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况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情况调研报告

篇1

一、基本情况

*区政府采购工作从1999年7月1日开始启动,正式实施后得到不断加强。区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为*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隶属于区财政局,采购办人员由*区财政局相关人员兼任。区政府采购中心隶属于*区财政局,计划编制员额4人,实际在职工作人员3人。自1999年以来,*区政府采购工作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建立了有关规章制度,逐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努力创新采购方式,扩大采购范围,政府采购法制化建设有所加强。2007年度,*区政府采购总额达5416万元,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从采购项目看,货物采购金额4609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85%;服务采购金额807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15%。二是从采购方式看,公开招标金额2633.98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48.64%;竞争性谈判金额1018.83万元,占实际总额的18.81%;询价金额415.55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7.67%;单一来源金额64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1.18%。三是从采购形式看,采购中心集中采购金额4132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76.3%;分散采购金额895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16.5%;行业部门采购金额389万元,占实际采购总额的7.2%。

二、总体评价

一是政府采购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政府采购协管员制度》、《*区政府采购特约监督员管理办法(暂行)》和《*区政府采购供应商监督考核办法(试行)》等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对政府采购各环节作了具体的规定。政府采购协管员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较好地解决了采购单位具体负责人和采购信息不畅通的问题。采购部门与采购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得到了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有所提升。

二是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稳步扩大。针对区级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货物标准普遍较低的状况,*区将集中采购目录以外单件3000元以上、批量5000元以上的货物均实行集中采购,有效提高了区级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货物的标准,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规模、强化了政府采购意识、深化了政府采购改革。将机动车辆保险、机动车辆加油、机动车辆维修、办公纸张供应、河道灭蚊和商贸旅游规划编制等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了财政资金,

三是政府采购运行程序日趋透明。对单项批量预算金额在3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2007年全年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实现的采购金额达到采购总数的72.33%。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进行信息,成立评标小组,制作招标文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开标、评标、定标,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每次评标会均邀请特约监督员、政府采购协管员及用户单位代表列席会议。同时,还积极争取杭州市政府采购部门的支持,每次评标除了一名业主代表外,其他专家由杭州市政府采购专家库密封抽取,促进了政府采购运行程序的公正透明。

四是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采购人依法采购、政府采购的意识不断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办法不断完善,随意采购、盲目采购等无序采购现象明显减少。采购招标、资金支付、合同审核等方面的管理程序、审批环节比较透明。政府采购的运行规程和实施办法不断改进,采购的效率和效益有所提高。供应商投诉处理工作得到了改进,供应商诚信意识得到了增强,供应商法制观念得到了提高。

三、存在问题

一是政府采购体制还不够规范。按照《采购法》的要求,政府采购机构的职能是根据采购人的委托,以人的身份办理政府采购事务,并以非营利性事业法人资格对其采购活动承担风险和责任。目前,*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与区财政局办公室合署办公,区政府采购中心隶属于*区财政局,对政府采购预算审核、采购计划编制、政府采购数据统计等日常采购和管理监督工作均由政府采购中心具体承办,形成了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的操作模式,政府采购工作“管”、“办”不分,缺乏采购与管理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难以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政府采购原则。

二是政府采购范围还不够广泛。目前,*区现有政府性工程采购内容还没有纳入政府采购数据的统计范畴,小型建设项目工程招标,因体制原因,未能纳入区采购办的统一管理,年度政府工程采购数据也未能归总反映。2006年度*区小型建设项目工程招标371个,政府工程招投标项目款16828.1万元,中标项目工程款12660.62万元;2007年度*区小型建设项目工程招标217个,政府工程招投标项目款8732.34万元,中标项目工程款6894.15万元。政府工程采购总量比较巨大,如何将政府工程采购项目依法纳入区政府采购办的管理,应引起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是政府采购认识还不够到位。《政府采购法》从采购原则、办事程序和相关手续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这是为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和有效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但由于部门对政府采购改革的认识不够,导致措施不力,工作滞后,规避政府采购行为、规避公开招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单位没有充分理解政府采购的立法宗旨,片面地强调政府采购应当缩短时间、简化程序,认为政府采购浪费时间,效率不高,对政府采购存有抵触情绪。

四是政府采购宣传还不够有力。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区相关职能部门对政府采购及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了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知之甚少,支持配合政府采购工作的自觉性不够、积极性不高,政府采购的良好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依法采购、政府采购的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采购运行程序的透明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加,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验收、结算等关键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把握。要着力消除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错误认识,切实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信任度,确保政府采购工作顺利开展。

四、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政府采购法》宣传,努力提高政府采购认知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对政府采购改革的认识;定期召开政府采购工作经验交流和培训会议,加强对政府采购骨干力量的培训和考核,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程序;加强对政府采购供应商的业务辅导和培训,引导供应商熟悉和了解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提高供应商自身竞争能力。

二要加快政府采购体制调整,切实实行“管”、“办”分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进一步改革我区的政府采购体制,调整政府采购机构。政府采购中心要成为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政府财政部门要充实区政府采购办的力量,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区政府建设投资工程采购项目要纳入政府采购的统一监督与管理,促进政府采购部门全面行使监督与管理职能。

篇2

一、旱情、灾情

(一)旱情特点

今年我省发生的干旱主要是由于降雨量连续偏少,蓄水工程可供水量少和超历史的持续高温所造成的。

1、全省汛期降雨量连续偏少

我省汛期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期和7月下旬至9月的台汛期。但今年梅雨期短,梅雨量少,6月23日入梅,30日出梅,梅雨期只有7天,占多年平均梅雨期的1/3,全省平均梅雨量仅117毫米,比常年偏少5成多,其中湖州、嘉兴、台州、温州市偏少达7~8成。台汛期今年只有第11号热带风暴“环高”于8月20日10时10分在我省平阳鳌江镇登陆,暴雨中心瑞安林溪站3日雨量293毫米、日雨量242毫米,雨区主要集中在温州、台州一带,范围小,产生水量不多。汛期4~10月各月降雨量均比历年同期分别偏少1、3、3、6、1、4、7成,11月比常年略多半成。

2、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及连续高温天数创历史记录

自6月30日出梅后,我省出现两段大范围持续高温晴热天气。第一段从出梅到8月11日,第二段从8月22日至9月8日。全省大部分地区累计大于35℃高温日数达50多天,与常年相比偏多20天以上,其中东南沿海地区超过历史最多的年高温日数;除湖州、嘉兴、舟山外的其他市都出现了40℃以上的极端高温,其中丽水市域高于40℃天数为4~14天,丽水本站高达43.2℃,突破历史极值。新昌42.8℃、永嘉42.1℃也为当地历史最高值。据气象部门分析高温酷热天气达50年一遇。

高温使水面蒸发量急剧上升,7月份全省蒸发代表站平均日蒸发总量为156.7毫米,其中衢州站为204.4毫米,最大日蒸发量9.7毫米。据丽水气象部门观测,丽水市各县7月份平均蒸发量为214~375毫米,比常年增加90~150毫米。

