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浅析
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开始了生物科技新纪元,生物技术在众多领域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生物知识在缓解人们面对的能源不足、环境恶化以及人口过多等问题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中生物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基础阶段,对其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的教学也应该进行改进与完善。
一、推行先学后教的方式
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被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正视他们的主置,并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主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更高,同时提倡先学后教的新方式。先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彼此交流的平台。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以更高的效率完成生物课程的学习任务。后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教学生,也就是让那些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教还未掌握知识的学生,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参与程度,让生物课堂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课堂。
1.先学
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引导他们自主的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可是这绝不代表放任他们完全自由,教师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进行一言堂的教学,但也不是对他们置之不理,而是应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帮助他们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生物课程学习。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难点,从而影响后续的学习,这时教师应及时做好对他们的知识引导工作,具体做到:(1)引导。教师可以借助板书、预先布置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思路,为他们指明正确的思考和学习方向。(2)总结。教师还应把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表现出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并确定以上问题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对新知识的理解错误还是对旧知识的掌握不足,并据此安排再次备课的内容,提高后续教学的效率。
2.后教
后教部分主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确定需要教的具体内容。在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弄清楚哪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部分知识还未能掌握。所以,在进行教的时候,教师应该教他们还未能掌握的那部分知识,将教学的关键点着眼于学生普遍存在疑问上,对于他们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只要简单带过即可。
其次,确定教的具体形式。这里的教并不是由教师来进行讲授,而是由学生教学生,安排那些已经掌握了课程知识的学生教未能掌握的学生,教师同时注意引导,但是不能太多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教学,只需在他们存在不同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进行解释即可。
最后,了解教的具体要求。其实教的重点在于会学,并非学会。所以,教师在教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将答案直接给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让他们借助协作学习、交流沟通来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获得的过程,让他们在学会的同时,也变得会学。
二、随堂检测教学成果
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学生对生物学知识通常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只是简单将知识和题目死记硬背,并未能真正领会知识的内涵。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不但要对知识掌握、理解,还要求他们能够将知识灵活的运用。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的习题训练模式。素质教育绝不是不用考试,不用练习,但是安排学生练习,是作为让他们领会知识内涵的辅助手段,不能将其作为目的。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作者认为应该进行精讲精练式的尝试,随堂检测教学的成果。这样不但能够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让他们从大量的课后作业里解放出来,还能够让他们转变对生物课程的看法,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此外,随堂检测能够让学生第一时间复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习题的选择也应讲究技巧:首先应该有针对性。生物教师在选择练习题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针对性强的,同一知识点的考查选择一道或两道题就可以,让学生摆脱海量的练习题。教师还要注意精讲精练,让学生由一道题能够举一反三的解答该类型所有其它习题。其次应该具有开放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决不能用他们解题的正确性来衡量,而是要关注他们是否能够将知识重新组合并创新性的解答问题。所以,在选择习题的时候,教师应注重开放性,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以及想象空间,激发他们打破思维的框框,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答习题。最后应该具有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习题能够刺激学生的独立思维,从而实现他们对知识内涵真正的领会。例如,学习过“遗传和变异”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就自己和双亲的外貌、性格的相同与不同来阐述自己的看法,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三、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
篇2
【关键字】新课标;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研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一切创造性学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就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发现的动机和能力,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现真理。这样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才能使学生学会并学好。问题情境是要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材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迫切性。
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节课时,教师首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而后提出这一节课的问题情境:1.光合作用能产生什么?2.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各是什么?动力、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也为全课的教学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探究的欲望也油然而生,从而教师可轻松地把学生引导进入自觉探究的活动中。
