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推进情况汇报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型工业化推进情况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型工业化推进情况汇报

篇1

今年以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主题,解放思想,破除障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战胜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问题,圆满完成了各项经济发展目标。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二、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三、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四、第三产业逐步壮大

全区市场消费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亿元,增长23.8%。粮食、布匹等专业市场和连锁超市竞相发展,益阳茶业市场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开业,成为湖南省商贸旅游示范点。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接待游客1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6亿元,花乡农家乐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非农产业增加值65.03亿元,增长17.4%,非农产业比重达到74%。

五、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六、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我区有11个重点项目,其中省级项目3个,即益宁城际干道益沧段、益宁城际干道沧宁段、S308线扩改工程;市级项目1个,即益阳南线绕城高速公路;区级项目7个。

篇2

一、工作目标完成,经济效益增强

1、工业生产平稳运行。2013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9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68.79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工业税金3.83亿元,同比增长34.47%。

2、项目建设有序进行。2013年,全区共引进过亿元的工业项目4个,新开工工业项目7个,新竣工工业项目7个。

3、结构调整迈出步伐。2013年,我们紧抓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订了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使我区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目前我区已形成钢管深加工、电力设备、先进装备制造、建筑材料、印刷包装、节能环保、信息、文化创意、医药等几大支柱和新型产业,钢管深加工产业园更是被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目前我区呈现出“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批骨干企业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4、扩大开放成效显著。我们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转变贸易方式,优化出口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以鸿大特种钢管公司生产的高端无缝钢管产品、鸿菱石油管材公司生产的石油专用管材、金化高压容器公司生产的高压气瓶均达到国际ISO9002标准认证,远销欧美、中东、俄罗斯、韩国等地区,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5、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始终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坚持以集约化促进工业经济的增长。积极引导企业抱团发展、有序经营,减少市场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全力支持鸿菱、鸿腾、鸿瑞等三家石油管加工企业进行整合,三家企业整合后,年加工管材能力可达40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超30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石油管专业加工企业。全力扶持坐落企业培育和创造品牌,目前,全区已有2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认证,花香实业、精创富康、银利、誉湘龙等8家企业的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金雁米业等5家企业的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湘变电工等15家企业的产品被评为市名牌产品,其中金雁米业正在争创国家驰名商标。

二、工作举措扎实服务协调有力

(一)、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企业环境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企业调研,精心听取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定期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掌握有关情况,发现问题,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健全运行调度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区工业经济形势碰头会,每季召开一次全区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坚持每月一报表、每季一分析、半年一总结制度,通过会议、碰头、检查、通报、督办,将全年工业经济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一步一步落实到位,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一是积极解决企业用地。今年共解决了生产用地340余亩,使利波建材、红蜘蛛鞋业等10家企业有了安家之地,湘变电工、花香纸业等12家企业有了新的发展用地。二是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积极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帮助湘变电工、花香实业、金坤包装等15家企业获得担保贷款13960万元;三是积极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今年已累计为企业解决各种困难问题70余件。针对呆鹰岭中小企业用水难的问题,我们主动联系市住建局和市自来水公司召开企业座谈会,协商解决办法,并帮助四诚石灰解决了产品运输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等。

3、健全项目代办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我们全力优化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每个项目都成立了专门班子,加强服务协调。今年以来,我们共为呆鹰岭10家新入园企业和杨柳汽车销售街区4S店代办各种手续共计60余件,促使这些项目尽快投产见效。

(二)大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主体地位

着力解决要素聚集能力弱、经济欠发展地区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主体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鼓励我市高校及研发机构来我区建立科技研发中心或与我区研发基础好的企业开展产学研紧密合作,力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区实现成功转化。二是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加快推进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开发。

(三)加快两化融合步伐,提高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能力

选择装备制造、电力设备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围绕产品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现代新型工业生产发展模式。

篇3

首先我代表xxx镇党委、政府欢迎县政协的领导及各位委员到我镇调研和指导招商引资工作,现将我镇2005年招商引资企业运行情况及2006年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情况汇报如下:

2005年以来,我镇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做为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不断转变观念,稳抓各种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并及时调整充实了发展思路,提出了“稳农强畜增特色、苗木花卉促旅游、工业强镇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将二、三产业摆在了突出位置,项目工作和招商引资不断加大,全镇经济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2005年招商引资项目运行情况

2005年,我镇签订合同19个,签订合同金额2.32亿元,到位资金1.27亿元。具体项目如下:

1、xx集团投资1200万元的轧花厂项目,该项目位于xxx村以南,占地47亩,年产皮绵1万吨。2005年收购籽棉7500余吨。

2、投资3500万元番茄制品生产项目。原创:该项目座落在xx村,占地30亩。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2005年收购番茄1.5万余吨,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

3、xxx投资250万元的育肥和奶牛养殖项目,该项目位于xx村六组。2005年至2006年共育肥牛530头。

4、xx集团投资1000万元的箱板纸生产项目。该项目是xx纸业和xx集团合股投资的,可年产原桨卫生纸5000吨,箱板纸7000吨,2005年产值达700余万元。

5、xx投资190万元的育肥和奶牛养殖项目。该项目位于镇xx场,占地3亩,现有奶牛25头。2005至2006年共育肥牛800头,羊4000余只。

6、xx营业主投资1170万元的轧花厂项目,该项目已建成,今年9月开始收购棉花。

7、xx置业公司投资800万元的沼气、土壤活性剂环保项目,该项目位于xx三五组、xx牛场前,占地30亩,年处理2000头奶牛粪便,年产沼气30万立方米,土壤活性剂200吨。

8、xx集团投资760万元的屠宰场项目,该项目位于xxx村二组居民点以西、xx1线以南,占地6.8亩,年屠宰牛羊30万头(只),于2006年12月18日开始投入运行。

9、xx棉业产权交易项目。xx棉业由原法人xx以1340万元的价格卖给xx棉业有限责任公司。

10、xx农场产权交易项目:xx农场由于经营不善和资金不足的问题,将其中的3000亩地卖给河南一私人老板周富阳。

11、xx畜牧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xx投入750万元,建成胚胎生产中心,已建成标准化牛舍8栋,占地5600平方米,引进优质纯种奥大利亚、加拿大荷斯坦供体牛126头。

12、xx饲料加工项目,由xx私人投资270万元,建年产10吨牛羊饲料项目。

13、利民棉短绒生产项目,由xx投资商投资,在xx包装厂内建年产2000吨棉短绒项目,总投资340万元。

14、新型颗粒塑料加工项目,由xx私人投资100万元。

15、xx塑料技改项目,由xx投资280万元,新上一条年产1000吨的大棚膜生产线,目前已开始投入生产。

16、xx包装生产项目,由河北私人投资250万元。

17、xx木材加工项目,由河南私人投资100万元。

18、xx汽车检测站技改项目,由xx私人投资100万元。

19、xx渡假村接转项目,接转金额300万元。

二、2006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截止到2006年5月底,xxx镇共有私营企业17家,个体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467家,从业人员达1582人,现有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

目前,我镇已动工项目3个,合同投资金额6500万元,到位资金1550万元,正在洽谈的项目5个,共涉及投资金额1.6亿元。

(一)已动工项目

1、xx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00万元的日处理500吨番茄生产线和年产1000吨番茄调味品生产线。目前到位资金1000万元。

2、xx机械厂1000万元的日处理30吨的色拉油生产线和脱绒生产线项目。目前到位资金200万元。

3、xx投资公司总投资2000万元的沥青生产项目,已到位资金330万元,目前正在办理土地手续。

(二)正在洽谈的项目

1、投资5000万元的年产1万吨棉浆粕生产项目,由xx投资商投资建设,目前正在采购设备,在6月中下旬动工。

2、投资1000万元的牛羊肉分割和冷库建设项目。

3、投资4000万元的可降解农膜和淀粉生产项目。

4、投资5000万元的玻璃纤维隔板生产项目。

5、投资1000万元的农业机械生产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

1、可供企业建厂的土地储备不足,尤其是xx和xx国产沿线,全部是保护耕地,仅有的荒地,不是大坑、小坑,就是坟地,原创:导致谈的项目多,看地的多,最后落实下来的少。

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有的地块被企业看中,由于供水、排污、电力、道路等因素的制约,再加上乡镇财政资金不足,不能提供更多的优惠,只能看着项目流失。

四、采取的措施和今后的打算

1、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采取企业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网络招商等措施,把引进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依托园区建设和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完成今年招商引资任务。

篇4

科学发展观专题:方案讲话讲稿调研演讲生活会汇报体会剖析整改制度经验总结升学专题2009年半年工作总结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首页>>文章浏览〖原字体中字体大字体〗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近期上传)

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镇辖46个行政村,4.0万口人,5.2万亩耕地。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市县关于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立足××*实际,围绕发挥“三大优势”,突出“四个重点”,搞好“五项建设”,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积极实施“面”上抓总量扩张,“点”上抓骨干膨胀,“线”上抓产业化,“块”上抓园区建设的思路,使全镇镇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9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比2008年增长35%。工业总产值完成5.06亿元,增加值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5%;实现工业利润总额3100万元,增长77%;工商税收429.16万元,增长63%;利用外资1.1亿元,增长80%;实现镇财政财力1035万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4168元,增长17%;全镇居民存款余额0.93亿元,贷款余额4300万元,较2009年初分别增长28%和20%。

