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趋势范文

时间:2023-08-16 17:4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的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的趋势

篇1

Abstract: Digital Oilfield is th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for oilfield enterprises, is the form to reac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for oilfield companie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strengthen its 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fit in with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having analyzed the build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digital oilfield,the author builds the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oilfield, and takes out its best stage.

关键词: 油田企业;数字油田;管理驾驶舱

Key words: oilfield companies;digital oilfield;control cabin of management

0引言

数字油田是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油田企业生产、科研、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平台。正确决策来自于丰富的信息支持,数字油田一方面能使领导者通过虚拟技术“身历其境”地看到油田的生产状况,同时,还能提供高层次的决策支持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数字油田在实现跨地域协同工作,快速获得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实现油田业务与技术的整合,实现油藏描述的可视化和互动性,实现油田状态自动监测,促进资源整合,大大增强企业竞争力等。

1构建数字油田的基础

油田建设数字化不但通过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如生产、开发、财务、人事、计划等应用系统进行智能化加工处理、快速整合,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共享和有效利用,及时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最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制度管理科学化,从而促使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快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油田企业的发展战略保驾护航,积极建设数字油田,以信息技术提升油田综合实力,优化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决策,提高管理运营效率,实现与国际油公司信息管理的接轨。油田企业围绕重点工作目标,在加快网络基础工程建设,应用系统推广,确保信息网络畅通运行。

数据是油田的宝贵财富,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大部分油田企业已建成了勘探、开发两大生产数据库。入库的数据主要是动态类的日数据和部分生产科研急需的静态数据,以及少量的实验、化验、储量数据。数据库的建立为数字油田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据的规范统一是建设数字油田基础的重中之重,目前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大多数油田企业历史悠久,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数据、应用、规范、标准等力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加上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使数字油田的建设在技术难度之外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思想和观念不容忽视,油田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管理思想和理念上。“数字油田”建设的过程,是引进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采用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因此,“数字油田”建设中采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技术是实现油田生产管理技术和模式变革的重要于段,是现代生产经营管理变革的主线,是推动管理创新的动力。油田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在“数字油田”建设中借助其网络化平台、数字化环境,吸收和应用如ERP、供应链管理(SCM )、企业管理系统(MIS ) ,数据仓库和在线分析(OLAP)技术等现代化管理信息思想、技术及成熟的软件系统,提高油田整体管理水平。

2构建数字油田的框架

数字油田构建的总体框架,具体包括ERP层(上层)、生产管理层(中间层)和操作控制层(底层)三个层次,如图所示。

在勘探开发科学研究方面,应当引进先进的软硬件,建立解释工作站、地震处理中心、并行数值模拟系统等,提高科研水平,降低勘探投资和开发成本。

在生产信息系统方面同时,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和生产监控系统两大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将涵盖油田勘探、开发各主要业务的管理,提供了综合查询、数据录入、业务处理等多项功能,为油田企业的生产管理及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应适当开发了财务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信息系统和ERP系统的结合。

随着油田办公自动化系统、勘探开发信息查询等系统的相继建成,利用VPN技术解决GPRS用户安全访问油田及石化系统内部网络资源的难题。同时,继续探索移动和偏远用户利用其它Internet接入方式安全访问企业内部网络资源的解决方案。

3数字油田佳境――管理驾驶舱

油田企业的高层领导都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监控和处理所获信息的方法,面对纷繁的信息,必须离开细枝末节而放眼全局。数字油田的佳境――管理驾驶舱(Management Cockpit,MC)已成众望所归。管理驾驶舱就是一个经营信息室和决策管理室,它使管理层能更好地规划业务活动并赢得竞争。

管理驾驶舱的数据来源可以是油田企业ERP系统和企业外部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接口方式或手工输入方式联入管理驾驶舱。管理驾驶舱根据管理者决策的需要,将信息以其能接收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向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管理者能很快地找到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因此作出正确的决策。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管理决策的过程方法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达到完美的统一。系统将潜在的经营风险和决策的预期结果及时、快速地呈现在管理者面前,确保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的实施。管理驾驶舱由墙面显示系统、飞行驾驶台和独特的内部设计三部分组成。

3.1 墙面显示系统当油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步入管理驾驶舱,所有与企业营运绩效相关的绩效指标(KPIs)都将以图形方式显示在四周的墙壁上。管理驾驶舱把各项指标按重要性程度显示在不同颜色的墙上。

