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活动范文

时间:2023-08-16 17:4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学科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物学科活动

篇1

关键词:微课;生物教学;应用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缩而短小的课,它借助视频技术将教学的单个知识点内容录制成5~8分钟的微视频,并应用于教学中。微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这个视频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或与课堂有关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是围绕教学内容辅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时间短、内容精、针对性强,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本文通过实例从四个方面介绍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同行参考。

一、创设精彩情境,激情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设计得好,使得课一开始就给学生以激趣、激情、激志、激疑、激思、激智,让学生以最佳学习状态进入所学内容,就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之,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出现形式化、假问题、偏离真实情境、牵强附会攀搭、不能引发正迁移,就会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学引入是高效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在刚上课之际,播放一段像、图、声并茂的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就可以有效聚焦学生关注点,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智慧。

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挖掘一个主题情境所负载的教学情境,并搜集筛选资料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可以先播放一段震惊全国的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或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视频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奶粉怎么了?通过让学生了解重大社会事件来激发学生学习蛋白质的热情。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新闻报道《生物圈2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地球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教学《胚胎工程》时,可以播放视频《多利羊的诞生》,在教学《基因的表达》时,播放视频《人体的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两者展现了人类探索生命、改造生命、揭开生命奥秘的灿烂的前景,以此点燃学生的梦想,为他们的明天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利用微课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生物学的内容多以微观领域为主,已经从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其具体变化是微观的。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学生也无法深刻感知,而微视频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的需求,搭起思维递进的脚手架,降低了认知难度,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细胞的增殖》这节中,增殖的具体过程是一个较难理解、较难记忆的知识点,若在课堂中直接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的简单呈现,显然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即使通过实验课借助显微镜对学生进行了该节的感性认识,但每个时相的切片似乎也并不能让学生理解整体的变化和意义。如果教师通过动态的微课程来演示细胞增殖过程的具体变化,并将每个人为区分的阶段分别演示,再总体连接成一个连续的过程,配以文字解说,让学生去体认微观物质的变化细节,就能有效地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了。同理,在《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传导是一个难点,如果用微视频模拟兴奋在神经元内和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学生就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准确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再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中,关于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如果只利用静止的图片来做演示,是很难真正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的。但如果给学生视频动态演示DNA的结构、解旋过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转录过程,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最后完成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表达出基因控制的性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其他诸如: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功能特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DNA结构与复制等,无不如此。可见,制作形象逼真、动态直观、富有立体感的微课程,会使微观问题宏观化、宏观问题模型化,有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展示探究实验,提升学生能力

在人教版教材中有大量针对学生的探究实验。如必修一中的“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二中的“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必修三中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等。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这些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多选择用讲述法或观看教学录像的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索然无味。如何既能顺应国内实验教学尚在发展中的现实,又能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的空间呢?微课就发挥了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中“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的“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性实验,对巩固光合作用过程原理、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实验设备不齐、教师教学任务重等问题,特别是该实验耗时长,而且实验中间有大量等待实验现象的时间无法得到合理利用。大部分教师对这一实验的处理常常是课堂上讲实验,不再安排学生做实验。如此一来,该实验形同虚设,没有达到教材编写者的期望和要求。鉴于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在本节课进行微课教学,既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又能真实地呈现实验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以上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录制三个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分别探究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三个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四、广泛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更是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可见,只有回归生活,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程和教学,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倡导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强调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重视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和促进学生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领域的统一。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这本教材中展现了生物学科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的“果酒与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专题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并日益成为高考的热点。如何能够将果酒、果醋的制作以及微生物培养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又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微课无疑又是最佳选择。

在网上有很多关于果酒、果醋制作的操作视频。但是这些视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讲述制作的流程,没有突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而这两点却是高考的热门考点。教师可以针对以上情况,将视频进行剪辑拼接,中间再配以对知识重、难点的分析讲解。学生既能观看到果酒、果醋的酿制过程,又能将教材中枯燥的实验原理形象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

生物活动课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本文试就生物活动课实践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培养目标谈几点做法。

活动课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集知识体、思维链、能力键、与再生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一体的重要课程。生物活动课服从与生物教育目标,又必须渗透下列各项具体目标:

(1)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4)培养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社会公德意识;(5)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6)培养自学能力及资料检索处理能力;(7)激发学习生物学兴趣,培养学习生物学情感。

