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篇1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抢先占有优势,企业必须统揽全局,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规划,发挥好资源的最大价值。而会计信息化是新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新要求,也是会计顺应信息化时代的不然选择。只有会计信息化,才能真正地实现与时俱进,才能使得会计工作准确完整,才能第一时间给决策人员有用的参考资料,才能帮助有关人员把握好商机。当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时间和人们的共同努力的,尤其是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还需要加员工训练,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实行明确分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等等,目前看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信息化道路。但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找到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争取让会计信息化再上新台阶。

二、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特征

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顾名思义,会计信息化便是会计和信息的有机结合,其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建设,它是利用多种媒介等渠道把会计信息及时有效的传达给相关人员。企业会计一般采用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方式来加工会计信息,存储并加以利用,为企业提供决策的根据,由于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寻找快速发展的方法,而在会计方面,走会计信息化道路是不可置疑的,也是不可不走的。

2.会计信息化的特征。首先,广泛性;现在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处于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就是一个整体,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会计工作也是如此,它不仅决定着企业能否正常运作,还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计信息化影响着政府部门制定会计制度、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等外部结构或者个人、企业内部员工等等,总之,会计信息化具有广泛的影响性。其次,集成性;会计信息化通过网络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工作集合在一起,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后,实时性;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通过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及时的传达会计信息,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实施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把握商机的有力保障。

三、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会计信息化软件问题。虽然现在大部分企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且有比较规范的核算制度,但是有些领域仍没普及此技术,缺少全面的信息一体化建设模式,有些相关软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级,希望能把此技术拓展到生产和销售等管理环节,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化管理,争取在信息化模式上有新的突破。

2.缺乏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直接受到人才的限制,没有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永远是空想。而目前大多数企业严重缺乏人力资源,造成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的薄弱,也就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不仅需要他们掌握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要求他们拥有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更需要他们精通管理的原则,具有决策、协调和领导沟通等能力,许多企业因没有这样的人才,无法实现企业信息化科学合理的建设,自然而然的也就约束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缺乏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资金、高等技术、高素质人员,更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在看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或者部分人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甚至出现偏差。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戴着“有色眼镜”来认识会计信息化建设,只是狭隘地认为企业会计信息化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却往往忽视了技术与企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增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1.升级网络化软件的管理。企业应逐步加强对系统软件的管理,不断地对软件进行升级,采用集团版或者网络版,这样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基层财务状况。此外,严格规范数据存储和传递等方面的要求。另外,企业需要要求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计算机知识,熟练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掌握软件的安装、资料的备份和病毒的防御等技能,确保系统的正常操作和运转,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资金基础的企业,可以聘用软硬件过硬的计算机维护人员,这样可以及时的维护设备,还可以帮助其他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使用水平,从而增强职工的综合业务技能,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聘用高素质人才。人才是基础,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因此,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当然,会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我,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迎合社会的需要;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员工加以培训,还要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投入大量资金,制定丰富的工资福利,吸引人才。企业要想在社会市场中占有不败之地,那就必须有智慧做支撑,必须有一只属于自己的专业技术团队。

3.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在会计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而领导也更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引领工作人员把会计信息化建设做好做强。基于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所以企业必须统筹兼顾,做好整体计划和布局,这样才能有效的应当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才能应对挑战,切记不可操之过急。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生产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也随之不断上升,对企业的影响也逐渐提升,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庆河.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会计之友,2012,34(05):66-67.

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Ligh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XIA Zhi-ying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100027 ,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terprises in market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necessity increasing.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ill has a lot of problems, which requires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deal with problem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ways and measures, this article pays attention to establish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idea; Strengthen internal managemen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alents training; Enhanci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in depth, this enterprise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ory support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明显,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更加优化企业的管理,节省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企业在当前的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这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集约型管理。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观念上的落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的观念对于企业来讲已经落后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传统的观念认为信息技术是信息部门的任务,只要交给信息技术部门或机构就可以,,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整个企业的整体性影响,没有建立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经营收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指标,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获得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谁就引领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应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视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与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各级领导也应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视为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树立企业信息化的理念。

