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分析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博弈分析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博弈分析方法

篇1

(一)理想状态博弈

假定市场上有两个实力相当的厂商A、B,在竞争初期产品无差异,产品价格及市场占有率均相同,两厂商沿着相同的路径进行征信体系建立,若同时成功,两个厂商平分市场。此外,假定政府的制度设置是充分有效的,实施征信的社会信誉体系可以得到充分保护。在上述假定下,A、B两企业分别都有两种战略:实施征信。

在社会征信体系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企业有实施征信体系的动力。当A实施征信体系时,其企业发展得到支持,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B如选择不实施,就会逐步失去竞争力,丧失市场份额;若B也实施征信体系,那么假定双方市场竞争能力同样提高,市场份额保持不变,但产品附加值提升,博弈双方的利润率提高,收益也都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博弈的均衡解是(征信,征信),增加了博弈双方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征信行为得到有效激励,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鼓励征信机制实现的氛围,促进社会整体信誉体系的提升。

(二)智猪博弈

由于征信是一项长期不确定的活动,厂商很可能不会同时取得成功。假定A为信誉高的企业,B为信誉低的企业,A的征信所带来贡献率高于B,这时就会出现智猪博弈的现象。

在这个博弈中,没有“剔除劣战略均衡”,因为A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劣战略。但是,B有一个劣战略(即“征信”),因为无论A如何选择,B选择“不征信”都比选择“征信”更好一些,所以B会剔除“征信”,而选择“不征信”。A知道B会选择“不征信”,自己只能选择“征信”,因为“不征信”的收益为0。所以,这时的纳什均衡是(征信,不征信),是一种“重复剔除劣战略的占优战略均衡”,其中B的战略“不征信”占优于战略“征信”,而给定B剔除了劣战略“征信”后,A的战略“征信”又占优于战略“不征信”。所以,在市场上,信誉高的企业要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投入资金进行征信体系;但是大量信誉低的企业却不会花成本去进行征信体系,而是等待信誉高的企业的征信体系的建立,继而进行虚假模仿。从短期来看,智猪博弈中信誉低的企业可以通过虚假模仿节省成本,从市场中获得一杯羹;但是长此以往,信誉低的企业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自身成长壮大;对于信誉高的企业而言,就必须始终保持高信誉的领先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囚徒困境

如果社会信誉体系的保护力度不够,加上征信体系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不少征信体系建立之后很容易产生“征信外溢”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厂商就会倾向选择“不征信”策略,而等待接受征信企业的“征信外溢”。当所有厂商都选择了这种“最优”等待策略时,征信体系活动就可能陷入停滞状态。根据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机制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当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对称性以及非充分竞争等经济特征普遍存在时,市场机制将不能自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企业征信动态博弈分析

上面分析的几种博弈都是静态博弈,现实中企业进行征信体系的行为选择有先后顺序之分,是一种“动态博弈”。例如,假设企业A和B分别决定在同一时间上进行征信体系建设,由于市场需求有限,在同一细分市场有两家供应商,超过了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供大于求会导致各自亏损1个单位。如只有一家企业在该产品进行征信体系,它可以全部售出,赚得利润1个单位。假定A先决策,B在看见A的决策后再决策是否开发该技术。

在“博弈树”的每一条“路径”末端,用向量给出A和B的支付,可以用“逆向归纳法”求解这个博弈。在B进行决策的两个“决策结”上,B在左边的决策结上选择“不征信”,而在右边的决策结上选择“征信”,即给定A征信,B就不征信;给定A不征信,B就征信,B应避免同时与A都选择征信而蒙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A在自己的决策结上当然选择“征信”,因为他预计当自己选择“征信”后,B会选择“不征信”,自己就净赚1个单位。当B威胁A:“不管你是否征信,我都会在这个信誉体系上进行征信。”倘若A将B的话当真,A就不敢征信,让B单独实施征信服务获利。但是,B的威胁是“不可置信”的:当A不理会B的威胁而果断地实施征信体系时,B其实不会将事前的威胁付诸实施,因为在A已实施“征信”的情况下,B的最优决策是“不征信”,而不是。因此,均衡解是(征信,不征信)。

三、企业征信不对称信息下的博弈分析

不对称信息,是指一些局中人拥有别的局中人不拥有的“私人信息”。当前,征信体系建立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施征信活动的交易市场效率很低。这是为什么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卖方比买方更多地知道征信体系的实际情况,但卖方不会将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如实告诉买方。买方也知道这种情形,因此在开出价格时会考虑到该产品的有效性问题。假定没有问题的好产品价值20元,有问题的产品只值10元,并且假设买方认为市场上出现好的产品和坏的产品的可能性各占一半,买方开出的价格不会高于15元(1/2*20+1/2*10)。这时,如果卖方的产品果真是好的,他就不会出售,好产品会退出市场,但当卖方的产品是坏的时,他会十分积极地将只值10元的产品按15元卖给买方。但买方知道愿意按15元卖的产品一定是坏的产品,从而认定市场上全是坏的产品。所以,除非他愿意买一项坏的产品,否则他会退出市场。当他愿意买坏的产品时,他只开出10元的价。于是,产品交易市场或者建立不起来,没有买主;或者完全充斥着坏的产品,真正的好的产品退出市场,而坏的产品在不断成交,但价格很低。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产品交易市场的恶性循环,最终抑制众多企业建立征信体系的积极性。

四、结论

(一)加大社会信誉体系的保护力度

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具有激励征信的功能,能够有效解决征信体系溢出的外部性问题。

(二)完善产品交易市场机制

完善产品交易市场,有助于克服不对称信息和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征信企业的产品的定价更为容易、合理,并能有效降低征信转移的困难,增加征信体系成果的收益。

(三)搭建社会信誉服务建设

征信体系,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社会效益大大高于私人收益,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性质,私人或单个企业则缺乏参与此类征信活动的动力。

篇2

关键词:滤波器;陡度;抽样频率;频率混叠

中图分类号:TN7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373X(2008)1906702

Method of Analyzing and Designing Anti-aliasing Filter

SONG Jun,ZHAO Mingzh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Forests Un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

Abstract:The high-rank anti-aliasing filter is often used to avoid spectrum aliasing in signal gathering system.In an effortto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designing filters,the relations among the anti-aliasing filter′s roll-off rate,rank,sampling frequency and the recognition of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re discussed and analysed in detail,then a reasonable method to choose and design these three ones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anti-aliasing filter,sampling frequency and A/D converter.The results provide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design of anti-aliasing filter and signal gathering channel.

Keywords:filter;roll-off rate;sampling frequency;spectrum aliasing

1 引 言

信号采集中,当信号频率(f)超过1/2采样频率(fS),即f>12fS时,在时间域上会出现f′=fS-f的拍现象,其最大幅值与输入幅值的关系基本保持不变[1-3]。在频域上出现频率为f′=fS-f的假频,这就是折叠效应造成的混频现象,亦称频率混叠现象或频率混淆现象[4-6]。为此,一般采用高滤波陡度的抗混叠滤波器,以消除频率混叠现象。但如果单纯依靠提高滤波器的陡度来达到要求,无疑将提高滤波器设计难度和成本。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综合考虑滤波器的陡度、阶数及系统抽样频率和ADC的分辨率可以在消除频率混叠现象的同时,有效降低滤波器设计的难度和成本。

2 滤波器陡度、系统抽样频率及ADC分辨率三者关系

2.1 理论分析

对信号不失真采样,一般需满足奈奎斯特抽样定理(Nyquist Sampling Theorem)[7]:

(1) 被抽样信号为带限信号,即信号最高频率fmax≠∞;

