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建筑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现代公共建筑,自然景观,设计

1、引言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景观设计师们就开始反对古典教条,探索新的设计风格了。从20世纪60年代起,景观设计这个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逐渐与自然紧密联系起来,许多景观设计师将设计理念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对自然的关注。在当代“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深入人心的时候,许多设计师在生态主义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指导下,开始思考现代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已逐渐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主流,它在未来的设计中也将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毕竟它符合现代社会节能减排的需要,符合节约型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我们要在把握住这种自然风尚的前提下,借鉴国外景观设计发展成功的先例,使中国景观设计从此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2、现代公共建筑中自然景观设计原则

在进行自然景观设计实践中,由自然景观设计的观念、性质、范畴、特征推到出以下设计原则:

(1)生态与绿色设计原则。生态和绿色的设计原则就是尊重自然和崇尚自然的生态本质,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有效地利用自然界可再生能源追求生态平衡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尊重地方民族文化,引入自然景观的同时、再造自然结合人为景观共同创造出较为舒适宜人的居住和工作的环境。结合人们的视觉、触觉、听觉的感受来创造出生态自然化的室内意境。

(2)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球性确立,新的生态价值观已经成为一种指导规范人们社会日常行为的原则,它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人类、建筑、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当作一个整体,相互依存。强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生活水平;强调持续,注重保护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特色;尊重人文历史,保护生态环境,从各个多面挖掘潜力,打造现代、纯朴、自然、和谐、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

(3)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花园景观设计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果。以人为主体的依据就要首先考虑人体尺度及人体空间,在设计时要满足人们通行、就坐、谈、就餐等等的人际距离,甚至植物、山石的各种尺度,有形无形的通道宽度,水体的高度、深度以及各种景观小品、服务设施的尺度都要顾及人们心理感受符合最佳空间范围。

(4)艺术性原则。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追求“诗情画意”,艺术性的美是每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与寄托,因此,现代公共空间室内花园景观设计的价值体系是以“艺术审美”的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完美的室内花园景观设计要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景观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景观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3、自然景观的设计手法

根据自然景观的分类和特点,设计创造手法可分为直接调用法、借景引入法和象征比拟法三种。

(1)直接调用法。此方法是直接将植物、水体、山石、雕塑等自然景物在室内空间中再现,使人们可以在室内环境中就可以亲近自然,寓景于情,寓情于景,兼有人工与自然山水的特点,使得大自然的气息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机地统一在一个空间环境里,这种设计手法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最为常用。

(2)借景引入法。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就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通过借景,可以达到远近空间的互相交融,将不同空间的景象拉到同一个视觉平面上,增强空间的通透性。

(3)象征比拟。在室内空间环境定的条件下,可以借助某些自然事物或者与自然界有关的装饰加以点缀,可以引导受众人群感受自然,起到点缀生活的效果。

4、自然景观在相应公共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1)宾馆酒店空间

酒店建筑中的自然景观大部分是为客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交谈的空间,并且会提供一定的餐饮服务。因此,在进行室内花园景观设计时要结合餐饮休闲设施来设计,可以结合花坛等设施来设计,也可以单设座椅,增添情趣。在旅馆酒店建筑自然景观设计时,考虑到旅馆酒店中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在水景设计时要注意安全设计,充分考虑到儿童玩耍、老人休息时不能发生危险,由于在室内景观环境大多是近人尺度,在植物景观设计时最好将观赏植物和景观小品布置在人手不易直接接触到的地方, 防止破坏性因素增加。

(2)商务办公空间

在一些普通的商务办公空间里,考虑到日常维护的费用和建筑层高以及空间构成的限制等,盆栽作为商务办公空间里最为常见的景观,费用相对较低、便于管理。室内植物有净化空气,提神醒脑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缓解压力,在一些大型的综合商务办公楼中,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设计时有的每隔几层就会设置一个空中花园,办公人员提供一个放松休息和交谈的场所,缓解人们工作压力,同时改善和调节室内空气的质量。

(3)购物休闲空间

常见的商业建筑,尤其是大规模的购物休闲中心,通常会运用自然景观元素装饰室内空间,以植物为主体的景观设计既适应了花样不断翻新的商品,改善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还可以引导人流,也使得空内空间增加生气。在城市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室内景观营造中,通常采用成片的室内景观和公共大厅以及休息餐饮区结合在一起。在交通节点,如电梯上下口处视面积大小适当配置绿色景观,给人们视觉上营造自然享受,这种景观通常是以装饰元素的形式出现,同时可以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组织空间,引导交通,由于购物中心的目的主要是展示商品,不是去观赏景观,因此不作为主要观赏对象

(4)车站空港空间

在人口密集的车站空港等公共交通建筑空间内的景观设计要有明确的指示性,能够保证交通流线上的顺畅,确保视线高度不被阻挡。在特定区域的景观设置不能阻碍人流,由于人们在这里只是作短时间的休息以及候车休息区域,因此室内景观设计宜选用形态规则的植物,可以配合休息座椅设置花坛等,能够体现轻松和明快的效果,通过室内景观的营造,使等候乘客放松焦虑的情绪,并为大尺度室内空间营造丰富的内部环境,提供生机。

(5)卫生保健机构室内空间

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需求,人们认识到室内自然景观在病人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通过室内花园景观设计,可以帮助医院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消除噪音,某些植物还有杀菌的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还可以放松病人和家属的紧张情绪,有利于病人康复。按照医院类别、科别性质和特殊要求,顾及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医院要求干净整洁,因此最好将室内景观布置在光照和通风较好的公共休息区,病区尤其是细菌性传染病区不宜设置开敞式的自然景观,选择具有杀菌作用的室内植物,如吊兰、天竺葵、棕榈、文竹等,并且种植容器表面最好能封闭,减少细菌在土壤中成活的可能性。同时也要选择枝叶形态优美舒展的常绿植物,不适宜选用多刺和浓郁刺激气味的植物,景观道路应该简洁、方便、实用,并设置座椅、垃圾桶等景观设施,方便人使用。

5、结语

从理论上对自然景观的设计原则及应用进行分析和整理。分析了自然景观在不同建筑物中的运用,对自然景观在不同的现代公共建筑空间中的应用和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自然景观的设计原则。自然景观设计也是一种文化载体,代表一种时代精神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屠兰芬.室内绿化与内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张青萍,王黎.自然景观在现代公共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新建筑,2005(01):58~61.

