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景观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景观分析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都是为了建设出适宜人类居住和工作的环境。如果仅有建筑设计,那么这个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一个完整的城市还要包括它的景观与环境。因此景观设计在在城市规划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的研究,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对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在城市规划确定城市的规模和性质之后,景观设计就要反映城市的性质。城市规划是为了对城市和城市周围的环境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休憩和交通环境。

(一)城市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主要是对城市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对各个区域的划分,来满足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需求,并指导城市景观设计的进行。城市规划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状况,在满足国家制定的各项标准的情况下,所制定出来的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与计划。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经过人为地设计对自然景观加以保护和改造而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注重这个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二)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是通过对空间的调整,运用各种设计手段建立起的一种新的关系,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城市规划几乎涵盖了城市研究的各个方面,也为城市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平台。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的手段创造出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其次就是因地制宜,因为不同的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文化背景,所以通过这些独特的特点来打造出独具内涵的城市;最后就是要注重城市可持续性的发展,一座城市的建立是要一直流传下去的,因此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构成了城市的美。但是城市的美,不仅仅是指城市中的一个个美丽的公园和一些优美的公共建筑,而是整个城市乃至每一个细部都是美的。因此景观设计除了要满足使用的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符合美学标准。把一个个美的画面组合成一个崭新的城市景观。原有的城市景观也不应该忽略,自然的水域或者山丘,应该在原有的景观之上进行景观设计,而不是一味的去破坏。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景观设计是人们发展的产物,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来创造合理的景观空间,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居住环境,体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

景观从一开始的视觉美的效应,到现在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反应,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生态系统,也作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景观有着不同的含义。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景观设计主要从人的感受及要求出发,利用人的行为和活动等规律,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居住、休憩环境。

(二)城市景观要素

城市景观的要素主要是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等

路;在一个城市中有各种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快速路等,一条一条的道路组成了这个城市的道路网,道路的主要特性是连续性和方向性。

区;是一个城市中较大的范围;一个城市是由几个不同的区组成的,比如居住区、商业区等,不同的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但是有的时候它们的性质也会有混合的部分。

边缘,是指一个区与另一个区的边界交汇处,有的区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过渡到另一个区,有的时候自然水域和山丘也可以作为区与区的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让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标志有大有小,比如天津之眼就是天津的地标性建筑物,再就是一些小的标志,比如喷泉、雕塑小品等。标志是形成城市图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

中心点;可以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中心点主要是指人们活动的中心,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空间中各种景观小品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像的形成能力。

三、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城市规划包含着城市景观,在上文中对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景观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还是城市规划在城市的l展过程中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要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景观设计进行了指导以及限制,景观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和实施。景观设计对城市的整体乃至细部都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仅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还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之前,应该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和格局进行把控,优秀的景观设计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因此,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整体的布局的设计,而景观设计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规划是对整个城市的规划,而景观设计是对城市的细部进行优化,它通过各种景观的布置以及对人的心理的把控,来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一个健康、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四、总结

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城市规划引导着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有反应了城市的性质与规模。优秀的景观塑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还包括在城市规划的时候指定的计划与目标,市民的参与,以及设计者的精心设计。因此,在实际的实施中必须把握好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水平,创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环境优美的城市居住环境。

篇2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和谐生态分析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social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level showed a noticeable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city landscape design, how to realize the harmony of various landscape elements, this problem has attracted special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to all staff.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harmon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pectively from (1)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space; (2) and (3) the ecological harmony; harmonious whole and local, starting with the three aspects, around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how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beauty, the central issue and discussed in detailed analysis, aims to draw special attention all personnel.

Keywords: city landscape design harmonious ecolog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从理论上来说,城市景观主要是由(1)自然景观;(2)历史景观;(3)人工景观,这三个方面所构成的。在上述景观相互影响、渗透、乃至融合的基础之上,形成整体性的城市景观。而所谓的城市景观设计即可以理解为:以城市所处环境各相关要素的设计为手段,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的,所开展的设计行为。特别是在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城市景观设计要求不断具体,难度也有所提升。为更好的达成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目标,就需要特别重视对人与空间、人与生态、整体与布局相互之间的和谐型处理,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文试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人与空间的和谐

1.1 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体现交往与空间的和谐

城市空间中,社会大众所开展的户外活动按照实施形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自发性活动;(2)必要性活动;(3)社会性活动。上述三类活动在实时过程中对于整个空间环境的要求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若户外环境质量水平无法满足社会性活动以及自发性活动的实施条件,就只能进行必要性活动。人们对于道路的使用仅仅在于行走。而反过来说,若能够保障户外环境空间质量水平的有效性,则就能够促进人们进行包括玩耍、饮食、以及小憩等在内的自发性活动。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营造有助于社会大众相互交往的环境空间,尽可能的实现环境物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有效统一。对于各类景观要素的构造不单单需要体现其可参观的功能,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的保障自然、人、以及建筑等要素能够构成一个完整且和谐的空间环境。

1.2 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人性内涵

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充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人,在进行社会交往与沟通的过程当中,势必需要一定的交流空间,同时也需要保障一定的私人空间。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工作人员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在场所上充分关注对人最基本功能性需求的尊重,确保各类景观要素能够面向社会大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与此同时,景观设计中还需要充分满足不同地区人的不同需求。充分重视当地人的生活情况以及特点,构建充分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城市空间环境。

2 人与生态的和谐

2.1 景观设计中需要实现与土地、植物的和谐

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保留一定的绿地。即在城市发展,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再开发活动过程当中,需要各方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设计要求,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下,绿化用地的面积能够充分符合相关要求。同时,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土地资源和谐性的实现还需要特别重视保障城市软质景观面积与硬质景观面积在比例上的协调性与均衡性。而在城市景观设计进行植物设计的过程中,特别需要重视对植物物种选择的合理性,尽量选取适合城市所处区域环境气候特征的物种,兼顾经济性,严禁出现“形象工程”。

2.2 景观设计中需要实现与水资源的和谐

一方面,在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符合自然规律。设计过程中严禁出现水资源与土地资料的分离,保障河流自身能够具备良好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资源出现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出水资源的精神与内涵。其中,静水资源的设计需要尽量为受众营造一种轻盈、且充满诗意的视觉感受,而有关动水资源的设计则需要尽量给受众带来一种生动且独具跳跃性的感受。按照上述分析,可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对静水、动水的配合设计,达到视觉效果上的丰富变幻,从而更好的实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3 整体与局部的和谐

3.1 景观设计中需要服从功能的要求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如何实现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发展的这一问题。举例来说,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广场作为人群集中汇聚区域,交通压力较大,且人流量大,因此,在对城市广场街道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必要出现各类障碍元素,防止对行人的通行产生不良影响。而在住宅区的景观设计过程当中,最需要重视的即保障人通行空间与休憩场所之间的间隔性,重视功能分区的有效性。

3.2 景观设计需要充分服从环境的要求

环境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最主要对象。要求在工作人员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不但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功能区的区分与界定,同时需要充分的体现立面与平面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中还需要通过应用借景、造景等多种手法,区别各类元素的主次,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一个完整且和谐的整体。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需要认识到: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可以说是各方工作人员在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中所需要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为实现对上述原则的遵循,就需要特别重视在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中体现人与空间的和谐、人与生态的和谐,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和谐。而这对于促进城市的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言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实现和谐的主要方法及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重视。

参考文献:

[1] 白利娜.浅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美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动向之比较[J].大众文艺,2010,(24):62-63.