(2) 采样频率至少为被抽样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即fS≥2fmax。

这就要求信号在进行采样之前,必须进行低通滤波,通常称为抗混叠滤波,也称去混淆滤波。由于抗混叠滤波器的截至频率fh直接决定被采样信号的最高频率fmax,且通常有fh=fmax,故采样频率fS与该截至频率fh的关系为:

fS=k・fh(k≥2)

(1)

此外,抗混叠滤波器在高于截频fh部分的陡度R也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将被采样信号中高于fS/2的噪音信号衰减到ADC(模数转换器)的量化阶梯q以下。

如图1是一低通滤波器的波特图。

其中,0~fh为有用信号频率范围,与该范围以fS/2为轴对称的频率范围是(fS-fh)~fS,若在这个频段上存在噪音干扰,则采样后这些噪音就会折叠到0~fh的信号频段上,这就是所谓的假频干扰,(fS-fh)对应的虚线也称有效假频线。为了滤除假频干扰,就必须将(fS-fh)~fS频段上的噪声衰减到ADC的可量化电平q以下。从最坏情况考虑,假设有用信号的最大幅度(为VS)分量出现在频率f=fh处,干扰噪声中幅度最大(Vn)的频率分量出现在f=fS-fh处。抗混叠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为k(f),通带内理想,设:

图1 典型低通滤波器波特图

当f=fh时:

k(f)=kS=1(2)

当f=fS-fh时:

k(f)=kn

(3)

为了使抗混叠滤波后信号的最大幅度分量不超出ADC的最大量化电平E,噪音干扰的最大分量低于ADC的量化阶梯q,要求:

VS・kS=VS=E

(4)

Vn・kn=q

(5)

由式(4)和式(5)可得:

-20lg kn=20lgEq-20lgVSVn

(6)

若ADC量化的位数为m,则E=2m・q,并令B=-20lg kn代入式(6)得:

B=-20lg kn=6m-20lgVSVn

(7)

设0~(fS-fh)之间有fh的L个十倍频程(decade),即:

fS-fhfh=10L

(8)

由式(1)和式(8)可得:

L=lg(k-1)

(9)

这样,抗混叠滤波器的陡度R:

R=BL=Blg(k-1)

=6m-20lgVSVn・1lg(k-1)

(10)

2.2 三者关系讨论

由式(10)可见,抗混叠滤波器的陡度R与ADC的量化位数m、采样频率fS=k・fh以及信号噪声幅度比VS/Vn有密切关系:

(1) 当采样频率和ADC位数一定,即k和m固定时,信号噪声幅度比越大,对滤波器的陡度要求越小;

(2) 当采样频率和信号噪声幅度比一定,即k和VS/Vn一定时,ADC位数越少,对滤波器的陡度要求越小;

(3) 当信号噪声幅度比和ADC位数一定,即m和VS/Vn一定时,采样频率越高,对滤波器的陡度要求越小。

2.3 实际滤波器陡度设计分析

以最常见的模拟巴特沃斯(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为例,分析如何针对不同分辨率的ADC选取抗混叠滤波器的阶数、陡度及采样频率。

N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为:

k(f)=11+ff02n

(11)

f0为滤波器的截频,陡度为:

R=20n dB/dec

(12)

综合式(10)和式(12)可得:

n=0.3m-lgVSVn・1lg(k-1)

(13)

篇3

(讯)Facebook今天公布的10-Q数据报告显示:在今年6月份,通过移动端,而且只通过移动端访问Facebook的用户数已经高达1.02亿,这个数字相比于3月份的8300万,增长了23%。也就是说,短短3个月内,又有1900万的用户抛弃了Facebook桌面端。

这对Facebook来说不是个好消息,因为Facebook目前主要的广告收入还是来自桌面端。用户大规模从桌面端向移动端转移,而且,这个趋势应该还会持续,意味着Facebook的广告收入将会锐减,而它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其在移动端的广告收入,才能保持总收入的平衡。

但是,Facebook在移动端的广告投放在今年二月才刚刚开始,跟桌面端的广告投放模式相比,还非常不成熟。在移动端,手机屏幕过小,不能像Facebook的桌面网页那样有侧边栏,让Facebook随心所欲的投放广告。Facebook的一张桌面网页一般能投7条广告,可以说容量强大,而在Facebook的移动页面上,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广告仅仅是偶尔出现在用户新闻流里的“Sponsored story(品牌赞助故事)”。

其实Sponsored story是一个不错的移动端广告投放方式,它赚取的用户点击率一般是桌面端广告的13倍。Facebook每天也能从其移动端的Sponsored story赚到50万美元,但这也只是Facebook总广告收入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CFO David Ebersman在Facebook的第一次财报会上说,“我们会严格管控Sponsored story在新闻流里出现的频率,过多的Sponsored story肯定会大大降低用户体验。”

因此,仅仅靠Sponsored story肯定满足不了由于用户转移分摊给Facebook移动端广告收入的压力。更严重的是Facebook是一家严重依赖广告收入的公司,其总营收的90%来自广告收入。因此,Facebook的移动端必须积极探索出一条可行之道,扛起Facebook总营收的压力。(编选:)

篇4

[关键词]岸基雷达系统;海杂波;特性分析;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87-01

1、岸基雷达的海杂波特性

1.1 幅度分布特性

一般情况下,海杂波的幅度基本处于锐利分布和对数-正态之间。不同分辨率的雷达系统面对不同海情海杂波的后向散射性差异较大。

(2)根据目标的结构特征,对第一步得到的二值图象进行形态学处理。首先采用3×3的结构元素对S1(z,y)做开运算得到S21(z,y),目的是抑制S1(z,y)中的强相关噪声。其次,根据目标的长条形分布特征,在方位上方向上,即垂直方向上对S1(z,y)做开运算和闭运算,得到二值图像S22(z,y),目的是进一步消除S1(z,y)中的杂波,结构元素为1×N的长条形。N的大小可以根据目标长度调整,这里取N=7。最后在距离方向上,即水平方向上对S22(z,y)做闭运算,结构元素为3×1的条形模板。实验采用某型雷达记录的视频数据。

3、结束语

海杂波是影响岸基雷达系统目标检测与跟踪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既可以将海杂波看作是一种随机过程,也可以将视为一个混沌的系统,仅从幅度信息或能量信息来抑制海杂波是非常不现实的。本文结合海杂波的特性,从图像处理的角度出发,在时域方面抑制海杂波的是切实可行的,更多如多帧雷达图像等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岸基雷达在海杂波背景下目标检测的实现也是有益的。而广大技术攻坚人员为抗杂波仍需付出不懈努力,力求抗杂波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赵巨波,符燕,耿文东;海杂波统计特性分析[J];现代雷达;2011,27.

