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问题汇总范文

时间:2023-08-16 17:4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问题汇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问题汇总

篇1

一、厘清审计的内容

弄清楚要审什么是每项审计的前提,在审计表格设计前,首先应该弄清楚此次审计的内容是什么,在概念上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如打击假发票活动,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假发票”,“假发票”究竟是指真的经济行为,假的报销发票,还是指假的经济行为,真的报销发票,又或者假的经济行为,假的报销发票呢? 又如会议费审计调查,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会议费,会议费包含些什么,不包括什么,会议费与培训费如何界定区分,会议费与公务接待费的区分等等。通常情况下,认为为召开会议而发生的场地租赁费、设备租赁费、参会人员的食宿费以及会议资料费等都属于会议费。而现实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为进行各类培训而组织的会议,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会议费还是培训费,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明确的区分。有的单位将人员培训会的支出计入培训费,有的计入会议费,有的单位甚至将餐饮发票报销计入会议费,在审计过程中,应如何区分,需要审前对会议费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

二、审计表格行标题列标题的设计

审计表格行标题和列标题的内容是审计表格的主体,一个审计表格设计的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清晰、内容是否明确全部取决于它。行标题列标题的确定,要根据不同审计项目的特点确定,在形式上至少要考虑到汇总环节的需求,在内容上要概念明确,没有歧义。

审计表格行列标题设计,在形式上要便于汇总分析。例如对多个部门单位某几项资金的审计,最好将部门单位作为行标题,将专项资金作为列标题,以便汇总,反之亦然。如果在表格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汇总的问题,也可以通过EXCEL复制粘贴选项下选择性粘贴-转置功能对审计表格予以调整。

审计表格行列标题内容的确定,关系着审计人员填表的准确性。首先行列标题在内容上应该跟本次审计高度相关,无关事项或关联度不大的事项没有必要列入,减少数据的冗余;其次行列标题应该内容清楚,没有歧义,如果某一内容易产生歧义,最好在表格中予以备注说明,消除歧义。如会议费审计中,会议费超内部预算支出的次数,金额。对于此处的金额,有的审计人员理解为超支的金额,有的审计人员理解为超支会议的会议金额。最后行列标题应该内容明确规范,易于填列,建议选部门预算报表、决算报表、资产负债表等有明确规定,数据有确定出处的类、款、项、科目等作为行列标题,这样即使是多层级的审计,数据也不容易出错。如会议费审计中的三公经费基本情况表列标题的设计就很好,因公出国出境费用、公务车辆购置费、公务车辆运行费以及公务接待费的预算数、决算数、实际支出数的填列,内容非常明确,基本不产生理解歧义,不但方便各审计人员根据预决算报表以及会计账簿轻松填列,而且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审计表格数据汇总中的注意事项

设计简明扼要的审计表格,真实、完整填列内容,最终目的都是获取数据,汇总分析审计数据。汇总审计数据,首先要注意数量“单位”,在审计填表过程中,有些审计人员为方便填表,会修改表的数量单位,有的将“万元”改为“元”,有的将“元”改为”万元”,还有的将“万元/辆”、“万元/人”修改为“元/辆”、“元/人”。在汇总前,一定要看清楚数量单位,否则可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其次要注意审计表格的格式,在汇总前,一定要看看即将汇总的这张表格有没有被修改,有没有增加删除行列,避免错行错列,将不同的内容汇总在一起;最后还要注意有些数据不能直接汇总,如人均支出的汇总,需要还原数据,将人均支出还原为总的支出、总的人数,然后计算人均支出汇总数,像这样的数据还有单车费用,增长率等等。如果审计汇总需要这类数据,那么最好在审计表格的设计过程中,增加人员数、支出总数、车辆数、车辆费用总数等基础数据。

四、审计表格的缺陷与完善

审计表格简明扼要,便于理解掌握,后期还能轻松汇总分析数据,有自身无可比拟的优点,当然也有它难以克服的缺点。即使是设计非常周密的审计表格也无法涵盖千姿百态的实际情况,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及时修改审计表格予以涵盖;对于特殊性的问题,则只能通过文字描述,图示等方式来予以弥补,不一定非要通过扩充表格来说明。

篇2

关键词:SQL语句;公务用车改革;执行

近年来,随着各地采取定编配备、政府采购、多部门联合审批等各项措施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并暂停增加新车购买,在较大程度上控制和遏制了公务车辆的规模和经费进一步增长,但仍在部分程度上存在着管理粗放、使用浪费、配备不均等、部分开支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更新报废制度建立的滞后,车辆老化、使用年限超限等用车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履行公务、车辆安全、建设节能型机关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深化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尽快建立统一、规范、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对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规范职务消费、促进节能型机关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笔者在对某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审计中,利用SQL语句和AO系统的自动审计功能检查公务用车改革的执行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一、对应发放的车改补偿金额进行统计

根据从第三方取得的人员表和车改办补偿发放标准表,生成新的应发放补偿金额表。

var s1;

begin

s1:='select a.职务级别,[2014年补偿标准]*[2014年人数] as 应发放补偿金额 from 人员表 a join 车改办补偿发放标准表 b on a.职务级别=b.职务级别';

createtemptable('应发放补偿金额表',s1);

end.

