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技术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技术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手工条件下进行审计工作,主要是利用算盘、计算器等工具,采用审计查账法、审计分析法、审计调查法等方法对被审单位进行审查;在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主要利用计算机这一先进工具采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开展审计工作,这无疑是审计技术的一大进步。由于计算机技术日益进步且管理方法日益电算化,计算机作为重要的审计工具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审计实施方法的影响
目前,人们一般把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技术称为CAAT技术。所谓CAAT就是Computer assisted auditing techniqu的缩写,即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由一种或一系列专门针对某项审计职能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组成。在审计中借助它进行符合性测试或实质性测试。从而获取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证据。作为辅助审计技术,只要被审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进行大的变动,就能使审计人员在短时间内正确无误地处理大量数据;审计人员还可以直接审计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本身并打印出数据副本;可以长期作为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因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一种经济、适用、长期受益的IT方式,被各审计单位广泛采用。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数据检验技术。数据检验技术是指审计人员设计出一些虚拟的经济业务数据,提交给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根据检测的目的,检测数据应包括合法和非法的数据。将系统对检测数据的处理结果与审计人员的预期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系统控制是否存在并有效地执行。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检测数据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检查的范围也受审计人员对该系统的了解和想象力的局限。
2、平行模拟技术。平行模拟技术是审计人员模拟被审计单位对实际数据的处理情况而设计的一系列程序,它可以将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数据用审计人员的程序重新处理一遍,以验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平行模拟技术在日常审计中主要动用的方法是ITF(Integrated Test Facility)。ITF是一个建立在活动数据文档基础上的程序,使得审计人员能够不影响企业真实营运或财务数据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测试。大部分的电子商务软件包都配有ITF设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VAN或第三方网络供应商对控制系统进行交易测试,当然前提是企业必须授权VAN接受审计人员启动的交易并将其发送至客户的信箱中,这种交易测试可以持续进行或者周期性进行,再将测试结果与期望结果相比较,从而得到验证;另一种替代方案是建立一种特定的审计交易类型(在VAN登记),重复现行发生的交易,并将结果反馈给审计人员,由审计人员对结果进行评估。
平行模拟技术具有不破坏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文件,审计人员可以在不增加很多成本的情况下,扩大样本规模,独立地进行测试的优点;但这种技术的使用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如要求审计人员要注意所选取的数据要有代表性,所设计的审计程序也要达到被审单位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
3、嵌入审计模块。嵌入审计模块技术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加入为完成审计目的而编写的程序。嵌入的审计模块是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按照审计人员的要求,以特定的时间间隔,或在系统中的数据达到某种条件时,为审计人员生成和输出有关的报告、嵌入审计模块主要以在线监测的方式被运用在审计工作中。在线监测是考虑到电子商务的交易数据可以会消失或改变的情况,而通过网络系统在交易进行的过程当中对企业业务的敏感和重要环节的即时监测,从而发现异常情况,掌握审计证据的技术。在线监测系统应该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迅速提交用户告警的详细信息和进行准确的告警定位,从而提醒审计人员异常情况的出现;也可以进行在线查询和实时测试,获得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另外,监测系统还可以依据所储存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提示客户进行及时的维护预防。
嵌入审计模块技术虽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动态的监控,但它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就应予以考虑,并应建立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使用嵌入的审计模块及其生成报告。由于嵌入模块审计技术的使用条件比较苛刻,只适用于选定的范围。
4、远程审计。远程审计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过人机合作,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非现场的审计工作,远程审计主要实现审计信息网上传送和信息资源共享,审计人员只要把自己的计算机与网络连通,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给予的审查权限,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完成除实地盘点和观察外的大部分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审查远距离外的计算机信息功能;调用系统的审计功能或使用审计软件对系统的经济信息进行抽样、审查、核对和分析;使用电子邮件向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客户和供应商等进行函证;在网上复制有关文件或数据等审计证据、编写工作底稿等等,审计项目负责人可以在网上制定审计计划,给在不同地点的各审计人员分配审计任务;在网上复核助理人员的工作底稿,并对助理人员给予指示与帮助;随时了解审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各审计人员的工作;草拟和签发审计报告,远程审计尤其适用于对电子数据的审阅、核对、复算、询查,但对于需要实物鉴定或就地盘点的审计证据,还必须依靠就地审计的方式,如观察或盘点等获得。
远程审计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超越时空的特点,更具时效性,可明显节约审计费用,它的运用范围较广。
(二)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IT审计结果最终应以报告书形式归纳,向企业的最高领导提交。原则上,IT审计报告由承担该审计的IT审计人员完成,并在得到IT审计负责人的认可后方可提交。一般来说,IT审计报告大致由综合审计意见及个别审计意见两部分组成。
1、综合审计意见
综合审计意见包括本次审计的概要,重要的问题以及综合的结论。大致包括以下各项:(1)IT审计对象范围、实施日期及实施过程的概要;(2)IT审计目的;(3)重大问题及改进对策方案的概要;(4)本次审计的综合结论。
2、个别审计意见
个别审计意见是指在IT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问题所在及现状;(2)考虑这些问题的危险性及影响;(3)IT审计人员提议的改进对策。
IT审计报告是对IT审计实施的最后归总,目的是让被审计部门的最高领导明白该信息系统在可靠性、安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整体的状况及重大问题所在,IT审计报告必须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要考虑到有些企业领导不是信息系统专业的,因此技术用语或专业用语要尽量少用,在不得不用的情况下,最好附加一些说明。另外,对于企业最高领导想了解的问题或存在的疑问等,必须给予明确的回答。
在起草IT审计报告时要注意:(1)专业用语不能过多;(2)劝告的内容不能过于抽象,要尽量具体;(3)对于缺陷,一定要有明确的证据;(4)要有具体的解决实施方案,并考虑实施的可能性;(5)解决方案要考虑费用与效果比,费用不能过高;(6)详细的技术事项另付说明;(7)报告书中不能有对个人的攻击;(8)要考虑机密信息的保护。
IT审计报告书的内容包括:(1)IT审计人员制作IT审计报告的时间;(2)对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的结果;(3)系统存在的问题;(4)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劝告;(5)根据改进的劝告提出的改进方案;(6)其他的必要事项。
需要指出的是,IT审计不是以提交报告书为结束,而是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要跟踪整改的状况,确立IT审计跟踪制度。
被审计部门要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整改计划,IT审计师随时与被审计部门接触,了解跟踪整改的状况。如整改进展缓慢,要帮助找出原因,促使整改的完成。IT审计要达到最终目的,审计结果的跟踪是不可缺少的,并要使其成为一种制度。
此外,IT审计师还要对一年中的审计活动进行汇总,向经营者(被审计部门)提交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包括以下项目:(1)IT审计人员的变动;(2)IT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3)按照基本计划预定的IT审计活动的实施状况;(4)特别重大的问题及整改状况;(5)下年度IT审计计划的主题。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课题项目:2015年河北省审计厅重点科研课题“数据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创新研究”,项目审批号为201524。
一、商业银行实施非现场审计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商业银行自身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近年来资产规模迅速增长,业务量均以10%的速度递增,同业机构间竞争日趋激烈,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银行业务的复杂度大大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日益突出。源于次贷危机的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印证了金融机构是经济的风险聚集地的结论,从上到下越来越关注商业银行的合规经营问题。因而,在现有的环境背景下,仅靠传统的审计方式已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和全面性,难以适应新环境下的业务发展,亟须进行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2.由于传统审计方式以手工现场操作为主,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业务的联网运营与数据的应用与传统低效的现场审计模式之间形成的矛盾;二是风险在业务过程中产生于审计的事后核对及滞后性形成的矛盾;三是风险分布的全面性与传统审计确定审计目标的随意性形成的矛盾。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已全部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处理,而且实现了数据集中,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各种业务等新型服务手段和金融产品的出现,各种交易信息和管理信息不断增多,这些都加大了以往传统审计的强度和难度,使得审计的效果和效率都大打折扣。3.近年来,商业银行股份制公司治理越来越规范,使得内审部门的责任更大,内部审计在银行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这也对内部审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董事会、高管层、监管部门及股东、社会等诸多方面也越来越关注其监督评价、风险管理和咨询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因此,内部审计本身需要不断创新完善,以适应现代公司治理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实现提高审计价值的目的。
二、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的作用
1.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改变了审计作业方式方法,大大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是利用大数据及计算机一些审计辅助工具,通过分析审计对象数据和资料,用非现场的方法,在批量查找中发现问题疑点,从而进一步核实验证,最终突出了审计的质量,强化了审计效果。2.非现场审计可以由事后风险弥补向事前风险预防转变。利用对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借助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及模型分析,使监管人员和业务人员在同一数据库中同步开展工作,做到动态、连续地收集数据,业务办理过程中违规行为就可能被及时发现,做到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做“马后炮”,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事后可以将对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各维度的统计、分析,反映到前端的业务办理阶段,实时、有效地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可以提前预防风险。3.扩大了审计覆盖面,减少了违规漏洞。利用非现场审计技术,可以从银行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取经营管理中产生的所有业务数据和操作流程的记录。审计范围可以扩展到所有分支机构,也可对所有业务品种的所有流程进行持续监控,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揭示全行存在的风险和异常情况,减少现场审计中以点代面的问题,真正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度审计。4.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可以节约人力、财力,能有效节约成本。运用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使计算机成为实施审计的主要工具和载体,通过计算机联网,只需投入少量人员及设备,就可对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借助信息技术的自动化、实时性,实现依靠人力难以实现的任务。
三、商业银行做好非现场审计技术创新的思路
