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认识

篇1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专业 课程

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研究性以及相当的实用性,。因此,随着行业的发展进步,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应随之调整与更新, 从而保证各个不同时代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满足时代的需要。对于园林专业的教学,当然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现代风景园林的教学内容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也不断地在扩展。要实现教学内容如此规模的扩展,就必须按照园林专业的现代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设置课程。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 此课程是以园林设计初步为基础,与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建筑等课程息息相关,同等重要的课程, 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依据。本课程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局,通过熟练的表现技法,将设计理念清楚表达在图纸上。不仅如此,学生可将该课程所学与其它植物类、建筑小品类专业课程结合,从而将设计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详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由理论及设计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包括对园林中外史的简介,园林的美学特性、布局形式、植物建筑造景的特点,以及各类园林景观设计的程序;设计部分则是通过案例解析及实作练习,掌握地形、道路、山水、建筑、植物等园林要素的搭配。

由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设计类的学科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同时,要求对园林四大要素的特点、布局掌握扎实。这样,才能保证所设计的作品美观、实用。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中职教育的学生整体上来讲,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够规范。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会容易放弃,不够坚持。再加上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不是太高、少有学生具有较好的手绘表现能力。从而在设计训练当中会失去耐心,头脑中缺乏所谓的“灵感”,造成所设计的作品空洞、表现不规范、美感差。

(二)课程时数不够,教学内容繁多

过去,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两学期、周学时为4学时以及一周实习的教学安排。教改以后,直接浓缩为一学期,减少一半。这就打破了理论和设计的比例。因为理论知识繁多,若删减过多,设计阶段难保设计质量;若不删减,设计训练的次数不够,也会影响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训练。所以在课程安排上着时困难。

(三)外出实习机会不够多

鉴于园林专业对园林要素,尤其园林植物的要求,外出参观实习对于学生专业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园林要素、园林布局的直观认识。随着课程时数的减少,首先就是外出教学时数的减少,从而造成学生对园林的认识仅仅限于书本和图片,不够全面。

三、教学改革的初探

(一)正确适当缩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部分

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包括园林中外史简介、园林美学特性、园林布局、园林要素和各类绿地园林设计。其中,中外史简介作为园林鉴赏部分,对于学生对园林分类及特点的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课程时数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讲解一些中外名园。而园林美学特性作为纯理论部分可大幅度缩减。作为园林基础知识的园林布局和园林要素部分,是园林设计好坏的根本。所以这部分内容需要花较多的时数。

该课程的设计理论部分包括道路、厂区、居住区、学校、医院、公园、屋顶等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的设计训练。整体来讲,每一类绿地的设计训练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例案掌握此类园林设计布局和要素的特点;第二阶段,进行设计实作练习;第三阶段,通过方案讲解,评奖,找出方案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完善。因此,这部分需要占据更多的时数,需要尽可能多的时间去体会各类绿地的特点并且掌握。

(二)欣赏借鉴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案例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设计理论,绘图表现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是要具有丰富多样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为了加强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将理论的讲解、设计作业的练习、园林设计案例的引入有序地交叉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能与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通过自然与园林设计、社会生活与园林设计—游憩空间、视觉景观与园林设计、审美意境与园林设计这四个主题内容,分别融入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1]。

(三)加强学生实作练习及实践性教学

首先是通过分组设计方案、演示方案、口述讲解设计理念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设计理念的表达能力,丰富活跃学生的设计思想。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实习。通过对一些优秀园林作品的参观及到施工现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植物配置的认识。对于植物的观赏特性和规格大小,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植物造景设计立面图、效果图以及种植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四、小结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类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将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灵活配置,将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合理搭配,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是我们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为之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田雨.园林专业种植设计教学改革探讨?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 SciBull2009,15(11)

[2]刘华.现代园景设计创意祥解,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郑曙旸.景观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 ;中国特色;价值探讨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风景园林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创立到其后的30多年,其教育体系一直比较稳定,变化不是很大。从90年代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风景园林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设计项目数量惊人,实践的范围不断拓展,不同专业的人员纷纷投身这个行业之中,引发了对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急速扩大的市场需求。同时,1999年有关部门大张旗鼓地推行教育产业化,掀起了各大高校纷纷设置新专业和扩大招生规模的浪潮。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也急剧地扩张了。除了过去传统的几个农林院校和个别的工科院校大量扩招外,原来没有该专业的农林、建筑、艺术、甚至地理学科的院校都设置了相关专业,尽管名称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培养方向实际上差不太多。1990年,全国设置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是21所,到了2006年,全国设置风景园林、园林、景观设计、景观建筑学、环境艺术本科专业的高校达到了109所。目前高校数量查阅其他资料)

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繁荣,有着许多泡沫的成份,尽管相对于风景园林行业几十年处在边缘的尴尬地位,这样的景象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但也确实带来了许多问题。 无论是原有风景园林专业还是新增该专业的院校,都没有时间来做好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原有的师资面对翻几番的学生数量显得严重不足,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地增加了,被大量学时搞得疲惫不堪的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兴趣和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扩招相对应的,教师队伍也出现了急剧的扩大,新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经验不足,仓促上阵,不能保证高水平的教学。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优良的教学传统被打破了,小班课变成合班课,原本一个老师带十来个学生的设计课现在变成了每个老师带三十几个学生,每个学生能够享有的教育资源相对减少了,质量下降了。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体系面对新的行业发展形势表现出许多局限性,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欠缺,即便是具有悠久传统的专业课程,其内容也比较陈旧,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无论是老课的革新还是新课程的开设却面临学术研究水平低和人才缺乏的瓶颈。 经过十年左右的大发展,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调整,高校大规模扩招行动的结束,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现在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我们终于有时间喘息并坐下来思考它的未来

二、我国风景园林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系统化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LA)专业,在国际教育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而设立的,这个学科体系的建立对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环境、景观工程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正经历着最重大的变革。

