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

时间:2023-08-16 17:4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形象的本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形象的本质

篇1

关键词:环境成本管理;企业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

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现如今我国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政府和社会公众都开始广泛参与到环境问题的保护与治理过程中来。尤其是近几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连续开展数次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整顿治理工作,并且在会议中明确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业趋势报告,对不同行业规定了各自应该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确实,企业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一方面企业带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财富的整体积累,另一方面企业也消耗着大量的生态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恶劣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环境成本管理工作不仅被认为是企业的一种社会环境责任,同时也是企业社会价值的内在体现。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长期的战略经营发展,从而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内在价值。所以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不仅能够有效地了解与掌握企业现阶段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更能通过环境成本管理行为的体现对企业价值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分析,从而引导企业形成对自身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价值管理理念,所以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环境问题作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全面关注。而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石化塑胶行业,这些企业的生产过程是生态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来源,所以说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最基本单位,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成本的管理以及环境问题有效治理都负有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更要时刻关注着社会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主动对企业的环境运营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使企业与其赖以共存的环境社会都能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发展。从这一方面来看,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意义重大,因为环境成本管理是企业与所有社会利益价值相关者沟通的有效桥梁,有着重要的信息价值。所以综上来看,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有着重要现实研究意义。

2环境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2.1样本的选取本文以我国证监会分类制造业下的C4行业———石化塑胶行业沪市的95家上市公司2011-2015年年度报告中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数据披露作为研究样本数据,共收集得到414份年度报告,其中2011年共有56份年度报告,2012年有79份年度报告,2013年有89份年度报告,2015年有95份年度报告,2015年有95份年度报告,其中2015年以前的年度报告中对环境成本的披露在本次研究中只作为对2015年的参考与对照,本文选取最新一年更新的年度报告中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有效披露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数据,即2015年沪市上市的95家石化塑胶行业年度报告中对于环境成本信息的相关披露情况。2.2变量的设计2.2.1实验变量(解释变量)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环境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所以环境成本管理是本文主要的实验变量。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本文对企业代表环境成本绩效的评分类目和评分准则进行分析划定(见表1、表2)。本文还要选取一些控制指标进行共同的分析研究,这样才能综合体现出企业价值的整体变化。本文主要选取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作为研究控制变量,这些指标不仅会影响到企业价值,同时也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相关影响作用。2.2.2研究变量(被解释变量)本文实证研究设计的变量说明见表3。2.3研究模型构建首先本出重要研究假设:环境成本绩效对企业价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关系变量,对于控制变量对企业价值的关系影响本文这里不进行研究假设。本文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实验变量和实验控制变量之后,根据研究假设,以环境成本绩效、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作为研究的自变量;2.4研究结果与分析2.4.1描述性统计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2015年的95家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它们在环境成本绩效这个指标上的均值为0.387,由此可见整体的环境成本管理能力都相对薄弱,我国石化塑胶行业作为环境的重度敏感行业在环境成本管理工作方面的取得的成效并不十分尽如人意,而其中环境成本绩效水平最大值为0.833,最小值为0(代表该石化塑胶上市企业并没有在年度报告中对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任何披露),这又反映出我国石化塑胶行业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表现还存在着较大的企业差距。同时可以发现,代表着企业价值的托宾Q值这一指标,最大值为5.788,而最小值仅为0.273,可见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在企业价值体现上差异显著,同时整体的均值仅为1.596,也说明我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企业价值不高,极有可能是环境成本管理能力不足所影响的,所以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去分析环境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内在关系。2.4.2相关性检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环境成本绩效与托宾Q值俩个指标的相关性,很明显这俩个指标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本文的变量研究没有明显的问题存在。从表5中信息可以看出,托宾Q值与环境成本绩效指标ENPERF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5,在P=5%的显著水平下结果显著,而且在整体影响相关性中反映强烈,说明环境成本绩效与企业价值真的存在着正相关的影响关系,与假设相吻合,具体表现为环境成本管理表现越好的企业公司价值就相对越高,说明研究有着重要的统计学价值。2.4.3线性回归分析经过相关性分析已经初步验证了环境成本绩效与石化塑胶企业价值存在着正相关的影响关系,具体表现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能力越好,企业的价值性就越高。所以我们进一步对设计模型进行分析,生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从表6中可以看出,调整后的为0.679,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出全部的企业价值影响,但还是表明了本文选取的变量对企业价值存在着明显的相关作用,其中F统计值为7.152,在显著水平P=0.05下表现显著,说明回归模型的整体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同时可以看出在显著水平P=0.05下,只有环境成本绩效和企业规模俩个指标的回归系数表现显著,说明模型中环境成本绩效与企业规模是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影响最为显著的俩组数据指标,也说明了我们的假设合理正确。本文研究的关键变量环境成本绩效其回归系数为0.432,与预期符号一致,说明了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与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能力有着明显的正相关作用关系。具体的模型表达式为:QV=1.186+0.432ENPERF+0.129SIZE+0.116LEV+0.006ROE-0.449CR10-0.109IDR

3研究结论及建议

3.1研究结论经过研究发现,石化塑胶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能力(环境成本绩效)与企业的价值之间确实存在着积极的作用影响关系,只要企业能够遵循国家行政指令建立环境成本管理制度、对环境事故进行紧急处理,积极参与IS014000体系认证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等一系列环境成本管理措施,就能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可,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为企业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积极的影响作用。3.2研究建议针对我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性建议:(1)完善政府环境成本管理制度以及相应法律法规。为了帮助石化塑胶等环境重度污染行业更好的履行环境成本管理措施和完成环境成本管理工作,首先,国家应当建立起一套严格有效的环境成本管理制度,有机地把石化塑胶行业的环境成本管理问题与企业税收、企业贷款、经营活动、上市筹资等企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其次,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让石化塑胶行业的公司能够在环境成本管理工作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好地依照规定履行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2)完善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管理机制的建设。第一,石化塑胶作为重污染行业,企业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相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的真正提升和石化塑胶行业整体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第二,企业应该建设内部环境成本管理体制,把对于环境的保护、治理工作作为企业的核心工作任务,履行石化塑胶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环境责任,不断改善其企业形象,提升其品牌价值,从而也能创造出更多的企业利润;第三,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必须树立新的环境成本管理管理理念以增加企业价值为导向进行战略部署。另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当中,应该依据企业价值的理念,按照企业价值增长的规律,系统地研究分析环境成本管理的技术和运行模式。(3)加强外部监管。要对石化塑胶行业加强外部层面的监督管理职能,具体措施有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发挥法律的主导作用。第二,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因此政府在加强环境立法的同时,还应继续完善各项环境监管制度,使政府监管部门在环境成本控制监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现杰,宋亮.企业环境成本管理能力评价指标设计[J].商业会计,2013(1)

2龚芬.现代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问题探析[J].商业会计,2013(8)

3谢东明,王平.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3)

4张萌.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问题探讨[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5张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6

6田丽开,孙淑华.循环经济下工业企业环境成本管理[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1)

7王建明,李书华.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实施[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

篇2

【关键词】施工项目;工程成本;成本控制

How the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the cost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Lai Yi-jie1, Zou Tan1,Luo Ling-jun2

(1.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Ganzhou Jiangxi 341000;

2. Haikou Economics School Haikou Hainan 573001)

【Abstract】In 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days, the enterprises want to base on the markets competition, we must strictly control the cos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thought of three stage of cost control,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measures.