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立足优势抓招商,拓展镇域经济发展空间

突出资源招商和亲情招商,发挥企业招商载体作用,聘请了17名招商,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开展“二次创业活动”。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现有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890万元。年内培植了××矿业、××石材、××矿业3家矿产建材企业销售额超过2千万;××食品、××2家企业销售额过千万;以××矿业公司和××矿业公司为重点,培植了2家销售额过千万的采矿运输企业。工业企业吸纳劳动力2360人,镇内务工人员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全年矿产、建材企业提供工商税收320万元。

三是积极牵线搭桥,支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积极为镇外企业与镇内企业的结对帮扶积极牵线搭桥,扶持驻地村做大做强东荣木业项目,帮助该村与日照三木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联系,为三木集团做配套加工零部件。帮助镇内的平达爆破公司与在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工作的爆破专家朱有义教授建立联系,并聘其为技术顾问,解决了企业承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许多技术难题,促进了企业发展。

四是强化基础建设,打造经济发展硬环境

投资110万元,完成××至××*道路拓宽拆迁工程;年内开发建设了11座沿街楼,一座计划生育办公楼,进一步扩大了城镇规模;硬化园区道路2公里,亮化路灯89盏,完成绿化5600平方米,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

五是创新奖惩机制,营造协调发展新优势

实施镇村税收共享政策,规定属于村两委引进的项目,自投产之日起,缴纳镇财政实得税收1万元以上的,按镇实得税款的20%奖给村集体,按5%奖给引荐人。激励各村同时抓好对原有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对原有企业当年新增税收,按镇财政实得部分的20%奖励村集体。

虽然我们在发展镇域经济工作中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但是我们还有很多不适应和没干好的地方,与先进乡镇比差距很大,主要是产业规模小,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龙头企业还需做大做强。镇党委政府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强化,政策再完善,力争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工商税收、财政财力分别增长35%、50%、30%:

一是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思想认识超前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干今天、想明天、思长远的超前意识,做到在激烈竞争的经济大潮中积极主动地跑项目、争资金、捕信息,用机遇加快发展速度,用机遇提升发展层次。用科学的方法、严明的纪律规范,××*的内部管理,用优良的环境、文明向上的民风树立××*的外部形象。

二是以扩量增效为目标,着力发展规模以上企业。继续坚持“二次创业”战略和素质提升战略,壮大现有矿产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橡胶制造、木业加工等产业,发展服装、箱包等新兴产业。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确保投资2200万元的恒钰源箱包、投资4900万元的宏伟矿业、投资1500万元的军伟建材等重点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以恒钰源箱包制品项目为龙头,规划、启动一个韩资工业园区,使我镇的工业产业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发展。突出产业招商和企业招商重点,充分发挥现有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把企业做强,年内再引进培育三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三是以创新环境为目标,着力推进城市化。坚持科学规划,优化发展环境,做活经营城镇文章,搞好新一轮城镇发展综合规划,努力把驻地建成工、商、贸全面发展独具特色的的新型城镇。抓住莒安路拓宽改道的机遇,进一步明确镇域产业空间布局,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园区道路年内实现硬化、亮化、绿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亲商、助商、安商”的强大舆论氛围,营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良好发展软环境。

四是以招商引资为载体,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开展多元化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和企业招商重点,充分发挥现有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继续聘请招商,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开展“二次创业活动”,通过引进橡胶制造、食品加工等新技术对锦程橡胶和盛源食品等规模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增强企业不断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企业的内引外联,做大作强现有矿产、建材加工产业,培植发展科技含量高、利税大的新兴产业项目。

五是以激活民间资本为方向,着力发展民营经济。本着“放宽政策,放水养鱼;放开管理,放活经营”的原则,大力实施“能人创业工程”,深入开展“民营经济学赶帮”活动,加强与县内外5个资产超5000万元、20个资产超500万元的民营企业业主联系,吸引在外从事私营物业管理、商品营销、企业生产的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人才回乡置产兴业,逐步形成以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开展“民营经济学赶帮”活动,加强优质服务。一是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网络,为民营企业搜集、筛选、有关信息,减少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二是科技服务。在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中,推动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学间建立联系。三是中介服务。为镇外企业与镇内企业的结对帮扶积极牵线搭桥,使企业迅速迈上新台阶。

六是继续落实完善镇村税收共享政策。积极开展村级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完善实施税收共享政策,开辟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新渠道。鼓励农村两委干部抓好对现有企业的服务和管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积极帮助后进村争引项目,尽早脱贫致富,实现村强民富,实现镇域经济平衡发展。

总之,镇党委政府决心今后瞄准更高目标,鼓起更大干劲,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服务好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工业立镇为着力点,统筹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早日把××*建成以矿产建材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经济强镇。

篇5

20__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省政府的开局之年。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宏观调控的新情况、投资管理的新要求,我县如何在落实“两创”战略部署,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的前提下,加强与省千亿惠民安康工程、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千亿基础网络工程(以下简称“千亿工程”)的对接,确保投资可持续增长,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四型__”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主动对接“千亿工程”项目框架,积极提出对策措施,供决策参考。

一、当前我县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1、投资总量平稳增长,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通过全面实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项目促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__-20__年,我县共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年均增长11.5%,成为拉动__发展的主要动力。20__年,我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增长10%,超额完成年初26亿元的计划指标,扭转了连续两年投资计划未完成的乏力局面,其中政府性投资完成9.1亿元,增长14%,实现了回升。通过开展“狠抓落实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作风逐步好转,投资软环境明显改善。

2、投资结构正在转型,二产比重不断攀升。当前,我县刚刚步入人均gdp20__-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正处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投资结构正在转型。特别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投资增势喜人,20__年工业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20__年则达到了55%,工业投资逐渐替代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投资的主导力量。从产业结构分析,20__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6%、46.9%和39.5%,20__年则为8.8%、58.4%和32.8%。工业投资的快速增加,大大提高了二产比重,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

3、考核体系日趋完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近年来,我县先后建立了投资形势月度分析、县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等制度,完善项目推进督查协调机制、项目建设责任分工制,健全项目推进考核办法,强化项目稽察,规范项目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项目建设体系。突出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20__年,开展了“县重点建设项目60日攻坚”等活动,促进了省重点项目华孚特种纤维纱线建设、市重点项目110kv东山输变电工程建设、县重点项目中心粮库建设等一批县以上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92亿元,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

4、要素保障形势严峻,政策处理难度加大。国家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进一步严把土地、资金闸门,要素保障形势更加严峻。一是土地资源瓶颈凸显。一方面是指标紧,省国土厅每年下达给我县的土地指标有限,加之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用地需求量大,致使用地指标十分紧张;另一方面是审批难,县域土地利用总规滞后,农保率高,给审批带来很大难度。二是资金筹措难。我县是欠发达地区,财政困难,面临“既要补第一次现代化的‘课’,又要赶第二次现代化的‘趟’”双重任务,项目建设资金十分有限。同时,货币政策从紧,政府性贷款难度加大;受非法集资的负面影响,民间融资难度也在增加。三是政策处理难。在新区、工业园区、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存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一时难以全部处理。加上农民对政策处理的利益期望值越来越高,新项目的政策处理难度不断加大。

二、对接“千亿工程”的现实意义

“千亿工程”的实施旨在突出重大建设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今后五年全省投资工作的重点,欠发达地区也必将得到更多的支持。

1、从全省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机遇来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省发展的潜力所在”、“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今后五年,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千亿工程”项目安排,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环境,充分挖掘潜力,发挥其后发优势,使之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听取了市委、市政府实施“千亿富民强市”工程情况汇报,对丽水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将在“千亿工程”上给予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扶持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加快民生保障,从而促进丽水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对接“千亿工程”,纳入“千亿富民强市”工程,是我县今后一段时期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的关键。

2、从推进“两创”战略的要求来看。市委、市政府提出丽缙青产业带率先发展,将__作为全市“培育产业、培育功能、培育特色、培育竞争力”的主要平台之一来构建。放眼全省城市群和产业带布局,__地处浙中城市群和金丽衢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的交汇点,是浙江经济的新兴成长区。通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创”战略,抢抓“千亿工程”发展机遇,我县将从更高的起点去谋划项目,以大气创业、大力创新的激情抓项目,力争在全市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桥头堡。

3、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经过“十五”时期及“十一五”前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县自主增长和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区域发展空间和潜力不断拓展挖掘。“千亿工程”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创新提升、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欠发达地区统筹发展等诸多内容,这些都是当前__迫切需要发展和改善的项目。__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充分对接“千亿工程”,通过完善调整 “十一五”项目规划和谋划梳理“十二五”项目规划,争取上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快__区域经济发展步伐。

三、对接“千亿工程”的项目框架

本着立足县情、突破常规、创业创新的原则,对照“千亿工程”项目要求,突出县域发展重点,搭好项目总体框架,引领长远发展。

1、立足“两化一新”谋划项目

——新型城市化。一是突出县域“中心城市”。以推进“撤县建市”、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实现“三区”互动发展。以

