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状况评估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状况评估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状况评估报告

篇1

[关键词]健康管理;体检;应用

1 健康及健康管理的定义

11 在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即66条中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宜的完好状态。

12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2 健康管理的性质及特点

21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达到资源使用的最优化,目标放在最合理的时间内把最适用的方法发挥更好的作用。

23 健康管理一般不涉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24 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是:标准化、量化、个体化和系统化。

3 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

31 第一步收集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等。①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吸烟状况、身体活动状况、饮食习惯及营养调查,饮酒状况。②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和血脂、血糖、血、尿实验室检查等。

32 第二步骤是进行健康及疾病及风险性评估。① 一般健康风险评估即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主要是对危险因素和可能发生疾病的评估,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识别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受检者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评估。②患病危险性的评估③患病风险性的评估,其主要特征是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健康状况或疾病的可能性,选择要预测的疾病(病种)。④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及预测一般有两类方法,一是制定个人死亡某些特定健康状况的可能性即单因素加权法。二是制定一定特征的人患某一特定疾病或死亡的可能性的即多因素模型法。⑤验证评估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33 第三步是进行健康干预:我们可以通过健康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方法,确定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危人群,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减少发病危险。①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素。②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③主检医师根据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个体设立目标并动态追踪效果。

4 健康管理的常用服务流程

必须依据循证医学和循证公共卫生标准和学术界经公认的预防和控制指南及规章等确定和实施。

41 健康管理体检 健康管理体检是以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基础,按照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来选定体格检查的项目。

42 健康评估 通过分析个人健康、家族史、生活方式以及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为体检者提供,一系列的评估报告,如健康体检报告,精神压力评估报告等。

43 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根据以上的评估报告,主检医师为体检者制定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制定随防跟踪计划等。

44 个人健康干预服务 通过互联网使个人能够进行个人健康信息查询,健康指导,健康管理通讯及提示功能:监督随访是体检中心干预服务的一个常用手段,随访的主要内容是核实健康管理计划的实现状况,并检查(测量)主要危险的变化情况。检后健康教育也是后续服务的重要措施。在营养改善教育及生活方式与疾病控制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45 专项的健康疾病管理服务 ① 对已患有慢性病的个体,可选择针对特定疾病或疾病危险因素服务,如:糖尿病管理,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管理,精神压力缓解,戒烟、运动、营养及膳食咨询等。②对没有慢性病的个体可选择的服务如:个人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善咨询,疾病高危人群的教育及维护项目等。③健康评估和干预的结果,既要针对个体和群体的特征和健康要求,又要注重服务的科重复性和有效性,强调多平台合作提供服务。

5 健康管理在体检中的应用前景

51 通过健检服务,能够识别个体和控制的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达到有效的健康状况评价。

52 有利于指导医疗需求和医疗服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辅助临床决策。

53 实现全程信息健康管理,内容包括常见疾病的健康风险评估,以及对危险因素如膳食运动等进行的技术模块,同时也是个人的健康自我维护和沟通的平台。

总之,健康管理的出现是时展的需要,健康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服务模式,它通过创造一个推动自我健康改善的有效环境,帮助个人建立个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采取行动来降低疾病危险性达到改善健康的最终目的,有效地为体检中心提供了一个与客户保持长期互动的平台和通道,成就了健康体检中心的服务延伸。

参考文献

篇2

企业只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制度上把健康管理列入人力资源管理范畴。

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需着力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是企业员工健康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系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科学、系统地指导本企业职工正确地利用各种专业健康管理服务以满足自身的健康需求。需求管理要求依据本行业员工的需求来保障员工健康福祉实现的愿景,做到以人为本。

二是做好综合的职工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企业职工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这些策略都是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是有的放矢。

三是构建基于职工内在需求的企业健康管理体系。

企业健康管理系统的十大服务项目

1、健康教育管理

企业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理念教育与健康知识教育。观念改变世界,观念决定健康,企业健康管理,首先应该改变的是员工的健康观念;其次,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健康状况,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包括饮食健康、办公室健康、心理健康等健康讲座以及包括疾病预警、运动、营养、心理指导等在内的个性化辅导。

2、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员工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员工的健康信息,不仅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还可以完成以员工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

员工健康档案能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能在任何时间、地点为任意一个授权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无论到哪家医院就诊或体检,都能提取到自己的以往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将使医生会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质量大大提高。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企业员工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量身定制最为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的最佳方案。

3、“三预”健康管理

本文所指的“健康三预”,指的是健康预测、健康预警、健康预防。

21世纪医学已向预防疾病方向发展:健康重在保养,疾病重在预防。

就目前市场现状而言,健康预测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完成,而TDS全息动态健康监测系统,则可以通过对身体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对员工健康状况实行量化评估,准确、无创、无辐射、快捷、安全,是健康预警体系的重要工具。

4、健康体检管理

健康体检用于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明确有无异常体征,进一步分析这些异常体征的性质。有些异常体征本身就是生理性变异,可以定期复查,有些异常体征可能是疾病危险因素,需要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去干预和纠正;而有些体征则就是疾病的诊断依据,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企业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健康体检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定制个性化健康体检套餐、针对员工的特点定期开设不同的专场服务等,例如企业高管健康管理服务、经理层健康管理服务、企业男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企业女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企业退休员工健康管理服务等等。

5、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healthriskap-praisal,HRA)是一种方法或工具,用于描述和评估某一个体未来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它包括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等3个基本模块。

以TDS全息动态监测系统为例,易健康的健康管理系统可根据健康监测结果,由专家对员工中存在的共性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6、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必须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病人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它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医疗干预和沟通辅助系统,通过改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详细的医疗保健计划,以循证医学方法为基础,对于疾病相关服务(含诊疗)提出各种针对性的建议、策略来改善病情或预防病情加重,并在临床和经济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力争达到不断改善目标人群健康的目的。

7、健康促进方案管理

根据企业每位员工的健康状况、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等,实施针对性、个性化日常保健指导,包括但不限于体育锻炼、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健康调理等。

健康促进方案管理的核心是员工的生活方式管理。要重点关注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健康风险,这些行为和风险将影响他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生活方式管理要帮助个体做出最佳的健康行为选择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使用对健康或预防有益的行为塑造方法,促进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通过采取行动降低健康风险和促进健康行为来预防疾病和伤害。

8、健康动态跟踪

即对每位职员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据此提供专家心理辅导,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增进其身心健康和管理决策的可靠性。

9、健康保险管理

健康保险管理指的是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员工提供健康相关的保险。健康保险不仅可以让企业员工轻松享受更多服务,同时为企业省却不必要的额外医疗费用支出。

10、健康隐私管理

为了保护员工的个人隐私,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还应设置员工隐私管理,员工可以自行决定自己健康信息的授权使用。在过去的20多年中,美国健康管理服务已发展成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就个人健康隐私权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该体系也代表了个人健康隐私权保护的最高标准。企业在构建健康管理系统时,可以参照美国“健康隐私法案”,建立完整的隐私管理服务体系。

