准备,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我校参加的中等职校艺术节技能竞赛再创辉煌,组织工作再树“形象”。
3、深化课堂教学、考试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4、完成《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寒假作业》的编写、印刷。
5、继续推进第二课堂改革,创建特色学习型的社团和协会组织。
6、完成1至2个教研组“赛课”活动。
7、开展秋季运动会。
三、措施
1、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国重复核”、“重点专业建设检查评估”的教学硬、软件项合格。按照“国重”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由教务处牵头,专人负责,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此项学校“中心”工作的教学项资料合格。
2、专业部、教研组要结合专业特点选拔、培养和指导优秀技能选手参加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节技能比赛,确保各参赛项目再创辉煌和组织工作再树“形象”。本次技能比赛共设:礼仪基本功、普通话、计算机、书法、文艺、征文等六个比赛项目。结合我校专业的特点和教研组的实际,礼仪基本功比赛项由旅游专业部负责,旅游教研组协助;计算机比赛项由计算机专业部负责,计算机教研组协助;书法、普通话、征文等三项由语文教研组负责;文艺比赛项由幼师专业部负责,幼师教研组协助。各专业部、教研组要在第三周前拿出具体参赛方案,认真组织、选拔参赛选手,精心指导和训练,确保各参赛项目再次夺冠。
3、进一步深化考试考核改革。文化课继续推行教考分离,专业课进行综合理论考试,专业技能实施“综合或核心”技能考核,语文、英语课程加大能力考核力度,体育课考体能。学生成绩: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平时占30%∽50%,比例由教研组统一制定;专业技能和能力考核占50%;理论占30%。特别说明:语文、英语能力测试要从形式、内容、难度、组织上下功夫,认真准备,精心筹划。
4、加大课堂教改力度,以“学生会做”为教学目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会做”为目标,评价标准“学生会做”占70%,“学生会懂”占30%。“说议听评”课和“赛课”教研活动对教师的评价要参照此标准执行。另教师集体听课本期不低于10节(其中:集体听课不低于5节)。
5、完成学生寒假作业的编写、印刷、发放工作。参照编写暑假作业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做好寒假作业的编写、印刷工作。
6、继续推进第二课堂改革。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加大学习型协会或社团兴趣活动的组织、管理、监督工作。本期第二课堂在原有学习型社团和协会基础上,增加5-10个学习型社团或协会组织,由专业部、教研组负责管理,指定专人指导,以学生自主开展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
7、完成1至2个教研组的“赛课”教研活动。配合学校教学改革进程,开展“赛课”教研活动,以“研促教、赛促改”为目的,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本期至少完成1至2个教研组的“赛课”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赛课”的顺序依次为:数学-英语-政治-体育-幼师-财经-计算机-电子-旅游。
8、开展秋季运动会。体育教研组要周密部署,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要充分体现参与性。
9、常规管理工作要常抓不懈。加大以“四制二会”为主的教学检查监督力度,重点抓好“三无”学生、提前下课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检查工作,营造一种“学风浓、教风正”的教学优良环境。
10、狠抓高三年级模块管理,重点做好模块设置、计划制定、分班和常规管理工作。
篇7
2.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要素分析本文探讨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系统论视角并从宏观层面来构建与设计,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等要素构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发挥驱动的作用,教学内容体系是教学目标体系的受动对象,是其具体体现,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在系统中起到调控和反馈作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图1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素构成图
3.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基本单元,系统的涵盖能力体系培养这一主线,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在整个体系中,它起着驱动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对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分析,软件技术专业按照“一心两力”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其中“一心”指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两力”指以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两个支撑点。在专业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编码能力,熟练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了解主流企业级应用软件的基本架构,会使用数据库软件,在.NET和JAVA平台上熟练地完成程序编码和测试等工作的能力;在方法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设计建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文献的检索与运用的能力,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在社会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协作、踏实勤奋等精神。
4.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是实现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编排按照从“基础—进阶—提高”的认知规律,设计为客户端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工程管理四大模块,构建“模块化、段段清”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内容体系中,课程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它控制着专业教学的基本进程。能力实训是面向工作过程的综合技术实践,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途径,它强调特定意义上的技术系统性,项目案例通常为其载体的表现形式。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应用性,在教学中通常可采用项目案例教学,将工程实践项目和虚拟开发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项目”开启新知识;在“项目”设计的基础上,按照项目实施过程,将项目设计成一个个具体又容易掌握的任务,将知识点穿插于每个任务中,以完成每个具体的“务”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
5.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高职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手段,而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包括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机构两部分。其中的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政策、教学实践条件与需求组织制定的,不同的职业院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设计。高职实践教学通常由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教学构成,因此,其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也应由校内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组成。校内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教务处或校级实训中心)、教学系部(系级实训中心)组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体系。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员工培训中心等构成。
篇8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人才市场对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企业更青睐于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这与目前许多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实操能力不强的现状形成了巨大反差。这种不良现象与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借助校企合作,探索适合行业发展的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将专业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 国内外高校生产性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
