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济纠纷诉讼时效范文

时间:2023-08-16 17:4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经济纠纷诉讼时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经济纠纷诉讼时效

篇1

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的逐年加强,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金融立法呈现出一种超常规的态势,已经出台的、法规基本上覆盖了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范围。同时,为适应新形势所规划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以及新的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划、制订等方面工作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防范债权风险、保证债权安全一直是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本文从两个方面:“借款合同存在的风险和诉讼时效”论述了银行如何防范债权风险风险,保证债权安全。

近年来,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商业银行与客户在合同文本上的法律博弈也不断加剧。本文通过对“按法律确认借款人的主体资格、由借款人填写借款格式合同、在“借新还旧合同”中一定要明确借款用途、明确约定提前还款及违约条款和在合同其它约定事项中增加“如发现借款人有违约行为要终止履行时,贷款方应在多少天内通知当事人。”的条款“等方面论述了借款合同存在的风险和法律对策。通过对“起诉、给借款人发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和“结算对账单”、 申请支付令、扣收债务人帐户利息或本金、公证催收、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主张权利、贷款重组、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形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等方面分析论述了银行债权诉讼时效风险及防范的,以及对超时效债权补救方式等措施。

关键词:银行贷款

风险防范

补救措施

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的逐年加强,我国金融法制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金融立法呈现出一种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覆盖了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范围。同时,为适应新形势所规划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以及新的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划、制订等方面工作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防范债权风险、保证债权安全一直是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为了更好地保全银行债权、防范借款合同债权诉讼时效风险,本文就如何从法律上对银行贷款风险防范及补救措施作一探讨。

一、借款合同存在的风险和法律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商业银行与客户在合同文本上的法律博弈也不断加剧。在客户提出必须使用非标准格式或对银行标准格式合同做出修改的情况下,如何防范合同风险,成为银行法律工作的一大课题。

(一) 严格按法律来确认借款人的主体资格。我国《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人订立合同。”《民法通则》第四十二条规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分公司较多,有一部分是没有法人资格的,有一部分的经营活动是在集团公司授权下进行的,所以,确认合同主体资格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明确主体资格,一旦发生纠纷,其债权债务在诉讼过程中应以谁为诉讼当事人,错列或漏列被告,都有可能造成诉讼失败,如诉讼驳回、原判被撤销、发回重审、再审等。

(二) 借款格式合同一定要由借款人填写,防止理解纠纷。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借款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正意识的表示,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内容、条款达成合意的,借款合同即告成立。而银行合同一般都是格式合同,《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立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所以,由借款人填写借款合同,填写过程也是熟悉理解过程,可以让借款人熟悉、了解、理解合同内容、条款,防止合同填写漏项,防止出现经济纠纷时,因合同理解分歧,对贷款人带来不利的。

(三) “借新还旧”借款合同一定要明确借款用途。目前,银行业普遍存在借新还旧即借“新贷款用于归还借款人的老贷款”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的解释》第69条规定:“债务人有多个普通债权的,在清偿债务时,债务人与其中一个债权人恶意串通,将其全部或者部分财产抵押给该债权人,因此丧失了履行其他债务的能力,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权益,受损害的其他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抵押行为。”由于此规定对“恶意串通”未作进一步解释、“部分财产”到底占抵押人全部财产的多大比重也没有具体标准,客观上给法院处理纠纷留下很大空间,抵押合同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官的认识。而目前借新还旧中办理的补办抵押多属于事后抵押性质,抵押的效力容易出现上述争议,存在着法律风险。所以,应在合同上注明此贷款的用途为“借新还旧”字样,使第三人(担保人)知道借款的真实用途,防止第三人以“借贷双方恶意串通欺骗第三人”为由提出抗辩。

(四) 借款合同履行问题及违约规定。

1、如果借款人提前还本,属于提前履行合同,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实质上是不按照合同履行的行为,将影响到银行资金的利息收入计划。借款人应经贷款方同意并附一定的补偿金才能提前还款。在实践中,是否同意借款人提前还本及支付补偿金,贷款方可以根据贷款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至于支付补偿金的问题,根据银行业关于加强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精神,借款人提前还本时,贷款行向借款人收取补偿金应是一个总体原则,但可根据具体项目及借款人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减免。银行借款合同虽然是格式合同,但借款人提前还款并需支付补偿金的条款,在法律上将约束借款人、贷款人严格履行借款合同。

2、银行借款合同中明确借款人违约的责任。贷款行在与借款人签定借款合同时应尽量争取按银行借款合同格式文本规定,不宜片面满足借款人的要求而随意更改。如借款人要求将借款合同中(以中国建设银行人民币借款合同为例)借款人违约情形中的第八点“未履行对建设银行的其他到期债权”删除,我认为这一点不宜删除,理由是:借款人在借款合同履行期间,如果未履行对银行的其他到期债务,已属于《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预期违约。在实践中,如果借款人未履行对银行的其他债务,已经严重影响银行对其信誉的评价,其将不履行本合同的贷款行的债务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同时目前中国银行业已在实行一个统一法人制,如果将这一点删除,银行对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将无法进行违约救济措施,则银行的经营风险将增大,所以这一点不能删除。另外,这一项中的第十条约定“乙方认为足以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这一点是对借款人违约情形作的一个补充性约定,因为在合同履行期间,可能有其他借款人违约情形的出现,所以约定这一条款在法律上达到一个严谨、完善的效果,同时也表现出银行对储户资金安全的负责态度。

(五) 其它约定事项。《合同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在银行借款合同中,贷款方未有通知条款,应在其它约定事项中增加,“如发现借款人有违约行为要终止履行时,贷款方应在多少天内通知当事人。”的条款,以免借款方以贷款人未尽通知义务而提起抗诉、抗辩。

二、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在权利受到侵害后,权利人有权请求国家执法机关给予司法救助的期限。超过法律规定的这一期限,权利人仍未行使权利的,执法机关对其权益不再给予保护(法律规定的具有中止、中断和延长事由的除外)。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银行贷款合同纠纷适用的是最普通的两年期诉讼时效。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在诉讼时效的规定上就要灵活、得多。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诉讼时效期限相当长,而且,对于银行债权,在诉讼时效上的出台了一些特别规定。发达国家这种充分考虑债权人利益的思路和做法是值得我国借鉴的。据了解,福州市建设银行城东支行现已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不包括曾超过诉讼时效但后采取措施得以补救的债权)共计8笔,涉及金额266.5万元。截止2001年7月31日,建设银行全行系统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共计62,187笔,累计金额236.9亿元。其他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准确数字虽然没有做详细调查,但确信也已经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

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的前提条件,是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法律事实发生,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前提是必须有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因此,如果没有权利被侵害的事实发生,更进一步说,如果不具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这一前提,诉讼时效期间不开始计算。建立诉讼时效制度的初衷在于督促怠于行使权利者及时行使相应法律权利,其宗旨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目前我国在时效时间以及中断时效的事由上的规定明显过于死板,欠缺灵活性,从而使诉讼时效间接成为债务人逃废银行债务的一种工具,实际上鼓励了债务人的避债行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银行自身法律人员配备不足或工作失职以外,诉讼时效规定的欠缺灵活性及明确性是关键的一方面因素。

(一) 诉讼时效风险的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关于适用民法通则的意见》第173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权利人向债务保证人、债务人的人或者财产代管人主张权利的,可以认定诉讼时效中断”。《关于适用民法通则的意见》第174条规定:“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从提出请求时起,诉讼时效中断。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诉讼时效期间即重新起算;如调解达成协议,义务人未按协议所定期限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期限届满时重新起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被害人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犯罪嫌疑期间中断,如果公安机关决定撤销涉嫌经济犯罪案件或者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撤销案件或决定不起诉之次日起重新计算。

(二) 诉讼时效风险及防范的方法。

1. 起诉。起诉是最基本的中断诉讼时效的方式,既要选对起诉时机,又要注重诉讼效益。在实践中,为节约费用,有的银行曾探索过起诉后不交费让法院裁定撤诉的方式中断时效,现最高院已用答复的形式明确这种方法不能中断时效,只有诉状送达对方当事人才能中断诉讼时效。

2. 给借款人发催收逾期贷款通知书和“会计结算对账单”。这种方式是效力较强的中断时效方式。《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规定大致为两个方面,一是债权人主观上有催贷行为;二是债务人还款或认可(基本上为书面,口头的不易认定)所负债务。这种看似具体、明确的规定在执行中显得相当不够细致。在实践工作中①银行的催收通知书五花八门,有门房签收的,有收发室签收的,有财务室签收的、有不知是债务单位上的什么人签收的,有法定代表人签收的。上述催收,不能说无效,但有的方式确实存在争议,按照诉讼时效中断的定义,“必须债务人知悉或者应当知悉才中断”去理解,比较稳妥的方法最好是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②法院以不具备上述两点为由,不承认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对帐单》具有中断诉讼时效效力的问题(最终高院认可)。