【Key words】Construction project;Engineering cost;Cost control

1. 成本控制在施工项目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项目成本是考核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一项综合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多数施工单位已经意识到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将成本控制贯穿在项目招投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成为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近年来,为了扼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央行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房贷和限购等措施,更加促使我们重新重视成本控制的必要和重要性。

2. 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就是根据需要控制的目标,以不同角度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分析、组合三个步骤地重复循环。并根据事件的发展进程作好如下三阶段成本控制。

2.1 事前控制 。

2.1.1 目标成本形成。从造价构成角度讲,目标成本就是由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临时设施费、项目管理费组成。这里要明确两个解释:(1)清单规范中的措施费按费用性质分解计入相应部分。(2)项目管理费不同于定额取费表中的现场经费,不仅包括了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组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同时还包括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劳动保护费、财务经费等与该项目相关的所有费用。

2.1.2 目标成本的项目划分。目标成本划分即把目标成本分解成能够直接确定成本的若干分项目标,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按市场分工划分。一般将直接费部分分成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物资采购、机械设备租赁等几项。同时还会出现水电费、保安费、咨询费、废旧物资处理、临设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等分项目标。(2)按施工先后顺序划分。按照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的分项工程即按施工先后顺序划分分项目标。如:降水、土方工程、护坡、主体结构、水电预埋、二次结构、机电安装等。

2.1.3 目标成本的测算。直接费部分的项目价格主要通过公司已有的招投标价格、市场询价及公司内部数据库确定,同时要适当注意市场价格变化规律。

临时设施费的价格主要根据项目策划阶段审批确定的平面布置图和施工企业自身形象要求(CIS)确定分项目标,具体方法与直接费部分价格确定相同。结合项目现场情况一般以每平方米包干方式确定。出现现场特别狭小等特殊情况时,场地外租及相关的交通等费用另行计算。

项目管理费的确定主要通过公司的工薪体制、结合项目工期(若公司要求的实际工期比合同工期提前时以实际工期为准)及项目定编确定。一般以费用总额包干方式确定。

2.1.4 中标预算分解。为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通常将中标预算收入分解与目标成本支出对比分析。在保证与目标成本项目划分(即分项目标)口径一致的情况下,分解中标预算收入。需要强调的是中标预算整体范围比目标成本大,主要包括管理费、利润、税金等。

2.1.5 承包指标的确定。目标成本确定即成为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目标,中标预算收入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额与中标预算之比即形成项目的承包指标。通过以上过程的测算,准确程度较高,误差率一般能控制在1%~2%以内。

2.2 事中控制。

直接费部分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分包采购、物资采购、机械设备租赁,也是目标成本中最主要部分。主要通过合同方式确定和控制实际成本,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合同管理和成本管理相结合,加强对内承包和对外采购合同管理。

(1)合同的签订阶段。重点分析实际造价与目标造价的差异点,引起差异点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差异按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风险因素等归类,同时做好相应的调整、控制措施的准备工作。

(2)合同履行阶段。根据差异分析,重点提炼差异分析中的可控、风险部分,在合同履行中给予重点关注,并根据合同实施情况,按预先的各项调整控制措施做好纠偏工作。

(3)合同履行完后阶段。根据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纠偏工作,在合同履行完毕后总结纠偏效果,并最终做好与目标成本的差异总结。同时,根据最终成本形成公司成本数据库的第一手资料。

临时设施费、项目管理费基本上是严格执行分项目标成本,当出现工期、人员等影响要素变化时,根据企业制度作相应的动态调整。在项目实施完成后进行数据分析,构成公司成本数据库资料的一部分。

2.3 事后控制。

(1)在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剔除人为等主观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客观真实地反映正常施工成本,形成数据库。

(2)系统整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影响造价变更的资料,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角度修正正常施工成本。

(3)按市场分工和分部分项施工顺序分别编制工程造价各种类型的比例构成。

(4)进一步对基础数据(第一手资料)进行数学统计,客观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剔除非正常状态的变化因素),形成相应的指数体系。

3. 成本控制的一些具体措施

3.1 公司充分授权 在企业自身的项目管理体系下,对项目经理部实行权限制约,最主要的权限为财权,即项目经理部的单项资金使用超过一定额度时,由企业总部直接参与。例如,规定20万以下的单项资金使用,项目经理部可以自行决定,但是企业总部留有审核权和否决权,充分授权是在合理和规范基础上的充分授权。

3.2 实行内部招投标 招投标制度是一种竞争性的制度,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

(1)集中采购:利用企业总部的整体优势(包括采购数量和资金保证等)进行各项采购,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这一项在本企业中运用非常广泛,而且效果明显。例如企业中有多个工程需要采购钢筋,如果集中统一购买,并且企业能力允许,运用更合理的支付方式,比如说现金支付,就可以与供应商达成一个更低更合理的采购价格。再者,采购的时间合理,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例如某企业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每年年初到3月份之间是钢筋价格的低谷期,在这段时间内采购钢筋就比八九月份采购的钢筋价格更低廉,这之间的差价就是利润。而且这种集中的采购动作,整合了单个项目各个进行采购的动作,有效的降低了采购成本。

(2)内部竞争机制:企业获得工程后,由公司下属项目经理部参与投标,项目之间互相竞争,提高项目部的主管控制意识。

3.3 成本的动态控制 之前说到采购的时机也影响成本的高低,再说到钢筋,因为资金的有限性,再加上囤积的成本费,不可能无限量的购进或者超级大量的购进这么多钢筋,如果到八九月份钢筋不够用了,需要再进行采购,届时钢筋价格的升高将导致成本增加,这时候就要灵活的调整目标成本。

3.4 建立相应的合作库 注重收集和积累合作群体(主要为与企业有成功合作的单位),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目前施工企业常用的有《合格分包商库》、《合格供应商库》等,为工程投标报价、分包采购等打下基础。一般材料的采购招标为邀请招标,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例如某投标商投十次有八次都不中标,投标价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这时候他有可能会联合别的几家投标方一起哄抬报价,遇到这种情况就把领头者提出来,永远剔除受邀者名单行列。

3.5 采用包干制度 对施工过程中相对较难控制但又必须发生的费用,在详细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按包干使用方式控制成本,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企业的个别成本库。

4. 结语

在现代复杂的工程建筑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要不断提高其成本管理水平,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确定成本目标并依据计划成本进行施工,同时还需要加强各阶段的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各种成本费用的发生,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丰艳萍,邹坦.工程造价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