二、统计该单位每月应发放的车改补偿金额标准

var i,j,g,c,l;

begin

ShowMsg('现在开始查询统计应发放的车改补偿金额');

g:=('select sum(应发放补偿金额)from应发放补偿金额表');

j:=CreateQ(g,-1);

i:=Qeof(j);

if i1 then

begin

repeat

AddTransrslt(j,'应发放补偿金额');

i:=Qmov(j,1);

i:=Qeof(j);

until i=1;

TransBatch(j,'应发放补偿金额');

ShowMsg('具体明细见疑点表中“应发放补偿金额”');

end

end.

三、通过公务用车交通费用支出情况统计明细表按月统计该单位实际发放的补偿金额

var s1;

begin

s1:='select 月份,sum(发放交通费补偿) as 实际发放补偿金额 from 公务用车交通费用支出情况统计明细表 group by 月份';

createtemptable('实际发放补偿金额表',s1);

end.

四、用实际发放补偿金额减去得出的每月应发放的车改补偿金额标准,发现该单位在实际发放当中多发补偿的行为

var i,j,g,c,l;

begin

ShowMsg('现在开始查询多发放的车改补偿金额');

g:=('select 月份,实际发放补偿金额-48600 from 实际发放补偿金额表');

j:=CreateQ(g,-1);

i:=Qeof(j);

if i1 then

begin

repeat

AddTransrslt(j,'多发放的车改补偿金额');

i:=Qmov(j,1);

i:=Qeof(j);

until i=1;

TransBatch(j,'多发放的车改补偿金额');

ShowMsg('具体明细见疑点表中“多发放的车改补偿金额表”');

end

else

begin

ShowMsg('没有多发放的车改补偿金额');

end;

end.

(1)根据取得的该单位交通经费支出情况统计明细表,按年度统计各项交通费用的支出明细,生成交通费用支出汇总表

var s1;

begin

s1:='select 年度,sum(发放交通费补偿)as发放交通费补偿合计,sum(燃油费)as燃油费合计,sum(维修保养费)as维修保养费合计,sum(车辆保险费)as车辆保险费合计,sum(过路过桥费)as过路过桥费合计,sum(车辆装饰费)as车辆装饰费合计,sum(非编司机工资及保险)as非编司机工资及保险合计,sum(出车补助)as出车补助合计,sum(租车费)as租车费合计,sum(其他与公车相关费用)as其他与公车相关费用合计from交通经费支出情况统计明细表group by年度 ';

createtemptable('交通费用支出汇总表',s1);

end.

(2)根据生成的交通费用汇总表,按年度汇总交通费用的总计支出,生成年度交通费用汇总表

var s1;

begin

s1:=' select 年度,sum(发放交通费补偿合计)+sum(燃油费合计)+sum(维修保养费合计)+sum(车辆保险费合计)+sum(过路过桥费合计)+sum(车辆装饰费合计)+sum(非编司机工资及保险合计)+sum(出车补助合计)+sum(租车费合计)+sum(其他与公车相关费用合计) as 年度交通费用汇总 from 交通费用支出汇总表group by 年度';

createtemptable('年度交通费用汇总表',s1);

end.

(3)根据取得的该单位人员表,按年度计算该单位的总人数,生成年度人员汇总表

var s1;

begin

s1:=' select 年度,sum(县级)+sum(副县级)+sum(正科级)+sum(副科级)+sum(一般人员) as 年度人员汇总 from 人员表 group by 年度';

createtemptable('年度人员汇总表',s1);

end.

五、根据生成的年度交通费

用汇总表和年度人员汇总表,以年度总交通费用支出除以年度总人数,按年度计算人均交通费用支出

var i,j,g,c,l;

begin

g:=(' select a.年度 AS 年,年度交通费用汇总/年度人员汇总 as 人均年度交通费用支出 from 年度交通费用汇总表 a join 年度人员汇总表 b on a.年度=b.年度');

j:=CreateQ(g,-1);

i:=Qeof(j);

if i1 then

begin

repeat

AddTransrslt(j,'人均年度交通费用支出');

i:=Qmov(j,1);

i:=Qeof(j);

until i=1;

TransBatch(j,'人均年度交通费用支出');

ShowMsg('具体明细见疑点表中“人均年度交通费用支出”');

OPutChart(j,'年','人均年度交通费用支出,clred');

end

篇3

拳法一:迅速改变数据格式

部分财务软件(比如用友Nc)导出的数据是文本格式,无法直接进行加总求和,非常不利于后续审计中对数据的处理,也很容易导致数值计算错误。因此,我们这套组合拳首要解决的就是改变数据格式的问题。对此,审汁实务中通常有两种方法来解决。

(一)采用“查找和替换”方式迅速改变数据格式

使用“,”替换“,”就能迅速将文本格式的数字转换为以数字格式存储的格式。

操作方法:A.按快捷键CTRL+F(或执行开始――编辑――替换)。

B.在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处都键人西文的点号。(如图1)

点击“全部替换”,就可迅速实现数据格式的转化,将原来带小数点的文本型字符串变为数值型字符串。

(二)采用数据分列改变数据格式

使用“查找和替换”方式可解决大部分情况下的数据格式转化问题且能一步到位完成对所有项目的更改,但是当文本型字符串所代表的数值信息为整数时(即不存在小数点时),该法失效。这时,就需要采用数据分列方式来改变数据格式。