1.确保数据获取渠道的通畅。非现场审计依靠的是业务数据的调取,而商业银行业务系统较多,使得大量的导入数据和管理数据很难管理,所以从众多的业务系统中调取出能统一使用的数据成为非现场系统成功的关键。非现场审计技术应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审计数据集市,使审计部门可以从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系统、柜面核心业务系统中将电子化账务数据标准化,保证信息数据质量的完整、准确及真实。对此,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各机构基础信息管理的考核,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另外,针对审计数据受业务数据变动影响及数据海量增长的影响,审计部门应建立稳定的、工具化的数据接口,采用静态与动态结合的方式固化常态的审计模型;同时与信息技术部门及业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得知数据及业务发展变化,确保非现场审计数据的及时、准确。2.积极、主动创新审计模型。内部审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审计模型是审计经验和审计技巧的结晶。经验是审计工作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只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有效地对模型进行创新。非现场审计系统将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转变为数学逻辑模型,将科学的分析技术和优秀审计人员的宝贵经验固化到系统中。审计人员审计时,可以针对一定范围、一定时间的业务数据运行风险预警模型,自动分析、处理办理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查找出被审计机构存在的疑点和风险隐患。因为基础数据、数据质量以及编程人员审计经验都会对审计模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模型的创新是一个不断被完善与优化的过程。审计人员需要根据资产、负债等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地在审计系统中加入有效的审计思路和分析逻辑形成新的模型,力争做到设计的模型能对业务的风险隐患实施有效、精确的监控,并准确、全面地查找出违规点及风险点,确保各项业务健康发展。3.正确使用非现场审计辅助工具。非现场审计辅助工具是进行技术方法创新的基础,目前,非现场审计的辅助工具主要有ACL软件、SAS数据库、Oracle数据库、FOXPRO、SQL查询语言等。这些审计辅助工具软件,具有查询、关联、去重、筛选等功能,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发现可疑数据,获取分析结果。非现场审计辅助工具在银行业很多领域都能发挥作用,包括个人及企业的存贷款业务、贷记卡业务、结算业务及同业业务。使用非现场审计辅助工具可以对银行业务数据进行很多基于内部控制的审计分析操作,一是分析数据,计算汇总日记账,账户余额,收费、利息等;二是异常确定,包括休眠账户及交易、一人多贷、借款人交易信息敏感、以贷还贷等;三是匹配和比对,根据借款人地址、电话号码、身份证进行穿行测试,在不同时间段对余额进行分析比较。对于非现场审计工具的选择,应结合自身银行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经营规模的工具软件。4.将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有效结合。审计系统的非现场分析的结果仅代表此类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并非一定完全准确。所以,为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审计人员还应当对非现场预警的结果做出多种可能的判断,并作必要的现场核查验证。并应按照风险导向及实质重于形式等重要性原则,对有风险隐患的问题,要在现场做进一步的具体查证,对问题疑点作深入分析,及时发现重大审计问题。5.非现场审计分析技术的创新。在现阶段,我们可以在非现场审计工作中运用以下几种分析技术:一是智能预警技术。指在系统的预警模块中,预设标准,把采取的信息数据与之进行比较,若超过标准值自动报警,并自动提示相关信息,审计人员就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二是数据分析技术。指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其潜在的规律和逻辑关系,审计人员可根据结果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水平。三是多维度分析技术。指利用专业分析工具,对业务系统中大量的数据以图形、报表等直观方式展示出来,审计人员可以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查询比对,在此基础上发现一些薄弱环节,从而选择审计重点。四是综合分析技术。指把银行的计算机审计技术与风险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分析。要将趋势分析法、关键风险指标法与审计技术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工具的提取功能、计算功能、分析功能、对比功能、筛选功能,确定审计目标,提高审计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赵红雷.非现场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1):169.
[2]刘庆丰.浅析在金融电子化过程中如何提高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效能[J].网络与信息,2012(9):16.
篇3
「关键词 政府环境审计 现状 发展趋势 技术
当环境问题真正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时,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都做出了反应。在政府方面,不仅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并且环境保护正日益成为各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很多过去被认为与环境保护关系不大的部门正在逐渐承担起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职能。在学术界,为了回答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而出现了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环境经济学,已产生了广泛的,其在、审计学上的促进了这些传统学科对环境问题的考虑。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上职能的加强与环境保护领域理论的发展,促成了政府环境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政府环境审计的产生和定义
目前,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环境保护工作在具有广泛的性:政府在创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将环境保护贯穿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及政府各部门中;大量的生产、生活活动都参与到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活动中。
(一)政府环境审计的产生
审计机关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应该并且能够参与到环境保护这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中去,是因为政府环境审计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产生条件的成熟。
1 政府环境审计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自审计机关成立以后产生并发展了多项政府专项审计,政府环境审计只有具备了其他专项审计没有的功能,才有产生的必要;又因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当然部门,政府环境审计还必须发挥这些部门所没有的作用,才能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独立地位而不是这些部门工作的重复。
(1)促进环境保护资金的有效使用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逐年增加。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预计“十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投资共需700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 3%,比“八五”、“九五”有较大提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尽管环境保护投资的绝对数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数都在逐年增加,但与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艰巨的环保任务相比,环保投资仍然是紧张的。这些环保投资大都用于解决紧迫的环境问题、开发关系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项目上,必须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项目运行的有效性。
虽然负责主管环境保护的政府部门,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等,是监督环保资金使用和效率的主要部门,但仅有这一层面的工作还是不够的。除资金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外,还应该有独立的第三方对环保资金的有效使用进行监督。审计监督是经济社会评价资金使用、促进资金管理者和使用者行为的合规、实现资金效益优化的主要方式,在环保资金方面政府审计能够发挥这些职能。而由于环境保护主要是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投资占相当大比例,对这些资金的审计主要由政府审计部门承担。
审计机关对环境保护资金的监督检查,为实现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的客观评价,就必须突出对环境因素的考虑,这正是环境保护资金审计不同于其他资金审计的地方,也正体现了政府环境审计在环境保护资金的监督检查上的不可替代性。
(2)促进政府环境政策的落实和完善
政府强化环境保护的措施、行动是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政策、法规体现的。一方面,环境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的效果,首先必须确保环保政策的执行,审计通过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运用审计的监督处理予以纠正,促进环境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在我国,部分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改革、完善这些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环境政策,尤其是环境经济政策的改革需要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之外的其他政府部门公允地提供分析资料,尤其是定量分析,政府环境审计可以完成这项工作。此外,目前我国政府的一些环境政策首先是以试点的方式在部分地区实施的,对这些试点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同样需要审计机关以独立的身份提供分析材料及建议。
2 政府环境审计产生条件的成熟
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从实践看,也具备了开展的条件。
(1)初步建成了政府环境审计的依据
关于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一方面,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海洋、大气等专项环境保护法规中,都规定“政府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环境保护资金能够合规使用,不被非环境保护项目挤占、挪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也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但由于这些规定没有直接将审计与环境保护或环境保护资金联系起来,所以过去很少也很难理解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随着国际环境审计的兴起与发展,我国审计机关逐渐加深了对上述法律依据的理解,为开展环境审计找到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政府其他部门也逐渐认识到了环境审计的作用,在一些新近出台的法规中,对环境审计有了直接的规定,为环境审计提供了更直接的法律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第三十七条就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对防沙治沙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
(2)审计机关内设立环境审计部门使政府环境审计有了组织保障。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的一个表现就是在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在批准审计署的机构改革方案中强化了环境审计的职能,审计署据此设立了有关环境审计的机构———农业与资源保护审计司,审计署18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审计机关也分别设立了从事环境审计的机构。
(二)政府环境审计的定义
环境审计最初是为降低环境风险而自发开展的内部审计,后来一些国家的审计机关逐渐参与其中,直至1992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成立了环境审计委员会,鼓励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关注环境问题”,政府环境审计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对环境审计的定义尚未有统一定论,参照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提出的定义框架,我们将政府环境审计界定为“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审计机关对政府和(或)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等工作”。
上述定义中界定的政府环境审计关注环境管理和有关的经济活动,实质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作,所以,在探索环境审计时,首先需明确环境保护的范围。环境保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环境保护指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与建设等,广义的环境保护则在狭义环境保护基础上涵盖了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人口等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提出“全国实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方针”,这说明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范围与狭义环境保护的范围是相符的,其他与资源、人口等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工作则分属于其他工作之中。与此相适应,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范围是与狭义的环境保护范围一致的,即设定为污染防治审计和生态建设审计。
定义将政府环境审计目标的界定为“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该目标的提出,既考虑到了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对审计机关涉足环境保护领域的鼓励,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和政府环境审计未来的发展。1995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十五届大会发表的《开罗宣言》中指出“鉴于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问题的重要性,国际审计组织鼓励各最高审计机关在行使审计职责时,对环境问题进行考虑”,表明政府环境审计的最根本目标是促进各国的环境保护。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国际政府环境审计越来越强调对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认为最高审计机关应在两方面促进政府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一是促使政府明确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承诺,二是促使政府对其承诺负责。虽然我国目前环境保护范围是偏向狭义的,但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目标定义为“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符合国际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特点,政府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应立足于促进政府在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工作的加强或改善。近几年审计机关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都是围绕该目标进行的。
二、政府环境审计的现状与发展
(一)政府环境审计的现状
总的说来,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
自1998年以来,审计署在全国范围组织实施的环境审计项目主要围绕当前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进行,开展的项目主要有: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审计调查、46个重点城市排污费审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审计、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审计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审计机关也针对当地环境保护的特点,开展了一些环境审计或调查。通过几年的探索,逐步明确了以下一些问题。
1 在审计对象上,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