一、高中生物活动课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根据生物活动课特点开展活动,须遵循以下原则:(1)生物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2)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原则。(3)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原则。(4)规定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5)实效性和因地制宜原则。(6)趣味性和多样性原则。

二、高中生物活动课现状透视

近几年,活动课程的设置受到教育部门及部分学校的重视,但目前许多师范学校生物活动课不同程度偏离活动课的构建原则,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组织上的自发性。生物活动课虽然强调自愿参加,但总要依赖与一定的组织形式,以保证活动课的正常开展。目前,部分师范学校生物活动课仍处于自发状态,无牵头的组织者、无组织发展的有关程序、无严格的组织纪律、无检查评估的组织部门。这样的自发组织是不稳定、不长久的。

2、内容上的随意性。活动课内容应根据学科的培养目标,考虑到和教材的衔接,体现有序性。而有些学校或生物教师在安排的内容上随心所欲,没有通盘考虑课程体系,又没有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也不参照相应的活动课教材,使活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收不到实效。

3、形式上的单调性目前部分师范学校开展生物活动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搞简单的一刀切、大呼隆的群众性活动,没有指定有专长的教师作指导。久而久之,把本来有兴趣的学生培养成无兴趣的人,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接受相应的培养。

4、开展活动的不经常性。由于活动经费、活动场地设施、活动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生物活动课开展的不够正常,前后脱节,缺乏连续性、递进性。

三、高中生物活动课实施策略

针对开展生物活动课存在的问题,以生物活动课构建原则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反复实践,总结以下活动方式和操作形式。

1、健全的组织结构。开展生物活动课必须由教务处、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组成的健全管理系统。聘请有专长的生物教师任指导,选拔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活动集体。制定明确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课题、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参加人数、活动形式等,做到有的放矢。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设计每一个活动方案,既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技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2、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设计活动方案。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科技活动,优秀的活动方案是学生活动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方案的设计,倡导参与意识,把握好学生参与的契机;体现自主性和主导性原则。

3、构建丰富多样的高中生物活动内容。(1)参观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学生参观养殖厂、工艺厂、水族馆珍稀蝴蝶展、海洋生物标本展,参观市污水处理厂、市环境检测中心;组织学生看科普电影和录像;考察循环水的利用情况。参观考察过程中请有关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参观后组织学生谈收获、写体会,教师作总结。

(2)实验探究。根据学校现有的 实验条件,开展一定的实验活动: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亲自实践,动手操作,敢于创造。

(3)开展讨论。生物活动课上可 就有兴趣的问题开展讨论,如我国是否存在蜂鸟?蜂鸟与雀天娥到底有那些区别?也可就某些重大工程建设展开讨论。讨论中,注意营造自由商讨的气氛,使学生敢于大胆表述,注重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加强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也渗透了环境教育。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袖珍型“社会”;社会学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71-02

引言

1997年9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指出:“如果说20世纪是物理学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就是生物学世纪……”放眼世界,“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的预言正在实现,而基础生物教学对其具有奠基性作用。着眼于我国教育实践,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需要中学生物教学同样面临着从教育理念到教学策略,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必要转变。在此背景下,广大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炼和总结,为基础生物教学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文正是诸多探索、提炼和总结的一个片段,试图从社会学视角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干预,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高中生物课堂:一个袖珍型“社会”

教学活动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的,这种特定的时空被称之为课堂。因此,课堂既是一个时空概念,也是一个实践概念,因为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体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表现为教师职业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等刚性约束。因此,课堂是一个有着严格秩序的组织化空间。这种组织化空间可以被视为一种袖珍型“社会”,因为它和校园之外的社会一样,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需要自己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社会是有序的,课堂同样也是有序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课堂是一个袖珍型“社会”。既然课堂是一种“社会”,那么它就有“常态”和“病态”之分。“常态”课堂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病态”课堂则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这种“病态”课堂就需要社会学干预。那么,“病态”课堂到底有哪些症状呢?或者说,生物课堂中存在哪些社会学干预对象呢?因为干预对象的确定是干预过程顺利实施的前提。

二、高中生物课堂的“病态”症状

当前高中生物课堂这种袖珍型“社会”,出现了一些“病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一)生物学科地位较低

