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篇1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各项登记越来越多,应该记录到房产台账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由于房产台账经常记录、查阅、插页等,容易造成台账残缺不全、缺棱少角的现象,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因而房产档案安全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对房产档案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侵害,使其处于安全状态。

一、切实增强房产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

管理观念现代化是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首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如果档案工作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没有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即使有一流的档案保护和管理设施,也不能称其档案管理现代化。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和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切实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对档案重管理轻利用、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实现档案管理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迅速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硬件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要及时配备档案管理现代化所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为此,邹城市房产管理部门投入大量资金,集中对14万余卷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首先对现有纸质房产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微缩扫描处理。购置了先进的软件和服务器、磁盘阵列存储设备及高速扫描仪等,聘请了专业的档案扫描公司历时78天,并利用其开发的“房产档案电子化系统”对电子档案进行操作管理。在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中,采用了高速扫描仪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图像采用黑白或灰度、以TIFF文件格式扫描存储,利用其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保证所扫描图像的清晰、完整;建立档案信息索引与图像文件对应;该系统中的库房管理模块采用图形化操作,模拟真实库房的密集架,生成库房操作示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档案所在库房位置,且点击模拟档案盒可查看到扫描件图像,并与正在使用的“数字房产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关联,拥有多种查询途径,如:产权人、产权证号、产权坐落等,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到相应的产权档案,实现登记数据与档案图像的无缝连接。档案数字化完成后,通过局域网络进行数据共享,工作人员依权限操作电子档案,为业务受理查档提供了便利,减少了业务错件的发生;同时将对外档案查询业务移至交易大厅受理前台,设置多台显示器便于申请人查看档案资料,完全按照《查询暂行办法》的规定受理查询业务,由申请人提交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填写《查询申请表》,产权人、利害关系人或其他符合查看电子档案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以查看房屋的权利信息、他项权利情况等登记簿信息;对申请要求提取档案复制件且符合条件的,直接打印电子档案,加盖与原件一致印章和档案查询专章,交由申请人。方便、快捷的查询,免去了申请人的来回奔波,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保证了纸质档案的安全、完整,彻底实现了档案资料的永久保存,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查询速度、利用率和透明度,推进了房屋权属登记档案的管理水平。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档案操作与查询管理体系,制定从档案交接到档案上架的一整套流程操作程序,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趋于规范与完整;制作了档案内部查询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的查询利用。对于电子档案的数据安全和保存,在使用双机热备系统、磁盘阵列存储的基础上,又采取了移动硬盘拷贝、刻录光盘双重备份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与完整。2010年底,又投入资金,将产权登记、预告登记、备案管理系统升级整合为一个新的房产登记系统,使全市房产登记实现了“以楼盘表为中心,以图定表、以表管房、以房建簿、以簿管证”的先进管理模式,建立起“地、楼、房”三位一体的基础数据库,形成了邹城的“数字房管”。“数字房管”系统的建成,不仅给办证的群众带来方便,能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更让他们放心地买房子、住房子。“数字房管”的建成,可以使房管系统的数据相互关联,相互利用,实现了操作更加快捷准确,功能更加齐全完善。“数字房管”系统可以使房产测绘、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房产登记三个系统数据相互关联,相互利用,实现了操作更加快捷准确,功能更加齐全完善。特别是房产登记系统与房管局开发办商品房预销售资金监管系统的对接,确保了商品房预销售资金监管有效到位。另外,房产系统可以方便购房人,购房人在开发商销售处的系统端口,就可以直接打印商品房买卖合同。

“数字房管”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使房屋登记真正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业务受理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所办理的业务输入微机,其他业务可提取信息进行操作,由微机套打表格,系统数据信息按流程转发。通过系统,可以对申请人进行现场拍照,留取影像资料,对申请人进行身份认定,确保登记和交易安全。

第二,使统计报表做到准确、实时统计。系统内置的统一报表及内部所需业务报表,可以做到实时、准确统计。

第三,使房产信息的历史数据一目了然。查询业务数据,可追溯到其上手房产资料及下手房产资料,使产权信息一目了然。

第四,使业务授权明晰,审理责任明确。对不同人员授予不同业务权限,对审理人员实现一个业务一人审理,避免人多扯皮。

第五,使房产限制可做到彻底限制。系统档案数据有上下关联,若房产处于查封或抵押等限制状态,系统则无法调档且提示限制原因。

住房保障系统与产权产籍系统对接以后,申请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的房产档案查一遍,也不用害怕申请人带来的纸质申请材料是不是伪造,只要输入身份证号,系统就自动排异,申请人名下有没有房子、是不是符合申请标准就一目了然了。