3.2 飞行驾驶台如同飞机的驾驶台,管理驾驶舱的飞行驾驶台也是油田企业信息的核心所在。管理驾驶舱通过飞行驾驶台对公司的业务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它由六个PC 显示终端和两把椅子构成。决策者可通过飞行驾驶台查询企业的实时信息,并可进行决策模拟。

3.3 内部设计管理驾驶舱是油田企业的会议室,但它与传统的会议室不同,它完全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了人在该环境中的信息接收能力。其目标是建立一个能进行有效沟通、提高管理层会议效率的环境。为达到这一目标, KPIs以及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都以图表形式显示。

管理驾驶舱是综合评估体系理论的优秀载体,是数字油田的外在表现,油田企业建立管理驾驶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按综合评估体系建立企业战略管理模型的过程。按照该理论建立的KPIs被以最佳接收方式显示在管理驾驶舱中,供决策者分析。管理驾驶舱的建立,将使数字油田如虎添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朱振.如何构建数字油田[J].数字化工,2004,(9):14-16.

篇2

步骤一、按照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将原手工管理体系平稳过渡成信息系统管理体系,这个过程是信息化理念导入、系统操作和运用培训、以及各部门或岗位工作相互磨合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企业相关部门或个人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对未来信息系统功效的预判,在系统规划、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不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或管理要求,为了保证其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通常情况下,各部门或相关操作人员不愿意放弃现有的工作模式,因此按照现有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设计的信息系统,从感情上比较容易被使用者接受,有利于减少由于工作方式改变和岗位调整等,而产生的抵触情绪。

2.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对企业各业务阶层的管控能力,然而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本身就是资源规划和再分配的过程,必定涉及到企业资源在相关部门的重新分配和人员岗位的重新分工或调整,以满足未来信息化系统能够提供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管理决策所需的数据,因此按照现有管理制度和流程设计的ERP系统,可以减轻系统上线期间和系统并行运行期间的资源分配压力。

3.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管理报表、分析数据以及决策信息等是以金字塔的形态分布存在的,为了保证企业对未来信息系统在企业战略管理、投资管理以及日常经营管理的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与业务相关的各类数据要求非常明细,且对数据质量要求也非常高,而新系统上线初期,由于各岗位的系统操作人员和部门管理者缺乏对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数据越明细,则工作效率越低且容易犯错,必将带来大量的修改工作,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电子数据自动采集基础工作,减少基础数据录入的工作量,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不完善和出现差错。

这个阶段一般需要6-9月的时间,通过这个阶段基本确立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方式和流程,基本解决信息化数据和手工数据并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集的基础数据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管理和决策需要,逐步解决由于系统上线和并行期间由于工作量增加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各阶层管理者通过实际使用和操作信息系统,基本建立信息化系统管理意识和理念,按照公司整体战略规划,能提出对本部门以及上下游部门之间管理要求,对整体的管理控制和流程优化所提出的建议更有针对性和建设性。通过对基础数据自动采集的方式的优化和推广,基本形成基础数据一次录入后,可由各业务部门按照各自权限灵活使用,系统运行的关键控制点已经基本落实。

步骤二、随着信息系统的运行,企业各阶层管理者需要不断总结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需求,通过对信息系统软件的二次开发,消除系统运行的瓶颈、植入关键管理控制点、以及建立必要的分析体系,以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加强系统的管理控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予以实现:

1.系统维护人员应通过观察、询问和分析,及时了解系统存在问题,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及企业决策管理层的管理需求,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系统二次开发、人员再分工以及相应管理制度的建立。将整个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管理模式以及运行方式等,通过培训,逐步传达给各业务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2.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保证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企业应该通过职责分工、数据审核以及风险提示等对企业的关键管理控制环节制定必要的管理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数据准确性风险、员工职业道德风险、存货跌价风险、应收账款损失风险以及代管料的跌价风险等,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财务业务分析报告。

3.建立和完善公司自己的ERP维护管理团队,将以原项目组管理的管理方式,逐步向固定职能部门转变,并配备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数据维护以及系统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人员,通过制定该团队年度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制定详细的系统推进时间计划,分析、寻找和解决现有财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阶段,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基本形成以核心业务管理流程为主线,逐步向其他非核心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拓展,基本实现企业各阶层管理者决策所需的所有基础数据;企业业务管理流程和内部管理控制流程已经开始逐步融合,但是满足企业决策层所需的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分析模型以及自动风险提示和预警等功能的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推进小组的组织形式和职能开始转变,系统建设开始由被动推进向主动、有计划的完善转变,且已经具备独立软件设计规划、业务操作培训以及系统维护的能力。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1.5年的时间。

