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验分享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经验分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老师直接讲述个人对作品的感想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做题技巧,同时老师也应该与学生一同进行作品赏析和讨论,尤其是老师应该要讲述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个人是如何进行作品赏析,在进行作品阅读时,思路是什么,阅读后的感想是什么,这些都可以和学生进行分享,进而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在老师分享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作品阅读技巧和方式,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从中受到启发,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一些优秀的作品是能够让老师和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的,老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情境中去,进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1.2老师直接进行作品朗读,进而表达个人感受
在分享式教学模式中,老师也可以通过直接的作品朗读方式进行经验分享。朗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老师在阅读之后,可以总结出自己对朗读作品的直观感受,进而在朗读的过程中也能投入感情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加上阅读技巧,通过抑扬顿挫的阅读方式,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在老师的感染下,能够快速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到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同时学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进行朗读,学生可以读得有模有样,绘声绘色。在不断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学生既能够掌握到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阅读水平和朗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3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式分享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解读文章是引导学生更好感知作品内容的重要方式。因此老师在进行作品解读的过程中,不仅只考虑到考试,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经验,对学生进行分享,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感知一些与之相关的认识和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在进行《滕王阁序》的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流泪的滕王阁》,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根据文章对滕王阁的一些描写,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老师可以把自己阅读的感受和学生的感受进行分享与交流,这样学生能够通过交流仿写这篇文章,进而能够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历史人物特点,进而写出类似的历史散文,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滕王阁序》的认识。
1.4老师应该写下水作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下水作文也是分享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方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一般是给学生设置好作文题目,学生根据题目进行作文写作,然后老师进行批改。这种传统的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般情况,学生对老师书写的作文比较感兴趣,并且喜欢仿写老师的作文,因此,老师可以写下水作文,然后启发学生写作的方式,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写作思路、写作技巧的掌握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5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分享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中语文分享式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分享,主要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认知和感悟的分享,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资料共享,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2.总结
篇2
语文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语言学科,也是我们的母语学科,语文生命教育是让语文进入生命,转化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内涵的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与美丽,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生命变得更美好,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品位。基于高中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研究,笔者作出以下阐述。
二、语文生命课堂的特征
语文生命课堂的特征包括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性、个体生命的体验性、师生良好的互动性、语文学习的动态生成性。语文课堂的多元化是指授课方式生活化、开放化,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提高生命素养的地方,学习语文就是为了经世致用,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体会中体会无限的生命意蕴,提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看法。个体生命的体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涉及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语文课堂生命就是引导学生用生命体验学习语文文本,通过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想象、感悟等抽象思维学习语文,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纯粹的语言符号的堆积,而且是感受到作家的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灵魂交流碰撞的过程。语文生命课堂的互动性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师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有情感、充满睿智的对话,在互动中感悟体验、探寻价值,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进行精神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这种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展示自我、丰富自我、超越自我。语文生命课堂的生成性是指在充分开放、协调、灵活多变的课堂互动中,师生们共同创造、体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语文课的授课内容在与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相碰撞,并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新的认知。
三、构建高中语文生命课堂的策略
1.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构建高中语文生命课堂的首要策略是提高教师的素养,包括职业素养、文学素养等,不断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觉地接受挑战,主动与新的教学理念相通,提高自身观念更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积极与学生分享情感体验、认知、知识等,实现与学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相长的目标。构建语文生命课堂,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绝不能把教学当做谋生工具,应该从社会及自身的需求出发,以超越功利的观念对待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感。高中语文生命的课堂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人性修养,语文教师应该是懂得欣赏文学、不断提高自己文化视野、精神生命的学习者,对于纷纭的世界有自己敏锐的态度与信念,能够感染并且影响学生对语文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爱好。