篇2

水利工程建筑主要是指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包括泵站泵房、配电房、启闭机房、管理及生活用房等。水利工程建筑景观与其他建筑景观不同,具有功利性,首先它要具有蓄水、发电、航运、灌溉、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其次水利工程建筑坐落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结构造型、材料色彩和现代技术等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顺应了人们的感官刺激和精神需求。水利工程建筑宽敞整洁、美观大方的建筑环境,越来越成为一种景观建筑,满足人们游览观光的需要,具有观赏景观的功能美。

二、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绘画艺术是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师们最直接、最丰富的灵感源泉,每种艺术形式都为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师们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提供借鉴。

1.整齐划一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在材料、色彩、造型等方面,整体设计呈现整齐划一、秩序统一。

2.平衡对称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造型设计要呈现既变化又一致、结构布局呈现等量不等形的对称平衡。

3.比例经典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结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总体要呈现8:5黄金分割经典比例。

4.对比调和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材质、色彩、亮度和空间等因素组合而成的统一体要呈现鲜明醒目、融合协调。

三、景观设计艺术在水利工程建筑关键点中的运用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建筑越来越多地注重视觉效果,要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环境和谐统一,逐渐成为人们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甚至成为游客的一个旅游景点。所以在水利工程建筑总平面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建筑装饰材料及色彩设计、附属设备外形设计等几个关键点上要运用景观设计艺术,使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筑的文化品位。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工程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设计,水利工程建筑总平面设计要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流线简洁、有序顺畅、联系方便,景观与建筑环境绿化美化、呈现移步换景效果。在泵站总平面设计中,房屋排列间距要达标,符合日照通风条件,满足环境要求和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建筑物的功效。城市内的排涝泵站处因为它在城市之中,不仅是水利工程建筑,更是城市景观建筑,要综合城市交通、管网、周边建筑设施以及城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环境因素,从设计到建设全程都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城市景观,与周边堤防、河道等城市景观相结合,融为一体,体现城市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品位。

2.建筑造型设计。

水利工程建筑造型设计是设计师根据水利工程建筑的基本功能要求,建筑造型做到内部结构要安全实用,外部结构要美观大方,既要反映建筑的性格特征,又要表现地方的文化底蕴,既要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又要展现水利工程建筑特色,绝对不能凭空想象、追随“时尚”臆造。水利工程建筑主要用于容纳和保护各种水利水电设施设备,过去一般就设计成火柴盒形,实用有余,美观不足。所以在现代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时,设计风格要与外界环境融合,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如在江苏、浙江等地的泵站造型,苏瓦粉墙,屋角翘起,中式围墙,洞形大门,古色古香、宁静幽雅。泵房、管理房、启闭房等建筑群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富于节奏感又不失均衡感,使水利工程建筑脱颖而出,与附近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3.建筑材料设计。

由于水利工程建筑多处在野外水下,常年经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所以在材料选择上要考虑其抗风性、抗热性、耐脏性和耐寒性。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颜色和质感影响建筑造型设计、风格特色和保鲜时间,比如门窗材料要承受超常的风荷载,建筑表面装饰材料要选择不易积土、耐水冲刷的饰面砖、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材料。颜色一般选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的色调,但局部可以少量增加红、黄等暖色调,以改变水利工程建筑物单调沉闷的感觉,具体要根据各单体建筑的功能和所处环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合理使用色彩。

4.附属设备外形设计。

在启闭机房、泵房等附属设备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做到简洁明快、线条完整,减少视觉干扰。对机电设备的外形设计可以设计成不同设备不同颜色、不同色调,色彩不宜过浓过艳,总体和谐悦目、简洁大方。建筑物顶部要因地制宜,不一定要戴“帽子”,简洁平整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美观效果。防浪墙、栏杆等辅助建筑具有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设计科学会产生锦上添花之效果。水利工程建筑还应注重夜景设计,突出夜景效果。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工艺美学;景观设计;色彩应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Design), the significance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technology aesthetics, landscape aesthetics technology scale, colo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aesthetics; landscape design; color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

景观建筑一般是指在公园、绿地等公共景观空间中的小型功能性建筑。景观建筑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达手法。景观建筑作为景观空间中重要的造景要素之一,不但具有建筑的使用功能性,往往还是“看与被看”的景观对象。工艺美术是与传统农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和价值模式契合的原生艺术,而景观建筑艺术设计是与工业化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复合艺术。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景观建筑艺术设计比工艺美术更能体现当代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时代特征。

1景观建筑(设计)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高。通过营造城市公园、城市道路、居住区滨水景观等各种生活环境,来达到提升人们栖居场所品质的目的。景观建筑设计对此起到巨大的作用。

景观设计(又称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环境的艺术、规划、设计、管理、保存和修复,以及人为构造物的设计,是自然、艺术与科学相互结合并统一的学科。设计范围包含有:园林景观设计、环境恢复、用地规划、住宅区开发、公园和游乐区域的规划设计、历史遗迹保存等等,并且于建筑设计城市与乡镇规划设计等领域密切相关。

景观设计是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产物,是由物质产业到文化产业过渡的必然产物。目前,大多数的设计任务中,它常常起到提升一个地域的文化层次,提高一个环境的含金量,以及承担一种文化载体的作用。

2景观设计与工艺美学

景观设计和地理、一些农业学科、生物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景观设计师必须对于跨学科知识保持足够的关注。景观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关系,始终受到很多艺术思潮的影响。例如后现代、解构主义等。景观设计也受到了很多纯艺术学方面的影响,如场地艺术,其中迈克尔·海的场地艺术便是用人工切割的方法把荒野中大块的岩石切成正方、形矩形等几何形体,形成了一种人工化的自然景观,其超大的尺度类似于埃及的国王谷,从而唤起人们对超自然的力量的敬仰之情。而美国著名的艺术家罗伯特·斯迈森的作品则利用了多种自然材料来重构他所认为的宇宙间螺旋形的能量走向。这些景观建筑也同时是工艺品,它们很好的诠释了景观建筑美学。

