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

篇1

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正:同情;误:喜爱)

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

“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易:变换。

7.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10.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赎:抵偿。

11.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正:培育;误:树木)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42―01

一、职高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首先,构建职高语文高效课堂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在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创建高效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更便于对知识点的掌握。语文知识点包含很多难于理解的内容,如果教师采用以往的完全遵照教材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则很容易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职高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便于提高学生能力。在进行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职高语文高效课堂非常有必要。

二、新课改下职高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思维

1. 转变教学理念,给与学生足够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支撑。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也正是“学生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在于将“教中心”变为“学中心”。其次,重新构建课堂师生关系,将“师中心”变为“生中心”。为了实现这教学理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让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单方向的输入,而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多方向的交流,使高中语文课堂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性、选择权与主动权,向学生呈现一个丰富性和多义性的活泼课堂。另外,教师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意愿去安排课堂内容,采取合适的授课方式,布置合理的课堂作业,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建优雅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说播放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画面,让学生自然、轻松地融入到这种优雅的教学情境中。总之,学生在一个充满意境的教学氛围中,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期待,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当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3.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职高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教师在教学之余,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这样就会让学生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然而,通过分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彼此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在互相讨论、团结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小组讨论完之后,教师将学生们所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汇总讲解,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篇3

一、在高中语文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意义

无论是我国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还是古罗马教育学家昆体良的著作《演说术原理》,无不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现今,在高中语文中引入合作学习也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一方面,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科成绩,增强与人交际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合作学习适应新课改理念,对培养新时代下的新型人才具备重要意义。

二、在高中语文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思考-组队-共享法

思考-组队-共享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由学生分组思考、研究,并在团队中阐述出每个人的观点,意在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观念,反思和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进行《再别康桥》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之余,让学生合作探讨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方向考察徐志摩,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从他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个才子。从他对林徽因的爱,可以看出他是个痴情的男子。从他和张幼仪的生活,可以看出他是个自私的人……由此可见,合作学生可以集百家之所长,在学习中反思自我,从而达到塑造完美自我的目的。

(二)文学圆阵

文学圆阵也被称为文学圈、文学圈圈,是西方广泛应用于文学和语言教学中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把它应用于高中语文,不仅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还能培养出更多的文学语言爱好者。例如,教师在进行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节选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合作阅读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李尔王》、《朱丽叶与罗密欧》等其他作品,让他们更多的了解莎士比亚这个文学巨匠的作品特色,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再比如,由于鲁迅的作品比较难懂,教师在讲解鲁迅的作品《纪念刘和珍君》前,可以采用文学圈这种方法,让学生合作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比如《风筝》、《狂人日记》等,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索鲁迅的文学特色,从而帮助提高课堂效率。

(三)K-W-L

K-W-L是由奥格非发明的,其中K是Know的缩写,意为“已知的”,W是Wanttolearn的缩写,意为“想学的”,L是Learned的缩写,意为“学到的”。这种方法的操作是这样的,教师选取一个较大的难题,让学生分别列出自己已知的方面,并注明自己还想知道哪些方面,最后经过合作、探究,写出自己学到的东西。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前,可以让学生在表格中列出通过预习已经了解的方面,并写出自己想知道的知识点。然后小组间进行谈论、汇总,最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比如,互联网查阅、参考书籍文献等,但是必须是小组合作进行的,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在高中语文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虽然合作学习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时间不短,但是其成效并不显著。高中语文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时,要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不可将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应更多地注重实际效果。由于现今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感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也许表面和谐,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探讨问题,没有进行深度的交流,其合作效果极差。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孙犁《荷花淀》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该文章的背景年代――上世纪80年代的人文风貌、风土人情等。这种合作主要要求学生从看过的电视剧、电影以及和父辈交流中,挖掘80年代的年代特征。这样不仅有针对性地避免出现,由于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而导致观点不一的现象,还能有目的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与竞争相辅相成

很多教师都会苦恼到底是竞争适合学生,还是合作学习适合学生。其实,学生的脾性、需求、能力各不相同,教师无法做到正对每个学生的胃口,无法判定合作与竞争的好坏。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倡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竞争模式舍弃。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万不可只注重合作学习,而忽视竞争的重要性。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出现与他人竞争和合作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样。教师与其苦恼哪种更好,不如两种配合使用,毕竟合作与竞争是相辅相成的。只用两者配合着适度使用,才能高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篇4

关键词:全媒体教育;苏轼词赋;融合教学模式

“全媒体视域下教学”是指在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有机整合适合教学的现代全媒体技术,优化各阶段教学,以便高效满足现代学生对于学习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增强学生视听多维度知识体验,建构知识体系,使教学效果得到实质性的优化。本文所涉及的苏轼词赋是指部编版必修一语文教材中苏轼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一赋《赤壁赋》,需要对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进行全面了解,同时两篇词赋富含哲理思辨。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尝试将全媒体视域下先进的教学手段融入苏轼的词赋教学,将提升苏轼词赋的教学效果。

