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范文
时间:2023-08-16 17:4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把已知量和未知之间的中间量直接转化为已知量或未知量,抓住已知量和未知量中某一种元素的质量相等(即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或者元素的质量比,列出关系式求解,从而计算步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求元素质量
例一、现有464克四氧化三铁,求其中铁的质量。
分析:因为在一个四氧化三铁的微粒中有3个铁原子,所以它们有Fe3O4――3Fe的关系,再根据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比就可以求出铁的质量。
解;设其中铁的质量为x,则:
Fe3O4――3Fe
232168
464克x
232∶168=464 ∶x
求得x=336克
答:在464克四氧化三铁中有336克铁。
例二、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2000吨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多少吨?
分析:2000吨铁矿石中含氧化铁质量为2000吨×80%=1600吨,假设有生铁x吨,则其中含铁是X(1-3%)吨,又因为一个氧化铁微粒中含有2个铁原子,所以可得关系式:Fe2O3――2Fe
解:设生铁的质量是X,则;
Fe2O4 ――2Fe
160112
1600吨x(1-3%)
160 ∶112=1600 ∶x(1-3%)
求得x=1143吨
答: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2000吨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1143吨。
二、求元素的质量比
例一、已知SO4和SO3中,硫元素质量比是3∶1,求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
分析:从题可知,SO2和SO3中硫元素质量比是3∶1,说明SO2和SO3分子中硫原子个数比是3∶1,因此它们的关系式为:3SO2――SO3,则它们中氧元素的质量比就是3个SO2分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SO3分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比。
解:根据题意可得如下关系式:3SO2――SO3
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比=3×16×2∶16×3=2∶1
三、求物质的质量比
例一、已知SO2和SO3中,硫元素质量比是5∶2,求SO2和SO3的质量比。
分析:根据硫元素的质量比是5∶2(即硫原子的个数比是5∶2),可得它们的关系式为:5SO2――SO3,根据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就可以求出SO2和SO3的质量比了。
解:根据题意得:SO2和SO3的关系式是5SO2――2SO3
则SO2和SO3的质量比=5(32+16×2)∶2(32+16×3)=2∶1
答:SO2和SO3的质量比是2∶1
例二、在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求CO和CO2的质量比。
解:根据题意得:CO和CO2的关系式是2CO――CO2 (它们含的氧原子个数相等),所以CO和CO2的质量比=2(12+16)∶(12+16×2)=14∶11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是什么?按照历史学的观点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历史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过程;广义指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狭义指人类史,即人类以往全部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简单的概括中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是一门涵盖范围极其广的一门课程,但是否就真的很难去学习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学习历史,你将会沉浸于历史的美妙中。初中阶段学习历史是比较基础的,学习主要是以记忆理解为主,拓展应用为辅。以下是本人归纳的一些学习初中历史的方法:
一、熟读教材 掌握教材重难点
在初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学习集中点就是考察在教材上的熟练度。对于初中历史的考察属于比较简单的阶段,但是想要学好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就现阶段来说,初中历史教材课本的知识容量并不算大,并且主要是按照通史的角度加以讲述。因此,在教材上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最简单的了解就是查看目录,教材的目录是整本书内容的一个缩写,从目录中可以了解到该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按照一般教材的编写来说,在每一课通常也会分为几部分的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同学们应该对大字部分进行精读,掌握该课的主要知识点。小字部分一般来说是对一些历史时间的描写或者对相关人物的介绍,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对大字部分的以及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因此对于小字部分的内容可以采取略读的模式。对于教材的熟练是初中阶段获得历史高分的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向上面说的那样,毕竟初中对历史的考察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对课本的考察。
二、加强记忆 掌握背诵巧方法
很多同学都认为学习历史最吃力的就是背诵了,也有很多同学在最初学习历史的时候兴趣满满,但由于各种需要背诵的条条框框使得同学们心力交瘁,也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兴趣。其实对于历史条条框框的记忆并不难,掌握一些背诵巧方法总能使记忆教材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个人关于记忆历史知识点的一些方法:
1.晨读记忆法:早上是背诵的黄金时间,是背诵历史这类文科性知识最适合不过了。如果所在学校是已经安排了早自习,那么可以在课前就给自己定下一些背诵目标,根据老师总结归纳好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一般来说,学生可以拿好老师归纳的笔记进行背诵,背诵完毕后,可以盖上笔记或者课本,闭眼重新回忆所背知识点,若有不熟悉的可以重新加深记忆。
2.关键词记忆法: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很多同学表示记忆起来格外吃力。每一个点有长长的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需要背诵很多知识点,这无疑给同学们背诵加大了难度。因此,背诵时往往可以选择抓住关键词,先记住关键词,然后不断拓展。比如在记忆为什么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时就可以先抓住文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私人讲学这些关键词,再不断加以扩充,记忆起来也就更加简单了。
3.提纲记忆法:初中历史对于事件时间的考察可以说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同一时间,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可能同时发生着一些大变革大事件,在笔者看来,建立时间轴是个不错的选择,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综合起来记忆比较,也是一个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的好法子。毕竟在考试中,出题者往往利用学生事件时间发生情况记忆模糊而设下陷阱,但如果同学们对于这些知识点记忆深刻,也就可以减少丢分了。
三、巩固知识 掌握答题小技巧
很多同学都会出现记过的知识点再次忘记的现象,这便是巩固不到位的结果。那么,应该要如何巩固知识呢?课后的练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练习容易造成对所学所背知识理解不深入的情况,理解不深入则答题无法达到要点,得分也必然会不尽如人意。历史这门课程,答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客观题给出的史料材料等,在问题的设定上也必然存在联系。比如,很多设问往往会说材料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和教训等等之类。像这样的问题,若材料中提到了买什么,花了钱等等就是涉及济方面;若是材料中提到了制度的革新等方面则是政治方面;传教士之类的方面则是涉及文化方面;关于军队等则是军事方面诸如此类。但有些材料表达得较为隐晦,可能无法找此类关键词之类的,那么,笔者的建议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写几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分点作答,并且尽量使得所写答案与所学教材有所关联,尽量使用术语,避免使用日常用语,还要注意的是,答题尽量使得卷面整洁。掌握一定的考试作答技巧会产生意想不到效果,往往可以使自己在同类答题中得到更多分,成为佼佼者。
