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内部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化经营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建设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必然趋势。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应当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本文就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相关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也逐渐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尤为重要的。本文简单分析和概述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相关情况,并探讨强化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和推动企业向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一、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概述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含义
内部审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在项目计划、操作流程、风险评价等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控制,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的运营发展目标。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作用
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能够有效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二是能够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企业审计数据信息库,有利于企业领导层对实际经营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三是能够有效提高审计证据、信息等的可靠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四是能够更好的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进行确定。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在当前信息化经济背景下,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具有强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全面经营发展的必然需求;二是内部审计改革以及社会经济时展的迫切要求;三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四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五是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在推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先进的内部审计观念。许多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对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先进、系统的内部审计观念,从而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改革的工作开展;二是缺乏高水平的内部审计系统软件。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时所使用的软件系统是从市场上直接购得的,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规划的开发和完善,导致有些模块功能不适用于自身企业实情,从而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的水平和质量;三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大部分企业的在职审计人员是由其他财务人员或相关部门人员兼职的,他们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知识,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应用不熟练,这些都导致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二、加强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措施
(一)积极转变和创新内部审计观念
企业要结合当前时代经济大环境,积极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树立现代化的先进内部审计理念。通过组织宣传和学习,全面、正确地了解和认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目标、方法以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意识,真正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去,从而更好地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时,必须要首先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标准,规范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流程、步骤,设置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具体组织结构,明确各岗位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职责,从而更好地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系统软件的开发
企业在购买内部审计系统软件时,要尽可能的挑选那些符合本企业实情的应用系统。同时,在购进通用软件后,必须组织专业人员在确保软件通用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实情以及内部审计需求对软件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系统、切实的开发,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从而更好的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要加强对在职审计人员在现代企业内审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操作水平等方面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定期进行专家讲座、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内审人员熟练掌握内部审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应用方法,增强他们在软件开发、管理、应用、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从而更好的培养复合型的综合性企业内审人才。
三、结语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要求,因此,企业要关注和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和健全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保障企业的高效、科技、良性发展。
作者:韦庆云 单位: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内部审计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8):93-94.
[2]张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新会计.2014(01):55-57+26.
[3]韩萍.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41-43.
篇2
随着证券行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作为证券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面对数字化、信息化遍及的审计环境,不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将难以胜任证券公司内部审计职责,难于发挥其在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有作用。因此,充分认识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对推进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证券公司信息化情况简介
