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教程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全国高铁网、城轨建设步入高峰的背景下,轨道交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投资主线。我们认为,高铁及城轨建设作为未来5~10年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与之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基建投资在前 信息化投入将后来居上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铁路和城轨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当前正处于投资高峰期,其庞大的投资规模对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从产业链受益角度看,随着其建设进入新一轮,整个产业链都将依次受益。
按时间顺序,产业链上依次受益的是基建施工、工程机械、基建配套设备、机车车辆及其配件,以及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及设备。由于基建建设需2~3年,而信息化投资在基建完成之后,故轨道交通信息化与铁路和城轨基建投资相比明显滞后,未来几年将是轨道交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开始,但从投资视野看,当前布局恰逢其时。
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前景十分广阔
在轨道交通大规模基础建设的背景下,信息化需求不断增加,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也具备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主要体现为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以及市场的不断拓展。
铁路信息化应用范围广
信息化在铁路领域的应用范围极广,涉及到运营、管理、安全、服务的方方面面,其中,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是铁路信息化的三大主要应用领域。
国家《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信息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在全路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智能运输信息系统。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并将最终覆盖我国铁路的各个领域。
应用范围的扩大极大拓展了铁路信息化的市场空间。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我国铁路信息化的投资规模近几年都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最近两年的增长率更达到30%以上。受益于铁路大发展的延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仍将延续。
城轨信息化市场潜力巨大
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交通问题困扰着我国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说,这些城市都有建设城轨交通的愿望和需求。2009年,国务院公布了地铁建设的3项指标:城市人口超300万、GDP超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0亿元。目前,全国达标的城市有近50个,其中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已经获批。未来,开通城轨建设的城市必然越来越多,这主要因为在我国城市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那些达标未建的和新达标的城市将会加入城轨建设的大潮。
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都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而城轨交通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因而城轨信息化市场未来的增长潜力非常巨大。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的市场规模在逐年提升,并且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这与我们判断的城轨信息化市场的趋势也正好吻合。
智慧铁路为铁路信息化打开新的空间
2009年,IBM在北京成立了全球铁路创新中心,提出了“智慧的铁路”的发展策略,这对现阶段的中国铁路可谓是“正当其时”。由于社会对铁路行业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我国铁路有必要借助智能信息管理实现突破。而“智慧的铁路”正是利用其可感应可度量、互联互通和智能化三大特点,实现智能信息的网络化,进而实现信息的互联和共享。
纵观我国铁路信息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无外乎是社会对铁路不断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过去,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铁路的安全、高效。而随着世界变得更加智能,对铁路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智能化的要求,例如乘客能够快速、简便的对旅程做出最优的计划和管理,铁路公司成本减少的同时提高乘客服务的质量,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对运行做出智能化的决策等等。然而这些新的需求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上无法实现,必须依赖更高水平的铁路信息化――智慧的铁路。可以说智慧的铁路是铁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鉴于以上的分析,未来智慧铁路的推进必将引发对信息化软件和设备的新需求,例如RFID标签、传感器、自动识别设备(AEI)、智能化决策系统等等。这些新的技术、系统和设备在铁路的应用,将掀开新一轮的信息化发展。
迈入成长期 本土上市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事实上,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长性是不同的,其中,成长期是行业成长最快的阶段,是最具投资价值的黄金时期。我们将轨道交通信息化行业与成长期行业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轨道交通信息化行业目前正开始迈人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极具投资价值。
我国轨道交通信息化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国内外各大IT厂商前来掘金,然而我们却发现,本土的公司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他们是这块蛋糕的最大受益者,而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国外IT巨头却鲜有斩获。探讨背后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本土上市公司拥有国外企业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这些优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政策优势、本土化优势和市场优势。
政策优势
国家政策支持轨道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铁路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对于行业内的本土企业,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支持。
本土化优势
我国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例如客货混运,因此国外的标准化系统并不能适应我国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又由于国外的厂商对中国铁路的情况了解远不如我们本土企业深入,其开发的产品在适应性等方面较国内企业要逊色不少。
市场优势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主体是国家,在市场招投标过程中,选择的天枰必然偏向我们本土上市公司。而对于先进入行业的本土企业,一方面,他们先进人市场,其技术和系统规范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标准,后进入者再想进入就有了壁垒;另一方面,他们能够积累更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拥有更多的项目经验。因而,本土的上市公司更具有市场优势,且目前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篇2
关键词:电气专业 电控系统维修类一体化课程 故障树 教学设计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指导手册》开发出本专业三个层级(中、高、技师)的一体化课程。其中,有三门电控系统维修类课程:高级课程,即简单电子线路维修,课程中学习任务包括DS--2042型数码电子钟无法显示故障维修、DSC-32型直流调速柜开环控制系统无法调速故障维修;高级课程,即继电控制线路维修,课程中学习任务包括20/5t桥式起重机继电控制线路维修、B2012A龙门刨床继电控制线路维修;技师课程,即《复杂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维修》,课程中学习任务包括DSC-32卷扬设备停止运转电气控制系统维修(直流调速)、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企业课题(XX型地面设备电控系统故障维修)、课程拓展(撰写TVT-LMB-01型龙门刨床电气控制系统维修技术手册)。