二、发挥实验优势,培养探究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但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探究兴趣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尝试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中“种子在呼吸作用中释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可尝试着改为学生实验,大部分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及方法,验证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时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提示能否用学生已知道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探究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积极思考后,许多学生想到用口吹气的方法,通过比较,自然地理解了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与人呼出的气体中一样的成分即二氧化碳。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会思考和怎样学习,这样能很快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延展探究空间,锻炼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在要求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观察、调查和实验,以及资料分析等,都是科学的探究活动。在新课改教材中,各种探究活动穿插在教学内容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让学生在课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出问题的结论,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知识时,在做好课外调查安排的同时,还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做“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实验。上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植物在蒸馏水中生长得小且黄,在肥土浸出液中生长得大而绿。紧接着教师提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渴望得到正确答案时,教师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肥土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的新知识,也达到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锻炼的目的。
四、突出教学主体,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会学”生物知识,并运用它在主动地探究过程中摸索出学习生物的方法,使他们终身受益。
篇3
一、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变化
1.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
生物课程标准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出发点,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观念。教师要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基础上对新教材的实验进行再构思和再组织处理,探索新的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鼓励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自我反思、质疑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亲自动手组织和安排实验,才能从准备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将实验课作为促进师生实践能力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2.实验教学地位的提升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对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做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这使得生物学实验从课程教学尴尬的边缘地位解脱出来,成为实现课程标准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地位显著提高了。
3.实验内容的多层次
新课标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实验数量和类型都大大增加了,建立起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相结合的实验内容体系,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和选修模块共设计实验63项,除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的28项实验以外,还包括搜集资料、调查分析、制作模型、技能训练、讨论与交流的等各种实践活动,而且选修教材的大多数实验都与生产实践、科学前沿密切相关,体现了实验内容的现代化、先进性和应用性。新课标删除了与解剖有关的所有实验,体现了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和完善生物实验教学,建议教师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打破了验证性实验一统天下的局面,由封闭式的实验教学向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转变。教师不再越俎代庖,而是根据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究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此,实验的分组人数、实验室的布局和管理形式都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变革。
5.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科学素养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促使学生真正转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逐渐趋于完善,对改进实验教学和构建素质教育的实验教学体系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6.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目前,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生物学实验教学,开辟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为传统实验教学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演示比较危险、复杂的实验,或者数字化模拟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及成果展示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
二、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
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实验的地位、类型、教学体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和积极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中学要打破陈旧的实验室格局,重新规划和建设有利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实验教学环境。
1.学生实验室的重新整合与分配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学生实验内容及类型,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也相应提高了。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普通学生实验室最好能集学生分组实验、显微镜观察、课堂演示实验于一体,提高学生实验室的利用效率。标本室占据面积较大但利用率较低,可以考虑将部分浸制或干制的标本放置于学生实验室周围,学生可以在课堂间隙观察学习,既节省了单独设置标本室的空间,又能发挥标本的教学价值。
2.设置教师实验准备室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准备的材料、配制的实验试剂、安装调试的仪器种类和数量都比以往复杂得多。教师要参与实验准备和教学的整个过程,需要单独的实验备课场所,室内要配置固定的实验桌和实验橱,备足常用实验器材、药品、玻璃仪器等,随用随取,方便使用。可以将原来的解剖室改为教师实验准备室,剩余空间放置保存条件比较高的标本。
3.增设生物培养室
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建立生物培养室,专门培养实验教学所需的材料,或者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基地和进行长期系统观察实验的场所。培养室除了常规设备,如温度计、喷雾器、化学药品和各种玻璃仪器以外,还应该增加一些新的设备,如干热灭菌锅、无菌工作台、光照培养箱等,突出科研和专业实践的特点,为深入开展探究性活动提供基础条件。
4.增加实验仪器和药品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生物必修和选修的教材中新增加了不少实验,相应地也要补充一些仪器和药品试剂,比较常用的仪器有干湿计、血球计数板、恒温水浴锅、冰箱、pH计、高压蒸汽灭菌锅等,还包括一些药品,如甲基蓝、健那绿、酚酞、吡罗红、溴麝香草酚蓝、常用的生长素、琼脂、牛肉膏蛋白胨、水解酪素等。
5.配置计算机信息技术设备
在生物学实验室中可以配备如电视、投影仪、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等教学辅助设施,还可采用局域网的方式创建网上虚拟实验室或仿真实验室,或者利用卫星电视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远程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6.改进实验室的安全设施
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数量、类型、仪器设备和药品大量增加,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在原有基础上应该有所改进。首先,要保证生物实验室人均面积的达标,尤其是要确保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包括教室里座位两侧及中间通道,学生前后排座位的间距要保证安全距离。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明确实验的正确操作规则,规范地使用药品、操作仪器,尤其是新增加的一些危险性较大的仪器和药品,必须确保随时处于教师的监控之中,最好能为学生配备防护围裙、手套、防火毯等。第三,教师要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尽量选择无毒或低毒的试剂,减少污染物,确保实验安全。