以上是工作中总结而来的一些小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学重新树立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在历史学科中得到自己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要求我们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建恰当的学习情境,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一、师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这里的预习并不是课前粗略地浏览一下即将上到的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去了解新的教学内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而对于教师而言,更是要合理地规划教学进度、挑选教学内容以及把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并做好解答准备。此外,课前准备时,教师还应当适当地预测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提问到的问题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课前预习有助于他们转变学习观念,将被动的家长和学校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达到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听、教师讲,而只有教师提问题时学生才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受升学率的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见解基本要求符合标准答案才行,不然就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而新课改的教学活动要求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转变为主动,一切以“学生为本”,让他们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历史的是非判断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历史材料感到无限兴趣,唯有产生对历史追根究底的意愿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同学生的生活贴切或学生比较关心的同历史事件相联系的社会焦点问题,缩小他们同历史的距离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对今天的生活仍然存在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历史影片创建生动的历史画面,让学生感同身受地感受历史,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篇4
关键词:教学方式;初中历史;社会教学;作用
分析
一、我国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弊病
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历史学科教育就存在着应付考试等严重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误区,不顾学生的感受,不管学生接受程度和效果优劣,很少和学生展开互动式提问,只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成了各种历史年代和人物简介信息的“知识储存器”,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哲学思想水平的提高,也怠慢了初中生“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养成。初中历史讲解的对象是我国灿烂的数千年文化,重点是要采用切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当今社会现象和政治格局的反思,理解人类社会的大致发展进程,熟记改变历史的思想萌芽,从而归纳出指导现实社会实践的方法论。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多进行启发性切入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效率的方法
1.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揭示了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学习技巧的道理。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缺乏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往往会出现历史课教师对于学习者的需求和分析不足的现象。转变教学方式,要求广大初中历史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顺应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展开高效的历史学科教学。在现代化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开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激发学生探索初中历史奥秘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传统历史文化魅力的方式,激发学生深入研究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信心,提高学生攀登历史学科高峰的决心。
2.推广多媒体教学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师在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以往的“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呆板模式,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既能“授人以鱼”,又能“授人以渔”。例如,对于我国先秦历史文化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可以使用动画的形式,保证历史学科中对话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动漫短片、历史纪录片的讲解,提高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对于“齐、楚、燕、韩、赵、魏、秦”这几国的历史讲解,要结合实例来展开,可以通过“长平之战”等经典战例勾起学生学习战国文化的兴趣,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由于“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历史教学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将历史学科的教学实际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进度结合起来,推行松紧有致的新时代教学方针。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深究历史问题
为了更好地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大力倡导“不迷信课本权威”的教育理念,针对本学科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一些教辅材料上难免会有历史思维逻辑和文法表达上的错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这些问题找出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主义的思想观点武装自己。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结成“历史兴趣小组”的方式来展开学习,自己找出解决历史问题最简单的定义表达方法,通过整理知识点和归纳历史发展的相同点,促进历史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知识储备水平的增长。
三、结语
初中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于未知的知识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对学生进行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生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好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工作,真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黎.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159-159.