证券行业是我国信息技术利用最充分的行业之一,1998年以来,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出台了一系列刚性技术指导文件,如1998年了《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0年3月了《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2005年4月了《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8月了《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安全管理技术指引》、2008年9月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等等。这块纲领性文件的颁布,推动证券行业实现了由“电子化”向“信息化”转变。尤其是当前,在以云计算为代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服务与创新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证券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证券行业构建了证券交易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电子商务系统、总部综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众多的IT系统,实现了发行、交易、清算以及管理、决策和风险控制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根据有效A股账户数的粗略统计,2010年A股账户的网上交易户数比例已经达到53.22%,国内的2 652家证券营业部均已不同程度地建立起营业部的内部局域网,实现了资源共享、电子邮件、网络打印及财务结算等办公事务的初步自动化,证券公司中ERP的使用率达到10%,CRM的使用率为5%。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电子商务化、管理电子化、服务数字化已成为证券行业信息的主要特征。
三、证券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1.内部审计信息化滞后于公司IT治理战略规划。
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试行)》,证券行业各公司均研究制定了符合本公司发展的信息技术战略规划,从战略方向和行动计划两方面,制定了信息技术战略和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对信息技术战略如使命、远景目标、中长期目标、策略路线与原则等,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如信息化项目进程、项目描述和投资收益分析、信息化实施保障措施与资源开发计划等均有清晰明确的规划。但内部审计信息化在其中占有份量却较轻,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忽略,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内部审计的“信息孤岛”现象,在证券公司整体信息化战略规划中,较少考虑内部审计的需求,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各自为政”,数据资源长期缺乏统筹管理、数据条块分离、信息统计口径不一致,部分业务板块信息对审计来说,还处于封闭状态,无法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特定需求,从而导致资源共享程度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二是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滞后,内部审计信息化只能服从于现有的业务系统架构和流程,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只能通过利用业务系统直接查询数据、嵌入式审计模块、通用审计软件等方式实现,但却受到物资成本和人员培训成本十分高昂的制约。
2.内部审计信息化目前尚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规范。当前证券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所参考的标准,主要有国家审计署所颁布的《信息系统审计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4号》,ISACA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而内审协会至今未出台适合内部审计信息化,紧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且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相关准则和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
3.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管理层重视程度和投入给力不足。首先,从当前证券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推进情况来看,虽然绝大多数内部审计组织积极争取“信息化”,但在实际前行中总碰到来自各方的阻力,困难重重,突出表现在公司管理层形成统一认识,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往往重视喊在口上,支持写在纸上,却不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相比业务信息投入而言,审计信息化投入就是“短腿”,审计信息建设经费投入打折扣,在硬件设备的配置中更多侧重于PC终端的配备,在软件设备的配置方面主要借助流行的办公软件,且内部审计工作必需的支持数据库未构建,内部审计管理系统运营环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4.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应用层级较低。当前大多数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普遍存在应用不广泛、运用水平差、使用效率低、资源共享不高等问题,有些甚至还停留在“小作坊”、“小儿科”上。在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方面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文书运转、网络浏览、检索资料等阶段,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审计信息资源进行归集、整理、分析,为审计决策、审计实施提供强有力信息支撑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业务工作方面的应用也仅仅停留在数据转换、计算分析、查询汇总等低水平上,停留在EXCEL、ACCESS等常用软件的基本应用阶段,在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全方位运用于内部审计实务工作、加强全面审计质量控制,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研制实用审计工具、探索信息系统审计等方面基本上没有涉足。
5.精通信息技术和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审计信息化是一项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工程,其人员既要精通相关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又要熟知必要的审计、财务、金融、法律等业务知识,如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开发、运营、维护、管理,而且还必须能够利用规范和先进的审计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检查、评价和改造。而现实情况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与现实需求差距较大,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应用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人才问题始终是制约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核心问题:一是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为后台管理部门,员工的待遇偏低,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引不 进来。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现有的骨干人员以点带面的整体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固守传统的观念和定性的习惯,信息化意识不强;并且受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限制,在审计实务中对复杂点的数据采集整理、数据结构分析、程序代码复核等应用无从下手,往往绕过计算机而进行手工操作或仅仅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四是未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