A.为了使分列后形成的数据出现较整齐的效果,先选中所有数据,将格式设置为数值格式,并将保留小数位数设置为0。

B.选巾整列,数据 数据工具一分列。按照数据分列向导进行操作。只需3步,即可轻松改变数据格式。

拳法二:利用数据透视表迅速生成明细表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可以快速汇总大量数据的交互式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折叠、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用户可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在实务中,数据透视表在数据分类汇总上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它在审计明细表编制中的广泛应用。利用序时账生成数据透视表可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各明细项目的状况,理清审计思路,把握重点。

下面举例详细介绍如何利用序时账生成对应的审计明细表。

案例:

A公司为一家商品销售企业,其账目较为繁杂。对于管理费用的一些项目属于我们重点关注的。在审计中,我们采取通过序时账汇总生成明细表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对数据的前期处理,即我们俗称的“掐头去尾”。针对导出的序时账,我们先去掉表头、表尾的无关信息及可能存在的单元格合并,再用前面讲过的“拳法一”对数据格式进行修改,统一数值格式。

第二步是在前期处理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汇总透视。

A.首先选中整个数据源,选择插入选项卡下的表组,单击数据透视表,将放置数据透视表的位置选为新工作表,(其余均可按照Excel默认的方式进行操作)即可在新工作表(本例中为sheetl)出现数据透视表的雏形。

B.将金额拖动到数值,对应科目与月份分别拖动到相应的行字段和列字段。在数据透视表字段设置选项中,右键,选择相应的字段设置,一般默认是计数,将其改变为“求和”。将借贷方向拖人页标签字段,实现筛选功能。(即形成图2中所示的布局)

C.最后形成分项按月显示的管理费用明细表。为了直观地显示各二级科目的发生额大小,我们可以选中数据表中的某一行,选择排序按钮,数据透视表就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对当前字段进行排序。

此时,双击对应的单元格,EXCEL就可以在新生成的工作表上显示该科目该月份的明细。在审计中,我们对某科目某一特定月份的收支情况存在疑问时,就可以双击单元格,查看该科目当月收支情况,增加我们发现问题的手段。比如在图2中,双击B5,就可以查看办公费1月份的每一笔发生情况。

拳法三:用数据透视表发现审计线索

数据透视表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生成明细表,在后续审计中它也为我们的审计带来了不少方便。数据透视表很大一个优势就是变化迅速,通过数据透视表布局上、值显示方式简单变换就可实现明细表的大变身,使我们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满足我们多角度、立体化分析数据的要求。我们继续以上面的管理费用为例来讲解数据透视表在发现审计线索上的作用。

在上一步中我们看到了管理费用二级科目显示的绝对量变化,接下来我们稍微一变身,实现管理费用的相对量呈现。在数据透视表区域的任意位置,右键单击“值字段设置”,在“值显示方式”中选择“占同行数据的百分比”,即可以看到每月发生额分别占年发生额的比例。我们可轻松发现比例异常的月份,在实质性程序阶段对其重点关注。

除了本年各月之间的比较,我们还可与去年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环比得出年际之间的变动情况。从去年的已审报表中导出去年各科目的发生额,粘贴至现有的的数据透视表中。在数据透视表中,将得到的各科目全年发生额复制并粘贴(为了解决数据透视表中函数无法直接运算的问题),求出今年发生额与去年发生额的变动额和变动比率。在审计中一般,我们对变动幅度超过30%的项目即判断为异常项。因此,在变动额的右侧s5单元格插入函数If(ABS(R5)>=0.3,“重点关注”,“”),并用自动填充工具向下填充。当变动比率超过30%时,该列将会出现“重点关注”的字样,提醒我们对此进行重点审计。

篇4

根据财政部有关要求,为做好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和汇总工作,确保决算报表全面完整和真实可靠,现就做好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审核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区县财政局、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和境外企业,应加大报表审核和汇总工作的组织力度,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

(一)及时安排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审核和汇总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内部工作分工协调,及早安排,认真组织,确保报表工作有条不紊,按时完成报表的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

(二)加大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审核和考核工作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落实报表审核工作的各级次负责制度,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的层层考核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报表数据质量。

(三)强化会计决算报表的审计工作。充分重视社会中介机构在报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认真执行我局和财政部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相关规定,严格要求注册会计师和中介机构的资质和工作规范,强调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合法性与严肃性。

(四)认真做好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分析工作。在完成报表的汇总工作后,各区县财政局、各企业要及时对所属企业、单位决算报表工作进行总结,做好企业运行效益情况的分析工作。

二、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审核的有关要求

各区县、各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以及报表编制和审计的文件规定,加强报表数据质量控制,认真审核报表填报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以及增减变动的合理性等。确保会计决算报表达到以下要求:

(一)填报方法规范准确。严格按照财政部下发的报表编制文件所规定的格式、内容和参数逐级逐户录入,按规定方法进行合并或汇总,并保证报表的树型结构级数据库结构规范、清晰。