1.风景园林专业的内涵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艺术、科学和技术三个类型的知识来规划、设计和管理土地的一门学科。从事该专业的工作者——景观设计师,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来考虑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创造一个令人愉快的生存环境。职业内容包括土地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资源保护与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中心老城区复兴。设计主题有:居住区、商住发展、公司厂房和机构部门、校园、度假旅游胜地、公园、城市广场、交通网络和滨水区域发展等内容。

该专业应学习艺术、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场址分析、土地规划过程、生态分析,以及影响设计过程的社会、经济、 法律 、环境和政策的问题。该学科理论建立在人文学科和生态学分析之上,其艺术在于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其伦理是关爱土地以及居住其中的人。

2.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致力于探索并提供:有信息、程序和技术所组成的、用于景观规划设计职业的应用知识;与相关的社会学、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语言和图形交流的能力;理解由文化决定人类行为,以及社会、 政治 、经济和法律上对土地利用及决策的影响;理解形成土地合理利用和设计的两大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

3.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向

当今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专业局限于园里植物和园林规划的局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由于风景园林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必然要和这三个领域发生联系,这就大大的拓展了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的范围,使其从单一专业扩展为综合专业。

为培养未来负责环境设计的领头人,学生要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等三个学科的交叉中受益,并在课程中求得深入全面发展。这些课程有:人类学、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比较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伦 理学 、森林资源学、地理学、地质学、房屋供给与消费者经济学、 哲学 、社会服务学和社会学等。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

我国国土之大,各地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各不相同,更兼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由此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我国许多着名的园林古建筑无不包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设计思想无一不折射出独特的人文理念,这也是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根本原因。弄清楚国学的内涵在园林 教育 中的作用,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园林专业,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

《园冶》中记载,相地、立基、屋宇、装拆为园林设计的步骤。我国园林传统的创作路线和方法讲究综合性和实事求是,表现在:(1)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2)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3)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可以说,我国园林文化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世界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十分佩服的根本原因。

(二)风水与中国园林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从本质而言,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无异,探讨的都是“天人( 自然 与人)关系”。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风水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中很多原理都与现代科技有“巧合”之处。例如,建筑对风向的处理不当,不仅不利于人体健康,也不利于安全与美观。中国园林设计,一直遵循着“坐北朝南”的地理原则,可以避免对人不利的“阴风”(北风),这也顺应了中国的季风型气候。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符合 科学 道理,如可选择河流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泽之处建房等。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要详加注意。另外,风水学中符合医学科学的内容也很多。例如,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符合人们对于光照的需要,配合“坐北朝南”进行采光。

从根本上说,在去除风水中迷信的糟粕部分,中国园林的风水,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三)国学是中国园林之源

传统对于现代而言,文化从来都是有继承性的,如果否认传统,现代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园林教育也是一样,现代园林教育只有在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才能继续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问里,中国风景园林规划专业教育,正在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教育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历经百年,景观规划设计学在国际上一直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专业而独立存在的,在我国,这一学科专业尚处萌芽阶段。积极寻求结合国情的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之路,是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敏;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体系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 2009年03期.

篇3

[关键词]园林美术课程 教学改革 面向园林

《园林美术》是风景园林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较强,由于学生没有系统的美术基础,因此普遍觉得难度高,如何从提高学生的美术造型基础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一直探索的课题,根据农林院校的实际特点,围绕如何将教学理念切实地转化为教学行为,以风景园林为方向开展面向园林专业的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面向园林的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园林教育的任务是大量培养园林设计师,在园林设计、园林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探索出:园林背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新模式,从学生想学什么,怎么样能学好的角度出发解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1.园林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园林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描绘园林景观的教学需要依次展开,包括:园林素描、园林速写、装饰色彩、园林景观手绘等四个主要教学环节。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课程知识模块采取取长补短、技能复杂程度逐渐增加的原则。

“园林素描、速写”以风景园林为主要描绘对象,从简单风景写生开始,由简入繁地过渡到复杂景观园林铅笔素描、速写。此教学环节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培养学生科学而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理论和园林设计基本的造型技法;体现速写线条所形成的点线面的长短虚实、疏密节奏的变化规律;提高对特定场景快速而概括的主观处理能力;培养对景观结构体面转折的理解与设计表现能力。

“装饰色彩”运用装饰色彩基本规律知识,从小画幅的园林装饰色彩练习开始,逐步掌握色彩基本关系的设计表现和对色彩基本技法的深入研究。在这一教学环节,在培养装饰色彩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强调设计画面色彩整体关系在“基本装饰层面”上的控制能力的培养,为园林景观设计手绘的教学奠定相应的装饰色彩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法保障。

“园林景观手绘”教学是对前面三个教学环节的总结和整合,以不同场景氛围的园林景观为主要描绘设计对象。采用铅笔、钢笔线条和设计色彩装饰块面相互结合的形式,强调对画面整体性色调的把握。教学环节紧扣园林设计专业课程的需要,不断提高画面基本设计色彩的主观性的概括处理能力,以简洁而快速地强化对美术基础与园林设计专业之间在审美和技法方面内在联系的认识,切实为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提供具有园林专业特色的重要美术基础。

2.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围绕着园林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需要,教学改革主要采用了“四步教学法”进行实施,其主要内容基本如下:

(1)示范讲解——范图分析与课堂示范相结合

在各教学环节的课堂讲解中,着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范图联系园林手绘甚至园林专业设计的需要,就构图造型、结构透视、空间层次、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以使学生有一个相对感性而明确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教学中的范图分析讲解显示了极为显性的启发意义,为学生分析理解和认知优秀作品提供了感性化的参考标准。