本文以电气专业技师层级电控系统维修类学习任务――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为例,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绘制故障树,绘制故障树的教学设计。
一、为什么绘制故障树
绘制故障树是电气专业电控系统维修类一体化课程的专业核心技能。学生学会了绘制故障树,就学会了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核心技能(维修工作方法),为能够胜任企业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奠定了基础。
1.绘制故障树是后续维修工作的前提
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案例,得出以下各个工作环节的技能点。
(1)工作环节1:明确任务。工作目标:明确案例任务的工作内容、验收标准。输出结果:故障树。技能点:绘制电气原理框图,绘制故障树。
(2)工作环节2:制定维修方案。工作目标:制定案例任务的维修流程及元器件、工具、仪表清单。输出结果:维修方案。技能点:依照故障树制定维修流程,依照故障树制定工具、仪表清单。
(3)工作环节3:维修。工作目标:确定故障点,排除故障,自检试车。输出结果:维修记录。技能点:依照维修流程,利用诊断工具(万用表、上位机监控软件、变频器OP、示波器等),采用检查方法(电压法、替换法、调整参数法等),确定故障点;采用维修工具(热风枪、电工通用工具等)修复故障元件或替换故障元件。
(4)工作环节4:验收交付。工作目标:验收设备,完成产品的交付。输出结果:验收单。技能点:核算维修成本。
(5)工作环节5:总结与拓展。工作目标:总结经验、提高效率,强化技能。输出结果:技术论文,T101恒压供水压力波动电气控制系统维修方案。技能点:撰写技术论文,绘制故障树。
通过上述5个工作环节技能点的分析得出,只有绘制完成故障树,才能确定维修流程及所需的工具、仪表,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等。
2.绘制故障树是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核心内涵
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电控系统维修类课程所有学习任务,梳理每个学习任务的技能点,可提炼出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以下内涵。
(1)工作环节1:明确任务。内涵:复杂问题简单化。
(2)工作环节2:制定维修方案。内涵:经验法,即查询维修记录,对同类故障,利用经验直接排除;缩小故障范围法,即绘制故障树。
(3)工作环节3:维修。内涵:依照维修方案,利用诊断工具(验电器、万用表、上位机监控软件、变频器OP、示波器等),采用检查方法(电阻法、电压法、电流法、短接法、逐步排除法、替换法、调整参数法等),确定故障点。
(4)工作环节4:验收交付。内涵:采用维修工具(电工通用工具、电烙铁、热风枪等)修复故障元件或替换故障元件,自检试车。
(5)工作环节5:总结与拓展。内涵:核算维修成本、总结经验、提高效率。
通过对上述5个工作环节内涵的分析得出,绘制故障树能够缩小故障维修范围、简化维修步骤、确定维修流程、提高维修效率,对诊断故障点、排除故障起到了指导作用,是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核心内涵。
二、绘制故障树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绘制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故障树为例,介绍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明确工作任务”工作环节中,绘制故障树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
1.需要具备或学习的技能点、知识点
(1)技能点。包括:会分析电控系统的控制电路(梳理输入、输出信号);会分析电控系统的主电路(梳理驱动器、执行器);会绘制电控系统电气原理框图(梳理电控系统的单元模块);会确定故障范围(依据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现象对照电气原理框图,在电控系统原理图上圈出故障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会绘制故障树。
(2)知识点。包括:P1C数字量、模拟量输入接口DI\AI、P1C模拟量输出接151AI\AQ,变频器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入端,创台主拖电机电气控制方式、横梁电机电气控制方式,侧刀架电机电气控制方式、垂直刀架电机控制方式、三类电机四种控制方法的特点,PLC输入侧单元模块、PLC输出侧单元模块,主电路执行单元模块(创台主拖电机模块、横梁升降电机模块、侧刀架电机模块、垂直刀架电机模块、抬刀电磁铁模块)。
通过针对案例的分析,在梳理完成绘制故障树所需要具备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点后,可以得出绘制故障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会绘制故障树的方法”。
2.绘制故障树的六步法
绘制故障树教学设计思路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提炼出绘制故障树的六步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所示:
(1)工步1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的控制电路――s7-200PLC输入信号。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上,圈画出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
教学组织:组织学生在工作页的原理图上圈出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组织学生轮流说出一个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课代表在白板上记录;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有无遗漏,并研讨AT为何种信号输入。
(2)工步2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的控制电路――s7-200PLC输出信号。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上,圈画出S7-200PLC输出端子及外接元器件。
教学组织:组织学生在工作页的原理图上圈出画出s7-200PLC输出端子及外接元器件;组织学生轮流说出一个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课代表在白板上记录;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有无遗漏,并研讨AQ为何种信号输入及变频器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入端。
(3)工步3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的主电路――驱动器、执行器。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上,圈画出驱动器、执行器。
教学组织:组织小组学生研讨,该刨床采用了几类电机,分别采用哪些控制方式,分别驱动哪些负载;组织学生展示,研讨成果,课代表在白板上记录;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有无遗漏,教师点评三类电机四种控制方法的特点。
(4)工步4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单元模块。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型龙门刨床电气控制系统框图上,填空补画完整。
教学组织:组织学生查找变频器手册,展示M430变频器3、4、5、6、9接线端子的含义,教师小总结;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网上查找类似龙门刨床的电气原理框图,在工作页上补写完整电气原理框图;组织利用实物投影小组展示成果,后续小组点评;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是否有误导项,如有在工作页上打“×”符号。
(5)工步5
教学目标:确定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的范围。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中,圈出故障在电控系统中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
教学组织: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电气控制系统框图,组织全体学生风暴PLC输入侧单元模块,确定创台调速电位器模块,研讨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组织全体学生风暴PLC输出侧单元模块,确定变频器启停、运行方向控制模块,研讨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提问电控系统主电路是否需要绘制故障树;总结排故的宗旨及缩小故障范围的方法。
(6)工步6
教学目标:绘制故障树。
设置引导问题:绘制故障树。
教学组织:绘制顺序为从电源至执行器,该节课10分钟内独立完成(手绘),组织学生展示评价后定稿,教师总结。
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创新;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4.164
1引言
思考企业内部信息化深化应用助推主业谋发展的思路,是提升资源整合、安全生产、服务品质等方面的关键。随着智能化电网、智能化办公等名词的出现,已然标志着信息化建设时代成为一种趋势。
2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意义