6.内部审计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审计风险。由于证券行业的相关业务信息绝大部分业务数据的机密性,在内部审计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安全技术掌握程度不同、使用不成熟的审计软件、未安全采集和存储数据等原因,均可能造成业务数据泄露;与此同时,证券业信息系统本身亦存在信息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低、信息系统的设计完善程度不够、网络黑客(病毒)的入侵等因素,这些都将给内部审计带来新的风险。
四、证券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证券公司出现了差异化创新、特色化经营、开放、多元的行业生态,经营模式正逐步向“大财富管理”和“大资产管理”转型,证券交易系统、门户网站、行政办公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电子商务管理系统、总部综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的持续构建和完善。引领着证券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
一是内部审计信息化与证券公司ERP系统的高度协同。随着各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电子商务系统、OA办公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高度协同、高度智能化,为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识别组织风险或评价公司经营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为目标,对公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进行独立、客观确认和咨询的内部审计工作,必将处于证券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地位,并与所有信息化系统密切相关。而对其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审计管理系统、联网审计业务系统、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等信息系统也必须与证券公司的ERP系统进行高度的协同,才能实现对证券业务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实时监控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公司优化企业信息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功效。
二是以信息系统审计为代表的IT审计将成为证券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证券行业各核心的业务管理系统呈数据大集中趋势,为了更好地治理和控制风险,必须将其内控机制扩展到信息处理系统的各个方面,甚至存在业务数据互通合作其他金融机构等。在对于经营管理的合规性、交易处理的完整性、数据的安全性等,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评价,对其所产生信息的真实、合法性作出确认,以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安全、数据完整及有效利用组织资源并实现组织目标。为此,证券行业监管机构先后出台相关法规提出IT审计要求,如《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证监会82号令)要求,“核心机构和经营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安全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亦提出“公司应建立内部IT 审计制度,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IT 审计”。由此可断言,以评价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有效、可信的IT审计必将成为证券行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
三是高效的数据迁移和数据审计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内部审计工作实践。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实际就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采集、模型监测、特征数据的提取、审计流程的控制以及审计项目管理等。从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之中实际应用来看,数据采集是基础,审计分析评价模型体系以及审计方法库的构建是核心,有效的审计信息化运作流程是手段。而数据采集的根本就是将证券公司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高效、完整、安全地迁移至审计业务系统,并为审计业务系统所识别、使用;因此,成熟高效的数据迁移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成为必然。并且,伴随之以系统内部控制测评为基础,通过对电子数据的收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的数据审计模式,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方式。
四是联网审计与远程审计将在证券行业内部审计实践中常态化。如前所述,随着证券行业创新业务的层出不穷,诸如融资融券、新三板、直投、约定式回购等业务的相继推出,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切实提升审计的实时风险监控能力,要求审计对风险的防控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防御”和“事中监控”转移;而同时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高度集中的证券行业,各项业务处理呈现了扁平化态势,证券公司诸多业务系统如CRM系统、财务系统、柜台系统、投资管理系统等集成运行,形成了集客户基本资料、交易信息等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高度集成的数据平台。从而为一种全新的非现场审计模式——远程审计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内部审计机构通过采集证券公司柜台系统、财务系统、合规监控系统以及对各营业部历年审计的历史数据等信息,借助公司内部网络查询、筛选、记录、分析等信息技术平台,实施非现场的远程审计活动;将大大加快审计速度,提高审计效率,推动审计方法和审计流程创新,提升审计信息化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审计方法体系等建成数据模型,构建以在线审计和实时审计为特征的集约型审计,即联网审计,建立预警机制,进而实现审计关口前移,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三个转变”。
五是物联网及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将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新发展。据相关资料介绍,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其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 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云计算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有人形象地比喻:云计算是互联网中的神经系统的雏形,物联网是互联网正在出现的末梢神经系统的萌芽。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金融机构的证券行业,在自主创新、市场多元化的进程里,云计算模式将成为其信息化整合的“关键武器”,如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证券行业的行情、交易、信息、客户管理、股票池、投资者教育、研报服务等业务集中到统一的平台成为现实。在物联网、云计算推动证券行业金融服务模式颠覆性的创新过程中,承担着防范内部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组织效益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紧跟业务创新的步伐,运用物业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审计创新,如建设云审计平台、利用云存储实现数据迁移、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等。
篇3
【关键词】公司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必要性;规划方案
一、前言
目前大中型企业中,为员工配备电脑的比率已达到98%,虽然员工大体上都具备了基本的电脑操作,但是我国公司信息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其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其原因在于企业并没有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本文就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现阶段公司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二、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信息化水平滞留在初级阶段
