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08-16 17:4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些煤矿企业虽然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进了先进的信息设备,然而,虽然有了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却未能进行合理的建设工作,导致了信息化建设中找不到工作的重点,这些计算机设备成为了摆设和娱乐工具,不仅未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好处,反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度。另外,由于煤矿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使用不当,影响了工作,而信息化建设人员一旦遇到困难便不再寻找解决的方法,或者由于企业自身的限制而导致了信息化建设无法彻底进行。
二、缺乏专业的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
信息化建设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进行该项工作。然而,由于煤矿企业长久以来未进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对于信息专业人才的聘用和培训都缺乏经验,既难以招聘到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又难以为信息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深造的机会,另外,由于企业为信息化专业人才所提供的薪资福利有限,难以吸收、留住更多的人才,使得人才流失现象极为严重。
三、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策略
(一)领导增强对于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做好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就离不开领导的决策和指导,因此,必须增强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煤矿企业领导应当从其他企业那里吸收先进的信息化建设观念,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本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紧密的结合。同时,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员工之间的宣传,对全体员工进行信息化建设知识的教育,使员工也能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进步和自身的发展带来的益处。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增强煤矿企业中上至最高领导者,下至基层员工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为信息化建设在煤矿企业中全面开展做好铺垫。
(二)建立煤矿企业信息化机构,聘用专业信息化人才
煤矿企业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并且能够与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从其他部门那里获得更多企业发展的信息,了解煤矿企业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煤矿企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以信息技术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建设信息化建设机构,就要聘用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企业应当采取合理的手段吸纳、留住更多的人才。现如今社会中,具有强大的专业信息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较为稀少,煤矿企业应当以更为良好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另外,还应当定期地对人才进行培训,使其得到更多深造的机会,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进行合理的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
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当制定合理的企业建设战略方案,以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为标准,以企业现如今的发展状况为起点,将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制定详细的信息化建设方法和步骤。而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仅是针对煤矿企业的公司,同时也要针对企业所拥有的煤矿,通过对煤矿开采环境、开采技术、开采人员的充分考察,结合信息技术,制定更为合理、安全的煤矿开采策略,减少煤矿开采中的危险事故,降低煤矿开采的成本,提高煤矿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四)应用合适的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和软件
煤矿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当加大信息设备的资金投入,建设起一个强大的信息管理网络,但信息化建设应当避免盲目投入,而是应当首先了解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投入建设资金,建设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并且通过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不断优化信息化系统,使信息系统能够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将信息系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最大化。
(五)加强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
篇2
[关键词] 信息化中小企业对策
一、前言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国内大约有829万家,总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其需求和采购意向直接影响着IT设备相关生产厂商的生产。因此,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特点, 了解其实施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一直是IT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和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决策的依据。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能力和条件以及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
自2000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比较已经达到了60%以上,但许多行业信息化的成功率不到10%,作为企业信息化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强烈的反差说明中小企业信息人形势严峻。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从中小企业本身来看,数量比较多,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资金实力相对有限,而信息化改造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需要相对较高的投资资金,所以资金不足就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制约因素。
2.政府支持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资助重点都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被提及;二是政府部门本身在信息化过程中“没有带好头”,如中小企业每个月还要带着报表到税务局排很长时间的队交报表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成效;三是政府在给大企业提供资金的同时还贴息,而中小企业则是依靠自己的积累投资。
3.信息化人才不足。这种不足表现为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两种情况。首先,大量中小企业本身由于生产过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所雇佣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有限,很难适应和承担企业信息化所赋予的重任。其次,大量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比较小,每个产品上所分摊的人才工资成本相对比较高,这样产品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价格竞争力。
4.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首先,在改革开放中快速致富的许多暴发户实际上并不懂得管理,当然也不可能看到信息化管理的潜在效益,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兴趣去学习信息化管理工具。另外,大量存在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信息的传递几乎没有障碍,所以信息化的需求也相对较低。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有的企业甚至需要从铺设局域网开始做起;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1.遵循效益原则。
(1)效益启动原则。信息化的全过程,对业务部门的效率,如库存量、资金周转天数等,进行详细评估,用数字来说明信息化对提高生产效率的贡献和对管理变革的促进作用。
(2)低成本原则。从操作角度说,低成本信息化,首先要坚持渐进原则,比如分期投资,要根据实际情况,随需随买;其次是实用为本。
(3)渐进性原则。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任何的信息化,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逐步投资完成。
(4)可持续原则。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考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当前开发、建设的信息系统必须是可扩充、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可以不断增加或改进,网络建设要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应成名就必须是可升级、可集成的,不能因为技术升级而废弃原来的软件。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既不能为业务带来好处,又不能为新的增长创造条件,可能最后造成很大的浪费。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努力创建一种集中分布式的管理模式,既要把一部分权力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又要让各个点能够灵活地分散经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企业和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组合。
(4)企业的应用基础。即员工业务素质、经理的管理素质、变革能力、整个外部应用环境等等。
五、结语
篇3
随着互联网科技以及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融入国际经济体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资源来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大型企业。如何改变管理信息化落后的局面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重大的难题。笔者通过论述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管理变革策略。
1 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1.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经济活动环节中,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组建企业信息系统,将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信息、现金、物流系统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网络系统,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利润。
1.2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企业成本优势。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内部实现采购、生产、营销、售后等环节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形成成本优势。同时,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促进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强强联合。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更快地了解市场信息,并作出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改进服务质量,从而实现和竞争对手相比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竞争。
2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 在国家大力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依然存在很多中小企业对先进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认知偏差。这些中小企业不会主动学习和接受管理信息系统,而是迫于信息化的趋势被动接受。此外,有些中小企业虽然清楚认知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仅仅看重的是技术的引进,而缺乏信息化实施的规划,没有将信息化建设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企业引进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搞“面子工程”,盲目跟风。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推广。
2.2 缺乏引进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和应用技术人才 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价格高昂,很多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只能望其项背。此外,这些软件对于运行的环境要求又很苛刻,即使中小企业能够买得起软件,也缺乏支持软件运行的高质量管理水平。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水平有限,引进软件之后很大程度要依赖于软件商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要求员工既要熟悉公司业务又要有技术知识。这种管理兼IT的复合型人才是中小企业极其缺乏的。
2.3 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背离,实施过程复杂繁琐 现今市面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往往是基于全国市场行业的总环境以及大型企业的需求研发出来的。而中小企业分部在各行各业,涉及的业务十分广泛,他们运作形式又多种多样,已开发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本无法与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相吻合。中小企业希望能以低成本引进管理信息软件,并期望引入软件后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马上看到实施的成效。此外,运行这些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购买相应的硬件设施,联系网络运营商建立服务器等,这些流程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鉴于以上两种因素,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积极性。