尽管政府环境审计的对象包括环境保护资金、环境政策、政府部门的有关活动等,我国目前的政府环境审计仍是以环境保护资金审计为主。这是因为,首先,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金的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而我国环境保护资金的来源,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政府投资占投资总需求的56%,而企业投资所占的44%中有相当部分来源于国有企业,因此我国环境保护资金的大部分都在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内。其次,对环境政策、政府部门活动的审计,在宪法和审计法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审计机关只能通过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反映环境政策、政府部门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以促进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再次,由于政府部门职责划分的不同,西方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时所拥有的一些职责,在我国是属于其他政府部门的,例如,环境管理方面的职能,在我国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在目前没有开展与这些部门联合审计的情况下,审计机关的工作权限受到一定限制。
2 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
尽管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这份指导性文件中提到“政府审计的全部内容———财务审计、合规审计和绩效审计也应用于环境审计领域”(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2001),但在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具体实践中,目前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
这是因为,首先从法律依据看,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是我国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和权限,政府环境审计也必然要履行这项职责。而虽然法律对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做出了一些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条就规定“审计是审计机关……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但仅是在资金的效益方面做出了规定,而绩效审计所包含的其它很多内容,如,对政策制定的评价、对政府环境管理绩效的评价等,没有在法律上予以直接规定。
其次,从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看,国家投入的环境保护资金大部分用于加强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降低生态环境脆弱度方面,政策、项目、甚至政府部门环境管理的绩效首先取决于资金使用各环节的真实、合法。而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几年开展的审计都发现在环境保护资金的管理、拨付、使用等环节上,在资金的管理单位、使用单位中,存在违反国家财经规定及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规定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有关政策、项目的绩效。例如,在2001年审计署组织的对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审计中,查出违纪违规问题金额2 4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8 3%.而且,环境保护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使用的分散性,如退耕还林工程资金中的粮食补助费落实到退耕农户,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中的安置费落实到森工企业职工,如果资金使用、管理上出现问题,最基层的个体因为保护环境而付出的成本就得不到补偿,必然影响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首先保证环境保护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真实、合法。
再次,从审计资源看,开展绩效审计需要运用环境管理、环境经济评价领域的一些知识。在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在这方面缺乏完整的资料和完善的方法的情况下,对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更高。国外审计机关满足开展绩效审计所需审计资源的做法主要是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利用外部专家。我国审计机关虽然也努力满足这项需求,但由于体制、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只是很有限地在某些单项方面能够满足,离全面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3 在审计内容上,受上述审计对象和审计类型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主要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有效性的审计等内容。其中的后两项内容,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载体展开的。
(二)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政府环境审计今后的发展,是继续探索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一方面,国际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可以说代表着一定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对外交流中,也必然受到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这促使我们在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扩展,例如,今年在参加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按照会议的分工,我国要提供有关固体废弃物审计的案例。而在这之前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均没有开展过此类审计,为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审计署实施了对北京市医疗垃圾的审计调查,在组织方法、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另一方面,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1 在审计对象和审计上,将逐步增强对环境政策的关注。
国际上政府环境审计从一开始就将环境政策作为主要关注对象。1993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向171个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发送了第一次环境审计问卷,其中的一个就是各国政府是否已经制定绿色规划或环境方面的法定政策。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用以指导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文件《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中,甚至提出了“对计划的环境政策进行评估”。对环境政策的重视是因为在环境管理中,将逐渐增强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在1992年我国政府制定的环境与十大对策中,对环境经济政策做了很充分的阐述:“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环境税的;研究并试行把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制定不同行业污染物排放的时限标准,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促进污染治理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要求;对环境污染治理、废物综合利用和自然保护等公益性明显的项目,要给予必要的税收、信贷和价格优惠;在吸收和利用外资时,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同时安排的内容,引进项目时,要切实把住关口,防止污染向我国转移”(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计划委员会,1994)。尽管在这之后近十年的发展与改革中,环境经济政策在我国环境管理中的运用尚没有完全实现上述规划的目标,但我国环境管理的趋势必然是不断加强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而从另一个角度说,环境经济政策的两种最基本功能是行为激励和资金配置,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资金供给不足的局面在今后一个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善,政府环境管理将侧重于通过发挥环境经济政策资金配置的功能以实现环境保护各项目标。所以,今后环境经济政策在我国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增强,并且将突出其资金配置功能。
环境管理的这个特征,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正好与国际政府环境审计关注环境政策的趋势是相符的。其一、政府环境审计要关注政策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政府运用环境经济政策的必然性使其进入了审计机关的工作范围。其二、对环境经济政策资金配置功能的侧重,使得环境经济政策的目标、操作手段等更强调对资金的考虑,这恰好可以使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要审计对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审计类型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比较容易地增加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逐步过渡到绩效审计上。
2 在审计类型上,将逐渐增加绩效审计。
国际上审计的发展趋势已经转向绩效审计,环境问题是绩效审计关注的内容之一。以荷兰审计院为例,在其所制定的工作计划中强调重点关注以下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对健康的威胁、对外部安全的威胁、物理环境的退化等。
我国的政府审计要跟上国际发展,必须在审计类型上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拓展。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中增加绩效审计类型,有以下一些有利的条件。首先,已经积累了一些对单项政策、单项环境保护工程等进行评价的经验。在近几年开展的环境专项资金审计中,在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等环节上都尽可能地将一些绩效评价的内容纳入考虑范围。如,对天然林保护资金、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的审计,通过检查林木成活率、树种比例等指标,对工程完成质量进行了检查;在排污费审计中,通过对排污费征收、管理环节的检查,提出了完善排污费政策的建议。其次,我们有与专业机构、专业部门合作的条件。即使是在那些对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有一定经验的国家,审计人员也承认:对环境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当技术化程度不断增强时,有时审计人员从所得到的信息中不能得出任何结论。克服这一困难的做法是聘请外部专家,前提是必须得到相关权威部门,如环境部、资源部等的支持。而经过近几年审计机关的努力,对环境保护资金审计的工作已经引起了国务院及一些部门的注意,在一些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或法规中,明确要求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尽管这些规定是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作出的,但有助于审计机关通过对资金的监督检查,建立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联系,进而实现与专业机构、专业部门的合作。
需认识到的是,尽管我们已经开始在环境审计中尽量地尝试做一些绩效方面的评价,并且将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向绩效审计靠近,但与国外环境绩效审计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在内容上,我们对环境经济政策、环境项目等所做的绩效评价都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载体的,这使得我们的绩效审计内容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国外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则要广泛得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中列示的绩效审计内容包括:对政府监督环境法规合规情况的审计、对政府环境项目的效益进行审计、对其他政府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计、对环境管理系统的审计、对计划的环境政策和环境项目进行评估等。在现有体制下,我国审计机关如果开展其中的一些审计,有可能造成越权,如对政府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绩效进行审计。缩小与国外环境绩效审计的差距,应尽快加强与环境管理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对绩效的评价。
3 就环境问题开展国际联合审计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环境问题超越国界,形成和发展为国际环境问题。全球性的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酸雨等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并且随着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潜伏性影响不断显露,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不再是仅依靠一国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应对国际环境问题的是国际环境保护,即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各国民众共同对环境问题采取措施或行动。审计机关关注环境问题也应该注意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国际化的特点。
事实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充分注意到了环境保护越来越趋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鼓励各国最高审计机关联合开展环境审计”的观点散见于委员会制定的工作计划及其他文件中。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制定的2002至2004年工作计划表明,目前委员会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各国最高审计机关联合起来对跨国环境问题进行审计,二是对环境政策及相关补充规定进行审计,三是对国际环境协定进行审计。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已有的指导性工作文件和各区域委员会开展工作的情况看,对国际环境协定的审计是近几年开展较多的活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的第一部正式文件即是《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如何在国际环境协定的审计方面开展合作》,在该文件的指导下,一些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联合开展了对一些国际环境协定的审计。以最高审计机关欧洲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为例,1998年至2002年,主要组织了对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公约的审计。如荷兰、波兰、挪威、土耳其等8个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联合开展了对《防止船舶污染海洋公约》(MARPOLConvention)的审计;此外,在欧洲,还联合开展了对《赫尔辛基公约》(HelsinkiConvention)和《东北太平洋环境公约》(OSPARConvention)的审计。而他们2003年度的工作计划则将对废弃物管理方面的国际协议进行审计列上了议事日程。