7.实验室重新布局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室式”或“排排坐”的实验室布局,显然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在保证符合《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规定的前提下,实验室的布局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力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首先,要积极营造实验室文化,烘托出科学实验的氛围和生命气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科学情感教育。例如,在实验室两边的墙壁张贴生物科学家的图像和名言名句;实验室黑板一侧的墙上可以开辟学生作品展示区,经常更新学生制作的标本、学具、小发明、小创造及问题探讨栏目等;实验室的墙角摆放四季常青的棕竹或者龟背竹,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斜插几枝青翠欲滴的万年青等;利用实验室最后面的空间摆放一些标本、模型,并配合教学进度及时更换;等等。其次,实验室的布局应适合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实验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同,学生分组人数及实验器材的配备也要随之变化,实验桌的组合要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实验桌要小型化,电源和水源的接入要与实验桌分开,可以采用一些岛式、组合式、可移动式的实验桌椅,方便学生分组活动和讨论。
三、结束语
科学、合理地建设好生物学实验室并且高效利用其功能是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必要条件。中学必须重视生物学实验室的改造,逐步完善实验教学的各项设施,促进实验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成军.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陈继贞,张祥沛,曹道平.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生物 教学法
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中决定着整个教学的质量,所以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我们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大胆实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浓厚的生物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在的能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新课程教学理念得以充分地体现。在此,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实施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的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就生物知识本身而言,它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所以要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来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和矛盾,这样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心向。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途径较多,主要有创设问题性情境、创设实验性情境、演示直观教具、创设类比性情境等几种。就创设类比性情境而言,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中达尔文的实验时,教师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我们人类在受到阳光照射时会眯起眼睛,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感光的部位是眼睛。那么胚芽鞘的感官部位在哪呢?这样学生对胚芽鞘感光部位就比较容易理解,印象也比较深了。
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进一步投入,现在即使是在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学现在的实验仪器也是相当齐全的,但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未能转变,认为实验课就是浪费时间,即使做一两次实验也只是学生机械地按教师的指令去动手,未能真正实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殊不知,通过实验,可以唤起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问题的深入思考,并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并注意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让他们因为好奇而自觉动手,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指导“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性的提出如下问题:洋葱表皮怎么取?取哪个位置最好?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葱?结果,课堂气氛热烈,即使那些平时不太认真的学生也在认真细致地操作、观察,一旦获胜,感到由衷喜悦。同时,除了课本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可利用生活中可找到的各种材料作为实验材料。如用广口瓶、新鲜树叶、碳酸钠等研究植物呼吸作用条件;用不同颜色废塑料片研究DNA结构或DNA复制过程等,这些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既揭示了生命活动本质,还可以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让生物知识融入现实生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课程观念,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可以让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课本内容,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DNA控制蛋白质合成时可形象地把细胞核中的基因比喻成“司令”,把遗传信息比喻成“司令员的指令”,把mRNA比喻成“通信员”,司令的指令以密码的形式被通信员送到前方战场上,翻译给前方领兵打仗的指战员。通过这些贴近现实生活人物的比喻,既实现了寓教于乐,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再例如在教学细胞呼吸一节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去探索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时间长些?腐烂的桔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米酒和葡萄酒酿造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不仅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细胞呼吸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对细胞呼吸原理、过程、外界因素影响、实际应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的深入探讨。总之,将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意义是不可小视的,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强化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意识,随时注意观察,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学新进展,并且要引导学生关心、关注、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学在高中各科教学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考中的比例也不容小视,所以作为高中的生物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理念,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把常识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把知识和实践相联系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实现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尹惠芳.对新课标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8)
[2]陈受星.高中生物情境化教学[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报),2010,22(1)
[3]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杨重云.谈生物学实验教学情景的创设[J].生物学教学,2006,8.
