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

篇1

信息化需求成棘手问题

来自业务部门的雪片一样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是否都需要一一满足?对提不出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部门,就真的没有信息化建设需求了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究竟如何确认?IT管理人员通过什么手段确认需求呢?这是CIO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切实问题。

打开一个搜索引擎,以“明确信息化建设需求”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够找到相关的网页几万篇。其中不乏关于各种各样信息化建设需求确认手段的文章,站在不同层面、针对不同情况,似乎都有人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是,如此之多的方案,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便成为信息化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事物虽然存在着无数的变化和形态,但是总有一些根本性的原则是不变的,这一定律亦能引申到对信息化建设需求的确认工作上。发掘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原则,以这些原则对业务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便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与业务部门一同明确企业真实的、正确的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国内管理咨询公司AMT信息化管理专家团队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审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目的和价值,来锁定这些根本性的原则。

信息化不是攀比工程

明确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一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顺序,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也要根据观念、体制和机制的不断转变而有所变通。信息化工作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基础,需要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因此,信息化部门应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起,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情况,对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梳理并统筹规划,保证企业的信息建设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

明确信息化建设需求所指向的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极力避免的一个局面就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随着信息化风潮在现代科技蓬勃发展的动力下越吹越劲,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了这股潮流之中。其中不排除有公司是抱着盲从的、攀比的心态。“大家都在上ERP,我们也上一个”、“我们的竞争对手上了一套系统,我们也要上一套”,基于这种心态产生的IT需求往往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只能浪费更多的投资,产生更多的累赘。

在企业确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时候,不能以特定的技术或系统的实现来衡量是否信息化。每个企业的运营方式都有区别,因此,信息化部门需要更多地将信息化的工具与企业运营中产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把信息化变成各个业务部门都喜欢的工具,因为信息化能够切实解决问题。

因此,信息化部门在明确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时候,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对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刨根问底地弄清楚,需求指向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以此为依据来判断业务部门提出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对于提不出需求的部门,也应当本着共同研究的态度,与业务部门一同分析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引导出业务部门的需求。这种行动也可以让“冷若冰霜”的业务部门感受到信息化部门是能够解决他们问题的朋友,从而改善对信息化的态度,进而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明确信息流转关系

信息的流动性,是信息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在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确保正确的信息流转到正确的业务节点上。

为此,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确这些信息的流转关系。而信息的流转是以业务流程为载体,因此,明确信息流转关系的直接工作,就是与业务部门共同了解业务部门的流程,藉此明确信息的流转关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CIO以及相关的同事不仅要懂IT,也要懂企业的业务。

信息化不只是业务的辅助

明确重要决策节点的分布

在谈到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能够理解信息化的价值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实这并不是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最大的价值。因为,即便是在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之后,信息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及时地获取了正确的信息并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后,才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也就是说,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是为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决策提供及时的、正确的信息支撑。因此,信息化部门需要在业务部门的帮助下,深入地了解企业运营中的各个业务领域、各个层级的关键决策点,这些决策点将会成为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重要来源。

明确业务的发展趋势

再来看信息系统与业务之间的关系。信息系统常常被理解为业务部门的一个支撑者的角色。基于这样的理解,很多信息化建设需求就不能够被正确地发掘出来。

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业务的支撑,也能够对业务起到规范和固化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以相对稳定和成熟的业务作为基础才能够成功地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因此,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情况和趋势,是明确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重要参考。对于业务部门提出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应当根据该业务领域目前的情况作出判断,避免因为业务的不断变动而对信息系统产生大量变更需求。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信息化也是可以引领企业的业务发展,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管理咨询公司AMT信息化专家研究表明:通过上述的“五个明确”,即:明确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信息化建设需求所指向的问题、明确信息流转关系、明确重要决策节点的分布、明确业务的发展趋势,能够帮助信息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发掘和明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链接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不清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篇2

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中,分析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研究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项目管理的应用,可以满足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需求,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成本优化管理,同时,可以使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方面所应当起到的积极、有利的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与项目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内涵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针对企业生产、产品流通以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各项企业生产经营、产服监管的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有资源和周围环境,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程度,以满足变化无常的市场环境、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完成企业管理和企业生产自动化的过程。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一定要合理、明确,各项建设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内容之间,既要相互独立,也要相互联系,要求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做出及时、正确的响应。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一般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

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想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就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形势、国际形势、国家政策,甚至还要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总结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威胁和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和挑战。

2.企业战略与企业现状比较

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各个部门发挥关键职能,明确企业各个部门潜在关系,使企业目标在各个部门之间得到融合。同时,要结合企业现状,总结企业目标与企业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并得出最佳解决办法。

3.信息化需求分析和信息化战略制定

企业要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制定可实现的企业信息化目标,明确企业信息化需求,根据信息化需求,指明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制定信息化建设目标。

4.信息化总体框架确定和信息化项目分解

在战略目标制定好之后,首先确定企业新的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架构,然后定义单个项目的范围、成本、收益、技术手段等。