在对跨国环境问题进行审计方面,我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海域污染、河流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上都需与邻国共同采取措施治理。这也给我国审计机关与其他国家审计机关联合进行环境审计提供了条件,而且审计署可以利用其担任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主席的身份,鼓励其他亚洲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开展对跨国环境问题的审计。
在对国际环境保护协议的审计方面,当审计机关对政府执行环境国际公约情况的审计逐渐得到环境保护国际组织的认可时,对国际环境协议的审计就能够成为评价本国政府所承担的国际环境责任的一种有效方式。中国政府始终积极参与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先后签署和批准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防治荒漠化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海洋倾废公约》等国际环境协定,审计机关对国际环境协定的审计有助于增强世界对我国政府执行协定情况评价的认同性。另一方面,国际环境协议中的一些根本原则是需要缔约国制定具体规定来贯彻的,审计机关对政府执行环境国际公约情况的审计,首先要对政府制定具体规定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我国政府所签署和批准的国际环境协定,严格地限制了我国一些传统产业或经济活动的发展,国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构来促进各级政府对协议的遵循,我国的审计机关应该借鉴欧洲国家审计机关在这方面的经验,开展对国际环境保护协议的审计。
上述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是针对环境审计的长期发展而言的,与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这并不妨碍审计机关在环境审计领域一边探索一边发展。
三、政府环境审计的技术环境审计要求
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要素,即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这意味着对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的进一步拓展。上文所述的环境审计在内容上的拓展表明还必须在审计方法上有所突破。
篇4
[关键词] 大数据;大数据审计;数据可视化;R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22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46- 04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Big Data)时代的到来为大数据审计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为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的日益普及,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使得审计信息化成为必然,审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因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来说,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发现大案、要案,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通过研究R分析数据时的原理,同时与其他分析工具进行比较,总结R自身特点以及优势,探究R在实施大数据审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审计人员更直观地分析大数据提供支持。
1 大数据审计的主要技术方法
1.1 大数据技术的分类
由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审计人员能否获得审计线索越来越依赖于他们所接触到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因为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的筛查、比对和分析,可以通过发现明显不同寻常的数据或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获得审计线索或确立审计重点,而因此提高审计效率效果。而相关审计线索的获得依赖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总的来说,大数据技术主要分为8类: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基础架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模型预测以及结果呈现。
而按照不同的计算模式,大数据技术又可以以批处理、流处理以及交互分析分为三类。
1.1.1 离线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技术
批处理是指数据分析者将一批作业提交给操作系统后就不再干预,由操作系统控制它们自动运行。这类数据处理技术以MapReduce和Hadoop系统为代表。
1.1.2 实时流处理(Stream Processing)技术
流处理是应对流数据(大多是日志流)实时分析的数据处理模式,包括数据实时采集到数据实时计算,以及最终实现实时查询服务三个阶段,代表系统有Yahoo的S4系统、Twitter的Storm系统等。
1.1.3 交互式分析(Interactive Analysis)技术
应用交互式分析技术可允许使用者以图表的方式查询、比较以及分析数据,方便数据使用者更直观地获取数据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前瞻性,以谷歌的Dremel系统、R等为代表。
大数据技术众多,大数据分析工具更是不胜枚举。本文旨在针对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对R语言的原理、特点等进行分析,特别是探索其在审计领域中对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的不可逆转,审计人员面对着日益庞杂的数据,如何从已获得的原始数据中提炼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信息,获得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这成为当今审计工作的热议话题。包括笔者有幸参与的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的审计工作中,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项目组会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组,同时审计人员都首先从数据分析过程中查找问题,并因此作为审计线索或确立审计重点,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树立了更明确的目标。
可视化技术是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之一。研究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80%以上来自于视觉系统,当大数据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审计人员面前时,无论从审计效率还是审计效果角度来说,二者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视化审计分析方式能够以其直观的展现方式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有效地交互分析大量的数据,所提供的洞察力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快、更准确地从复杂的被审计数据中发现审计线索。
2 R语言的原理、特点及其优势
2.1 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的原理
R(官网:http://)是S语言(S语言是由AT&T?贝尔实验室开发的一种用来进行数据探索、统计分析、作图的解释型语言)的一种实现,最初S语言的实现版本主要是S-PLUS,但S-PLUS作为一种商业统计软件,因其昂贵的价格并不被广泛接受。后来由Auckland大学的Robert Gentleman和Ross Ihaka及其他志愿者开发出R语言,作为S语言的另一种实现并免费供数据分析者使用共享。此外,R作为软件包统计软件,目前已包含多达5 000+的包(packages)供使用者选择运行不同功能。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在R平台开发包,提交给R语言官方,通过测试后便可网络供全球的R语言使用者分享。包的功能包罗万象,涵盖数学算法、数据挖掘、生物学、社会学、神经网络等不同领域,可在镜像(CRAN)上根据需要自行下载使用,CRAN除了可以下载R本身软件包以外,也可以下载各种扩展包。
图1描述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以及各个环节所需的基础技术方法,以图示箭头方向,首先通过对原始数据的获取,储存至数据仓库或者数据集市(指规模较小的数据仓库)中,之后利用统计学、查询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获取重要信息,展现最终结果,比如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以图表或者报表的呈现方式供信息使用者进行分析决策。而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所应用的统计学方法清楚,分析目标比较明确,而后者因为其目标、技术、手段等的模糊而增大了处理难度。
R进行数据分析时,主要涉及图1中,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展示三个步骤。在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R能将其分析结果通过图形方式展现,因其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功能而备受关注。
2.2 R语言的特点及其处理大数据的优势
在2016年第17届KDNuggets网站(数据挖掘的专业网站,专门用于大数据、数据挖掘以及分析信息等方面知识共享)年度投票选举最佳数据分析软件中,所抛出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你所使用的用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项目的分析工具是什么?该项投票吸引了很多参与者,包括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社区网站的学者专家以及一些软件供应商等,参与的2 895人将从多达102种不同软件的列表中选出他们所青睐使用的工具。相比较Python、SQL、Excel等常用统计软件,R以49%的投票结果高居榜首,2015年KDNuggets网站投票结果中,R同样成为最受青睐的数据分析工具。
虽然选取的参与人群或者选取规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但其投票结果毕竟代表了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领域的分析工具的不同流行程度,尤其在语言角度代表了某一人群的使用偏好。从投票结果来看,R以大比重的优势稳居第一,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能力是分不开的。
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政府服务数据在云端汇集,层出不穷的大数据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很容易就陷入信息盲区。如何有效处理和理解这些数据,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挑战之一。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挖掘软件,主流的商用挖掘工具如Unica、SAS/EM、Insightful Miner、IBM IM和SPSS等,这些软件面向通用挖掘问题,功能较为完善,具备较好的性能。但一般都存在可扩展性不强、成本较高等缺点。同时,目前市场上也还没有针对审计专用的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当前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往往侧重于具体的应用领域。比如Excel操作简单,提供了基本二维图形分析能力,但能处理的数据量有限。而R软件是一款集成了数据操作、统计和可视化功能的优秀开源软件,有效克服了商用数据挖掘工具的缺点,同时具备强大的数据可视展现能力。R软件的一大优势是分析人员可利用简单的R程序语言描述处理过程,构建强大的分析功能,并应用其可视化技术以更直观地方式展示分析结果。总结来说,R具备以下特征:
(1)R是完全免费的共享资源。由于日前数据的急速膨胀,对数据分析工具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但市场上一些商业软件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常常让许多数据分析者望而却步。R语言作为免费资源,同时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展现的强大功能而广受好评;
(2)R 软件有RGui和RStudio两种不同的常用界面,足以满足不同数据分析者的使用偏好。与RGui比较而言,RStudio的使用界面相对较为友好,使用也较为方便,而RGui界面则较为精简,使用者能够依据自身喜好进行不同选择。
(3)R的软件包短小精悍,R只需占50Mb左右的内存,相比之下,很多商业统计软件都非常庞大,下载有2-3G之大,占较多内存空间的同时,给系统运行也带来一定负荷。
(4)R作为开源软件,开放性好,此外,R与其他程序的兼容性也非常理想。比如,使用者可通过C语言、Java开发R的一些子程序,这些子程序又可在R里面无障碍运行。同时,R的开放性也反映在具有不同功能的包上,比如目前同样使用广泛的具有强大查询功能的SQL语句,对于有SQL背景的R语言学习者而言,R的sqldf包可帮助使用者在R中使用SQL命令。此外,R的函数和各种包的透明性极好,使用者只需调出各种包的使用说明,便可掌握该包的基础运行操作。
(5)作为本就专门为统计和数据分析目的而开发的R软件,除了具备各种强大的不同功能的包以及函数帮助运行程序进行数据分析之外,R还可绘出很多漂亮且灵活的图形,具备强大的可视化功能,为便利使用者更直观地分析数据。
R的可视化功能强大源于其拥有众多的绘图软件包,比如被广泛接受且使用的“ggplot2”包。“ggplot2”由一系列独立的图形部件组成,并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使得“ggplot2”不会局限于一些已经定义好的统计图形,而是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需要量身定做。在具备绘制很多美观的图形之外,“ggplot2”还可以避免诸多繁琐的细节,例如添加图例等。用“ggplot2”绘图时,图形的每个部分可以依次进行构建,之后还可以进行编辑。此外,“ggplot2”还精心挑选了一系列预设图形,因此在大部分的情形下使用者可以快速地绘制出许多高质量的图形。如果在格式上还有额外的需求,也可以利用“ggplot2”中的主题系统进行定制。R因其功能强大、设计人性化的软件包,使得R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数据可视化的工具越来越被数据分析者所广泛认同及青睐。
在数据日益庞杂的今天,审计领域也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如果审计人员掌握数据可视化技术,从视觉角度直观感知,利用图形展现数据之间相关关系,更能做到对获取的数据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而R语言就作为一门专门用于统计计算和作图的工具,能够满足审计人员对于数据分析的诸多基础预期。通过R的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可将被审计数据转化为审计人员可以分析观察的图形和图像,同时审计人员再结合自己的审计背景知识,通过视觉系统对可视化的图形和图像进行分析、观察和认知,从而从总体上系统地理解和分析被审计数据的内涵和特征。另外,审计人员交互地改变输出的可视化图形和图像,从不同的方面获得对被审计数据的理解,从而全面地分析被审计数据。
3 结 语
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优势及其需求被不断放大,同样,在审计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审计的高度重视。笔者在参与的多个审计署视频会议以及工作培训中,培训中都谈到R语言在可视化方面所创造的巨大价值,在实际审计应用工作中,审计人员通过R语言建模,对数据分析结果所绘制出的精美图形,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审计线索也更加清晰明了,无疑给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然,R语言拥有众多其他统计软件无法匹及的优势之外,也有自身固有的缺陷,但它与其他工具之间良好的兼容性足以弥补这些不足,而且R独特且堪称完美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也足以使其成为数据分析者青睐的理由。虽然,日前R语言应用于审计实践的案例还不是很多,但有理由相信,它完全可以凭借其势不可当的优势在审计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与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伟.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陈明奇.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呼之欲出――中美两国大数据发展战略对比分析[J].人民论坛,2013(15):28-29.
[3]张卓,宣蕾,郝树勇.可视化技术研究与比较[J].软件学报,2003(10):1717-1727.
