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参加审计工作已一年有余,专业知识,业务水平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会接触到各行各业,增强了能力,增长了见识,入职以来,对于审计工作有几点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必须加强自己使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的能力。因为被审计单位普遍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财务的处理。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新形势,审计人员,应该主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大数据处理、财务软件的使用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计算机审计水平。为以后不断提升审计效率提前储备好知识。
二、建立以会计知识为基础,其他多类型知识为上层建筑的自身知识体系,会计知识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应不断加强会计知识的学习,在平时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专业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应该戒骄戒躁,虚心学习,做到触类旁通。
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思路就像水源,不断滋养自身的知识体系,使自己在工作时更加游刃有余。新的工作思路的出现离不开大量的工作实践和对工作细节深入的思考,我认为这也是审计人员应该努力的方向。
篇2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在当前新医改政策落地实施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更需要健康的经济运行体系和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医院内部监督部门,内审人员应扎实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为医院的健康永续发展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谈笔者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如何更好地履职,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理解。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
(一)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审计部门作为医院内部的监督部门,独立性难免受到影响。部分医院内审机构的设置完全按照上级部门或政策法规的要求设置,而并非出于医院管理自我的需要,导致内审机构流于形式;或者设置了内审机构,却没有配备相应的内审人员的情况普遍存在,使内审机构难以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二)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医院内部审计是对医院经济运行的监督,也是对管理层的制约,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领导层的重视,若领导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或不理解,内审工作得不到重视,很容易导致使内审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同时,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内审人员也存在“审本单位同事,情面撕开难;查本单位问题,检查监督难;对本单位问题,追责问责难”等顾虑,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障。(三)内审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目前,普遍存在内部审计人员从财务抽调的现象,“片面”地把审计工作归为财务类。其实随着医院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内审人员面对的困难和挑战随之增多。这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有财务相关知识,更需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技能,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内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出身,缺少有专业审计知识和必要的经营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内审队伍的自身质量还难以适应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内审工作的需要。(四)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医改政策对内审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内审工作不能像原来一样仅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物价收费审计,必须打破固有模式,改变单一的审计内容。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及内部控制审计,加强经济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努力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的新要求。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是影响工作状态的根本因素,树立职业责任感是对内部审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开展审计项目,真正做到“敢于发现问题,不怕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二)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在医疗关系已逐渐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当下,作为医院内部监督部门,每一名内审人员都应坚守良好的工作作风,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建议,积极提升工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内审工作要求。(三)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坚持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学好审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觉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工程造价、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积极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执行能力;与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把学习的成果转变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措施。(四)努力增强团队意识。医院的发展凝聚着员工付出的心血,员工个人的发展依托着医院提供的平台。个人与整体密不可分,要提高整体的战斗力,就必须有效调动每个个体的责任心。《审计法》明确要求审计工作必须由两人以上的审计人员开展,因此树立正确观念、增强团队意识、坚持团结协作、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对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五)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随着医院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将不断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一成不变的内审流程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日常审计工作的同时,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及时发现审计工作的滞后点,主动优化审计工作流程,积极学习新的审计思路和方法,并用于日常工作中,以最佳的工作思路迎接新的挑战。
三、结语
新时代赋予内部审计新的任务和要求,审计人员要敢于打破常规,创新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反思,利用团队协作找到对策,并且积极地总结经验,提炼工作亮点,从而明确工作新方向。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使内审工作时刻保持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期满足医院日益发展的新要求,用行动为医院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健康的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斌.新医改政策下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J].财会学习,2017(8):151.
[2]魏国琛.新医改政策与医院内部审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274.
篇3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胜任力
Abstract: The qualified CPA competency is a registered accountant the occupation career need to maintain and develop the competency, and excellent CPA competency is qualified CPA competency upgrade and further requirements.