3. 申请支付令。“支付令”是债权人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督促债权人限期还款的维权措施。只要债务人收到“支付令”后15日内未提出书面异议,即可申请强制执行。实践中,银行申请“支付令”很少,其主要原因是银行担心债务人提出异议,导致“支付令”失效,难以达到维权效果。但事实上,如能适时巧用“支付令”,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效果。①、对一些零星、分散的银行债权追收,且合同关系明确,债务人纯属赖帐的情况,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这类债权金额一般不大,采用“支付令”,则最多35天就可以进入执行程序,而申请费用只需100元。②、发挥“支付令”中断诉讼实效的功能。在实践中,银行大多忽视利用“支付令”中断诉讼实效。对于逾期贷款,银行一般采取发催收通知书的形式,而一些债务人拒绝签字,在法庭上,银行难于举证,导致败诉。如果申请支付令,可以收到双重效果,如债务人不提出异议,银行可以在半年内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提出异议,该笔债务诉讼时效重新计算,为银行提起诉讼争取更充裕的时间。申请支付令既可以达到中断时效的目的,又可以节省诉讼费用。(但是,法院级别管辖的限制以及申请支付令由基层法院管辖的规定,制约了债权人对较大标的的债权,通过该方法中断诉讼时效。)

4. 扣收债务人帐户利息或本金。这种是《合同法》规定的抵销权制度,抵销又分为协议抵销和法定抵销。银行通常采用协议抵消,在合同中约定抵销条款,到期对债务人帐户资金扣收;在合同中没有约定的情况下,运用法定抵销,要注意符合法定抵销的条件并且要通知债务人,否则构成侵权。

5.公证催收。公证催收是银行要求采取的方式:一种是现场公证催收,就是债务人拒签的情况下,由公证员现场送达催收通知,使用这种催收方式应注意催收时应有债务人的人员在场,公证文书应采用《公证暂行条列》规定的文本;另一种是公证邮寄催收,主要适用于异地的债务人,同时应注意邮寄时债务人地址应写明是债务人工商登记的住所地,公证文书也要合格。关于公证送达的效力,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原因在于按照公证送达的规定,被送达单位必须有相关人员在场,因此,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被送达单位的“相关人员”所指范围的认定模糊,哪些人员在场才能够保证公证送达的效力,并且如何认定相关人员的身份也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二是银行在催收贷款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在于催收时找不到被送达人的任何人员,而且就被送达单位情况而言,采取诉讼方式又暂无任何意义(没有还款能力),此种情况,实际上是最需要采用公证送达方式的,但从目前的规定看,此情况下,视公证送达无效。2003年10月10日,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事务部发表的《银行债权的保护》(一)中,介绍了广东省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对于“认定诉讼时效中断”的意见,该法院主张催收的效力应为“主张主义”,而非到达主义。根据这种观点,广东省高院认定,债务人如下落不明,债权人公开登报催收的,视为有效(即中断诉讼时效)。尽管这种观点仅适用于广东省,但无疑是符合“诉讼时效应为保护债权人利益服务”这一趋势的。我认为,广东省的这一做法是超前、合理的。

6.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主张权利。这种方法是《关于适用民法通则的意见》174规定的,使用这种方法中断时效应注意:一是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张权利的效力,因各地法院认定不同,有的认为有效,有的认为无效,实践中使用这种方法应关注当地法院怎样认定;二是司法解释没有界定“有关单位”的范围,使债权人主张权利无所适从。

(三) 关于超诉讼时效的补救措施。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超诉讼时效的债权丧失了胜诉的权利,程序上已不受法律的保护,但实体上变成了债权,可以采取补救措施,重新确认时效。所以,对于已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应当采用获得催收回执、签订债务安排协议、贷款重组等方法,恢复时效,或更新债权关系,降低资产的时效风险。

1、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定对超时效补救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138条: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关于适用民法通则的意见》第171条: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翻悔的,不予支持。法复[1997]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达成的还款协议是否应当受法律保护问题的批复》: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的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法释[1999]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2、法定的对超时效债权补救方式。

①.贷款重组,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形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关于审理与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规定,企业在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时,参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告通知了债权人。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完毕后,债权人就原企业资产管理人(出资人)隐瞒或者漏报的债务起诉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如债人在公告期内申报过该债权,股份合作制企业在承担民事责任后,可再向原企业资产管理人(出资人)追偿。如债权人未在公告期内申报债权,则股份合作制企业不承担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债人另行起诉原企业资产管理人(出资人)。

对于出卖人或企业资产管理人未参照《公司法》第184条规定公告通知债权人,或者虽然公告但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则由出卖人或者资产管理人承担责任。这一规定依据来自2001年8月10日最高院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和改制案件中切实防止债务人逃废债务的通知》第10条规定:卖方隐瞒或遗漏原企业债务的,由卖方对此承担责任。

实践中运用该方法对原保证债务的补救,应注意在协议中有保证人明确的对原债权、债务关系重新担保的意思表示,因为法复[1997]4号文只是对主债务达成协议的解释。在债务人兼并、分立、重组时,利用债权人的优势地位,对超时效债权督促当地政府召集改制各方与债权人签订债务安排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的精神,该还款协议应受法律保护。

②. 让债务人在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实践中应注意签字人应是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办理这项业务的人,其他人签字都可能导致不受法律保护。1999年1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法释[1999]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该批复规定,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信用社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对于原保证人在催收通知上签字或盖章,保证人并不能因此承担保证责任,只有保证人对重新确认的债务重新承担保证责任有明确的书面意思表示,才能受法律保护。

资料:

1、林培阳 ,建设银行报,2003.10.10。

2、施海波 , 建设银行法律网站 ,2003.10.16 。

3、元述伟 ,人民法院报,2003.10.5。

篇2

【关键词】工程 施工合同 证据资料收集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合同证据资料是指建设工程承(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物资采购合同、机械设备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临时用(征)地合同、借款、担保等所有以企业名义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及其相关资料,也包括企业与外部或系统内其他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相互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及其相关资料。

项目工程施工合同相关证据资料的收集管理分如下七大块:

1、施工合同主体资格证据资料的收集管理

在项目引进协作队伍之前,应核查合同当事人营业执照(要有副本)、资质等级证书、资信证明、安全生产许可证(要有副本)、税务登记证、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变更后的变更登记资料等工商登记信息及身份证、户口簿或者其他相关个人证明,并核查其使用的印鉴是否合法与真实,及验明其是否具有主体资质、权利能力、行为能力。

对于代订合同的经办人,应请其出法人授权委托书(委托人不能二次委托)、被委托人身份证明资料,并核查其是否处于委托书的委托权限和期限内。

2、施工合同关系及合同内容证据资料的收集管理

如果双方未能签订施工合同,招标文本,投标书、中标通知书组成的招投标文件又已经包含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那么这些招投标文件可以当作合同来使用;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能达到履行依据标准,这些文件可作为违约方承担预约违约或者缔约过失责任的证据来使用。

双方签订施工合同后,施工合同及附件,工程签证单、补充合同、备忘录、承诺书、修正条款,与合同内容有关的文书、电报、传真、电子邮件、信函、变更、索赔及补充协议,合同解除或终止协议,这一部分材料都可以作为确认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凭证。

3、施工合同履行情况证据资料的收集管理

在项目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做好相关工程资料的管理,施工过程会形成各种类型的大量工程资料,其中对诉讼工作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料主要有:经各方签字的工地例会会议纪要、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记录、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考核、工程奖罚单、工作指令单、工程变更资料;质量检验报告、提出质量异议的证据;分包队伍农民工工资发放凭证、农民工每月在场登记表、分包队伍每月机械设备在场登记表、分包队伍委托付款凭证、经理部代付材料款和租赁费等凭证、分包队伍退场凭证等都可以作为施工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资料进行收集。

法律规定:无法与原件核对的复印件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在只有复印件而没有原件、对方当事人又对该证据予以否认的情况下,复印件不能单独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需要其他相关证据进行证据补强。施工企业还应规范相关文件的签字、签收手续,洽商记录、索赔报告、结算书应有接收单位授权签收人的签收记录,会议纪要应有与会人员的亲笔签名,打印的名字不具法律效力。在对方拒绝签收情况下,可采用特快专递或者公证送达的方式完成相关的证据保全。

4、施工合同效力证据资料的收集管理

在签订施工合同文件内不得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合同内部分相关条款的无效。

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情形包括以下情况:

4.1、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

4.2、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

4.3、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

4.4、承包人非法转包建设工程的;

5、施工合同违约责任和损失赔偿证据资料的收集管理

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双方应严格遵守合同相关条款的规定,施工合同违约责任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承包人将工程再次分包或转包的;

5.2、合同双方任何一方无正当理由单方终止合同的;

5.3、乙方人员、设备未按计划进场,经发包人警告后仍未能在限期内进场的,发包人警告要有书面记录;

5.4、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隐患和工程质量中存在的缺陷,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承包方无力、不愿修复或返工的,或经过修理或整改后,造成逾期交付的;

5.5、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施工质量、进度、管理、安全等方面的检查中,由于承包方的原因影响到甲方对主合同的履行的;

5.6、承包方未能按合同工期按时完工的;

5.7、施工过程中承包方因与工程相关的债权、债务而因此引发的经济纠纷或诉讼,给发包方造成的物质或名誉损失的;

