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系统概念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系统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管理系统概念

篇1

企业是个由多要素、多层次所构成的具有经营过程和管理过程的人造微观经济系统,而企业的管理系统则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经营方式、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柔性就是要使企业管理各要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企业管理内部运动的规律,进行有效组合,从有利于发挥这些要素的功能及提高系统整体管理的柔性。这里为了方便下面的讨论,将企业管理系统抽象为:企业再造、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四个部分[3]。

1.1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柔性管理提供了机会。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以重整业务流程为突破口,以完整性为出发点,将原来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过去僵化的管理体制被打破,组织内部的冲突和扯皮现象减少,员工拥有了自,积极性极大提高。即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做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的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4,5]。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的柔性、组织结构再造的柔性、制度创新的柔性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

1.1.1企业战略的柔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商海中,企业需要从战略目标制定、规则调整到战略实施都贯彻柔性化的理念,才能在运营中表现出很强的应变弹性。柔性的战略观念能使人们以一种更能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管理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种新的战略观念主要是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要真正以满足消费者(客户)的需要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增强组织利用新技术的弹性;加快新产品开发迅速进入新的生产活动领域,抓住有利时机,抢占新的市场等[6]。

1.1.2组织结构的柔性。由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决策周期长,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不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柔性管理组织结构势在必行[6]。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次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这种组织结构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1.1.3制度创新的柔性[3]。制度创新在于以充分的产权和制度设计来降低交易费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制度创新所导致的产权重新安置和制度设计的效率要通过企业柔性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展现。企业要不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这样才能使更新、更完备的企业制度和体制继续被创造出来,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运作的要求。

1.1.4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联的业务活动,企业依靠这些关联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重整业务流程,就是要从整体流程出发,先考虑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总过程,找出目标,然后重新分析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同一业务流程中的各环节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柔性。

1.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是指某项新产品从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综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的柔性,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的柔性,才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总体来说,企业技术柔性主要包括自动加工系统柔性,物流系统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软件系统柔性[7]。

1.2.1自动加工系统柔性是指当作业发生变化时,加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能完成多种操作的能力。还可分为设备柔性、工艺柔性、作业柔性、路径柔性等。

1.2.2物流系统柔性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段将多种物料在设备之间转移的能力。它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并缩短生产周期。

1.2.3信息系统柔性是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计算机及其它控制装置对设备实现分级控制的能力。

1.2.4软件系统柔性是指企业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的柔性。

1.3市场营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促使企业提高市场的柔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3]。市场营销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只有搞好市场营销,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柔性,从而加速商品的周转和销售,减少产品积压以及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回笼,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去。其中主要包括绿色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的柔性与文化营销的柔性[8]。

1.3.1绿色营销的柔性。绿色营销的基本含义是企业通过营销活动,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利益。绿色营销是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要适应绿色大趋势,以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1.3.2服务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是指通过取得顾客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买卖双方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得适当的利润和公司长远发展。实施服务营销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适应力的现实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经营方式纷纷被仿效的今天,服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更是有着独特的作用。

1.3.3知识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产品推销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与产品有关的知识、技能,让公众不但从直接的物品使用中受益,还从企业那里得到文化、知识等熏陶。它提倡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向顾客传播知识与技能,变潜在的消费群体为现实的顾客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利润。知识营销将会为企业带来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1.3.4网络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是因特网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构,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它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对现代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网络营销对企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会,努力开创营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3.5文化营销的柔性[8]。文化营销是通过有意识地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是站在主动利用文化环境因素的角度,把文化与营销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使文化渗透到产品、品牌及企业形象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1.4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业绩和效率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同时,它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致胜的手段。企业文化柔性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念及经营理念在动态环境下的不断创新,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的观念和利益也相应经历调整过程,以期形成相应的企业使命和有利于柔性管理的氛围,即企业文化的柔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柔性管理的实现[5]。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的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9]。

1.4.1精神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等。

1.4.2制度文化的柔性。企业的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是对企业职工和企业本身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三方面。

1.4.3物质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生产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它们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评价——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逐步分析,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也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10]。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分析评价。

使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再把这些元素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处于最上层的通常只有一个元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称为准则层。最低一层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或体现各准则要素变化的指标,称为措施方案层或指标层。在我们这个问题中,目标层为评价企业管理系统柔性,准则层则B表示影响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因素,每个要素的变化又可以用若干项指标来反映,即准则层C,方案层D为不同企业的管理系统。根据我们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建立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要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为止。另外,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当时情况重新判断,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利用专家评比法建立准则层B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得到的判断矩阵为4×4阶矩阵。根据算术平均法得到准则层B的层次单排序,即单一权重向量,同时这一权重向量也是准则层B的组合权重向量,记作W′=(W1,W2,W3,W4)T。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准则层C各元素对准则层B各元素的重要程度,得到的判断矩阵均为16×4阶矩阵,其单一权重向量分别记作:

W12=(W11,W12,…,W116)T

W22=(W21,W22,…,W216)T

W32=(W31,W32,…,W316)T

W42=(W41,W42,…,W416)T。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准则层C的组合权重,令组合权重向量为C:C=(W12,W22,W23,W24)TxW′

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方案层D对于目标层A的数值,即对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评价,并得到一个评价值。令企业管理系统i的16种柔性类型值为一个向量:

Ai=(ai1,ai2,…,ai16)T

上式中qik为第i个企管系统k元素的评价值,Vj为第j元素的综合评价值。

从上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进行评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11]。这是因为,对不同的柔性目标,不同的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类型的相对权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因此,即使对同一企业生产系统,其柔性评价可能也会不同。其次,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是否科学和切合实际,对其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有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结构的建立一是要考虑问题求解的需要,不同问题其递阶层次结构也将有别;二是取决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3结语

柔性作为管理系统所应具有的重要特征,它是作为应付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与以往对管理系统柔性的概念性、框架性的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使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构成要素和整体柔性的评价更加切实可行,为评价管理系统基于柔性的竞争力、分析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供了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旭,武振业.面向敏捷制造的可视化柔性决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2000.6(6):41-45.

