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目标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目标

篇1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cess is an opportunity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rocess optimization;improving business process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uring down is beneficial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existing problems of existi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pecific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 and goal.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规划;目标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planning;goal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11-02

0引言

“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这是国际国内众多成功的现代企业经验之路。

为了以现代化的手段改造企业的管理基础,满足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信息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制造企业应该整合物资流、资金流、财务流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1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内部各处室和分厂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各自为政

企业的信息化由于缺乏控制与管理,企业内部的软件系统非常多,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造成系统之间信息的不畅通,虽然各处室和分厂感觉似乎解决了手工上比较麻烦的问题,但是没有使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达到最高的效果,造成了投资浪费。因此,现有信息化系统不能够形成企业的整体化管理条件。

1.2 企业内部业务没有完全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使得各处室和分厂应用计算机管理业务的水平不一致,比如物资处可以将采购业务反映到计算机系统中,但是其它处室和分厂的采购业务只能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管理;分厂的软件系统可以管理车间派工和完工汇报,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库存信息等。因此,现有信息化系统不能反映企业运行状况。

1.3 企业内部各层面的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不一致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信息化是辅助企业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辅助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

现阶段企业由于各部门分散管理,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和业绩,因此使得各自使用的软件系统强调个性,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和统一的数据归集。因此,现有信息化系统不能够满足企业对信息数据控制的要求。

2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规划

2.1 以及时的提销存和财务信息为依据,提高决策的精准度

企业管理者无时无刻不在做各种决策。如企业的目标决策、投资决策、生产决策、市场营销决策、风险决策等。每种决策都需要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大量的、系统的、及时的信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决策的结果准确、科学。因此,及时提供第一时间的生产、销售、库存、财务信息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

2.2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规范企业管理流程,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一切涉及到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财务管理的触觉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约束着其他部门。企业的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产销是否顺畅,都在企业的财务指标中有所反映。因此,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能够体现出对业务的监控作用,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目标。

2.3 以动态化的信息管理与数据交流为条件,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加快企业与企业之间便利互信的协作关系,畅通企业的信息反馈渠道,加强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反应速度,及时准确的将市场信息反馈给企业,及时采取对策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及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强市场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

2.4 以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信息传递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和封锁现象,强化企业内部的协同工作,实现部门、员工间的优势互补、信息流畅,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达到原有资源增值,实现价值创造,最终体现信息资源的价值,促进企业实现目标;因此,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

3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

3.1 企业基础管理(财务与物流一体化)

①企业决策层通过简单的操作便能够掌握企业的整体财务物流业务信息,实时的进行企业决策层灵活及时的企业运作控制和决策制定。

②拉通企业物流流程,使企业内部各种物资的流动均处于可控状态,并能够及时的跟踪和查询物资流向。

③整合企业整体财务信息,使财务主管和企业高层足不出户便能详细把握企业资金命脉。

④减少企业中层用在统计方面的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各项数据,为企业中层提供了更多决策分析的空间,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耗费,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效地管理了企业库存,任何时刻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物资库存的查询和监控,减少了由于库存信息不准确而带来的物资耗费或待料怠工。

3.2 计划、车间管理

①使制造处成为企业计划的中心部门,掌握企业生产采购的全面明细计划,实现整个企业计划协调统一。

②转变生产(分厂)、采购(物资处及其他)的运作方式,使他们能够从复杂的计划制定和协调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本职业务。生产:专注于成本和车间管理,负责制造计划的调整和反馈;采购:专注于供应商和价格的比较选择以及物资质量的监控。

③企业生产部门进行车间工序派工,车间物资管理,解决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问题,实现企业物流和生产的整合,使企业业务管理更加精细化。

④物资处实施采购定额和采购计划的管理,结合企业生产计划、各类型物资仓存、物资采购定额以及采购提前期等采购业务属性并制定出科学、精确的企业物资采购计划;并灵活地提供一系列物资供应的统计信息和报表。

3.3 人力资源管理

①人事资料档案的管理和查询。便捷的人事查询是企业管理现有员工的基础,实现按不同人事属性灵活的组合查询登记将使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重的资料录入和检索工作中解脱出来。

②人事招聘管理将能够通过自定义的流程在信息化系统中灵活的处理。详细记录每次人事招聘的信息和应聘人员的资料,对企业招聘流程完全按照企业管理要求自行定义。

③人才培训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事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为人才培训建立全面的跟踪信息,详细跟踪每次培训的组织过程和效果。

④人事考评和绩效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模式和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根本任务,通过强大的自定义考核体系和考核流程将使企业明确每位管理者和员工的业绩情况。

3.4 办公自动化

①企业内部信息流的跟踪与控制。企业收发文是基础信息流、是企业正式文件信息的管理,在企业运作过程中派生出来的其他面向部门或者员工个人的信息将也能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网络上应用;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强大的流程定义功能实现企业各种不同信息传递的应用需要。

②企业内部知识数据的管理。企业知识库是全球企业梦寐以求的,但是由于没有优秀的知识收集、整理、存档和共享的工具,使得大多数企业存在信息知识的收集、整理、存档和共享四个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代办公自动化将帮助企业完成知识管理的全过程。

③办公自动化应该是企业各层人员的沟通场所,将帮助企业建立各层人员独立的以及共享的交流平台。

3.5 客户关系管理

①制定市场战略,确定细分市场,组织市场活动,并对市场活动进行动态跟踪。

②寻找过滤销售线索,确认商机,跟踪商机的销售活动阶段,实时的记录每次销售活动的细节,进行销售过程管理。

③成交客户的跟踪服务,质量反馈,再次销售评估。

3.6 企业财务管理

①建立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健全财务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机制。

②通过管理会计系统协助企业制定企业全面预算、滚动预算,并对预算和实际业务进行比较监控,制定预算及实际业务发生流程。

③通过企业控制设定企业并账的规则,简单并实时的实现月度和年度整体财务业务的汇总和合并。

4结束语

本文重点讨论了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规划及目标,对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将会有一定帮助,但是也会对企业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挑战,总体来说信息化系统建设将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信息;使企业的财务、物流、生产计划得到最大的控制与管理,形成整体协同性;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大统一。

参考文献:

[1]邱思开.论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J].科技和产业,2007(1):29-32.