步骤三、任何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不是一撮而就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应该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变化,通过优化关键管理控制点、完善各类报表分析体系以及扩大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范围等,不断满足各阶层管理者对企业管理决策数据的需求。

1.除了传统的财务供应链系统、生产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需求的提高,可以逐步开发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报价系统、项目设计系统、设备能耗管理系统等提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也可以通过实施预算管理、银企互联、远程费用报销等扩大管控内容和范围;在集团化管理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资金管理、合并会计报表、以及指标对比分析等,提高集团财务部门对子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资源的管控能力。

2.通过建立BI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模型,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动趋势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企业管理效率变化趋势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企业的内含增值率和可持续增值率模拟确定未来的最佳融资规模、融资成本以及融资方式等,确定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经营管理变化的规律;集团性企业还可以在所有关联企业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通过各类数据分析方法,确定整个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利润增长点”、“经营业绩好的企业”,以及“可被淘汰的企业”等;另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各类数据,建立可视化的管理工具,为企业各阶层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

3.通过建立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平台,和供应商和客户系统的数据交换模块,将客户的订单信息直接转换为公司内部信息,通过内部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管理,确定本期采购计划,并将采购计划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方式发送给供应商,实现采购和销售的自动下单、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往来款自动对账等。

篇3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 eHR

2008年,众多中国企业经历多年的快速成长已经走到了国际化的拐点,如何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是每个中国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要素,如何通过对其有效管理创造中国企业新的竞争力?国内劳动立法的逐步完善也把人力资源管理推上更为重要的舞台。新的经济法律环境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大多数均与信息技术有关,这表明了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将把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一个全新的ellR时代。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1、以客户为导向

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法,提倡把企业全体员工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顾客,思考这些顾客有什么样的需求以及怎样来满足这些需求。

2、通过业务外包、结构重组和流程改造来改善人力资源职能的有效性

借助其他领域的有效工具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思路的创新。

3、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被设计用来帮助管理人员解决决策中遇到的问题,如信息不全、数据缺乏等,专家系统则可为决策者或者一般员工提供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工作建议。

4、应用软件技术

如人员招募甄选软件、人员规划软件、绩效管理软件、培训与职业开发软件、薪资与福利管理软件等。

5、平衡记分卡

能够使管理者从财务绩效、内部运营、学习创新和满足客户需求等几个角度全面审视公司绩效的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综合了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所需要的大多数特征,包括以客户为中心、改善质量、强调团队工作、缩短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时间以及着眼于未来的管理等等。它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绩效衡量办法,它强调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和竞争要求选择若干关键性衡量指标。

6、自助服务

人力资源部门在一些传统的行政事务方面如人事记录、提供福利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因此赋予员工控制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和职能的能力。自助服务有利于使人力资源部门在员工心目中的印象由成本中心向利润和价值创造中心转变,并与员工心里契约的变化(希望自己能够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承担起更大责任)相吻合。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大多数均与信息技术有关,这表明了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将把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一个全新的eHR时代。

二、eHR的内涵

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eHR)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先进的软件与高速的硬件,再与处于管理中心的人融为一体的基于Internet的全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运用信息化平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运用集中式的数据仓库、信息自动化处理、员工自助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网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便捷化、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目的。

eHR是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网络技术的成熟与运用是其基础。eHR既是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也是运用这套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把分散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集中储存与管理,并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相集成。

2、通过互联网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与无纸化。

3、企业成员运用系统进行自助服务,使普通员工、直线经理、企业高层都参与HR活动,最终达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

4、充分利用外界资源,使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能够获得专业的外包或帮助,人才网站、人才市场、咨询公司、猎头公司、培训机构、人事机构等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都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

三、eHR的发展与演进历程

eHR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为基础的,几十年间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从最初的单一功能软件发展成为如今的复杂系统。我们可以把eHR的发展进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薪资计算系统时代

2、人事管理系统时代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时代

4、eHR管理时代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中国己有超过十年的发展历程,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整个大环境的观念和管理相对滞后,因而可以说中国的eHR尚处于行业无标准、产品不规范、厂商太混杂、企业未领会eHR软件真正价值的幼年时期。

四、eHR的优势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eHR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影良大,如薪酬的发放就要先获得并整理绩效情况,以此计算薪资、福利、公积金、所得税及其他扣款等等。如果这些工作完全依赖手工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不堪重负的。eHR则可将集中的数据库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信息全面联系起来,可减少信息处理中的大量重复性劳动和手工劳动。员工的可通过系统自助获取考勤、考评、薪资、培训记录等信息和在线申请休假、报销等工作,显著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2、降低管理成本

eHR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减少效果也是显著的,例如Dell公司2000年上半年通过因特网处理了300万美元人力资源管理操作业务,Cisco公司通过电子化学习系统一年节省了2400万美元培训成本。

