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职业规划书范文
时间:2023-08-16 17:4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科学职业规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任务书;应用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中职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初入中职就开始学习的一门德育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合理定位,初步认识职业,并能结合自身特点,立足社会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坚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比较难。鉴于此,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应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反思,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此思路,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并尝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应用“学习活动任务书”,用“学习活动任务书”这支无形的指挥棒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应用“学习活动任务书”的目的
实践证明,实践活动课是较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组织形式,但是在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如活动易流于形式,学生不易形成整体性认知,活动评价体系较难把握等。经过不断地探索,我们发现,可以尝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用“学习活动任务书”,即教师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过程,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并以“学习活动任务书”的形式,创造性地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设计,有利于我们的实践活动课达到以下效果:第一,能够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延长“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时效,可以跨越一至三年级,甚至延伸到学生的就业;第二,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学、练结合,突出以“任务”引领课堂的教学思路;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活动任务书”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既有利于教师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又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使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与激励,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有利于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把德育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既是学生通过主动找专业教师、毕业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又是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过程,能够有效实现德育课学习与其他专业课学习的联动。
二、“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利用“学习活动任务书”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实践活动服务,教师首先要设计好“学习活动任务书”。那么,在设计“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中,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1.“学习活动任务书”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
既可以采用表格式,也可采用文本式,或者把两者相结合。“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设计风格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专业,简洁明了,任务引领明确,并且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便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
2.“学习活动任务书”的各个环节,需要明确的指导语
如在课前完成的部分,可以命名为“课前探究”,在课中完成的部分,可以命名为“课中探索”等。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还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辅资料,如查阅资料的网站、典型案例、测试等,并可以适度插入一些漫画与图案,增强学生的愉悦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完成学习。
3.“学习活动任务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尽可能地体现分层原则
中职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各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根据各专业、各教学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符合教学对象实际的“学习活动任务书”,而不是盲目的“一刀切”。
三、“学习活动任务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应用
我选择了“职业生涯规划”教材模块二中第三课《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作为尝试。结合课例开展中的相关细节,对于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活动课堂,有效运用“学习活动任务书”,我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1.以“学习活动任务书”引领课堂,围绕主题,实现目标
设计好“学习活动任务书”之后,教师要充分运用这根无形的指挥棒,使其贯穿课堂的始终,引领课堂活动的开展。在本课例中,我分为“课前探索”“课中分享”和“课后拓展”来设计活动任务书,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引领,指导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在对应的活动之后,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中的内容。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就是学生活动体验之后的反思过程,也是学生心路历程的展现。在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激发,自信心得以增强。例如,在本课例中,为了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身性格与职业性格之间的差距,我设计了情景体验之“火眼金睛”的活动。教师用PPT依次展示教师、酒店服务员、导游、电梯修理工、建筑监理等职业的图片,设置情境:如果你是从事上述职业的,你觉得自身应该具备怎样的性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此后,各小组派代表上黑板,依次写出小组讨论的结果。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出本专业需要的“职业性格”。上述情境体验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性格与职业性格之间的差距,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课中分享”的部分内容,展示如下,通过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学生在情景体验中的感悟得以提炼,得以反馈,教师从中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生的收获。