[2]柳白成.我国制造业科技发展战略[J].航空制造技术,2006,1:30-31.

[3]吴晓波,凌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5.

[4]王守宁,郑婷婷.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J].情报科学,2003,21(2):152-155.

篇2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目标实现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是企业存亡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进入到企业内部管理当中,传统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方式不再适用于当前企业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和档案管理。企业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目标的构建,寻找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以期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档案信息使用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一、企业档案信息的采集和加工

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而言,最基础的是企业档案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管理。所以说,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是基于对企业信息完整性、全面性的采集上。

首先,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无差别式采集。

其次,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同管理系统相协同,发挥人的柔性,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使档案信息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最终,使档案信息化管理达到系统化目标。

另一方面,系统要拥有对档案信息进行甄别的能力,例如将具有长远意义的信息进行归档并永久保存成电子档案,对具有短暂性的档案信息进行临时保存。严格对档案信息进行性质分类加工存储,为档案信息的有效输出作贡献,确保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提升信息的质量,为企业技术和未来发展提供精确的信息依据。

二、企业档案信息的输出使用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最终目的即其使用目的在于促使企业能够高效地输出相关档案信息,增加企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所以,企业档案信息的输出功能构建对于系统整体构建具有关键性意义。因此,在系统构建中要注意提高信息输出的形式多样性、速度的便捷高效。

(一)开发档案信息电子借阅形式,增加信息输出的形式。企业通过设置档案信息网址,对可公开的档案信息展示在公开网站上,由此传递给使用者;而对每个企业发展中的机密信息,则通过设置用户权限来限制其传播。电子档案信息借阅形式的开发具有许多优势,首先是减轻了企业纸质档案信息的借阅地区局限性。其次是改变了纸质档案一次只能借阅给一人的数量局限性。然后通过无人数量限制借阅提升了企业档案信息的借阅量。最后使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能够及时、高效地得到相关档案信息,同时增加外界人士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感、认同感。

(二)主动展示企业档案信息,宣传档案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通过创新技术手段,主动向外展示档案信息,如开展企业文化展示会、在招聘时进进行宣讲等,展示的主要内容是档案信息的结构和重要性。通过企业历史发展和具体事例说明档案信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借此机会将企业的相关档案信息公开传递,提升企业文化传播性。

(三)提升档案信息的服务功能,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企业档案信息主要是对信息的服务功能,即对使用者提供咨询服务功能,这一功能的开发不仅节约使用者的查询时间,还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信息服务质量。当代生活节奏日益变快,档案信息的使用者越来越强调效率,通过档案信息的咨询服务功能,能够摆脱展示和电子借阅的缺陷,得到更为人性化的答案。而对提供咨询信息的企业服务人员来说,拥有丰富的档案知识至关重要,需要拥有适当使用档案信息的私密性信息和公开性信息的职业素质。

三、企业档案信息的反馈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长久生存在于企业档案信息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在此循环圈中首先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其次是对档案信息的输出使用,并借此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产生新的档案信息。最终,系统再进行新的信息采集、加工。综上,企业档案信息的反馈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长远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一)反馈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同样地,反馈信息的采集最重要的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电子档案借阅者和借阅情况的分析;对借阅者借阅感受的直接访问等都是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举措。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和对档案部门的建议是信息加工的重要指向。

(二)反馈信息的处理。由于反馈信息主要由档案信息使用者的感受、意见和使用产生的效益组成,其目的在于引导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反馈信息中档案信息使用者的感受应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根据档案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系统的服务职能。

(三)加强反馈信息与企业内部的联系。档案信息是企业生产管理的理论依据,加强反馈信息同企业内部的联系,促使企业内部对反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意见和建议更改档案信息不符合企业内部发展的部分,提高档案信息对经典信息资料的宣传力度,从而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企业档案信息的采集、输出和反馈三个流程的分析,研究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目标的实现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实现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达成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玫.浅析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目标的实现[J].黑龙江档案,2012(02):37.