Key word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competency
E232.5
合格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是注册会计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需要保持和发展的胜任力,而优秀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是合格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提升和进一步要求。因此,合格会计师胜任力的培养主要对接会计学历教育体制和注册会计师的准入机制,优秀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培养主要对接注册会计师的继续培养机制。
1、完善高等院校会计教育体制
此处高等院校会计教育特指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1)调整会计教育的目标
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直接影响着高等会计教育的内容与会计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最终制约着会计教育的质量。第一,高等会计教育目标应全面考虑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等因素对会计教育目标的影响,与发展变化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需要相适应。这方面可以适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保证会计教育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早期美国的会计教育者认为,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将未来职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美国会计学会于1989年成立了 “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进行了会计教育的改革。AECC认为,会计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计教育的目的并非使学生毕业即成为专业的会计师,而是使学生具有一名会计师所应具备的能力。我国注册会计师方向的高等会计教育,也应以提升胜任力为培养目标,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第二,高等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应与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紧密配合。为了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实际需求。教育界应与职业界紧密联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即职业界将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提供给教育界,教育界则根据职业界的实际需求调整教育目标。
(2)整合会计教育的内容
高等院校会计教育的内容不仅关系到会计教育的质量,而且影响会计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第一,应拓宽会计教育的内容,与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传统财务会计、审计、管理会计等课程基础上,将经济、金融、市场营销、法律等课程纳入高等教育会计课程,以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课堂。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的立身之本,有关职业道德的教育应始终贯穿于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培养中。在步入注册会计师行业之前,学生理应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对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意义,并了解执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舞弊行为,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创新会计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讲解员,以课本作为主要工具,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脱离实际,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应用能力。为了满足培养胜任力的教育目标,应创新会计教育方法和手段。第一,增加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能够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第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践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会计教育目标的实现。
2、改进注册会计师准入制度
(1)适当提髙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名条件
由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可知,在走向国际背景下,注册会计师首先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审计相关业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报告和研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经济和法律知识和企业会计准则。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注册会计师应对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对审计业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当今,国际上对报考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最低条件是“大学本科毕业”。在获得学士学位前提下,美国要求的报考条件为硕士相关专业毕业,而德法日等国则要求考生具备3年左右的相关工作经验或培训经历。对注册会计师考试设置较高的报考门滥,是目前国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大势所趋。相对而言,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名条件却是“大专以上”,这显然不符合当前国际上基于胜任力的注册会计师培养需求。另外,我国近几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合格率大约在15%左右,而国际上考试的合格率大约在30%左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考试报考门滥过低是导致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合格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将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名条件提高到大学本科或同等学历,并对本科教育中会计相关专业的学分进行相应的明确规定。
(2)采取分阶段考试的制度
通过国际比较可知,英国、加拿大等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考试范围大、考试科目多,采取分阶段考试的方式。这个分阶段考试的制度,由简到难,对注册会计师自我学习和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我国“一刀切”式的考试制度则更容易培养“考试精英”,与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注册会计师培养目标相悖。2011年,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框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科目改为“6+1”模式,即6门专业阶段考试+ 1门综合阶段考试。在专业阶段考试全部完成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这一改革充分体现了 “分阶段”考试的方向。建议,进一步深化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改革,参照英国、加拿大等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一步将考试细分为若干阶段,鼓励考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和考试;将考试科目设置为由简到难,全部考试通过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实际操作中,在采取分阶段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考虑对会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釆用个别科目免考的制度。
(3)继续深化考试内容的改革
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以提高胜任力为目标,增加了考试内容。但是,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除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仍以会计、财务管理为主,这与走向国际背景下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胜任力要求不相符合。与主要发达国家的考试内容相比,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在技能、经济知识等方面内容所占比例仍然较少。有鉴于此,建议我国今后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应根据胜任力的要求,增加风险管理、金融证券知识、商业模式等内容,以适应日趋复杂和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化提供支持。
(4)考虑提高对资格前实务经历的要求
