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16 17:4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行为;塑造;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021 ― 02

一、引导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的人生观

要使人们选择良好的行为,首先必须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的人生观。引导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的人生观,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在人生奋斗中,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个人利益从属于国家和集体利益,那么,在此基础上,才会正确分辨自己行为的是否越界。尤其是在爱国主义方面,其政治方向要坚强鲜明,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根本上就没有小家的安全。在大与小与谁重谁轻方面,我们尊从一贯的政治方面,那就是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在当前新形势下,每个人都应当对这种思想观念时亥应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纵观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个人才会在个人奋斗中取得最大的成绩或事业,而对集体和国家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反之,有许多人因为放松政治方向的选择,则成为历史的罪人,成为人民的对立面。

第二,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中,要树立以社会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处于发展转型时期,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的冲突面。尤其是对于个人与集体利益中,有一些人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从而不牺牲集体利益而让个人及家庭成员得利,致使在处理某一些事件过程中,首先在思想上步入了一个人生观的误区,处处以自己的利益观办事行事,特别是一些握有权利和工作岗位便利的人,往往从思想到行为脱变为个人利益至上的办事风格。以致于发展到完全与人民成为对立面的行为中去。有许多人往往在对是与非时,所站的观点错误,其得到行为结果常常与社会发展相背离。

第三,在理想和现实的问题上,面对冲突要学会用唯物辩证的思想作为自己头脑思想中斗争的武器,从而确立健康的想理想,在现实中从容对待自己的信念追求。否则,在对待个人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人性最脆弱的一面有趋利性和求眼前看到的事实,忽视了长远实现目标中的艰苦性。在面临困惑、极端困境、无所应对时往往会不择手段,抛弃了理想及信念追求,在社会某一发展时期,特别是正与邪、恶与善等处于胶着社会状态时,往往会迷失方向,错误随众,这也是可怕的一种近视病。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刻,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应引导他们学会辩证思维,从个体实际出发,树立健康进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因此,只有树立健康进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才能选择正确和积极的行为。

二、合理调节受教育者的需要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是行为的先导,因此,要塑造人们良好的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合理调节受教育者的需要。人的需要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态是无限丰畜和多种多样的,除了其有特定的结构和分类外,还有高低层次的区分,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需要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从需要对象的存在状态看,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从需要对象的表现形态看,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看,可分为合理性需要与非合理性需要。合理性需要是指促进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社会群体需要,非合理性需要在历史进程中则表现为与合理性需要相对立的趋势。需要还有商低不等的层次,它依次递进,在满足低一层次需要后,又会产生新的高一级的需要。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它们分别为生理 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根据恩格斯关于消费资料分类的观点,可以把人的需要分成三个层次,即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正因为人的需要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而人的描要状况又极为复杂多样,因此我们要正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并注意对这些需要进行正确的调节与引导。首先要处理好个人需要与社会群体需要之间的矛盾。其次要处理好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之间的矛盾。再次要认识各种需要之间的关系。例如:低层需要与高层需要的关系,前者是人的生理本能带来的,后者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要注意培养自己符合社会发展的高层需要。再如主导需要与其他需要的关系,人的需要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这些需要之中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这就是主导需要。我们要正确地选择主导需要,并让主导需要与社会需要相协调。

三、激励受教育者健康的动机

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具体想法,是直接推动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是由需要转化来的。需要转化为动机有两个条件,一是需要心理要发展到一定强度,二是要有外部诱因条件的刺激,二者缺一不可。

动机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类.根据需要的不同,动机可分为自然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诱因的不同,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加动机。根据动机的效能,可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根据动机行为追求的目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与评价,还可分为积极动机与消极动机。

人们在两个或多个动机强度相当又不能同时满足时,会发生动机冲突。我们可以把人们的动机冲突从形式上分为四种情况:相同强度的两种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二者只能选择其一时,称为“双趋冲突”,这是第一种情况。面临两个同时希望避开的目标,但迫于形势必须接受其一时,称为“双趋冲突”,这是第二种情况。对同一目标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这是第三种情况。第四种情况是“双重趋避冲突”,即同时具有两个或几个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同时形成趋避冲突。我们还可以把动机冲突从内容上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一般来说,非原则性动机冲突,在动机取舍选择时主要受个性倾向的影响,而原则性动机冲突的选择则主要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动机使人的行动世界中最重要的行为根源,常常在最初行为中起着发动催生作用。而在实施过程中,动机在行为中表现在催化的指向和调节作用。动机一旦引发到具体的行动时,人的动机在此过程不断促使人们朝着现时目标进行各阶段的实施。最后在完成行动过程中,动机常常会加强的人的行为目的的坚定性。强化此次行为的结果。动机因良好的结果而加强,并使行为重复出现,叫做正强化;动机若因行为不良的后果使行为减弱或消失,则称负强化。

要激励受教育者健康的动机,必须从个体内部需求和外部因素等两个方面入手。从个体需求方面来说,应加强学习与实践,以激励健康动机内部源泉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学习与实践,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形成健康动机产生的内部源泉。从外部诱因方面来说,应加强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环境,从外部激励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动机。其中教育引导又更为重要。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影响人们思想的活动,它具有选择性和可控性。教育对人们动机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应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受教育者的特点,选择积极的内容和适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运用外部的力量不断强化和优化他们形成高尚、正确动机的主观条件。

四、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的培养要从自主、自立、自强方面着手。

首先,对于教育者来说同样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立志实现这个目标,最大的困难就是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去完成。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或诱惑等一些对实现目标干扰的因素。要不断为自信心充足力量,克服人性的弱点惰性。还有家庭成员及社会各方面不利于实现目标的负面影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育行的品质。它主要表现为替于促使自己去执行已采取的决定,并克服不利因素,善于克服盲目冲动行为和克制自己的困惑、恐惧、慌张、厌倦和徽惰等消极情绪。自制力的强弱取决于对自己行动目的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对自己行动的社会效果认识越清楚,自制力就越强。

良好的愈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培养和锻炼不断成长起来的。因此,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自身的努力都非常重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首先要使教育对象明确,树立素高的理想是培养良好愈志品质的决定条件。由于人的行动目的是受动机的刺激而产生的,而动机的产生又受个人思想的直接影响,所以只有形成祟高的理想,才能有远大的目的,有了远大的目的,才能培养出为达到这一目的所需要的意志。可见,人们的顽强意志的动力来自于崇高而伟大的理想和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念。

