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扶贫情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

篇1

近年来,XX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产业发展全局,围绕脱贫退出指标,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贫困群众增收稳定脱贫为目标,持续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进一步提升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现将XX年度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资金投入稳中有进,贫困户受益面逐年加大。全州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运用市场的手段推进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配置,通过政策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2017年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资金XX万元占比为XX%,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全州XX个乡镇XX个贫困行政村XX户档卡户XX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XX个,已实施XX个,正在实施XX个,尚未实施财政收回资金XX个。XX年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资金XX万元占比为XX%。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全州XX个乡镇XX个贫困行政村XX户档卡户XX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XX个,尚未实施XX个。

(二)项目覆盖率不断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促进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经营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创设扶持政策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一是全州立足召大引强、外引内联,推动产业覆盖面不断扩大。XX-XX年,以辣椒、巴西菇、生猪、肉牛等为主要产业的特色种养业,累计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项目XX个,尚未实施项目XX个。二是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结合山地、露营、民俗民风等乡村旅游资源,着力发展起一批具有壮族、苗族、彝族等风情的乡村旅游产业,累计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项目XX个,尚未实施项目XX个。三是坚持农业基础定位,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全州各县(市)均制定了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意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同时产业的发展还促生了一批以产业集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州新增各类经营主体XX个,全州农业龙头企业XX户,完成培育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XX个,全州家庭农场总数XX个。主要生产经营类型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服务业。农业龙头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为入股分红、订单帮扶、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等。目前,全州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XX个,带动档卡户XX户XX人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入股分红、订单帮扶,提供劳动力岗位等。

(三)聚焦“三大机制”,保障脱贫实效。明确政策实施主体,与农业产业政策相结合,形成比较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发挥政府督查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形成齐抓共促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健全力量保障机制。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州工作机制,定期研究精准扶贫工作,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队伍整合为“三合一”工作队,按照“专下来、沉下去”的要求,确保扶贫工作有人做,能会做,做得好。二是健全资金整合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其中XX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发展力度,实现贫困户稳步增收,截止XX年XX月XX日止,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XX万元,获贷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配备风险补偿金XX万元。三是健全氛围营造机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工作简报、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宣传各地产业扶贫经验做法;突出“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主题,常态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和“农民夜校”活动,领导坚持每月到联系点宣讲产业扶贫政策,听取群众建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思想和行动上为精准脱贫提供强大保障。

(四)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各县(市)创新推行政府平台公司牵头发展产业的运作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产业建设、补植补种、后续管护和市场拓展等问题。一是加大对现有资产的扩建工程项目扶持力度,扩大超市经营空间和商品种类,增加农副产品进入超市和日用品销售规模和渠道,构建农副产品购销渠道多样化和日用商品流通规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档卡户就业渠道,促进产业脱贫工作健康发展。二是通过公开进行招投标的方式对活畜交易市场实行市场经营运行,有力的带动了市场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此举有效盘活了现有资产,使现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加了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周边养殖业发展和推助家庭养殖增收。三是按照全州人才培训方案要求,结合当前各产业工作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部门的培训项目资源,加大对农业、养殖业、加工业、建筑业等内容的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和现场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农户的种养殖水平,有效增加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自然资源环境受限,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滞后。我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程度深,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难度大,水利化程度低,土壤瘠薄,石多、土少、水稀,种植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水保障率低,雨养农业,靠天生产没有根本改变;耕地零散,机械化生产条件滞后;养殖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水平低,传统基础设施比重大;特色产业“散、小、弱”,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存在分散种植、分散养殖、分散经营,形不成拳头产业、拳头产品,市场分散且不稳定。自然资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严重,种养业发展方式基本呈“点状式”,难以形成规模化、集中式的种养殖方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性不强,群众参与意愿不高。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进一步促进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与措施方面的探索还有待加强。合作社经营的产业普遍小而散,在技术支撑、市场信息、利益分配、财务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链条。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难以发挥整体效益。因利益驱动,企业与农户彼此缺乏信任,产销协作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和有序流转刚刚起步,与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三)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州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的产业项目大多都处于发展初期,项目资金投入大,资金缺口大,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同时,精、深产品加工研发投入不够,农业特色加工产品少,缺乏稳定的对外销售渠道,大规模化发展时机仍不够成熟。农业产业规模小、散、乱、杂,扶持力度不够,竞争力不强,难以带动贫困户依托产业发展共同致富,减贫带贫效果不明显;且发展农业产业受自然灾害、疫情疫病、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业产业发展受限造成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推进较为缓慢。