篇2

一、求真务实,实现由急躁冒进到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的思想转变

经调查发现,一些同志在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上存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分析原因,主要是把跨越式发展的内涵看“偏”了,以为跨越式发展就可以超越现实,用不着扎实苦干和艰辛努力;把信息化建设看“轻”了,认为买几台微机,建立个网络,就实现了信息化;把现有的基础看“高”了,觉得机关办公有了自动化的雏形,部队训练有了模拟化的探索,政治教育有了网络化的尝试,稍加完善和整合就是信息化了。针对这各思想情绪,必须引导各级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双重历史任务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规律。一是要树立辩证的思想方法。既要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又要继承传统保持优势;既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又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既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又要协调发展整体提高;既要雷厉风行紧张快干,又要把握节奏稳步推进。二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从实效出发,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切实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实处。三是要强化夯实基础的观念。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离开基础建设这个平台,跨越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自觉克服浮躁情绪和思想,注重在强根固本上下功夫,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抢抓机遇,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历来重视我军的军革,他多次用中国近代史的沉痛教训警示全军,指出近代中国,由于政治统治的腐朽,丧失了一些军革的机遇,总是走在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后面。这是我国近代长期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1998年进一步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下个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紧要的。这个时期,是新的世界军革的初始阶段,只要我们看得准,措施得当,实际工作抓得很紧,就可能使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大大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许多新生科技资源尚未纳入国防储备和管理之中,国防建设总体结构的技术含量较低,以人力数量优势为主要牲和步兵分队为主体的后备力量结构,以粮、油、车等一般物资、装备和普通战备设施、技术为主的储备结构,以传统方法为主的指挥手段,难以适应未来战争高技术对抗的需要。紧随军革和军队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发展要求,突出科技在总体结构上实现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转变迫在眉睫。一是拓展编组范围。就是编组范围要向科技含量高的军民兼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拓展;编组对象要向知识群体拓展以提高后备力量科技人才比例。二是大力开发军民通用技术、产品,建立技术成果统一储备管理制度,健全地方有关部门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改善武器装备和动员设施。三是要搞好指挥自动化建设。建立纵向一体、横向互联的动员指挥网络,实现国家到县级国防动员机构指挥自动化联网,积极研制开发动员资源管理、动员辅助决策和动员信息报知等系统软件,提高国防动员快速反应能力和指挥效能。

篇3

一、科技工作方面

(一)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平台为支撑,全行业参与的创新体系,广泛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推进行业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机制。结合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将交通运输发展融入创新型城市建设战略的大局中,通过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在养护装备、工程材料、物联网和现代服务业等多层面的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集聚发展。

(二)加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加快推进既有公路桥梁养护、检测和新材料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总结,确保课题研究按序时进度计划如期完成。加快推进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城市客运运营与服务技术、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技术等专项研究并取得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养护和安全高效运输等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力争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领先、成果实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

(三)加强成果总结与转化应用。加强已有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通过深化研究、试点应用、综合集成等形式,研究制订技术标准、指南和指导意见,促进成果标准化与推广应用。认真组织学习2010-2012年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汇编,加强成果推介和技术供需方信息交流。探索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措施,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发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在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环节,加大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力度,限制和淘汰落后技术,突出科技成果研发和应用单位的成果转化应用绩效考核,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四)开展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与技术培训。推进临海高等级公路等一批重点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养护中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示范。重点开展旧路面废料循环再生、温拌(橡胶)沥青路面、新型护岸结构、运输组织智能化等技术示范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和规模应用。加强技术培训,结合年度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沥青路面养护、桥梁安全监测和节能减排等领域进行专题培训,及时宣贯近年来研发的新技术,促进全行业技术进步。

(五)建立交通地方标准工作体系。组织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申报年度标准制修定项目,组织各个标准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在此基础上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地方标准”的相关制定、和宣贯工作;协助做好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的宣传、实施和培训。

(六)加强交通计量检定工作。贯彻落实2013年交通工程专用检测仪器检定校准、公路动态汽车衡计量检定等计划并组织实施。认真组织各项计划实施的中间检查和年度总结,做到年初计划下达,年中抽查检查,年底总结,确保计划落实,找出不足和努力方向。

(七)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开展2013年度省QC小组优秀成果申报推荐工作,促进优秀QC成果在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工作,促进QC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配合开展省交通设施产品抽检工作。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科普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管理工作。