其次,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能健炼人的惫志,同样,小事也能培养人的意志。一个人对待“小事”如能始终如一,从不马虎,那他的意志必然会得到很好锻炼。可见,日常生活、平凡小事正是人们培养意志品质的基本途径。

第三,要在克服实际困难中表现、锻炼和培养意志。任何劳动、学习、文体活动、社会活动都需要一个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表现出坚毅、顽强、果断的精神和勇气,特别是那些不感兴趣或困难的活动,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因此,要鼓励受教育者在劳动中知难而进,在学习中敢于攀登,在科研中不畏艰险,在社会活动中不怕障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锻炼和培养意志。

第四,要创设特殊的情景来磨炼受教育者的意志,养成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习惯。锻炼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参加冬泳、高强度体育锻炼等活动,可以用榜样、名言、格言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督促自己,同先进的、优秀的人进行比较;严格执行计划;通过写日记,检查自己的言行。同时,又要普于掌握自己的愿望,对于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大话或硬性坚持。意志的实质在于决定的完成,只有忠实地执行已采取的决定,才能培养人的意志。

第五,善于自觉主动地控制自己。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坚强的意志――这不仅是想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的时候放弃什么的那种本事”。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对于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特别重要。具备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才可能始终选择正确和积极的行为。

总之,论思想政治教育中良好行为塑造的主要途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长期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提升自身思想品质,善于学习,不断提升和创新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在思想上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在不断进步中,才可以获得和塑成共同的经验、公共的记忆、历史的情感、文化的认同、哲理和诗意、价值和信仰。使之升华为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强大、持久、热情、富有创造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凯,荣复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高校后勤集团 形象 区域教育 现代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96

1 前言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变革,最近几年我国高校发展对后勤集团形象建设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通过新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措施的指导,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其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体系,具体研究手段也有待进一步丰富。

2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重要性

形象建设是推动学校后勤集团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学校的无形资产,一个学校拥有了良好的后勤集团形象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有形资产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有利于提高高校整体办学水平,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发展建议。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集团发展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思考高校后勤发展形象的树立问题,实现高校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3 对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对于现如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高校后勤形象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思路。通过高校后勤形象的建设,可以唤醒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可以促使人们释放创造力,为区域教育行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3.1 形象建设的经济价值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实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发展内容。人们的追求逐渐转向了精神需求,形象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核心之一,形象问题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直接经济利益。

3.2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政治价值

对于学校而言,良好的高校后勤形象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是高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近几年我国积极推行高校后勤改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的改革模式,具有良好形象的高校后勤企业往往更受政府的喜爱,这也使得政府能够更倾向于具有良好形象的高校,进而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3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文化价值

高校自身教育理念是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核心,高校的形象是高校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推动高校教学竞争力的强有力的手段。对于经济而言,文化更能打造出该区域的形象魅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能够更好地传承高校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促进高校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发展策略及其定位

高校后勤集团现有形象调查与评价过程、未来的定位与塑造过程、新的理念的推广和实施过程是目前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的主要内容。新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的实施。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中,准确的调查和把握高校的现有情况能够更好地推进后勤集团形象的未来定位,当然,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高校发展对后勤集团的要求而动态变化的。

5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实施原则

5.1 坚持个性化建设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塑造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更需要具有其魅力,只有拥有魅力才会更好地推动形象经济的发展。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发展过程中,应当找准其特殊性和本身具有的优势,并能够在进行后勤集团形象建设中做好选择,对于高校后勤企业特有的应当加以传承,并在逐渐地发展中将这一个性逐渐显露出来,对于需要改革的东西应当在大环境条件下加以改革。在进行高校后勤集团建设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当具有浓厚的教育属性,在高校后勤企业形象塑造过程中应当充分彰显出育人的功能。此外,在进行改革过程中应当将先进文化、社会责任感融入进来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健康发展。

5.2 坚持系统化建设

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因此必须制定系统化的设计、实施方案。现如今,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被分为六个方面,即高校后勤集团发展理念、师生行为建设、视觉景观建设、民俗风情建设、后勤企业建设、高校消费。这六个方面几乎涵盖了高校建设中的学风、校风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不仅仅需要教育部门参与进来,作为政府部门,也应当牵头进行实施,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建设。

5.3 坚持长期性建设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过程中应当在提高师生思想及道德素养的基础上让社会群众自觉地参与到高校建设中来。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过程中,师生是其中最主要的体现者,在进行后勤集团形象过程中应当改变原有方式,逐渐将测评转化到人的因素上来,从而更好地带动师生的素质,提高高校后勤集团形象。事实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现有的高校后勤集团发展并没有带动师生全面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进行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过程中应当更好地促进师生素质建设,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宜急于求成,这样反而更不利于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建设。

6 结语

现如今,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好的高校后勤集团文化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后勤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着非常多的高校后勤集团建设优秀的例子,我们要注意学习和吸取国外后勤集团建设的优秀经验。我们要抓住我国高校后勤集团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建立高校后勤集团良好形象,用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更好地促进企业后勤集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兴灿,林翠敏.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之研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2).

[2]田庆生.试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形象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

[3]胡征宇,姜群瑛.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4]庞淑娟.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确保改革顺利进行[J].理论界,2006,(7).

[5]皮光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形势任务与政策支持[J].江苏高教,2006,(4).

篇3

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品牌形象主要指企业的某个品牌在市场上以及消费者的心中所呈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它包括企业产品的名称、产品的包装以及产品的广告设计等等,不同的消费者,其对品牌形象的认知与评价会有所不同,企业品牌能在大众消费者心中留下一个健康与良好的形象是众多企业的追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形象在企业营销战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受到了众多企业的高度重视,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也越来越关注其品牌的形象。品牌形象不进对企业即生产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消费者也产生重要的作用。

一、对消费者的作用。

一个健康、良好的品牌形象,其质量必然自然是严格的,如果一个品牌没有质量的保证,也就算不上品牌。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品牌的质量,消费者根据品牌形象来购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所购买产品的质量,若产品出现问题,消费者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更换,或者得到合理的赔偿,这有助于消费权益的保护,同时品牌形象还可以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减少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买的成本,有助于消费者的购物。企业的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对产品有更深的了解,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根据品牌形象可以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所需购买的商品,因而可以实施更加快速、有效的购物,节省消费者购物的时间。良好的品牌形象,其服务必然是一流的,一流的服务可以满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精神需求,减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不良情绪,同时消费者可以借助品牌形象,享受一些特有的服务便利,比如维修服务、更换零部件服务等等。