3景观工艺美学的尺度

景观设计主要尺度依据在于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行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如学校的教学楼前的广场或开阔空地,尺度不宜太大,也不宜过于局促,太大了学生或教师使用、停留会感觉过于空旷,没有氛围;过于局促会使得人们在其中会觉得过于拥挤,失去一定的私密性,这也是人们所不会认同的。因此,无论是广场花园或绿地都应该依据其功能和使用对象确定其尺度和比例。合适的尺度和比例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不合适的尺度和比例则会让人感觉不协调特别的别扭。以人的活动为目的,确定尺度和比例才能让人感到舒适亲切。

4色彩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绿化与规划设计过程中,色彩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着更加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同色系的综合使用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和视觉影像,有着丰富构图、调整色彩、构建图案的诸多作用,因而,色彩广泛地应用于植被种植、景观造型、园林绿化和建筑小品等诸多设计领域。在目前的景观设计领域,色彩的应用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按照色调可以分为:暖色、冷色、对比色、同类色、中性色等等,他们的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下面主要以暖色、冷色、中性色为例。

4.1暖色系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在诸多的色系之中,其波长较长、可见度高,能够给人以热烈、温暖的色彩感觉,同时可以烘托出喜庆、欢快的气氛,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色彩之一,主要有红、黄、橙三色以及相邻色构成。红色是暖色的代表颜色之一,给人以无穷的活力和热情奔放的冲击力,在诸多的色彩之中十分醒目,因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红色与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紧密联系起来。在景观设计中,属于暖色系的植被众多,像牡丹、月季、玫瑰、紫叶李、红枫等等,因其红色的醒目,往往在园林设计中放置于醒目的位置。诸如:在景观园林的中央位置、公园的主要出入口,以及景观的主要路线进行花色设计,同时红色也当仁不让地成为装点节日气氛的主角。此外,暖色对人的心理具有温暖、平衡功能,适合在高原寒冷的环境中使用。不过在高速公路等街道的分车带中应该避免频繁的使用红色、黄色和橙色这几种颜色,主要是因为这几种颜色的可见度比较高,容易转移司机的注意力,发生事故。暖色系还主要应该应用于寒冷地区的一些小建筑设计当中,比如婚宴场所、节日期间的建筑以及茶楼凉亭等景观,用于激发人们的愉快、温暖、安宁的情绪。

4.2冷色系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冷色光波长较短,可见度低,在视觉上有退远的感觉。在景观设计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采用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能增加空间的深远感。相对于暖色来讲,冷色更容易给人以收缩的空间感觉,更适合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因此,在陵墓、纪念堂等庄重的环境之下有着较多的应用。诸如:南京中山陵、北京八宝山以及古代皇家陵墓装饰实践中多以深绿色的雪松为设计内容。此外,冷色的植被加上一些花卉的装点,实现冷暖色调的适度也能产生一点明亮、欢快的氛围。

4.3中性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性色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色彩系列,主要是由介于冷色和暖色之间的一组色彩,比冷色暖、比暖色冷为其主要特点,其中金、银、黑、白、灰这些颜色比较具有代表性。中性色是园林设计不可缺少的色彩组成部分,他们可以与任何的色彩进行组合、搭配,具有调和、缓冲的重要的作用。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金、银、黑、白、灰这些常用中性色主要用于城市建筑、园林小品、城市雕塑、护栏、围墙等,江南水乡的青砖、白墙、灰瓦的城镇与园林就是中性色的应用的代表建筑,江南徽派建筑尤其善于使用中性色。在进行园林景观的建筑过程中,中性色主要起到多种色系之间的调和、缓冲作用,使得色差较大的植被和建筑形成过渡与发展,实现园林建筑在空间造型、形式展现和景观功能的有机融合。

4.4景观色彩设计的特殊性

植物是景观建筑中的主要造景元素,而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景观元素的色彩是作为点缀色而出现的。但在按照色彩的设计原则进行色彩设计时,是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的,如色彩的心理气候因素、文化宗教的影响、光线的变化、材料的特性等等。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在景观建筑中,利用色彩景观对生理以及心理感知所产生的影响,再加上色彩景观在景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整体和谐度,真正的达到以人为本,体现地域特色的规划原理。这种特殊的关系使我国景观艺术的风景,美中常常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

5结语

城市景观设计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在美化市容,增添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仅丰富城市建筑群体轮廓线。增加景观,美化市容,衬托建筑,增加艺术效果。城市绿化还可以遮挡有碍观瞻的景象,使城市面貌更加整洁、生动、活泼,并可以利用绿化植物的不同形态、色彩和风格来达到城市环境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城市的艺术效果。因此,城市景观是作为城市环境的本体和审美客体,表现出来它的工艺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 重点问题 对策

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较大的竞争氛围,而市场机制尚不完全,招投标处于较低的价格,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缺乏较好的经济效益,情况严重会危急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进而需要企业自身有较强的成本管理意识与能力,从而有效的获取应有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管理主要是确保工程在符合合同要求、工期、质量的标准上能够有效的依照施工目标做好成本的控制,促使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企业自身获取到更高的工程利润。成本管理在当下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成为了建筑企业的重点工作,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会与施工质量紧密相连,同时也与企业管理模式有密切关系。成本管理工作实质上要符合市场竞争的现状,同时也是产品价值的参考依据,从而确保产品有更为科学合理的定价,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此外成本管理也是建筑企业做出经营决策的有效理论依据,因此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指导性,保证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

2.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外部与内部因素,其各组成可以包括直接费用、管理费用、临建费用、业务费用、进出场费用等。

外部因素主要是工程施工所在地的气候、地基与地下水等各细节因素,会对工程经济成本管理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性。在造价改革中,国家相关政策的l出促使工程价值与实际施工成本有更小的距离,同时由于国家对安全与环保等方面的注重与制度的约束,导致工程施工管理中会有更高的现场成本。而相关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运输与场地应用方面的费用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提升费用。

此外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处于一种粗放型模式,项目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权管理会导致政令缺乏有效贯通执行,以包代管,甚至由于承包情况的存在而导致对管理的抗拒,进而导致建筑经济成本相对提升,无法达到建筑企业的效益。此外,除了建筑工程管理形式、制度,整体施工队伍的业务水平也相对偏低,各项技术不纯熟,甚至会由于施工质量以及管理下协调的问题引发返工情况,或者由于施工材料缺乏规范的采购与加工,进而导致工程经济成本提升。这些都是属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内部因素。