2.4 忽视企业自身特点,过分追求系统功能多元化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在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办公自动化、分销领域。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为追求向管理信息化快速过渡,不惜花费重金引进功能齐全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很多功能对于企业都派不上用场,造成了系统功能的闲置浪费,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3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推动的变革策略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存在资金短缺和技术人才匮乏的劣势。但是鉴于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中小企业决不能因为碰到了困难就停滞不前。根据对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变革,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改变企业落后的观念 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不定期召开管理层、部门员工的关于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宣讲,促使全体员工对信息化有正确认识,引起员工们对信息化的重视,意识到信息化是未来办公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推动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也更加简化办公程序,从而激发员工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的信心和激情。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融入市场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增强自身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率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将会赢得市场先机,占据有利地位。
3.2 加快企业内部信息部门的组建 信息化是未来市场经济的趋势,中小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实施管理信息化,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成立信息部门。企业应当善于发掘员工的潜能,定期组织培训,逐渐培养一批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企业的“黄埔军校”,组建自己的管理信息化技术队伍。
3.3 建立与供应商、销售商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信息化的成本,共享信息化资源 资金、技术力量薄弱是中小企业的共性,为了降低信息化的成本,中小企业应该采取联合供应商或者销售商建立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策略。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其次,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三者的强强联合,形成了一条供应链,通过整个供销系统供应商可以对产品的销售清空进行快速反应,及时调整原材料供应,而企业也可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库存压力和仓储费用。供应商和生产企业及时调整供应产品使销售企业也免除了产品积压的局面。这种供应链的形成促进了资金的灵活应用,实现了“三赢”的目的。
3.4 建立与高校的合作关系 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和推广要求中小企业具有集管理和信息技术特长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然后现在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单一专业化培养。现今很多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员只是懂得计算机技术,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却一窍不通,或者很多熟悉管理流程的人员对于计算机技术知识又是“文盲”。企业可以采取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委托高校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可以将自身系统的研发或维护作为课题交由高校进行。与高校合作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缺乏问题。
篇4
信息化需求成棘手问题
来自业务部门的雪片一样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是否都需要一一满足?对提不出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部门,就真的没有信息化建设需求了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究竟如何确认?IT管理人员通过什么手段确认需求呢?这是CIO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切实问题。
打开一个搜索引擎,以“明确信息化建设需求”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够找到相关的网页几万篇。其中不乏关于各种各样信息化建设需求确认手段的文章,站在不同层面、针对不同情况,似乎都有人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是,如此之多的方案,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便成为信息化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事物虽然存在着无数的变化和形态,但是总有一些根本性的原则是不变的,这一定律亦能引申到对信息化建设需求的确认工作上。发掘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原则,以这些原则对业务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便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与业务部门一同明确企业真实的、正确的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国内管理咨询公司AMT信息化管理专家团队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审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目的和价值,来锁定这些根本性的原则。
信息化不是攀比工程
明确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一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顺序,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也要根据观念、体制和机制的不断转变而有所变通。信息化工作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基础,需要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因此,信息化部门应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起,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情况,对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梳理并统筹规划,保证企业的信息建设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
明确信息化建设需求所指向的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极力避免的一个局面就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随着信息化风潮在现代科技蓬勃发展的动力下越吹越劲,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了这股潮流之中。其中不排除有公司是抱着盲从的、攀比的心态。“大家都在上ERP,我们也上一个”、“我们的竞争对手上了一套系统,我们也要上一套”,基于这种心态产生的IT需求往往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只能浪费更多的投资,产生更多的累赘。
在企业确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时候,不能以特定的技术或系统的实现来衡量是否信息化。每个企业的运营方式都有区别,因此,信息化部门需要更多地将信息化的工具与企业运营中产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把信息化变成各个业务部门都喜欢的工具,因为信息化能够切实解决问题。
因此,信息化部门在明确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时候,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对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刨根问底地弄清楚,需求指向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以此为依据来判断业务部门提出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对于提不出需求的部门,也应当本着共同研究的态度,与业务部门一同分析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引导出业务部门的需求。这种行动也可以让“冷若冰霜”的业务部门感受到信息化部门是能够解决他们问题的朋友,从而改善对信息化的态度,进而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明确信息流转关系
信息的流动性,是信息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在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确保正确的信息流转到正确的业务节点上。
为此,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确这些信息的流转关系。而信息的流转是以业务流程为载体,因此,明确信息流转关系的直接工作,就是与业务部门共同了解业务部门的流程,藉此明确信息的流转关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CIO以及相关的同事不仅要懂IT,也要懂企业的业务。
信息化不只是业务的辅助
明确重要决策节点的分布
在谈到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能够理解信息化的价值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实这并不是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最大的价值。因为,即便是在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之后,信息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及时地获取了正确的信息并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后,才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也就是说,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是为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决策提供及时的、正确的信息支撑。因此,信息化部门需要在业务部门的帮助下,深入地了解企业运营中的各个业务领域、各个层级的关键决策点,这些决策点将会成为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重要来源。
明确业务的发展趋势
再来看信息系统与业务之间的关系。信息系统常常被理解为业务部门的一个支撑者的角色。基于这样的理解,很多信息化建设需求就不能够被正确地发掘出来。
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业务的支撑,也能够对业务起到规范和固化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以相对稳定和成熟的业务作为基础才能够成功地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因此,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情况和趋势,是明确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重要参考。对于业务部门提出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应当根据该业务领域目前的情况作出判断,避免因为业务的不断变动而对信息系统产生大量变更需求。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信息化也是可以引领企业的业务发展,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管理咨询公司AMT信息化专家研究表明:通过上述的“五个明确”,即:明确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信息化建设需求所指向的问题、明确信息流转关系、明确重要决策节点的分布、明确业务的发展趋势,能够帮助信息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发掘和明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链接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不清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电子商务 应用对策
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开展
电子商务也称为“互联网商务”,即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实质上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新阶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企业内的交易信息,20世纪70年代随着跨国贸易的发展,在企业之间或跨国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纸面单据的传递,由于此时企业已使用计算机对信息存储和管理,同样的信息需在不同企业间重复输入,效率低、成本高、冗余且不可靠,一些大企业通过建立行业标准,使存储在企业内计算机中的业务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在企业间直接传递即电子数据交换EDI,通过实施EDI改善整个行业的整体社会效率,如:美国的汽车行业从EDI的应用中使每辆车节约200美元的成本,但EDI昂贵的实施费用将许多中小企业挡在门外,并丧失了一些贸易机会。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及电子商务XML标准的出现使贸易伙伴间数据的交换更加灵活,互联网低廉的费用使个人和小公司都可以上网,通过Internet交换信息,用远低于EDI的成本享受到EDI带来的所有好处,“电子商务”也就逐渐热起来,从其产生过程中可看出,电子商务决不是泡沫经济,而是商务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中小企业是一次极佳的发展机会。
也有人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开展都是在其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实施后开展的,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也应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好后,再加以实施,但这将导致部分商业机会的丧失。那么在企业信息化薄弱的基础上如何实施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既然是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商务活动,它就可以在商务活动的任一点进行切入,是进行广告宣传、咨询洽谈还是网上订购,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可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同步甚至先于企业信息化,两者相互促进,但最终企业内信息化一定是其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石。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制约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根据我国学者问卷抽样调查与重点访谈的结果,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 : 60%
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 30%
企业管理水平低 : 40%
缺乏资金 : 47%
员工缺乏必要的培训 : 33%
员工的文化素质 : 27%
其它 : 3%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占到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首位,很多中小企业因为企业规模不大,要招聘到技术不错的IT人员所需费用较高,即使招到由于企业发展空间有限,也不一定能留住,同时“资金的缺乏”也占到第二位,在资金有限,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如何开展?