(1)战略意义。做为施工企业,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标准化建设体系,更是优化配置电网资源,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的必要前提。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工作方向,逐步提升公司软实力。(2)管理创新手段的提升。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特高压电网工程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电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高压工程全新的特点,高标准的管理,如何提高电网建设的科技管理创新力,如何保证特高压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成为特高压工程的重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及创新水平、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发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远程管理的施工信息管理平台。探索施工方与其他参建单位的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有效衔接,可构建一个崭新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企业,最终使基建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卓显成效。
3信息化深化应用推广阻隔分析
目前建设施工企业对使用计算机的范围尚停留在信息共享及写作工具的阶段,没有过多接触过更加广泛的信息化管理及信息化应用,这将给信息化深化应用的推广实施添加无形压力。(1)企业对信息化工作定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旧更替形成的断层问题。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早期的办公协同系统逐步过渡到知识应用阶段,但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及载体并不一致,以前一张财务报表为实现信息共享,而随着信息安全及与其他系统的可连接性需求以致出现java、linux等计算机语言的替换过程,其安全机制从编辑、编译阶段到解释执行阶段层层设置保护机制和它的可移植性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新的计算机语言无论在网络应用还是在商业应用领域,无论在嵌入式系统还是在企业级开发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3)做好并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流程
(1)推广计划。该阶段需要对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制订会晤计划、培训计划。前期准备:项目资金落实、技术人员到位、设备到位;会晤计划:计划各个阶段的工作会,并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事先安排齐备;培训计划:对该项目系统所涉及的部门领导进行宣贯工作;对使用该项目系统的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2)工作会。工作会的目的是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系统的使用价值。参会人员对每个实施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交流,之后由本单位技术人员及软件开发公司或人员进行沟通。(3)组织培训。任何信息系统的推广都离不开各个项目启动中的各个环节,其中组织培训是关键,需要在系统已具备各项运行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技术人员对使用部门进行培训,在培训阶段,使用人员可以提出问题,不断改进功能。(4)试运行。与正式运行阶段的主要不同在于人员录入使用的后台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等均属备用,可以使用任何功能正常的硬件支持。主要针对数据录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解等,数据均采用真实数据录入并检测。(5)模拟运行。与试运行阶段的主要不同在于,模拟运行使用的后台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全部是正式运行时需要的硬件支持。目的是模拟正式运行,主要测试硬件系统的稳定性。(6)正式运行。正式运行阶段指经过培训、总结、测试等手段,工作人员已经可以在正式系统里录入数据,系统将在总结工作会中宣布正式启用,随即产生的数据录入规范、要求将即刻生效。
5结论
(1)施工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实施规划与建议。施工企业从管理上应通过更加快捷、灵活、全面、细化的方式了解一线生产状况,及时引导决策层的判断。在施工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中,可通过相应的业务系统,完成从前期到项目部成立将实际施工情况通过数据录入及时传达至决策层,使决策层发现问题,合理配置资源。(2)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3)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的高层专门人才推动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范玉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与实践,2007:78.
[2]费圣英.电力企业信息化SOA实践,2007:148-151.
[3]谭卫:电子商务中安全技术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58-60.
[4]许小荣.VB网络与远程控制编程实例教程[S].北京:希望电脑公司书刊部,2002:119-121.
篇4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配置管理; Visual Source Safe; Source Offsite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69-001
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完善,开发单位能力提高,信息系统项目成功率有了较大提高。然而,由于传统企业对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认识停留在传统项目管理中,其中关系信息系统质量的配置管理更没有太多认识了解。正确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配置管理,有赖于全面正确地认识软件配置管理,以及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并选择合适配置管理工具,进行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中配置管理工作,这样对信息系统项目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
一、信息系统项目中配置管理必要性
信息系统项目配置管理作为贯穿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始终的一项工作,其在项目管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中项目配置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统计和配置审计,建立和维护工作测评的完整性。随着现代软件技术的发展,企业中信息化项目与生产自控系统紧密联系,多个开发单位共同参与,而企业内部用户对于软件项目的需求日益复杂而且变更频繁,然而传统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对配置管理认识忽视,仅重视项目的关键节点管理,加之只重视系统和数据库开发工具的选择,而忽视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较易出现对信息化配置管理失控现象,造成信息系统实践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1.信息系统项目过程管理松散
主要体现在系统开发中过程跟踪困难,企业领导无法直接了解信息项目进展情况,往往只有看到系统模型或验收结果,对项目指导十分困难;企业项目负责人在开发中对项目进展无法直接获取,需要与多个开发单位项目经理沟通才能了解项目阶段成果,开发过程的质量无法把握,项目进展随意性很大,由于过程控制完全靠项目负责人个人对项目把握能力,往往出现不断向上级汇报、不停向开发方要资料,项目过程跟踪十分困难;而项目开发单位人员和企业参与人员,由于没有统一的配置管理平台,项目过程信息仅局限在分管项目中,缺少彼此了解和沟通。最终,对该信息系统项目而言,虽然基本按照工程项目进行关键节点管理,但其中的内部管理却松散混乱,项目质量大打折扣。
2.信息系统项目团队沟通不利
由于企业信息项目性质涉及多个技术范畴,如自动化、信息系统的跨学科项目,往往涉及开发方、使用方、管理方等多个单位部门。传统项目协调管理模式采用项目组会议、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项目组内部成员沟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加之部分企业为了安全管理要求,采用内外网物理隔离等因素,造成彼此间信息沟通不畅,对项目需求理解一致性、快速有效性等方面造成偏差,例如仅对同一文档的多方修改确认,随着涉及单位人员增加,沟通效率几何级下降。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配置管理工具选择
1.培训和实施方便:企业或开发单位项目负责人通过对开发人员和项目其他干系人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以全面实施。
2.与开发软件集成度较高:满足widows平台中该软件支持考虑到和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的集成,该工具可以较好结合平台。
3.版本控制简单:软件配置管理的核心功能是版本控制,其他配置管理的功能都建立在版本控制功能之上,而版本控制就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系统对象的管理,也是对各个版本的各种操作的控制,并保证开发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能取到软件系统的任何一个历史版本。该软件可以简单明确的重现软件开发系统的每一个历史版本。
4.过程管理严格:可以对访问权限的控制、开发规则等等的规范化,针对项目软件代码及资料保密、业务资料掌握等方面,有着较好地把握。