注册会计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技能、而在相当程度上,职业道德及团队合作能力只能通过实务培训及实际工作经验等.途径培养和获取。仅仅考试合格而缺乏实务经历,显然不能满足一个胜任的注册计师的要求。因此,财政部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提高对资格前实务经历的要求。根据各国经验和IFAC国际教育准则第8号的要求,建议将资格前实务经历的年限要求提高到3年。
3、加强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
(1)完善继续教育的内容
我国继续教育课程与西方各国相比,在职业道德、信息技术等方面差距比较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步伐日新月异;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都在努力推动会计职业资格的互认。国际化背景下优秀注册会计师的胜任特征包括国际业务能力、沟通和领导能力以及高层次的职业技能。以此为基础,我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急需增加国际化的培训项目,包括跨国公司管理、战略决策、财务管理、管理咨询、宏观经济等经济和管理等内容的培训。由于我国事务所仍以审计业务为主,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仍然侧重财务、会计等科目,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仍以传统会计业务为主。应着重加强培养注册会计师多地点审计与集团审计能力、熟悉全球经济和商业环境以熟悉全球经济和商业环境以及国际交流能力等国际业务能力,并且在培训内容中着重加强对风险控制、职业判断与决策、项目管理等更高层次职业能力的培养。
(2)改进继续教育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方法主要分为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在我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仍以组织学习、集中授课为主。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下,目前不少授课方式仍是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由于注册会计师一般都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经历,这样的授课方式显然已不符合注册会计师教育的要求。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例如:①提出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将授课的重点、难点用提问的方式抛出来,启发学习者自己思考、解决。由于注册会计师具有实践经验,希望在课程中学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采用提问的教学方法,容易在师生之间形成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有研究显示,对成人的授课,采用提问和互动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讲述的授课方法的教学效果要高出数倍。
②使用案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首先将授课内容以案例方式讲出来,然后组织讨论,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丰富授课内容,活拨课堂氛围,既巩固学生的知识,又能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1号公报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什么样的素质呢?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从应具备的知识方面来说,除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学些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知识、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相关专业知识。
知识和能力可以互相促进,互相能动。本科毕业生必须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即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讲,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指综合能力、归纳推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自制能力、自学并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研能力等。
综上所述,笔者将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身心健康,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有较强适应性的会计通才。
二、改革专业设置
我国原来会计学专业划分过细,知识结构单一,面对着企业经营多元化、集团化的发展,普遍存在着适应性差和后劲不足的缺陷。这也是会计毕业生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在质量上仍嫌不足的原因。国家教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改革了专业设置,要求只设一个会计学专业。但有些学校还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和注册会计师专业,笔者认为欠妥。为了使会计毕业生能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可以有所侧重,如设立财务会计专业方向、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和审计专业方向等。但不宜有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因为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是培养学生毕业后即能成为注册会计师,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则要通过予以认定。再说,注册会计师只是为民间审计服务,社会还需要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显然审计专业方向比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涵盖的更广泛。
三、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当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培养专业人才时,都注意到通才教育,即不论哪一门理工科,一律要求在人文、社会、自然、科技等领域一定的课程。我国现在的课程设置是按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干专业课、选修课五大类,忽视了人文、社会、自然、科技等学科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为此,笔者提出一个不太成熟的设想,按知识结构的布局设置基础知识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学科课三类。每一大类课程都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会计本科课程设置的具体设想如下:
基础知识课:政治理论、、心理卫生、心、伦理学、公共关系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大学、机基础、高等数学、当代科技概论、、社会学原理、法学基础、环境与自然、美学原理、诗词名著导读、书法绘画欣赏、世界文化学、检索、中外等。
相关学科课:财政学、国际、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统计学、运筹等、企业管理、经济法、国际税法、国际保险、国际投资、市场营销、价格学、价值工程、证券与期货、经济地理、广告学、工程制图、建筑工程概预算、组织行为学、调查原理与、计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经济应用文写作、外贸函电、人事管理等。
专业知识课可分为一般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
一般专业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政府及非营利单位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概论、会计实验、专业英语(含会计、审计、管理、商贸)、会计电算化、会计史、专业比较会计、财务管理学、珠算等。
专业方向课:
(1)财务会计方向: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社会保障会计、会计理论专题等。
(2)理财方向:高级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学(含会计报表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案例、财务管理电算化等。
(3)审计方向:高级审计学、经济效益审计、电算化审计、非审计服务、会计制度设计、审计案例、审计理论专题等。
现在很多人认为应实行“大三分流制”。笔者认为不妥。因为前两年一点不接触专业知识,不利于学生及时建立起专业兴趣;不利于正确选定专业方向。我们应让学生一入学就接触到会计知识,加强对会计作用的认识,培养起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大三选定专业方向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前三年要将一般专业课学完,到大三的下学期,再按选定的专业方向学习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
