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授课技巧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授课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83-01
历史学科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知识点繁杂并且具有过去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将还原过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在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因此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显得越发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并提出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寓学于乐。
1.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在初中的教学当中,相较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并且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十分繁杂,很多同学都觉得其枯燥无味。为使得同学们更好地投入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点通过视频、图片、音效等多渠道进行信息传递,刺激同学的感官,把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同学们更为接受的方式进而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同学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1.2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学习课件,创设更为生动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对历史信息进行提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的反复思考,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且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的不断反馈,增强师生的互动性,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1.3拓宽学生的视野。历史学科跨度较大,涉及的内容较多。由于课时及信息容量所限,教材编写较为简单而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无法涉及各个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以及讲解过程中通过关键词的搜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信息技术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知识,巩固相关知识。
1.4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历史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教学很难具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如将不同时期国家的地图进行拼接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等。
2.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2.1不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虽然信息技术不断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并且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和产品不断更新创造,但很多老师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较弱,不能熟练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很难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授的内容相结合。因此若想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达到运用信息技术的最初目的,只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2.2盲目追求信息技术的应用。部分初中历史老师过度追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授课依赖。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过程中,未经过自己的加工盲目应用。在讲授的过程中,忽略了课堂氛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主要进行多媒体的展示,将人为灌输转化为技术灌输,这样做很显然违背了信息技术进入初中历史课堂的初衷,学生在课堂上只对信息技术保留有新鲜感,对课堂教授的具体知识点并不印象更没有自己的思考。
3.在初中教学中的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方法分析
3.1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目前存在传统与现代两种教学模式,只有将两者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是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结果,教师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面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这是现代技术难以代替的;而现代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将更多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带入课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此增强同学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不可盲目倾向其中一种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地课堂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2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师生应当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该技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而不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从教学目的角度出发,不可过分追求技术的使用,需要从教材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方式。
3.3教师之间的信息共享。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都蕴含着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授课技巧。初中历史组的老师应定期组织有关信息技术授课的研讨会,分享各自经验形成信息共享。将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精品课程分享到网络上,实现网络共享,便与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并且借此帮助信息技术使用不熟练的老师尽快熟悉使用方法,共同进步。
4.总结
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但目前技术应用仍存在很多问题,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从教学任务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完成知识点学习,避免盲目跟从。
参考文献:
[1]安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123.
[2]符广梅.刘海涛.信息技术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135-136.
[3]徐建香.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5,23:116.
[4]杨春梅.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9:170.
[5]王金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4:46-48.
[6]丁方.试论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2:47.
[7]葛瑞玲.信息技术让初中历史教学锦上添花[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24-25.
[8]王彦艳.谈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238-239.
[9]王会英.谈初中历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学周刊,2011,35:115.
[10]闫淑乔.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56.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困生 产生原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59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见,不管学生在进行哪一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刚刚接触到学科学习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十分重要。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开始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目前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成为历史学困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扰。本文就注重历史学困生的成因及有效的转化策略展开论述。
一、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情况。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分析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难以有效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
知识点较为繁多且零碎,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这些繁多而零碎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有效掌握,这样学生才可能学好历史学科。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难以有效的掌握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也能够听懂,但是只要合上教材,学生就会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即使有些学生在课余时间花费一定的时间记忆,依然难以清晰的掌握知识点。学生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给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好历史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逐渐沦为学困生。
(二)将希望寄托于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而这并不表明,学生只要能够把握好课堂就能过学好一门学科。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听讲,但是在课余时间却不能及时进行复习与思考,结果学生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吃力,逐渐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尤其教师在针对以往讲解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时,学生会变得更加被动,进而使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