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加强县城新老城区、仙都主景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功能定位的互补互动,提高组团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开放集聚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坚持“两手抓”,着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实现新老城区协调发展。一手抓新区开发,重点在新区范围内规划和建设行政、商贸、文教卫体等一系列功能主题性集聚项目;一手抓老城改造,以寺后桥建设、朝晖路拆迁改造、原看守所(拘留所)及消防队迁建等项目为依托,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布局形态和用地结构,进一步明确内部功能划分,稳妥推进老城改造。通过中心城市核心带动,逐步把仙都主景区打造为城市休闲度假区,将__工业园区打造为产业集聚区。二是做大“副中心城市”。抓住中心镇培育、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好溪水利枢纽上马建设等机遇,抓紧做好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壶镇镇的综合管理体制,配套相关政策与机制,加快壶镇区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壶镇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问题,切实把壶镇镇打造成“副中心城市”。同时,大力培育城镇产业,完善城镇功能,稳步推进新建、东渡、舒洪、东方、大洋等重点城镇发展,逐步形成“一主一副多点”的县域城镇体系。——新型工业化。围绕特色工业强县目标,以工业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为指导,重点建设电光源制造中心基地、带锯床机床制造基地、新型特种材料研发制造基地,抓好一批产业技改提升项目和工业物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积极推进特色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的进化。拓展__工业园区,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优势,突出开发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园区扩容提升,全力做好省级工业园区信息化试点,促进工业园区要素集聚。进一步抓好壶镇、五东工业功能区建设。通过集约集聚,带动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

——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关注惠民工程,积极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耀农村。大力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康庄工程、“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等项目,不断加强农村综合管理。围绕“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创造好班子)谋划项目,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立足“支撑体系”谋划项目

——综合交通网络。按照“四纵四横一连”的城乡交通网络规划,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42省道及连接线改造步伐,积极做好330国道西移、壶新一级公路、49省道丽缙一级公路__段改造工程等重大战略通项目的项目争取和建设准备工作,尤其是要抓住“十一五”中后期机遇,争取金温铁路扩能提速__段改造工程的上马建设。加快公交枢纽站场、停靠站(点)等公交设施建设,将现有的城镇中短途客运站等设施统一纳入全县公交体系,为综合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搭好长远框架。

——能源电力网络。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建设有序、兼顾体制、配套衔接”的原则,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推进220kv白峰输变电工程、220 kv东渡输变电工程、110kv舒洪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500 kv方溪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形成“以500 kv、220 kv为支撑,以110 kv为主干,以35 kv以下为辅助,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管理科学、安全优质、高效运行”的电力供应体系。加大管道燃气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主动衔接“西气东输”工程,加强与龙游至丽水天燃气管网的对接,尽早上马县城新区燃气管道工程,推进天然气管道网络建设。

——水利水务网络。全力以赴推进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不失时机地抓好方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以双潭水厂、壶镇水厂项目为龙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认真谋划好一批配套灌渠项目、千库保安工程以及全县生态河道修复与保护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建设。

——信息化网络。以信息基础网络建设为重点,上马数字城管、工业园区信息化、森林灾害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加快电子政务、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农技110网络建设进程,强化资源整合,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率,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的“四化”建设。

3、立足“民生改善”谋划项目。巩固省教育强县创建成果。继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仙都中学(暂名)、新碧初中等项目,优化全县教育布局。

争创省文化先进县。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积极筹建县文化活动中心、县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新档案馆、文化馆以及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网络改造”等项目,不断丰富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创建卫生强县。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有序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4、立足“生态文明”谋划项目。以浙江“绿谷”为依托,有序开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林业和生态文化,做好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变生态资源优势为后发优势,增添发展动力。一是注重自然、人文和谐统一,有序推进仙都景区西入口、望湖山庄等接待服务区建设,深度开发铁城、鼎湖峰等仙都主景点,稳步抓好河阳古民居、大洋山地质公园和括苍山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开发,促进各旅游景点和各旅游功能区块连线成网。二是注重生态流域治理,建设生态屏障,开发生态河道修复与保护工程、好溪滨江景观带、洋潭头后陈山公园等项目。三是注重污染控制治理,加快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对接“千亿工程”的工作措施

1、强化对接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项目建设最关键因素还是在人。一要强化机遇意识。抓机遇就是抓发展。要紧紧抓住“千亿工程”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加强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引导利用,加大对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等政策意见的研究和解读,多渠道、多层次地做好对接,为发展争取空间;加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对接,根据我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努力争取将我县列入省重点开发区;主动对接省“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增进民生福祉。抓住台缙、诸永高速公路开通的机遇,做好台州、永康、义乌、温州等周边发达县市的产业承接,尽快融入浙中城市群。二要强化项目意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要在全县范围内牢固树立广大干部群众抓机遇、干项目、谋发展的强烈意识,以“赶趟”的勇气来“补课”,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千亿工程”盘子,使我县获得更多的支持。三要强化责任意识。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将项目责任落到实处,彻底扭转讲项目很积极,真正跑项目、干项目不积极的被动局面。

2、深化项目前期。项目前期是项目推进的基础。一要统筹各类规划,在项目提出阶段就要综合考虑与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规、县域总规的统筹协调,做好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项目建设时序的有效对接。二要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和项目用地储备,加强重大产业项目、政府性投资项目、可市场化运作的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储备以及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的储备,做到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梯次发展,不断增加项目的数量,提高项目的质量,做到量质并举。三要统筹项目前期的各个环节,加强项目审批的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四要完善前期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切实抓好项目审批、用地征迁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对接,督促责任部门、项目业主做深、做细、做实前期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

篇6

一、加强协调推进,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成立产业办公室,加强产业技术指导和招商力度。

为更好的推进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我县紧紧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这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成立了汽车产业办公室和食品产业办公室,组织专人加强对这两大产业的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产业招商力度,在招商引资时加大对这两大主导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二)加强产业分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指南。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我县加强了对工业经济六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分析,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时刻把握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以便更好的对各产业进行扶持和引导。我县编制完善了产业招商指南,紧紧围绕各产业上下游的重点环节,重点突出产业链招商,明确了产业招商的主题、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重点合作领域等,同时建立产业招商项目库,对各招商项目尤其是重大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推进。

(三)争取用地指标,提高项目配套水平。

为了让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落户我县,我县积极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加快配套企业和配套项目的落户投产,提高项目和产业的配套水平。同时,面对土地指标紧缺的情况,我县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另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进行清理和整顿,以便更多更好的项目可以落户。

(四)加大财政金融扶持,积极与省市资金配套。

为了更好的帮助企业发展,我县从扶持企业发展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以贴息或补助的形式专项扶持战略性主导产业项目,并积极与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进行配套。

二、加强产业分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制定重点产业扶持条件和标准。

为了更好的对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引导,我县根据产业规划制定了行业扶持条件和标准,对各行各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扶优扶强,提升发展层次。

(二)实施行业准入。

我县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行业准入条件,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产业政策导向作用,认真实施轮胎、农药、焦化、水泥制品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同时加强对公告内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行业规范有序。

三、完善服务机制,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

(一)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

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省工业和信息化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建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了项目审批流程,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同时,建立了部门联席制度,充分发挥工业和信息化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平台的作用,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用地、环保等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和技术改造工业项目,建立了项目直报制度。

(二)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和省里的专项资金支持。

我县积极加强与省市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的对口联系与沟通协调,按照国家产业振兴和投资重点方向,以及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及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做好项目的前期筛选和储备等工作,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及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在工作中加强对各项目的调度和监管,确保项目能按期开工、建设及竣工投产。

四、建立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

为了更好的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预测,我县按照省、市要求建立了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对工业经济运行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预警。在工作中坚持“月调度、季通报”,从全县重点企业中选取了若干关键监测点,做好协调服务和预警工作;同时组织筹建统一的经济运行信息化应用体系,以逐步实现数据和服务的资源共享。

五、整合政务信息网络资源

(一)整合延伸电子政务网络。

按照省、市建设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政务部门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的目标要求,我县正积极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政务部门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并将与省、市联网,逐步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最终建设一个满足“一级平台”和“三级服务”要求的基层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基层政务部门网上办公和业务协同,支撑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等业务应用,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

(二)深入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

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政府网站技术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各级政府网站建设质量和水平;同时建立了政府网站监管长效机制,对各级政府网站进行检测抽查,对各级政府网站的建设工作进行绩效评估。

六、发展电子商务

(一)营造电子商务发展良好环境。

为了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环境,我县加强了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信用服务、安全认证、标准规范、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工作,加大了电子商务领域非法经营、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保障了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

(二)推动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普及和深化。

为了推动电子商务在我县各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我县积极建设大型企业电子商务购销平台和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同时逐步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让电子商务在横向上得以普及,在纵向上得以深化。

(三)实施电子商务试点示范。

为了切实做好重点行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作,我县积极推广具有行业特点的电子商务经验,通过加大宣传、行业示范等工作扩大电子商务的影响力和普及率。

