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

篇1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从多角度了解到自身教学的不足,还可以使教师从学生学习心理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保证历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高效。

1重视学生感受,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已经提高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但是笔者通过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感受的情况,由于历史知识本身与学生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到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就要重视学生感受,为学生创设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后期运用的顺利程度[1]。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及的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呈现出与该历史有关的图片、影视资料、电视情节,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身临历史情境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搜集更多与有关的图片,使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营造出真实的历史情景,提高学生学习该内容知识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日后回想起时,可以借助教师所提供的图片,更全面的回想起内容。

2抓住教学重难点,理清历史教学脉络

虽然对于学生来讲不同的高中历史内容都十分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重难点内容,重点内容为学生必须要深刻掌握、理解、记忆的历史知识,难点内容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高难度的历史知识,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反思,发现只有做好重难点知识教学工作,学生才能够构建出整体高中历史框架,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2]。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厘清历史教学脉络,明确整体教学框架;随后,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整体框架中明确标出教学重难点内容,并在开展该阶段教学内容时,提高对其的注意,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强化教学下,更扎实的掌握重难点历史教学内容,保证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3强化学生记忆,做好复习回顾工作

与数学物理知识相比,高中历史知识对学生的记忆力要求更高,因此,学生需要反复学习、记忆该方面知识,从而加深对相关历史内容的印象,保证学生后期使用的准确性。但是,笔者通过对当前历史教学现状的反思,了解到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更重视新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旧知识的复习回顾,这样的教学结构呈现出不尽合理的现象,学生学习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当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出现疑问时,高中学生还会反思自身的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后期学习的积极性[3]。结合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象,历史教师需要在开展新课程教学内容前,仔细搜寻与该教学内容有关的旧知识,并通过复习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历史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对旧知识记忆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新历史知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文学的繁荣》一课时,教师可以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引导,让学生在回顾该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快速的走入《文学的繁荣》一课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知识的记忆。

4加强教学中历史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合

历史本身与思想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民族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因此,加强教学中历史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详细讲授中国历史发展情况,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详细的了解到我国发展史,激发出学生自身爱国主义情怀;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积极弘扬我国优良传统,使学生在相关历史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后,高中历史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正确的解答,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思想,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思想教育意义[4]。

总而言之,历史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只有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才可以使学生掌握到更多与我国文明、文化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基于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反思,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后教学中需要更重视学生感受、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做好历史知识复习与回顾工作、强化历史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历史历史水平的提高做出努力。

作者:陈旭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参考文献

[1]马维林,黄敏.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54-56.

[2]杨波.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181-182.

篇2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高中历史;运用

G633.51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运用反思性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进行自我的反思,比如对于历史的教学内容、历史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历史学习经历、历史教学经验等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反思来不断的实现自我完善,进而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历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高中历史反思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是比较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原则、方式和目标。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迅猛发展,反思教学的理念与教学方式特别关注教学实践过程的现实教育意义

一、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在历史的教学实践中,在历史教师完成自己的历史教学课程时,往往要对其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各个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历史教师才能及时的发现其在历史教学的内容设计和教学实践上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学设计往往都趋于理想化,而真正的历史教学实践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历史教师通过教学后的反思来进行原因的分析和改进,进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优化。以历史教师进行“”的讲解,教师在课后完成讲解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比如在教学的资源上未能进行精心的思考,因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单纯的只是为了活跃教学的气氛,这样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造成教学时间的让费,应该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可以去自行的进行思考。对于学生的评价存在不足之处,从整体的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存在对于学生的奖励和评价机制往往过于单调,各个讨论小组之间也缺乏足够的活力,未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学生对于新文化的运动难以获得一定的领悟。通过这种教学反思过程,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不足,进而提升自己的历史教学水平,教学效率会获得极大的提升。