二、对生产者的作用。

品牌形象是企业营销战略中最关键的部分,它可以使企业产品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量,有助于提升企业产品的销售量,有利于企业消费者培养目标消费者,并且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

在良好的品牌形象下,企业品牌的价格一般都呈现比较稳定的状态,在短时间内很少出现波动,企业产品价格的稳定,有助于企业减少产品价格的弹性,在动态市场中,企业产品因为其价格弹性小,所以可以更好的适应整个动态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未来经营的风险。

企业的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忠诚度,这对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是非常有利的,企业可以通过已有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减少企业新产品的投入成本。

企业的品牌形象归根到底是以质量为保证的,企业为了建立健康、良好的品牌形象,必须不断提高其产品的质量,因此品牌形象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品牌形象发展策略研究

一、重视品牌的管理。企业要塑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品牌形象,必须高度重视其品牌的管理,对此,企业的相关领导必须团结协作,努力搞好企业品牌的管理,将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作为企业的战略性目标之一,并将品牌形象塑造列为企业的优先课题之一。在企业内部树立起品牌的意识,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负起塑造良好品牌形象的责任,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塑造品牌形象的凝聚力以及战斗力。

品牌的管理离不开严密的规章制度,因此,在品牌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建立健全与品牌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品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企业的品牌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品牌管理工作中,如果出现问题,也能根据制度及时地进行处理。

二、重视产品与服务质量。企业的品牌,归根到底是以质量为保证的,一个健康、良好的品牌形象,其质量必然自然是严格的,如果一个品牌没有质量的保证,也就算不上品牌了,因此在品牌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其产品的质量,只有确保产品过硬的质量,其品牌形象才是健康的、良好的。依据相关资料的统计,在中国,有90.6%的人认为品牌就是质量好的产品。劳斯莱斯是汽车行业中形象比较好的一个品牌,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良的汽车。劳斯莱斯的良好形象离不开其过硬的质量。每一部劳斯莱斯都是精雕细刻的,在生产过程中,时效以及工本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要做到尽善尽美,要确保每一部车的高质量,因此,在多次汽车竞赛中,劳斯莱斯都以绝对的高品质夺得冠军。

除了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外,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中,也要重视其服务的质量,如果光光有质量,而服务跟不上去,那么也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服务与质量应该是同步的。良好的品牌形象,其服务必然是一流的,一流的服务可以满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精神需求,减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不良情绪,促进产品的销售,也为企业的带来一定的信誉。据理解,劳斯莱斯汽车之所以在全世界赫赫有名,还离不开其一流的服务。当一部劳斯莱斯汽车在任务时候、任何地段出现汽车故障时,企业都会及时地派专人来维修,并且真诚地向消费者道歉,这种尽善尽美的服务精神使劳斯莱斯汽车拥有至高的信誉。

三、重视品牌的设计。品牌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品牌的设计,企业的产品只有具备独特的名称、独特的标志、独特的包装等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美好的形象。品牌的设计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在进行品牌的设计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品牌识别各要素的协调搭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品牌识别系统。

四、重视品牌定位。一个合适的品牌定位可以使品牌在大众消费者心中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因此可以提高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忠实度,促进产品的销售,因此,在塑造品牌形象过程中,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其品牌的定位。品牌定位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另外,企业的品牌定位不能太过于模糊,更不能出现相互冲突的定位。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应充分考虑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以及产品未来的发展状况等等,品牌的定位应尽可能的与产品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有具有它独特的内涵。

五、重视品牌的广告与公关。广告与公关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告与公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品牌形象的好坏。企业通过广告,使消费者加深对其产品的认识,一个优秀的广告必定会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使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促进产品的销售。除了加大对广告的投入力度外,企业还应时刻关注大众消费者的反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搞好产品的公关活动。

篇4

【关键词】公共关系 酒店经营 市场竞争

本文从公共关系在酒店经营中运用的现状出发,立足于其现实情况,对公共关系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重视内部公关并搞好外部公关的可行性对策,给出了做好酒店公关工作,以得到顺利发展的启示。

一、重视酒店内部公关

酒店内部公共关系是酒店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酒店公共关系目标的实现和酒店良好形象的塑造,是酒店公共关系的基础,也是实现酒店良好外部公共关系的前提和保证。酒店的内部公众,主要包括内部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他们是酒店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的主要依靠力量,因为他们是组织赖以存在的细胞,是组织的物质承担者。酒店所确定的目标、制订的计划、工作的任务、采取的措施,必须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且要依靠他们的身体力行才能付诸实施。因此,酒店必须具有对内部公众的吸引力、凝聚力,必须运用各种方法,采取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把内部公众牢牢地吸引和凝聚在自己的周围,使内部公众把组织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利益与组织的利益紧紧结合起来,与组织溶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参与感、归属感,愿意和企业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只有这样的内部公共关系才会成为酒店实现目标和利益的强有力的力量。

1.内部员工树立和培养科学的公关意识

科学的公关意识包括:树立良好形象的公关意识,公众至上的公关意识,积极传播的公关意识,文明竞争的公关意识,品牌管理的公关意识。塑造良好形象的意识是公关意识的核心,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员工首要具备的公关意识。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在著名的《原则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公众的重要性,现代社会的信息工具高度发达,市场竞争激烈,员工具有积极传播的公关意识已是决定一个酒店发展成败的关键。作为现代酒店的员工,应具备文明竞争的意识,注重其他酒店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平衡协调,建立平等互利的友好关系。品牌是酒店通过服务给予消费者或客户的一项重要承诺,是酒店生存和成功的关键因素,酒店内部只有全员具有了品牌管理公关意识,才能维系品牌的成长。

2.酒店内部做好危机公关工作

酒店的危机公关是酒店在处理危机时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和谋略,以恢复公众信任,重塑酒店形象。危机无时无处不在,首先,应积极主动、迅速反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应对公众和媒体。其次,应编制危机处理手册,为处理危机提供科学指导。再次,处理危机并着手进行恢复管理,消除不良影响。在处理危机时,酒店内部人员应真诚公开地面对公众和媒体,不得编造、歪曲或掩盖事实。任何时候,真实诚恳地对待公众,才能使自己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3.酒店内部加强酒店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酒店优异的企业文化也是酒店的灵魂,是推动酒店发展的动力。酒店内部的每个员工都应树立酒店的价值观,根据具体情况建立适合本酒店发展的文化,加强酒店的企业文化建设,对酒店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其发展壮大的锐利武器。