学科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物科学被重视的程度。虽然生物科学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识,但由于我国高考制度几经改革,高考科目几度设置,表明高中生物学科地位不稳定。现在生物科学虽属高考科目,学科地位较以前有所提高,但因高考分值仅占理科综合的20%左右,这种分值比例与其在当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匹配的。这种边缘化的地位,导致学生及其家长形成这样的错觉,即生物知识不重要,生物课不重要。研究表明,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来自学生及其家长的这种负面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大主体因素,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对教学质量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教学实施过程的主导者——教师,他们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更新,要求生物学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而教育改革的推进,更是要求生物教师不断丰富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理论,具备较高的教育技能和能力。但就当前高中生物教师队伍而言,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陈旧、能力素质不高,缺乏机会培训进修,等等,从而导致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到教学质量,无法让学生和家长放心、认可。

(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的提高,依赖于良好的学生素质,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是将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新旧知识交互作用,使原来材料在学习者脑中获得新意义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极为重要。然而就当前学生对高中生物课兴趣而言,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长远的生物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陈旧,缺乏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学习方法不当,也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教学设备不足

挂图、标本、模型、实验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开展生物课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知识传递的高效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获取、理解、巩固和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备普遍不足,投入不够,设备陈旧。这种局面显然无法满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利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社会学干预:高中生物课堂的再组织化

根据社会学的观点,对高中生物课堂的社会学干预就是要实现这种袖珍型“社会”的再组织化。这种再组织化过程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

(一)树立高中生物教育的新理念

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高中生物教育必须彻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包括:1)强化育人观念——在转变应试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变应试升学为素质培养。2)更新质量观念——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升学率”就是教育届的“GDP”,这种“分数”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持续的。科学的质量观念应是有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发展,从片面追求分数转变为促进全面发展。3)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教学观念看来,高中生物教学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严重阻碍了学生内在能力的开发。新教育理念应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能力,从改革教法入手,加强学法指导,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都得到能力培养和潜能的开发。4)树立现代学生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求知,使之从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

(二)确定高中生物教学的新价值

高中生物教学的新价值需要确认其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三方面。就教育价值来看,知识既是认识结果,更是认识过程;知识既是对事实、概念的系统描述,更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知识是综合的,既有纵向发展,又有横向渗透。因此,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应确定为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的综合。就社会价值来看,生物科学与人类生产实践、人类活动、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在教学中要辩证地引导学生理解生物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关注“生物—社会”,关注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各种环境、人口、资源等社会问题。就人文价值来看,生物学科中蕴藏的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以及生物学家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

(三)建构生物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要建构高中生物科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需要做到:建构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表现为生物学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培养他们的科学世界观和一般素质;其次,建构生物学科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表现为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建构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表现为正确理解考试的功能,使学生素质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素质的教育力量。

(四)创新生物学科的教育方式

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学生需要改变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注重“做”,在“做”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技能,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储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实现从“权威者”向“引导者”、“控制者”向“参与者”以及“预设者”向“合作者”的转变。与此同时,强调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语

从社会学视角看,高中生物课堂可以被视为一种袖珍型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教师和学生是主要的社会成员,教师职业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等,是主要的社会规则。这种袖珍型“社会”的“病态”症状表现为生物学科地位较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设备不足,等等。要实现“病态”向“常态”的转化,就需要对这种袖珍型“社会”进行社会学干预,其实质是实现高中生物课堂的再组织化,主要通过树立高中生物教育的新理念、确定高中生物教学的新价值、建构生物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创新生物学科的教育方式等途径完成。

参考文献:

[1]庞树奇,范明林.普通社会学理论新编(第三版)[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69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评价分为: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三方面。利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定性研究法,对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应做了多角度的研究分析。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大多数研究者研究角度并没有太多涉及到从学生的立场考虑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但是事实上,学生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对象。同时,从宁夏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施时间很短,在这短暂的两年来,虽然我们在参考其他各省市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减少了许多走弯路的可能,但是由于地域性不同,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其他省市,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自己、同学都将参与这一活动,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评价成了教师、学生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活动。在教学过程评价中,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语言直接会影响到被评价者对所受评价的接受程度和自我评价的角度。所以,在教学过程评价中的评价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具有针对性且贴切的评价语能让教学评价的效果达到更佳。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对于实践性课堂,主张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以促进学生发展。特别对于当前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它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科目,在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时,除了要关注课堂内容是否讲解到位之外,还应当切实地体现生物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也是评价者对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进行评价时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执行者不应该只有专家、领导或是听课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受益者;教学是一种切身体验方能了解其中奥妙的工作,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研究应当要求研究者切身投入到教学中,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才具有说服力。如若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都不熟悉,这样的教学过程评价是失败的。教学评价的实施方面绝不能忽视学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是作为甄别审判教师教学能力的绝对依据。进行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不应该只通过一堂“公开课”来给课堂教学做典范,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应该走进真正的课堂,走近学生。一堂为了让专家看到效果而专门准备已久的课堂实用价值是很低的,因为在真正的教学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每一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面面俱到,特别在我国当前的高中教学具体实情下,一堂完美表演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真的如此完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应该切实考虑到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注重考虑课堂教学是否切实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生物,更具体一点说,人本身就是一种生物。那么,生物教学也不应该脱离现实,一堂只有理论的生物课或许让课堂的内容更加高深莫测,但却违背了生物教学所应该有的实际意义。学生不是考试的工具,不应该只是空有理论不知实践的产物。要切实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就必须重视高中生物,提高高中生物学科在学校教学工作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对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有所提高,同时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从原来的高二开生物课程变成了高一开始开展生物教学,这样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提高。这一点转变既为高中生物教W的开展提供了很多平台,也要求在原有的生物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改变,特别在分析学情这一方面,无论是教学评价者还是教学实施者都应当切实落实并做出相应的改革。

教学资源一方面制约着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同时也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影响巨大。高考与新课程改革有一定联系,但不存在矛盾。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生物分值提高以及课时的增加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壮大高中生物教师队伍;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更加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真正的学习体验以及对实验探究的思维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这些方面的实施落实事实上是不到位的,甚至有的教学点由于教学资源以及高考压力的原因,对生物实验的教学工作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视。同时,课程改革对生物学科教师资源配置方面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不仅仅是被评价,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对自身的再度认识,是教师发展和进一步提高的有利条件。教学过程评价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肯定,同时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条件,在发现问题中求发展、求提高是每位教师必须领悟并切实落实的。

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课自主活动新课改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上日程。而高中物理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课是物理教学的关键,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而在物理实验课中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如何开展物理实验课中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开展自主活动的优势总结如下:

一、实验课中如何开展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物理课本身是以实验课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课本上的概念和规律大部分都得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出来。因此实验课是物理课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而开展自主活动分以下几点:

1、发挥分组学习的优势,优化组合,增强合作学习的信心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让每个合作小组操作方便、协作有力、反馈及时,我是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5-6人一组为最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性格差异等进行调整小组成员,充分利用了组内学生的差异性、互补性,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互相合作,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信心。

2、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通常是老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只会看,没有机会亲自体验实验的过程,这就阻碍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中,经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后,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带着问题去实际操作演练实验,开展小组之间比赛的活动,看看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得出实验结果与验证。例如必修二第七章验《机械能守恒定律》中7.9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根据分好的小组分别进行实验,比赛哪个小组首先完成实验。实验准备: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低压电源、重物(附纸带夹子)、刻度尺、铁架台(附夹子)、导线。实验步骤: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支架上,并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下端用夹子与重物相连,手提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重复实验几次,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O,在纸带上选取方便的个连续点1,2,3,4,5,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下落高度h1,h2,...;用公式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进行比较。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学会用打点计时器验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去探索,以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3、增加课外自主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精神生活,开拓视野的有效阵地。课外活动要讲究多样,新颖,引导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例如举办一些实验比赛,“纸杯旋转灯”“会吹泡泡的瓶子”等趣味实验,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样的课外自主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

4、物理实验课中开展自主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

(2)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指导,有些物理实验室有危险的,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以及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果,从而误导学生。

二、开展学生自主活动的优势

1、自主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课缺乏活力,因而缺乏主动探究的热情。开展学生自主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多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然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变成了积极主动的。

2、自主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自主活动的开展最主要的就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高中的物理实验课上,教师经过正确的指导以后,将实验的一切准备活动及操作过程全权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使得学生既亲自验证了实验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3、自主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课的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固有的知识,还要求学生逃出框架,能够创新,让自己思维活跃起来,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试验,最终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结果。学生增强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改善了物理学科的学习状况。长久下来,不仅仅在物理课上,在其他学科中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束语