5.信息化保障过程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针对每个项目,制定保障计划,由其重要性排列先后次序,制定评分标准,监督项目完成情况。

(二)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的本质是,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在特定的时间、成本预算和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运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准确的工具,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完成的一种管理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要求企业在成本、时间和范围三个方面做出约束和权衡,从而在合理利用资源和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企业最终目标。它是在指定资源限定条件下,按照项目的要求以及规定,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设计合理的计划、组织安排行动的一项管理活动。项目管理一般由以下几个过程构成:

1.项目启动过程

是一个项目的起始阶段,是否将一个项目开始实施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阶段,确定项目实施团队,确定技术指标和项目目标。

2.项目策划阶段

拟定项目目标,编制项目计划方案,进行成本预算,配置人力资源,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制定项目风险预防措施。

3.项目执行过程

协调所有资源,组织完成计划中的各项工作,激励全体成员共同完成企业目标,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4.项目监控过程

制定项目评审标准,监控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分析总结项目偏差产生原因并及时更正,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5.项目完成过程

是项目管理的收尾阶段,是项目管理完成成果的移交阶段。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1.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项目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项目管理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基本框架,同时,企业的信息系统也要依靠项目管理的支持。两者拥有共同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统一目标而经历的不同阶段。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实现,就是对项目管理的改造过程,企业处于不同的时期,为满足管理的需求,必须细分出许多的具体流程,在同一个信息化系统之中,组织有明晰统一的构架和定位,各个流程之间不存在重复和盲点,也就是说,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细分项目管理的过程。此外,信息化建设程度还会决定项目管理水平。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都是为了更科学地实现企业的宏观目标而应运而生的。

2.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中各个细分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管理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此外,项目管理可以控制企业的投资成本,协调企业现有所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而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实现企业成本最小、效率最高的目标。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良好的项目管理团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过硬,降低企业无用的投入,减少时间成本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耗,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分析

项目本身就拥有从概念形成到最终落实的完整的生命周期,项目的自身特征要求项目在限定时间之内完成既定目标。从项目本身的生命周期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需求分析和目标确立

这是项目经历的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要求企业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宏观市场有准确的定位,对企业自身状况仔细总结,对新产品或新系统的可行性进行认真分析,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细分,从成本、时间、效率等方面分析各个分阶段的进程,总结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实施计划的制订

若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的项目计划切实可行,接下来就要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要组织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团队进行项目讨论,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共同讨论出合理的计划,力求无项目重复和资源浪费。制定的计划要与企业的宏观战略保持一致,同时要兼具灵活性和可执行性。

3.计划的执行

这是项目的成熟阶段,将整个项目进行细分,要根据项目执行计划,实践新项目现实化所需要的所有活动,测试、分析和总结计划项目的可行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有效的沟通,建立阶段性评估体制,识别新项目运行结果与项目管理目标的差距,进行调试,弥补不足,提升企业的运行功能和效率,以充分提高项目的实际价值。

4.收尾阶段

是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和收尾阶段,在这个阶段,应更加提防松懈的态度导致项目的失败。在这个阶段,团队领导者应组织团队成员保持一贯持续的状态,及时评估项目运营的阶段状况,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修改,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可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1.计划阶段

在这个阶段,分析客户需求,提出项目计划,并论证该计划是否可行,认真分析讨论,筛选有价值的需求、及时终止价值不大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编制项目计划。收集信息,调查数据,提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只有对客户需求做出充分详细的分析,才能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计划。灵活的计划和提前分析好的风险预测,可以有效减少成本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时间耽搁,以免造成延误。

2.组织阶段

在项目开始具体实施之前,做好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工作,对项目的整体进行分析策划。将整个项目进行细分,将细分项目下发到不同的工作小组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团队的合作和沟通,是缩短企业目标实现时间的必要条件。

3.领导阶段

是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要整合公司所有的资源力量完成项目,对各个项目小组的完成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组织协调,确保项目准时、高效地完成。

4.控制阶段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细分,每个阶段要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项目计划的顺利完成。企业要有严格的控制体系,及时比较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由此可知,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即启动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监控过程、完成过程,是对项目实施生命周期的细化和分解,其目的是使目标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得到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两者相比较而言,项目管理的阶段,是项目实施的固有生命周期,是固有模式,对于不同的项目,其生命周期可以归纳为同样的四个阶段;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不同的项目,可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的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过程,是为了达到企业目标和达到企业预期结果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或行动合理分化过程,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企业成功的可能性,一般而言,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项目组织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要首先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企业的现状进行仔细分析,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数据的重要来源,有了这些重要的数据,企业要以这些数据作为依据,对各个细分项目进行组织,这就形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即信息化项目的起始筹备过程,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完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这个阶段企业做好需求分析,明确项目目标,确定组织大致方向,组织人员,做好内部沟通。企业的需求分析,是企业对自身的发展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和资源进行分析,以便做出企业信息化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目标,确定组织大致方向,是要依据需求分析和自身条件提出明确的项目期望,明确的项目目标可以促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缩短企业项目成功所需要的时间。做好内部沟通,是企业项目管理活动成功的内部保障,内部沟通到位,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