1.2 企业信息共享能力差

在企业中,信息的共享能力决定了信息所能发挥价值的大小,如果较为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共享,便很难发挥其原有的价值与作用。目前,在企业中,信息化建设的还不完善,信息系统的建立还较为零散,形不成系统的协调与支配,导致信息在传递与共享时受到严重束缚,使本已经获取的信息不能充分得到传递,极大降低了信息的价值,造成了信息的浪费。因此,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3 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思维时效性非常强,一个及时有效的信息往往能够帮助赢得一次竞争或获得一次机会,因而,信息的及时有效性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信息化建设的越完善,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就会越多、越及时,企业就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改革或采取适当的措施。由于信息的时效性较强,在企业间的竞争中,谁先获得了第一手信息就意味着在竞争中赢得了胜利的筹码。但在很多的企业中,这种及时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信息充斥的时代,信息的真伪对于企业决策有重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信息加工分析能力较差,就有可能被市场的虚假信息所蒙骗,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出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建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理念

在企业的发展中,观念的差别对于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要想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更好建设,必须首先树立科学先进的意识理念。传统的理念严重束缚着企业的发展,束缚着员工的思想,不利于企业走信息化道路,对于信息的传输有着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树立全新的信息化建设理念。要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与意义的教育与指导,让全体员工都能够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举办信息技术报告会,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这有利于信息化思想的传播与应用。

2.2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重视人才培养

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信息的管理对于信息系统化的建设有重要影响,只有完善的管理作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与规范性才能获得生存的保证。完善的管理就应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制度,使措施制度化,保证措施的长期有效性。要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监督,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保证措施的顺利实施,在监督检查中,对于信息化建设有阻碍的行为或因素要进行责惩并改进,是指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于信息化建设有力的行为要给予激励,以此来树立先进的模范榜样作用,让更多的员工来效仿,促进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加强信息化建设还应注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最大的技术优势,促进信息化的建设。在人才引进时,要充分按照择优录取机制,使优秀人才得到重用。同时,应加强企业信息部门人员的再陪训,使其接收到最新的信息进展,将最新的技术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2.3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信息化基础性建设是信息实现良好收集、传输、接受的基本条件,没有巩固的基础建设,一切都是没有保障的。在企业中,要尽量降低网络费用,加大基础硬件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加快网络法规的建设,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加强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要积极探索资金的来源渠道,落实资金的使用细则,确保资金的用途与安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基础设施的保障,建立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完善基础设施的各项环节。

2.4 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

信息的安全性是信息发挥作用的前提。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信息的安全给予高度重视。保证重要信息的保密性,确保信息的零泄漏。这就要加强信息人员的教育与管理,避免在企业内部出现管理漏洞。还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媒介的安全检查与管理,提高企业计算机水平,巩固网络环境,建立安全的硬件条件。在安全方面的防范中,一定要提高警戒心,保证安全监察无盲点,这样才能营造安全的信息环境。

3 小结

我国企业当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探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对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贺朝.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

[2] 游战清,李苏剑.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信息化;经济分析;评价

企业信息化主要指,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在信息技术设施、资源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的重要手段,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就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而言,主要有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种,更为细化的划分有费用与收入效益、投入效益、产出效益、诱导效益等。通过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有利于促进城市轨道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城市轨道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具有必要性。但是,就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信息建设现状看,仍处于初步建设阶段。首先,系统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但系统相对较为独立,缺乏有机联系,导致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等环节存在问题。其次,缺乏明确的数据标准规范,且数据格式相对不够统一,直接阻碍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有效协作。再次,数据冗余问题较为严重。例如,同一类数据信息在不同系统中进行重复存储等,不仅占据系统存储空间,而且为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增添不必要的负担。第四,数据管控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完整的数据链,对城市轨道企业发展有不良影响。最后,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汇总能力较弱,不能实现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

二、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分析

1.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费用和收入分析。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费用和收入项目较多。从支出费用看,交通信息化建设费用、信息化设备使用费用、修理费用等;从收入看,运营收入、客票收入是主要收入。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涉及的费用和收入项目较多。在复杂的支出费用中,信息化建设费用所占比例较大,如通信信号信息化、通讯设备信息化、报警系统信息化、地面辅助设备信息化等,总建设费用可用公示表示,即:C1=。其中,C1是总建设费用;CAk和Lk是k段城市轨道的单位造价和建设历程;n1是总路段个数。在收入中,运营收入是指城市轨道企业经营中的全部收入费用;客票收入仅为票价,是城市轨道企业的重要收入项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后的良好经济成效的表现。2.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投入效益分析。就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投入效益是社会经济效益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带动性作用,为周边区域部门增加净产值。首先,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从电子信息企业购置设备,在中间投入过程中,可增加相关部门净产值;其次,为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必须对城市轨道及其基础设施加强建设,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见,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投入效益分析,有助于扩大投入效益的范围,形成连锁反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促进作用。3.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产出效益分析。所谓的产出效益是指,城市轨道建成后,随着运输能力的提高,对城市交通压力进行缓解,通过节约土地和运输费用,带动相关部门净产值增长时所做出的贡献。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承担着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的重任,加强其产出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节约时间效益、节省劳动力资源效益、降低交通压力效益、改善城市环境效益、节约土地效益等。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可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4.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诱导效益分析。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其诱导效益相对较多。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较高的要求,并在信息化建设中,可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此,诱导效益得以产生。如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在潜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果布局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影响,或者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增强其效益等,是诱导效益的重要结果。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对信息技术产品有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发挥诱导效益的积极作用。