(三)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虽然是一门社会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出现严重困难。
(四)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不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目前初中历史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方法等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依然不够浓厚,甚至一些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自然对学生有效M行知识点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逐渐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严重困难。
二、帮助初中历史学困生走出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
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了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几项重要因素。为了帮助历史学困生很好的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针对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
(一)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
针对目前由于部分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目前部分学生由于难以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本人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虽然历史教材上的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直接记忆,但是很多知识点只有学生能够有效理解,才能更加牢固的记忆。学困生一旦能够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就为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奠定了基础。
(二)把握好历史学科学习的各个环节
针对部分学生由于没学好历史学科于课堂教学,而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理念。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历史课堂教学虽然在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为了牢固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学生还要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点复习巩固,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知识点,学生才能逐渐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
(三)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针对由于部分学生在初中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导致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走出历史学科学习困境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就注重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渗透,使学生在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下,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初中学生 历史学习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27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更多学科的学习,其中历史就是一门新增的科目。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对历史教材里面的知识点也十分感兴趣,因此历史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本文就几种有效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展开论述。
一、课前预习十分必要
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较之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面并没有引起重视,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进行历史课前预习并没有必要。实际上虽然历史知识点较之于数学这些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少的思S障碍,但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同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因此不管在提升学生的知识点学习有效性方面,还是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为更加有效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也为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奠定基础。
二、掌握历史朗诵技巧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朗诵是一种语文学习方法,是为了学生更加有效的记忆语文知识点,但是,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朗诵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也有重要意义。现代教学要求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响应该教学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认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然而,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点,本人发现仅仅依靠理解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其中适当的朗诵对学生有效记忆历史知识点就有很大的帮助。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记忆历史知识点。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早读时间花费一段时间朗读历史课本,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声音刺激,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朗诵历史教材,大声的朗诵会让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做好课堂笔记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事件的重要程度、考试的要求及学生掌握事件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来考虑,依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其中做好课堂笔记就为学生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好了准备。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笔记,也为学生课后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基础。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做笔记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机械的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历史教材没有任何标注,结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变得毫无方向,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鉴于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四、在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做一定的练习题目
我们说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不为过,翻开历史教材不难发现密密麻麻的全是知识点,但是,并不是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可以,新时期学生不仅要能够扎实的掌握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而且要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点,也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应用知识点,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目,加强学生的记忆。
(一)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
为了通过做历史题目达到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应用的目的,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会穿插一些问题。例如:本人在讲这一历史事件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会引入一些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作答,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题目,对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课后让学生做练习题目
为了发挥历史题目对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知识点,而且还应该让学生在课后做相应的练习。当然,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后练习题目的题量不能过大,同时练习题目也应该有较大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作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方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练习题目引起重视,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
五、科学复习
篇4
关键词:问题教学;初中历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9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62