3、水库河网蓄水持续减少

全省22座大型水库(不包括大型电站水库)累计蓄水量:出梅时的7月1日及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1月1日和12月1日分别为21.3、18.7、19.5、18.6、17.2、16.2亿立方米,分别占正常蓄水量的52、46、48、45、42和39%。12月1日,全省22座大型水库累计蓄水量16.17亿立方米,扣除水库安全(死库容)蓄水量后可供水量为7.386亿立方米,只占正常蓄水量的18%,诸暨石壁、嵊州南山水库水位已低于死水位;大型电站水库:新安江水库112.8亿立方米、可供水量37.1亿立方米,乌溪江水库5.33亿立方米、可供水量0.85亿立方米,紧水滩水库6.13亿立方米、可供水量2.18亿立方米;全省中型、小型及山塘水库蓄水量分别为9.63、5.32、1.60亿立方米,分别占正常蓄水量的42.6、27.8、20.3%。全省河道水位持续下降,中小河流多数干枯断流,除了杭嘉湖和萧绍平原,河网水位普遍偏低。

(二)干旱影响情况

1、干旱程度分析

据省水文勘测局对今年我省各市代表站的汛期最大连续干旱天数(截止到10月15日)、汛期降雨量统计计算,成果如下:

日雨量小于30毫米的最大连续干旱天数:

2、干旱影响及旱灾损失

今年我省发生的干旱给我省城乡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灾情严重。全省性高温干旱从6月30日出梅后至8月中旬,后受冷暖空气交会和“环高”热带风暴带来的较大范围的降雨影响,大部地区旱情有所缓解。但是,由于降雨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区旱情仍一直在发展,主要是海岛、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山区。目前,这些地区水源持续减少,生活用水非常困难,主要靠外来补给。

受干旱影响,造成229万人、40万余头牲畜发生饮用水困难;工业和服务业限产、停产;农业粮、果、茶、菜、菌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受灾较重;林木苗圃、林业干果特色基地和水产养殖损失较大;水电站无水发电加剧电力供需矛盾,使一些工业企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因高温干旱导致花草枯死、河流断流水生物死亡、森林火灾多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一是农牧业损失情况。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454.8千公顷,成灾面积330.12千公顷,估计减产粮食62.43万吨,损失蔬菜95万吨,畜禽死亡54万头(只)。丽水等地的香菇、磐安的中药材、临安的山核桃等经济特产损失严重。据磐安县报告,全县8万多亩中药材中有4万多亩白术、党参、桔梗、玉竹严重受旱,经济损失达1亿元。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为35亿元。另外,干旱导致农作物播种困难,因旱减少冬种面积6.7千公顷。

二是对城乡人民生活影响。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全省229万人发生饮用水困难,有13个城市缺水,被迫采取限水措施。同时由于高温,全省城市用水需求量普遍增加,各地城市最高日供水量比常年高出10~30%。虽然旱区各级党委、政府尽最大努力保证了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但干旱还是对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如象山县高塘岛人均供水只有7.5公斤/天,只能满足饮水需要,日常洗涤用水、环境用水等难以满足。

三是水产养殖损失。今年干旱造成山塘水库、河网蓄水减少,部分甚至干涸和断流,因此造成我省水产养殖受灾面积达14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4.62亿元。

四是水电损失。今年紧水滩、乌溪江库区降雨量分别比多年同期减少24%、22%,1~11月发电量分别为4.59亿千瓦时、5.45千瓦时,比多年同期减少27%和16%。另外由于水库水位低,发电水头较多年同期偏低,增加了发电的单位耗水率。今年全省小水电发电38亿千瓦时,与前三年平均比,减少发电20%左右。

五是林业及森林火灾损失。高温干旱天气严重影响了我省的林业生产,同时致使森林火灾频发。全省林业因干旱受害面积2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3.5亿元;今年发生森林火灾724起,过火森林面积7.82千公顷,受害森林面积4.644千公顷,烧毁成林蓄积9.5立方米、幼树486万株,因森林火灾死亡14人,直接损失近亿元。

六是对工业经济影响。今年的高温干早缺水,影响旱区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为保居民生活用水,旱区不得不对工业企业和服务业采取限水、停水措施,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舟山的制冰企业和食品加工业、象山的漂染、农产品加工企业、玉环的啤酒业等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企业停产或限产,一些企业组织车、船运水维持基本生产,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干旱使水电发电量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电力供需矛盾,增加了拉闸限电。

七对交通航运影响。由于干旱缺水,钱塘江等主要河道低水位、中小河流干枯断流,使得航道水位下降,比常年低,造成部分大吨位船舶搁浅及堵航事件发生。

八是对水质的影响。根据*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分析,今年9~10月份的水质比5~6月份总体要差,河流Ⅱ、Ⅲ类水质断面减少,Ⅳ~劣Ⅴ类水质断面增加。另据省环境监测部门对杭嘉湖地区河网水质的监测,水质为Ⅱ~劣Ⅴ类,其中水质优良断面数占总监测断面数的29.6%,水质一般断面数点20.3%,水质较差和很差断面数占50.0%。与去年同期相比,优良水质断面数减少了2.3个百分点,一般水质断面数减少了9.1个百分点,较差和很差水质断面数增加了11.4个百分点,总体水质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氨氮和总磷指标上。今年如不实施“引江济太”,杭嘉湖地区水质将更差。

二、抗旱工作情况

面对今年严重的旱情,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抗旱工作作为一项突出任务来抓。在抗旱中,各级领导到第一线,靠前指挥,组织和带领群众抗旱救灾。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全面部署;书记、吕祖善省长等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进行部署并到第一线指导抗旱工作;各市县主要领导都非常重视,切实做好旱区的抗旱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奋力抗旱。二是各级各部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扬风格、相互支持。各地按照县内事情能自己协调解决的县内自己解决,市内事情能自己协调解决的市内自己解决,跨市跨县事情需要省里协调解决的由省里协调解决,相互支持,上下游、左右岸等相邻地区合力抗旱,宁波市支持舟山通过大陆引水工程引水600多万方,绍兴市支持宁波通过上浦闸引水工程引水4335万方,衢州市支持金华通过乌溪江引水工程引水,以及一些地区的跨地区运水等。各级水利、防汛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千方百计把水源调配好。电力部门在电力负荷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既要保证用电,又要尽可能少浪费水;几次咸潮影响杭州取水,新安江、富春江放水大力支持杭州市抗咸;气象部门做好天气预测预报,并积极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取得较好效果;环保、城建、水务等有关部门为正常供水出了大力。三是及时部署,科学抗旱,措施有力。今年出梅后,随着旱情的露头,及时部署,组织抗旱。及时编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河道水、后水库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及时实施跨地区调水,及时停止或减少一些水电站发电,及时组织车船运水、打井、海水淡化,及时采取节水措施,限制供水,实施人工增雨,取得很好效果。

