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师 备课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在每节课之前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把握该节课应当讲解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意义
1.1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决定着其学习这门课程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关键,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找出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主动性,这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
1.2旨在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
初中历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学习之初学生会对这门课程感到陌生。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整理每节课程的历史知识重点,想好教育学生的整体思路,在课堂上用最精练的话语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1.3反思自身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也应当反思自己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方式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在备课的时候,通过自我的不断总结和归纳,并且将新的方式方法做出规划,应用于下节课程的教学之中,找出真正能够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2初中历史教师提升备课能力的措施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闲暇之余,总结自己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断的改进,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此期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加强课前备课,提升教学的效率。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2.1结合课文、图例和注释,逐字逐句逐图进行研读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教材里面的内容,注意历史地图和相关的注释内容,将需要作为教学要求的地方勾画出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不需要做教学要求的,在课堂上可以直接简单的带过,减少教学中的弯路,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历史知识。在此备课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2对整体教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在中考历史试题上,出现很多的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题目,并且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述,该类题目极为考验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加大了初中历史教师教育学生的难度。这种现象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充分考虑,利用怎样的办法才能够将知识灵活地传给学生?初步分析,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历史教师借助教材参考资料重新对历史教材的每个章节内容进行研究,并且结合中考的考题考虑,对历史教材每个章节做出综合性质的总结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在考题中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第二,总结、概括历史教材中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出一个简明的提纲,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这两点都需要历史教师自己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去分析、总结。只有初中历史教师真正用心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总结,才能提高历史教师备课的效率,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2.3备课时注意搜集课外教材
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初中历史教师,实际上对初中历史教学课本内容已经非常的熟悉,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只是温习课本内容,那实在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对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也没有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课本之中的内容较为笼统,受课本的限制,很多历史事迹未曾列出来,如若历史教师能够查阅历史典籍,收集相关的历史素材,再考虑通过怎样的方法将这些历史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看似讲解这些对于学生考试没有多大的作用,实际上通过这种方法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解三国的时候,历史课本上只有短短的一章就带过,此时历史教师可以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片段进行讲解,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对其感兴趣,学生为了接这段历史会主动通过网络、书籍主动地查找,这就是教师备课所需要达到的效果。但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分清教学的主次,仍旧要以教学课本为主,历史相关资料作为辅助。
2.4改变传统备课的方式,提升备课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局限于温习当前课程所需要讲解的知识要点,思考利用怎样的方式顺利地讲解给学生,此种备课方式在课堂上所取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自身备课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可以尝试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引入一些网络平台。如微信,当前微信在学生之中使用较广,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公众号,在每节课之前,将自己备课所准备的资料通过微信平台传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概的了解下节课要讲解的知识要点,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出一些历史问题,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引导学生向着备课的大纲前进,从而达到自身备课的能力的提升。
3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总结历史课程备课的经验,让自身教学的历史课程效率最大化,让自身在初中历史方面的备课能力得到广泛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发挥历史教师教育学生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生.初中历史教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珠海市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4(08):81-84.
[2] 贾淑霞,李艳洁.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索――以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33-136.
[3] 李茜.基于胜任特征的初中历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4):56-58.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低效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46-01
进入初中阶段,历史课程作为副科,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解决问题,本文详细分析原因,提出实施策略,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
(一)考试的影响因素
历史虽然作为副科出现在初中,但是在中考的时候是必考的科目,因此,其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学习中,由于受到教师或是往届学生的影响,认为历史只要考前背背就能考到很好的分数,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学习,致使很多学生持有侥幸的心理,临阵磨枪,不注重平时积累和学习,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学生普遍反映历史教师授课以纯讲授为主,课堂讲授枯燥乏味,尤其是历史悠久的知识点,学生们更是无法想象和理解,使得学生产生退缩和畏惧学习历史的心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陈旧,没有吸引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
初中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愿意听哪个老师的课,学生们普遍不愿意死记硬背。尤其是历史事件,很多学生很是头疼,总是记不住,记混了年份和事件,对于问答题目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形成逻辑性强的语言构架体系。
二、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知识框架,便于学生进行预习
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做足功课,把要学习的章节进行知识体系的建立,帮助学生梳理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一种知识的脉络,便于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也要强调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困惑点和疑难点,便于学生在课堂上重点听这些不懂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进行专题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历史知识的复习是学生们反映最为头疼的事情,他们用一个“背”字来形容历史学科的复习。高效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辅助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水平,按照时间、事件、年代、人物进行专题性知识的总结,在总结的同时不仅能将知识点重新梳理一遍,还能锻炼总结的能力。有的同学将这些作成年卡或表格帮助记忆。这些创新性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习得学习文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便于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善于变换花样,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诠释难以理解的知识。利用抢答的形式组织竞赛,增强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们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体验感。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纪念馆的参观和红色旅游胜地的观光,在观摩中,增强学生们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话题增强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设定与课程适宜的题目进行发散性的讨论,从而锻炼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多方配合,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授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学生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历史了解祖国伟大的历史,增强自豪感和荣誉感;学校要合理设置历史学科的考查方式,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为目标,进行高效教学目标的设定,以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4,(3).