[2] 刘颖芳.激活中国文明底气的景观设计实践——介绍一例"中国创造"的城市景观设计[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4):180-185.

篇3

关键词:城市建设;景观照明;质量控制

景观照明属于城市建设的一部分,用于配合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增加景观照明的建设压力,促使景观照明不仅要具备质量、效益优势,更要满足城市美观的需求。着重分析城市景观照明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发现其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失控点,直接影响到景观照明质量控制的效果。质量控制成为城市景观照明建设中的重点问题,结合景观照明的需求,规划质量控制的措施。

1 城市景观照明质量失控的分析

结合城市景观照明工程的建设实际,汇总质量失控的案例,分析景观照明工程中的质量失控。

1.1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质量失控的原因主要是现场考察不足造成的,景观照明设计方案与现场环境存在矛盾点,直接影响照明工程的建设质量[1]。例如:景观照明设计方案完成后,需要结合工程现场,实行比对修改,保障设计方案符合现场的需求,严格控制设计阶段的质量,但是大多工程师并未结合工程现场,按照自身的设计经验,随意执行规划设计,影响到后期施工的质量,导致景观照明工程建设中潜在诸多质量隐患。

1.2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最容易出现质量失控,招标企业过分注重经济成本,忽视投标企业的质量把关,导致有质量缺陷的景观照明灯具投入工程建设中,引发明显的质量问题。例如:某招标企业抽查投标单位的照明设备,抽查的样本为每项10件,结果所有的样本均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此部分照明设备一旦投入工程建设,直接形成大范围的质量问题。

1.3 验收阶段

验收是城市景观照明质量控制的最终环节,其在质量保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大部分施工单位的质量验收,仅仅属于表面工作,实际没有利用监督、控制的方式,排查景观照明中的质量问题,再加上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比较多,容易发生漏检情况,增加质量控制的压力,导致景观照明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2 城市景观照明的质量需求

景观照明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起到美化作用,更是属于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为城市提供色彩、动态的建设途径。结合城市景观照明质量控制的现状,提出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需求。

2.1 艺术需求

艺术性是城市景观照明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主体需求,基本景观照明都需要具备艺术的特性[2]。景观照明在艺术需求方面,同样需要执行质量控制,营造艺术优化的环境,确保艺术化的景观照明工程能够适应城市建设的长期发展,既可以展示出景观照明的艺术优势,又可以体现高质量的艺术工程,对城市景观照明具有较高的价值。

2.2 有机需求

城市景观照明质量控制中的有机需求,是指工程要充分融入现场环境,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明确质量控制中各项需求之间的关系。质量控制中的有机需求,促进景观照明的发展。

2.3 协调需求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在强化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表现出协调需求,确保景观照明的各项工序、流程处于协调的状态,实现景观照明的整体性,同时发挥工程协同的建设优势。

3 城市景观照明质量控制的措施

城市景观照明的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重点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保障景观照明的质量,解决各个阶段质量失控的问题。以某次城市景观照明建设为例,分析其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措施,该工程利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对比不同阶段质量失控的表现,针对质量控制提出对应的措施。

3.1 设计阶段

该景观照明工程在设计阶段,明确考察工程现场的环境,先调查现场的基础信息,合理规划后为方案设计提供标准,同时在方案设计中起到约束作用,待方案设计完成后,该工程要求设计师结合现场环境,评估设计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根据现场与方案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实行修改,提高景观照明的优化水平[3]。除此以外,该工程在设计阶段采用质量控制的手段,实行计划型方案设计,确保方案设计的实践性。

3.2 招投标阶段

控制景观照明建设招投标阶段的质量,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保障招投标阶段照明灯具的质量。该工程在照明设备质量控制中,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同时利用核查的方式,实现质量控制,有利于该工程在建设中实现高水平的设计效果,而且在灯具方面具备高效的质量保障。例如:该工程在招投标阶段,要求投标企业出示设备检测的合格证和详细资料,工作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确保参加招投标的企业在设备方面具备标准的质量资格。

3.3 验收阶段

该工程非常注重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一方面总结景观照明工程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已经发现的质量问题,强化质量控制[4]。该工程在验收阶段,提出几点质量控制的措施,如:(1)在施工过程中引入监理环节,用于提高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的水平,监理机构重点按照景观照明的工程要求,检查各个阶段的施工情况,排查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如实控制工程质量;(2)监理方监督施工与验收过程中的工程行为,一旦发现不符合景观照明工程质量要求的地方,立即施行质量控制,杜绝工程建设中潜在的质量隐患;(3)验收时重点审核景观照明比较复杂的施工部分,可以实行试运行,观察是否达到标准的质量效果,如果与设计方案不相符,参建单位之间需进行调节改建,直到与设计方案吻合。

4 结束语

景观照明在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城市化发展提供美化的途径。我国在城市建设中非常注重景观照明的应用,所以必须采取质量控制的措施,优化景观照明中的质量点。城市景观照明在质量控制的途径下,发挥照明工程的基本特性,不仅实现照明建设的可控制性,更是为城市景观照明提供质量保障,完善景观照明的建设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欢.园林景观照明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2(04):90-92.

