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

篇1

一、探究式阅读教学

1专题探究式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课上,大部分教师教古典诗歌时均要求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理解诗意、感受古人情怀。然而,如果在语文选修课环节也定位于这个教学目标,就会造成对必修课的简单重复,模糊了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界线。所以,教师可以运用专题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开展选修课教学,打破选修教学的篇章限制,以单元为单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专题的学习。

如在《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教师可以选择唐代不同时期的诗人和诗歌代表作品构建专题阅读课堂,让学生广泛阅读这些唐代诗歌,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根据粤教版教材内容,教师可设置两个系列专题,即“名家系列”和“主题系列”。在“名家系列”中,选取六位诗人的代表作品创设六个不同的专题,具体包括:李白――一代诗仙、王维――诗中有画、杜甫――千秋诗圣、杜牧――风流才子、白居易――新题乐府、李商隐――朦胧华美;在“主题系列”中,以诗歌主题内容为依据划分五个专题,具体包括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诗、边塞战争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教师让学生根据专题自主阅读诗歌,领悟诗歌的深层寓意。在完成专题阅读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和选择专题,开展个性化阅读。专题探究式阅读不仅体现了选修课教学的灵活性、多样化和拓展性,还能够实现必修到选修的深层次递进,促使学生开阔语文视野,增加阅读量。

2情感探究式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阅读视野。为了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要关注通过选修课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探究式阅读中获取充分的情感体验,同时在情感体验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赋予自我人生的启迪。

如在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中,第一单元“珍藏记忆,心系家园”选取了鲁迅、老舍、梁衡、王充闾的作品,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究、揣摩别人的记忆,并思考自己已丢失的记忆,从而加深对文章的情感体会,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又如,在“融入自然,品读生命”单元中的《囚绿记》、《捕蝶者》、《寒风吹彻》三篇文章,均渗透着作者对生命的领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文章中所传达的生命主题。《囚绿记》中传达生命是饱满的,《捕蝶者》中传达生命是美丽而脆弱的,《寒风吹彻》中传达生命是苦涩且荒凉的。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探究文章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进而思考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形成自己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二、比较式阅读教学

1选修课与必修课内容的比较教学

比较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认知对象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认知对象之间存在的异同之处,进而引导学生加深对认知对象的理解、记忆、把握、运用。在语文选修课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加强选修课教材内容与必修课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通过对比已学知识掌握新知识。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内容是必修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教师可抓住这一关联性搭建起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桥梁,使学生在对比学习内容的同时融会贯通新旧知识。

如在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教师可将王维的诗歌《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与必修课中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进行对比。《积雨辋川庄作》和《辛夷坞》是王维归隐时期的诗作,对自然环境的静美进行了描写,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诗歌境界;《送沈子福归江东》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王维对友人的深厚友情;《观猎》是王维早期作品,展现了王维豪壮的一面。通过运用比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王维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和诗歌特点,比较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从而加深学生对王维诗歌艺术意境的理解。

2单元内不同文章的比较教学

教师可按照作家、题材、风格等对高中语文选修课内容进行分类,通过横纵联系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如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中收入了《小石城山记》、《黄州快哉亭记》、《道山亭记》、《百丈山记》四篇文章,都是山水游记类散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写作风格上又有着明显区别。教师可运用比较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四篇文章,引导学生比较四篇文章的异同,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掌握山水游记类散文的一般特点,并且体会不同散文家的语言特色。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与对策

进入新世纪,我国掀起了对高中语文课程的新一轮改革,在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将传统的语文课程进行了分化,分成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部分。高中语文选修课成为了高中语文学习扩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随着《新课程标准》使用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研究也取得了进一步地深入。在选修课的设计、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准确的学生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同时,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合和统一,对高中语文必修课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提高了高中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展了高中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能给予教学更多的发挥空间,让教师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灵活地使用,进一步发挥高中语文在传授知识和培养人生观及价值观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 教师与学生缺乏自主选课的权力

高中语文选修课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要让教师与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选修课程。但是从实际反馈的情况来看,教师与学生的这项自力并没有落到实处。主要原因是,各个学校选修课的选择者主要是当地的教育部门,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整个选修课选择的过程中去,教育部门为了减少麻烦往往对选修课的选择敷衍了事,有时只是选择对升学有利的选修课。这样,教育部门就变相地把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