在课程方面,总体讲,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首先,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在有限的课时内加大课程容量,使学生即使在一门课程中,也要力求知识的广博性。其次,要培养学生创造和思维的能力。过分重视传授前人的知识经验,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期间很少受过系统的思维和学习训练,人云亦云,唯上、唯书倾向严重,缺乏独辟蹊径、开拓进取的勇气难以培养出这些领导世界学术潮流的杰出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要教惯常的思维模式,还应教反向思维等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应在原有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再如,在专业课程的内容方面,举例来说,在财务中应加入一章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这对于当前扭转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银行会计、基建会计、外贸会计等行业会计课程,其原理部分不必重复再讲,主要是结合这些的会计实务不同的部分,突出各有关行业的特点,使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日后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思考。
在大学几年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基本素质的形成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或缺,即毕业实习。现在有些学校出于经费紧张及其他一些原因取消了毕业实习,是不妥当的。
四、改进教学方法
就教学方法来讲,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地、科学地去思维、去探索,使所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素质的提高。启发式教学法不是单指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观念,是各种教学方法的总称。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启发式提问:在讲授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大胆质疑,这对一个人的成才非常重要。
2.研讨式:针对一些和实务,介绍几种流派和做法,让学生去查找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以适当的提示、指导和。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个人也可以分成小组,准备充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能力、创造能力,还可做到“教学相长”。
3.论文写作:授课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写作小论文,教师可给出资料目录,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乃至以后的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4.模拟实验、案例教学:对一些专业课应采用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财经类专业课还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最好不要限定唯一解,因为生活的复杂性,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指定小组对案例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
5.系统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重点难点应讲深讲透,其他内容可由学生自学,然后通过提问、练习、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授课不应局限于书本,要将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及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如印发补充材料,提供参考书和期刊目录等。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进,内容也应改进,要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要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答案可以有唯一解,也可以有多种解,只要学生分析得有理有据。
篇5
关键词:审计学;隐形知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前言
知识根据能否被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又叫意会知识,难言知识,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心智模式等形式存在,而且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一种知识,这些知识植根于个人的行动和个人经验之中。隐性知识源于经验和技能,必须通过练习实践才能获得。对隐形知识的研究告诉我们:隐性知识本质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实现对它的理解控制的能力。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难点不是显性知识的阐释和传授,关键是隐形知识如何外显和共享。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教学中隐形知识的把握力差。
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客体复杂、审计范围广博。在具体审计取证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对搜集到的众多的数据、资料和情况加以综合分析,以便取得适当的审计证据。且审计证据的搜集方法多样,这同样要求审计人员对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实践中情况多种多样,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去遵循,因此审计具体工作具有技巧性、判断性和灵活性,这使得审计学科必然包含着大量的隐性知识。
因此,作为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高等本科院校,必须在审计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传授显性知识,更要重视学生对审计隐形知识的获取和掌握,实现隐形知识的共享和转化。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很难满足这一要求,这要求必须转换审计教学模式,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审计教学方法。
二、审计学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学理论性强,内容晦涩难懂
传统的审计教材内容较为枯燥,大多偏重于介绍审计准则、相关规定、审计理论、审计术语,偏重于审计程序的描述,内容上很多是准则原文,较为抽象。对于学习审计学课程的本科生而言,尤其是初次接触审计的学生,这些抽象晦涩的审计理论、审计术语、审计程序,往往是难以理解和想象。即便学生记住了这些审计理论、审计术语和审计程序,多数也只是死记硬背而已而非真正理解。另外审计学课程内容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这就使得审计学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从而造成多数学生虽然能认识到审计学课程的重要性,但学习兴趣却不高的现象,同时也给教师在授课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审计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
(二)审计学实务性强,可操作性较差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学科。审计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审计方法及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仅靠课堂教师单纯的讲授是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另外,审计与会计相比,没有明确的指导性的标准,因此可操作性较差。基于此,教学中需要设置相应的情景,使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其中,对所学知识由抽象难懂到有一个直观感受,以便能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三、审计学课堂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教学模式构建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隐性知识的获取实质上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即通过观察、模仿、亲身实践等活动领会别人的隐性知识。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内在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性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审计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审计实务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教学不再是单向的“传道、受业、解惑”,学生则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考、归纳、领悟,而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合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这正是隐性知识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案例教学不单纯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同时案例分析为学习者扮演多重角色、产生多重观点提供了可能,通过团队或个体间的人际互动产生充分的知识交流沟通,也便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生成、获取隐性知识。
(一)审计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
1.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深刻理解知识