构建基于职工内在需求的健康管理体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健康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事无巨细,企业全部包办,那么,对于企业而言,不仅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也有可能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因此,企业管理者该如何构建一套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健康管理体系呢?以下建议可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聘请专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作为企业健康管理顾问,量身定制企业健康管理服务。

篇3

1 职业流行病学发展史

职业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与劳动卫生学、职业医学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其确切起源尚无记载,系统的运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职业因素对职业人群的危害是近半世纪才兴起的;国内采用职业流行病学技术开展调查研究在50年代就已开始;70年代后期,才开始比较系统的运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1]。近年来,国内外运用职业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研究逐渐增多。

2 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类型

横断面研究,即通过对特定时间的职业人群内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掌握职业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提供病因线索[2]。在职业医学历史中,用横断面调查进行过大规模研究,能做出实际价值的科学结论,而且也对职业病的防治管理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横断面研究只能得出病因线索,做出病因推断,但不能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结论。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是否患病入手,研究引起疾病的可能暴露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是职业流行病学评价和筛选职业性病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病例对照研究通常局限于一种疾病或状态的研究,难以满足实际工作中对职业因素危害进行全面评价的要求。

队列研究从人群的暴露有无入手,研究该人群发病或死亡率的差别,从而评价暴露引起疾病的情况;队列研究更符合职业流行病学的目的要求,适用于对某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队列研究中,较多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尽管回顾性队列研究存在一定的偏倚,但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职业危害因素致病作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3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

①明确调查目的,根据调查目的决定研究内容;

②对照人群的选择,职业人群存在健康工人效应,即职业人群本身是经过体检筛选,不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要好于一般人群,因此在对照的选择上也应注意这一点;

③确定接触和疾病的含义,接触暴露的剂量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量标准,对疾病也应有明确的疾病定义;

④表格的设计,要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表,调查表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4 职业流行病学方法相对其他一般流行病学方法存在的优势

①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人群一般为有组织的人群,有统一的管理,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较为一致;

②管理规范的工作场所一般都有较为完整可靠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都可以直接利用。另外,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样本量容易取得,调查人群容易集中,节省人力物力,前瞻性研究的随访相对一般人群容易;

③职业流行病调查可以与职业卫生日常检测工作结合起来,节省时间;

④开展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是在厂矿、机关团体,也可在社区一般人群中把职业作为一项独立变量来分析研究。

5 职业流行病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应答者偏倚,工人在得知调查目的后,会放大职业危害对自身的影响。

②无论是取得职业环境检测资质的环境评估公司和职业病防治所,目前对职业场所的检测都是盈利性质的,都会收取一定费用,这就不可避免的在出台检测报告的时候会照顾到被检测企业的利益。

6 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多种职业危害因素联合作用。

②新化学物质对职工的损害。

③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对机体的影响。

④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达到分子水平的仍然较少。

⑤在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中,职业人群也不能仅仅被理解为厂矿工人。

总之,在2003年非典之后卫生系统重新改组后,职业病防治所并入到疾控中心改名为职业病防治科之后,职防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被打破,不再承担监督的职能,只承担出台职业环境检测和评估报告的任务。这样检测机构和监督机构就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将要求用人单位自己举证质证,这就促使用人单位自己主动检测,主动发现职业危害因素从而改进职业环境,预防职业危害的产生。这些都为职业流行病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私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出现,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引进,职业卫生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新职业病危害因素大量出现。经济活动越频繁、经济增长越快速,职业病危害的分布就越来越广;传统的职业病危害尚未完全消除, 新的职业病危害又不断产生。这些对于职业流行病学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参 考 文 献

篇4

通过对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行健康检查,倡导全社会尊老、爱老新风尚;了解65岁以上人群的健康状况,做到无病早预防,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档案;掌握老年人疾病谱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奠定基础。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辖区范围内65岁以上城乡常住居民(含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者),均可自愿参加免费健康检查。

(二)项目内容

1、健康检查项目服务包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区65岁以上老年人基本健康检查项目服务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常规物理体检(一般状况、脏器功能、查体);

(2)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空腹血糖(末梢血);

(3)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脾、双肾,女性包括子宫与附件,男性包括膀胱与前列腺)、胸部透视;

(4)询问(包括生活行为习惯、现存健康问题、住院治疗情况及用药情况);

(5)由主检医师完成健康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开出健康教育处方。

2、健康检查实施单位。

以镇办为单位,组织镇办卫生院(乙级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安排健康检查,以预约集中体检为主。

3、工作流程。

(1)宣传。各镇办、宣传部门、健康检查单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居民了解项目的惠民政策,主动积极参与。

(2)登记与告知。各镇办协助做好人员摸底、登记工作。由健康检查单位会同镇办、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居民进行登记造册,并发放《告老年同志的一封信》,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每一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并发放《健康检查通知单》。每一位体检老人凭健康检查通知单、身份证和个人基本信息表,按规定时间到相应的单位进行健康检查。接受健康检查的老年人,必须有家人陪同前往。

(3)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单位核对受检人员身份后,收取身份证复印件、通知单,填写健康检查表,按要求实施健康检查。对需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的老年人,需征得本人自愿。对于要求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所产生的费用,凡参加新农合或医疗保险的人员,按相关规定报销,其他费用自理。

(4)建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要结合此次健康检查结果,按照卫生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规范建立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并逐步向电子化管理过渡。

(5)反馈。健康检查结束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主检医师出具健康检查报告单,反馈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

(6)汇总。各健康检查单位要按照有关要求,将健康检查工作的进度按月上报区卫生局,区卫生局汇总上报区政府和市卫生局,为全区健康检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为做好此次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区政府成立了区城乡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副区长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协副主席、卫生局局长同志担任,成员由区宣传、卫生、财政等部门和各镇办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爱卫办主任、卫生局副局长同志担任,办公室负责全区健康体检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督导。

(二)相关部门职责

1、由宣传部牵头,各镇办、老龄委、老干局、卫生局要协助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宣传工作,动员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健康体检。

2、区卫生局制定下发具体的实施方案,制定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基本健康检查项目服务包,统一印制健康检查表和健康档案,对参与健康检查的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督导各健康检查单位规范开展健康检查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设备、人员不能满足健康检查要求的,由区卫生局统筹协调辖区医疗力量加以解决。

3、区财政局要及时、足额拨付体检、建档费用,确保健康体检工作顺利进行。

4、各镇办负责开展健康体检项目有关宣传工作,村委会、居委会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和村卫生室的人员开展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告知工作,并协助组织居民、村民及时进行健康体检。