培根说过:“凡是希望对于在现象背后的真理得到毫无怀疑的快乐的人,就必须知道如何使自己献身于实验。”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课上开展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物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改”下的今天,对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美云.李海.在《物理教学法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3(03)

[2]郭桂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41-01

通过生物实验,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以及研究生物学科的知识,而且实验也是重要的高中生物教学手段之一。有效的生物实验教学,既能够提升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他们观察、分析以及深入思考的综合能力。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提升生物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当前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高中没有足够生物教学师资的问题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学校引进生物教师的力度不够,而且时间间隔过长。这就造成了学校每年入学的高中生数目逐渐增加,可是生物教师却还是过去的队伍,令教师的教学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因此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实验教学上;第二,部分教学做得好的生物教师都转去了条件更加优越的高中,导致一般高中原本就人数不足的生物教师队伍变得更小;第三,教师安排不科学,缺少专业的实验人员。很多高中都是生物教师一边讲课,一边做实验,导致他们需要同时应付太多方面,从而无法精心准备实验的教学,令实验教学只能点到为止。

2、教学理念不合时宜,教学方法单调刻板

不少高中生物教师由于受到繁重教学任务的重压,就认为既然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费时还很费力,而且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还不如直接用粉笔在黑板上向学生讲解实验的过程,细致的为他们拆解实验的目的、基本的原理、具体的步骤、实验的结论等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其实这种想法十分不明智,因为长期这样的教学必将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让他们沦为学习的奴隶,完全为了记忆而记忆、为了练习而练习,纯粹应付高考。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生物实验课变得沉闷枯燥、毫无价值。

3、实验设备与用品短缺

许多高中都不太重视生物实验课,因此对其的投入也相对较少,导致今天使用的实验设备几乎都是多年以前购买的,过于陈旧,有些甚至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了。另外,实验所需的药剂或者是数量不足;或者是已经过期,根本没有任何效用。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下,虽然国家加大了对高中教育扶持的力度,投入了很多资金进行相关方面的建设,可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各项设施仍然没能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4、学生没有建立起对实验的兴趣

因为生物并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没有认真的学习这一学科,导致升入高中学习生物的时候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跟不上、不愿意思考等情况时有出现,特别是对生物实验比较排斥、没有亲身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二、改善实验教学的对策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需要改变过去的模式,采用符合时展要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生物实验教学满足高中教师与学生的真正需求,进而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不断发展。

1、强化对生物教师的培训

现今的高中生物教师基本上都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满足国家对该职位的要求,不过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非常落后,一味追求过去课本的刻板教学模式,这种理念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学校应该多组织生物教师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培训,进而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大力推行网络教研,增强本校和其它学校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做法,不但能够促进生物教师转变旧有的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还能有效吸收和参考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从而更好的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上述方法会让高中生物教师认识到,实验教学能够大幅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精神以及知识探究能力,所以,生物教师和学生都会重视起生物实验来。

2、增加资金投入,更新设备以及药剂

新课程标准下,为了训练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国家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想要顺利的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离不开政府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例如,开设规模更大的生物实验室、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购买新型的实验药剂等。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能够迅速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推向更高的水平,进而转为全新的教学模式。

3、勇于创新,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生物教师应不断反思,勇于创新,就算在不具备足够的实验条件的情况下,也要尽量借助生活中的原料开展实验教学,模仿实验的过程。有些高中地处农田附近,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让学生去大自然中搜集各种动物以及植物的标本、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样不仅能够搜集到丰富的实验材料,还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亲身体会到生物实验的趣味性。

4、多和生物研究组织互动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 情感教育 策略

1 高中生物进行情感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从高中生的情感特点与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与教学特点来看,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都是可行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1生物学科性质

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而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良好的习惯及理解力,并且在探究与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中,又能激发学习动机,使之热爱学习和学会学习,通过不断学习,跟上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

1.2高中生自身特点

高中生对未来充满理想,思维活跃,比较理智,自尊心强烈,意志的坚强性与行为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处事比较果断,做事有明确的目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有较高甚至是过高的情感期待与需要,这决定了情感教育是高中生身体、心理、学习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展的必要内容。

1.3生物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教学内容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生物进化、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健康等知识,都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情感。而且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直接反映了人类在生物科学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情感,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直接的情感教育资源。