历史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生往往没有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气氛不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思考中自己去主动了解历史知识,自己去想办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很多教师提升历史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对于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问题教学法阐述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知识点的时候,以一个一个问题的形式依次出现,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自己亲自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问题教学法,讲究的是教师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知识变成一个一个的问题穿起来,也就是以问题为线索,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可以说,问题教学法不仅符合新的教学理念,还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发现问题,并在和学生的讨论与合作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与合作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上,多数都是由教师讲解,学生听。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授课的情况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不断抛出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干脆教师把整堂课都设置成很多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查材料寻找答案,个人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商量,在讨论与合作中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单独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开手,让学生当主角。而且,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多进行引导,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又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合理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是学生取得教学进步的关键。问题设计得好,就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合理,那么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问题的答案设置。问题的答案必须是学生经过查阅材料、认真思考才能得到的,而不是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的。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如果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也会使学生产生傲慢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不能过于浅显,也不能过于隐蔽,这样的情况需要教师引起注意。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之一,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乐此不彼。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产生兴趣的话,很可能让学生不能理解知识点,难以掌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没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让课堂不再单调乏味,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之后,往往还会发现新的问题,进而怀着更大的兴趣进行新的知识探索,甚至有时候,学生会达到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痴迷状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出疑问作铺垫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于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适当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想尽办法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设置科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教学。此时,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走进课堂,与文本对话,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本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好问题,创设好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也就是不管学生懂不懂,会不会,就是没有提出问题的意思,不愿提问,不想提问。如果在初中阶段,学生就这样封闭的话,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也不会得到进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放下面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敢于提问,不能担心问题简单,遭到同学们的嘲笑。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对于那些不善于提问的学生,不管所提问题多么简单或者幼稚,只要敢于提问,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表扬。因为学生只有具备这种怀疑的意识,不怕问,不怕错,敢问敢答,才能提高学习能力。
篇5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改革 自主学习
要让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改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是当前新课改倡导的。学生只有个性张扬、主动探究才是改变的初衷。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摸索出一种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促进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此,笔者选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历史自然需要学生的兴趣,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的激发。历史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创设历史大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如在讲日本侵华史专题单元学习时,那些大量日军暴行的照片是最真实的历史材料,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前查找,在课前以PPT播出,让学生对照片提出思考、质疑。展播后再出示日军和当时军队的装备、人数等数据的对比资料。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学生对日军侵华史的研究必然感兴趣。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1)日军在我国如此残暴的恶劣侵略,是否受到国内各种势力抵制?国际如何评价?(提示学生近几年的抗日战片作为思考的对象)(2)从军事力量对比看,军队其实不比日军差,为什么没有阻止住日军的暴行呢?(留这个有悬念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急于评价)(3)抗战胜利后,战败的日本受到怎样的惩罚……这么一来,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前问题,让学生对系列问题进行探讨,鼓励学生课前充分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积极思考,促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宽松、愉悦、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师生关系要和谐。师生和谐关系是长久的,不仅仅是为了某节课,因此教师平时无论课中还是课后都与学生交朋友,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甚至是心理的问题;其次,要让学生走进教材,多元解读文本。对于教材,学生需要足够的预习时间,只有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才会让学生有一种深入探究课文的学习欲望;最后,要创设良好的课文情境,结合历史情境教学法,适当地模拟当时的历史情境,与教材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或者让学生当演员、分角色表演等都能达到这些效果。
二、设疑激趣,培养探究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学习是灵动活跃的。学生不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不好。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探究教学活动,注意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学习“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时,一位学生问:“我国古代的瓷器也很有名,大量出口到国外,有没有‘瓷器之路’的说法?”这个问题确实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教师首先需要肯定学生对教师的“发难”精神。教师借此展开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次向学生提问关于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为什么能出口到国外?(教师提示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做个历史调查小论文。)
为此,教师面对学生具有“刁钻”或者“挑战性”的问题不能三言两语就回答完,教师针对问题能不能做简单地启发引导,能不能带出一系列问题呢?经过多次历史课堂的授课,学生久而久之会理解教师的用意,才理解准确课堂问题,让问题变得更深刻,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探究的主体、习得历史方法的主体。
三、激发动机,形成探究能力
由于教材的安排设置,教师必要的时候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特别是上新课时,好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更好地让学生收心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教学《难忘九一八》这课时,教师在课前播放《松花江上》的歌曲:“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首先给课堂打上凄惨悲凉的气氛,为本课教学给学生打下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深深感染着,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迫不及待想了解“九・一八事件”的前因后果。另外,教师可以播放每年东北各地举行纪念“九・一八”悲惨历史的新闻事件或者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的节选文章,让学生从现实中感受“九・一八”的历史事件,通过音乐、新闻事件、教材相关文章的导入,让学生多角度地探究历史事件,逐渐形成自主探究能力。
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较多,存在部分知识超过教师的认知,出现提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的情况。为此,对于教师而言,要不断地对教师各方面进行充电工作,在假期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平时多参与网络教学,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课堂教学。老师不妨更新教学理念,允许学生怀疑学习、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分组研读教材、探究发现,提出见解。
四、结语
培养探究能力,促进课堂自主学习主要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此,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构建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进而留足自主探究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个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从学生的视角创造自主课堂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个性化探究学习,谋求自己的学习技巧,力促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在长久的自主探究学习中达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让每一堂课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德荣.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种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03).
[2]孟凡石.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校外教育,2012(23).