二、全方面多角度的进行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很难做到完全的按照前期的教学设计进行历史教学,尤其是在教学课堂上存在着一些思维比较跳跃的学生,因此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进行全方位、全方面的思考,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必须及时的给予学生解答,不能去否定学生的思考,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教学的批判和质疑,通过教学的全面思考,才能促使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实现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高中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大的历史跨度性,一般情况下会由于对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够,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对历史教学的内容进行自行的梳理和整合。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赶到这本书语言和生活实践贴近的很,对教学内容有了亲切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变被动为主的。采取反思性教学模式,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去进行教学内容的挖掘,比如在讲解“运动”教学后,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来实现对学生教学思维的引导,去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作为近代的历史变革,的运动失败的原因,给后来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哪些的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完后会对近现代的改革运动去进行思考和反思,进而提升自己的历史水平。

三、对于历史教学的反思进行适时的总结

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反思后,还应该对于反思的内容进行适时的总结。简单来说,教师在其进行教学反思时候,不仅要确保进行全方面的思考,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总结,通过反思总结去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多极化趋势”的历史教学中,应该结合历史的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到多极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当时的历史格局的变化,明确哪些因素导致这种局面的产生,然后去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当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防止自己出现多极化的分裂。尤其是当时美国作为世界的主导地位,对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都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然后结合一些美国教唆下产生的历史战争,看待美国是如何进行政治侵略的。

四、鼓励课堂上进行集体的反思交流

反思教学模式并不是局限在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思,还要逐步的引进反思性教学的理论特性,逐步的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反思。反思性教学模式应该是通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反思、W生之间进行学生反思等,这样可以提升相互的反思水平。教师在日常的历史教学反思中,应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学生是是教学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才能切合实际的确定教学方向。因此,教学前应该加强同学生进行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误区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只是的讲解和思维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的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该保持一个谦虚的心态,去接受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注重沟通,循循善诱,步步深入,使教学目标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五、结束语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历史老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地教学,让学生机械记忆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相当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落实,要求广大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专业水平,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反思性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断的趋于完善,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实践中运用反思性教学模式,老师要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进行教学的内容的设计,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月季.反思性教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生活教育,2014(15)

[2]许丹.试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8)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88-01

高中历史是对世界以及我国从古到今的社会发展进行系统性教学的科目,是学生掌握社会发展规律、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是学生面对高考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上好高中历史课,是每个历史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历史教学朝向“生本位”发展,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

1、要求教师转移教学责任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担负了几乎全部的教学责任,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历史思维发展的程度以及考试成绩的高低,几乎全由“老师教的好不好”来决定。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将教学责任转移,即要求学生自己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性发挥空间。

2、要求教学符合学生发展实际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在于教学本身是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一切超出学生领悟能力、学习能力的教学,都不能说是尊重学生的教学,是以客观的教学目标实现为目的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必须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还应该使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的提高形成自主的、深刻的认识。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实现的途径

1、引导学生自编教材,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高中历史教材是由教育部编写的,教学大纲是根据教材而定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单纯围绕教材进行,那么就很难引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意识。很多历史教师采用“抽课”的方式请学生讲课,这虽然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意识,但是学生的能力水平有限,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编教材,那么,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完全符合他们自己意愿的,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意识自然而然会提高。例如,教师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教学之前,请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分小组自己寻找资料,按照政治制度的不同角度进行教材编写,然后拿到课堂上共同学习,并请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所找的资料编写题目,进行随堂测验。学生寻找资料编写教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复习学习内容的过程,而使用自编的教材进行复习课学习,也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提高。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教学方法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思考,是学生主体性体现的另一种方式,这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来达成,采用“辩论赛”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这一目的。例如,在教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出下述思考问题:“有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场妥协,是历史的倒退。也有人认为:它是一场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那么,你认为该如何评价‘光荣革命’呢?”随后可以让学生就这两种观点展开热烈的讨论,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在争论过程中表达对此次革命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学生也可以举出很多例证材料证明自己的论点,从辩论当中让学生逐渐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历史。这不仅能够很好的深化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领会,这同样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历史思维构建。

3、引导学生主动反馈,在教学评价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主导权通常掌握在教师手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考试,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体性,但是教学评价仍由教师进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仍然不能发挥到极致,因此,学校和教师有必要改善教学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反馈。例如,在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教学之后,学校可以组织各年级的学生开办“中国政治建设”展览,请学生通过撰写报告、论文、演讲稿、拍摄照片等方式,总结历史学习的结果。低年级的学生能够从高年级学生提供的展览品中体会到他们对知识的深刻认识,进而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反思;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展览活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这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评价方法,但是,学生在此类教学评价过程中,能够实现有对比性的自评。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这其中有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偏离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引导;另外,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形式比较多样,这需要教师对学校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而不是局限于课堂。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评价的改善三方面实现,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希望本文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美玲.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考试周刊,2014(05):117-119.