3.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点问题

3.1 管理体系

要想达到较好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效果,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需要针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目标,以企业自身管理状况与问题做针对性调整管理,构建起日趋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好成本管理评估与深度分析,真实有效的了解到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要不断的明确体系构建目标,划分岗位责任,实现全面的责任制管理,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责任与权限,从而有效的发挥工作人员的谨慎性与积极性,同时要做好岗位绩效管理,将成本管理工作状况纳入到相关人员的工作考评中,运用一定的激励机制来有效的促进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向着经济成本管理目标操作。

3.2 项目控制制度与成本核算

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制度与成本核算工作的完善与提升。在我国范围内,建筑施工企业受到传统的粗放管理经营理念与管理能力的局限,导致在实际的成本控制制度与核算中有较多的不完善,导致成本管理相关工作无法有效操作。要充分的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做好本企业管理问题分析评估,针对实际情况展开管理对策设定,进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制度监控,及时发现问题与弥补。

3.3 财务激励机制

注重财务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从而有效的促进员工个人的利益达到更高水平,进而推动企业项目价值发挥最大效果。财务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发挥员工的个人工作积极性,展开不同的奖励政策,荣誉、薪资福利与晋升等各方面激励措施都可以针对个人需求展开,提升激励机制的针对性,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3.4 目标成本管理

要注重目标成本管理,通过管理目标的设立与凸显,来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进而有效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明确的目标可以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实际的目标成本管理要以企业自身实际需求展开,避免目标过高而导致执行的懈怠与逆反情绪,同时要避免目标过低而导致管理效果无法有效激发。因此合理做好企业自身管理评估,从实际出发做好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

4.结束语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属于较为专业的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吸取国内外优秀经验,同时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现实情况,打造出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制度,同时树立制度的权威性,提升执行的有效性。注重员工个人利益的提升与满足,发挥员工工作能动性,从而有效的提升整体团队的执行力与积极性,进而达到整体企业的效益提升,保证企业更高效的发展向前。

参考文献

[1] 齐亚丽.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4):121-122.

篇5

关键词:机械设备;现场;精细化管理

一、机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浅析

精细化管理的中心思想就是,以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将以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进行转变。精细化的管理包括:精细化的人员管理、精细化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精细化的设备使用、精细化的效益成本核算。最终实现设备运行的效率最大化,和施工安全的提高。以组织集中的专业化培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企业内部形成精细化管理的氛围,最终是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的企业文化。

二、机械设备的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在实际的施工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分列如下:

1.检查人员不明确

检查人员在工作中容易应负,只对重要的设备进检查,而对一些非重要部门的设备少查或不查,这对整个企业施工的质量是有很大影响的。检查员不仅只是单纯的检查设备还是企业施工现场运转状况的分析师。检查人员首先要对整个施工运作流程有全面的了解,并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后,对企业机械设备的整体运转进行合理化分析。对异常的设备要及时联系维修,对工作强度大的设备要科学的进行保养。在检查时要对机械设备的磨损和消耗有预判,这样能保证企业施工的流畅性,节约时间和成本。对检查要进行全面的记录,在检修时无论是大的检修还是小的维护都要认真细致地记录,便于在将来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

2.检修的不及时

在精细化的机械维修过程中,存在着维修的不及时性。在设备的维修中存在只是进行简单维修,而对设备为什么会产生相应损坏不去深究的现象,且对发现的机械设备运转错误不去进行改造,导致施工效率下降。施工现场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因为维修场地的条件差,会对零件造成污染或损坏从而影响维修的质量。维修人员对于一些专业的机械设备缺乏专业性,导致不能提前引进维修零件或者维修处理不得当,使得机器无法正常运转导致企业施工无法正常进行。

3.使用制度不规范

人是机械设备的主要驾驶者,但也同样因为人的使用不当而使机械设备产生很大的损耗。机械的低载低负荷使用是机械设备低效运作的表现,使用不当会磨损机器而且效率低下。超载超负荷运转,会造成机械零件的过度磨损,使用寿命的降低。但此种情况在施工中完全杜绝并不现实,而是需要经过科学研究批准后再进行超载超负荷运行,以保证运行的规范有序性,杜绝超性能的使用机械设备。

4.保养不细致

建筑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工作负荷强度大,机械的各个部件都会产生严重的损耗,变形、老化等现象。机械的故障,会使机械设备的使用率降低,影响工程进度,降低企业效益。因此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要想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要做到全方位的保养。但是保养不及时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发生,保养过程分工不明确,也使机械设备的保养或者保养不及时,或者造成重复保养,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因为专业的机械设备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还存在保养不到位的情况。

5.经济效益核算不够精准

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还要进行经济效益核算,对机械设备燃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租赁的机械设备的租赁价格和燃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核算机械设备设备的运转使用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现场的工作环境和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统计的不是很精准,油料的消耗也统计也不够精准。

三、优化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做好机械设备检修工作

(1)保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检查人员要做好具体的分工,做到专机专人负责。负责人要对机械设备的全面运转进行有效掌控,提高负责任的专业性,对机械的磨损消耗度有预期性的专业的把控,并对机械设备的零部件损耗有一定认识,对机械师的故障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保证机械长时间正常运转。只有保持机械的正常运转才能在现场施工中按时的完成工程进度,保证企业的效益。

(2)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检查

定期进行机械设备的检查,可以发现机械设备在实际行动中的缺陷减少机械的损耗。随着机械设备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定期使用专业设备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可以有效的发现设备细微处的技术问题,使机械设备得到及时的维修保养。定期的检查还可以发现一些机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施工中的安全度。

(3)做好检查记录

机械检查人员要对每台机械建立设备档案,对机械的运转检查情况进行记录。主要包括工作小时、工作量、停机小时、故障维修小时、修理换件记录的。对记录的设备档案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科学化的对机械设备进行分析最长实现机械设备使用的效率最大化。

2.做好机械设备的精细使用

(1)定岗、定机的机械保管和使用负责制

每台关键设备的操作人员要固定不能轻易更换,这样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明确奖罚制度,从而对于设备的管理使用更到位。

(2)建立职业培训制度

对设备操作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持证上岗。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在岗培训建立培训档案,有效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降低机械设备的损耗,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质量。