对以上几个方面,有违约情况的,要保存存违约事实的证据以及是否存在违约金约定的证据;有损失的,要保存损失发生的证明和计算损失的方法及依据。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已经让对方承担了违约责任,则要保存对方认可的书面证据。

6、施工合同诉讼时效证据资料的收集管理

我们的日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交往中,由于大多数人缺乏诉讼时效的权利保护意识,没有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及时主张权利,最后丧失了通过诉讼方式保护自己债权的权利。在此,为了让大家正确理解诉讼时效,并及时行使权利,从而依法实现自己的债权,我们在工程施工合同交往过程中应加强诉讼时效证据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诉讼时效是对民事权利进行法律保护的一种时间限制。其意义是,债权人在法定期间不行使请求权,人民法院将不再保护其实体上的权利。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相关诉讼时效证据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比如:我方的催款通知、律师函等催款文件以及对方的签收记录(含签收人有权签收的文件)或公证送达的公证文件、邮寄催款文件的证明;对方的欠条、还款计划书、还款承诺书;双方的还款协议、对账单、询证函及回复确认文件等。上述证据作为双方主张债权时效的依据,必须注意搜集和妥善保管。

7、施工合同工程遗留设施权责转移证据资料的收集管理

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些工程所在地的组织、单位或人员会要求将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坑、沟、渠或其它临时性工程等设施保留下来,以便他们可以继续使用,转包方在将这些设施移交给相关组织、单位或人员的同时应签订完善的权责转移文书。

提示:此种形式不能完全免除转包方法律责任,所以在工程施工合同工程遗留设施权责转移过程作为转包方应尽量不要进行此种行为!

结束语

西宁南绕城项目为了贯彻落实局、公司2012年“合同证据资料管理”活动精神,进一步健全合同管理体系,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强化公司对项目各项经营活动中的合同管理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合同纠纷对项目、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按照中交一公局企便字[2012]13号《关于下发〈合同证据资料管理指南〉通知》的文件,归纳总结了项目开工以来合同证据资料管理工作,并对今后的的工程施工合同相关证据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做了相应部署,为以后施工合同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做好、提供有力的帮助和证据资料。

作者简介:

范亚男 1982.07 本科助理工程师

篇3

公证制度有着化解风险与预防风险的重要作用。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公证具有三种法律效力:即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这也是公证证明与其他证明的根本区别,正确地使用公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既可以及时地预防矛盾纠纷,又可以有效地化解经济风险。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民事案件过程中,对经过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可以直接采证,作为审判的根据。对于公证机关出具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如果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合同偿还债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不经诉讼程序,直接予以执行。在充分发挥公证的化解风险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好公证的预防风险作用,组织金融机构清查贷款、抵押、担保等经济合同,已办公证但即将超过诉讼时效的,要及时通过公证机关办理催款通知书送达公证,以延长诉讼时效,未办理公证的要及时补办借款公证、抵押公证、担保公证等,并全部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避免因法律程序欠缺而导致新呆、死账的发生。事实表明,法制越健全,经济越发达,经济交往越频繁,公证的作用就越明显,公证的效力就越凸现。

首先,公证可以预防和解决民事纠纷。在中国,公证作为预防性的司法制度,它通过对民事法律行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进行公证,调整民事法律关系,最大限度地使之成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通过这一程序可以减少出现矛盾和纠纷,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尽管我国实体法律中有关公证的规定相对地欠缺,但我国公证机构通过公证活动对公民、一些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的一些法律行为进行引导,预防社会纠纷的发生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实践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把公证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保护手段,公证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公证普遍引导的效力得以发挥,在整个预防和解决民事纠纷的系统工程中,公证、调解、仲裁、诉讼、执行这五个环节,从系统内来讲,形成了一个体系链,其中公证作为第一道防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中不少公证机构通过公证活动,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提出立法建议;通过公证活动,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合乎法律规范的标准合同文本,提供公证活动使用,维护客户的利益等等。

其次,公证是保护国家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公证证明有预防纠纷、减少纠纷的作用。但并不能保证不发生纠纷和诉讼。经过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发生纠纷、诉讼后,公证书就是一种特殊的证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公证证明的除外。”

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除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的外,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在实践中,公证业务中的证据保全业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随着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诉讼中更加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当事人如果举证不力将可能承担不利的诉讼结局,而当事人及诉讼人调查取证的权利是非常有限的。公证的证据保全业务,则在不少诉讼案件中为当事人及诉讼人的取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尤其在债权、知识产权领域的诉讼中,对侵权行为证据保全公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证据保全公证还应不断地完善,使之真正朝着《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把公证文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这个目标迈进。

再次,公证可以监督社会活动防止。近年来公证活动越来越多地在监督社会益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许多公证处致力于为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通过参与政府采购的全过程,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仔细审查了各投标单位的主体资格;有效控制了投标文件的提交期限;严格监督了当众拆封的投标文件的报价情况,保证了开标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公证工作不断扩大其服务领域,目前已涉及金融、信息、房地产业、国企改革、公司事务、西部大开发、家庭事务,及各种经济、科技、文化合作等众多经济活动领域和三峡工程等水利、电力、交通等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依法规范市场经济活动,制止不法行为,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安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随着公证服务领域的拓展和深化,公证对经济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证明。

受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束缚,目前我国的公证却没有在当今的社会生活和经济领域中占据其应有的地位,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更为全面、更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公证的效力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相比,现阶段我国公证尚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和诸多的不足。

我们目前的公证制度尚处于幼稚阶段,急需立法支持、政府扶持、政策倾斜。表现在现用法规的低层次和不配套,对众多领域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事务介入与参与的层次不够。毫无疑问,这一现状必将阻碍我国公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公证的效力在未来经济领域中作用的充分发挥。以笔者之见,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几下四个方面:

一是公证缺乏立法支持,没有国家实体法作依托。《公证法》至今仍处于研究和修改当中。近年来公证职能开始出现弱化的趋势,阻碍公证业务拓展的因素也较多。一方面,所办证件特别是一些新兴业务缺乏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缺乏法律和政策扶持,学术界和立法界长期忽视对公证在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法律建设工作。虽然近几年我国在相关的实体法中有必须或应该公证事项的具体规定,但是,我国的民事、经济法与实体法规定极不配套,导致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和应用。

二是相关方面及部分群体对公证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相关方面及人士在对待公证的效力服务或介入相关领域这一问题上,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观念急需转变;在对待公证发展的态度上,或采取短期行为、或重标不重本、或急功近利,等等。

三是公证自身建设亟待加强,从业“门槛”急需提高。一方面,公证自身建设缺乏可持续性发展规划,随意性和反复性较强;另一方面,公证的从业准入“门槛”相对低矮,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相对低下,人员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较为稀少;另外,少部分公证人员不能正确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办证凭关系、审核凭主观臆断,办证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部分公证人员为了短期经济利益,对工作不负责任,办理错证;极少数工作人员甚至为了个人私利,出具假证,触犯刑律,出现信誉危机,在一定范围内给公证行业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尽管上述现象出现的机会及反响程度不同,但却不容忽视。

四是对公证的行业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近年来,在公证行业及内部的业务开展中,开始出现低层次竞争,甚至是非正当恶性竞争,在公证内部的管理和机制运作方面,也缺乏与时俱进的调整,用人、激励、奖惩、倒查、培训等机制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公证所担负“特殊使命”,决定了公证自身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规划,必须适应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公证决策层及公证从业人员须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以更新、更高,更规范、更有作为的形象示人,才有可能更好地担负起公证服务社会、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重任,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产生深刻的影响,进一步溶入经济生活和社会诸多领域。对此,公证急需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或提高。

一是立法保障。尽快改观目前公证立法层次较低,不适应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需求这一现状。公证业务的开展,目前还停留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和《公证程序规则》这一低层次阶段,其工作开展的难度、自身发展的速度、同比所取得的成效,往往事倍功半,也可以说是负重攀升。这与国外公证行业相比,既捉襟见肘,又相形见绌。因此,《公证法》的尽早颁布与实施已成为公证寻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当务之急,更是公证业内人士多年来一直祈盼的热切愿望之一。

二是政府统筹。政府在考虑经济发展、出台与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公证的发展这一因素,切实把公证的发展纳入到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中,为公证拓宽更广泛的服务领域创造条件、提供环境,让公证在更为广泛的经济领域中一展身手,更好地发挥政府与市场之间“第三人”这一特殊角色作用。

三是体制创新。公证上级管理部门应立足于公证体制深化改革,着眼于公证事业大发展,落脚于促进经济发展这样一个理念和思路,克服“门户之争”、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意识及倾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建立并落实更加符合公证事业长远发展、更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公证运作新体制。

四是培训管理。公证上级管理部门及公证机构自身,应着重从加强公证自身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双重建设入手,强化行业及人员自律建设;加强对公证的业务指导,加强对公证人员不断适应形势需要的相关培训;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拓宽公证人员的视野,全面提升公证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从业人员违法、违纪的处罚力度;修订或落实用人、激励、处罚、追究、赔偿、培训等机制,努力从制度上和“源头”上整治和抵制不正当竞争,共同维护本行业的对外形象。