三、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

1.BP神经网络评价。城市轨道企业涉及的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中,系统更为复杂。在长期理论实践中,不难发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能够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BP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的类型之一,具有非线性、并行性等特点,应用于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中,具有有利条件。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性评价中,其原理是:将描述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指标视为神经网络输入向量,综合评价目标的结果代表视为输出值,并通过样本数据,达到训练网络的目的,以获取权值、偏差值。待训练结束后,将定性、定量有机结合,有助于企业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实施前后的经济效益做科学合理的评价。在BP神经网络评价中,对评价指标体系做科学合理的分析,有助于从效能视角对企业信息化做全面的评价,达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评价指标选择过程中,应针对企业类型而确定指标,并要求指标具备系统性、时效性、灵敏性、精准性等特点。根据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而言,其指标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指标,二是间接指标。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对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情况加以反映,并与信息化之前的经济效益水平做对比,可形成强烈反差,激发城市轨道企业工作者推进信息化进程的热情。2.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综合评价。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从经济视角,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性。所谓的经济效益是指,从人、财务、物体、时间等方面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在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经济效益指标之间具有差异性,呈现分散状,不易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可规避经济效益指标“分散性”的问题,有利于增强评价效果。另一方面,综合评价中,可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总水平、各分项指标等加以提出,对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发挥积极作用。在具体的综合评价中,应遵循以下流程:一是明确评价目的;二是建构评价指标体系,从评价目标、城市轨道企业发展实际等方面而选定指标,以加强评价指标的构建;三是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四是开展综合评价,包括确定评价方式、指标权重、综合评价与决策等方面,以深入开展综合评价活动,为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建设进程仍需历经长时间的发展,以构建复杂的系统工程,满足城市轨道企业发展需求。但是,要加快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有必要坚持统一领导和指挥,并对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为企业信息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开展评价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注重对企业竞争能力、潜力等方面的关注,以实现城市轨道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房霄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输组织协调理论及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李道勇.大都市区多中心视角下轨道交通与新城的协调发展[D].天津大学,2014.

[3]邓元慧.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及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4]王耀伟.基于信息化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D].大连交通大学,2010.

篇4

建筑企业信息化,是指建筑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建设工程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建筑企业信息化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信息化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应用,我国建筑企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和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覆盖管理业务职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较快的企业还在互联网上搭建了信息平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执行标准有待完善。

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对有关信息的分类进行统一,对信息的流程进行规范,产生控制报表应做到格式化和标准化。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建筑企业内部有众多的信息系统,造成了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业务合作等方面的困难。

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建筑企业中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建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建筑市场的放开与竞争的加剧,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以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建筑企业信息化能降低工程项目实施的成本

成本的节约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建筑行业本身具有分散的性质,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交换,实现办公信息流的网络化,完成信息资源库数据的采集和利用,推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后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有效性,提高了决策效率带来的间接成本降低。网络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对价格造成向下的压力。通过网络,承包商可方便地进行询价,及时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发现更多新的契机,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范围内选择供应商,据统计,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系统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大约可以占到项目总成本的5%-10%。

缩短了工程项目建设的时间。

信息化手段出现之前主要是靠手工的方式来获取这些信息,网络可以使整个建筑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让从业人员能够更高效快捷地得到各网上企业的营运资料,大大缩短了工程周期。

降低了项目实施的风险。

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利用计算机能够准确、及时地完成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信息的处理,提高了决策人员对工程实施的预见性,可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干扰进行有效的控制。

提高业主的满意度

传统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很难顺利解决建设工程中的设计、招标、投标、控制工程质量、工期和造价等问题,导致业主满意度下降。可能造成业主利用自盲目的立项工程,扩大标准、不合理压价、拖欠工程款。应用互联网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中,业主可以及时地获得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参与项目决策过程,提高了对项目目标的控制能力。