篇3

一、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会计成本分析能力弱。施工企业对每一个新的项目都要进行成本核算,对施工的时长,施工期间的优劣条件和制约因素等等制定具体的核算标准,并且对施工期间的风险进行估算。现如今,很多施工企业在制定会计成本分析的时候,很多数据的编制工作上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会计成本的核算没有考虑到实际施工情况;有些会计成本的核算很详细资料也很全面,但都在理论的编制上,缺乏合理的实际考究。由此做出来的成本会计控制对施工企业来说,没有强大的分析能力,最终导致施工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能力较弱,弱化了企业在施工中的预算,从而没有把握住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预算的范围,由此会对施工的项目盈利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会计人员的控制能力有限。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可以清楚的将会计成本账目核算好,但对于施工工程项目很多会计人员不熟悉工程的大概预算,对施工过程中的器械消耗和物资的消耗情况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在进行会计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难度。现在许多施工工程的会计成本控制也只是在统计和核算项目上,没有真正的把施工中的项目核算到会计成本中,这样就对现场施工情况的材料损失和器械损失的费用难以估价。会计人员的成本控制能力有限也是目前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现状。

(三)会计对施工现场的数据采集不规范。在施工期间所发生的项目费用要及时的进行评估和测算。由于施工中的费用在不断的变化,企业会计要及时的根据施工的工程进程进行计算,并且根据施工的费用进行核算。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盘点数据的方法不同,导致会计的基础数据很难做到准确无误。这就会使会计对现场的施工情况数据采集不完整。

(四)项目成本的控制内容单一。施工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包括指标分析、内部控制等等,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把企业的资产盈亏情况进行整合及时反馈给企业项目经营者。会计对于成本的控制,目的就是扩大企业的盈利,这只是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方面而已,现在很多施工企业的会计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只是对醒目的合同和预算进行比较,找出项目的盈亏点,制定计划。但仅仅对项目成本的分析不能代表整个项目的盈利情况,不能对项目完工后的盈亏进行准确的核算明确责任,因此,单一的会计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问题之一。

二、施工企业会计提高项目盈利水平的可行性方法

(一)会计要提高成本意识。施工企业要对所有员工树立岗位责任心的观念,让每位员工在岗位上能够对职位负责。施工企业的会计要加强控制项目成本管理,首先就要让员工有成本控制的意识,把节约成本灌输到每个员工的理念之中。此外,施工企业自身就要有节约成本的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铺张浪费,减少开支的同时要求施工的项目经理加大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关注度,从而逐渐减少项目的成本。

(二)成本考核机制和员工的利润相结合。施工企业可以落实经济责任考核,在企业建立有效的机制。让每位员工参与到经济责任考核,让员工感受到成本控制和自己的利益有关系,这样员工就会对施工中的成本加以重视。如果不对员工灌输成本控制的观念,员工就不会意识到企业的成本与自己的利益有关系,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在施工中很难实现项目的盈余最大化,甚至在施工中会出现亏损的状况。施工企业进行会计的成本控制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它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就要对员工进行经济责任的成本考核,并且对员工进行奖励措施。同时,每个部门可以对成本的控制进行细化,把每个部门的责任细化到实处,根据每个部门员工的经济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奖励分配。这样既能够让员工达到成本控制,也能使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顺利的进行,最终为施工企业获得成本效益。最终,项目所获得的效益可以使员工和项目的管理者均获得利润。

(三)施工企业的财会人员要积极的参与施工项目经济活

动分析。作为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仅要熟悉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做好会计账目,而且要掌握施工项目的流程,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预算,要深化自己在造价方面的能力,扩展知识,扩展业务能力。这样在进行会计审核会计核算工作时,就可以轻松的发现问题所在。财务人员应该把施工中参与的项目和经营的施工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要发挥会计人员在会计成本中的预见能力和可控能力。这对于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因此,会计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施工企业中更要升华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的参与到施工项目中,理论的研究不如实践的分析准确可行。会计人员也可以在实践中对施工企业提出问题,比如在成本节约上、活动费用的控制上提出建议,这样就可以约束施工企业在项目中的花销,实现会计成本控制的目的。同时,施工项目的合同也是重要的考核对象,要对合同反复考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在施工活动中造成企业施工困难,而导致施工工期的延长和施工成本的增加。

(四)认真分析项目成本。会计人员要认真的审核会计成本,每一笔成本的发生都是每一项活动的反应。要通过项目的资金来源流向来确定成本的花销是否合理,在运用到施工活动中是否对施工有利。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对比每一笔收支,是否有亏损或者有是否有盈余。会计人员要把每一笔资金跟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哪一笔属于当期的支出,哪一笔不属于当期的支出。要通过细心认真的核对,从而保证会计成本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篇4

论文关键词:软件企业;成本计划;成本控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兴起,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做为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的软件产业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但近年来,我国中小软件企业发展状况不佳,成本计划与控制水平不高,制约了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这些都为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目前中小型软件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双重的,既有来自发展先进的国外软件企业的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又有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内大型软件企业的市场扩张,而且软件产品的同质化和替代品也导致中小企业竞争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软件企业只有削减成本、控制费用,规范管理,从降低产品成本,让渡价值于客户,才有可能争取更多的新客户,并取得在双重的压力下的突破。基于此,本文从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共同商榷。

一、成本计划与控制概述

(一)成本计划与控制概念。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各种成本会计方法来事前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通过事中的监控制,防止成本过度偏离目标,以及事后通过成本限额与实际成本对比,来发现节约或超支数额以及程度,进而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加强企业的运营管理。一般来说成本控制是以完成企业预定成本限额为目标,而预定成本一般是企业通过计划或者是预算来进行的,所以说成本计划是为成本控制事前设定的目标,是企业成本管理努力的方向。企业需要对可以进行成本限额的项目进行各种目标计划的制定,进而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通过以上概念也可以看出,由于成本计划是按照一定金额设定的,所以,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就是降低软件企业的开发制造成本,进而降低软件产品的销售价格,让渡价格给客户,以提高软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软件产品成本管理。对于软件企业,其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企业,其物质成本构成占总成本比率较低,而知识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主体,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征。软件产品研究开发与生产过程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设计、研究开发活动创造了产品的使用价值。软件产品费用大致可以分为开发设计费用、测试费用以及其他费用,而开发设计阶段金额大,成为软件企业成本计划与控制的关键。

二、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计划制定缺乏依据。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前提,只有较为科学准确的成本计划,才能合理设定软件企业成本控制的依据,由于软件产品主要成本是开发设计费用,而开发设计费用受到开发环境,开发人员素质、以及软件产品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计划制定难度大,目前,很多中小型软件企业成本计划中没有将以上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导致成本计划制定缺乏依据,往往靠人为的估算,或按照目标销售价格采用“倒逼”的方法来进行成本计划,往往使成本控制难以有效开展,成本控制效果反映不真实,影响了中小型软件企业成本管理的科学性。