(四)产业扶贫项目抗风险能力弱,项目实施单位心理压力大。由于我州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加上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和产业扶贫项目布局较单一的原因,加上我州自然灾害频发,产业扶贫抗风险能力弱,产业项目因灾等原因造成项目资金损失,从而使项目实施单位人员被上级部门追究问责等情况,导致项目实施单位特别是基层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积极性不高,项目实施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产业扶贫项目的健康发展。

(五)产业链过长,产品附加值不高。虽然全州农村产业迅速发展,但从栽种至出售之间的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依然突出。全州以发展粗放型农业为主,出产的农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质量优良,具有很好的竞争力,但缺乏有实力的企业入驻文山开展深加工,单纯以农产品的原始形态进入市场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难以继续提高。如万寿菊产业在我州虽然大面积铺开发展,但是此产业在我州仅仅是整个产业链中的第一环,我州只负责种植、采摘,经过简易的初加工后就运往其他地区进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困难,不能很好地形成一条“从种子到商品”的完整产业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功能。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建设,引导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内部规章制度;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较规范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试点,赋予其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职责,在政策、资金、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同时,根据实际制定简单有效的合作社奖励机制,鼓励合作社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明确贫困户参与分红的下限和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应提供的倾斜,明确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责任和目标,推进合作社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互促发展。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各级农司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用好产业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明确贫困群众在产业链、利益链中参与的环节和份额,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收益,并通过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养殖合同,采取统一培育、统一管理、统一供苗、统一采收、统一销售“五个统一”生产模式,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管理、销售方面的问题。促进产业化经营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让参加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当年收益达到或超过贫困线标准,并稳定增收。

(三)创新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联合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二是鼓励贫困户以享受扶贫产业政策的资金入股当地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既帮助贫困户找到找准脱贫致富的产业,又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难题,推动合作社发展壮大。三是加大项目倾斜力度,整合有关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支农惠农项目,优先委托和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篇2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的范文一: 十堰市自实施 千企进千村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 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郧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子胥湖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伟定点联系的扶贫村 郧县城关镇桃花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与现状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 (20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有史以来,桃花沟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

力争在20xx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

20XX-2018年通过对桃花沟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 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计划从20xx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18年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

计划20XX-20xx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 春赏桃花、夏摘桃果 的桃文化观光园。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的范文二: 为深入细致了解扶贫村现状,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5月16日,我们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XX镇XX村开展扶贫调研工作。通过召开村干部、村小组长座谈会,走访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共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347户,1318人,其中贫困农户71户328人,低保户44户70人。全村耕地面积1159亩,人均耕地0.88亩,农业生产主要以从事水稻种植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空心村现象严重;其村主干道交通已有改善,但村内道路大多还没有硬化,影响出行;没有公共休闲场所,村前屋后到处是大片垃圾,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居住环境和村民生活水平;农田田园化程度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山塘水库蓄水量小,水坡水渠经年未修,严重影响农田灌溉。

三是务农人员素质较差。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该村从事种农事生产的务农人都是老人,且初中以下和文盲、半文盲占相当比率,思想封闭、安于现状,只能选择劳动力程度不高的水稻等农作物,依靠仅有的土地和国家的扶助政策生活。村级组织缺乏能力组织村民合力发展,大量劳动力外流,造成特色产业难以规模和产业化。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技能水平低,就业途径少,门路窄等原因,收入水平也不高。

四是致贫因素多。主要是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技术等致贫,但该村有近60%的贫困户是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因病因残造成劳动力的丧失或要承担巨额的医药费用,大多数家庭入不敷出,形成疾病和贫穷的恶性循环,因病致贫已成为农村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五是扶贫对象的确定存在漏洞。从反馈的情况看,大多数已建卡的贫困户都有住房,甚至是近几年才建的新房,条件尚可。但有些家庭确实有困难,确实贫困的农户并没有确定为扶贫户。

二、扶贫工作思路及对策

篇3

根据《县目标绩效督查中心关于报送政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知》件精神,我单位结合年初政务目标任责任清单,逐条整理政务目标任完成情况,现将政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已完目标