(一)工程措施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旱抗旱工作,在做好防御洪涝灾害的同时,坚持防汛防旱两手抓,出台了“五自水库”政策,组织兴修了一大批蓄引水、节水灌溉和人畜饮水工程,在今年的抗旱中,新建的温州珊溪、绍兴汤浦、江山碗窑、金华沙畈、义乌八都等大中型水库及黄椒温引水、舟山大陆引水工程和治太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全省抗旱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全省常年供水能力达到21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6座、可供水量156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3810座、可供水量42亿立方米。全省有耕地2400万亩,其中旱地420万亩,有灌溉设施235万亩;水田1980万亩中,自流灌溉780万亩,提水灌溉1090万亩,无灌溉设施110万亩,使农业的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田面积占耕地面积达到88%和70%左右。县级以上城镇水厂年供水能力达到29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占35%、工业65%,使全省县级以上城镇1700万人平均日生活用水达到0.15立方米,全省平均万元产值用水量30立方米。这些水利工程保障了大中型灌区、杭嘉湖、萧绍宁平原等农业生产用水和大部分县级以上城镇生活用水。其中新建的绍兴汤浦、温州珊溪水库,确保了绍兴、温州市区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玉环县还从温州运珊溪水库的水已累计70多万立方米;舟山市新建成的627万立方米的岑港水库和日引水量8.6万立方米大陆引水应急工程,保障了舟山本岛的抗旱供水,至今已从宁波引水600多万立方米;乌溪江引水工程共向灌区供水1.8亿立方米,并向金华灌区500万立方米;宁波通过上浦闸从姚江引水4335万立方米,抬高姚江水位,缓解宁波旱情;治太工程在抗旱中效益明显,嘉兴、杭州超过50年一遇、湖州达到20~30年一遇的干旱,而这三地的旱情却不严重。出梅时太湖水位在2.7米左右,比常年同期水位低0.5米,由于实施“引江济太”工程,使太湖水位保持在3.3米左右,加之湖州市苕溪及其尾闾、沿太湖主要氵娄港等骨干河道疏浚,使湖州市提高了引太湖水的能力,5~8月累计引太湖水量达9亿立方米,使平原河网水位维持在3米左右;太浦闸的连续放水及苕溪倒流,使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水位保持在2.8~3米之间,比常年平均水位高出0.2米左右,增加了河网蓄水量,改善了水质。

(二)非工程措施

今年抗旱在非工程措施上,做到早分析、早研究、旱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修订和完善抗旱预案以及制定应急供水预案,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非工程措施在今年防旱抗旱工作中全面、扎实、富有成效。

1、抗旱组织体系。全省11个市及所属县(市、区)均成立了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了抗旱工作责任。抗旱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政令畅通。针对政府换届,新上任的指挥较多,今年2月,我们对各市、县(市、区)防指指挥进行防汛防旱业务培训,提高了防指指挥决策能力。

2、信息监测管理。防汛防旱信息自动化是抗旱工作的有力支撑,我省建有水情测报站1000多个,其中水情自动测报站500个,大型和个别中型水库卫星通讯水情自动报汛站28个,水情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基本保证了旱情的上传下达。通过雨量、水位、蒸发量等分析,基本掌握了现有蓄水情况。

3、抗旱水量调度方案及抗旱预案。虽然九十年来以来,我省一直处于丰水期,但对抗旱工作没有松懈,除了建设大量的蓄水、引水等工程外,也主动做好抗旱预案的编制工作。目前全省大部分市、县(市、区)完成了抗旱风险图编制,杭州、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等编制了城区供水预案,舟山、宁波、金华分别制定了通过大陆引水工程从宁波引水、通过上浦闸从曹娥江引水、通过乌引从衢州引水以及一些海岛从境外运水方案等,这些预案(方案)在今年的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7月,旱情一露头,省防办就组织各级防汛防旱部门看手编制抗旱应急供水预案,舟山、玉环、洞头、象山等重点旱区根据省里要求编制了抗旱供水应急预案,对保证抗旱工作的有序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抗旱工作有章可循,同时也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舟山市抗旱实行预警机制,在不同的干旱警报阶段,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如实施大陆引水,调用农业水库水并对农业损失给予补偿,使有限的水量得到充分利用。宁波市于今年6月30日启动城区抗旱供水调度预案,对供应城区的七座大中型水库水量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水量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加强对姚江水资源管理,凡是从姚江取水的,必须经市防办批准。在七座大中型水库水量不足时,及时用姚江水补充城区供水。11月份又采取限制供水措施,保障了居民正常用水。省防指杭州抗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针对今年潮水大及新安江蓄水少的特点,通过仔细研究分析,科学调度,合理下泄新安江水库水量,既保障杭州供水安全,又节约新安江水库水资源,取得较好效果。

4、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目前我省已建有县级抗旱服务队32个,市级抗旱服务队6个,抗旱设施和综合经营固定资产2288万元,这些抗旱服务队的成立,大大提高了我省的防旱抗旱能力,他们深入抗旱第一线,在寻找水源、打井、提水、调水、运水、机具使用及维护、推广抗旱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抗旱服务队共维修各种抗旱设备0.3945万台套、租赁设备0.1815万台套,改善灌溉面积87万亩,抗旱浇地108万亩,挽回粮食损失1929万公斤,挽回经济作物损失8537万元。

5、抗旱工程管理。我省抗旱工程主要有水库、水闸、河道、泵站、灌渠、引水管道及各种水井等,大中型水库、水闸及大的泵站、灌渠均建有管理单位,小型水库、水闸以及其它小型水利设施大多由乡(镇)、村管理。近年来,对小型水利设施进行改革,通过“股份、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些抗旱工程基本能够正常运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6、抗旱节水措施应用。近年来,我省加大抗旱节水措施的力度,全省已有节水灌溉面积665千公顷,主要有喷灌、微灌、低压管灌、渠道防渗及其他工程节水。同时在今年干旱期,“旱地龙”等化学抗旱剂也取得了较好效果。非农业用水通过采取限制供水、定量供水、实行梯级水价等节水措施,达到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水的目的。

7、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今年干旱期间,我省宁波、台州等地适时实施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共打火箭201发。在部队的支持配合下,8月上旬实施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共飞行7架次,累计12小时。全省大部分地区降过人工雨,对台州、温州等局部地区的高温和旱情起到一定的缓解。

8、抗旱投入情况。今年我省在抗旱上进行了大量投入,目前已投入抗旱资金5亿多元,中央和省财政安排了抗旱应急资金4000万元。但我省财政没有固定的抗旱资金投入,在旱情严重时,财政临时安排资金。全省有400多万人参加抗旱,投入抗旱机井1.47万眼,泵站3.29万处,动用抗旱设备19万套。机动运水车辆3742万辆。这些投入对全省抗旱具有重要作用,全省大部分地区抗旱资金到位及时,使用合理,抗旱效果显著,把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初步统计,今年我省汛期平均降雨量是建国以来最小值,发生严重干旱,而受旱农田面积只是建国以来的第6位。由于各级政府全力抗旱,减少粮食损失99.9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33亿元,临时解决165万人饮用水困难。

9、旱情信息管理情况。根据今年我省的旱情特点,全省各地除了按国家防办要求的编报《抗旱情况统计表》(旬报)外,从7月20日起,增加《中小型水库和河网蓄水情况表》、《蓄水、供水情况统计表》,并由原来的10天一报改为5天一报,并加强对各种旱情的收集、分析、整理,对旱情发展进行预测分析,对蓄水和供水进行平衡研究。同时,编印防旱抗旱动态、简报等,及时反映旱情和各地抗旱措施。