5、各镇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健康检查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开展健康检查工作。甲级、乙级镇办卫生院承担本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工作。镇办卫生院认定为丙级的,由邻近镇办甲级、乙级镇办卫生院指导、协助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本社区65岁以上居民的健康体检任务。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能承担的区域,由卫生局重新划片,与其他医疗机构共同完成。

各单位要合理设计告知程序、便捷健康检查流程、人性化健康检查环境,统一健康检查方法、标准和要求,高效、高质量的开展健康检查工作。要将健康检查与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完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起来。镇办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审核,出具健康检查评估报告,及时反馈给被检查者,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做好相关记录。对发现的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要纳入相应病种的规范化管理。对可疑的慢性疾病、传染病、肿瘤等疾病患者,转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确诊,并及时随访掌握诊断结果;对已出现转诊症状的,须及时转上级医院。各健康检查单位要按月汇总上报居民健康检查情况,及时分析评估辖区老年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分类因素,有针对性制订辖区老年人群疾病谱干预工作方案。

(三)经费保障

1、健康检查经费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列支。

2、对凡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所做工作将给予相应的报酬。

3、各医疗机构在体检时认真核对体检者身份(查验身份证),保证资金全部用于老年人健康检查,真正惠及广大65岁以上老年人。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健康检查对象的有关情况要随时接受卫生、财政、发改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并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坚决禁止假冒虚报数字、套取项目资金,以上现象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四、项目执行时间

年10月1日开始,年12月31日前基本完成。

篇5

我院对“两纲”中妇女、儿童保健有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监测、评估、分析,以便掌握大安区妇女儿童保健发展趋势,为“两纲”指标的终期评估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0~2005年大安区各医疗保健单位上报的妇幼保健统计年报表。

1.2 方法

参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四川妇女发展纲要》、《四川儿童发展纲要》、自贡市实施《自贡妇女发展纲要、自贡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卫生目标监测方案,对上报数字监测评估,报表人员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妇幼保健人员承担,进行层层审核,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妇女与健康

2.1.1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检查率、患病率和诊治率见表1

2.1.2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2.1.2.1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69/10万、0/10万、190.48/10万、142.78/10万、88.3/10万、96.56/10万;2005年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42.86%。死亡原因为产后出血、再生障性贫血。

2.1.2 .2 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农村消毒接生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以上目标均已达到“两纲”目标。见表2

2.2 儿童与健康

2.2.1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2.1.1婚前医学检查率。2001~2003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均为100%,2004年以来由于婚前医学检查不再是“强制、必须、”而是“知情、自愿”,因此2004年和200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分别为1.72%、5.03%,距“两纲”目标要求甚远。

2.2.1.2 出生缺陷发生率。2001~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37‰、9.34‰、15.06‰、14.26‰、13.10‰。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2001年上升了39.8%,距四川省“两纲”目标9.2‰还有较大差距。

2.2.2 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2.2.1 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5年婴儿死亡率为7.0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59‰,与2000年相比分别下降53.60%和47.98%,完成了“两纲”目标。见表3

2.2.2.2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2000~2004年监测发生率为0。2005年发生1例,发生率为0.03‰,低于全省1‰的控制目标。

2.2.3 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2.2.3.1 5岁以下儿童中重营养不良患病率。2000~2005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6.48%、5.6%、6.00%、6.85%、7.23%、7.85%。2005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7.85%,低于全省13.1%的控制目标。

2.2.3.2 出生低体重发生率。2000~2005年出生低体重发生率分别为,2.97%、2.49%、3.67%、3.19%、2.47%、1.92%;2005年较2000年下降了35.35%。

2.2.3.3 4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2001~2005年4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分别为 89.45%、90.52%、90%、86%、89%。

2.2.3.4 儿童系统管理率。2000年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2.72 %,2005年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3.00 %,上升了0.34%,已达四川省“两纲”目标。

2.2.3.5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2000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 89.92%,2005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87.12%,下降了3.11 %,但达到了四川省“两纲”目标

2.3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3.1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00~2005年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78‰、0.59‰、0.17‰、0.36‰、0.23‰、0.51‰,完成了目标任务。

3 讨论

2001年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将新“两纲”监测工作与妇幼卫生工作和“三网”监测工作有机结合,做好实施纲要的各项工作。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大安区妇女和儿童健康状况有较大提高,妇幼保健大部分指标已达四川省“两纲”目标。未达标的指标是:婚前医学检查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妇女病普查率。

3.1 统计结果显示,大安区2001~2005年在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大安区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方案、制度、职责,制定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通过实施“降消”工作,因此较好的完成了“两纲”妇幼卫生目标。

3.2 婚前医学检查率下降明显

婚前医学检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自2003年10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以来,婚前医学检查从“必须”变为自愿后,2005年我区婚前医学检查率只有5.03%,与四川省“两纲”目标相距甚远。由于群众文化素质不高,自我保健意识不够,许多患有不宜现阶段结婚生育的青年夫妇产下疾患儿童,影响了下一代的整体素质。

婚检工作瘫痪归根结底应为支付问题。婚前检查本来是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美满,全民都能受益。所以婚检应属公共卫生范畴。在现阶段,群众意识和社会经济还未跟上的情况下,我们建议政府应为婚检买单。

3.3 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其原因

一是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二是漏报减少;三是否与婚前医学检查率低等。

3.4 妇女病普查率和诊治率偏低,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市大多数厂矿企业破产、倒闭,农村妇女外出打工;二是单位不重视女职工保健;三是妇女自身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四是由于计划生育部门每季度查孕检查,并规定必须在计划生育部门进行检查,因此,造成妇女不原意进行妇科普查。要做好妇女病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和各部门配合。建议由政府牵头,妇联、卫生局、计划生育、劳动局、工会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搞好妇女病普查工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现场指挥;综合监控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175-01

1 概述

电气设备原有的检修模式是每年定期进行例行春检、秋检,这种模式已延续多年,并在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电网网架结构的增强、电气设备制造技术的提高、电力客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例行的检修模式既浪费人力物力、又降低了供电可靠性,急需进行改进。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诞生了一种新的检修模式―“大检修”。“大检修”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检修理念,它结合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将输变电设备日常修试、基建、改(扩)建工程有机结合,采取多条线路、多个变电站、多台设备同时配合停电的方式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重复停电,减轻了运行人员操作压力,减少了设备停运时间和人员现场作业时间[1]。本文旨在研究一种规范输变电设备“大检修”的标准化管理系统,用于提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工作效率。

2 大检修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大检修”工作按时间顺序划分为: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效果评价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需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状态评价、供电可靠性预评估、电网潮流计算、运行方式安排(含保电方案)、检修方案编制(组织机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专业分解、停电计划、人员及进度安排、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特殊设备及器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备品备件储备、车辆及工器具准备、人员培训、技术准备(三措、设备技术规程(规范)、作业指导书、作业卡)、各类图表(一次系统接线图、安措布置图、机具定置图、工器具定置图、备品定置图、车辆定置图、生产区域划分图、生活区域划分图……))等;现场实施阶段需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停送电操作、安措布置与恢复、修试(施工)作业、设备(工程)验收、现场协调、安全监控等;效果评估阶段需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可靠性统计分析、倒闸操作时间统计、修试作业时间统计、检修(试验)报告归集、“大检修”质量效果评估、成效和不足总结。