3、信息充分,沟通及时

每位员工都可使用自己的帐号和密码访问系统相应模块,获得相应的信息和资料:同时还可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等传递给主管、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其他同事,实现方便而低成本地沟通。

4、有利于留住人才,降低人员流动率

eHR可根据各种基础数据给出分析和报表,帮助管理者分析员工流动的真正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流动率。系统还可通过人、职的自动匹配,使企业的内部选拔招聘更公平合理,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忠诚度。

5、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eHR系统包含了全面的人事信息、方便的生成各类分析报表,这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 eHR对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将非常复杂,传统管理方式显得难以应付,eHR则能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形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管理方式,eHR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包括员工招聘、人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考评、激励、沟通、职业生涯规划、离职退休等大量事务性工作,这些事务占据了HR管理者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汉效率低,且容易出错。eHR能为员工提供自助服务平台,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员工可以通过网络自行修改个人信息,查询薪资情况,提交各种申请;管理者可通过网络查询所需的人员信息和统计报表,批复申请,在线交流等等。通过事务性工作的自动化处理,人力资源部门有可能摆脱繁杂的行政作业,转而把把目光投向竞争策略的制订和为决策部门提供管理咨询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信息、共享差,人才引进、开发和使用缺乏统一规划,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能够促进公司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和岗位部门的重新设计,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能够通过引入人力资源状况分析系统,实时掌握公司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和余缺情况,直接为人员的选聘提供依据,进一步拓宽人才的引入渠道,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能够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确定人才培训和开发的方向和思路,从而确保公司的人才培训和开发工作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目标;能够改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和激励系统,特别是对骨干人才的激励,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有效地防止骨干人才的流失;能够让公司高层管理者迅速、准确地获得有关人员管理的信息,明了公司的人员状况、人才需求标准,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能够让员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方便地获得有关自己的考勤、薪资、培训记录等信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透明化程度。

3、使企业实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可能

eHR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利用internet技术为HR管理搭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在满足部门业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将HR管理生态链上不同的角色联系起来,企业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都参与到HR的管理活动中来,使得eHR成为企业实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纽带。

4、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eHR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充分利用人才网站、猎头公司、咨询公司、培训机构等人力资源服务商的专业和资源优势,将招聘、培训、岗位分析、薪酬设计、绩效评价等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外包,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化和虚拟化。在这样的模式下,一家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可能只有几个员工,他们只负责企业与外包机构的协调和各项职能之间的统筹工作,这在传统模式下是难以想象的。对于有较高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但力不从心的企业,HR外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其他领域,同时可以减少企业内部的人为干扰,提高员工满意度,使HR管理更为规范化。另一方面,eHR促生的HR专业服务机构将在为大量企业研究解决HR问题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也是推动企业梳理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甚至系统地建立新体系(包括人力资源战略、方法、制度、模型、流程乃至具体的表格等),即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的过程。

篇4

【关键词】煤矿企业;信息化规划;基本要求;实施步骤

引言

企业信息化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进行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必须依据煤矿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围绕企业的生产、人才、采购、成本、质量、营销、财务等业务建设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各单位运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合理、优化地安排企业信息化有关的项目。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企业现有业务的计算机化,还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优化煤炭企业流程,进行信息化整体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覆盖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信息处理,它不可孤立地建立业务信息系统,全面实现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和操作,实现信息采集、处理、适用过程的集成化。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准确定位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及主要部门业务的发展目标。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方向;了解同类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把握煤炭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现状和信息资源状况。根据煤炭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其次,以层次化的结构设计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由许多功能模块组成,每一功能模块又可分成更细的层次。信息技术标准是对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技术支持。通过选择或制定标准,使煤炭企业信息化具有兼容性和扩展性。最后,对信息化总体架构中的各功能模块及相应的各项煤炭企业信息化任务进行评估计划,把它分解成为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项目。明确各个项目的功能、预算、时间等。按具体项目重要程度和煤炭企业财务情况做出安排