篇3

以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层次为重点,努力推进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方式科学化、信息系统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树立一批信息化运用先进、示范企业,力争8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基础信息化应用以上水平。年,全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1)实施市级以上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30个;(2)新增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50家;(3)新增信息化应用先进企业20家;(4)巩固百家信息化应用样板企业;(5)培训企业信息化应用人员400名;(6)新增“视训365”运用企业80家。

二、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切实解决企业信息化人才紧缺矛盾。在前期启动1000人次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县中小企业局要认真组织开展信息化人才专题培训,努力解决企业信息化工作中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培训内容致力于企业信息化基础应用的普及和企业信息化提升应用的拓展。培训要采取理论讲解与应用演示相结合、网络在线培训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增强培训效果。对所有参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市中小企业局颁发合格证书。

二是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宣传力度,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网工程。根据“国家百万企业上网工程”要求,加快推动企业实现基本上网功能,力争全县企业上网普及率超过90%。鼓励企业尝试无线上网等新型即时办公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引导企业不断提高内部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创建企业互联网网站及新兴web门户网站,开展网络销售、网络采购、网上谈判、网上拍卖和租赁等电子商务活动,树立新型营销理念,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三是加大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和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力度,为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提供“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做好省中小企业网的建设工作,力争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营。依托重点产业集群、工业集中区、优势产业和大型市场,试点建设全县性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推广应用较为成熟的应用托管方式,满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生产控制、营销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加快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建设步伐,引导社会信息化专业机构帮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尽可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加大“视讯365”的应用推广力度,引导企业运用“视讯365”自主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不断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四是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导和业务支持力度,及时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样板企业、行业信息化应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基础信息化应用企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力度。县电信等单位要落实专人,定期为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应用咨询与技术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跟踪服务台帐,及时走访了解、收集、总结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帮助企业及时解决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做好企业使用难题的信息处理反馈工作,认真总结企业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成功范例。对被列入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以上层次的企业,县电信等单位要在技术力量上提供免费全程服务,在信息产品运用上要向企业提供一定期限的免费试用优惠。

五是加大信息化运用示范企业培育力度,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引导企业加快运用信息及网络技术进行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管理,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持科技型企业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降本增效。大力引导企业由内部单项信息化向内部系统集成信息化、企业内外部全程供应链信息化跨越。为扎实开展信息化运用示范企业培育工作,县政府决定,年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开展信息化应用达标升级创建活动。年初,由各镇(区)统一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县中小企业局自主申报,11月底前由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依照《企业信息化应用达标升级考评计分办法(试行)》(详见附件二)进行考评。经考评,凡得分在95分以上的为县级信息化应用先进企业,85—95分的为县级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70—85分之间的为信息化基础(达标)应用企业。

三、保障措施

一是优化政策。为切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县政府决定,对在全县企业信息化应用达标升级创建活动中荣获“信息化应用先进企业”和“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的工业企业由县政府授牌表彰,符合发[]6号文件第九条规定的,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县级信息化运用示范企业及以上层次的企业优先组织申报市以上信息化示范项目,优先推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应用先进企业”相关项目优先安排作为上级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申报。县电信等单位要采取灵活方式,主动为企业开展信息化项目规划、人才培训、技术支撑提供服务,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个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二是强化推进。各镇(区)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全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强化推进举措,确保全年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完成。要进一步落实推进工作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要制定工作计划,轧紧序时进度,细化工作举措,深入企业做好推进宣传与服务工作。要切实加强引导,围绕加快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认真组织所属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达标升级创建申报工作,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创建活动,促进企业信息化应用层次的快速提升。

篇4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理念 框架 指导方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日益紧迫, 我国已有许多企业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实践,但成功率不高,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正确的信息化理念的指导。目前,国内将信息化建设上升到理念高度并对其分析的研究很少。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企业信息化理念的框架,并对框架的各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所借鉴。

企业信息化理念是企业信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得到员工普遍认同,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为保持企业正常运作及长足发展而构建的,反映整个企业明确信息化意识的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企业信息化理念的框架,该框架自上而下包括三层:企业信息化最终目的相关理念、企业信息化指导方针相关理念、企业信息化行为规范相关理念。

企业信息化最终目的相关理念分析

企业的根本是追求生存和发展,相应地,能推断出企业信息化的价值是追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进一步,能推断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及建立、保持乃至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及以顾客为中心的环境下,企业要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对商品个性化的需求并做出快速反应,必须具备对信息的快速搜集、处理和利用的能力,这就要借助以IT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借助于信息化,企业能够实现内外网络化,信息顺畅,大企业敏捷化,中小企业也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和经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其将成为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支撑。

(二)建立、保持乃至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根据波特竞争模型,信息化有可能使企业在与竞争力量的对比中改善竞争态势。但如上所述,当信息化成为一般企业的基本支撑时,信息化并不必然能建立、保持乃至改善企业的竞争态势,所以最关键的是要借助于信息化,使企业建立、保持乃至增进其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目的,只有这样,信息化才可能使企业更好地赢得发展。

企业信息化指导方针相关理念分析

企业信息化应有助于企业利用资源,构建和发展资源禀赋能力、组织结构能力、环境制度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五个层次的能力。在内部,考虑价格和成本、质量、品牌、差异化、服务等直接方面及管理、技术、人力资本、创新、企业文化等间接方面;在外部,考虑政府政策、市场结构、产业因素、外部联盟等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在核心价值观、组织与管理、知识与技能、软件与硬件等层面构建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企业信息化应该在整体及各阶段都有正确的方针指导。企业信息化包括企业战略、信息化战略、业务流程改进、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选型、信息系统实施与工程监理、信息系统审计等阶段。企业信息化指导方针的相关理念可概括如下:

(一)依据企业战略制订信息化战略

依据企业战略制订信息化战略,并与业务相融合,严格需求分析,按其结果开发或选型信息化战略,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但企业信息化应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因此,信息化战略应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清楚地描述企业信息化如何支持企业战略、信息化战略目标、远景等。相应地,信息化也不能脱离业务,而应融入各业务过程,支持业务战略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建立、保持乃至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赢得其发展。由此可知,需求是信息化的起点,应严格进行需求分析;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时,应支持以需求为中心,严格执行信息化战略;并按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开发或选型。