2.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学习活动任务书”的实施过程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一看到以纸质形式呈现的“学习活动任务书”,就会发出这样的牢骚――“老师,要做课堂作业吗?这么难!”因此,教师在应用“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中,要应用一些技巧,淡化学生的“任务”意识,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注意各环节“任务”量的控制,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乐学乐做。
3.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90后”的学生,爱自己,充分关注自我,在乎他人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运用“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中,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本课例中,我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同样关注过程性评价。在课堂各环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会结合学生完成各部分“学习活动任务书”的情况,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奖励。待学生整体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之后,我会再结合学生的整体完成情况,给予学生一个总体评价。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4.“学习活动任务书”要适度延伸到课后
德育的效果,有时候很难在课堂上体现。因此,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学习活动任务书”,要适度延伸到课后,关注学生日常行为的改善,使得德育效果真正落到实处,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例如,在本课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关于如何调适自身性格以适应职业需求的建议,也在“课中分享”的部分写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与调适措施。如果学生不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光说不做,本活动的效果也打了折扣。因此,我设置了“学习活动任务书”的后续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后拓展”环节填写“成长日志”,记录自己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真正有所突破。“课后拓展”环节的“学习活动任务书”展示如下:你喜欢QQ空间吗?你是不是也会经常在QQ空间里涂鸦,让身边的朋友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呢?记得QQ空间里的“魔方日志”吗?你可以用最简单的话记录你一天的生活。那么,让我们也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成长日志”,记录自己每天的变化,看看自己,为了更缤纷的未来,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温馨提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性格是可以调适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篇2
在生物专业的七年跋涉
还在念高中的时候,曾慧就喜欢上了生物课,生物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精彩,他提到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未来前景很广阔,当时生物专业的录取分也非常高,所以大家都觉得生物专业的前景肯定非常好。就这样,在还不认识生物专业究竟需要学什么和以后需要做什么的情况下,曾慧报考了生物学专业,而且一举夺魁。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曾慧发现,生物领域的研究方向非常多,自己能做的非常有限,一个研究成果的出现和应用往往需要一大批人在实验室默默工作好多年。而越来越喜欢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的曾慧似乎发觉,倘若未来都只是在实验室做研究,跟那些细菌打交道,他根本毫无成就感。
本科即将毕业了,曾慧听很多人都说生物学本科毕业不好找工作,读个研究生会好很多;另外,听到一些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来诉说在外面找工作时的艰辛,曾慧对于找工作愈发怀有恐惧感,虽然与周围同学相比,自己英语比较出众,但要找份体面的工作还是没有多大把握。考研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工作,继续留在学校深造,于是选择考研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由于本科成绩比较优秀,曾慧顺利地获得了微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保送机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在读研究生时,曾慧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陆续发表了一些英文论文,但是他也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继续在生物领域发展,哪怕做得很出色,自己也很难获得那种满足感。自己虽然喜欢独立思考,但更喜欢思考些人文、哲学、生命等与人相关的问题。
主动出击,寻找转行途径
研一的下学期,曾慧思考了很久,终于开始了对自己的新职业探索。由于本科阶段就很注重英文听说,因此曾慧能够比较流利地用英文自由交流。平时,他喜欢和同学一起去学校附近的一家美国人开的咖啡屋练习英文,在那里曾慧认识了很多人(包括很多美国朋友和现在公司的老板),由于性格随和、富有亲和力,曾慧赢得了好人缘,还曾收到过一些美国人的邀请,帮他们做兼职。这一切都给了曾慧以信心,更促进了他对新职业的探索。如何通过工作地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找出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求呢?曾慧开始了对心理学的更多探索和研究。一些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心理学专家,很慷慨地赠送了曾慧大量的学习资料。从研二开始,曾慧开始下意识地阅读各种心理学丛书。研三,在国外朋友的介绍下,曾慧还曾经尝试申请新加坡一所大学的心理咨询的硕士专业。曾慧发现自己对人的行为研究挺有兴趣,特别喜欢做与人有关的工作,所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想法就冒了出来。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但是对于自己能否成功踏上这条新出路,曾慧心里也还是没有底。
成功转型,技能可以迁移
研三时,曾慧认识了现在公司的老板武汉美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非常赏识曾慧乐于助人的品质和热诚,觉得曾慧在此方面很有天赋,在美国人的眼里,终生教育的观念很强,他们更注重提倡个人和企业同步发展的企业文化,尊重员工自身发展。他非常愿意培养曾慧,并提供了很多全英文的教练技术培训、职业规划、团队建设等培训课程的学习教材。曾慧在研三找工作时,另外一位美国朋友把他推荐给一个美国在华公司,巧合的是,竟然也正是这家公司――武汉美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于是,曾慧成了该公司的一分子,主要做有关职业规划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工作。由于之前生物研究的背景给曾慧奠定了做市场调查和研究的深厚功底,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的学习能力,曾慧的工作角色切入很快,赢得了老板的赏识。
在新行业的工作中,曾慧渐渐有了新的发展和成就,成为公司的重点培训对象。参加了很多全英文的教练技术培训、MBTI 性格解读、职业规划、团队建设等培训课程,也多次得到培训师的赞扬。目前曾慧负责中国区域整个职业规划项目推动的执行工作,并任职业教练和生活教练部负责人。
对话曾慧:让转行更富有胜利的激情
记者:转行前,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得与失?