三、保障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

煤炭企业信息化规划涉及的技术难度较大,内容较多,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保证规划按时、保质、保量进行,煤炭企业应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建立煤炭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机构可分为领导决策层、企业信息化组织协调及技术支持层和实施执行层。1)煤炭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他们为领导决策层,从全局上权衡、协调、审定、决策以及组织企业信息化实施;保障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系统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为煤炭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营造良好环境。2)煤炭企业信息化办公室。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牵涉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必须设置一个组织协调煤炭企业信息化办公室来负责日常的工作。3)专家组。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工程技术以及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专家组要有本企业专家,同时,还必须邀请社会专家、IT专家与经营管理专家以得到智力支持,共同组成专家组。5)煤炭企业信息化实施组织。实施执行组织要按照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进程,具体分为多个项目小组。项目组是实施执行小组的执行单元,由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选择若干专家和业务人员组成。项目组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项目负责人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人物,要选拔德才兼备、威望高、信息工程技术过硬、又有经营管理经验的技术干部担任。

2、制度保证

1)煤炭企业管理措施保障。采取强制措施清除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各种障碍,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2)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主要制定和规范煤炭企业业信息化的评审制度、实施模式等保障制度。3)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在煤炭企业中稳定一批懂企业管理又通IT 的中坚技术力量,特别是选择几个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精英,他们在信息化规划中能发挥重大作用。煤炭企业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系统培训,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信息化规划建设队伍。

3、技术保证措施

一方面,针对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及我国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状态,吸取各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教训。如:一些应用系统分别找不同的合作伙伴分散开发,缺乏统一的控制和协调机制,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选择几个长期的IT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联盟。另一方面,针对煤炭企业信息化各个应用系统,由项目实施小组与会同相关部门编制面向不同使用者的培训计划,并负责培训,如:面向全体使用人员的使用培训、维护培训和面向领导和管理干部技术业务培训等。

四、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长期的工作,信息化规划是这一工作的指向标,通过信息化规划可以确定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和步骤,通过分阶段实施来降低信息化工作的风险。只有做好全面、细致的信息化规划工作,准确把握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战略层面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年松,曹维运.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3).

篇5

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有效的使用通信技术有助于企业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实现,有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的运行。本文针对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通信技术;企业信息化;应用

有了通信技术的帮助,企业信息化才能顺利完成,由此可见,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中,通信技术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前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被广泛的应用到企业信息化中。通过通信技术的使用,企业可以进行手机定位、视频监控、办公自动化等,以此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促使企业更快发展。

1通信技术及企业信息化概述

1.1通信技术概述

通信简单来说指的就是互通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通信方式也在与日俱进。现在的通信技术就是把各种通信的方式通过使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优化,使人们能够快速获得最新消息,人与人的交流也变得更加方便的一种通信手段,如手机、互联网等。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凭借着通信技术,它优化了企业的信息管理方式,不但使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还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水平。

1.2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就是指尽量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的全过程数字化,以达到企业优化和重新组建业务流程的目的,把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各项信息加以控制,使企业的信息能够有效利用和共享,从而通过企业信息化中对通信技术的应用,把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它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服务销售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和决策的信息化。从当前看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因此,要想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就要应用新的通信技术,给企业的各部门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2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这里安全问题是指在大力推广通信技术的过程中,信息的保密问题。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缺少控制机构,因此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有关于企业的商业机密在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时,很容易遭到伪造、截取、篡改等,直接危害到企业安全。企业在享用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有较强的抵御运用通信技术过程中带来的危害的能力,为了加强企业网络的安全,建立一个计算机安全程序操作系统,来保证企业中每个环节能够安全运行。对于企业商业机密泄漏,要从根本上找出原因,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另外,关于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不但包括技术方面,也包括管理方面,还包括法律意识的淡泊等。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通信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综合性很强而且触及到的领域又很多,因此务必要提高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能力。

2.2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需要人们去研究解决。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应用,暴露出以下两个问题:①经调查我国还有很多地区没有被网络通信所覆盖。由于很多区域没有被通信设备覆盖,致使我国全面实行通信技术的计划不能有效实施,降低了信息化管理的效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其中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地区占地面积比较大,对这类地区进行通信技术建设就相当困难,即使是通信技术建设成功了,以后对通信技术的检查、维修也是很不方便的;②现如今网络宽带的使用用户过多,造成网络宽带的繁忙和不稳,因此约束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由于网络运转速度慢,影响了手机定位通信技术、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等的应用,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应用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通信技术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企业中通信技术的使用,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通信技术在飞速的发展,使它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变得更加重要,所以,要把通信技术与企业信息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便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1信息群发通信技术的应用

短信群发技术是利用互联网给指定的客户号码进行短信批量发送,在通信技术中有着重要位置,因此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作中必备的一项通信技术。短信群发技术具有反应快、投资少、灵活性强等优势,因此被应用到了房产、教育、汽车、保险、餐饮、销售等各个领域当中。在企业中应用短信群发技术,可以减少广告开支,树立企业形象,抢占市场商机。