2.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编写存在片面性

《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根据《课程标准》,很多家出版社编写了选修的教材,到现在主要是5家出版社,但是对于这5家出版社的教材,教师普遍反映缺乏良好的科学性,过于单一。导致整个教学资源不能够合理地进行利用,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

3. 高中语文选修课缺乏教学时间

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希望能够把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功能发挥到最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不是很理想。大多数教师反映,在上选修课的时候,时间非常有限,导致整个教学过程过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所以在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所以高中语文必修课教学过程中必须的研究性学习变得可望而不可即。

4.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评价模式过于单一

学生在选修课上的学习成果需要教师进行评价。但是教学评价又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我国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相对应的评价标准还没有完成。不少地区和学校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评价不重视,大多数只是组织一场考试来进行评价,基本上没有什么综合的评价方案。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课程的改革方式

1. 教师指导学生对选修课的教材进行自我重组

选修课顾名思义就是自己选择对自身发展有利的课程,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还处于青春期,对于什么对自己有益处还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作正确的选择。同时因为高中语文选修课需要面对大多数的学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地学习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整个班级的共同意愿。因此自主选择的权力最好能够给予学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合理分配选修课的课时

高中语文选修课作为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其所能分配到的课程还是相对比较少的,所以教师只能进行一定的选择,把其中《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进行讲解,其他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学习,教师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 掌握好整个选修课的难度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高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一些选修课的难度对于高中生还是过于深奥了,所以教师在教授选修课的时候要注意难度,最好能够降低选修课的教学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掌握好选修课的教学梯度

每一节选修课都有其不同的功用,有夯实基础知识的,有拓宽知识视野的,有提高思维品质的,有锻炼实践能力的,有增强文学修养的,这些不同作用的选修课都是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的,所以教师在教授选修课的时候要注意整个选修课程的差异,对于教授的难度和速度进行准确的控制。

5. 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在于让学生发挥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上选修课时,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有趣。方法应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品读研讨、开展辩论、写小专题论文、总结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课文篇目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6. 综合的评价方式

当前我国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评价虽然还是处于空白阶段,但是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学生,制定一个合适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的出发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标准要灵活多样,以表扬为主。其次教师在制定标准之后要及时将标准内容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

总之,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虽然存在着问题,但是终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克服和解决问题,那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达到和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谭菊妹.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11(12).

篇3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高中语文设置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及满足其兴趣和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但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语文老师依然新教材旧教法,选修当做必修上。

比如:在选修教材的选择上,仍然根据上一年度高考考纲的指挥棒来选择。与高考考点有关的选修课成了首选教材,与高考考点无关的选修课程被束之高阁。由于大多数老师都是第一次使用选修课教材,所以我们不是优化选择,而是根据高考要求来选择,不分轻重主次地教。由于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只好对教材简单化处理,照本宣科,不深入,不拓展,没时间巩固,教师陷入被动教学的怪圈中,完全失去了创造性。

另外,语文教学观念陈旧,对选修课的目标要求不明确,有时,选修课成了习题课和知识点归纳课了。深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老师们在教学上也特别功利,只关注升学的分数与人数,除了技术性、机械性的训练之外,没有了对文本的解读,没有了那浓浓的语文人文气息。有的甚至把选修上成大学专题课,把高中语文选修课上成了专业的文学鉴赏课。有的老师对选修课的一些课程随意生发,任意挖掘,忽略了高中语文选修课是高中基础课程的本质。这样操作选修课就失去了高中语文选修课在新课标中的意义,给师生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新课标的高中语文教材开设了几十种选本的选修课,让师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措施的不利,教育资源的不足,师生在高兴的同时,留下更多的是手足无措与身心疲惫。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冷静而理智地应对选修课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加大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力度。目前,高中语文教师能真正上出具有真正意义的选修课的人不多。只有老师素质提高,观念转变了,才知道怎么教,才会教,学生才有可能会学。教育部门应为老师提供足够的培训的机会与时间,让所有在一线的语文老师能够得到有效的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新课程特点,转变传统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真正明白选修课的性质与特点。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真正按选修课的要求进行管理与规范。目前,很多学校大多按“学校选定的课程,教师班级授课,学生班内听课”的模式进行选修课的教学。在名目众多的选修课程中,我们首先应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然后让学生选择课程之后,教师分工合作,分模块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之后,编排班级,让学生跑班上课,再根据学生的出勤、作业、考试情况给学生一个评定,记录其学分,作为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的要素。