篇5
关键词:Excel 审计 数据挖掘 方法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审计线索被日益复杂的信息系统和海量的业务数据所掩盖,审计人员面对各种以不同形式存储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仅仅依靠传统的数据检索查询和统计分析方法是难以实现审计目标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Computer- aided Auditing Technique)是现代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计分析,查询有关法规条例,分析审计资料,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测试等。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由概念发展为一系列的可操作性实践,但由于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素质的依赖性较强,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发挥尚且有限,特别是在以实质性分析为核心的审计证据查找工作中,尚缺乏有效的辅助工具。而在计算机应用研究中,面对“数据丰富,知识贫乏”的挑战, 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面向分析决策的计算机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无疑为现代审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审计中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及Excel数据挖掘工具的功能
数据挖掘(Date Mining)是通过仔细分析大量数据来提示有意义的新的关系,一般采取排除人为因素而通过自动的方式来发现数据中新的、隐藏的或不可预见的模式。数据挖掘是在对数据集全面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数据内在和本质的高度抽象与概括。
( 一 )审计中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面临着快速扩张的大量数据,由于分析工具的有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丰富的数据,贫乏的知识”。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据挖掘技术逐步发展起来,数据挖掘技术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目前巨大数据资源以及对将这些数据资源转换为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巨大需求。数据挖掘技术从产生起就是面向应用的。目前,数据挖掘已在银行、电信、保险、交通、零售(如超级市场)等领域中成为决策支持的有效工具。数据挖掘的典型应用包括数据库营销(Database Marketing)、客户群体划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 Classification)、背景分析(Profile Analysis)、交叉销售(Cross-selling)等市场分析行为,以及客户流失性分析(Churn Analysis)、客户信用记分(Credit Scoring)、欺诈发现(Fraud Detection)等。这些应用都是摆脱了原有行业的理论框架,从数据或者交易记录的自身规律出发,按照各自的目标,完成知识发现过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海量数据进行发掘式审计,是现代审计技术方法一大突破,这一思路在审计研究和实践中已并不陌生。根据数据挖掘原理,基于数据控制的审计流程可分为以下阶段:数据预处理、发现规律、规律库的数据更新、审计系统的训练与测试,以及对形成的可疑数据进行审计判断。鉴于数据挖掘在其他领域的成功应用,学者们认为在理论上,数据挖掘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在审计实践中的已出现了一些数据挖掘应用的典型案例,如基于关联规则的海关审单商品分类审计、基于孤立点挖掘的职工工资分析审计、利用聚类技术审计交易记录等,这些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可见,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成熟的数据分析手段能够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已在审计工作中得到了初步应用。但由于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大量的统计技术和数学建模技术,审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多样性及复杂性使得这一应用还没有达到“落地”效果,寻找一种易于理解的数据挖掘工具显得十分必要的。
( 二 )Excel数据挖掘工具的功能当前数据挖掘工具主要有两类:特定领域的数据挖掘工具和通用的数据挖掘工具。特定领域的数据挖掘工具针对特定领域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这类工具针对性比较强,只能用于一种应用,而且往往采用特殊的算法,可以处理特殊的数据,发现的知识可靠度也比较高。如IBM公司的Advanced Scout系统就是针对NBA的数据,帮助教练进行优化战术组合的工具。通用的数据挖掘工具不区分具体数据的含义,采用通用的挖掘算法,处理常见的数据类型,如IBM公司Almaden研究中心开发的QUEST系统、SGI公司开发的MineSet、加拿大SimonFrase大学开发的DBMiner系统等。目前很多大型数据库和联机分析系统本身也集成了数据挖掘技术,使人们利用数据挖掘更为方便和快捷。然而对于一般的审计工作人员而言,这些工具都较为陌生,很难直接应用于工作之中。从当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来看,Excel是最为审计人员熟悉和接受的软件,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特别是Microsoft公司为Excel 2007以后版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数据挖掘外接程序SQLServer2005_DMAddin.msi,安装完SQL Server 2005后再安装该外接程序,在Excel中出现“数据挖掘”选项卡,这一模块包括九大模型:决策树、贝叶斯概率分类、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时序聚类、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类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分析,基本涵盖了主要的数据挖掘技术方法。Excel2007数据挖掘功能分成七大区块的工具:数据准备、数据建模、准确性和验证、模型用法、管理、连接和帮助。数据准备是指在开始数据挖掘之前,对数据进行清除整理;数据建模是指开始进行数据挖掘步骤,可以建立挖掘模型、预测分析等。其中数据模型化的方法有分类、估计、关联、预测等。准确性和验证是指通过图型来查看挖掘模型;模型用法是指对已构建好的挖掘模型条件式查询其结果;管理是对已构建好的挖掘模型管理其挖掘结构;连接是设定与追踪Analysis Services的连接;帮助是指可取得数据挖掘加载项的使用说明。
三、基于Excel的审计数据挖掘的技术方法
查错纠弊是审计的基本作用之一,这使得寻找异常数据成为重要审计线索的发现途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获得蕴涵在审计数据内部的模式、规律,审计人员能够有效发现经济业务的异常。结合Excel所提供的数据挖掘工具中的九个模型进行审计分析,其审计数据挖掘框架如(图1)所示。审计中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反映在数据上,通常是离群点和孤立点。离群点是偏离一般规律和趋势的也数据,其分析通常是建立在估计预测分析基础之上的。孤立点是数据源中显著不同于其他数据的对象,其分析是建立在分类分析基础上。就Excel数据挖掘工具所提供的九种模型而言,可以有效实现估计预测分析和分类分析,进而用于离群点和孤立点的挖掘。
( 一 )离群点分析 离群点挖掘是过发现和分析明显偏离其他数据、不满足一般模式或规律数据的离群数据,找到有价值审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离群点是针对估计预测分析所得出的数据规律和趋势而言的。在Excel数据挖掘工具,估计预测分析工具包括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类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分析和关联分析。线性回归主要用于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方向及强度,以便用自变量建立模型对因变量做出预测;Logistic回归是对类别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可以用于讨论定性变量和数值变量对同一类别变量的影响和关系;类神经网络是模仿人脑思考结构的数据分析模型,它可以根据输入变量与目标变量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学习提到的知识不断调整参数来建立数学模型,它多用于数据具有高度非纯属且变量中具有相当程度的交互效应的情形,使用类神经网络无须了解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具体形式,而直接用神经网络取代系统模型,得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时间序列分析用于探索与时间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进行趋势预测;关联分析是分析发现不同变量或个体间的关系程度。通过这些估计预测分析模型,审计人员可以发现不符合规律的离群点数据,进行着重对这些数据进行审查。如在销售收入审计中,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探讨销售业务的基本规律,进行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过高收入或过低收入点的原因与合理性,从而将偏离正常业务范围的异常数据进行割离, 并对其进行仔细审核, 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审计资源。在成本审计时,审计人员面对大量料、工、费相关数据常常无从入手,此时可利用关联规则技术发现其各成本项目与生产数量之间的关联性, 再根据存货仓库盘点数据及相关出、入库记录, 确定其产量, 根据关联规则确定的关联性,可以确定该被审计成本合理与否。
( 二 )孤立点分析 分类技术亦是一种重要的审计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对各类数据按一定规则和特质分为不同类别,进而根据不同类别采用适合的审计策略。分类可将事件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种事件,通过分类所发现的异常事件即是孤立点。孤立点是数据源中与众不同的数据,审计人员通常认为这些数据并非随机偏差, 而是产生于完全不同的机制。审计中的可疑数据往往表现为孤立点,这使得基于分类技术的孤立点分析亦成为一项发现审计线索的有效手段。Excel所提供的模型中决策树、贝叶斯概率分类、时序聚类、聚类分析即是有效的分类分析技术,可用于孤立点的控制。决策树是用树型结构展现数据在受各类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得到的预测模型,根据对目标变量的状态不同而建立分类规则;贝叶斯概率分类是在先知道总体中不同类别比例构成的基础上,通过训练样本,学习并产生这些训练样本的分类规则,再用这些规则对其他个体进行分类预测;时序聚类可根据用户浏览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分析用户行为;聚类分析是对样本进行分类,寻找多变量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分类方法发现孤立点,找到数据的极端值。例如在救灾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多个市县进行全面调查,只能选取重点地区进行详细分析。此时可能通过受灾地区的“受灾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受灾面积”等数据属性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受灾因子与救灾因子不匹配的孤立点,进而进行详细审计。由于被审计对象复杂多样,根据审计目标,实质性分析程序是其重要的审计手段,离群点和孤立点是其重要的审计线索,鉴于Excel数据挖掘工具所能提供的各种估计预测技术和分类分析技术,Excel数据挖掘工具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解决审计工作中数据分析的难题,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基于Excel审计数据挖掘的操作路径
采用Excel作为挖掘工具在审计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是最为切实可行的。(图2)是基于Excel的审计数据挖掘工作流程图。