提高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选择合适的模式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第一种模式是自己开发信息系统,第二种模式是与IT公司合作开发,但这两种模式不是费用太高、进度难以保证,就是要花费大量时间沟通,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较之这两种模式最好的是第三种:选择专业的建筑软件公司,其技术分析人员了解建筑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信息系统要求,在辅以专业的IT人员,开发的系统一般适用于建筑企业,其业务分析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意见,对于建筑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信息的标准化问题

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建设工程信息管理工作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专业,因而建设工程信息的标准化问题也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同软件和系统间,可能需要横跨多个市场,在短时间内切换于不同的工程领域,这就要求建设工程项目各个参与方间的数据信息能够共享,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的数据能够进行交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在项目管理中加强信息的标准化管理。

领导素质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适应

由于建设工程信息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而需要领导具有较高的素质,同时还要十分熟悉所在建设工程项目的业务流程、施工模式和竣工目标,并且能够对工程的施工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注重信息化的整体性与持久性

篇5

煤炭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7-0091-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煤炭工业的地位日显重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煤炭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煤炭企业研究的工作重点。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的实质,“广义地说就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及营销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的过程。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时把握市场机遇,更好地组织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在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采煤工艺和和采煤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已建成的现代化通讯系统。通过对相关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有效利用,特别是加强安全信息的反馈和控制,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信息化是煤炭企业确保安全生产,提搞生产效率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但从整体水平来看,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除部分重点国有煤矿外,大部分煤矿信息技术都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安全信息调度系统,其前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煤炭工业信息通讯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传统的生产安全调度系统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例如:安全隐患和事故灾害瞒报谎报现象突出、现有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体系不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监管的需求、安全信息公布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发挥公众舆论的第三方监督作用等。纵观发达工业国家煤矿生产管理经验,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和作业效率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煤矿信息管理,提高安全信息质量,进而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是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2.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变革落后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受计划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一直在“重投入、轻管理”、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机械化程度及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的道路上徘徊。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分工繁杂,部门众多,机构重叠,职能部门间缺乏相互交流和整体的综合协调统一,部门及其成员的惰性较大。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构架,为煤炭企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功不可没。但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煤矿安全事故频频爆发、管理效率低下、内耗现象严重等。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了煤炭企业乃至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加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煤炭行业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3.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应对信息时代挑战,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时代的竞争,是信息和速度的竞争。谁能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得到企业所需的信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以互联网和企业信息化联袂为主要特征信息交流平台以其不受地理因素限制的优越性和信息极大共享的特性被多数企业所青睐。煤炭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便利条件,消除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4.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建设数字化矿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煤炭工业作为是我国传统产业,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同时煤炭企业又是环境污染较大、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人力资源条件不容乐观的产业。“以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煤炭企业将“首当其冲”。因而,紧跟时代步伐,用信息产业改造煤炭企业,建设数字化矿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煤炭企业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的必由之路。

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一是以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为核心,实现管理自动化。是指通过先进采煤技术、采煤工艺、自动控制设备等的应用所带来的效率和可靠性的提高,在矿井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即“采煤、掘进、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洗选及外运装车”等生产环节,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在“采煤”环节实现高度采掘机械化、工作面生产自动化控制和地面集中监测;在“运输、原煤加工及装车外运”环节实现地面集中信息采集和控制;在“通风、供排水、供电”环节实现井下实时监测、地面自动化控制,进而达到对矿井的所有关键运行设备实施实时监测和控制,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二是以企业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为重点,实现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基于ERP思想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重塑,将企业的生产计划、过程控制、生产调度、财务管理、安全监察、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综合管理、物资管理、运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集成化,可供随时查询和读取,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

篇6

本文针对当前企业计算机应用现状和应用特点等,对企业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

21世纪初至今,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当前时代为信息化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企业发展与企业生存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合理完善可以弥补相关缺陷,信息化建设程度逐步加深也可推动企业长足发展,谋求更高层次的企业利益,企业本体需要进行生产力提升和管理效率提升,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将使企业本体业内竞争实力得到稳步提升。

一、必要性要点分析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可稳步提升企业的内在竞争力。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环节是进行内部建设与内部管理的核心步骤,二者以重要企业工具形式产生,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即为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以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在业内占据一席之地。企业生产和企业经营过程中深度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与信息化建设可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与科技含量,适时展现与发挥技术优势,使企业能够在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之后在此基础上把握市场动态,分析当下行情。与此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可以将企业经营范围进行良性扩大,以至顺利推动其稳定发展,深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和内在综合实力。