篇5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活实际 综合素质
现行的初中生物新教材贯彻了新的教学理念,教材内容的选择富有弹性和开放性,内容的叙述更加生活化、情趣化,涉及到的知识大半部分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实际,“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效果,下面笔者谈谈几点体会与做法。
一、加强直观教学,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
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和内部动机。由于初中学生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中,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每节课几乎总是从农村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实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生产中的实际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然后再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即:准备活的生物实物观察实验讲解讨论归纳总结结论运用巩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农村中学还可充分发挥其与生产、生活及自然界联系紧密的优势,来弥补设备条件等方面的不足。
二、优化教学内容,渗透农村实用技术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实用技术的传授。初中生物的诸多内容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如发芽率的测定、合理施肥、光合作用、开花和传粉、营养繁殖等。在传授这些知识时,特别注重补充一些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强调动手实践,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例如教“种子的萌发”一节,除讲明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外,主要让学生掌握在农业生产上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这些条件,教学会学生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三、开辟实验园地,提供实习场所
为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场所和实践场地,我们应结合校园绿化和农业专业实习基地的开发,加强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学生带到相关的实验基地进行现场讲授,当场实践,学生很感兴趣。如进行“营养繁殖”一节的教学时,把学生带到苗圃,边讲边练,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了扦插、压条、嫁接等苗木繁殖技术。学习了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修剪枝叶和调节果园生产中的“大小年现象”的实践,为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四、开展课外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带领学生走出学校。与农业基地、果林专业户、养鸡场等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到那里参观实习,进行社会调查,实验学习,并将学到的新技术进行推广。如学习“开花与传粉”一节时,带领学生到玉米杂交制种实验田,学习人工传粉制种技术,弄清玉米秃顶的原因。既丰富了知识,又增强了动手技能。这些都是从农村实际出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指导下,优化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农村的有利条件,渗透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培养优良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科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因为其中有许多内容跟生物学知识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例如,绿色植物对人类的作用,绿化的重要意义等,可见“认真值日,保护校园整洁优美,爱惜庄稼、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很重要;青少年骨质柔软,硬度小,弹性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要注意“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对许多器官系统会造成危害,酒精也会对脑、心脏、肝等许多器官产生伤害,“不吸烟、不喝酒”利人利己;进化的观点贯穿生物学的始终,要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举止文明,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等。
六、引导学生体味生活,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期,生物学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人体生理知识,并运用于自身保健,促进健康成长。例如,学生明白人体长高的原因,就会更有效地促进自身长高。教师还可以提供给相关知识,如运动、合理膳食、营养物质的摄取、晒太阳、充足的睡眠,等等。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当前有关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极少,无法满足学生因身体和心理上快速而巨大的变化所产生的渴求。因此,生物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和接受水平,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教育,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使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篇6
[关键词] 主动学习;角色转变;课堂教学;学法指导
目前的教学,大多数学生只接受固定的答案和结果,大量的标准化试题的训练束缚了学生对科学发自内心的喜爱,扼杀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真知的热情,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主动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如何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现将笔者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以就教于同行。
一、积极渗透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对教师角色的转变,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发展的互动过程。互动就是交流,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所以,课堂教学的一切设计,都是为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学习参与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同时给学生心理上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而不是传统教学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角色转变了,学生才会接受你,喜欢你,从而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
二、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于激励、唤醒、鼓舞。”高中生物不仅知识密度大,有的内容抽象,提出让学生讨论类问题多。正因为如此,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对解决学生不适应高中生物学习、感到题难做,因而产生厌学情绪是有益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乐学好学,积极投身于课堂活动中去。生物课堂教学应该像生命一样生机盎然、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
1.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如可以引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诗句来描绘竞争、生态因子温度影响及植物向光性的现象,可以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绘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群落演替现象吸引学生注意。
2. 注重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设置矛盾,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行互动讨论,诱思探究。如讲述抽象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引入神创论、进化论等观点之前,可问学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谜题引发学生激烈争论激发学习热情。
3.及时鼓励评价。关注每一位学生,就是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施教之初,贵在引导。”生物的特点是内容广而细,在部分学生中形成了“生物偏文科,要死记硬背”的印象,如何形成学习的新局面,让学生勤动脑,以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就应指导学生尽快养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建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生物新课、高效率取得学习成绩的基础。通过自学阅读课本、查资料等,可从整体上了解教材,体会知识层次及其所占位置。上课时,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理解重点,重视难点及关键点,这样学生会学得轻松、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提高自学效果,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在提纲中编排一系列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新颖而有趣的问题,营造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带着问题查阅资料。例如,在学习《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节第一课时,笔者给出情景材料,提出一组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从而思考:
(1)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其试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相对性状?同学们说说,人体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3)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如何进行杂交试验,才能便于研究和分析呢?