[2]庞庆华,潘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环境下柔性调度的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5-70.

[3]陈晓慧.现代企业系统柔性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工业大学.1999.5.

[4]时间,雷鸣.柔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界的影响[J].经济师.2002.6:163-164.

[5]董华.柔性管理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1.5:41-43.

[6]冯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

篇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大量的企业崛起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许多企业不能做大做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这种问题依然困扰着大多数企业。目前关于企业管理问题的研究,通常会忽略掉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所带来的好处与便利。本文主要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究ERP管理系统对现代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特征是新产品开发速度日益加快,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必须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不是采用一成不变的管理。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必须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仅仅依靠价格、质量、产品和服务是无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毕竟你会的这些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很快就可以学会。为了应对经济和科技的变化,企业必须改变原来的传统的管理方式。而企业资源计划,即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应用正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体现,是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

 

三、ERP系统理论概述

 

ERP这一理念首先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的,公司从应用功能方面进行定义,它提出的ERP功能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超越MRPII范围的集成功能;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支持开放的客户机器服务环境。在ERP概念被提出后,以ERP、MRPII为基本模式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已普遍被西方国家企业所运用,而且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ERP 作为一种一体化的企业管理手段,集财务、人事、供销、生产为一体,能充分调配和平衡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为企业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因此许多企业已经采用。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经营日益复杂,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加之 ERP 的实施使得企业内部管理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应该提高信息技术,参与ERP系统的实施,以更好地展开管理工作。

 

四、ERP系统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

 

1.ERP系统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

 

ERP系统是一个全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它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设计成最适合企业使用的系统。在系统的设定过程中,会自动定义一系列的操作和计算,省去了好多可能会有人工计算所出现的差错或者误差。比如,它能够根据企业的存货和订单等信息自我统计并识别企业可能需要或者将来发生的成本并设定一个限制,若是企业成本超出这个限制系统就会出现异常,直到企业管理人员调整或者重新设定企业的目标或者成本,有效的实现了企业预算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2.ERP系统对企业采购管理的影响

 

在引进ERP系统之前,大多数企业的采购业务还是由采购部门人工核算、寻找供应商信息并比较,最后下单。ERP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企业供应商序列,并能很好的提供供应商的存货、生产能力、价格等信息,并且根据企业的采购数量、采购产品和次数合理划分类别,提供给企业最好的供应商选择,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3.ERP系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影响

 

在企业所有的管理过程中,ERP系统在这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大的。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在企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就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而ERP管理系统很完美的帮助大多数企业完成了这个目标。

 

ERP系统是一种集所有流程于一身的新型的企业管理系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配料、生产流程、产品所耗用的制造费用都会在系统的设定中合理的分配到各个产品中去。免去了以前手工计算产品成本的繁琐,更大大的降低了错误率。企业只需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设定好系统计算流程即可。

 

4.ERP系统对企业销售管理的影响

 

ERP系统的销售系统管理模块可以根据企业近期的销售产品的情况自动处理数据,大大减少了人为的工作量,也降低了错误率。并且能够根据企业近期的运营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企业管理层能够根据系统的分析合理的做出销售决策。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自动对每个销售人员的销售情况和业绩进行保存和分析,使管理者也避免了由于短期销售失误而带来的人员流失。

 

五、ERP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实施中的制约

 

由于ERP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在初期使用过程中一些企业总是不能正确的运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自身目标不明确,不能合理定义,未能正确设定系统从而形成最适合自己使用的管理软件;二是企业管理基础的薄弱和这方面人才的缺乏,企业自身对该管理系统本就了解不深,但又未能找到合适的既了解该管理系统又了解企业运营的人才,这是企业使用ERP系统过程中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三是现在市场上提供的关于ERP系统的产品良莠不齐,企业本就不具备合理识别的能力,又是在一个比较混乱的市场上,这也是制约企业引进ERP系统实施的一个因素。

 

总而言之,ERP系统的实施可以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好处,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对我国现代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篇3

关键词:企业运营 ERP陷阱 效益 危害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ERP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进行管理并被广泛应用的系统。它的实施有效改善了资金管理状况,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但是我国企业对于ERP管理系统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ERP管理系统给企业所带来的效益和“ERP陷阱”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够让众多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能吸取教训,防范风险,谨慎经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ERP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ERP管理系统的应用是现代企业管理史上的重大突破。它的应用和普及,对于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快速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是,盲目使用ERP系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1.ERP概念及发展状况

ERP系统是一组能够管理组织全部业务的应用集合, 它通过“最佳流程实践”扁平化组织流程, 以统一的数据库和信息技术架构实现生产、财务、人力资源、采购等部门信息的无缝集成, 为组织业务提供一个整体视图, 从而加快信息反应速度,增强企业内外部沟通,提高订单管理能力和降低库存水平, 最终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益。

ERP的概念是由Gartner Group的L.Wylie在1990年提出的,并且在1992年由SAP推出了第一个正式的ERP软件。从此ERP作为最重要的企业管理系统在全球各种组织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施ERP的组织包括制造企业、保险、金融、 医疗、 通信等服务行业, 国防、审计、卫生等政府部门,以及大学院校等。随着众多中小企业也纷纷加人ERP系统应用队伍,ERP已成为世界上投资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企业管理系统。

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历史已经有十多年,近年来ERP在我国的发展一直都处于上升状态。ERP管理系统的应用虽然得到了广大企业管理者的认同,但是结果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给企业带来长久繁荣。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ERP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经过实践的考验将ERP改造成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现状的管理系统,才能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快速提高。

2.ERP的实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实施ERP管理系统所带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企业运营效率方面。ERP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所在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还能通过信息的相互沟通,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如在日常管理中存在滞后性的库存管理模块,ERP管理系统的实施能够提高企业的仓储管理水平,减少材料堆积等现象的发生。再如在采购管理模块,ERP管理系统的实施加快了采购申请、采购订单和购货发票处理速度, 增强了供应商的管理能力, 从而缩短采购周期, 减少盲目采购, 降低采购资金并且能够压缩库存。