(2)技法步骤——技法步骤与教师经验相对应

技法基础是保持学习兴趣和画好一幅画的重要保障,技法步骤知识是课堂理论讲解和作业讲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内外,在不遗余力地阐述和分析技法步骤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部分环节的讲解,教师要及时结合自身的作画经验对应比较、细致阐述,以切身感受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理论上的技法步骤,积极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认识和理解的途径,为园林美术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在基本技法上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3)读画摹写——模仿探索与研读分析相印证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作为课内与课外作业进行独立完成,作为教师则针对学生摹写作业给予一定的启发性评语。在示范讲解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已知的理论知识深入而全面地针对自己选定的范图研读分析,教师强调了对于铅笔、钢笔线条和色彩块面之间组合关系的研读分析与模仿探索,强调了对于园林素描和色彩结合互生的练习与体验。

(4)景观实践——实践写生和学生专业相联系

实践写生是检验或深入认识自身美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的重要方式,是基础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课堂讲解之后,随即进行相应的实践写生教学。教师要求课堂内外的作业做到同步化,课堂写生和课外摹写之间的比照对应、取长补短,现场感受和摹写经验的对应思考,保障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事半功倍。

二、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风景园林专业的快速发展给园林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是对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永远的挑战[1]。几年来的园林美术教学实践总结,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方面,显示了园林美术专业性特色,加强了园林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了园林美术作为园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和谐了教学过程的教与学的基本关系[2]。园林美术教学满足了园林专业设计课程的需要,尤其为更好地完成设计课程的徒手绘制设计图表现能力奠定了重要的美术基础,为学生毕业后的园林设计事业发展奠定了切合实际需要的工作基础。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1102049

[参考文献]

[1]樊保国等.高校园林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

篇4

关键词:园林;设计

引言

时代经济逐渐繁荣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也在大幅度提高。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也面临着身体亚健康的状态。公共场所的基础设施应该更加完善,逐步走向合理化,多元化,新型化。这些基础娱乐设施的改善与引进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与重视,进一步为他们的生活提高了质量。

1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1.1风景园林普遍性严重

纵观我国的风景园林景观,风格差不多一样,给来到这里旅行的游客疲倦感。风景园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活力与经济建设。这种众多城市园林景观风格的一致性暗含着对其它国家园林艺术的抄袭。一些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师使用一些“偷懒”的想法去完成他们所在城市的园林艺术。殊不知全员照搬其它国家或者城市美观的园林设计,其实暗自亵渎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辜负了政府以及企业甚至城市人民对自己的期待。盲目模仿园林设计,不仅丢失了自己国家的特色与文化内涵而且也丢失了自己的良心。抄袭行为是非常可耻的,它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创造活性。这种盲目地模仿给现代城市园林景观造成了重击。多地缺乏自己本市的特色,园林设计成为抄袭的重灾区。这种普遍性缺乏了自我的个性,影响了园林艺术的氛围。

1.2园林设计合理性欠缺

园林设计是一种艺术的呈现。它不仅要求你有足够的园林知识的储备而且也需要你对城益也要考虑你对整个城市的社会影响。在园林设计中,你也要注意城市各种东西对这个城市的园林规划的影响。某一些人在园林设计中陷入了“假大空”的困境中,园林设计人员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强行嵌入这座城市,这是特别不合理的。昂贵的植株或者其它东西并不代表它适合或者符合城市特色。你要考虑运用的植物是否适宜此城市的生活环境,也要考虑园林景观四季呈现出来的风格特色。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规划思路。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园林设计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及城市发展。在你做道路设计的园林时,你就要充分考虑图是否符合这条道路的交通情况,还有它是否对开车人的视觉有影响从而导致交通事故。这也是园林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实际性问题。设计工作人员不应该太注重浮夸的园林风格,因为它不能让人体味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在充分考虑人文性或者适用性的时候,也不要罔顾城市的美观性和生态环境的科学性(见图1)。

1.3风景园林规范性不够规划与设计

在施行园林设计的时候,设计工作人员应该首先保证清晰地规范地图纸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人员有效地准确地完成设计人员理想的蓝图。因为在现有社会中,设计图纸不清楚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使用过多的符号,图纸不科学。这种情况的发生,会造成施工进度缓慢,经济效益大受影响。还有就是当政府建立基础设施的时候,因为是有时间限制的,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都会赶工时,然后就是草草的完成工程。这使得整个工程的安全性,适用性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态度也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因为他们如果消极怠工就会对园林设计的完成的效果有影响从而导致市容的不美观,生态的环保性有待加强。而且在进行园林设计时,政府部门在某些时候没有听取市民的意见,要清楚的一点就是,人民才是这个城市主要的生活者,他们更加有权利去述说他们对这个建设的想法,去参与自己生活环境的建设,不应该自己一味地去做事而不管民众意见或者不让民众加入建设中。民众参与城市建设在当代社会是一个空白。

2风景园林设计相应的解决办法

2.1提高园林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园林设计人员足够的园林知识以及高标准的设计水平都会直接反映在整个园林设计上。如果你的专业本领不过硬,就会导致城市缺乏魅力。首先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单位需确定严格的人员选拔标准。对他们的专业能力进行各方面的考察以便于政府或者企业单位挑选到最优秀的设计人员。设计人员的好坏关乎到整个园林工程的优劣。每个设计人员在成为正式员工之前不仅需要进行一定的工作实习或者见习还需要通过相应的培训。在正式任职后,也应该有不定期的学习机会去接受更先进的园林知识以至于园林设计水平能够与时俱进,取得自我的进步与提升自我的竞争力。

2.2引起政府与企业部门的高度关注

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明信片。当一个游客来到一个城市,首先会对这个城市的绿化,道路设计与整洁度与其他城市进行充分的对比。这充分应证了风景园林的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此时,就需要政府要更加关注城市的这份市容。如果一个城市的风景园林做的特别好,潜在地为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商机例如旅游商机,外来房产商机等等。这能帮助政府拓宽自己所在城市的经济,进一步获得整个城市的市场价值来赢得更多机会。当这座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当地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去赚取更多的利益。在这一方面,政府和企业部门就应该更加专注园林景观建设,不应该对它不上心。在另一方面,城市的整体园林景观也会影响市民的生活水准。市民是政府的首要关注点,市民也是企业的组要消费群体。如果人民的生活质量下降,便会在各个方面影响政府的办公,企业的正常经营。园林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能为整座城提升自己的存在值与竞争力。