篇4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教学反思;提升自我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03-01

1.前言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推进,基础教学的成果也有了一定的反馈。对于历史学科教学来说,在新课程实验的改革中,历史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尤其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观念的冲击。很多历史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往往把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历史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传授以及学生的思维情感的培养。

2.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中“浮躁”的教学现象

2.1“新课堂”教学泛滥,教学跟风严重。历史新课程实验的目的是改革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提升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认清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没有从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出发,一味地追求新教学、新课堂和新模式。正如王荣生教师坦言:"新课改确实带来了转变,但在教学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盲目跟风的现象,这是令人烦忧的。"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喜欢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合作探究法,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经常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出现。这种勇于探索和创新的行为本来是一个良好的的现象,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颖和独特,在学生还没有足够的历史基础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很多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还不了解,历史人物的生活时代都不知道,根本无法进行角色扮演。因此,一些教师由于盲目跟风,盲目运用新教学方法,没有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反而适得其反。

2.2活跃的历史课堂背后是教学目标的偏离。在新课改中,历史课堂教学也跟上了改革的步伐,很多教师能够自觉跟上改革的脚步,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然而,在改革的热潮下,一些教师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努力创建活跃的历史课堂。在教学探索和实践中,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课堂教学操作环节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教学中,很多教师热衷于构建讨论型课堂,教师设设置一两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很多时候学生往往偏离主题进行讨论,而教师没有进行相关的引导和应对策略,一堂课下来,看起来学生讨论得不亦乐乎,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但是教学目标却还没有实现。

3.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的思考

3.1历史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多行动,多反思。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新课程试验的背景下,历史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同时也要吃透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历史教师不是简单的将历史故事重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并且整合信息。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实践者、行动者,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总结,而不是理论家、梦想家。历史教师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在新课程实验中,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是不是真的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是不是真的能够提升教学的水平。只有教师不断反思和学习,才能从实际出发,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并且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新方法。

3.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立足学生发展,建构适合学生学习的历史课堂。高中历史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比较重。因此,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教师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历史新课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建构适合学生学习的历史课堂,而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刻意追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没有十全十美,就算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其中的优点。因此,教师在构建历史课堂时,要本着学生发展提升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管是学习古代史还是近代史,不管是学习中国史还是世界历史,都要从W生的基础出发,不能盲目跟随新的教流,而是要探索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4.小结

总之,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越老越快,新课改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回顾我国新课程实验的历程,可谓是历尽艰险。对于历史课程实验的探索和发展,我们也能够从中发现许多问题,同时也能得到很多启发。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多年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更新,很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更能体会到新课程实验带来的变化和提升。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是新课程实验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当然能够更加清晰地思考其中的问题,也能更直观的体会到教学实践中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苏朝举.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4(02)

[2]黄金华.基于新时代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4(05)

篇5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广大教师的影响很大。不少教师都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开始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课程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指的就是通过教师雨学生之间进行一段教学互动后,学生从整体上有进步,主要表现在:从不懂到懂,从不喜欢到喜欢,从少知到多知等。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需要历史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详细了解,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挖掘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潜能,通过调控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谈,我发现,不少学生喜欢历史但是对历史课兴趣缺缺,主要原因不仅是教材问题,还有教师本身的教学因素,为此,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新课标中提到,优秀的高中历史课程是具有人文性、情感性和历史性。本文笔者借此机会,结合学习历史新课标的体会、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历史教学经验,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展开简单分析。