审计学内容多、抽象、审计术语晦涩难懂,本身就较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依据教材向学生灌输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等有关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上并没有主动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这就使得审计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差,从而更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审计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差。案例教学则通过选取适当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将抽象难懂的审计知识转换到具体的情景中。使枯燥的审计理论有一个较为鲜活的背景和情节,这样不仅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对之前所学过抽象的知识有一个直观感受,从而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2.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相关专业知识
审计学内容涉及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相关专业知识,是一门集合性学科。在实际工作时,需要审计人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但在学校学习时,这些综合知识是作为各个独立课程开设教授的,学生在学习这些专业知识时大多是独立分散的。而一个审计案例在分析时,不仅涉及到审计知识还涉及到其他各专业知识,这样在分析过程中,可促使学生将所学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
3.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职业判断力、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
审计理论抽象概念较多,且可操作性较之会计教学要差些。因此,传统教学方式下,出现较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此外,区别于会计核算,审计实践中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指导依据较少,不便理解与掌握,审计工作的职业判断对于在校学生而言难以把握。
案例教学中,通过具体审计案例的分析,可加强学生对审计教学内容和审计理论的理解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判断力。通过一些实际的审计案例,可使学生了解各种审计技巧等问题,也可加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判断力。审计案例教学中学生作为审计主体要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协调沟通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模式
1.模仿实务中审计项目组形式,建立班级学习小组
在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时,可先将班级学生模仿实务中的审计项目组进行分组,一般可6-7人一组,设组长一名。今后不管是课堂案例分析或是课下的大的案例作业等均可以小组形式完成。这样分组的形式可使学生对审计项目组有直观的感受,并且在共同完成大的作业或案例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以小组形式完成的所有工作均以小组形式计分,教师可以决定是小组中全部学生是否得同一分值,或是由组长在组内分配分值。
2.选取要适当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是否有合适的案例。一般来讲,审计案例选择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选择那些既符合审计教学目标,又适合学生,而教师在课堂又能够驾驭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选取与实际相脱节的案例、过于简单的案例、过于陈旧的案例。应考虑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学生具体情况、我国审计环境等因素进行审计案例的选取。如讲解审计理论时,可选取较小的案例。在讲解审计实务部分时,则可通过综合案例的讨论分析,达到对具体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实务操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教师应重视教学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审计学案例库,以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
3.授课班级应采用小班制,适当增加审计学课程课时
案例教学课需要良好的师生互动,因此理想授课人数大约在30人左右,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而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后,教学条件和资源跟不上,造成每个授课班级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的学校甚至授课人数达百人左右,这种合班制授课很难有效展开案例讨论,不适合开展案例教学。此外,大多学校审计课程的课时设置也限制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因此应适当增加审计课程的课时数。
参考文献:
[1]李冬伟.案例教学中审计案例选编新探[J].会计之友,2006(11):62-63.
[2]杨清香.关于对审计案例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6(2):173-174.
[3]王爱华,等.隐性知识转移:审计案例教学的新视角[J].会计之友,2010(3).
篇6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要想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建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学习不再是一劳永逸,作为会计人员,必须要及时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在专业知识上不断完善,准确、熟练掌握最新的工作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在单位中应有的作用,为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
2、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电算化会计工作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它会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会计人员要想适应工作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技术。因此,为了让会计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对会计人员的各项培训师相当有必要的。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2.1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机构统一组织的相关专业培训。
2.2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会计人员进行远程教育培训。
2.3聘请专业的电算化会计讲师到单位,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2.4选派优秀会计人员到专业培训机构或是大专院校进行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培训。
2.5以会计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为依据,对会计人员进行分层培训。
3、改善会计人员的组成结构
3.1知识结构要全面
会计工作的综合性极强,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还必须要对会计相关的经济、法律、税收、金融和审计等知识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因此,在人员的安排中,要将不同知识、不同专长的会计人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其知识互补,在总体的知识结构上达到或基本达到电算化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3.2学历、职称结构要适应时代
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从业人员所在比例还相对较低。因此,各企事业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聘请高水平的电算化会计人才,吸引、招收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投入会计工作中来,鼓励现有会计人员,积极参加更高学历教育和更高职称的考核。并将学历、职称也职工的工资待遇,职位升迁等挂钩,激励员工积极进取、知识更新。
3.3年龄搭配要合理
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决定了会计队伍的组成中,既要有经验丰富、心思细腻的中老年会计从业人员,又需要勇于挑战、冲劲十足的青壮年会计从业人员。只有这样的不同年龄段会计人员合理搭配,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不同年龄单会计的优势,在工作中取长补短,达到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4、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集许多方面的利益为一身,掌握着一个单位最敏感的钱财事务。所以,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完成质量对单位的影响重大。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完成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是相当有必要的。
4.1加强信息安全教育
不越权上机操作,不连接与业务无关的互联网终端,对使用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保证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过程不危害到单位经济信息的安全。