第三,要调整好选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比重问题。从人教版的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来看,选修课程的名目多,内容丰富。我们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一定要有“三年一盘棋”的思想,进行合理规划。必修课占两个半学期的时间,其余是选修课时间,这种安排不合理。比如,本人所在学校规定在高二下半学期里要完成《语言文字运用》《先秦诸子》《中国小说阅读》。这三门都是选修课,专题式的内容比较集中,实践表明,学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而必修一至必修五,在高二上半学期就全部结束了。这样一来,必修与选修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师也备感吃力。

第四,科学地运用选修课的教学方法。选修课的教学,需要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选修教材中的文章不必每篇必教,我们可以从几大模块中选教几篇,可以选教文章中的几个段落,甚至可以选教几个句子。有的要精读,有的略读。比如《先秦诸子》中,《论语》《孟子》选段可以精读,因为,甘肃省高考中要求考查这三本经典名著的选段,我们精读这几章,也是与高考接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比较思考、提纲挈领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应对高考,让选修课与高考接轨。

篇4

一、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到高中,语文学习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原来要求更高。高中语文教学注重能力和方法,而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基础识记。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以下衔接。

(一)对比研究初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教师应先仔细研究高初中课程标准,将二者进行比较,体会两个课程标准对同一知识能力的要求的不同,要求差异越大,往往表明它在高初中时衔接越难。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之前应认真学习初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认真分析二者的不同要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渗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二者在能力要求上的不同,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有针对性地理解和掌握。

(二)研究教学目标及教材。研究初高中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工作的保证。高中教师还要熟悉初中语文教材,并与高中教材比较,找出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也往往是高初中教学衔接的难点,这样才能明确初高中两个阶段的教材在培养目标上分布点和差异性,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才能做到学生自然衔接。

(三)了解学情,根据学情制定教学计划。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既不过于简单让学生认为初高中语文一样,脱离高考;也不能一开始就啃硬骨头,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温故知新,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对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联系初中语文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初高中语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在教学中随时联系高考考点培养学生的考点意识。如在讲析《兰亭集序》中文体“序”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共同回顾初中学过的《送东阳马生序》,同时也可以回顾其他文体如《爱莲说》《马说》等,即可以让学生明白初高中语文是有联系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做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衔接

必修课与选修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必修课就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均衡性;而没有选修课则没有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充其量是一种平庸的“训练”,而非人性化的教育。所以两者决不能偏废。必修课注重学生的基础,而选修课却重在紧跟时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二者又相互渗透,不可完全隔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既要注意到必修课里的个性培养,还要注意到选修课中的基础知识的巩固。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能将必修课随意的欣赏,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平时备课要多讨论交流。

三、做好阅读与写作的衔接

(一)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

(二)阅读与写作是“双脚”,同等重要。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主张“以读带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至于谁轻谁重,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有时候我们为了实际需要而写作,需要阅读相关资料,这时候写作成为主导,成为阅读的目的、动力,这种写作、阅读是实用性、功利性很强的写作、阅读。有时候我们没有任何紧迫的功利目的,可以说为了消遣而阅读,这时候的阅读,对于积累知识、陶冶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做好课内与课外的衔接

(一)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衔接。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

(二)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衔接。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以课文内容为基本准线,通过多种途径利用课外相关资料的另一基本准线去充实文本内涵,学生在以课内基线为起点,不断向课外基线的拓展过程中,抓住一个点进行深层次探讨,并不时进行主题交流和相互碰撞,在相互切磋中,不断加深领悟,构建起既全面又有个性的活动课程。