二、信息化工作方面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化建设、运维长效机制,加强对信息化标准的执行及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信息化部门要主动协调各业务部门加强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和前期设计工作,并逐步建立完善稳定的协调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有效推动各信息化项目加快实施,不断提升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着力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加快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加强数据采集处理,整合交通出行信息资源,提升门户网站和96196交通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智能公交信息化建设交流和技术指导,强化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提高IC卡刷卡配置率,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稳步推进城乡公共交通省域“一卡通”建设。加快推广全省出租汽车“一号(96520)召车”服务和手机自助招车服务。

(三)加快推进交通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甩挂运输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把握行业特点和关键环节,依托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我市甩挂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重点运输过程监管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推进车载终端和监控平台的双达标工程,强化重点营运车辆GPS联网联控管理,建立道路运输市场动态运行信息监测体系。配合省厅完成“北斗双模”车载终端安装任务,并在“二客一危”、重型载货、半挂牵引等车型中大力推广应用,鼓励农村客运车辆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

(四)协调推进水运信息一体化建设。推广内河航道便捷过闸系统,推进水路交通运输情况监测预警、船舶电子签证等研究工作。加快“平安航道”调研和分析研究工作,依托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完成盐河航道智能信息化整体架构设计工作。全面推进内河水上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12395内河应急指挥接处警软件系统在重点水域海事机构部署工作,强化重点渡口视频监控,完善内河水上应急资源信息库。加快推进内河港口信息化建设。

(五)继续深化公路交通信息化建设。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收费站ETC车道建设,推广货车使用电子支付卡支付通行费,加快实施204国道赣榆段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建设,配合省厅推进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数据综合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篇4

信息化是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加快货物周转,减少货损、货差、鲜活安全,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物流信息化建设包括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建设、各类物流信息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等。作为实现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步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将在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物流资源良好整合,解决物流企业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及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否提高运输生产的可达性、经济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衡量物流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标准。交通运输行业将在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作用、整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

1要加强交通运输电子政务,提升物流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按照“整合资源,强化服务”的方针,加快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构建交通行业核心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推广应用电子证件、电子运单,提高基础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推动资源整合,促进道路和港航运输信息的集中和共享;另一方面利用整合的信息,推动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运输企业资质和信用查询系统等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积极为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和船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交通信息服务,进一步促进物流基础信息网络的搭建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2要加快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示范和应用,通过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引领物流信息化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物流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也是衡量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省际共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积极推动各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同时继续加快推进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升信息化水平和现代物流水平;加快启动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示范工程,以海铁、公水以及江海直达运输为切入点,加强对运载装备和货物的信息跟踪和信息交换,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加快启动甩挂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支撑甩挂运输的发展。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推进政府在交通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尤其在投融资、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政府在其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政府“不缺位、不越位”,从而合理有效的发挥政府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3要加强物流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科技研发,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物联网是当前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方高度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为智能交通和现代物流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契机。为此,我们应遵循“试点引入,谨慎前行,统一标准,有序推进”的方针,切实梳理好行业业务需求,明确信息应用需求,以务实的精神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良好应用。在基础设施(也就是路、港、桥、隧、航道)感知及监管、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智能监管、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智能化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及服务、集装箱和甩挂运输智能可视化管理、危化品及特殊物品、旅游客运运输跟踪监管、智能海事等重点应用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篇5

摘要:简述了淮安市林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林农的构想与思考,针对现阶段淮安全市林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林农在林业生产经营过

>> 关于林西县林业信息化建设面向林农服务的思考 淮安市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对策研究 基于淮安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淮安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理性思考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浅析淮安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制约因素 关于江苏省淮安市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淮安市建设节约型农村的路径思考 对淮安市蔬菜科技园区建设的思考 淮安市生活垃圾“三化”的现状与思考 淮安市建设品牌农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塞罕坝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淮安市发展品牌农业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淮安市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淮安市委党校:让信息化管理不再“靠腿” 关于加快金山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疆园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改进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运维服务的思考 淮安市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张顺.响应公众诉求的林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3]张绍晨,李昀.浅谈面向林农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框架[J].河北林果研究,2009,24(3):254~255.