3.2手机定位技术的应用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经常应用的技术有很多手机定位通信技术就是其中一个。手机定位技术指的就是根据卫星定位及GPS定位技术对手机位置准确定位的技术。手机定位技术方便快捷,因此被各行各业应用到了信息管理中,如出行定位或者追踪定位等。无线通信技术的飞快发展促使手机定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保证了手机定位技术能够稳定发展,同时给提升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3.3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的应用

视频监控就是把传统的视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视频监控通信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并持续强化。在企业中应用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管理人员可以监控现场,掌握现场情况,如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选用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另外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也可以应用视频监控技术,把它安装在企业的重要部门进行监控,能够更好避免企业机密泄漏。

4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信息化中使用通信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因为企业中所有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通信技术,企业要想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经济技术的飞快发展,通信技术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要更加深入的分析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如何应用,以便通过技术支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毅,李连凯,蒲云贵.浅析移动通信技术在市县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5,03:23-25.

[2]于新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6:76.

篇6

[关键词]信息化;规划;油田

0引言

信息化是企业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不断强大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规划的实施是企业在当今社会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信息化规划建设,增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组织协同和知识积累效应,提升业务运营效率,为企业的战略落地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也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信息化规划研究和实施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各种业务模块的新增,由此产生的数据来源多头、业务流程变动等问题,对企业的信息化升级完善提出要求,使企业的信息化规划管理面临挑战。

1油田企业信息化规划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前期,是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企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由数据处理(DP)过渡到管理信息系统(MIS),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世界发达国家IT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些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化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与阶段性胜利,国外学者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及规划模型研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研究、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评价研究及相关规划方法的研究等方面。相对于国外蓬勃发展的企业信息化研究,我国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研究工作也主要基于国外已有的研究理论进行总结提炼出来的。

2油田企业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国内外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国内的油田企业更是明显。

2.1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问题

国内油田企业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普及程度上存在差异化,在客观上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近年来,由于中国石油建立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目标进程的推进,提高整体运营和效率水平的要求,逐步倒逼各单位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在转变生产发展方式、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认识到信息化是缩短与国际石油公司差距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考虑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

2.2信息化和业务有效结合的问题

信息化必须与业务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最大效益。但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业务与信息部门角度不同,很容易产生矛盾。一是相同的业务在不同地方、单位,甚至同单位不同业务人员之间的做法和需求是很不一样的。因此要做出全面、准确的业务需求分析,并把它们纳入信息系统建设之中,是很有挑战性的。二是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流程再造,必然给已熟悉原来业务流程的业务人员带来知识、技能、甚至岗位的挑战,给信息化造成阻力。三是信息系统建立后,随着业务发展、需求变化,要适时对信息系统进行调整。而信息系统的调整存在着“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调整工作量之大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2.3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和共享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信息化往往是伴随着业务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针对不同需求开发出不同的应用系统,有时一家公司的应用系统数量多达上千个。因为采用的技术和标准不同,这些系统之间要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是困难的。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既要保护已有的信息资产,也要减少信息方面的重复劳动,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必须对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集成。信息系统集成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很大,这是各油田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2.4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问题

国际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投入约为年销售收入的1%~1.5%,相比之下,中国石油的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中国石油信息化投入不到年销售收入的0.2%。除了建设投资之外,信息系统还需要投入运行维护费。目前这一做法在油田企业还未广泛实行,导致系统的运维升级无保障,长期下去会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甚至引起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2.5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系统集中度不断提高,业务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这个问题在国内外是共性的。但信息技术本身是西方发明的,而且西方仍处于技术水平领先地位,中国石油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引进国外的成熟软件,而且很多信息系统是由外国咨询公司帮助建设的,虽然我们在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最近的“棱镜门”事件提醒我们在这方面必须下更大的力气。

3油田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发展趋势

中国石油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同时提出了建成“信息化中石油”的发展目标,其主要内涵和特征是: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业务的全面覆盖、高度集成;各项业务管理全部实现网上运行并持续优化;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经营管理协同高效、全程受控;劳动生产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围绕这一目标,中国石油下属各油田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中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业务主导、全面覆盖、深度融合”的方针,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技术实施和应用能力,加快推进以三大标志性工程为重点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

4结语

篇7

【关键字】企业信息化 战略定位 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方式正逐渐覆盖掉传统工作模式,从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各个环节中都得到应用。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水平由企业资金来决定,根据各自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水平更高,由于其架构和中小企业相比更精细,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更为完善和具体。