篇4

【关键词】城市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生态性

一、城市绿地景观的概念和作用分析

1、城市绿地景观的概念。城市景观绿地主要是指以栽植树木花草和配置一定的设置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塑造城市形象,基本由绿色植物所覆盖的具有较强装饰性和观赏性的城市公共绿地。城市景观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广场和公园、滨水景观绿地、街旁游园绿地和步行商业街绿地。

2 城市景观绿地的作用。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提高居民城市生活的质量。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城市景观绿地也是城市景观系统中的一部分,分布性较广。城市景观绿地的增设增加了城市绿地空间,同时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城市景观形象。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城市景观绿地的建设带动了周围的城市土地的开发,增加了城市商业的机会。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有助于城市防灾。城市景观绿地点小而多,有助于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缓解自然灾害。

二、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分析

1、城市景观绿地结构单一,层次性不够。很多的绿地建设只是通过单纯的种植花草树木来完成景观建设,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往往是达不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而且景观绿地的层次性不高,绿地景观建设不仅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也不能为了突出个别城市景观而忽视更加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街头小块绿地等。

2、城市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3、城市景观绿地缺乏生态经济效益。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要贯穿于整个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但是往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破坏后,才认识到景观系统的重要性,这时人们就会希望通过绿化建设来弥补这种自然的缺陷。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场地的生态活力,而且也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同时绿地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流行的“草坪热”,不仅造成事后管理的难度,而且草坪的持续时间短,可能要经常更换,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4、城市景观绿地与历史文脉脱节。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但是在现代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为了盲目的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景观被摧毁,传统的文脉、自然的景观给野蛮的手法打乱。这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宝物在机器的轰鸣下被掩埋。

三、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分析

1、注重历史延续,开创特色未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变化。城市建设大多是在城市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历史不能被否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要科学的有意识的发掘、利用和保护,使得历代所经营创造的城市空间和景观得到延续,同时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既符合地方特色又具有时代进步感的城市空间。所以在进行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时,注意保存城市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珍品,使其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景观绿地规划中可以放置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沉淀感的小景来营造场地的历史氛围,可以是一片斑驳的墙面,一块当地的老石或是一棵枯树。

2、体现人文精神,注重视觉感受。城市是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空间,任何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使城市建设与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体现人文精神。人们都希望看到美好的事物,所以景观的视觉和谐也非常重要,所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必须尽量使城市景观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方向和不同视角下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3、尊重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存。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该尊重自然资源,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以自然景观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钢筋混凝土营造的硬体空间,使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为人居环境注入生命活力,创造特色环保城市。同时通过合理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形成安全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协调统一与变化,开创多元化发展。人类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要求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应该让不同的社会团体收益,各得其所,真正实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但是在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发掘城市个性和地方特色,突出城市与其他不同区域的城市的差异个性,而且与周围城市也有所区别。

四、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分析

1、景观绿地植物配置。在植物的配置选择上,要根据用地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来进行选择,例如是观赏性绿地,可以选择一些尽观赏性强的植物,尽量采用自然式的布局,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姿态。同时也要考虑到景色的四季变化,可分区段配置之物。合理搭配植物,在平面上做到植物种植疏密合理,根据植物的树冠大小决定树的间距,在竖向上则做到高低层次、错落有致,也可以结合场地的地形和建筑组成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营造不同的场景氛围。在植物的配置上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当地的植物,符合植物生长的要求。

2、景观绿地种植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布局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例如在游园小路两边一般采用不对称种植,而在主要道路两边则采用规则式种植。在植物的种植设计上尽量使植物以自然方式生长,充分利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与灌木、速生树与慢生树之间的搭配,丰富视觉效果和空间变化;在道路两边应充分考虑遮阴效果的制造,同时宜选用树形优美、疏密有致、高低合适的树种。在每一个区段应设置一个突出的季节植物景观,形成景观中心。除了种植成本之外,植物栽种以后的养护费用也应该充分考虑。

3、景观绿地设施设计。城市景观绿地中的设施是为了提供人们休息、娱乐或者装饰照明使用的小型设施,应该遵循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设施的设计和布置。可用自然石块做成凳、桌,又可以在绿地内设置一些地灯、雕塑等,既方便使用,又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但是在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场地的安全性的考虑,如亲水平台、桥、假山,这些地方都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所以应该设置栏杆、障碍等保护人们的安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一个城市要树立自己独特有魅力的形象,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文化背景、还需要有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做到城市景观绿地规划的自然生态性发展,实现城市绿色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房地产价值;享乐价格法;地方公共物品;边际收益

中图分类号:F293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9-0067-05

一、景观对房地产价值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公众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提高,环境因子成为决定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因素,国内城市的景观住宅、花园住宅等也越来越得到人们青睐。城市景观是典型的地方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受益地方化的明显特征,市场难以衡量其价值。因此,国内学界虽意识到有必要把景观因素考虑到房地产价值评估中去[1](P87~93),但对景观舒适度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定性的层次上。

在国外,自从Rider(1967)第一个尝试用房产价值资料来估计空气质量的变化的经济效益以来[2],经济学家们就开始致力于房地产价格同环境舒适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评价房地产价格同环境舒适度之间的关系有两类思路[3](P435):一类是开发出城市土地市场模型,由此确定土地价值的总变化是否能准确计量环境改善所产生的效益,(Strotz, 1968; Lind,1973; Pines and Weiss,1976; Kanamoto,1988等等);另一类是享乐价格模型法,也是主流方法,国内很多学者都对此做了相关研究[4-11],即通过对住房市场资料的分析建立享乐价格函数,分析有关环境影响的回归方程的导数,再求取边际隐性价格(Freeman, 1971; Anderson and Crockev,1972; Epple,1981; Goodman, 1988; Smith and Huang等)。国外学者对享乐价格函数研究颇多,享乐价格函数形式多样,从线性的、平方的、指数的、对数的、半对数的到Box—Cox转换的。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最合适的函数形式是采用可变的函数形式[12,13],直到Cassel等指出[14],找到享乐价格最合适的函数形式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要对环境特征的边际隐价格进行评估。

但相关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对空气质量、水环境的房地产价值损益的实证研究比较多,而对景观舒适度的专项影响研究还很少。而且从模型的假设看,享乐价格法要求有统一的房地产市场,并且房地产市场是均衡的。而完全符合条件的对象市场几乎是不存在的。

二、理论模型构建

(一)模型特征向量与因子选取

影响房地产价格形成的因素是复杂多变,享乐价格法模型中解释变量通常划分为结构特征、邻里特征与环境特征三大类。各影响因素又互相影响,因而考察景观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必然牵涉到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

1.位置特征

区位特征(距离CBD的距离,土地等级):区位因子是消费者对通勤成本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权衡,也暗含消费者对景观价值的偏好。

区域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水环境、噪声环境):良好的景观必然要求良好的环境质量,否则景观反会对房地产价值造成胁迫,如南京秦淮河沿岸以前因污染严重,两岸房地产开发受到制约。

景观特征(景观规模、景观距离、景观类型、景观眺望价值、景观环境质量):不同的景观特征对房地产价格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景观距离越小则去景观地的通勤成本越低,观赏更便捷;景观的规模越大,环境质量越好,会产生更多的正外部性;而自然类型的景观会比人文类的更加受欢迎。