2.姚会芳.初中历史课堂如何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2014(3):197-197.
3.鲁锋.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
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善于从学生思维、学生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科学的历史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改革,对于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吸收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史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现实性、社会性的学科,学好历史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同时还是不断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素质的关键,对于个人综合能力成长和历史水平提升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学模式单一化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对于初中历史学习来说,各种考试几乎成为了主要的学习动力和核心支撑,这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但是也很容易产生很多负面效果,导致急功近利教学现象的出现,这对于历史素质教育改革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历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历史教学效果的实现,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水平,降低了教学效果。首先,从教师资源上来看,不少初中的历史老师多数都不是专业的历史老师,教师资源紧缺,无法保证教学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这对于教学效果提升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其次,从目前历史教学资源现状来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匮乏,降低了教学的灵活度;很多时候学生往往不能够根据学习需要来学校查找相关的书籍和内容,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教学中难以切入历史本质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难以切入历史本质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历史教学质量。对于历史教学来说,由于不少的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不足,历史观念的变化往往会更加频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历史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站在不同的立场,采用不同的视角,结果也会导致观念存在差别。很多时候,他们无法有效的切入到教学本质之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历史认同意识的形成,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提升,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能力。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它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都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忽视了个人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不利于从根本上来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设置,从历史知识本身出发来进行历史问题的设置和提问,这对于不断地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历史分析能力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从而来不断地实现个人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和飞跃。
2.培育学生的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
培育学生的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从而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善于阅读教科书,从中来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成绩,这对于个人历史综合水平提升有着无比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应该善于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正确方法。当学生在阅读历史材料遇到障碍的时候,应该教会他们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次序来进行阅读,从而来不断提升历史阅读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对于信息的有效梳理,比如可以借助于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来实现,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个人历史信息的掌握和处理,这对于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3.实现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
实现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对于历史发展而言,它往往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现实性。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是其主要的学科特点,很多时候学生们无法对事件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进行清晰掌握。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理清历史事件的线索,有效地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进行内在树立,从而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以此来对事件发生规律有清晰地认识,这样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对于不断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进行历史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优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鼓励,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小组互评、师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实现,能够从根本上来强化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实现历史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对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质、课堂教学效果都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这在根本上强化了历史学科的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历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能够从各个维度来进行历史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70-72.
[2]艾咏东.“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3,No.458S1:170+206.
[3]孙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如何体现四个要点[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No.115511:75-76.