5.产品管理清晰: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清楚了解项目状态,对项目计划软件的变更、软件计划预先制定、跟踪管理版本等唯一一组配置项集合的管理。
6.变更请求管理协同:在跟踪和管理开发过程中可以针对需要增强或者是一些缺陷需要修补的变更请求进行管理,可以方便团队间沟通和协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跨学科、跨部门、多单位开发、需求复杂多变的新环境,通过对配置管理作用认识,采用一些配置管理技术,探索一种较为便捷、易于掌握和管理的配置管理方法,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升开发项目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企业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切实有效的配置管理提高了项目组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差错,降低项目风险,达到了节省开发费用、规范管理以及建立企业知识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柳纯录,刘明亮.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337
[2]王志敏.小型软件项目配置管理的实施.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2):138-141
[3]裴树军,陈德运,陈晓雪.软件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平台中的应用.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0.1(15):28-32
篇5
[关键词]ERP;教学设计;重难点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82
[中图分类号]F27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2
作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小企业总数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但从目前统计的信息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偏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二五中小企业信息化规划提出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实施资源计划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物流配送信息化。这意味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的ERP人才。信息服务学院依托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为目的,为中小企业培养具有IT+管理高素质人才。ERP应用实训是依据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连锁经营、市场营销等信息服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而开设的平台课程。
1 教学基本框架
在ERP人才培养中,对于既缺乏企业实践认识,又不善于信息系统开发的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讲,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与之对应的理论与实操的深度和难度。在一周实训里,学生不可能掌握ERP的所有功能,因此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ERP如何与企业运营相辅相成,掌握ERP基本术语,掌握ERP软件的基本框架,能用软件进行基本的业务处理,培养学生沟通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上述教学目标,课程组对教学层次、教学设计进行了改革。
1.1 基于模块化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设置基础模块和分专业模块。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模块。通过基础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ERP基础理论,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简单的制造企业的业务实操。分专业模块中,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国际商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模块,物流管理和连锁经营开设供应链实务操作模块。结合已学的专业课,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对ERP的运用有所了解。
1.2 基于课业的教学设计
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设计中,课业是对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物质化”结果,课程中创造工作式情景,设计任务,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做什么,而是赋予任务以情景的含义,让学生从中进行发现和挖据,并提示完成的工作任务的路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工作情境中自主学习,实现课程内容的职业化。课程组的校企混编教师队伍,利用企业真实案例数据,结合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技能大赛的方案,开发设计出学生易于理解的高仿真的实务操作题,如分析销售合同、制定生产计划、签订采购合同、进行盘点作业和成本核算等。各实操内容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企业一套完整的业务,使学生认识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流程,以及如何用ERP软件将其实现,体现实训教学的专业性、知识性、操作性和应用性。
2 教学重难点解决办法
除了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外,还要重点考虑如何化解学生完成任务的难点。
2.1 将企业业务与软件操作融会贯通
在六个班级的ERP应用实训学后调查问卷中,在不能独立完成实务操作的原因中,选择忘记前期课程内容是如何操作的这一选项占65%。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学生是不理解企业业务活动,更是无法用软件将企业活动表示出来。
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业务,一些院校将企业沙盘模拟产生的数据录入ERP系统,让学生体验企业数据的产生和业务流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程组用2~3个学时,对没有开设ERP理论的班级引入生产企业制造实验,在游戏情景中体会采、产、销的协作;对有一定ERP基础的班级,让学生用手工进行MRP(物料需求计划)计算。先是少量的企业订单,学生计算结果准确,但随着企业订单的增多,计算结果经常出现差错,这时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采用ERP系统的重要性、必要性。
ERP教学软件较多,各类ERP软件从原理上来说都是相通的,本课程使用的是金蝶K/3。经过比较可以发现,大部分ERP页面具有类似的功能,以数据的录入、修改、显示为主。软件选取原材料、产品、供应商、部门和职员等业务实体,对实体的名称、数量等数据进行属性描述。ERP系统运作实质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转换为不同节点业务实体之间的业务数据提取、传输、接收。每一项业务按照流程规则、流程路线、流程处理状态及流程中的所有参与者转换为单据之间的关联。在K/3体现为源单据通过上拉式、下推式关联生成目标单据。通过软件操作的专项总结,提高学生对软件与业务关系的认知。
2.2 采用过程性教学评价
金蝶K/3作为企业级的ERP产品,并不完全适合教学需要,没有设计教学管理功能、学生成绩评价功能和课程设计支持功能,教学管理难度大,教师引导难度大,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训评测手段,教师也无法甄别学生是否真正掌握ERP业务实践,只能手工进行评测。学生也不能客观了解自己的掌握水平。以商务信息管理专业为例,闭卷实操中有15%的同学成绩不合格。该专业计算机素养比管理类班级要强,且掌握ERP是专业必备技能,成绩却并不乐观,由此可以想象其他专业掌握ERP K/3的情况。
引入金蝶易训通后,对学生操作进行评分,实现过程性评价,降低了教师手工评测的工作量,能公正客观地评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练习加以强化,提升ERP操作能力。教师也可对易训通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教学、测试和竞赛三种模式下ERP应用能力考查的层次化。
2.3 开发解决方案集
在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操作步骤清晰,但没有操作结果或结果不对,往往是软件操作细节出了问题。一方面在教程编写时,细化软件操作步骤;在一个任务中通常有1~2易错点,这些易错点是难点和考点,如MRP方案维护设计、钩稽的条件、红字单据生成等内容,为此课程组录制了操作实务的纠错解决方案,出现操作问题,学生按照提示的步骤检查并纠错,若仍不能产生正确的结果,教师再进行辅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结 语
ERP应用实训课程改革使得ERP教学内容任务化,考评过程化。但随着岗位的迁移,企业不仅仅需要员工会信息录入和基本操作,更需要能够将ERP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管理决策结合起来,因此ERP教学的专业化层次还有待提高,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优化,企业信息化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能力现实化视野中的我国职教课程改革基本命题[J].职教论坛,2010(12).