2.居所微观特征

房地产项目特征(项目类型、项目品质、协调性):不同的房地产项目对景观资源的要求不一样,高档住宅对景观资源的要求更高,景观资源的利用价值也更高;而不同的容积率的房地产中内涵的景观价格也大相径庭。一般的,容积率越低,楼面地价内涵的景观价值也就越高,楼面地价相应的也应该越高;而房地产开发得不合理会对景观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对于景观价值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

3.交易年份,该项指标可以充分地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景观房地产的偏好的变化。

表1特征向量分析

特征子特征影响因素指标内涵位置特征区位特征邻里环境质量景观影响距离CBD距离商业区位土地等级土地区位与购得成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水污染指数水质量声环境噪声指数景观规模景观的开阔程度景观距离景观利用便利度景观规模景观空间范围的大小景观眺望价值视觉享受景观环境质量景观的外溢价值微观因素结构特征楼盘类型楼盘类型容积率容积率协调性景观与房地产项目是否协调交易年份交易年份交易年份考察时间因素对景观偏好的影响

(二)景观享乐价格模型的构建

模型假设每个人的房地产效用u是房地产品X, 位置因素 Li,景观因素Si,房屋结构因素Di,交易年份Pi 的函数,且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地区都具有广泛差异的个别因素特征,则可给出由这些个别因素特征决定的价格函数:

Phi=Ph(Li,Si,Di,Yi)

并设消费者拥有房地产j,相应效用函数为:

ui=ui(X, Li,Si,Di,Yi)

假设消费者的住房偏好与其他消费品的偏好可分离,即对房地产特征的需求可独立于其他物品的价格,则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约束条件为:

M-Phi-X=0

对于各特征的最优化一阶条件为:

u/Sju/x=Phi/Sj;u/Lju/x=Phi/Lj;

篇6

[关键词] 湿地景观设计;现代城市;环境

[基金项目] 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结题文章,项目编号:2013CFB027。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72-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人们采取一些措施在不断地改善城市所面对的问题。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进行有机结合,所以具有抗洪防旱、储蓄水资源、调节区域小气候以及维护自然生物多样化等特点,因此,发展湿地景观设计,对我国现代城市环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将就湿地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是其景观设计的功能价值,二是湿地景观设计的物种选择。

二、湿地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中实现的功能和价值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是基于城市环境生态保护的一种可持续管理的利用方式。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蓄水库”,它是城市环境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在过去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城市湿地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的诸多缺憾。必须正确地认识湿地景观设计的功能和价值,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开发和保护湿地资源。

(一)生态功能

城市湿地可实现多功能的生态服务,主要包括了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化等。从这些功能中可以看出,对湿地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为城市和居民提供必备的水资源、加强城市的排洪防旱能力、保证城市物种多样化,同时还可以调节周围环境的气候变化,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湿地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效益

湿地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天然的水资源,能够有效地保存水资源,并且能够调节自然气候,分洪蓄水以防水灾。湿地所实现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首先是水资源,湿地具有丰沛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工业、灌溉、养殖、发电等方面;其次,湿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水源充足、肥力和养分高,非常适合水生植物和水禽等野生生物的生长,从而增加了产品的产量和附加值;另外,湿地也被作为旅游资源,特别是在城市湿地景观中,可通过独特的生态景观和动植物,从而吸引众多游客。

(三)美学价值

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城市湿地所具有的自然特征和多样性的视野,这就使得它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城市湿地景观的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改变城市景观的单一性并丰富了城市景观。由于湿地在自然界中具有水陆互补的独特的生态伦理美学意义,所以,它具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

三、湿地景观设计的物种选择

植物是湿地景观设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样也很容易受自然条件和地域环境的影响。湿地景观设计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

(一)生态修复型湿地景观物种选择

为了促进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恢复,植被的修复是关键。因此要合理正确的选择植物材料,物种间搭配也要合理。在对城市湿地植被的选择中,要重点注意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物。乡土植物主要是相对于外来植物。在一些景观绿化设计中,因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外来植物,这些植物极具侵略性,从而造成当地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而乡土植物可以在城市绿地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景观。同时,保护和适应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乡土植物比外来植物更加具有优势,从而促进城市生态恢复。

(二)污水处理湿地景观物种选择

一些湿地具有污水处理功能,因此人们进行注重对湿地污水系统的景观设计,所以对于要承担污水处理的湿地景观设计,能够对污水进行高效率的处理是物种选择的重要原则。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根系发达情况对污水的吸收、吸附和富集作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不同的植被对污水净化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实现湿地污水净化,在进行植被的选择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预期的水质、气候和纬度、维护需要、平均水深、最大水深等。目前,在湿地景观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植物为芦苇和香蒲。

(三)观赏性湿地景观物种选择

水生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可直接对观赏型的湿地景观设计造成影响。而观赏性的湿地景观设计最讲究对美的追求,植物的选择要符合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保证周围景观与植物的协调性,如在进行水景设计时,可采用较多的浮叶和漂浮植物,如睡莲、芦苇、菖蒲、燕子花、荷花、干屈菜等。

四、总结

总而言之,湿地景观设计不同与一般的景观设计,它在城市中不仅可以实现人们的休闲娱乐,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同时还可以对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保护和恢复,这也是湿地景观设计所要实现的真正价值。在城市中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能够为人们提供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休闲娱乐场所、文化教育学习等。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还能实现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现代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思想和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夏伟静.城市生态水景观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2. [3]荣海山.城市湿地亲水性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4]王玲.木塑材料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滨水景观 景观设计 城市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71-01

一、概述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绿地开发中的重要资源,滨水空间给人们提供了轻松愉快的观水、戏水环境,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展示城市文化特色。水也是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很多城市都是依山伴水而建。因此,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城市景观特色最明显的地段。总之,城市与水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代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发展速度在逐年加快,许多城市将滨水空间的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特色之一。而面对的完整的水系环境和城市经济生活重心的发展,要怎样使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更具有完整性和历史性就成了设计师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1、欠缺完整的规划体系

我国景观规划被分为综合调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图等几个阶段。在综合调查阶段,我们是对用地现状、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客观因素进行统计总结,而忽略了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以及大众的需求。另外,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体系,我们缺少对案例的最终完成后的后期评价,总结过去是对将来有指导意义的。景观体系理应把后期评价作为整个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设计的好坏,不仅凭设计者一人,而应对设计作品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以达到更进一步贴近公众的目的。