[2] 朱秋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课改前沿,2013,(11).
篇3
【关键词】教与学;英语教学;和谐教育
引言
初中历史作为一个学生在正规的历史学习中的起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给初中的学生打下一个基础,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个良好的、易于学生理解和分析的授课方式,而图示法就是其中一个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使用效果,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
1.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的优点
1.1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 图示教学法的板书不仅仅改变了初中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提纲式、呆板的传统形式的板书的面貌,同时这种图示教学法不会受到环境以及条件的限制,其取材相对较为灵活,并且其形式也多种多样,让板书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堂,在使用图示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强调,这样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注意力。
1.2构建一个教学的体系 图示教学法可以完整的去揭示历史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并且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一个完整的梳理,得到一个相对于较为清晰的线索,从而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在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上都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1.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列出大致的图示,其他的细节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填充,这样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变成一个成纵横交错的结构图示,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梳理所学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和智力的训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1.4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在初中的历史课上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让老师把语言的讲述与图表的演示两种方式进行相结合,以此达到一个“图”“文”并茂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的去接受并且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其进行一个积极地思维,从而来达到强化学生的记忆的目的。
2.如何有效的将图示教学法应用在历史课堂中
2.1由教师去编写历史图示,以此来展示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在历史课堂中让老师使用图示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最多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历史知识的体系和重点,如在讲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由于这一内容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并且较杂,学生很容易记得这个就忘记那个,而使用图示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不仅仅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可以这样,另外老师在讲授三国时期的历史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由于其国家和战役较多,并且这一时期的形式相对于复杂,很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所有的线索,而图示教学法则可以很快速的将这些知识点显露出来,其中主要包括了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刘备先后崛起,在经过了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打败了袁绍,并且在不久之后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中孙、刘两方合作击退曹操,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步的形成。
曹操官渡之战(200年)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
刘备?坨 ?坭魏
军阀混战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208年)蜀
?坭 ?坨
孙权J K吴
三国时期的图示
2.2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编写历史图示,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
在老师进行几次图示法的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来进行学习和使用图示法。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进行总结,例如:针对我国的来进行图示法的总结。老师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去掌握好基本的编写方式,然后让学生自行选择树状图或者是概念图来进行编写历史图示,其中树状图的优势是可以将历史知识的层次性以及结构性有效的展现出来,而概念图则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概念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在老师讲解完五代十国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仿照之前所讲述的三国时期的图示方法来进行图示的总结,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历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讨论可以知道,图示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相对于轻松的记忆方法,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有效的改变了我国在进行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去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记忆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苗登.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3]蔡晓玲.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几种方法[J].才智,2009年09期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试卷;评改
初中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其中包含了诸多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时代变迁等,因此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大量记忆,这就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出现内容混淆等状况,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技巧,在背诵的基础上多了解一些课外知识,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结果。然而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手段,主要的目的是将教与学相统一,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试卷批改和讲评的手段,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提供重要依据。
一、历史试卷讲评分析
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试卷中具体的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以后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评改试卷中,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要通过考试,针对其中的问题做好记录,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非单纯地评分。历史试卷在讲评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知识掌握以及概念理解方面,知识迁移以及应用能力方面暴露出此问题。教师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讲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最终的目的是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淡化考试成绩,重视试卷中反馈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试卷讲评中,具体做到:①让学生交换评卷。通过别人试卷中出现的问题看自己试卷中是否也存在,试卷的书写是否规范等。学生常常忽略的问题要重点分析。这种交换评卷角色的方式,让学生以评卷员的身份从试卷中发现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②了解出题的意图以及采分点。教师在历史试卷讲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出题的目的,明确各个采分点。对知识进行标注给分,这样学生明白知识的掌握层次,以便在下一次考试回答中,不失去分数。③做好批注评分和签名。为了提高批卷的客观性,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因此在批卷过程中要在试卷上注明批卷人。批注并评出分数,提高评卷质量,这也是一种评卷的负责态度。
二、对评卷结果要予以肯定和表扬
在历史试卷评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评卷结果进行查阅,重新把关之后,再做最后的分数确定。针对在批卷过程中对批注比较认真以及批卷比较合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并且在上课的前几分钟,要当堂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助于在以后的评卷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针对在评卷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现象,教师同样要重视,及时进行谈话等,对相关学生进行指导。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先总结原因,再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并指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历史学习的知识点及正确解题的思路,提高历史答题的技巧和要点,提高以后的学习效果,使得以后的评卷更加合理。