2.确立生命化的文本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珍视文本中的生命因素、价值、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而不仅仅要求它完成一定的工具使命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还未形成,情感比较丰富且不稳定,需要利用文本与先哲们进行对话来释放、引导、润泽自己的生命。语文文本是作者意识、思维、人格等的载体,凝聚作者的主观体验和对生命的感受,在语文生命课堂中应该从生命的角度捕捉文本中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使学生对文本中的思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思考和感悟人生。现代学生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大的痛苦和挫折,遇到一点不顺的事情就容易消极,语文生命课堂可以给予学生正视逆境的勇气,学会从困境中走出,实现生命的价值。语文生命课堂教学中,主张培养学生披文入情的能力,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增强学生生命的完整性。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生命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及教材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因素制定适当的教学方式,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课堂的变化不断修正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平常的听课感受总结一些自认为比较好的打造语文生命课堂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生命课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课堂、设计有价值的提问、引导学生质疑、增添课堂活动中的时间等方式实现。课堂情境的创设要简洁、明快,营造感情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自然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在语文生命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目的,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语文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知能力,在课堂上还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
篇3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心理把握
【中图分类号】 G4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97-01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正逐渐发生改变。许多新理念、新方法被应用到一线教学实践之中,并创造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在以各自的心态适应这种变化。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呢?又该怎样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这些心理来开展教学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简略地探讨。
1 对师生间求知心理的把握
“知识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早已得到社会的公认,并深入平常百姓的心中。高中阶段的师生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自身实际生活的感受中,都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他们对知识有着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渴求。而高中语文作为人文科学中的重要科目,其知识性和应用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高中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表现出一种求知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出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知识的依赖性。
对此,高中师生要合理把握这种求知心理,在语文课堂上学会求知,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学生要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性质、特点、开设的意义、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等。这无疑会引导他们对研究性学习,尤其是高中语文知识的求知需要。这种“学会求知”的求知行为正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精神。高中师生的求知需要增强了,有利于适应当今社会,平衡自身心理,从而全面实现心理健康。
2 对师生的交往需求心理的把握
交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交往需求心理则是指人们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友谊关系需要的心理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无论多么坚强、出色、干练,但仍然需要使自己与别人保持良好关系,来发展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高中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地沟通和交流,并促使他们学会分享与合作,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共享信息和成果,鼓励教师勇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同他人共享信息与成果。这无疑会保证高中语文学习效果的最优,提升师生的交往能力,造就心理健康发展、适应当代社会的综合性人才。
3 对师生的好奇驱动心理的把握
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这种人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是人对某项事物兴趣的源泉,积极地作用在人的心里。而兴趣又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有效驱动力。相对其他知识来说,高中语文中的一些关于语法、文言文等知识较为枯燥。如果没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这些知识的学习就会更加令人厌烦。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充分把握师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好奇驱动心理。为维持和提升这种心理,高中师生就必须要不断地在课堂内外收集与语文知识相关的有趣故事,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实践经验表明,在这一探索过程中,高中师生对语文的求知兴趣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并逐渐得到培养。同时,这一过程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课内教学,反而会使高中师生的正常课内教学变得更加容易。
4 对师生的良好注意品质的把握
注意是人在心理活动时,对相关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
高中语文教学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要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是需要坚强的意志,要克服大量的困难的;在这一过程之中,高中师生都要时刻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有选择性地择选知识内容。由此可见,高中师生的良好注意品质的把握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高中语文教学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5 对师生的记忆力的把握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是丰富知识储备,扩大表象储备的有效途径。
实施和组织高中语文教学离不开记忆这种心理因素的参与。高中语文中的许多知识都需要识记,例如古诗词名篇、散文名段、字义词源等等。高中师生在组织和参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自身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表象储备、体验储备,使自身的记忆力越来越好。