近几年公证的体制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正在稳步推进。月日,国务院批准了司法部报请国务院审批的关于深化公证体制改革的方案,提出了今后年公证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以及阶段性的任务,公证队伍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公证员队伍当中,专科以上学历的占.%。的月份司法部做出决定,今后公证员的选拔和遴选,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合格人员中来遴选,从年开始,司法部推行主办公证员负责制,进一步提高了公证员的责任心,加重了办证的责任,强调独立办证,对公证员的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篇4

车辆抵押借款合同书范文

甲方: 身份正号码:

乙方: 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就机动车辆抵押借款的事项达成如下合同:

第一条、抵押车辆品牌: 型号: 数量: 台 机动车牌照号码: 车架号码: 发动机号:

第二条、借款金额:人民币 元整 。抵押车辆评估价值:人民币 元。

第三条、借款期限: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第四条、如甲方未能履行此约定,乙方有权单方提前终止合同并向甲方追索借款本金、利息、综合费用及违约金,行使抵押权。

第五条、抵押的范围包括: 《机动车辆抵押借款合同书》项下的借款本息与综合服务费;实现债权和抵押权的费用(包括抵押登记费、律师费、诉讼费、申请执行费、拍卖或变卖费等)、罚息、以及应支付的违约金、赔偿金等。

第六条、双方责任:

1、 甲方保证对抵押机动车辆依法享有所有权。在抵押前未将该质物转让抵押、抵押担保及依法保全等,无任何经济纠纷,如有纠纷甲方愿承担全部责任。

2、 抵押车辆在乙方封存。

3、 抵押车辆的保险,由甲方到保险公司办理投保手续,保险费用由甲方负担。

4、 在抵押期间,乙方须妥善保管甲方交付的抵押车辆。若是由于车辆自身原因或自然损坏、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的车辆损失,免除乙方赔偿责任。

5、 机动车抵押期间,如果价值有所减少,乙方认为有必要对机动车重新估价,甲方必须予以合作。重新估价后,乙方认为机动车价值不足以担保其债权时,甲方必须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借款。

6、 随车手续:由乙方保存。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机动车抵押借款合同书范文

甲方;(出借人 )

身份证号码:

住址:

乙方:(抵押人 )

身份证号码:

住址: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就机动车辆抵押借款的事项达成如下合同:

第一条、乙方承诺在借款期间将本人所抵押车辆品牌: 型号: 数量: 台机动车牌照号码: 车架号码: 发动机号: 抵押给甲方,抵押车辆估计价值: 人民币。

第二条、借款金额:(人民币小写) 元整, (人民币大写) 元整。

第三条: 借款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违约责任:如果乙方不能按期归还欠款本息,违约金 元整,人民币大写 元整。

第四条:本合同期满,如乙方未能履行此约定,甲方有权单方提前终止合同并向乙方追索借款本金、利息、综合费用及违约金,行使抵押权。

第五条:双方责任:

1、乙方保证对抵押机动车辆依法享有所有权。在抵押前未将该质物转让抵押、抵押担保及依法保全等,无任何经济纠纷,如有纠纷乙方愿承担全部责任。

2、抵押车辆在甲方存放。

3、抵押车辆的保险,由乙方到保险公司办理投保手续。保险费用由乙方负担。

4、在抵押期间,若是由于车辆自身原因或自然损坏、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的车辆损失、免除甲方赔偿责任。

5、机动车抵押期间,如果价值有所减少,甲方认为有必要对机动车重新估价,乙方必须予以合作。重新估价后,甲方认为机动车不足以担保其债权时,乙方必须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借款。

6、随车手续:由甲方保存。

7、甲方行驶抵押权处理抵押车辆所得价款,不足清偿债务的,甲方有权另行追索。乙方承诺抵押物一旦被甲方行驶抵押权,乙方无条件、无偿向甲方提供合法有效的过户手续。

第六条: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须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条:本合同在乙方还清借款本金,综合费用后,甲方将乙方提供的抵押物和证件等返还乙方,本合同自行终止。

第八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以资信守。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以补充协议的方式另行约定。

第九条:提示条款

乙方已阅读本合同所有条款,应乙方要求,甲方已经就合同条款做了相应说明,乙方对本合同搜索页条款的含义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全部知晓,并予以充分、准确无误的理解。

第十条:、备注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车辆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甲方:(借款人)

身份证号:

住所:

乙方:(出借人)

身份证号:

住所:

风险提示:

借款、还款都必须注意保存好相关的书面证据,

车辆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智库|专题]。一般而言,欠条或者借条在债务人之手时,可能将被推定为该债务已经清偿。原告主张债权时,如无法提供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或与自己无利害关系的两人以上的证人证言,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甲方因本人及家庭生活需要,向乙方申请借款,并以自有汽车作为抵押物,经当事方协商一致,乙方同意出借并签订本合同内容:

第一条 借款的内容及利息

借款金额:人民币______元。

风险提示:

借款数额肯定要写的,大家也都会写,只是要注意数额应该用大写,并标上币种。在大写的旁边再附注小写,并写上小数点。这样做主要是防止数额被更改。写清楚了,如果你是借款人,你不用担心数额被修改。如果你是出借人,不用担心借款人说数额被你改过。

借款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风险提示:

借款时间是认定借款期限和诉讼时效的重要依据,也是认定借条事实的重要因素,应该在写明年月日。年份不能省略,如果没写年份,一旦发生纠纷,难以确定具体的时间。如果你是借款人,为防止借款日期被修改,应当用汉字大写:如:“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利息:按照月利率____%,每月结算利息。

风险提示:

利息可以由双方自行约定,但如最终引发纠纷,对于未支付的部分利息,只要未超过年利率24%,人民法院会给予保护;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学人智库《车辆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但如果约定的年利率为24%--36%,借款人已经支付的部分利息,出借人可不予返还。

第二条 借款的支付及偿还

1、借款的支付:借款及抵押手续办妥后,乙方将借款金额一次性支付给甲方或转入甲方账户,甲方同时开据借款收到条。

2、借款的偿还:本借款在到期日一次性还清。

3、甲方可以提前还款,在原利率不变的前提下,按甲方实际使用的借款金额及时间计算利息。

第三条 违约责任

如果甲方不能按期返还借款,将要多支付乙方违约金____元。

风险提示:

除违约金的约定外,为了保障款项的回收,还可以就借款设置抵押。

需要注意,借款的抵押如果涉及不动产,要到相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才能对抗第三人。

第四条 甲方确认抵押资产为其本人所有,一切手续合法、有效,该资产在抵押前无任何经济纠纷和违法责任,否则甲方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第五条 抵押物的车牌号:________。

第六条 抵押物由乙方保管。甲方必须连同与抵押车辆相关的钥匙、机动车登记证书、行车证、购车发票、购置税、养路费、保险单据、户口本原件及身份证复印件交由乙方或中间人保管。在抵押期间,乙方保证该车辆无任何交通事故及违章,并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 抵押期间,甲方对抵押车辆做出的任何处置均无效。甲方如不能按时还款,自逾期 天后,乙方则可以变卖抵押物以挽回损失。甲方签订本合同的同时签署同意逾期变卖的《委托书》。届时甲方违约,甲方同意乙方凭此《委托书》处置抵押车辆。

第八条 如果甲方不能按期还款,在争取乙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展期。 有关抵押、借款产生的一切费用均由甲方承担。

第九条 本合同自当事人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____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风险提示:

为了确保签名的真实性,应要求当事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而且复印件上还应当让债务人签字。最好有借款人按手印,因为身份证也有假的,如果有盖手印会更好。尤其是在签名潦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甲方:(出借方)

年月日

乙方:(借款方)

年月日

个人车辆抵押借款合同

乙方急需一笔资金作为投资,需向甲方借款。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在乙方以其车辆(以下简称乙方抵押物),作为借款抵押物抵押给甲方的条件下,由甲方提供双方商定的借款额给乙方。

为此,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借款内容:

1、借款总金额:

2、借款用途:本借款用于投资的需要,不作为其他非法使用。

3、借款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期限届满之日清偿。

4、借款利息:月息为。乙方保证在合同规定的借款期限内按期主动还本付息。

第二条 抵押物事项

1、抵押物名称:乙方将自己所有的一辆色牌汽车(车牌号:,发动机号:,车架 号:,行驶证登记人:)于年月日抵押给甲方。

2、抵押物价值:乙方房产证经双方议定估价为元3、抵押期限:自本借款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乙方还清甲方与本合同有

关的全部借款本息为止。第三条甲乙双方义务

(一)甲方义务:

1、对乙方交来抵押物契据证件要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损毁。

2、在乙方到期还清借款后,将抵押物的全部契据、证件完整交还乙方。

(二)乙方的义务:

1、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时间主动还本付息。

2、保证在抵押期间抵押物不受乙方破产、资产分割、转让的影响。如甲方发现乙方抵押物有违反本条款的情节,甲方通知乙方当即改正或可终止本合同借款,并追偿已借出的全部借款本息。

3、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将抵押物出租、出售、转让、再抵押或以其他方式处分。

第四条 违约责任

1、乙方如因本身责任不按合同规定支付借款,给甲方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乙方应负责违约责任。