高校生产型实践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教学同时具备 “生产”和 “育人” 的功能,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更多高技能专业人才。国内外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主要模式如下。
1.1 “厂中校”“校中厂”模式
所谓“厂中校”即把“教室”搬进工厂,学生在企业里边学边做,工学交替。“校中厂”即把“工厂”引进学校,由校方提供厂房,企业提品与技术,学生在校内建立的厂房或实训室内完成企业有关实际业务的操作。
1.2 订单培养模式
也叫“人才定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校方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定向招生,成立企业冠名的“订单班”,并根据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为企业“量身订造”专业型人才。
1.3 “2+1”人才培养模式
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完成基本的专业教学任务,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第三年去企业实习,直至最后留任企业工作。
1.4 “能力本位”模式
也叫“综合职业能力式”,该模式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及适用环境的能力。以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及评价标准,都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终结点,如加拿大的能力本位实践教学模式做的就比较突出。
1.5 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在实践过程中起着绝对主导作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解决实践问题,例如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性知识的培养。
1.6 创业取向模式
创业取向教育模式可以看成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扩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来提高和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历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可凭借良好的创业意识和过硬的创业能力获得发展空间,进而走向成功。麻省理工学院和牛津大学的创业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则属于创业教育模式。
2 我国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经贸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特别是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发展比较缓慢,形式比较单一,效果不够理想,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路。
2.1 校内实训室仿真模拟实训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校内实训室,在实训室内设置与岗位相关的职能部门,然后让学生在实训室仿真环境中进行情景模拟;二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安装的外贸实训软件,开展有业务仿真模拟实训,如开展外贸跟单实训、进出口业务操作实训、外贸单证实训、报关实训、货代实训、物流沙盘实训、外贸英语口语实训等。
2.2 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分为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专业顶岗实习是指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校方轮流安排在校生到企业有关工作岗位进行短期的专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一边进行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一边学习职业素质培养课程。毕业顶岗实习是“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一种具体表现模式。让学生用两学年时间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最后一学年到企业进行生产综合实践,并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习期满,经企业考核合格,可选择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留任企业。
3 生产性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实训室布置与真实工作环境脱节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校内实训室,但是实训室布置主要还是为了方便教学,实训室内文化环境布置与真实的工作环境脱节,学生缺乏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与业务操作氛围,难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2 教学实训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脱节
有些专业老师由于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具体的工作任务不太了解,虽然在课堂上有安排一定的实训任务,但所安排的实训任务也只是为课程服务,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严重脱节。
3.3 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脱节
目前教学管理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考勤制度为主,教学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差别较大,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模式。
3.4 实习岗位与对口业务脱节
由于经贸类岗位的特殊性,愿意批量接受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企业数量较少,专业对口的岗位数量有限。即使某些企业能安排部分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但由于有些实际业务涉及商业机密,一般企业不愿意将核心业务或主要业务交给短期实习的学生,只是让学生做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或帮忙打杂,甚至充当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导致学生对与实际业务流程与操作要点一知半解,甚至不了解。
3.5 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虽然不少专业通过企业在校设立了“订单班”,但是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还是以专业教学为主,与企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一定符合企业要求。
4 有关对策与措施
4.1 实现“五引进”
4.1.1 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引进校内实训室
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软硬环境建设是开展生产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一方面,将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引入校内实训室,通过悬挂有关岗位的部门吊牌和业务流程挂图、管理制度等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搭建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报关实训室,可以模仿海关办事厅的布局,建立报关仿真大厅实训室,设置各种办事窗口与部门,张贴有关报关手续办理流程图,操作手册等,以便学生在实训室开展仿真模拟实训;另一方面,引进有关实训软件,创建生产性实践教学的软件环境,以便学生在实训室开展各种生产性实训项目。
4.1.2 将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进入课堂教学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来安排教学任务,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并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顺序,制订实训方案和工作计划,以任务驱动形式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完成后由企业根据学生操作结果进行第三方评价考核。例如,通过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形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创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成立工作室或模拟公司等方式,把企业项目和对应的工作任务引进课堂教学,开展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生产性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任务与企业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