篇5

1.区分开“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含义

高中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各个学校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也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通常,在我们的思维定义里,选修课仿佛就是必修课的对立面,必修课是必修,那么选修课就是无关紧要的了。这种概念是错误的,因此在开设选修课的前期就要明确选修课的必要性。倪文锦先生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论述得十分精辟:“选修课不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语文课程双翼中的一翼,共同构筑了语文新课程。”由此可见,选修课和必修课有着同等级的地位,广大师生应当正确认识选修课程的重要性,转变之前的错误观念。

2.避免盲目教学,选取正确的教学模式

不少的高中教师盲目地模仿大学的选修课教学模式,脱离了高中教材的规范性和内容难易性,随意扩展,脱离实际,导致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高中教师需要注意并改正这一点,大学和高中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在学识认知水平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并且大学教学模式的优异性有时并不能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高中教师在借鉴大学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分析高中生的学习状况适当地修整一下借鉴来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为学生思考,为学生服务。

3.不可过于注重目的性,扭曲选修课的实际意义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应试高考的压力下,把选修课强行转变成语文复习课,严重扭曲了选修课的实际意义和教学目的。高中语文教师通常都是根据历年高考的题型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而这种应试性的教学模式却大大折煞了语文选修课的培养目标,结果也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理想的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

二、注意语文选修课教学形式

1.避免盲目追求全面,防止舍近求远

每次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要钻研一两个问题,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切记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如果追求得太多,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说,在每次的讲解中,教师要有选择性的确立所要讲解的重点和方向,全程主要围绕这些进行教学。另外,语文中是有很多“点”可以展开学习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多加注重“点”的训练,不要过分追求“面”的学习。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被动接受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延伸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深度。因此,最重要的一点是,选修课需要学生乐于并且主动去学习,真正地做到自主学习。所以,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防止学生被动接受。

3.丰富选题内容,避免单一重复

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虽然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是也不可单一重复。选修课更注重的是扩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所以,在选择选修课的讲课内容时,每个课时都应该在选题上有所改变,这里所说的改变并不是细节上的一些变动。每次的选题可以有很大的转变,以此来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性和热情。

三、语文选修课的实施注意点

1.把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难点问题并不是就代表着重点问题,这一点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所以在日常的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选择课题的难易度,不要专攻难点问题,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掌握和延伸的。另外,难易课题交叉教学可以照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精力,让学生们学娱结合,让学生们在难易程度适中的语文教学内容中,实现语文选修课程教学。

2.精选课堂内容,浓缩语文教学

高中生都要面对的就是高考这一大难题,所以,普遍的高中教学课程量都很大,并且教学时间很紧迫。面对时间少但课程量大的教学难题,教师应当理性正确的处理。首先,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肆意地加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应当给予学生的休息时间需要正常休息。这样,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中适当地放松学生的紧绷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教师就需要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上全面观测,找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重点内容,放弃重复或者无意义的教学内容。

3.师生共同努力,分担语文学习压力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着同样大的压力,教师在担负自己责任的同时更需要提高教师的修养和素质。准确的说,高考是教师和学生都要面对的难题,应该共同努力。所以说,在高中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也是重大的,教师的备课量大,同时又要讲究教学方法。因此,高中教师应该跟学生站在同样的位置,和学生一起努力。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 实施策略

高中阶段开设语文选修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它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创新、发展多向思维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和探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是语文新课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就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选修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增设选修课程。选修课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选修课程的设置其实是让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通过多样的自主选择来提高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他们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策略

1、有效整合教材。

现行的选修教材大多以专题为板块来编写。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分为“诗歌之部”和“散文之部”两个专题。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按照一定的标准重新有效地整合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使其形成一些新的专题,便于学生探究和学习。

2、既要有联系,也要有区别。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像苏轼、李白、杜甫、李清照等作家的作品多次出现在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对某位作家或者某类作品形成整体认识,教师可以将选修课和必修课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选修课和必修课作品的处理方式与教学的深度、难度必须区别对待,否则二者就等同了,选修课开设也失去应有的意义。

3、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为了体现新课改选修课程的设置理念,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享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甚至在教学中鼓励、指导学生重新建构一些学习专题。如开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可以在教材的6个单元之外允许学生建构与古代诗文有关的宋诗专题、唐宋散文专题等,激发学生学习选修课的信心和热情。