2、乙方如不按期付息还本,甲方亦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拍卖抵押物,用于抵偿借款本息,若有不足抵偿部分,甲方仍有权向乙方追偿。直至乙方还清甲方全部借款本息为止。

第五条 其他规定

1、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甲方有权停止合同并收回相应借款及利息。

(1)乙方向甲方提供情况和各项资料不真实。

(2)乙方与第三者发生诉讼,无力向甲方偿付借款本息。

(3)乙方的资产总额不足抵偿其负债总额。

2、甲方或乙方任何一方要求变更合同或本合同的某一项条款,须在事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在双方达成协议前,本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仍然有效。

3、甲乙双方提供的借款凭证,及与合同有关的其他书面材料,均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六条 争议的解决:本合同遵守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若发生争议:

1、发生争议双方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请有关部门调解;

3、调解不成,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本合同自即日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合同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篇5

关键词:商业赊销;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229-02

一、商业赊销的事前控制

商业赊销的事前控制非常重要,企业的商业赊销管理意识必须前移,对应收款项坏账的风险防范于未然,事前提高警惕以预防为主,强于事后的补救措施百倍。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由公司的一个部门行使商业赊销的职责和权利

一个公司的财务部和营销部对客户的看法是不一致的。财务部门从资金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商业赊销采取保守的态度,营销部门为了扩大销售的业绩,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不客观的分析,放松对客户的信用要求。所以企业可以组建商务部全权行使对商业赊销的职责和权利,建立一套规范的客户选择方法和标准。在客户的导入阶段由商务部先对客户进行信用评定。公司可制定固定格式的问询表格,以取得客户的真实资信调查报告(在合法保护客户的隐私权的范围内),并用最短的的时间完成对客户的调查工作,以免错失商机。数据资料取得后经过技术分析,做出对调查对象的资信评级,定出授信额度。由同一个部门行使商业赊销的职责和权利,还可以减少财务部和营销部门互相推委收款责任的问题。

(二)对业务人员也进行商业赊销的信用评级

编制业务员数据库,记录业务员的基本材料、业务成绩、不良记录并准予不同数量的担保额度。因为业务人员的信用可以影响到他承揽的全部客户的信用情况,所以有必要针对业务人员进行信用评级,对信用好的业务员承揽的客户的信用等级也进行加分,从而在另一个侧面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业务人员是企业的内部客户,其职业道德、人品、业务能力、受教育的程度都将影响到他对客户的选择和信用的判断。特别对新进公司的业务人员对其在前任公司的表现情况进行彻底的实事求是的调查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三)对客户进行资信情况的调查

客户资信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发展史、注册资金、经营情况、不良付款记录、财务状况、资产状况、主要产品、经营者履历等。客户的资信息可以通过各地的工商红盾网、企业的网站、客户的“企业简介”、业务员对客户的实地访问、知情人的介绍取得。

(四)完善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协议

合同的签字人必须是法定代表人或有经过法人授权的有权签署人。合同上不但要有信用的期限而且要有信用额度,以防范“温水型客户”(小额交易笔笔清次次结,最后一次业务超常放量,客户放下烟雾弹后逃之夭夭)。合同还要定明商务事故的赔偿条件,防范客户以事故为借口掩盖其拒绝付款的事实。

合同中还要订立应收款项延期支付时的滞纳金条款,一般应与客户约定延期支付应收款项时以欠款金额的日万分之2.1向我方支付滞纳金,这样的滞纳金比例,就是发生经济纠纷诉诸法律,法院也可以支持我方的主张,客户也容易接受这样的滞纳金条款。

对签订合同的主体也要认真的审核,有些客人在当地只是分支机构,如分公司或办事处。在合同订立的时侯,一般选择与其母公司订立合同。因为分公司或办事处,虽然可以独立的行使民事行为,但是它不是独立的法人,没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所以在涉及应收款项的法律诉讼时,也只能其母公司。特别是那些母公司在国外或省外的企业,建立信用等级和额度给予降级处理。因为国外或外省的应收款项催收起来成本太高,万一遇到赊销后客户赖账,也是鞭长莫及,打起官司一般会遇到地方保护主义,胜诉的概率减少,即使胜诉了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合同中还可以通过指定法院来回避我方的弱势,合同中如果没有指定法院,根据合同法,合同的履行地是有管辖权的,另外,根据“原告就被告”的原则,被告的所在地也是有管辖权的。所以指定法院其一可以避开客户提出管辖权异议,打起官司来没完没了;其二可以选择有利于我方的法院进行指定,有利于提高收回赊销款的速度。

二、商业赊销的事中控制

(一)对客户的动态跟踪形成制度,分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1)查询是否有不良的付款记录

(2)是否有对外担保的记录

(3)同行评价中是否有不良的陈述

(4)是否有涉及诉讼案件

(5)定期走访客户,防止“跳槽型”公司(客户经常改弦易帜,更换法人代表,其实不在转型,意在逃债,法人代表不是隔三岔五出差,就是一年半载换人)。建议公司制定客户起访制度,月结客户每季实地走访一次。业务员必须有书面的走访记录,陈述客户的基本情况变化,如果有发现异常现象,必须及时上报公司。

(二)对客户的准时付款给予力所能及的现金折扣,鼓励客户及早付款

例如,对客户的限定在30天内付款,则给予0.2%的现金折扣,60天内付款0.1%的折扣,赊销后60天之后付款没有现金折扣。以鼓励为主,减少直接向客户催收赊销款项时的对立紧张的气氛。

(三)客户有延长赊销信用期限、增加赊销信用额度的要求,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走访客户后进行重新评定

企业不能没有根据的随便延长客户的赊销期限、提升客户的赊销额度。特别在销售过程中,有些企业的销售环节特别多,过程控制又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有的时侯,客户的赊销期限已过了,赊销额度也超标准了,但企业还是没有发现。所以,企业可以通过电脑软件系统及时的录入客户的赊销期限和额度的信息并建立与营销状况的动态联系,在赊销额度期限超过时,由电脑做出及时的提醒。有必要延长赊销信用期限和额度时,就组织相关人员对客户进行重新考评。对认定没有必要延长赊销期限和提升额度的客户,则及时的中止赊销业务以降低坏账风险的程度。

(四)行使不安抗辨权

不安抗辨权简单的理解就是一旦发现客户财产状况严重恶化,可能丧失还债能力时,我方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在对方未提供担保之前,可以拒绝我方的商业赊销行为。及时的发现客户的问题并止损,可以减少我方的权益继续的受侵害。

三、商业赊销的事后控制

对已经发生了客户拖欠和拒付的商业赊销业务,要及时的处理,以减少坏账损失的金额。加强商业赊销的事后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通过十年的商业赊销管理的工作实践,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行使留置权

留置权简单的理解就是客户不付你钱,你扣留他与这笔业务相关的物品。记住该物品与应收款项的关联性。留置权是法律给予债权人合法权利的保障,行使留置权可以大大加速应收款项的收回,客户一手交钱你一手交还客户的物品,不用品尝法律诉讼的持久战的疲劳,也可以避免胜了官司收不到钱的执行难的问题。但行使留置权要适度,要根据债权标的的大小留置相匹配的物品。例如,客户欠你1万元,你留置客户100万的物品。这样到法院,法院也是不会认可你的做法。另外,留置物是不能自行处置的,客户最终交不了钱,也要申请有权利处理留置物的政府机构处置。

(二)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材料

保留好证据材料,特别是在直接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保留整个商业赊销过程的相关证据,从而形成证据链,打起官司也比较容易得到法官的采信。另外,例如出仓单、设备交接单、提单、装箱单、相互间的电子邮件等电子介质所记录的内容有些已形成了购销双方的事实合同,所以保留这些材料就更有价值了。

(三)先取得客户的债权确认

产品或服务赊销完成后,客户在我方给予的信用期限内是不会付款的。但我方必须要求客户及时对欠款金额盖章确认,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客户的欠款确认书是至关重要的,有了欠款确认书,其它的证据材料都不要,你也可以在法院打赢这场官司。

(四)连续催讨,并保留催讨的证据。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

赊销款的后续催讨,还有一个两年的诉讼时效的问题(国际合同三年)。我方必须保留书面的催讨证据和客户的回复信息,有电子介质的不要删除。因为债权履行期限到期后两年内债权人都没有向债务人催讨则超过了诉讼时效,法律上就不予保护了。债权人到法院,法院立案庭审查到债权人的诉讼请求已过了时效,将会不予受理。

(五)债权清晰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客户承认债务并有书面的欠款确认书,又不付款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客户付款,客户不付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六)采用诉前保全措施

在前,先了解客户的财产状况,查到客户与赊销欠款的标的相匹配的财产时,及时果断的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的措施。防止欠款客户的财产转移。

参考文献

篇6

TIPS:和朋友谈钱的四大天条

《品位》建议,在答应朋友经济合作的要求之前,先做好以下4步骤:

1、先等24小时。不要因为紧急而立刻答应对方,先检视自己的财务状况,与家人讨论再决定。

2、别觉得拒绝是一件让人羞涩的事。在金钱上“有求必应”是对友情的透支。

3、了解清楚金钱的用途。只有确保款项的用途合法,你的借款、担保和投资才受到法律保护。

4、注意时间。在文件上约定好资金收回的时间。记住,一旦发生经济纠纷,诉讼时效只有两年。

圣诞,元旦,结婚高峰,金融危机……行至年底,所有的“花钱大业”齐齐向你的钱包发出深情的呼唤,偏偏这个时候,朋友还要不避嫌地上前添乱我春节要买新房了,能借点钱吗?我想贷款做生意,你能不能当我的担保人?或者索性直接得让你心酸我知道一万块钱对你来说不算什么,姐姐我正想开家美甲店,你来入个股如何?