2 高中生物情感教学的策略探讨

2.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成为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愿意亲近老师,相信他讲的道理,喜欢听他的课。有价值的问题是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有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如生物复习课,单靠教师的讲评,很多时候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并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不但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还能拓展知识领域。如高三总复习开始,即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所学每个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形成体系,同时提倡用图、表等表现出来,并要求一组学生评价其他组的成果,与老师的归纳结果进行比较等,最后完善自己的总结。这种复习策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增强生物学知识同时,情感交流也得以较好的实施。

2.2提高教师素质

第一,教师要加强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发掘教材中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掌握的教材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第二,教师要研究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个人特点,进行学科教学与情感教育。只有了解他们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了解在讲课与科学实验中认知规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应用,激发其活跃的思维,使之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第三,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能感染每一个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着重知识的传授,忽略情感的培养。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启动学生的真情,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2.3充分利用生物学科资源

重视学科兴趣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我们生物教师能挖掘生物学科的情感教育优势进行学科兴趣与情感教育,就能促使有兴趣的学生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

众所周知,生物课本与课外读物中,有很多科学发展史、中国生物学成就展示,这些知识展现了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对科学探究的热爱,这些知识的教学通常以传统的人文方法,忠于史实,重视人物的主观心境和动机,不仅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还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理解科学模式,产生热爱科学、热爱探究的情感。如关于生物进化、生理与健康等常识,能体现对生命的关爱,使学生珍爱生命。而进行生物环境污染与遗传病调查,则可培养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只要善于利用,大多数教材资源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2.4实施多元评价

生物学科在课堂教学外,还可采用多种实践手段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如组织野外考察可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调查中学生视力,培养保护眼睛意识;还可通过制作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课外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另外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客观地认识自然与社会。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智,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可见,由于生物教学的多样化,以单一考试评价学生能力是难以实现其教育的全方位作用的,只有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才能达成教育目标。

教师评价:教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水平是否提高,教师的评价应该多激励,少批评或不批评,立足于班级,既要将学生放在一个班级中做横向对比,同时与其本人的过去作纵向对比,找出优点加以表扬。

学生自评:学生要自我反省,看自己的情感品质是否进步,存在哪些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结果评价:教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的情感状况,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过程评价:教师既要关注教育结果也要关注情感的形成过程,摸清情感发展规律。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22-02

时代的发展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对基础教学的任务不断进行调整,素质教育继续全面推行,而学生在高中学习生物的基础薄弱,学习考试的压力巨大,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高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对生物学科重视程度低。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的学习目的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取得高分、考取名校,而高中生物考试的分值相较语数外等“主课”而言比重不高,直接导致了生物学科在学生的学习潜意识中处于一个次要地位,重视程度低。

2.教师知识更新较慢。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受到观念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认为课时有限而教学任务量大的情况下,应该将传授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作为重点,而忽视了教学的拓展和实验,这就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

3.实验教学条件有限。高中生物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来巩固理论,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条件的匮乏会直接导致生物教学的困难,如有的学校实验设备陈旧,有的学校长期在黑板上画实验,甚至有的学校完全不配备实验器材,这都影响生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改革模式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外在条件,刨除照本宣科的固定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鼓励其寻找答案,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出来了,自然就会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课堂教学时要允许学生在有疑问和不同见解的时候随时打断,更要在能控制课堂秩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上课时的拘谨,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变成牧羊式的教学模式,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去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加深记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亦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疑问来进行思考,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

2.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学生对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会感到厌倦,教学效果也不甚良好,所以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理论、练习、思考、实验和活动相结合构成一套新颖而富有成效的体系。高中生物的教学由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构成了学生的思维体系,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感性材料入手,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的内在规律,再通过实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思维跨越。

3.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阔学生视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为主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正在加速进入课堂,合理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课堂上,通过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示图形、图像和声音,让不会说话的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毫无疑问,动态化、形象化的知识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开发能力提供了更易辨识和记忆的符号,学生也能理解得更加彻底,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此外,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也能将课外许多有趣的生物学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将一些生物学的规律和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理论联系实践。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起主导作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汲取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可以建立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如制作生物标本,制作挂图,观察动植物习性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生物竞赛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同时扩展知识面,也培养了较强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5.加强实验操作和教学。目前我国学校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在这方面相对薄弱,无法向学生开设实验课,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是很严重的打击。通过实验教学,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仅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知识,同时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让学生从实验中认识到生物学的乐趣和奥妙。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进行精心的指导,多方位告知学生生物实验中的内在联系,并对学生填写的生物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和点评,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实验意识,即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实验数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总结