篇5

关键词 阻抗圆图;天调网络;匹配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57-02

以上两式即为串、并联阻抗相互等效转化的基本公式。由此两式可知,当改变串联阻抗电抗值(或电阻值)时,因其Q值发生变化,则并联等效后的阻抗值将增大。同样,当改变并联阻抗的电抗值(或电阻值)时,因其Q值发生变化,则串联等效后的阻抗值将减小。

因中波广播发射天线调配网络通常只用电抗元件(电感、电容)组成,故网络调配时,只改变电抗元件值,来完成网络的匹配调试。

2 用普纳PNA3628矢量分析仪调整网络匹配的方法

由于中波天线匹配网络常用正Γ或反Γ型网络,在此,我们就以Γ型网络为例,分以下几种情况来谈谈其调整匹配的方法。

首先,将仪器按说明正确连接,并按要求加电预热,开路、短路校正及校零。然后再接入被测网络。

1)当仪器测量阻抗点位于r=1圆内时,由式8可知r>1时,此时阻抗的实部电阻大于馈线特性阻抗。当阻抗点位于水平轴下部时,其虚部呈容性电抗,位于水平轴上部时,呈感性电抗。两种情况下,调整方法相同,只是所用电抗元件可能不同。从仪器显示阻抗点位置可知,将阻抗点移动至匹配圆有两种路径。

下面我们以阻抗点位于水平轴上部为例加以说明:

如图2的A点,此时,由于r>1,f明此点电阻大于馈线特性阻抗,应降低阻抗实部电阻。由阻抗串并联相互等效公式可知,将并联阻抗等效为串联阻抗时,才能降低阻抗,因此应先给天线阻抗并联电抗元件。用仪器测量该点阻抗,然后调节并联电抗值的大小,使阻抗点落在匹配圆上,此时说明此并联阻抗等效为串联后的阻抗实部电阻与馈线特性阻抗相等(并联电感时,阻抗点逆时针移动,落在水平轴上半部分的匹配圆上;并联电容时,阻抗点顺时针移动,落在水平轴下半部分的匹配圆上。至于并联哪种元件,以元件值适中,便于选用或根据需要进行选用)。此时根据其虚部电抗性质和电抗值,串联一个电抗性质相反,电抗值大约相等的电抗元件,再仔细调节此电抗元件值,使匹配网络输入阻抗虚部电抗为0,此时网络串联谐振于工作频率,即达到匹配。此网络称为反Γ型网络。

2)当仪器测量阻抗点位于r=1圆外时,由式8可知此时r

现以阻抗点位于水平轴下部为例来加以说明:如图2的E点,此时由于r

实际调整时,先将仪器校准成测导纳状态(开路校短路,短路校开路),然后再调整所串联的电抗元件值,使阻抗点落在仪器屏幕显示的匹配圆上(阻抗点在等r圆上顺时针移动时,串联电感;逆时针移动时,串联电容。至于串联哪种元件,以元件值大小适中,便于选用为宜)。这时读出仪器所测量的导纳值,然后再并联一个与测量电纳值大小相等,性质相反的电纳元件,使其并联谐振于工作频率,即可达到匹配。此网络称为正Γ型网络。

由以上调整方法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1)在调试天调网络时,就Γ型网络而言,当天线阻抗实部大于馈线特性阻抗时,并联臂为调整阻抗实部大小的元件,将其调整为实部阻抗与馈线特性阻抗相等即可。串联臂为调整阻抗虚部大小的元件,将其虚部电抗值调整为0附近即可。

篇6

WTO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管理全球经济和贸易秩序的同时,也为各成员国进行多边博弈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成员国通过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取消壁垒、进行平等的自由贸易,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利益,也使成员有机会平等地参与国际竞争。上世纪50年代起,博弈论作为一种方法论在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开始运用这一全新方法从不同角度对GATT/WTO的产生、规则和运行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博弈论;GATT/WTO;国际经济政策

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大多是研究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完全竞争且信息充分对称的假设下进行决策,以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却忽视了外部变量对经济行为主体决策的影响。博弈论作为20世纪70年之后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的方法论,紧紧抓住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利益冲突与协调以及策略相互制约这一关键,提出了比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更贴近实际的分析方法。博弈论的广泛运用为现实中复杂经济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最佳分析工具,拓宽了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GATT/WTO就是一种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产物,为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贸易行为准则,对协议实施中的问题和未来贸易自由化提供了谈判的程序,以达到各成员均从中获益的博弈结果。所以说,GATT/WTO是一套使成员之实现制度性合作博弈以摆脱非合作博弈的制度安排,这套制度安排确保所有成员实现福利改进。

一、博弈论方法应用于GATT/WTO研究

真正将博弈论方法应用于GATT/WTO研究始于美国学者McMillan(1986)。他通过建立关税博弈模型,证明了“互惠贸易协定能增进国民福利”这一命题,从而为GATT/WTO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ixit(1987)研究了在无限重复博弈条件下的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问题,结果显示,通过对背叛国家惩罚的可信威胁,世界可以维持一个低于纳什均衡关税的合作关税水平。

Thomas Hungerford(1991)进一步将关税博弈模型扩展至非关税博弈领域,得出类似结论,即“削减非关税壁垒也会增进双方的福利。”

Hoekman和Kostecki(2001)结合乌拉圭回合谈判,从博弈论视角论述了WTO多边贸易谈判的运行机制和互惠性质,指出“在WTO支持下的多边贸易谈判可以被认为是制定国际贸易博弈规则的努力”,“多边贸易谈判是多阶段、多议题、多方的博弈”。

Bagwell和Staiger(2002)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世界贸易体制的理论基础和运行机制,利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解得合作博弈情况下的关税均衡,称之为“政治最优关税”,进而说明了WTO体制和规则框架的经济原理。

二、WTO的体制、规则和运行机制

盛斌(2001)借鉴Bagwell和Staiger的博弈模型,系统地解释了WTO的目的是各国通过合作博弈来摆脱非合作博弈情况下的“囚徒困境”,说明了WTO体制和规则框架的经济原理和哲学理念。该文可被视为国内运用博弈论研究GATT/WTO的奠基之作。

夏晖和韩轶(2001)从博弈论角度,以两国关税政策静态博弈模型为基础,分析了WTO成立的原因及条件。该文为用数理博弈模型研究GATT/WTO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冯春丽和周骏宇(2005)从制度经济学的层面,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WTO,指出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是WTO规则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并利用一个收益不对称的智猪博弈模型分析了权力结构的变动所引致的WTO制度变迁。

三、多边贸易谈判中的博弈

施锡铨(2001)运用不完全信息博弈、复杂变量的博弈和盈利函数的估计,分析了中国加入WTO谈判过程中一系列讨价还价的博弈问题。

刘光溪和查永贵(2003)运用“双层博弈”理论分析了中国复关入世谈判中的博弈现象,阐释了谈判历程复杂而艰巨的原因;他又与邹彦(2003)研究了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博弈战略,建议我国必须抓住时机,改革“不谋于众”的谈判体制,增强政府谈判能力,为国内企业奠定迎接挑战、公平竞争的良好基础。

四、运用博弈论就WTO的某一具体规则进行研究

房向明和侯光明(2002)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我国反倾销部门与外国企业的博弈模型,给出了我国对外倾销企业的罚款系数以及我国反倾销调查概率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加强我国反倾销力度的建议。

杨仕辉(2005)将WTO保障措施规则转化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重点比较和讨论了对一国和两国同时实施保障措施的区别,以及保障措施对实施国和目标国贸易条件、产品选择的影响。

杨波(2007)运用博弈论和经验检验的方法,分析得出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对称导致国家间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量的差距,发达国家由于具备在技术和贸易两方面的优势,更倾向于主动采取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战略,而发展中国家则被迫采取亦步亦趋的跟从策略。

综观上述研究成果,中外学者运用博弈论来研究WTO在国内外还很空白,在研究成果、内容上都带有探索性和尝试性。作为一种方法论,将博弈理论作为研究GATT/WTO的视角,不仅可以有效诠释GATT/WTO的制度基础、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也能说明GATT/WTO成员在世贸组织谈判中的动态博弈策略,从而为GATT/WTO的确立和运行提供一个全新的解释途径。

然而,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WTO博弈论的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内容上显得过于分散,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无法形成对WTO博弈论的全面解释。同时,在定量分析方面,由于统计数据的不同与缺失,多边博弈在确定真实支付函数时也受到很大限制。

参考文献:

[1]盛斌.WTO体制、规则与谈判:一个博弈论的经济分析[J].世界经济,2001,12:3-12.

[2]夏晖,韩轶.世界贸易组织的博弈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05:520-524.

[3]冯春丽,周骏宇.WTO制度的博弈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04:54-57.

[4]施锡铨.由WTO谈判所衍生的博弈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03).