大检修要求的停电范围大、停电设备多,停送电时,电网中负荷转移的操作任务较重,造成调度和运行人员的工作量比较集中;参与大检修工作的专业及人员很多,其中可能还有厂家服务人员、外包工程施工人员等,现场各专业的有序协作和配合难以合理安排。工作作业面广、工作量大、参与专业和人员多,是大检修的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3 “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大检修”全过程文档、数据的管理及智能生成、大检修现场指挥和大检修现场动态视频监控等业务功能,主要由“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系统、“大检修”现场指挥平台、“大检修”综合监控平台组成。

3.1 “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系统

“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和电力系统中正在使用的可靠性管理系统、PMS系统、以及潮流计算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完成供电可靠性预评估、设备状态评价、电网潮流计算和运行方式安排,并根据这些计算结果,进行“大检修”整体规划,编写检修方案,提出人员、备品备件、工器具及车辆需求,同时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结构化存储、多维化查询、智能化分析[2]。

(1)检修决策管理

系统根据设备状态评价数据,自动生成待检修设备健康状况图表及设备缺陷汇总表;系统从可靠性管理系统中提取所需数据,自动生成待检修设备可靠性数据报表;系统从潮流计算系统中提取相关数据,自动生成待检修区域相关电网潮流分布图,并出具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含电网运行薄弱点分析、保电方案)结果;作为“大检修”整体规划的参考和依据。

(2)检修方案管理

根据检修决策管理的结论,对“大检修”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并对有关信息进行信息化存储、管理,出具整体规划报告,为“大检修”后续工作提供指导。本阶段主要完成检修方案编制,其中包括组织机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专业分解、停电计划、人员及进度安排、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特殊设备及器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实现检修方案所有内容的信息化存储、管理,并出具相应的检修方案报告,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量化依据。

(3)备品备件管理

根据“大检修”的整体规划与检修方案,相关人员列出修试工作需要的所有设备(物资、配件)的名称、种类、型号、数量、申请部门和申请人员等信息清单。备品备件清单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其库存数量等信息。有相关权限的人,可以统计出各类备品备件的使用量、申请量情况,为设备物资的采购、补充提供依据。

(4)技术管理

根据“大检修”的整体规划与检修方案,编制相关作业“三措”(即: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补充并完善相关设备的技术规程(规范、上级下达的反措文件等);编制、补充并完善相关设备的作业指导书(卡);补充并完善相关设备技术参数档案;编制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图表内容,包括一次系统接线图、检修区域相关电网潮流分布图、设备红外成像图谱、设备运行状况图和安措布置图等,图表中所有元素为标准化图元,可方便图表的补充、扩展、完善。所有内容以信息化、结构化存储,便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查看与提取。

(5)评估评价管理

系统通过对“大检修”项目实施情况、相关考核指标、技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以表格、图表和报告等形式进行信息化存储与管理,为其他检修项目提供经验参考。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报表、可靠性统计分析报表、倒闸操作统计报表、设备缺陷处理统计报表和“大检修”质量效果评估报告等。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输变电设备“大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无线网络通讯技术构建了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了:

(1)通过与PMS生产管理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和电网潮流计算软件的数据交换,实现了“大检修”必要性论证、电网运行方式最优安排及“大检修”成效预评估,为工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大检修”前期准备工作涉及检修决策、运行方式安排、人员和物资准备、工序安排及技术储备等内容,“大检修”现场作业面广、工作量大、参与专业和人员多,通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保证。

(3)通过计算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大检修”有关管理文档、技术标准(规范)、检修(试验)报告、验收报告、工作票、操作票、相关技术数据等的自动归集和查询,实现了数据管理的信息化。

(4)利用无线传感、红外检测、RFID、PDA、视频监控、图像显示等技术,建立了变电站“大检修”现场指挥平台,实现了“大检修”进程的全方位监控。

参考文献

[1] 严利雄.电网大检修体系建设探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篇7

【关键词】超高压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探析

中图分类号: 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目前,国内超高压变电站的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完善,很多环节还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面对存在的问题,变电站的相关检修人员要进一步的掌握检修技术,以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二、目前变电站运行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检修1仍有少量老旧设备在电力系统继续服役运行,由于当时设备制造、材料等方面原因,设备性能较差,故障较多。设备检修后,由于受检修水平的影响,有时设备运行性能反而下降,这些设备故障率高,需要重点关注,仍然需要定期维护和大修,特别是国产液压机构断路器,其机构故障偏多,检修工作量大。

2此外,因隔离刀闸零部件存在缺陷、机构或闭锁问题导致隔离刀闸操作故障或操作不灵活,也影响了设备的安全运行,大部分原因是设备长期不操作、维修不及时或维修不到位引起。