七、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一)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物流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区域内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县正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主要以向塘物流园区为依托,通过加大向塘铁路—公路枢纽型物流基地的建设,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一个一流的物流中心。

(二)跟踪服务重点物流企业。

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企业的发展,我县在工作中加强了对重点物流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通过推进物流企业与向塘镇、经济开发区等重点乡镇、开发区的物流供需对接,扶持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缓解重点乡镇、开发区的物流压力。

(三)推进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示范工作。

为了更好的推进物流业发展,我县积极落实“两业”联动申报工作,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促进“两业”联动发展;积极开展联动示范工作,以物流业带动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提高物流业服务能力。

八、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农业投入机制

(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我县按照省市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完善和强化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渔船燃油补贴,以及生猪、奶业、水禽、油料、蔬菜生产扶持政策;完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制度;加大种粮大户直接补贴和项目扶持力度;认真执行国家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工作中加快政策落实,加快资金拨付,确保各项制度能尽快发挥作用。

(二)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我县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快发展,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和范围,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信贷的投放力度,努力实现涉农贷款占全县贷款的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一以上。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积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积极谋划争取中央和省级建设性农业项目,加大水稻主产乡镇高标准粮田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重点开展末级渠系改造、机耕道、土地平整等田间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蔬菜园建设;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和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加大标准化池塘改造和水产苗种繁殖场建设力度;支持农产品骨干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销衔接和储备吞吐调节,提升农产品稳定供给能力。

(四)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结合财政资金落实情况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全面排查强农惠农资金的落实情况,重点加强国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用地、用水、用电、办证、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九、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积极推进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的申报、规划编制、组织实施等工作,在工作中明确了责任分工,加强了督导考核,确保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质量。

十、强化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逐步加大农业产业化扶持力度,稳步推进银企合作,拓宽龙头企业融资渠道,缓解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动态监测和分类指导,建立各主导产业部门与重点龙头企业的对口联系制度,帮助龙头企业不断上档升级。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文化建设。

(二)搞好农产品产销衔接,强力推进“农超对接”。

创新农产品营销促销形式,搞好农产品产销衔接,强力推进“农超对接”;积极促进农业会展经济发展,通过动员和组织更多的企业和合作社参加有规模、有特色的大型农业展会,多方位拓展我县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不断推进农产品市场营销步伐;大力培育名牌农产品,逐步在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消费区域打造我县品牌农产品的新形象,促进农产品的对外销售和招商引资,提升优质品牌农业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农超对接”工作水平,探索“农超对接”工作向纵深拓展,扩大覆盖面,加快构建少环节、低成本、畅通高效、绿色安全的农产品现代营销网络;加快推进大型超市冷链系统和配送中心建设,完善“农超对接”基础设施,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鼓励大米、冷鲜肉、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进入大型超市销售,积极组织大型超市和农产品合作社参加“农超对接”活动;加大大型超市与农产品合作社的对接力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大型超市鲜活农产品直接采购比例。

十一、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一)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我县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农业部门加强了工作督导,创新了工作机制;财政部门加大了改革与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发展改革部门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条件建设纳入了“十二五”规划;人保部门加强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管理工作;编制部门合理安排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编制数,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

(二)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为了强化科技进度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度,我县加大对农业发展重要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

(三)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为了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我县大力推进了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全县农业气象服务试点示范工作,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建设。

(四)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我县在农业局、农机局等部门的带领下,积极引导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工业发展,加快提升全县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五)加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为了充实农业信息量,我县加强了农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过完善计算机硬件设施,把网络覆盖到乡镇村,直接为农民、基层农技员以及广大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提供信息服务;运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对从业人员进行信息化普及教育,培养一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全面普及和推广,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步伐,提高农民收入。

(六)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县农业局加强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管理工作,从组织企业申报、获证产品监管、标志市场管理、获证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入手,提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水平;加强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标志监管,针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定期开展了标志市场专项检查,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获证企业规范化用标意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来源于特定地域的特有农产品进行梳理,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七)完善“12316”惠农短信平台及三农热线服务功能。

我县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发放“12316”惠农短信平台特服号码,将“12316”惠农短信平台打造成农业系统公用信息平台,同时定期技术、市场信息等,引导我县农民进行生产和销售。

篇7

一、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成立于1984年,2004年省政府机构改革,改组为承担行政职能的副厅级事业单位,加挂湖南省农业产业化服务局的牌子,归口省农业厅管理,主要承担全省乡镇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内设办公室、规划统计处、农业产业化指导处、农村三产业指导处、人事教育处等5个处室,并设有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在岗公务员编32人。

近年来,湖南省乡镇企业局按照中央“四化同步”和省委“四化两型”战略部署,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动全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全省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7200亿元、乡镇工业增加值5050亿元,分别是2009年3860、2230亿元的1.8倍、2.3倍。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不含烟草)达到5800亿元,比2009年的2560增长2倍多,年均增长21.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全省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9.9%,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现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7家,省级龙头企业353家,涉农上市公司15家。2013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410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60%,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05家,比2009年的228家增加近一倍。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联结规模化种植基地4500万亩,带动农户760万户,直接安排农民就业180万人,人均发放工资1.52万元,为加快湖南省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能够取得上述成效,主要得益于狠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为使湖南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大提升,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湖南省乡镇企业局组织编制了《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湘政办发[2011]40号),提出了重点发展主导产业、打造三大千亿产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5255”工程,以及到“十二五”末,全省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的发展目标,从战略上引领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争取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3]2号),进一步强化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税费、财政、融资、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了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争取省财政从2013年起增加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预算2000万元,使省财政专项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的资金预算从原有3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

(三)实施湘米振兴工程

结合省农业厅实施的湘米振兴工程,以做优做强湘米产业为目标,引导粮食加工企业与优势产区开展产销对接,建成规模化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400万亩,促进了农企双赢。组织开展了先进粮食加工企业考核评选工作,从全省500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中筛选出16家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大项目建设、技术改造等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了重点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水平。

(四)推进农产品加工大县发展

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特色突出、集约发展的原则,在全省选择一批具备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县市区,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动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集群发展效应。根据省政府关于县域经济强县“五个三”工程工作的部署,加强对宁乡县、祁阳县和湘潭县3个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县的产业规划、项目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的督导和扶持力度,并整合落实专项扶持资金1亿元,促进农产品加工重点区域优先发展。

(五)认真实施农产品(柑橘)产地初加工

围绕提高湖南省柑橘产地初加工水平,促进柑橘产业减损增效,根据农业部的部署和安排,认真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项目需求摸底、项目实施单位选择论证、技术方案编制、技术培训、督查指导、项目验收等工作,全省有新宁县、武冈市、永兴县、宜章县、麻阳县、洪江市、溆浦县、泸溪县、保靖县、永定区10个柑橘主产县(市、区)的485个柑橘种植大户和42个专业合作社建设柑橘贮藏保鲜设施1220座,新增贮藏能力5万吨,落实补贴资金2500万元,有效改善了湖南省柑橘产地贮藏条件。

(六)加大企业服务力度

一是加强融资服务。采取向银行推荐项目、贷款贴息、组织银企对接洽谈、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等举措,争取银信部门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目前省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600多亿元。争取省财政设立了企业上市专项引导资金,2010年以来共支持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成功上市,全省涉农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5家,从资本市场累积募集资金近百亿元。二是促进科企对接。近几年连续举办了5次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业科企对接活动,促成3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成功对接。2010年以来,由湖南省乡镇企业局和省农科院联合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以技术服务、人才培训、设备支持、项目扶持等形式增强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强化营销服务。成功打造了中国(湖南)农业国际博览会、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博览会两大农业展会品牌,提高了全省农产品知名度。近年来大力实施农产品“北上”(北京)、“东进”(上海)战略,扩大了“湘”字号农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4年,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提升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具体发展目标是: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6900亿元,增长21%;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100亿元,增长22%;新增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0家。重点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育100家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认真组织实施省政府部署的“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遴选和扶持100家重点龙头企业。配合农业部做好国家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二是积极参与推进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以农业部将湖南省列为2014年全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示范省为契机,引导粮食、畜禽、蔬菜加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原料综合利用和加工增值。适时举办2014年湖南省主食加工主题日活动。

三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引导传统腊制品、酱腌制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生产方式创新。鼓励粮油、果蔬、饮料、罐头、屠宰等加工企业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四是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强对永州现代农业科技园、耒阳市现代农业科技园、怀化工业园等3个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指导服务。探索开展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

篇8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与共享,是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我省原有的职业教育处于条块分割、多头办学、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办学状态,职业教育规模小、条件差、资源分散且浪费大,已远远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发展“大职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形势下,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功能,带动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对职业教育不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支出每增长1%,经济将增长0.4%,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固定资产投资高23.4%。

职业教育融贯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通过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建设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顺应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有利于打破我省职业教育“院校分割、实训分设、后勤分散”的局面,搭建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平台,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市场所需的大量技能型人才,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职教产业的全面升级。

高标准规划职教园区

“要加快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步伐,支持引导职业院校‘出城入园’,并享受与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同等政策,将兰州打造成职业教育核心区。”2014年8月,甘肃省省长刘伟平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这样说道。