(二)项目计划

根据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和企业的战略需要,制定可实现的项目目标和项目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将企业的项目目标进行细化,并将细化目标下派到合适的人力资源手中,分清主次关系;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众多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众多解决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并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力求做到成本最小,利润最大。画出工作流程图,充分分析每一个细分项目,认真考虑每一个项目,考虑到每个项目和每个阶段可能要遇到的问题,提前提出对策,分析其实际可能性,做好流程的记录,在每个细节做到优化处理。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前提,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项目目标实现的质量,所以,良好的项目计划,是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三)项目实施和控制

将整体的项目计划进行分解,核算单个项目的成本。建立保障措施,确定先后次序,逐步实现项目。企业项目的实施,是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调整好人员配置,在仔细规划过后,开始执行细分项目,确保资源合理的利用。在合同达成之后,企业根据详细的项目计划,开始执行项目。它包括项目的实施和项目的监控两个过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企业领导者带领专业团队,按照项目计完成项目;项目的监控是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或者单个项目完成之后,将项目完成结果与项目计划相对比,发现计划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想办法进行修改。监控过程对于保障项目结果质量和确保项目实施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项目监控,关键在于定期地对项目实际进程进行测量,及时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若发现差距,及时采取措施,越早发现问题,越有利于项目质量的保障。

(四)项目收尾

在按秩序结束各个阶段后,将阶段成果融合在一起,正式移交项目成果、服务或者产品,项目管理过程结束。在项目管理过程结束之后,企业可以从中总结出许多的经验教训,在企业日后的工作中,可以将这些经验加以利用,可以大大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有明确的依存关系,共同推动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充分的专业知识,将项目管理的知识融会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覆盖到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企业的项目管理,才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首先,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信息基础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在此时期,企业先必须将所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比较重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有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对于同一个资源,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数字化,从而导致同一中资源出现不同命名和编码,进而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其次,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对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内部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基本管理的流程进行确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电算化和信息化区别开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业务进行优化主要是采用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方式,实现对传统业务结构的改革,从而使得运营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最终获得最大的利润。再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等实现有效管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在进行内部资源有效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开发新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功能有所增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更加容易。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客户需求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容易筛选,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信息化的实现,实现了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管理,这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无法实现的。再次,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信息化使得信息传递的方式得以改变,从阶梯层变为水平型,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转变为扁平化的“矩阵”型。第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手段。ERP等系统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有效地减少了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止生搬硬套,要有所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跟着潮流进行,它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企业信息化并非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不应盲目的使用社会上推销的管理软件,如果选择软件不慎重或软件根本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投资原则。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企业信息化大环境发展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较少,应用水平不高。由于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积极性不够高。另外,目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

(2)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表现在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一些企业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主动精神。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管理和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够熟悉,自身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突出表现为技术与管理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此外,企业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管理上存在空白和漏洞;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等操作不规范,准确性难以保证。如果不能治理和改进这些情况,构建的信息系统最多只能提高某些工作的效率,但在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收效甚微,反而可能会使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如果偏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任何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整体规划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指导,缺乏规划,随意性与盲目性难以避免,陆续建成的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维护和升级等都比较困难,成本也会比较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会大打折扣。此外,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需要对建设方法进行改进。

(5)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刚刚接触到信息化,企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很多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认识,对自己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不明确,员工积极性不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的能力。

(6)缺乏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由于首次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对于实施过程和在每一步实施工作中应该取得的结果并不十分明确,对每一步工作的控制乃至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应当引入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在诸如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系统选型、阶段性工作目标评价以及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管理创新。随着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树立现代管理意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作为发展模式;以树立全球化战略思想为管理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进行改造作为主要管理技术;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作为企业营销思想。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为企业决策提高各种有效信息,而且是要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信息技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指标。

2.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方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能力的增强可以通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有效的专业培训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培训内容是不同的,而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的培训更为重要。这样的培训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从而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合本企业运用。在企业间及协作企业间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对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提取,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数据的集成进行统一。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外部信息能够为自己服务,使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更强。

3.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建立信息化的关键。全面评估、分析、测试、检查和评审信息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包括对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的对比工作,从而对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确定,并全面评价系统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能够客观地进行量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并且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仝若贝, 1976,男,河南省滑县人,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02-02

引言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加值的74.7%,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专利技术的65%、技术创新的75%以上和新产品的80%也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因此,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必要且重要的。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亟待提升信息化水平。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春季交流会”在京召开。据会上的研究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在4000多万中小企业中,只有16.7% 企业有自己的网站, 32.8% 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已经应用ERP 的中小企业仅为4.8%。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10%。信息化建设的落后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信息化问题又被提上日程。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十分强调企业信息化工作,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还相当落后,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的标准,相应法律法规也不健全