ERP管理系统的实施对于企业员工数量也存在较大的影响。随着ERP管理系统的实施,企业内部复杂劳动会逐渐被自动化所代替。相应地所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就会减少。虽然员工数量减少,但是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却因为采用现代的技术得到提高。此外,ERP系统还是实现企业权限分配和控制的最佳工具,通过系统控制来减少越权行为和体系外决策行为的发生,有效降低内控体系的实施风险。

然而,ERP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 随着该系统的应用,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的软硬件系统投资,持续的管理咨询费用以及巨额的人员培训费用等都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成本负担,这无疑在短期内将给企业带来大量的费用, 使成本急剧增加。成本增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随着ERP管理系统的长时间运作,所消耗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多,甚至某些利润率不高的中型企业都无法承担,更不用说小型企业了。

二、警惕“ERP陷阱”对企业的危害

理论上,ERP管理系统的应用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运用中并非如此简单和轻而易举。我国企业在ERP管理系统的应用中,就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树立企业经营者对于ERP管理系统的正确认识,警惕“ERP陷阱”对于企业本身的危害。以下是笔者对常见的ERP陷阱所作出的三点总结,供企业经营者参考。

1.建设ERP系统前准备不充分,上ERP系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企业实施ERP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ERP而ERP,这是很常见的“ERP陷阱”之一。在企业管理者眼中,ERP管理系统是一个最近几年兴起的新事物,因此并没有对ERP管理系统的机制、引入、运行和效果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只是看到其他企业经营者将该系统应用于日常的企业运营中,所以就盲目跟风,蜂拥而上,以为只要简单地照搬成功企业的ERP系统来对自身企业进行管理和操作,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完全忽略了企业自身条件和各项准备工作。其实,ERP的实质是以计算机语言将企业的物流、商流、资金流、权限分配、风控重点等企业核心管理内容进行归集,再根据不同的需要,面向各个数据使用部门提供分析结果的一个系统而已。因此,ERP的导入实质上是企业对自身管理模式的整理、改善、重塑,如果自身管理基础不佳,企业内部利益冲突严重,那么建设起来的ERP系统要么失败,要么就是一个鸡肋。

2.建设ERP系统时急于求成,缺乏项目管理

相对而言,这样的ERP陷阱更容易发生在引入ERP管理系统之后。ERP管理系统因为其本身涉及面广、难度大、周期长、复杂程度高的特点,同时要求解决项目可行性、项目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极具专业性的管理问题,所以实施过程中必须强化项目管理,并不是引入ERP管理系统之后就一劳永逸了。而现在的企业管理中,最缺乏的就是ERP的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另一方面,ERP厂商所存在的问题促使着这个陷阱的形成。各大ERP供应商一般都有标准版提供,从供应商的角度而言使用标准版有助于供应商利润的最大化,但从企业角度而言,如何将标准版转化为适合于自身的系统才是关键。因此,要避免这样的ERP陷阱,一方面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必须拥有经验丰富且对企业管理有较强控制力的项目负责人和强化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另一方面,必须要求ERP厂商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对于为用户提供安装的ERP管理系统负责,不能急于求成,草草了事,在关键时刻用户要懂得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3.ERP系统建成之后忽略了管理团队建设

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有了ERP系统,管理水平就高了,一切业务交给系统控制即可。但是企业经营者要认识到: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都是人为控制的;系统的判断标准也都是由人设定的;由于非量化条件的缺失,系统难以代替人做出决策。有了ERP系统之后如何确保输入信息的正确性?如何保证输出的信息是企业运营决策所需要的?如何使信息使用者充分地利用系统提供的数据?只有加强企业管理团队的建设,确保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准确的记录、分析、使用这些数据,从而在经营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高素质管理团队的人力成本往往也非常惊人,这也成为经营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

三、结语

ERP管理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但是,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盲目追求ERP,不考虑自身企业所有者的运营实际,结果导致了很多不良后果。这些负面影响又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阻力。总而言之,ERP管理系统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本文通过从ERP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出发,对企业最容易陷入的三个“ERP陷阱”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广大企业经营者真正认识到ERP系统只是企业的一个有效管理工具,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的情况下合理利用ERP管理系统,规范经营自己的企业,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为国家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郑称德.ERP实施与我国企业营运绩效增长的关系[J].信息系统学报,2009(02)

[2]宋光磊.警惕“ERP陷阱”[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09)

篇4

摘要信息管理系统必须科学地运行管理,才能有效地发挥出作用,否则,不仅会影响到企业效能的发挥,而且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作用措施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增强企业战略竞争能力、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分为三大块,一是系统平台,包括计算机、必要的通信设备等硬件和系统、实用、应用等软件;二是软件运行的基础―数据资源,它是实现信息技术辅助企业管理的基础;三是设计和运行的保证,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系统设计分析维护人员及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思想、理论。

二、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

(一)企业管理系统的战略作用

(1)参与市场竞争的工作;

(2)对企业经营运作机制和结构的影响;

(3)促进内部革新的催化剂。

(二)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作用。直接方面,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常规工作活动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通过这种管理,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权威感和优越感。间接方面,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形象,为企业的软环境的提升做出贡献。

(三)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不断运用信息技术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改善竞争地位的过程。在短期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否能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手段,既取决于信息技术应用是否以改善企业竞争地位为导向及其应用的持续性,还受制于信息技术创新、竞争对手的行动等因素。从长远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否转化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则取决于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基础架构,信息技术应用与扩散过程和产业竞争基础变化的一致性。

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现状

国内大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已逐渐的从单项业务管理系统向集成的管理系统转变,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应用情况不理想,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的不规范造成许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失败,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先规范业务流程和管理。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受到企业规模的限制,主要表现在资金不足直接制约了企业管理信息系化建设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

(3)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考虑资金情况以外,还要求管理信息系统能尽快创造效益。

