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范文

时间:2023-08-16 17:4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篇1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3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的教学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人士的关注。从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还普遍存在着流于形式、合作效率较低等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展开进行相关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主要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及其在高中教学中有效开展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展开的措施,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历史;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则切实的符合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更好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是值得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

1、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布置一定的任务,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进行搜集资料、讨论问题及全班汇总交流,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发挥的只是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上的成就感。

2、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积极地带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学生在小组中通过阅读历史教学内容及查阅相关的课外资料去讨论辨析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更好的进行理解,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流于形成,学习效率较低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升学压力等种种原因,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问题。对于这一学习模式的采用大多也只是在进行教学竞赛中,目的是为了让课堂变得更加新颖,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其实质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十分明显。此外,还有的老师在一堂课中频繁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再加上所提出的问题陈旧乏味,使学生对这一学习方式逐渐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相对较低。

2、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

开展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从目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结构来看,其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式陈旧,总体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这部分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明显表现出接受新事物速度较慢,缺乏教学经验,在小组成员安排或者是小组合作时间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高中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展开的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应该围绕学生而展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进行有效学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的是组织与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讨论动态,倾听学生的发言,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会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以往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驾驭任何教学内容的误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分时间、场合、内容,这往往不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时,应该综合考虑时间及场合,在坚持难度适宜、突破重难点、具有开放性原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并交给学生一定的合作技巧,提高小学合作学习效率。

3、选择多元的小组合作操作模式

1)小组互助操作模式。该操作模式主要是各小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特点,在发挥成员特长的基础上为其分配相应的任务,当各个成员独立完成所分配的任务之后,由小组长带领成员讨论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任务的总结。使用小组互助模式,有助于高中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概括,提高学习效果。2)自由讨论操作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指各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身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再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本组观点的总结,以形成较为统一且正确的观点。例如在学习秦汉政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小组自由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提出“对秦朝挟书律作何评价”等较有针对性的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突破对学习本节相关制度史的重难点。3)创设情境模式。创设情景的操作模式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小组分派任务,进行相关的情景展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章节时,在本章节进行了系统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分角色分别扮演不同朝代思想的代表人物进行观点陈述,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框架。

4、采用多元的小组合作评价方式

以往对高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采取的是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显然这是不够科学合理的。因此,在现代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的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差异性评价与整体性评价相结合,将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以正确、科学的小组合作评价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学习历史学科的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多元的小组合作操作模式,采用科学的小组合作评价方式,以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作者:胡美芳 单位:杭州育新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蔡永龙.农村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商海燕.高中历史在“分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J].考试周刊,2009,4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