2.3注重园林景观的发展

园林景观不是一时的呈现,它可能在几十年中对这个城市造成影响。因为园林的大概设想一经确定,整个城市就必须投入非常大的资金而且城市的各种交通之类的事情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政府或企业就应该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发展。在选择园林设计材料时就要特别注意一些事情。①环保,因为风景园林是遍布整个城市的,它万一出现问题,就会给城市带来污染影响居民生活质量。②节能。现在是一个能源消耗比较大的时代,在能够选择节能东西的时候,就不应该去选择不节能的。慢慢地,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贫瘠,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这些资源的不可代替性,不可再生性。因而就需要政府知道节能的重要性。③可持续性。就像上面所提及的,园林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过程,不应该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或者方便,不然这种“短见”必定会给后代人造成麻烦。在做任何关系民生的重大决定时,政府或者企业就应该慎重,毕竟这不是自己家的事情,而是整个城市居民的事情。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坚持要做的事情。它关系这座城市的永恒发展。

3结语

风景园林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外形,它既能反映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能彰显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特色。坚持做好园林设计这件事,不是一辈人的事,而是几辈人的事。把现存的问题进行挖掘,分析。把它们一个一个地去解决。这是大家目前能做的,也是目前能做好的。不要为了一些利益而去做一些不利民的事情。从事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去提升专业水平,你们身上的责任千万不要忽略。你不只是一个园林的工作者还是一座城市的美容师与建设者,用自己最专业的水准打造出一座又一座生态园林城。让它们在岁月的洗涤下依然能显现自己本城独特的魅力与色彩。

参考文献

[1]陈立胜.现阶段风景园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绿色科技,2016(17):36~37.

[2]张海峰.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现代园艺,2012(18):122.

篇5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施工

风景园林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备受瞩目。风景园林能够提供美的景观,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给人以美的感受,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

1.风景园林的重要性

1.1风景园林是人们通过模拟自然而重建的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风景园林的存在不仅利于城市中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为自然资源的人工再生、循环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1.2园林植物所具备的综合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他生态因子所不具备的。园林的生理活动不仅能够加速能量流动,还能促进物质循环,从而产生生态效益。植被景观不仅能够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还能够通过向市民提供游憩场所而获得社会效益,另外还有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功能。

2.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景观单调

结构简单,不注重植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这是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某些城市在风景园林设计时,用到的植被种类并不算少,可是缺乏变化,景观较为单调,没有生机,体现不出风景园林内在艺术气息。还有些城市采用的植被种类太少,绿化结构自然相当简单,植被的搭配比例难以协调,经常出现一片区域只有一种树木的情况,造成色彩上的单调和种类多样性的匮乏,美化效果也就相当有限了。[2]

2.2能耗较高

为了维持风景园林的正常运转,消耗了过多的能量,有违环保的理念,这是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又一问题。这种情况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以归纳为:一、城市发展过程中,过分地追求效益,对环保却相当轻视,城市的自然环境因而大遭破坏;二、过分的追求美观,没能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三、草坪的铺设,不仅成本低廉且操作简单,因而被很多园林过分采用。草坪占据了园林的绝大空间,使得园林整体缺乏美感与生态效益。

3.风景园林的设计

3.1园路的设计

在进行园路设计时,要注重其功能性的实现,既要体现道路的承重特性,还要保证道路的使用安全性。如成年人的步幅一般为五十厘米左右,以此为依据对游步道进行设计、铺设石板,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出于防滑的考虑,还能避免光面材料的使用。[3]

3.2景观的艺术性

普通大众主要通过视觉来感受景观的艺术性美感。所以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视觉上的效果,既要避免植被种类过于单一,还要重视植被的搭配比例,以此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3.3地域文化的融入

当今风景园林设计时,都会重点考虑当地文化的因素,即尊重当地的文化、延续当地的文化。

3.4 经济上的考量

在考虑绿化指标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上的影响,两者结合来决定是采用单一草坪,还是灌木、草坪相结合。风景园林设计时应该重视本土植物的选用,从而降低运费与养护费用。同时还要对绿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实现绿化的低成本与大众化。

3.5 可持续性

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方的参与和支持。风景园林设计师应该牢牢把握公平、兼顾的原则,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克服片面性,避免自我陶醉,从而更好地平衡各种使用者的需求,最终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

4.风景园林的施工

4.1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充分认识施工的难点与重点,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风景园林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二、对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使其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并被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制度。三、选聘专业的、有能力的人才,同时做到配置合理,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四、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索质量管理的新方法,对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即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性与先进性。

4.2 施工图纸审核

风景园林无论是在施工环节,还是在验收环节都要以施工图纸为主要依据,另外施工图纸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风景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所以严格审核施工图纸是很有必要的。风景园林的质量管理工作应该从施工图纸阶段抓起。工作人员应该对风景园林所属区域的地理环境、生态条件、经济条件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测量与统计,再结合风景园林自身的功能需求和设施布局,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仅仅依靠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是不够的,还需要邀请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设计图纸审核工作,对图纸进行不断地完善,保证其合理性与可行性,最终实现风景园林质量的最优化。

4.3 施工环节的把握

在施工之前,应该制定出可行的施工方案,便于施工组织与重点攻关。

风景园林的建设涉及多工种、多专业、多学科的配合,因此需要对重点施工环节进行把握。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在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条件下,将每个环节做精做细,最终实现风景园林整体上的创优。

4.4施工工序的把握

为了使风景园林的质量满足合同上的要求,必须保证施工质量,而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工序的影响,所以应该注重工序的把握。风景园林的质量在工序中创造,想要保证风景园林的质量就必须严格控制工序的质量,严格检查每一道工序,当上一道工序出现质量问题时,禁止其进入下一道工序。只有当所有工序满足质量要求时,才能保证风景园林的整体质量。