1.引进优质企业合作开发园区产业化项目1家;完成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完成中药材加工基地提升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

2.完成县科技有限公司300万元配套设施设备购置。

3.优化“1+5”产业园体系,完成花椒主题园核心区提升项目。

4.完成县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

5.成功创建州级农业示范园区1个。申报东西部储备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2000万。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受疫情影响,重创旅游,园区企业今年只能实现产值6000万元,无法完成全年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的目标;

二是受“7.15”、“8.16”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在建的县藏红花椒扶贫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路面、路基、堡坎、桥涵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预计约633.33万元,今年无法按计划完成县藏红花椒扶贫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篇4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xx村海拔1200至XX米,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560亩,林地2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业1600亩;全村共有535户,共计1729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43户;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现村里常住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果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苹果、核桃、花椒等。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三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

1.当前需求最迫切的是公路建设,五六组通村公路建设立项18公里,实际只完成了14公里,因为两个组的群众都想把余下的4公里安排到自己的那一段,缺4公里的项目和资金。存在较大的稳定隐患。林区公路和连户路共需要建设20公里。

2.四组约500人的人畜饮水水源已协调好,差4000米管道工程项目。

3.一、四、五、六组约1000人用电质量不能保证。

4.山坪塘需求量较大,约需100口,堰道初步计划有10公里需求。

(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方面

1.缺乏支柱产业,始终被动跟风,效益不好。

2.农业耕种技术和营销能力欠缺。

(三)安全生产方面

1.煤、铁、高岭土盗采盗挖一度比较突出,近期明显好转,但仍时有发生。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因道路条件差,安全监管难度大。

三、原因分析

造成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通村公路的建设不完善、无支柱产业,导致村民生产发展的不便捷、经济效益不高,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打工。

四、扶贫对策

(一)积极协调衔接项目

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联系村xx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二)实现长久发展

根据xx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建议选择适合的果木进行栽种,请专家亲自示范教授村民生产技术,带动村民积极性,帮助xx村真正长久地脱贫致富,并协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xx村的农副产品走出山区。

(三)加强安全宣传

广泛开展送安全知识、安全警示教育等下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法治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努力把安全法治和安全文化产品送到河西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支持参与依法治安的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四)加强感恩教育宣讲

进一步深化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动员局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保证党组书记全年宣讲2次以上、班子成员宣讲1次以上、其余乡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宣讲,培养群众感恩之心。

五、建议

(一)加强对xx村民的农业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到生产发展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

(二)适当开发旅游业、宣传推广。

(三)为老年人构建健身、娱乐场所,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四)教育方面,为学生争取一定优惠政策。

(五)注重发挥妇联、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增加安排针对贫困妇女的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参与度。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2017年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蔡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段文俊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15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2016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刘应文在马曹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马曹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三、下段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完成后,要落实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 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包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

篇5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乡村干部会等会议,安排布置全乡精准扶贫、县乡村三级新村规划全覆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于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乡成立精准扶贫等当前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乡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各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各自职能职责,同时加强对乡村干部进行扶贫的动员、培训,联系我乡工作的县组织部部长同志就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做了培训。

二、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目前,全乡共有建卡贫困人口802人,311户,贫困率为5%。在深入调研的基层上,对两个精准扶贫村制定3年发展规划即:《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同时对全乡的贫困情况进行了摸底。

三、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

全乡311户贫困户每户门口悬挂精准扶贫帮扶信息牌,对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及责任人电话进行公示,方便贫困户的联系。

要求帮扶领导及帮扶干部每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次数不得少于1次,每月不得少于4次,及时解决在脱贫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困难、问题。

明确帮扶部门责任,乡政府已制定出贫困户信息明细表,增收产业培育类由乡畜牧站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养猪、养牛、养羊等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农户环境建设类由乡农整办、国土所、房管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硬化院坝、硬化入户路、危房改造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能力提升类由乡农业服务中心和乡劳保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劳务扶贫、职业教育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有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安全饮水、改厨改厕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

四、抓住时机,把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省市县全委会的召开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人才等机遇,落实好方家嘴村、花朝门村、地母哑村等村的生猪、肉牛、白羽肉鸡产业.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幸福新村建设稳步推进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养老社区安置近400户,撤迁钉子户5户,落实了小区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和人员,基本完成村办公室的整改装修,新村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4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篇6