从简单应用开始,建立应用环境
Internet已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企业只要成为互联网用户,就可以从Internet网上获得大量有用的技术和市场信息,同时互联网也为中小企业对外交流带来利益,例如,企业使用E-mail,既可以增加对外交流的手段,也可以降低通讯成本;利用IP电话降低国际通话费用,通过搜索引擎寻找商业机会,因此,中小企业迈入电子商务的第一步就是先成为Internet的用户,尽可能的利用Internet提供的客户端功能,为企业销售和信息交流提供服务,从收发电子邮件开始,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制订营销计划、获得定单,由于应用简单无需较多的计算机知识,企业中大部分职能部门的人员都可边学边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业务人员与企业领导也将逐步建立信息化的意识,也就是一边搞信息化、一边学信息化、一边发现信息化的好处。
找准电子商务应用的切入点,带动企业信息化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组成成份,中小企业在其内部未实施信息化前,可首先开展电子商务的部分业务,如建立企业网站,产品信息,降低交易成本中的信息收集费用,网站建设应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整合,企业领导要考虑它能带来的收益是什么,是通过网站争取到定单或扩大产品宣传,还是利用网站改进客户服务工作,网站上的信息由哪一个部门负责维护等。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切入点可采用价值链分析法包括企业内价值链分析法和所在行业价值链分析法,企业价值链法是将企业的业务活动分解成一系列的增值活动,分析电子商务可以在哪些业务中率先展开并为企业带来最大利益,行业价值链分析是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使用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找到沿产品生命周期向前或向后发展的机会。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使企业员工了解信息技术作用,为信息化的开展提出要求,培育良好的企业信息化环境。
选好企业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实施战略外包
同企业内其它管理工作一样,电子商务的开展也需要具体实施负责人,由谁来胜任这个工作比较合适,通常,人们都会认为此岗位的最佳人选是计算机专业人员,中小企业往往都缺IT技术人才,有的企业为了电子商务的开展到社会上去招聘计算机人员,并将企业信息化希望全部放在IT人员身上,认为有了技术人员就能搞好电子商务应用,这种做法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企业信息化并非只是一个技术工作,它与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的信息化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其负责人应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有较深刻的了解,能与企业高层和其它部门领导进行较好沟通,在企业中具有一定威信,同时对信息技术具有一定了解的人,从该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分析,企业应从内部进行选拔。有了项目实施负责人后,在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企业要具有花钱买服务的思想,对信息化工作实施战略外包,战略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它是企业通过与外部企业签订契约,将一些由内部人员负责的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应用服务提供商即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战略外包可解决中小企业IT人才缺乏的问题,并降低企业信息化的投资费用。在外包过程中需注意的是,对外包业务要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因为只有企业才明白自己的需求,应用服务提供商只是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维护,他们对企业业务不会有较深刻的了解。
流程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因为规范化的管理需要配备管理人员,需要支付管理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信息在企业中的传递方式,企业高层可通过内部网络了解基层的基本信息,并将各种指示较快地传达到基层,很多大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减少了中间管理人员,使组织呈现扁平化,中小企业要提升管理水平更需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决非手工管理工作的简单模拟,企业在上信息系统前,应对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对各业务环节进行改造和整合,剥离多余或不能创造价值的环节,加强向价值链利润区的动态渗透,建立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的优化过程中,应积极调动员工的主动参与,每个员工都是其工作的业务流程专家,但也要注意让业务流程涉及到的每个部门都了解整个流程过程,才可能站在企业的全局对整个流程进行优化,而非只是局部最优。
针对员工素质不高的状况,应在企业内开展计算机的基础培训工作,消除员工对信息技术的惧怕心理,让员工了解信息技术就是一个工具。
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只是持观望态度,电子商务可开展的业务范围较广,企业可根据自己的行业位置与业务特点,从主流业务中,找准突破口,分步实施,电子商务对企业而言决非只是一个技术项目,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严建援.电子商务障碍.企业管理,2003.6
篇6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347-01
1.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科技管理工作之一
企业信息化管理,实质是企业科技管理工作之一,不过由于企业科技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管理占有较大比重,而且需要的技术基础较多,所以许多企业把信息化管理工作单列出来,成立电算室(所),后发展变为信息中心。
早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由于信息设备、手段、规模和认识的限制,基本偏重于技术层面的工作,例如网络的建设、某个专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等。但这些仅仅是信息化工作的内容之一,并非信息化管理。沿袭至今,人们常常把信息化管理工作误认为是信息化工作,甚至认为是计算机应用工作。
现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主要是牵头策划和制定企业信息化的规划、系统目标、计划和阶段结果的最终确认;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定
期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在软件公司、本企业信息化建设人员、业务人员以及企业领导之间进行协调沟通等。
2.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信息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一些企业从经营者到普通员工都把企业信息化当成简单的技术问题。事实上,更重要的是观念问题。企业信息化绝不是企业的信息利用计算机处理,而是一个把企业和市场完全结合的系统工程,是改造传统产业的一场变革,使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全面创新。所以信息化并非目的,而是实现业务改革的手段。有些企业的领导以为实现信息
化就是引进一个ERP,实际上ERP仅仅是信息化的一种常用的手段,实现信息化并不一定要用ERP。通常ERP是比较大型的信息系统,具有整合企业各职能信息的能力。
2.2 注重规划,找准定位,有始有终
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格局是在速度、质量、资源和整合等角度全方位进行的。企业已不能满足于仅仅在财务报表上赢得利润、获得客户,而是要致力于培养一种持续成功的企业机制,这种机制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有根本性的转变。企业的信息战略规划,是通过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的力量,达到变革企业机制、创新企业管理、改善企业业务模式的目的。在企业总体规划中,应把信息系统建设纳入企业战略的范畴统一规划。从企业生存、市场竞争和客户服务的需求角度看待信息化建设;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清醒的商业头脑,不能指望信息化建设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也不能设想信息系统可以替代人的全部智慧和劳动,所以企业必须依靠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改造固有生产方式,才能在现代复杂多变的形势和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是信息化之后带来的综合效益,将使得企业自发地不断采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流程、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采用信息技术以后,企业的业务会对信息技术产生依赖性。
2.3 培养人才,科学管理
加强信息人才培养,实施“以人为本”工程。要通过改革,逐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选聘、考核、认证制度,营造有利于发挥企业家才干的环境,完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队伍和优秀管理人员。另外,还要相应培养创新意识强烈、科技基础扎实和工艺技术精湛的优秀劳动者队伍,形成出色的生产、营销和管理团队,为推进信息化提供人才保证。