(二)上报数据真实完整。确保所属企业按照统一要求全面、完整上报年度决算报表,各项数据符合企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真实合理,不重不漏,杜绝虚报、错报、漏报、瞒报等弄虚作假现象。

(三)相关指标衔接可比。注意检查合并或汇总数据与基础录入数据的互相衔接。认真审核表内和表间勾稽关系,做好数据有效性检查,及时核实有关重点指标,排除异常数据的出现。

(四)报表上报及时完整。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全面及时上报各类报表、数据及相关材料,上报的汇总报表必须手续齐备,行文正规明确,报表与软盘数据一致,金额单位准确无误,严禁越级调整下级企业和单位的报表数据。

三、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全市验审工作注意事项

市财政局对全市市属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验审工作计划从20*年*月*日开始截止到*月*日集中完成(具体安排附后),各区县财政局决算汇审时间为*月*日至*日(具体事项另行通知),境外企业会计决算报表集中验审时间为6月份(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区县财政局、各企业应提前做好全市验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携带手续齐备的上报资料参加验审。

(一)完成本地区、本企业的审核工作。参照《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参考表》的工作流程进行质量控制。

(二)按照财政部及市财政局相关文件要求的内容准备好上报材料。具体包括报表和编报说明(财务状况说明书),企业处一份,主管处室一份。市属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和审计报告等,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还应当同时分别提交对审计报告相关内容提出的财务处理或帐务调整意见或者年度会计报表编制的有关情况和意见,将以上材料分别按类别装订成册,有关责任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各区县财政机关应当对审计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附报总体审核意见;计算机介质的合并或汇总数据及基础数据、编制说明(或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三)审核报表重点指标及户数与20*年相比的增减变动情况。分析企业户数增加减少的原因,填写《20*年主要指标变动表》,打印并上报电子文档,填写财统2号文规定的《汇编范围企业户数变动分析表》,并附电子文档。

篇5

【关键字】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报告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序言

政府建设单位承担的是政府投资项目,因此工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审视。多年来,建设单位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均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送审,接受有关审计部门依法对承担建设工程的审计。这些审计报告数量大,涉及面广,从一个集中的窗口较突出的反馈了外界对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全方位评价。因此,对这些审计报告进行解读与分析,对于提高建设单位总体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工程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审计问题汇总

1、 审计报告汇总范围

近三年,该政府建设单位送审的工程项目较集中。因此,审计报告汇总范围选择为2009年 ~ 2011年。这期间,审计部门共审计该政府建设单位工程 91项,出具审计报告91份,提出审计问题148个。其中2009年审计工程40项,提出审计问题64个;2010年审计工程25项,提出审计问题47个;2011年审计工程26项,提出审计问题37个。

2、审计问题汇总结果

上述148个审计问题涵盖了建设工程管理主要方面,其中数量占前12位的审计问题有:

(1) 多计造价,共65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43.9%,占建设工程总数的71.4% ;

(2)未签合同先施工,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共11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7.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12.1%;

(3)超计划投资,共11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7.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12.1%;

(4)合同条款不严密,共8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5.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8.8%;

(5)多计建设单位管理费,共6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4.1%,占建设工程总数的6.6%;

(6)财政拨款高于审计价,共4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7%,占建设工程总数的4.4%;

(7)合同管理不规范,共4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7%,占建设工程总数的4.4%;

(8)送审决算资料有错,共3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0%,占建设工程总数的3.3%;

(9)超付工程款,共3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0%,占建设工程总数的3.3%;

(10)部分项目合同单价虚高,共2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1.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2.2%;

(11)工程造价结算有失误,共2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1.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2.2%;

(12)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不相符,共2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1.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2.2%。

其余审计问题未有重复。

二、审计报告解读

上述148个审计问题涉及建设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面,分析起来也比较复杂,但仍然可以总结出建设工程管理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倾向。分下面5个方面进行:(1)3年来审计问题绝对数量的变化;(2)3年来审计问题环比数量的变化;(3)3年来审计问题集中度的变化;(4)较集中的审计问题分析;(5)2011年主要审计问题分析。

设2009—2011年中,每年度提出的审计问题数量为Aj;被审计工程的数量为Bj;审计问题的类别数量为Dj(见附录)。那么,依据审计报告,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审计问题绝对数量 Aj 的变化

根据“统计结果”(见附录),A2009、A2010、A2011分别为64、47、37,见下图。

图1:3年来审计问题绝对数量的变化

由图中可以看出,审计问题数量绝对值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在逐步趋向规范化,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2、审计问题相对数量Cj的变化

Cj =Aj / Bj (2.1)

根据“统计结果”(见附录),经计算,C2009、C2010、C2011分别为1.6、1.88、1.42,见下图。

图2:3年来审计问题相对数量的变化

由上图可以看出,(1) 三年来,审计问题数量相对值始终保持大于1,每项建设工程平均至少存在一个审计问题;(2) 审计问题数量相对值变化呈波动趋势(2010年最高),表明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在规范化进程中发展并不稳定,2010年值得进一步总结。

3、审计问题集中度指数Ej的变化

审计问题集中度指数 Ej = Aj / Dj(2.2)