4、适度拓展,有效探究。

选修课程的教学比必修课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拓展性。拓展既可以是向内的掘进,使选修课程获得生命的灵气,又可以是向外的扩张,使选修课程变得血肉丰满,甚至可以横向扩展或旁枝逸出,与其他学科链接,与其他文本比较,与现实生活接轨。拓展带来的必然是内容的广博与丰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把握好选修课拓展的“度”,也就是要做到“适度”拓展。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选修课比必修课有更大的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应该是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重要导向。但是要讲究探究的价值,重视探究的质量,防止无效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1)要善于发现需要探究的问题。探究什么问题,可以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更需要教师作必要的引导。(2)要把握好探究的方向。要紧扣探究的目的要求,不能漫无目的地“放羊”。(3)要掌握探究的技巧。探究应注意以文本研习为基础;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要主动占有充分的资料;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要选取真实的论据材料,避免孤证;要尊重别人的观点、成果。选修课程已经具备了一种研究性课程的形态和性质,可以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要求:“选修课的评价应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方案。”选修课五个系列,培养目标各有所侧重,我们应结合各个系列的特点采用灵活的相应的评价方式。如小说与戏剧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写文学评论,或者是研究性小论文,以学后所写文章的优劣作学习情况好坏的评定;诗歌和散文系列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朗读,或者模仿古典诗歌进行创作。在一些校本课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对乡土文化进行研究、探讨,以研究性报告的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开卷笔试、演讲、口试等多种方式,都可以大胆采用和提倡。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评价,不要光凭一两次书面作业就确定评价结果,还要结合学生们课堂学习状况综合考评。

三、结束语

随着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不断深入推进,将会发现更加有价值的问题。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也会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使得各个方面的因素得到全面合理的协调。改变选修课程成为必修课程附庸的局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篇7

【关 键 词】 选修课;误区;学习体式

【作者简介】 祁洪生,中学高级教师,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盐城市散文学会理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25-0128-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不同版本的选修课程,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建构体系呼应于必修课程,都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都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课程。

但选修课进入高中课程,打破了原有课程的基本结构,有着其特殊的使命与担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选修课与必修课一样,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课程,但选修课对于形成学生标签性语文素养将起着更加突出的作用。

作为传统课程的必修课,学习策略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相对于必修课,选修课属于新生课程,有着许多陌生的元素。我们许多教师对选修课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无法依照选修课的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出现了选修课学习的误区:不少教师认为选修课就是必修课同质的课程延伸与拓展,其学习程式完全类同于必修课。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选修教本《〈史记〉选读》,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精粹选本,基本能反映史学与文化巨著《史记》规模宏大、视野开阔、见识卓越的特点,其中包蕴着圆融的叙述技艺和深邃的哲理,融会着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引领同学们走进 “史记”文化风景的潜能场,但我们很悲情地看到一些教师选择了其中《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高祖本纪》《李将军列传》《屈原列传》寥寥数篇考试热点的文章,在按照必修课的模式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讲析之外,并没有更多的作为。在这里,选修教材被他们处理成必修教材的残编断简,选修课堂成了必修课的单一延伸,失去了选修课的本初意义与目标价值。

从上面的现象看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选修课没有逃出必修课的应试效应,很多情况下充当了必修课的附庸角色。如何走出选修课的教学误区,让选修课找回属于自己的学习体式,这是每一个语文人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选修课的设立是新课改理论的体现,它以遵从学生主体发展为原则,努力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促成学生的个性成长。新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这句话其实在指明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的过程方式与目标追求,选修课是学生主体学习的个性平台,是基于校情、学情的学习模块,它有着必修课不能实现的素质教育要求。从这些道理上说,选修课必须走出必修课的影响,注重自身学习模式的建构。那么,选修课的学习方式究竟应该怎样构建与选择呢?