土壤质量和土方造型是土方工程重点控制的两个方面:一、土壤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种植的成活率。所以在绿地进土前,应该查看土壤来源、质量进行检测,保证其满足栽植土的质量标准。二、土方造型时,不仅要考虑景观特点,还要考虑排水要求。景观属于功能性要求,排水属于技术性要求,所以应该整理好地形,利用地形排水,满足设计文件标准和植物配置要求。

修剪苗木树冠、根系,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是苗木栽植前的必要工作。栽植带土球乔木时,需要对种植穴的底部进行踏平处理,如果是裸根的种植,则需要将种植穴底部的土填成锥形,填土操作时,要分层压实,最好能够浇水处理,并用锄把捣实,

杜绝空隙,并重视观赏面的朝向问题。[5]

4.5后期维护工作

风景园林后期维护工作是保证园林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受人为、气候等各方面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园林绿化工程在交付使用后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必然导致园林工程整体质量的下降,若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对遭受破坏的部分进行保养与维护,园林的质量也将持续下降。园林管理人员要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延伸,以实现更持久保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目标。

5.结语

设计和施工是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设计加上科学的施工方法,结合植物的自身特性,并注重后期的维护工作,才能营造出风景园林的美丽景观,促进风景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志明,徐杰元,步红风.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4) .

[2] 倪怡玲. 风景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与施工方案[J]. 农技服务, 2011,(12) .

[3] 陈晔,王成荣. 浅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 北京园林, 2010,(03) .

篇6

社会出现风景园林热,当然有其原因:伴随着在全球范围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可逆转与加速推进,人们对景观的强烈需求正无限扩大。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中国更是如此。

被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的奥姆斯特德早就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感受到了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居民渴望亲近自然的需求。他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成为景观设计发展中的里程碑式建筑。这座位于市中心的城市公园覆盖了大面积的绿地,对改善城市环境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作纽约的“绿肺”。

在韩国,20世纪60年代,首尔市填埋了清溪川的河道,在被覆盖的清溪川上架起了一座日通行量可达16.8万辆车次的高架桥,直通城市中心。但在2003年,首尔市政府决定重建清溪川。重建耗资3.6亿美元,拆除高架桥,恢复通水,绿化河岸。经过重建,长达5.8公里的清溪川成了一条在城市里蜿蜒穿行的美丽河流,并于2005年10月对公众开放,3个月内就接待了1000万名游客。如今的清溪川正逐渐成为野生生物的乐园,而慕名前来的参观者也越来越多。

同样,在国内,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高层决策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宜居城市、园林优先”的理念,正被更多的城市建设当局、社会公众所认同。追求清新宜人的居住与工作环境早已成社会潮流,甚至不少地方都将城市居住环境当作生产力加以大力发展。

在此背景下,社会上风景园林热持续升温。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城市风景园林绿化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市场规模也谈得上是与日俱增。有统计显示,全国有地市级园林管理局近700个,园林规划和设计公司1200家以上,物业服务公司、花卉市场、苗圃花圃等更是不计其数。这些都无不直接导致了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扩大。

即将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上海应该是目前中国风景园林建设成就最高、产业做得最好、市场化程度也最高的地区。据一项调查称,目前上海园林设计总体从业人员应该不下五六百人,但能称为设计师的也就10多位。另据了解,园林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近600万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20万人。专业人才明显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些高校纷纷开设此专业。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只有5所,目前已有150所以上,加上专科层次的院校,更是多不胜数。

不过,风景园林热让我们感到欣喜的同时,也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冷静的思考。

众所周知,现代意义上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至今,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可以说,风景园林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就足以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如果仅仅看见市场升温而“怦然心动”,恐怕有失冷静与理性。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不像建筑设计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至少要给植物生长的时间。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也像他所设计的景观作品一样,需要成长的时间,必须坚决摒弃一哄而起。”有景观设计师如此感慨。

现实的情形是,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风景园林的理解可能有些急功近利、过于简单、甚至就是被市场的热情轻易“感染”了。所以,不少地方都不顾自身自然地理条件,斥巨资一味追求所谓高水平、高层次风景园林效果,也出现了将深山里的大树挖来栽在城里、照搬别处的做法引种彩叶植物、大规模铺设人工草坪以提高人均绿地面积等社会现象。其实,这些做法很不科学、不节约,需要冷静反思。

说白了,一段时期以来,风景园林行业内“跟风”现象严重。

风景园林切忌简单模拟、盲目类比。别以为栽几棵树、种几棵草就是景观设计了,也别以为只要弄些新品种就不愁卖不出去。实际上,作为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一个高门槛专业,风景园林既需要良好的审美素养和设计能力,也需要系统、扎实的与园林相关的各种社会综合知识。

篇7

1)课程教学

风景园林专业是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涉及面极其广泛,如规划、建筑、环境、心理、艺术等学科,有很多课程需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突出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重点把握这些内容并使之融会贯通。比如《植物造景》《园林工程和技术》《设计表达》等课程,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其方法是首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等,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是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接触设计流程和设计程度;第三是现场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亲身体验设计与土地的关系;第四是课堂讨论,结合理论来强化课程内容,总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第五是课程反馈,主要由教师主持,以批改后的作业为内容来进行,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并让学生提交书面改进报告。

2)实践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只看不做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尤其在《园林工程》《植物造景》等实践性质比较强的课程中,这一环节更是不可缺少,与上面的现场教学不同,它不只是“观”和“看”那么简单,要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才有成效。纵观国际的风景园林教学,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亲自参与施工和设计,没有条件的也要尽可能的创造以校外实践基地或者校内教学园地来进行真题假做[3]。锻炼学生认识场地、场地平整、放线、堆山、理水以及铺路等等施工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的整体操控能力;在《植物造景》课程中,要领学生到植物园中认识更多的植物并通过不同时期进行记录植物的形态、颜色、习性等,然后通过实践进行造景的运用,为完成植物应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设计课程