4.2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与财务工作相关的方针、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遵守会计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开展自己的会计工作,保证在会计事项的处理客观公正,维护经济秩序,规范财务行为。
4.3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一丝不苟,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另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以提高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7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 人才培养 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场,一些高校学生期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熠熠生辉。会计师事务所对从业人员在综合素质、技能方面有哪些要求?就成为了许多学生关心的问题。因此,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1.会计师事务所人才选聘的基本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是指依法独立承担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是由有一定会计专业水平、经考核取得证书的会计师(如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执业会计师、特许会计师等)组成的、受当事人委托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的组织。
1.1学历及资格证书要求
宁夏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是宁夏最大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宁夏地区的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到目前为止,所内共有员工130余名。宁夏正大会计师事务所(宁夏正大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是宁夏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从业人员共有20余人。根据我们对宁夏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和宁夏正大会计师事务所学历及资格证书的相关调查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对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来讲,具备中国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资格、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专业相关职称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于学历的要求基本最低维持在本科,对其从业人员的能力及专业技能和资质要求较高。
表1 宁夏天华会计师事务所
表2 宁夏正大会计师事务所
1.2专业胜任能力要求
伴随企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要求注册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并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注册会计师要具备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统称。它是一名合格注册会计师的必备条件, 通常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专业知识是“指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首先必须具备会计、审计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 包括: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组织及商务知识、会计、审计及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一般包括: “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及沟通技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中全面细致地诠释了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和专业素质。“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够在实务工作环境中按照设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胜任能力是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为基础的。”“专业素质,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实现胜任能力而应当具有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由此可见,高校教育应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以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提供基本保证。
1.3职业道德要求
“注册会计师应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己任,在实现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行业的利益和个人的价值。”因此,注册会计师要牢固树立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业道德理念。这种职业理念包括:“运用专业标准时保持独立性;执业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正直、客观地执业;保护公众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熟悉所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等。”注册会计师必须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不屈从任何压力, 不谋取个人私利, 做到“诚实守信”。缘于此,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当以职业道德素质为基础,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那么业务再好,也不可能给企业、国家和社会带来正效益。高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职业价值观范式,以使他们将来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按对社会和该职业最有利的方式行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会计师事务所对从业人员的突出要求
2.1能够准确理解本专业的核心问题
技术性强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如果仅从技术的角度去解决一些问题却并不能完全实现,还需要其他的知识与能力作为辅助。当然,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得从业人员,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本专业的核心问题,否则,将无法适应工作的要求。此外,从业人员还应当熟悉对企业经营产生重要影响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因此,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储备一定的相关理知识,从而为将来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和进行职业判断奠定坚实的基础。
2.2高度认可所从事的职业
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可的行业。它以诚信为立足之本,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己任。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认同首先表现为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可,其次是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只有高度认可所从事的职业,才有可能在实际从业过程中尽己所能,追求卓越。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未来从业者,高校学生应当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并且以此为目标,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有具备正确的职业理念,才可能在今后的从业过程中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维护行业形象。
3.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3.1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从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作为本科人才,首先要符合本科学历教育的要求,通过学校教育应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继续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人才市场的需求实际及其变化。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比如职业判断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在符合专业培养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后备人才。