根据“统计结果”(见附录),经计算,E2009、E2010、E2011分别为2.78、2.47、3.70,见下图。

图3:3年来审计问题集中度的变化

由此图可以看出:(1)3年来审计问题分布越来越呈现“集中”的趋势,特别是2007年集中度最高,37个审计问题分布在10类别当中;(2)集中度越来越高,也说明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在规范化进程中某些方面一直是“薄弱环节”, 这些薄弱环节正成为制约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进步的“瓶颈”,不容忽视。

4、 2009至2011年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问题占前12位的主要问题中,与资金造价有关的占8项,数量最多;与合同有关的审计问题数量位居其次。

5、 2011年审计报告中,审计问题主要有多计造价(占8条);而未签合同先施工,合同条款不严密,财政拨款高于审计价(各占3条),见下图。

上图表明,2011年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问题呈现数量少但更加集中的趋势。

三、若干审计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

下面,在进一步归类的基础上,就若干比较突出的审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1、未能按政府下达投资概算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多计造价,超付工程款,工程结算有失误问题

原因:

图纸质量不高,造价咨询单位审定的概算,编制的预决算不完善、不准确(不排除某些工程在实施时提高建设标准中途改变较大)。

超付工程款问题,主要原因是设计单位提供签定设计合同的概算偏大,造成设计费超付,签定施工合同的工程预算过大,期间计量支付审核不够严格,结算不准确,当审计价低于此数时,便出现工程款超付问题,使政府建设单位承担极大风险。

建议:

(1)按批准的概算完成政府投资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设单位所有的业务部门。图纸质量是基础,概算编制是保障,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要严格。今后政府建设单位应加强建设工程的前期管理,作好前期必要的(如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特别是一些市政改造项目的管线改迁等零星工程要纳入概算申报当中。在建设单位目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以合同奖惩及履约评价加强对勘查设计单位及造价咨询单位的管理,努力提高图纸质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努力使投资计划客观、全面、完备、不漏项。

(2) 政府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投资计划权威性教育,借鉴其他省市建设单位经验,制定必要的主管工程师“问责”制度,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努力使工程不突破投资计划。

(3)加强对造价咨询单位及现场变更签证的管理,力争解决工程预算、结算存在的质量问题。对造价咨询单位工程预结算过大实行“问责”,并对建设单位因此造成超付工程款损失时,予以赔偿。

(4) 要强化主管工程师对工程竣工后进行及时结算审计,以避免资料丢失漏项。建议实施竣工工程总结制度,由计划部门牵头对工程进行全面总结,给工程及各部门的工作作出评价。

(5)要加强工程资料的管理,实行重要工程资料上网制度。

2、未签合同先施工,违反基本建设程序问题

原因:

多是应急任务,现场突发问题,如开挖后发现地下管线等,也有未及时办理合同造成的。

建议:

应建立“违反基本建设程序问题”预防与问责制度,对未及时办理合同的作出书面说明,同时,建立与审计部门及时沟通的机制。

3、无投资计划批文

原因:

前期规划立项、论证工作滞后,应急工程。

建议:

(1)建设单位应加强建设工程的前期管理工作,设置规划设计部门,加强与计划部门的及时沟通。

4、合同条款不严密,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项目合同单价虚高问题

原因:

合同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一定“随意性”,审查环节未能落到实处。

建议:

严格合同管理,加强合同权威性、风险性教育,对于审计出的合同问题,制定必要的“问责”制度。例如,可借鉴施工图审查方法,建立重大合同的“主审、”“复审”制,要加强对标底,商务标的审核。

四、结语

政府建设单位承担主要建设工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正确的解读与分析审计单位提出的审计报告,对于提高政府建设单位总体管理水平,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工程管理体制是一个契机。

本文结合政府建设单位工作实践,解读分析了这些审计报告。这些审计报告涉及问题148项,认真、仔细的对这些审计报告进行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从中发现更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线索。

事实上,政府建设单位还存在其他类似的“问题反馈窗口”,如项目立项的有关文件,这些文件对于建设单位提高总体管理水平同样有益。

附录:2009年 ~ 2011年审计问题汇总(略)

参考文献:

[1]蓝寿荣,无效建设工程合同认定及处理,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年,NO.3,总第60期,P16-19.

篇6

根据省财政厅鄂财监发[20*]5号《关于转发财政部<地方开展20*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通知》和武财监[20*]223号《市财政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通知》精神,决定自20*年6月中旬至9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为组织好、完成好这项检查工作,制定检查实施方案如下:

一、检查的指导思想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贯彻落实总理“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大会计监管力度,进一步整顿会计秩序,不断扩大会计监督检查的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

二、检查的重点内容

(一)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内容按照《会计法》、《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包括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合法,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完整,是否存在会计造假行为等。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被查单位2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必要时可延伸到以前年度。对于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要特别关注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情况,企业是否严格执行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利用新旧会计准则转换之机操纵损益的行为,确保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

(二)会计师事务所检查的内容按照《注册会计师法》、《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各地应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设立条件、业务报备、内部管理、会计信息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可延伸到以前年度,切实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和内部治理水平。

(三)检查中应对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新审计准则的情况进行调研,重点关注注册会计师是否具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否能有效实施风险评估等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收集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按照规章编制和保存审计工作底稿。