3做好机械设备的精细化维修

(1)保养及时

在设备投产前要学习设备的运转流程和维护规范,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认真按照设备规范对设备进行保养作业,这样才能使设备健康的运转,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2)精细化维修

现代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专业技术性强。仅靠企业自身的维修团队很难对所有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一些专业的机械设备需要委托给专业的维修团队进行维修,企业管理人员要全程进行监督和维修后的验收。只有将专业的维修工作交给专业的维修团队,才能有效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4.做好机械设备的精准效益核算

(1)机械设备效益核算范围

做好机械设备的效益核算,首先要对核算范围进行划定。一般情况下,其范围包括机械设备核算、燃油核算、机械设备燃油加油核算等,做好这些核算内容,可以有效地控制机械设备效益,增加机械设备的投入产值。

(2)机械设备效益核算制度及措施

划定机械设备效益核算范围之后就需要制定相应制度进行规范,只有做好机械设备效益核算措施,才能保证机械设备效益的增加。

首先,要对机械设备燃油加油建立台账制度,每次加油,由物机部负责现场油料发放的材料员当场填写相应的制度规范表,做到每次加油的有据可查;其次,要对加油量进行准确统计,记录备案;再次,对于每次购进的燃油要进行统计和备案,做到购进支出系统化。还要对燃油消耗的计算公式进行统一,做到标准化管理。最后还要对设备效益核算情况进行统一化统计,使设备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效益情况明晰、清楚,便于对之后设备的采购有一个参考价值。

结语:

机械设备在建筑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企业不断的探索、研究、总结,在之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开创思维,发展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方案,促进机械设备现场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篇6

为了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下同)建设,扩大国内需求,确保今年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城镇中低收入职工家庭的住房需求,现就当前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抓紧落实今年已下达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

对列入经济适用住房计划已经开工的项目,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项目,要尽快落实建设资金,抓紧开工;不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建设、银行等部门要尽快在本地区内调整项目、调剂资金,确保已下达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的完成。地方分行资金有困难的,应及时向总行反映,在全行范围内调度资金,保证安居工程贷款到位。允许今年已下达的两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享受新增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的有关政策。

二、抓紧组织一批新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

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的市场需求和各地要求,拟于近期抓紧组织一批新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新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已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或所需建设用地已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且在今年内能进行实质性开发建设;(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能及时配套,项目建成后,能投入正常使用;(三)能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销售前景;(四)已落实贷款担保单位,或有与申请的贷款数额相对应的合法抵押物,并已取得有审批权限的当地商业银行二级以上(含二级)分行的贷款承诺。

新增项目重点是:(一)企事业单位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利用已取得合法使用权的建设用地,组织本单位职工集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项目;(二)在开发企业已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或在建的普通住宅项目中,调整转换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三)已列入今年前两批经济适用住房计划并已开工,因扩大在建规模需要追加贷款的项目。

三、适当调整住房信贷条件,加快资金到位

经批准立项,确有销路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在项目建设资金方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银行可发放贷款:(一)项目实施单位实际投入的自有资金达到项目投资的30%以上;(二)地方实际投入该项目的住房建设资金达到项目投资的30%以上;(三)单位集资合作建房,集资额达到项目投资的30%以上且已存入贷款银行专户;(四)凡地方政府负担所有土地费用、拆迁费用和配套费用,且住房被有付款能力的居民或单位预订的,在预付购房款达20%且已存入贷款银行专户后,商业银行可向开发单位提供全部贷款。

各地商业银行要加快落实经济适用住房贷款计划。新增和调剂的贷款,要尽快落实到符合条件的项目。当地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要尽快逐级上报,商有关商业银行总行调剂解决。

对列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在开发建设单位提出贷款申请后,各地商业银行应尽快进行项目评估,评估工作原则上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承贷银行在审查同意后5天内办理有关贷款手续,并按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及时发放贷款,保证信贷资金的到位。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贷款期限应根据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原则上不超过3年);并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利率。

四、防范住房贷款风险,保证贷款安全

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贷款,开发建设单位可以其有效资产进行担保,也可以总投资在30%以上的在建工程进行抵押。以在建工程进行抵押的,当地房屋和土地管理部门应对其权属进行预登记,出具合法证明,并做好与工程竣工后有关房屋权属登记的衔接工作。在抵押期间销售住房的,应及时告知抵押权人,并修订抵押合同,将所销售住房在原抵押标的物和抵押价值中作相应核减,由销售收入来冲销相应的抵押贷款。

个人购房需要申请贷款的,可按照《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设定担保。以所购住房抵押贷款的,如不能按规定偿还银行贷款本息,贷款银行可依法处理该房产,原规定的销售范围及其经济适用住房性质、划拨土地使用权性质等维持不变,所得收入优先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不足的,贷款银行有权向借款人进行追索。单位集资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个人需要抵押贷款的,银行应予以支持。

房屋、土地抵押登记部门要加快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减轻负担,按宗收费。抵押价值需要评估的,由当事人自愿委托具备房地产价格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任何部门不得强制当事人接受评估,评估结果应当经贷款银行认可。

五、降低并控制经济适用住房开发成本

(一)经济适用住房由地方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拆迁,统一组织建设。有条件的地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应当实行货币拆迁,以降低有关费用。

(二)取消各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摊派、集资和收费。对经有权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半征收。

(三)小区内经营性配套不得摊入住房成本,供水、供电、供气、电信设施等配套费用逐步通过调整公用事业价格的办法解决。

(四)实行政府限价销售政策,价格一经确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提价。

六、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各地计划、建设、土地、人民银行地方分支机构以及有关商业银行组成工作组,直接负责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的立项、土地供应、信贷资金的落实以及实施阶段的检查、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对本地区企事业单位集资建房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指导,帮助组织实施。

篇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搞好建筑产品的造价管理,更好的为建筑市场的繁荣与稳定服务呢?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应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努力。