(二)软件企业成本分配不科学。科学的进行成本分配,不但可以提高成本计划水平,更能为软件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中小型软件企业由于产品水平低,市场规模不大,其产品的批次产量水平不高,很多都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的软件定制,适合用项目进行产品成本的分配。但实际中,很多中小型软件企业并没有按照项目进行成本的归集和核算,而是采用通用的成本分配方法来计算产品成本,导致产品的市场效益无法量化考核,其成本分配的不均匀也导致产品核算不实,无法准确核算项目具体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导致管理层成本控制决策偏差。

(三)企业对项目成本控制能力不足。良好的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基础,而对计划实施的跟踪与控制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但目前中小型软件企业监督管理机制不全,极少对项目的过程进行控制。同时由于软件生产的特殊性,其研究开发过程集中都交由项目经理负责,虽然可以减少管理层的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但如果项目经理在经验或控制能力上稍有欠缺,很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失控,结果甚至造成项目失败。而如果内部信息不畅,监督乏力,往往事中难以发现问题,等到事后解决,损失已经造成。

三、对完善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科学的成本计划。首先,企业管理者和成本计划制定者要树立科学的成本计划观念,充分认识到软件产品成本的特殊性,开发设计费用、测试等费用进行合理分析,尽可能对影响成本构成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进而为科学制定软件产品的成本提供准备。其次,要确定一位软件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检查项目的工作描述,明确成本、资源和时间需求进行初步估计,收集初始的计划数据,并检查软件开发计划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再次,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开发人员提出的意见,找出成本计划和实际开支中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进而最后确定成本控制数据,为重新制定软件开发计划和控制成本提供准确的根据,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合理进行成本分配。科学的进行成本分配是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的关键,首先,要确定成本分配的方法,由于中小软件企业和一般的制造企业以及大型软件企业不同,其定制软件占其软件生产的主体,所以,应改变传统的分配方法,改按项目成本分配方法,以提高中小软件企业成本分配的科学性。其次,要制定资源计划,为了完成项目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资源人员、硬件设备、软件进行合理安排和分摊,可采用净值法,根据进度衡量成本开支判断项目的状态,并根据报告书的情况来进行数据的计量,其计算简单但准确度不高。为提高准确度也可以采用预算的方法,整体成本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任务,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法的方法,项目总成本的一定比例分到各个工作包中,然后每个工作包的具体负责人进行预算估计,并进行平衡和调整。

篇5

关键词:企业;企业形象策划;真善美;符码消费;

企业形象策划(CorporateIdentity)(简称CI)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08年,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为德国的AEG公司设计了简明的字母化的标志,并将其应用到公司的系列性产品以及便条纸、信封、建筑、店面之中,贝伦斯AEG的这些设计实践被公认为是企业形象策划的雏形。自CI产生以来,欧美和日本的知名企业导入的成功使其以破竹之势在业中建立声誉。企业形象策划战略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其合理和科学的内涵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企业形象策划也可以称为企业形象管理(CorporateImageManagement),即从形象的角度对公司和企业进行理念(Mind)、行为(Behavior)、和视觉(Visual)方面的规划和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企业的价值观、目标、公关策略、服务营销、产品标识、广告等,将企业的内部文化和外部表现结合起来,内外兼修,构成形象的合力,从而冲击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位,它的发生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企业不仅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与企业结成了须臾不离的联系——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主要是企业提供的;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过去企业被界定为一个经济组织,经济学把它定义为“有一定的行为特征,即谋求产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单元”。([1].p,2)而随着文明的进步,企业已从一元定位走向二元定位,即它不仅创造物质产品,同时创造精神价值。企业形象的塑造是经由理念——行为——视觉三个方面的贯彻而达成的。而这正是是企业求真——向善——臻美三个过程的完美统一。

第一:求真。即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进而大胆探求并坚持真理,它是现代科学发展和进步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正如科学哲学家劳丹所说:“科学的事业是理性的事业”,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生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效益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企业也只有不断地探求真理,才能使其产品的品质得以保证。企业也只有本着科学的求真精神进行研究和生产,才能在时代进步的同时,保持其前进的张力和冷静的头脑。

第二:向善。从哲学上讲,价值观是关于对象有用性的认识。而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全部或多数成员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重视盈利固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企业毕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要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的经营活动,正是同政府、顾客、金融机构、媒体等社会各个部分的关系中得以实现的。因此,企业不能置这些联系于不顾,单纯地追求自身的利益。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依赖与社会各界公众的认可与支持。因此,企业选择向善的价值理念,是基于对自身导向正确认识而做出的,也是与社会文明进步取的一致的方式与手段。向善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的一种内在规定性。企业只有明白为谁服务,才能在目标定位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臻美。即臻于美的境界,满足人们对情感的诉求。企业生产过程也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成功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现实的肯定,这也是企业带给员工以审美愉悦的本质所在。企业的美基于对经济规律的自由驾驭,:“不断地实现人的自觉的能动性与经济客观必然性的统一,亦即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经济规律、从而能在经济生活的必然王国中获得自由。”([2].p,238)当劳动者在生产中达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超越时,他将获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美好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也是一种审美意向。

企业求真、向善、臻美的生产过程带来了企业真、善、美三个维度的完美统一。而这三个方面正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所在。企业通过生产和营销活动,将这种美好形象传播给社会和公众,推动了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企业形象策划战略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和时代的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早期的温饱型时代,过渡到富裕型时代,即而进入到表现型时代。表现型时代追求精神消费,即消费者注重产品形象、品牌形象是否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这一时代也称感性消费时代,以此代替原来的理性消费时代。这种消费观念是伴随着对产品高附加值的要求而出现的。首先表现为,购买商品时诉诸于情感的共鸣:消费者不再过多地以经济性、必须性为依据做出理性分析,而是根据自己情感的要求去选购商品。凡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商品,他们甚至可以抛开价格的因素。同时,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优先考虑产品的销售服务、企业形象等多方面因素。其次表现为求异心理,即个性化要求。消费者一改理性消费时代遵循共性的消费心理,开始崇尚个性,通过购买商品,表现出自我独特的内在价值。表现型时代或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企业只有通过从内在精神到外在行为及视觉传达的策划,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优质美观的产品,打造出企业完美的形象,来适应时展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的营销战略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传统推销战略,即以卖方为主的战略,进入营销战略,即按买方要求来调整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进而进入形象战略时代,包括产品的内在品质、外在包装、道德服务等等,也就是说,顾客选择商品是最重要的是考虑到形象,即产品的有形形象与无形形象。有形形象可以定义为看得到、摸得着的部分,如企业的标识、产品包装、名称、以及售后服务等;无形形象,即企业的价值理念、精神坐标、目标方向、口碑信誉等等。所有这些,所构成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对公众的一种约定和承诺。同时,日常生活美学化也是当代世界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的反映,人们不但消费物质产品,更多的是消费广告、消费图像、消费品牌,也消费符码。当今世界被称作“符码化的世界”,又称“世界4”。(卡尔.波普尔曾把现实世界分为三个部分:世界1,即客观物理世界;世界2,即主观意识世界;而世界3则是波普尔的理论创造,即客观知识世界。)世界4带来了符码化的生产,符码化的消费,符码化的权利,符码化的生存,这不可避免地诱导了新的需求动机,造成新的利益分配。([3],p.88)