篇6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教学体系
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浪潮下,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深入的应用,使得审计线索与审计证据的采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不断扩展。在审计工作中,为获取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随着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发展,不仅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职业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高校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根据审计信息化发展对审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探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构建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1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使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审计实务工作呈现新的特征,审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与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对审计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仍不够重视,师资力量薄弱,在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多为选修课,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未能紧跟企业管理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的步伐,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师资力量不足,对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不重视
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需要有相应的师资队伍,审计信息化不仅与会计学、审计学、信息技术科学深度交叉结合,又具有应用性的特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及素质就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我高校从事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师资队伍缺乏,审计信息化师资来源渠道短缺,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开展。特别是一些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课程设置时,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制定学科发展政策与人才培养方案时,对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不重视。
1.2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我国高校审计信息化相关实验教学课程设置来看,不同学校的培养方案课程名称各有差异,课程名称有审计软件应用、计算机审计实务、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信息化实务多种叫法,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IT环境下的财务审计,涉及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方面的内容较少,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缺乏高质量的审计信息化实验教材,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达到较高层次,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1.3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滞后,教学资源不充分
审计信息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一些综合类院校,审计信息化课程受众学生人数较少,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滞后,经费投入少,配套教学资源不充分。借助审计软件开展审计信息化模拟实验教学需要软件商提供多个年度的审计数据,然而,在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方案中,软件商往往难以提供多公司、多个年度的审计数据及相关教学课件,审计软件升级速度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实验室的建设。
1.4侧重审计软件功能的应用,综合性审计业务模拟实验较少
熟练掌握审计软件应用是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普遍侧重于审计软件功能的应用,现行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内容多为基础性和操作层面的实验,审计业务综合模拟实验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掌握审计信息相关基础性实验后,应从审计业务循环出发,按照审计信息化整体管理的要求,充分考虑审计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和信息共享性,优化审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综合性审计业务模拟实验。
1.5审计模拟实验数据不充分,缺乏案例库
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硬软件平台的支撑,而且还要结合各项审计业务和审计事项,设计科学合理的审计实验数据,建立审计实验数据案例库。目前,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实验练习数据不充分,难以覆盖各种审计业务类型,同实验活动相关的配套案例更是寥寥无几,影响到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必须全面设计与完善审计信息化实验数据,加强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2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针对我国高校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现状,应立足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科技进步和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全方位打造与优化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
2.1树立先进教学理念与优化教学模式
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发展、审计行业对审计信息化人员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求,秉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融课内课外为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实验教学、课后自主学习、校外参观体验多个环节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与更新教学内容
建立课堂实验教学、课后自主学习、校外实习体验为一体的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课堂实验教学以审计信息化实验室为依托,培养学生掌握审计信息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利用审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以巩固基础知识和拓展专业技能;通过校外实习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强调厚基础、重应用、分层次、模块化的特点,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涵盖从基础到提高,从单项训练到综合应用多个实验教学环节。同时应根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审计业务的具体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2.3丰富实验教学资源与开放教学资原平台
加强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建设,为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提供硬件和软件资源支撑,建立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的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充分发掘和合理配置审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审计软件、教学课件、实验数据、审计信息化案例库与知识库等各项教学资源。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机制,除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基础实验时间外,将开放审计信息化教学资原平台,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4探索实验教学方法与改进教学方式
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该课程特点,不断探索适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单一、被动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采用讲解演示法、上机模拟法、讨论互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设计基本技能训练、学生自主实验设计、教师指导下的探索性实验等多元化、分层次的审计信息化实验项目与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建立教学团队
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必须要有能够胜任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师资队伍,针对目前高校审计信息化师资缺乏的状况,结合审计信息化课程具有应用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应积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努力建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结合、教学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工作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审计信息化化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
2.6加强实验教材建设与网络课程建设
为了不断适应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需要,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和审计行业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及时更新与出版审计信息化实验教材,注重网络课程建设,资助教师开发审计信息化相关网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进行内容升级与更新,以利于学生审计信息化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同时又便于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与模拟练习。
2.7完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在审计信息化实验课程考核方面,着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建立结构化实验成绩评定方法,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以课堂表现、实验过程、实验报告与实验分析为依据;期末考试以课堂考试为主要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完善审信息化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与学生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引导学生将审计信息化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协调发展。
2.8加强实验教学过程控制与建立反馈机制