3.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服务项目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及实践性,同时,在执业时,还必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独立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除了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行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在教学方法上,应当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加入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工作小组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要倡导案例教学法,因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向学生提供在学校无法接触到的企业实际问题,在身临其境中提高其认知及感悟水平,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实践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邀请会计事务所从业者开展讲座和进行课程讲授。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者长期从事实务工作,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弥补了现有课堂教学的不足。
第二,尝试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现场的实践教学模式。会计师事务所和高校可以联合制定实践课程计划,高校把学生安排到事务所学习,由会计师事务所利用工作现场来培训和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提出人才需求和选聘的具体要求以及现实中的问题,高校则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需求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三,建立稳定的实习及就业基地。学校可以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协议的方式,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场所。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实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与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双重指导”。会计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践问题,专业教师负责解决理论问题。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可以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具体工作,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实习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进行考察,实现人才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对学生的培养,教师是重要的条件。只有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有可能培养好学生。首先,要鼓励青年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等执业资格,为参加实践奠定必要的基础。其次,要定期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锻炼的机会,丰富教师的工作经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3.4以专业胜任能力为培养核心,优化课程体系
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来看,高校的课程体系应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六门课程(包括《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兼顾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能力的提升,还应开设其他相关的课程,比如《会计信息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财务分析》、《商业伦理与道德》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既有利于学生对核心课程的深入理解,同时又能起到拓宽知识面的作用。
3.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篇8
关键词:领导重视 部门独立 人员胜任 职工配合
医院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审查、监督与评价的行为。从2003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萌芽至今已十年之久,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仍百废待兴,特别是市级以下基层更是一盘散沙,内审工作几乎是避而不谈。以漳浦县卫生系统为例,在符合设立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内部审计人员身兼数职,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纵有偶一为之的内审事务也仅如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内部审计机构象海市蜃楼一样名存实亡。因此,要使内部审计工作行之有效地开展,医院领导重视是前提,内审部门独立是保证,内审人员能力胜任是关键,职工积极配合是动力。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下文就此紧密联系逐一展开论述。
一、医院院长是本单位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责任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领导日理万机,纵有分身之术也无法事无巨细地面面俱到,内部审计由此应运而生。完善科学的内部审计如行军打仗中的参谋顾问,是医院领导最佳的“管理咨询师”。医院领导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事前监证、事中监控功能,把握先机,运筹帷幄;而不仅限于事后的查缺补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致于事倍功半。所以,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的重大意义(而不只迫于制度要求或医院等级评审而敷衍了事),进一步为建立健全独立自主的内部审计机构创造有利条件。
二、内部审计机构应以第三者的身份完全独立于被审计部门
《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指出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卫生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有的卫生行政主管单位直接把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察部门,以外行监督内行,这无异于“纸上谈兵”,雷声大雨点小。如此上行下效,其下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则阳奉阴违地将内审机构设在财务、总务等存在本位主义的职能部门,宛如左手查右手,逢场作秀罢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内部审计机构应以第三者的身份完全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并受医院最高管理者的直接领导,以确保内审工作的权威性。
三、不能顾此失彼,加强人员胜任
《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有审计、会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实行岗位准入和后续教育制度,各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必须具备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5年以上的审计、会计工作经历,其任免应征求上级主管内部审计机构的意见,并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免。现代医院内部审计涉及面广,内审人员需要全面熟悉而不是直接参与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多数是从财务和其他管理部门改行而来或滥竽充数的兼职,审计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较差,缺乏必要的审计技巧,对医院经营管理、信息技术、工程预算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面对错综复杂的审计实务和日新月异的技能要求,内审人员显得势单力薄,手足无措。建议从数量和质量双管齐下,在主要吸收审计、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审队伍的同时,强化原有内审人员对医院管理、信息及法律等多种专业知识的即时培训,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内部审计实质上是对财务等职能部门的再监督,是医院领导首要的信息反馈渠道,内审机构负责人的职能与财务负责人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因此,建议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资格任免应同时具备中级以上的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职称和5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任何一方的顾此失彼,都不能左右逢源地将复杂抽象的审计理论融会贯通于千变万化的经济事务中,不能真正地把内审工作先知先觉、纠错防弊的特殊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部分设有总会计师的先进地区,可考虑相应设置总审计师岗位,一物降一物,如此位高权重,总审计师的任职资格必须是高级审计师职称且工作经验丰富。