信息时代企业要以快速的反映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对人才和技术储备进行投入,而资本的重要性进一步缩小。特别是信息技术将满足企业对信息的管理要求,而人才的重要作用在于把信息进行综合、创新进而转变为知识和决策。对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与储备,将是网络时代企业的两项基本建设。
加强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可以联合大专院校,建立有先进企业领导、国内外企业信息化专家等组成的教师队伍,制定好教育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的培训工作。组织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提供相关服务。
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加大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4 企业之间的信息化要达到双赢
企业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借鉴。特别是提倡供应链管理的今天,如果你的客户或供应商都进行了信息化,你还在手工记账,肯定不合乎协同的节拍。所以企业之间在信息化的问题要达成一致,要把自己的经验传达给对方,把自己的教训反馈给对方,让大家一起促进信息化,使整个供应链系统通过信息化这个工具创造更多效益,这也是双赢的战略。管理模式可以输出,信息化就是很好的传递工具,如果利用信息化来促使企业上下游的管理,那么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会更快。
咨询分析部门对企业信息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他们的一些言语可能影响企业对软件的选择,可能影响企业对管理流程的重组。所以咨询分析部门和专家对自己的行为要注重,不要有偏见,特别是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过程中,更要对企业的信息化负责。现在一些咨询公司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咨询,这对企业信息化如何与管理改善结合起来有很大的好处。可也存在一些咨询公司不管企业的管理现状,硬拉企业与软件提供商进行配对,只顾自身利益,不管是否能够成功,这将导致企业不相信咨询公司,双方都得不到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应该是和咨询公司双赢的,所以要保证咨询一个,成功一个。
2.5 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信息化
企业在信息化之前应该首先了解本身的行业特性,来决定信息化的首要目标及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特性拟定策略,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例如,若企业属于服务业,那么信息化目标重心应放在连结企业内部各项不同的系统,并把所有面对客户的信息整合起来,让信息能流通及透明化,使客户能充分掌握有关的信息,让他们感觉到就像是拥有自己的资料室一样,这样做决策或反应都更快,最终目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如果企业属于制造行业,那么信息化目标重心应放在降低成本、缩短生产时间、减少库存或串联供应商。总的来说,信息化是帮助企业落实策略的工具,信息化本身不是一种策略。
企业要加快运作节奏,适应市场的需求,就要求企业
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企业的内部快速反应机制。企业每天都要将采集的大量信息,及时进行存储、加工、分析、预测,及时作出正确反映,以指导企业的行为;动作快的就能把握机会,捕捉到有效的市场和信息。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优化企业管理,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防止浪费,节约资金,减少物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市场占有率,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决策,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还要强化决策能力,提高决策水平。必须善于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如市场预测、经营决策、投资机会和环境分析、产品定价和促销策略等。这一切决策都离不开大量的信息采集、加工和分析。而要作到这一点,没有一套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是办不到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靠所谓的经验、侥幸心理和一时的灵感,是肯定要失败的。
篇7
大庆人十几年信息化工作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不妨拿来借鉴一下,这里没有高调空谈,招招实用而关键。当你的企业信息化陷入困境或者停滞不前的时候,说不定能帮你拨开云雾、指点迷津。
理解“企业信息化”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化",是过程:信息专业人员为业务人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而提供服务的过程;广大业务人员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水平的过程;信息技术在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过程。
因此,企业信息化是变革而不是革命,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而是长期的、持久的,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花钱一买就得。企业只要存在,企业信息化就不会完结。今天,虽然说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自明,但也要看到媒体对企业信息化有一定的炒做成分。正确的态度是:信息技术并不神秘,也不万能,只是一个手段和工具,必须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紧紧服务于企业目标,突出应用,突出效益,让信息技术为更多的企业人员掌握,才能发挥更大作用,见到更好的效果。即一个“改良”的过程。
专业人员包打天下?谁在里面唱主角......
搞好企业信息化,计算机专业人员是否可以包打天下呢?回答是否定的。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的各级领导、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带头作用;信息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环境建设、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应用培训等服务;业务人员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往往就是通过领导和业务人员解决具体业务问题体现的。因此,单靠计算机专业人员包打天下是不行的。
首先,信息化建设是广大业务人员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水平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过程。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个目的的实现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各方面业务人员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我们所进行的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等工作都是在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从另一个方面讲,信息化是一个信息流动和处理的过程,信息流动的源点(信息源)只有业务人员才能直接提供,信息在流动过程中的加工只有业务人员最清楚,信息流动终点的使用者主要还是各级业务人员。因此,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没有业务人员参加是不可能完成的。
其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工作两部分,这两部分在信息化建设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环境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手段,应用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很多时候我们把环境建设当成了信息化建设的全部,这是不正确的,如果我们将网络建成了,网上没有应用,我们建网的目的就无法实现,网络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这是一种典型的信息化建设失败的例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业务人员没有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当中来。只有业务人员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当中来了,信息化应用工作才能真正开展起来,达到预期目的。
总之,业务人员都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推动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存在于业务人员之中。动员了全企业的业务人员积极投身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再大的工作量、再大的困难都将被克服。
“地心说”“日心说”围着技术转,还是围着效益转......
