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研究
兴趣是每个人有所需求的心理表现,高中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有了基本的解读能力、理解能力与自学能力,现在社会的主流是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自己深入学习,远远比陈旧的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只顾听的传统教学要有效得多。语文是一门深邃的学科,它的涵盖面广,意义深,需要深刻的理解与分析,作为一门本国的根本学科,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里面蕴含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光背诵记忆是远远不够的,无法剖析语文的知识层面,那不仅学生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还不能取得语文学习的高效率,所以,探究性学习对高中语文来说是关键。
一、大胆得出结论,应用所学知识
高中是个过渡层面,高中语文所学习的是为以后语文的方面的深究打下基础,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能力与应用能力。语文课程的学习并不像英语、数学等学科,每一题有自己的准确答案,它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再加以大胆的推理得出结论,尤其是阅读题,语文的阅读题在试卷中占的比例很大,而这些题目都只有象征性的参考答案,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发挥,只要写得有道理,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与观点都可以算正确的,而这些不得不依靠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一步步摸索,从中学生可以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也可获得一些技巧,这种探究性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受益最大,对语文的学习也可以把握得恰到好处。
二、积累语文知识,深入语文学习
高考是学生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而当今的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语文这门国民课程,语文的分数一升再升,难度也逐渐加大,对语文学习的培养越来越纯熟,在这种情况下,更体现出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作用。语文这门属于我们自己的学科,学生要注重起来,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是我们自己的语言,而我们就本土生长在这片土地,还会学不好语文吗?可事实证明,就算是这样,很多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不是很好,语文并没有学生想法中的那么简单,它是门研究性很强的学科,而一些学生只看到了表层一些肤浅的东西。语文重在积累,对每句诗词的探究理解,对每个句子的探究理解,对每篇文章的探究理解,都是这样一层层的叠加铸就出了语文学习。
三、从根本理解,培养学习兴趣
死记硬背是所有学科的硬伤,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要记住的知识那么多,仅靠死记硬背不仅浪费时间,还不能带入实际中。得到的知识就要学会应用,学生要去探究语文知识里深层的意义,从根本处理解它,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就能很容易地记住,而这种记住是记在脑子里,保持的时间则更久,光背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是什么,就算记下来了也不知道在实际的题目中进行应用,从而导致语文学习效率的低下,那么很快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烦情绪。人都有本能,长期得不到肯定,一直做无用功,肯定会对这门课失去信心,接着恶性循环,最后只会越变越糟糕。所以,要进行有计划的探究性学习,这样不停挖掘出新鲜的东西,才会对它产生兴趣,越学越好。
四、吸取课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说到探究性学习,那么不得不联系到的就是课外的只是发展,高中语文不再是一味地死读书,开放性的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自由性,而想要进行探究性的语文学习,就会牵扯到课外知识的了解,语文的知识是相互融会贯通的,简单来说,它是不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的,只是象征性的说法,因为语文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完全隔绝的范围,想要学好语文,深入探究这门学科,要不断地积累课外知识,学会结合并应用。这样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五、了解文化元素,查阅课外资料
探究性学习即是对知识的全面学习与理解,牵扯面大,结合了别的知识点,将所有汇聚到一起,越深层的探究学习就越能发现语文的奥秘所在,会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也是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兴趣,当学生被这种气度折服后,学习语文就变成了一件有趣并且源源不断的事物,学生不仅会自觉学习语文,查阅课外相关资料,还会不断地探究深入下去,了解本国的文化元素,培养新一代的爱国知识分子,这种结果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六、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在这个阶段有无限的可能性,正是锻炼各项素质与能力的大好时机,而语文能磨砺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在高中养成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对未来学生的自我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未来的语文学习增色不少。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给予学生应有的肯定,带领学生探究语文,了解更多有意义的东西。学生的气氛可以带动整个课堂,当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相关知识与大家分享,在课堂上相互交流,那么整体就能自发地组成语文探究小组,每个学生也能了解到更多,有了兴趣也会去探究,这样不断循环,不仅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对高中的学习方式也有极大的改善,同样语文学习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语文这项课程的渗透点很多,如果只是片面地学习的话,很可能三年下来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而教师上课说的内容毕竟有限,要学生自觉地将它变成无限的东西,突破局限性,探究文学艺术的内涵和文笔形式的特色,在语文里,学生能学到的太多,探究语文,也是在探究中国的文化,探究人文主义,探究社会精神风貌等,这门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带来的是丰厚的“财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探究出自己的想法,随着越来越深入,学生的个人观念也会加强,会养成习惯,自主地完成一些任务以及学识的探究,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艳.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学教育:下, 2010(09).