(二)明确企业信息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由于资源的限制、信息化本身的难度、企业内外的变化以及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等原因,应把企业信息化视作一个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构建和发展企业竞争力的持续过程。可以说,信息化没有终点,企业信息化各阶段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因此,只有充分把握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的内涵,才能指导信息化建设并解决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由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应用和效益来驱动,选准突破口,循序渐进,逐步优化。

(三)要以企业的管理改革和业务流程优化为支撑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益,提高竞争力,建立、保持乃至增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对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并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合理化,变局部优化为整体优化。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通常对流程从有无效率、是否合理的角度进行审视,先对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进行彻底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需要,实施持续过程改进,一般会取得相对平稳的进展。

(四)信息及知识的共享

信息及知识的共享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且企业信息化应逐步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迈进。信息是组织或结构化的数据,而知识是信息的应用,它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了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对知识本身及其过程进行管理成为必然,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管理是将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共享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使之增强组织绩效并形成竞争优势的管理活动过程,它通过与企业业务及战略的结合对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综合化、内在化等活动的管理,实现知识的交流共享,进而实现知识的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它是信息管理的延伸,而信息管理是其基础。因此,企业信息化应进行信息资源规划,通过内外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应进行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共享,并更好地实现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利用。企业信息化应逐步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迈进,这更有助于实现信息化的目的。

(五)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应用商自身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局限性,都是整个社会企业网络里的一个模块,在信息化过程中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于外力,如IT资源、管理咨询和信息系统实施等。但由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可以看出,无论是第三方管理咨询公司,还是软硬件提供商,所有的外部力量都不能充当企业信息化的主体,真正的主体只能是应用商自身,应用商一定要全力参与,毕竟信息化的成败于应用商影响最为深远。应用商应该在内外力量的使用之间取一个平衡点,把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部分自身建设,把不重要的部分外包出去,并对利用的外部力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六)信息化软件应与企业匹配

如果信息化软件由外部厂商提供,那么,一方面,企业应改变自身去适应软件,以便利用蕴含在软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改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软件需要按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特别是企业应该保留那些能保持甚至增进企业竞争优势的部分。

(七)良好的基础管理及设计实施方法

基础管理对企业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就实施方法而言,应有具备指导意义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有效的可操作设计方法,并提供一套适合企业建模和分析的软件工具,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化工程的高效实施。

(八)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

从技术层次上讲,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分为支撑技术、基础技术、使能技术、综合技术四个层次。相关支撑技术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相关基础技术包括企业建模技术、集成技术、工作流技术、可视化技术、协同技术等,在方法、模型和工具上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基础,作用十分重要;相关使能技术是一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关键共性技术,常用的有CAD、CAE、CAM、CAPP、CEM、SRM、ERP、MES、SCM、PDM等;相关综合技术主要包括PLM、CC、ERPⅡ集成平台等,其中包含了各种新的管理思想,在前三层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实际需求,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信息化中的不同问题。上述四方面相辅相承,有机地构成企业信息化的技术体系,与这些技术相对应的标准按照一定的层次关系组成了企业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遵循这些标准,可以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信息化绩效,并加强内外集成。

企业信息化行为规范相关理念分析

信息化理念是企业对各个岗位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信息化目标与要求的高度概括,能不断地对企业的各个岗位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具体信息化目标和要求作出详尽的解释,通过这种解释,让员工不断明确对各个岗位在不同时期的信息化目标与要求,推动企业始终如一地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发展。这就产生了企业的信息化行为规范理念。

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规划、实施、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业务和信息系统一体化等过程;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规范化也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基础工作规范化、数据规范化、业务规范化及信息处理流程规范化。所以,企业应该在相应的法律、政策的约束和指导下,具体联系企业信息化的全过程及各方面,建立自己的信息化政策和制度,制订信息化工作准则和工作规程,以此来规范和约束并逐渐内化为企业各类人员的自觉目标和行为。

结论

本文参考企业理念,提出了信息化理念的框架,该框架自上而下包括三层:企业信息化最终目的相关理念、企业信息化指导方针相关理念、企业信息化行为规范相关理念,并对各部分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企业的根本是追求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推断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及建立和保持乃至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然后,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及企业信息化的各阶段,推断出信息化理念的第二个层次,包括要求依据企业战略制订信息化战略并与业务相融合等理念内容;最后,联系企业信息化的各阶段及各方面,推断出信息化理念的第三个层次,包括建立自己的信息化政策和制度,制订信息化工作准则和工作规程,以此来规范和约束并逐渐内化为企业各类人员的自觉目标和行为。

参考文献:

1.李莉.企业理念影响企业竞争力[J].企业活力,2003(12)

2.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虚拟制造:信息时代的制造模式[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3.杨静宗.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巍.企业信息化浅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3)

5.吴文钊.信息化战略思维系列之三—“IT黑洞”存在吗[J].企业管理,2004(3)

6.张太海.企业信息化的对策探讨[J].企业经济,2004(1)