在哥白尼之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之后,人们才知道太阳是中心。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到底是应该围着技术转,还是围着效益转,有些人也没搞清楚,至少是遇事糊涂。
实际上,信息技术就是一种工具,信息技术在一个企业能否最终应用成功,取决于信息技术同这个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得如何。所以,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不是采用了怎样的技术,而是技术能否为更多的业务人员所掌握,很好地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并最终为实现企业目标起到重要作用。Internet技术也好、Intranet技术也好、TCP/IP也好、客户机/服务器也好,采用了怎样的技术就表明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我们很多时候是先选择工具,后找问题,就象我们先拿好了锤子、钳子、锯子、刀子等工具,却不知道是开锁还是锯木头;会WWW、Oracle,却不知道问题是什么,领导关心什么,企业需要什么,这怎么得了?在信息化建设上没有救世主,仅靠某一项或几项新技术就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这个“地球”当成中心,必须将企业效益这个“太阳”当成中心,地球应该围绕太阳运转。决不能为技术而技术,甚至“玩”技术,要使信息技术这支箭时刻指向“太阳“这个中心,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准确打在企业目标实现的“痛”处,挠在企业目标实现的“痒”处。
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大可采用“不管黑猫白猫,解决问题、满足需要就是好猫”的策略,面对媒体和商家的炒做,要有清醒的头脑。结果决定手段,目的决定过程。
切忌满口术语 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搞信息的人经常津津乐道什么WWW、客户服务器、Internet之类,玄之又玄地给领导讲什么Home Page、Oracle。这些东西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境和工具,没有它们,企业信息化就可能建不成。但它们归根到底是工具,不是结果,其重要程度是第二位的。领导关心的是解决问题,你满口术语地给领导讲,给用户讲,人家如果听不懂,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适得其反,把人家“吓”走。
因此,信息技术人员向领导汇报、给业务人员讲信息技术时,要越通俗越好,越容易懂越好,越能结合实际越好,特别是要讲清楚你打算解决什么问题,把技术策略与领导关心的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知道信息化建设能帮助他干什么,使业务人员了解信息化能为他带来什么好处,才能发挥领导和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另外,用领导、业务人员能听得懂的语言汇报、讲解,也是对对方的尊重,是技术专业人员能力的一种体现,是进行良好沟通的基本要求。
信息化要算效益帐 坚决不做无用功......
CIO,企业信息主管,主要负责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些人可能认为外国企业设有CIO,我们的企业也应该设CIO,我们不这样认为。我们觉得,CIO是干出来的,不是封出来的。“有为才有位”。CIO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企业信息化进展紧密相联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要和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促使CIO的产生和其地位的不断上升。没有信息技术不会有CIO,有了信息技术但没有在企业中发挥作用也不会有CIO,企业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效果不好,CIO的地位也不会很高,只有企业信息化真正搞好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了,才会有真正的CIO。
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对CIO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CIO拥有技术与商务管理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综合地看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获得利润;有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够领导和激励其手下员工为企业目标的实现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能够运用信息优势,有效地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等。也就是说,CIO既要有能力在企业中扮演商务领导者的角色,也要有能力扮演技术领导者的角色。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企业竞争优势、参与高层决策是CIO职能的集中体现。之所以说说CIO,是想使我们的信息中心主任们要对自己的定位和作用有个清醒的认识。
调动领导的积极性 为什么他们没热情......
下棋讲究“弈势”,企业信息化也需要 “造势”,营造万马奔腾的氛围,使领导和业务人员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动员企业各级领导、广大业务人员共同参与。“势”往往比一个具体的应用更重要。
造势的方式方法很多,其核心是造成一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声势,形成企业员工人人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氛围和局面。为此,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二是与群众组织合作搞一些企业员工愿意参与的活动和比赛;三是深入企业实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企业员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四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帮助员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大庆油田就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大赛、企业网应用大赛、“一带十”培训、“信息挖宝”工程、工作三三制等活动,较好地营造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氛围,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好“三个员”,在结合上下工夫 核心是把技术用起来......
企业搞信息化必须目标明确,不仅要有近期的具体目标,还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规划。目标必须确定在企业实际需要和确实能够实现的基础上,目标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坚持效益至上的原则。
效益是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有效益的工作,做的越多越好;没有效益的工作不干最好。否则,做的时间越长,投入越大,损失越大,浪费越严重。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只能以效益为中心,没有效益,谈不上生存;没有效益,谈不上发展;没有效益,谈不上贡献。效益是信息化建设的内因和动力。有效益的信息化建设才能进入良性发展,才能得到领导的长期重视和支持,信息专业人员队伍也才能有生存的可能和发展的空间。追求效益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搞信息化要算投入帐,更要算效益帐。
走出机房 哪里是我们的主战场......