二、努力搞好外部公关

酒店外部公共关系是酒店与其外部公众之间通过有效信息沟通,达到相互理解与支持的一种活动,是树立酒店良好形象的重要活动。酒店是社会活动的一个基本单位,它的经营活动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整个社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酒店需要社会提供必要的资金、劳务、原料、销售市场及多种社会服务。另一方面,酒店也必须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向国家上缴利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酒店的经营活动必然涉及政府主管部门、司法机关、财政金融机构、原材料供应者、批发零售商、广告公司、新闻机构、各方顾客等等,所有这些部门就构成了酒店的外部公众。酒店外部公共关系的重要工作内容就在于同酒店外部公众建立经常性联系,并加强双向信息交流。能否正确处理酒店与外部公众的关系,是衡量一个酒店素质高低的基本标准之一,也是一个酒店经营成功与否的外部条件。酒店要努力搞好外部公共关系,可以做好以下工作。

1.酒店组织专题公共关系活动

酒店公关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扩大酒店的影响,提高酒店的知名度,提高公众对酒店的认知程度,增加酒店的吸引力,实施双向的信息交流,有效地进行酒店与公关对象之间的信息沟通。因此在酒店推出新产品、新的服务项目、新的经营方式时,酒店要及时利用各种形式的公关活动进行宣传和介绍,消除公众的观望心理。酒店在发展顺利时,公关活动要宣传已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扩大影响,强化酒店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酒店应该适时地组织各种活动,宣传酒店形象:适时制造新闻,扩大影响;召开新闻会(记者招待会);进行社会公益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做好公关广告宣传等等。

2.酒店应采集信息,做好调研

酒店应及时采集与酒店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将信息和对信息的剖析反馈给酒店的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具体来说应采集以下信息:(1)政府决策信息。政府的方针政策直接关系到酒店的发展和经营方针。(2)法律法令信息。酒店应熟悉法律条文,以便规范自己的组织行业,帮助酒店取得合法权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3)新闻报道中与本酒店有关的信息。便于及时将酒店的新情况、新信息、新动向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出去,引起公众的注意。(4)外部公众信息。要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必须要了解公众的需要和要求,了解他们的分布情况,了解他们对服务和产品的意见等。(5)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竞争对手的人员配备、技术力量、管理方式、产品质量等信息。

参考文献:

[1]贺学良.饭店公共关系原理与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96-98.

[2]蒋丁新.酒店管理概论[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95-196.

篇5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形象塑造;主体因素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189-02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公益性社会机构,若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其功能作用必将得到最好的发挥,这对社会发展必然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公共图书馆是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因为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设立的,所以公共图书馆活动受制于各级政府,其运转经费大多也都来源于政府拨款。

一、公共图书馆形象的影响因素

塑造图书馆形象的必要前提就是明确图书馆形象的影响因素。了解图书馆主体形象塑造的影响因素之后,才能系统、科学、有效地树立图书馆良好的整体形象。

1.社会因素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从事活动都有一定的环境范围,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机构,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与公共图书馆的人文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这些社会环境因素,无形间对公共图书馆形象存在影响。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科学文化以及其他起作用的自然因素等外部力量的总和。

2.历史因素

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图书馆本身的历史也塑造了自身的形象。这种形象一经确立,具有相当的延续性和稳固性,不但波及图书馆和读者,还会对不利用图书馆的人也有影响。若想要改变和消除这种影响,就需要付代价。因此,必须坚持辩证的思想看待图书馆历史问题上,在抛开传统观念束缚、改变不良历史形象的同时,也应该传承发展图书馆的优良传统,把现实工努力做好,以便能把更多的优良传统传承给后代。

3.本体因素

影响图书馆形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图书馆本体。其他的任何外部因素,本质上也都是通过作用于图书馆本体,间接地影响图书馆形象。图书馆本体对图书馆形象的影响,也就是图书馆本体的构成要素对图书馆形象的影响的总和,图书馆的结构、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所拥有的所有信息资源以及它的性质、职能、宗旨,图书馆本体构成对公共图书馆形象的影响因素包括,对社会在质和量上需求的满足程度、图书馆馆员、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

二、公共图书馆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1.有利于图书馆的革新与发展

公共图书馆只有树立良好图书馆形象,才能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得到社会认可。树立良好的公共图书馆形象,对图书馆的软环境和影响图书馆工作的状态进行革新,从而使工作基本要素处于更加解放、活跃、优化的良好状态。为了使图书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地满足用户和社会需求,并实现图书馆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革新图书馆的现状。以此推进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的改革,这样不仅能优化图书馆的职能和结构,还可以推动图书馆系统的健康、高速、稳定运转。

2.有利于提高馆员的素养

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以塑造自身形象,同时也锻炼提高了图书馆员队伍,借此还可以调动广大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馆员严格律己,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树立良好的图书馆形象,利于促进馆员热爱图书馆事业,并从中感受自我劳动价值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馆员的集体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有利于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责任感,以此促进集体价值的发挥。全体馆员团结一致,以高昂的热情,尽职尽责地搞好图书馆工作,必将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良好的公共图书馆形象,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强化其他图书馆和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意愿,促成交流与合作。

3.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图书馆形象。图书馆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性质,良好的图书馆形象,在引起极大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可以使公共图书馆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获得各方的扶持。领导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强大动力。同时,社会的认可,不仅可以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还可以赢得各界的重视与支持。因此,良好的图书馆形象,是公共图书馆事业良性循环发展的动力。

4.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

良好的公共图书馆形象,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够保障信息资源顺利实现。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观察可知,在寻找交流与合作伙伴时,其他社会机构为了实现个体目的,趋于与具有良好的形象的公共图书馆达成合作。毋庸置疑,这种合作是双赢的。譬如企业和社会慈善机构,借助与形象较好的公共图书馆合作,来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

三、塑造公共图书馆形象的主体因素

良好的公共图书馆形象不仅可以增强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公信力和感召力,而且能反映政府的执政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优化。公共图书馆建筑地处自然生态系统之中,所以,树立图书馆建筑的良好形象,美化地区自然环境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环境绿化等手段进行布置。公共图书馆形象具有客观存在性,因此,个人或者组织均可以是塑造公共图书馆形象的主体。

篇6

关键词: 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

一、区域形象的内涵

区域形象是指某一区域内外的公众对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生态、人文等各方面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是区域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通过系统设计和公众参与以及各种活动与传播的力量,强化区域精神理念,累计区域形象价值,增强区域的凝聚力与吸引力,改善区域发展的内外环境。