[2]康小红.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式探究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
[3]晏艳琴.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0(12).
篇2
【关键词】生态理论 高中语文 可持续发展 指导作用
一、生态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语文课堂状况
今天,“生态”已经成为了一个再时尚不过的词语了,原生态旅游、原生态食品……似乎原生态无所不入。面对这一系列的“原生态”,笔者在想: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是不是也需要返璞归真创建原生态的课堂呢?如果是的话,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原生态”的呢?笔者以为,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来说,要实现“原生态”就要剔除一切急功近利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作为教学的最终任务,而不是培养一个个的垃圾知识的容器和考试分数的奴隶;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原生态”就是抛弃刻板的“师道尊严”,唱响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主旋律;就教学方法来说,“原生态”就是要改变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目不转睛地听的局面,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之中掌握语文的基础与关键。
可见,生态的语文课堂就是以生态学理论和系统的观点作为指导,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审视语文教学,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如此说来,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加大对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情感互通、共同成长的最佳场所。可以说在这种课堂之上,处处洋溢的是生命的光辉与和谐的生态之美。
二、生态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语文课堂特点
与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相比,生态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教学内容上看,生态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不再仅仅将目光放在“双基”之上。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其基本技能,这无疑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如果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让其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而从理论上来说,对学生而言,只有对其今后的发展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才是真正有用的,这对我们的教学来说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因此,我们的生态课堂就应该在关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其人格、态度的培养。在我们看来,一个个的学生个体不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整体,我们应该以完整的时空观为指导,为其提供完整的教学内容。
2.从课堂结构和学习方式上来看,自主、合作、探究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之中,我们课堂教学的统一模式为“授-受”式,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可概括为听讲-记忆-再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之下,完全没有一点儿自主性。而在生态理论指导下的语文课堂之上,我们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来看,致力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合作、交流成了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对比看来,我们不再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再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而是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获取知识。
3.从教学的构成要素上看,学生和文本被放在了与教师同等的主体地位上。按照生态理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学生和文本。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被学生当成是权威的标准答案,容不得学生有丝毫的怀疑,学生只能全盘接受教师的讲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会对学生学习的心灵健康和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伤害;而权威答案也会使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多元的文化,不同人对同一文本的理解极有可能存在着差异。构建生态化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力促教学的三个主体之间实现平等的对话,注重课堂教学之中生成性的学习内容。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如下三方面的挑战:(1)教师应该放弃自己是课堂教学主宰者的观念,而应该成为平等的首席;(2)应该放弃自己是知识传授者的观念,努力成为学生人格的培育者;(3)实现课堂教学由单方面传递向多方对话的转变。
三、生态化的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
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的高中语文课堂,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努力将课堂转变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的舞台,将课堂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构建生态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呢?