篇5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篇6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都有赖于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的人员、工作等整合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战略作用,提高自身生产率,加强与外界的协同和合作,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现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问题,这包含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性问题,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研究的就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战略性问题,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研究的则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最大竞争优势的问题,二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1 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1)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意义。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整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决策水平以及经营效益。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对象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管理模式却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企业的组织框架、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信息化的实现目标实际上与美国著名的信息资源管理学家、IRM理论奠基人霍顿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的“3E”目标――高效、实效和经济,是一致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应用信息技术,但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问题,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框架、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改变,这实际上是企业内部组织与管理的变革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有正确的变革导向,即为整个变革过程制定计划,通过变革导向和领导方式、全员参与等变革管理,实现员工工作绩效和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通过不同的管理视角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企业相关业务的高效运作,这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研发、生产、销售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决策、制度、技能、绩效等企业目标与组织的管理,企业入口、电子商务、Web服务等企业间协作。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具体实施中包括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三方面内容,其中,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又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五方面内容,以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1]。

2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内容框架

1)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

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能够对企业信息化工作涉及到问题给出参考框架,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主要包括战略性管理、需求管理、规划过程管理、实施过程管理、运行维护过程管理、业务运作管理和支持性管理等内容。其中,战略性管理是从战略一致性和信息化变革的高度来指导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视图;需求管理是从业务运作的需求出发,采用相应的管理机制获取和规范业务需求,对企业信息化业务需求进行总结和整理,从而对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制约业务效能提高的瓶颈环节进行分析;规划过程管理要完成对业务的战略规划,实施过程管理则要使信息技术能够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信息维护过程管理则是要保持信息技术的优势,确保信息系统可靠运行;业务运作管理涉及到的主要是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支持性管理则是为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相应的标准。

2)基础部分与战略规划。

基础部分指的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对信息化进行明确定位,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工作,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战略规划主要涉及到企业业务战略规划、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资源战略规划以及战略一致性模型与战略一致性匹配方法等内容,通过有计划性地开展信息化工作,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蓝图,为后续信息化管理工作确立指导原则和控制框架。

3)管理控制与相关技术。

管理控制部分涉及到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信息化成果评价等内容,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主要包括信息项目选择、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方法和风险管理方法、信息系统实施、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增值,以及IT服务管理等内容;信息化成果评价主要包括信息主管设置、信息化项目岗位设置、信息化考核和评价办法,以及信息化工作进展评价体系等内容。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使能技术,这是为信息系统构建、运行、管理提供的支持性技术,主要包括集成平台技术、建模技术等,此外还涉及到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技术等基础技术[2]。

3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根据美国管理系统协会设计的企业集成成熟度模型,可以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设置为五个级别,即无管理、单机级管理、技术系统级管理、IT服务级管理和战略一致性管理。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战略一致性管理,该级别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最高级别,在此阶段,企业成功的建立了支持企业战略业务目标的企业级以及跨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使信息化战略规划与业务战略规划保持一致,业务与IT技术全面融合,借助有效的IT服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和信息系统的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能够为企业提升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方向上的指导[3]。

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实际上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它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依托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在企业实践中一个动态过程。其实所谓的信息化,也就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中普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所有的信息资源,以达到使社会各单位及人民大众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这些资源以及互相传所需要的信息。其本质就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与分析

a)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详见图1。b)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跨区域经营与国际商务。诸如公司网站、信息门户和邮箱等基本信息的应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利器,可以有效地支持跨区域业务。

2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a)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然涉及到企业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变革等方面。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变革。在信息管理改革中通过改革目标为导向,以确保方向性,可监控性以及有领导的管理环境,使整个改革过程中的计划,形成有效的项目团队和项目管理流程;在新的领导方式管理企业变革的支持下,宣传和提高对信息的核心价值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员工,提高业务人员的新的工作环境的性能。b)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因此,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成为一个战略信息系统,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要求:1)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工具,在商业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2)可以与一个组织提高其经营绩效的综合?3)可以用来开发新产品或服务?4)它可以用来改善企业组织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吗?。c)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管理是指系统,为企业建立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访问计划,实施和运行的企业信息组织、过程控制、协调和指挥,使企业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上的投资回报最大化。企业信息化的运行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化过程的规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事实上,有:(1)计划,这主要是指企业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规划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蓝图,找到的信息差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定的企业信息,然后确定主要内容、投资计划、实施步骤和实施目标考核指标等。(2)组织主要是指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它包括对首席信息官的功能的测定,一个信息组织成立后,一个信息项目团队的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以及技术和信息工作者的绩效评估。(3)控制主要是指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有效控制。(4)协调主要是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各种矛盾的调整。协调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信息经理之间的关系;协调业务部门与IT部门改善关系,企业战略和信息战略协调;不同项目之间的资源配置协调、信息协调不同责任之间的矛盾。(5)通信是指通过发出命令、指示和其他形式对组织内的个人施加影响。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或领导者的决策成为全体员工的统一活动。d)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策略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总体规化-分步实施的策略2)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实现企业信息化3)要建立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4)要制订有关的标准和规范5)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应用基础

3结论

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其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洁 单位:包头铝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篇8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规划;关键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44- 02

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主要指的是以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基础和指导,对企业管理及信息化现状进行诊断、分析及评估,并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结合行业信息化相关实践经验及其对于信息技术相关发展趋势的掌握情况,并对其目标等相关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以便对企业信息化进程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指导,实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协调性发展,使企业的发展需求得以满足、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分析

1.1 SISP

此法主要是从战略层次进行组织信息系统的规划,相对于一般性的信息规划来说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规划范围上,是对整个组织而非局部信息需求进行规划;二是在规划层次上,是对最高管理层次进行规划;三是在规划时效上,能够在长时间内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四是在抽象程度上,较一般系统规划而言抽象程度更高。