一、正确的分析和使用历史教材

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教学中介,也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意义。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与历史事实认真分析历史教材,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领会历史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总结教材的重点、难点,以便在课堂上可以顺利的组织好教学工作。

另外,除了使用教材,还可以适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入辅助的影视资料。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使历史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著名历史任务的伟大事迹、曲折细腻的历史情节,可以潜移默化的收到熏陶。但是,教师要特别注意,认真筛选和改造影视资料,使其符合高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影视的生活化、活动化,使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和激发高中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历史教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探索历史课堂,也会乐于参与。这样的话,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会越高。在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提高高中生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首先,要重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可以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来设计课题引入,以感人肺腑和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气势磅礴的历史场面,将历史魅力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效果,为学生创作一个历史的环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好奇心理,每堂课循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每次上历史课都能保持新鲜感。还有,再引导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时候,不能仅靠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这样会使学生觉得历史课的枯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历史演讲、历史辩论等方式,主题内容围绕历史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乐趣中记忆知识。在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历史教师既要总结本章节的内容,还要为下节课的开始留下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为下节历史课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交教材,将教材知识作为历史学习的标准,要求学生对历史史实死记硬背,这无形当中阻碍了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标中提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提倡教师要用教材教学生知识,而不是教教材。历史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它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客观性主要指的是史实的真实性,这种历史史实也不是绝对的,很有可能个别史实是谬误的。主观性主要指的是历史人物对历史结论的主管评论,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者对历史的陈述和解读,这个会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时代性。历史的这种特性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并需要质疑。首先,教师自身就要具备尊重历史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历史教材,还要时刻关注史学动态,广泛查阅历史资料,敢于对心存疑问的地方探究考察。既做好历史知识的传递者,又要做好历史的研究者和考察者。其次,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质疑方法。让学生在质疑的时候,要从主观、客观方面全面分析,争取做到正确认识历史真貌。

四、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入新历史观,既有利于高中生在考试中的发挥,又可以使高中历史教学保持明显的时代感。另外,新课标中提出,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前,由于受高考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和学生忽视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所以,历史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在感知丰富、具体的史实过程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胡军哲. 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激活学生思维――《》一课教学内容分析[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1(04)

[2] 祝旭东. 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途径:用足用好教材――人民版必修1“”备课思路[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1(01)

篇6

历史是高中教学科目中的重点科目,学习历史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的养成。探究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其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本文就针对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一、高中历史课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其在历史课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新课标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在高中历史课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靶点,设计探究方向和探究内容,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分析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对历史的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新课标对高中历史学习的新要求。

2. 自主性原则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高中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历史课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历史文化的奥秘,因而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运用时,教师要把握好自主性原则。即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通过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知识和能力,从而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

3. 多样性原则

受生活环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每个人对历史事件解读的角度不同。在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课堂中,教师不能抑制学生的个性思维,反而应该鼓励学生针对同一历史事件阐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高中历史课,教师要把握多样性原则,鼓励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我分析,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利用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高中历史课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一般包含“质疑――探究――释疑反思”三个阶段,因此在高中历史课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就要把握好探究式教学流程的几点要求:

1. 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因此,在高中探究式历史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运用好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工具,为学生提供新颖的问题情境。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将历史事件还原;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历史事件发生时更完整的社会特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探究式教学的精华所在,只有成功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思考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好历史知识点,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2. 多渠道搜集材料,探究分析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通过教师的辅导,使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探索发现、掌握认识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根据问题对历史事件展开探究和分析,但探究过程一定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在探究程序开始前或探究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参考资料,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只有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有一定了解,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提高探究教学的开展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探究小组,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质量,让学生在合作、思考和讨论中提升综合能力,完成探究任务,提高学习质量。

3. 解决问题,探究反思

篇7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0.引言

从目前高中教学大环境来看理科生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文科生,从高校教学资源配置来看理工科的比例也要高于文史科,这种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重理轻文"的现象。在该背景下历史教学也就被置于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使得历史科目成为了边缘化科目。由于高考压力以及考纲要求的限制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消化并记忆知识要点让学生将精力都放在了背诵上,这使得历史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甚至造成了学生出现厌烦感,这让真整体性的教学效果出现了极大的下降。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给予重视,在历史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提升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1.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分析