我国对于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将其提升到了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但由于目前我国公司应用计算机的整体水平不高,公司相关人员缺乏创新能力,而本公司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比较独立,缺乏公司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严重地阻碍了公司信息化水平的提高[1]。
(二)已拥有资源利用率较低
企业对于目前已拥有的信息技术和资源并没有有效地利用,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相关知识网站的内容和研究不足。企业内部的网络系统更新维护的周期较长、更新的信息较少,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吸引力和创新力。
(三)缺乏合理的信息规划
目前公司内部缺乏合理的信息技术规划是导致公司信息化水平落后和滞留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公司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中,往往更加重视硬件的维护与更新,对于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高效率软件忽视程度较大。
(四)缺乏全面性的人才
现阶段我国公司信息化建设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全面性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目前公司对于信息化系统缺乏全面的理解,使得公司的技术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人员不能全面地理解公司信息化发展方向,降低了公司的信息系统与操作、管理和执行人员的配合程度,因此严重影响了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一)企业信息设备的基础环境建设
合理规划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完善公司内部信息设备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有效合理地规划信息化建设,对于完善和优化企业内部的网路系统、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网络安全体系以及重要数据的相关备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指导意义[2]。
(二)完善企业应用系统
公司的应用系统是指企业的门户网站以及其中涵盖的企业各项主要系统。主要包括了人力资源系统、档案和财务管理系统、员工福利系统和财务项目关系统。
(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司信息化进程对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加强完善内部信息建设,可以使企业在跟进全球信息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的提高。
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一)建立一个中心
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则是建立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即网络的管理和服务中心。建立一个中心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全面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标准。
通过对信息网络进行总体的设计、对局域网络信息共享体系的完善和安全信息出的合理设置,为公司内部信息的管理和服务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从而实现公司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全局建设和集中控制。
(二)实行四大工程
1.外网建设工程
外网建设工程即公众信息的网络建设工程。外网工程是公司内部信息网络工程建设的核心,同时外网建设工程也是各个公司和企业面对公众的网络信息服务工程。该工程包括了涵盖公司内部信息的服务承诺、工作进程和工作要求等各个网络信息系统,增加了公司发展的透明度,通过公众有效地监督了公司信息化运作中的各个工作环节[3]。
2.内网建设工程
内网建设工程即公司内部电子政务的网络建设工程。是从公司内部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切入口,对于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高效的带动作用。完善公司的内网工程对于增加公司对各个部门的监管能力、实现公司内部的资源共享以及加快公司内部信息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3.数据库建设工程
企业的数据库作为企业获取全面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企业的人才培养、经济建设、监督体制、财务管理和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数据库根据其使用和更新年限不同分为两类,动态数据库和静态数据库。
动态数据库是对现阶段企业内部经济发展以及外部整体经济环境的分析得出的数据;静态数据库则使企业通过以往的财务和管理等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4.网络经济工程
网络经济工程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经济交易。对企业完善自身财务管理、经济建设和网络维护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具有较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五、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培养全面型技术人才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得以发展和完善的根本。通过培养全面型的技术人才,不仅可以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企业可以定期的从高校毕业生中选取优秀的人才派遣到专业性较强的合作单位或学校去学习企业信息化的相关技术,增加企业员工理论性的同时,提高其对于设备和和软件的操作动手能力,增加企业成员的实践活动。
(二)加强网络工程组建工作
企业各个部门中单一独立的信息化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工作体系,加强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性和协调性,通过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信息化的有效合作,全面的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进程。以科学、合理、节约为原则,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整体网络工程的分析、设计和组建工作,通过加强网络设备的协作性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内部员工管理
加强内部员工管理是增强企业整体竞争水平的有效措施。通过组织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操作意识和操作能力,完善企业的相关监督体制,从而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全面发展。
六、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坚持以“一个中心,四个工程”为主的战略发展方针,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竞争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勇.合肥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篇4
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的改变,对我国的大型煤炭企业进行的整改,对小型煤炭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从表面来看,似乎煤炭企业从零散变成了集中管理,提高了原本的生产效率,对降低成本是有益的,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大规模煤炭企业的合并,对于煤炭企业带来的利润增长确实是可观的,但是兼并后的管理方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煤炭企业在整个运营过程中消耗的物资品种较多,且由于煤炭企业自身的特性,消耗物资的价值通常比较高,而且煤炭的周转周期长、出库频率低、备件短缺等对于企业的运营具有较大影响。因此煤炭的供应问题时每个煤炭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中主要借助于供应链的思想对于煤炭企业的供应管理进行分析,提升企业对于供应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使公司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节约;在信息化和物资管理两个方面运用供应链思想,将物资进行多级一体化的精细化管理,建设公司内部共享的信息平台,改善依靠经验为主的经验式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物资管理系统,这对于我国目前的大型煤炭企业管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二、煤炭企业物资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煤炭企业的在计划、采购和库存等方面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物资供应方面在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造成了困挠:
(一)物资采购成本高
在整个物资供应链中,物资的采购价格是关键,对此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制度规范,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物资采购,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监督机构,对物资的质量、价格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将考查的结果与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成绩挂钩。对企业外部而言,在采购方面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通过对供应商综合素质的评比,选择产品、信誉等方面较好的供应商优先采购。
在物资采购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时物资在采购分包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采购人员无法进行集中大量采购,而且采购的价格比较难以掌控,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司的信息缺乏,没有建立公司内部的信息平台,使各层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到有效的信息对物资采购进行管理,采购人员也无法对往期市场价格做到清晰的了解,因此采购的成本会比较高。
(二)库存成本高
煤炭企业物资库存主要是为保证煤炭能够在各个阶段都进行正常的开采,但目前由于信息不完善和管理层次不合理,对物资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例如,在企业内部物资管理部门较多,且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使物资管理呈现多头的现象,最终汇集到公司的物资总需求量已被异常放大。库存系统的化级较多,每一级库存系统在进行物资储备时,由于计划提报的不准确,在各级物资库存系统中对物资都会造成重复储备。公司内部物资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合作的意识,缺少物资横向调配的流程,使得公司在同样的成本投入上,特种储备无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从整体上表现出特种储备不足,企业的生产乏力。库存成本居高不下,这也就造成了公司的储备资金规模相当大,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如果公司对于物资库存系统不进行改变,储备资金将会随着生产的扩大而不断增加。
(三)采购物资时周期较长,使得人力物力的成本增加
现有的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大多存在缺陷,科学性和合理性有一定的欠缺,这就间接地导致了采购的价格很难得到控制,采购的周期延长,这样就很难开展对于物资的有效管理工作,导致物资管理力度不够,监督体系缺乏。
(四)物资的运输配送服务的方式单一,导致配送的成本很高
煤炭企业的物资在运输和配送中,配送的功能和方式太过单一,功能较少,主要是依靠送货和中转站的方式,没有有效地利用好库存对于物资配送的功能,这样就使得配送的地点较为分散,配送的耗时较长,外加配送设备陈旧落后,这些都无形地增加了运输配送的成本。
(五)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落后
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成熟的网络体系间尚有很大的差距,信息化建设不够系统完善,对于网络化的建设投资不足,人才的储备也有缺口,因此导致煤炭企业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使得进步缓慢,不能跟上科技的脚步。
三、煤炭企业一体化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构建
在现代的物资管理方面,供应链是进行物资管理的核心,只有对供应的各个环节极性整理,才能节约公司的成本,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在煤炭市场持续下降的形式来看,煤炭企业更加需要运用供应链的思想来进行管理,以降低公司高昂的成本。供应链物资管理应该主要包括物流、生产和资金这三个主要的方面,并辅以必要的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公司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公司内部横向物资调配,对公司物资进行多层级一体化的管理。
(一)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目前企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物流的管理上同样需要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信息是进行物资精细化管理必不可少的支撑。物资信息的是否及时准确,对供应链进行物资管理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公司在搭建信息平台时不仅要建设纵向的物资管理信息平台,而且要建设二级部门间的横向物资管理平台,避免公司进行重复的物资储备。进行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针对的并不是某一部门或某一环节上的信息化,而是从公司整体进行信息化的供应链改革,是对整个物资管理系统的重造。在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中应包括以下几条:首先,对于物资进行统一的编码,出库入库均需仓库管理人员进行扫码,并将物流的调配同步在公司的物流信息平台。其次,对于不同级别的库存管理部门设置不同的权限,方便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物资调配,防止公司内部下层库存物资进行擅自调配。最后需要建立物资数据仓库,使公司所需的物资能够被管理层得到清晰的把握,提高公司的决策能力。
(二)供应链环节管理提升
供应链环节中最应重视的是采购环节的优化,目前我国煤炭的物资采购主要是采用招投标进行物资采购。按照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标书,一般将供应商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C类的供应商在进行物资采购时,一般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物资采购,采购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区域的限制,对于物资在市场的整体信息了解不够全面,采购期较长,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采购的透明度相对来说也比较低。不利于公司降低采购的成本。因此,在采购环节,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成果,采取多样化的采购选择方案,例如近几年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有效地打破企业所处的地域市场限制,在多个供应商之间进行比较,有效降低公司的采购成本。
四、结语
篇5
一、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作用
(一)提升集团公司筹资能力。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需要很大的资金量,但是很少有企业能够拥有满足自身发展的资金。一般企业在缺乏发展资金时都会选择向合作单位或者金融机构筹借资金,以保障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而合作单位或者金融机构借给企业资金时也要考虑筹借资金企业是否具备偿还能力。一般集团公司规模比独立企业大,且集团公司内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使合作单位或者金融机构能够看到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和资金偿还实力,进而集团公司能够获得比其他独立公司更多的筹借资金机会。
(二)促进集团公司资金快速周转。与独立企业相比,集团公司具有很多管理优势,尤其是资金管理方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将所有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都统一到一个账户里面管理,在子公司、分公司遇到使用资金情况时,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够快速实现资金在各分公司、子公司之间的运转,节约人力、物力和周转时间,方便快捷。
(三)提升资金监管力度。集团公司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不允许分公司、子公司在外设置银行账户,在总部就能通过账户管理实现资金存量、流量和流向的控制,实现对各个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监管,提升对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监管力度,促进集团公司和分公司、子公司之间的相互协调、促进发展。