三、存在问题

面对今年严重的干旱,抗旱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地区现有的抗旱工程体系尚不能满足抗旱工作的需要,山区、海岛特别是除舟山市本岛外的岛屿和洞头县,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温州市的南北部地区和象山县存在资源性或工程性缺水,现有水资源和工程设施难以满足抗严重干旱的需要;一些城镇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不高,供水管网没有及时配套;一些灌区渠系配套不够,渠道渗漏较严重,机电排灌设备老化,使这些工程设施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二是旱情监测手段仍不够先进,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不高,一些地方对旱情信息的掌握、上报不够及时、快捷。三是抗旱预案体系尚不够健全,特别是预案的预警功能不够,预案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一些地方没有按照防御严重干旱灾害的要求编制预案。四是有些地方抗旱服务组织力量薄弱,有的机械设备陈旧老化,投入不足。五是节约用水宣传力度不大,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浪费现象较普遍;水价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节水设施推广使用率低。

四、对策和建议

抗旱减灾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从水文周期来看,我省自80年代以来连续的丰水年之后,出现干旱年甚至连续干旱年的机率在不断增加。从历史情况来看,上世纪1963~1964、1967~1968、1978~1979年均发生了连续干旱年,因此,今明两年很有可能发生连续干旱年,要切实做好长期抗旱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做好各项抗旱工作:

(一)深化、细化抗大旱、抗长旱、抗连续干旱的预案。今年舟山、玉环、洞头、象山等重点旱区编制了抗旱应急预案,对保证抗旱工作的有序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当前的旱情,各地要根据《抗旱应急供水预案编制提纲》进一步深化细化抗旱应急供水预案,进一步做好需水量预测和供需平衡分析测算;进一步完善防旱抗旱预警预案体系,现有的预案和风险图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增强预案的预警功能和可操作性。同时组织抗旱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一线,帮助寻找水源,做好技术指导,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抗旱预案。

(二)积极采取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干旱缺水地区要做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配水资源工作。海岛地区要继续做好运水、引水工作,舟山本岛要加快实施改建岑港到虹桥的输水能力,提高引水能力。嵊泗、岱山、玉环、洞头等岛屿进一步加强运水工作;沿海及内陆缺水地区要继续做好节水和引水工作,水资源短缺地区要停止向高耗水企业和桑拿、游泳等服务行业供水,减少用水大户的用水量,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三)做好重点地区供水协调工作。今年宁波支持舟山通过大陆引水工程引水,引水量也由开始的5万立方米提高到8万立方米,到12月31日共引水立方米,目前宁波市区为延长水库供水时间,市区水厂也部分从姚江取水,需进一步做好宁波、舟山引水的协调工作;上虞市支持宁波通过上浦闸引水工程引水,已累计引水万立方米,近期曹娥江天然径流很小,引水日趋困难,需加强绍兴、宁波两市的协调,以充分发挥上浦闸作用,尽可能拦蓄淡水,支援宁波用水;温州市支持玉环、洞头从温州用船用水,要保证每日供应1~1.5万立方米;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支持杭州抗咸,但新安江水库可供水量仅有34.3亿立方米,抗咸用水量较大,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组织专家精心测算发电放水方案,既要保证杭州供水安全,又要节约新安江水库有限的水资源。

(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根本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从今年的抗旱工作实践看,我省海岛、沿海地区及部分内陆地区存在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抗旱能力,要加强前期工作,加快实施一批骨干水源和重大引水工程项目,抓好千库保安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万里清水河道工程,这是增加水源解决抗旱用水的根本措施。同时,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灌溉渠系、排灌设施的配套和维修养护,提高水的利用率,积极推广灌溉节水技术;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抓紧浙东引水和浙北引水的前期工作,并尽快组织实施;加快舟山、玉环、象山、洞头等海岛、滨海区域供水管网与大陆水源工程的连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好水源,大力推行节约用水,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篇3

一、在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县局所做的工作

目前我县共有对外合资、合作企业18家,县局紧紧围绕这些企业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立足工商职能,积极开展“红盾帮扶”工程。对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县局积极开展帮扶工作,签订了帮扶协议,开展了走访活动,向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了解其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努力帮助其解决;积极开展合同帮扶,指导其正确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引导其参加各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活动。近年来已发展山东吉地尔有限公司、山东泉林包装有限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2家对外合资、合作企业为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提高了其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意识;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其积极注册商标,争创名牌商标,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在登记注册方面为对外合资、合作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设置了对外合资、合作服务专窗,实行首办责任制,对企业的外合、合作项目实行专人接待,负责解答有关企业登记注册事项问题。同时积极开展“照后行政建议”服务,指导企业及时申办行业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申请银行开户等手续,努力做到使企业少走弯路。

(三)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县局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严厉打击商业贿赂、传销、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和无照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工作,努力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分析

经过认真调查,造成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如下:

(一)缺乏与外地企业对接的产业和产品平台。我县有些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与外资企业配套的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品,不少企业因自身产品老化、技术水平低,难以拿出与外商合资、合作的产品和技术。

(二)我县境内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 (三)一些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在对外合资、合作工作上存在着畏难情绪,认识上有偏差,只看到了困难,不能正确认识我县在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存在的各种优势和资源,在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工作上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坚定不移的信心、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真抓实干的功夫。

(四)缺乏监督机制。目前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手段,对一些已经签订协议的外资项目主动跟踪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项目始终没有投入生产。 (五)利用外资的政策优势不明显。随着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我县在吸引外资的政策优势上明显不足,县乡两级受财力限制,难以对外商给予进一步优惠,使外来投资缺乏成本优势,比如税收政策、土地价格及工业电价等,我县在这些方面并不比周边县市优惠很多。

(六)对外合资、合作手段和方式缺乏创新。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外商直接采取的兼并、收购、产权转让等方式,思想放不开,不敢运用或者很少运用。

三 、采取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企业对外合资合作服务工作,县局将采取如下措施:

(一)认真履行合同管理职能,大力实施合同帮扶。组织对外合资、合作企业开展合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企业的合同意识,提高合同签约、履约能力和运用合同开拓市场的能力;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积极争创各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同时以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为切入点,在对外合资、合作工作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在农户和涉农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帮助涉农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继续在注册登记方面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县局将充分发挥对外合资合作服务专窗的作用,对我县企业合资合作项目实行专人接待,全程服务,对企业的咨询做到一口清,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扩大生产规模,拓展经营领域,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经济。

篇4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人才调研的要求,我单位对人才流出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单位近年来没有人才流出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遏制人才流失采取的创新性、有效性举措。

一是给舞台,让人才感到有价值。选派外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之后放手大胆使用人才,使人才在岗位建功中展示作为、实现价值,有用武之地。

二是给待遇,让人才感到受尊重。在职称评聘、评先选优、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让人才有奔头、有前程、有空间。

三是给机会,让人才感到有目标。增加挂职锻炼机会,使人才能够多与外界交流,增长见识,较快成长,待成长成熟后,给予晋升机会。

二、本单位本部门人才需求情况

我单位编制共16个,目前在职职工14个,空余2个行政管理编制。党校近年来人才紧缺,除去因病、挂职、外出创业和驻村的,剩余干业务的人员较少,而且在职职工中年龄差较大,迫切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

三、具体对策建议

一、待遇留人。待遇不是留住人才的唯一途径,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基层条件艰苦、工作繁重,更需要公平有力的保障。要建立更完善的激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行重奖,体现出人才的价值,做到待遇留人。

二、事业留人。针对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的内在需求,应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帮助人才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为有才能的优秀人才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给其目标、机会和成才之路,在工作中给人才营造公平融洽的环境,使他们能有成就感,从而自发地勤奋工作,做到事业留人。