1.1教学目的不明确

历史学科作为高考文综的一部分占有了一定幅度的分数比例也正是由于高考压力的限制让很多学生包括老师都视高中历史教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历史的热情和兴趣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侵蚀,最终学生对历史只剩下了枯燥和厌烦,不得不说这已经成为了历史教学的悲哀。从客观角度来看历史事实上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它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并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以历史来丰富学生的人生、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才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历史。

1.2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尽管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普及面正在不断加大,但是大多数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依然抱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施。教学课堂主体依然是老师,学生仅仅是作为"旁听者"来吸收知识,这就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制约。另外部分老师对于课堂的把握性不高,他们为了营造课堂气氛并想构建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但由于拿捏尺度不够使得课堂看上去十分活跃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这种开放性教学也会占用过多的课时最后导致课时紧张。

1.3老师对于历史教学内容把握度不够

在新课标的推行下历史教材较以往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部分老师并没有适应这部分变化,那么也就造成了自身对教材不能进行充分的理解。另外新版教材较原版教材结构层次更为丰富,知识涵盖面也更广泛,部分老师对教材没有吃透、吃熟,这也就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

1.4师生间未进行充分的沟通

师生互动沟通是教学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师生互动环节显然存在明显的缺陷。若出现这种教学沟通机制缺乏的情况将会使得教学反馈受到限制,老师就不能全面地掌握自己的实质性的教学情况。

2.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对策

2.1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最基本的自学能力并且要善于积累,通过积累来丰富自身的知识面。这样也就可以更好地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驾驭,同时可以将更丰富的知识带给学生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提升。当课程出现变更后作为老师应该主动学习,将教材内容"烂熟于心",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但是不要被教材内容完全束缚,可以适当地跳出课本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让教学变得更具有层次性,教学结构也更为丰富,让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进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前先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到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将学习过程转变为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将社会热点时事贯穿于教学当中让历史观点与社会实际现象产生共鸣,让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深度的理解。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及主流思想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我思考并结合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让课堂效率得到了提升。

2.3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师生沟通

教学评价是教学反馈的重要体现,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以及自评来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比如在自评过程中实际上给予了学生反思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对自身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老师协助学生进行调整让学生可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教学评价则可以促使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再优化",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外老师应该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并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3.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个体,通过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加强师生沟通来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宝云,王静.高中历史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20):112-113.

篇8

    【关键词】高考体制;历史课堂;人文素养

    2008年高考刚落下帷幕,从江苏省的高考历史试卷上看来,出现了不少有特色的题目,考察了学生分析历史、把握历史的能力,但总的看来大多数历史试题是对教材历史知识的简单的再认识,这样的考查不是对历史情感的深化,充其量只是多给一次机会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历史知识,缺乏学生对知识的再升华,缺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理解历史知识,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知识本位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应当得到重视及反思。

    今天的中国虽然教育多元化、择业多元化,但高考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自然就学什么;教材编的是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高考就考什么。这几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那么,高考制度下,高中历史课堂有那些不足和无奈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望专家和同行指正:

    一、高中历史教育基于初中历史教育,而纵观当前对初中历史教育的忽视,造成高中历史课堂知识的教育出现恶补现象。就我省初中历史教育看来,以前中考的升学考试中,历史并未参加中考,自然成绩不算入总分,初中历史课出现不授课或让其他任课教师带上的现象,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只是突击而已,基础知识薄弱,并未对历史感兴趣,更别说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新教材“模块+专题”的体例让学生不可适应,也就是历史学习的“水土不服”的现象。江苏省采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模块+专题”的体例,主要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模块编订,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打乱了原来通史体例,时间杂乱,事件杂乱、中西杂乱、国家杂乱,致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支离破碎,对历史的学习毫无体系,所以学生都感觉到历史不好学,总是学不好,这也是历史难学的原因之一。