区域形象有丰富的内涵。它由区域环境、区域行为和区域精神三部分组成。区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区域环境是区域形象的最直观部分,是区域形象的外在表现,展现了区域的整体风貌。自然环境是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区域独有的宝贵财富。社会环境包括城市与乡镇的市政规划、公共设施建设、人文景观、公众卫生健康状况、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区域行为包括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民众行为。政府行为是区域形象的代表,民众行为是区域行为的主体。企业行为包括企业家与员工的素质与行为、经济效益状况、产品的品牌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等。区域精神是区域独特的价值观、文化内涵的集中浓缩,是区域形象的核心,它对内部公众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对外部公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集聚区内外力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区域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区域形象是区域参与竞争的武器、推介自我的工具、扩大影响的引力、对外沟通的旗子。一个地区良好的区域形象,对区域自身及所在国家,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不但能折射出区域的魅力和吸引力,还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与游人的“金字招牌”,是可以转化为有形财富的巨大无形财富。区域形象塑造是对原有的区域形象重新概括和适当提升,是对区域形象的计划安排,区域形象塑造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首先,通过区域形象塑造,可以将区域中的亮点概括出来,加以发扬和宣传,提出符合区域发展方向的新亮点,提升区域品味,塑造区域品牌。区域品牌树立后会产生持续的外部效应,能够提高区域的知名度、美誉度,创造区域的独特发展优势。

其次,区域精神也利于增强本区内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开发文化资源,使本区人民自觉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利于区域居民的精神文明的提高。良好的区域形象对区域个体具有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区域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最后,区域形象塑造能够使现有的自然景观进一步人性化,向旅游者提供自然景物与旅游心理相协调的文化氛围,将本地历史文化遗存因素按照新时期的社会心理需求加以重新理解、消化、升华,使其拥有创造经济效益的商品价值,以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推广,如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推出香格里拉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三、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云南省从文化角度提出建立民族文化大省的形象定位,经过长期开发建设和精心培育,云南省旅游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成效显著。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和云南新闻网的数据,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省,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2008年旅游业仍创收660亿元,2009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10亿元,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6.83亿元。区域旅游形象是区域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区域旅游形象可以代替区域形象。考虑到云南省现在的整个综合力量发展程度在全国居于后列,是比较落后、比较贫困的一个省份,更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塑造民族文化大省的形象定位。云南省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奇特的自然景色。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云南省具有奇特的自然奇观,丰富的旅游资源,丽江古城、三江并流和石林是云南省拥有的世界遗产。云南省拥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药材之乡“的美誉,它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这些资源帮助云南省塑造了旅游大省的形象。

(二)民族文化历史悠久。

在云南省发现的古人类的化石,已经有170 万年,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此外,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文化的丰富。云南省从古代到现在,人类南来北往,东来西进,是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之处,是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阿拉伯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处。云南省的各个地方可以看到东方、西方、南方、北方的各种文化。

(三)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云南省的地理、气候条件很特殊,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生活在这么特殊、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各个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各自很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就是其独特的文化。

这种情况在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是云南省的特色。

(四)人类社会的博物馆。

人类社会所经历过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文化的遗迹,都可以在云南省找到,这在其它地方是很难看到的。云南省的各民族是富有创造力,创造了大量的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

由于文化上的优势,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构思,是突出云南省特色、极具新意和文化深层次意义的一种战略设想。云南省区域形象建设从时序上看不是最先,但是从水平、影响与效果角度考虑,却具有后发优势。

四、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对策建议

区域形象塑造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形象是区域间软实力的竞争,塑造区域形象,需要各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的回报周期较长,却可以长期受益。云南省塑造区域形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云南省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塑造区域品牌。

云南省丰富而特色的资源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塑造。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对环保非常青睐,云南省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打资源、文化大旗,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加大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和重点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序开展“森林云南”建设,塑造适合的区域品牌,提高区域知名度。

(二)塑造农业绿色产业形象。

云南省优越的气候资源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塑造了农业绿色产业形象。花卉园林业、烟草、香料以及绿色保健品在全国的知名度较高,要继续保持绿色农产品无污染、安全、优质的形象。

(三)重视企业形象塑造。

企业的形象好坏直接影响本地区形象,要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建立一批运作良好的企业,以企业群体形象为核心,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云南省现在烟草、矿业等行业有全国知名的企业,但总体来说,大企业数量较少,这也是云南省经济发展不快的原因,也不利于区域形象的推广。通过培养一批企业,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品牌,提高本区域的形象。

(四)利用区域产品提升区域形象。

名牌产品对一个区域形象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品牌是区域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品牌的成功是区域经济发展强大的驱动力和推进器。品牌的容量大,凝聚力强,尤其是成为驰名商标的品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具有非凡的繁殖能力和扩展能力。要加大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利用它提升区域形象。

(五)塑造社区与居民形象。

社区与居民形象是区域形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一个区域的文明程度。社区形象靠公众行为来塑造,在社区内通过健康有益的公共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使社区成为群众高质量生活和安居乐业的家园。要引导居民增强文明意识、开放意识和市场观念,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云南省形象的代表,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自觉维护云南省的区域形象。

(六)宣传和传播区域新形象。

搞好区域的大众文化、大众体育和娱乐活动,是宣传和提高区域形象的一个手段,也是提高区域内群众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的一个方面。在得到区域内大众认可的同时,要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向外界介绍。相对于其他旅游省份,尤其是沿海城市,云南省的宣传意识不够,区域形象管理环节薄弱,并未建立起全程管理和将区域视为产品营销的观念,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七)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区域形象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推动,而政府的有效推动首先是政府自身良好形象的建立。政府形象是一个区域的门面,良好的政府形象既是一种资源,有利于区域发展,也是区域形象的示范。政府形象靠政府行为来塑造,各级政府要提高办事效率,塑造政府为人民的形象。并通过一系列的公共关系策划和传播媒介,把政府的工作实绩塑造为政府的良好形象,树立区域内外的组织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增强区域凝聚力,振奋区域精神。

当前已进入品牌竞争的阶段,塑造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刻不容缓。处于西部地区的云南省,更要抓住机遇,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形象的重要资源,发挥区域形象的功能,使西部的云南省披上文化的、绿色的外衣,实现区域形象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云南省的政治、经济、人文、生态环境等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黄淳. 云南省迈向21 世纪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暨实施云南省形象塑造工程研讨会综述[J]. 云南省社会科学,1998,4 .