篇5

一、经验和体会

1、高度突出经营理念,城市建设大气魄、大手笔。

近年来,市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整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的发展目标,实施了以经营土地为重点的经营城市战略,用大气魄、大手笔构建城市。仅年和年两年间,通过经营城市,政府收益就高达7.9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靠土地招标拍卖得来。通过对位于市区内的劳动湖进行综合治理,使昔日的“臭水湖”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黄金海岸”,增值近1亿元。并对开发权采取竞标方式,兴建了一个生态型、智能化的居民小区,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过去,城市公益事业、公用事业一直由政府补贴,如今,道路、桥梁、广场、户外广告权等有形或无形资产都成为了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今年,通过对出租车经营权进行拍卖,为政府增收近亿元;自来水公司改制后,每年承担政府贷款300多万元;东出口的百米大道冠名权出售给联通公司,原市府路、新开路的冠名权出售给中环广场冠名为中环路、中环南路;通过出让广告权引资160万元将市区的公交站牌和候车长廊装饰一新;通过土地出让、资产置换、冠名权出售等方式,成功运作了一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

拓宽改造了东出城口和南出城口道路,启动了修建11年的博物馆和停建5年的体育馆,建设了联通大道、中环广场、大齐公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并在昔日荒凉的嫩江边上新建了面积7.8万平方米、高20层的现代化党政机关中心办公大楼,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改善了办公条件,而且带动了沿江地带土地的大幅度升值,使周边地区形成了新的开发投资热点,增强了政府的威信与凝聚力,为齐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找准区位发展优势,城市建设新思路、新理念。

地处山区的市山区是我区的友好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太发达,但山区委、区政府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创意新颖,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缘优势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和自然资源优势,特别是麦饭石花岗岩资源,找准了区位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打造石文化”的发展思路,“靠山吃山”,将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把古老文化运用于发展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小事做大,推进城市建设及改造招商项目,建设了重山园,修建了生态广场,发掘了大卧佛。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推介,广交友好市、区,充分让外界了解自己,关注自己,提升了山区的知名度,变不畅为顺畅,吸引了更多的人流、物流和商流,将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城建设的主题鲜明,生机盎然。

3、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城市建设高起点、高标准。

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松花江从该市中心穿过,睿智的人民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把城市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大融资力度,增加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以道路建设、住宅建设、小区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攻坚战,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供保能力不断增强,建设了一批以世纪广场、临江广场、松江中路等一批城市精品工程,体现了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造型别致的单体和群体建筑为点缀,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创造融山光水色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和风格。按照以人为本、以绿为主、以精取胜,地、树、花、草综合造景,运用大写意、小工笔,简洁、亮丽、新颖、时尚的造景方法,经过坚持不懈的发展建设,松江西路、解放大路等街路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成为一道道绿色的风景线,特别是随着清水绿带工程的实施,沿江西岸在绿化建设上创精品、上档次,成为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观路,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和鲜明的地方风格特色。

二、差距与不足

通过考察,虽然各地在城市建设方面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贯穿于其中的普遍经验仍是大思路、大智慧带来大发展。大家在考察过程中,边学习,边思考,边讨论,对照先进,自揭已短,深刻感到我区的发展还存在着以下需改进之处。

一是要重新认准区位优势。我区地处大庆市门户地带,三永湖、董家泡、赵家南泡均在中心区内,并且与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遥相呼应,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自身的区位优势,但没有得到有效和充分发挥,没有能在“水”字上大做文章。这是我们忽略的优势之一。

二是要努力做大做强自己。找准优势是思想和观念问题,打造特色是水平和干劲问题。那么,做什么,怎么做,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全区二十万人口和大企业集中的优势,在城区相联、市区相联、泡泽相联上下大功夫。这是我们忽略的优势之二。

三是要加快经营城市步伐。近年来,我区在经营城市等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广泛探索,尤其在老城区改造与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城市资源和无形资产等仍没有得以充分利用。这是我们忽略的优势之三。

三、借鉴和思考

这次考察,耳闻目睹三个城市在短短几年的发展变化,令人感受颇深、耳目一新。通过学习、比较,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增加了我区今后发展新的思想压力,同时也激活了全新动力。

1、借鉴山发展经验,找准生态区位优势。龙凤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泡泽较多,植被茂盛,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全国最大的城中湿地在龙凤,是少有的生态屏障,也是大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窗口,必将为大庆打造生态市景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我区交通发达,地处哈大高速公路路口,而且国家中省直大企业在我区且比较集中,绿色生态农业有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登高远望,从整体上体现生态立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这个核心,着力营造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拓宽新思路,借助三永泡、围绕董家湾、赵家泡和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做文章,高水平建设大庆湿地公园游客中心,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并要搞好旅游开发工作,大力建设工业游、农业游,重点突出生态游、湿地游,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用人流,带商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借鉴发展经验,拓展经营城市新理念。要运用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加大对城市可经营资源的研究开发、整合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力度。与齐市相比,我区的地理位置更为有利,资源升值空间较大,随着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和环境的总体改善,各种城市资源必然大幅增值,只要经营好这些城市资源,就可以获得大笔的回报资金,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将土地、道路等城市资产作为城市发展的资本,运用城市经营战略,盘活城市资产,使土地升值,充分运用经营城市的手段大胆略、大气魄进行大手笔建设。重点对龙凤大街、凤阳路、龙华路等主要街路两侧的站亭广告权、公共建筑的冠名权进行拍卖、置换或拍租。开发建设好青龙山地区、公安分局周围平房区,消除东风新村、万宝小区、开发区与龙凤区的明显界限,在地域、经济、文化上浑然溶为一体,努力构造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真正把龙凤区建设成东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6

(一)部分班线运力过剩,致使实载率低

由于运力过剩,部分线路的实载率依然较低,最低的至班线实载率仅为&&%。受运力过剩、实载率低的影响,使得客运运价普遍执行不到位,部分线路低于核定价格20%左右。建议:根据实际需求整合班线资源。针对部分班线实载率过低、运力过剩严重的情况按照实际需求整合班线资源,对于省内短途客运积极参与加快公交化进程,通过公交化来解决实载率过低、运力过剩问题。确立省内短途客运公交化改造过程中以及营运中的监管地位。对于一批长期驻点杭州长线短跑、异地营运的班车以及长期从事班车客运的旅游车辆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通过信用考核、取消班线经营许可等手段予以坚决打击,保护合法经营。在未来的大交通中,公路客运要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灵活机动、人便于行的特点,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二)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平时加油、路桥费、保险、工资等都在增长

2010年,公司燃油成本比上年同口径增加成本万元、路桥费增长余万元、员工平均工资比上年年增长%。建议:不能将原油上涨的幅度转嫁于消费者,公路行业不能随便涨价,国家应拿出相应的措施,如实施政府原油补贴。原油价格下跌,票价也要下降。不能将客运车辆甩车,倒卖乘客作为涨价的理由,不能将服务水平和上座率的提高与票价上涨挂钩,公路班车客运基价调整关注到每个出行的人的利益,因此燃油价格上涨,人均工资上涨等原因,但是同样安全、便捷、舒适是一个企业的应有责任。这只能加强内部控制,而不能让广大消费者来承担。