2.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可长久提升企业基础工作效率。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可对企业内部组织进行系统化调整,在全面优化的过程中也可对不同工作岗位加以科学合理划分,企业部门自身职责在此操作流程下得以明确,在落实工作责任的同时,企业内部员工群体责任感不断增强,工作互相推诿状况有所缓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可有效提升企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办公开支得到良性缩减,企业管理成本支出额度也得到相应缩减。

3.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可使企业获取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当前时代是经济化时代与信息化时代,企业发展离不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企业在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全新的、大量的、较为全面的信息资源,不仅如此,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逐步提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资源使用效率,助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多方寻求企业合作伙伴,在此前提下增加企业发展商机,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二、现状要点分析

当前企业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常存在诸多诟病,消极因素数量繁多,主要分为企业主体意识缺乏内容和现下市场整体需求分析力度不足以及相应计算机技术应用面狭窄等,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持续增加等内容。企业信息化结构系统基础性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支出量较大,这是主要弊端之一,另外则是企业信息结构系统安全性能有待提升,企业集中化内部管理模式无法达成,现阶段企业信息结构系统软件架构简单,不同发展阶段内的企业软件应用呈单一化发展趋势,企业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常会出现管理流程不科学的现象和管理流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现象等,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企业信息化建设阶段分层现象较为严重,应该了解到,从实际角度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归属于企业战术范畴之内,但其与企业决策层之间联系密度尤为薄弱,管理流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与信息技术结构之间难以相互适应,致使企业计算机结构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原有技术效用和软件效用,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目标一时间难以达成。

三、对策分析

1.纵观全局,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环节的整体规划。此条首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严格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使命,所以针对此种情况要从全局出发,将整体规划战略落实到位,企业自身要进行系统体系构建,优化计算机结构系统功能,完善企业信息结构体系,随之对工作总体标准和总体架构等加以确定,企业总体构架操作完成后需要按照具体规范章程标准内容进行信息化技术标准确定,旨在有效保证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达成整体拓展和完美兼容。

2.深度把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关键点以提升企业整体效率。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信息化水平不单单由企业信息技术内容所决定,最为主要的细节就是企业员工群体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和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做好技术投资工作,这一点尤为必要,其次要明确投资方向与投资额度,避免盲目操作,因为技术本身并不存在信息创造特质,只有人为介入且合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达到预期操作效果,为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四、结语

篇7

摘要: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是科学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本文的重点探讨了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以及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拓展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加速我国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1]。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编写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中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2]。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比率以及应用范围远远的落后于大企业。

并非这些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对企业的重要价值,而是信息化建设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让它们望而却步。这些中小企业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战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上马信息系统。这样盲目上马的结果导致了信息系统不但没有提高企业的效率,反而造成了企业的混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些先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案例也给其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让许多企业从此远离信息化。

1信息系统规划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通过对建设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企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企业现状分析不够,没有进行合理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的追求高新技术,购买了大量昂贵的不能有效利用或者根本用不上的信息系统设施,从而导致信息系统应用失败,甚至造成了企业经营的混乱,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信息系统规划工作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在其信息系统建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温州79家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和满意度的一项调查中表明,企业信息化成功因素排名前两位的是领导重视和信息系统规划;而对信息系统规划不满意的比例高于满意的比例[3]。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规模相比大企业来说虽然比较小,但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规划。依照制定的科学的信息系统规划实施信息系统的建设能让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建设,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率。

2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

大规模终结论认为中小企业的劣势突出表现在规模较小、资本量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技术和人才、内部管理水平欠佳、组织关系不稳定等方面[4]。中小企业的上述特点也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实施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建设,其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也就不同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应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本着在适用实用、效益优先的原则,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同时要考虑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信息孤岛。要改变信息化建设中粗放投入和重复投入发展的现状,注重信息化的集约效益,走低成本信息化的道路[5]。

篇8

[关键词] 商业企业 信息化 办公自动化

商业企业是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其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商品有效的生命周期。

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推进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其现代化水平和竞争能力,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快速处理,更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平台的建设。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只是商业企业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各种信息实行高度集成和快速处理,为供应链管理、营销策略设计与管理和科学决策等提供各种信息。因此,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纳入其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从整体优化、系统工程和信息集成的角度出发,统筹兼顾,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其次,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各种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商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例,如果没有一个科学、规范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信息就很难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因此,为了确保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其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必须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提前对商业企业深化改革和需求分析,对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组。再次,商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管理系统工程,具有系统复杂、周期长、难度大、投资多等特点,因此,为了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必须在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最后,商业企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一方面要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使企业员工,特别是主要领导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另一方面,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管理创新和应用创新开展工作[1]。