建设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高水平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高质量建设职教中心工程,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是甘肃职业教育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兰州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2014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自此,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进入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2015年2月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立项。

“目前,确定入驻园区的学校11所,年招生规模可达4万余人。估算总投资约189.6亿元。职教园区建成后,将形成‘一园’(11所职业院校、高校入驻,规模可达15万人的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一中心’(公共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新型现代职业教育格局。”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的李伟介绍道。

据了解,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共享区占地500亩(约33.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20.56万平方米,由共享实训实验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公共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师单身公寓、商业服务、卫生保健等功能区组成。

共享实训实验中心在职教园区共享区规划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实训中心,即石油化工工程实训中心、新材料工程实训中心、装备工程实训中心、生物制药工程实训中心、电气工程实训中心、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训中心、现代农业实训中心、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实训中心将紧紧围绕兰州新区产业结构和职教园区入园高校专业布局,重点对接新区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产业”,是兰州新区和周边地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共享性教育资源库。

“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职教资源必须共享。这种共享,不但能打破校际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界限,还必将打破城域之间的界限。”甘肃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张天福说。

总的来说,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就是要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坚持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学管理、效益优先的原则,整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中高职一体化,相对独立,优势互补的现代职业教育集群。

协同推进 保障职教园区建设

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推进在兰职业院校“整合入园”,有利于形成集群效应,共享职教资源,增强我省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更好地为全省,特别是兰州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因此,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牵动着全省教育人的心,更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2014年11月,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主持召开的省长办公会上,专门听取了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的情况汇报。

会议要求省教育厅与省工信委、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兰州市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做好衔接沟通,保证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积极稳妥,高效有序地进行。

与此同时,为便于具体协调和管理职教园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同意成立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从拟入驻园区的职业院校中抽调部分熟悉教育规律和学校功能的骨干作为管委会成员。

制度保障是基础,除了建立相关机构,明确责任,理顺机制,对于职教园区的建设来说,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已经计划将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纳入全省2015年和“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予以优先保障和支持,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项目,助推职教园区建设。

作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重要一员,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2014年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职业院校移交、整合工作,市委书记、市长亲赴职业学校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主管部门及职业学校领导班子、学校教师的意见。

兰州市教育局多次召开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论证会,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分析各学校现状、发展方向、职教园区管理模式、产业对接目标、出城入园教职工的困难和问题。经反复论证,兰州市委市政府已于2015年1月22日印发了《关于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意见》和《兰州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出城入园工作方案》。

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

加快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既是适应产业发展、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形势要求,也是落实政府关于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部署的需要,通过建设一个职教园,成就一个新的工业新区,把整个职教园作为全市实现城市化发展,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器”。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着力培育三大功能,一是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输出功能。 面向全国和海外,吸引一批高层次职业院校和知名高等院校聚集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名校优势,形成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企业职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体,商贸流通、财税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多学科培训教育体系,成为全方位培养、塑造、输出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基地。

二是科技研发和成果孵化功能。把职教园区建设成为甘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聚地,成为中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的成果孵化和项目转化窗口,逐步形成科技城科研开发基地,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中试基地,西部职业教育实习训练基地。

三是城市副中心功能。通过院校建设、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和1号湖建设以及现代服务业、房地产开发、旅游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园区城市功能,提升生态环境,将园区打造成集教育、文化、居住、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化园区。

兰州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魏小健认为,正是有了这种教育先行的理念,兰州市才在新城规划时优先安排职教园区项目,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需要。

根据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需要,兰州市将各部门所属中高等职业院校全部归口市教育局统一管理,组建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实行五年一贯制、中高等一体化职业教育。

同时,整合资源,优化专业。将原10所职业学校按专业建设整合为8所,调整专业布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与新区产业对接,与高职院校对接,与省属院校相融合。

据了解,在兰州新区建设职教园区,包括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及8所整合后的中职学校,按照“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将应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到高职层次,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开通职业教育的直通车。

入园学校做好准备

随着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项目的确立,甘肃银行学校的发展有了新突破,学校发展方向已十分明确,省教育厅七所直属中职学校资源整合组建“甘肃商贸职业学院”,甘肃银行学校校长周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因此,面对学校发展的新形势,银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决定,一方面积极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通过校园宣传媒体、举办学校中层干部学习班和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教职工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的了解,增强发展职业教育和办好学校的信心,凝聚力量谋发展。

同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夯实办学基础,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并根据未来甘肃商贸职业学院金融系建设的要求,加强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为未来高职学院的发展提前谋划,早做准备,把一支高学历并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带入未来的高职学院。

篇9

这次会议,是省委从“十二五”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全局出发而谋划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战同志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到市作了调查研究,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还确定由晓同志、李同志、群同志三位同志负责,会同省、市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市委、市政府为开好会议作了充分准备。会上,战同志要就支持市加快发展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根据省委安排,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持市加快发展就是支持全省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由年的274.7亿元、113.7亿元和24.2亿元增加到年的971.9亿元、782.8亿元和105.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7%、23.9%和17.8%,其中“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分别增长14.2%、22.8%和20.6%,走在了全省前列。

第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特色鲜明,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市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严格规划管理,特别是2007年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以来,连续举办两次生态文明会议,提升了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过努力,目前已经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都比较好。

第三,城市建设发展快,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在加快老城区改造的同时,切实加强新区建设,特别是金阳新区的规划建设拓展了城市空间,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应急指挥和管理效能。有效开展“三创一办”工作,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树立和展示了的良好形象。

第四,大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城市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着眼于解决束缚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城市道路、给排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和建成了一批城市主干道等基础设施。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中心城区新增城市道路里程174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5.44平方米提高到7.3平方米,达到国家规范指标;市域快速铁路网、城市轻轨也将在年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的新庄污水处理厂以及高雁垃圾填埋场等项目,提高了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

第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稳定。市大力实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切实保障民生,每年财政支出中涉及民生的比重均占50%以上,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率先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建立城乡老人救助制度,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惠民医疗政策、医疗救助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困难群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5%,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与此同时,市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市的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年,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40%以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国中心城市竞相加快发展,市作为全省中心城市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实力还需进一步增强,龙头带动作用和辐射带动功能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经济总量还有待扩大。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排在西部省会城市的第7位,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低于昆明市29.3%、兰州市27.4%的水平。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有待增强。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3亿元,在西部10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8位;占全省比重为24.9%,比排在第二位的遵义市仅高1.7个百分点。投资、消费拉动作用还有待提升。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省的32.1%和33.1%,在西部省会城市所占比重排位分别为第6位和第8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市更好更快发展,加快培育全省强大的经济增长极,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整体综合实力,奠定了在全省的龙头地位。总记在工作时就明确指出,“市是我们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市的建设和发展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的经济建设搞得好,就能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促进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市的改革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就能为全省提供新的经验;市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能够更快地实现根本好转,就能影响和带动全省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市的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能为全省各地培养更多的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我们一定要继续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市发展的快慢关系到全省发展大局,只有市的加速发展才有全省的加速发展;只有支持市加速发展,切实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才能引领黔中经济区率先崛起,促进全省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省有关部门和各级干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支持市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对市的支持力度,把市建设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市要认清形势,自我加压,创优争先,赶超进位,做表率、走前列、作贡献

省委认为,“十二五”时期,既是我省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在这一时期,全省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希望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认清形势,自我加压,创优争先,赶超进位,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率先实现三次产业全面加速、协调发展,率先实现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率先实现城市低碳、生态发展,做到在“好”上补差距,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争取“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发展速度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西部省会城市平均水平,力争四年、确保五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番、财政收入翻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过万亿元,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做表率、走前列、作贡献。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和任务,市重点要加快实现“四大突破”,强化“三大支撑”,作出“三大贡献”。

四大突破:

第一,要坚持以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城乡统筹上加快实现突破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三农”问题突出,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城镇的吸纳能力和带动能力还不强。战同志讲,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我们要减少农民,关键在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构建城镇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壮大城市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市“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明显,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力争“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75%,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要坚持适度超前,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十二五”,着眼为“十三五”、“十四五”城市发展奠定较好基础,科学规划,确保2012年全面建成“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城市骨干路网,三至五年建成“一环一射两联线”市域快速铁路网,“十二五”期间建成城市轻轨1号线和2号线一期,使轨道交通进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推动城市扩容。二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大力推动主城区和功能片区的建设,推进县城、中心镇发展,加快形成梯次相连、功能互补、设施完善的城镇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升主城区品质,凸显现代服务中心的地位。金阳新区要改变房地产一业独大格局,抓好商务中心区、金融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等建设,为持续推动城镇化发展创造条件。三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往农村延伸,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实现村村通油路。要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中心城区产业向农业、农村延伸,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业,带动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城市涉农商贸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带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金融业,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推动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建设。要完善城镇体系,加快中小城市发展,逐步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教育培训、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市要从实际出发,改革户籍管理,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第二,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上加快实现突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实现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发展,扩大总量,带动就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工业的带动。2002年市就提出了“工业强市”战略,2007年再次强调并实施这一战略,年上半年又召开全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提出了“大调整、大开放”,实现工业大发展的要求。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强市认识是充分的,抓得是早的。就全省来讲,我们与其他省区市的差距,很重要的是工业发展上的差距。同样,市与周边省会城市的差距,也主要是工业发展上的差距。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南宁市的77.9%、昆明市的49.5%。“十二五”期间,在全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形势下,希望市认真研究,好好谋划,选准方向,卓有成效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三次产业全面加速发展。市提出,要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实现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并向2000亿元迈进。我认为这个目标是积极可行的,希望你们选准调整的路径,选准调整的突破点,把工业强市战略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发展速度要加快