一、排查范围

按照文件要求,在全镇域范围内开展排查工作。组织专人对全镇合作社情况进行详细排查。

二、排查内容

(一)利益联结方面。排查已享受扶贫政策的农民合作社,不存在未真正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2019以“差异化”方式为贫困户分红。

(二)财务管理方面。排查合作社不存在未合理配备财务会计记账人员、未按规定设置会记账簿和档案,会计核算管理不规范问题。自2016年开办以来,已按规定配备财务会计记账人员、设置会记账簿和档案,会计核算管理符合规范。

(三)风险防范方面。排查享受扶贫政策的合作社不存在未按法律和章程制定盈利分配方案、未能让贫困群众稳定分享扶贫产业链和价值链收益等风险不可控和收益无长期保障等问题。

篇7

牧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的安排,月日上午,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基层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组成调研组,就县人民政府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到昂拉乡措加村实地查看了文化旅游扶贫项目昂拉赛康寺维修和农家乐改造情况,并与部分项目实施户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县扶贫局负责人有关情况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年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部署,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思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紧紧围绕年初县政府和州扶贫开发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实,共投入扶贫资金2418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藏区扶贫产业发展、旅游扶贫产业产业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整村推进项目。该项目投资700万元。其中包括:1.投资301.6万元的4乡(镇)12村牛羊养殖及商铺购置项目。2.投资200万元的坎布拉镇尖藏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3.投资198.4万元的昂拉乡尖巴昂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

(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662万元,对7乡2镇浅脑山区生态及地质灾害区263户1192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完工,正在准备验收。

(三)旅游扶贫项目。一是投资200万元,实施了坎布拉旅游景区3村贫困群众扶贫产业发展商铺购置项目。二是投资180万元,实施了昂拉乡措加村老景点改造项目,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正在准备验收。

(四)尖扎滩乡滩上四村产业扶贫农贸市场建设项目。项目投资500万元,在尖扎滩乡建设萨尕尼哈农贸市场一座。

(五)创业、资助项目。1.投资76万元,开展以烹饪技术、民族歌舞演艺、泥瓦工等专业的劳动技能雨露计划培训项目。2.投入资金40万元,实施了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3.投资60万元,对贫困大中专毕业生给予贴息贷款,鼓励创业。

(六)工作措施得力。一是深入开展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村情民意,掌握市场行情,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实施奠定了群众基础。二是科学编制方案。提高了项目实施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加强项目管理。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做到了项目建设的公开、公正、公平,使扶贫资金发挥了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较大。近些年,随着省、州、县农牧区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有脱贫条件的村庄已经基本实现了脱贫。目前需要扶贫的对象所处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加之个人无一技之长或等、靠、要思想严重,实现脱贫难度较大。

(二)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农牧区扶贫工作涉及农牧、民政、水利、财政等多个部门,虽然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但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工作上也没有实现有效的联动,与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差距甚大,这就导致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出现信息不畅和协调不力的问题。

(三)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尚需加强。由于精准扶贫的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以往的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势必难以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三、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健全精准扶贫机制。要认真研究吃透中央和省上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精神。一是政府及扶贫主管部门在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做好我县精准扶贫顶层设计,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在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时,加强各部门联动,加大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乡村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等建设,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支撑。三是要整合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资源,改变目前资源分散、管理分治等多龙治水的扶贫工作现状,搭建信息平台,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在精准扶贫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把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有机结合。既要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又要把精准扶贫规划与城镇化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起来,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加快推进连片困难乡、村的发展。

(三)要继续加大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县、乡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州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为确定四个一批精准扶贫项目,做到六个精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牧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概述

xx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2.76万人。20xx年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

xx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全旗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到20xx年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26%,未解决温饱人口1.68万人,低收入人口2.11万人,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3.2%和16.5%,无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2.7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2.2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7.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了一种需长期医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0%;二是因灾致贫返贫,主要是长期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25%;三是因学返贫,主要是学杂费逐年增高,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不仅大学的学费居高不下,就中小学的杂费也让一些农牧户难以承受,特别是近年学校大量合并,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小学,许多小学生和学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长陪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开支都很大,一个小学生一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约占贫困户的10%;四是因残致贫,有些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致残或是残疾人,因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致富的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5%;五是懒惰致贫,一家人不好好种地养畜,更不会去勤劳致富,一年到头等救济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贫返贫,如孤寡、借贷等原因致贫返贫,约占贫困户的5%。