3国内某些SF6开关厂家制造工艺不良,设备出厂前干燥不彻底使用时出现故障,导致现场一些运行的SF6开关设备存在缓慢泄压、微水超标等问题。

三、状态检修的解决方案1抓住电气设备的初始状态这个环节包括设计、订货、施工等一系列电气设备投入运行前的各个过程。也就是说状态检修不是单纯的检修环节的工作,而是电气设备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都必须予以关注的全过程的管理。需要特别关注的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保证电气设备在初始时是处于健康的状态,不应在投入运行前具有先天性的不足。状态检修作为一种电气设备检修的决策技术,其工作的目标是确定检修的恰当时机。另一方面,在电气设备运行之前,对电气设备就应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电气设备的铭牌数据、型式试验及特殊试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各部件的出厂试验数据及交接试验数据和施工记录等信息。2注重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统计分析从电气设备的管理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管理与技术紧密结合。建立健全电气设备缺陷分类定性汇编,及时进行内容完整、准确的修订工作,充分考虑新电气设备应用、新的运行情况出现及先进检测电气设备的应用等;各部门每月对本部门缺陷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分析,每年进行总结,分析的重点是频发性缺陷产生的原因,必要时经单位技术主管领导批准,上报相应的技术改造项目。应用新的技术对电气设备进行监测和试验,准确掌握电气设备的状态。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大量地采用新技术是必要的。但在线监测技术的开发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3制订完善的状态检修工作流程对电气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是专业管理观念上的一次转变,要改变传统的专业管理模式,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根据采集到的状态信息,对电气设备的状况进行评分,评分值可以基本上判断电气设备的健康状况,并以此作为延长或者缩短检修周期的依据。对电气设备状态进行评分所依据的信息称为状态信息。主要包括运行工况、预试数据、缺陷、检修、在线监测数据、家族缺陷等。对电气设备健康状况的评分,目前采用综合分析,加权计算的方法,实施百分制评价,对一些重要状态信息合理选取加权系数,并通过分析计算,提高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电气设备的检修技术1状态检修技术状态检修是以先进的状态监测设备和计算机分析、诊断出来的设备状态信息为依据,以电气设备在出现故障之前(排除人为因素的损坏)存在的使用寿命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异常,预测电气设备有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而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来适时安排检修计划,实施设备确定项目的检修和不定期检修。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由变电设备的状态检测、设备的状态预测以及设备的故障诊断等项目组成。电气设备状态检修能够克服由于定期检修所造成的设备过修或失修的问题,进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一)对于GIS组合电器、SF6开关设备,一般不进行停电维修,只对一些必要的部件进行简单维护。对于普通油断路器,出现缺陷和问题最多的是开关的操作机构部分:如机构渗油、机构卡涩等。(二)电力变压器是变电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同时也是运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之一。而且,在变压器发生故障时,突然切断变压器与周围电气设备的联系,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变压器中油溶解的气体组分和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变压器绝缘老化的程度和出故障的可能性,因此可以作为反映设备异常的特征量。对长期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得到一个普遍适用性结果,即电气设备的检测重点是变压器及其有载开关。变压器的在线监测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有载开关的触头磨损状况、局部放电测量、油中气体测量与分析、以及机械和电气回路的完整性测量等。变压器的在线监测可以监控到由缺陷发展到初始故障的过程。有些运行方式导致的变压器过热,使溶解在油中的水分变成气泡,这些气泡严重降低了绝缘介质液体的强度,最终导致介质失效事故。变压器状态监测的常用方法有绕组间的漏感测试、油的相对湿度测试、绝缘电阻测试等等。另外,低压脉冲响应测试即变压器状态躲测方法已被确定用于变压器是否能通过短路的试验,并且收到良好的效果。(三)对于电气设备的发热状况,除了用测温仪测温外,还应该定期用红外热像到进行测温,综合分析诊断缺陷,提出检修方案。

五、状态检修技术运用的效果1加强了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设备表面及内部隐藏的轻微缺陷,做到了“三早”(早发现、早分析、早消除),铲除了“三迟”(发现迟、分析迟、处理迟),从而把备品到货的准时性、处理缺陷的及时性落到了实处,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使设备维修更有针对性。2为每个一次设备建立运行档案,评价设备当前健康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检修计划的执行提供依据。3利用PMS局域网运行模式。状态检修业务系统的所有子业务系统是一起协同工作的,形成了状态检修工作的闭环业务流程。根据状态检修工作的特点,我们将整个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状态量采集阶段、状态评估及预警阶段、设备状态信息综合查询及维修计划制订、检修工作的执行与跟踪阶段。①状态量采集阶段。新型设备投入运行及新技术的应用,使监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如红外线成像技术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大型变压器油色谱分析,变压器绕组变形探测技术的发展,电容型带电设备集中在线测试技术的投入使用,氧化锌避雷器的泄漏电流、监测和超标报警等,仿佛给每台设备都配备了一个专职医生,电气设备的每个动态都监测的到,通过数据录入,将设备本体的参数,运行巡视信息,缺陷记录等相关数据,上传至PMS系统;实现数据共享。②状态预警及评估阶段。在状态预警及评估阶段,在设备原始状态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了设备的相关状态量,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打分,最后生成设备状态评估报告。③设备状态信息综合查询及维修计划制定。在设备状态信息综合查询及维修计划制定阶段,检修相关专业人员定时查看设备状态评估情况、以此为依据,根据设备的原始状态和历年来的状态变化趋势,并参考同类可比设备的状态统计分析来制订检修计划。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总结出,我国超高压变电站的设备检修技术还有待于提高,提高变电站设备的检修水平需要从相关检修人员的培训和检修技术上共同着手,统筹兼顾的开展变电站设备状态的检修工作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检修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韦学孚.电力设备的检修现状和发展趋势[J].广东科技,2006,3.

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社会福利性质,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社会福利机构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社会福利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审批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

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

第七条依法成立的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以下称申办人)凡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筹办申请。

第八条申办人申请筹办社会福利机构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拟办社会福利机构资金来源的证明文件;

(四)拟办社会福利机构固定场所的证明文件。

申办人应当持以上材料,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批。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办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外经贸部门审核。

第九条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根据当地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审查,作出同意筹办或者不予同意筹办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第十条经同意筹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具备开业条件时,应当向民政部门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第十一条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机构,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下列基本标准:

(一)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

(二)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三)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

(四)有完善的章程,机构的名称应符合登记机关的规定和要求;

(五)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第十二条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书面报告;

(二)民政部门发给的社会福利机构筹办批准书;

(三)服务场所的所有权证明或租用合同书;

(四)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者审查意见书;

(五)验资证明及资产评估报告;

(六)机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

(七)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名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证明。

(八)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所报文件进行审查,并根据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实地验收。合格的,发给《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不合格的,将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第十四条申办人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后,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章管理

第十五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或者其家属(监护人)签定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共同举办;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孤儿或者弃婴时,应当经民政业务主管部门逐一审核批准,并签订代养协议书。

第十六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

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应当张榜公布,并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提交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第十八条社会福利机构中不具备上岗资格的护理人员、特教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九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加强财务管理,其收益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分配使用,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条社会福利机构的资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社会福利机构将其所属的固定资产租赁或者转让时,须经民政部门和登记机关同意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开展捐赠活动。不得接受任何带有政治性等附加条件的捐赠。

第二十二条社会福利机构在对外交往中应当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变更章程、名称、服务项目和住所时,应当报民政部门审批。更换主要负责人,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社会福利机构分立、合并或者解散,应当提前3个月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送有关部门确认的清算报告及相关材料,并由民政部门报请当地政府对其资产进行评估和处置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定期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进行年度检查。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民政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审批和年检工作实行政务公开,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况给予警告、罚款,直至建议登记管理机关取缔或者撤销登记,并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国家关于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二)未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擅自执业的;

(三)年检不合格,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四)进行非法集资的;

篇9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成立全科医生技术指导团队和制度建设,制定中高级人员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慢病临床指导要求等,鼓励和支持中、高级人员参与到责任医生团队的公共卫生工作中去,尤其在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使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更好的融合,从而在综合防治中取得更大的效果。另为通过招聘、引进高学历的公共卫生人才、现有人员的培训,逐渐改变公共卫生人员构成。对现有人员通过有计划的技能培训、技能比武、三基考试、外出参观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

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公共卫生暨健康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1年公共卫生管理经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配备健康自测设备,统一新生儿、产妇访视设备,完善信息化。四、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健康管理工作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目前中心各科室的信息化数据各自独立,缺少整合和系统化,不利于动态、连续化的管理和分析。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年计划将体检中心、化验室等相关科室的体检信息与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进行对接,这将极大提高健康管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电子门诊日志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开,完善模块,设置35岁首诊预警,未测血压不能进入医生工作站。