[4]李忠斌,文晓国,李军明.基于信息化视角下的技术传播与农民响应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10~114.2013年4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4期

篇6

打造业内领先的4G匠心网络

湖北联通强力推进4G网建设,新建了武汉国家骨干互联网直联点,武汉节点成为全国核心,出省带宽到达7000G,网间互访体验明显提升;持续推进宽带升级提速和重点地区的全光网建设,新建宽带端口数十万个,宽带端口达到数百万个。深化与电信合作开创竞合新局面,按区县绘制“合作彩图”分工合作,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将互联网+、大数据应用融入客户服务

湖北联通适应移动互联网趋势,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强化智能客服支撑,以“智能、高效、便捷、简单、友好”五大关键词为方向,打造智慧型客服应用平台,实现服务界面的互联网+转型。

打造10010智慧客服系统。开发建设“智能预判”与“一点受理”平台,“智能预判”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展开客户画像,实现客户行为与诉求解析,促进服务提供的精准性与主动性。推进“湖北联通”微信服务号建设。开展专业化运营,实现了服务号从无到有的突破,现已实现包含查询(查流量、查账单等)、缴费充值、流量包订购、问卷调查在内的39项服务功能。

与公安部门联合办公共建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新机制。湖北联通运行维护部员工进驻湖北省公安厅、武汉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与中心联合办公,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涉案电话的即时查询、技术拦截、溯源取证,网站域名和网络IP的查询、关停、封堵、动态监控等工作。

推进全省各行业互联网+建设

充分发挥湖北联通在互联网基础建设、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与湖北省政府携手共同加快推进高速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楚天云”建设,促进互联网新经济加速发展,提升湖北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互联网应用水平,助力湖北加快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树“互联网+”拓展标杆。以系统集成、产业互联网切入,开发质监局视频会议、互联网+电子政务内网、国税电子报税、公安厅社会治安监、交管局视频监控项目、林业厅北斗导航、智慧南水北调等合作协议,合同效益超千万元。

篇7

目前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让信息管税促进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将不断增加,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纳税人的数量将呈几何数增长,然而税务干部相对较少,工作强度与难度都将明显增加,这样就给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收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当前税务工作的当务之急。就如何加快推进信息管税收引起的思考。

一、实施信息管税的现状

近年来,紧紧围绕税收工作大局,以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以强化税收征管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为促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和乌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坚持标准化管理。始终坚持走科技兴税、精细管税之路,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制定了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计算机病毒防治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信息管理办法,使税务信息管理纳入信息化、制度化轨道。

(二)加强数据增值利用,实施预警管理。加快推进与第三方的信息共享,重点加强和深化国、地税信息共享,扩大与外部门数据交换,拓展数据应用基础。加强各项数据的交换与比对,提高了以数据说话的能力,使各项税收专项分析有的放矢,同时有效地规避了税收执法风险。

(三)拓展应用领域范围,优化纳税服务。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纳税人的需求,依靠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纳税人日益迫切的需求。着力解决信息管税与纳税服务的进一步深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当前信息管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信息管税理念需进一步更新。部分税务人员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对信息管税、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有的税务人员受传统征管思想的束缚,轻视甚至忽视信息管税的作用,也有一些税务人员过高强调信息管税作用,忽视人机结合。现代税收管理理念还需进一步确立。

(二)业务技术融合不够紧,信息应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目前统一的征管软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可以满足工作需求,部分税务人员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已有的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信息管税仍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数据获取渠道较少,制约了数据应用的深入分析和应用。

(三)信息应用范围需进一步延伸。在基层信息化建设实践中,还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要求纳税人经常报送一些数据和报表现象较多,应该通过信息化手段自动提取、收集和分析,以减轻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四)信息化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税是一个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既需要有很好的税收管理知识和经验,又需要有很强的计算机网络等知识,既要求专业,还要求多能。

三、加快推进信息管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思想理念逐步提高。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工作中的不断渗透和强力支撑,我们逐步意识到:信息管税是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信息处理能力是适应信息管税的必备素质。

(二)构搭建以大集中系统为依托,以网上申报、刷卡缴税、税控收款机、减免税系统、税源监控系统、个税扣缴等单项软件为辅助,以征管质量考核系统、发票查询系统等自主开发软件为补充的征管应用平台。

(三)加强信息管税与纳税服务工作创新

篇8

一、指导思想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大力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促进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和机构人员的有效利用;主动开放政府信息资源,调动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积极性,共同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全镇基本构建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一是信息化网络实现“村村通”。在目前电话通讯网络及有线电视网络“村村通”基础上,完成宽带网络“村村通”,达到三网覆盖每个行政村,并进一步进入每个自然村(或组)。