(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风险。由于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固化,不是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就能产生效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企业环境和条件的支持。

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措施

1.加强企业与系统开发商的沟通。应用企业与开发商在认识上的差异与理解的不同会导致开发成果与实际需求偏差甚远。建立一个便于项目经理与用户主管之间进行交流的环境,使系统设计尽可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2.建立系统安全机制。加强存放计算机服务器、数据存贮设备、核心网络交换设备的机房的安全防范;重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日常检查;选用相对成熟、稳定和安全的系统软件,保持与其提供商的密切接触。重视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降低系统的操作风险。妥善保存系统相关资料,做好记录。加强网络安全,设定访问控制,采取对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数字认证等措施。

3.健全系统管理各项制度建立规范化的信息设备操作使用规程,健全信息系统维护制度、 网络通讯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制度。

4.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5.整合的风险管理信息,以及经过汇总加工过的风险管理报告。这些整合的信息如果不是由手工汇总,必然是从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中来的。

6.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系统。这些计算主要用于处理不确定性。所以,最简单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把需要计算处理的数据调出来,在一个中心处理器上统一处理。这个中心处理器,就是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目前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几方面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悌云.管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5

[关键词]管理会计 控制系统 权变影响因素

引言

企业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正是伴随着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更调整,对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的变更研究是企业管理会计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回答了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变更与竞争压力的相关性以及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变更与企业的分权程度、企业规模和企业的组织能力的相关性等一系列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进行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变更的理论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管理会计理论预测管理会计实务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

1 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构建与变更

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是企业得以正常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复杂的控制系统,在权变研究文献中,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系统、管理控制系统、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这几个术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虽然这几个概念严格的来说不能等同,管理会计主要是指实践活动如预算的编制、生产成本核算等信息的归集、分类与分析等,强调管理会计的技术性;而管理会计系统则是指系统地利用管理会计实现组织目标,即把管理会计系统视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强调它和企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及其与组织整体目标的一致性;管理控制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它不仅包含管理会计系统,而且还包括人事或家族控制等其他方面。但是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将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理解为管理控制系统的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权变理论对它们的影响。

1.1 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的可选择性

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的可选择性是指从允许选用的管理会计原则和方法中选出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的可能性。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者,因此对于财务会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相对而言很弱。而管理会计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国家或其他管理机构并没有制定强制性的规范,相对而言,管理会计的可选择性自由度比财务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要高得多。此外,从技术上看,假如我们能够对一系列管理会计基本概念作出严密的定义,再通过恰当的思辨过程。即可得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这种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同企业的各类经济业务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单映射关系,从而使管理会计实务达到科学、合理且内在一致的完美境界。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企业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的可选择性问题了。但是,理论与现实往往会产生背离。现实中的管理会计是存在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存在市场失灵的非理想条件,企业须时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因此,从技术因素考虑,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必然具有可选择性。

1,2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变更的含义及内容

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环境条件相联系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也不能例外,应当随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变更。国外将变更定义为在给定时期内变更被接受的程度,或者变更被整合到企业经营中的程度。这一定义要求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不仅有变更,而且变更还要被企业所完全消化接收并运用。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很难测量企业对所有变更的接受程度,并且任何一种测量标准在不同的变更类型之间都不具有可比性。因此,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变更被定义为在一个具体的时期内企业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中变更的数量。

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变更内容具体包括:

1,2,1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中的新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的子系统的应用。比如说,新的考核评价系统的应用等。

1,2,2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中新的方法的采用,即管理会计方法的变更。例如,预算方法由固定预算改为弹性预算方法等。

1,2,3以前曾经采用过的子系统或方法,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变不适用,从而被弃用删除。

篇6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 pillar industry in the composi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level of national economy is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large exten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we can adopt to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on internal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t can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greatly, improve the profit margins of enterprises, making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aximize the benefits. Meanwhil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of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were introduced, ways and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were analyzed briefly.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会计信息化;方法策略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183-03

0 引言

目前,会计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提高日益重要,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衡量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会计工作而言,将会计信息化实际应用到建筑施工企业中,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与核算方法进行改革,使数据存储的形式和数据处理的步骤开始改进,保证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从而将企业的发展推到一个科学、稳定的发展路线上去。这种新的建筑施工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会计发展中的一大变革。

实施建筑企业会计信息化能够让企业在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下,根据企业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会给所在企业带来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1 会计信息化

1.1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一种新的概念,它将会计与信息化结合了起来,顺应了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通过处理后使会计信息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通过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来使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实时、准确的得到会计信息,确切反映出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使得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实时地采取策略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它对目前的会计行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企业中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篇7

Abstract: How to structure e-commerce experimental platform based on Open University students' demend is one of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such majors as e-commerce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face. Our point of view is as follows: The global e-commerce platform is built based on global concept, succeeds in the integration of function, system and data, and it provides a relatively complete enterprise-operational combat platform based on network for students. This kind of fully-based-on-network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students' self-study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s also the inner meaning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Open University.

关键词: 实践教学;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开放大学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global e-commerce;experiential platform;Open 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020-03

————————————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远教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J07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淑君(1963-),女,河南许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

0 引言

2012年,国内电子商务大战不断弥漫开来的硝烟和突然“井喷式”的交易量,表明国内电子商务已经走过市场孕育期,竞争已全面升级。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电子商务平台技术从初级阶段正在向基于云技术的全程电子商务发展。全程电子商务要求企业不仅能够实现前端的营销商务,还能深入到生产、流通和协同管理等领域。可以进行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协同计划生产与预测、协同办公及人力资源等业务管理,打破了企业原有的边界,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开展经营和管理。授课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已经不满足单一技术开发或商务操作,而是希望通过实践教学更多地体验经营实战,更简捷地获取从业技能。要满足学生的知识技能需求,就必须直接到实践中去,边学边练。如何让学生在不离开校园的情况下,就能够学习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成了开放教育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通过构建体验式全程电子商务相关经营与管理的平台建设思路逐步形成。