4.1.3 将企业管理模式引进日常教学管理
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如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合理的奖罚制度、实训管理制度、绩效考核方案等,来规范教学管理。例如,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协调机制,建立校企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双方职权,共同确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发展目标,从而实现教学管理企业化,进一步缩短校企管理模式之间的差距,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的严格的管理模式。
4.1.4 将企业实际业务引进校内实训中
目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成立了“雅缤速卖通订单班”与“威思丁商战特训营订单班”,由公司免费提供速卖通账号或阿里巴巴国际站账号、库存软件、样品等供学生操作,学生经培训后到阿里巴巴平台有关该公司各种产品信息,寻找国外客户,并向国外客户销售产品。学生接到订单时,免费及时提供货源和全球快递服务等。校企双方根据数据电文以及相关的单证,在交易成功以后将一定比例的利润提成,并设发各种奖项用于奖励学生。订单班开展的各项生产性实训教学项目,使学生开展真实的业务操作,成功地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引进到校内实训中。
4.1.5 将“行业培养”引进职业教育
可以通过行业培养模式,校企行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具备该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例如,由行业培训机构对在校学生进行行业通用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具备该行业应具备的实操技能。培训机构定期委派企业行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的培训,待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行业培训机构进行封闭式专业培训,通过培训机构考核后,学生与行业协会旗下的多家企业再进行双向选择。
4.2 加强“四对接”
4.2.1 加强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对接
专业建设时应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专业发展方向。例如,可以通过引进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4.2.2 加强教学过程与业务流程对接
许多专业课程都有其对应的岗位,如“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是针对跟单岗位,“外贸单证实务”是针对单证岗位等。因此在施教过程中,可根据岗位的业务流程来安排教学顺序,并结合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设计实训内容,开展生产性的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对岗位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有更深入了解。
4.2.3 加强教师素质与职业要求对接
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企业岗位工作能力,建立一支符合职业要求的“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企业的职业能手和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职业能力的培训。
4.2.4 加强高职教育与岗位就业对接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与岗位要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素质教育,根据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开展各项生产性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篇9
不同于传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着重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岗位适应度做好铺垫。因此,专业综合实训的开展,首先,要确定综合实训的方法。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有岗位训练、过程训练、项目训练、仿真训练等模式,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选用项目训练式方法开展。该模式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每4~6人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其次,确定项目的选题。项目选题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开展的效果。以往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项目的选题比较分散,更多地注重多样性,但通过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其原因一方面是选题的分散使得教师指导时间不足,项目开展较慢;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缺少了相互学习以及相互比较的机会,开展动力不足。为了解决以上不足,在选题上,我们结合企业需求,设计了一个综合类题目作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题目。最后,时间安排。三年制学生,第六学期要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末。为了能系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时间为4周。在这四周时间里,项目组成员相互协作,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充分论证,明确任务本阶段指导教师针对项目选题,进行技术论证设计,编写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任务、实训时间安排、实训考核标准及要求,并完成项目开展所需常用元器件的采购工作,为实训的开展做好准备。
2.教师组织,确立团队该阶段在实训课程的第一天实施,指导教师结合实训指导书,讲解实训的流程。组织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单位,结合自身技术情况,自由组成技术团队,并选出组长。每个团队确保有硬件工程师(两人):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机械机构等的设计;软件工程师:系统程序编写,调试;整机调试工程师:元器件准备、焊接以及产品的整体调试;技术文档设计师:讨论过程记录、技术文档编写、报告PPT、记录组内成员每天工作情况,图片或视频展示成员工作风采,协调工作进程。团队人员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位,开展工作。作为团队的一员,每个职位的表现都将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最终测评。项目组每位成员,都将在该项目中得到锻炼,强化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3.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团队建立后,组长带领项目组成员,结合实训要求、实训任务,通过资料查找、信息搜集等,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结合项目方案项目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职位,制订工作计划。教师针对工作计划进行检查指导,确认无误后,项目组开始项目的设计实施工作。该阶段持续时间2.5周左右,是整个实训时间最长的阶段。该阶段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原则,使学生充分融入团队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完成团队项目。
篇10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创新能力;科技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03-02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1.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是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的重要保证。自实训基地成立起,坚持以学生为本,倡导“重品德,重能力,重实践,重协作,重创新”的教育理念。以“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开拓思维,注重创新,面向应用”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着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思维方式,使之能创造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采取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共建模式,发挥多元化的服务功能,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训的全过程。
学校每年投入专项建设经费用于基地建设和竞赛的组织,学院每年拨出一定低耗费用,用于购买元器件,并对各项赛事进行相应的资助。学院在实验室场地紧张的条件下,腾出了两间90平方米的实验用房,专门用于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开展。学院积极筹措资金,完成了实验教学楼地下层的改造,将这500平方米全部作为学院学生社团活动基地,使学生的电子爱好者协会、智能小车爱好者协会和物理爱好者协会有了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场地。