一、选修课的学习方式选择应遵循自主性原则

选修课程的建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我们应该打破流水线式的教学程式,把握学情,沿着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遵循学生的兴趣与个性,把选修课的学习引擎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导学习方向和学习过程,使选修课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资优课程。苏教版高中语文选读教材《红楼梦》,由“红楼概观”、“红楼品鉴”、“红楼研讨”三部分组成,意在通过引导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赏析和探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与研究性学习能力。其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视角独特。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偏爱和追求,引导学生自行分组,进行个性化学习。针对从感性角度体味“红楼梦”的同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选学“红楼品鉴”的部分内容;针对从理性角度感悟 “红楼梦”的同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选学“红楼研讨” 中的一个专题。这样完全可以避开必修课教学普遍存在的“共性化、同节律、标准化”的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品质与分享精神的同时,形成对“红楼梦”的个性解读。

二、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法指导

选修课教材内容庞杂、厚重,受学时限制,进行精细教学几乎不可能。对于教者来说,选修课重在引导,重在举一反三的精讲示例。也就是说,选修课的教学,宜授之以渔,从方法上去引领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后续学习提供朝向性的借鉴。《〈红楼梦〉选读》《〈史记〉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都是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经典选粹,很多时候,高中生无法通过课堂的限时学习,熟读经典。所以,选修课的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旨向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窗口式的文字,透视经典作品的内在风景,激发他们对这些课程内容的基本情感和深度追问,培养他们继续学习这些课程的能力。《红楼梦》是世界名著,学生大多数阅读过,但走进“红楼”深处,体悟人物的艺术真谛,却并非易事。《〈红楼梦〉选读》给了我们同学走进“红楼”的桥梁,这本精准、深刻解读《红楼梦》的红学选辑,有一定的学术高度,有课堂上难以解决的许多瓶颈,适宜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书中某一研究热点、亮点,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从而把他们引进“红学”之门,了解品鉴、研读《红楼梦》的基本方法,实现这本教材选编的本初意图。比如有一位苏北名师就在自己的课堂上,提出“薛宝钗与林黛玉谁漂亮,按照曹雪芹的意图谁更应该成为贾宝玉妻子”的问题,引发课堂争议,促发班级同学形成了红学研究热潮:班级绝大多数同学不但研读了《〈红楼梦〉选读》,还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不少红学研究专著,进行了大量的补充性学习。用这位老师的话说,教师点燃了这把火,但后面的燎原之势,却非教师的能力所为,正如叶老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对于语文选修课尤其如此!

三、选修课的学习模块应依据文本类型灵活多样地设立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有着全面繁复的体系,内容完备,分类清晰,体式多样。尤其是课程内容分类方面,是其区别于必修课的结构特色。选修课的学习方式如果依照它的类型量体裁衣,自然会挣脱必修课带来的教学惯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宋家〉散文选读》《现代散文选读》是经典散文作品的选辑,宜通过阅读、吟诵的方法去接受其春风化雨的熏染。根据散文的学习特点,如果我们通过不同类型的小型 “读书会”进行学习, 于“奇文共赏读,疑义相与析”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意料之外的生成与收获;《〈语言规范与创新〉读本》《写作》《实用阅读》等语用选修教材的学习,则宜同专题性研析、实践性活动连接起来。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写作》,我们结合地域性的新闻热点调查,开展小型化的实践活动的同时,走进教材中的新闻时空,体悟新闻文本,定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四、选修课应该注重研究性学习策略运用

篇8

专题,即一个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问题。利用专题来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由来已久。2003年实施高中新课改以来,语文教科书采用人文主题的编排方式,为专题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虽然专题教学广泛用于语文必修和选修课的教学中,但由于必修课和选修课在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专题教学在两种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也应有所区别。

一、高中选修课实施专题教学的依据

(一)专题教学的内涵

专题,即一个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问题。专题不是简单的知识或能力点,也不是学习中遇到的一般问题,而是从教学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研究或讨论价值,可以统领全部教学的“专题”。从这一概念我们可知:

1.专题不是某一个知识点或能力点,它是具有讨论或研究价值,可以统领整个教学活动的问题。

2.专题的来源或在教材之中,也可在教材之外它必须是根据教师和学生教学的需要共同制定的,是师生合作的结果。

(二)高中选修课实施专题教学的可能性

1.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选修课的要求

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也指出,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所以选修课需要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2.选修课教材的编排和内容的要求