1.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动起来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抛弃刻板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敢于进行感情投资。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所说,只有教学方法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精神需要之时才会变得高效。就学科性质来说,语文是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强化人文意识,在教学上做有情之人,让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实行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让学生乐于动起来
(1)注意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做到让学生“心动”。所谓的“心动”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索的欲望。笔者以为,想使学生心动就必须注意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精选课堂教学导语,让导入敲开学生的心门,做到使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
(2)注意情景创设,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发地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究,主动地与其他人合作和交流,使学生做到“动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开始于问题和惊讶。”只有恰当地进行问题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入自己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而对求知的问题进行探究是人的一种本能,人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学生在对问题不断地探究过程中,就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会得到有效的保护。我们可以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是通过探究主动地来完成知识的建构的,这就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做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而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
(3)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阅读与写作之间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与根本,而写作可以让阅读获得扩展与升华。如果我们将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起来,必然会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4)加大对朗读和口语训练的重视程度,让学生的嘴动起来。由于高考不考学生的朗读能力,所以不少教师将本来用于安排学生朗读的时间用来进行课文讲解分析或作业答疑。但是实际上,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一种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语文学习“四能力”中的首要能力。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心理研究也表明,在人的学习过程中,参与的器官越多其学习效率越高。而朗读正是一种眼、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不仅会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感,促进其语言的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人格和精神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学内容的文本意识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之上,让学生亲历了对作品的感知、探索和积累的过程,这恰恰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的。
3.加强学法指导力度,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动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一辈子受用。”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所谓的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和否定教师在其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我们要教会学生“学”,比我们在课堂之上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桥梁”,交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钥匙”。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自己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为学生指点迷津、铺设台阶。
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科学素养 作用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科技产品的日新月异,是这个时代的典型标志,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深刻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震撼。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科学素养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关乎他的生活质量、社会地位,当然也不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影响和改变整个国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大问题。
公众科学素养主要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及方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认知程度。一个国家国民科学素养的普遍水平,不仅影响到该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且有效影响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因此,几个杰出的科学家虽然能够给国家带来声誉,但是不能带来国家整体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腾飞,要使国家科学技术的取得极大发展、经济获得腾飞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对于我国来说,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这就对普通国民的科学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这样说,公众科学素养关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我国国民基本科学素养并不是很高,中国科协进行的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3.27%[1]。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我国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并没有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此,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将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及实现全面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语文作为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弘扬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吸收各文明的优秀文化,对提高我国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能力、科学技术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但是,长期以来,各级教学机构和任课教师更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经常忽视语文教学在科学素养的养成方面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改善语文教学在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中的作用。
1.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是高中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的基本目的。现行的语文教材,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及其他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课文比比皆是。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关注文学性,往往忽视文章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科学世界观的培养,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不充分,不利于学生科学兴趣的养成,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在保证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将文中科学知识合理传授,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科学的洗礼和熏陶,提高科学素养。
如教学《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时,正常地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的结构特点、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体会其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关注科技新闻的习惯,激发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进步产生自豪感。除了这些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现有的物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查询学术、科普期刊,初步了解各种飞行器基本技术参数,设计规格及其相关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的热爱。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对科学进行初步探究培养科学兴趣,在他们心中打下对科学的信仰和热爱科学的坚强情感基础。教师通过使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素养。结合理科相关科目,比如物理、化学和生物,促使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质的提高和飞跃。
2.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各级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目的,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伟大使命。写作是一个创造性极强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和至高目标。通过写作教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在作文中树立创新思想,写出个性,彰显理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3]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创新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出赏心悦目的文章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写出的文章就会空洞无物,缺乏吸引力。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关注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将是语文教师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形成,实际上是成长经历中的表象刺激的作用。想象力是从旧的形象中分析出必要的元素,按照新的构思提高到词语描绘的水平、整合到新的形象实现质的升华。学生成长的经历中积累的各种形象越多,通过各种学习获得的自然科学知识越丰富,就会为想象力构建丰富的资源库,使学生站位更高,视野更广阔、想象力更多彩。体现在写作中,学生更有机会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符合科学思维、有严密逻辑的好文章,将有助于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3.提高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
现在各级学校的教师已经实现公开招考和聘任,操作起来一般不少于两个过程:一是笔试,内容为考核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教学案例,也有增加教育法和教育热点问题的时候,主要考核的是应聘者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能力素质。
二是面试,内容主要为提供10分钟左右的时间,应聘者采用说课或试讲的方式,有时还可能进行一些技能测试。重点考察应聘者教学内容的熟悉应用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及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般由地市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报名应聘者要求有教师资格证和中文、语言等相关专业。在教师聘任过程中,可以扩展到理工科的相关专业参加语文教师的应聘。通过这些语文知识丰富、文学修养高的理工科学生的加入,可以加强语文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各地教师的选拔和聘用在不断探索发展,正在日趋完善,这对于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快速提高,当然对语文教师队伍科学素养的稳步提高均有巨大的推动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体现在日常会话的方方面面,缺乏科学素养将变成新时代的文盲难以适应时展社会的需求。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在强调人文素养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科学素养,树立二者并重的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认识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断学习各学科基本科学知识,特别是出现在语文课文中的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背景。
学校应该积极推进教师参加各种进修班、利用好网络资源,比如“慕课”(MOOC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发端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4]。学校应该为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设立细化的奖励机制,在教师职称晋升、业务考核中体现支持。切实使语文教师认识到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提高他们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肖庆.技术价值的考量与影视艺术的未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2):29-34.