1.2 VCA

此法主要是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输入输出及其转换活动的集合,而每项活动均可能实现产品的增值,因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在价值链中进行信息增强器的放置,以便实现产品的增值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3 CSF

此法可使企业找到同系统成功相关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企业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和确定,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控制技术,并为其处理过程提供指导。

1.4 ISA

此法主要借助于系统方式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对企业信息系统整体框架进行描述,需要对重要对象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过程进行描述,并对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的不同位置进行描述。

2 企业信息化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对于企业而言,其信息化规划过程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其中还涉及社会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特别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其进行信息化规划所冒风险较普通企业要大得多,因此,必须对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其实施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认真的分析。以下就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2.1 明确信息化目标的问题

确定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时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方式:一种较为通用,其不管企业战略目标怎样改变,均以企业实际环境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策略的制定;另一种方法主要以直接实现企业商业目标作为首要策略的选取而进行规划。无论哪种方法,规划时都必须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和明确的目标。

2.2 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能否及时掌握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状况相当重要,也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迅速准确进行决策的关键。信息化为此类信息的及时掌握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如何有效进行此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和规划是一个难题,整合过程中应当对信息进行分类,对于纵向信息及横向信息分别进行整合处理。

2.3 协作核心平台的构建问题

此问题如今也是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要点,进行此问题的处理时,应以实现核心平台的通用性和完整性为目的,使得所构建平台能够适应各种类型企业业务的需求。

2.4 国际化标准的问题

解决此问题时除了要考虑到国际化标准管理之外,还应当考虑到企业的中国特色,全球各类跨国公司普遍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来进行企业结构的优化,但过度扁平化势必会导致更多的人被排挤到社会中,并导致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因此,企业业务组织重组时不仅要考虑数据透明性的实时掌握及管理,还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2.5 数据安全及管理规范的问题

此问题也是限制信息化广泛应用的重要障碍之一,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但也为其安全性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必须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入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并借助于技术手段对系统进行监督。

3 结 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现代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是企业提高管理质量和市场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有效开展,不仅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还需要确保企业领导及员工能够积极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主动采用信息系统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关经验的总结,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规划工作中来,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朱长胜,倪爱东,杜文忠,汤泉.危机挑战机遇——苏州市机械加工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9(4).

[2]刘亦陈,梁晓莉,李素燕.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环境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0(1).

篇9

关键词:IT规划;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2

IT Planning is the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Li Jun

(China Huafu Trade&Development Group Corp Office,Beijing100086,China)

Abstract:In an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with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enterprise,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ose,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 powerful tool.Enterprise IT and enterprise IT planning will be close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operations,to ensure corporate strategic goals.

Keywords:IT planning;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企业IT规划从企业战略出发,通过对企业核心价值链运作模式的分析,找到IT的支撑点,明晰企业IT战略,改变企业无序的IT建设模式,将IT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紧密融合,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IT规划的内涵

(一)IT规划的概念

IT规划是“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简称,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管理需求、业务流程、信息化基础、所属行业信息化建设实践及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愿景、目标和战略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IT规划的内容

IT规划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化战略规划,主要是在深入研究企业发展愿景和战略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IT愿景和战略;二是信息化发展步骤,主要是IT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信息系统的架构、组成、各部分关系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建设原则等。

广义的“IT规划”包括“IS规划”与狭义的“IT规划”两部分,其中“IS规划”(Information System Strategic Planning简称ISSP)主要是在企业发展愿景和业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信息系统的愿景、组成架构及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支撑企业业务规划目标的达成。而狭义的“IT规划”(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ategic Planning)是在IS战略之后,对信息系统各部分硬件、软件、技术等进行计划与安排。(下文中的“IT规划”都是指广义范围)由此可见,信息化具体项目的实施应该是在战略确定之后进行,而现实中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从如何选择硬件、软件开始。

二、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纲领

IT规划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前提和依据,其核心内容是从企业经营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中分析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形成企业总体的信息系统架构,为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

(二)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导条件

国内大多数企业从90年代开始信息化建设,当时企业的信息化尚处于“启蒙”阶段,并不理解信息化的实际意义。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信息化也没有达成共识,信息系统一哄而上,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近些年,国内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逐渐深入,很多企业开始理性地看待信息化,认识到应该将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需要规划的。现在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IT规划,把它看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导条件。

(三)IT规划可以有效地规避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提高IT投资收益

IT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规避风险,提高IT投资回报率。IT规划在实施策略制定过程中,对信息化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有具体的应对策略。IT规划过程中通过了解企业核心业务的关键流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应用系统的框架,使企业能够在信息化项目中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三、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要以企业战略规划为指导,制定IT规划来确定未来几年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重点、总体方案、所需资源和实施方案。通过制定IT规划,企业可以围绕信息共享和协调工作,规避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的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IT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已成为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核心问题认识的转变

在前些年ERP的浪潮中,ERP曾经被国内企业看成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但在很多企业ERP项目失败后,大家开始重新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思考并达成共识,就是ERP并不是信息化的全部,信息化远比ERP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大得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应该是IT规划。

(二)IT规划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投资方向

IT规划通过评估企业现有的基础设施、IT架构、应用系统、流程和人员素质等,对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确定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使企业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的IT应用水平。同时结合企业目前和未来的发展战略评估企业未来对IT能力的需求,确定IT能力差距和发展蓝图,为企业确定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投资方向,给出了清晰的思路。

(三)IT规划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条件

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整个企业有一个超越部门利益、立足于整个企业客观条件和发展要求的总体规划。IT规划可以统一企业内部的认识,避免变革中的混乱;能够节约资金和时间,提高实施效率。