领导重视与否、是否直接参与,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努力使领导积极参与也是信息中心的任务之一。
一些领导不重视信息化工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积极性。原因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一是让领导失望了,这些领导开始对信息化比较重视,积极性很高,但几个回合下来,没有感到搞信息化对实际工作的帮助,认为搞不搞信息化没什么区别,积极性逐渐就被打消了;二是领导自己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又没有人给领导讲清楚信息化与主业的关系,所以这些领导自然不会重视信息化工作;三是有些领导忽视内功,更加注重外部环境因素(如争投资、找项目等),对信息化建设这种短期内不能明显见效的工作不重视。
由此不难看出,如果信息技术人员不努力做出成绩、不主动宣传和汇报,而是一见领导就提困难、要资金,是不可能获得领导重视或长期重视的,更谈不上调动和发挥领导的积极性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实在的道理。要想充分发挥领导的积极性,获得领导的长期重视和支持,除了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外部环境的改善,强制企业注重练内功外,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抓住主要问题,找准切入点,干出引起领导重视和支持的成绩来,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在那些领导最关心且企业生存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上多做工作,再及时主动地向领导宣传、汇报,取得领导的认同和理解,这才是充分发挥领导积极性、获得领导长期重视和支持的关键和基本方法。另外,搞好服务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成绩的关键,也是信息化建设取得良好效益的基础,更是信息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同样是发挥领导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抱怨、哀叹是无济于事的。
两手搞应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中心要当好宣传员、组织员、服务员,并在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结合上下工夫。
首先,做好宣传员。不宣传、不鼓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因此,一要及时、准确地向领导宣传、解释、汇报,提出有实效的、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时刻明确信息中心主任是领导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助手和参谋。二要让信息技术人员明白他们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只是环境建设、专业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应用培训等服务工作,如果不把信息技术人员和广大业务人员的积极性相结合,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而毫无意义。要将应用工作还给业务人员,要把精力放在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上,增强业务人员的造血功能,变输血为造血,变替人钓鱼为教人钓鱼。三要让业务人员明白,只有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其次,做好组织员。业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积极性就不会持久,信息中心要善于把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策略变成各级领导和广大业务人员的具体行动,善于把每一项信息化工作让广大业务人员懂得和掌握,让业务人员自觉地使用信息技术。
第三,做好服务员。只有信息中心参加,没有业务人员参加的信息化建设,就像一个“独臂将军”。各级信息中心,要明确自己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是为业务人员完成自己的主业提供信息服务。这些服务工作包括提供开展信息化应用的环境、技术支持、各种应用工具以及各种应用培训等。信息中心要时刻提醒自己,业务人员才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结合企业实际上,应该做到“三个一”:即一个认识、一个结合、一个标准。一个认识就是对企业情况的正确认识;一个结合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求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个标准就是考核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是否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否为实现企业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否为企业创造了直接和间接效益。认识是基础,结合是手段,效益才是目的。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战场不仅在机房,更在火热的生产实际中,技术必须围着需要转、围着效益转,因此,走出机房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将企业信息化建设搞好。
走出机房是转变观念的需要,我们搞技术应用,最终的核心是应用,技术是“钥匙” ,是手段,企业需求和企业效益是“锁”,是结果,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拥有“钥匙”,开“锁”才是最终目的;走出机房是进一步搞好专业人员与业务人员的结合,搞好信息中心与业务部门的结合,搞好信息技术与企业需求结合的要求;走出机房是增强服务针对性、提高服务水平的需要;走出机房是动员更多的员工参加到信息化建设中来,打一场信息化建设的“人民战争”的需要。
从机房走出去,深入到生产实际中去,深入到服务单位,和那里的员工打成一片,去宣传、去沟通、去鼓动、去介绍我们能干什么、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去和他们一起研究解决问题,他们的困难就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他们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总之,只有从机房走出去,深入到生产实际中去,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更大成绩,见到更大效果。
既然专业人员不能包打天下,就要两手搞应用:
一是搞应用开发,也就是专业人员围绕企业目标,抓住重点,开发一批企业信息化建设急需的应用系统,用好、用出效益来。
篇8
关键词:营造;电子商务;生存发展外部环境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从1998年3月6日,由世纪互连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共同携手,完成了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标志我国国内电子商务已进入实用阶段。到2008年9月,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72亿,而且正以每年增长47%的速度发展。按照信息产业部“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有望达到2亿,年均增长8%,普及率为15%。2000年电子商务收入已达到18156万美元。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还需要在发展和运用电子商务方面下力气。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打造电子商务发展和运用的经济环境。
一、电子商务经济环境
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是指将商务活动建立在以信息和网络科技术为支撑的技术平台上的经济条件,包括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和金融电子化等内容。在良好的电子商务经济环境下,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超越空间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开发、生产、宣传、销售、货款结算及银行之间往来等各个环节的业务。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疏通和供求协议的达成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不断开发和广泛运用信息和网络科学技术,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产品设计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和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等诸多方面。企业能否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或者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依赖于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只有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才能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货款结算及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等各个环节的业务。
金融信息化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金融信息化是指金融机构在其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运用,使金融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安全、多功能和全球化。在金融信息化的条件下,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开展业务。金融信息化使网上银行应运而生。
通过网上的支付工具进行的电子支付与结算,起着联结网上交易双方的纽带作用。由于突破了地域与时间限制的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金融业为了在信息时代求生存,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尽可能为网上交易的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经济环境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以超常的速度发展,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要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终端设备的普及程度,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所需要投资的规模十分巨大。同时,要使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保持其科技水平的先进性,还需要不断研制和开发与网络体系相适应的信息传输设备和技术,所需要的投资也绝非小数目。达维多定律所揭示的企业必须进行不断创新的原理,意味着网络和信息技术投资必须保持连续性。
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能动性因素。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素质不断提高的信息和网络科技及相关领域的专才,如IT专才、网络管理专才、材料专才及投资管理专才等。而信息技术的超常规发展,则意味着信息科学技术方面人力资源的知识速度不断加快和素质不断提高。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许多企业都建立起了内部的网络,并不同程度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拥有了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并培养和储备了一些信息技术人才。