一、工程造价管理应坚持宏观调控与直接管理并举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产品价格是一种长期关系国计民生的价格,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价格管理。因此,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注重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直接管理。中国国情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既不能过分依赖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也不能过分偏重政府的直接管理,而是应坚持“中庸”之道,坚定不移地走宏观调控与直接管理并举之路,才能保证工程造价总体控制的良好效果。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广泛推行的今天,借助政府有权部门颁发的计价标准进行工程造价的灵活控制,推行宏观调控下总体价格放开与局部价格直接管理相结合的策略特别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允许建筑产品价格人为炒作。就拿房地产市场来说,房地产是拉动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点,但如一味的靠市场自身调节,容易诱发不加限制的人为炒作,从而加快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房地产泡沫一旦过重,该市场也会变成一把双刃剑,在拉动经济的同时将给国家财政带来冲击。在这方面日本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股票市场是虚拟经济都不允许人为炒作,何况是实体经济的房地产等建筑市场。股票市场有证监会对违规上市公司的直接控制,建筑市场更离不开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直接控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建筑产品价格的宏观与微观管理者,只有加强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把握建筑市场产品价格的“脉搏”,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科学控制与管理。

二、应创建多元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注重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直接监管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国有资产投资和私营投资并存的格局决定了工程造价管理应采取多元化模式,即应对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区别对待。笔者认为,鉴于目前仍是国有经济为主的特点,在采取多元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时,政府应在放开对非政府投资项目控制的同时,重点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直接管理。

对非政府投资工程造价应全面推上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定价调节机制的作用。包括非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等一切造价控制过程全部由业主按市场规则操作,政府除了对其劳务费、安全费等价格和计价行为进行监管外,对不违反国家法律的造价行为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

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不仅要搞好对建筑产品价格的宏观控制,还要继续保持政府对价格的直接干预,而不宜与非政府投资项目无区分的一刀切式推上市场。如果将政府投资工程一股脑推上市场,非常容易诱发权利部门或个人借市场价格波动之名大做权钱交易现象。因此,对政府投资工程的造价管理应与政府采购挂钩,采取政府管理机构的市场参考价对建材价格进行控制,并规定工程造价的上限与下限,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直接管理。可借鉴香港管理模式,探索由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直接代建设单位负责工程的调研、招标、合同签订、造价监理、结算审核等全部造价控制工作。另外,还应对政府投资工程应施行工程造价审核终身负责制,不论何时出现问题,都要追究所有当事人责任。当然,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的直接管理不等于否定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所谓的直接管理是指政府控制下“有形市场”模式,是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和政府采购要求双重条件下的招投标管理机制,而不是计划经济的那种直接指标下达。

三、工程造价管理应注重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跟踪控制

(一)应重点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在工程设计阶段,一方面,继续强化设计单位自律意识,在 推行限额设计时,取长补短,加强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的联合作业,解决技术与经济脱节现象,充分发挥出造价能动的影响设计、优化设计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监管工作。为防止业主强行要求设计单位任意降低或抬高工程造价,应由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或委托有关中介机构进行设计造价的审查,并对设计造价超标者责令重新设计,从源头上消除业主的“钓鱼工程”、“半拉子工程”,保证投资效益和工程质量。

(二)应加强对工程招投标价格监督

一是直接审查标底价格是否合理时,鉴于工程面较多的实际,可以采取重点抽查或委托中介机构审查的办法,防止不合理的压价行为。二是发挥造价管理部门掌握工程造价信息广泛快捷的优势,建立工程造价信息中心,及时提供工程造价信息,更好地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能动地影响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达到宏观调控建筑市场之目的。三是要不断研究改进评标定标办法,及时堵塞漏洞。如:尽管《招投标法》第40条对标底的存在作了介入两可之间的界定,淡化了标底的意义;但在实践中,淡化标底作用的无标底招标方式所诱发的企业合伙抬高或降低标价的现象,却直接损害了业主的利益。因此,从保护业主合法权益的实际出发,就应慎用甚至不用标底的无标底招标方式。四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政府有关部门应注重加强对招标控制价合理性的审查工作,以确保控制价的合理性。

(三)应加强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

尽管施工阶段只可能节约造价的5%-10%,但是这阶段是把投资转化为建筑产品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投资效果能否达到预期。因此,对这段的造价管理仍要重视。可根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侧重于直接管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在监理质量的同时,加强造价监理,要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等措施,防止工程造价突破预期。施工企业也应该提高工作效率,科学合理降低施工成本和工程总造价,实现与甲方利益共享,提高自身效益。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联系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建筑设计和规划上的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只注重建筑景观,而忽视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设置,使得城市规划过于单调。

1、城市规划融合园林景观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园广场的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道路绿化水平,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以及进一步开展单位庭院绿化和小区绿化活动,使各项绿化指标全面达标。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注重景观保护,开展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做到绿化、亮化、美化,把城市建设成绿树繁荫,灯光璀璨,蓝天碧水,整洁有序的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城市。

2、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平面所做的平面使用计划,其道路系统的组织与用地安排对城市景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做城市规划时应该考虑到景观问题。

城市景观,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作出的综合利用,比如说如何布置建筑,如何设置公共绿地。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崭新的城市景观。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3、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的几点原则

3.1、城市景观的设计要同自然相协调

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于整个城市的风格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特点,并且将城市景观的设计同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的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3.2、城市景观设计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

城市发展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在对城市的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关设计单位也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城市的长久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长远的角度做好城市的景观设计。

3.3、城市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城市景观的设计一定要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和日常活动,只有对空间布局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实现城市景观同城市功能之间的有机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体现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不同人群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人类的各种活动的需要。

3.4、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保护和发展文化的原则

一个城市的内涵和精神风貌集中的体现在城市的文化景观之中,所以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文化景观的保护措施,并且要根据其风格配合适当的景观设计,以达到充分展现民俗文化的效果和目的。

4、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从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可以知道,实际上,城市规划中包含着景观设计这一因素,景观作为城市的亮点和呼吸道,它的合理设计和分布充分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生态化的绿色设计,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规划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需要结合人文、历史、自然、人的行为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实现了对景观设计的引导以及具体实现途径;景观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景观设计着重于对城市的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城市的总体形象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构建城市的景观要素之前,需要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与格局具有清楚的把握,优秀的景观设计都是建立在这项基础之上的,因此,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整体形象及格局分布的科学划分,对景观设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规划是以城市为对象的大面积的规划,而景观设计则是这种大规划之下的细化,它通过对各种景观因素的设计和人的心理的把握,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决策者、城市居民以及设计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其主要的表现在