    三、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繁多与中学历史课程课时之间矛盾。前面提及,中学历史课堂教育普遍不被重视,学生本应在初中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并没有被掌握,那么这些知识就的教学必须在高中时段完成,这无疑加重高中历史教学的负担。高中的历史教学,如果按文科生论,必须掌握必修的三本教材和选修的两本教材,五本书教完还要组织复习备战高考,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繁重,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在大多数的高中是存在的。

    四、高中的历史教学有明显的无效现象。由于高考体制的束缚,历史教师都把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摆在第一位,忽视历史教育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做人、明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让他们有好奇心、责任感、懂奉献、从历史名人身上学习高尚的品质。

    作为中学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让学生对历史更感兴趣,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师生互动,营造和谐动态的课堂环境。《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新教材背景下的历史教学需要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旨在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地开展课堂组织形式的探究,运用灵活的教学流程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控制在课堂上,力求做到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开动大脑,自主探究。

    二、历史课堂凸显人文素质的培养。历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青少年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历史教育要本着教育新一代、培养新一代的宗旨,使新一代具有独立完善的人格、坚毅的意志、开拓的精神。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伟大的历史人物,不仅要知道历史人物的丰功伟业,而且要知道促使人之所以伟大的品质及精神内涵,让学生树立向伟人学习的远大志向。

篇9

【关键词】教学方法 互动 教学评价

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获取多方面的教学信息,用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教学做到有效的反思。

一、通过反思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目前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灌输给学生。在那样的教学手段下,学生很难做到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一味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理念,通过机械地做笔记、背诵来提高自己的成绩。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授课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备课阶段,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以探索性、趣味性为主,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模式。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以求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在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时,我让学生根据时间的顺序,分别分析秦朝、汉朝、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清几个朝代的“市”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们自己归纳总结宋朝前后“市”的特点,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同时,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这一部分知识时,我也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并没有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总结归纳。在日后的检测中,我也发现,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并且回答上也具有一定的见地。从这个现象中,我进行了反思,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尽量保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这是我进行反思的课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对如何有效的开展活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进行反思,目的在于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反思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不管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多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尽量符合“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特点,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互动,做到双方向的教学。

在历史教W过程中,在课堂上学生们的情绪是比较低落的,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难以提高成绩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反思,在教学时,尽量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解“运动”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们了解该部分知识。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我还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们虽然看似认真地听讲、做笔记,但是大脑却处于一个停滞状态,学习过于机械,学习效果并不明显。例如在讲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专题后,我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总结,学生们在回答时不是遗漏知识,就是回答的过于浅显。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学生虽然在平时很“认真”地做笔记,但是并没有有效地进行一个系统的复习,他们的学习过程就像“狗熊掰棒子”,学习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因此,在每一个专题结束后,我都会更加系统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引导他们反思。通过不断地反思教学过程,我优化了教学组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优化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三、反思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确实能够通过他人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吸收他人意见中的精华,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那只是传统的教学评价,反思教学评价指的是教师自己对自己评价,通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反馈。“他评”是教师被动的接受检查、评论,而“自评”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的评价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更容易找出自己的不足。

比如在讲“伟大的”时,在授课前,我就对课程有了一个细致的把握,在讲解的时候,课堂气氛比较良好,学生们对基本知识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伟大革命先烈为了的胜利所做的牺牲,我自认为课堂教学效果已经十分不错了。后来,我无意间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我认为除了要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考虑一下当时日本侵华的原因,让他们想象下如果当时中国足够强大,日本是否还敢发动这场战争。在下节课的时候,我点出了这一点,学生们也对此进行了反思,意识到了实力弱就要受欺负,要为了祖国的强大贡献一份力量。通过“自评”的方式,我完善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完善了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的传递,教师要善于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反思,让课程的资源和教学方法得到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曹文燕.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吸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J]. 读书文摘,2016(20).

[2] 邓霞. 浅析“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导学,2016(27).