(二)影响和制约贫困农牧民脱贫解困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右旗自古以来就有旱巴林之称,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十分频繁。1995年秋,全旗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9万亩,返贫人口达1.02万人;1998年7月全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61亿元,返贫人口达3.07万人;20xx年8月16日遭受6.3级地震,持续时间30多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50万元,返贫1.87万人;20xx年春旱十分严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20xx年更是多灾之年,不仅遇到了30年不遇的夏秋连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个苏木镇又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8.5万元,11月3日又发生了4.2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1.4万元,预计总返贫人口2万人左右。同时,全旗有近5万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结核病、高氟水等地区,致病患者多达1.3万人,因病致贫现象较多。

2、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生产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右旗目前有耕地面积62.25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15.55万亩,人均1.21亩,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冲击平原,这一地区履盖1个苏木、2个镇1万多人。近年来,全旗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但应对连年频发的旱灾、洪灾、雹灾、早霜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这些不仅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并易因此而致贫、返贫。截止20xx年底,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贫困独贵龙仍是以养牧为主,其他收入基本没有,生产生活都靠卖畜,至今尚有无畜户或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5400多户。

3、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增大,对于一家一户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而文化素质偏低的农牧民来讲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同一品种的农畜产品在某一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而国内需求增辐不大,产品不能大量出口时,农牧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牧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牧民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绝大部分农牧民则无所适从,很难把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

另外,一些贫困地区农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干劲。

4、牲畜分配不均,牲畜占有量差距大。

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多数地区牲畜分配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据统计,全旗18.5%的养畜大户饲养着全旗70%的牲畜,如岗根苏木张勇一家4口人,饲养700多只羊,人均175个羊单位。而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还有一部分无畜户。

5、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富余劳动力比较多。

劳务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农牧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原来大量的手工劳作被机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农牧民从以往的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形成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目前,全旗有闲置劳动力达3.5万人之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务输出量不大,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饲又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重新返回牧业生产中,劳务输出难度大。每年组织输出人数在1万人左右。

6、牧区生产生活支出高,成本大,收入不稳定。

一是牲畜这种生产资料的生命性决定了牧区具有人畜双重消费的特点,特别是一遇灾年,需要购买大量饲草料,出现成本大于销售的现象。同时,禁牧舍饲也加大了牲畜饲养的成本。二是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在教育、医疗、交通、水电、食品等方面消费较高,年人均达1264元,占纯收入的52%。三是与农区建设相比,国家对草原建设投入较少,畜牧业基础建设欠帐较多,需要建设投入较大,牧民自己无力承担。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四是扶持牧户所需投入较大,如每户建一处草库伦(6000元),扶持10个羊单位母畜(3000元),每户需投入9000元。据统计,全旗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户有17285户,约需投入1.5亿元。五是右旗属高寒低温区,且持续时间长,取暖时间长达6个月,牧民维持基本生存状态所需开支较大。

7、公共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篇8

去年,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固定贴息水平,灵活补贴方式;逐步探索建立风险防范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总体思路,下大力抓了信贷扶贫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使扶贫贴息贷款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年来,累计投放扶贫贴息贷款*亿元,其中项目贷款*亿元,小额到户贷款*亿元。扶贫贴息贷款共扶持扶贫龙头企业*个,扶持贫困户*万户、*万人。覆盖了全省*个市、77个中省重点贫困县和14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培育了主导产业,壮大了龙头企业,调整了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扶贫贴息贷款是一项直接面向农村和贫困农户,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扶贫贴息贷款工作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省上成立了有扶贫、财政、人行、银监局、有关金融机构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副省长为会议召集人,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市、县也成立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定期研究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加大部门间的协调力度,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各贫困乡镇都有2至3名干部主抓落实。形成了各级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各级始终把培育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做为信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作为扶持的重点。到户贴息贷款计划全部安排在贫困县、贫困村,其中70%以上贴息资金集中用于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着力帮助贫困村的贫困户建立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二是把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到户贷款只扶持产业,不能用于看病、建房等,通过小额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积极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培植特色产业,深受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一年来,我们立项扶持的企业全部是国定、省定贫困县的企业,种养业、产业化项目占扶持项目总数的98%。通过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有效扶持,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运行程序。一是优选金融机构。把重原则、讲信用、口碑好,愿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金融机构,作为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主体及承贷机构,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农业银行独家运营的做法,目前,全省已有农行、农发行、农信社、邮政银行、工商行等九家金融机构承担了扶贫贷款业务,群众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二是放宽投放标准。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由县扶贫办审查把关,将全县到户贷款总额度的20%用于能人大户或者经济合作组织。但每个能人大户放贷不得超过10万元,经济合作组织不得超过30万元。三是严格考察审核。到户贴息贷款投放由农户申请,村委会签注意见(盖章)、乡镇扶贫办与金融部门考察、审核,上报县扶贫办审批,金融机构按照程序投放贷款,县财政给予贴息。项目贷款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县逐级审查上报,省扶贫办审查审批并推荐给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按照有关程序审查放贷,每年底由扶贫、财政、有关金融部门逐级审核确认后,将贴息资金兑付给项目单位。