6 对师生的想像力的把握
想像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像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少不了想像,尤其是创造性想像的参与。这是由语文教学的特点所决定了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够极大地增强高中师生的想像力:会使其扩大知识的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会使他们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会在艰苦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灵感,创造出新的形象。长期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能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是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组织和参与的团队活动。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其中的心理,使这些心理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教学的成功展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体验式阅读教学
一、前言
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较为被动,不仅使学生未能体验课文情感及主题思想,同时未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严重影响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而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及感受,并积极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掌握课文主题思想。
二、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
1.积极引导,增强主体意识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解读和思考,并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及感想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情感,同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吸收课文知识。如在《我与地坛》这一课时学习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课文内涵与情感。作者对地坛景观的感受是怎样的?经过自身阅读和思考后,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眼中的地坛景观是荒芜的,是衰败的;而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眼中的地坛景观虽然是荒芜的,但是毫无衰败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能够将自身阅读感受及体验表述出来,但学生们所表述的观点不一,这时教师应再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通过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和思考后,想象着作者所描绘的地坛情境,以切实体会到地坛景观虽然荒芜,但无衰败感。通过这种阅读体验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同时使其领会课文主旨。
2.课堂体验,加深阅读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阅读体验活动中,即通过对课文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及考查,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体验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亲身的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验到课文的内涵,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课时学习中,海伦・凯勒身有残疾,眼睛失明,耳朵失聪,不能说话,因此她渴望光明。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下,她依然能够掌握多种语言,并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为了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海伦・凯勒勇敢、坚韧的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宽阔的操场,然后紧闭眼睛,掩住耳朵,静静地待着。经过亲身体验后,学生们表示在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的情况下,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非常强烈,同时也领会到海伦・凯勒的勇敢精神。
3.合作学习,注重体验交流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之间的体验交流,使学生能够将自身阅读感想与体验表达出来,同时从他人阅读体验中获得启发,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如在《祖国山川颂》这一课时学习中,为了使学生们能够体会到课文中的优美语言,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两段话进行认真阅读和体会,并选出最喜欢的那段话,并讲述理由。第一段话“往远处一望那利比沙漠,笼着月色,雾茫茫的,好静啊,听不见一星半点动静,只有三两点夜火,隐隐约约闪着亮光”。第二段话“那利比沙漠非常静谧,只有远处有三两点夜火”。这时学生经过亲身阅读后,有的学生认为第二段的描绘语言较为平时,而第一段的描绘语言较为生动形象,符合散文语言特点。通过这样的阅读体验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间分享阅读体验与观念,同时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使其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4.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语言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唤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同时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朗读和体验课文,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课文深入学生心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如在《我的空中楼阁》这一课时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课文中的丰富情感与优美景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并在反复朗读过程中感受到“山如眉黛,而小屋似痣”表现出来的自然与清新,体会到小屋若隐若现给人带来的自由感与轻灵感,领悟到小屋被群山怀抱时的曼妙姿态。
5.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得到审美体验。教师必须依据语文教学内容及情感思想创立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将学生审美体验及情感有效激发出来。通过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使课文中景象及人物形象有效呈现出来,并传达课文情感,以触动学生心灵。例如,在讲《沁园春・长沙》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景象,体会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教师可以利用古代诗词来描绘和歌颂春天。杜甫曾描绘的春色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王安石描绘的春天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卿严重的春景是“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这时学生们满怀情绪,纷纷回忆与春天有关的诗词。
三、结语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打破了传统被动式教学模式,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体验课文情感思想,并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解题能力,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许书明,邓君.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征及其步骤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04).
2.龙卫红.浅论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
3.张.语文教学要重视体验式阅读[J].文学教育(上),2007(09).