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形象策划战略正迎合了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形象战略是企业实施人本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企业形象战略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审美战略,是用审美的眼光和美的规律定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使其在企业中人的形象、物的形象、产品形象、道德形象中得以渗透,从而达到对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把握,因此也可以将这种审美战略称为美学管理(AestheticsManagement)。传统管理理论力图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去策划尽量准确的行动,它仅将人作为劳动要素来对待,忽视了人本质的要求,致使这种管理方式与人的现实要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与错位。随着管理方式的进步,人本的因素逐渐渗透至管理中来,可以说,企业管理理论的几个革命均根源于对人本质力量的进一步揭示与张扬。美学管理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时展的透视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企业的人本化管理方式,一改物本管理时代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化管理模式,它包括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精神等等。([4].p,47)它以人文精神为指导,荷载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人本是走向人性化的途径,是人对“知、情、意”三个层面的认识和肯定。长期以来,人们对“知”和“意”的重视比之“情”要大得多。特别是工业文明时代,工具理性将人的存在理解为一种知性的存在,而忽视了情感和审美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而现代社会,随着人文文化的回归,“人类的审美方式不再只是一种认知方式,而中转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超越方式,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成为生活自下而上的最重要的东西”([5].p,108)审美是人本化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它与“知”和“意”一起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企业形象战略也即美学管理战略正是给予企业这样一个实现人本化的机会和条件。在这里,企业通过美学的定位和管理,给予企业员工以充分发挥自我的空间,把人的生产还原为体现自我的重要活动。马克思指出,生产本身是物种的生产,它是生产生命的活动。一个物种的全部特征就在于物种的的生活活动方式,而人的物种特征就在于他的活动是自己的、有意识的。([6].p,10)黑格尔也曾指出,“自由的真正意义在于没有绝对的外物与我对立”。这正是人本化管理的重要特征所在。

通过以上对企业形象战略重要意义的分析和阐述,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形象塑造决不仅限于是企业的视觉的传达,更重要的是企业内在文化和精神的凝聚。企业形象战略一改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带给社会惟利是图的负面影响,传达出更多的精神文化的特征。企业形象策划不仅是经济范畴,而且是一种美学范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克罗齐将美学与经济学定义为现代“两门卓越的世俗科学”,它们的结合,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趋向。其共同使命是实现“感觉的心灵化”和“心灵的感觉化”。([7].p,32)企业形象战略正是将美学与经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能否在生产中正确地塑造企业形象,能否将美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是衡量未来企业发展的坐标与尺度。

参考文献

1、吴敬琏等: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王进:现代经济哲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3、孙慕天:论世界4.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年第2期.

4、林莹芬:.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5、赵伯飞、常新:网络时代审美观念的转型.引自《人文杂志》2001年第2期;

篇6

[关键词]品牌 消费者 企业形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62-01品牌的塑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品牌的塑造需要企业形象的支撑,把良好的企业形象深刻印在消费者的脑海中,使之对品牌产生信任度,使品牌获得更加广阔的消费人群,从而形成品牌价值,所以说良好的企业形象就是品牌的价值。世界著名公司非常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如何提升企业形象,是企业管理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下面我们从企业形象层面来阐述品牌的塑造。

一、企业形象与品牌

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体评价和综合反映,是企业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企业形象的核心可以说是企业文化,良好企业形象的塑造也可看成是一种文化的塑造,企业把产品看成是一种文化传递给他的受众者,这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

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志或者符号等,其目的是让人更好地识别某种产品或服务,使之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品牌是通过一系列要素以及市场活动表现出来,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品牌属于一种无形的资产。

二、企业形象对品牌塑造的重要作用

(一)品牌塑造最重要的途径是企业形象的塑造

企业形象不仅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创造更多的效益,而且可以使品牌的观念深入人心,达到品牌塑造的目的。

(二)现代企业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形象的竞争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维护品牌从而赢得更多的受众人群。世界著名公司无一不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它们把企业的品牌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如可口可乐从诞生起,就十分注重企业形象,它成功地塑造了自身品牌,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

三、如何塑造品牌

(一)塑造文化品牌形象

企业形象是塑造品牌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形象的核心。要塑造一个好的品牌,必须重视文化品牌形象的塑造。企业文化代表企业独特的魅力,使企业的产品具有一种文化价值,从而增加品牌文化附加值,提升品牌的价值。

(二)塑造产品品牌形象

企业产品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品牌进行定位,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到顾客的实际需求,建立独特的品质形象,掌握消费者对质量要求的变化,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质量是品牌的灵魂,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是使顾客产生信任感和追随度最主要的原因。在塑造产品品牌形象时,一定要以质量信誉创品牌。

(三)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现代社会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利用网络、媒体等各种传播形式把企业的理念、企业的文化等传播给更多的消费者,使其对品牌产生信任。企业品牌形象不仅可以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也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环境。

(四)塑造社会品牌形象

企业需要走向更大的国际市场,而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面临很多问题,如何使企业品牌价值被国际上更多受众人群所认可,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企业应该通过良好的社会形象,把品牌做大做强,变成世界的品牌,拉近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并使他们对品牌产生信赖,这是塑造社会品牌的关键。

四、总结

近年来很多企业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已经非常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与塑造,如“海尔”“联想”等品牌在国内已经家喻户晓,在国际市场上也小有名气,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善于打造和维护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品牌、形成品牌力量的结果。由此可见,品牌的塑造至关重要,人们相信强势品牌的承诺和信誉,企业需要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形象,只有拥有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自己的品牌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白玉,王基建.企业形象策划[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9.

[2]严晨,严渝仲.企业形象设计教程[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

[3]黄合水.品牌建设纲要[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形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51-01

一、企业形象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形式,本质上是企业文化的构架镜像,企业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的一种形式,是企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企业人群三个部分的组成,因此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1.企业形象是企业有形资产的形象。包括企业的许多自然属性,比如;厂房、土地、设备、产品等生产或非生产的有形资源。一般具备可触性和可视性。2.企业的无形资产形象,包括一些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却实际存在的价值形象,比如专利技术和品牌价值等。3.企业人群的形象,包括企业人群给社会公众的形象,这一层形象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的树立。企业人群既是企业形象的塑造者,同时也是企业形象的破坏者。

同时,企业管理形象是以产品形象为基础,以企业形象为目标,既注重内在素质,又强调外在表现的全面管理。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企业总体形象、产品形象管理、环境形象管理、员工形象管理、社会形象管理等五个方面。

二、企业形象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形象管理是一种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管理,无疑要渗透到企业各种管理中去统帅各种管理,如果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和损失,也都无疑会损害企业的形象。因此,要抓好企业形象管理,要从企业形象的内容和各个方面入手,使企业上上下下牢固树立起自觉的形象意识,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总体形象。它应是既符合发展战略,又适应当前需要,定位准确,高度概括,形象具体,特点鲜明的企业形象,一旦确立,就成为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指南和行为规范。