没有一定的速度,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把工业经济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去年市出台了振兴工业经济的意见,提出到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左右。希望你们在此基础上,再加一把劲,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0%。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要做强

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特色优势,抓大促小,采取兼并重组、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以重点企业、知名品牌为龙头促进资源整合,在装备制造、建材、磷化工、煤化工、冶金、医药、烟草、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等领域,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产值上百亿元的企业和一两个千亿元产值的行业。瞄准产业发展新方向,争取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要加强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公共信息、法律援助、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和“孵化器”等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

三是产业链要延长

积极推进煤电、磷电、冶电联营,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实现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拓宽产业幅,形成一批资源深加工基地,增强竞争力,提高附加值。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高技术产业链、集聚区和产业基地。

四是发展要集聚、集约

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和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走高效低耗、绿色低碳的园区经济发展路子。要加强麦架—沙文、小河—孟关等9个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项目落地,力争早日形成规模;加快南部花溪组团、东部龙洞堡组团的空港、大学城、湿地公园、专业性市场等项目建设,提升配套能力,使其快速成长为区域性产业配套服务中心。在发展园区经济中,要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引进管理人才和先进经验,携手共建产业园区,通过园区积极承接外部产业转移。

第三,要坚持以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上加快实现突破

作为省会城市,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农业方面,要坚持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方向,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龙头带动、市场牵动、中介联动,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示范带,培育经纪人创办产销联合体,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在服务业方面,要坚持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按照发展提速、结构提升、业态丰富的要求,下大力加强国际会展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奥体中心等重大基础性项目建设,加快把建设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中国物流节点城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避暑城市和夏季会展名城,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要优化服务业结构,在强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商贸服务业、会展业等新兴服务产业支撑作用的同时,着力发展高档酒店、总部经济、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等高端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产业层次和城市竞争力。

第四,要坚持以生态化带动城市品质提升,在城市低碳生态发展上加快实现突破

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市对外代表了省,省外客人首先是通过市来了解、认识、评价。市要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是要突出山水林城的城市生态景观特色。紧紧抓住国家编制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机遇,加强城市立体绿化和水体保护,使城市显山露水透绿,打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要发掘和保护特色民俗、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民间文化艺术的收集、研究、整理与恢复,做好城市文化的创新式修整复兴,形成充满独特魅力的城市特质。

二是要走低碳发展之路。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做到达标排放。

三是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把生态文化作为主流文化,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把生态文化具体地渗透在城市建筑、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方方面面。

四是要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三创一办”活动,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要以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市民素质、构建平安环境为重点,狠抓城市环卫建设,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打造一个洁净、文明、和谐的新,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顺利举办。

三大支撑:

第一,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抓手,以强劲的投资支撑发展

现阶段,在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加速发展要靠有效投入,加快转型要靠增量调整。要下大力扩大投资规模特别是产业投资规模。

一是要加强项目储备,依托大项目、大企业扩大投资

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建立重大项目库,拿出必要的财政资金,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或社会投资。对一些投资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要重点包装,重点推介。要引导大中型企业认真研究国内外市场,加强技术改造,拓宽经营领域,实现规模扩张,带动投资增长。要建立重大项目投资协调机制,对各相关地方和部门承担的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切实解决核准、土地、环评等方面的问题,使项目尽快落地。

二是要加强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扩大投资

一般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民生投资主要靠国家投资,而产业投资则要靠招商引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招商引资作为各级党委、政府要办的大事、实事,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带头狠抓落实,年初有部署、有任务,年终有考核、有奖惩,日积月累,使招商引资工作有所作为、大有作为。当前,在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很多领域,央企有技术、资金、市场、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要选择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与央企对接,争取引进一大批央企到市进行投资开发。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有选择,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绝不能盲目引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

三是要创新融资方式,通过投融资平台扩大投资

扩大投资规模,需要整合国有资产,采取政府投资引导、市场化运作、银政企合作等模式,搭建投融资平台,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投资。市已经在市政建设等领域搭建了一批投融资平台,希望你们认真总结和研究,再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步伐,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展投融资渠道,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积极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同时,要加强对投融资公司的监管和风险防范,规范运作,健康运行。

第二,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先导,以灵活的体制机制支撑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要着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进一步完善“飞地工业”税收分配、目标考核等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工业集中布局。

二是要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非禁即允,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三是要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跨国公司来设立地区总部等各类功能性机构。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市设立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无水港。以外都是“外”。要树立新的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鼓励企业把总部设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第三,坚持把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作为加快发展的保障,以良好的环境支撑发展

当前,区域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越好,发展越快,优化投资环境事关全局。特别是投资软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不亚于交通、水利等硬环境对发展的制约。要像突破交通、水利“瓶颈”制约那样,狠下功夫,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简政放权,提高效率,着力打造两大环境。

一是下大力打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投资环境。在取消各种不合理涉企收费,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对投资项目,要从立项、审批(核准)到办理各种证照手续,全程为投资者提供“保姆式”精细化服务,早办、快办、办好。要建立优化投资环境责任制,按照属地和部门负责的原则,从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做起,层层负责,抓好落实,做到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良好的投资环境需要各级政府来推动和营造,需靠各级干部全方位的开放意识和高效服务。对所辖区域、所在部门、分管单位出现“吃拿卡要”、刁难投资者、影响投资形象的,除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外,还要对相关领导进行问责。

二是下大力打造“创业、创新、创优”的干事环境。要坚持依法、按规定办事,保障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推动思想大解放,鼓励广大干部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于担待、敢于负责,不要事事请示,做太平官、当老好人。要学好政策、用好政策,凡属权限范围内的事,就要放手去干、大胆去干。凡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未明文禁止的,都可以去做,不能事事等着上面“拿主意”、“下指令”。对干事创业的干部要支持、鼓励和爱护,对无所作为的干部要进行行政问责,做到人人都想干事创业、人人都去干事创业、人人都能干事创业。

在三个方面作出贡献:

第一,要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上多作贡献。年底,市常住半年人口396.8万人,而户籍人口是367.1万人。也就是说,市有29.7万常住半年以上未落户的外来人口。在这部分人口当中,有相当部分为省内的农村人口。对这些人口,只要他们自愿,而且符合条件,就应当把他们转为城市户口,让他们成为城市居民,享受城市居民待遇,使他们变成新市民和新的产业工人。

第二,要在为外来人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上多作贡献

市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农民工和一些投资创业者,他们为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应该在子女入学、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特别是在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上,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随迁的子女都能够在流入地就近进入公办学校上学,既提高市未来的劳动力素质,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要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技术创新上多作贡献

市要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高校、科研机构、人才集中的优势,一方面切实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健全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和重大产业技术研发项目,着力突破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传统产业改造的关键技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成为全省的科技创新中心,争取成为我国创新型区域、创新型城市。另一方面,要为区域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服务向各市(州、地)延伸,提高全省的教育水平、人力资源素质和科研能力,为全省加快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保障。

三、坚决放权、合理让利、搞好服务,全力支持市加快发展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区域经济竞争集中表现为中心城市的竞争。支持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是大势所趋。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省区研究制定了支持省会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收到了明显成效。我们也应下这样的决心,省直机关和市一起采取切实措施,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了大力支持市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制订了《关于支持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省有关部门要站在战略高度,从全局出发,确保把支持市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第一,要坚决放权,给予市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自

对于项目投资建设、土地利用和矿产资源开发、价格管理、资质认定、证照办理、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属省级权限范围内的,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外,一律下放给市。对确需省里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提高办事效率,限时办理;对一些重大项目,可以实行省市县三级联批。

第二,要合理让利,增强市资源调配能力

省委、省政府支持市加快发展的意见,在财政税收管理权限及分配、土地供应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对市给予了支持,省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给政策比给资金更重要,市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重点把政策用足、用活,通过自身的发展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第三,要搞好服务,为市加快发展保驾护航

篇10

尊敬的XX县长: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局开展调研工作,这是对工业信息化局的最大关心与支持,极大地鼓舞全局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此,我代表全局干部职工对XX县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今年以来县工信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作个简要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县工业信息化局设立于2011年1月12日(施编发〔2011〕1号),是全县工业和信息产业方面的综合管理部门。按照县政府“三定”方案要求,局下设办公室、工业经济股和行业管理股3个内设机构,另设县工业节约能源监察大队为县工信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事业编制2名,其中主任1名。

(一)按编制划分。全局共9人(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正副股长3名;工勤人员1名;副科级直属事业单位单列编制2名)。实有人员14人(其中:党组书记1名;局长1名;副局长2名;纪检组长1名;大队长1名;正副股长3名;工勤人员1名;一般干部2名;临聘驾驶员1名;临聘办公室管理员1名)。