三、特别纠正
针对个别学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指导和引导,以正确的解题思路来提高试卷成绩。历史考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使得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了解不同的题型。有目的性地帮助不同学生分析试卷问题,找出失分的原因。针对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的情况,从基础知识、解题技巧上进行分析并查漏补缺,针对不同的原因,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讲评。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比较试卷效果的过程中,总结原因,然后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最终达到强化知识点以及掌握正确解题思路的效果,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明确答题要点。学生通过历史试卷来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丰富历史内涵,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初中历史试卷在评卷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阐述了在评卷完成之后如何进行讲评等工作,针对学生在试卷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探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历史考试成绩,丰富其历史知识的目的。通过考试,学生了解了自身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另外还可以从试卷中反映的问题,为以后答题提供更多的技巧。在评卷过程中针对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予以及时的改正,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最终的目的是让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高答题能力和历史学习效果。教师要淡化考试成绩,了解考试的真正目的,让学生提高历史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余秀兰,吴云生,于学忠,夏燕.影视作品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
篇5
思维导图的提出者是被称为“大脑先生”的东尼?博赞,思维导图自被提出以来便受到广泛的关注。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导图,能够将人的发散性思维合理地、科学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看似简单易懂,但思维导图在形成的过程中是经过严密的思维筛选的。思维导图运用图文相连的方式,将与主要事物相关的各级主题关系以一种层级的关系图表现出来,再把与之相关的关键词着以不同的颜色以表示不同的重点。确切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思维导图将头脑中的思维以可见的方式梳理出来并呈现出一种思维图像。发散性思维与放射性思考在实质上是同一种意思,都代表着人类大脑最原始和本能的思考方式。人类大脑的储存量至今无法以一个准确的数据来衡量,人类大脑中的任何一个事物或是思想都可以成为思维导图的最初中心点。例如,人在脑海中搜索出一种颜色,那么颜色就是思维导图的最初中心点,围绕着颜色便可以发散形成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新生的关节点又可以生出其他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思维导图。
二、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
1.学校要积极推动思维导图试验点的建立
学校充分发挥在领导方面的作用,积极号召全校师生注重对思维导图的学习。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初中各个年段历史的学习情况,在调查并汇总学生历史学习的真实情况后,选取适合开展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建立思维导图教学的试验点,观察思维导图教学的利与弊,总结适合本校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随着思维导图试验点教学方式的进行,学校要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自身规律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的重难点,并结合学年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适合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
2.教师应主动学习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历史课堂中
初中历史教师是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的主要人物,担负着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重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爱上历史,就不能采取老旧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c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教学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勤动脑的好习惯。但教师必须要掌握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如何运用,需要了解思维导图教学的利与弊,这样才能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3.学生要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
自素质教育开展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明显。学生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在课堂中具有主体性地位。初中历史教学相比较于其他科目,需要识记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产生疲惫厌学的心理。此时,历史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但思维导图教学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思考,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发散性思维是学生自身的思维,即使教师能力再强也无法替代学生思考,归根结底,还须学生自身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之外,还需要掌握一种教学技巧将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技巧是一个教师形成自身教学的关键,也是吸引学生听课的重要手段。思维导图教学就是一种教学技巧,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思维导图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风格,而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并且随着思维导图教学的深入,教师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梳理成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图形,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2.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知识繁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数不胜数,学生在长时间的知识大海中很容易迷失自己。思维导图教学将繁杂的历史知识点以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自身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联系思维导图的记忆方法,很容易便能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一个记忆的中心点,循着记忆的中心点发散思维,将自己所能想到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便能够顺利记住这些知识。学生掌握了一种记忆方法,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够信手拈来,这也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表现,进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篇6
一、重视问题创设在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中的问题创设是依据教学目的、内容、要求而进行问题的创设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符合新课改的发展需求。详细一点来讲,由于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不同,教师所采取的问题创设的方式和途径是不尽相同的,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教学质量的增强提供更多的活力因素。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渲染法的问题创设形式,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政策》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情景模仿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良好媒介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争的年代,引导学生在“假如自己是秦始皇,在刚刚统一的国家中如何进行巩固和稳定民心”等的问题思考和讨论中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兴趣大增,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为历史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打好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有效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历史这门学科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和乏味,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积极性,教师就要灵活地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注重历史活动课的开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尝试将历史课程与其他科目以及生活资源相结合,使得学生认识到当地的风土民情、名胜古迹、日常听过的歌曲、背过的诗词等都可以成为促进历史学习的资源和内容,而这其中乡土资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发掘家乡所存在的历史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历史内涵和家乡传统。