篇7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实践教学;计量分析;博弈分析

一、引言

新古典效用理论认为,不确定条件下的最终效用水平是每种结果的效用乘以客观概率加权后形成的,且在决策过程中偏好是稳定不变的。法国经济学家阿莱(1952)通过实验发现,决定期望效用水平的是主观(而非客观)概率,而且决策者的偏好是不稳定的。卡尼曼和特沃斯基(1974)从有限理性出发,借助心理实验,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前景理论),标志着行为经济学的诞生。行为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是以经济实验为基础的,从国际上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一些大学里设立了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教学中心,针对具体的课程项目,开发专门的创新创业实验平台,指导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近年来,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围绕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实验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为核心学科,以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包括行为决策实验室、脑神经实验室、视觉认知实验室及人力资源测评实验室,上述实验教学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服务。虽然国内外知名院校在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但对于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而言,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许多院校的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演示、问卷抽样等方法进行讲授,这样会存在以下弊端:首先,学生仅仅从理论层面感知什么是行为经济学,无法深入理解行为经济学的本质应用;其次,教师仅仅通过演示文稿或课堂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无法将自己授课思路完全展示给学生,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第三,单一的讲授方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学科交叉实现实验方法创新,对于提升行为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计量分析的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自从丹麦经济学家弗里西(1930)创设了计量经济学会以来,计量经济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量方法技术和方法不断升级,为经济实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引入Eviews和Stata等专业的计量分析软件,采用相应的计量方法,对具体的行为经济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①田树喜韩颖(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9)摘要: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实验为基础,研究有限理性当事人经济行为决策的新兴学科。目前国内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众多问题,急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计量分析和博弈分析方法,丰富和创新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教学,实现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经济博弈论的学科交叉,提升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质量及大学生创新意识。关键词:行为经济学;实践教学;计量分析;博弈分析学案例开展实验教学,成为行为经济学实验方法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与相关网站建立数据链接,同时面向企事业单位、政策决策部门进行走访调研,获得了实验数据资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标准化处理,形成了基于经济行为计量分析数据库和案例库资源,为行为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方法创新提供基础支持。

(一)计量分析方法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依据统计资料,采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交叉学科。其中,经济学为计量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数学为计量经济学提供研究方法,统计学为计量经济学提供资料数据。计量分析方程主要包括经典假设下的单方程分析方法、联立方程分析方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其中,单方程分析方法研究的是单一经济现象,联立方程分析方法研究的是经济系统问题,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通过数据挖掘经济变量之间的行为联系。由于许多行为经济学问题都体现出很强的时序性,所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行为经济学领域应用广泛。时间序列计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平稳性分析、均值方差分析、协整分析、因果分析、误差修正分析等等,应用上述时间序列计量方法对市场上的非理性经济行为进行实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金融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不确定性和非理性,金融时间序列经常表现出波动异常的情况,导致市场风险加剧。针对这一特征,应依托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系列计量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ARCH模型首先是由恩格尔(1982)最早提出,该模型的主要思想是时间序列随机误差项的条件方差与它的前期值显著相关,因此,如果某一时间序列的本期条件方差与前期随机误差项线性关系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该时间序列的波动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效应,形成非理性的波动积聚。为了规避ARCH模型中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可能产生的多重共线性,勃列斯福(1986)提出了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来分析时间序列条件方差的波动特征。恩格尔(1991)进一步拓展了指数型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EGARCH)模型来计量时间序的非对称波动效应。下面本文以行为经济学中“羊群效应”为例,阐述ARCH系列模型计量方法在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应用。

(二)实验案例分析

“羊群效应”原指牛、羊等动物成群地觅食、活动的行为,引申到人类社会是指某(类)决策者与大多数人一样去思考、感觉和行动。学者们将“羊群效应”定义为后继者在观察到前面行动者行为的条件下,会做出独立于个人思考的盲从决策。“羊群效应”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金融市场在这种群体活动的状态下,行为人必然经常受到其他行为人和整个行为环境的影响,产生攀比、模仿及互相传染的行为倾向。在市场出现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这种非理性的从众行为会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众多同方向的预期导致价格偏离均衡,并形成套利限制。在心理的作用下,这种非理性无法互相抵消,反而互相加强,由此产生“羊群效应”。2015年,中国股市上演了“过山车”式行情。年初,受人民银行量化宽松以及融资融券业务拓展等系列利好因素的影响,中国股市迎来了杠杆式上涨。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该种指数由3月份最低的3286点上涨到6月份最高的5166点,市场上形成了“追涨”羊群效应。但从6月中旬开始,以人民银行出重拳清理配资为导火索,中国股市开始急速下跌,到8月下旬,上证综合指数又跌至2850点,市场形成了“杀跌”的羊群效应。针对中国股市在2015年投资者非理性的“羊群效应”案例,本实验组织学生收集股票市场实验数据,借助Eviews软件进行实验分析:首先采用ARCH系列模型检验股票市场的波动积聚效应,进一步利用EGARCH模型检验市场上是否发生了非对称波动的杠杆效应,随后,以实验结果为依据,从投资者的行为心理视角分析“羊群效应”的形成原因。通过上述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分析股票市场的暴涨暴跌以及投资者的行为心理,实现计量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交叉结合运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三、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博弈方法创新设计

传统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市场上信息是充分和对称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也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因此,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不存在冲突。博弈论认为,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对称是常态,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也经常存在冲突,经济学应针对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进行直接研究。自从美国数学家纳什(1950)开创了非合作博弈研究范式以来,博弈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博弈分析方法也成为行为经济实验创新的重要方面。应用博弈分析方法开展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需要引入Z-tree和Matlab等专业软件,同时,行为博弈实验教学还需要借助130相关的心理实验设备作为实验平台。

(一)博弈分析方法

博弈(game)是指一些个人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进行策略选择并加以实施的过程。基于对参与人的理性假设不同,博弈可分为完全理性博弈和有限理性博弈,其中,应用于行为经济分析主要是有限理性博弈分析方法。有限理性意味着博弈方往往不会在一开始就找到最优战略,必须通过学习和试错找到最优策略;有限理性也意味着至少有部分博弈方不会采取完全理性的均衡策略,因此有限理性的均衡策略是不断调整和演化的结果,而不是一次博弈的结果,且即使达到了均衡也可能再次偏离。另一方面,基于对参与人所处信息环境的假设不同,博弈论又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其中,应用于行为经济分析主要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方法。不完全信息意味着参与人不完全了解对手的类型和信息状况,往往依据贝耶斯条件概率预测对手的策略选择,因此均衡策略是不确定的,只能以一定的概率出现。下面本文以“欧洲债务危机”中当事方的行为选择为例,利用不完全信息环境下有限理性的博弈分析方法,阐述博弈论在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中的创新应用。

(二)实验案例分析

2008年伊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希腊政府率先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由此导致财政赤字大幅增加。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当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12%,累计的公共债务将达到GDP的113%,远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上限。2009年12月,三大评级公司(穆迪、标普、惠誉)纷纷下调希腊债务评级,欧债危机由此拉开大幕。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长期原因在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高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导致的经济增长缓慢。沉重福利负担使社会支出不断增加,形成收支缺口,收支缺口扩大导致信用风险上升。欧债危机爆发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欧元区自身的体制性缺陷,即统一的货币政策与独立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欧元诞生后,由欧洲央行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各成员国仍保有独立的财政政策,欧洲央行以控制通胀为首要目标,控制货币发行,这样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欧元区各国不得已采取财政扩张政策应对,导致过度负债。面对债务危机,欧洲央行和危机国均面临两难选择。从行为博弈角度出发,欧洲央行有(救助、不救助)两种行为策略;危机国政府有(紧缩、不紧缩)两种行为策略。如果欧洲央行采取救助策略,危机国的最优策略则是不紧缩,但这样会导致危机国的道德风险问题,并会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如果欧洲央行采取不救助策略,危机国的最优策略则是选择紧缩策略,但这又会引起国内民众的不满,引发国内动荡。现实中,欧洲央行和危机国难以准确预测经济形势的变化,因此处于不完全信息环境中,同时,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形势,博弈方难以形成理性决策,因此,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一直在持续发酵,各方难以形成均衡的策略选择。依据上述分析,本实验将学生进行相关分组,逐次分别担任欧洲央行和相关危机国角色,利用Z-tree软件,采用不完全信息有限理性博弈方法分析欧债危机的形成和蔓延,实现经济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的有效结合,拓展行为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结语

在当今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仿真模拟数据资源,将计量经济学和经济博弈论等工具引入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切入点,并且取得良好效果。行为经济学实验强调在经济研究过程中的心理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引入,但并不拘泥于相关学科的固有研究方法,而是锐意创新,寻找更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研究方式,实现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有到优”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雪军,杨晓兰.行为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4.