二是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镇农村信息综合数据中心;在行政村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初步形成互联高效、便捷实用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三是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农村居民宽带上网入户率达6%;100%的行政村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75%的农业种养大户能利用互联网收集和信息;所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或在区新农村建设网站设立网页;农村电话入户率达90%;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达80%。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1月——4月)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市、区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研究制定我镇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试点方案,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2、进行思想发动。及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以及试点步骤,充分展示农村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助农惠农的新成果,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4月——11月)

1、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加快“村村通”工程与现有通讯网络和广电网络的接入,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无线网络覆盖率和广播电视覆盖率。重点实施好村村通电话、通宽带工程,实现每个自然村村村通有线电话、通宽带,移动电话信号全覆盖。积极铺设线路,扩大覆盖范围,让每个村民都能看上有线电视节目。

2、积极推进“信息化示范村”工程。围绕“村庄建站、村官在线、村民上网”的建设目标。每个行政村都要建设信息服务点,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整合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资源,在示范村培训村、组干部,使之能经常“在线”获取信息,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员和引导村民信息致富的带头人;通过已培训人员,以“一带十”,帮助辅导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信息。

3、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培训工程。一是抓好农村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有计划地对镇、村信息化操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和技能培训,重点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管理能力。二是抓好农村信息员培训。每个企业、合作经济组织1名合格信息员的要求,重点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村教师和村组干部中培训发展农村信息员。三是抓好农村信息化知识普及推广。通过农村信息员的带动,加快农村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推广,提升广大农村信息化整体水平。

(三)总结阶段(年12月)

对我镇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好的做法与经验进行归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

四、组织保障

篇9

11月15日~16日,卫生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交流会议。这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专家以及信息化企业共商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认识,凝聚共识,集思广益,上下联动,部署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为促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尹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尹力指出,卫生信息化是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全国卫生系统科学决策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尹力提出,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局和长远发展,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先行试点,积极探索,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要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共享的基础数据资源库,为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要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尹力强调,近期中央财政安排新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地方专项资金,加大了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将卫生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这些都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地要抓住机遇,下大力气推动项目实施,为全国建立适应新医改要求的卫生信息化体系开好头、起好步,积累经验,为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会上,上海市及闵行区、闸北区,、浙江省、安徽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厦门市、深圳市、无锡市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等14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卫生部)

篇10

在“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广西政府部门一直都很重视信息化的应用,重视做好信息化发展规划,重视形成比较好的信息化发展氛围,重视抓信息化的典型。为此,广西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千百工程”,柳州、桂林等地区还申报获批为国家级的两化融合试验区。有了这些典型地区和示范企业的带动,再安排适当地引导资金,广西安排了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的方式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并且,广西在“十二五”初期出台了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意见、两化融合推进方案以及两化融合工作指南等,指导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最后,通过广西两化融合评估体系来衡量政府和企业所做的两化融合程度与成效。

广西的糖供应量已经连续九年占全中国糖供应量60%以上,成为广西的支柱性产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制糖业,广西早就开始对制糖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摸索。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集生产、管理和销售于一体的信息化体系。从糖业的整个信息化过程来看,已经不再局限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而是信息化与制糖产业链的农业种植、工业生产、商贸流通等全过程融合发展了。

在广西,现在农民种植甘蔗大都已采用“农户+基地+企业”的模式。每个糖厂都会提前预付一部分资金给农户,然后把这部分农户的甘蔗地作为他们的第一车间。糖厂与农户通过手机建立直接的联系,从甘蔗的种植、田间管理到收割都会和农户发短信进行即时的沟通。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计划地收割甘蔗,以免造成农户盲目收割,糖厂又难以消化。同时,运输部门也只有在收到糖厂的短信后到指定的甘蔗区域,凭短信为证才能顺利从农户手中运走甘蔗。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部分糖厂不遵守规定、随意抬价收购其他区域的甘蔗,避免造成整个甘蔗生产基地秩序混乱,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兰红星告诉记者,为了更有效地防止这类事件发生,自治区工信委糖业发展局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每个甘蔗区都设定了一个与其糖厂相对应的条码,如果糖厂随意去收购其他区域的甘蔗,条码不对应,将无法开出正规的销售发票,进而无法得到相应的折扣。

糖厂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工艺环节大多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控制,最大程度地提高糖的得率。在销售环节,则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采用触摸平板电脑及大屏幕展示广西糖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在食糖批发市场的应用。广西糖网通过模拟体验系统、实时监控仓库提货动态情况以及物流发货、资金异动、电子商务随身服务、资讯网站等为客户提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电子商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