( 一 )采集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 根据审计的目标和内容要求,获取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数据库资料。接采集电子数据要从接受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日志开始,按统一格式收集足够的信息系统提供的账务数据和对应的业务数据,数据挖掘技术运用的第一步就是要获取大量的数据,这是审计数据挖掘工作的起点。
( 二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同时也是Excel数据挖掘程序中的数据准备阶段。从被审计单位采集的原始数据,其数据结构可能不完全符合数据挖掘的要求,不利于审计人员从中发现问题。因此, 审计人员要从被审计数据信息集中选择适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审计人员可识别的格式,并剔除数据结构中的干扰项目,使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更能直接地反映对应的经济业务,以便控制数据挖掘的准确性。Excel数据挖掘程序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浏览数据、清除数据和为数据分区三大模块。浏览数据允许审计人员创建基于Excel表或Excel区域数据的基本统计信息,还可以生成相应的直方图进行分析。清除数据分为离群值和重新标记两部分,离群值允许审计人员从Excel区域的一列中删除罕见的值、或者高于或低于指定阈值的值;重新标记允许审计人员更改Excel区域一整列中的离散标签,这样做可以合并标签或消除无意义的数据标签。数据分区允许审计人员在现有数据结构内创建分区,现有数据可以是Excel表内的数据,也可以是Analysis Services查询。
( 三 )数据建模针对准备好的审计数据,按审计任务的所属类别,确定将要进行的挖掘操作类型或模型。Excel提供了分类、估计、聚类分析、关联和预测等工具,审计人员可以直接根据操作向导操作,选择有效的数据挖掘算法,产生一些数学分析模型并加以实现。除了提供的这些工具外,审计人员还可以根据审计业务的特别需求,在高级功能中选择创建挖掘模型向导,该向导允许审计人员选择用于挖掘模型的算法,制定算法使用的参数,以及指定输入数据中要使用的列。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向导将新建的数据挖掘模型添加到现有的挖掘结构中,这样新创建的模型与挖掘结构中的其他模型相同。
( 四 )准确性验证进行模型评价,解释并评估挖掘结果,测试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的建立是一个迭代循环过程,根据模型对数据的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如果模型的效果不令人满意,可利用反馈机制重新运用挖掘工具进行建模、分析,直到模型可以把每一次的分析结果清晰、准确、明了地表述给有关审计人员为止。Excel数据挖掘程序提供了准确性图表、分类矩阵和利润图三个检验方法。准确性图表允许审计人员根据测试的数据评估现有模型的性能,如果模型是分类模型,该向导将生成一个提升图,显示与假设的理想模型相比的模型性能,如果模型是估计模型,将生成一个散点图,显示测试数据的模型估计值和实际值。分类矩阵将模型应用于测试数据的结果和测试数据的实际值进行比较,然后生成同时显示正确分类和错误分类的矩阵。利润图显示与挖掘模型的使用相关联的估计利润增长情况,以确定在商业应用场景中公司应该与那些客户联系。
( 五 )发现规律审计人员运用合适的数据挖掘算法对审计数据进行处理,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并寻找异常数据(离群点、孤立点),审计人员可根据不同被审计单位的行业背景、业务特点和数据模式,运用关联规则发现、序列模式挖掘等不同数据挖掘技术方法,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规律,以检测是否存在异常。
( 六 )审计职业判断统计的信息包括业务规模、异常数据和业务流程违规等情况,这既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中运用的主要成果的体现。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审计职业判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改进。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企业ERP系统的普及,以及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仓库日趋成熟完善,审计人员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庞大财务数据和海量业务数据,必须探索和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应用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Excel是审计人员最为熟悉的数据分析软件,最新版本所提供的数据挖掘功能,能够有效地进行估计预测分析和分类分析,从而有助于离群点和孤立点的发现,是审计人员能够掌握和便于操作使用的审计数据挖掘软件包。运用基于Excel的审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审计线索,发现审计疑点,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也为审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普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立成:《智能审计决策支持系统浅探》,《财会通讯》2009年第10期。
[2]:《电子数据质量在审计中的作用分析》,《财会通讯(综合)》2007年第5期。
[3]陈丹萍:《数据挖掘技术在现代审计中的运用研究》,《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陈大峰等:《基于离群数据挖掘的计算机审计》,《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篇6
关键词:审计质量 审计评价 模糊数学 契约关系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47-01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及资本市场的规模化发展,独立审计的作用却日益重要。到目前为止对审计质量评价的研究还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国外的研究者Mahyew从审计制度本身及审计关系契约方面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1],DAengelo研究了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而国内学者则更关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影响,叶少琴从审计质量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矛盾来研究审计独立性问题的根源[2],冯均科[3]则研究了审计委托人,审计人,被审计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引发地审计质量问题。赫振平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关系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这些研究无疑都对审计质量评价的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
1 审计质量概念及影响因素
1.1 审计质量概念
关于审计质量,研究文献对其定义并不统一,但普遍的观点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所承办的某项审计工作各项业务的优劣程度[4]。具体地说,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质量。一般而言,审计质量对审计结果的影响是很大。
1.2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1)审计资源的影响。审计人才资源的影响所占比率最高,审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被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复杂程度在客观上又对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和意见构成起到直接作用。而审计方法的改进和审计技术的提高,审计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都会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2)审计环境的影响。政治因素、经济体制的变革、信誉机制和法律强制力以及文化环境这些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表现在它们共同决定了审计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问题上。一方面,审计的服务质量必须取得公众的认可,这取决于审计环境作为保障。另一方面审计质量也促进了有关审计法规的完善,对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3)审计行为因素的影响。审计行为因素的影响是直接的。由于审计行为中含有人的因素,必然会受到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作用,审计失误在所难免,政府监管的效率低下,这些都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2 审计质量模糊评价理论
2.1 审计质量评价模型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Judgment)建立审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其评价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确定备选的审计对象集:,表示从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2)找出判据集:,代表评价因素,如事务所规模、发案比例等。
(3)选择评价矩阵为:,是对象在因素上的特性指标。
(4)设定评价函数:,记,评价函数有多种,一般情况下,需假设它具有反映评价特征的连续性和单调性。一般取线性评价函数来评价某一年度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因此,第i家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的一阶评价为:
(1)
式中为专家打分法确定的反映人们对审计质量评价中的主观权重。然后可根据计算的结果对事务所按审计质量进行排名。
(5)计算评价指标:。
(6)将按大小排序择优。
依照上面的公式,以客观因素为依据,审计质量是体现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因素和审计独立性因素的主观评价,在量化时,主观成份应能体现人为因素和独立性因素对审计质量的贡献比率。
2.2 评价因素权重系数确定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权重因子的选择对评价结果至关重要,它反映了各个因素在综合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或作出的贡献。在实际应用中,确定权重因子方法有:专家估测法、加权统计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前两者是凭经验得出,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层次分析法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系统方法,是通过模拟人在决策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的方法。方法具体如下。
(1)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
在同一时期,按照需求方的期望与审计的实际情况,审计目标可以分层为[6]:理想审计目标、客观审计目标、职业审计目标及法规审计目标,这些目标分别体现了不同利益群体对审计结果的要求。不同的审计目标与不同的审计质量层次相对应,即理想目标对应理想审计质量,客观目标对应客观审计质量,职业目标对应职业审计质量,法规目标对应法规审计质量。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对同一层次的各评价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比较,构造比较判断矩阵A:
(2)
式中:为同一层次上,因素i和因素j的比较标度;
在建立比较判断矩阵A后,求出A的最大特征值,再利用其特征方程,求出特征解W,再进行归一化,即得同一层次的各因素的重要性权重。
3 结论
本文主要在明确审计质量涵义的前提下,深入解析了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以此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审计质量评价模型,考虑到评价指标的多层次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因子,使质量评价的指标得以量化,该方法易于观测并可被普遍接受,对提高审计市场中的审计质量是有效性的。
参考文献