一、概述

本文探讨信息化工作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从宏观上来分析,探讨企业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中关于信息化工作的定位原则和战略方向;二是从微观上来分析,探讨企业中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这两点着手全面研究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发展情况。而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全面且不断地提高企业工作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定位和方向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面向市场等等。而对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制定,需要考虑从企业内部情况和企业外部环境两方面因素。

外部情况包括客户信息、市场动态和竞争企业信息等,内部因素则是考虑企业的架构模式、企业性质、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等情况。因此,针对外部打造信息化的客户管理、市场分析和电子商务等系统,针对内部需要建设企业内或者集团内综合信息化系统,不仅在各部门实现信息化办公和自动化办公,还将不同部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挥资源共享、工作协调等作用。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定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企业人员素质的建设。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工作水平,注重对不同性质员工的技能知识培训和员工信息化工作理念学习,培养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综合素质过关的人员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工作流程和企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使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数字化企业系统进行管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营销、物流等各个环节都实行有效控制。并且在新产品研发上和电子商务中也进行积极拓展和创新,打造信息化管理的良好基础。三、企业形象和外部建设。使用信息化方式在互联网上树立独特健康的企业形象,通过网络推广、企业宣传、客户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建立企业门户网站使得企业在相关产业内发展出自己的代表形象和位置,使客户和其他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实力和信息化发展进程等资料。

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向是在集中化和统一化的基础上,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业务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在实现全部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架构来使信息化工作适应业务变化的需求。

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向全面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与市场相连来发展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和其他企业的合作,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三、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

用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目前,企业内信息化工作应用系统大致可分为五类:管理方面、决策方面、制造或者生产方面、设计方面和综合。全部的信息化技术都是根据企业业务流程而设计的,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系统。

管理方面的系统主要用作日常工作的管理、日常办公和对客户、工作内容或者对公司内部人事的管理。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客户关系和项目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等。其中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用较为普遍和有效,它是基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对企业活动中整个产业链条和所涉及到的资源材料等进行管理;决策方面主要是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制造或生产方面有制造执行系统、车间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使用信息化智能化方式对生产或制造活动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监督;设计方面包括产品协同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用于产品设计和辅助制造及其他功能,有的企业还会用到与研发部门中,对科研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综合系统是企业用于其他方面的管理系统,如用于电子商务管理的电子商务系统和协同产品商务系统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化技术会更加多样化,并且更符合不同公司不同业务流程的需要,而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应用会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战略指导。并且将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决策模型库和数据库,对于不同企业都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四、小结

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基于企业内部情况和外界环境进行定位的,由整体的战略指导和具体的信息技术执行,最终实现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而企业只有在信息化建设中更为完成、更适应自身的业务流程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立稳脚跟。

参考文献:

篇8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市经贸委祝贺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议的召开。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市内企业的发展,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多种扶持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的主体力量。但总体来说,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亟待发展。

为打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瓶颈,XX年9月22日,省中小企业局与江苏省电信有限公司在宁签署了《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启动这一工程,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

首先,是全球信息化潮流下无法回避的选择。现在,谁也不会否认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主体,自然要积极主动面对这一大趋势。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是明确了目标和路径。其次,信息化推进工程是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多年来,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充满活力的主体力量。但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仅仅停留在电子邮件和信息搜寻的较低层次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尚处在酝酿阶段。第三,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it技术飞速发展,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省、市、市等各级领导也十分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我们有非常好的战略合作伙伴。电信一直致力于为我市信息化建设服务,深入开展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各类业务,紧密跟踪先进技术,适度超前地进行通信能力建设,并在传统网络的智能化、宽带化、数字化改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全市中小企业特别是园区企业推出量身定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电信“商务领航”这一新的客户品牌,为中小企业事业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此次召开的全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议是由政府、电信等各方联合推动的一项系统工程,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该工程将通过电信的“商务领航”信息化业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到网络通信和信息管理系统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实现有效益的信息化。

篇9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重要性 信息技术

1、企业信息化的概况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手段, 是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 说穿了就是跨国公司的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企业将直接面对跨国公司,管理落后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企业即使能够生产出和跨国公司同样质量的产品, 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也会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被动。 因此, 信息化建设是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 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是实现企业变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概念、 管理过程、 管理模式的变革,是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在竞争条件情况下,企业能否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管理落后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管理落后的主要标志是业务流程不规范和信息管理不系统。