完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指标

在原有的指标体系中,根据2011年的运行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指标,将进行合理的调整,如健康管理中增加自我评估报告,借鉴院感六部洗手法的考核,随机抽取医务人员测试其网格等。建立三级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各团队设立质量控制员,为一级质量控制,公共卫生科为二级质量控制,分管领导为三级质控,增加自查考核分数。

重点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A-H健康管理模式

1、培育品牌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在珠儿潭社区高血压俱乐部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计划每个团队建设1个自我健康管理小组,重点培育1-2家品牌自我管理小组。小组将采取项目化管理,契约式服务,典型示范的原则,通过自管和他管相结合的方式(即患者、社区医生、患者家属三者的共同努力),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技能,最终使患者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根据行为理论学,一个人行为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如何达到“知行合一”,需要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如积分制,享受切实的优惠服务,健康沙龙等提高患者的积极性。通过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前后对比研究,和综合评比评出健康之星,健康示范家庭,通过健康之星及健康家庭的影响和典型示范作用,使健康的种子撒播出去,遍地开花结果。2、健康小屋建设。在仓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小屋,配备一些居民需求比较大的健康自测设备(电子血压仪,人体成分分析仪,肺功能仪,骨密度仪等,)这些设备能与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对接,将居民自测情况实时传入信息系统。3、深化健康教育“五进活动”,协调整合资源,探索健康教育“533”模式。将目前的孕妇学校、育儿学校、病区健康教育、职业病健康教育、责任医生团队健康教育及心理、康复等各科室的健康教育进行协调、整合,实施系统化,模块化,分类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有公共卫生科牵头,主要有责任医生团队承担,年初制定全年的健康教育计划,与社区协商后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中心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按照规定公布自己的授课模块,由责任医生团队长进行选择,根据需要邀请省市级专家定期到社区讲座。健康教育探索“三化”管理模式(系统化、模块化、类别化)。系统化:各科室从计划制定、通知、人员组织、评估和总结等一系列的工作;模块化:根据辖区居民健康状况,提炼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授课模块(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小儿营养等具体模块);类别化:即有针对性的组织听众,根据课程安排,有责任医生通知各自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而不是盲目的有社区居委会组织。4、开展社区医生家庭签约制,探索家庭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结合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建设和智能化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的形式,积极探索家庭健康管理服务机制。5、探索智能化居家养老模式。积极配合,利用远程控制系统,做好街道社区老年的医疗保健,使老人能在家里安享晚年。

(二)细节管理,人文关怀,提升妇女、儿童保健工作服务质量

1、提升上门访视形象。配备统一访视包和访视设备(耳脉式体温计、电子血压仪,体重称)2、健康二重礼包。上门访视时赠送宝宝健康礼包和妈妈健康礼包3、配备智能叫号系统,打造安心保健环境。

(三)夯实基础,规范流程,提升免疫规划和卫生应急等工作

1、规范和细化预检分诊:编制预检分诊操作手册。2、多种措施,抓好麻疹防控:通过增加接种日(每日接种),信息系统及时整理,短信提醒,建立麻疹接种专册,及大力宣传等措施努力提高麻疹接种率和及时率,同时做好麻疹强化和应急接种工作。3、加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对卫生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案例培训,安排模拟演习。

(四)积极做好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进一步探索精神卫生团队化管理

继续做好心理进、进司法工作,加强对社区、团队的心理技术指导,提高社区心理应急干预能力。

篇10

关键词:公共卫生,演化,评估

一、引言

评估即价值的评定,是通过对照某些标准来判断测量结果,并赋予这种结果以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评估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从人类开始出现它就存在了。在公共卫生领域里的评估包括收集关于特定的医疗卫生保健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意在达到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判断。

公共卫生评估的产生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流行病学,或者研究影响人类疾病的发生分布和原因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流行病学和医学一样古老。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认为是现代医学之父,在公元前5世纪他就暗示一个人的外在环境和个人行为与生病是有关系的。流行病学自从希波克拉底时代就有明显的发展,在近年来它大大受益于社会科学里的方法和技术,尤其是心理学。然而,公共卫生评估的发展绝不囿于某个学科的发展,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本文探讨了公共卫生历史上应用的所有的评估方法,并提供了一些这个领域里的关键进展,对每种方法提供了人们或者组织要么使用该种方法要么在它的发展中有帮助的例子。一般而言,这个总结主要集中在监控和评估的方法而不是实际的用于说明项目或者活动成功的实际标准或者指标。我们对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兴趣,因为我们想通过使用它们去监控和评估相关的项目以及从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的历史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

二、西方公共卫生评估的演化逻辑

在这个部分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共卫生评估历史的总结,讨论公共卫生评估是如何取得进展的。按照四种主要的评估目的,我们粗略的把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分为:基本研究、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对最重要的部分我们按时间的顺序讨论该种方法,有时和例子结合起来以更有效的说明该种方法。最后,重要的是注意某一种方法可能满足不止一个评估目的。下图是一个简化的公共卫生评估演化树,但是所提供的方法并没有涵盖公共卫生历史上应用的所有的评估方法。

(一)基本研究

在公共卫生中,任何评估回答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它发生的环境和影响它的结果的机制,例如:从业者需要理解疾病背后的原因,它们最终使用的任何活动的独立性。实际上,在从业者发展它的活动之前,它们首先必须理解疾病的分布以及它们如何转播的,对基本研究的知识积累在评估中是经常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它们为发现和或检验理论以及与活动相关的假设打下基础。

正如前面所指,早在公元前5世纪,像希波克拉底这样的学者至少已经思考到了环境、个人习惯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在希波克拉底工作后的两千年里人类思考疾病的原因,但是很少去衡量影响,直到1662年LondonerJohnGraunt出版了TheNatureandPoliticalObservationsMadeupontheBillsofMortality。该书第一次在人群中量化疾病谱,它用可利用的关于出生死亡和疾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去确定趋势,检查潜在的原因以及定量化影响,按标准化程序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形成了现代流行病学的基础,这种研究方法意味着公共卫生评估的起源。Graunt的工作也经常被认为是人口统计学的诞生,它是一个致力于研究人口的规模、构成和分布以及源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模式变化的学科。像流行病学一样,人口统计学在公共卫生评估里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状况评估

早期在理解疾病,疾病分布及其原因方面的努力为后来公共卫生的项目评估打下了基础。这样的信息是相当重要的,公共卫生评估者和政策制订者也需要去了解人类疾病的状况和潜在的威胁。他们甚至需要知道随着时间的过去,人类健康的变化。对状况的评估为政策制订者提供这方面的信息。状况评估包括评估特殊变量的条件和状况(例如,死亡率,儿童营养,心脏病的发病率),通常设计一些活动去影响变量。