目前,我国没有全国性的协调委员会或机构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领导,中小企业信息化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导致大量人、财、物的浪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相互不兼容,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另外,我国信息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如在防范和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方面,缺乏完善的法律,使许多企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较大的疑虑。

(二)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

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中小企业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倾向。许多中小企业认为,只要购买了计算机设备将网络连接起来,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于是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上,而软件建设跟不上去,导致大量的计算机设备闲置或只能充当打字机使用,建立的网络也无多少信息可以共享。

(三)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从而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运营,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进行业务重组,建立一套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是企业能够充分及时的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机遇,科学决策,以便更好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引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搞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先决条件与基础。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和缺乏资金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始终不足。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关人才支持

人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没有相应的人才,任何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只能是流与形式,企业信息化也只能是空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在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六)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更全面和更完善的服务。但当前大多数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中小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

三、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支持与引导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仅仅依靠中小企业自发地去搞信息化是不够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改进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等,从而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以改善和解决目前网络带宽不足、传输速度慢、网络通信费用过高的问题。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

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等不被非法者盗取和识别。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

E-commerce 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E-commerce效率和效能的充分发挥,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方面的E-commerce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中小企业信息化和E-commer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政府应制定和颁布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和域名的保护、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三)加大软、硬件与管理咨询的投资力度

实际上,硬件只是载体,缺乏适当的应用软件,硬件的功能则不能有效的发挥,使得计算机系统效率低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硬件加软件,而是要根据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企业管理的要求,来确定企业信息化的规模、模式和步骤。由此可知,中小企业应加大对管理咨询的投入,避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花冤枉钱,走弯路。

(四)加强信息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许多成功中小企业的经验表明,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根本的的是人,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培养企业自己的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基础,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长远发展的迫切要求。一般说来,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下列专业人才。

(五)有效地实施组织机构与制度的创新

组织机构扁平化①是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基础上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组织中,企业按照“一对多式”(一个上级下管数名下级)的信息传递方式层层传达企业指令和顾客的需求,下层管理者则逐级向上级请示报告,这种逐级纵向授权和传递信息的体制变成了高高耸立的“金字塔”组织。这种结构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和应变能力。而在信息化时代,没有速度和创新是绝对不行的。

(六)正确选择信息化开发商,并与开发商充分合作

不同的信息化供应商在所适应的行业范围、业务流程、产品功能、产品的集成性、可扩展性、二次开发能力、本地化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各有千秋。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承受能力来量体裁衣。在选择过程中应遵循;首先在功能上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要选择实力较强的公司,以保证有专业化较强的实施。服务能力;要求合作伙伴有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以满足企业不同时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信息化建设不是开发商一方而是双方的事情,中小企业应与开发商充分合作。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促进交流,避免分歧,相互配合,化解矛盾,共同管理。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周期长、见效慢,且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工程,往往表现只有投入,没有收益,特别是建设初期,似乎根本没有效益,并且它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其效益需通过其他业务部门表现出来,但一旦产生效益,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应是可有可无,而应将它提到战略高度来抓。

参考文献:

[1] 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 科学出版社,2000.

[2] 王志山.信息系统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连卫民.网络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陈升辉.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需解决的问题.新浪科技,2007.

[5] 刘建忠.关于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2).

[6] 栗晓平.现代企业管理.邮政出版社,2001,(10)

[7] 刘松林.电子商务教程.北京出版社,2002(1).

[8] 张占立.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对策研究.新浪科技,2001(3).

[9] 穆大常.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企业管理,2001.

篇5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管理更加直接

信息化本身的过程就可以使信息从传递到决策的过程更加便捷,大大缩短了反馈的时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信息化使得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决策层与基层之间连接更为紧密。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当今这个时代,现代的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家上网购物,传统的零售业离不开供、销、存等各个环节,而当今的消费时代,可将这一切环节都应用于网络,它减少了销售过程中的风险,也使得各个环节更加畅通无阻,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让顾客能从多个角度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商家实现他们的销售行为。

1.3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利于它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行情,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相应的举措,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收集竞争对手信息、行业信息、产品信息,这些都是有利于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获胜的重要资源。每个企业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信息化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它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式。

2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2.1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它能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

2.2 信息化可以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

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企业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程序,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很容易会被市场竞争淘汰。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我们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企业的信息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是促使管理制度形成的必要保证。

2.3 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推进企业信息化可使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有利地位,根据市场形势,企业可以完成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融入全球的经济格局;围绕互联网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工作,可实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特别是在资金流、物流上可以实现实时监控与决策,这样做不仅降低了能耗和库存积压,还能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以信息技术与设备为依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在能源上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

2.4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化能更有效地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国民经济信息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领域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将企业信息化搞好了,才能有效保证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实现。

3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

3.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3.3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3.4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要先行一步,我们要把基础信息建设摆在首位。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只有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必须与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步进行。

4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1 选准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信息化突破口的选择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而上、由里而外,因为这样数据才能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