三、组织方式

在省财政厅统一领导下,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发动全市范围内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各区财政局负责组织发动各区范围内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在检查和处理处罚工作完成后,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要求向省财政厅汇总上报检查材料。

四、检查时间

检查自20*年6月中旬开始至9月底结束。

五、检查要求

(一)各检查组及参检人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待这次检查,努力打造精品工程。要加强规范化检查意识,严格遵循《财政检查工作办法》和《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工作规程》等检查工作程序,做到:统一检查对象、突出行业重点;统一工作部署、上下联动、体现规模效应;统一业务流程、规范执法行为;统一处罚尺度、规范处罚文本格式;统一对外公告。

篇7

    2011年10月,浙江省审计厅组织各市、县(市、区)审计机关对全省2006年至2010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支情况开展同步审计。土地出让金是涉及地方经济和社会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此次审计不仅要摸清“十一五”期间的出让金和土地家底,还要对“十二五”期间的用地和出让金进行分析预测,达到为科学发展、为领导决策、为执政惠民服务的最终目的。在时间紧、人员少的情况下,有效的组织管理和高效的技术支撑成为完成任务的关键。针对项目特点,必须采取数据式审计方式来组织完成。

    一、项目总体情况介绍

    (一)项目需要关注的问题

    根据全省统一组织项目实施特点,需要集中关注、解决和实现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事项全省一致性,体现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的问题;解决信息化环境下取不了数据,审不了业务,审计技术老化的问题;解决审计现场作业大海捞针重复劳动,审计人员经验参差不齐的问题;解决审计项目统一管理和审计资料规范传递的问题,加强审计作业管理;解决审计决策与管理手段不足,审计现场和非现场脱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二)项目建设成果

    扩大了审计范围。审计范围为2006年至2010年全省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重点为2010年度土地出让金征、管、用情况。并延伸审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审计对象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财政系统、各类开发区(园区)、乡镇以及相关的土地出让金征、管、用单位等。

    提高了审计效率。全省集中培训、项目启动、数据采集、数据集中分析、分散核查、出具报告,项目从开始到出具审计报告初稿历时一个半月。

    提升了审计效益。通过项目管理过程规范化、项目实施内容标准化、现场与非现场协同交互管理,实现审计质量效益;通过引入审计数据采集分析技术,利用总分总的审计模式,数据集中分析,疑点分散落实,降低了时间和费用成本,实现审计成本效益;全省成果分类汇总,达到总体把握、重点突出的全面审计目标,实现审计成果效益。

    二、数据式审计新模式

    (一)项目建设思路

    国有土地出让金审计项目,以数据式审计为基础,依托数据中心数据采集分析、统一组织项目管理,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审计业务数据的模型化分析、审计项目规范化管理,形成创新实践数据式审计管理作业模式。

    

    (二)多样数据,采集汇聚

    数据的多样性。土地出让金的收支使用和土地的征、管、用涉及的部门和单位都很多,且业务流程复杂,同时审计所需要的数据种类多,凭借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很难对其实现有效的全面监督。

    

    数据中心数据采集汇聚。通过数据分析平台,利用数据式审计模式,使国土、财政、城建房管、开发区等多部门的各类数据一体化,实现了项目管理规范化,实施流程标准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分析模型化。

    (三)集中分析,延伸落实

    全省各市、县(市、区)的多级数据统一分析,既可以总体分析评价,又可以个体实时剖析,全省从面上实时掌握了总体情况和问题,避免各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处理。

    国有土地出让金项目审计共涉及六类业务,包括24个审计事项,125个审计方法,136个审计模型(多维和查询),通过对全省数据采集,统一模型分析,系统自动生成审计底稿文件分发全省各审计组进行延伸落实。

    土地出让金欠缴情况和滞纳金征收情况审计案例分析。

    审计目标:通过国土批后部门监管系统获取土地出让金缴款数据,统一分析正常缴款项目信息,延期缴款项目信息(半年,一年,两年,两年以上),拖欠项目信息,应缴滞纳金、实际缴纳滞纳金项目信息,收缴率信息,检查土地受让方有无按规定时间及时缴纳出让金,掌握土地出让金欠缴数、补缴数、滞纳金缴纳数以及截至2010年末的累计欠缴情况。

    审计步骤:第一步将监管系统约定交款信息表与供地项目信息相关联筛选出供地项目为正常状态约定交款的年份在2006-2010年期间的约定交款记录;

    将第一步的结果与实际交款信息表相关联,筛选出项目状态为正常的实际交款记录;

    根据约定交款金额与实际交款金额对比得出每笔约定记录的欠缴数;

    根据约定交款时间与实际交款时间对比,计算欠缴天数,并按千分之一的比例计算每笔约定交款记录应收滞纳金金额;

    汇总所有欠缴金额和滞纳金金额,得出全省土地出让金欠缴情况和滞纳金征收情况。

    (四)统一指挥,兵团作战

篇8

2018年以来,三分局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围绕岗位目标任务和“揭示问题、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审计目标,创新审计理念和方法,团结合作、互相支持,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已完成审计项目5个,配合完成其他临时审计工作7个。目前正在开展洋梓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的审计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现将2018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人为本抓管理,夯实基础促工作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坚持正常的科室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财经法规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建设“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学习型分局。截至目前,三分局全体人员按局要求完成了年初学习计划及网络学习课程。