[4]郭延庆.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v.37;No.164S2:145-146.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
引 言
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更加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能够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但是就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也较为被动,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文就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历史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对于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远古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而从横向来看又可以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类,在内容维度上又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内容[2]。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学好初中历史学科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重视预习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事实上学生只是提前将课本内容了解一下,因此学习效果依然无法提高。要正确掌握预习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有关材料和数据的查阅,并且对文章结构进行整合,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课堂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3];第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短期或者长期的学习计划,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监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要学会主动思考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要学会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知道对照课本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学生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养成良好地主动思考的习惯,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枯燥,趣味性较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4]。例如,在刚开始上课的五分钟内,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即让学生将本节课中想要提出的问题列出来,课堂即将结束时再进行自我回答。当然,为了避免学生给自己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并且充分语用自己的大脑思维进行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
三、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记忆技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其中包括年份的记忆、事项的以及各种条约内容的记忆等。要将这些内容完全背诵下来或者记忆下来是很困难的,因此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记忆技巧,以便提高忆的效果。记忆的基础是理解,只有当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时,学生才能够对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从知识的记忆策略来看,学生可以采用的记忆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等,如做笔记、列提纲、列图表等,这些对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均有着明显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提示,让学生在课堂可以做笔记或者进行理解式记忆,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好二级乙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时期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必须要求教师能够从自身方面着手,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个人魅力等进行合理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外也需要进行相应地学习,不断实现自我专业素质的提高,学习并掌握多种教学技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在情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的人才[5]。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述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还可以启发学生向历史人物学习,以便促进学生在价值观和思想观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科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较为薄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限制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初中历史学习效率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出发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昌白.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求知导刊,2015,23:67-68.
[2]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6.
[3]毛良明.探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38.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91-02
众所周知的是,初中历史的主要教育目的在于传授与历史有关的基础性知识,使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智力。加强历史的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语言非常的简洁明了,很多老师认为初中的历史课比较好教,学生也都认为历史课比较好学,但是最终的学习成效却很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有待提高。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作为历史教师来讲,应该致力于探寻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并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灵活的运用多种方式,结合多媒体技术,将丰富的历史再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他们,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几种具体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技巧
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肯定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综合性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常在历史课堂上运用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以及讨论法和图解法等,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哪种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况来进行分析,历史老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当时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知识的累积程度,根据自己的学术水平、能力性格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调整,同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起来运用,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几种比较具体的历史讲授方法的介绍:
1.1 讲述法。 讲述法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以及内容时非常有利的,比较适用于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当然也同样适用于复习和巩固原有的知识。叙述、描述和概述是三种不同的讲述方法,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区分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运用叙述和描述的方式来进行,而相对来说较为次要,但是必须要讲到的部分则需要采用概述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以便于描绘出整个历史的全貌。[1]
1.2 谈话法。 谈话法是一种师生双方通过谈话的方法或者问答的形式来进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去主动的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从另一方面来讲,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1.3 讨论法。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使用讨论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最后再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或者例证来向学生阐明观点。