(二)按学历划分。大学本科6人,大专5人,中专1人(不含临聘人员)。

(三)按年龄划分。最大年龄55岁(周诚,1959年1月出生),最小年龄30岁(兰富贵,1984年11月出生),平均年龄43.3岁(不含临聘人员)。

(四)按政治面貌划分。党员10人,非党2人(不含临聘人员)。

(五)职责调整。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工业信息化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施府办发〔2011〕62号)精神,县政府将原县发展改革和工业贸易局有关工业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职责和原县乡镇企业局除农产品加工行政管理以外的职责划入县工业信息化局管理,同时,增加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煤炭生产和经营管理以及对工业企业节约能源的指导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

职责调整后,我局的主要职责为:一是承担调节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负责全县工业企业高新技术改造。二是监测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并有关信息,承担煤、电、油、运调度和协调保障工作。三是负责提出工业、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方向,按照规定权限审批、备案和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四是拟订高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产业等的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工业、信息化行业管理;拟订企业改革改制工作规划,指导和协调企业改革工作。五是负责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指导、综合协调工作。六是负责相关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及节能监察执法工作;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促进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指导协调通信业发展,承担网络安全及相关信息安全管理。七是承担煤炭行业管理工作,负责民爆器材行业生产、销售和安全生产监管。八是承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今年以来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规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截止2014年5月31日,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共20家,其中:500—2000万元企业10家(即:黔东南欣美粉体有限责任公司;XX省XX县永航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XX县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XX县华云有限公司;XX县华鑫建材有限公司;XX县荣鑫塑料制品厂;XX县惠丰蚕业发展有限公司;XX远兴达服装织造有限公司;XX县天籁农产品有限公司;XX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2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即:XX县恒盛有限公司;XX供电局(国企);XX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XX县成功磷化有限公司;XX县东昌木业有限责任公司;XX舞阳河米业有限公司;XX省XX县中华山矿泉水厂;XX县新兴家具有限公司;XX县黑泥湾砂石有限公司;XX县昱升矿产有限公司)。

(二)2014年目标任务。

1、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州目标:上半年完成19636万元(其中:一季度完成8036万元,二季度完成11600万元)。县增比进位指标目标:上半年预期目标18391万元,增速19%;工作目标18556万元,增速20%。

2、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县经济核算目标)。上半年预期目标8290万元,增速20%;工作目标8493万元,增速23%。

3、工业用电量。州目标:4月份日用电量150万度,5月份和6月份日用电量均为151万度。县增比进位指标目标: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之差的绝对值预期目标控制在4%,工作目标控制在2%。

4、工业投资。(州目标)一季度目标5亿元;二季度目标7亿元(其中:4月份2.1亿元;5月份2.1亿元;6月份2.8亿元)。

5、企业入库(州目标)二季度入库2家(其中:5月份1家;6月份1家)。

6、邮政业务收入(县经济核算目标)。上半年预期目标任务543万元,增速30%;工作目标552万元,增速32%。

7、电信业务收入(县经济核算目标)。上半年预期目标任务4066万元,增速30%;工作目标4129万元,增速32%。

8、工业增值税(州目标)。4月份增速10%;5月份增速13%;6月份增速16%。

9、铁路货运收入(县经济核算目标)。上半年预期目标增速20%;工作目标增速22%。

10、市场主体培育。全年新增工业企业20个以上,其中2000万元以上5个(州目标4个);全年新增个体工业10个以上。

11、电子信息制造业(州目标)。全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

(三)2014年1—5月份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增加值。

1—5月份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1546.22万元,同比增长16.33%(差州目标任务4817.11万元,完成州目标任务的70.56%;差县增比进位指标预期目标任务3779.6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5.34%;差县增比进位指标工作目标任务3917.1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4.67%)。其中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9341.6万元,同比增长14.46%。(超县经济核算预期目标任务2433.2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5.22%;超县经济核算工作目标2264.1万元,完成县工作目标任务的131.99%)。

其中5月份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990.4万元,同比增长16.4%。其中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18.2万元,同比增长15.32%。

上半年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4553.9万元,同比增长15.92%(差州目标任务5082.1万元,完成州目标任务的74.12%;差县增比进位指标预期目标任务3837.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9.14%;差县增比进位指标工作目标任务4002.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8.43%)。其中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1768.5万元,同比增长13.97%。(超县经济核算预期目标任务3478.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41.96%;超县经济核算工作目标3275.5万元,完成县工作目标任务的138.57%)。

2、工业用电量。

1—5月份工业用电量预计完成22291.3万度,同比增长4.3%,日均工业用电量148.61万度(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之差的绝对值为10.16%,差预期目标6.14%,差工作目标8.16%)。

其中5月份工业用电量预计完成4800万度,同比增长6.48%,日均工业用电量160万度,超州目标任务9万度。

上半年工业用电量预计完成27141.3万度,同比增长2.58%,日均工业用电量150.78万度(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之差的绝对值为11.39%,差预期目标7.39%,差工作目标9.39%)。

3、工业投资。

1—5月份预计完成10620万元,同比下降75.31%(差州目标任务8.93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62%)。

其中5月份预计完成500万元,同比下降95.75%(差州目标任务2.0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4%)。

上半年预计完成11620万元,同比下降78.95%(差州目标任务10.83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7%)。

4、邮政业务收入。

1—5月份邮政业务收入预计完成353.42万元,同比增长12.97%。(差县经济核算预期目标99.0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8.1%;差县经济核算工作目标任务106.5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6.83%)。

其中5月份邮政业务收入预计完成60万元,同比增长11.28%。

上半年邮政业务收入预计完成458.42万元,同比增长10.18%。(差县经济核算预期目标84.5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4.42%;差县经济核算工作目标任务93.5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3.05%)。

5、电信业务收入。

1—5电信业务总量预计完成2621.4万元,同比增长4.89%。(差县经济核算预期目标任务766.9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7.45%;差县经济核算工作目标任务819.4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6.19%)。(电信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610.42万元,同比增长0.97%;移动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1867万元,同比增长7%;联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143.54万元,同比下降3.9%)

其中5月份电信业务总量预计完成488万元,同比增长2.13%。(电信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125万元,同比增长4.17%;移动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335万元,同比增长1.52%;联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28万元,同比增长0.72%)。

上半年电信业务总量预计完成3128.4万元,同比增长4.42%。(差县经济核算预期目标任务937.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6.94%;差县经济核算工作目标任务1000.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5.77%)。(电信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740.42万元,同比增长1.49%;移动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2212万元,同比增长6.1%;联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175.54万元,同比下降3.1%)

6、工业增值税。

1—5月份工业增值税预计完成1970.44万元。同比增长19.99%。

其中5月份工业增值税预计完成431.04万元。同比增长17.45%(超州目标4.45%)。

上半年工业增值税预计完成2708.44万元。同比增长15.59%。

7、铁路货运。

1—5月份铁路货运收入预计完成1150.01万元。同比增长9.42%。(差县经济核算预期目标10.58%;差县经济核算工作目标任务12.58%)。

其中:5月份铁路货运收入预计完成180万元。同比增长1.69%。

上半年铁路货运收入预计完成1425万元。同比增长7.87%。(差县经济核算预期目标12.13%;差县经济核算工作目标任务14.13%)。

8、铁路客运收入。

1—5月份铁路客运收入预计完成632.47万元。同比增长2.84%。

其中:5月份铁路客运收入预计完成80万元。同比增长10.48%。

上半年铁路客运收入预计完成717.47万元。同比增长3.08%。

9、市场主体培育。

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8月份和11月拟各入库1家(即:XX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和XX县振黔新型墙体建材有限公司)。

500—2000万元工业企业8月份拟入库的3家(双赢电子、光能科技、XX供水公司);11月份拟入库3家(即:睿合节能砖、金万鹏电子、振铭木业)。

10、电子信息制造业。涉及我县三家:XX省XX双赢电子科技工贸有限公司,预计年产值完成600万元;XX新能源光能科技有限公司,预计年产值完成800万元;XX县金万鹏电子有限公司,预计年产值完成400万元。

三、工业企业项目新建、技改、续建进展情况

(一)恒盛公司项目建设情况。

1、生产情况。恒盛有限公司目前有6300KVA冶炼炉12台,年产能为4.2万吨。2014年1-5月份生产工业硅1.5万吨。工业用电量1.78亿度,日均工业用电量118.7万度。当前市场价1.26-1.30万元/吨。