另外,在商业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并切实体现市场的中心地位。在现代社会中,只有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才能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若失去了市场,也就失去了发展乃至生存的可能。许多商业企业在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后,越来越开始意识到,信息化在商务活动全流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市场需求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使商业企业不断更新面貌,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商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的人员培训是提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需的智力保障[2]。这五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办公自动化

通过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直接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增加商业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商业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投资金额相对较小,办公自动化软件比较容易选择。选用适用的办公软件,可以解决日常办公过程中的公文传递、处理,工作流程引导,信息等问题。

2.商务流程自动化

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到了一定阶段,就可以适时开展商务过程自动化建设。这主要是指在商业运作全流程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质量。这需要商业企业充分了解自身特点,与高校、科研机构广泛联系,有针对性的解决商务流程中的问题。

3.财务信息化

如果资金允许,则在财务管理方面推行ERP(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软件。它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识别和规划商业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处理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ERP可以将商业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流通、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ERP的合理运用将彻底改变商业企业运作的模式,帮助企业内部业务操作合理化,同时运用功能丰富的协作/合作技术帮助其在企业群体和贸易伙伴之间提高管理水平,扩展竞争空间和提高综合能力。

4.服务网络化

商业企业要在互连网上建立宣传自己的站点并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要注意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在网站上除了对商业企业及产品进行介绍外,尤其要注意对售后服务部分进行强化。为客户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板等形式提供信息反馈的形式。

5.人员培训

商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进行充分的人员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观念和技术两个方面。观念培训是指要转变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使其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技术培训是指使员工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自己要使用的软硬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与掌握。

按照上述思路进行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可行性强、易于操作、实现周期短等优点,容易取得好的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鸿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拓展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加速我国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1]。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编写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中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2]。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比率以及应用范围远远的落后于大企业。

并非这些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对企业的重要价值,而是信息化建设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让它们望而却步。这些中小企业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战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上马信息系统。这样盲目上马的结果导致了信息系统不但没有提高企业的效率,反而造成了企业的混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些先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案例也给其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让许多企业从此远离信息化。

1信息系统规划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通过对建设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企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企业现状分析不够,没有进行合理的信息系统规划,而是盲目的追求高新技术,购买了大量昂贵的不能有效利用或者根本用不上的信息系统设施,从而导致信息系统应用失败,甚至造成了企业经营的混乱,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信息系统规划工作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在其信息系统建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温州79家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和满意度的一项调查中表明,企业信息化成功因素排名前两位的是领导重视和信息系统规划;而对信息系统规划不满意的比例高于满意的比例[3]。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规模相比大企业来说虽然比较小,但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规划。依照制定的科学的信息系统规划实施信息系统的建设能让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建设,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率。

2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

大规模终结论认为中小企业的劣势突出表现在规模较小、资本量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技术和人才、内部管理水平欠佳、组织关系不稳定等方面[4]。中小企业的上述特点也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实施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建设,其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也就不同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应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本着在适用实用、效益优先的原则,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同时要考虑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信息孤岛。要改变信息化建设中粗放投入和重复投入发展的现状,注重信息化的集约效益,走低成本信息化的道路[5]。新晨

3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可以选择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来完成。首先就是从本企业战略研究开始,通过分析了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竞争能力,确定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关键战略问题;接着,对企业信息系统现状以及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明确了公司信息系统将要发展的阶段,从而得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然后,在分解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后,采用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确定关键成功因素并且结合企业信息系统现状得到了企业的信息需求,再使用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了规划。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发挥其优势,弥补其劣势,从而提高了信息系统规划的针对性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宫伟建,吴洪波.信息化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6,(1):45-47.

[2]杨焕春,施晓秋.温州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信息导报,2006,(6)

篇10

[关键词]湘南地区;信息技术;企业;规模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和企业自主决策机制,促进了湘南地区产业集中度上升,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和规模扩大。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更加推动了湘南地区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企业效率和成本得到进一步优化,企业规模经济发展更快。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日新月异,湘南地区企业规模经济发展速度更快,如何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对企业规模经济的促进作用,显得十分关键。

一、湘南地区企业规模经济发展不足

(一)大企业不大,产业集中度偏低

当前,湘南地区大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内和国际上大企业相比,企业规模仍然较小,大企业不大,规模经济利用水平低。比如: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白沙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湖南郴电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本地区或省内都可以算得上大企业,但是从经营规模、市场范围、效益情况、资产总量、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各方面来看,与国内或国际大企业相比,规模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