综上,高中生物教学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既稳固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注重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到教学改革的探索之中,总结经验,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筱.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文汇,2010,(8).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生物作为高中理科的一个重要科目,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高中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点较多,且结合着实验和实证操作,这对高中生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对我们从事生物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极其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高中阶段,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家普遍注重语文、化学和英语三大主科的教学和学习,对于生物这样的“副科”并没有足够多的重视和认识,长此以往,造成了生物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在课堂上老师充当着绝对的主角,硬性的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强加给学生,学生的调动很不够,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课堂接收程度,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配备合理的师资力量,专业的生物教师少,一些学校绞尽脑汁,不愿意接纳生物专业教师,并且部分教师提供的知识并没有完全与社会接轨,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总是把非专业的“老”、“弱”教师安排去上生物课。

2.教科书结构和样式呆板、单调无法引人入胜。

目前实施课改之后,我们对教科书的选择虽然灵活了许多,但是和国外的相关科目教科书相比,我们的教科书仍然是以罗列知识点为主要目的,版式设计和插图等方面还是不够生动,适应高中生年龄特点和口味的内容不多。由于学生对于教材没兴趣,上面知识繁杂,太难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记住的东西,过了一会又忘记了,对于课本上知识的理解非常的肤浅,而且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欠缺,这样对于生物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生物课课时少,实验操作时间尤其缺乏。

目前高中的生物教学,一般是每周两课时,在这么少的课时内完成很多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容易造成知识消化不够,更没有时间去安排很多的生动有趣的生物试验。高中生本身有过多的负担,对于生物课程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他们每天只有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更能体现成绩得语文、化学和英语等学科上,这样很难提起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重视和兴趣,会造成恶性的循环,对于高中生物的发展很不利。

二、创新生物教学方法的途径

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手段和内容都与时代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实施教育改革,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并使之得到深化。具体来说,要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确立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学生是生物课程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生物。学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乐趣,引导学生不断的去了解生物世界中奇妙的现象,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生物科学与周围事物和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2.让生物教学更加密切的联系生活。

生物学科作为高中理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自始至终给学生的感觉是“书本感”十足,理论感十足,是冷冰冰的理科科目。课堂教学效果的完美理想是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自我感觉中学到有意义的知识,那么针对高中生物,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尽可能地完善教学效果,那么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在轻松有趣的课堂讲解下学习生物,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充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脱下生物“书本感”十足的外衣,使生物充分和现实生活结合,使得生物成为一门实实在在的,有亲和力的高中科目。

如果能够自然而然地将每节生物课的中心问题融入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是实际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学科,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倍感亲切。同时这种结合日常生活的教学方法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更有兴趣,也增强了生物教学的效果。

3.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生物作为理科科目,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具有直观性,科学性,实际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使学生体验生物学科的真正魅力。就高中生物来说,其实验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观察型实验和判定型实验。观察型实验较为简单,实验者可借助显微镜等生物实验工具,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形态等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型实验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叶绿体,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巩固了相关知识点。至于所谓的“判定型实验”,即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分析,来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这类实验就是我们所说的“判定型实验”。如: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种所谓的“判定型实验”的目的是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这类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巩固了相关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基于以卜的实验重要性,任课教师必须特别注意生物实验的课堂教学。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生物学习的主动性

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其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而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是建立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基础教育的主旨。

为了创造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话题,学生课下根据教师的话题,通过找资料看书等方式自己试着解决,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昨天的话题分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讨论问题。这种氛围的营造,有利于督促学生自己进行课后的预习工作.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高中理科科目,有着自己的学科特色,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现实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一些探讨,为了避免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陌生感和“书本感”,生物教师在课常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使生物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生物课堂教学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再次,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要充分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索的理性科学精神。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生物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张庆林.元认知发展与主体教育.西南师大出版社.