从单本教材编写体例来看,选修教材多以专题为基本结构单位,以主题组织单元。根据专题需要,把各种有助于探究学习的材料进行有机组合,每个专题形成块状结构,体现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整体化的思想。而且选修课本身不要求篇篇精读,也不用通过选修课来完成大量的知识点的教和学。通过专题教学,确定合适的专题,抓住每个专题的重要内容,最终达到选修课教学的要求。

3.选修课开设的现状

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和高中学习时间紧张的制约,在完成必修课程之外的有限时间内,大部分学校的选修课程通常由学校选定几个高考中较多使用的模块,例如苏教版中《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入选最多。这样培养学生兴趣的选修课程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采用专题教学可缩短每个选修模块的学习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有时间选修更多自己喜欢的课程。

二、有别于必修课的高中选修专题教学

(一)目标

如前所说,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选修课的教学要求也不如必修课那么高,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表述定位时更多地注重拓展、探究,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兴趣。对能力的要求相对降低和减少,在表述能力目标时更多地使用“了解”、“提高”、“积累”而非“掌握”。

(二)内容

必修课中教学内容的组合更多地受到教材编排和整体教学计划的约束,但选修课中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地重新划分,组合。选修课中要将专题放在整本教材中去思考,用专题这个主线贯穿教材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唐诗宋词选读》中选择“苏·辛豪放词赏析”为教学专题,这个专题聚合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几首词。此外专题教学还需要将课外教学资源充分融合进课堂,使学生获得更为广阔的知识内容。

(三)实施

选修课的学习强调探究和研讨,所以在实施选修课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一般来说,专题教学通常由“确定专题名称——整合专题内容——进行课堂专题学习——汇报学习成果”几个步骤组成。在实施专题教学时,专题的确定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小组合作搜集学习内容,广泛采用讨论等学习方式,最后学习成果也是通过读书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方式来汇报。在选修课中;教师可以大胆地运用小组合作、分组探究的方法,在这里,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被充分尊重,充分发挥。

三、选修课运用专题教学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防止专题式教学中的学术化倾向

现在所编的选修教材由于编写等诸方面的原因表现出学术化和专业化的倾向,但是我们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学术课和大学中文系的专业课。作为选修课,它所担负的职责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把高中的选修教学上成了大学的汉语言文学课程,会导致学生学习目标的混乱,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从高中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重视其基础性和通识性。

(二)注意与必修课程的联系

必修课与选修课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所以我们的选修课是在掌握了必修课基础之上的拔高。我们在利用专题式教学方法来讲授选修课的同时,可以和必修课有机地进行联系。例:《史记选读》中,在学习《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的时候就可以和必修中的《鸿门宴》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既不会觉得选修课本艰深、晦涩,也能够对原有文章起加深和巩固的作用。

(三)重视教师在专题式教学中的指导

在确定专题时,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建构适合他们的专题。在实施过程之中要求教师围绕某专题,重点讲解选定篇目,然后根据主线将其余篇目串起来。这样就能保证学生能够对教材有整体性的理解,而非支离破碎的篇目拼凑。在专题结束之时,教师在听取学生汇报或是展示专题学习结果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补充,评价。

只要坚持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实践,专题教学完全可以在选修课中焕发出不同的光彩,同时,我们的选修课也可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刘宇新,亓东军.高中语文选修式教学的实施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03).

[2]史晖.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1,(08).

篇9

关键词:新课改 个性发展 教学方法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选修课程在实践中当然要体现这些特点。“个性发展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个体能力、动机和价值的独特模式的确立,它使个体事先倾向于以独特的方式,对各种情境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人的个性发展受先天条件、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选修课推出以后,学生抱有极大的兴趣。下面就高中语文选修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带来的新变革

1.更新教育理念,重构课程文化。语文教育的着眼点就由知识本身转变为人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表现在选课的自主性方面,教师主体意识表现在参与课程开发方面。学生由“去中心”转变为“课程中心”,课程由“防教师课程”转变为“教师自觉参与开发课程”。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参与课程开发,与学生对话、与专家对话,加快了专业发展。近来时兴的教学反思日记就是教师自主参与研究的表征。随着语文选修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对话文化”“学习文化”正在逐步整合成“语文选修课程文化”。