[2]刘立忠.语文学习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终身发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02:14-15.
篇4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个性化阅读可以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个性化阅读
0.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个性化的阅读促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阅读感悟,同时,文章的鉴赏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也可以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需要重视个性化阅读的意义与作用。
1.个性化阅读
1.1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对语言符号进行认知并且取得其意义的一个心理过程,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人们智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个性化阅读强调个体以及心理倾向的不同,在阅读中需要依据学生的情感以及心智活动来理解与感知阅读材料的意义,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从而释放学生个性。
1.2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文本之间进行多重性的对话,进而在思想上、心灵上产生情感与认知的交流与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性以及心理特征的不同,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以及感知阅读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2.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利用各种生活体验和长期积累的知识,让学生结合语文教学材料,来获得自身对于阅读材料的独特的感知与体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与文章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与对话,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而组织相关的阅读活动,能调动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艺术修养,产生创造性的理解与感悟。
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的个性的培养、阅读态度的培养、独特的阅读心理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学生独到见解能力以及批判精神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来释放学生的天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要注意,要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的效率。
3.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作用
3.1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很多教师教育学生按照参考答案的思路走,参考答案即为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化阅读的培养,强调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高中语文诗词讲解中,对于古人的诗词的学习与考察上,传统的阅读教学,需要的是让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能够一致,与教材分析或者是文章解析的思路一致。如对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的理解是:李后主以前是位皇帝,现在是一名囚徒,所以看到这情景出于一种仇恨的心理希望“春花秋月”可以早早的结束。但是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对于这句诗词的理解却产生了质疑,如,有的学生说:“‘春花秋月’表达了李后主对于过往岁月的追思与怀念”;有的学生说:“是希望‘春花秋月’可以快快结束,以免勾起过往回忆,减少内心的痛苦”;还有的同学说:“这是李后主的一种内心感慨与无奈心理的表达”。这些说法和表达,正是个性化阅读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
3.2可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彰显学生个性以及提高阅读能力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主要是听讲与记录教学笔记,即使有个性化的理解也不敢表达出来。但是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比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教师不会马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阅读的过程中,在文章中批注自己对文章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以及精彩片段的理解与思考,并且在文章中标注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过程。然后阅读完文章后,让学生自主表达对于《背影》在层次上、段落上、语句上以及情感上的理解,学生自由表达的过程,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结 语】
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辨证思维能力,也利于释放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微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微博作为便捷的网络交流工具,有着开放性、参与性以及原创性的特点。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微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微博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微博可以延伸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微博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内容丰富、层次深浅不一,这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累积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微博的兴起与发展,较多的优秀作家会通过微博发表言论与想法,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关注自己喜欢的作家,根据作家的微博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作家也会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与文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阅读学习,不断地丰富自身的课外阅读,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2.微博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微博上的信息具有涉及面广、涵盖层次全的特点。学生通过对微博的关注,对微博的阅读以及评论进行分析,可以开阔知识视野,累积相应的写作素材;同时微博上的音频资料,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加强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学生也可以将生活的点滴记录在微博上,这样可以抒发感情,锻炼文笔。
3.微博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
微博客户的层次、阶级以及生活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在浏览微博的时候,会对社会各个层次有所了解,对于微博评论中优秀的语言文字要加以利用,但是对于一些错误的、不良的语言使用存在的语法问题,则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利用微博资源的同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为学生甄别信息,保证网络环境的健康。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博典型例子,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字、语法的掌握能力,也可以适当地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