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信息化建设选择企业管理最薄弱环节、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

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生存,能够适应竞争,一定有它独有的优势。从企业独有的优势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见效快,也为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整个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4.2 员工培训应在信息化实施前

我们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具体的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以便于未来的计算机理论学习;第二,员工还要有一定的应用基础,不能对计算机应用一无所知,在实际工作中要能跟得上企业的进度。

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将员工培训放在信息化实现。

4.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应互相推进

成熟的软件代表着一种先进或标准流程,必然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就涉及到业务流程重组问题。是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还是先实施信息化,一直是困扰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难点问题。建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选择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循序渐进地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即企业在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出发,一方面着手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进行整合与提升,使之适应先进管理软件的要求,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另一方面,对软件所要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对一时难以达到的部分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修改某些难适用的部分,使之能与企业的现状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把引入的软硬件看作是“死”的东西,而是作为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4.4 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软件的选择不只是选择产品,更重要的是选择未来长久的合作伙伴。软件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①选择商誉卓著、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②选择的产品既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成长的需求,又满足未来多样化的需求,质量要稳定,维护要容易。③选择的公司拥有完整的售后服务机制,可提供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④选择的公司拥有广大的满意客户群,最好有其同行案例客户。⑤尽量选择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线的方案。⑥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一致的,选择成本较低廉的解决方案。

5 企业信息化成功之路

5.1 企业内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必须信息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所面临的信息化环境可概括为:外逼、内需、信息化意识逐步增强、客观条件基本具备。外逼内需都客观地要求企业重塑自己的神经系统,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5.2 冷静面对企业信息化的常见问题

企业领导受外逼、内需所迫,心急求成,全力支持信息化。领导为信息化批了钱,给了人,信息部门喜出望外,粗粗调研,匆忙规划,急速上马,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营销系统、外部网站等等,硬软件一同采购开发,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信息化水平是常见问题之一。面对众多的ERP厂商,多数管理咨询商与ERP厂商明分暗绑,前咨后卖。对企业提出的模糊需求一概应允,先签单后对付。企业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生搬硬套。把自己本来既能走又能跑的脚硬塞在那好看不好穿的鞋子里是常见问题之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本身在信息化方面失败过,今天又看到别的企业失败的残局,就缩手缩脚,错失良机是问题之三。

篇6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建设 云计算 应用与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于企业来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往来业务的不断增多,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手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企业信息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且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和企业健康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1 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意义

1.1 现代企业发展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化要求企业重视信息的形成、信息运用,企业用信息化的工具整合业务、共享信息构建企业“信息化网络体系”才能使企业在当今信息爆炸,高效率的社会背景下,是企业高效运转,才能综合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能力是企业的各种资源通过信息化网络凝聚在一起,共同为企业的高效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的目标凝聚力量。企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社会迈向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企业信息化要求企业将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电子化处理,从而提高信息的交互与传输效率,并希望藉此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管理效率,从而达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利润的根本目的。

1.2 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意义

云数据在云计算平台中通过网络运算,将大量的数据处理打包成数据处理包,并利用网络中的云计算服务器和网络资源对数据包进行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返回给相应的用户。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大的优势是云计算技术的共享数据处理技术,由于企业信息化技术的特点,云计算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重复建设的浪费,云计算提供以共享为基础的网络构架,提供共享化的网络交流、信息储存的服务和信息应用,共享资源和设施,这种信息化传递的方式正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急需的。例如一个产品研发中心中,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标准的产品图库和设计式样、图纸等通过云计算技术共享,研发中心的具有相应权限的研发人员能够随时动态共享产品图库和设计式样。同时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使研发小组能够通过网络共同完成设计作品,哪怕设计人员分别在上海或广州,都能够及时通过网络交互性极好的云计算技术共同设计。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2.1 云计算技术的可靠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通常是网络信息技术人员通过建立企业的主服务器,使大家共享主服务器或使用服务器共享和传输数据,企业的数据通常存储在企业的主服务器上。这种主服务器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一旦发生服务器遭受物理破坏,如火灾、洪灾、雷击等事件时,主服务器被破坏,则企业数据将可能无法恢复,甚至永久丢失。此外企业的主服务器可能被不法分子或黑客恶意攻击,导致服务器数据泄露或丢失。同时由于企业所有终端都可能访问主服务器,导致主服务器运行计算压力十分之大,主服务器由于访问量的增多和数据存储越来越大,可能运行越来越慢甚至崩溃。采用云计算技术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时,云计算下的企业相关信息都通过网络存储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器上,服务器由云服务器提供商专门维护和保养,企业所有人员只要具备相应的权限,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在云客户端访问云服务器,不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人员开发和建立数据库。