2、人类的亲水本性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压抑

人类的亲水本性是从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结构、生命的延续过程中产生的,亲水空间通过刺激人的感官感受,引起人类心理情绪上的反应;清新的空气调整人的精神和情绪;丰富多变的水体形状,色彩斑斓的光影效果,启发人类去思考与想象。在城市滨水区,人类能体会到舒适、轻松、愉快的良好心情。但是但现代工业社会带给人类的形象感受是单调、冰冷、混乱和拥挤的,人类在物欲的追求中迷失了自身的本性。长久以来,只重视河流的物质利用,而不重视河流带给人类的精神感受,从而导致了人类的亲水本性受到压抑。

3、生态观念与景观观念相冲突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是过多的考虑经济效益和人民的物质水平,却忽略了高度工业化和各类建设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城市滨水区域众多问题和矛盾显露无疑,江河湖堤岸由自然土变成了混凝土包裹,植物和动物失去了快乐的家园,沿河开山修筑游览大道,边坡岩石,自然植被破坏,把原本漂亮的自然河流掩埋,而把水道变成暗渠,原有空间变成了道路和建筑,生态的承载力不堪重负。此外,排放过量的污水,也使得我国许多城市河道景观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自然形态的河流被裁弯取直,被填埋、切割、覆盖,被裹上水泥外衣,致使城市水体不再有生态功能。

4、城市滨水区建设失控危及到了城市滨水景观

建设投资者往往为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不顾城市景观的要求,规划管理者为了争取城市建设投资而放松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景观受到严重的威胁。还有很多

经济收入相当成功的滨水开发实践因缺乏城市设计指导,不仅使水滨失去其应有的魅力,而且使城市失去一个创造特色景观的机会,而且从长远角度将影响经济投资的效益。

三、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

1、坚持宏观布局

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对宏观的框架进行规划设计,要全面考虑水区在整个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并合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规避不利用条件。

2、优先考虑到生态环境这一因素

生态环境始终是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过去人类过度攫取自然资源,导致各种环境问题纷纷出现,所以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个问题,这也是城市规划的必然要求。

3、尽量保留原始地貌

尽量不要破坏滨水区原有湿地、大的植被板块以及坡地等自然资源,顺应原有环境和自然来设计。保持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让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任何园林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征,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在规划设计之前还要对基址进行系统的分析。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该遵从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及植被等主要生态环境特征,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此外,在规划设计中,还要强调景观的个性,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实现景观的持续发展。

4、保持多样性与差异性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就是要考虑塑造多样性和差异性,满足环境自身的完整性,这样才会使滨水区具备生态功能完善和景观稳定性好的特点。城市滨水绿地在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建设,必须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的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以绿化为主体,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四、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具体实施

1、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

城市滨水区的建筑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滨水区是向公共开放的界面,要保证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被损坏,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在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的密度,并将建筑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还可以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另外,建筑高度应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并在沿岸布置适当观景场所,产生最佳景点,保证在观景点附近,能够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以保证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建筑造型及风格也是影响滨水景观的两个重要因素。滨水区作为一个较为开敞的空间,沿岸建筑就是对这一空间进行限定的界面。当观者在较远的距离观看时,城市轮廓线往往成为最外层的公共轮廓线,时剪影式的,缺乏层次的;而当视距达到一定范围内,建筑轮廓的层次性便显得极为重要;在近一些视点往往使观者对建筑物的细部甚至广告、标识和环境小品都一览无余,城市两岸的景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轮廓线。具体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上,并与周围建筑有所统一。

2、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

滨水区空气清新,视线清晰度高。可以在滨水区沿线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场所。

场所的公共性就是要使这条绿带真正的成为市民喜欢的公共场所,市民不受阻碍的可以自由进入,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公共绿地。而水体的可接近性是从亲水是人的天性这个层面来讲的,有很多城市的滨水区都受到洪水的威胁,可以设置防洪堤、防洪墙等。

3、滨水带与城市开放空间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地区的整体情况,并将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与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也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此外,景观带上还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从而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地铁建设 城市环境景观 影响 长沙市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2

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增长,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宜居城市”的概念也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为了促进宜居城市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长沙市从2000年开始提出城市地铁建设,并深入开展大量前期工作,直至2009年长沙市就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提出以建设“两型社会”和打造“最佳宜居城市”为目标,正式启动地铁建设工程,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状况,加快长沙市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建设,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但地铁建设属于大型市政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都会对城市环境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城市宜居程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就此分析了该市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期中对大气、噪音、水污染、道路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以此为长沙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1 长沙市地铁1号线及2号线建设简介

长沙地铁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目前在建的有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10月正式运营,2014年底1号线将开通。2020年之前建成轨道交通1-6号线主体工程,其中,1号线及2号线成“十”字在河东的五一广场相交,3号线及4号线在大河西先导区成“×”型相交,这4条线路成为市区骨干线。按长沙轨道交通规划,到2020年末,长沙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234.3 km,成为中国修建轨道交通最快的城市。该文介绍的重点则是目前在建的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起点站为长沙湘江航电枢纽附近,与支其线交汇于金霞组团附近,止于暮云镇的万家丽路站,拉动联通城市南北。东西向的2号线,将连接大河西先导区、金桥火车站和汽车西站、长沙火车站、长沙火车南站等交通枢纽。

2 地铁建设施工期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

地铁建设是一项大型的城市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其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活动涉及的范围广、周期长。地铁施工期的征地、拆迁、施工场地的开辟、线路施工等活动将会对整个长沙市环境景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地铁建设施工期对于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在地铁建设施工期,施工机械在进行线路基坑的挖掘运输、回填修复的过程中都会对地表植被产生破坏,使土层,在风力作用下粉尘扬起,施工车辆运输时又将产生二次扬尘,加剧大气扬尘污染。同时施工场地全部是在原有的城市道路上,施工期会占用大面积的交通道路,使原本就拥挤的道路更加的阻塞,是经过的车辆绕行、减速或滞留,造成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主要有NOX、SO2、CO2。其中扬尘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由于长沙的地形是低洼地,与外界的空气交换流通不畅,造成长沙市空中的粉尘很难扩散稀释,据调查地铁施工沿线的PM10浓度达到日平均值0.97 mg/m3,SO2浓度日平均最高值达到0.263 mg/m3,严重超标(国家三级标准日平均SO2 0.25 mg/m3,

PM10 0.25 mg/m3),对沿路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2 给城市环境带来噪音与振动污染