曾慧:有过思想斗争。毕竟要放掉学习了七年的生物专业,感觉是一种浪费。当时父母也非常为我担心。但是如果继续做生物研究,我内心深处那份对生命的激情真的会消磨掉。
记者: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转行?以前学习了七年的专业,现在完全放弃,思想上有没有矛盾?
曾慧:没有后悔。以前的同学现在都非常羡慕我(很多人都对生物不感兴趣,只是没有找到机会或没有勇气转行)。七年的生物学习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综合能力,所以现在学习新东西相对来说比较快,真正开始接受“教育是授渔,而不是授鱼”。
记者:社会上出现过一些现象,比如重点院校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放弃未完的学业,重新参加高考,只是为了能读上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曾慧:我有四点看法。
第一,我非常欣赏每个人能够独自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慎思自己的内心真实需求,而不是光为别人和社会压力而活,变成生活的奴隶;
第二,同时也希望每个人能客观、理性地分析现实社会,结合对自我深入的认识,充分思考转行的得与失。比如,我有哪些背景、资源、能力、天赋,如果转行,我还有哪些核心竞争力?有什么途径可以弥补这些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总之,要尽力全面、客观地对自己、对机会进行分析。
第三,培养成熟的心理特质,敢于承担选择的后果。
第四,很多时候家庭,朋友、社会给了人无形的巨大压力。如果他们真是经过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社会也应该尊重个人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多一些宽容、尊重和支持。
记者:如果实在需要转行,但是又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您建议读者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做准备?
曾慧:第一,为什么要转行。不要仅仅因为对现有状态不满就转行,而是要更深入地分析和探索推动自己有转行这个行为的背后是什么渴望和追求?对自己的内心需求不深刻分析和认识,转行带来的结果是为转行而转行,因为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反正做得不满意就转行。
其次,对自我资源、技能方面的分析。虽然在新行业没有什么专业背景,但是自己能有什么其他优势(比如一些可迁移的技能、热情、人脉关系),这些优势跟其他人相比是否突出,还有什么优势是自己没有挖掘出来的?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帮助自己挖掘?如何得到这些途径?同时有什么劣势,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弥补?同时也要很敏锐地观察周围的机会,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转行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机遇。
对转行的行业本身了解有多少。人都有追求新鲜东西的倾向,而且会不客观地认为换个行业就会好了,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转行,之后很快会发现又做错了决定。因此要多了解多咨询,比如:这个行业的圈子是怎样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怎么样?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什么资历和特点?自己跟他们相比有何优势和劣势?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途径是什么?有什么其他途径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等。
360度跨行把握六大必须
客座专家:智诺信职业顾问杨挺伟在转型当中一般要求要和自己的以前的专业和行业有关联,这样转型的成功机率会大很多。比如小霞以前是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后来跳槽到一家传媒公司做他们的公关部经理,但是如果过去从事的岗位工作和自己爱好的准备转入的行业的岗位工作毫无关联,那么难度比较大,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1. 必须了解市场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组织及企业的发展当中,一个好的行业和发展规范的企业将会给自己带来良好的发展远景。
2. 必须通过对自身的了解,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在短期之内达到要求。很多转行成功的案例当中,很少是靠偶然的机会获得成功的,转行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对自己的各方面有了综合详细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3. 必须考虑这个行业的准入标准是否苛刻。有些行业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够获得发展机会,比如专业技术领域、财务金融证券类。
4. 靠专业机构的帮助。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职业介绍结构如猎头等的推荐,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转机。
篇3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一流学科;农业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30-02
2015年8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中央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大学农业科学ESI排名全球23位,在浙大生命科学领域里,具有差异性优势。浙江大学农学院从1999年组建开始,即确立了建设一流学院的战略目标,全面谋划一流学科建设,取得显著业绩。学科水平处于较高层次,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均排名全国第2,作物学排名第5,具有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坚实基础。根据“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要切实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学科高峰。
一、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
1.制订学科发展规划。以建设引领我国农学学科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为目标,坚持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切实做好学科规划。努力顺应学科前沿发展趋势,把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特长。凝练学科建设方向,明确重点建设方向,有所取有所舍,形成富有差异性竞争性的亮点特色,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学科高峰。
2.保证学科基本规模。保持学院的教学科研编制与学校的教学科研总编制数保持同步增长,满足学科发展的基本需求。对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和急需扶持学科,根据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国内同类学科竞争态势,实行动态的定编定岗。