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过程控制,一方面可以使实验教学活动按既定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执行实验教学计划的能力和效率,利用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研究和解决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合理调整实验教学计划,适时推陈出新,使实践验教学活动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3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对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1)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立足于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知识体系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秉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的审计信息人才培养目标。
(2)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采用课堂实验教学、课后自主学习、校外观摩体验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构成的高素质审计信息化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审计信息化课程的实验教学。
(3)构建资源共享与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搭建良好的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合理配置与开发各类审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审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审计软件与工具、审计信息化实验教程、审计信息化案例库、审计信息化知识库和校外观摩体验中心等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审计软件供应商与高校合作的模式,建立审计信息化观摩体验中心,推广审计软件应用,共享审计教学资源,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
(4)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应涉及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三个层面,综合考虑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各类审计业务,涵盖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完成各个阶段的内容。在审计计划阶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项目进行管理,采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将其导入审计系统;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工具,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编制各类审计工作底稿,获取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在审计完成阶段,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多级复核,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制度,根据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篇7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课程设置;双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63-02
一、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能力要求调研
企业信息管理师首先是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人才,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产业知识,其知识结构则要横跨文理学科。职业功能模块可归纳如下:
(一)信息化管理
1.制订信息化战略规划。(1)能够调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2)能够调研同行业信息化信息;(3)能够调研企业内外信息化需求;(4)能够调研企业信息化建设条件;(5)能够起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报告。
2.制定并监督执行信息化管理制度。(1)能够编写信息化管理制度;(2)能够监督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执行;(3)能够检查并分析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4)能够提出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调整建议。
3.信息化标准规范设计。(1)能够执行国家、地方、行业信息化标准;(2)能够制定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
4.全员信息化培训。(1)能够制定培训大纲;(2)能够组织培训;(3)能够组织培训效果的评估。
(二)信息系统开发
1.系统总体规划。(1)能够归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不同要求,并撰写初步调查报告;(2)能够起草信息系统总体方案;(3)能够建立综合平台;(4)能够提出系统的总体开发模式,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平台。
2.业务流程调查及优化。(1)能够制定调查提纲;(2)能够制定调查方法;(3)能够制定调查计划;(4)能够组织调查;(5)能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6)能够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优化建议。
3.系统分析。(1)能够进行系统需求的详细调查与分析;(2)能够绘制数据图;(3)能够编制数据字典。
4.系统设计。(1)能够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2)能够绘制模块结构图;(3)能够进行代码设计;(4)能够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5)能够进行数据库设计。
5.系统实施。(1)能够组织程序设计;(2)能够组织系统测试;(3)能够进行系统安装与调试;(4)能够控制系统实施进度;(5)能够实施系统转换。
(三)信息网络构建
1.需求调查。能够进行网络需求调查。
2.网络设计。(1)能够进行企业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2)能够进行网络数据传输技术设计;(3)能够制定因特网接入方案。
3.网络服务设计。(1)能够制定网络系统的各种服务方案;(2)能够设计各种应用服务器的部署方案。
4.软硬件选型。(1)能够根据软硬件产品的技术性能和价格情况,合理选择软硬件;(2)能够起草招标书,并对投标书进行技术审核。
5.项目实施。(1)能够进行质量控制;(2)能够进行时间进度控制;(3)能够进行网络系统的测试和验收。
6.网络管理。(1)能够制定网络系统管理规划;(2)能够进行网络资源使用管理;(3)能够进行网络系统性能管理。
7.安全管理。(1)能够进行网络系统安全规划;(2)能够进行网络安全配置管理;(3)能够进行网络安全服务管理。
(四)信息系统维护
1.系统软件维护。(1)能够检查系统运行状况;(2)能够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2.应用软件管理。(1)能够管理各应用系统的运行;(2)能够排除各应用系统出现的故障。
3.数据维护。(1)能够组织检查数据的存储、更新;(2)能够进行数据安全管理。
4.监督执行信息系统维护和管理制度。(1)能够考核维护人员工作业绩;(2)能够发现和纠正违章行为。
5.系统备份和恢复。(1)能够进行系统备份、灾害防范的规划与实施;(2)能够进行网络系统存储管理的规划与实施。
(五)信息系统运作
1.制定操作规程,能够编写用户使用手册。
2.信息系统运作效果分析。(1)能够分析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2)能够进行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
3.操作和使用信息系统。(1)能够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业务管理;(2)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信息采集内容规划。(1)能够确定信息采集的内容;(2)能够将信息采集的内容合理分类;(3)能够设计信息采集内容体系。
2.信息源布点。能够确定信息源
3.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1)能够设计信息采集方式;(2)能够设计信息传输方式。
4.信息综合。(1)能够筛选信息;(2)能够综合信息;(3)能够进行信息排序。
二、典型工作任务设置
(一)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功能模块对岗位能力进行划分,对其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对象,工具、方法与工作的组织,及对工作和技术的要求等,归纳如下:
1.主营业务流程中,业务财务分析中数据转换;内部业务数据;经理及上游部门;内部信息系统系统录入/输出。
2.客户管理,业务拓展,业务服务、现有产品/服务中客户体验、问题、拓展机会、企业销售管理层指派、目标是保持良好客户关系,保持并扩大业务量,保持竞争地位。
3.信息收信,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保密,企业对内对外一切商业活动的保密(营销、宣传、新产品研发等的保密工作)。
4.网站的需求和收集整理,产生需求文档,供后期开发;网站的开发和功能的修改完善,产生系统说明书,方便使用;网站信息的维护和过程,保持数据实时更新。
5.产品研发、测试、运维全过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了解产品/服务过程,记录研发测试运维的客户需求和技术内容。
6.ITO、BPO等企业大量需要桌面外包工程师,向外派企业进行桌面端的全程服务。
7.为企业的信息部门或管理部门提供服务Excel、Access、Sqltrier等常用数据库工具使用。
8.工作任务的对象为计算机及终端软硬件,使用终端软硬件的测试与维修平台。
9.IT信息系统维护。
(二)典型工作任务提取方法
典型工作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做一件事,但这件事是按实际工作的要求来操作的。可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如下:企业内部数据维护、客户管理、日常信息安全管理、网站日常运维、技术类文档编写、IT桌面设计、简易数据库设计、终端软硬件基本维护、信息系统维护、中小型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软件开发和测试运维。可把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归纳概括如下:
1.企业内部数据维护:基本操作知识、常用输入法、应用软件知识、操作系统知识。
2.客户管理:营销策略技巧、企业运营模式、谈判技巧、商业模式。
3.日常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理论、泄密案例研究、数据库基础理论。
4.网站日常运维:HTML、CSS、Photoshop、Dreamweaver、网站设计工具。
5.技术类文档编写:产品生命周期知识、产品业务相关知识、技术文档规范、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元素、方法论、规范。
6.IT桌面设计:Internet基础知识、硬件和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7.简易数据库设计: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教程、基础程序设计知识。
8.终端软硬件基本维护:各种常用办公软硬件、各种pos系统/BIOS、OS:/Window/linux。
9.信息系统维护:OS:/Window/linux、DB:Oracle/MY SQL语言:ASP/JAVA/维护:ITIL、其他:网管。
10.中小型信息系统建设:OS:/Window/linux、DB:Oracle/MY SQL语言:ASP/JAVA开发:CMMZ其他:一体化系统(如Domma)。
11.应用软件开发、测试、运维:软件工程学相关知识、项目管理知识、测试工具与方法、开发工具与方法、了解企业生产工厂管理模式。
篇8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a core ele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cultivation, also is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needs to study for lifelo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ing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rend,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hierarchical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extile and fashion students.