一.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媒介解析

1.课前微课录制媒介解析。微课视频的录制,需要依据授课内容全方位设计如何展开。本微课视频主要通过Flas构建苏轼的人生经历,加之趣味幽默语言配音使微课视频更具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后期加工,运用了多款编辑制作软件,例如:Premiere视频编辑软件、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AU音频降噪、ArctimePro跨平台字幕软件。如今,全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已有微课录制专用教室,根据所需随时切换场景,减轻了后期编辑制作的工作量。2.课堂知识教学媒介解析。在大数据时代,智慧教学一体机有较强的云端记忆储存功能,依据往日同学习题练习易错点的汇总,能够对此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检测。进一步强化了语文知识点教学效率。VR虚拟机、3D+720°全景图画①是辅助教学过程中每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以便真实的带学生体验不同诗文所展现的环境描写,置身于景,领悟作者情思。例如本课采用“明月”、“江水”动态变化过程,形象引导学生领悟其后蕴含的哲学思辨。3.课下拓展巩固媒介解析。随着学习任务量的增加,课下辅导的有效落实也至关重要,完善课下教学,加强家校联合管理,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再次运用QQ虚拟社交区平台,通过课上所悟苏轼精神境界,匿名交流分享对自我人生精神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大胆的吐露欣赏,促使知识的内化。同时智慧教育一体机的运用,家长端随时能收到孩子学习状况的反馈,以便及时作出引导。

二.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设计案例

现以部编版必修一苏轼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一赋《赤壁赋》与全媒体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做以解析,教案设计部分内容呈现如下。

三.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设计评析

现对以上苏轼词赋的教学设计做以下具体分析。首先,课前预习。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文字呈现的形式介绍作者人生经历的方式。在此,采用了Flas的制作,将苏轼一生重要的经历以动画的形式录制成视频,加之滑稽幽默的语言重中之重介绍苏轼创作这两首词赋时的所处之况。并将此段视频放在课前预习部分,一方面提高了同学们预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视听结合,提高了学生对苏轼经历的有效记忆,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点,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整体感知。作为复习课,涉及对词赋重点字词的巩固学习,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全媒体教育中的智慧一体机,将上次云记忆中每位同学的易错点进行检测巩固,使知识得到有针对性有效的巩固复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关注点。实践调查,强化巩固易错点有利于提高语文知识掌握的实效,所以,此环节借助智慧教学一体机的云记忆储备平台将有针对性的突破每位学生的知识难点,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点学习效果。另外,课堂教学。通过在线拓展儒释道思想的视频和苏轼儿时读书资料考证的展示,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同时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每一情境展开教学,将上阙所绘万里长江壮美景象通过VR、3D之景展示给学生。在此景下,讲解英俊豪杰的战绩故事,便较为容易的激发学生理解此时的爱国之情。随时引导学生化身苏轼未能建功立业的现状,形成鲜明对照,忧愁思绪便油然而生。而在《赤壁赋》的教学中,则更偏向哲理性,例如:引导学生理解“江水”、“明月”所蕴藉的哲理思辨。采用全媒体教育媒介,形象演示江水虽一直流逝但终究未曾减少,明月虽阴晴圆缺,但终究是那轮明月的虚拟实验。于此理解,在化解难点字词注释的基础上,很容易形象化的理解自然万物“变与不变”之理。想必同时优化了传统逐句翻译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其意。

最后,巩固拓展。通过对两篇词赋的深入分析,引导同学对比其中的异同。苏轼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儒家思想的雄壮豪情,于《赤壁赋》中的佛道思想的深沉蕴藉,“外儒内道”便是两者相通之处。课下便布置了借苏轼人生精神境界在班级群内匿名品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观。借助QQ等日常使用的社交平台展开一方面化解了同学间平日交流分享“碍于面子”的局限;另一方面节省了课上时间,在课下娱乐之时也使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提高了课下时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身边的大众传媒,减少学生上网无效时间,增加虚拟社区学习交流时间,让无时无地学习真正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在本课例苏轼词赋的教学中,启发我们可接触跨学科的教学研讨,例如:720°全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广泛。跨学科的交流学习将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创新教学切入点,同时能活泛同学们的思维。其次,从学情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让学生感知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在领悟传统文化古韵文化知识中,不失古文韵味也不乏现代的时代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对传统语文的看法。最后,无论本课词赋教学还是语文教学,学生将所悟的诗人思想情感内化于自身成长是每堂课的最高境界,全媒体教育媒介则可有效辅助学生将优秀精神文化内化。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教育媒介是一定教育观的物质体现”。纵观本堂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的探究,在变革着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在逐渐优化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明确了全媒体视域下指引教学居于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前沿,同时是指导今后语文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途径。理性审视全媒体视域下的语文教学,优势之处显而易见,激发兴趣、强化知识记忆、拓宽视野等。学生高效领悟苏轼雄壮之心,佛道超脱境界。但也存有局限性,教育政策、经济水平的不同,学生对于互联网合理使用的自控自辨能力需要进一步规范引导,提升教师团队专业素养、有效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学情、均衡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等问题丞待完善。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合理适度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在激发同学们注意力兴趣的基础上,深化所教授知识内涵性引导。全媒体视域下的教育媒介的使用是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此引导同学们对语文知识文化进行有效的内化,品味其内涵,提升学生自身文学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LeslieMoller,JasonBondHuett.21世纪的学习和教学技术前景瞻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远新蕾,赵杰,陈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3]邬雪洁.媒体素养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