3.推进学科优化整合。根据学科建设需要,把握学科优化内在逻辑,打破行政壁垒,在院内、学部内甚至校内进行相关学科的优化整合,自主设置研究所、研究中心和平台,集中优势力量,发展农学学科的核心内容,推动学院学科交叉、整合、优化和快速发展,继续冲击国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积极组织新团队申报教育部、农业部和浙江省的创新团队,由此带动农学学科的建设和新一轮发展。
二、推进人才汇聚培养计划
1.强化人才引进培育。按照“引进优秀的人,用好现有的人,留住关键的人,培养未来的人”的方针,做好领军型杰出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包括院士、千人、青千、浙江“百人计划”在内的高端人才以及高水平学术团队的整体引进;实施院士培养计划,努力在院士申报上实现突破;实施高端人才培育计划,培养长江学者特聘、杰青、优青、等人才;根据农学学科特色,在学科规划、人才规划和定编定岗的基础上,自主制订人才引进条件,建设农科人才引进特区,通过Tenure-Track模式,引进优秀青年学者进入浙大“百人计划”。
2.优化青年教师培养。继续实施青年教师3个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提升计划”、“跨越计划”和“交流计划”),持续资助40岁以下青年教师,聘请国内名师甚至国际导师进行交叉培养,提高学术声誉,奠定学术地位。每年全额资助10名左右青年教师及博士后赴国外名校从事1―2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积极为青年教师申报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创造条件和资源。
3.做好职称评审工作。根据学科规划,提高和优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强化其在优青、杰青等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完善直接引进教授、副教授的条件及其相应规则和机制。争取建立教授职称指标动态机制,以利于年轻教师脱颖而出。
4.引导教师职业规划。创建“CPP”(Career Path Program)人才伍培育新举措,通盘考虑教师的培养、晋升和聘岗工作,优化教师的职业发展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完善岗位聘任工作。在学校分类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置院内的岗位类别。突出团队聘岗,在优化学科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的同时,引导教师向学科发展重点集聚,实现学术转型。
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明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坚持育人为本,始终坚守人才培养这一高校根本使命,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命科学发展,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深化培养机制改革。改革招生和培养模式。根据农科学生的特殊性,争取进行“小类招生,大类培养”。争取扩大应用生物科学大类省外招生名额。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创立“本―硕―博”连读8年制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探索中国高端农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路子。调整研究生生源结构。提高直博生及硕转博的比例;争取博士生招生名额得到持续增长;增加科学学位硕士生招生名额;对有实力自主提供奖学金的导师,允许适当增加招生名额。优化博士生出口标准,鼓励开展交叉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加大质的引导,弱化量的堆积。
3.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建立健全本科课程任课教师遴选制度,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参照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确定任课教师,以提高广大教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实行青年教师全员担任助教制度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激发教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热情。完善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深化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4.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适应性强、多学科交叉培养”的要求,按“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方式,构建各专业课程体系,每个专业建设3―5门专业核心课程,实现通识教育宽专结合、专业教育精深相融。持续实施“名师―名课―名书”教学工程。争取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出版国家规划教材。
5.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科创新活动,努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充分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省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通过组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国创、省创等项目,引导学生开展科技研究。组织学生赴高水平科研院所及国外名校从事科研训练。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系统化的社会实践,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6.营造人才培养国际化环境。高效利用本科生国际合作交流的指标及经费,遴选并统筹安排本院学生的交流活动,聘请外国专家为本科生授课。积极与国外友好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资助20名左右博士生到国外名校从事3―6个月的合作研究,选派50名左右研究生赴境外参加国际会议,聘请10名左右国外专家来校进行全英文教学。
四、实施科研品质提升工程
1.持续提升科研规模和质量。坚持“自主创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加速转化”的指导方针,坚持创新驱动和开放共赢,紧紧围绕科技前沿和重大需求,凝炼大科学,开拓大渠道,构建大合作,布局大项目,着力推进“总量、内涵、声誉”的协同发展,在稳步推动科研规模发展的同时,促进科研内涵的丰富和科研声誉的提升。汇聚学科优势,整合研究方向,主动争取部委、省市和社会支持,集中精力重点抓好千万级项目的组织整合,努力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国际化程度,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组织的多边科技合作和重大科研项目,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显著提升科研国际竞争力。通过提升原始创新、应用创新和交叉创新能力,在若干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显示度的原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