在风景园林教学中设计课程的比重非常大,贯穿整个5年的学习,从《园林建筑》开始到后期的《园林绿地设计》,这期间包括课程设计在内要进行很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设计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建设要求、使用功能、地理特征、植物应用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学习和锻炼。教学中应贯穿两种方式进行,其一是真题真做。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与开发商共同完成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其二是真题假做。利用已经完成的项目来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基地现状下达任务书,鼓励学生进行现场勘查以及完成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全面系统的学结,是提高学习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

1)毕业设计选题。由于学生最后一年是在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选择“真题真做”的形式进行。一方面有利于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最重要的是能够同时得到学习实践锻炼能力,一举两得。

2)毕业设计教学。针对5年制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计划,“4+1”的教育模式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即4年时间在校学习,1年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与社会接触的衔接阶段,也为最后就业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这是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但是缺点是在这1年期间,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不够,教师不能及时的检验学生的实践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监控学习效果,建立双导师制度是必要的手段,即让学生在所实习的单位确定一位副导师,实习效果由副导师进行监控,学生定时向学校汇报,教师不定时进行检验的方式进行。这种三级监控的形式能够有效的做到有的放矢。

3)建立“双导师”制度。由学校或者学生自行联系,聘请校外(最好是学生实习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来担任指导教师,沿袭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把握和锻炼学生的实践经验。校内教师控制毕业设计的进程,校外教师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和深度。内外把关严格对学生进行监控,加强学生毕业设计深度。

师资队伍建设

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过硬的师资结构,因为它是保障专业发展的必要推动力,风景园林专业的建设更是要有过硬的师资力量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1)师资引进和师资水平更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一定要有具备理论和实践双向能力的师资队伍,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不能一味的要求高学历,应注重学历的同时也注重实践经历,这样的队伍才能解决学生理论+实践的培养要求[4]。比如“双师型”就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应该提倡。对于已经在岗的教师,要定时通过职业锻炼来进行知识更新和与实践接轨,可以通过学校把教师送到指定的风景园林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参与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管理以及运营等过程并及时反馈学校。

2)聘请制度的建立

这是一个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式,学校的教师不可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要通过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人员来辅助教学,尤其是《园林工程施工》等实践课程。时刻保持与时代接轨,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素质教育

风景园林专业需要学生不仅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具有比如文学、艺术、地理、生态学等的多元化知识。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专业以外的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土地上的设施。具体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社团活动,增加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第二开设专业讲座,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进行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动态;第三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部分是通过自愿或者学校指派的方式进行。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记录、图片等形式来了解生态、植物、气候等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独立的实践体验;第四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的专业竞赛,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参与热情,用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

对于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标的风景园林专业,单凭建立双导师制还是不够的,适当的与企业建立相关的联合制度也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与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计划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建立一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在这些企业中得到最直接的实践锻炼,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p#分页标题#e#

结语

篇8

【关键词】园林专业;园林职业;就业方向;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显著,园林这个行业也得到空前重视。而对于一些院校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类的毕业生却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所需要职业能力的需求。对于目前园林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职业能力的匮乏、沟通能力的薄弱、市场意识的淡薄、创新精神的缺失,园林公司要付出很高的培养成本。

一、园林专业的内容分工与相关学科现代园林专业的内容复杂,综合性强,涉及知识十分广泛。

1. 造园:已不是古代的造园内容。内容包括规划、设计、施工,涉及的知识包括造园史(发展过程,以往各地域、名流派造园的内容、形式、风格)、土木建筑工程、心理学、美学、文学、艺术、植物分类、农业技术、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等。与造园紧密相关的是园林植物的繁殖生产、引种、育种。除必须掌握上述植物科学和农业方面的知识外,还涉及遗传学、育种学、生物工程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2. 城市绿化:包括城市园林绿化在生态、社会、经济各方面效益的发挥,绿化的功能分类、相关指标、定额、分布原则,植物结构等等。它们的实践有赖于造园理论、艺术和技术的应用。在相关知识方面,除必须掌握城市规划理论外,还需了解人类生态学(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卫生学、污染气象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声、光、热、空气动力)、环境医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小气候学、社会学等。

3.大地景观规划:包括分析研究欲利用地域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包括对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生物多样性(物种、基因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稳定性进行评估,研究该地域的适宜和不适宜利用途径,对人为影响进行分析推断,据此做出利用规划,并提出防止破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掌握景观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土壤地理、环境地理、资源地理、经济地理、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等方面的知识。除上述横向的分类外,具体实践中还要分纵向的实施阶段:调查分析、规划、设计、工程的实施、持续不断的保护、养护和管理。对如此庞大而内容复杂的专业,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得既专又精。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职业中)必须有许多分工。每一种分工要在全面了解整体内容的基础上深入钻研一部分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

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1. 风景园林行业中对理论和技术的掌握还很不全面,也不够深入,国外这方面发展很快,我国应多以引入西方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趋势,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机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理论和实践技术。

2.在技术人员中,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多,从事施工、养护、种苗生产的少。施工、养护的技术水平低,种苗事业落后,园林植物品种少,种质资源依赖国外进口。从事规划、设计的企业有些滥竽充数,质量低下。

三、关于择业的几点意见

1. 园林教育工作:要传授全面知识和分科知识,需要有足够的理论深度和丰富经验的园林工作者来担此重任。当然,年轻的园林毕业生也可以通过高校的招聘程序进入院校工作,在工作中努力成长。

2.规划设计:从总体设计到技术设计,发挥各种功能效益,精通植物形态和生态知识,合理利用丰富的植物材料,提高植物设计水平和美学水平。在英国,园林职业分规划系统和园艺系统两种。