还有,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得到真正体现和发挥,而且促进初中历史教学与新课改的步伐并驾齐驱,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就在我身边”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通过请教长辈以及查阅资料等形式掌握有关历史内容,并且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了解自己所选取的历史知识点的有关文物建筑以及文化寓意等,在与大家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知识不仅得到潜移默化的增长,而且增强了热爱家乡、尊敬长辈、热爱祖国的情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需要注重的是,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之前,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最新思想动态以及感兴趣的历史内容闪光点,并且以教学的需求不断地调整策略,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进展提供更多有力的保证。
三、发挥教学情境的独有魅力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开展进程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事实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将会获得良好的成效。首先,教师无论是借助材料还是多媒体等进行情境创设,都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并且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为情境的生动性和知识性打好坚实有力的基础。其次,情境的创设除了以学生的成绩提升为目的外,还要注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为目标,如在学习有关《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的内容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血战台儿庄》的电影片段,在学生兴致盎然的观看电影之时,教师可以借机提问学生诸如“日军向徐州进军的目的是什么?徐州战略要地在哪里”等问题,让学生边观看边思考,不仅大大地带动了学生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热情,而且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空,在激发爱国热情的前提下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和完善时,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群体中汲取更多的优秀建议和意见,并且向其他科目的教师借鉴和学习,为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作好坚实而有力的铺垫。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成才
一、教学理念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将为学生的终生历史学习做好准备并打下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并进一步发展为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以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树立科学的、符合现代化素质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历史教学方案。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交流时间。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致力于帮助学生和家长改变对历史学科学习的轻视,增进学生、家长、社会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与了解,使得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接受和进行历史学科的课堂学习活动。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以基础教材和教程为出发点,设计出内容精彩丰富、形式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案,结合使用包含丰富信息的彩色图片、蕴藏知识的历史资料和历史故事、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形象化的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学生在历史教学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充满趣味和热情的课堂气氛带动,在认识、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接受和学习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为学生重现生动、鲜活的历史情境,为学生营造沟通顺畅、充分交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学科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设计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当以历史材料为基础,综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切身学习条件的教学方案。帮助每个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有所进步和提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分析和研究历史资料,在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形成对历史科目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设计出具有逻辑性、关联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任务,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暗示性的提示,让学生根据指导和提示重新思考和再次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有效地评价和鼓励,辅助学生确定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对偏离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及时纠正,对学生的独创性想法和观念提出支持与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科目的学习乐趣,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历史教师应当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利用青少年求知欲强、好奇心旺盛、探究创新能力有待开发等性格特征和学习心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使用充满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结合活灵活现的历史图像和历史资料,为学生重现历史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养成将为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交流与讨论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留意关注学生之间、学生与讨论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保证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顺畅、及时、交互性的讨论。而良好的、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将促进自主式、探究式教学方案的实施,将帮助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在对话、讨论中看到其他同学思考的独到之处和闪光点,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变化思考模式,以崭新的视角重新看待历史资料和历史知识点。学生们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重新填补、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或者解决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既培养了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实践精神,也给予学生在交流与讨论过程中思考、比较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学生在吸收这些学习体验后与教师之间建立了和谐、相互促进的“学习”与“教授”关系,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提供动力和热情。而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水平将在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得到反馈、证实与检验,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激励教师不断谋求自身发展与进步,开发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潜力。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心态和学习观念,以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教学能力。树立科学的、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历史教学方案,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帮助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有所进步和提高。为学生设计出具有逻辑性、关联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任务,辅助学生完成历史知识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初中历史课的导入方法[J].科教新报,2011(14).