四是着重把好“四关”。(1)严把扶持对象关。扶贫贴息贷款的对象是贫困群众,因此各级各部门始终紧紧围绕贫困农户来开展工作,对享受贴息的贫困户由村组和乡镇层层审核确定,保证贫困农户能够真正享受到扶贫贴息贷款的有效扶持;(2)严把资金投向关。在扶贫贷款贴息工作中,严格按照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用性质,把贷款贴息资金集中用于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项目上,确保农户发展生产得到有效扶持;(3)严把贴息兑付关。在扶贫贴息贷款范围和对象确认上,坚持扶贫办、财政局对贫困户贷款名单进行严格把关、严格审核,无异议并经过双方签章后,再通过金融部门把贷款贴息直接补贴到户,既确保了贷款农户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又保证了资金安全;(4)严把目标考核关。省上要求市、县每月上报一次扶贫贴息贷款投放进度及工作落实情况,并适时进行通报。各级政府将扶贫贷款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部门和下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奖优罚劣,确保了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篇9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落实省、市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工作要求,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制定了防返贫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高度重视,严格落实,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目的意义

建立防返贫监测机制可以及时、有效掌握全镇建档立卡脱贫户和非贫困户因灾、因病、因突发事故导致返贫的基本信息,为镇政府针对拟返贫群众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全镇稳定脱贫的精准率和群众满意度,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全面脱贫不返贫。

二、监测对象

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已脱贫户、未脱贫户,以及边缘户。重点监测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400元的家庭情况;住房安全、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安全饮水保障情况;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家庭重大变故可能存在较高返贫及新增风险的情况: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边缘户的“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未脱贫困户提升情况。

三、工作机制

建立防返贫预警机制。以村为单位,村党支部牵头,召开村两委会,每月下旬进行集中研判一次,充分发挥村干部、帮扶干部等力量,及时掌握已脱贫户、未脱贫户、边缘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重点监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不能有效保障、预期收入有下降趋势、家庭劳动力减少、家庭成员患大病、经常性的大额支出及家庭突发特殊状况等情况;对脱贫户主动提出要求纳入预警范围的也一并纳入研判范围。

对因病、因学、因灾等特殊原因出现较大数额的刚性支出,导致家庭收入低于现行贫困线或“两不愁、三保障”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和家庭人口中无人就业(家庭成员全部无劳动能力除外)、家庭成员有较高的固定医疗支出、收入来源不稳定的贫困户,纳入返贫风险户。

凡是进入返贫风险户的,2个工作日内,由村级上报到镇扶贫办。镇扶贫办对村级上报的情况进行核实,2个工作日内完成。镇扶贫办确认核实村级上报情况核实无误后,2个工作日内,上报县扶贫办。

针对风险原因制定处置方案,处置方案实施1个月后,发挥作用比较明显的,由村党支部牵头,召开两委会对返贫风险解除实施研判,研判结果公示3天,返贫风险解除,并报镇扶贫办备案。

由镇扶贫办负责,对该户继续监测2个月,每月向县扶贫办书面报告一次监测情况,2个月监测无异常后,取消监测,按正常户对待。

四、组织实施

坚持“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对照脱贫标准,立足实际,严格执行未脱贫户、已脱贫户、边缘户动态监测机制,严防返贫,确保贫困群众长效稳定退出。

1.区分对象防返贫。指导各村针对未脱贫户、已脱贫户、边缘户不同特点,认真分析研究,针对性制定返贫防范措施,做精产业帮扶、就业扶贫文章,强化帮扶成效监管,确保返贫风险防范无遗漏。