[2] 张庆林.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教学;教学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73-02

关于高中生物复习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平时的教学,先把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征参透,再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方法。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其特征包括人文性、逻辑性和实践性三方面,教学方法主要从大方面着眼,提出相关教学方法的提纲。

1.高中生物的知识特点

要进行全面的复习,了解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点是第一步,要把握整体就要从整体进行归纳,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把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文性。我们常常把生物称为理科中的文科,一方面,因为生物理论知识多以文字描述,它的数理性不如化学、物理强;另一方面,在自然科学中,生物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最为紧密,它所包含的知识是我们在生活中甚至在自身也能有所体会,所以生物知识在某些方面正如社会科学学科一样带有主观体会性。以上两方面的特征就组成了我们所说的人文性,所以在复习中可以参考文科学科的复习方法,灵活地复习。

1.2 逻辑性。前文中我们谈到了生物学科的人文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它的科学逻辑性仍占主要地位。它所包含的知识点环环相扣,正如自然界中独立的生物个体看似毫无联系实际通过一个生物链构成整个生物体系,生物学科看似独立分散的知识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例如高中生物知识的总体结构,归纳起来主要分为:生命物质基础、生命结构基础、遗传变异及进化、细胞代谢、生物活动、生物和环境六个模块。从这些模块总结可以看出,高中生物知识经历了一个由微观到宏观的过程,每一个微观模块的知识点与其相对应的宏观模块有相应的联系。在我们初次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是逐点逐点的讲解的方法,并不会跨越教材把后面的内容联系起来,而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同学也不能够准确地把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所以在进行最终复习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一个微观到宏观相互联系对应的特征,从而进行合理高效的复习。

生物学科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决定了它严密的逻辑性,所以仅依靠主观思维是不足以学好生物学的,我们在复习安排中要注意遵从知识的条理逻辑,切忌"一把抓"。

1.3 实践性。生物知识来源于实践总结和实验验证,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实践实验密切相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验和强调同学们对生活实践的体验,在复习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它的实践性,利用实践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由面到点,全面复习

根据高中生物知识的种种特征,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做出复习教学计划,力求做到点面兼顾,夯实基础,有效提升。

2.1 注重教材,夯实基础。教学中我们强调以教材为重,因为教材中包含了最基础的知识体系,但是在复习中往往存在着"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现象,许多老师在安排复习时,把教材略过就进行知识拓展和提升训练,导致复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前文中我们总结出生物学科的"人文性",所以社会科学学科的复习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生物学科,其中之一就是对教材的掌握。首先,从整体上考虑,学生要掌握每本教材的主要知识结构,例如必修一主要的知识由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六部分。显而易见,六个知识点总结就是教材的六章标题,所以要让同学们关注教材标题,写出知识框架,做好整体把握。其次,从知识点考虑,同学们对于教材中的理论描述不应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式,阅读要仔细,理解理论从其意义上理解是一方面,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以上要求是我们在复习时对教材复习的要求,打好牢固的基础才能有稳定的提升,所以对于每一本教材都要做到从字到框架结构的全面把握。

2.2 把握结构,注重联系。我们把教材内容总体进行了复习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处于一种散乱无序的状态,接下来就要开始系统复习。在对教材复习的要求中,我们已经谈及了把握知识结构,在此我们就整个高中生物知识的复习再次强调整体结构复习。

首先,根据教材上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分模块复习。例如基因知识模块,它包括了基因的发现、基因是什么、基因的变化及基因的实际运用四大方面的内容,以基因的变化方面为例,它又包括了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两个内容。在知识模块的划分中,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生物进化理论,有的老师会把它划分到基因的变化中,有的老师会把它划分到基因的应用中,但是我们始终要遵从最优教学选择,保证学生能最好理解和掌握。

其次,对重难点知识强调复习。从整体上把握了知识结构、规划出知识框架后,接下来就要着眼于个别,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强调复习重难点知识时,除了依照通用的教学准则、经验外,也需要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复习知识的要求,找到总体知识的重难点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点地复习。重难点知识复习可分为理论知识复习:"重点理论、易错难点理论分析",以及题型复习:"常考题型解析、难点题型分析",从理论学习和运用两步突破掌握重难点。

2.3 实验辅助,加深理解,巧妙记忆。在最终复习的阶段,由于学习时间紧迫、学习压力较大,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多,同学们思维会疲惫和混乱,采取巧妙的实验穿插,可以起到提点知识,帮助记忆的效果。如果有条件,尽量采取实验操作或者现场实验演示,或者运用多媒体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