2、39000KVA冶炼炉技改造项目和4×30万KW级热电联产动力车间工程进展情况。

一是4×30万KW级热电联产动力车间工程进展。XX省发展改革委于2011年3月10日以黔发改能源[2011]33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同意XX县恒盛热电联产动力车间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目前,先后共已投入资金约1.182亿万元人民币,完成新征用地970多亩,完成用地开发三通一平450多亩。目前已完成的支持性文件有①可行性研究报告。②可研报告的专家评审意见。③用地批文。④县级文物意见。⑤矿产压履报告及批文。⑥地质灾害评估报告。⑦县级军事部门意见。⑧供水意见。⑨选址批复意见。⑩水土保持方案报告。11水资源论证报告。12环境评价论证报告。13煤炭供应协议。14空管及机场电磁影响批复意见。15项目申请报告。16融投资意向协议。至此,除环评外主要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是12台×39000KVA冶炼炉技改项目进展。在扩能技改升级过程中,因遇到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技改项目推进困难。在各方的支持下,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投入了1.6亿元资金,完成12台39000KVA冶炼炉的土地平整工程和完成前三台的基础工程。技改1号39000KVA冶炼炉,已基本建成,目前的主要任务是220KV线路的消缺和各种设备点火前的调试,省环保试生产批复及省安全生产备案审查。(1台39000KVA冶炼炉改造主要经济指标:产量:每台炉的年产量可达到3.6万吨~4.5万吨。月产量可达到3000吨~3830吨。用电量:每台炉年用电量可达到4.25亿度~5.3亿度。每台炉月用电量可达到3540万度~4520万度)。

3、目前的主要问题及协调情况。

一是220KV线路。对线路消缺恒盛公司在5月26-27日与省电网运检公司和设计单位进行对接。

①导线型号不一致(分别为:240及400):设计单位和省电网公司答复必须换线按设计要求做。预计完成要20天,目前在采购材料与施工单位协商施工费用。

②部分腿基础型号浇制错误:设计单位尽快派人现场勘察后出设计消缺方案。

③运行维护协议:省电网公司答复尽快上会研究后,再商议运行维护协议。

④ 线路T接必须在线路消缺完成验收和运行维护协议签订后才能进行。

二是环保试生产批复。5月8号和22号省环保厅、州环保局到恒盛公司检查提出在点火前必须要有环保试生产批复。由于建设的环保设施与环保批准要求不符合,要求恒盛公司与环评编制单位对接,解决问题后才能取得环保试生产批复。目前正在对接。

三是安全评价。5月14日省安监局现场检查和指导服务,提出必须完成职业卫生和安全设施预评价报告、职业卫生和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专篇并通过备案审查工作,方能进行点火试生产。目前职业卫生和安全设施预评价报告已请省劳科院编制合同签订预付款已付(5月23日),计划20天完成编制,职业卫生和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专篇已请省冶金设计院编制合同签订预付款未付,预付款后计划1个月完成编制。

如以上按期完成,争取在2014年7月中旬进行点火试生产。

(二)XX上域天麻深加工产业项目建设情况。该项目为新建项目,总投资2亿元,一期占地30亩,筑面积1.6万平方米。二期占地76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目前,第一栋建筑面积9600㎡的“两菌”车间完成二层主体框架建设,第二栋9600 ㎡的“菌种”车间已完成基础开挖,该工程现停工。

(三)XX舞阳河米业有限公司精米生产线扩建项目建设情况。该项目为续建,总投资2200万元,扩建年产能4万吨大米的生产线。目前,正在调试设备,预计2014年6月中旬调试生产。

(四)XX县永航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扩建水泥电杆生产线项目建设情况。该项目为续建,总投资1200万元,年产能1.2万根。目前,正在场平,预计2014年10月底投产。

(五)XX县睿合环保节能建材有限公司节能砖生产线项目建设情况。该项目为新建,总投资3000万元,设计产能5000万块/年。目前,正在建设,预计2014年8月底投产。

四、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工作开展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州第二次工业发展大会、全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服务,帮助企业解难题,确保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完成。我局以“找问题、出主意、解难题、促发展”为主线,从开展企业服务年、深化改革年、产业建设年、安全生产年活动四个方面在全县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全面帮助企业提速增效专项行动。

为开展好“双服务”专项行动,我局制定了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大行动工作方案,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工作机制,实行“旬协调、月汇总、季总结”调度方式。对全县20户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拟入库企业及工业企业项目主动上门跟踪服务。自“活动”开展以来:一是共梳理了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19条,已办结16条,正在办理的3条;二是帮助XX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组织申报为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该公司是我省唯一一家被列入全国364家企业列入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的企业,是我县苗族刺绣行业的领军人,形成我县民族旅游的一大特色;三是帮助XX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蝴蝶妈妈”品牌纯手工数纱绣苗族纹样领带、双面平绣披肩和围巾、平绣苗族风情壁挂和挑花兼平绣等旅游产品,现已正式批准为“2014年度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文化部产业司将会同财政部文资办给予项目重点扶持,将在项目的规划创意、对接推介、投资融资、人才培养、专家咨询等方面提供扶持和服务,促进项目未来取得长足发展;四是组织XX县东昌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山矿泉水厂等企业参加XX省中小企业星光工程黔东南州股权融资培训,现东昌木业公司正在与上海股交进行融资合作,办理产品上市等相关事宜;五是为了给企业搭建更好的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企业产品营销渠道,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4月25日,组织了XX新能源光能有限公司、XX县双赢电子科技工贸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举办了“XX县2014年工业产品推介会” ,并与前来参会的经销商及客户代表签订了采购协议;六是帮助恒盛公司恒盛公司39000KVA冶炼炉验收前的相关工作及贷款重组9160万元,帮助舞阳河米业等企业银行贷款800万元;七是组织企业申报各类国家专项资金达3600万元;八是组织企业参加省、州举办的各种培训,共培训50人10次;九是帮助企业招工100人,并组织了岗前培训;十是注重对民爆和工业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排查和整治,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切实提升隐患整改率,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我县工业企业安全稳定生产

五、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招商引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我局抽专人积极配合园区抓招商引资工作。为使一些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并使其迅速成长,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对引进的企业全力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目前园区现已入驻企业32家。

(二)抓党风和干部队伍建设,树服务新形象。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服务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出发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作风。进一步健全机关考勤、外出请假、公务用车、来人接待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机关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二是抓党建。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突出科学发展、民族团结两大主题,我局认真开展了基础保障、产业强村、基层民主、和谐稳定、文明传承、典型示范、工作创新这“七大”工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切实解决了基层、群众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强局党组组织的理论学习,强化机关作风、廉政建设,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树立良好政府机关形象。三是抓稳定。进一步加强法治创建、“六五”普法、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工作,妥善处理来信来访,做好重点人员稳控。四是抓帮促。加大局挂帮城关镇新桥村、双井镇平寨村的帮扶力度,选派得力干部驻村,会同村两委理思路想办法,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连心对接活动、扶贫捐赠、计生“两户”帮扶、开展“讲、访、帮、促”等活动,帮扶双井镇平寨村计生“两户”资金2000元。五是抓宣传。围绕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和企业关心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形成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全县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XX县工业企业调研报告》、《XX县生态工业建设调研报告》、《XX县非公有制经济调研报告》、《XX县工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等调研文章。

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缺乏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产业优势不明显。目前,我县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仅20家,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工业增长还没有摆脱粗放型发展、外延式扩张的模式,劳动生产率偏低,经济效益基础不扎实,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

2. 载能行业发展依然困难,企业生产信心不足。省政府扶持载能企业生产电费补助政策只执行到2013年5月份,目前恒盛公司工业硅生产成本1.25万元/吨,目前产品销售价格1.26—1.3万元/吨,每吨盈利仅在100—500元。成功磷化公司黄磷生产成本1.55万元/吨,目前产品销售价格1.56—1.58万元/吨,每吨盈利仅在100—300元。

3. 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园区建设资金困难,承担园区建设投融资的主体XX金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资产少,市场化程度低,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信贷,难以突破资金制约的瓶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

 4. 招商引资困难,企业入住率低。尤其是大项目好项目引进难度大,产业承接能力不强,目前园区企业大部分是由原有的存量企业引进入园。

5. 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并进的难度日渐加大。由于资源、环境的制约日渐明显,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调整升级的任务相当紧迫。但产业调整升级对资金投入、技术条件、人才支撑、土地资源等方面的要素资源要求较高,同时产能规模、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的调整升级与保持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两者之间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预计整个“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在有关产业政策、节能减排等方面整顿力度和标准的提高,我县传统产业调整升级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有效平衡“发展速度”与“转型升级”之间矛盾的难度增大。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及措施

(一)提升工业用电量。为实现我县日均工业用电量达到165万度以上:一是加强用电企业的调度,确保恒盛公司日开炉在10台及以上(日用电达125万度);二是调度成功磷化公司12500KVA和7500KVA两台电炉同时生产(日用电达40万度);三是积极帮助恒盛公司39000KVA技改炉早日建成投产,力争7月中旬试运行(每台炉月用电量可达到3540万度~4520万度),补足“欠账”。

(二)继续抓增量。一是加强对已投产、达产的新项目进行跟踪调度,重点加大对恒盛公司39000KVA技改炉建设的调度力度(每台炉月产值可达到3360万元~4300万元;增加值可达到433万元~542万元)。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更多项目早投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抓统计支撑。一是要继续抓好企业上规入库,摸清情况、制定计划、有序推进。二是配合统计部门开展好规模以下企业统计工作,充实、调整和完善样本企业。三是指导企业做好新开工项目入库工作,确保项目入库“四要件”齐全,顺利入库。四是统筹抓好铁路货物周转量、工业增值税等指标,增强工业统计的匹配性和支撑性。

(四)抓“双服务”专项行动。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长效机制,为我县经济继续实现平稳增长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