关键词: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层次模块化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hierarchical modular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52-02
0 引言
信息素养是指“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其概念在1974年由美国正式提出,现已成为衡量现代学习者对知识信息驾驭能力的一种重要标志,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1]。对纺织服装院校而言,在面临纺织服装行业借助信息化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必须紧跟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结合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专门制定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1 纺织服装类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及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纺织服装类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他们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诸方面的状况,对纺织服装有关的服装设计、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贸易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单项选择题和叙述题三部分,问卷的设计采用了文献2中有关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共计86条行为指标,并依据该行为指标设计了60道单选题和8道叙述题,并采用态度量表法中的总加量表法[3],对符合被试者诸如完全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等态度情形,分别给予5、4、3、2、1的分数。然后采用网络调查方式,对本院大一、大二两个年级9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广泛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1856份。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得到如下信息:
1.1 信息素养总体水平分析 在设计的问卷中,60道单选题总分范围在60~300之间。对1856个有效样本地统计分析得到:信息素养总分的平均分为178.29,中位数为183,标准差为22.740,最高分为294,最低分为68。分数区间与人数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数据分析表明,标准差波动较小,说明总体水平波动不大;平均分低于中位数,说明信息素养的总体水平中等偏下,也就是说纺织服装类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1.2 信息素养能力分层次分析 信息素养能力一般分为基本信息能力、通用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素养三个层次。基本信息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操作、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内容,该能力的培养目前主要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实现。通用信息素养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以及信息资源的组织分布规律,目前主要通过文献检索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完成。专业信息素养则要求学生能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善于发现、获取、分析和利用相关信息来辅助决策与管理,并具备一定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
本次问卷设计的68个问题中,涉及基本信息能力40个单选题共200分,通用信息素养有10个单选题和3道叙述题共80分,专业信息素养有10个单选题和5道叙述题共100分,总分、平均分和中位数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数据分析表明,学生的基本信息能力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后总体水平较高;而只有12.3%的学生选修了文献检索课程,平均分比中位数低,说明通用信息素养有待提高;而从专业信息素养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仅有很少的专业将信息素养与部分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没用开设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专业信息素养得分总体偏低,说明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2 构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纺织服装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紧跟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结合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对信息素养能力的要求和信息素养能力的三个层次,“分层次模块化”地开展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新构建的适合纺织服装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
新构建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四个特色:
2.1 实施分层次教学,培养基本信息能力 采用分层次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由于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仍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性化发展。实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基本信息素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具体操作模式是:首先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新生进行信息素养调查和能力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人数基本控制在1:3:1的比例。然后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A层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较好,主要以加强和提高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技术为主,课时在60学时左右;B层次学生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能熟练应用,对这部分学生以正常进度和要求开展教学,课时控制在80学时左右;C层次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很差,特别是打字速度很慢,这部分应加强上机实践环节,课时控制在100学时左右。实施分层次教学后,虽然学生所学的内容、课时会不一致,但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即要求学生通过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技术(二级)的认证。
2.2 实现文献检索课程与专业数据库的整合,培养通用信息素养 文献检索课程是培养学生通用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调查情况来看,只有12.3%的学生选修了该课程,导致通用信息素养普遍不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文献检索课程与专业检索课程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将文献检索课程的作用有效贯穿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信息素质不是脱离学科而单独培养的,专业学习与培养信息素质应是相辅相成的[4]。因此,实现献检索课程与纺织服装类专业数据库的有效整合,让学生带着专业问题来学习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能,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深入研究专业问题,提高文献检索的教学效果。
2.3 以行业信息化应用为切入点,培养专业信息素养
当前,纺织服装行业正借助信息化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以信息化带动纺织服装业,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产业结构提升中协同、补充、替代和加速作用,打造技术创新的新优势,已成为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必然选择[5]。雅戈尔、罗门、博洋等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建立了ERP、供应链、电子商务等信息化系统,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冲突,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的认识还很浅薄,不能系统的学习掌握软件,导致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信息素养不高。安德鲁·卡内基指出,“机构拥有的唯一不可替代的资本就是员工的知识与能力”,而在信息时代,员工知识与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信息素养的差异[6]。通过对纺织服装企业调研可知,现阶段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企业迫切需要提高员工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供应链管理、ERP等方面的信息素养。因此,对于纺织服装院校来说,必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纺织服装业务流程与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ERP和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也有益于纺织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4 立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深入纺织服装企业调研信息化办公的工作过程,开发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系列教材及相配套的多媒体CAI课件及网上教学资源库。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纺织服装行业文献检索》、《纺织服装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等。通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企业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变革,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与处理方法来管理与处理业务的能力,逐步形成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3 总结
我们认为,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业已建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针对不同专业岗位需求和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构建“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开发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数字化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孝文,金胜勇.十年来我国信息素养研究述评——对信息素养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5,50(4):132-135.