2.以创新理念为引领,形成了学院主导,教师指导,学生主体,依托实验中心,以竞赛为驱动的基地建设新路子。学院专门安排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共同领导学生基地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科技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学生是科技活动的主体和受益者,教师则是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的推动力。学校制定了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奖励措施和工作量计算方法,把各类赛事获奖均纳入奖励范围,肯定指导老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参与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科技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学院7个专业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每年参加培训的学生达500多人。学院充分利用武汉市校内重点实训基地的资源,为学生培训提供学习内容和实践项目,采取实验内容、时间、器材完全开放的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科技项目的培育和遴选,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集中经费支持团队结构合理、项目难度适当、研究计划可行、指导教师到位的研究项目,在研究周期和资助经费上体现出差异性,组织工作尽量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
基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制定了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三级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广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舞台,以形成稳固的良性循环。
全院一年级学生轮训,持续一年。从最基础的做起,由指导教师开办讲座,统一配发工具,进行焊接训练、光控开关、声控LED旋律灯和触摸式调光灯等,可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入门知识和掌握初步的实践能力。接着进行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有简易计算器、电子钟、LED点阵显示、电子温度计和自动循迹小车等,其目的是通过简单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接触电子技术的重要知识,为后续深入实训打下基础。
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有计划地举办讲座、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制作调试。2014年,学生参加了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大学生SOPC专题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自动化创新设计大赛、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多项,其中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获一等奖,参加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特等奖,参加了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有2项国家级、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5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
3.以搭建平台(12345)为依托,拓展学生培养的新领域。学院按照“一个基地为核心,两个中心为依托,三个协会为阵地,四级联动为体系,五项赛事为载体”的建设思路和科技活动“横向扩充,纵向拓展”的建设理念来进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基地是指的武汉市电工电子与自动化重点实训基地,基地具有固定的实践阵地、严密的组织管理、连续的培养环节、规范的操作程序、量化的检验标准等优势,学院坚持规范基地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两个中心是指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和大学物理实验示范中心,三个协会是电子爱好者协会、智能小车爱好者协会和物理爱好者协会,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由选择加入,协会强调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学院配备负责教师,由学生自己制定活动章程和工作计划,这些学生社团作为一种载体,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积极性,促进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电子爱好者协会2012年被评为江汉大学十佳团队。四级联动是指大学四年不间断地培养,根据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实践内容。学院将学生科技创新与实验室开放相结合,采取实验内容、时间、器材完全开放的模式,学生的参与人数、实验室开放的面积和时数在全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学院抓住自己的五项特色赛事,加强创新基地建设,精心组织备赛和竞赛,主动承担各项赛事的联络及后勤服务工作。在暑假期间采取封闭式方式,分别组织竞赛的同学集中住宿、集中训练,有力地保证了科技活动的成果。学院还通过以点带面的活动方式,促进了全院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
4.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开拓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先后申请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项目获批,积极实施“3+1”模式的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学院的领导下,基地研究新时期企业的特点,采取多种合作模式,逐步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基地。学生以实习小组形式分散到各个企业去实习,并由企业工程师与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指导;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大学计划项目“江汉大学――GEFanuc自动化系统实验、江汉大学三菱电机CC-LINK联合实验室;2014年建成《江汉大学}Altera联合实验室》和《江汉大学}武汉达内软件有限公司共建软件实验室》两个共享实验室,和三个企业签订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和产学研合作协议。
二、基地建设下一步工作打算
1.创新思路。制定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保障措施,保证课外科技活动场地和设备条件,完善课外科技活动资金筹措办法,把社会力量与基金、基地、竞赛等科技活动载体结合起来,扩大经费筹措渠道。进一步打通课堂教学、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的界限,理顺三者的关系,彼此相互促进,发挥人才培养的协同作用。与导师制相结合,制定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进一步吸引教师参与指导竞赛团队和学生社团。加强各层次、各学科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注重对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背景知识的教育。
2.进一步整合实验室。增添专业设备,对现有的校内实训设备进行升级改选,增加工位,提高实训能力,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在武汉市起骨干示范作用,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利用充足的软硬件条件,提高基地的影响和覆盖面,积极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电工电子行业的发展。
3.积极开展工作。将基地建设成为职业技能鉴定所,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除完成本校实训任务外,还应积极提供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等,提高本地区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类人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拓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途径,提升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综合能力强化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刘志霄,陆升合,吴玉先,彭献忠,罗南书.地方性大学理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9,(06).
[2]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01).
[3]胡敏,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