开放大学电子商务专业规则的设计应用性很强,和电子商务实践联系紧密。开放大学是充分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远程开放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更应体现网络开放的特色。怎样才能适应这样的学习需求?从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同时着重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出发[1],形成了体验式平台的开发理念。我们结合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实际,为了更好地体现集成、系统、协同管理的实践教学理念,突出全程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按照不同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等来构建对内、对外平台,并根据角色设置权限。平台开发完成后,经过两专业近两年的试用及完善,学生普遍反映系统功能设计合理,分工协作效果较好,基于供应链系统管理的全程电子商务理念反应清晰,为企业基于网络环境的经营运作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实战平台。

1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的需求分析

1.1 学生需求 开放大学面对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主体是在职成人,在职成人的远程学习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1],参加继续学习一方面为获得相关专业的学历文凭,另一方面就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或者为将来转换新的就业岗位而做知识更新和储备,而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经常处于急剧变化中,随着电子商务行业应用的深入发展,渴望通过在校学习获得最先进的专业理念和运作经验。

1.2 专业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理念和技术更新快、专业知识交叉综合、实践操作要求极强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注重在协作、创新、实践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塑造和提升;就业的岗位目前也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升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细分为技术、商务、管理、服务等,技术和商务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然而在供应链和全程电子商务新理念指导下的协同管理以及延伸出来的电子商务服务,是未来发展的热点,在教学中将这些新的理念通过体验式平台呈现出来,为学生提早赢得实战经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1.3 社会需求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更好地契合了社会需求。目前,高校的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主要依托ERP、电子商务等实验平台。其中,由MRP等企业管理思想发展而来的ERP系统,旨在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优化管理,关注点侧重于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则以企业与客户的交互为主,实质是网上的电子采购与销售。

这几年,国内金算盘等多个机构已经依托全程理念,研发出了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供中小企业进行应用,中小企业对基于该平台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平台还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以既有的ERP、电子商务实验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发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可以更好地契合中小企业不断膨胀的人才需求。

2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的构建原则

全程电子商务本质上是网络环境下企业内外、前后端系统的集成,是后端管理的ERP系统和前端的电子商务系统的有机融合。体验式平台设计时,我们着重贯彻以下三原则:

2.1 全过程 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新平台最主要的特色,该原则贯穿于整个平台设计的始终。功能结构上,全程平台包含了如下一些功能:①电子商务前台(EC):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前台经营与运作;②e-ERP:前台的营销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结合,无缝连接,时时信息传递,业务处理[2];③供应商关系管理与协同(SRM);④客户关系管理(CRM);⑤在线办公及协同(OA)。

2.2 兼容性 虽然现行的ERP实验平台和电子商务实验平台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不同,但究其本质,电子商务乃是建立在ERP基础之上的应用,是企业ERP系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对外延伸。相形之下,电子商务更多地是一种工具的作用,主要在于作业层的业务实现即采购和销售业务的网上实现,而ERP提供的则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带有变革性的作用和根本性的影响。

2.3 主体性 高校自行开发的教学实验软件如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第三方物流等,目标相对单一,模拟操作中细节关注较多;购买来的教学实验软件,如ERP应用系统,则多由企业版改版而成,功能大而全,普适性虽强针对性不足。新的体验式平台以现行实验平台为依托,并融合了它们的诸多功能,开发时不应、也不必追求功能细节的过度真实,而是要抓住主要流程,突出主要环节和纽带关系,更多地体现出计划、协同、实战的思想。

3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的具体构建

3.1 体验式平台的集成实现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的经营和运作,需要统筹考虑,从集成的功能、对象、应用系统、集成的数据和集成的技术等方面,全面进行规划设计,然后考虑实现的层次和实现的方式。我们重点考虑、设计并实现了下面三方面的集成:

3.1.1 功能集成 全程电子商务是从系统的角度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将客户直至供应商全部集成,我们在功能构建过程中尽量体现了这一理念。主要将电子商务营销功能[4]、客户服务、生产过程管理、供应商管理、网络协同办公、第三方物流功能以及电子支付等功能集成起来。重点搭建电子商务营销前后台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系统功能框架如图1。

3.1.2 系统集成 在集成过程中涉及到了电子商务系统、ERP企业管理系统、关系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的应用集成。系统的集成设计主要体现在:门户网站的构建以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为主,同时将客户和供应商也集成在门户上;通过门户后台管理实现企业内外系统之间的衔接,后台可以对商品和客户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可以直接登录ERP企业管理系统,实现内部生产和业务协同管理;恰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3.1.3 数据集成 针对系统集成中涉及到的数据,给出数据库概念图,如图2。对营销前台的客户数据、产品数据,生产管理中的原材料数据、成品数据、供应商数据,内部办公中的人事管理数据,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销售、采购单数据、财务数据、各种报表数据等进行集成。

3.2 体验式平台的设计难点及其解决

3.2.1 信息流的传递 既表现为不同企业——客户、供应商、生产商——之间单据的传递、资金流的处理,也表现为企业EC平台订单到生产ERP系统的传递,及内部信息的流通与集成[3]。我们以电子商务营销前台客户订单来拉动信息流,拉动过程如图3所示。

3.2.2 异构平台的集成 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与ERP生产管理平台的集成上。通常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开发时间较早,首先实现电子商务前端的商业业务活动,而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管理ERP系统开发和实施相对滞后,二者在开发理念、功能需求、技术实现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本平台研发过程中,遇到系统语法层与结构层的异构问题,通过采用XML,WebService等技术,在数据层,应用底层数据库技术进行集成,这种数据方式集成方式简单、直接、效率高;在信息系统集成层,建立统一工作流平台,用于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相互衔接和流转;最终实现平台的集成。