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分析
(一)资金实时管理模式分析。资金实施管理模式是在集中收支模式基础上完善起来的。此模式主要体现在对资金的实时管理方面,就是每天各分公司、子公司账户会收到一定量的划拨款项,这个账户在每天晚上公司业务结束之后就会通过银行自动将账户的资金余额划拨到集团公司的账户中,这个账户中的资金余额就为零。同时,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开户银行账户需要向外付款时,需要向集团公司总行账户申请付款资金,付一笔款申请一笔资金,一直保持分公司、子公司账户为零的状态,即使账户中有资金也是集团公司划拨下来的款项。
但是实时资金管理模式也有缺陷,各分公司、子公司每天向外付款的次数比较多,且比较零散,集团公司的总行账户每收到一笔分公司、子公司的付款申请,就需要划拨一笔款项到分公司、子公司账户中,而一般是集团公司在每天业务结束以后才会将一天的付款金额汇总后再拨付给分公司、子公司,这样分公司、子公司在次日才能收到拨款凭证,当天的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需要支出的款项[1]。
三、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资金集中管理认识不够。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结算系统、报账系统等方面都会涉及到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应用。一般集团公司内部业务种类比较多,范围比较广,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层级划分比较严格,如果集团公司对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认识不够深入,就会无法真正运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推动集团公司发展。
(二)统一规范的资金管理平台有待完善。资金管理平台作为一种集团公司内部资金信息交流、传递和分享的平台,能够使集团公司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和监督。有些集团公司内部未能建立起统一、规范和完善的资金管理平台,使各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状态不能准确、及时、完整地上传到资金管理平台上面,进而使集团公司不能通过这个平台确切地掌握分公司、子公司有关财务数据、资金收支等财务状况。
四、完善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措施
(一)合理协调集权与分权。集团公司明确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需要在集团整体发展规划中做好资金集中管理计划和制度的制定,同时,集团公司内部需要加强对各分公司、子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各分公司、子公司管理者、财务工作人员对资金集中管理的认识,此外,集团公司内部应当合理协调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综合集团内部管理要求和分公司、子公司外部环境,形成集团总部拥有重大事项决策权[2]。
(二)建立并完善资金管理网络信息平台。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广泛应用信息化开展业务。集团公司也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并完善资金管理信息平台,将所有下属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信息录入到资金管理信息平台上面,使企业内部资金信息传递、共享效率提升,使集团公司内部高管能够全面掌握对各个下属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管理情况、业务经营情况,以根据各个分公司、子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给集团公司开展重大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使各种决策的制定和开展科学、可行。
篇6
【摘要】集团销售公司由于其结构与经营特点,导致其内部控制侧重点有别于其他企业。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集团销售公司的特点分析了影响集团销售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因素,指出实施内部控制的重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团销售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集团销售公司;内部控制;实施措施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国企所遭遇的是经济周期和结构转型的双重冲击。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只有加强内部控制尤其是把集体销售公司内部控制跟企业的财务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控制”的目的,抵御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促进集团销售公司良性发展。
一、集团销售公司内部组成及营销特点
(一)机构分布广,人员构成复杂
以河北钢铁集团为例,同种产品,在全国设立了以地级为单位的多家营销公司,产品月销售额数十亿元。但是,各公司的人员构成也空前复杂起来,非专业人员占据重要岗位,使企业资金与资产安全风险加大。
(二)财务流程多,空间跨度大,内部流程效率偏低
由于营销靠自己,总公司又涉及面太广,只能将有关职能下放给省级办理处。财务流程涉及物流与营销的方方面面,从营销计划到费用计划、从资金批准到最终落实、从货物分配到实物流转、从单据传递到复核归档,由于距离和人员变动等原因,有时一张单据从产生到归档往往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收到。以对账为例,省级办理处与子公司之间虽有专门人员负责对账,但往往由于人动快,单据无法核实,导致经办人员虽加班加点,账目仍难及时对清。
(三)往来客户多,物流分散
由于零售客户较多,而物流人员较少,同时兼顾收款开票与保管,加之对部分客户采取放货的形式;这种多客户,资金流量大的局面一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而在费用投入上又不得不考虑节约。
(四)资金要求快,单据回流慢
资金的快速回笼是集团销售公司再生产的需要,也是确保资金安全的手段。在品牌的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要求物流快速到位,另一方面则要求资金快速回流,只有资金回流才能保证企业资金流与物流的再循环,才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在单据方面又由于时空距离和人们重视程度的原因,回流更慢。
(五)审计成本高,及时性要求强
由于经营机构分布广,为确保不出或少出问题,从及时性要求出发,总部与省级机构不得不设置多重审计机构强化对基层公司的审计。这种远距离长途奔袭导致审计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市场的快速变化又要求审计必须具有及时快捷的特点,一项漏洞从发现到定性,如不能迅速制止并处罚,很可能迅速漫延开来,对企业的资金与资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二、集团销售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成本过高
相对于制造企业或其他企业来说,由于集团销售公司结构上点多面广,长距离查证成本投入过高,许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问题,往往因成本问题不了了之。以携款潜逃为例,某员工在从事业务工作期间,将所收款项两万多元私自侵占挪用,离职时未办任何手续,此类情况对企业来说是有法不可依。按国家有关法律可以依法追索,但人一走,再找人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有时为了追两万的欠款可能花费三万的费用,这种得不偿失的成本投入使集团销售公司苦不堪言,而法律又规定不得收取员工保证金,即使有担保人,打起官司来也没完没了,极大的牵扯了企业经营者的精力,也导致了内部控制成本的虚高。
(二)时空过大,流动性较强,内控不易把握
由于集团销售公司受时空距离影响,加之人员流动和物流单据流都较大,任何一笔单据或物件的漏洞,其对账、复核、验证性工作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生此类物流单据流失控的机率往往较大,而这种得不偿失的内控工作又不得不做,形成了集团销售公司区别于其他企业内部控制的难点。
三、影响集团销售公司内部控制的因素
(一)全员整体素质及道德水准
内部控制的基本出发点是建立在道德先行的基础上,会计的反映与监督职能的实现都是以符合道德水准为假设。例如,某业务员与财务经理相勾结,对一笔未发生的费用进行了审批报账,会计人员是无法从虚假单据上去验证的,因为这种面对成百上千张单据的重复性验证,成本投入不现实;同时所有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也是建立在全员遵守职业道德基础之上的,一旦突破道德防线,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形同虚设。可见,内部控制有效的前提是全员道德水准符合基本操守,而道德水准的提高,有赖于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全员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准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至关重要。