1.4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课堂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譬如说,老师在讲授“百家争鸣”的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观点将它们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让他们自行归纳出各个学派的观点,让他们再进行历史体验,譬如教师可以动员学生用百家争鸣时代某一个学派的观点,去看待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们分组讨论,最后再进行归纳和总结。[2]
除过以上所讲的几种方法,还有讲解法、图示法等很多适用于历史教学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譬如说如果能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呈现出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使用讲述法就可以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而对于一些不擅长表达但是却喜欢研究分析历史问题的教师来讲,就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教科书上没有涉及到的历史问题,来指导学生进行探讨。
二、多媒体教学对于现时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再配合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多媒体技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就很容易被激发,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举个实例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做好以下相关资料准备,首先是准备好爆发之前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资料制作成PPT;其次是有选择性的摘录网络上的电影片段,图片与声音以及视频结合起来,向学生们展示发生时的立体情况。再或者说教授中美建交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把中美建交时的相关历史与电影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出来,这种呈现方式,会比教科书中单纯的图片文字效果要好的多。[3]
事实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种优势,并且灵活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以历史学科来讲,教师在准备历史课程的相关资源的时候,多媒体教学会因为其信息含量比较大、使用方法比较简洁灵活、而动态性也非常的强,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的重视。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本身比较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原本比较复杂的历史事实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也能够使深奥难懂的历史问题变的逐步的明晰化。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多向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他的现代性也可以弥补传统的依靠黑板来教学的方式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和获得相关的知识,使他们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很好地发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推动初中历史的教学改革,还可以帮助初中历史教师,成为他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何君.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J].教学探讨.2011,(7)
篇8
一、传授科学预习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前置效果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好初中历史的重要促进因素,部分学生缺乏预习技巧的指点,预习效果较差,或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导致历史学习缺乏针对性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强化了学生预习技巧的指导,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高效预习。
(1)多种途径搜集教材关联信息。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内容较多,时间跨度也长,要想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应当对教材信息进行扩充。如教学《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我国科举制度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各种形式、意义等方面信息的搜集。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上网搜集整理等方式,梳理了与科举制度有关的大量信息,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课堂的信息容量。
(2)仔细阅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笔者要求学生对历史教材进行反复阅读,通过快速浏览熟悉教材内容,通过字斟句酌推敲对教材中所讲述的要点进行充分揣摩回顾,培养学生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历史教材阅读习惯。既要快速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要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养成学生细心、深入的阅读习惯,便于更好地掌握历史教学知识点。
(3)整理筛选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预习活动提高针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学生在历史预习中的难点问题罗列出来。笔者要求学生大胆思维,积极探究,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作为质疑的内容整理出来。一方面在课堂新授教学时进行针对性听讲,另一方面可以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作为质疑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重难点突破的效果。
二、强化课堂学习技巧,发挥合作学习促进效果
课堂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技巧的指点,让学生在合作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促进效果。
(1)学会拓展思维思考问题。以史为鉴,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探究规律、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如在教学内容时,笔者指导学生从的进步性、积极性以及局限性等方面,全面评价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对后来的发展具有哪些作用等等。引导学生分析在中国失败的根源: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思维进行启迪,让他们拓宽思考的角度,有利于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梳理历史发展规律。
(2)学会相互合作研究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不再以个体学习为主,而是以小组相互合作的形式,提高学习成果的有效性。在每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都有意识地选取一些重难点问题作为思考线索,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开展互动学习。每个人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或是争论,鼓励学生遇到观点不同的时候大胆争论,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辩证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以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历史事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学会联系生活分析问题。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感悟。如教学“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从书本的介绍拓展开去,了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变化。通过搜集材料,展示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展示我国科技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加深学生的理解效果,同时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提升记忆巩固技巧,放大形象记忆理解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强化学习与记忆技巧的指点,以实现花费最少时间、记忆最多内容的效果。