3.2.3 生产计划与过程管理模块的设计 该模块是生产管理系统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时,我们采取了拉动式生产管理模式。首先,订单式拉动生产。其次,分解、实施生产订单。最后,能力平衡,生产排程,成本核算。该部分是模块设计的创新点,我们突出了管理的概念,模拟了完整的平衡、排程、核算过程。系统中必须要对生产计划进行粗细生产能力平衡;按照企业的生产容量和业务需要进行优先排程,实施成本核算,决定外包或自主生产。

3.2.4 数据的集成应用 旨在实现客户与产品、原材料与供应商、部门人员与OA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如何将客户的消费信息与产品信息关联、集成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是本部分集成的难点,通过数据挖掘对销售产生预测;进一步地,数据的集成应用还应将客户对本企业产品信息的反馈与供应商评价、激励挂钩,以密切上下游关系,降低库存,赢得竞争。目前系统暂未能在这部分实现有效尝试,在后续课题中进一步探讨。

4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应用效果分析

该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经过近两年时间的不断应用和功能完善,实战效果令学生感到满意,主要表现在:

4.1 创业型实践教学特征明显 实战特征明显,拉近了知识学习与应用的距离,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在经营和管理企业。通过注册企业,获得资金,进行前台营销后台管理,最后体现在经营业绩的测评,有成就感。实战演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系统掌握电子商务基本理论、明确未来工作的任务,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性。

4.2 协同型管理创新运作模式 平台体现了全程协同思想,企业内部、商家之间、商家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以及在配送、支付等环节的对接和及时响应,让学生感受到快速高效;对于创新型理念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容易接受,并结合实际工作展开应用思考。

4.3 超前引领作用明显 生产企业能够根据前端的销售数据和订单需求,及时补货,并根据订单生成生产计划,从而开展基于协同计划下的生产安排、预测与补充库存,学生感到这是目前实际企业无法很好体现的。通过这个模块的实操,感到所学专业对企业的超前引领作用明显。

4.4 远程协作与自主学习意识增强 体验式平台按照小组进行协同运作,根据不同角色分配任务,从前台营销、后台生产管理、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管理、内外部协同管理等,形成一个团队,凝聚力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结合本职岗位相关问题思考和探讨的多了,大大提升了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这是一个“适用”的平台。

5 结束语

在开放大学实践教学中探索完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全程电子商务,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真正实现了通过网络的理论联系实际,为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实战环境,对全电子的企业经营运作提前赢得经验,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摈弃掉一些不必要的细节,突出全程商务重点,完整的网络实践环境可以更理想地展开典型的全过程商务活动。

参考文献:

[1]严冰.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与学习资源设计.国家开放大学新闻网[国开360°]2011.9.13.http:///ddsx/file.php?id=12578.

篇8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现状 问题 对策

西方很早就认识到全面预算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并将其进行理论化阐述,用于公司企业管理实际操作。我国在20世纪末注意到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整合,优化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效方式,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对全面预算管理给予了理论上的关注。国资委也在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实施。但是,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殊背景和当代复杂的经济局势使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的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给予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预算是具有计划性的分析方法,对于财务和非财务资源的运用、分配、控制能起到前瞻性的效果。企业管理涉及面较为庞大,面临的市场环境千差万别,如何高效地对人力、资金等资源进行调配成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内容,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协调企业各部门的经营活动,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对资源进行评估、检测、和计算,结合分析数据和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对资源进行整合、分配、管理、控制和反馈,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全面预算不只是财务关系的反映,它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能:

(一)全面预算管理反映企业契约关系

是企业贯彻先进管理体系,强化公司管理能力,推行公司契约机制的手段。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相关利益人的约定利益进行管理规划,并通过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监控机制测量投入产生的实际效果,并根据预算制度评价契约履行的程度进行相应的惩罚和激励,从而确定公司管理及全面预算的顺利实施。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流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预算管理进行的流程来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预算制定、预算执行、和预算评价。预算制定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环节,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预算管理方案的制定基础是权责中心,达到的效果是权责的数量化和具体化。预算管理方案中有一个预期的目标,它的设立为业绩的考核提供了依据。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纽带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达到长远期目标的计划方案,是企业战略发展和平时经营相连接的纽带。企业预算为管理层甚至是整个企业设定了目标以及达到目标需要采用的方法,并且提供了具体的权责划分,无论是对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层还是企业基层来说,企业预算管理基本确定了在一个预定期内企业的走向和运营状况。

二、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对我国企业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企业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并在企业管理中予以实施,但是在认识上仍然存在很大的误区,在实务上的操作也不尽人意。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科学性的认识

我国的企业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的大转型,计划经济时代由国家制定并实施较为严格的生产计划预算方案,并且对资源的控制调配弹性较弱。在国际上,企业进行高效的运作需要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已是惯例,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部分企业对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还持有保守态度。调查显示,总体上认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科学性的管理方式的企业占大多数,但存在行业类别上的差异,例如:石油、建筑等行业普遍认为有必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而纺织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选择度较低。

(二)我国企业预算编制机构设置

从调查来看,我国仍有很多企业并未设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这些没有设立预算部门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商业、纺织业。同样由于对全面预算管理科学性认识的不足,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设立预算机构的比重较小。在编制预算内容上,由于全面预算是一个有机的综合性预算管理体系,不同的行业甚至是相同的行业也会有不用编制侧重点。综合来看,编制管理费用预算的企业占据最多数,编制销售预算的企业位列其次。由此可见,多数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的目标放在成本管理、提高效益上。在预算执行和控制方面,专门的预算执行检查部门几乎没有。由于我国现代现代制度尚未完善,董事会对预算管理的监管力度不足,参与度有待提高。在实际进行预算监管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把财务部门和计划部门作为监管机构。

三、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认识不足

主要是当前阶段我国企业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以及转型期困扰,对全面预算的理解存在偏差。这种偏差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是否有必要引进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或者是对全面预算制度能否适应我国的经济环境存在疑惑。第二个方面主要是对全面预算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全面预算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它还涉及到人事、资源、权责等多方面的管理。对全面性认识的不足使企业即使采用现代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解决思想上的误区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