二、微博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微博,加强锻炼
写作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可以通过微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加强对学生个体的重视,创造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可以倡导学生养成写微博的习惯,不限内容与文体,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心情以及感受等,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通过微博表述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2.通过微博评论和跟帖,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写作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意识,一种表现自己感受的方式。个别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为了固定的题目去东拼西凑,这并不是写作。教师要通过微博养成学生的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的评论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关的话题,对其内容进行评论,提炼出闪光点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可以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辩论,完善自身的思维能力;也可以自己相关微博,阐述想法,通过评论找到自身不足等。这种模式可以给学生一种写作的动力,关注者越多,学生的成就感与认同感就越来越强烈,这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丰富作文写作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作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将传统的作业与微博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热门微博、热门事件等相关问题布置写作任务,如,第一,可以选择“冰桶挑战”等事件表达自身想法;第二,对于微博辞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三,可以对语文课堂上的相关人物阐述自己的看法,通过微博的形式等等。丰富的写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体现语文写作教育的时代性,通过科学技术与课堂教育的互补,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写作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融合写作与网络信息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实践的摸索,在应用微博的过程中做到扬长补短,充分发挥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重要作用
在教育行业中,采用先进的科技进行课堂教学,不仅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如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丰富多彩的画面,以及美妙动听的音乐提高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模式的高中语文教学都是“黑板+粉笔+书本”,这种方式不但单一局限,而且沉闷死板,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有多媒体技术参与的高中语文教学则大不一样,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幻灯片,通过文字的字体颜色、图像的切换方式以及图像进入的声音等来营造出一组丰富多彩、绘声绘色的课件。这些直观形象的课件可以在课堂上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有时提供相应的图片或资料让高中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讲述,从而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并提高高中生的表达能力。而在进行一些特殊类型的教学时,教师会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不仅让学生感到了世界的神奇,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多媒体参与教学给高中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学生增加了一种学习的工具,在知识的传递中,多媒体技术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不仅增大了高中语文教学信息的容量,而且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多媒体技术以图像或者音频呈现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接受性强等特点,它能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超强的感染力,将教学对象的大小、虚实、动静等不受限制地再现于课堂,能将教学所涉及的事件过程等都展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扩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和密度。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让学生比较方便地在网络接触社会各个层面的作品,并且参与讨论,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审美是一件愉悦的事情,高中生对于艳丽和谐的色彩有着天然喜爱的倾向,源于这一点,高中语文课文中的美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创造美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到审美的对象,从而产生美的情感,提升品位,陶冶情操。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荷塘月色》,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勾勒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让学生带着美的心情,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中接受美的熏陶。再如,高中语文中的《兰亭集序》,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书法、传统绘画等作品来配合教学,让学生欣赏到书法的气韵流注之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频等将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具体的美的形象,激发出学生的美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
能力。
四、资源共享,协作学习
多媒体技术给了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资源、博采众长,例如,在备课时,教师就可以搜索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在高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为教师教导学生提供了便利,还为学生拓展了学习语文的渠道。它改变了学生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来学习语文的状况,使学生可以在无限广阔的互联网中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窦娥冤》时,为了帮学生更好地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老师可以在课件中设置链接按钮,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获取知识。多媒体参与的高中语文教学呈现了大量的信息,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当对同一主题产生不同的理解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在校园论坛中自己发帖子,阐述自己的观点,经常与同学互动并交流学习,真正实现高中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还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巧妙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郝日花.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 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整体水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3).