地铁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设施,其施工建设所使用的都是动力和功能极其强大的大型机械和重型运输车辆,如挖掘机、打桩机、夯锤、风动机等,机械在施工运转时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机器的振动通过周围地层由底下向外扩散,进一步诱发沿线建筑物的二次振动,对建筑物尤其是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以及其中的居民工作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大型施工机械在产生振动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刺耳的噪音,尤其是在五一路,八一路等部分建筑物密集没人口众多的地区,交通道路狭窄,施工场地距离居住区和工作区较近,噪音干扰严重,道路的阻塞是经过的机车相互拥挤鸣笛,也产生一定的噪音干扰。据调查地铁施工时沿线环境产生的噪音均在70 dB以上,远远超过国家噪音标准,其噪音干扰对沿线的城市环境产生较严重的噪音污染,同时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变化。

2.3 对城市水土流失和地下水污染

长沙市比邻湘江,地下水位较高,地铁大多处于10~20 m深的地下,根据不同地段和建筑物情况可到达30 m以下,因此会到达地下含水层,施工在挖掘过程中施工场地及进场道路可能形成高浊度污水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油污、垃圾杂物等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污染。施工在进行湘江地下隧道施工时,产生的水泥、油污、垃圾杂物等更会给湘江的水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1、2号线的施工范围较广,施工期采用明挖法会对地表植被产生破坏,铁路基坑的挖掘,弃土的运输、道路回填和修复的过程都会动用大面积的土壤,使土层,长沙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均年降水量达到1301.1 mm,常年雨量充沛,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加之长沙地处南方红壤地区,地质复杂,岩层都浸泡在地下水里,属于软弱地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如果施工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的话,会产生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现象。

2.4 对道路和城市景观的影响

施工中将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和生活垃圾,会给周边环境卫生、绿化树木、城市景观等带来负面影响。施工后期将实施绿化、场地清理及其他恢复性工程,以改善和复原受影响。施工及设备、材料、土石方运输,可能占用和破坏已有道路,使火车站、五一大道等市区主要交通枢纽通行能力大幅度下降,道路网服务降低,增加了城区道路负荷,造成交通严重阻塞,使城市交通受到较大干扰,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环境景观。同时五一广场范围内立交桥拆除,对五一广场站点造成的影响大约有3年,湘江大道与橘子洲大桥东南角框架桥的部分拆除,对其影响大约有2年,其他主要干道也受到部分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地铁运营期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中快速、便捷、清洁和高效的交通工具,其建成后的运营将给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的改善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城市环境景观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1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集约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结构

随着长沙市的不断发展,市区人口在不断的增长。据统计长沙市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249.3 km3,市区总面积达954 km3,常住人口达704万4118人,市中心区人口高达309万3980人,中心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不断的增加。城市平面距离的增加,中心区人口流量的剧增和城市空间密度的增加,都给长沙市中心区的商业发展的道路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交通的发展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空间,包括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长沙市规划部门提出城市交通系统空间布局要建立在可持续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基础上。因此地铁建设成为长沙市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空间的一个契机。地铁是解决大量人群快速便捷出行和远距离运输的交通系统。地铁在底下不占用地上路面、车站和停车场等设施,节省了大量的城市宝贵建设用地和发展空间,同时带动大量的人口流动,有效改善城市交通较窄拥挤的现状。

3.2 节约土地资源与减少能源消耗

城市交通系统资源消耗严重,所消耗的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城市土地和石油等能源,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两性型社会”的目标,节约资源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各种交通工具中地铁交通最佳的集约化交通方式,占用地面空间少,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地铁在地下的部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占用地上的面积是0,同时地铁运输速度快,客运量大,集约度高,使分散的土地开发资源逐渐聚集,是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交通运输业对能源的消耗是非常高的。长沙的燃油消耗中交通运输业所占比例达到40%左右。而在各类城市公共运输工具中,地铁交通、城郊铁路、公共汽车、航空和私家小汽车的单位(人/千米)能源消耗量比为:0.8∶1.0∶2.0∶5.3∶7.7,地铁采用电力牵引运行,因此地铁的建设以地铁代替汽车,意味着能源消耗由油转化成电,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所以低能耗的地铁交通系统在长沙的发展势在必行。

3.3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的发展必然带来城市的环境问题,而城市环境问题与城市交通又密不可分。长沙市机车尾气污染一直是环境难题,据环保部门测定的数据:汽车每燃烧一吨燃料,产生的有毒物质高达40-70 kg,道路交通污染成为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源,严重危害人们生活。同时地上交通所带来的噪音污染也在时刻干扰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生理与心理平衡。而地铁由于采用电力牵引,因此,运输每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地铁建成后可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交通”。

4 结语

完善的城市地铁是现代大都市实现城市生态化目标,提高城市宜居指数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设施。地铁以其严密的组织运行,快速安全舒适,高效率低能耗的综合优势成为长沙“绿色生态交通系统”的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地铁建设的施工期和运营期给长沙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正负面性影响,因此有必要正视这些影响,施工期加强防范措施,以减少负面影响,地铁建成修复后努力恢复施工期造成的破坏。使地铁在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状的同时,增添交通景观的艺术性,加强道路交通生态景观的营造,让城市道路交通景观给人们出行带来享受。

参考文献

[1] 李兆友,王健.地铁与城市[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2] 边经卫.大城市空间发展与轨道交通[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3] 姜伟立,王华,黄夏银,等.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路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J].2006,19(6):15-17.

篇9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种植植物选择植物配置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性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具有重要作用。

一、永定县城道路绿化现状

1.1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道路绿化规划建设脱节,未能保留或预留足够的绿化空间。

我县道路绿化用地太少、太窄,一般只在人行道绿化中留出1m×1m的树池,基本只能种植一棵乔木,景观较为单调。城市道路较多未能达到“主干道规划红线内绿地率不低于20%、次干道规划红线内绿地率不低于15%”的基本要求,道路建设与道路绿化增长严重失调。

1.2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单一,缺乏生物多样性。

我县常用于道路绿化的乔灌木树种较单一,大部分主干道以樟属芒果属类为主。走在永定县城乡道路上,有心人不难发现,道路绿化往往是一排香樟或一排芒果,而且是一直通到底。有些道路更是连一丝绿化都没有,就是一片水泥路。

1.3城市道路绿化种植配置方式落后,立体绿化均不理想

永定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行道树株距过小,简单带式种植:有些大型植株间距仅3m,许多行道树基部仅有1平方米左右的种植池,周边都是水泥或铺石;灌木种类和种植数量少,草本、地被种类少,以外来引用的种类为主:龙岩仅三四种。此外,花坛、花带、中心岛少而且形式简单;高架桥、立交桥、墙体等建筑物的垂直绿化少;道路绿化植物配置缺乏。