(二)态度上不够端正

有很多企业由于机构设置的原因以及激励机制的实行,使采用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是为了进行预算而去预算。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达到企业既定目标,而不是为了考量管理水平的高低。

(三)执行监管力度不够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包括预算制定、预算执行和预算评估三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需要结合公司日常运营进行回馈的管理机制。很多企业把预算的前瞻性过于看重,制定出预算之后就束之高阁,只看重管理的结果而轻视管理的过程。这会使公司的管理体系威信降低,进而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总体执行力。

参考文献:

[1]张琼.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经济管理,2007(02)

篇9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Data Min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Lu Fangjian

(Guangdong Yangjiang City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529500,China)

Abstract: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firms of all sizes need to learn to emulate what small,service-oriented businesses have always done well-creating one-to-one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customers.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s a broad topic that is the subject of many books and conferences.Everything from lead-tracking software to campaign management software to call center software is now marketed as a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tool.The role that data mining can play in improv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by improving the firm’s ability to form learning relationships with its customers.In every industry,forward-looking companies are moving toward the goal of understanding each customer individually and using that understanding to make it easier for the customer to do business with them rather than with competitors.These same firms are learning to look at the value of each customer so that they know which ones are worth investing money and effort to hold on to and which ones should be allowed to depart.This change in focus from broad market segments to individual customers requires changes throughout the enterprise,and nowhere more than in marketing,sales,and customer support.

Keywords: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Data mining

一、绪论

(一)课题背景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将整个世界经济带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期,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电子商务的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电子商务正飞速兴起,电子商务大潮正在全球范围内急速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在未来的20年,电子商务的膨胀将形成指数型上升曲线。

电子商务系统要求企业管理者以全新的思维来看待未来的客户、未来的竞争对手、未来的技术工具。电子商务要求的是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思维的更新和革命。

(二)题目研究方法

现在网络上的竞争仅在鼠标的一点之间,如何才能在电子商务竞争中取胜?能够提供客户资源及相关数据分析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就成为焦点。作为专门管理企业前台的客户关系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客户信息的系统,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其客户管理资源,也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从容自如地面对客户提供了科学手段和方法。

二、

(一)什么是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数据中挖掘有用知识的过程。典型的数据挖掘系统具有以下部分: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可以在数据上进行清理和集成。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服务器,根据用户的数据挖掘请求,在服务器负责提取相关数据。知识库,领域知识用于搜索、或评估结果模式的兴趣度。数据挖掘引擎,用于特征化、关联、分类、聚类分析、离群数据分析、演变和偏差分析,即特征化是指目标数据的一般特征或特性的汇总。

(二)什么是CRM?

CRM就是在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为客户的服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企业的发展历程、竞争态势、发展趋势及客户资源,这些资源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重要资源,而对客户的分析是赢利竞争优势的重要方法,从销售自动化(SPA)中,提供了记录和跟踪在客户的信息,提供了销售人员与潜在客户交流要点,以便有效地管理自己时间,安排与客户交流和沟通。数据挖掘成为识别好的客户,完成市场划分以及改进直销活动效果的关键工具。

(三)CRM的特征

1.一对一营销

"一对一营销"就是企业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来相应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一对一营销"要求企业与每一个客户建立一种学习型关系。

2.高度集成的交流渠道

CRM将多种与客户交流的渠道,如面对面、电话接洽、E-mail、Fax或信函以及Web访问协调为一体,这样,企业就可以按客户的喜好使用适当的渠道与之进行交流。

3.统一共享的信息资源

CRM解决方案的全部数据应集中存储和管理,不同部门接触客户后的经验要能立即给其它部门分享。

4.商业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CRM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它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充分挖掘客户的商业行为个性和规律,来不断寻找和拓展客户的赢利点和赢利空间。

(四)CRM解决方案的组成

CRM作为企业管理系统软件,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网络化销售管理系统(Sales Distributor Management,SDM)"

该模块以市场和销售业务为主导,对销售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管理,是销售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销售业务员销售自动化的重要工具,实现了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集中管理和协同管理,销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对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功能包括客户接待管理、报价单处理、销售合同管理、回款单处理、综合查询功能、综合统计功能。目标是提高销售的有效性。

2."客户服务管理系统(Customer Service Management,CSM)"

该模块主要对企业的售后服务进行管理,加快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

客户服务系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呼叫中心环境,通常通过呼叫中心环境部署并且实现基于电话、Web的自助服务。它们使企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来满足其客户的独特需求。

3."企业决策信息系统(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EIS)"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业务操作流程的自动化,企业内产生了数以几十或上百GB计的大量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和由此产生的信息是企业的财富,它如实的记录着企业运作的本质状况,但是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迫使人们不断寻找新的工具,来对企业的运营规律进行探索,为商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使企业获得利润。能满足企业这一迫切需求的强有力的工具就是数据挖掘。

4.数据挖掘在CRM中的应用

作为一个跨知识管理、业务运作和电子商务等系统的融合概念,客户关系管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且扩大着用户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CRM正在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生存的根本和制胜的关键。

三、结论

数据挖掘有助于识别顾客购买行为,发现顾客购买模式和趋势,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取得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程度,利用Data Mining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

参考文献:

[1]Data Mining Techniques For Marketing,Sales,and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Second Edition.Author:Gordon S.Linoff

[2]Alex Berson,Stephen Smith Kurt Thearling.构建面向CRM的数据挖掘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3]Oracle中国有限公司.Call Center&CRM Proposal.doc

篇10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当前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时期,铁路企业资源计划应该立足于跨平台、可持续、可发展的根本,在新的思维框架内,取得管理上的新突破。