(四)IT规划优化了业务流程,促进了IT系统的实施

IT规划从流程分析入手,把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联系起来。通过对流程的梳理,进行流程再造,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流程成本。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有利于IT能力差异的确定、未来业务蓝图的设计以及IT实施策略的选择,使IT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服务,促进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

(五)从“总体规划”到“分步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佳选择

从IT专业来看,总体规划就是企业要在战略层面,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IT规划,再根据IT规划制定实施方案,而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才能完成的长期投资任务。

四、IT规划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创新日益加快,IT规划无疑将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一)IT规划的首要目标就是解决领导层的认识问题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实践,国内企业已逐渐认识到IT规划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管理层共同成长的过程,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也就是帮助企业管理层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促成管理层对信息化达成共识,同时也保证企业战略能够顺利实现。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二)IT规划使IT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能够与企业战略结合的信息系统才是真正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系统。IT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帮助企业明确总体战略目标及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并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现状、能力和竞争环境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IT规划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驾驭IT的能力,使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IT规划将IT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相融合,保证信息化建设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支持

经过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积累,很多企业领导已意识到IT规划对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企业信息化建设容易出现偏差、系统不兼容,甚至造成信息孤岛。企业IT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配套支持规划,是根据企业战略制定的,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相融合,以保证信息化建设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支持。

五、IT规划能够对企业信息架构进行总体布局,避免企业的信息系统无序建设

(一)IT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改变无序的、没有战略意识的IT建设模式

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在实施信息化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联系软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出于立场与利益的原因,不可能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尽量使企业的业务流程适应所提供软件的固有流程,造成让系统尽快上线的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结果是各系统间信息很难共享,系统发挥的效能有限,系统的生命周期短,不能较好地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而且给后续的系统建设遗留了很多集成和接口问题,同时还有系统升级、平台更换、数据迁移、网络改造、后续支持保障等问题。企业在没有IT规划的前提下实施IT系统,可以说是事倍功半,由于没有IT规划会使IT系统具有不可预见性,从而使企业的投资变得无法控制。而IT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改变无序的、没有战略意识的IT建设模式,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通盘考虑的问题。

(二)IT规划可以使企业客观地结合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状况,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

企业信息化不是一套IT系统简单的引进,而应该是从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开始,明确企业IT规划的一个过程。如果企业不能从决策层的角度来审视IT系统,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方向来指导IT系统,企业信息化到最后极有可能会走向失败。IT规划是确定企业实施IT战略和实现IT战略目标的方法、步骤和具体项目的实施计划。

(三)IT规划可以使企业避免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

许多企业经常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所有的软件厂商都在宣称ERP能给客户带来这样那样的价值,但为什么很少有企业真正从IT投资中受益呢?原因在于:很多企业由于缺乏IT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是因为管理层的一时想法,甚至有时是听了供应商的介绍后而做出的冲动决定。因为缺乏IT规划,导致信息系统繁多、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实施风险大等。大量信息分别存在于各个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却得不到需要的、有用的信息,IT人员整天忙于修补系统缺陷、增加系统功能等。IT规划是信息化建设长期的工作指引,有了规划就有了预见性,能够避免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

六、IT规划是企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根本途径

IT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解决企业信息化的“孤岛”问题,消化独立的信息点和无法集成的独立系统。经过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信息化过程中“孤岛”的形成都和IT规划的缺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孤岛”问题一般都是在典型的没有经过规划而实施的信息化工程形成的。

(一)信息孤岛的来源

本文中经常提到信息孤岛的问题,从认识上看,国内企业普遍缺乏IT系统应用的整体观念,对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的咨询论证不够充分,实践中偏重于某一个业务环节或者某一个管理功能的信息化,更注重短期效益。从技术发展角度看,由于各厂商的经验和服务范围限制及平台、工具的不统一,加之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规范标准缺失,使各个信息系统之间出现兼容性和集成性问题。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所用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信息孤岛。

(二)信息孤岛的解决方式

1.共享。该方式认为现有企业信息孤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原有数据不能共享,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因此解决的关键在于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共享,具体方法是使用内容管理。内容管理是在使用端建立一个跨平台的系统,让各种应用系统都能通用,不同部门、不同需求的人都能使用。内容管理平台就是以信息共享为目的,集信息数字化、分布存储、管理、传播、查询为一体的管理平台。

2.集成。该方式认为很多企业的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单纯的共享有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问题,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应该借助于企业应用集成(EAI)的方案。企业应用集成就是将集成基于各种不同平台建立的异构应用,通过不同技术层面上的整合,用户可以做到对整个系统的单点进入、个性化访问和可控式访问等。

(三)IT规划是企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最的有效手段。

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制约因素;人本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实现、运行和管理的过程。

(二)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理顺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有利于对整个管理流程进行严格控制,杜绝管理漏洞,避免效益流失,这也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非常直观的效果。

3. 有利于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流动,实现信息的快速更新、有效整合和利用。

4.企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等,并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获得竞争优势,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迅速发展的目的。

5.可以使企业实现办公“无纸化”,节约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方便内部各个环节上的沟通。

6.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人才的价值。企业发展信息化也是培养现代企业文化,吸引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措施。