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建设,自1993年开始的金卡工程建设起,驶入了快车道。金卡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卡发卡和服务体系,利用金卡工程的连接,实现跨银行、跨地区的通存通兑、联机授权、实时转帐,形成安全、快捷、经济的支付环境,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等都已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
在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少新问题也正在困扰着金融网络发展:(1)金融信息的安全问题。(2)金融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后发性问题。(3)网上银行的统一问题。
三、解决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中的难题
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积极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无论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企业信息化、金融电子化,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特别是资金和适用的人力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企业等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
1、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资金问题
信息企业、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及相关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我国巨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提高经济效益,为自身的发展壮大积累资金。
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多元化的特点,使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筹措资金,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在我国投资政策的指导下,利用国外资金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也是可取途径。当前世界经济低迷,而我国经济发展可谓是一枝独秀,为我们利用国外资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人才问题
发展电子商务需要一大批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可是目前在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上,这类专业人才却是短缺和闲置的状况并存。从国外引进专才是解决眼前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对专才需要的捷径。在这方面政府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例如近几年我国政府都曾组团专程赴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招揽人才。目前出现的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潮是和政府的努力分不开的。今后我们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国外专才。为了更好地引进并留住专才,必须进一步完善引进国外专才的政策和相关措施。不久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绿卡”制度,将更有利于国外专才的引进。
3、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中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短缺问题,都必须通过市场来解决。
我国政府已经为电子商务经济环境的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每一个进步都和政府的支持分不开。当然也应当看到,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的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相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政府对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姚开建、雷达.新经济——迎接新世纪的挑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马洪,中国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篇9
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可以节约企业成本,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在应用计算机时会有安全问题,比如,计算机突然死机或有黑客侵入,这些不仅会给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不容小觑的问题,还会使企业的机密档案泄露,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总之,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在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后应该加强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包括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访问控制程序,企业内部信息的专业加密程序,企业建设防毒防火墙技术,以及扫描企业信息防护漏洞的防漏技术。首先,在企业建设信息化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网站访问控制是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部分,是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第一重保护锁,它能够辨别登陆用户是否有资格进入企业网站,能进入企业网站的哪几部分,很好的实现了对企业信息网站登陆的管理与控制,从根本上减少外部登陆所带来的威胁。第二,企业网络信息加密技术,是应对企业信息在网络中遭到信息盗窃的一种安全手段,主要的技术要点是通过信息加密技术,可以防止非本企业的用户对企业的网络数据与信息进行窃听,防止不法分子对企业网络信息的破坏与盗窃,是非常稳固与常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手段,建议加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中。第三,反毒反黑计算机技术,这是在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最常用的防护系统,需要的是企业网站定时定期对内部的系统进行病毒扫描与查杀,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对可能出现病毒的软件进行清理与删除,避免病毒对企业网站系统内部的信息造成破坏,保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的杀毒软件长期有效,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还有企业信息防火墙系统,这是真正将企业网站内部网络与外部互联网分割的网关,是防范黑客攻击的重要手段,能够时刻监控越过防火墙的不法用户,防止企业信息的泄漏与盗窃。
可以说企业信息防火墙技术是保护企业网站内部核心系统的重要技术,安全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其正常运转情况,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最后是企业信息系统漏洞防护扫描的技术,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漏洞与 bug,所以在企业网站信息系统运转到一定的程度与时间后,要及时进行网络信息系统的漏洞扫描,并对出现的漏洞进行修复,保证企业网站系统整体的完好避免企业档案信息的遗漏与丢失。总之,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它包含了企业的全部经营过程经营条款,财务状况以及企业机密,所以,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不准有一点差漏,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把日常的经营项目全部整齐无误记录下来,这仅靠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耐心与细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时俱进,节约企业成本以及减少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繁杂的工作,其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国应该全面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让每个企业都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其的弊端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上文我们已经全面的介绍了该如何应对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出现问题时的措施,希望得到国家以及各个企业的重视。
2结论
篇10
关键词:钢铁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53.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应用及其网络的普及,中国企业的信息化终于进入了讨论、实施阶段。
国内基础产业已经发展到了新阶段,特点就是“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管理低下、资金低效、信息孤岛”。企业,对信息、数据的需求与处理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级别,不再满足于以前的文件纸张存储等低端需求,有了更广泛更深层的要求,如此需求导致必然的企业变革。
这次企业变革的主要特征就是网络化与信息化。
网络化,意味着企业内部、外部必然是一种网状的管理方式与存在方式,是一种扁平高效的信息互动的存在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等级森严的管理方式、组织方式。
信息化,意味着企业内外的数据、信息不再是一张张纸质的报表、通知,而是一组组电子符号,可能是自动生成的图表,可能是多部门联合生成的电子报表,可能是数学分析模型……它打破了原有数据的传递模式与分享模式,实现了数据按需分配与实时联动处理,实现所有业务电子化单据与实时追溯,实现信息与数据最高层的综合分析与处理。
企业信息化好处多多。企业的信息化绝不是面子工程,可以实现加强内部管控,封堵经营漏洞,降低资金风险,盘活沉淀资金,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等作用。
信息化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数据全部在网络上,相关管理人员依据授权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本部门业务与人员实时情况,最大限度减少推诿延误现象,自然就可以起到加强内部管控的效果。
信息化后,业务流程在网络上全程实时显示,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恶意干预,比如私自修改化验结果、调整计量结果、修改合同条款、高价结算、恶意付款、恶意延迟等,因为一旦有任何行为,相关动作必将登记在案,难逃惩处,就起到了封堵经营漏洞和强化管理的作用。对于现在处于高投入低利润的企业尤为重要,例如钢铁企业,这是企业不可忽视的隐形利润源泉之一。