2.2 云计算技术的安全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云服务器的安全性能远远高于普通的企业服务器,而且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信息化系统不担心数据丢失,一旦云服务中的数据被侵袭或破坏则自动建立备份,省去了数据丢失的后顾之忧。企业或用户将数据交给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委托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运行数据时,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或运营商对企业或用户的数据的安全性能负全部责任,因此免去了企业数据遭黑客窃取的后顾之忧,而云服务器通过SSL和VPN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性能较高,因此企业不用担心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

2.3 云计算技术的高效性和共享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企业采用云服务器建设的云服务,使企业有信息利用需要的员工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从云服务器中获取所需数据,提高了信息化的传输效率,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例如采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的销售人员,在面对客户的疑问时,可以通过网络随时登陆信息服务器,下载最新的产品目录和产品介绍以及相关信息,使销售过程更具竞争力。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购置服务器、搭建企业网络平台、和购买相应的软件系统,以及支付大量的维护费用,在云计算中,企业可以针对自身需要购买云计算服务,而且无需花费大量的服务器维护费用,节省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支。

3 云计算在企业应用的效果分析

云计算在企业中应用后,能够很大程度缩减企业在软件方面的投入成本,提升企业网络的安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企业局域网的规模、用途不尽相同,网络设计的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企业来说,应从企业经济能力出发,在设计保证可行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适应性。

4 结语

总之,“云计算”技术作为解决企业信息化中大量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沟通、共享的最佳方案,应当受到高度重视。通过“云计算”技术的集成服务处理的应用,企业信息数据的访问与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企业信息化程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陈小燕.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电子制作,2013(17):125-126.

[2] 白h琦.云计算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发展前景[J].中国证券期货,2013(09):241-242.

[3] 胥玉霞.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3(09):147-148.

作者简介

赵杰(1978-),男,山东安丘人,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研究为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7

一、企业管理创新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信息化建设能顺应当今时代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发展也越发迅速,随之而来的是愈发白热化的内外竞争。在这个速度取胜的时代中,速度对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信息化建设无疑使企业速度大幅提升的建设。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使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得以满足,发展需要创新,否则无异于止步不前。因此,企业若想在残酷的竞争中得以一席之地,必须对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信息化建设能提升工作效率

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一样,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趋势不断进步发展的。科学管理是当前时代的要求,而将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便能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信息化建设因其信息电子化的强大技术优势,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均大幅提升,也使企业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从而带动了企业的发展。

(三)信息化建设能促进企业管理

对企业进行管理是为了促进企业的进步发展,并与高效率、高质量共同保证企业的发展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十分复杂,且为一衣带水的关系,因而此过程绝非易事,而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捷径,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管理。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然而部分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较弱,不仅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而且不具备良好的信誉。因此,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有很多的融资压力。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即使融资成功也只能解一时之忧患,而难以将资金使用维持到最后,因而使之前的投入付之东流。

(二)企业信息化观念有误

企业信息化建设固然有诸多优势,然而它并非是万能的,其中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企业的管理而言,需要技术、管理、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配合,而部分企业管理者忽略了企业的实际状况,一味地希望以信息化建设解决企业管理乃至企业中的各种问题,而这无疑是不现实的,也往往事与愿违。

(三)业务模式也需要改进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工具的使用可大幅避免工作中的数据错误,从而为员工的工作提供便捷,然而便捷并非是企业管理的全部目的。想要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部目的,不仅需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同时需要企业对传统业务模式流程进行改进创新,只有将以上二项内容相结合企业管理的作用才能被发挥。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短缺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技术,而技术就需要懂技术的人。然而实际上,我国企业中此方面的人才是十分紧缺的,甚至即使是从事该方面工作的人也只是简单的懂些技术,而其管理等方面的其他知识是明显不足的。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创新路径探索

(一)企业管理需落实到每个细节

企业好比一台机器,企业中的员工就好像是机器中的零件,机器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各个零件的正常运行,企业的良好管理也离不开企业中员工及各部门的紧密配合。这里的员工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由领导者在内的企业人员,领导是员工中的一部分,发挥着统领全局的作用,需结合企业实际做合理决策,并把关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细节。同时,企业也需要内部调整,以抛出陈旧落后的组织结构,使原有的冗杂且职责不明的任务分工变得清晰明朗,以全新的适合发展的结构展现出企业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企业管理应立足于企业实际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必经之路,然而信息化建设需要是有计划的,且符合企业实际状况而进行的,而非为了建设、为了适应时局而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原则应为以大局为重,以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合理统筹、分阶段进行、量力而行。建设中首先要把握住重点,如成本、质量、资金等均为管理中的重点,同时要分出框架,可分为技术、人力、产品等内容,把握好重点与框架之间的关系,使每部分都得到发展,从而使企业能够得以全面发展。

(三)企业管理创新应借助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环境和大的社会背景下来看,我国企业的管理基础不强、理念陈旧、管理落后、创新不足,管理水平整体偏低,而如此偏低的管理水平又是难以适应当今形势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企业管理创新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难题,但也并非无解,其中的一个答案便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所以,企业有必要对信息化建设合理利用,并不断发展自身的综合实力,以不断适应发展的社会,使其在竞争中生存并获胜。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长期坚持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和长远影响,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同时其过程是长远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杂体现在其所涉及范围的广度之上,如企业内部分工、技术设备、软件硬件等均包括其中。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所以其过程的实施会遇到困难,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取得成效,而需要企业统领个中细节,并做到持之以恒的坚持,方能获取最终的胜利。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管理 联系 发展