[3]、史燕,金林平. 论区域形象设计[J]. 商场现代化,2006,8 .

篇7

【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交通文化;重要性

一、交通文化内涵

交通文化,存在于交通战线各领域的工作活动中,她具有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必然带有鲜明的交通工作特点。交通文化是交通人员在其工作中所形成的具有共性被大家认可的一套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干部教育中的文化建设是通过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理论强、业务素质高、广大群众信得过的管理队伍,来引领行业和实现交通建设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交通文化是几代交通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个具有群体特色的文化体系,具体包括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和交通理念。交通文化内容丰富、辐射面广,其核心内容就是交通系统和交通建设的价值理念,它主导和支配着交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交通文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新时期交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交通文化是一个行业时代的要求。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交通文化将是交通战线在现今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整个管理领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行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其具有生命的活力,创新的动力;才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和社会存在的价值;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和谐社会服务的基础。

2、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交通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进的交通文化可以代表交通事业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可以统一信念、规范行为,达到共同的发展愿景。健康的文化都具有教育感化功能,可以使交通干部形成健康向上、开拓创新的群体意识。交通文化建设还有利于满足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交通干部的综合素质,最终激发江苏交通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我们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3、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交通部门的良好品牌和形象。优秀的交通文化是良好形象形成的基础。在先进的理念引导下,意识层面的内容可以促使人的行为方式向好的方面逐步转变,从而有助于打造出良好的“交通品牌”,可以全方位地改善交通形象。近年来,交通战线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事迹和人物,像“雷锋车”组、“李瑞班”组、交通服务明星等,很好地诠释了交通的风貌及价值观。因此,要把交通文化建设的过程,变成交通品牌的打造过程、良好形象的塑造过程,从而使我们的交通形象表现为服务一流、管理一流、有内涵、有品位的一支先锋队伍,使我们的交通建设在经济社会中既有良好的形象又有深入人心的品牌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江苏交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三、干部教育培训中如何体现交通文化建设元素

交通文化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塑造过程,要想取得成效需要有力的措施和明确的步骤来推进。

1、领导重视文化建设,塑造共同的价值观。省交通行业宣传教育中心是省厅干部教育、党员及行业培训的基地。近年来,到中心参加培训的人数不断增加,最高每年达6000多人次。中心在培训规模有了较快、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的同时,领导也清醒地认识到要保持持续发展,必须要融入新的“元素”—文化建设。必需自觉、自信、自强地搞好文化建设,必须要以文化建设来引导人、统领人、培育人,也只有文化建设出彩了,中心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和动力。优秀的交通文化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要靠我们的管理者有意识的培育和建设。中心领导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在各种场合宣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所带来的巨大精神财富。他们表率示范,身体力行,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体现着共同价值观,从而带领员工为中心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团队凝聚力。

2、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机制。在倡导“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更应该重视短期和中长期培训中交通文化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机制,激励交通干部积极参与认知交通文化,营造交通文化,理解交通文化,共同接受交通文化的熏陶,形成人人终身学习,自觉钻研管理和业务技能的氛围。首先省交通宣教中心有责任对每一个参训人员宣教和帮扶他们理解交通文化的内涵及意义,使他们通过教育培训对交通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作为。另外,对参训人员建立培训档案,颁发证书,留下痕迹,以利考核和激励继续学习。使他们回到单位后影响更多的人,把学到的知识及感受到的文化传授给其他同志。这样一来,既扩展了宣教中心的课堂,又传播了中心的文化。

3、紧扣交通文化建设主题,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省交通宣教中心在干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培训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一场课堂教学互动、一次演练体验、一个展览展示、一次现场教学活动,以及参观交通建设工程、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教师聘请、课程设置、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教学评估,不断总结、优化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利用我们的教育资源,结合交通实际采取联合办学,送学到基层,把交通服务品牌引进课堂等方式,开展培训,形成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增强了交通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交通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激励交通人为江苏交通的大发展争先创优。

交通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要运用各种文化建设的手段,以人为本,来教育、引导、鼓励和熏陶交通人。通过教育培训,文化建设创新,培养出有利于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群体意识和价值理念。教育培训部门有义务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甘当铺路石,使我们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在创新文化的引领下,为大交通的大发展培育出又多又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爱华;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篇8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体育教师形象艺术设计方面的资料,由于专门的书籍资料非常少,所以主要通过网络收集了关于教师形象艺术设计的信息、视频和姊妹学科的相关资料。

1.2观课分析法

通过听、看课,主要为高校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课程的实况,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专家访谈法专门访问权威形象艺术设计人士和资深教师,针对高校对体育教师形象设计的意义和审美的要求进行访谈讨论,总结专家意见和建议并在访问记录的基础上总结整理。

2研究内容

2.1高校体育教师形象的重要性

2.1.1形象艺术设计对教师的作用这里的形象艺术设计是要对教师角色定位、分析、设计,运用美学、美发、美容、化妆、服饰、礼仪等手段塑造具有个人特色的职业形象,旨在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形象,升华精神境界。形象设计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如识别、归类、吸引等作用。形象传递出的信息是非常广而丰富的,最直观的是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生活方式,甚至是知识层次、家庭出身、价值观念等。学生通过这些形象构成元素在清楚地为教师下着定义:这位教师是否热爱他的职业?是否平易近人?生活习惯好不好?对学生来说是否是可以学习参考的对象……同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大多情况下也会根据对教师印象而将其加以归类,再对这个人加以推论并做出判断。良好的形象总会给人愉悦的感受,内外兼修的形象更够帮助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授课程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学生积极人格的建立,达到美育的目的。2.1.2体育教师形象设计的意义体育课的教学是一种健与美有机结合的教学,健与美同等重要,在体育教学的美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依靠讲解来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用形象的肢体语言、身体运动做示范,而依赖教师的形象示范这一点正是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大区别,所以说体育教师的形象至关重要。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通过大量的形象动作向学生讲解、示范和传递运动的美、身体的美、体育的美、人文的美等,这与其他一些学科单调、枯燥的室内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如何设计并发挥积极作用