感情深是一回事,金钱交往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正在为闺密之间的小账本发愁,那么就很该与《品位》一起探讨一下,怎样才能在保持友情醇度的同时,在借贷上最大化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毕竟友谊也是笔无形财富,将它与你的Money升至同样重要的地位,可一点也不过分。以下三个案例,就是最常见的友谊和金钱拉锯战。

借!救急不救穷

Sandy被朋友借钱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有五六年没联系的姐妹,突然打个电话来,什么也不说清楚张口就借钱”。另一次,以前的同事借了5000元,说一个礼拜还我,结果过了N个礼拜也没还。催急了,她还生气:“至于吗?不就是5000块钱,你一个月工资的零头,这么小气!”

这么多年下来,Sandy也有了充足的经验。她的原则是:救急不救穷。如果是生病、读书,会考虑借。但是买房、炒股、做生意,绝对不管。“后者放着银行不去贷款,从我这里省利息钱,而且连前期资金都不充足,以后怎么能确保还款?”

以下是在闺密们互相借贷时,务必注意的几点:

A、借据与证人不可少,不管是多熟,任何时候都坚持借据的存在,借钱的时候最好有朋友作证,哪怕去银行汇款,也要拉上一个人。如果对方不同意写借据,她也就是没把你当朋友,可以Say Bye-Bye。

B、有的时候,就算是救急也不能借――如果你的朋友在短期内没有偿还能力,最好给她借款总额的10%-30%当作友情赞助,而避免掉借钱的危机。

C、如果不想发生借贷的麻烦,最好在平时就多做铺垫工作。告诉大家你的钱都在股市里――唯一借钱给别人不受损失的方法,就是永远也别借人钱。

保!什么交情都不行

朱朱是北京的时装设计师,就在10月底,她突然接到了两个求助。都是朋友要请她做担保。

一份来自她的同学,这个女孩子被要求找亲戚朋友写一份担保书,“在公司造成的一切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由签字的担保人负责”。

一份来自同俱乐部的友人,她准备投资开一家时装店,由于资金不足,已经拿自己的汽车向典当行抵押了10万元贷款。“帮我担保,走个形式就行了。”

面对这两份担保书,朱朱不知自己是应当签还是不签。向律师仔细咨询了之后,她终于有了答案:

第一份,可以签。因为单位要求提供担保是对劳动者权利的侵犯,不符合《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原则,不具任何法律效应,卖个人情也无妨。

第二份,绝对不能签。签字意味着承担连带保证责,如果到期没有归还本息,担保人就必须负责偿还所有的款项。

所以,如果你的朋友向你提出担保的需求,一定要好好判断情况。有一个简单的原则是:任何与借贷有关的行为,都统统拒绝做担保。因为这非但可能损失金钱,更有可能坏了自己的信用――尽管信用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多少实质意义,但莫名其妙被别人的债务拖黑了形象当然不值。

当然,措辞不妨婉转一点:“我已经为别人做担保了,借款机构不会同意”;“我的身份证丢失了,正在补办”:或者“我因为刷爆卡,信用度已经是负数,我我担保可能借不到钱。”

合!想想以后怎么分

金融危机,创业成本下降。眼看着新兴的行业机会不断涌现,琪琪也想和朋友合资办个公司做外贸。可是她的男友坚决不同意,因为之前他和同学合伙做生意,最后就“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在他看来:女人们合资做生意更麻烦,所谓合久必分,为免以后为些许钱财吵架,还是不要合作的比较好。

琪琪还是想合资,因为她的启动资金并不充裕。但她也觉得男友的话非常有道理:万一有拆伙的一天,怎么能保证自己可以完全拿到属于自己的利益?

在理财专家看来,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要点在于四个字:“未雨绸缪”。专家建议,女性合资开公司或投资,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A、账目要清晰,发生费用一定要做到当月结算。最好委托专业人士管理财务,这样,以后有任何纠纷的时候才说得清、道得明。

B、投资金额,经营方向,分红方式,亏损负责方法,各自负责方向……这些内容都必须书面化,并双方签字,保持好以供备查。

C、及时分红与设立止损点不管你们的友谊多“铁”,及时在赢利时拿到分红,止损点也需要事先确定,避免到时候因双方不舍出现争议。

67%的美国人在面对“重感冒”还是“借钱给亲朋好友”的选择时,一致认为后者更令他们感到头疼。

闺密账本

篇7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合同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1999〕16号)指出:“必须实行合同管理制,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依法订立合同。”水利部《关于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指出,项目建设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显然,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全面实行合同管理制,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参建各方的一项重要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参建各方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制度,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合同关系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合同纠纷,防止和制裁违法行为,保证合同法规的贯彻实施等一系列活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活动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工程参建各方不但要熟悉国家基本建设方面的业务知识,而且要掌握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知识,要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严格履行合同,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以达到预期的合同目的,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的基本特征

合同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社会法制化在经济活动中的反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是运用法律法规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活动的必要手段,有着自身的基本特征:

1.合法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既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也受到技术规范和工程定额的约束。在合同拟制、谈判、签约、履行等过程中,有关参与人员必须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预算定额,要依法办事。首先是合同主体要合法,《建筑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款》规定,工程承包人要具备法人资格;其次是合同内容要合法,不能有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计划的条款;再次是形式要合法,符合《合同法》的形式要求。

2.目的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以产生、变更或终止工程建设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最终目标是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只有工程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和施工等有关各方有组织地实行合同管理,分别实现各部分的合同目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体合同目标才能实现。

3.真实性。合同的真实性要求合同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的真实一致,内容是可行的。即是说所订合同的内容,当事人双方都有能力全面履行,并且要按照合同所约定的内容全面履行。

4.严肃性。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切实制约作用,所以要严肃对待,不能单纯把合同当作信任凭证。订立合同要严格合同审查制度,要有专人管理和解释,促进合同全面实现、全面履行。

5.预见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受到气候、地形、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施工难度较高。这就要求在订立合同时,尽量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同类型情况,特别是不可抗力方面的条款要作出明确的表述,使合同双方在发生不可抗力的灾害时,有据可依,不至处于被动局面。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的种类及范本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必须依法订立合同,项目法人与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等分别签订勘察设计合同、工程承包施工合同、设备材料采购合同和工程监理合同等。目前,勘察设计合同的范本是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示范文本)》和《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示范文本)》;工程承包施工合同的范本是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包括《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GF-2000-0208)和《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工程监理合同的范本是水利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示范文本)》。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从计划立项、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到运行管理,都直接与经济发生关系,都需要用合同的形式注释这种关系。因此,合同管理工作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标阶段的问题

招标阶段的问题多发生于施工合同,主要是招标不规范,为合同管理埋下了隐患。由于施工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存在互异性,必然产生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并表现在合同上。如某些工程在招标过程中,利用僧多粥少的心理对承包人提出一些苛刻条件,迫使承包人压级压价,给承包人增加额外负担,甚至直接压低中标价格,使承包人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顺利承包到工程,且迫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大多数承包人面对不够公正的合同条款也只能委曲求全。同时,有的承包人为提高中标率,搞联合投标,甚至恶意串通,抬高中标价,造成不正当竞争,扰乱建设市场,造成施工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承包人不能中标,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工程建设质量得不到保证,给施工合同管理带来被动。

(二)签约阶段的问题

1.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首先合同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其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例如,某大 (2)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项目法人未经招标与某丙级资质监理公司签订施工监理合同,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规定》,丙级仅可以承担Ⅲ等以下水利工程的施工监理业务。该监理合同因此出现主体不合格问题。

2.合同文字不严谨。依法订立的有效合同,应当依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合同文字不严谨、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例如某水电站在与施工单位签订的三通一平工程承包合同中,对工程属性划分并不十分明确的项目,合同条款也未给予明确,仅在计价方式中写道“本工程项目总价暂定xx万元。其合同价款按四川省九二定额执行”。这一条款的缺陷较大:首先是适合工程的该省九二定额有市政与建筑之分;其次是合同未对工程的类别和相关配套文件加以注明。到底该按何种定额、何种取费标准执行,缺乏可操作性,结果就严重影响了合同的顺利履行。

3.合同出现违法条款。合同违法条款无效;若违法条款属于合同主要条款之一,将导致整个合同无效。例如某水利工程施工合同有一条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大小伤亡事故,建设方概不负责,由承包人承担全部责任”。该条款显然违反《劳动法》、《民法通则》等有关责任事故、劳动保护和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属于违法条款,不具备法律效力。