篇5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高中语文新课标“课程目标”中的“表达与交流”部分的第四条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1]。这一条的核心词是“自主写作”,主张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来写作。除此之外,尤其强调了充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
我认为扩充素材积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丰富生活阅历,领悟人生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是他们的生活圈子却窄了。他们与自然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严重缺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缺少灵魂。
高中语文新课标“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相对应的,在实施建议里也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指导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去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事物存在的可写性,有了感觉随手写下来,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写作是自由的心灵的肆意发挥,让学生在写作中去体验生活并且感悟生活,这种写作的思路能够让学生的思想更加有条理有深度,将生活中的事物和本质表现的更加真实。
在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内容,多体验生活,多感悟人生,这样长时间的积累下来,学生的视野和阅历肯定会越来越深广,有关写作方面的素材也会越来越多。
二、“以读促写”,扩大阅读量
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或者生活阅历,那么也可以从别处间接借鉴,这个“别处”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经验积累方面的不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有了深厚的文学积淀,写作于他自是顺手拈来毫不费力的事情。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且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重积累,比如要求做摘抄笔记、写随笔等。另外,要讲究“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尽量不要把文章肢解开来,而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文本结构、写作思路有一个整体观,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在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意境,把握情与景的关系,分别通过“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话秋雨、佳日胜果”这几个秋景图来把握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把握情与景的关系,结合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和气质,来整体把握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并且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文中“借景抒情”的写法。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却操之过急,显得太急功近利。王栋生老师就指出“读写结合”不能那么急功近利。“语文教学最像种庄稼,阅读化为精神与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而惟其长,才能厚实,扎实,结实。”[2]P15写作是需要等待的,鼓励学生多阅读,但不能急于让学生“现学现用”,可结合阅读作品,启发学生发现其中的一点好处,因势利导,并向学生介绍浅显的写作技巧。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便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写作的欲望。
三、注重合作学习,相互借鉴
建构主义主张合作学习,认为学习任务是通过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完成的。而新课标也提出要“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可以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欲望。注重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以弥补个人知识的缺漏,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意义在于个体的情感积累和思想收获在课堂上呈现,从而提供了相互学习、彼此借鉴的空间。”[3]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发言、质疑、相互研究交流之外,还可以交流自己的读书笔记。另外,老师也可以组织班级实行流动日记、流动作文,这些也不失为同学之间交流借鉴的好方式。
四、教师自身要起到示范作用
说到阅读和写作一般都是从学生方面找问题,现在也应该多从教师角度来反思。要想让学生喜欢阅读和写作,老师首先应该热爱阅读和写作,积累自身写作经验,并且要善于反思。一句话,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自身要起到示范作用。
现如今,很多语文老师的阅读情况也不容乐观。“老师在劝导学生读书时,往往只是告诫训诲,忽略言传身教,学生得不到具体的指引和点拨。”[2]P27并且如果学生没有从老师身上看到阅读经验,他对语文老师的尊重也会变得有限,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强调学生的阅读,还应注重自身的阅读,言传身教,以自己的阅读经验来引导学生热爱阅读,进而热爱写作。
教师自身应有写作的经验,尤其是语文老师要把写作当做必备的专业素养。于漪就曾提出“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练笔,应该亲自握笔‘下水’。”[4]P39老师一定要自己动笔,自己写,只有这样才可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才可能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从而对学生的写作做有效的指导。否则一切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实际意义不大。教师的写作经历丰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自然会注重启发,而不是“告诉”所谓的写作技巧。同样,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教师的写作经验和教训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和思维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教育逐渐走进了高中语文教育中,并且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工作进行的质量高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如何将德育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针对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浅谈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种有效手段,希望可以推进我国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德育教育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高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的程度及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历史使命,青少年学生的德育素质好坏能够直接决定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不仅如此,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门艺术,将思想品德艺术巧妙地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锻炼了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与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分享促进德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主要指的是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沉淀成果,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在我国正在蓬勃发展、阔步向前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描绘我国的大好河山或者是赞美我国壮丽山河的,亦或是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与可爱,进而萌发浓烈的爱国之情,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对一些文章作者的事迹介绍,揭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伟大人格,进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举个例子,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被广泛吟诵,流传至今,充分表现出作者“忧天下,爱民众”的思想,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段内容进行背诵,加深学生对作者中心思想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范仲淹的生平进行简单的介绍,对其爱国行为进行简单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作者的行为也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其爱国思想,比如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钱学森为了回国进行国防建设冲破重重阻碍、鲁迅意识到“医心比医病”更重要时就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这些事件都是很好的进行爱国教育的例子,通过对这些事例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树立爱国思想,激发爱国情况,增加民族自豪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推动作用。
二、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是人的高级需要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种情况,新课程标准也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即通过对文学艺术的鉴赏或者是学生科学技术发明的过程中都要渗透审美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认知要求,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等,在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文章的启发下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情经历,进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美的渴望表达出来,进而形成一种较强的审美能力,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赏 析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语言优美、声情并茂,在一字一句间皆表达出作者的中心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美感,不仅如此,还会大量地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等进行赏析,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美感。