(二)内部控制要兼顾成本与质量
内部控制的投入只有在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并结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开展,才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不能只讲内控成本,不讲内控质量;也不能只讲内控质量,不讲内控成本。最优的内控成本就是实现预估内控目标质量前提下的企业利润最大化。内部控制的战略目标与其他目标都是围绕企业利润最大化而展开的,内部控制再好也不能离开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根本目标。
(三)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严密性
内控制度的设计严密性也是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首先必须合法,这也是内部控制质量优劣的根本保障;同时,要全面不留死角,覆盖对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但又不能不讲重点,不计投入,要在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的前提下进行较小的内控成本投入,避免制度上人事上的浪费,同时确保各项内控措施的健全有效。内控是否可行,制度设计需先行,这种先行实际上是选择最节省的内部控制投入成本,实现最优化的内部控制,这就为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也是决定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方面。
四、集团销售公司内部控制的重点
(一)内控制度的设计
制度设计是集团销售公司内部控制节省成本,确保内部控制键全有效的第一要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必须按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有效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原则确定。合理性原则要求内控制度必须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合法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法规之上;全面性原则覆盖了对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防止出现空白与漏洞;重要性原则针对重要业务、高风险领域或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了不存在重大缺陷;而有效性则强调了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处理,对内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必须做到权责分明,互相制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同时还应按照集团销售公司的业务特点,如物流广、单据流多等确定适应上述特点的内控制度。当然,成本效益始终是制度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内控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
(二)加强物流货币流的控制
由于集团销售公司的资金与货物受时空的影响,基本无法按制造企业通过设置专门的保卫部门或人员进行控制。这种点多面广,流程长的特点要求必须按其特点,以责任人和证据为单位进行适时监控,所有物流货币流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证据归档,通过适时归档与对账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所有集团销售公司内控中必须把握的重点。
(三)及时查处内控问题
由于集团销售公司点多面广,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性快,对一些已经发现的内控问题如不加制止和查处便会迅速蔓延,使一个小漏洞演变为一个大漏洞。以河北钢铁集团某分公司为例,经审计发现,广告物料由企划经办人员验收,而购进与经办也由企划人员负责,这种分工与操作明显违反岗位牵制操作要求,导致审计人员现场审计发现所送物料大量短少,其后果极为严重。
五、集团销售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的主要措施
(一)人力资源有效控制
总部必须对子分公司关键岗位实行人力资源控制,确保子分公司重要岗位不出现相容职务被亲属化或同化的可能,这种控制是所有控制的前提。显然,如果人事上失控,则所有的内部控制失效成为可能,一种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就是有设置明晰的内部控制主体。经验证明,财务总监负责制(即财务总监作为资产所有权者派驻企业的人格化代表,属企业最高财务负责人)能较好解决子分公司内部控制主体缺位或异化的可能;而子分公司领导层则必须对下设各岗位进行人力资源牵制,不相容职务分离。只有合理安全有效的人事牵制才能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有效。
(二)预决算控制
所有的投入必须经过总公司的事先同意,这是确保对分子公司经营控制的要点。集团销售公司必须从资金与费用上确保按收支两条线执行,即所有收入必须进入公司专门的收入户,所有的支出必须经上级批准才能从收入户划款到支出户,由于当前网络发达,这种操作在技术上已相当成熟,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子分公司的资金安全。当然,预算控制的前提是相信各子分公司领导层切实履行了工作职责,而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可见真实性是预算控制的基础。
(三)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
将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常规工作固定下来,成立专门的审计部门,设置专门的审计人员,发挥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威慑力与震慑力,实施常规审计与专门审计相结合,对违纪违规采取高压态势,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工作中由于集团销售公司点多面广,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重点常常有所侧重,但常设审计机构与人员在市场变化无常的大型销售公司内部控制中是必不可少,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
篇7
自2012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来,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其下属中国北方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化集团)的子公司,积极参与了北化集团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的内部控制领导组,财务金融部为常设办公室。2013年下发了《公司内部控制实施方案》,编制了《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及系列管理制度。
公司内控建设的基本目标是:让每一个有风险的地方都有内控制度,让每一个内控制度都有规范的流程,让每一个流程都能有效运行。
公司内控制度的设计规划是:以公司内控制度为设计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一套组织结构、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具体业务处理程序与控制方法、管理报告制度、会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内控体系,从而打造规范化、高效化、信息化的特色精益公司。
具体设计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层次,在公司的供、产、销全过程中全部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全价值链精益管理事前控制体系;第二层次,在常规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对公司的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全价值链精益管理事中控制体系;第三层次,以已有的稽核、内部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委员会,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进行日常和定期专项监督检查,建立以“控”为主的全价值链精益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控手册》下发后,由于内容较多共计500页,涉及6个章节,130个流程图,且《内控制度汇编手册》为另外一本书,查阅时非常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公司内控办公室于2014年4月至9月,组织相关人员应用信息化系统,创新性地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内控手册》进行信息化处理,并投入了公司OA网运行。在2014年兵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验收时获得较好评价。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公司内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分享工作经验。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化应用的做法