(二)许多企业规模扩大后缺乏竞争力

湘南地区政府在政策上支持企业走向集团化的道路,有的自当“红娘”,为企业合并牵线搭桥,有的甚至不惜使用行政命令手段进行“拉郎配”。这就引起了企业规模的发展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还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这种行政命令的结果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否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大量的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企业规模是市场不断选择的结果,大企业发展需要管理基础、资金保障、信用渠道、产权明晰等一系列条件为基础,否则只能导致企业失败。一些优秀的大企业迅速崛起,其规模经济的形成是企业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自发有意识的战略性整合而不是行政干预“拉郎配”被动性的调整。企业规模经济形成首先是对于企业来说核心不是规模,而是竞争力。其次大多数大企业具有国有企业性质,国有企业在兼并过程不可避免地在片面追求规模而非效益基础上的规模,这种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

(三)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低

企业规模结构反映了大、中、小企业之间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生产联系,体现出大、中、小型企业各自的生产能力在总生产能力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以及大、中、小企业办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湘南地区企业的规模结构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大企业产值、增加值比重低,与要素占有份额呈非对称状态;没有按部门、行业的生产技术特点确定企业规模结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规模趋向小型化、分散化,社会资源大量地分散在众多的小企业内,它们只能低效生产、粗放经营,从而失去市场之优势;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水平相当低,全能型企业较多,生产同类型零部件的企业过多,产品批量过小,导致过度、低效竞争。

(四)企业的科技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变。在新的经济中,知识要素或信息要素取代了传统的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对于企业来讲,要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然而在现实中,湘南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却严重不足,因而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前进动力,生产效率难以得到提高,出现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在高水平层次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二、湘南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障碍

(一)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同,重视不够,领导者的支持参与程度不强

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同与重视不够体现在:对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对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难度估计不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模式、手段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迅猛发展的世界信息化浪潮,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处于认识上的茫然状态。

(二)企业对信息的资金投入不足,信息人才缺乏

首先由于大多企业竞争力水平低下,利润薄,资金缺乏,因而企业投入技术改造的资金严重缺乏,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间的低水平竞争,形成恶性循环。其次,大多企业缺乏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这也导致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生产管理,又懂计算机使用的高素质信息人才。从总体上,湘南地区企业信息人才严重缺乏,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

目前国内厂家仅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附加值较低的PC机.、硬盘、显示器、终端等产品,高性能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国外产品及系统价格偏高,尤其是某些软件产品与服务价格很高。这是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使用与维护费用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企业增加投入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四)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受内部阻力制约,信息管理不完善

湘南地区很多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使得企业不容易实现由低层次的感性管理模式迅速转变为高层次的计算机管理模式。

三、湘南地区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规模经济发展对策

(一)从企业方面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使现有企业向公司制转变

湘南地区企业要成为真正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就必须建立规模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已在世界上存在很多年,被国际公认为是一种最佳的企业制度或企业体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关系、责任制度、管理方式、筹资渠道、经营风险、规模经济等方面都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特点,特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普遍性意义。

2.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企业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决策、亲自领导、组织、协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者应该有超前的预见性与决策的长远性,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速度。其次,要坚持效益。务实的发展思路,找准企业信息化发展突破点。企业信息化建设遵循的轨迹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首先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其次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再次建立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投融资决策与营销系统。同时,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训,这是企业顺利推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3.培育并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战略愈来愈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独具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利润的、具有延展性和难以仿效性的企业最基本的能力。在当今技术发展以及市场变化迅速的环境中,一个企业难以在多个领域同时推进,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必须尽可能集中其资源,培养并发展核心竞争力,发展核心业务,通过专业规模,并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获得竞争优势。

4.积极推行虚拟运作

虚拟运作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借用企业外部的力量,将可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运作模式。通过虚拟运作,企业突破了有形的、自然的组织界限,弱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组织结构。全方位地利用企业外部的虚拟资源可以弥补企业自身在某些领域的不足,适应了当今社会经济运济全球化、知识生产高度化以及产品技术分散化的特点。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发挥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5.重视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是企业通过资本形式,对资产存量和增量进行管理、重组和交易,使企业在短期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增值,为企业带来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资本经营顺应了当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通过资本经营,企业不仅能剥离非相关业务,集中资源发展核心竞争力,发展主业,而且能够藉此实现超常规发展,在短期内产生巨大飞跃,形成巨大规模,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得规模经营的优势。因而,资本运营是当今企业求得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忽视自身的内涵式发展,即管理、技术等多方面能力的积累,另一方面企业的资本运营应着重于发展主导产业,发展核心业务。