2.听课是学习的关键。上课要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抓住重点听,循线索听。对重点知识要认真听,认清各知识点所应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对难点要学会分析的方法,有疑难问题要大胆质疑,不要怕学生出错,使学生大脑保持活跃状态。记笔记要记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记提纲,抓规律记归纳方法,抓细节记疑难,抓实验记现象和实验细节。如《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课时要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组合及性状分离比以及用来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试验,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指导学生记笔记时,应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及联系,记住杂交测交的实验方法和分离定律的基本要素等。对于作业的布置,笔者打破了往常惯例,把每一节按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块,解剖麻雀,逐步深入,形成问题,既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重视学生分离定律计算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巡视指导,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心理研究表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记住教师所讲内容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所以,课后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对知识点进行反馈和补救,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所学内容后再做作业,然后再看书,这样可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和归纳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掌握类比、联想等多种学习方法。为了克服生物知识多而散,不好记且易忘的缺点,指导学生进行联系,前后对比,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各章节的知识进行不断的组合、创新,总结出各类知识的学习方法和要点。例如,形象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如微量元素的记忆赋予含义铁猛碰新木桶来记Fe、Mn、B、Zn、Mo、Cu就形象生动好记,功能蛋白质的作用简记为催运免调等。
高中生物要求学生养成宏观认识现象,微观探索本质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的性格。例如,由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是微观的,如果直接说出其化学成分,学生难以接受。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示细胞膜的发现史,让学生进行推测,然后再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并对照课本上的图让学生自己说出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此时,再趁热打铁,演示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动画软件,引导学生说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这样的处理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使学生感受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其探求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大力开发与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历来是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更加突出了实验探究的地位,因此,教师都要十分重视生物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开放生物实验室、开发微型实验、组织家庭小实验等方式,延伸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要充分发挥生物实验室这一常规课程资源的教学效益,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科学价值和生活价值,使学生乐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如学习了还原糖鉴定后运用该原理鉴定糖尿病,学习酶的特性后观察菠萝蛋白酶的消化,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如何测等,学生收获颇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能由现象提示本质,更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灌输给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能培养学生创新力、想象力、美的感受等。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应尽量多做实验,把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实验去说话。
五、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多媒体件课件
篇7
关键词:生物教学;新课程;生物科学素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22-0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种教学理念的改变,使我们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对新课程的感知到熟悉的过程中,新老教学观念不断撞击出火花来。
一、生物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生物没有兴趣,根本主观不会去学习生物。而学生有主观选择能力,即便父母或者压力强迫他们去做某一件事情,没有兴趣的支持,学生也做不好。从生理心理学方面来看,众所周知,大脑有一种神经递质叫多巴胺,它除了影响学生的情绪外,还负责着感觉,感情,开心和兴奋的传递,这里重要的是兴奋。求知欲被满足会产生兴奋,而求知欲也就是兴趣。所以当学生学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时,会开心兴奋。由此可见,如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往往平常学生是不需要刻意培养兴趣的。而有的时候,学生是需要学习一些非学不可的,暂时不想学的,已经学疲惫了的东西。 所以教师要找到一种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产生兴趣去学习的方法。
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
生物教师要巧用诗词、成语、俗语,提高兴趣。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 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在学习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原理时,若只讲:“当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样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容易混淆和遗忘。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学生熟悉的俗语,再对学生说:水是往“高处”流的。让学生产生了疑惑,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再给学生解释,这里所说的“高”是指浓度的高低,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由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渗透。这样学生释然,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又增强了趣味性。设疑要有趣方为巧问,设疑要有度方为善问。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最能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 、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这就是说,我们一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只有重视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增添了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尤其是在现代生物技术方面改动很大。这就提醒我们,培养科学素质绝不是纸上谈兵。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介绍最新科研成果,与科学前沿接轨,以便达到新课标要求。