在1970s之前,公共卫生研究者和从业者已经使用较小规模的或者非常特殊的研究和调查去理解卫生活动,以评估相关的小范围人群的健康状况。在1970s早期,尤其是在政策层面,越来越认识到需要数据进行大规模的对比。对大规模比较数据的需求促进了产生世界生产力调查(WFS),它在1972-1984年间实施。WFS是我们定义的大规模标准调查的例子。

大规模的标准调查像WFS在财务上,技术上和后勤上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导致需要确定成本-效益方法,这样才能收集到最需要的和最及时的信息。这样,快速评估方法在1970s的后期应运而生。在公共卫生领域,与在其他学科里一样,存在不同的快速评估方法。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快速评估方法可用于健康教育项目、计划设计和评估的各个环节,具有快速、无需大量理论数据资料,并能评估潜在信息等优点,但它不提供评估特殊项目层面的活动的细节性信息。

在公共卫生领域,快速评估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由扩大的免疫计划(EPI)所使用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在1974年设立扩大的免疫计划,以增加对白喉、破伤风、哮喘、麻疹和肺结核的免疫覆盖率。为了评估项目进展,在信息不是太可靠的情况下,世界卫生组织需要一个简单的调查设计以衡量各国的免疫覆盖率。为扩大的免疫计划而设计的抽样战略虽然没有传统研究方法的严格,但是它更简便和快速。

(三)衡量效果

经常地,公共卫生评估者尤其是那些工作在第一线的人不仅仅对知道一般人群的状况感兴趣,而且它们更想知道它们的项目是否对目标人群有理想的效果以及它们如何能为现在和将来的项目取得更好的效果,评估效果反映了这种需求。通过使用评估结果去确定项目的效果,在一些情况下,这种类型评估很明显的和项目活动评估紧密地连系在一起,因而直接地有助于项目的实施。然而,直到

1960年代早期这种类型的评估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此时,用在公共卫生和社会服务上的资金却增长迅速,随着在社会项目上的投资,捐赠人、政府机构和公众想知道他们的资金运行效果的证据,这样公共卫生机构开始把重点集中在更系统地衡量特定项目的效果。以项目导向的衡量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和前述的为状态评估而使用的监测与评估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模糊的,主要的区别正如我们已经定义的一样,就是状态评估独立于一个活动,然而评估效果必须与一个活动效率相连。在公共卫生衡量效果中出现了一些主要方法和创新,这些既包括以影响评估又包括采用的一些管理办法,我们主要讨论健康影响评估和实践研究。

健康影响评估,它源于前述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可以追溯到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该法案在确保新的发展项目、行动或者政策时充分考虑到环境问题的一股强制力量。它反映一些特殊的,在环境影响评估里没有得到充分地对待的健康问题。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在1986年世届卫生组织报告关于环境影响评估的卫生安全之后,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更多地直接提出这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影响评估定义为“政策、计划和项目可能是用于判断关于人们卫生的潜在影响以及在人群中这些影响的分布的程序、方法和工具的结合。”

实践研究。在1960s中后期,由于试验研究较之在实践、技术和伦理等方面地问题难以实施,作为一个替代选择,实践研究出现了。实践研究的主要贡献来自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它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决策合理的基础。实践研究是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在严格和可靠性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在项目计划和在项目编制中监控和评估系统却落在了后面,作为回应,在70年代早期,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由LeonRosenburg领导的咨询小组,应用投入产出原理,开发出第一个逻辑框架分析法(LFA),用于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1973年由USAID正式采用逻辑框架分析法(LFA),接着传遍了世界各地,迅速被一些组织采用。

公共卫生从业者从1980年代后期广泛使用该逻辑框架,在一个完整的形式里,逻辑框架为理论以及项目的基本假设提供了一个的图形化的解释,描述投入活动、产出、结果和影响的结构已经成为公共卫生标准评估框架,它可以确定这些因素之间的项目关系和相应的指标。逻辑框架最完整的形式可以提供一个明确评估问题、衡量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点的操作性框架。

1980s尤其是90年代更加把重点放在可问责性上,虽然已经设立一些改进的方法去确定项目影响,但是效率问题仍然广泛存在,公共卫生活动也许会产出理想的结果,但是和这些结果相关的支出是多少呢?资源用在其他的活动是不是更好呢?效率分析——结果分析的一种类型,通过衡量效果或者是单位成本(财务的和非财务的)的效果回答上述问题。效率分析是评估研究回答的是关于项目成本与其收益的资金价值或者它提供的设备状况的产生的效果这样的一些问题。效果评估的两个众所周知的类型就是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率分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公共卫生领域内绩效监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需要说明影响的具体指标,尤其是在卫生保健管理领域和地区政府机构,如,美国卫生和人力服务部。加拿大政府定义绩效监测为:“正在收集资料的过程意在评估满足战略结果的进展,可能的话提供进展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警告。”

绩效衡量一般有三个特征。第一,开发一个明显的目的目标和战略;第二,开发和实施战略以评估绩效;第三,使用绩效信息以改善管理实践或者资源配置。当绩效监测可能包括过程指标时重点经常首先放在记录结果和影响上,当绩效监测紧紧集中在结果和影响上时它就不能说明投入和过程可能会有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以及这些产出和影响的获得。同样的紧紧基于绩效结果和绩效影响的评估没有提供充分的信息去完整的理解活动的效用和它实施的效果。

在1990年代早期,责任运动在公共部门里得到广泛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993年美国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相联系的结果管理运动,无论是动机还是责任运动都促成了在公共卫生组织里采用基于结果的管理方法。例如,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他们在1990年代后期采用了基于结果的管理方法,基于结果的管理运动直接回应了监控和评估往往只集中在产出而不是项目的实际影响的批评,基于结果的管理完全把绩效管理和监控相连。在文献中,最完整的定义之一来源于加拿大政府,它清晰地区分了RBM(results-basedmanagement)和PM(performancenitoring)。按照这个定义RBM是“一个综合地有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它整合商业战略、人、过程和标准以提高决策和驱动变化。该方法集中于过程早期的正确设计实施绩效衡量,学习和变化以及报告绩效”。同样的UNFPI定义RBM为一种改进项目和管理效力和责任的方法。根据UNFPI,RBM使用结果作为计划管理报告的基础。RBM努力通过比较和分析实际结果和计划结果通过一般的监测和评估报告,反馈和调整来提高绩效。RBM方法在公共卫生里的评估通常在大型的多边的捐赠组织里是非常普遍的。在那里,政府的政策需要结果导向的方法。