信息化后,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及资金流向将全程实时在线显示,相关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对外业务进展,所需资金状态,并相应调整策略,将资金在控制之下安全的运转,自然可以大大降低资金风险。
信息化后,企业内所有资金、物资全部在线展示,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资金沉淀区域与沉淀方式,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而不是到月底或年底了才发现,进行“亡羊补牢”,自然盘活了沉淀资金,降低了财务成本,活化了资金。
信息化后,因为封堵了漏洞、强化了管控、提高了资金使用率,产品成本下降是必然。
信息化后,所有经营信息实时在线,所有业务随时随地处理,产品成本下降,快速反馈市场变化,产品的竞争力自然提升,毋庸置疑。
自然,企业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痛苦的蝶变,在此过程中将遇到众多问题。
1 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定位及所具有的领导气魄至关重要
每个企业都想独占行业鳌头,缔造自己的商业帝国,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清晰、可执行的发展方向定位,就好比在风起云涌的大海上随波逐流,随时都有可能倾覆不在。
有的企业是国家命脉所在,例如“两桶油”,他们的存在就是国家独立存在的基石,是国家能源战略部门,他们的信息化就应该以满足国家长远安全发展为目标,就不能简单的以利润数据来诠释,他们的信息化投入就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企业行为。
有的企业就是一般国有企业或民企,他们就应该定位为商人,就应该以利润来诠释自我价值,就应该以合理的投入换取合适的回报,就应该理智的定位自己企业的位置:是在大企业夹缝中生存,还是另外开拓一片疆域。
不同的企业定位,将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不同的信息化需求。以海尔为例,致力于建造白色家电的领军企业,占领全球白色家电的制高点。那海尔的信息化需求就是“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运输、市场”的全方位联动,就需要首先在以上诸多关键点进行基础信息模块化,而后依靠互联网优势将基础信息模块进行集成整合,再将集成整合后的信息化系统依照“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等关键流程进行进一步整合,实现“三流”的完整无缝对接,以期实现“信息流的快速收集、分析、反馈;资金流的最大安全、高效运转;物资流的高速、无库存运转”。
自然,在此过程中就需要企业经营者的大气魄:敢于打破企业原有运行机制,敢于打破企业原有人员机构框架,敢于投入巨额资金,敢于放权于信息化部门。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没有一支专业化的信息化团队就不可能完成信息化变革
所谓专业化信息团队,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专职化的管理人员与部门;人员技能专业化;与业务部门的良性互动;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持续的人员培训。
专职化的管理人员与部门,就不能是兼职的,否则信息化推进速度会很慢,因为人的精力与部门的关注点是有限的。兼职人员只能是信息化的辅助人员,绝对不能是信息化的主力。信息化人员与部门,目标就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一次完整梳理与重新设计,他们需要权威的引领,需要有安静的环境,需要持续不断的缜密考量,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需要稳健的团队来逐步推进落实。
人员技能专业化,就要求专职信息化人员要掌握相关信息处理专业知识,例如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处理、网络建设与维护、业务流程化所需的编程语言等。假设用了一个不了解计算机应用,不了解编程,不了解业务的专职信息化人员,结果只有一个:信息化失败。不是任何专业毕业的人员,都能担当信息化的重责,这就是“术业有专攻”。
与业务部门的良性互动,就是能深入的了解业务流程及业务需求,信息化的目的之一是业务流程化,数据电子化。信息化部门切记自己是服务于业务部门,不是凌驾于业务部门;没有业务部门的企业就要消亡,没有信息化部门的企业还可以存在,虽然可能日子不是那么好过。因此,信息化部门必须要有善于沟通的人员(即系统分析员),可以很好地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与实现方法。从长远发展来看,信息化部门最好就是培养“多面手”,不但熟悉计算机编程,还熟悉多项业务流程,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快速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信息化专职人员到业务部门的挂职锻炼,目的只有一个:熟悉业务流程,找出此部门信息化目标与途径。
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是任何组织存在发展的基础。尤其信息化部门要在对企业经营活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制定自己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切实,就要切合实际,目标要适应现有企业状态,不能盲目搞“高、大、上”。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如何通过信息化生存下去,而不是搞所谓的“云计算”;一个低利润的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如何通过信息化提高利润率,而不是搞1G宽带;一个多部门跨地域的单位,首先要做的是如何通过信息化强化下属部门自控能力,而不是急于强化“中央”管控。可行,就是要可以执行,阻力可以克服,不会因为所谓的信息化将企业带入“群雄割据时代”。
持续的人员培训,就要求信息化专业部门要对本部门内外人员担负起持续的培训职责,而不是将培训职责交予人力资源部门。计算机与网络发展迅速,编程语言千差万别,因此,信息化部门必须对部门内人员持续培训,制定统一的编程规则,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制定统一的编程业务流程,根据特长合理分工,并及时更新相关标准与工具。没有持续的培训,部门内就没有协同合作的基础,更不可能完成完善的通用的业务程序。对于本部门外的员工,信息化部门同样要持续培训:所有开发的程序不是信息化部门在使用。就好比,你有微软超好的办公软件,但是对于键盘都不会使用的人是丝毫没用的。
3 企业的信息化需要“巨额资金”,持续的投入
“巨额资金”指信息化投入资金占企业经营资金的比例很高,直逼研发费用,要超过销售费用。大型的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组织机构复杂、业务交叉,空间跨度大等,所需的资金往往是以亿为单位的。例如徐工集团,2014年对外宣布在信息化方面累计投入高达3亿元。中小型企业,之所以称之为中小型,就是其本身经营资金相对较小,但信息化所需的资金也是百万级起步的。所以,企业信息化本身就是“烧钱”,目标是通过“烧钱”挣更多的钱。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信息化绝对不能是面子工程,否则贻害无穷。
持续的投入,指企业必须要对信息化工作持续不断地投入,绝对不可能投入一笔资金就实现了信息化。对此,经营者要有心理准备,“烧钱”活动是长期的,要准备更多的钱。但是,“烧钱”活动是没有硬指标的,不是每年必须花费多少钱,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与需求来合理安排的。
4 企业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持续推进的
持续推进,指企业信息化只能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资金能力、发展需求,合理的适度的开展信息化项目,以追求利润在中远期的最大化。企业信息化,只能逐步开展,不可一蹴而就,每个企业的信息化模式不可复制,没有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实现方式,即使在一个集团下的两个企业。只有在逐步开展的过程中,才能逐步了解自我所需,适应自我经营特色,符合自我发展步伐。
5 企业信息化,必须从基础开始,切勿建立空中楼阁
以钢铁行业为例,信息化主要涉及采购、销售、生产、工程的主要方面,那就得有计量模块、质检化验模块、采购模块(含招标比价子模块)、合同模块、物流模块、能源模块、结算模块、库管模块、财务模块、人事模块、成本模块、预算模块、报表模块等,以及的研发模块、党群模块、邮件模块、会议视频模块等。如果没有这些主要模块所涉及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存储、关联,是绝对没有企业信息化的。
以钢铁行业物料采购进厂为例,需要知道物料名称、所属合同、物料基准单价、元素化验指标、重量数据、运输车辆牌号、运输单价、运输单位、收货单位、存储位置、库存调整以及相关的经手人员与经手时间等。由上可见,仅仅物料进厂就需要涉及其中绝大部分模块,只有实现数据的自动共享与联动,才能实现所谓的信息化,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非自动采集),都将降低整体数据链的可信度。自然,一旦实现以上主要模块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与联动,效益也是不可小觑的,最小都是百万元/年的。
6 企业信息化,必须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中心
信息流,就好比人体所需的神经系统,分布于全身各处,实时反馈局部信息,实时收发指令,开展相关业务。它的高效运转,可以有效保证各个部门的协调快速运转。具体到冶金企业,信息流就包括市场信息(原料与产品)、采购信息、生产信息、运储信息、销售信息等。只有掌握了信息,才能掌握了主动。
资金流,就好比人体所需的血液,供给全身。没有血液,企业这个巨人就得倒下。企业本来就是商业化的单位,其经营状况就实时反映在资金上: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具体到冶金企业,资金流就包括资金(现汇、承兑、分红、利息、授信等)、可货币化的物资(有形的固定资产、无形的品牌资产等)以及资金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银行信誉、企业信誉等)。自然与之相关的部门就应该受到重点关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工程部门、仓储部门以及物流部门。只有掌控了钱袋子,才能掌控运转。
物流,就好比人体所需的食物,滋润全身。没有食物,企业就要营养不良,逐步枯萎。具体到冶金企业,物流包括物资流动所包含的所有信息:装车部门、装车单价、装车数量、监督装车部门(人)、物料名称(状态)、发运部门、发运经手人、起始地点、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单价、运输距离、运输部门、收货部门、收货经手人、终止地点、监督卸车部门(人)、卸车部门、卸车单价、卸车数量等,概括起来就是物资在每时每刻的状态及变化、经手的部门与人以及所产生的费用。只有时刻盯着自家的东西,才可以合理安排,避免浪费与丢失。
因此,要想企业高效运转,平稳盈利就要关注以各种形式存在的货币以及与其运转息息相关的信息。
7 企业信息化,要从点滴开始关注信息安全,“高度戒备”
信息安全就是保护信息及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进入、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检视(检索查看)、记录及销毁。信息安全涉及的范围很广,采购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运输信息、销售信息、资金信息等等有关经营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涉及深度之高,生产组织、技术研发、新产品上市、战略定位以及重大会议均有。美国斯诺登的“棱镜门事件”给我们的教训不可谓不深――信息安全刻不容缓,信息安全无所不在。
综上七点所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影响巨大的艰巨的企业内部变革,是一次企业内业务流程梳理再造的过程,也是企业一次浴火重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 上一篇: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 下一篇:高中语文课标学习笔记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