[1] Abrahma J.Briloff,1995: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independent auditor,report to the Public Oversight Board of the SEC Practice Section,Accounting Horizons,September,9(3):124-130.
[2] 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 冯均科.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究[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篇7
基坑支护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和岩土工程问题,它技术复杂且综合性很强,是提高工程质量减少事故的关键。它涉及安全、经济、环保、施工工期等多方面。如果有足够的场地,采用放坡在开挖的形式最为经济,而且工期短、安全性高。但场地狭小,不能采用大放坡的形式开挖,如何采用安全、合理、可行的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方法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
基坑支护的方法有很多种方法,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以下几种:桩锚形式支护、土钉墙支护形式、桩支护形式。桩锚支护形式又有人工挖孔桩、旋喷桩、钢管桩等。这种基坑的支护方法造价高,在场地狭小的繁华地段的深基坑应用较多。
以下是一个工程实例
拟建物为1幢31层高层建筑及裙房等,设计3层联体地下车库,建筑设计室内坪±0.000=6.450m。
基坑工程地下室边界面积约7850m2,周长约396m,主楼基底相对标高-18.17m,裙楼基底相对标高-17.17m,场区现状地面平均相对标高约-1.0m,基坑开挖支护深度约16m。基坑设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基坑支护共分五个单元:A单元采用桩锚形式支护,旋喷桩止水;B单元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形式,旋喷桩止水;C单元采用灌注桩支护,旋喷桩止水兼作重力式挡墙;D单元采用桩锚形式支护,旋喷桩止水;E单元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形式,旋喷桩止水。
本基坑工程由于包括钻本工程包括灌注桩施工、旋喷桩施工、锚杆施工及土钉墙施工等多个分项工程,施工中工序繁杂。
一、工作原理:
1.桩体和锚力锚杆通过围梁形成二元挡土围护结构,该支护体系通过整体刚度来控制基坑变形。一方面通过钻孔灌注桩进行挡土,另一方面,通过预应力锚杆将支护结构承受的力传递给稳定地层,对锚杆施加张拉应力,有利于锚固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拉杆与锚固体的握裹力以及锚杆强度的共同作用,使锚固体系保持稳定。旋喷桩的主要作用是止水,同时旋喷桩也是整体性较好的重力式挡墙。
2.土钉在土体中起加筋作用,通过灌注砂浆和拉杆以约束土体的松弛和位移,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面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整体性,并与注浆土钉连接成一体,既大大改善了被加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形成一种新的地质体,又能有效地调整表土层与土钉内固段的应力分布,维持和加强了边坡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
二、支护方案的特点
①桩锚支护结构适用于坑深较大的深基坑,嵌固深度、桩径、配筋率可大大减小,在深基坑中,桩锚支护成本较高。
②桩顶位移量大大减小,提高了基坑安全性。可根据周边环境的要求,增减锚杆的数量、长度、位置来有效地控制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位移量,而且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变形值的大小和发展趋势,可方便地调节施加于锚朽的预应力值,因而有利于信息化施工和变形控制。
③土钉支护目前各种基坑支护方法中造价较低,但基坑容易变形,所以支护边坡的坡度较桩锚大。因为土钉支护是边开挖,边支护,边进行基坑变形观测。可以根据己支护面的变形大小和发展趋势,及时灵活地调整下层土钉的长度、间距等设计参数,达到及时控制基坑变形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各工序的施工方案
1.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灌注桩施工采用机械成孔工艺,设置单排,桩径800mm,桩中间距1000mm,桩长16.5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正式施工前选取典型地质条件进行一支工艺性试成孔。
钻机定位后,进行复验,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大于20mm,开孔时下钻速度应慢;钻进过程中,不宜反转或提升钻杆。
钻进过程中,如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斜或发生异常声响时,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混凝土灌注前,要检查好导管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桩径及导管规格确定好初灌量;首批灌注正常后要连续不断地进行灌注,并控制好灌砼量及导管的提拔高度,确保成桩后的桩身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旋喷桩施工方法
采用三重管旋喷工艺,水泥掺入量600kg/m ,有效桩径不小于1200mm ,桩中间距1000mm,桩端入岩不小于500mm。
单元旋喷桩布置在钻孔灌注桩之间,且与灌注桩外切,钻孔灌注桩与旋喷桩组成止水帷幕,C-C单元四排阶梯状旋喷桩形成整体性较好的重力式挡墙。旋喷桩组成止水帷幕在基坑四周形成一道屏障,以隔断基坑内外的水力联系,使地下水无法进入基坑之内,以保证坑内的安全施工。旋喷桩止水帷幕是本工程成败的关键,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提供准确施工技术参数,正式施工前做试桩一支。
按设计要求钻机准确就位,孔位偏差不大于5cm。
钻机安装周正、水平、稳固,钻机垂直度偏差小于1%。
钻孔入岩深度大于0.5米,孔径130-150mm,钻进过程中准确控制基岩面深度。
采用泥浆循环钻进,保证泥浆正常循环和足够的泥浆稠度,保证成孔质量,终孔前必须保证孔口正常回浆。
孔底残留岩芯及泥渣厚度不得超过0.2米。
高喷灌浆准备
供水与供气,达到设计要求。
供浆: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节好进水量、上料速度和回浆量,及时测量进浆比重和回浆比重,进浆比重控制在1.60-1.80之间,并作好记录。
高喷车就位准确,安装水平,高喷注浆过程中钻孔及喷管垂直度偏差小于1%。
下入喷射管必须达到设计深度,下管进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喷嘴堵塞。
篇8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一、深基坑边坡支护的设计与管理方法
深基坑边坡支护工程,通常应用于城市的中高层建筑,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土地利用率也在逐步增加,因此相邻工程的深基坑距离通常较近,所以施工的安全性成为其中尤为重要的问题。其次则是需要依据工程设计的要求,首先保证工程质量,其次保证工程设计的成本优化和施工效率的优化。可以将施工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
(一)勘察施工场地的情况,尤其是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对于现场的支护段界限进行了解,并对施工基坑的情况进行调查,收集场地的土质情况,结合勘察报告总结场地的地下水层状况。
(二)确定工程的具体施工步骤,通常按照钢管桩施工和后期的土方开挖、锚杆和混凝土施工。喷锚的施工阶段可以与土方开挖相结合,在将土方开挖深度进行大致的层级划分后,依据实际的开挖情况安排具体的锚杆排距,而喷锚的施工需要在喷锚工作面成形后第一时间进行,避免深基坑的边坡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严重影响。一般在施工的过程中,依据土方开挖的层级进行施工,喷混凝土施工的时间应当尽量与水泥浆的强度成形状况相联系。
(三)在施工的后期,要通过适当的监测系统来进行现场的位移和沉降情况的监测,并在土方开挖的层级加深时进行实施的土层状况调查,在监测的过程中要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支护桩深层位移、竖向沉降值等等,在出现一些相对较大的数据变动时,要及时寻找并发现影响因素,例如土层状况、水土合力作用等,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施工的效果和安全性。
二、深基坑边坡支护的施工方法
(一)钢管桩的施工
钢管桩的施工主要集中在基坑边坡上,尤其是与电缆相交出的支护和加固,通常的施工工序是先进行孔位制定,然后在制定的孔位上实施钻孔,在钻孔机开始施工前要先对垂直度、机位等进行细致的调节,从而保证与孔位的严格吻合,钻孔完成后进行下管、清孔、灌浆、补浆等一系列施工后确定根桩,其他根桩同样按照次步骤来进行。钢管桩通常采用110钢管,在 施工前对钢管底部进行处理,保证出浆孔的正常。管内采用压浆,水灰比例应在0.50左右,灌浆时的浆压应维持在0.7MPa左右,避免气体等的混入,最后可以通过补浆来进行加固。
(二)土方的开挖
土方的开挖应当提前确定出大致的开挖层级,通常在开挖前将每2m确定为一个挖深层级,即分段式开挖。挖掘过程与边坡锚喷要求互相配合,保证机械开挖距符合实际的施工要求。并且在每个层级的开挖结束后进行及时的清土作业,保证施工场地的正常运行,及时的采用运输车辆对挖出的土方进行外运,尽量使用自卸车在基地内进行土方的外运。
(三)预应力锚杆
预应力锚杆施工直接关系到其结构,预应力锚杆本身支撑的保证和稳定性,通过穿孔的滑动面,将加强固定在土壤中,并借助拉伸形成一定的弹性,从而形成加筋土,挡土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应该是第一个平台安装,在确定钻孔位置调整钻孔的位置和角度,在施工过程中钢管桩施工过程类似,唯一不同的是,最后一段锁定手柄,这是预应力锚索施工的关键,也是支撑作用形成的关键,因此在开始设计,应该是一个合理的估计预应力损失,从而调整压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偿张拉,使密封时可以考虑使用沥青防渗材料。
(四)常规锚杆
常规锚杆的作用就是对土层进行常规的拉伸加固,其一端连接工程建筑,另一端深入土层,在深基坑的支护中起到侧面的加固和牵拉作用,其基本施工步骤与预应力锚杆的施工过程类似,但在施工的最后也需要通过压浆、补浆等方式保证其应力标准。
三、排桩和预应力锚索的施工
(一)设计要求
排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型为PHC500—100一AB型,抗裂弯矩12lkN?m。管桩转身混凝土强度为C80,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桩长配桩,严禁桩身出现接头。由于排桩施工离周边建筑物较近,考虑到排桩施工的挤土效应将对周边建筑物产生不可预计的变形,则在施工时采取先用钻机引孔(直径400),再压管桩,且均采用边桩器压桩。
(二)锚杆钻孔施工要求
作业面的开挖宽度应能满足钻机作业需求,约5m。且应组织好钻孔所需护壁泥浆的排浆、循环使用需求。由于钻机所需施工面离自然地面有犬约2m的深度,为防止体塌方,对开挖后的边坡及时地进行挂网喷浆施工。
(三)锚杆间距布置
按边坡支扩图纸设计的锚杆间距和排距定点,钻孔直径为130,并按设计要求定出锚杆的具置和打入角度。木工程的锚杆间距设置按水平间距取4.0m。打入角度与水平夹角为30°打入角度与水平夹角为30°向下斜打入土层。
(四)成孔
钻孔设备可根据土层条件选择专门锚杆钻机或地赝钻机。按支护图纸设计的锚杆间距和排距布孔,在作业面上按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和角度,调整好钻孔机械进行成孔作业,并清理干净孔中的松土和杂物。在钻进过程中,应精心操作,精神集中,合理掌握钻进参数,合理掌握钻进速度。孔深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0.5~1.0m。若发现孔壁坍塌,应重新钻孔、清孔,直至能顺利送入锚杆为止。
(五)锚杆的制安
按设计图纸的直径和长度制作锚杆,锚杆采用15.24的钢绞线,强度设计值为1320MPa。锚杆白底端0.5m起每隔1.5m做一道导正架。钻孔终孔后及时进行替浆和清孔,然后立即一起插入锚杆和注浆管。锚杆打入土时,根据已定好的位置,用人手扶好钢筋,对准打入位置及调较好角度,然后缓缓压入孔中,安放锚杆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曲、压弯。锚筋插入孔内深度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5%,也不得超深,以免外露长度不足。锚杆安装时,应清除锚杆上的杂物,确保杆身的清洁。
(六)锚孔注浆
采用二次注浆工艺,注浆管内端距孔底宜为50~100ram,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口和端头应密封,确保一次注浆时浆液不进入二次注浆管内。注浆材料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成水泥净浆(水灰比为0.4~05),加入适量早强剂,28d浆体的强度等级不低于12MPa(配合比由试验确定)。