篇6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竞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历史课堂上采用竞赛的方式,可使学生怀有极大兴趣积极参与,也可使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 课堂竞赛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
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特定阶段的心理需要。初中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地增长,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形成,喜欢阅读,喜欢思考,表现在爱问爱说。且因为其思维活跃,他们非常喜欢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且又常常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或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真正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作为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充满生趣和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众所周知:新世纪,教师也要多学习知识,探索适合现代化教学的方法,培养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无法胜任的。长期以来,旧的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看现成的教材,听教师讲课,靠教师复习,照试卷答题。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习惯于离开学生备课、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被动、消极的学习心理,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采取全方位、多功能的多维教学方法来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组织等集合能力,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作为教师,不能仅陷于课本的基础知识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眼光放远,让学生尽快掌握独立思考和自学这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业或事业奠定丰厚的基础。做到“眼前有树木,心中有森林。”每个学生都有内在潜能和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把学生的现在看作起点而非终点。
2 初中历史课堂竞赛教学法实施策略
课堂竞赛可以以一节课的内容作为竞赛的问题,也可以把一章(单元)的内容作为竞赛的内容,再把学生分组,用口试答题来检测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形式。具体操作可以这样:教师可把竞赛内容编成若干个问题,然后把班级中的同学或分组或分男女进行竞赛。教师每问出一道题,两组的同学可举手抢答,答对加1分,答错不得分,有同学提示则倒扣一分。教师在提问时,也可将题目进行引伸、扩展。竞赛后,教师根据双方所得分数,宣布胜负。
这种方法看似游戏,但决不是游戏,只是在游戏般轻松、激烈的氛围中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竞赛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维,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与答辩,既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同时,这种竞赛方式,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与口头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因而,它能多方面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
3 初中历史课堂竞赛教学法组织方式
历史课堂竞赛一般可分组竞赛,也可采取男女竞赛的形式。男女竞赛就是把班级学生按照男女分成两组,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然后参与竞赛,男女竞赛一般气氛活跃,你争我夺,男女各方都各抒己见,针锋相对。这可以打破传统教法上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竞赛。但是由于女生性格上比较内向害羞,一般胆怯不敢发言,使竞赛中参与答辩者就集中在几位同学,使一些同学胆量、口才、组织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高。
篇7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加强课前预习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思想内涵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历史教学越来越要求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将课改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新课改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搞好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自主探究时,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许信息,检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结论。简言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各种探究活动独立地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时,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及提示相关信息,起着活动的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二、发掘学生潜能
1、激趣指导。兴趣是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使一堂课上的生动有趣更有价值,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a、科学搭配,合理分组。这既使他们认识到相互协调、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又能培养学生合作、社交等各种能力。b、教师参与,适时调控。在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研讨,是实施“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重心下移,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引导者,在具体分析问题时,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交流。c、在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是“主角”,而少数学习被动的学生只能当“观众”,致使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小,感觉不到老师的重视,产生消极思想,破罐子破摔,成绩越来越差,甚至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不断地滋事生非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这些现象是学校和社会都不愿看到的,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举行演讲、讨论等,为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提高并积极地投入到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中去。
2、讲究听课技巧,注意听课方法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举疑解难的过程。在听课的方法与习惯养成上,由于每个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各异,历史教师在刚开始接受新班级授课时,都有一个了解、融通、适应到默契的过程。
了解与融通,关键是感情上要沟通。学生了解老师讲课的个性,老师更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古人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其实,这句话再也没有比历史教学中表现得更充分更直接了。适应与默契。首先老师要适应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特点,关键要适应学生以往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其次老师要放开架子让学生适应自己。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个学生不同的神情,老师能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老师的每一种神情、动作,学生都能体会出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当然,良好默契的历史学习氛围的养成,是历史教学活动的难点,也是闪光点,它要求教师: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娴熟自如,调控得心应手。特别表现在学生质疑问难题上教师要坚信:态度上只有沉下来,学生的问题才能提上去。同时,师生都应明白这样几句话:举疑不在大小,不会则难;解疑重在点拨,喻则善教;求知不应待知,自得才乐;知识重在探究,积累乃博。