在全球化市场上, 竞争的不仅是产品, 更重要的是品牌、 营销渠道、 服务质量、 市场准入等, 面对用信息技术武装到“牙齿”的跨国公司,能否在短时间缩小差距, 信息化是一条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融合, 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 “入场卷”, 因此,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要通过科学决策,规范业务流程,优化员工行为,实现结构、知识和决策优化的有机结合,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 把人、 财、 物等资源结合起来, 产生新的效率,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同时,会出现某种 “数字化办公 ”状态, 体现新型企业文化。 毫无疑问, 信息化是不可抗拒的, 信息现已成为重要资源, 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

3、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1)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宣传,提高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

要让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充分认识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和变革;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使企业迅速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实现信息化。

2)统筹规划制定正确的企业信息化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基础结构、数据标准化以及网络的连接、使用、维护等多方面的建设。因此,必须坚持“谨慎规划,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然后集成”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清轻重主次,有计划、有步骤,分秩序地规范建设,以避免盲目性。

3)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

由于领导者拥有实现企业目标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控制权,能够决定投资、组织结构调整、人员配备、确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水平等。因此,只有领导者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才有可能实施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与参与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

4)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做好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智力基础。人才是妨碍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一大障碍。由于统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到统计信息职能的发挥,因此应当改变观念,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减少统计人员频繁变动,促进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这个机构既是企业领导者的主要咨询机构,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人员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如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细心听取和尊重专家、建设人员、业务人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争取开发一个,应用一个,成功一个。

篇10

关键词: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创新

一、运输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

1.创新可以加强有效管理,促进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

交通运输企业改革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不少企业改制后的好景昙花一现,或者是换汤不换药,屡见不鲜。由于没有抓到企业管理的实处,图形式做虚功,改变不了业绩下滑的局面。只要稍作深层分析,不难看出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已落后于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2.创新即使时代的呼唤,又是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现代企业的经营和运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风险性和创造性的事业。创新是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换言之,不创新即灭亡。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一个不知明天要发生什么样的结构变化的时代,一个需要站在变革的潮头去为自己创造未来、创造世界明天的时代。

二、信息化在运输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网络技术发展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不断优化,信息时代,已经逐渐开始。成功地推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我们的企业,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1. 信息化的发展,使传统的企业开始面临着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全球化变革,企业的竞争力日益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企业不仅需要在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信息共享,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营。而且,企业还需要与外部网络相通,形成互联网络。

2.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战略。信息战略更是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竞争优势也不再仅限于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种形式。企业信息化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知识优势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先级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3. 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低技术人才的劳动强度,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因此,我们说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管理者都应该重视这项工作,把企业信息化作为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错设来抓,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来抓,作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来抓。

三、运输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运输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的运输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子系统:计划管理子系统; 客货运输信息子系统;售票管理子系统;运行调度子系统;运输工具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安全质量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运输统计分析子系统。

2.经营思想与管理理念的创新。经营思想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观念出效益”的角度上来看,是内在的生产力。纵观交通运输企业深化改革的实践,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观念的创新和突破,特别是企业在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过程中,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和思想保证。

3.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4.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四、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趋势

1. 专业化。运输企业通过专业化创新战略的实施即做精做专,将企业资源集中配置于某一种或几种专门性职能上,使本企业具备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专业化的创新不仅可以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可以降低内部运行成本,提高总体利益水平。

2. 多样化。这里所说的多样化是与运输企业经营相关的多样化。这种相关性的运输业务可以分享相近或相同的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技巧,实现产品互补、市场相互交叉等,其目的是增加运输品种和市场份额,产生协同效益,分散经营风险,扩大企业规模。

3. 集团化。集团化是将多样化与专业化有效结合的一种形式。企业集团可以是多个专业化运输企业的强强联合体,也可以是一个运输企业发展的多个专业化运输事业部或分公司。集团化具有专业化协作的优越性,可优化企业组织形式,实现规模经营、网络化经营和区域性相对垄断等优势。

4. 物流化。这里所说的物流化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运输企业具有一定数量的运力装备和场站设施,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网络和丰富的运输经验,要抓住机遇,转变经营观念,大力发展物流业、快件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等, 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5. 信息化和智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对于其他行业企业而言,属于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对于运输企业而言,则是包括管理、生产和技术创新在内的综合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途径。运输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面临的主要课题是消除企业内外的信息孤岛现象,整合包括客户管理、生产调度、安全监控、财务管理等在内的系统资源,建立起运行迅捷、高效的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运营机制。

6. 行业联盟。运输行业联盟是企业战略联盟的具体表现,既包括行业内部不同企业的联盟,也包括运输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间的联盟。前者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同质竞争造成的损失,实现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两方面的互补;后者对运输企业而言,可以扩大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