针对永定县城现状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绿化植物的配置:

二、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配置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配置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愉快的美感,同时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要注重四个要素――交通安全、治污除尘、遮荫透光、美化景观。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滨海路等。由这些道路的植物配植,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行道绿带等。在不同的区段,植物配置的原则、要求、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主要交通道路的植物配置是以交通安全、治污除尘为主,兼顾遮荫透光、美化景观;林荫道、滨河路、园区路的植物配置是以遮荫透光、美化景观为主,兼顾交通安全、治污除尘。

2.1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

快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立体交凤绿地要服从交通功能,保 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出入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使司机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立体交叉中的大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应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营根花卉。

2.2分车绿带

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分车绿带宽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窄者仅1m,宽可10m余,在隔离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为原则。该形式的植物配置重点考虑是美化街景,组织交通且不妨碍交通,并做到吸尘、降噪,吸收汽车排放的废气为最佳,从功能上考虑选择的树种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中层的灌木,还有各种地被植物等等。树种选择的原则如下:

2.2.1乔木的选择与行道树乔木的要求相同,但着重强调树种的观赏性。

2.2.2灌木的选择要求:

2.2.2.1树冠丰富,株形优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叶色美观,耐修理,人工修剪,可控制树形和高矮。

2.2.2.2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吸尘、耐高温、吸收有毒气体,并具有一定减噪功能。

2.2.2.3地被植物选择要求,管理粗放,管理费用少,抗性强,能吸尘,吸收有毒气体。

2.3行道树绿带

指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能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的作用。目前行道树的配植已逐渐注意乔灌草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当地有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大大提高环境效益。

由于城市中的各种架空电线、地下各种电缆、热力、煤气、有线电视电缆、雨污水管道等造成行道树绿带的立地条件在城市中是最差的,绿带宽度往往也很窄一般在1-2m又加上土质差、人为因素等导致了行道树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所以行道树应选择耐修剪、抗贫瘠、根系较浅的树种。“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在树池上盖上树坑篦子,以减少人为的践踏。

2.4人行道绿带指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包括行道树绿带、步行道绿带及建筑基础绿带。此绿带既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隔作用,也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由于绿带宽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异,基础绿带国内常见用地绵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桧柏、珊瑚树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如绿带宽些,则以此绿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绿篱分隔,以防行人践踏破坏。绿带宽度超过10m者,可用规则的林带式配植或培植成花园林荫道。

三、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配置中应注意的选种原则

一般说来城市道路树种应具备冠大荫浓、主干挺直、树体洁净、落叶整齐;无飞絮、毒毛、臭味、污染的种子或果实下适应城市环境条件,如耐践踏,瘠薄土壤、耐旱、抗污染等;隐芽荫发力强,耐修剪,易复壮;长寿等条件。

3.1道路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但不排斥经过长期驯化考验的外来树种。

永定可考虑香樟、榕属、桉属、木棉、台湾相思、红花羊蹄甲、洋紫荆、凤凰木、大王椰子、蒲葵、椰子、芒果、白干层、石栗、盆架子、白兰、大花紫薇等。

3.2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分别选择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

我县地处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干湿季节界限清晰。应种植适合我县气候条件的绿化树种。

3.3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

如新会――葵城的蒲葵;福州――榕城的小叶榕;广州――棉城及厦门――英雄城的木棉。

3.4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成复层混交的群落,应要选择一批耐荫的小乔木及灌木。

如米兰、山茶、竹柏、桂花、大叶冬青、含笑、虎刺、扶桑、海桐、九里香、红背桂、大叶黄杨,桅子、杜鹃属、棕搁、棕竹、散尾葵、丁香属、珍珠梅等。

3.5“常绿为主”、“乔木为主”、“多样性”原则。

种植设计以常绿树为基调,以乔木为主,加强绿地的生态效益,同时提出在绿地中增加树种,用不同的植物种类体现生物的多样性。行道树绿化形式的树种重点选择是乔木,它的最大功能效果是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是城市绿化的骨干和框架,从以上的功能效果看,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3.5.1树形整齐美观,观赏价值高。

3.5.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抗性强,抗污染,便于管理。

3.5.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的乡土树种,晚秋落叶时间集中,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3.5.4冠大荫浓,分枝点较高。

3.5.5繁殖茂盛,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快,适宜大树移植。

3.5.6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四、对永定县城道路绿化的一些建议

道路绿化以提供绿荫、美化、改善生态环境构成美丽风景为目的,不是单一植物栽培,是多部门、多学科综合建设管理的体现。因此,相关部门要协调,做好统一规划设计,严格审批,避免重复、盲目建设。

4.1加强树种选择

4.1.1遵循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要求,严格执行标准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必须走“先规划、后先用”的路子。根据功能要求,加强树种的选择。如道路绿化树应选生长健壮,适应性强;树干端直、树冠优美、冠大荫浓;发叶早、落叶迟;无刺、无毒、无污染;移栽成活率高;抗性强、耐修剪、管理粗放林下灌木耐荫性要强。在绿化施工时严格执行绿化树木标准。如行道树,胸径应在6~10cm,定干高度以3~4m为宜,在同一条道路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形成优美的道路景观。

4.1.2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行道树种选择,不能盲目跟风,应首选乡土树种。乡土树种长期适应于当地的环境条件,能进一步强调该地区的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的园林景观模式。我县适宜种些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物种类如樟树、天竺桂、木棉、蒲葵、麻楝、小叶榕、垂枝榕、白玉兰等在福建省主要城市中,均表现较好的树种。

4.1.3扩大引种,增加植物多样性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观赏价值高的树种,来增加植物多样性,丰富道路景观。必须通过试种―选择―推广的过程,只有证明能适宜当地气候条件才可选用。

4.2 科学配置,实现景观多样化

4.2.1建立生态健全的道路绿化结构避免绿地设计模式单一,建立生态健全的道路绿化结构,实现由一板二带单一模式向三板四带或四板五带式多形式转变。才能达到为行人车辆提供冬有阳光,夏有绿荫要求,分车带上常绿乔木,观花树种及草本植物合理配置,创造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生态道路景观,构筑完整的道路绿化系统。

4.2.2行道树种植形式统一与变化并存行道树种植要改变以往单行种植形式,如果人行道宽度在5m左右,门店多为商业用房,人流较大,采用单排行道树,绿化遮荫效果差,在这种情况下,可选冠形上协调的两个树种采用双排行道树。还要注意主干路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这样才能形成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突出区域特色,实现景观多样性。

4.3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及养护。

加强道路绿化树种的养护管理。有些路段依然林相不齐,年年补植,存在老、中、青三代树木并存的局面,同时修剪不到位,难以形成整齐、优美的景观,宜加强养护管理,建设苗木管理档案;圃地定向培育,利于初植后景观协调一致。城市道路绿化工作要建立完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绿化运行机制,从设计到施工养护要有长远规划。加强政府引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绿化工作中来。倡导市民通过参加公益林建设,进一步树立爱绿、护绿、建绿、管绿的自觉意识。

城市道路绿化与周围建筑物相协调,可构成美丽的街景。只有合理选择树种,遵循科学和艺术的原则进行配置,才能实现人在林中走、车在树下停、花在城中飘,果在空中悬的人文景观。希望以上的这些建议能为永定县打造成园林城市出一份力,提升城市品位。

参考文献

[1]王菊芳,高智慧,等.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J].浙江林业科技,2004,24(3):39~43.