2、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为确保又好又快地完成今年工作目标责任制任务,我们对科室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实施百分考核,以制度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激励和鞭策科室成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目标任务的分解,明确的分工,从制度上奠定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基础。

3、认真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局统一安排,将各项任务进行了分解,融入到科室工作目标中去,做到了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二、围绕目标抓落实,扎实工作出成效。

一是完成了市2017年度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该项目实施正好是腊月和正月,为按时完成工作,审计组成员都是不顾恶劣的天气,冒雪到现场核实享受危房改造资金补贴的农户,按时并保质保量完成了省厅要求的入户抽查任务。审计报告得到荆门市局与被审计单位的肯定,审计专报得到市长批示。

二是完成了对市房产局、市政协、市农办等x个单位2017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并将汇总情况交二分局汇总。

三是完成了对市卫计局2017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审计决定已落实(审计罚没收入26.8万元已全部上缴财政)。

四是完成了市中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审计决定已落实(审计查出的违规支付应该由职工本人支付的医药费纪委作出对相关人员进行党内警告的处理;对查出的违规加价销售卫材费用8.5万元已全部上缴财政)。

五是完成了市人社局2017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审计决定已落实。

六是完成了政府债务审计工作。

七是正在开展洋梓镇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的审计。

八是除长期抽借1人配合纪委工作外,还配合完成了市委、市纪委、长滩镇财政所、市移民局、市债务清理、市自来水、市民政局等7个临时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全体科室人员的工作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是信息任务还没有完成,任务是 篇,只完成了篇,占任务的%;二是在某些需要延伸的审计项目中,延伸二级单位审计不够深入。

篇9

[关键词] 审计;调查;计算机辅助审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19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30- 02

1 总体分析数据,确定审计重点

(1)数据转换。首先,从出版社销售和成本两个子系统中分别采集4年有关销售和成本明细情况的销售表和成本表,进行数据清理后,导入AO系统。其次,从出版社有关部门取得“教科书分类表”,导入AO系统。

(2)生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种类较多,包括专业图书、教科书、辅导教材和其他种类图书,仅其中一年就多达几百种。本次审计调查的对象为初级中学教科书,因此首先要筛选出所有教科书的数据。首先,分别合并4年的销售表和成本表,将运行结果导出Excel表,再导入AO系统,生成“销售总表”和“成本总表”。其次,将“销售总表”和“成本总表”分别与“教科书分类表”以“书号”为关联字段进行连接,生成“教科书销售类别表”和“教科书成本类别表”。第三,在“教科书销售类别表”和“教科书成本类别表”上查询并筛选生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

(3)分析数据,确定重点调查对象。分析“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发现,销售收入排名前三十位的全部为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及有关辅导教材。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其销售收入约占总销售收入的80%和教科书销售收入的90%。通过总体分析,审计人员将《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确定为重点调查对象。

(4)生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中间表”和“成本中间表”。首先,根据“教科书销售明细表”和“教科书成本明细表”查询并筛选出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情况,整理得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明细表”和“成本明细表”。其次,在“销售明细表”和“成本明细表”中,汇总生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分类汇总表”和“成本分类汇总表”。第三,在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定价”和“印数”两个指标,将其与“销售分类汇总表”和“成本分类汇总表”进行连接,得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销售中间表”和“成本中间表”。

2 重点数据分析,发现异常点

(1)分析销售收入。根据数据分析需要,在“销售中间表”上添加字段“发行地区”、“总码洋”、“销售码洋”和“发行折扣”,生成“销售分析表”。按“发行地区”字段分类统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发行折扣,利用AO软件中的“图表查看”功能绘制出折扣线性图,图表显示某些地区的图书发行折扣高于国家所规定的28%。

(2)分析成本。同理,在“成本中间表”上,添加字段“发行地区”。由于图书在各个地区的印数不同,各项费用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添加“印刷费平均”、“其他费用平均”等字段,生成“成本分析表”。在“成本分析表”中按“发行地区”分类统计成本的各项平均值。然后利用AO软件中的“图表查看”功能绘制线性图表。发现, “成本——其他”、“成本——印刷”和“成本——稿酬”费用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出现异常畸高现象,审计人员将其确定为待落实的疑点。

(3)成本利润率的综合分析。将“收入分析表”和“成本分析表”以“书号”为关联字段连接后生成“成本利润分析表”,汇总统计《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收入和成本总额,分摊《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应承担的管理费用后,计算出平均成本利润率高达34%,与国务院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的政策及中小学教材实行保本微利的原则相悖。

3 核实异常点,发现违纪违规问题

(1)对销售折扣进行进一步核实。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科书折扣率最高达到38%,远高于国家规定的28%,调查了解到,折扣部分大量用于教科书在当地的推广宣传。

(2)核实“成本——其他”和“成本——印刷”费用畸高的异常现象。通过“成本分析表”找出对应的原始凭证,查阅后发现,“印刷费”和“其他费用”中隐藏了大量教材推广费、发行费等不符合规定的支出。

篇10

一、审计差异的含义及分类

所谓审计差异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与有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不一致的事项。