3、搭建辩论舞台,创设适度竞争的学习氛围
辩论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辩论法如果应用得适当,不但可以对某些事实观点进行反思和测查,还可以复习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历史问题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教会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看待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如我在上川教版七年级历史时,为了能让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秦始皇,我就组织举行了一场辩论赛。同学们为赢得比赛的胜利,积极上网查阅资料,认真组织材料等,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这比老师唱一言堂的课堂效果好得多。
三、举办第二课堂
1、观看影片
形象生动的情节必将加深你对事件的印象,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还可以带学生到电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我的一九一九》,《世纪的悲剧》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篇8
1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学目标就是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核心和灵魂,是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的根本起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运行轨迹,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正确、到位,能让新课程教学更科学、有效。
新课程固然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立场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对部门教师来说,这只不外是给原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换了一种提法而已,缺乏真正的内化与思索,这样的教学显著缺乏有效实施的条件――不能真正明确通过该课教学应该让学生把握哪些知识?拓展哪些能力?培养什么情感?笔者以为,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确定教学重心、明确教学主线、开展预设与天生的依据,而且也是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丰硕内心情感、进步自身素质的保证。
2 必须要使学生体会到历史课堂的有趣性
2.1 故事导入,缓解压力,提高兴趣。故事可以缓解压力,使学生提高和集中进修注重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一则融常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短小精壮的故事,经常是点燃学生进修乐趣的火种,也是增进师生情意,启迪学生聪明心灵的兴奋剂。如在进修古代希腊的内容时,“木马计”“马拉松长跑”的故事能给课堂教学增添不少的趣味性。再如讲拿破仑帝国时,可以讲“雾月”、“滑铁卢战争”,一会儿就能把这位具有传奇色彩,同时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推到学生面前,由此进入新课教学,学生必然兴致盎然。
2.2 注重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语调的抑扬顿挫。由于历史学科具有时间性的特点,所以对历史既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实践,而初中生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用优美、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理解和记忆。
如鸦片输入是什么情形,我是这样讲的,“1840年以前的中国,从沿海直至内地的大小城镇,贩卖和吸食鸦片的烟馆,象毒菌似的孽长起来,掀起每个烟馆的门帘,朝里一望,只是烟雾弥漫,一些面如死灰,而泛起青色的吸毒者,横卧榻上,手握烟枪,对着一盏鬼火一样的烟灯,双肩耸起,吱吱地狂吸着,由于吸毒者一般都是晚间过瘾,长夜不眠,白日错睡,因而群众称他们是“大烟鬼”。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圩集,十几家、二十几家店铺里,烟馆常占半数以上。在清朝的军营里,人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士兵随身带着两杆枪――一杆钢枪枪尖生锈,一杆烟枪却油的发亮。中国的白花花的银子,滴水似的流到了伶仃洋外的英国船上”。一个比喻,多么贴切,一个镜头,多么突出,一个绰号,多么生动,两个数的比较,两杆枪的对照,又是何等具有深刻,廖廖数语,再现了烟毒泛滥的场景。
2.3 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面对应试的压力,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使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的法展。教师要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基础上,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探索学生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同时,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身、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时间的思考的过程,获得知识技能并发展智力、能力,进而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技术四要素影响着教学效果。其中,学生起决定作用。同样的教材、教师和教学技术,会因学生自身对知识加工水平的好坏,出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篇9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课堂行为; 价值观; 情景体验; 语言; 作业
改革现行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体系,是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成长中的学生,我们的发展性评价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标准和发展目标进行精心选材,选取真正适合有利于学生的评价,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目的,下面五种方法值得借鉴。
第一、课堂行为观察。最好评价方式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每节课在教学中都通过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观察,都是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教师要积极而且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爱好。因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各种机会如课前检测、自学导航、精讲探究、课后练习等进行观察,以获取试卷难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比如,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做出的书面答案和答题的技巧;自学时对教材的合理使用,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参与的程度,如何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与合作,以及在展示答案时的表现;巩固练习中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课后如何运用所学观点解决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帮助,学生的兴趣和收获之所在。通过不同的课堂如:新授课、复习课、活动课等观察学生,长期坚持,正确及时的评价,既可以为教师客观评价学生提供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又可以激发教师积极进取,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
第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是根据学生在已有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心理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是一种认知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判断水平同他所掌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水平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同他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对其在素质全面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之所以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自觉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我们历史课的教学中,老师有必要经常性地采用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比如,在探讨如何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两位皇帝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对两位皇帝的功与过的评价,增强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帝王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的不同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又如在讲拿破仑时可以让学生对他的一生进行科学的评价,让学生从拿破仑打败反法势力推动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欧洲的侵掠扩张,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的认识,从而正确认识英雄伟人。提升学生素质发展,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