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对医院的一切经营活动轻车熟路、了如指掌。首先要根据医院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使内部审计人员在施行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以提高内部审计意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同时加强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等专业部门的实时信息沟通,促进资源共享,运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手段,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宣传教育,做到职工配合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当前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纵有政府扶持的公立医院也不可掉以轻心。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不进则退,漳州市华安县医院近几年频繁的资产重组和法人变更就是优胜劣汰的典型案例,值得深思并引以为诫。针对当前医院职工普遍存在对内部审计工作退避三舍的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医院领导及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让职工真正认识到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医院的正常发展保驾护航,使内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科学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既是监督更是服务,为医院领导提供预测决策的实时信息服务,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日常保健服务,为全体职工的安身立命提供经济保障服务,也为国家审计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先行服务。医院内部审计举足轻重的地位毋庸置疑,其建立健全乃大势所趋,各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国家审计机关应加强业务监督和指导,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篇9
在此种模式下,开展内部审计时的目标、对象、技术方法、风险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传统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拟结合内部审计实践,探析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管理缺陷和内部审计对策。希望引起同行关注,以资参考借鉴。
一、EPC工程项目总承包形式存在的管理缺陷
1.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的困扰凸显
工程投资项目总承包(EPC)管理模式进入中石油企业建设投资市场时间较短,需要一定学习认识消化应用过程。工程项目投资主体(业主)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造成管理、监督的漏洞或不完善。具有工程投资项目总承包(EPC)管理模式资质的总承包企业多数为大型设计或大型施工企业,尽管具有一定专业优势,但实施总承包时:一方面大型施工企业,在设计、设计选型、采购时“短板”,另一方面大型设计企业,在施工组织、施工措施、施工工艺、采购时“短板”。
2.投资主体(业主)与总承包商掌握总承包知识不对称
中石油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总项目投资具有阶段性特点,各分项目投资也存在时间段、周期段限制,由于缺乏具有EPC专业知识的专业管理人员,所以对总承包概念、知识、操作、管理的了解相对总承包商存在差距与欠缺,也即具有总承包资质的总承包商相对投资主体来说掌握了解总承包(EPC)管理模式知识比较全面和深入。何况,缺乏工程监理、设备监造、招投标等强有力的专业中介咨询机构,难以为投资主体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服务。实际上,这就造成了 “大承包商、小业主”的不对称困局。
3.完成建设产品的出发点不同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主体(业主)期望的最佳目标是:缩短工期,降低投资,保证质量,确保建设项目投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总承包商追求的最佳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设计、设备选型采购及施工等各阶段深化管理降低成本。无论是以设计企业牵头实施的总承包,还是施工企业牵头的总承包,在实施各项目分包招投标过程中,都会被利益驱使降低发包成本、异地价格,在主观意识方面自然会影响建设产品的质量及技术性能。投资主体和总承包商在完成建设产品过程中追求目标迥异,以致彼此频发利益冲突,矛盾交织,难以达成共识,阻碍了既定目标的实现。
二、EPC工程项目总承包形式下内部审计对策
作为维护投资主体(业主)利益的内部审计人员,如何有效完成EPC项目审计是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亟待研究探索的新领域。总结内部审计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以工程总承包合同为准绳,以可行性调研、概算为基础,依据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参数、建筑产品(设备)实施审计,而且要拘囿在工程总承包合同框架内进行,超出或越过工程总承包合同条款内容,就将埋下遭遇法律诉讼的审计风险。
1.组建具有各专业知识人员的审计组
完成此种模式下审计项目的前提条件是,组建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审计组。这对工程投资项目总承包(EPC)审计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审计组成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专业技术知识,直接影响审计成果的质量,况且审计对象是外部单位。对工程投资项目总承包(EPC)审计,面临比其他审计项目更多的审计风险,审计组成员需要由具有财务会计、工程设计、概算、施工管理、工程造价、设备管理、生产工艺等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只有具备足够的工程投资项目总承包(EPC)知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进行周密细致的审前调研
常规审计项目的审前调查对审计方案的制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工程投资项目总承包(EPC)审计有别于常规的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审计。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审计是在内部审计权限范围内开展的审计工作。而对工程投资项目总承包(EPC)审计是以投资主体对委托建设产品进行的鉴证行为,宗旨是维护投资主体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或产品的利益。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对可行性研究、概算、蓝图、施工及形成的建筑产品陌生,也不了解现场具体建设的实际状况等等,所以必须详细了解所涉主要建筑结构特色、大型机器设备特点、关键技术、组织措施等,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以便更全面细致的实施审计。
3.制定具有项目特点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实施审计工作的指南,其中应在包含常规工程项目审计内容的同时,重点突出重要施工组织设计、关键大型设备、关键施工工艺等重点分部分项工程审计。核实其工作量的工作内容、技术措施与工程投资项目总承包(EPC)合同约定、投标报价及概算内容、可行性研究规定的内容及条款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差异。审计方案关注的重点应是关键设备、特殊品质材料、大型建构筑物等。
4.在工程总承包合同条款框架内规避审计风险
篇10
其次作为公司出纳,我在收付、反映、监督四个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过去的几个月里在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顺利完成如下工作:
一、日常工作: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向会计核对现金与帐目,发现金额不符,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及时收回公司各项收入,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
3、根据会计提供的依据,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发放工作。
4、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凭证上必须有经手人及相关领导的签字才能给予支付),对不符手续的凭证不付款。
二、其他工作:
1、迎接公司上市财务审计,准备所需财务相关材料为迎接审计部门对我公司帐务情况的检查工作,做好前期自查自纠工作,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统计,并提交领导审阅。在工作中,我忠于职守,尽力而为,领导和同事们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2、完成领导交付的其他工作。
三、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1、学习不够。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会计软件的应用及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方法等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工作。
2、对针对以上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
- 下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