2.2.1外在的积极作用明确体育教师进行形象塑造的目的,从外在形象入手,进行色彩分析,根据皮肤色、毛发色、瞳孔色等身体色特征测试出最合适的服饰用色范围,包括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以及不同色彩在人物身上的面积比。并结合年龄、课程的场合需求、体态特征等,测试出最合适的配色方案。根据五官、神态以及个人服饰风格诊断辅助工具及身材特征,判断与体型,气质,最具有共性的、最适合从头到脚的装扮方式。其中包括人物的服装款式、质地、图案、鞋帽款式。试想如果一个体育教师穿着西装、皮鞋来上课,或是穿着皮衣、高跟鞋,那么学生们一看到这种形象,就对这位老师产生质疑,对这节体育课也就已经失去了信心。所以外在形象最直观、很重要,针对脸型与发型的分析以及饰品、鞋包等综合诊断,帮助人物树立鲜明的个人形象与和谐的着装品位,可以弥补缺陷、美化包装、提升气质,甚至是改头换面。以女性青年教师的形象设计为例: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其形象一定要是端庄、得体的,所以在上体育课时要选择比较干净的妆容、利落的发型、较整洁、运动风的服装和配饰。其次,作为一名女性教师的形象,还应该符合其性别、年龄、身体条件、性格、和审美等,展现其女性魅力的优势,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感受的同时,注重个人特色的展现,可从适合的且个人喜欢的颜色、款式、图案入手,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从青年女教师的角度考虑,形象上还应更富有年轻朝气,可以选择自然妆、清新的发型等,再配合平时的教姿教态,让同学们觉得这位老师很有亲和力,这样从外在形象的设计,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开始已经给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方便在教学中营造欢快的课堂气氛。2.2.2内在的熏陶影响形象的内在构成包括性格、修养、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爱好等。从内在培养体育教师注重形象的意识,学会如何打造良好的日常形象和职业形象,并养成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形象是无声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对形象暗示有着较强的敏感度,如果接收到的视、听信息是不美的、粗鄙的、丑陋的,那么学生会产生反感、不愉悦的情绪,体现在行为上则会不靠近、不接纳,而采取回避和抵触的态度。相反,如果面对的是美好的、端正的,学生们会自然地产生喜欢、羡慕、愉快的情绪,体现在行为上则会主动接近、模仿、学习,所以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下,都应注意自己的形象的美,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以美的熏陶和启迪,使学生产生向教师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好基础。体育教师应该培养注重形象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从内在到外在最直观体现就是教师的仪态教姿“仪态属于人的行为美学范畴。它既依赖于人的内在气质的支撑,同时又取决于个人是否接受过规范和严格的体态训练。”仪态的美丑,往往还是鉴别一个人的高雅还是粗俗、是严谨还是轻浮的标准之一。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小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大到整体风格和气场,良好的仪态教姿会加强教学效果,达到美育的目的。首先,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在表情的互动、交流中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其次,得体、规范的体育课常用手势动作和口令同时运用,做到动作、语言和口令的统一,能够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增强对体育的兴趣。再者,除了此类通用的仪态和教姿之外,体育教师的形象还应该结合具体的专业来设计。以瑜伽专业教师为例,在进行教师形象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瑜伽专业的特点,结合瑜伽的体形塑造心灵修炼和现代形象色彩搭配综合打造内外双修的形象,需遵照潜能瑜伽自知,自律,自我臣服三大支点,从道德,知识,心智模式,形体外貌,口才演讲等核心内容综合塑造。教师对仪态教姿规范不仅会对学生和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在反作用这教师本身,良好的形象使人自信自重,能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长期习惯性地塑造、维持良好形象的意识和行动的积累下,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和文化内涵,进而由内而外地提升气质,产生更强的气场。

3结语

篇9

关键词: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者 形象

0 引言

全球化已彻底改变了竞争的范围,作为企业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相关影响。那么,实践过程中证明,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砝码,在诸多涉及企业形象的要素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其中的核心与代表,它对外影响企业的形象,对内影响企业的凝聚力。所以,塑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现代企业塑造其社会形象的重大任务之一。

1 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时间性、实践性、外化性的统一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并不是一个晦涩难懂的词汇,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与感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加以解释。所以,本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内在综合素养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展现的,被企业员工与社会所认知的各方面素质的总和。

1.1 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一段时间的过程 以实际工作为例,人力资源管理者自上任之初,就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展现其形象,加深企业员工与社会对他们的认识。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员工与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认识不断深入,整个认识过程是由感性向理性转变的过程,也就是逐渐向本质逼近的过程,随着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这种认识的不断加深,企业员工与社会就会越来越熟知人力资源管理者,既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也就随之塑造而成。

1.2 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中形成的 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企业员工与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评价,他们经常评价人力资源管理者机敏、干练等等,追溯这些评价的由来,可以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基础上的,也可以说是实际工作给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展示其形象的平台。

1.3 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内在气质的外化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在展现其形象的过程中,衣着、谈吐、肢体形态等充当展示其形象的媒介,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内在气质确是外在形象的最终源泉。虽然可能出现一时一事所产生的形象与实际气质不相符的情况,但从整体来看,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气质还是与其形象相一致的。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

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塑造并非一时一刻,而是企业员工与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者一段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综合评价;同时,综合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多重素质的全面体现。

2.1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学识体现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知识底蕴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学识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才干的象征,博学多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凭借其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从容地处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2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品质是塑造良好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导航仪 人力资源管理者品质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人力资源管理者信仰,这里是指把爱岗敬业化作实际行动的信念,只有真正热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把这份崇高的热情带入到实际工作中,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造佳绩。其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道德品质,这里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内在修养,也是塑造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决定因素,拥有崇高思想、高尚情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更能令企业员工与社会信服,不会让企业蒙受物质与荣誉上的损失。

2.3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业绩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评判依据

从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评价主体来看,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水平。低成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会使员工产生只有付出多于回报的失落感,久而久之,人心就会涣散;另外,社会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评价主体,他们可以通过企业招聘等活动判断人力资源管理者是否合格,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业绩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来说至关重要。

2.4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是塑造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最终决定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人力资源管理者业绩的高低。极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可以使员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在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产生满意度与凝聚力,起到有效整合资源的效果;此外,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也体现在企业与社会、政府等部门交往等的其它方面,可以形象的说,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是企业运转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3 人力资源管理者从自身寻找塑造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的塑造是一套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认识自我,而且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自身在员工、企业乃至于整个社会中的形象。

3.1 提高意识,以有意识的行为点缀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 塑造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第一,时刻注意提高意识。在强化意识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指导工作和生活正确方向的有力保障。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者还要时刻树立提升其形象的观念。一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应该在繁忙工作细节中注重良好形象的塑造,把提高良好形象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增添良好的业绩。