(1)发挥形象学习法促进效果。历史学习中的人物、时间节点比较多,各类历史事件也较为复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加深记忆。如对清政府签订的多个不平等条约中的时间、通商口岸、赔款数量、割据地点等进行直观对比,从而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链,提高记忆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指导学生提高记忆的成效。在学习回忆一个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联想到与此相关的多个知识点,从而形成环环紧扣的历史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2)发挥框架记忆法促进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规律提炼出来,并按照一定的编排原则进行框架处理,在脑海中形成网格化构架状态,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固定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历史知识点建构的牢固性和系统性,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记忆效果。
篇9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068―01
史料作为历史教学的基础与依据,是历史学科的灵魂,因此,如何正确对史料知识进行整理,并将史料知识融汇到历史教学之中,成为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难题。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应用策略,以此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一、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应用的意义
1.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具备学习的兴趣,则会主动了解某一项事物,主动学习某一项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史料知识进行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某种角度分析,史料知识如故事一般,具有丰富的情节,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现实之中。比如,在学习《》一文的时候,历史老师可以搜集大量有关的故事,或者有关林则徐的个人经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并且从林则徐的个人故事与经历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2. 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规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历史规律。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史料知识如果过多运用则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因此需将史料知识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让学生对历史规律以及历史知识有所掌握。比如,在对清朝末朝的历史事件进行教学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将史料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当时清政府所签订的各项不平等条约,加强对各类不平等条约的认识,让学生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3. 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历史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时空概念,让学生对年代计算方法掌握,并能够识别各类历史图表。另外,还需让学生掌握阅读以及理解的基本能力,能够形成思考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进行正确的评价与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掌握与理解,从而积极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巧。
二、史料知识应用到历史教学中的策略
1. 将教材作为史料知识应用的主体。从整体角度分析,教材是史料应用的主体,也是学生与教师的依赖品,历史教师需要对教材加以重视,并且在课余时间进行认真分析,做好备课工作。在这一基础上,历史教师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但是也不能一味进行补充,如果课外史料知识应用比较多则会淡化教材知识,无法将教材内容与教材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因此,教师需适当应用课外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史料的应用需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生的心智还未发展成熟,仍处于发育阶段,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行为方式都在发生转变。在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对初中生的调查与分析,初中生可以对某一项事物进行分析与假设,但是在判断事物本身的逻辑思维上则有所不同。另外,具体的形象也会对初中生的思维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在选择史料知识的时候应多以故事与图片为主,并且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避免将多余繁琐、复杂的史料知识讲解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
篇10
农村中学历史教师,师资不稳定,数量少,素质低,任务重。构成主要是:兼职教师;临近退休或体弱多病的教师。主要有以下三种现象:
一、大量的历史非专业教师的存在,缺乏专业历史教师,学历专业不对口
许多农村中学专业历史教师奇缺,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为非专业历史教师, 缺乏系统而扎实的历史专业理论水平和历史专业知识素养。大量非专业人员充任历史教师,专业历史教师又普遍缺乏在本学科教学方面提高和发展的欲望,造成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整体业务素质薄弱,难以完成素质教育赋予历史教学的新任务。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要想承担历史课改的重任,需优化历史教师队伍,加强历史专业教师的培训。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他就能成为有才干、有经验的行家。”教师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校本教研的时间不充足和质量不达标。
二、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
在农村中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的功利性十分强烈。“中考考的就学,不考的学科就不感兴趣了”。在许多地区中考不考历史或者开卷考试,这就使得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的学习,这种倾向在农村初级中学更为普遍、严重。学校领导和历史科任老师自身都不重视历史教学,大都抱着临时的思想。每学期,甚至在学期中途,有些学校有些班级,历史科任老师随时会换人。历史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农村中学教学方法改革滞后,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性不强。大部分教师掌握的仍是传统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明显滞后,教学质量低下。课程资源的开发无论从水平,能力还是时间,都非常有限。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他就能成为有才干、有经验的行家。”很显然,很少老师做到了这点。某县有名非历史专业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历史成绩名列第一,当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他的回答竟是让学生反复背课本。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学生学习功利性十分强烈。许多地区中考不考历史,这就使得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的学习,家长亦仅注重孩子的数理化等成绩,忽视历史教学,初中历史教师也是无可奈何,这对高中文科教育的冲击是相当大。
农村学生视野狭小,信息闭塞,人文素养缺失,历史学科基础薄弱。农村中学的学生在阅读量、知识面、理解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学习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韩愈在《进学解》中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农村学生,家长多数长年在外打工,留守学生特别多。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代管。爷爷奶奶对孙辈比较“娇惯”、“管不住”,家庭教育缺失,学习基础稍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缺乏自信、自我约束能力差,纪律意识弱,这就对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托尔斯泰也说:“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而我们有些老师似乎忘记了这些技巧。
新教材对于学生的起点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掌握较好的基本知识,较强的分析思维能力。新课程似乎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即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历史学科基础,但这种“预设的前提”与现实的差距是相当大的。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材给农村历史教学制造了麻烦。高中新教材用的是模块专题方式来编写,它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基础之上的,但这与现今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有出入。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学生以及家长不重视,初中历史教师也是莫可奈何,相当大程度上冲击了高中的历史教育和文科教育。
- 上一篇:企业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下一篇: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