2.创 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进步的不竭动力,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审美创造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三、小 结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强化德育教育工作,不断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既要认可近些年来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喜人进步,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恪尽职守,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探究出更多、更好的能够促进我国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方法、手段,一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德育教育工作现状,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唐丰成.探讨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0)
篇7
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难度很大,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对语文教学的渗透,能够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型接受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展学习渠道,并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必然性、现实性和紧迫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语文课程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主动探索、发现、收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获取、应用实践知识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是学生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把课堂研究和亲身实践相结合,自主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具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帮助,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研究问题的提出者,学生要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层次,从生活中自选主题并且进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建立共同合作的学习框架和运作机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都得到最优发挥。
(二)问题探究性原则
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来组织教学活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课题不应该由教师指定材料让学生理解学习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中生已经是具有相当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具有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如学习完《鸿门宴》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作《项羽新探》《失败的英雄》等文章,从历史和人性角度研究项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应设置“专题研究”课,即在语文教学中,以专题研究的形势穿插、设置一种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性活动。具体来讲,在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课程有如下步骤。
(一)明确目标、合理选题
研究性学习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征来进行合理安排。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与能力水平确定课题范围,通过学生喜欢的话题,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现实生活问题。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研究方案
研究主题方案和方向相近或相同的学生成立若干小组,组成分工不同、团结合作的集体,小组成员充分协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和计划。
(三)小组实施计划,教师负责指导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教师要根据每个研究小组提交的活动安排、详细报告、活动情况报告表,对于其中的不恰当做法提出纠正,对小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以便提高小组成员的研究能力和技巧。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协调合作,以强化责任感和确保研究课题质量。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H319
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提高了教学课堂的效率,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
一、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优势
1.合作学习是以课前分好的异质小组为主体进行语文学习活动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对合作学习的开展最为有效,所以在分组时要注意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学习成绩、语言能力、性别、学习风格、人格类型等。四人一组为最适宜,它可以灵活地变成两两讨论,再互相汇报讨论结果。这样可以最大范围实现学生间的互动,也有足够的力量和创新思维来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学习是同伴间“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只有当小组整体和组中成员都取得成功时,组员个体才能获得成功(反之亦然)。这是构成合作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小组成员既要承担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彼此之间又要互助合作,协同努力,在共同的听、说、读、写等活动中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3.合作学习以小组总体语文成绩(而非个体)作为评价和奖惩的依据。于是,学生成员间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组内成员之间加强了互助和合作,组与组之间也增强了交流互动,团体意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各尽所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而获得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主要采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如下。
1、建立学习小组,达到预期目标
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小组的划分直接决定合作的成效。所以,尽量避免学生随意的编组,最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组。但是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小组成员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2、构建宽松环境,师生平等交流
要打破原有的“满堂灌教学”,就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始终是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共同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走下讲台,学生只有在打破师生明显界线的情况下,才能和教师倾心交谈,增强小组合作的信心。这样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讨论,才能真正创设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
3、通过实践领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很多语文知识并不是教师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就能理解并记住的,这需要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渐领悟、操练才能获得的,所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形式变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习、发现、互助、分享的权力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实践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4、分享知识成果,建构知识体系
让合作小组一起把了解到的常识、识记的重点词语、摘录的精读精彩段等及时进行总结,由于合作学习,很快就能完成。这既是一种能力,归纳整理,查漏补缺,又是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再给予点拨,使之完美。这样,语文课不仅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积累和丰富,合作的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5、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提供成功机会均等的评价。现代教学评价强调其过程利于人格的和谐发展,同样,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也要以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为目的。正确的评价是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兴趣和促进合作实践的重要手段,合作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评价时应当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分数的等级、优劣都是次要的,个体借助合作得到的发展是最重要的。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同课异构 实施策略