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在课堂上经常根据课标内容,与科技新闻接轨,通过讨论来实现课标要求。比如: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 ,就公布这条特大新闻,教师可以介绍大致内容,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教师在正好讲到真核细胞有染色体的事情与这个内容相关。于是,通过一系列问题串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会理解,这一科研成果,无疑是医学界,乃至人类的爆炸性新闻。科学是无国界的,我们要为之鼓掌。同学们有可能针对这个科研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未来发展前景展开了幻想。虽然有的观点也有可能有点幼稚,但是,大家已经对生物科学前沿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并且深入理解了当前所学知识。
许多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在讲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大家理解了的长途跋涉和胚胎发育的辛苦,从而唤起珍惜生命和孝敬父母的意识。
讲到细胞的化学成分时,发现学生缺钙症状抽筋现象比较普遍,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如何补?在课堂讨论时同学们会懂得经常喝骨头汤才是最好的办法。类似这样的实例很多,生物学知识起到了指导作用。
新课标教材中有不少生产流程的实例,好些都是学生必做实验和实验建议。根据课标内容适当编排教材顺序,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与相关学科联系 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基础。
比如:当我讲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会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学生概括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然后提出:“有氧呼吸的原料和产物中都有水,可以约掉吗?为什么?”学生会说,“不能。因为第二步需要水,第三步才产生水。”这时候,我就调侃地说:“是的,这个水不能约掉,因为远水解不了近渴哦”。这样,大家在笑声中强化了重点知识。
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困境;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21-1
虽然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随着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新课改也在不断缓慢的进行中,但是初中生物学科还是难以抵挡时下教育教学的巨大阻力,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地位困境、教学困境、教师价值追求困境
1.地位困境
(1)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如今,初中生物学科的地位很低,处于一个“次要”的位置。而生物学科本身的价值是否处在“次要”的位置?我认为国家设立课程体系是有依据和目的的,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每门课程都有它的价值,这个价值不应以人为的“地位”而划分高低之别。
(2)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无形的中考指挥棒指引着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行为。初中生物是非中考科目,学校自然也不会花相当的力气来对待,甚至也没能给所谓的“副科”指引一条“特殊”的道路,来实现“副科”教师的个人价值等。这无形中降低了生物等“副科”的地位,也影响了生物教师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3)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地位。长期以来生物学科在学生机家长的眼中就是一门“副科”,决定不了孩子的升学,其地位远不如“主课”的重要,因而学生不重视,学好学差一个样,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积极性。
(4)在教师心中的地位。长期以来“主课”和“副课”之分在教师心中已根深蒂固,加上中考政策、绩效考核的变化以及学校领导、学生及家长的不重视,使得生物教师逐渐降低了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教学上产生了懈怠性。
由地位困境带来了教学困境和价值追求困境。
2.教学困境
(1)教学目标的困境。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制订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它就像导航仪一样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生物新课程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以往教师片面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忽视其他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的达成;教师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对如何制订教学目标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培训;生物学科教学评价和依据的不可观察和测量性,使得教师制订教学目标的能力受限,实践中很难实现有效教学。
(2)教学方法的困境。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指出:“今天教育内容的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由此可见,“方法教育”在教学中举足轻重。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现实中,有些教师经常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控制课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发展,多采用传授式、灌输式、强加式的方法;有些教师则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追求课堂的开心活跃,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学习缺乏组织性、导向性和目的性,教学效果不佳。
3.生物学科教师的价值追求困境
(1)职业理想、规划的困境。长期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生物学科教师目光短浅,教学的功利性较强,很少思考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规范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程理念逐步被了解、认识,生物学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始重新审视生物学科,审视自己,思考职业理想和规划问题,但是苦于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系统、全面、彻透,未能真正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对职业发展规范也缺乏理念认识和实践指导,教学也是无的放矢,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2)专业发展的困境。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没有组织系统、全面的专业发展的培训、研究、学习等,生物学科教师缺乏对本专业发展的理论性认识,实践中普遍比较迷茫,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专业发展受到限制。
(3)自我价值实现的困境。由于职业理想、规划和专业发展的困境,导致生物学科教师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二、有效解决上述困境的几点对策
1.生物教师要摆正心态、正确定位
首先,正确定位自己及生物学科。虽然生物学科处在上述种种困境中,但是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们不能被客观环境的影响所左右,而应当及时摆正心态,树立信心,重新认识自己和学科的重要性,找到“最初的自我”,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职业理想。其次,帮助学生及家长正确定位教师及学科。利用课堂及课余的时间,特别是抓住课堂教学,让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重新思考“主科”与“副科”、智商与情商、考试与生活等的关系,逐步改变对生物学科及教师的看法,从而使师生和谐发展。
2.生物教师要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方法