篇10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18-02

史料教学主要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相关史料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相关历史信息,并充分地利用把握的信息对历史进行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史料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引用更多的史料,不仅在于为教材陈述的事件提供证据,增加可信度,而且利用其可以使得学生产生阅读、学习史料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历史素质。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是十分有必要地应用史料教学方式,要做到言之有据。

一、史料应用于教学的重要性

1、史料教学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历史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收集史料,对史料进行分析并提取出有效的历史信息,并且能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总结以此解决问题。这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这将会是新的高中历史学习方式,也是未来高考历史命题的重要方向。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发展,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强化史料教学已经刻不容缓,甚至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1]。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使用史料教学的模式。

2、史料教学激活了历史课堂

高中历史教材往往叙事简洁单调、文字死板,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史料则相对生动形象、确实可信。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借助史料,通过相关的图片、影像、实物等资料,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把握历史事件。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历史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清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老师首先通过投影仪将关于清王朝时代特点的建筑物紫荆城、避暑山庄展示在学生面前,从两件事中介绍了清王朝的鼎盛时期,(1)乾隆皇帝证正式批准了章程,确定了中央有效管辖的各项制度;(2)从1793年9月年外国使团来到避暑山庄,以钟表、枪支、机械等用品扩大经商范围,乾隆皇帝用一段话回绝了外国使臣扩大经商的计划,“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组织学生讨论以上“康乾盛世”是怎样的情况。

学生A回答:此时的经济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学生B否认观点A同学观点:到嘉庆年间的收入之间均处于上升阶段。

老师给予回答,康乾盛世首先是地理位置的优越,千百年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所以沿着在传统方向的发展可实现盛世巅峰,但是这是暂时的,工业的发展必然会使清王朝走向衰落。

3、史料教学增强历史感

历史教学具有浓郁历史感的特点,这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是必须突显出来的。在高中历史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史料,可以增强历史感。同时也需要让学生确定一点,历史的定论是需要史料作支撑的,而不是个人主观意识的武断裁决。引用史料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历史事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史料应用于教学的原则

1、趣味性、实践性和实际性并重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择有利于实际历史教学的史料是十分重要的。在选择过程中需要注重史料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实际性。老师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宜多选择形象化、贴近生活、易被接受的史料。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素质。

2、遵循史料选取范围广、种类多的原则

人类社会已经走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人类的历史发展是复杂的。在实际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的选择涉及多个方面。史料形式多样。如图片、影像资料、漫画、名人名言、历史地图等,涉及领域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等,将多种形式的不同内容进行组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对于历史的厌学心理,提高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历史素质。

3、选价值高、代表性强的史料

力求史料多样性并不代表“宁滥勿缺”,在选择史料时,教师应加以鉴别,选择准确体现历史、代表性强的史料辅助教学,因为不典型的史料很可能导致学生依据不完善不够透彻的史料展开分析和思考,这样肯定无法保证论从史出[2]。所以所选用的史料需要具有代表性,并且需要将史料与所用教材相联系,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本知识,提高学生历史素质水平。

三、史料教学中应注意问题

1、忠实于原始资料

在选用史料过程中必须遵循“实录”的原则,科学严谨地对待史料。在使用过程中忠实于原始资料,谨慎摘录选用,引用准确,尊重历史,给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而不是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学生身上,误导学生。

2、增强针对性

老师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选用史料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所以在选择史料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选择的史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选择课堂内容需要的史料。同时需要兼顾到史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3、难度要适宜

高中历史教材所选择的史料是由编者筛选过的,难度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当。在实际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的大量的课外史料需要注意其难易程度。

需要把握学生对于史料本身能够理解的程度,学生只有把握了历史事件,才能够将史料与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联系,对史料进行理解,并以此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4、数量要合理

在实际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在选用史料时常常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认为所用史料的数量是越多越好,这样越能体会到自身的水平。但是事实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能力所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用的史料是不易过多。史料过多可能会导致学生只是通读了史料,而不能够对史料进行必要的理解,从而史料的引用并不能够对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有所帮助。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高中历史课堂教育过程中,史料的引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课堂上引用史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更高效地完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有助于高水平地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我国的高中历史教育改革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将史料教学引入高中历史课堂是适应了现代社会的教育新形势。高中历史老师们必须将探索新的史料教学方法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同时需要认真钻研,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