一、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会计软件将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是用电子计算机对传统的人工记账以及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代替,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是要在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础上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首先是能使企业会计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及时,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用能减少企业会计工作中记错、算错会计数据情况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企业会计结算的周期。其次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给企业会计带来了数据处理流程上的变化以及全新的会计档案、会计资料的形式。另外电子计算机及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运用,使得会计信息在可靠性、时效性、可比性、相关性等方面得到了提高,进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企业信息化

简单的说,企业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在企业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应用,是促使企业信息流通的及时及高效以促使企业电子商务及全过程信息管理的实现,它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需要重视的是对企业管理的促进。

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最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来提高企业经营以及企业管理的效率,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通常是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网站,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通常是通过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对企业技术管理的规范来促使企业信息化,另外还需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使用信息手段对企业业务模式进行改进重组,进一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而确保企业信息化的成功。

二、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1、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产生影响

传统的会计数据输入形式通常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而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这一输入形式通常被电子数据所取代,比如通过超市收款机所采集到的销售方面的凭证、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产生的交易凭证等等都是电子数据。另外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原始会计数据输入的地点也从财务部门扩展到产生数据的部门,比如采购、销售等部门。其次一些凭证将不需要输入而由软件自动产生。以上改变将对企业设置会计岗位及会计处理流程等带来变化。

2、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内容及处理流程产生影响

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统一而事先确定的,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没有不同,都是综合性而单一计量的。而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之下,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共享整个数据库信息,在这一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强其在整个企业治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远程处理、实时监控等等也扩大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间及空间范畴。另外,会计数据处理的流程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也有很大的改变,其流程起点即凭证输入点被扩大至企业业务的源头,其部分日常数据处理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在输入正确的情况下,其处理、输出正确就几乎有保证,省去了部分的核对及试算平衡处理工作。

3、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生成与治理及会计数据处理组织产生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记账凭证的数量可能因为信息系统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项为处理单位而有所增加,记账凭证跟原始凭证也可能难以保证完全的书面匹配,另外在传统的书面资料会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应产生的生成与治理办法,会慢慢过渡到在电子信息会计数据基础上产生的生成与治理办法。另一方面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处理组织也会产生变化,在电子信息系统中,很多由人工完成的工作会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必然使得人员配备、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特别是会计信息化系统慢慢融合进企业整个信息系统过程中,数据处理职能界限愈加模糊,进而使企业会计甚至整个企业的部分岗位不得不产生相应变化。

4、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日常业务及其治理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在这一环境下,会计数据表现的多为电子数据,且以部门控制为主的传统的控制模式不再那么有效,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过渡到以保证电子信息安全为重要目标。为此必须建立新的凭证传递制度、凭证审核制度、软件治理制度、硬件治理制度以及新的岗位职责分工制度,且内部控制措施也必须慢慢过渡到更多地采用计算机技术来实施。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现在在很多企业,会计电算化都走在了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前面,而且会计电算化本身也是企业信息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先行者,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成功无疑会给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以及启示。会计电算化过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如下启示:

1、必须重新构建企业整体数据库

类比会计电算化成功的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要建立全面共享的数据模型,必须在对整个企业采购及运输、库存及生产、财务及人事等各方面需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各部分信息资源进行完善及重组。这种整体数据库的构建不是原有模块的简单堆砌,也不仅仅是数据简单的传递或者简单的系统转换,重新构建企业数据库必须是以数据为中心建立起全局共享的整体数据库,以此来提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内外部之间的良好的信息交流。

2、应促使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繁荣

会计软件市场的繁荣对会计电算化的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及使用习惯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必须注重建设一个完善而成熟的信息管理软件市场,使其能够给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技术、管理、培训等全方位的支持,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3、应注重培养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人才

从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部从1994年就开始全面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通过会计电算化培训,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无疑更加复杂,更需要具有较高素质及创新思维的技术人才,因此要确保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必须加强企业员工电子信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及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现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未来要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及适应新的环境,要使会计电算化能融入企业整体信息化中,就必须使其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应渐渐扩展为财务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要求的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会计电算化,更要求必须达到整合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因此会计电算化必须扩大其功能,渐渐扩展至财务信息化,应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整体的财务信息中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使企业的整体财务信息得到充分开发及利用,服务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企业发展目标。

(二)应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应用会计软件改变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模式,主要的需求是对技术的需求,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较为落后。而会计电算化要扩展为财务信息化,技术与信息、管理的结合非常关键,这也是财务信息化甚至整个企业信息化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必须加快加强。