“同课异构”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活动,它不仅可以改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且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它不仅整合了学校教育资源,形成了教研合力,激发了教师探讨教学的热情,而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在这个交流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设计与构想,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升华,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当前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具体实施还有一定难度。要想使这一活动实现它的最大价值与作用――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就应该采取一定的实施策略。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施策略作一简单探讨:
一、转变教师观念,引导主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进行传统的语文教学,而是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新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认识以及所持有的态度。这种认识和态度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也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让教师抛弃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较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思想,教师更多地是注重学习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方法与知识的传授。单调乏味的知识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很难发挥创新才能,也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如果教师不从思想上转变,“同课异构”很可能只会流于形式,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要转变教师观念,引导主动参与。
二、加强合作精神,建立团队意识
今天这个时代,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在强调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在力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那么,作为我们教师来说,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一种合作意识呢?实际上,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师教学工作的独立性和教学评价的单一性,使得教师之间的竞争加剧,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宁愿搞好独自教学,也不愿把自己的丰富经验告知其他教师。很多教师为了搞好自己的班级成绩,不愿与他人交流,也不愿他人介入自己的教学,从而使合作教学、和谐教育成为空谈。这种教学现状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的管理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从而限制了教师的合作意识。那如何建立教师合作的团队意识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教师的集体意识。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增强教师的这种意识,比如集体备课、集体学习、集体参与课题研究等活动,让教师在这些集体活动中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与成效,从而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其次,要为教师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教师之间的合作,应该是一个“相长”的过程。为教师搭建合作平台,可以为教师提供最优化的合作,让教师围绕同一问题展开讨论,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资源共享、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让教师在合作与提高中建立合作意识。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构建团队意识。学校的管理机制要对教师的合作意识给以适时的导向,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团队意识的建立。
三、优化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热情
以往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量化,具有单一性,评价的标准更多注重教师个人的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因此限制了教师团队意识的建立。因此,学校必须优化评价机制,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突出团队合作的力量,要把团队合作的精神与每位教师的个人工作捆绑起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与团队合作挂起钩来,使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全面地体现出教师团队合作的过程以及团队合作的成果。同时,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注重教学结果,而应该把评价放到平常的团体合作的过程中,使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交流与合作。这样,能够使团队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个体才会更加融入到团体中去。
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语文教师之间的思想与智慧不断发生碰撞,教师在教学上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利用“同课异构”这一教学平台,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探讨研究、交流经验,来分享彼此的成功与喜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优化教材”――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J].上海教育科研,2008,1。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特点;教学方法
为了缓解早期教育体制对学生造成的压力,教师要重新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改革开始,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课堂学习环境。因此,从语文学习思维角度出发编制教学改革方案,有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高中语文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综合文化素质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是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作为汉语言文字集中的一门课程,与其它高中课程相互贯穿着,学好语文也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本要求。
二、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从根本上来说,高中生感到语文课程学习难度,主要是期思维模式与课程标准不一致,尚未掌握科学的语文思维,才导致现实学习中出现一系列困境。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思维特点包括:
1、历史性。语文课程是立足于汉语言文字的教材内容,所有课题、教案都是用汉字语言描述出来,这些都具有历史传统元素。因此,高中生语文思维也带有历史性,从历史中感受语文教材内容,才可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内容,从历史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体会教材编写内容,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知识。
2、灵活性。中国汉字语言多种多样,不同组合形式表达的语言含义也不一样,这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灵活性特点。为了展示语文教材固有的学习特色,高中生思维应当灵活多变,参照语文教材内容形式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才能理解语文知识的要点。当然,这对于高中生思维活跃性要求更高,如何灵活变动思维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3、系统性。语文是高中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语文知识必须注重系统层次划分,按照不同时段参与教学活动。一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初始期,学生刚刚接触语文教材,对学习语文要形成相对完整的概念认知;二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期,学生必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详细学习语文教材内容;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考核期,学生思维要灵活多变,结合高考大纲灵活地变换学习方法。
三、高中生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高中是学习生涯的特殊时期,尤其面对高考体制,学生往往承载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对语文课程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方案,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标准则,指导教师与学生参与课程学习。针对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必须重视的工作,具体包括:
1、语言表达。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对培养阅读语感具有辅作用。
2、学习情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创新改革。教师本身也要坚持创新改革,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为语文高效率教学课堂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结论
总之,语文是高中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构成,学好语文是每一位高中生的学习目标。根据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呈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教师需适当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依据新课标准则建立更加完善的课堂环境。其中,灵活变换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模式改革,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瑾.浅论高中语文课创新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6)
[2]刘艳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