(二)从政府政策方面

1.改革政府产业组织管制模式,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自组织作用

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行为,表现在对产业组织的调整上单纯地“行政划拔”,即采用“关、停、并、转”与“组建”的行政方式来调整产业组织。在这一模式下,一方面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无法真正地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没有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企业无法通过竞争不断壮大。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改革政府调整产业组织的模式,并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采取“以市场调整为主”的新模式,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的自组织作用,实现企业的“并”、“转”、“破产”、“退出”,使社会资源源源不断地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促进大企业、大集团的不断形成。可以说,“以市场调整为主”的模式有利于培育和增强湘南地区产业组织市场竞争.力。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对产业组织进行良好的调整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推动。从国际经验上看,虽然世界上大企业、大集团的产生大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它们的组建与成长,仍离不开政府强有力参与。从国有企业占绝对优势的湘南地区实践来看,转型期的政府在诸多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兼并中无不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起到“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当然,这里的“第一推动力”作用并不等于过去的“行政划拔”。靠“行政划拔”固然可以迅速成立巨型托拉斯并跃入世界500强之前列,但是,管理困境、X―非效率的产生仅能使其徒有大规模之名而无竞争力之实。这一点应在湘南地区各级决策部门应形成共识。

2.铲除地区、部门间壁垒,完善兼并机制

允许并鼓励适度市场垄断的兼并代表湘南地区产业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扩张要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的兼并、联合之路。为此,首当其冲的是要铲除地区、部门间的行政壁垒,加强政府的调控力度:一方面,该由政府制定的鼓励竞争、防止垄断、促进生产集中、规模经济利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产业组织政策以及法规,就应由政府来制定;另一方面,在政策、法规的执行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易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行为,因此应加强政府的权威,真正做到令到即止。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地区、部门间的行政壁垒,发挥兼并机制作用。同时,为了提高湘南地区产业组织的竞争力,必须最大限度地允许和鼓励适度市场垄断的兼并与联合。其理由在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得竞争在全球范围展开,在国内高度垄断的企业,一旦跨出国门,原有的垄断地位将为白炽化的国际竞争所取代;为了加强本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发达国家纷纷放松了对垄断的管制政策;从目前湘南地区看,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偏低、规模经济利用水平低、竞争性行业出现市场垄断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应允许并鼓励适度市场垄断的兼并,给予兼并、收购的优惠政策,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经济利用水平,加速代表地区产业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形成进程。

3.制定专业化协作政策,提高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

要形成一个大、中、小结合的、合理的企业规模结构,提高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政府不但要支持大企业发展,还要保护和促进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要支持以大带小、以大促小的企业间协作形式的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信息引导等多种手段,促进专业协作健康地发展。如消除地区、部门的行政壁垒,健全兼并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进行专业化协作的重组:通过征收增值税替代过去产品税的征收,促进企业的零部件和工艺扩散型的协作;对重点产品、基础工艺企业的新建与扩建以及技术改造给予财政、信贷、投资上的优惠;对大中小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所发生的契约、协作价格、交付款项等行为给予法律上的保障;通过强制推行标准化政策和许可证制度,解决不合理的、分散的重复建设问题;此外,还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引导企业适时调整生产,合理分工,形成网络化的产业组织。

4.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企业信息化的政府宏观引导与政策支持。政府要做好:(1)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为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发展建立法律保障体系;(2)出台支持企业信息化的优惠政策。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应抓紧现行高新技术政策在企业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实施。针对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可考虑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基金”、“风险投资”及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措施;(3)创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完善网上营销配套信息、物流和支持系统,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如数据库的建设,保证企业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国内外信息。同时,强化有效防范计算机的网络犯罪的法律和技术手段;(4)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引导,组织实施各种推进工作。比如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案例演示,提供背景情况,召开各种研讨会、培训班、推广成果展览,编制《企业信息化指导手册》等,进而引导企业管理者转变观念,增强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振,运用信息技术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财政监督,2012.2.

[2] 王金华,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四川农业与农机,2013.12.

[3] 李锦全、刘向民,应用信息通信技术 推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汕头科技,2005.5.

[4] 黄勇、曾薇、黄毅,信息技术在陶瓷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江苏建材,2006.12.

窗体底端

谢朝阳,男,1970.6,湖南衡阳人,硕士,副教授,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