3. 园林工程与种苗生产:园林工程包括了施工技术和管理、养护等技术。生产则包括引种、育种、苗圃等一线工作内容。

四、 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模式建设的具体内容

1.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原则

1. 1 针对性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园林教研室在课

程体系设置之前首先进行社会调研并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以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针对园林企业岗位职业的标准设置课程体系。

1. 2 多变性原则 在课程建设中还要考虑社会职业岗位

及其内在要求的多变性,进而适应学生未来转岗等持续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此,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就社会职业岗位的多变性增加了素质拓展课程。

1. 3 实用性原则 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想达到 “实用性”,就需要按照园林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进行确定。

1. 4 开放性原则 所谓的课程体系 “开放性”,是指邀请专业所对应岗位的一线专家参与课程的设置。同时课程设置需要多样化、非重复化,并且提倡加强实用性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做到 “产学研结合”。对学生来说教学课程应该与实践过程、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体的。

2. 1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目标的制定,以前宽泛的培养目标导致课程目标也很宽泛。通过园林行业调研和分析,目前园林企业对于园林专业学生的需求主要定位于中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员等岗位。故鉴于此,我们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定位应该和企业需求一致,并应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和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定位。所以,改革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培养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园林基本理论知识和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等职业能力,面向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岗位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人才。

2.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所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吸收了模块课程的灵活性、项目课程一体化的特长,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实现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能力的发展,即关注如何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重视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就是关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概念,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园林社会工作岗位技术为导向,依托校内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公司、学校园林设计综合实训中心 ( 室) 、校外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建立 “学做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或者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

2. 3 以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园林类专业创新模式课程体系 构建课程体系要以工作任务为基础,既要保持教学中体现工作过程的整体性 ( 即在完整、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 ,还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分析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2010 年培养方案中以工作任务作为基础的创新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行业专家进行访谈和企业调研成果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及知识领域的分类整理,通过与行业加强合作,分析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借鉴企业的职业培训标准与培训体系,结合职业能力认知规律,形成 4 个专业学习领域,构成了园林专业教学框架结构。

五﹑结语

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前瞻性。城市园林施工单位,在进行园林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求业主全面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让园林建设业主向园林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的介绍,对于园林规划设计里面存着的不科学的问题,要做好及时的反映和汇报。与此同时,要按照园林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现场的认真查看,对于施工现场和园林设计之间的差异,在做好及时反映的同时,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改与完善,以有效地避免因为园林设计给施工质量、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为了有效保证园林设计方案的贯彻与实施,园林施工部门一定要按照设计方案制定的施工方案来进行施工,并提出完善园林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对于园林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的做好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存良,李良安,李全红,刘志亮,许秀云,申林芝.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09,

[2]贺炜,刘滨谊. 有关绿色基础设施几个问题的重思[J].中国园林,2011,(1).

篇9

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手绘表达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与之相应的美术功底和丰富的审美情趣,园林美术用素描和色彩的表现语言来表现园林的生态、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意能力和整合能力,是园林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并为后续的园林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园林专业的美术课程作为园林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园林专业美术教学的教学目的要有明确的专业指向,即为培养园林设计师服务。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强化专业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传统美术教学的方法,确立以符合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用型绘画为教学内容。要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美术教学质量,就要正确认识美术与园林的关系,了解园林专业美术教学的地位,改进该专业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使美术课程为专业需要服务。

一、素描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结构和线条能力的培养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同样也是园林专业美术课不可缺少的内容。园林专业素描与传统绘画中的素描相比较,两者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筛选,以服务于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1.建立结构素描和速写的教学体系。绘制园林效果图,要求在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的同时,还要满足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的技术性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功能上的说明性,因此对结构和线条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绘画中的素描则带有主观随意性,偏重于追求表现绘画的艺术性语言。园林画注重园林设计与造型基础的结合,对光影调子的要求不像专业素描要求那样高,而更多的是注重形体结构及线条的表现。因此绘画基础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要了解透视规律,掌握形体比例、结构及构图法则等。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结构素描和另一种形式的素描一一速写,这两种素描形式都以结构和线条表现为主,结构素描更偏重于形体结构表现,速写更偏重于线条表现,这两种形式均符合园林专业美术教学内容的专业指向。对传统素描教学中的光影素描,因其光影要求严格且用时太长,在教学中只做了解性学习,不进行专门训练,这样就摒弃了光影内容的干扰,缩短了绘制时间。

2精简传统的教学内容。园林专业美术教学中的素描应该是强调画面景观布局、各园林元素结构表现的园林设计素描。应从专业特点出发,削减结构素描中石膏体、静物写生的课程,删掉传统绘画教学中与专业无关的石膏像、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课程。速写教学应删掉传统绘画教学中人物头像、半身像和全身像的练习。先以结构素描为表现手法的几何体练习入手经静物阶段练习,转入以速写为表现手法的各种园林元素和园林景观的练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体表达能力和线条的艺术表现力,强调园林元素形体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园林元素形体特征和对园林景观的艺术感受力,发挥结构素描和速写的优势,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概括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色彩教学中,注重学生色彩造型能力和快速表现能力的培养

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色彩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感观的艺术表现手法,带给人们最具视觉冲击力、最强烈的艺术感受,人们对色彩的特殊敏感性,是色彩应用于设计的重要原因。针对园林专业学生要能快速表现园林效果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来确定以专业为导向的的色彩教学体系。