4.合同内容有缺陷。《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对合同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如果不按法律法规要求签订合同,就会出现内容缺陷,从而影响合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例如某堤防工程施工合同签约七日之内,项目法人就按总价30%支付给施工单位1500万元的预付款,后因施工单位把资金挪作他用,造成该项目后续工程无法正常进行。

5.合同与结算分离。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由于执行合同不严格,对竣工期限和罚责的履行不真实,出现了按合同无法结算的情况,于是只好合同归合同,结算归结算,相互分离,失去应有的作用。典型事例是某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结算条件约定不明确,施工单位拖延建设工期达两年之久,最终仍无法按合同条款的罚责进行工程结算。

6.合同形式有缺陷。一些重要的经济合同的签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要执行标准合同文本并经公证或鉴证才有效力,没有经过公证机关的公证、鉴证就开始履行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7.国际间合同疑问。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涉及国际间合同。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出现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三)履约阶段的问题

1.违法转包或分包。根据法律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但在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非法转包或分包的行为仍然存在,造成合同履行起来困难重重,工程质量很难保证,出现一些债务纠纷,造成工期拖延,给合同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不全面履行合同。全面履行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包括履行义务的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以及履行的方式、地点、期限等,都应当遵照合同约定。某些工程出现合同部分履行,部分不履行,就是不全面履行合同问题。

3.出现情势变迁没有及时变更合同。合同成立后,非由于当事人自身的过错,而是由于某些意外情况致使合同目的难于实现,需要对原合同进行适当修改,便于继续履行合同。有些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经济损失。

4.缺乏必要的签证和函件往来材料。履约过程中的签证和函件往来是工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有些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人员对此不够重视,当发生纠纷时,经常由于无法举证而败诉。

5.缺乏及时沟通。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缺少沟通,各自为政,给合同全面履行造成困难,也经常致使有关问题的处理出现相互推诿、难以解决的现象。

6.诉讼时效问题。我国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有些水利水电工程履约中出现了应该诉讼事件而没有及时诉诸法律,当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

7.不注意随附义务的履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负有一定期限的质量保修义务。如在质保期内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处理解决,这也是全面履约的要求。

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作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用计划经济模式的手段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办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随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律手段的管理方法不断地被引进到各项管理中去。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在基本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仅重视专业管理、技术管理、行政管理等传统手段,忽视法律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者们应当充分重视合同管理的作用、认真对待并严格执行各类合同,从而达到高效的管理目的,为工程建设争得时间、赢得效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简化管理环节。多年以来,我们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习惯于使用行政手段,使得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扯不完的皮、开不完的会,造成质量难于保证,进度难以按期完成,奖惩无标准,管理无章法。运用合同管理手段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严格按照合同约束和调节合同当事人双方的行为可以简化建设管理的诸多环节。

2.减少工程结算纠纷。工程结算,是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最后一道关口,工作程序较为复杂。由于某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人员无视合同的存在,随意修改设计、增减子目,结算时仅凭现场代表的一句话就给予办理,一方面为极个别施工人员钻空子提供了机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甚至产生工程经济纠纷。唯有严格按合同规定执行,才能制约管理人员的行为,给工程结算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框定方案。

3.规范甲乙双方行为。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都较大,参与建设的现场管理人员手中直接掌握着支配工程建设资金的权力,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极大的浪费。特别是在用行政手段的方法管理工程建设时,往往某位领导、某位管理人员的一句话,就可以任意变更设计、任意改变取费标准,任意签署结算单据。通过合同管理,明确双方具体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合同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相互监督,以确保合同顺利实施。

4.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在以往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缺少对工程投资情况进行经济分析研究,使得某些项目投资金额不断追加,工期一再延误,以致严重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造成国家财政或者企业资金的极大浪费。只有严格执行合同的工期条款才能切实保证工程进度。在工程质量方面,也只有严格按合同的质量要求办事,才能够避免或者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质量事故。最近几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多起人为工程质量事故,无不是未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技术规范和合同要求执行而引发的。

五、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中实行合同管理制,是建设管理体制在改革中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关键,是建立法制经济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有利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切实保障工程参建各方的合法权益,并确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1.增强法律观念,依法进行合同管理。当前我国建设行业法律法规日趋完备,尤其是《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的颁布实施,对工程招标及合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水利系统也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有关政策、规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水电工程参建各方要加强法律学习和法制宣传力度,促使全体员工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用法律武器维护单位合法权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认真阅读有关法律法规,并对所签合同的标的、计量标准、质量要求、价款支付方式、合同履行期限、地点、违约责任等等内容,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解释,防止出现歧义,增强合同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2.强化合同管理意识,完善合同管理体制。遵循合同管理的法律程序,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靠行政手段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陈旧方法。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是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了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因此,应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组织机构,例如设立法律事务部门或者设置法律顾问,来专门审核合同的签订和监督合同的履行。此外,也可以探讨建立单位计划、财务、质监等业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法律、审计等监督部门共同把关的合同会审制度,以期减少合同内容的盲目性。

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应选派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懂法律、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人员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对于合同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对于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要加强合同交底,使他们熟悉合同内容,做到有理、有据、有节的执行合同,变被动执行合同为自觉执行合同。

4.严格合同的预管理,坚持合同审查制度。所谓合同的预管理,就是合同签订前对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审查等,这是合同签订后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要以技术要求合理,商务要求严谨、公平,整体规划可靠为原则。坚持合同审查制度,是合同能否顺利履行的前提与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是否具备合同签订的条件,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合规,合同条款是否详尽明确,工程等级和技术要求是否具体,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合同签定是否具有完备的手续。在工程招标时还应该对投标单位的主体资格、企业信誉、注册资金、隶属关系、财务经济状况、设备及技术条件、履约能力,与招标工程相类似的工程经验等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中标单位的内在质量。

5.积极推广使用合同范本,签约之前广泛协商。使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范本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合同缺项、漏项和不平等条款的出现,有关各方应积极推广使用。每一份合同签订之前,合同管理部门对于合同文本要严格把关,必要时请有关业务职能部门进行会审。合同双方针对合同条款特别是主要条款进行全面、深入、详尽的平等协商,在签约阶段解决双方分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减少合同履行的难度。

6.加强合同实施监督,及时全面履行合同。合同实施监督是合同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主管部门及项目法人应定期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并建立完善的合同实施监督和检查考核制度。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对质量、进度、安全、造价、文明施工等管理要求,都遵从合同约定。合同双方是平等的合同主体,一切事务的处理都以合同为准绳。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以及其他参建单位,都在合同规范的范围内履行职责。对于设计变更和自然因素造成的费用增加,依据合同条款规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纠正,对随意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要认真查处,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的合同管理防止因违规而造成不良后果。

7.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手段,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随着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交流的频率与速度也在增加。电子信息化手段给工程合同管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合同在签订、履行乃至终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既是现有合同的总结,又为今后的合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资料。加强合同实施过程的信息管理,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把整个项目建设涉及到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监理咨询等合同文本存储在计算机内,并进行适当的分类和编码,对有关信息进行链接,随时掌握各个具体合同的实施动态,针对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对项目参与方的信息管理,信息发出的内容和时间应有对方的签字,要及时处理对方信息的流入。

8.完善合同清算工作,加强合同索赔管理。合同履行结束,要逐一对合同进行清算。一方面合同竣工资料要求齐备并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对合同费用问题要有最终决算,双方对决算结果都要签字认可。此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经常出现索赔的问题。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合同索赔管理不仅有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参建单位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未来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叶阳,何建新,刘建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履行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国工程咨询》.2006(7)

[2]姚小平.《浅谈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国城市经济》.2010(5)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17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143-03

【作者简介】章宇绮,农行江西省分行营业部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江西南昌330008)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发生了震撼世界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年)、巴西金融危机(1998年~1999年)和阿根廷金融危机(2002年)。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大多与银行不良资产有关,银行体系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成为引发这些金融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虽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但引发金融危机的各种隐患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占金融体系主体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积累了巨额不良资产。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其资产占我国金融机构总资产的绝大比重,在其总资产中又有绝大部分是贷款。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4年初,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为316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0.4%。1995年底,全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上升为6000多亿元,占比21.4%。1996年,随着国有企业亏损面的扩大和破产倒闭企业增加,银行不良债权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以后不良贷款比重逐年增加,2000年末达到29.2%。从1994年到2000年的7年里,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年均增长高达3.2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我国金融业的最大风险。

众所周知,在1999年至2000年剥离掉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并不是不良资产的全部,国有商业银行的包袱依然很重,而且,四大行的不良贷款并没按预期幅度降低。1998年至2000年三年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直到2001年,中国的四家国有银行才首次实现了不良贷款率净下降3.8个百分点,余额下降907亿元,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至25.4%。相比之下,美国花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9%,汇丰银行为3.5%,东京三菱银行为8.8%。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严峻挑战,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竞争对手间的差距是多方面的,突出地体现在服务种类和服务水平,以及风险管理水平上。另外,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以及利率和汇率管理体制的逐步开放,金融衍生工具必将大量出现,导致风险形成的因素将多元化,银行的风险敞口将会不断增加。这些都会大大增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从而影响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已经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信贷风险从其表现形态来看,可归结为两种状态:(1)潜在风险,即贷款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产生损失。(2)事实风险,即贷款已经不能按约按时还款,成为不良贷款,明显表露出信贷资产出现风险。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一)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1.组织结构不合理,组织控制乏力。一是由于所有者虚置,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缺少监督部门,行长的权利缺乏约束,增大了银行的道德风险;二是在横向上按贷款种类设置信贷部门,形成了公司业务部、机构业务部、房地产信贷部、个人业务部、国际业务部等自成体系的权利中心,不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统一管理。而且,由于各部门贷款种类划分的方法不一致,造成各部门之间权责交叉,各部门之间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加强信贷管理。