4.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 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4.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 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 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娱乐建筑的空间, 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 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 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 当广场的地面过大, 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 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5、景观设计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手法

5.1、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理论的相互融合

新形势下的一个进步和发展,它不仅是简单的将城市景观规模扩大,也不是片面的追求绿化面积,而是应该从思路到做法都全面的渗透着景观设计的思想,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对景观设计理论具有全面的了解,并有相关的规划经验,能够促使景观设计理论与城市规划顺利的衔接起来。

5.2、公众的关注与法律的完善

基于中国风景园林基础上的景观设计的发展,是未来我国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政府对景观的重视也体现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反过来专业性的法律与严格的执法确保了景观设计的健康发展。中国的城市景观呼唤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与法制建设的完善。城市环境建设更需要专业性的法律。香港、新加坡的城市环境建设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只有将对环境设计的审查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审查结合起来,综合指导城市环境建设,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人工同自然完美结合的城市,进而实现生态化景观城市。

继承与发展传统中国的景观设计历史悠久,方式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尤其是景观的设置和安排,技艺纯熟。为此,在新的城市规划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适当的借鉴传统景观设计,例如尽量营造自然氛围,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积极创新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高科技、大量信息及崭新的观念和生存、生活方式,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可以从这里获得更丰富的资源,藉此创造出一条全新之路,即通过发掘现代丰富的生活资源而创造出更有活力和个性的新时代景观,使景观更多地涵盖自然、生命、健康,体现美感、伦理、想象。

6、结语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城市规划引导着景观设计的开展,景观设计反映了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在实际实施中必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苏丽.析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2,05:49.

[2]蒋蒙.规划、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浅谈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J].开封大学学报,2009,02:79-81.

篇9

关键字: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例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上,在南京东路纵轴线延长线上建成的亚洲第一高度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观,不是简单的A+B=AB,它等于X,这是一种新的因素,是南京路空间的延伸与定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政治气氛浓重;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3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4.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4.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篇10

【关键词】灰空间;现代公共建筑;场所;意象交融

一、引言

灰空间即过渡空间,它能创造多样且具有层次性的“中介”形态,可以使得相对的内、外空间形态在层次与性质上都发生了转换,建筑内外“中介空间”在这里已并非只具有单一的机能,而是一种能兼顾内外,公、私二元融合共存的整体性关系。由于其介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之间,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暧昧性,以及由此延伸出含蓄和耐人寻味的意境,因此,多用于处理空间与空间的过渡、延伸等方面,其主要的表现载体有廊道、楼台、玄关、植被等等。

灰空间在建筑中的应用,尤其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和非常丰富的经验,比如我国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的不少公共建筑,就都相当重视灰空间的融入与应用问题。自上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事业的繁荣发展,灰空间更成为了公共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版块。到新世纪,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亦随之发生着急速的变化。一方面,这使得人的需求与建筑环境一直存在着矛盾;另一方面,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使得许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人们开始呼吁场所或建筑诗意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和艺术的回归。在此背景下,作为现代公共建筑中灰空间――要强调“人”处于环境中的体验,强调“人”在生活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特征,以及三位一体的整体性。近年来,不少的建筑师都已经意识到:灰空间对满足“人”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从笔者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来看,业界对灰空间的研究与应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层次。

二、灰空间在现代公共建筑中的作用与意义

灰空间在现代公共建筑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景观设计所囊括的设计要素比较全面,从实体到空间,即建筑主体到环境的过渡,由硬质空间到软质事物,如建筑、山石到植物水体的过渡,以及色彩等各方面的变化,几乎建筑景观中都能得到体现。因此,建筑景观中的“灰空间”作为独特的设计要素,一方面充当固定的装饰或特有的功能角色,弥补了建筑空间的不足;另一方面就是难以替代的中介作用。灰空间中的各种设施,出现在内外空间的衔接处,界定了建筑空间的比例,丰富了建筑空间的层级。当然,这些作用或意义,最终都是为了烘托建筑空间的意味,情趣、风格、主题,即公共建筑的整体意境。

1.弥补建筑机能的不足

灰空间的开敞、半开敞式的围合为空间的过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将现代公共建筑的某一部分或元素向外延伸会限定出具有新特性的“灰空间”形式,这就弥补了建筑内外部空间之间跨度的不足。若从人的需求出发,灰空间还弥补了人的生理、心理等跨度过于直接的不足。

2.丰富建筑空间的层级

在“室内空间――灰空间――室外空间”的关系中,灰空间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于内与外的第三领域……“基于此广义的空间观念,灰空间的概念已由单纯的建筑个体层次延伸至建筑组群层次、地域层次,乃至整体环境层次相互间相对的交融渗透关系。而从狭义的“灰”空间色彩角度来说,建筑形态上的灰空间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还在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建筑设计色彩展示的元素之一,通过灰色可以创建情调和气氛,是一种十分实际的装饰因素。灰色是形成建筑整体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公共建筑的色彩层级,协调了整个空间的色调。建筑师在设计中有必要高度重视灰色的应用,充分利用其过渡性、暧昧性、多义性等不断美化、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凸显空间品位。.

3.烘托建筑空间的意境

公共建筑空间中“意境”一词和自然景观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意境”并不专属自然景观,灰空间的物象、远近透视、洇晕推递都能得“意境”。区别主要在观念上,意境其实还也表现在内容、形式、造型、意味、情致、韵律等等。现代公共建筑中的灰空间与其他建筑空间一样,其洇晕与推递方式主要是色彩、形体、光线、空气的透视,渲染和推递,突出了灰空间的“层”。层,即一层一层的向纵深推递,不时中断,平滑过渡,中断后又继续向纵深推递,由此形成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有无相生、虚实相应的无穷意韵。