1.以钢笔淡彩为表现手法的色彩教学。钢笔淡彩在传统意义上指的是在钢笔线条的底稿上,施以水彩。如今钢笔淡彩的范围已有很大的拓展,对于“彩”的表现可谓艺术语言丰富,除水彩外可以是彩铅、水粉、马克笔、油画棒等,只要能在钢笔线条的底稿上和谐地运用色彩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层次感,充分营造画面氛围,都属于钢笔淡彩范围,不同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针对园林专业的特点,钢笔淡彩宜选用水彩和马克笔进行教学。水彩的色彩变化丰富、自然、灵秀,所以在园林表现图中,水彩中的淡彩画法应用较为广泛。水彩钢笔淡彩画明快清新、工整细腻、易于接受,能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色彩表现力、空间想象力,掌握色彩的绘画基础理论和技法,是园林专业初学者学习色彩画的基础和必经之路,为马克笔淡彩奠定基础。因为没有水彩的淡彩画法练习,马克笔难以达到好的艺术效果。水彩的淡彩画法虽然效果极具艺术性,表现手法灵活,但在快速表现方面不及马克笔。作为基础课,水彩的淡彩画法练习在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理论和认识、感受、调配、表现色彩等的基本造型能力后,就可以进行马克笔淡彩画法练习。马克笔色彩剔透、着色简便、笔触清晰,给人一种随意、自然、生动、轻松之感,由于马克笔作图快速便捷,在园林表现图的色彩表达上具有很强的优势,是设计师及学习效果图表现的人们所青睐的工具。

2.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及训练方法的合理化。建立适合园林专业需要的色彩教学模式,就需要在教学中改进固定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色彩教学模式以静物和风景的临摹、写生为主。作为色彩练习的重要手段,临摹和写生的结合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临摹重在对技法上的提高,写生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观察方法,由于绘画是一门技术性的艺术,通过临摹学习,使学生了解原画的艺术创作原则和规律,还能掌握各种不同的色彩造型能力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园林专业美术课程的临摹、写生固不可少,但园林专业学生更重要的是掌握快速表现效果图的方法,所以临摹、写生的对象不应是传统教学的静物,而是各种园林元素和园林景观,通过对范图和自然界色彩的临摹观察及写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对色彩的组织及调配能力。除此之外,

针对专业特点在教学形式上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在临摹、写生的基础上,增加照片改绘、移位改编、联想等方法。照片改绘是在临摹结束后,写生前进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从临摹直接进入写生阶段,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写生前先进行照片改绘,在光影、色彩搭配、比例等方面学生相对容易掌握一些,为写生奠定基础。移位改编和联想可以将不同画面中的内容,通过取舍的形式组合到另一张画面中,对景观进行重新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注重技法学习的同时,加强设计思维的培养,达到艺术表现与设计思维的互动,培养学生两方面能力的统一,逐渐达到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创造出最佳的色彩表现,对考研及工作后与合作方的沟通等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就使课程教学突出了专业基础课的特色,实现了为专业服务的宗旨。

三、增加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

美术鉴赏知识包括中外园林的鉴赏、建筑的鉴赏和工艺美术的鉴赏、优秀绘画和雕塑作品的鉴赏等。学生在鉴赏课中进一步了解透视规律、构图法则、美学原理、色彩搭配等知识,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学生的艺术素养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园林作品的设计创作,影响他们设计作品的美学内涵。对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创造有诗情画意的人居环境。风景园林设计不只是一门简单的设计学科,更是在满足人类生存条件基础上的一门更高级的环境艺术,属于人类艺术追求和艺术想象的范畴,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要是,具有较高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广适应的复料,由班集体的同学集中讨论,由工作小组进行收集公示,对有弄虚作假的材料,由班集体所有同学参与讨论作出相应的处罚,班集体的事情由班集体所有同学负责,这样,认定工作就可以保证相对合型人才,这就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审美素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且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要继续到今后的工作中。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景观设计 发展前景 存在问题 教育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也都曾创造了灿烂的园林文化。中国的古典园林与风景区规划、法国园林、英国的自然式风景园林都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优秀例证。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并以奥姆斯特德于1900年成立哈佛大学LA学院为标志。景观设计这一名称就由Landscape的翻译而来,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不仅继承了传统园林设计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还融合了自然生态、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学科的复合型设计体系。而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中国则发展较晚。面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大发展,我们迫切的需要大量的、专业化的、高层次的景观设计师来设计和重新规划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急需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国情的景观教育之路,吸取国外景观设计学科教育发展经验,推动国内景观建设的大发展。

认识景观设计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本的《圣经》中,“景观”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19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Von. Humboldt将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引入到地理学中,并将其解释为“一个区域的总体特征”(Naveh and Lieberman,1984),后来美国人苏尔在建立自己的文化地理学体系时首次提出了“文化景观”的概念,强调景观具有文化属性。而旅游学家将景观定义为一种不可复制的特色资源。生态学家则将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不同的学科门类,从不同专业的角度定义景观都有所不同,但却存在共通之处,从景观的内涵和外延来看,景观是人对地表进行塑造的产物,它是人们对某一特定区域文化的各种印象和感觉的集合。因此,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或人文景观。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是生存的艺术!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管理、改造、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的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景观是多种功能的载体,是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以及内在和外在联系的生态系统;是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符号。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强调设计的基点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与其他生命持续与发展。因而景观设计师是美学家、协调者,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者,是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再现者。西蒙兹在其经典著作《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书中有一段话道破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及其对应学科的定义:“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

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虽然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但同美国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专业相比,我们的风景园林专业还仅局限于风景区的规划、园林设计、城市绿化等设计领域,还没有能够全面进入城市环境设计领域,为解决城市环境的根本改变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我们在建立自己的现代意义的景观设计专业方面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完全打破专业学科发展的局限。近十几年来,在维护生态、可持续、人性化设计等发展思想的推动下,景观设计专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它已不是可以用简单的词汇描述的学科,而是具有极大包容性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景观设计师解决的问题相当的繁杂,范围十分广阔,它几乎包括了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生态学家以及管理者所涉及的一切领域,并负责各种元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加以整合,已达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最佳平衡。景观设计的范围小到私家花园大到城市规划、生态规划等一切领域,因此客户范围也由私人业主到政府机构的决策层。正因为景观设计师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宽泛,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景观设计师的需求不断增加。现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已不仅仅是满足生活的需求,而是更加注重生态和可持续建设。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景观设计将增加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的能力而承担更大的、更重要的责任。

景观设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