(三)制约企业信息化的因素

1.应用领域狭小。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相关调查显示,有75%的内地公司尚未使用企业信息系统。而在已使用企业信息系统的企业中,它的应用只是完成基本的管理数据统计和查询功能,设计思想没有融入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没有和具体的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结合。企业信息系统数据维护和更新的同步性很差,数据更新滞后,不能为领导层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2.队伍素质不高。一个企业要想信息化实施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畅通的通信网络、夯实的管理基础、规范的业务流程。我们目前国内企业虽然经过了二十几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已经在管理水平和队伍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员工素质和队伍结构距离现代企业有较大差距。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还处在“以传统管理为主,管理流程逐步规范,逐步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的阶段,更突出的是员工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应用能力普遍不高,甚至有些企业的信息工作仅依靠于个别几个计算机管理人员。

3.业务流程不规范。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着很大程度的随意性。例如:企业引进一个人,按照正常的流程,应该先有缺岗,再行招聘,然后录用。事实上,现在的企业(尤其是国企)按照这个流程走的很少,非正常进人时有发生。因此,制约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因素在于队伍素质不高(即人的因素)和业务流程不规范。

二、人的因素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人的因素是影响企业信息化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习惯于将信息化只看成是技术问题,其实那只是人们自己设想的在没有任何人为因素时的一种理想状态。实际情况是企业在推动信息化的进程中会由于一些人的因素而显得困难重重。人的因素指人的思想状态、行为习惯等,这些都是企业实现信息化不应忽视的因素。

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必然会引起人们工作方式的改变、人员角色的调整,于是,有人担心自己的岗位不保,有人担心自己的权力减弱,有人担心现有的优势不复存在。这些担心都是人的正常心理,但却会在企业内部渐渐滋生出一种恐慌或消极情绪,管理者一旦忽视这种情绪,它就会在人们心中固化而逐步演变为对信息系统的抵触行为。

人的行为习惯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也不容小看。许多企业有电子邮件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一些人却还是将文件打印出来查看、批阅。为什么?因为他们习惯于看文字资料。有的企业引进先进系统,实时传输信息,数据可随时调用,员工却还要将计算机上的数据抄于原先手工制作的表格上。为什么?还是因为习惯。

这些人的因素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企业中,虽不会破坏信息化建设,却极易使建设好的信息系统流于形式。以我公司信息化建设为例:因我公司为流动施工企业,区域性分公司、指挥部遍布全国乃至海外,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期望实现远程自动化办公,并为此专门举办了多期计算机及电子邮件培训,但由于人员素质的因素,这项系统工程终因无法在实际工作得到很好的运用而多次被闲置。近几年因公司对信息系统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整个集团公司内即时通办公系统和各子公司协同办公平台才得以推广。因此企业不仅要注重系统的建设,还要注重系统的推广,注重系统使用者的信息化启蒙,注重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危机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行为习惯。

很多人在推崇信息技术的同时忘记了一个基本的前提: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并不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唯一原因。信息化建设涉及管理问题、经营问题、文化问题、IT技术问题、人才问题……是一个牵涉多学科的综合问题,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面把握住这诸多的因素,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生机。

三、实现施工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本管理的措施

(一)企业要重视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大潮中,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建设学习型企业这个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本着学用结合的原则,分别对各类人员提出学习的重点和发展目标,特别要重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用。

同时,要不断加大对员工教育培训基地、文化设施和基层学习场所的投入,重视现代信息管理设施的建设,促进企业走新型信息化道路,并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的实力和目标,逐步加大对学习型企业的经费投入,将其纳入经营发展计划。在企业中形成“争学习、比学历”的浓厚学习氛围,为企业储备大量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信息化人才,在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的同时,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重视

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把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好信息化建设中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短、中、长期规划,针对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保障措施,以确保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首先要提高以人为本的觉悟。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冲击了现行管理体制中不符合科学管理规律的作风和习惯,容易导致冲突。试想:如果没有行政上强有力的支持,没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信息化遇到的阻力将是多么的巨大,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将是何等的困难。

(三)不断改革和完善内部的激励体系

在团队式工作条件下,人的自我价值已不仅在于权利和等级,而在于创造和工作。员工对级别、地位的看法发生根本变化,知识和能力将构成企业价值的基础,级别、地位的竞争将渐渐淡化。组织的核心由职权转向人际关系能力和善于把握方向的能力。员工的报酬将不再依据职位的高低,而是根据能力和贡献来评判。

通过改善激励体系和方法并科学有效地实施,一定能使员工各尽其用、发挥特长与潜力,人人能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取得他应得到的经济的、社会的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让那些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人难以立足。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很有必要对内部的激励体系进行不断改革和完善,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是体现按贡献分配原则,实现年薪制、期薪制、岗薪制等多种工资分配制度,力求使每个人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称;二是实行弹性工资制,企业经济效益高时,职工收入随之增长,反之则下降,从而使职工收入与企业实际效益紧密相连;三是在利益分配上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化;四是以工资为杠杆,引导员工积极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和关键问题,对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做出显著贡献的人,加大奖励力度。

(四)重视人本管理

人们普遍认识到,企业的目标是争取合理利润,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商品和服务,而服务的对象最后还是人本身。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的系统,成功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贯彻,没有人本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会处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尴尬境地。

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应采取“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策略。“统筹规划”指制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阶段实施”指在整体规划指导下,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划分出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指围绕着整体规划和阶段目标,渐进地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升级”指企业信息化要坚持发展的原则,以技术升级同时带动应用升级。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企业顺应国际需求与国际接轨已是必然趋势,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根据尽可能充分的数据事实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否则将被其它对手抛在后面,企业信息化与人本管理已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