(七)冠梁施工:冠梁施工的主要工艺是冠粱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连接及钢绞线锚索在冠梁中的设置,保证锚索的水平角度及能在冠梁预留孔洞内自由滑动。
(八)基坑土方开挖
在土方开挖前作出详细的施工设计,并对基坑开挖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对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及电信、电缆等设施进行全面普查。施工全过程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因采用机械开挖碰撞而损坏工程桩、支护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基坑周边设置安全防护栏。冠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预应力锚索张拉后方开始冠梁底以下的土方开挖。基坑土方采取分层分段均衡开挖,距坑壁、基底300mm采用人工开挖。在基坑的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在集水井内设抽水泵,遇有地下水渗出时,应将水引到集水井,用抽水泵将水排出基坑外。
(九)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
管桩桩问土采用挂网并喷射混凝土护壁以防止桩间土坍塌或流失,随土方开挖及时进行挂网和喷射混凝土。每个管桩桩间土从桩顶开始竖向每隔2m压入一根长为2m,直径为48mm的焊接钢管,钢筋网再与钢管焊接牢固,喷射混凝土是钢筋不得晃动。钢筋网格规格为φ8@200x200,铺设钢筋网片后清除钢筋上的污泥,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
四、结束语
在深基坑工程中边坡支护方案有其适用范围,对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要求很高,但预应力锚索边坡支护技术的施工简便、施工期短、成本低和容易和管理,能很好的利用岩土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边坡的安全。
参考文献 :
[1]谢朝贵.深基坑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管理[J]. 硅谷,2009(2).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防渗技术;发展;应用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工程的渗透问题。作为解决水利工程中渗水问题的有效手段,一定要将防渗技术的应用重视起来。
1水利工程中应用防渗技术的意义
与传统的水利工程相比,水利工程属于地下作业,有着十分显著的的复杂与不确定因素,因此经常会出现结构变形与渗漏等相关问题,由此可知科学的将防渗技术科学的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防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止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漏问题,对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推进施工进程,提升施工效益。防渗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可以充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效益。另一方面,防渗技术的使用也可以将水利工程的结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调节,充分降低可能出现洪灾的概率,促使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得到不断提升。
2防渗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层面的防水与防洪对策不到位,许多标准都比较笼统,缺少可量化的体系以供查询使用。其次,多数水利工程的建设时段比较早,并且工程的年龄也较大,在刚开始建设的时候还可以使用,但是在经过长时间的户外失修之后,一些老化比较严重的水利工程出现渗漏现象是难免的。再其次,水利工程会出现问题,体制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许多的体制漏洞等等都无法得到修复,缺乏健全的水利工程管理与监督机制,由此会导致出现审批难、设计难与建设难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继而致使防渗体系逐渐进入到无解的体制困境中去,在此情况下水利工程无法形成经济效益,进而与市场经济出现严重脱节现象。
3致使水利工程出现渗漏现象的原因
3.1施工因素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将这一工程的施工区域划分为众多小的区域开展施工,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划分时出现许多的缝隙,如果缝隙过深或者是缝隙没有得到完善的处理就有可能会导致出现渗漏现象,而这会对不同的区域都产生很大的冲击,继而对整个施工过程造成不良影响。
3.2外界因素
在开展水利施工之时,如果缺乏专业与规范的体制约束,会致使施工中的多个项目都无法得到标准化的要求。另外,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之下还会出现排水功能降低的状况,举例说明,如果出现降雨现象,降雨的规模也比较大,并且降雨量较多的情况,就会致使工程地面随之出现被雨水冲刷的现象,水不能及时排出去,雨水量越来越多,进而逐渐出现渗漏现象。
3.3工程老化因素
许多的工程建设都比较早,但是建设时候的技术水平有限,因此导致水利工程后续出现渗漏现象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另外,许多的工程都会由于老化而出现缝隙,而缝隙也会进一步地恶化为渗漏现象。
4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漏技术的应用
4.1混凝土防渗墙施工
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在水利工程防渗施工中具有非常普遍的应用,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对防渗墙厚度进行合理的控制,继而逐步提升墙端结构密实度,另外,也可以以此来增强结构的可靠性与提防地基的防渗性能。
4.2振动成墙技术
振动成墙技术在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建设中是一种非常普遍与常见的技术手段,该技术的价值与效果也非常显著,可以非常有利地避免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与干扰。从具体的振动频率的控制方面来说,使用适宜的振动频率对于提升振动的深度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促使其可以比较准确地到达设计的方位,继而推动混凝土浇筑的开展,促使防渗墙构建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4.3卵石层防渗帷幕灌浆法
一般情况下,这一防渗施工技术进行之时,使用到的混合浆是由水泥与粘土制造的。另外,在开展灌注相关工作之时,无法进行独立钻孔,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阀式灌浆、打管灌浆等方式来开展,进而逐渐实现施工的基本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地质条件等的限制,开展泥浆灌注之时也不能明确填充的实际范围,为了促使水利建筑工程防渗指标可以充分满足涉及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三排往上的灌浆孔来进行施工。
4.4土坝坝体劈裂灌浆防渗漏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使用的是坝体自带的规律以及灌注的压力,促使坝体可以沿着坝轴线来进行分裂,之后再灌注一定的泥浆,阻塞坝体缝隙,促使坝体防渗漏效果不断提升。另外这一技术可以封闭水利工程坝体自身的缝隙以及漏洞,同时也具备非常鲜明的针对性。
4.5多头深层搅拌水泥技术
该技术的优势十分显著,不仅成本造价比较低,污染程度轻,操作起来也非常的简单,因此在我国防渗漏工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与普遍,其实际适用的范围也会较为广泛。将这一技术使用到黏土、淤泥、砂石等等的土层中,可以将其自身的防渗漏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篇10
“四深”精细耕作管理
深耕。秋季深耕,增加活土层,蓄水蓄肥。一般深度30厘米,不仅接纳秋冬雨水,春播抗旱保苗,秋雨春用,而且深耕上虚下实,肥水充足,为马铃薯根系生长和块茎膨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深播。采取适当深种,不仅增加植株结薯层次,多结薯,结大薯,而且能促进植株根系向深层发育,多吸水,多吸肥,提高马铃薯对土壤水肥利用率,增加抗旱能力。
深施肥。施肥量按照预定产量施肥,在肥料施用上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其中底肥占70%,追肥占30%,底肥要深施,特别施用碳铵,深施增产效果更加明显,一般达30%~50%。
深中耕。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在土壤耕作层生长而成的,不仅需要土壤疏松,而且要求土壤蓄水、蓄肥、透气性好,只有在水、肥、气良好的环境中,块茎膨大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深中耕、高培土,还可以促进根系的良好发育,促进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
一、贮藏技术
1.埋藏。选地势高燥的场所,挖宽0.8~1.5米,深0.9米的沟。将在冷凉处预贮的马铃薯在将要结冻时入沟贮藏,散放薯块,厚度40~50厘米,每隔1米放一把玉米秸做成通气筒,通气筒高出地面0.5米,盖草帘,气温下降时盖土,厚度不低于冻土层,沟的顶部要隆起。
2.通风贮藏库堆藏法。薯堆高1.3~1.7米。宽2米,每2~3米在薯堆中垂直放1个通气筒,整个贮藏期检查1~2次,也有的贮藏库采用筐装薯垛4~5层高当围墙,中间散放,或用木栏围起来,中间散放的方法。
3.药剂处理。为防止块茎在贮藏期发芽,可用萘乙酸甲酯或乙酯、青鲜素或γ射线处理。萘乙酸甲酯的使用方法是:贮5000千克薯块,用150~250克萘乙酸甲酯液,将药溶于2倍的丙酮中,后拌入10~12.5千克细土,均匀撒在薯堆中。
也可在茎叶发育末期,叶子仍为绿色时,用0.25%青鲜素溶液叶面喷施,抑芽效果也很好。另外,收获后的马铃薯用γ射线愈伤处理后照射,有明显抑芽效果。
二、粗加工技术
1.速腌马铃薯。工艺流程:配料盐腌海带汤浸泡成品。
配料:马铃薯100千克,盐2.5千克,醋5千克,糖12.5千克,干(青)椒100-200个,海带少量。
加工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切成轮片状,在平板上摊平、撒盐,放入容器中盐腌。海带洗净,切成小块,用清水煮沸后捞出,将白糖、醋、辣椒丝放入海带汤中,充分搅拌均匀。当海带汤冷却到50℃~60℃时,浇入盛腌制马铃薯片的容器中,约30分钟即成。
2.速冻马铃薯块
工艺流程:原料选择与处理烫漂冻结与包装。
原料选择与处理:选用未发芽、无病虫害、大小均匀的马铃薯作原料。清洗去皮,整薯切成1/4~1/6,形状为三角形,立即放入浓度为0.5%的食盐水中护色。
烫漂:烫漂温度为95℃~100℃,时间为1~2分钟,捞出沥干。冻结与包装:放入-35℃低温下速冻,冻结后立即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并置-18℃以下的冷库中贮藏。
3.马铃薯泥。工艺流程:原料选择与处理蒸煮调配(烘干制型与包装)。
原料选择与处理:选择比重大,含淀粉多,个体大小均匀,皮薄、芽眼浅的薯块,剔除病虫、腐烂变质的薯块,清洗和去皮,将去皮后薯块用切片机切成厚10毫米的均匀薄片,并用清水洗涤,除去片面上的淀粉等物质,防止蒸煮时糊锅。洗涤后用1%~2%的亚硫酸氢钠溶液进行护色处理。
蒸煮:先用55℃~80℃水预煮10~20分钟,随后用冷水冷却。再用98℃~100℃水煮15~25 分钟,捞出,用螺旋粉碎机粉碎成泥状。
调配:加入甘油单酸酯或甘油二酸酯、磷酸盐、二氧化硫、食用色素、葱汁及其他增味剂。常用量为:甘油单酸酯0.6%,硫酸盐0.4%,二氧化硫0.01%。将甘油单酸酯、食用色素、葱汁与经沉淀处理的水混合均匀后,加入马铃薯泥中,硫酸盐和二氧化硫单独加入。
4.油炸马铃薯片
工艺流程:洗薯去皮修整切片热烫油炸离心调味包装成品。
原料的挑选与清洗:选用无腐烂、无变质、无芽眼、形状规则的新鲜马铃薯,用水浸泡,刷子洗刷,清水冲净。
去皮、修整:人工或用去皮机去皮,用清水洗净,修整不规则马铃薯至规则状。
切片、清洗:用切片机将薯片切成厚1~2毫米的薄片,并将薄片用清水冲洗,投入90℃热水中处理2~3分钟捞出,控干水分。
真空油炸:脱水后的马铃薯片放入真空油炸罐中油炸1~2分钟至熟透,呈金黄色为止。
离心、调味:趁热将油炸后的薯片用离心机离心脱油,后气流干燥至含水量3%左右即成。也可加入各种调味剂,做成调味马铃薯片。
包装:产品用复合薄膜或复合纸筒,真空包装或充气包装。
5.新型马铃薯淀粉
工艺流程:A:豌豆浸泡沥干粉碎过筛发酵豌豆酸浆。
B:马铃薯洗净去皮切丝粉碎过筛马铃薯浆液混匀放置离心除沙除蛋白烘干质检包装成品。
马铃薯浆液制备:挑选无腐败、无变质、无芽眼、淀粉含量高的新鲜马铃薯,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用毛刷刷干净,清水洗净,去皮,切成细丝按1:2比例加水,粉碎机粉成泥,过200目筛,滤液即可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