篇10

[关键词]海绵城市 排水 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48-01

1 关于海绵城市

1.1 设计理念

在建设海绵城市之前,需要建立新的设计理念而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传统的城市建设,重视城市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强度,大多数是硬化路面,如遇暴雨天气,主要依靠城市地下的排水管渠、泵站等设施来进行排水,以“快速排除”及“末端集中”两方面的控制作为主要的建设理念,但这样的建设方式通常会导致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应当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城市排水,并以“慢排缓释”及“源头分散”作为主要的规划设计理念。

1.2 设计原则

“海绵城市”作为现代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它的建设必须遵循生态优先这一原则,应当将自然途径以及人工措施两个方面有效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洪功能保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3 海绵城市理念优势

(1)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理念,以建筑、道路以及绿地等作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现代的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产生低影响的开发雨水系。(2)海绵城市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地下水资源,填补了地下水不足的空缺,同时能达到净化水质,改善微气候的效果,不仅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满足了城市现代化规模建设的要求。(3)海绵城市的建设能有效缓解雾霾天气。雾霾的产生跟水土有关,水土污染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有害气体,特别是氨氮,氨氮蒸发以后会让细菌微生物大量繁殖。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有效缓解雾霾现象。

2 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 海绵城市看城市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名词,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打造像海绵一样的城市,从而实现了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发展,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由于传统城市过渡利用土地,使城市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地资源也在不断减少,而海绵城市是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海绵城市又称为低影响设计。基于这种理念,先要对城市内部雨水收集、渗透及过滤等,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其次建立了开敞自然环境,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最后,把雨水融入到景观的设计当中,不仅会减少城市环境压力,减少了排水设施的维护成本。

2.2 海绵城市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应将保存生态资源作为景观设计的前提,实现土地资源优化,减少土地浪费,减少环境破坏,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发挥海绵城市景观的作用。比如,建立自然排水系统,选择耐涝性的植被加强对雨水的有效过滤、渗透和利用;建立雨水花园,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下渗雨水,减少径流量,从而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建立可渗透路面,减少地表水的径流。

2.3 基于海绵城市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1)在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中的竖向方面的设计。城市在下沉式绿地设计时应该与该城市所规划的绿地场地相结合,在已经硬化的地面周围设计出下沉式绿地,从而硬化后的地表不能吸收的雨水由下沉式绿地蓄积并自然下渗。要想实现既能使雨水成功转化为地下水,还能充分保证行人的安全的目标,就需要城市绿地设计人员合理地对下沉式绿地进行设计,尤其注意下沉式绿地的竖向设计。设计人员需要保证方向正确,坡向必须是由硬化后的地表指向下沉式绿地的。只有坡向正确,雨水才能成功通过已硬化的地表流向下沉式绿地,才能达到自然蓄水、自然下渗的目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路缘石高度时,应该要注意其高度应该与周围已硬化的地表是一样高的,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地时可能是分散进入的,如果设计人员将路缘石的高度设计的比地表高度还高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在路缘石上设置个缺口的方式进行补救,这样雨水可通过流入缺口的方式进入下沉式绿地。设计人员在设计雨水溢流口的位置时,既可以将溢流口设计在下沉式绿地中,也可以将溢流口设计在下沉式绿地与硬化的地表的交接处。一般情况下,雨水蓄积的高度超过了下沉式绿地的高度但没超过已硬化地表高度的时候,那超过部分的雨水可通过溢流口进入排水管道,这是溢流口的作用。

(2)在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中的景观优化方面的设计。从下沉式绿地的使用功能和它所达到的景观效果两个方面来看,目前下沉式绿地设计形式缺乏多样化,达不到美观的效果。想要实现下沉式绿地设计形式多样化,设计人员在进行下沉式绿地设计时可以将雕像、园林水景、楼阁亭台等元素添加进去。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设计下沉式绿地时和雨水花园、池塘以及湿地相结合,即可提高下沉式绿地的实用性,还能增强它的观赏价值。下沉式绿地在选择植物时,选择的植物最好是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可以选用乔木、灌木以及草混合的方式,使下沉式绿地在一年四季中都能达到美观的效果。对于一些大型的绿地设计中,由于下沉式绿地比较大,工程比较浩大,所需要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在大型绿地设计时,一般都将大化小,分成小的区域或者在各个路段进行下沉式绿地设计,利用各区域的地形特色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使其既能达到蓄水目的,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2.4 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道路的融合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首先在建设材料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取合适的透水材料,主要是空隙性较好的材料,比如沥青磨耗层,多孔混凝土,碎石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在保证使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道路空隙性,提高道路的透水性,让道路遇到雨水时能够快速排除,防止雨水聚集引起的打滑和炫光等,还要在道路旁加强绿化,提高地下水的保持率,这样,海绵绿化建设才能做好。

2.5 城市道路建设

城市道路建设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主要是起到渗透的作用,而要起到渗透的作用,主要依靠的是“透水铺装技术”。包括: 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等。道路实行透水铺装后,路面十分抗滑,因为水在落到路面上后,会马上顺着通道流失,不会残留任何水汽,让道路不会因为水汽而导致摩擦力下降,同时这种道路由于不会有水汽残留,所以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夜晚灯光照亮引起的炫光,使驾驶人员不会产生过度的疲劳,提高汽车夜晚行车的安全性。同时这种路面可以减少行车时的噪音,对于行车来说也可以减低噪音。而且这种路面可以防止水漂,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3 结束语

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将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生态平衡纳入设计理念,建立海绵城市的新型城市,这必将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挑战。因此,只有更好的把“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到我国城市建设项目中去,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地表水储存问题,才能够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宋芸.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25.

[2]阮寅.西安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雨水利用研究――以朱雀花园小区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