〔2〕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3〕谢炽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

〔4〕蒋军锋,殷婷婷.行为经济学兴起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J〕.经济学家,2015,(12):69-78.

篇8

关键词:体育 课程改革 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29-03

多方面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大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甚至低于中学生标准。

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将怕累(54.5%)、没有喜欢的项目(51.3%)和没有习惯(50.0%)列在前3位。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通过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学生体育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安排、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要体现出“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并且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对博弈理论的理解运用,研究学生心理活动,从而更好的设计课程,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博弈现象

根据博弈理论的基本概念,将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博弈方,二者就是博弈过程中的局中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考评方法都可以看作是教师采用的策略集,而学生对体育课的行为态度则可以看作学生在博弈过程中的策略集;在教学过程这场博弈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教学结果,就是所谓的支付函数。

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这些元素,符合博弈理论的基本概念,所以体育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一场博弈。其中,博弈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策略集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教学方法、对体育课的态度、对学生的管理、以及考勤方法、考评方法等;博弈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的策略集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对体育课的态度、学习态度、运动态度、对考评的态度为学生等;博弈过程中教师所期望的理想效用包括教师能够顺利的完成课时任务,让学生更多的进行身体运动,顺利的学会运动技能,并为学生培养体育兴趣;博弈过程中学生所期望的理想效用包括不用太费力就能够完成任务,获得好的考评,在体育课上玩的高兴,学会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这场博弈中所达到的实际教学效果就是博弈双方所得到的博弈效用。

2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博弈现象分析

2.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力度的博弈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表述了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各项指标以及相对的评价措施,其目的是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监测学生体质变化,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学生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但是资料显示,很多教师对该标准体系的讲解程度较低,没有让学生认真的了解该标准的涵义和意义,使学生无法使用该标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对于教师是否认真执行该标准以及局中人受益情况可以用博弈矩阵来分析。

表1中所表示的g为教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真程度,s为学生参与锻炼的自觉程度。p为不参加锻炼学生受到惩罚的收益,t表示教师不认真执行标准的收益力度,k表示教师不认真执行标准、不参加锻炼学生的收益力度,r则表示教师不认真执行标准受到学校处罚的收益力度。从表1中可以进行分析:当教师执行程度g为固定值时,学生的参加锻炼和不参加锻炼收益情况为F1=0+0,F2=-p*g+k*(1-g)。令FI=F2,则g=1+k/p,也就是说教师以g=p+k/p的认真程度来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时,学生参加不参加体育锻炼所得到的收益是一样的;当学生参加锻炼程度s为固定值时,教师执行标准认真和不认真的收益情况为Y1=0+0,Y2=t*s-r*(1-s),令Y1=Y2,则s=1+r/t,也就是说学生以s=t+r/t的程度来参加体育锻炼时,教师认真与不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看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g=p-k/p,s=p-r/t(k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与学校加大对教师认真的惩罚力度呈正相关,与教师不认真的收益成负相关;教师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程度与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受到的惩罚呈负相关,与学生存在侥幸心理的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学校加大对不认真的教师的惩罚力度,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而加大对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惩罚力度反而会使教师上课的认真程度下降。

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监管力度,降低对学生的惩罚程度,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提高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认真程度,让教师直接对学生负责,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更好的增强体质。

2.2 体育课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博弈分析

根据博弈理论基本概念可以分析出,体育课程中的博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无限型非零和博弈。

在体育教学过程这场博弈中,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点,即双方共同的效用值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获得体育认知及培养体育兴趣,但是博弈的中心点却是学生是否接受体育锻炼,这时,如何让学生接受体育锻炼就成了教师所关注的焦点。也就是说提高学生接受体育训练的概率,就能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效用收益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就是所谓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享受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产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改变。而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以往的体育教学,教师们采用传统的讲解法、示范法,讲解示范过后就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练习,为了尽快、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采用重复练习法,让同学们一组一组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这无疑会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这样做会降低学生接受训练的概率。

而现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加入了新的元素,比如,口头激励法,每次同学做练习的时候都给与一定的评价,当学生做的好的时候表扬,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不批评,而是指出错误,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分组教学法,将学生按照运动水平分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水平高的同学不用再过多重复简单的动作,水平较低的同学分到一组里,也不会感觉到羞愧;比赛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就是所谓的“以赛代练”,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另外,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尽量让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双方都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用收益值。

2.3 体育课程中教师的管理方法的博弈分析

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要有正确的教学管理方法。好的课程管理方法不单单是教师制定各种约束学生的制度,而是应该在对学生产生一定约束力的同时更能够激励学生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体育教师针对学生迟到问题这个问题会采用“惩罚最后一个”的方法,这样,同学们“反正不是我自己迟到,法不责众”的心理就会被“迟到了会受到很严重的处罚”所代替,学生感受到如果选择“迟到”这个策略会使自己付出的支付函数提高,就会争先恐后的按时到达课堂,同时也会减少学生对教师管理方法的抵触情绪。

另外一种教学管理方法叫做“连坐”。就是说教师规定一个简单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认真学习都能够掌握或者完成,如果有学生不能在预期时间内掌握或者完成的话,那么整个集体都会受到惩罚。如下:

通过博弈矩阵我们可以清晰的分析出,当教师只处罚一个学生是,学生可能会感觉无所谓,反正只是我自己,当教师采用“连坐”这种特殊的管理方法时,学生选择“不掌握”策略时,所得到的支付函数就会远远超出一个人受惩罚,从而改变策略,选择“掌握”。

但是这种“连坐”策略并不是所有状况都能够应用,只能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教师可以确定所有同学都能够掌握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3 结论

(1)根据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体育教学过程符合博弈论的基本概念,故此可以将博弈理论引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博弈理论进行分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更好的进行体育课程改革。

篇9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日益发展,博弈论在交通工程投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将对博弈论的原理、使用及其在招投标范围内的各种模型的构建展开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在深入理解并结合现有招投标现状的情况下构建出基于博弈理论总成本投标报价模型,从而为投标单位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报价模型及建议,帮助确定其投标报价,这样既能提高标单位的中标概率又可以使其获得最大期望收益,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博弈论;投标;报价;分析;研究

当今社会竞争环境复杂,项工程目问题的结果需要多个行为主体共同确定。各行为主体既拥有各自的利益目标,又相互依存。招标单位采取的办法一般是复合标底,简单点说就是招标单位在投标前不确定自己的真实标底,而采用所有投标者的投标报价水平,通过加权取平均数确定最终的标底,这样就需要投标者主要凭个人经验来进行投标,因而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博弈论的理性决策需建立在各行为主体决策的预测结果之上,不可置他人决策于不顾而单独做出。