第三、情景体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理论轻实践,注重道德知识的再认识,忽视对道德能力的要求,很难反映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水平。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教师可以采用情景体验的特殊评价方式,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为教师提供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真实资料。为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当然,要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要真实有效的反映这种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让学生在恰如其分的情境中进行。正如加德纳所说:“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因此,了解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必须在课堂上设置恰当的情境来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发展水平。
第四、肯定性语言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要适时的给予肯定性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例如,在每一节课的课前检测中,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学习好的学生、中间水平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性评价,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即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还能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但老师在评价的时候,综合学生一系列表现,例如,根据学生的课内检测成绩,给他们一个恰当的、富有个性化的明确评价,以使评价真正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其发展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青年教师;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还是有部分年轻教师由于对课改精神的领会不足,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质,过分追求教学的形式,在方法指导、教学设计、教学技巧等方面存在不足,结果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见不足
1.重知识的传授轻课堂管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尤其是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只顾一味的在课堂上大讲特讲,恨不得一节课将所学的知识统统都讲授与学生,尤其是初中历史教材所选内容少,许多教师就大量的补充和讲授课本之外的内容,几乎不顾学生能接受多少,学生听懂了多少,是否有学生在听,是否师生互动,甚至对于课堂出现秩序混乱也不加管理等等重讲授轻管理的现象,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意识淡薄,教学效率低。
2.重情景设置的新奇忽视历史的真实
历史课堂中,鼓励教师通过设置形象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一些年轻教师为了吸引学生,选取大量的影视作品,材料多比较新颖,这本无可厚非。但新奇的同时,年轻教师却忽略了材料的真实有效,如:教师在讲解“九一八”时,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听歌,让学生深深感受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的痛恨。但是有的教师却选用摇滚版的《松花江上》,学生一听很兴奋,却无对当时历史悲痛的感同身受,忽视历史的严肃、客观、真实。
3.重新课讲授,忽视课前、课后的学法指导
教学中,年轻教师对新授课的备课和课堂教学重视,目标明确,教学环节也比较完整合理。但忽视课前的预习指导和课后对学生的检测、训练、巩固和拓展延伸,尤其是活动课、复习课几乎不重视,学生不能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效率较低。
4.教学理念轻钻研,对教学目标不能准确定位,甚至偏离课标
年轻教师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死板僵化,缺少对内涵的认识和领悟。如为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一些年轻教师动辄采用大量的讨论、游戏、活动和表演,不管内容是否需要,不管学生参与的是否有效,只注重表面的形式和热闹,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课程改革要求的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有的教师在讲日本《大化改新》内容时,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选取 “问题”这个时政热点做话题,一节课在那里侃侃而谈问题的由来、发展、影响等,学生听得高兴,教师讲的神采飞扬,但喧宾夺主,冲淡了教学的主题,严重脱离教学的目标,甚至偏离课标。
5.多媒体材料不能合理使用
年轻教师在选用多媒体材料时,经常出现大量材料堆砌的现象,一个历史事件既用图片,又用文字材料,还有视频,一节课学生就不停的在接受各种材料信息,这种现代填鸭式教学方式――“电灌式”教学方式充斥课堂。教师不能很好的精选多媒体材料,也不能将材料与所讲内容有效结合。
6.课堂生硬,情感缺少共鸣
有的年轻教师讲课看似激情澎湃,感慨万千,但却不能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形成师生互动。如:讲人教版八年级下“人们社会方式的改变”一节,有的教师采用回忆自己的童年,对比今天的生活,感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和影响的活动,意图加深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和影响”;由于教师忽视了目前的中学生都是90后甚至2000后的学生,正享受着改革开发的成果,童年过得幸福而富足,根本无法体会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7.教学语言欠生动、简洁、准确
一些年轻教师在授课时语言干巴,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情境,“再现”历史,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昏昏欲睡。有的教师授课语言嗦,条理不清,学生听课如入云雾之中,混沌不清。一些年轻教师授课语言不准确、不专业,给学生容易形成错误认知,如“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不是完全禁绝;的意义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是结束了封建制度等等。
二、我的思考和实践――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不足和失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长期存在,不加以提升,对学校教育教学乃至年轻教师个人发展都有极大的损害。我结合近几年培养年轻教师的实践,谈谈经验和体会:
1.制度保障
为加强青年教师成长,我校建立一系列青年教师培养的制度和规划,如: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个人成长规划、师徒结对、每年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包括课堂教学、两笔字、专业知识测试);学校领导规划,教研室监督考评,教研组落实。
2.加强落实
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作为教研组和结对子的师傅,要坚持不懈,扎实落实。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⑴多鼓励:时刻关注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成功,只要发现他们有点滴进步,就要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扬;在各种活动中大胆启用年轻教师,放手让他们多承担;在地区教研活动、各种公开课、各种比赛活动中,鼓励多参与。⑵多关心:了解他们的想法,解答他们的困惑,要把青年教师的交友、婚姻、家庭等大小事情放在心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⑶多尊重:要尊重青年教师,切忌随意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强加给青年教师,不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