(三)应加大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

这一点很多的财务软件公司已经开始注重,使其会计软件工作模块渐渐覆盖到企业采购、固定资产、库存、销售、往来账款等更多的工作领域,并且添加了很多管理上的功能。会计软件在为企业财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必须加大对其信息及管理方面的开发研究。

(四)会计电算化如何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是通过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实现,使会计电算化覆盖企业整个业务流程,使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满足企业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促进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其次通过加强会计电算化对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真实性、充分性、及时性、主动性的“四性”要求,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另外企业信息化涉及到企业各部门的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整个企业的信息,包括财务方面的信息,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能使财务信息与其他各部门信息保持一致,实现无缝连接,共同构建整个企业完整的信息系统,使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服务于整个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华丽.浅析网络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J].中国会计电算化,2010

[2]张凌云.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方向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

篇9

一、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的管理,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其目的是实现企业信息的更好更快传递,使得油田企业能够加快原油加工和处理的速度,并使原油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更进一步来说,也是为了实现企业管理上的可靠和高效。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油田企业在产油、炼油、运输等多方面的管理更加优化;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要求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机制,为了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企业管理上的创新实质上也成了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油田企业的综合性,和企业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无法满足现在油田企业的需求,从前期勘探数据的回传,到开采过程中的实时管控,再到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走势,以及各部门数据的综合分析,都需要信息的高速化处理。同时油田信息的并发量也是极为庞大的,数据种类纷繁复杂,也必须要求准确高速进行信息处理,才能保证企业整体的高效运行。

二、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联系

由于油田企业内部结构的庞大与复杂,使得油田企业在管理上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容易出现企业管理漏洞,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长久的维持企业的稳定运转,因此企业管理的创新就势在必行。管理信息传达的是否迅速及时,直接关系着管理决策是否能得到高效执行,同时管理层对对员工反馈的信息是否能及时了解并加以分析处理,作出相应决策,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效度。油田企业管理的革新需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动力,通过高效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性、有效性,进而推动企业长久高速的发展。同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依赖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管理上的改良与创新,其中包括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的内部组织、员工的绩效考评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化相联系,而完成企业管理的创新就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当前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无论是油田企业内部的管理还是企业对原油的开发都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而管理模式的落后往往影响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无法投入到生产的第一线上,就无法提高企业的资源开采能力和资源的利用能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间相互联系,只有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中来才能更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也只有科学的完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科学结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助力。信息化建设对于油田企业的意义重大,然而我国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步伐依然十分缓慢。相比其他高新技术类制造业大型企业,许多油田企业在经营管理理念、运作能力和条件、员工综合素质、资金周转及储备、信息流通、销售渠道上,发展不太均衡。不少油田企业在信息化推进工作上缺乏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工作环境达不到标准,造成不少企业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信息化的工作,但迫于条件,推进水平有限,相当一部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的逐步了解,不少企业已经实施了信息化,但成功率和利用率不太理想,事实上,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不少不足。在政策上,我国用于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更重要的是企业在认识上也仍然存在盲点,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型油田企业信息化推进的步伐。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油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上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人力资源方面。企业要高度重视内部员工的发展,尤其注重加强信息化人才的专业培训。管理人员信息知识及技能情况都会直接关系着企业内部的发展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企业管理部门要比一线的技术更加有积极效果,企业要想彻底转变工作和管理方式,就需要从自身的组织结构考虑分析,利用科学的管理策略和有效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打造一套完整、有效、积极、实用的服务方式。在资金投入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链薄弱,信息化建设自己投入相对较少,这就要求企业要善于筹措资金,加大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以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同时企业管理的完善也不能单单依靠管理层来进行,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全体职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只有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协作才能使企业的管理稳步有序的进行。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 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并按计划进行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存在着许多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做好整体规划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但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3.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以往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4.缺乏对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企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持。CCID(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产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直至最后单独列出,这一产业结构变化也显示出信息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经过萌芽、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将最终成为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

二、企业信息化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与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不断创新,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1.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ES、Dss、EMS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机系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此外,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BPR)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构。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取代了原有的塔型结构。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来赢得市场

企业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人才储备、资金配置、管理模式等方面并没有根本的改观。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企业要及时转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使之与信息化形成良性互动

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企业经营的集成化管理,从供应商、合作伙伴、生产过程到销售和客户关系的信息管理。因此,信息化是对企业经营流程的改造,也对管理模式革命和挑战。可以采取:(1)找好信息化建设突破口,“结合自身实际,结合行业实际,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进行改造,时信息效益最大化。(2)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支出和配置信息化资金,不断提高信息化资金利用效率。

2.加快信息化服务业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人力和物理的保障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企业因应在大的环境下把握信息化的方向和策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因此要把培养信息化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好。同时还需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加强重点企业信息主管队伍的建设。

四、小结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在企业进入信息化阶段,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特有的情况,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赢取市场的竞争力,为长远的更好的发展打算。因此,企业信息化须结合实际环境,更加有效地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炳辉.企业信息化领导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