1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是一个理性决策的过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多个行为主体在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相互影响以及决策均衡性的问题;研究对象为具体的行为特征,在一定范畴内可以称之为对策论。

博弈论三要素①局中人。博弈活动的主要参与人、主导者,称之为局中人。在实际的应用中,局中人不但指自然人、集体,也可以指某种行为。用i来表示,i=(1,2,…,n)。在项目的决策中,局中人均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招投标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2.1招投标与博弈论的联系招投标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也可以看出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应招投标的不同流程,参与的各个主体构成了博弈中的当事人,各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由各自的决策域不同直接表现。在最终决策的制定时,各主体又都受到他人决策结果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开标之前,各个投标人对各自的投标价格并不知晓,而每个投标决策的制定又需要以他人决策的预测结果为前提。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制定不同的投标人构成了博弈理论中的当事人,而各个投标人的决策制定构成了决策域,最终结果的制定共同构成了博弈理论中的支付函数。在博弈论的体系中,通常情况下认为,当信息彼此知晓时,博弈的双方可通过简单谈判即可达成一种双方均能接受的协议。在当信息不完全公开情况下,则需分多个阶段多次交流才能保证所有参与人接受协议。若把招投标的具体过程进行仔细分析,可将采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为招投标模式。

2.2招投标过程中的常见博弈现象

2.2.1先开标后议标现象项目开标后,针对工程价款、相关优惠政策的调整,通常情况下,招标人和投标单位会以议标的形式再次讨论。由于现今的建筑市场,施工单位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为了获取工程,总是以业主的意愿为基本前提,有时甚至不惜以竞相压价的形式以完成中标。一方面,这可以促使工程造价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却违背了公开招标的基本前提,与公开招标公平性相抵触。这也把社会生产的一般市场价值抛到脑后,有时就会造成施工企业无法按照既定目标完成工程,反而使得造价成本提高。由以上分析可知,开标之后又议标实际上是对合同价确立的过度激励。对于目标的激励性,应有可观测性,也应对除投标标价之外的其他目标采取必要激励措施,保证目标的可观测性。若业主单位对招投标阶段的投资控制过度激励,很可能会造成施工单位盲目追求成本,忽视其他目标的现象。故业主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

2.2.2投标人联合与投标人互相倾轧相反,有时为了获得正常的利润以外的超额利润,投标单位会联合起来对哄价进行抬标。这种现象称之为投标人联合。站在博弈的角度分析,博弈的局中人指招投标主管部门和投标人,主管部门的策略为监督整个招投标过程中的是否违规现象,而投标人的策略为联合或不联合,两者共同构成支付函数。支付函数的最终确定,有超额利润来确定。投标人的联合,将对招标造成非常坏的影响,因此,招标单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也可以通过采用邀请招标的形式来实现,同时注意加强在投标截止日期前对所选的投标人的保密,使参与投标的单位彼此不知道有哪些单位参与竞标,建立起非合作型博弈,最终实现投标的有效性。

2.3招投标机制设置招投标过程中的博弈分析,主要是指对评标方法的确定,而评标方法的确定主要是用来解决投标人的积极性。因此,所谓招投标机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应用博弈理论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约束。这种约束应从两个方面展开。

2.3.1个人理性的约束在招投标机制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制定有效激励措施,促使项目参与人愿意在制定的机制中完成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得投标人获取标所得到的利润将远远大于失去这个项目的价值。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着手:①注重于投标实际环境的分析,制定合理可行的标底。②在标底的计算中,要注意按照现有的工程量清单,按照市场价格求算标底。③对暂定标底权重的赋予,应将各有效投标报价中所占相同权重的报价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评分的基准价,实现对市场的正确引导。

2.3.2激励相容约束本约束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选出质量高、信誉好的企业。在激励相容约束的制定过程中,应注意使得所设计的机制尽可能的调动所有参与人的积极性,达到招标单位所期望的目标。激励制度的建立,要注意结合投标单位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过分激励和较弱激励的现象。

3博弈论在投标报价中的应用

3.1博弈论在“合成标底”评标中的应用

3.1.1合成标的打分法的介绍现阶段最常见的评标方法就是合成标底打分法,也可称为复合标底法。该方法将标底进行量化,实现标底的可控制。基本步骤如下:①标底由招标单位制定,并给定一个浮动的百分比范围,当投标报价超过了所允许变动的范围时,视为废标。②对符合要求的投标单位的所有报价,包括招标单位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合成标底。③以合成标底为依据,设定评分标准,对符合要求的投标报价进行综合进行打分。

3.1.2合成标的打分法的特点具体说来共有3点:①不可预知性;②竞争性;③合理性。所谓不可预知性是指标底的最后确定由几方共同确定,该次投标项目的标底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来。竞争性是指评标方法在规则制定时对高于标底的报价制定严格的扣分机制最大程度的限制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合理性是指最大程度上将标底的确定交给市场,并对不切实际的高报价和低保金完全不予考虑,使得复合标底比较合理,反映合理低价的标准。

3.2博弈论投标报价模型的构建针对招投标过程的博弈展开研究,主要是为了防止“围标”现象的出现。为了获得更加接近于真实情况的报价概率分布,模型的构建以评标中合成标底的做法为依托,以评标规则为依据,结合综合标底打分法完成。

3.2.1模型的假设为了方便理解并简便该模型的计算步骤,本文对所构建模型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假设:①在进行标底的编制中,将有些信息设为已知。且这种已知在现实的标底计算中,也是成立的,如定额编制办法中取费基数及取费费率的设定。②对评标方法、评标参数的确定在招标文件中进行设定说明,对某些变量进行固定。③只考虑价格因素对投标报价的影响,其他的因素暂时忽略。本文所构建的博弈论模型应以满足上述假设条件为前提进行,并此为基础前提进行研究。

3.2.2变量的设定模型变量的设置如下:Y:用以表示招标单位编制的招标标底,且本变量为一个相对数值,是可以发生变化的;λ1:计算复合标底时,变量Y所占的权重;λ2:计算复合标底时,所有投标人编制的投标报价所占的比重。当投标方报价处于合成标底的有效范围内时得满分,超出范围或小于范围值时,相应的进行扣分。上文各变量的确定后,可以根据其逻辑关系得到下列几个计算式。

3.2.3报价模型由公式(2)可知:对于标底H,我们可以得出我方对该项目报价与合成标底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即是由于a和n在某种不确定性导致的我方报价与合成标底之间的误差E。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得分有一个限定的氛围,不以满分为标准设定,也就是说最终的中标者不一定获得满分,在运用本方法进行计算时,应将各个误差E用矩阵的形式来进行表示。如3.3所示,对于矩阵中的各数值由x和a两个因素决定。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采用经验估计法确定报价平均值a的大致范围,以一定的百分比对各投标报价和我方报价在一定范围内按一定百分比进行依次取值,得出我方报价与合成标底的误差值。

4博弈模型实例计算

同时,由于平均的投标价格及其有效投标人的数量n都是具有不确定的,这样投标公司的投标价格与合成标底就必然存在着不可控制的误差。当有了合成标底之后,就可以计算我方最终投标报价与合成标底的误差E了。进而,组成报价误差矩阵模型,与以往类似项目投标相比较,其他各投标人报价均值a的范围可能在[0.96Y,1.00Y]范围,本次计算a在每隔0.5个百分点分别取一次值;我方报价x范围也暂定为[0.96Y,1.00Y]范围内,同时每隔0.1个百分点取值一次,将我方报价和报价均值分别代入误差矩阵中,得到以下博弈误差矩阵模型。由上文中可以看出:理性人博弈的目的原则是Lmin,xmax对上述博弈矩阵进行决策分析,开标开始前已知晓本次投标单位为六家,但是各个单位有效投标报价的数目并不确定。所以,将n=3,4,5,6分别带入到博弈模型的矩阵E中,分别得到各自的误差矩阵及扣分矩阵。通过矩阵计算可知,对本方而言,我们得满分的报价区间见表1。由上表可知:不论取值多少,只要n取值范围在(0.9790Y,0.9820Y)时,我方报价均可得满分。根据博弈中报价尽可能大的原则,我方报价取x=0.9820Y。只要其他投标方报价在(0.95Y,1.00Y)范围内,我方就能获得满分。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其他投标方也和我方一样获得满分的可能。

5结语

本文着重对博弈理论展开研究和表述,系统的研究了博弈理论的发展、组织及对招投标实际问题的适用性。投标方以市场为依据,针对“合成标底打分法”的评标规则特点构建了基于博弈理论的投标报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简单验证,为今后的实际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马亚,刘振奎.博弈论在招投标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11).