[2]李秀梅,刘翔.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3]宋鸿雁.精心设计,巧妙导入――初中历史课导入法例谈[J].考试周刊,2011(33).
[4]牛仁文.浅析新课改下的历史有效高效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2013(2).
篇8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导入 学生主体
一、历史课堂导入的作用
课堂导入是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充分说明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都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效关系学生能否进入良好学习状态。能创造性地设计导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求知欲,引领学生进入历史情景和氛围中,对启迪学生思维,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作用。
二、历史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
导课设计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形式上却是“百家争鸣”,各有所长,在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常用课堂导入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
1.直接导入,切入主题。这种导入方式的优点在于非常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大大节省时间,教师相对轻松,不需大量准备工作。缺点比较明显,过于直接和干瘪,往往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前后课本知识缺少联系,课堂内容难以展开。于是在教学内容较多、任务繁重时,为节省时间,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2.问题导入法。问题设置常用的有两种:一是复习旧知识提问方法,这种方法与上面等同。二就是结合新课教学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设计问题。设计的“悬念”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整节课中一直处于探索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师生互动频繁,听课效率比较好。如八年级,导入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是不肯动弹的。”回顾第一单元所学内容,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第一鞭子是什么?真正使中国开始进步“动弹”的事件是哪一件呢?以名言提升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引导对第一单元旧知进行回顾与新理解,既开始了新课,又兼顾了前后知识联系。
3.故事导入法。历史老师“讲故事”也算特长了。把历史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历史课本身隐含大量知识,通过讲故事导入课程,用生动的语言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更能激化学生学习兴趣。现在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加强视觉、听觉的效应。在八年级《劫难中的抗争》中,讲的是第二次,如何体现这个主题?可以介绍《》的故事,从参与的国家、抢劫过程等让学生体验历史事件的本质,用马克思的话理解:“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历史情境导入。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历史环境中,让学生体验当时历史时代背景,从而顺利展开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朗诵、音乐、视频、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导入课程。此法能营造良好历史气氛,调动学生情感,可以还原一部分历史情境下,更好地深入课堂、展开教学。
三、初中历史课堂导入随想
导课设计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创造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中。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历史课堂导入能否成功、是否有效,必须具备导课注意点:
1.利用好课本教材资源导入。因人而异,老师们的导入各有特色,方法多样,手段多多。但我们不要忘记其实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素材给我们设计导入。教材中有引言、图片、故事、“每课一得”,甚至课本底页的注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用问题法、情境法、复习法导入。例如:七年级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内容,可以通过课本内容中的成语导入:管鲍之交、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朝秦暮楚,通过这些成语不仅可以导入新课,还可贯穿整个历史史实介绍,既节约时间深化课本知识,并得到及时巩固。
2.主题导入法强调历史知识性特点。随着历史知识点的深化,导入设计本身要结合历史时代特点,从历史事件的主题上深化导入,目的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从历史知识角度讲解课文。如七年级下册唐朝史实,单元主题就是“繁荣与开放”,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多领域介绍唐朝历史,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从主题上设计。
3.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设计,整合课本知识点。历史教材是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学生“学”,教师“教”的重要工具。而历史教材的多样性提醒教师应该合理高效地整合教材,优化历史课堂。我们应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整合课本知识点,在课堂导入上进行创造性设计。这种导入既能带入课本又能解读、总结课本,前后呼应。
4.“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导入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导入课堂,可以按照小组或个体设计。可以历史事件发展、学生感兴趣的人、故事等自定主题,在教师引导下展开教学、分析课文。
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技巧
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刻板的授课方式,改变单一向学生灌输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改进,革新教学理念,探究教学技巧,才能达到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计划,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赋予历史问题以新的生命力,使课堂教学的主题更加鲜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学以致用。
1组织历史知识竞赛
初中历史教师应抓住中学阶段,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知识主题竞赛,教师设定相关主题,让学生事先做好准备,如,学生就应搜集与相关的资料,了解的背景、战争的过程以及该战争对我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等。在竞赛中教师提问与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或设定辩论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对表现出色的一方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通过这种竞赛方式,学生能够在较长的准备过程中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资料的搜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探究精神,对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2重视情感教学
首先,教师应注意到,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事物的思考侧重于感性思考,所以,教师授课时应赋予历史人物和事件以情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教师需要把枯燥抽象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再现出来,加以适当的渲染,达到更鲜明的效果。例如,在讲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应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加以补充,并且在真实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情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圆明园被破坏的惨烈景象,认清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财物的丑恶嘴脸,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理解;其次,教师要善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用心教学,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使情感教学真正得到落实,提升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步,网络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独特的敏感性,网络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网络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与初中历史结合起来将对历史教学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充分收集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量;课上,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音频和视频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营造出生动的课堂效果。