三、灰空间在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公共空间中,有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比如大型的商厦,有的已开始重视“灰空间”的布置,或在某楼层辟出渐次“出室越廊”的平台,开设咖啡冷饮座;或在穿堂水池旁特设鲜花亭;或在敞开一面墙、摆置着大盆绿色植物的地方设置休憩点……可以想见,这种有“灰空间”的商厦,定会比全封闭的同类商厦更能吸引顾客。当然,对于灰空间的处理,也应结合具体的空间形式与人的意识感受,灵活运用,创造出人们所喜爱的空间环境。现代公共建筑空间是以人为主体的,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组织各种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通常认为在现代公共建筑空间中人们能通过各种行为活动,获得亲切、舒适、轻松、愉悦、尊严、平静、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活动,就是所谓人性化空间。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切身的体验,也就是说一个空间是否人性化,只有等这个空间完全建好后去切身体验一番才能作出评判,显然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缺少指导意义。此外,还应看到公共建筑空间的基本功能,现代公共建筑均有着不同的文化功能,如:历史文化、教育文化、饮食文化和娱乐文化等,在考虑这些基本功能中要提高到具有文化品质,在建筑群、公建、绿化至小品雕塑方面均要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特征,使灰空间不仅在空间与视觉环境上提供了幽雅宁静的过渡场所,又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根据这些因素,创作主体在具体实践设计中,对灰空间的应用可尝试以下方法:

1.巧于因借

在现代公共建筑空间中,景观因素往往是室内外视觉联系的首要纽带。公共建筑设计提供的灰空间应能提供必要的视觉联系信息,它为改善整个公共空间的室内外视觉环境提供积极因素,在设计中对这些因素的处理尤其显得重要。建筑师在进行灰空间的环境设计时,为了帮助人建立室内外定向的参照系统,应注重提供能帮助人们确定空间方位和通路的信息。譬如公共建筑中灰空间的设计,如果其视觉信息与视知觉模式是充分一致的,就会对人的定向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将空间序列的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光线、形式、材料和色彩加以区分,对公用的和私用的通道加以区分,各入口设置标志性的小品等,都有助于建立空间秩序,从而有助于人们对建筑空间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如将公共建筑中的灰空间和垂直、水平的交通枢纽给予具有特色的光线、装修和引导性的标志,引起人对重要部分的注意,都能提供充分的视觉信息。因此,良好并具有指向性的灰空间设计或指向性标志是公共建筑中必不可少且应强调的,但这类方式若处理不当有时会形成相反的效果。因此,在设计中,只有注重空间的营造尤其灰空间的视觉作用,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生活环境。

2.尊重场所

建筑应该顺从自然而生存,还是应该打破这个限制,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环境而存在?建筑和场所之间的这些问题一直就是在打破顺从和受限制这两个方面中争论不休:一方面,希望建筑能够符合自然的条件,合理的发展,用简单的技术与理论去建造公共设计,这样产生的建筑不会或尽可能少地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人们又希望把自己的建筑空间塑造得更加迷人和舒适,当原始的自然条件不能满足人们舒适度之时,人就会去探索人工的环境,而人工环境终究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究竟何去何从呢?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界开始重新关注地域、自然和生态的特征和演进机制,研究自然环境的可能和限制,寻求现代技术和地域气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结合,探索一种在地域自然生态意义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论和设计思想。笔者认为应该把这些领域的知识更加系统地运用到建筑当中,把建筑当成环境中的一部分,让建筑也在自然界中生长,也参与生态系统的运作。这样建筑就不再是为了破坏自然而存在,而是对自然起到良好的作用。设计师用人类发明的技术去创造出优秀的建筑和供人类享受的空间,同时要让这些建筑对环境起到有意义的作用。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将地域性建筑与自然环境问题相结合,来探讨一条双赢的策略。具体到公共建筑的灰空间,由于其场所属性各不相同,在灰空间设计中,要根据场所的具体性质来选择空间的营造方法。

3.重视文化

对于灰空间在现代公共建筑的应用来说,文化的内容既有建筑文化的延续,也有地域文化的传承,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重视时代文化的演进。建筑的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事实上,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建筑的这三个概念是一个整体,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第一,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其二,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其三,时代性正是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建筑的此三性中,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之根基,文化是建筑品位与内涵,时代性体现的是建筑精神与发展。此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若建筑师能很好综合、理解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统一性、整体性,就能创作出具有现代特色的公共建筑。

4.意象交融

庄子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物象是达“意”的工具和手段,建筑艺术的内涵不在物象,而在营造“意”的氛围。唐代画家张彦远也提出“意存笔先”的主张。可见,“意”是现代公共建筑设计的核心。那么,在现代公共建筑的中灰空间该如何应用“意象”呢?现代公共建筑凭借什么来体现“情”与“境”呢?首先是物象交融。在公共建筑的景观规划中,要处理好灰空间物象的属性。张家骥先生说:“空间当中的艺术语言,如:花木、建筑、山石、水面等都能引起其自身物象的哲理和感受。”是的,长期以来,许多物象已经形成了特定的含义,作为建筑设计师就必须考虑到物象属性的交融。其次是意韵交融。意韵是关于灰空间整体格调的研究内容,其主体是人。即人与建筑“灰空间”的物象、意味的交融。要实现灰空间意韵的交融,现代建筑设计者还应提高自身的情致与丰富生活的体味,来为公共建筑的设计服务。再次,意境交融。意境的交融需要设计者有相当高的艺术修养。“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写之于公共建筑设计中,遗弃“相互关系,限制之处”,故虽用“象”,亦有其“意”,是大境界。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素材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求“意”,亦写其“象”,是为境界。

四、结语

文章对于建筑内外过渡空间的研究和分析,是以建筑物理空间的存在为基础和出发点的。本文始终在强调建筑空间环境,空间精神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就是要说明一个适宜公共行为空间的创造不是仅仅依靠相应的建造技术和美学经验就可以完成的,它还必须与人的行为、心理活动紧密相关。另外,设计者本身是否能真正从关爱“人”的角度出发去解决设计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公共建筑空间环境的品质。公共建筑的空间及其围合体,在人们公共活动之中的地位要比纯技术、美学甚至是符号学所描述的更为重要。灰空间存在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与“人”的相互关系,文章中已经作了详细地论述,这些原则实际上是同一问题本源的不同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很强兼容性,并随着特定空间的改变而相互转化。原则方法的使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很强综合性的,这些内容最终把灰空间的营造推向了一个词――意境。

【参考文献】

[1]计成[M].园治.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88

[2]李艾芳,赵晗,童洲. “灰空间”在建筑中的应用及设计手法[J]. 热带建筑, 2006,(04)

[3]刘溪,施勇,陆晓东. 灰空间在建筑中的表现及运用[J]. 山西建筑, 2006,(08)

[4]郭新发.论当代建筑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J].城市建筑.07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