2.产品形象管理。是从企业形象的高度出发,对产品的开发设计、材料选用、造型加工、色彩选择、名称确定、商标注册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实行统一管理,它是企业形象的基础,如没有良好的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就无从谈起。

3.环境形象管理。它是企业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建设和表现,是企业的外在形式。它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也给外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它涉及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企业外貌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管理。

4.员工形象管理。它是企业形象管理的人格化,也是企业形象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员工形象管理,全面提高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服装仪表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良好的员工形象可以把企业形象传播到四面八方,根植于社会,使企业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有机的结合

5.社会形象管理。即是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对环境负责的观念意识和具体表现的体现。一方面,积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个方面,据此展示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责任观念。加深公众对企业的亲近感、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转化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如何加强对企业的形象管理

1.企业整体形象管理要与企业战略规范相结合,强化企业战略的整体性,提高战略的执行力。

一方面:企业要在战略高度上推行企业整体形象管理,制定符合企业条件的整体形象战略,强化企业战略的整体性,发挥战略的规划力;另一方面:企业形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将战略化为行动,强化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准确有力的传达战略信息,营造范围,达成对战略远景的认同。

2.企业的形象管理要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相结合,为企业的文化建设铺路搭桥。“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企业整体形象管理来贯彻落实。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范围。

3.企业整体形象管理要与企业品牌相结合,为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保驾护航。品牌化商品已成为当今市场经济中的最基本细胞,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形象资产和集中体现。整体形象管理与企业品牌经营紧密结合,是品牌从市场营销的工具上升为企业的战略级举措,同时品牌自身特有的文化属性,通过形象管理体系使其成为企业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二者的统一,塑造,维护,创新品牌形象,已成为21世纪企业的基本生存门槛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4.企业整体形象管理要与企业制度创新相结合,这样才可以凝聚人心,统一思想,营造大局着眼的改革氛围。如何全面塑造中国企业的市场化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企业在进行体制转型的进程中,千头万绪,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路径。开发企业识别体系,确立新的形象标准等。而开展企业整体形象管理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辅助措施。

5.企业整体形象管理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相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盈利能力日益取决于企业形象的价值创造的能力。创造形象的独特性,就是创造一种稀缺资源,从而使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提升,将深刻影响企业利益模式的设计。创新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生产力提升,创造价值及获得盈利能力的途径。产品形象创新,服务形象创新,渠道形象创新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为整体形象管理提供了广泛的实际应用的可能。

综上所述,树立企业形象,是需要付诸管理的,这仅仅只是开始。而企业形象的真正树立,取决于企业文化传播。企业形象只有作用于外界,才能名副其实称之为企业形象,在市场经济中塑造企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杨杜.企业成长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篇8

【关键词】士文化 企业文化 民族企业形象设计 谋划以道

一、古士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缩影的崇生爱人意识

文化是人类存在的根基,同样也是中国民族企业的根基与生命。为此,对中国士文化的理解也影响着形象设计,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所谓文化,一般都认为,作为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实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所创造的‘包罗万项的复合体’”。[1]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观念中则多指以“由孔子集大成的儒家学说”为“核心”[2]的精神体系,而这实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存在”。[3]

为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与核心的士文化,同样是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存在”,但更是凡能事其事者之崇“生”爱“人”的意识。这是因为,在中国,所谓“士”春秋战国以前多指“耕作”之“男子”[4]及征战之“武士”;春秋战国以后则转为专指“文士”即那些没有做官的读书人[5]亦即“通古今,辨然否”者; [6]再后来则回复至泛指“凡能事其事者”。[7]然而无论何种“士”人,不是注重“吾善养吾浩然之气”[8]和崇尚仁、智、礼、义、信的修身为人之道,就是追求入则“兼济天下”出则“善保其身”[9]处事之法。显然,这些“凡能事其事者”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的象征和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者,[10]所创造和秉承的实以儒家思想为圭臬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由于儒家思想又不外乎一个 “仁”,即包括所谓“人己等视”之类“公心”[11]的“爱人”,而这种“仁者爱人”实即作为“仁之端”的那种“见孺子”而“皆有”的“怵惕恻隐之心”,否则,即“非人也”。 [12]

显然,这种士文化不仅是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存在”,更是凡能事其事者之崇生爱人的意识,然而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的崇生爱人意识时下并未得到应有重视。

二、生、死境遇:当前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机遇与生存挑战

如前所述,作为崇生爱人意识的士文化,对企业文化形象设计和企业的生存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对此所持的不同态度而让民族企业面临着生死不同的境遇。

(一)天时地利:中国现代民族企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应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而成功的民族企业又无不有赖于其士文化形象的建设。这是因为:

首先,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并拥有了更强的购买力。为此,企业如能及时地打造以诚、信等士文化为核心企业形象,既有利于赢得新老客户的信赖,又有利于企业在发展中抢占先机并占有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长沙有家大型企业就曾借机会进行以“和”文化为主旨的企业形象设计,而所谓的“和”文化无疑是一种士文化的体现。

其次,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企业发展在制度上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为此,企业如果能利用好政策上的这种便利并以士文化为核心及时确立自己的企业形象,那么就能够在发展中更顺利地实现异军突起。

再次,新世纪之初中国的顺利“入世”,意味着在海外也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为此,民族企业如能高瞻远瞩并能及时铸就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形象,就能更从容走向世界,从而跻身于世界企业之林。

此外,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显著,民族企业如果能够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及时树立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品牌形象,那么既能得到国家支持,也能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并得到世界关注与认可。

(二)见利忘义:中国民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生存挑战

与成功的民族企业得益于其士文化形象的建设相反,近年来发生更多则是由于对士文化的某种漠视,以致使不少民族企业面临生存挑战乃至陷入困境和绝境。细究起来有以下因素。

首先,消费者比以前拥有了更自主的选择权,意味着大凡以诚、信等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形象出现并且口碑普遍看好的企业自然会成为消费者首选。不则,一如前些年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等就让企业最终陷入自毁长城境地,这不能不让人扼腕。

其次,企业群“雄”并起而陡增的风险,为此,民族企业如不能及时地树立诸如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形象,就很有可能因小利而背信弃义,从而最终葬身于商海。所以,近年来有报道称不少餐饮企业采用地沟油或添加罂粟壳进行非法经营,其后果自然可想而知。

再次,中国入世后,海外跨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这不能不对国内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为此,民族企业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同时如果不能及时打造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象,最后市场份额难免不会丧失。比如,中国老字号曾盛极一时,然而时下却在诸如麦当劳、肯德基之类外国企业的围攻下几乎全军覆没。

此外,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本身的局限性也存在一定的腐蚀性甚至是致命性危险。

由上可见,当前一些民族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绝境的原因复杂,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象塑造的漠视所致。为此,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象建设已成为民族企业走出困境或绝境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谋划以道:以士企合一方式进行现代民族企业形象设计