1 企业资源计划的由来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简称,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一家IT公司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IT技术发展及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预测在今后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变革,而提出了这个概念。ERP是针对物质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传统ERP系统是由MRP、闭环MRP、MRPII等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而来的,主要注重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和理论变迁,无法考虑到整个市场“价值链”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Internet应用的革命性变化,为广大企业客户也为许多企业管理系统供应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会。从IT技术的角度来讲,ERP自身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机/工作站技术阶段,第二阶段是客户机/服务器技术阶段,第三阶段是互联网技术阶段。如果说从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只是一个技术平台转变的话,那么第三阶段的变化就不仅限于此了,而更是一种业务平台、商业平台和经济平台的改变。互联网的广泛性、共享性和交互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同样改变了商业环境。企业面对庞大的外部信息和信息的快速变化,必须从传统的注重内部资源的管理利用转向注重外部资源的管理利用,从企业内的业务集成转向企业间的业务协同。

2 新的发展时期是电子商务模式的天下

在新的发展时期,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念,缩小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传输和处理,开辟了世界范围内更为公平、公正、广泛、竞争的大市场,为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提供了能更好地满足各自需求的极好的机会。

与传统的商务相比,电子商务具有很多传统商务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从社会角度,电子商务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减少浪费,非常适合我们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小康社会的目标”。因为电子商务可以在网络的环境中虚拟进行,所以交易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化程度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

平,使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步伐。

3 铁路企业管理现状

铁路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具有高(高度集中)、大(大联动机)、半(半军事化)的特点,它传统的管理办法是仿照部队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求各级组织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员工严格遵章守纪,每个工种、每个作业过程都必须按照标准化作业。这种管理办法是典型的“刚性管理”。也就是20世纪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它的管理理念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严明奖惩来维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这种管理办法固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在实践中也显现出了不少弊端,它最大的负效应就是把员工变成了“机器人”,约束了员工的个性,压制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扼杀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所以说,铁路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势在必行。象铁路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进行ERP项目,更会事半功倍,收到明显的改进效果。

4 铁路企业的ERP功能需求分析

4.1 从软件角度,应便于移植。铁路企业已经建立了很多自己的应用系统。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将会要求新系统也能与原有系统进行数据交流和集成,从而有效利用已有投资。在企业建设管理系统初期,可以选择普通的PC网络,投资相对较低,但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大的处理能力硬件环境,例如:选择配置高档的服务器、快速的文件传输系统,但并不希望更改应用软件系统。这样一来,跨平台的软件系统显出十分优势,也能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

为了更好地移植程度,在系统开发之初就要本着在多平台运行的前提,进行模块化设计。新的“模块化”的概念与现行的“可选择模块的套件”是不同的。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各子系统、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甚至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由剪裁和重新配置。对系统的剪裁不仅是对子系统的取舍,还包括对子系统内部各项功能的剪裁。

4.2 从应用角度,面向电子商务。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企业各种对外的业务活动也已经延伸到了互联网上。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支持联网上的信息获取及网上交易的实现。然而,电子商务并不简单是Web界面,其内涵比简单的Web界面要广阔许多,实际上电子商务关键在于经营。所以,新的系统要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设计电子商务工作模式。

由于今后企业内部网将成为许多大公司网络建设的选择,使用Web客户机具有费用低廉、安装和维护方便、跨平台运行和具有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的优点,加之所有的数据库厂商对WEB技术的支持,使得目前几乎所有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厂商都计划将Web浏览器的前端安装到他们的产品上去。专家们预言,“Web测鉴器将来会完全代替传统的客户机”。几个大的制造软件公司Oracle、SALP和BAAN都在争先恐后地把他们的MRPII/ERP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客户机“Web化”。

以浏览器为客户机的互联网络计算方式将会成为ERP架构的主流模式,但对于繁杂的制造业应用软件分布化以及把大型应用软件分成为小构件,重建应用程序部件将是十分困难的,是各主要厂商将要走的最艰苦的历程。

对于ERP面向于电子商务的问题,还要视应用环境的大小,决定是否选用多国语言的支持,以便与更大范围内的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

4.3 从企业角度,注重安全和实效。现在企业ERP应用的越广泛,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就越高。

大规模的系统、分布式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远程通信线路故障、多用户操作冲突、共享数据的大量分发与传递,需要管理系统有超强的稳定性,并能够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正确处理。黑客入侵、越权操作等现象需要管理系统有健全的安全防线。对系统内部数据记录的存取及删改权限的管理,还有系统操作日志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

5 结论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对于新一代的ERP系统来说,是面向供需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供销、财务功能外,在功能上还增加了支持物料流通体系的运输管理、仓库管理;支持供需链上各环节的管理;支持远程通信、Web/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Ebusiness)、电子数据交换(EDI);支持工作流(业务流程)动态模型变化与信息处理程序命令的集成。此外,还支持企业资本运行和投资管理、各种法规及标准管理等。因此,ERP在传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成的基础上又增加价值流和工作流的集成。

从功能上,需要增加与PDA、EDI、CRM、DSS等应用系统的集成,既是ERP管理的对象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物料、物理的和生产力的资源扩大到信息资源。从信息利用和管理深度上,需要从原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联机事务处理OLTP向下扩展到覆盖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处理,向上扩展到决策支持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横向扩展到设计和工程领域。从ERP系统设计上,需要ERP的计算机环境从传统Client/Server环境过渡到以Web和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计算环境为支撑。从ERP软件结构上,需要更趋于模块化、灵活、实际和面向具体用户。从ERP软件应用范围上,需要覆盖制造业以外的许多领域。

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了“今年铁路将按照'十一五'技术进步的总体目标,加快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主要技术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

围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在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方面,铁道部将按照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消化吸收的实施方案,分阶段落实国产化工作。在引进和掌握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铁道部将着眼时速300公里客运专线建设需要,组织开发时速300公里动车组;抓紧设计完成时速200公里~250公里、编组16辆的卧车动车组,逐步形成适应我国铁路客运需求的动车组系列产品。利用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技术平台,开发时速200公里新型提速客车。

在引进和掌握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技术平台上,铁道部将组织制定时速200公里的6轴客运电力机车、时速120公里的满足5000吨牵引重量需要的6轴货运电力机车的技术方案,以适应既有线客运提速和货运重载需要。按照技术引进的规范要求,强化监造和质量验收,确保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的制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