同时绩效监控和基于结果的管理变得流行起来,一些组织开始采Cracknell所描述的项目循环管理方法去监控和评估。Cracknell使用该术语是针对开发领域的,尽管有一些公共卫生组织使用监控和评估系统被归入到项目循环管理中去,这种方法结合了逻辑框架和基于结果管理的优点。项目循环管理认识到监控和评估在孤立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情况下是行不通的,所以它必须溶入到项目循环中去,一些项目循环管理在公共卫生中的运用,强调直接与项目目的、目标和活动相联系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影响指标应该是混合的。当用这种办法实施时,该种方法使组织沿着活动和产出的因果链以获取特定的影响,从而显示进展,把经验教训反馈到项目管理中去,也是公共卫生项目循环管理中一些方法的普通要素。

(四)责任/和遵从标准

评估要完成的第四个目的就是责任或者遵从标准,遵从标准评估一个项目或者组织遵从规则授权标准或者其他的正式规则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捐赠人使用遵从标准监控以确保他们的资金接受者完成合同或者要求所强调的活动。在这种意义上,在衡量效力评估中的影响评估方法在有些时候就是用于责任和遵从标准目的。

在1970年,随着环境保护组织的建立和1970和1980年代对有毒废弃物的恐慌,政府和公民一样在监控环境和卫生问题时变得很积极,我们把这类的公民和监控活动称为是守门人和公民监控。环境保护署(EPA)和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局(OSHA)是法律授权的,保护公民健康和环境的看门人组织的例子。EPA和OSHA起着正式的规范的作用去监控环境的和工厂暴力的组织,当这种暴力发生时,工厂会受到罚款和可能会失去从业的执照。公民监控是指较在不正式的场合下公民经常不是在法律授权范围类执行监控的。

当守门人和公民监控采取“大棒”的方法来监控和遵从标准时,资格认定和委派使用“胡萝卜”的方法去引诱组织满足保证人民健康和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标准,这在卫生领域里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其主要是由于医生被迫获得营业执照。直到近来这才开始作为一种给组织和公司一个竞争的契机的战略而变得流行起来。资格认定和委派在组织层次上可以使那些公司和机构区别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较高的质量标准,这种监控战略在管理保健领域越来越流行。

三、启示

按照评估的四个基本目的,我们讨论了在公共卫生领域里的监控和评估的演进:基本演进,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这是一个讨论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演进的有用框架,也有些讨论了其他的一些评估目的倾向,但这里没有得以展开。这里提出了当今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系统里的更一般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没有在演进讨论里出现,但是对理解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的方向任然是重要的。我们之所以对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兴趣,是因为不仅使用它可以监控和评估项目,而且还从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的历史中可以得到的启示。这里我们总结了那些一般的因素和交叉的趋势以及强调一些上面讨论的更广泛的倾向。

(一)项目循环管理方法倾向

公共卫生评估开始把重点放在可量化的方法上(例如健康风险评估、大规模标准调查),同时现在许多公共卫生组织相应的开发出了很好的、系统的和整合的监控和评估系统。尽管在开发监控和评估系统的这些组织中,具体的步骤都不一样,但是监控和评估应该包括以下项目应该取得广泛共识:概念模型开发,计划编制,实施,监控和评估系统的修正和调整,数据分析,沟通,以及反馈到项目层和管理层的决策制定中去。

逻辑框架在项目循环监控和评估中是重要的工具,他们为概念化理论因果联系、活动点以及活动和目标状况之间的假设关系提供了图示化帮助。一些组织使用理论模型,提出在项目活动和目标情况之间的假设联系;其他组织使用逻辑框架作为计划编制工具。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逻辑框架既包括理论之间的联系也包括项目因素。

(二)结果和过程评估的增加

尽管一些公共卫生组织把结果和影响方法加入到监控和评估系统中去,但是也有一些组织强烈地争论要完全地把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完全整合到一起,他们认为评估不是简单地检查过程或者影响而应该是他二者都很重要,过程评估提供环境和对产生结果的项目的理解。然而许多公共卫生组织对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同等对待,一些组织认为过程导向评估和参与导向评估是为新公共卫生而设计的。

(三)强调方法上的精确

公共卫生领域使用精确的方法和确保在评估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整合方面相应的更为重要。在以研究为导向的组织里尤其是这种情况。在其他许多组织中,对一个特殊活动的变化指标和变化的归因进行区分有一个清清晰的认识,衡量工作尤其是后果和影响衡量必须显示因果和影响关系。

公共卫生评估的演进显示了越来越选择更复杂的方法和工具以区分项目影响和所属原因。随着这些方法和工具也越来越多的用于实践,把总项目影响从净项目影响中区分开来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加。

使用更复杂的方法和工具的趋势可能更易于面向未来,正如一些公共卫生评估专家所支持的,重新回到使用实验设计以及多阶层模型的增长,纵向的调查回归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也成为一个通用的工具,随着对健康监测和监控服务配置应该反映人群需求而这些需求随着地理状况变化而变化。

一般地,在公共卫生内部越来越重视生物学方法和系统思想。这些模型认识到真实世界装置具有动态的和不可预料的特征,模型建议卫生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之间的,社会文化的,环境的政治因素所影响,为了反映这些更复杂的模型,一些评估方法开始从定量分析、实验分析到一个更广阔的系统分析。

(四)越来越多地使用定量的和混合的方法

出现在公共卫生机构里的普通的监测和评估原理使评估应该既使用定量数据也使用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来自于那些易于量化的情况,取得这些定量数据所使用的方法变化的范围很大,但是必须包括调研,实验,和直接的衡量。然而另一方面,定性数据不能以量化的数字的形式进行总结,使用收集定性数据的方法一般包括焦点人群调查,参与式调查和人种学。

CDC(Th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强调数量信息和质量信息的整合可以帮助确定证据是充分而全面的。Buckner等指出越来越多的兴趣放在对评估项目绩效的质量标准上来,例如,保健的质量。从业者也认识到数量方法和质量方法的互补性质,从那些不同方法的到的数据帮助确定更可靠的结果。质量评估方法越来越受到欢迎,尽管他们仍然处在使用的早期阶段。

(五)对公众的责任

近20年公众越来越重视可问责性。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者通过对项目实施促进参与的方法提供一个平台。这样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在公共卫生评估中,这成为一个基本的准则,即公共卫生利益相关者必须参与到活动中去。

对公众的责任也隐含在绩效和基于结果的衡量方法后面,这些方法反映了对更清晰地说明取得的结果和确保资源在获得这些结果时以最有效的方式来使用等等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资格认定和委派项目也反映了公众对了解和他理想的高质量的服务的需求。

总之,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四类:基本研究、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通过对公共卫生评估方法演变的考察,我们可得知在改领域对需要良好的监控和评估已经达成共识;越来越多地使用项目循环管理方法,该方法把监测和评估和项目计划编制清晰的连系在一起;在项目管理中重点放在结果的反馈和使用上;既使用的定性数据也使用定量数据;在机构内与监控有关的问题开始考虑合作。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