例如,在讲香港和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再现港澳回归的场景,再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配合响亮的国歌,使学生燃起浓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将情感教学和知识教学相结合,达到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教学目的。4增加社会实践教学历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基础、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感悟历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本市具有历史意义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历史遗迹等,在假期还可以组织同学进行历史文化之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有机会更为真切的感受历史,引发思考。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向长辈请教,如在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学生就可以通过向祖父、祖母以及父母询问他们年轻时生活各个方面的状况,对比现在的生活状况,总结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在类似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研究,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性,更容易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4总结
初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初中历史教学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应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充分重视。初中历史教师也要分析当前的历史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与时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贾红英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江艳梅.分析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1)
[2]李社利.五环节教学法———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新课标下,传统教学中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观念、课堂“填鸭式”和学生完完全全充当“听众”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因为它们将原本较有吸引力的历史变得枯燥而乏味。教师以量求质,要求学生大量记忆知识,学生勉强着自己死记硬背,导致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遭到扼杀。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肩负起责任,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学知识,促进初中历史的进一步优化和改革。
一、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应试心理的影响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历史教师一味强调学生加强对课本内容的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考试。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轻描淡写和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反而成了学生难以感受历史深意,无法正视历史教学意义的最直接原因。另外,在初中学习阶段,历史不是学生的“主课”,成绩的优劣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所以很多人在呼吁取消初中历史的教学任务,声称借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其实这种极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家长、学生甚至学校对历史学科的漠视,他们看不到历史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意义。
2.理论脱离实际
“以史为鉴”告诉我们,历史不仅是在重现过去,它更是要与今天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换言之,历史教学不可以脱离实际。因为教学一旦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便会疲于学习,甚至产生“历史学习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心理,从而降低学习热情。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途径是死记硬背,主要目的是得高分,他们认为历史是一门难学而又无用的学科,所以常常会出现花费大把时间记忆但隔天就忘知识的情况。在单纯应试心理的指引下,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难以具备历史素养和人文科学品质。比如,学生在看新闻或读报纸时,看到一些社会问题,但却没有足够的分析透视能力,完全不知其所云,这就是历史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结果。
3.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首先组织教学,然后复习上一课知识,接着教师开始讲述新课,学生巩固新课,最后再布置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循环着,不掺杂任何改变和创新。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知识记忆要求,也许学生可以得到暂时的优秀成绩,但长远来看,这实际上却降低了历史的实际价值,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因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变,否则历史永远无法发挥功效,也始终达不到新课标要求。
二、创新型初中历史教学
1.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新课标的提出是我国教学观念的转折点,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将曾经的应试心理变教育情怀,让学生学会以人为本,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准确定位,看清楚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自己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比如,在学习“中日”知识点时,我并不是从上课讲到下课,而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让他们对本课中的基本人物、事件主体、具体时间进行归纳,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先前准备好的该时期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视频影音中全面地了解历史经过,对清朝衰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巧妙设置情景,让学生假想自己身处清朝,想一想面对该时期社会上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如何应付、怎样改革。解绑学生思维,让他们自由畅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这节课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归功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即改变以往单方面知识输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发现、探索和总结的主体,在思考中提高人文科学素养。
2.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生本理念,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由互动,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收获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注重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创设。最后,在教学中必须注入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学知识和想法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大胆假设和创新。具体创新型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
(1)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团体协作性。在合作学习模式之下,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探讨时间,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顺畅,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先将任一历史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对该知识点进行探究、总结和归纳,每个小组由代表展示探讨结果,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便于知识巩固。
(2)设问探究。教学内容可以经过整合,以问题的形式串联在一起,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分析提示下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掌握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脉络。
(3)情境教学。历史知识发生在过去,仅靠文本信息和插图是无法让学生准确把握知识要点的,所以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进而更清晰的感知问题,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意义深重,以史为镜,可以明是非,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的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新课标为教学准则,不断创新和优化历史课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琼.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