(三)市场冲击严重,如非法营运,旅游车等。建议辖区交通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并合理调控市际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运力增长。现已开行的市际客运班线年平均实载率低于60%的,原则上不再新增运力;确需新增运力的,优先许可给运力占该班线总运力达40%以上的现有经营企业。针对近年来旅游包车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旅游包车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明确旅游包车的界定和调整发展规划,规范旅游包车运行管理,促进包车客运的健康发展。

(四)目前动价政策对经营者不利,建议增加日其间上浮票价。

(五)目前市际客运经营主体多,经营模式多种多样,竞争激烈。

(六)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增加,对客运车辆有一定影响。

二、2013—2014年市际客运到城跨节点调整存在问题及阻力

(一)地方保护议严重,到申请办理调整时几乎受理或不同意。

(二)调整政策未能定分考虑实际情况,单凭某些方面问题而不同意作调整。

(三)今后定力调整方向应环绕珠三角周边及粤西地区,建议再开展跨节点调整经营业之可根据经营情况优化。

三、道路客运应出台哪些政策促进行业扶优汰劣和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不断提升的社会需求?

我们认为,道路客运市场主体存在多、散、小经营格局,致使产生恶性竞争,难于管理。政府应出台政策,扶持具有较强实力、资质较高、信誉好的大型客运企业,对运营能力低、剩、慢,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乱、缺、少问题的企业应予以取缔。

四、目前推进客运班线专营存在哪些主要障碍?

运输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在此项工作中应分别承担什么职责,是否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应政策以推进其发展。

目前推进客运班线专营存在哪些主要障碍?一是客运挂靠问题突。出在长途客运班线和短途客运班线中挂户承包经营仍然占主导地位,由于挂户承包经营存在责任不清,企业以包代管现象比较严重。二是站运不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客运企业左右客运站经营管理,影响客运站管理公平性,也影响客运网络化经营,统一售票,难以实现。三是农村客运发展薄弱。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客流小,效益差,政府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建议:大力发展快速班线客运。快速班线客运是指依托较高等级的公路,按固定线路、固定班次(时间)、固定客运站点运行的旅客运输方式,具有运输速度快、服务质量优、服务效率高、停靠站点少等诸多特点,是国内外各地积极鼓励发展的一种重要旅客组织方式。要严格界定长途客运班线和短途客运班线划分,彻底处理和解决挂户承包经营存在责任不清的问题,尽快实施站运分离;加快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公路等级,达到村村通公交,乡镇同班车。

运输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在此项工作中应分别承担什么职责?

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在此项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协调和服务;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各行业协会要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和特点,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并负责组织实施和整改;各交通运输企业要以主体的角色积极参与,形成工作合力。

是否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应政策以推进其发展。鼓励道路客运经营者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这一规定也是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目前,全国道路客运经营业户依然存在多、小、散、弱的局面,缺乏主导行业发展的大中型企业。国家鼓励道路客运经营者实行规模化经营,是鼓励经营者在经营规模上“做大”;鼓励经营者实行集约化经营,是鼓励经营者在经营业务上“做强”;鼓励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是鼓励经营者在经营方式上“做实”。暂时禁止挂靠经营。这是我们道路客运行业存在多年的突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导致我们行业安全事故频发、运输市场混乱、服务水平低下、稳定事件多发的主要因素,并且挂靠经营的责任主体不明、责权关系不清,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现阶段的挂靠经营,都是以挂代包、只包不管、以包代管,只重收费、不加管理。其结果是企业得利、业户遭殃、事故频发、政府埋单。所以说在现阶段通过严格市场准入实施禁止挂靠经营是应该的、得当的。市场环境成熟时,适当允许挂靠经营也是可行的。

五、行业主管部门应通过什么有效方式激励经营者守法、规范经营,提供优质服务?

篇7

我县多数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直接制约着农民的用药消费,全县农民人均年药品消费才60多元。

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贫困农民生病之后往往是抗不过去才用药,并且买药专挑便宜药。一些乡村卫生院、诊所、药店等供药单位也是受经济利益驱动,采购药品时一味追求低价格,使药品质量存在很大隐患。这些问题具体反映在药品质量上,从深层次看反映在体制、政策,以及贫困落后的根源上。

农村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的现状销售使用过期失效药品。

在调查中发现,零售药店和县一级医院,通过换发许可证,内部执行常规性的报损销毁处理制度,销售和使用的药品在有效期内,并且多为近两年的生产批号,而单体药店、小型诊所甚至乡镇卫生院销售使用过期失效药品的问题比较严重,并且由于普遍实行拆零销售,农民见不到原包装上的有效期,一般难以发现药品失效。

销售使用假、劣药品。

在县城的药店和医院、诊所中,纯粹不含有效成分的假药比较少见,但未经批准擅自配制或购进的非法医疗制剂常能看到其踪迹。乡村的药店、诊所问题较多,某卫生院一次被查出头孢氨苄胶囊、吗叮啉等十几种假药,是院长从药贩手中购入的。一些基层医药网点不同程度地存在销售劣药的问题,除了前面提到的过期失效药品外,中药饮片掺杂掺假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保健食品和所谓“性保健品”、“壮阳药品”,更是肆意标明适应症和主治功能,冒充药品,欺骗患者,谋取不义之财。

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

乡村诊所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大多是从东部省市的药品市场或无证经销处进货,普遍存在进货无发票,质量问题多,使用后不毁形就直接倒在垃圾堆或低价按废品出售等问题,存在不安全隐患。

尤其一些偏远落后、缺医少药的村庄,老百姓无医可看,致使人、兽同医同药,人用药质量无法保障。

药品经营条件简陋,流通秩序比较混乱。

调查中发现,药品经营企业大部分能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立药品质量管理机构,药品质量验收、养护、储存、保管等制度和药品验收记录,药品质量基本能够得到保证。县一级多数医院药品管理也比较好。但是在乡村,药品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乡村药店和医疗机构进货渠道混乱。

据调查农村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

一是从非法渠道和个体药贩处采购药品,无验收记录和合法票据,也无购销记录;

二是进货无合同,没有质量保证条款,所购药品难以做到先质检后进货,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医院、诊所的自制制剂进入零售药店及基层医疗网点,扰乱了药品经营秩序。

药品经营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相当一部分农村卫生院所、诊所和零售药店的设施设备,与其药品经营使用规模和质量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无论是药房面积、仓储条件、专库的划分、温湿度的控制以及避光、防虫、防鼠、通风等设施条件基本没有达到要求。有的医院将必须冷藏的生物制品精制破伤风抗毒素常温下保存几个月;有的药品和生活用品混放;有的兽药、人药共营;有的中药饮片借斗串斗,顶替代用;有的西药仍用广口瓶储药,拆零药品的标识分装不按规范要求去做等等;因而造成药品积压浪费、霉烂变质、虫蛀鼠咬、过期药品延续使用等问题。

游医药贩流窜乡间,或承包门诊科室,摆摊“看病”,或上山下乡给医药网点“送药”。

不少基层医院、诊所经费紧张,经营困难,将门诊、诊所内部承包或对外出租,只管收费,放弃管理,任其胡为。游医药贩是联系制假用假的纽带,其祸害所至,扰乱了药品经营秩序,成为农村制售假劣药品和坑蒙拐骗群众的窝点。