如前所述,当前一些民族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绝境的原因多与对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形象设计的漠视有关,为此,重新审视这种以士文化企业形象进行设计的意义重大,至少如下方面不容忽视:

一是明确民族企业形象文化,实即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基础上的一种以士文化为核心的精神存在。这是因为,如前所述,其实不只是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是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存在”,[13]企业形象文化即当被视为人时的企业在市场行为中的文化同样也是一种精神存在。

二是企业形象设计的本质实为一个文化系统工程。就是说,企业形象设计实为对传统士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建设,同时又是其重要内容和组成。因为企业形象设计就是对企业形象所进行的计划和谋划,这对于首先通过推销在社会中所树立的企业形象间接来实现产品营销的现代企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这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决定整个现代民族企业的前途。就意味着,应该明确文化是“人类‘生活’和‘存在’的一种特有方式”,[14]而以士文化为核心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所采取的企业形象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面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当下所能做的就是“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而使它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15]而对于一个被视为“人”的企业在传承发展士文化和重塑民族企业形象文化问题上也莫不是如此。

四是谋划以士企合一方式进行整体的民族企业形象设计。为此,应努力处理好如下问题:首先是以人为“本”,在观念上应该坚持士、企合一;言信行果,在行动上要树立君子风范;感性传达,在图像上最大限度地视觉化。

参考文献:

[1]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林非.鲁迅和中国文化[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3][13]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4][5][10]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6](佚名).周易译注[M].周振甫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1

[7]许慎.说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孟轲.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11]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张翔龙.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维克多・埃尔.文化概念[M].康新文,晓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篇9

论文摘要: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迈进文化管理阶段的时代。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企业形象入手,分析形象构成要素,提出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促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形象的概念及分类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交往,在这些交往活动中,人们发现单个人的活动往往会受到种种限制,因而逐渐产生了各种社会组织。企业作为一类以营利为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组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其生存和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自身的实力、良好的管理、适宜的环境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支持人为特征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企业形象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则是从如何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角度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人体的感官传递获得的。企业形象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的精神文化,以及能否被社会各界和公众舆论所理解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 

企业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组织内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不同的标准企业形象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按照形象的可见性可分为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 

有形形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公众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组织对象,包括产品形象(如产品质量性能、外观、包装、商标、价格等)、建筑物形象、员工精神面貌、实体形象(如市场形象、技术形象、社会形象等),它是通过组织的经营作风、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等形象因素体现出来的。无形形象则是通过公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形成的观念形象,这些形象虽然看不见,但可能更接近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形象的最高层次。对企业而言,这种无形形象包括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信誉、企业风格、企业文化等。这些无形形象往往比有形形象有价值。 

二、竞争使企业文化的地位提升 

现代社会之所以重视企业的形象问题,实际上是竞争的结果。在激烈的竞争中,各种有形形象容易被模仿和超越,而无形形象的建立和维持更容易获得竞争的优势。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大型企业的凝合剂,以价值观共识为手段,统合企业行为,实行文化管理和文化控制,不但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能够不断地创造卓越,超越管理。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拥有落后文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企业文化应该包括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部分。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他是企业文化的物化成果,主要包括企业环境和设施,企业产品和服务,企业容貌和标志等。物质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表层。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从最高领导到基层员工言行举止中反映的企业文化内涵和特征。企业英雄、企业典礼仪式、文化活动和企业家行为在企业文化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任何组织想继续生存和获得成功,首先一定要有健全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而且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忠实地遵循这些核心价值观,如果违反这些核心理念,就必须加以改变。在进行文化定位时,关键一点是要把握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不是抓住其他公司定为价值观的东西,也不是外在世界认为应该是理念的东西。对核心价值观的陈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简单、清楚、纯真、直接而有力。 

(二)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企业家处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一方面企业家的思想、行为等对企业文化有很大影响,企业文化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确立需要企业家自上而下地推动,用自己的权威去整合企业中的价值观。 

(三)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 

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以规范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其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其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篇10

一、现代企业为什么高度重视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一个企业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评价企业形象最基本的显征指标有两个,即知名度和美誉度,二者分别表示一个企业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和获得公众信任、赞美的程度。现代企业为什么高度重视企业形象呢?

1.时代和社会进步对企业形象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短缺经济逐渐被日趋饱和的市场经济所代替,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得以解决,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会追求更高的精神消费,即注重企业和产品形象是否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并且一改理性消费遵循共性的消费心理,开始崇尚个性和凭借感觉,通过购买商品表现自我独特的内在价值,这样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成为了占有和扩大市场的关键。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形象提出了新要求。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由于缺乏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不可能产生树立“形象”的自觉意识和强烈动机。而市场经济体制则完全不同,企业必须自我抵抗风险、自我竞争发展。企业形象好比社会颁发给企业的一张“信用卡”,当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以后,这张卡还会不断升值,形成“马太效应”。越有声誉的企业,越能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政府的帮助。

3.谋求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形象提出了新要求。企业形象在本质上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构成。由于无形资产不像有形资产那样容易被购买和复制,是企业最有活力也最具有独特性的能动因素,因而具有特殊的巨大作用。如果一个企业不能从战略上进行自身无形资产的积累,就不会有发展的后劲,其生命的短期化就很难避免。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可口可乐公司一夜之间化为灰烬,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事情?答案是企业界的金融巨头将争先恐后地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因为大火可以烧毁其有形资产,但烧不掉它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4.实施人本化管理对企业形象提出了新要求。企业形象植根于企业文化,而当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关怀。企业的人本化管理方式,一改物本管理时代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化管理模式,以人本主义的眼光定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使其在企业人的形象、物的形象、产品形象中得以渗透,从而达到对企业形象的塑造和把握。

5.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提出了新要求。企业以往被简单界定为“谋求产出最大化的经济单元”。而随着文明的进步,企业已从一元定位走向二元定位,即它不仅创造物质产品,同时创造精神价值,不仅追求利润,也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社会、对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改变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带给社会唯利是图的负面影响,传达出更多的精神文明的特征。

企业形象战略所以能够成为发展趋势和普遍现象,有其内在动因。这些因素广电网络同样需要面对。因而,广电网络实施企业形象战略无疑是理性的选择。

二、广电网络企业形象现状分析

广电网络经过20年的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形象也在不断提升。但必须坦言,广电网络塑造现代企业形象的任务仍十分繁重。

1.从企业发展历程看――广电网络的企业形象需要克服先天不足。首先,广电网络起步高度分散,加上区域分割和分级垄断,形成各自为政、有系无统。这种“小、散、乱”的局面虽经网络整合逐步转变,但要形成像电信企业那样的“大一统”形象,还须经过很大努力。第二,有线电视长期以来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生存环境,使广电网络打上了很深的官商印记。第三,面临网络整合和发展数字电视的双重任务,近年来企业将主要精力用于硬件投入和体制构建,对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使企业理念不够清晰和成型。