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质量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为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积极探求新的写作教学模式并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在众多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中本人推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通过此教学模式,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从而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促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获得自身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引导学生培养和创新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配合教师完成写作任务的自主探究和完成,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首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些意识之后,在面临写作任务的时候学生的第一反应才是自身应该如何解决而不是等待教师的讲解,这对于教师写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值得每一位教师的重视。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自身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通过小组学习的模式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例如,我在自身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了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意识,将自身的写作批改任务交给学生来进行完成。我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发了其他小组的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观看之后综合意见,给出自身小组关于批改作文的感想,包括优点有哪些,不足又在哪里。通过此类方法既可以提升教师的写作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在观看他人文章以及小组讨论意见分享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对写作的进一步认知。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促使小组讨论的进行会自然进入到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之中,从而能够显著锻炼自身的相关能力,为今后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教学经验以及大量资料调研分析得知,对学生而言最好的老师永远是自身的兴趣。因此在日常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主动探究写作技巧,获得自身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事件并将之记录下来。学生在不断发现不断记录的过程中自然能够培养自身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发现写作和自身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升写作学习的兴趣。最终,学生就能够进一步加强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自身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我为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写作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进行日记的书写。在日记书写的过程中不要求学生以作文的标准来记录,只需要以随笔的形式将自身对生活的观察记录下来即可。通过此类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观察生活的能力,并能够在此过程中发现写作的魅力,从而能够提升自身自主探究写作技巧的动力。长期坚持之后,我就可以轻松达到自身的写作教学目的。
三、在写作教学中做好评价和激励工作
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渴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程度促进作用。在写作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需要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写作学习行为做出适时的表扬和激励,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时刻关注自身并希望自身能够得到成长的。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激发自身学习的潜能,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动力,并在此过程获得自身写作能力的飞速发展。
结语: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自身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和思考可以加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显著提升自身的写作兴趣以及写作能力,为今后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写作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88-92.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59―01
一、“愉快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愉快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个性也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提倡“愉快教学法”应以教学的思想转变为先导,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愉快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语言亲切,神态自然,情绪饱满,心境良好自然会消除学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的方法
1.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人才,教师是最直接的作用者。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育的水平,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根本保障,所以,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兴趣盎然,教师必须不断地自我提高,加强自身的修养。一位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水平的高低,与他在课堂上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密切关系。教师能正确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美,才能引导学生欣赏生动优美的词句,刻画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陶醉于引人入胜的意境,感受强烈动人的抒情。教师的文学修养水平还影响着自己的言谈举止。具有高水平修养的教师,他的语言准确、精炼,具有幽默感,举止大方得体,这也是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还不够,还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语言标准流畅,逻辑性强,板书规范工整,重点突出,善于应对突发事件,对学生敏锐观察,释疑准确,这样,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学生才会喜欢语文。
2. 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实施愉快教学应实施民主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要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仅靠教师本身的满腔热情,生动讲述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设法使学生变忠实的听众为积极的参与者,创设使之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快乐氛围。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感情需求,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民主氛围,使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做到心情愉快地学习。实践证明,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3.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篇9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7-0040-02
[作者简介]沈金花(1984―),女,江苏如皋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高级中学,中学二级。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主动的学习地位,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小组,应要求小组内的成员细化任务,当教师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之后,学生会全身心地融入到整个团队中,久而久之,既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最终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不同的小组去荷塘感受一番,这样学生就能对课本内容有比较深的印象。在小组观赏完荷花之后,要求小组内的成员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一起来描写“荷花”,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引导灌输,养成学生的合作习惯
有部分学校、学生、家长缺乏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些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此时语文教师要恰当处理基础知识与重点知识这两者的关系,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引导不正确,学生对合作学习法的认识也会存在偏差。