贫困乡村医疗条件落后,药品供应网点少,农民看病用药困难。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乡村,地广人稀,故医药网点服务成本高,效益差。农民看病很不方便,远的要走10公里的路程。多数行政村没有药店,只有一个卫生所,医疗设施简陋,而且常常是一人身兼数职,看病打针卖药,医疗技术难以保证。而且农村医药专业人员极其缺乏,不能有效地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药品监督力量薄弱,边远地区很难到位。

眼下药监队伍组建工作正在进行,人员还未完全到位,经费难以落实,执法装备还未配备。农村药品日常监管和应急案件的查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药品市场秩序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理。

加上农村基层药品监管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问题较多,任务繁重,直接影响药监部门履行工作职责。

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的对策农村药品市场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药监部门必须管好农村药品市场。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加大《药品管理法》在农村的宣传力度。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半数以上的基层用药单位主管人员不了解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及其相关法规,农民用药法律意识更为淡薄,发生问题时,不能用法律有效地保护自己。因此,要加大《药品管理法》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仅要教育药品经营者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也要教育广大农民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依法用药的氛围,让违法销售使用药品者失去市场。

大力发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农村药品零售网点少,群众买药困难,这不仅给非法经营者可乘之机,而且给监督管理造成一定难度。因此,要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在县上设立药品配送中心,统一为基层药店供药;在乡镇开设零售药店,并将这些药店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要研究适当降低在行政村开办药店的准入条件,堵塞管理死角,使农村药品零售网点布局合理。

规范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经营行为。依法治药,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认真推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督促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规范其购销、使用行为。要特别加强对农村小型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管理,帮助他们建立药品进货制度和程序,规范进货渠道。要加大对无证经营和游医药贩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药品市场,确保合法药品进货渠道畅通无阻,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

协助农村基层大力推行驻店药师制度。抓好执业药师、从业药师、驻店药师考前培训工作,提高合格率,使县、乡药店有药师服务,能够指导农民合理用药。要积极培养农村药店从业人员,采取专题讲座、综合培训等多种方式,灌输专业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篇8

一、全镇通村公路基本情况及现状

我镇地处*市南部,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39个村场,总人口9万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交通的落后长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过去三年里,全镇人民以空前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农村路网建设中,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水泥路70多公里,全镇以集镇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方的主干道全部硬化函盖全镇,目前通达率达到70%,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与此同时,80%的村通了公交车,6万农民从此告别了乘车难。一个四通八达、畅通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二、实施村村通公路建养经验

通村公路的跨越式发展,蕴含着镇党委的务实与努力。通过积极的探索,大胆地改革创新,镇党委找寻到了一条通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好路子。结合调研,现就我镇村村通公路建养工作的经验总结如下:

确立建养并重观念。党委政府制定了“三个纳入”的原则,一是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镇委、镇政府议事日程,实行统一领导;二是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纳入镇财政预算,实行统一拨付;三是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工作业绩考核,实行与干部工作业绩挂钩,奖惩兑现。同时,通过各种场合、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统一认识,增强责任,牢固树立起建设与养管同等重要的观念,形成“人人爱路护路”的浓厚氛围。

完善工作保障机制。郭河镇通过五项有力举措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落实护路领导,村党支部书记是养护工作第一责任人,另安排一名村干部专项负责。二是落实护路专管员,各村确定1—2名责任心强的群众担任护路专管员,常年对通村公路进行养护。三是要落实护路经费,确保护路专管员的工资待遇,落实通村公路的简易维修经费。四是落实护路责任,各村与护路专管员签订养护责任书,确保工作落实。五是落实护路奖惩措施。各村对护路专管员工资要与管养挂钩,对公路养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并进行硬结账。

确保公路建设质量。为高质量完成建设项目,郭河镇严把“三关”,确保公路质量。一是把好材料关。落实“三个一律”:一律使用免检水泥,一律使用“中分”青石,一律使用中粗黄沙,并安排专人验收,对材料不合格的要求验收合格后才能组织施工。二是把好环节关。除镇通村公路建设监理专班外,另聘请民间懂技术、敢管理的监工人员,按照配料、搅拌、施工等关键环节,每个施工环节进行专人把关。三是把好养护关。在切割、铺草、施水等养护过程中严格按程序到位、时间到位,否则不予通车。

健全公路养管机制。实行统一领导、科学养管、依法治路、保障畅通的集中养护办法,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与指挥协调。将公路养护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对养护资金进行专项资金管理,严格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对养路工进行岗前培训,组建集中养护站,并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出台政策,对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与职责,养护任务与标准,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时间与办法做了明确规定,做到工作有制度,任务有指标,消耗有定额,上班有考勤,岗位有责任,检查有标准,形成了一整套养护管理的制度办法。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交通老大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交通环境与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经济的腾飞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公路建养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这次专项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村公路路面较窄,两边路基填土不到位,错车比较危险。同时由于郭河养鸡业的广泛发展,需要大量购进饲料以及蛋品外销,流通车辆给通村公路的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

2、载重车辆限制不到位,致使设计的路面难以承受,极易造成路面破损,从而影响通村公路的通畅。

3、少数农民对公路养护认识不够,在路上打草晒粮、乱堆乱放,给交通运输、通畅带来了安全隐患。

四、思考与对策

1、对于已修路段,可以加强路肩培土,同时投入一定劳力、资金对路肩进行石子加固。对于待修路段,可以适当增加投入,将公路拓宽到5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改善安全存在的隐患。。

篇9

为推动xx县健康扶贫工作,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8月,县人大代表教科文卫民族专业小组深入县卫计局、民政局、人社局和定安镇、潞城瑶族乡、者苗乡、六隆镇等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健康扶贫基础。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出台《xx县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医疗保障联动工作方案》《xx县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xx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厘清了专业部门职责,明确了各专业部门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并将健康扶工作纳入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内容。二是精准识别到位。以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组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集中对扶贫对象前期患慢性病、大病情况进行进村入户调查筛查,摸排识别,精准统计,确保不漏一个“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为实施医疗健康救助和动态监管奠定了基础。经动态管理核实后全县建档立卡因病致(返)贫贫困户x户x人,因病致(返)贫下降幅度x%,达到了健康扶贫考核指标“每年因病致(返)贫数应逐年下降,下降率需达到1%以上”的规定。

(二)强化政策落地,全力推进健康扶贫。一是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18年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数x户共x人,每个贫困人口享受城乡医保缴费补助每人108元,x人缴费补助总金额x万元,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二是住院报销比例逐步提高。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及医疗费报销比例分别为:一级及以下,报销95%;二级,报销80%;三级,报销x%;自治区三级,报销x%。三是民政救助全面落实。城乡特困人员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x%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5%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2018年1—8月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累计支出x万元。

(三)强化三大保障,提升健康扶贫服务能力。

1.落实“三个一批”,集中精力抓统筹保兜底。一是加强医疗救治,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目前全县患有9种大病的贫困患者x人,已集中住院救治x人,救治比例x%。二是实施公卫提升行动,推进慢病签约服务一批。2018年上半年,管理高血压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糖尿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结核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三是健全医保提升机制,推进大病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进一步整合政策、统筹资金,对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治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健康扶贫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健康扶贫不落一人。