[2]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3]李爱武,柳晓春.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22(90):1-5.
[4]毛静华,曾媛.专业知识导向的文献检索教学模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8-120.
篇9
随着我国行业经济的繁荣发展,旅游企业对中专服务人员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中职旅游专业的发展也跟随其变化走向繁荣;从四省市的调查问卷中了解到,旅游专业最早建设于1982年,最迟是1999年。
2.开设中职旅游专业信息化课程的条件
在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各学校旅游专业都在高一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为学习旅游专业信息化课程储备了知识,并具备了操作能力。旅游信息化教学关键因素是师资,师资是决定旅游信息化课程开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本科和本科以上为100%,其中研究生比例最多为33%,最少为3%。数据显示,各校师资均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需再进修学习相关旅游专业管理软件就能够胜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3.从课程设置看旅游专业信息化管理教学现状
2009年,笔者编写了《旅游行业软件实训教程》教材后,开发了该课程。随后湖北省武汉市也开设了相关课程;另外,2010年至今,武汉市教科院连续四年组织了旅游行业软件项目的相关比赛,以赛促教,使武汉市在该领域的教学全面普及,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调查数据显示,武汉、济南两地学校开设了旅游行业软件课程,而昆明、广州没有开设,但四所学校都开设了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前厅服务与管理教材的选用将决定是否教授旅游专业信息化管理内容。2012年,笔者又参与编写出版了《前厅服务与管理》(科学出版社)教材。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和技能学习规律,结合酒店前厅工作岗位设置及服务接调查数据显示,武汉、济南两地学校开设了旅游行业软件课程,而昆明、广州没有开设,但四所学校都开设了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前厅服务与管理教材的选用将决定是否教授旅游专业信息化管理内容。
2012年,笔者又参与编写出版了《前厅服务与管理》(科学出版社)教材。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和技能学习规律,结合酒店前厅工作岗位设置及服务“企业必须使用信息化管理”是国家对酒店开业所要求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所以四省市提供的酒店都是四星级以上,他们全部使用行业软件。学生进入这样的实习单位就必须了解、掌握信息化管理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工作。旅游企业中旅行社管理软件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旅行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旅行社只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进行业务操作,而没有使用旅行社行业软件,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了相关软件知识走向旅行社企业后,承担着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普及、推广任务,从而更受旅游企业欢迎。
5.从学生实习、就业岗位变化看知识需求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对策分析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商务活动新模式,它利用全球化互联网络进行商业活动,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通过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企业外部网全面结合起来,将企业的售前服务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搬上网络,在实现企业管理电子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电子商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代表了一次新的经济革命,预示着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
信息化和网络经济的出现是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根据“二十一世纪网站”与“支点网”通过网络联合开展的一项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显示:电子商务是大多数企业心目中企业信息化的典型应用。从调查结果来看,已经开始建设电子商务网站的企业占到了调查样本的58%,一个企业全面应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从建设的程度看,各个企业的实际应用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例如23%的企业尚处于计划建设的阶段,16%的企业正在建设但尚未投入实际的运行;而已经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占全部受访企业的19%,但是其中10%表示效果还不够明显,真正开展了电子商务并且效果明显的企业仅占9%,这一结果反映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对网络经济给传统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小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开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利用电子商务开展贸易活动才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思想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上压力大,人才不足等困境。
四、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毫无疑问,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应用,使中小企业可以解决许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网络营销带来的冲击、大企业的垄断、资金能力有限、经营体制不规范等等。
4.1电子采购
电子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是一种不见面的网上交易,如网上招标,网上竞标,网上谈判等。人们把企业之间在网络上进行的这种招标、竞价、谈判等活动定义为B2B电子商务,事实上,这也只是电子采购的一个组成部分
4.2充分利用应用服务公共供应商ASP
应用服务公共供应商A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的兴起为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化提升自身的管理和运营等素质提供了契机,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低成本参与竞争的最佳途径,企业如租用ASP提供的优质服务,既不需要投资基础设施,也不需要开发与维护应用软件,这样,同利用中介的专业化优势解决信息的非对称问题一样,企业结合价值链的外包,就可以大幅度削减中小企业在IT方面的工资支出及升级维护费用,而把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快速进入市场。
4.3电子商务与产业结合
毫无疑问,电子商务必须与传统行业结合才能够取实际的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变行业的经营环境与价值链、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等来创造出新的效益。而行业则是电子商务的平台,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够成为有价值的电子商务模式,传统产业必须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自己的经营流程。同时,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本身会催生一些新的行业诞生,对原有的一些行业会有替代性。
4.4虚拟与实体的结合
完整意义的电子商务必须同时处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由于信息技术和金融机制的快速发展,信息流和资金流在线处理的问题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物流却成为电子商务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国外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方面有着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比如中小企业可以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结合成战略联盟,从而实现“整体化的物流管理”。
4.5建立商务平台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核心部分,要有明确的定位,用户访问一个网站,常常不是要购买商品,只是查询信息。只要他们在此找到了有用的信息,觉得有“价值”,他们才会回访。企业的着眼点,应该是为他们提供“价值”。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有效的电子商务活动。:
五、结论
在网络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竞争中,中小企业走向电子商务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要有正确的心态,要牢记电子化和信息技术只是企业追求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商务才是企业真正追求的目的。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一定要有效地结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围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寻找适合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宋文官.《实用电子商务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2]张丽娟.《电子商务在中国中小企业中的发展》,《苏商论》,2007年,第四期.
[3]周宏,姬志刚,刘丰文.《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与未来发展》,《商场现代化》,2006年.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