2.从产品形象看――广电网络需要整体超越“模拟”阶段。企业产品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而广电网络原有的模拟化有线电视的形象已经远远滞后:没有规范的产品服务标准,没有产品体系和产品线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鲜明品牌。 “数字化”使这种状态得以根本改变:节目数量极大丰富,画音频质量全面提升,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并使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作为多媒体终端,成为地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对这些变化和亮点,广电网络必须积极宣传和推介,以新的面貌示人,不但要“自己做得好”,更需要“让别人知道你做得好”。

3.从管理体制看――广电网络需要进一步推进“事业”向“企业”转型。体制形象是良好的现代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维度。广电网络虽然经过多年的企业实践,但在双重属性企业如何实施企业化运作方面仍在探索。比如,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但公司董事大多由各地广电局长出任,董事会如同局长联席会;公司在融资、联合、兼并等方面的经营自尚未完全落实;公司内部的人、财、物管理机制,也往往是企业型与事业型兼有;在省级网络整合完成后,各分公司既接受省公司的统一管理,同时又需接受当地市、县党和政府部门的双重领导。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都会影响和制约广电网络现代企业形象的塑造。

4.从市场形象看――广电网络需要普遍树立“服务为王”的理念。同电信等强势企业相比,广电网络在服务方面的弱势非常明显:服务意识薄弱,应对数字电视的挑战,从技术和管理层面考虑的多,在改进服务上面注意不够,缺乏靠服务拼市场、靠服务抢用户的意识;服务观念落后,没有普遍树立用户第一、用户至上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霸王条款”和“吃拿卡要”现象时有表现;服务能力欠缺,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一线服务人才队伍不够整齐,不能很好提供知识化、标准化服务;服务手段单调,主要表现在运用广告新媒体偏少,已经播出的部分广告个性不突出,诉求不明确,使企业知名度提升缓慢;服务网点偏少,用户管理系统设备陈旧,服务设施装修风格不统一,缺少标准色、标准字、标准图形和标准配置,企业标识使用不普及,没有给社会公众留下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服务水平具有可以使企业形象增值或减值的特殊作用,广电网络只有坚持“服务为王”的理念,才能赢得形象至上。

结论:广电网络目前的形象既滞后于企业实态,又不适应发展需求,迫切需要通过形象战略使企业的软实力得以全面提升。

三、广电网络实施企业形象战略可行性分析

1.网络整合为企业形象战略创造了条件。网络整合前,处于“小、散、乱”状况的广电网络不可能实施自己的企业形象战略,即使提出这方面的构想,也只能是爱莫能“施”。网络整合使主客观条件相应具备:第一,整合使企业实力增强,覆盖面拓宽,使形象战略具备了规模条件。第二,整合后省级实行垂直管理,网络梗阻全部打通,为形象战略提供了统一化条件。第三,整合后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业内人员更有信心,为形象战略提供了人气条件。总之,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综合实力增强,管理机制理顺,人气指数攀升,此时实施企业形象战略可谓顺时而生、顺理成章。

2.整体转换为企业形象战略提供了机遇。模拟转数字是有线电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动作。对一个省区的广电网络而言,几百万有线电视用户要在几年时间里从模拟用户转变为数字用户,伴随着巨大的资金投入、网线改造、设备更新和管理方式的全新变化,广电网络受到社会的关注必将增大,对有线电视建设和发展的话语权随之增加,与用户打交道更加频繁,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深入。这些集中和有影响力的变化,有利于广电网络提高企业知名度,对于社会和公众进一步熟悉和认可广电网络确实是难得的机遇。

3.发展数字电视为企业形象战略拓展了空间。有线电视数字化通过提供付费电视、视频点播、电视购物、电视商务、交互电视等增值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明和信息资讯需求,这样就使广电网络全面突破了原来有线电视的老面孔,通过新技术、新节目、新服务、新机制,使自己的形象更丰满、更精彩,更容易赢得公众的好感。这为实施企业形象战略提供了宝贵的作为空间。

4.公司新的领导层使实施企业形象战略成为了关键因素。实施企业形象战略,从运行和操作层面看,最首要、最直接的因素在于企业的领导团队和主要负责人,企业形象战略无疑是企业领导者发展意识、发展理念和发展决策的蕴涵和表达。这一点不具备,企业形象战略便失去了启动者和推动者。广电网络整合后组建新的领导班子,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创业者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对实施企业形象战略具有自觉和深刻的认识,决心通过形象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把企业推向发展的快车道。这使广电网络实施企业形象战略具有了必备的组织条件。

四、广电网络实施企业形象战略的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企业形象战略的功能作用,可以有效应对广电网络在成长期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内聚力。企业形象战略并不是简单的对企业进行外部包装,它的作用机制是由内到外、内外兼修。形象战略通过明确和强化企业的价值观,使其成为员工的共同目标和信念,从而形成企业既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优势,产生强大的内部整合作用。这种作用对广电网络来说格外重要。以吉林广电网络为例,由于网络整合的时间还不够长,三位一体的垂直管理体系需要一个适应和磨合的阶段,集团公司对各分公司的情况掌握的还不够具体,各分公司对公司总部的管理方式还不够熟悉,人财物的实际管理还没有完全理顺,公司的整体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有待不断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把塑造企业形象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可以深化网络整合成果,使公司形成坚强的合力。

2.有利于企业拓展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历来围绕争夺市场份额来展开。具有良好形象的企业,由于可以把用户的信赖转化为市场的青睐,因而可以稳定老用户、发展新用户,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反之,形象欠佳的企业所享有的市场份额,则势必因为受到挤压而日渐萎缩。数字电视的发展把广电网络推向了市场竞争的旋涡,而这又是在广电网络自身的体制机制尚未成熟、整体实力尚欠丰满的情况下到来的,因而挑战十分严峻。广电网络必须依托自身在广电领域的既有优势,通过形象战略使企业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快提高,在公众面前树立超群脱俗的全新形象,给用户以亲切感和认同感,建立起形象偏好和信誉,以捷足先登之势抢占和扩大市场,在数字电视这块大蛋糕的切割中占据主动。

3.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良好的、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能吸引更多的有用之才,并形成强烈的“文化磁场”,使员工接受熏陶和培养。广电网络目前的员工队伍同企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以吉林省为例,由于历史等原因,现有的员工队伍存在年龄构成偏大、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管理和经营人才紧缺等问题,把引进和培训人才工作做好,是企业面临的一个当务之急。实施企业形象战略可以把员工队伍建设纳入其中,使企业塑形与队伍建设相互策应、相互协调,使员工队伍伴随企业的发展而成长。

4.有利于破解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广电网络是需要高投入的产业,特别是网络整合和发展数字电视,更需要强有力和巨大的资金支持。实施企业形象战略,有助于广电网络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因为良好的形象代表着企业的综合实力和信用等级,可以增加投资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获得金融界资助。也可赢得合作伙伴,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使企业在收购、联合、兼并等资本扩张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