篇9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 实验教学 改进措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思想逐步转变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课程资源。之所以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培养思维比较开放且创新能力比较强的新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育理念,主张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学的效果却并未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课程来说,它是一种教学资源,它的开发包括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等方面。从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这方面来说,关于学科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强调其要更开放,不同的学科或者学科内容之间要更有交叉性,知识点要更整合,而且要更具有综合性,因此就要求有丰富的知识库给教师提供营养,有更多的课程资源可以供教师使用、选择和开发。但因为地域的原因,我们这里经济比较落后,硬件设施比较薄弱,教师可以获取信息知识的资源相对较少,再加上生物实验室条件的简陋,学生无法充分使用实验器材,生物实验教学无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2.没有标准的实验室配备。标准的实验室和完善的硬件设施是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改进生物实验手段、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保障,但受地域、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实验室的设备器材、药品等相对较少,甚至完全不具备一些实验所需的器材,另外即便配备了这些仪器和药品,也没有专门的存放场地。在这种情况下,新课程要求的某些创新实验因为缺乏相应的仪器和药品而往往无法实施。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课程标准》对于生物实验尤其是探究性的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强化来激发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要努力解决其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实验室的使用进行协调,加强其管理,努力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1.协调实验室的使用。在实验室少而班级多的情况下,实验室的管理员就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以便更好地配合生物教学研究。首先,实验员要对多媒体课和实验课进行登记和安排,保证每个课程和每节课都能正常地开展。其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尽量在课下的时间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可以动手做一些自主性的实验,例如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演示实验、实验室上学生没能亲自动手做的实验、课外的一些小实验、制作植物标本等一些在课堂上无法操作的探究性的实验等。实验室的开放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兴趣。
2.对实验室进行规范的管理。对实验室还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首先要管理好仪器和设备,对生物标本、生物模型、生物实验仪器、常用的玻璃仪器器材、常用的试剂药品等进行分类摆放,而且在摆放的时候要注意在实验橱的上格摆放较轻的东西,在下格摆放比较重的东西,药品、试剂等都要贴上相应的标签,对仪器和药品进行科学规范的存放等。其次要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制度,从仪器的使用保管、实验老师的职责到学生做实验时的要求都要具体地进行规范和管理。在实验仪器出现故障时,如果实验员无法检修,就要及时地进行登记并通知有关部门拿去修理或者是更换,保证实验课的正常开设。实验室要保持整洁有序,在实验结束以后,要把玻璃仪器洗净,把仪器和药品放到原来的位置,保证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3.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除了对设备器材进行妥善的保管,实验员还应该具备对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指导的能力。这对实验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地学习管理知识和实验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室管理水平。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作用下,生物科学知识也在经历着不断的更新和进步,这就要求生物实验员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对生物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辅助知识进行不断的钻研,及时了解并掌握生物学科的动态发展。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培养开放性、创新性人才的核心要求。因此在具体的生物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克服并解决硬件薄弱、课程资源缺乏等客观问题,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梅 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9,(7)。
篇10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说白了就是教师设置一个让学生心甘情愿钻进教学活动的“圈套”。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思路是呈现活生生的现象,使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产生认识冲突;或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里所说的“活生生的现象”可以是来自生产或生活领域,也可以来自科学史或科学研究案例。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每一节的“问题探讨”和“探究”中的情境教材为此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具体思路。例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探讨”中的《侏罗纪公园》片头片段创造一个关于基因功能的情景,并设计问题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愿望,这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之一。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生物学科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新课程也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这一相关内容时,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要注意挖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的书本知识。如:买西瓜时大家都知道在个子大小一致的情况下买重量轻的,因为它熟了,这里面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与细胞的呼吸有关。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势必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组织教学,经常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存在新鲜感。
1、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恰当地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模型法教学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组织学生制作、建立各种模型,如细胞结构模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等,可以把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简化和直观,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激发起来了。
3、竞赛法教学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在组内或组间开展良性竟争,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氛围。如:在讲到DNA复制一节时,可以将学习内容问题化,每个小组重点解决一个问题,课上由小组指定发言人面向全体学生讲解,组内其他成员补充,同时回答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的疑问。这种方法在使用时要注意多照顾弱势群体。
4、记忆法教学
当知识记不住时,渐渐地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把知识“口诀”化,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也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如:学习8种必需氨基酸时编成口诀:携(缬)一(异亮)两(亮)本(苯丙)甲(甲硫)色书(苏)来(赖)。
四、适时融入生物科学史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生物科学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将生物科学史融入生物学教学中既充满兴趣又显示其必要。如:在讲遗传定律时,我融入了科学家探索遗传奥秘的100多年的历史,使学生们感慨万千和兴奋不已,理解了科学的本质,感受了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
五、积极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 上一篇:草坪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 下一篇: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