如教师在讲解食指的《相信未来》这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指写作此诗的背景,教师会将顾城的诗歌《一代人》朗读给学生听,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在动乱的年代里,那些年轻知识分子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中,但他们依旧相信未来、决不放弃。介绍完写作背景之后,教师要将不同的小节分配给各个小组,小组内的成员一起来分析小节内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从而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这样做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其应该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优势,借助该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如教师讲解《鸿门宴》这一课时,由于此篇课文的难度非常大,如果仅仅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那么学生会被一些问题难住,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将合作学习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小组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
在划分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来进行,如果教师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划分在另一个小组里,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作用没有被真正发挥出来。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合理划分小组,真正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如教师讲解史铁生《我与地坛》这一课时,在上课前教师可以抽出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然后将贝多芬的生平讲解给学生听,最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课文。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将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1.“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地坛的?2.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这时候”指什么时候?为什么史铁生会写道“我应该在这个时候来到地坛”?3.作者是如何描写地坛的呢?4.课文中有哪些景物蕴藏着作者对生命的理解?5.在园子中有了这么多深刻感受,作者最终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作者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呢,得出了什么结论?6.你如何理解作者与地坛之间的关系呢?当明确了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小组内的成员相互讨论来从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是,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查看每一个小组的讨论进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每一位学生都会参与到讨论中。
四、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实践教学,以此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内成员要认真观察问题,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语文教师要适当安排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技能。
如《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是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发表的一次演讲,这次演讲是关于种族平等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大,发人深省。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的那种激情和自信感染了世界人民,但由于学生都没有见过这次演讲,因此可能感受不是很深。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播放这次演讲,让学生从动态的画面中来感受这种场面,远比文字叙述更加生动形象。用这样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他们的情绪也会因此受到感染。在此之后,教师要求小组内的成员合理分配语句,有感情地将此篇课文朗诵下来,每一位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都会提高自身的合作技能。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以提高。教师通过分组教学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投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篇10
一、刺激教师的求知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内部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源泉。要适应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要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本质、特点、开设意义、学习目标、内容确定、实施原则、实施形式、评价方案、管理办法等等。这无疑会刺激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尤其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求知需要。“学会求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教师的求知需要增强了,有利于适应当今社会,有利于平衡心理,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增强教师的交往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交往动机指人们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友谊关系需要的心理倾向。
“学会分享与合作” 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目标,又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共享信息和创意以及成果,教师自己得敢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同他人共享信息与创意和结果。这无疑会激发并维持教师交往动机的心理倾向。交往动机的增强、交往能力的提高,对心理健康发展和适应当代社会十分有利的。
三、激发和培养教师的求知兴趣。
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动为对象,并常常伴随着积极的情绪。需要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满足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就会不断地钻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探索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求知兴趣将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并逐步得到培养。
四、形成教师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对自己的身体 、行为和观念的注意。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完成研究任务又需要坚强的意志克服不少困难;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言而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教好地培养教师的有意注意和自我注意能力。
五、提高教师感知觉的敏锐性。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学习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有敏锐的感觉和知觉参与。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提高对事物的感受性;增强知觉的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具有高水平的感知觉是一个人取得卓越成绩的前提之一。具备敏锐的感知觉能力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六、训练教师的记忆力。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盒提取。记忆是丰富知识储备,扩大表象储备的有效途径。
实施和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记忆这种心理因素的参与。教师在组织和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自身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表象储备、体验储备,使自身的记忆力越来越好。
七、丰富教师的想象力。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少不了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的参与,这时由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了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师的想象力:会使教师扩大知识的范围,增强表象的储备;会使教师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会在艰苦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灵感,创造出新的形象。长期进行创造性想象活动,能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八、增强教师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新的、间接的反映。它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培养研究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问题必定要进行思维的心智操作,必须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具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自己从事和指导学生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将会大大增强教师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
九、磨练教师的刚强意志。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资金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要达到预定目标,就需要调控意志,注意意志的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品质。长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会使教师的意志越来越坚强。
十、促进教师学习元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