2.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难以履行审计职能。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银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和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与评价,因此内部审计制度是确保内控制度实施的制度安排。但是国有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人事控制、经费开支受制于行长,其独立性与权威性就得不到保障,内部审计部门一旦查出的问题直接涉及到行长或者会影响行长的“政绩”,就不敢揭发出来。此外,在审计方式上,内部审计以现场检查为主,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非现场审计制度,因此难以检查出问题。

3.在市场性信贷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上十分落后,没有建立一套能够有效控制市场性信贷风险的风险评估、监控、规避、预防、分散、转移和补偿机制。尤其表现在:企业信用评级办法落后,缺少象内部评级法这样的高级评级体系,使信贷资金流向低劣客户;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措施,使企业有了违规使用资金、采取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的可乘之机,给银行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风险预警系统流于形式,使得风险不能被及时的发现和化解;在风险分散方面缺少可以分散风险的金融工具,分散渠道单一。

(二)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加剧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

1.内控制度不健全在极大程度上加剧了信贷资产风险的形成。一是没有建立真正的信贷经营责任制。经办信贷员、信贷部门负责人及贷款决策人之间的责任不明确,使信贷从业人员责任心普遍不强,导致贷前调查、贷款担保流于形式,贷款手续不健全等。二是没有健全的客户风险识别体系,判断客户贷款风险的手段过于单一,仅依靠分析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而由于多种原因,企业的会计报表大多不真实,这样银行根本无法掌握客户的经营及财务情况,贷款从发放的开始就处在高风险之中。三是没有建立有力的贷款客户信息反馈系统。资金贷出后,信贷部门只对那些不能及时收息的客户发利息催收单或收集客户的会计报表,而很少对每一贷款客户进行跟踪检查,无法掌握贷款的使用情况及企业的经营效益状况,甚至有的贷款客户早已不存在或名存实亡或搬迁也一无所知。

2.信贷制度执行不严格。如有的行没有很好执行国家为了规避信贷风险而要求对贷款申请人及贷款担保、抵押等进行审查的制度,仅仅为了应付检查而完成例行手续;有的银行贷款资料残缺不全,至今还有部分违规贷款未办理贷款合同等重要文件;有的抵押贷款未办理抵押物登记或已过期未及时更换登记,还有的贷款诉讼时效到期未办理更新等等,都使银行的信贷资产处于不应有的风险之中。

3.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不能充分意识到信贷资产存在的各种风险,有的甚至丧失职业道德,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相互勾结,骗取银行的贷款,直接威胁到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三)来自银行外部环境的原因

1.国家法制的不健全,有关管理法规有待完善,市场机

制发育的不健全,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等等,直接或间接地增大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如银行信贷担保制度,其实质一是风险控制,二是风险分散。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担保不是信贷风险的分散而是转移,这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担保。且担保法与经济合同法衔接不上,担保法规定:抵押物应当办理登记才有效,导致了在担保法出台之前银行贷款的抵押物必须重新进行逐一登记才生效,但由于各种原因,银行补办登记手续往往没有跟上,人为地增大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又如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进行行政干预,对一些根本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地方政府出面或由其提供担保要求银行发放贷款,结果这类贷款几乎都演变成不良资产。

2.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为国有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得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实现预期的好转,加上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国家法制不健全所形成的“道德风险”,使企业产生逃废银行债务行为,这是形成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3.银行外部宽松的监管体系则是信贷资产风险产生的温床。如国家的法律没有追究造成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而有关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也不强,一般只从财务收支的角度进行监督,且处理银行违纪违规问题时过于强调对事不对人,对一些对国有资产负责任的领导起不到外部监督的强制作用,间接助长了信贷资产的风险积聚。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化解对策

(一)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坚持“三性”有机统一

首先,牢固确立依法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信贷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扩张,不能不计质量的地追求规模和速度,也绝不允许不应涉足账外经营的违规。其次,遵循审慎的办事原则,在经营每项贷款业务时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保持对信贷业务各方面风险的清醒认识和敏感性。再次,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业务特点,明确本银行的信贷政策指导意见,切实可行地来指导本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协调发展。商业银行必须至少制定两种管理政策,即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和信贷政策。在宏观管理上,银行管理层要研究规定本行可以承受信用风险的程度,测算经济资本,考虑市场份额、贷款增长速度、贷款结构等因素,优化经济资本配置。在微观管理上,信贷专业部门要因地制宜,认真审核贷款客户的经营者与信誉、资金实力与负债程度、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等。

(二)建立新型银企关系

首先,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信贷资产安全。对某些用经济手段无法解决的经济纠纷,特别是对一些破产、拍卖的企业,应严格按法律程序收回相应的信贷资产。其次,要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改革,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主动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协作,参与企业的转制方案,协议、合同的制订,特别是要主动参与有关企业财产、资金、债权债务的清理、划转、落实和重组工作。既保护好信贷资产安全,又积极寻求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三)进一步完善贷前调查工作

贷前调查作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三查”的基本环节之一,对银行有效地从源头上防范信贷风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客户贷款准人工作是防范风险的首要前提。同时在贷前调查工作中应注意了解客户在银行存款、结算量情况,以此加深对客户资金状况的了解,判断客户经营状况。

(四)加强贷时审查工作

1.严格执行审贷分离,明确贷款审批业务流程。实行审贷分离制度,既能够明确工作职责,加强自我约束,又能使每个环节的工作相互监督和制约,这对于消除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克服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可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并能发挥贷款调查、贷款审查的专业化优势。同时通过明确贷款审批业务流程保证审贷分离的有效实施。

2.建立专职审贷体系,推行主审查人制。主审查人是专职从事信贷业务审查的工作人员,是每笔信贷业务的审查负责人,要对所审查的信贷业务尽职,独立地提出审查意见,并承担审查责任。同时要根据主审查人审查贷款情况制定考核办法,对其进行考核。

3.打造专业化的财务报表审核队伍。通过对新建立信贷关系客户及存量大额贷款客户会计报表进行专项审查、分析,减少因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贷款风险。

4.成立专业化的贷款客户信息管理部门。该部门成立后可使银行及时、全面掌握客户相关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银行信贷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水平。

(五)全面提高贷后管理工作水平

贷后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及时收回贷款本息,提高贷款质量和效益。由此可见,贷后管理对银行有效控制贷款不良率,全面提高贷款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从银行产生的新增不良贷款情况来看,贷后管理工作还是比较薄弱,存在着“重贷轻管”问题,所以,全面提高银行贷后管理水平已成为目前信贷工作的重点。我们认为可采取下列方式来提高贷后管理水平。

1.完善贷后管理制度,规范贷后管理操作。目前一些银行实行的《贷后管理手册》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全面指导了客户经理如何进行贷后管理工作,在《手册》中针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新增贷款10日内检查、贷款到期前一个月检查、贷款日常的例行检查及贷后客户重大异常情况检查四个阶段分别制定针对其特点的检查内容,可供借鉴。

2.建立各级行的重点客户分析制度。即银行对融资余额较大、近期新增贷款较多或经营出现重大变化对银行贷款可能造成风险的客户做到重点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把主要精力放到重点客户的管理方面,提高重点客户的贷款质量。

3.建立到期贷款提示制度。即通过上级行对即将到期贷款的提示,督促直接面对客户的下级行对将到期贷款提前进行研究,考察、分析客户还款能力,针对不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落实责任人和时间表。

4.尝试实行贷管分离制度。即在实行审贷分离基础上,突破原有信贷管理机制,实施贷管分离(即贷款前期调查、营销与贷后管理,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建立专业化的贷后管理队伍,专门负责贷款后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银行贷后管理水平,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5.加大对潜在信贷风险客户的管理力度。对于五级分类下滑、即期评级下降的客户应密切关注生产经营变化、财务变动情况,严格控制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同时要将五级分类、即期评级作为客户评价的重要手段,对于五级分类下滑、即期评级下降的,要引起关注、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6.严格落实上级行限制性条款。对于上级行批复贷款提出限制性条款的,要严格落实条款内容,上级行可加大对落实情况的现场检查工作力度,保障限制性条款的落实。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的剖析,以及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的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研究,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部和外部制度创新方面得出了一些以下结论:

1.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内外部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主要是制度性因素,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及外部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是防范、控制和化解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关键和根本途径。

2.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创新。一是要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制度、业务管理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信贷配给制度、内部审计检查制度、信贷责任制度以及电子化风险控制制度等。二是要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转移、分散的机制,包括内部信用评级制度、贷款实施追踪检查制度和贷款保险制度。三是要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银企合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