2.更新教材内容,建构教材体系。新课改引入了后现代课程理论,语文教材编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新教材都可分为两大类型:必修教材、选修教材。选修教材按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选读五个模块分解为若干个子模块。以诗歌散文为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发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江苏教育出版社开发了《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出版社开发了《中外现代诗歌鉴赏》《唐宋家散文鉴赏》;广东教育出版社开发了《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东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也都开发了相应的诗歌选修教材。从课程的角度看,这些已经融人了“领域、科目、模块”的课程结构。从语文选修教材编排体系看,“文选系统、知识系统、助学系统、巩固系统”四维体系已被打破。语文教育工作者正在探索建构学习目标体系、学习内容体系、学习评价体系、学习资料体系、学习方法体系、学习指导体系、实践活动体系,这些将共同构成立体的、开放的、多元的语文选修教材体系。

3.转变教学方法,重构方法体系。“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它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学科课程)所计划的教学目标,旨在接受一定教学内容(教养内容、教材),师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中国的语文教育家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朱熹的“有疑无疑法”,陶行知的“小先生教学法”,叶圣陶的“精读略读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无不凝聚着先贤们的智慧,至今仍有实践价值。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产生的困惑

1.语文选修课程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所谓选修课程是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这类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它)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校本课程。”课程专家也指出,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因划分标准不同不能归为同类课程。选修课程是与必修课程对应的,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对应的。然而语文选修课程的目标究竟如何定位?这又成了语文选修课程实践的焦点问题。

2.如何克服语文选修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课标要求:学生可以在第一阶段的五个系列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这种限制性的选修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共性基础。学生可以在第二个阶段的若干门课程中任选3门,这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第二阶段的选修课将直接引发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课标指出:“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和学校文化资源。学校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难以改变。而最具活力的因素――教师在开发课程时又面临许多困难。

首先,教师课程理论知识的欠缺将影响课程开发;其次,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将影响课程开发;再次,经费短缺也将成为课程开发的障碍。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践引发的反思

1.语文选修课程应该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何种空间。课标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必修课要完成培养共性的任务,选修课程更多的是要完成个性发展的任务。“个性发展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个体能力、动机。和价值的独特模式的确立,它使个体事先倾向于以独特的方式,对各种情境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人的个性发展受先天条件、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2.语文选修课程真的能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吗?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开设语文选修课程理论上创设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由空间,教师们对此充满期待。

篇10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对老师的评级系统却不够完善,从而导致选修课的监督制度不严厉,使得选修课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上去。然而,高中语文的考试中也会涉及到选修课的知识,评价系统的不完善,使得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在选修课方面的成绩难以提升。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

(一)正确设置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高中语文选修科目较多,教材的种类也多,与当前汉语的教学不相复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应该缩短学习,减少课时。从“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这一点出发,语文选修课的模块、课程设置都应该加以重视。此外,选修课的学习不能像必修课那样全面兼顾到,要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们的喜好和擅长进行课程的设置。选修课教材只是提供一些材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相关的设置,充分利用课本材料,使学习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目的。此外,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分类目标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例如:选修1中的“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等模块,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也包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但是实际上老师只看重其中的一个,而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两个方面都要兼有,就会使得课时不够;再如:“古典文学文化”模块,可以分成《古典诗歌鉴赏》、《李白诗歌鉴赏》,一个模块怎么教,要看老师怎么的拆分,需要老师花时间去思考。

(二)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和评价形式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对教学方法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内容,确定出教学重点,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例如:在“主题辩论”“、影视欣赏”“、汇报演出”“、学生讲坛”等主题时,老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前面讲到选修课评价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老师可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自由灵活,可以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评价内容及形式。例如:在学习《中国小说欣赏》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以下的评价方案,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出一个选择:a、在学习这一节课前,请学生阅读两部相关的文章;b、选择教材中人物进行评价,可以从人物、主题、艺术方面来进行评价;c、围绕本节所讲的内容,组织一个辩论会或者演讲会。以上三种评价形式角度不一样,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

(三)将泛读与精读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