3.2 注重亲和力,用“情”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 为塑造以“情”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信任。员工只有得到了他人的尊重、认同和信任,体会到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才能在本职工作中最大的展现其价值,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倡导企业管理层多微笑、多表扬,才可以为员工带来尊重和信任的感觉。二是倾听。虽然倾听基层员工的意见会为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带来更大的工作量,但发挥群体智慧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有效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满意度。

3.3 加强培训,以“知性美”修饰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 培训不仅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儒雅的气质为其形象增光添彩。

培训包含许多方面:第一,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企业骨干很可能因为没有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而退化为外行,这无疑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是致命的威胁,因此专业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拓宽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范围,这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者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第三,重视对行业内优秀人力资源管理者经验的学习,用有限的经历来应对各种事件最有效的方法是分享他人的经验,从而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够得心应手的解决问题。

3.4 掌握机会,在机遇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形象 现如今商场如战场,机会问题就能够表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水平,特别是应变能力。在突发事件中,人力资源管理者有机会提出最佳方案、提升形象。

参考文献

[1]丁雪峰.《中国雇主品牌蓝皮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10月.15-33.

[2]【加】英格丽·张.《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月. 北京第二版.78-86.

[3]【日】反町胜夫.《怎样进行形象宣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33-39.

[4]夏年喜.《世界上最迷人的公关大师》.工商出版社.1997年.35-55.

篇10

[关键词] 公益广告;企业形象;塑造

企业正是通过公益广告表达他们对社会的真诚,一方面可以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转为对企业产品的信任,成为企业产品的忠实消费者。因此,企业公益广告应以企业形象为诉求点,从多维度来完善企业的公益广告。

一、观念层面:增强企业公益广告的相关意识

对于企业的发展何去何从,对于企业公益广告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博弈,许多企业领导的相关意识的薄弱,导致我国企业公益广告总体数量不足,服务社会力度不够,也不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从“追求盈利型企业”的理念向“优良公民型企业”的理念的过渡,同时要重新对企业公益广告的重要性和社会影响性进行重新的认识,增强对企业公益广告重要性的认识,从观念层面上切实认识到公益广告对企业形象塑造重要性的认识。

(一)树立“优良公民型企业”的理念

现在人与人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广告界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把企业文化置于当今社会文化的大背景进行沟通是十分有力的,然而长期以来企业文化都在以企业凝聚力和经济效益上做文章,而忽略了在企业良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及企业的道德义务上的强化。企业通过自身的公益行为能够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市场氛围,通过投资公益广告表明它对社会的义务与责任,体现了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利润,同时还关心并参与了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阐述了现代企业的理念,让公益广告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渠道。

(二)加深对企业公益广告重要性的认识

迄今为止,不少企业对公益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认为公益广告是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是非营利性的,甚至是赔钱的。目光远大的企业家应该将公益广告的制作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自觉地在无形资产上积累投资,浓墨重彩地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对公益广告的这种投入。其产出将是极为丰厚的,企业将随着公益广告的反复播放而无数次的深入千家万户,它与它所投资的公益事业一起铭刻在千百万群众心里,企业形象的无形资产也将会在社会公众心里不断升值。不论是从广告本身来说,还是从它对于企业的回报来说,其价值都是无穷的。因此,作为社会关系的一员,我们企业应该加强对于企业公益广告的充分认识,重新去评价公益广告的价值,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公益广告的行列中来。

二、实践层面:注重企业公益广告的相关策略

从国内外企业广告的实践证明,企业公益广告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注重企业公益广告的相关策略,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公益广告的形象塑造功能,企业在企业公益广告的实践运作中,应该从公益广告的主题的选择、公益广告的关联性的加强、公益广告媒体的创新方面完善。

(一)注重企业公益广告的主题选择

公益广告主题好坏直接影响到公众的接受程度,影响公益广告的效果。公益广告其内涵体现了广告人对生活的理解及价值观念。一个优秀的公益广告给公众以启迪,平心静气,循循诱导,让公众留下深刻的记忆,温馨的广告语言,生动的画面如清风扑面,营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从公益广告自身来说,公益广告文化特性的鲜明现实性就决定了公益广告必须对现实保持高度的关注。公益广告的目的就是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密切关注,公益广告的主题必须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紧扣社会脉搏,关注社会最关注的话题。只有这样,公益广告才能易于为受众注意,并能引发受众的共鸣,进而影响、改变受众的观念或行为,真正发挥传播的“社会雷达”的作用。同时,广告还应以人文精神作统领,对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分析,启发公众的反思和自省,真正领悟到公益观念的切实必要性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并对公众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探讨,并提供一种价值衡量标准。

(二)注重企业公益广告的关联性加强

企业公益广告同时要注重关联性的加强,从而进一步挖掘如何建立企业公益广告与企业间隐性、艺术性的关联。一是加强与企业经营领域的关联性。例如,某制鞋厂请知名足球运动员做了一则爱护公共卫生的公益广告,情节大致是该运动员将丢在路旁的一袋垃圾一脚踢入旁边的垃圾箱内。而镜头格外突出了运动员所穿的鞋一这正是该厂的产品。二是加强与企业文化的关联性。中脉科技在央视投放了一组反映老年社会问题的企业公益广告,有鼓励老年人出去走走看看的《看一看乐一乐》:鼓励患病老人乐观向上的《有快乐有健康》;针对丧偶老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有勇气有快乐》;启发退休老人继续发光的《退休了也有乐》,还有倡导老人锻炼的《80岁开始锻炼,不晚》,中脉科技的高明之处在于其“共享健康,分享快乐”的公益主题正好是对中脉“用心的家庭健康专家”的诠释。

三、管理层面:营造企业公益广告的相关环境

虽然我国和各地方先后出台了一些法规和文件来规范企业公益广告的运作,但这些法规还不完善,还不成熟,还不成系统。因此,国家应加强立法,政府要强管理,从而鼓励企业制作和公益广告。

(一)完善企业公益广告相关的立法

现阶段我国的公益广告法规还很不完善,没有专门的公益广告法。1995年颁布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中就指出,“本法所称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可见,《广告法》是以商业广告作为调整对象的,公益广告并不在调整范围内。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借鉴相关专家的意见,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扩充《广告法》,使之既调整商业广告,也涵盖公益广告,对于企业公益广告也要有具体的规定。或是制定专门法规促进企业公益广告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立法工作也应加强,特别是在一些济发达地区,企业的观念比较先进,意识超前,企业公益广告出现比较多。这地区在立法方面完全可以走在国家前面,为国家的立法提供参考和范例。

(二)加强政府对企业公益广告宏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