2.明确标准防返贫。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紧盯已脱贫群众家庭收入,聚焦教育(义务段学生入学)、医疗(合疗参合)、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认真抓好落实,坚决做到不降低标准、不吊高胃口。

3.夯实责任防返贫。全体包村领导按照分工安排,深入各村,指导推进脱贫巩固工作,协调解决脱贫巩固存在问题;深入包扶村和帮扶贫困群众家中,制定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解决就学、就医、住房等存在困难,帮助困难群众长效稳定脱贫。

篇10

2016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一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4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xx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xx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xx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16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2016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二

根据省、市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被选派到我们单位的双联行动联系村镇原县新集乡岳庄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7月15日到村报到后,为了尽早掌握全村基本情况、农民生活状况、主导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我迅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入户开展调研,实地考察,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岳庄村的有关情况。

一、村情现状

岳庄村位于新集乡西南部,距乡政府14公里,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川塬兼有,共辖6个村民小组,共387户1687人,其中贫困户285户1176人,贫困面高达72.2%。全村有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4名,村干部3人,平均年龄40岁,均为党员,年龄构较为年轻,全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全村总土地面积1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6547亩,人均仅9.8亩,且多数为山地,全村共有砂石路28.5公里,群众出行、耕作较为不便。全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外出务工为主,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68元。

二、致贫原因

岳庄村与其他村相比,贫困表现和贫困原因具有特殊性,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一是地理位置偏僻。岳庄村地处山区,距县城、乡镇较远,交通条件差,农户居住分散。总体来看,各方面的发展欠账较大。二是贫困程度深。岳庄村贫困面高达72.2%,近年来,因学、因病、因婚、各种突发事故等原因致贫、返贫率较高,在全县89个贫困村倒排序中处于22位,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长期以来,由于扶持力度有限,岳庄村基础建设十分滞后,目前有80户群众没有接通自来水,全村没有1条建成的水泥路,村组道路以砂石路和土路为主,将近60%的耕地为山地,土地质量差。全村只有2个自然村进行了农电网改造,4个村民小组群众农电线路老化,供电可靠性低,经常发生用电故障。村部年久失修,已属危房,影响了基层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四是群众增收难度大。岳庄村经济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低2231元。一半以上的村民以传统种植为主,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缺乏像样的主导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五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岳庄村多数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人员年迈体弱,受教育程度偏低,普遍缺乏种植、养殖技能,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严重地制约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六是村民思想观念保守。该村文化设施缺乏,全村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缺乏先进文化传播的氛围,群众普遍存在求稳怕乱的守旧观念、狭隘封闭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守摊理念,等、靠、要思想严重,各种消极思想相互交织,导致村里缺乏发展活力。综合分析,路、电、水、田、房、业、智是制约岳庄村脱贫的七大瓶颈,也应是帮扶工作的重点。

三、调研启示

一是基础建设是利民之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做好贫困村水、电、路、气、田等基础工作,不断加快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加快农村社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是产业培育是增收之要。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快农业产业构调整,寻找一项适合岳庄村的产业发展思路进行广泛推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农业、土地、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支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同时,有序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种养大户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才能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基层建设是治本之源。积极引导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村政策等内容,组织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全村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提供思想源泉。

四是农民培训是授渔之法。在开展双联六送及进村入户培训活动中,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合,由大户现身说法,深入农户进场指导等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培训,使农民能够学得进,用得上,真正掌握脱贫致富的上乘之法。

五是村级民主是和谐之本。对村里的重大事项加强指导,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和程序操作,制定完善村党支部工作制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把村党支部工作和村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创造家庭和睦、乡村和谐、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六是文化建设是动力之基。经常组织开展村民集体活动、精神文明评选、文化下乡和文艺晚会等活动,协调帮助联系村健全文化活动场所、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对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思想文化教育教育,营造农村文明新新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都有着极为长远的意义。

四、几点建议

一是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充分利用岳庄村地理位置特点,大力发展苹果、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强对村上兴盛园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有序引导群众入股参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畜牧专家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组织村干部、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扩大群众种养规模,引导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手段。岳庄村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使耕种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将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每年定期将流转租金及时拨付群众,从而能使土地最大限能地发挥助农增收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