[2]王成国,黄韬.现代经济博弈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3]徐春华.复合标底投标报价博弈研究[J].价值工程,2009(1).

[4]江伟,黄文杰.博弈论在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4(1).

[5]方德海.合理低价中标方式下的投标策略博弈[J].工程经济,2003(8):29-30.

[6]许高峰.国际招投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7]张明媚.工程招投标中的激励机制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

篇10

关键词:演化博弈 电力监管 寻租

一、引言

电力企业采购包括电力设备的购买费用、安装费用、地块改造费用及调试费用,即可投产使用前的所有投资。这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范围广,对电力企业而言,采购环节是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采购是否及时直接影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采购物资的质量直接影响电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采购的价格直接影响供电成本及电网建设造价,甚至影响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2013年以来,国家电网在加强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同时实施统筹规划,各地配电网建设改造悄然提速。据数据统计,仅杭州市全年计划电网建设投资就将达27亿元;全市共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20项,投产变电容量223.15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13.69公里,预计全市将突破110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容量5000万千伏大关。如此巨大的项目资金投入如果对采购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势必容易造成大量的资金损失,这要求各级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提升企业采购环节的监管水平。

演化博弈模型近年来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盛昭瀚、高洁等以NW模型为基础建立产业动态演化模型,分析了产业内各个企业的投资决策、R & D策略、技术变化等产业特征方面的相互作用。易余胤、肖条军、盛昭瀚等分别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了信贷市场、双寡头市场、自主创新行为、合作研发中的机会等一系列问题。崔浩、陈晓剑和张道武等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有限理性的利益相关者在共同治理结构下参与企业所有权配置并达到纳什均衡的演化博弈过程。演化博弈方法在电力行业也有所涉及,如高洁、盛昭瀚应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了发电企业竞价策略的自发演化模式,指出了政府对电力市场进行监管和调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张新华在电力市场中分别对MCP与PAB竞价机制下的电力竞价市场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任玉珑,刘贞提出一种基于多主体平台(Swarm)的2阶段演化博弈模型,刻画了发电企业充分利用在博弈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不断修正自己行为规则的演化过程,对由具有效仿行为的发电企业构成的发电市场进行仿真,发现了留存在市场上的发电企业通常能较准确预测竞争对手的信息。

目前对电力企业采购的研究大多数讨论的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制度,即通过行业、政府部门对垄断企业采购行为和采购人员进行监管,同时多采用静态博弈分析方法,还未曾有用演化博弈方法进行分析的文献。本文尝试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在有限理性的假设下构建电力企业购买部门、设备供应商和监管部门的三方博弈模型,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电力企业在采购中监管部门和购买部门的行为选择,找出影响博弈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变量,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对策。

二、非对称的演化博弈模型

演化博弈模型强调有限理性,即在重复博弈中,仅仅具备有限信息的群体根据其既得利益不断地在边际上对其策略进行调整,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改善不断地用较满足的事态代替较不满足的事态,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考虑两个非对称相互博弈的种群I与Π,每一种群仅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方S1、S2,种群中的个体分别两两随机配对进行如表1的博弈。

其中,αij(i,j=1,2)表示种群I中个体的支付,bij(i,j=1,2)为种群II中个体的支付,并αij≠bij(i,j=1,2)。假设种群I采用S1的比例为χ,种群II采用S2的比例y,则种群I不采用S1策略比例是1-χ,种群II不采用S2策略比例是1-y。演化博弈论用每个种群中个体的适应度作为支付来描述博弈策略,适应度的函数记成■(r,s)=(■1(r1,s),■2(r2,s))。其中,设向量rk(k=1,2)表示种群rk(k=1,2)的任一个体的混合策略,向量Sk(k=1,2)表示种群k(k=1,2)中采用每种策略的个体在该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现分析策略S1博弈方的支付和群体平均支付分别为:

■1(r1,s)=y・α11+(1-y)・α12;

■1(r2,s)=y・α21+(1-y)・α22;

■1(χ,s)=χ・■1(r1,s)+(1-χ)・■1(r2,s);

采用S1的博弈方χ的变化速度可以用微分方程dχ/dt来表示,根据复制子动态公式,■(χ)=χ(u1-u),记dχ/dt=■(χ),令■(χ)=0,可得复制动态方程的均衡点χ’。若■’(χ')0及该矩阵的迹trj

三、电力企业采购演化均衡分析

与生物系统类似,在电力设备购买市场中,购买部门、供应商和监管部门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结构调整的交互作用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变进化。从微观层次来看,电力企业内部部门和外部商家彼此的策略又相互影响。因此,由这些参与者在每一阶段重复地进行博弈便构成了演化博弈模型。借鉴生物系统自然选择的思想,演化博弈论中群体的复制者动态被假定为:某种策略的增长率依赖于它的适应度,产生更高收益的策略具有更高的增长率。 因此,电力设备购买市场中的各部门可以通过模仿和试验使整个系统适应度增加。

假设博弈的参与方包括电力企业监管部门、电力企业购买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监管部门不与电力企业购买部门和供应商寻租,为独立存在单位,供应商和承包商可以选择寻租和不寻租两种行为策略。承包商购买一批电力设备A,A的市场价值为I1,实际的采购价格为I2,供应商行贿金额为R,监管部门的稽查成本为C,监管部门证实违规成功的概率为P,证实违规失败的概率为(1-P),证实违规成功情况下监管部门对招标单位的处罚mR,对供应商的处罚z(I2-I1),其中m、z为惩罚系数;一般情况下I2-I1-R>0,可得表2。

令供应商与购买部门寻租比例为χ,不寻租比例则是 1-χ;监管部门稽查比例是y,不稽查比例则是1-y,由演化博弈知监管部门选择稽查和不稽查的适应度函数为:

■1(r1,s)=χ[mR+z(I2-I1)-c]p+χ[-(I2-I1)-c](1-p)

+(1-χ)(-c)

■1(r2,s)=-(I2-I1)χ+(1-χ)0=-(I2-I1)χ

监管部门平均适应度函数为:

■1(y,s)=y・■2(r1,s)+(1-y)■2(r2,s)

=yχ{[mR+z(I2-I1)-c]p+[-(I2-I1)-c](1-p)}

+y(1-χ)(-c)+(1-y)(I1-I2)χ

■(y)=y{■1(r1,s)-[y■1(r1,s)+(1-y)■1(r2,s)]}

=y(1-y)(■1(r1,s)-■1(r2,s))

=y(1-y){χp[mR+(I2-I1)(z+1)]-c}

=y(1-y){χ[mR+z(I2-I1)-c]p+χ[-(I2-I1)-c](1-p)

+(1-χ)(-c)+(I2-I1)χ}

=y(1-y){p[mR+(I2-I1)(z+1)]χ-c}

对监管部门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命题1:

监管部门稽查策略有两个平衡点y1=0,y2=1且均是局部渐进稳定点。

证明:

首先令■(y)=y(1-y){p[mR+(I2-I1)(z+1)]χ-c}=0

令χ>c/p[mR+(I2-I1)(z+1)],则y1=0,y2=1为平衡点,计算■’(y)=(1-2y){χp[mR+(I2-I1)(z+1)]-c}

1、考虑在y1=0处,■'(0)>0,所以y1=0不是局部渐进稳定点;

2、考虑在y2=1处,■'(1)

令χ

计算■'(y)=(1-2y){χp[mR+(I2-I1)(z+1)]-c}

1、考虑在y1=0处,■'(0)

2、考虑在y2=1处,■'(1)>0,所以y2=1不是局部渐进稳定点。

令χ=c/p[mR+(I2-I1)(z+1)]对所有的y而言,f(y)=0,也就是所有y都是稳定状态。

命题2:

购买部门寻租策略有两个平衡点χ1=0,χ2=1且均是局部渐进稳定点。

证明:对购买部门的分析运用同样的方法,由演化博弈知购买部门选择寻租和不寻租的适应度函数为:

■2(r1,s)=y[-(m-1)pR+(1-y)R]+(1-y)R

■2(r2,s)=y0+(1-y)0=0

购买部门平均适应度函数为:

■2(χ,s)=χ・■2(r1,s)+(1-χ)■2(r2,s)

=χ{y[-(m-1)pR+(1-p)R]+(1-y)R}

■(χ)=χ{■2(r1,s)-[χ■2(r1,s)+(1-χ)■2(r2,s)]}

= χ(1-χ)(■2(r1,s))

=χ(1-χ){y[-(m-1)pR+(1-p)R]+(1-y)R}

= χ(1-χ)R(1-myp)

首先令■(χ)=χ(1-χ)R(1-myp)=0

然后令y>1/mp,则χ1=0,χ2=1为平衡点,

计算■'(χ)=(1-2χ)R(1-myp)

1、考虑在χ1=0处,■'(0)

2、考虑在χ2=1处,■'(1)>0,所以χ2=1不是局部渐进稳定点。

令y

1、考虑在χ1=0处,■'(0)>0,所以χ1=0不是局部渐进稳定点;

2、考虑在χ2=1处,■'(1)

令y

由命题1命题2的证明可得电力企业在监管部门的稽查策略下的购买活动中存在5个均衡点,分别是E1(0,0),E2(0,1),E3(1,0),E4(1,1)和E5(c/p[mR+(I2-I1)(z+1)],1/mp)。

命题3:

1、当pc/mR+(I2-I1)(z+1)时,E4(1,1)是稳定点(ESS);

2、 当p

证明:若均衡点χ'同时满足雅克比矩阵的行列式detj>0及该矩阵的迹trj

=■由此可得:

detj=(1-2χ)R(1-myp)(1-2y){χp[mR+(I2-I1)(z+1)]

-c}+mχp(1-χ)Ry(1-y)p[mR+(I2-I1)(z+1)]

trj=(1-2χ)R(1-myp)+(1-2y){χp[mR+(I2-I1)(z+1)]

-c}

将均衡点E1―E5带入计算如下:

E1:detj=-RC,trj=R-C

E2:detj=RC(1-mp),trj=R(1-mp)+c

E3:detj=-R{p[mR+(I2-I1)(z+1)-c]}

trj=-R+{p[mR+(I2-I1)(z+1)-c]}

E4:detj=R(1-mp){p[mR+(I2-I1)(z+1)]-c}

trj=-R(1-mp)-{p[mR+(I2-I1)(z+1)]-c}

E5:detj=CR(1-1/mp)(1-c/p[mR+(I2-I1)(z+1)])

trj=0

现通过雅克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以上均衡点的平稳性。由以上均衡点可知,其正负由(1-mp),p[mR+(I2-I1)(z+1)]-c决定,因为R和(I2-I1)为固定变量,于是由如下几种情形讨论,见表3。设V=(1-mp),W=p[mR+(I2-I1)(z+1)]-c

由此可见博弈中没有稳定的平衡点,只有阶段的稳定点。当V>0,W>0时,E4(1,1)是稳定点(ESS),即当(1-mp)>0且p[mR+(I2-I1)(z+1)]-c>0时,E4(1,1)是稳定点(ESS),整理不等式得当pc/mR+(I2-I1)(z+1)时,E4(1,1)是稳定点(ESS); 当V>0,W

四、结语

本文尝试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在有限理性的假设下构建电力企业内部购买部门、设备供应商和监管部门的三方博弈模型,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电力企业在采购中监管部门和购买部门的行为选择,找出影响博弈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变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由于监管成本C,设备市场价和实际价格I1、I2被设定为固定值,因此,购买部门和供应商寻租比例χ和监管部门稽查比例y受监管部门稽查成功比例p的影响,由于p受惩罚系数m和z的影响,所以购买部门和供应商寻租比例χ和监管部门稽查比例y受惩罚系数m和z的影响;第二,从演化博弈的结果来看,当监管部门稽查成功比例p较大,即■

因此,要抑制电力采购部门和供应商的寻租行为,维护电力购买市场的稳定,本文对电力企业购买监管行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对电力采购部门和供应商的寻租行为进行严惩,加大寻租成本。具体体现在提高惩罚系数m和z,在企业内部实行企业采购问责制,一旦发现寻租行为,对违法的采购从业人员依法进行惩罚,对严重违法的从业人员取消其从业资格;对寻租供应商可以将其纳入采购黑名单,情节严重的,可以取消其参与采购竞争的资格。

二是监管部门应不断强化监督机制,提高稽查能力。监管部门可以建立内部自律机制、外部监督机制,监管部门应加强内部运行控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监管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机构运行产生的直接成本,包括制度的制定成本、监管机构的运行成本等,保证监管机构的高效运作。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对监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部门稽查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监管部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对稽查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提高成功稽查寻租行为的能力。

三是相关机构应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奖惩。应当建立健全对监管部门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奖惩。促进各级监管部门对电力企业采购由事后追究责任向事前加强防治方面的转变,这是确保各项安全政策和措施有效执行的关键,是一项电力安全防治的治本之策。同时,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的长效联动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新华,赖明勇.基于演化博弈的电力竞价市场均衡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8(2):114―117

[2]盛昭瀚,高洁,杜建国.基于NW模型的新熊彼特式产业动态演化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7(2):128

[3]易余胤,肖条军. 我国信贷市场的进化与调控[J].东南大学学报,2003,33(4):483―486

[4]易余胤,盛昭瀚,肖条军. 不同行为规则下Cournot竞争的演化博弈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3):125―129

[5]刘贞,任玉珑等.基于Swarm的不同合约发电市场中多主体博弈仿真[J]. 管理工程学报,2007(4):140―146

[6]崔浩,陈晓剑,张道武.共同治理结构下企业所有权配置的进化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4,13(6):61―65

[7]李志强,温建芳.企业家制度创新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J].科学决策,2009(1):62―66

[8]高洁,盛昭瀚.演化博弈论及其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18):18―21

[9]高洁,盛昭瀚.发电侧电力市场竞价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4,18(3)

[10]谢识予.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进化博弈理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3(5):3―9

[11]仓平,吴军民,王宏.三方模型下政府采购寻租监管的演化博弈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6):64―68

[12]王恩创,任玉珑.电力环境监管中的合谋博弈分析与防范机制[J].工业工程,2008,11(6):10―14

[13]任玉珑,杨菲菲.从经济学视角看电力监管合谋[J].能源技术经济,2010,22(4):39―42

[14]后小仙.基于博弈分析的政府采购反寻租目标体系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6):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