审计人员在完成按业务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和特殊项目的审计后,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审计差异,审计项目经理应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予以初步确定并汇总,并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使经审计的会计报表所载信息能够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一对审计差异内容的“初步确定并汇总”直至形成“经审计的会计报表”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得以完成的。编表并不复杂,关键是要看审计差异应不应该调整以及如何进行调整。

审计差异内容按是否需要调整账户记录可分为核算误差和重分类误差。核算误差是因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引起的误差(即账户记录有错误),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衡量每一项核算误差,又可把这些核算误差区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即未调整不符事项),不建议调整的可能不调整,但不是一定不调;重分类误差是因企业未按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编制会计报表而引起的误差(即账户正确,但报表不正确),例如,企业在应付账款项目反映的预付账款、在应收账款项目反映的预收账款等,重分类误差不管大小都要调整。因此,我们这里将重点讨论核算误差的调整。

二、审计差异调整的具体方法

对审计中发现的核算误差,如何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划分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与未调整的不符事项,是正确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的关键。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性,换言之,注册会计师在划分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与未调整不符事项时,应当考虑核算误差的金额和性质两个因素:

第一次调整:情况一:对于单笔核算误差超过所涉及会计报表项目(或账项)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应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

情况二:对于单笔核算误差低于所涉及会计报表项目(或账项)层次重要性水平,但性质重要的,比如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核算误差、影响收益趋势的核算误差、股本项目等不期望出现的核算误差,应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

第二次调整:对于单笔核算误差低于所涉及会计报表项目(或账项)层次重要性水平,并且性质不重要的,一般应视为未调整不符事项,但当若干笔同类型未调整不符事项汇总数超过会计报表项目(或账项)层次重要性水平时,应从中选取几笔转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过入调整分录汇总表,使未调整不符事项汇总金额降至项目层重要性水平之下。

第三次调整:所有项目错报漏报的合计数与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相比较,如果超过报表层重要性水平,则应从中选取几笔转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过入调整分录汇总表,使未调整不符事项汇总金额降至报表层重要性水平之下。

第四次调整:考虑前期未调整的、继续影响本期的错报漏报金额;如果和第三次调整后的合计数超过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继续调整,直至剩下的未调整不符事项汇总金额低于报表层重要性水平。

第五次调整:考虑期后事项、或有事项的影响,调整方法同上。

具体调整过程举例说明如下:

例如:分报表项目看,假设只考虑应收账款项目,其重要性水平为30万元,报表层重要性水平300万元;那么,

第一次调整:情况一:在应收账款项目中,如果单笔核算误差超过项目层重要性水平30万元,就要建议调整。如:发现一笔40万元的错报,肯定要调,因为超过了项目重要性水平30万元。情况二:如果单笔核算误差低于30万元,但性质重要,也要建议调整。例如:发现一笔15万元的错报,是与另外一单位串通舞弊造成的,建议调整,因为其性质重要。

第二次调整:应收账款项目内,单笔核算误差低于30万元,性质也不重要,就单笔看,应该不建议调整;但是如果应收账款项目内这种未调整的不符事项太多了,以至于合计起来的数超过了项目层重要性水平,也要调整。例如:发现一笔15万元的错报,金额不超过30万元,性质也不重要,不建议调整;后来又发现一笔20万元的错报,同样是金额不超过30万元,性质也不重要,不应该建议调整。两笔错报分开来看,都未超过重要性水平,而且性质也不重要,但加起来的总额为35万元,大于应收账款项目层重要性水平30万元,此时,从中选择几笔调到重要性水平之下。此例中将20万元那笔转为建议调整的;假如还有一笔8万元的错报漏报,同样满足性质不重要,金额也未超过重要性水平,还是建议调20万元那笔,因为剩下的两笔15万元和8万元,加起来的金额为23万元,不超过重要性水平30万元。 总之,调整的原则是:项目调整结束时,不建议调整的错报漏报满足:第一,每笔金额不超过重要性,性质也不重要;第二,加起来的金额也不超过重要性。即相当于两次调整机会,第一次单独看一个项目内,第二次合起来看。这两次调整都是与会计报表项目(或账项)层次重要性水平相比较。

第三次调整:经过前两次调整以后,应收账款项目留个“小尾巴”,固定资产也有个“小尾巴”……每个项目都有个“小尾巴”,第三次调整是将所有项目的“小尾巴”加起来,与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相比较,如果超过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则继续建议调整,直至剩下的未调整的不符事项金额低于报表层重要性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重要性水平是采用分配的方法确定的话,则不会出现第三次调整的情况,因为如果每项都低于项目层的重要性水平的话,合起来的金额也不会超过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因此,第三次调整的前提是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采用的是不分配的方法。

第四次调整:仍以上述情况为例,如前所述,假设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为300万元,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等所有账户已经经过了前面三次调整,最后不建议调整的金额加起来有280万元,低于报表层重要性水平;但是以前未调整,继续影响本期的错报漏报还有50万元,合起来有330万元,超过报表层重要性水平300万元,所以,还要调整。至于是调上期的错报漏报还是调本期的,都不重要,只是把握好一个原则,使得调整后的金额低于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就行了。

第五次调整:审计结束后,发现期后事项或有事项,也可能调整。调整原则和方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