2.实施“五个一行动”,全力推进医疗扶贫。通过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提供一份健康教育处方、落实一名家庭签约医生、建立一项医疗保障制度衔接、购买一份健康扶贫保险等“五个一行动”健康扶贫措施,实现五个100%,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大病保险覆盖率100%,预防保健覆盖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健康扶贫保险参保率100%。

3.优化诊疗程序,实现结算便捷化。实行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新模式,农村贫困患者住院无需缴纳押金,与医疗单位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即可住院治疗。2018年1至8月,农村贫困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住院x人/次,住院总费用x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x万元,大病保险赔付x万元,民政医疗救助x万元,民政临时救助x万元,政府兜底x万元,报销比例x%。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统一建立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域内住院“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是配合意识不强。少数乡、村、组干部认为健康扶贫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的职能,与本职工作“关系不大”,主动参与度、配合度均较差,基层干部作用发挥效果不好,导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效果不理想。二是理解政策有偏差。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限制性条件缺乏理解和支持,从以前的“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到片面理解政策,主动要求“小病大治”,甚至为了解决个人自付费用问题,出现盲目要求住院、要求长期住院等与医疗行业规范相悖的现象。三是对政策研究不透彻。大多数基层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也只是概面了解,面对群众具体的政策咨询也说不清道不明,政策宣传效果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村卫生室硬件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卫生室墙体损坏、天面漏水未得到及时维修,不能正常使用;基本设备简陋,信息化办公设备缺乏,不适应当前业务要求。二是村医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县165个行政村共有157个村卫生室,实际配备村医132人,25个村卫生室无村医。其中,68个贫困村卫生室虽均配有村医,但具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只有2人,其他均为乡村医生资格;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仅4人,其他均为中专或相当于中专学历;年龄45岁以上25人,60岁以上2人。村医的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欠缺。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县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签约率达100%。基层医疗单位以健康扶贫门诊慢病筛查为抓手,同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签约率虽达到60%以上。但真正投入的专业医师较少,提供的服务内容缩水,服务质量偏低;交通工具严重缺乏,给随访服务带来很大不便,出现重签约轻服务现象,签约服务流于形式。

(四)非贫困人口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医疗保障政策差距较大。部分贫困户利用“先诊疗,后付费”的便利及住院报销更加优惠的政策,本来门诊就诊就可以解决的却选择住院治疗,小病大养;有的贫困患者一个月因小病就来住院3次,把医院当作疗养院。这既占用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将造成医保基金缺口更大。健康扶贫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出台优惠政策多,报销标准高,减免幅度大,“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基本解决了绝大部分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相比之下,农村非贫困人口享受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各项报销优惠减免均与贫困户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大病保障方面更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一旦患大病即面临极大的致贫风险。由于医疗保障政策有差别,导致非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不达标,只能由当地乡(镇)政府来填补,给乡(镇)政府增加不少压力。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并不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独立责任,是被涵盖在全县扶贫政策内容之一。要多形式多途径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政策培训,强化宣传针对性,形成健康扶贫政策全社会大宣传、大普及格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发挥政府在政策宣传资源和力度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宣传动员,采取网络平台、微信、QQ等信息手段,扩大宣传。组建由乡镇干部、帮扶干部、村组干部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共同组成的宣传队,深入村屯、农户进行宣传,让广大的贫困人口知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必须兜底保障,总费用报销达90%以上,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二)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问题。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各乡镇要做好村卫生室建设用地、房屋提供等基础性工作。县卫计局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基层在专业技术设施设备配备等标准化建设要求方面经费不足等问题。通过加大投入,每个村卫生室要达到面积80㎡且分有治疗室、诊疗室、观察室、药房四室的标准要求。二是夯实队伍,着力提升乡村医生能力。按照2000人口以下的村须有1名村医、2000人口以上的村设有2名村医并持有村医证的要求,高度重视和推进乡村医生的招录和培养,切实解决乡村医生缺乏问题。解决好乡村医生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差、医疗规范落实差、诊疗能力及水平低等关键性问题,提升村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建立健全村卫生室各项制度并上墙,明确职责任务;严格村医上岗准入制度,确保村医在岗,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期药品及时下架,严禁违规开展输液业务。

(三)切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健康扶贫工作重中之重,是脱贫摘帽必须核验的内容之一。因此,抓紧抓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尤为重要。一是定期开展随访活动。按照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的要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季度至少随访一次,每年至少随访四次。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随访活动中,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做到“一人一策”,对症下药,解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约而未感”等问题,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成效。同时,要在随访时填写好家庭医生签约手册,完善签约手册的每一项内容,并做好每一次随访的记录,包括随访活动的影像及文字记录,以备查阅。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建议建立健康扶贫APP,方便家庭医生随时了解签约对象情况,患者也可以随时向家庭医生咨询病情,以达到信息推送“零距离”、对接帮扶“零障碍”。四是做好基本公卫、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提供用药和就医方便,满足签约居民健康需求,提高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感受度。五是整合交通工具资源,缓解随访服务用车不足问题。

(四)加强对医疗机构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的监管。严格按规定落实医疗机构控费管理,切实减轻贫困对象就医负担;积极做好贫困对象引导工作,针对贫困人口对多品种、高品质药物期望与基本医保结算政策限制的矛盾,加强政策宣讲和引导,杜绝“小病大养”,真正发挥健康扶贫政策基本保障作用。积极推进人、财、物等医疗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投入,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研究出台非贫困对象医疗救助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对非扶贫对象年度住院费用巨大因病致贫的给与政策支持和专项救治。

篇10

一、***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

近年来,***市通过生态市建设,工农业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已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正逐步开展治理。2005年~2007年,全市在39个村或集镇进行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推广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1430立方米,年污水处理能力到达139万吨,为全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启了个好头。然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仍落后于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在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仍未被纳入村庄整体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1、污水设施改造标准过低,明污转为暗污。

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了漂亮的公厕,部分农户家中也有了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大部分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建后的设施真正达到无害化标准者甚少。所谓的“三格式”,实际为直排式。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任意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从明污转为暗污,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

2、少数铺设污水管道的集镇和农村。

一般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污水由明渠或明沟形式任意排放,而且沟渠的排水断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街巷污水漫流,严重影响周围环境。随着***市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产生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这已给***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带来严重的危害。“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黑致癌,新千年代熏臭无奈!”这是老百姓对河道水塘水质变化的感官评价,也是河道水塘水质逐年恶化的见证。水体的污染,使富春江流域水环境的保护雪上加霜,并直接或间接地严重威胁着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3、布局不够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在农村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节约用水的意识相对不强。而且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注重形式、应付检查者居多,治标不治本。各集镇行政村缺乏系统整体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设施不到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冲洗厕所座便器的水都是自来水,然排出去的水却是污水。特别在一些地区,由于属于砂石土壤,极易污染地下水或下游的河道水。“世界上没有垃圾,它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世界上也没有污水,它是排错方向的财富”。生活污水原本就是最稳定的水资源和最好的有机肥源,当用水和需水量增加时,污水的产生量和可再利用量的潜力也更大。中国有句俗语“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今,却把这些供应最稳定的宝贵的“肥水”当作“废水”排向了河海,成了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二、***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对农村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抓住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农村生活污水不仅要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更要资源化利用;不仅要节约处理成本,更要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此对新时期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