(1)以“第四章――控制活动”为引领,将《内控手册》中22个业务模块及其所属130个流程图排列为一张图表,流程图详见图表。
第一,首先按照内控环境类、财务相关类、业务类对22个业务模块进行流程梳理,形成以组织架构为起点的三条主干流程链,标注流程运行主线,形成主干模块闭环流程链。
第二,将22个业务模块下的130个流程图名称,按照主次流程依次排序,形成22个业务内部流程次干线,形成主要模块内部流程链。
第三,将《内控手册》“第四章――控制活动”中,流程图涉及的所有流程说明、流程图及风险矩阵链接入流程图名称下面。
第四,将《手册》其他五个章节的内容,全部链接入“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控制流程图”名称下面。至此《内控手册》内容全部链接入内。
(2)将《内控手册》与《内控制度汇编手册》合二为一,实现了两者的协同管理(流程图内容略)。继续在130个内部控制流程图名称下面链接入《内控制度汇编手册》中的相关制度,保证了流程与制度的一致性。
(3)为明确执行责任人,以组织架构为起点,制定了内部责任人网络图(流程图内容略)。公司以组织架构为起点,将公司组织架构图链接入内,并在每个单位名称下链接了从分公司到分厂、到工段、再到班组的内控责任人名单,以落实人员力量,明确员工内控管理职责,有序组织开展各项内控具体工作。
(4)信息化建设完成后,2014年9月投入公司OA网中,输入网址,即可查阅。
三、成效
(1)查阅非常便捷。员工在执行制度时,可直接查阅制度及相关流程图,既方便,又提高了执行效果。
(2)直接暴露出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好的制度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内控流程设计的保障。对于流动性强的内控制度,如果只是从原则性、大致性、方向性方面体现出来,我们很难设计流程。同时在执行中,可以及时发现交叉、重叠及孤立部分,有待我们持续推进,系统规划,形成制度体系,提高内控建设水平。
(3)容易发现内控流程的设计缺陷。流程设计过于繁琐,或关键控制点设计的不在点儿上,造成制度执行管得太严太细或形同虚设,均需要我们对制度和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
(4)便于《内控手册》内容的修订。可以根据制度及流程的修订和完善,不断链接入信息化建设中,而不需要再对《内控手册》进行修改和完善。否则,工作量太大。比如2014年内控评价整改中涉及到的四个流程设计缺陷,可以在整改完成后链接入内。再者2015年公司修订了招待费、公务用车、差旅费、报销管理、大额资金管理办法等16项制度,新制定了融资管理、外部交流干部等
12项制度。随着制度及相关流程的补充修订,公司将在信息系统中逐步完善,使内控体系信息化内容新颖,与时俱进。 四、流程执行案例
以前公司的废旧物资处置权在基层单位。2013年12月,公司下发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规定由物资中心统一处置,监察、审计、质量、技术和财务部门进行内控监督。
2014年2月,有一家分公司提出废旧物资处置申请,公司5家监督部门进行了现场检查、拍照,参加了价比三家会议,最后在联签表上签字,认真按照流程,完成了第一笔废旧物资处置。当时笔者所在公司的评价是,此项流程执行良好。随着流程的参与,我们发现,废旧物资处置制度中重点关注了“价格”控制,流程中缺少了“称重”环节。随即建议,增加了对“称重”及其记录的监督。此时我们的流程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后来,又对废旧物资现场提出了精益管理要求,对其收入,也明确规定须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允许冲减“生产成本”。随后,这项流程逐渐固定下来。
2014年9月,山西中立拍卖有限公司来公司恰谈业务,为了价钱更合理、公正,公司决定由拍卖公司拍卖废旧物资。2015年4月10日我们来到了山西拍卖会场。令人惊喜的是,公司废不锈钢边角料底价6580元/吨,卖到了7920元/吨(网上询价7500元/吨);废铝边角料低价8500元/吨,卖到了9900元/吨(网上询价9500元),创造了比以往更高的价值。
针对以上业务,笔者所在公司对流程进行了两次修改、完善,将改进后的流程,重新设计链接入信息系统中,时刻保持了内控流程、制度与实际相吻合。
篇8
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并没有一个准确定义。但总体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通过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来获取,加工,分析,传输和应用信息资源,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此外,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随着网络化的不断进步,会计信息化也随之进步,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前景十分开阔。
2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1我国正处于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过渡时期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晚,而会计信息化又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的,所以会计信息化也相对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2.2系统开放程度高,信息共享性强
每个公司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文化,拥有不同的管理策略。而通用的管理软件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公司企业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管理软件供应商推出了EAI,即企业应用集成。企业应用集成就是基于各种不同的平台设计出的一套合理系统。它还实现了信息共享,使公司内部的成员之间能够互享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2.3商业智能促进会计信息化
商业智能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做出准确决策的问题。其目前在我国不断的推广和普及,发展至今,它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有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产品,元数据管理产品等。这些产品能够合理的筛选信息,准确地获取有效的信息,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3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发展慢,范围小
大多企业的财务部在处理会计实务时,更多地依赖于会计电算化,并未涉及到会计信息化领域。只有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和政府部门推行了会计信息化。因此,目前会计信息化的普及范围仍较为有限的程度,需要加强推广力度。普及范围小,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化发展缓慢。作为一个发展周期短的事物,它的发展形势和趋势仍需要考量和探索,可一旦普及程度不高,那么问题的暴露时间就需要越久,因此,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暴露,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偏折或者退后。
3.2理论变革不深刻
会计信息化理念并未推广到每一个会计行业员工中,在工作中没有运用会计信息化,导致他们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模糊,不了解其优点所在。小型企业只注重公司当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利益。加之经费有限,并不能够提供定期的培训,学习新技术的平台给员工。
3.3智能化程度不高
我国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信息化范围不断推广,程度逐渐加深。可对于我国目前的整体智能化来讲,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当前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缺乏智能化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4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4.1改革会计教学方式,注重会计信息化教学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中,重点传授会计理论知识,仅停留在纸质化层次上,在计算机的使用上,也仅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但会计电算化无法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作为“孤岛”而存在,并没有实现信息时代的共享特性。所以,高校应改革会计教学方式,将会计信息化添加到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案中。
4.2在企业中推广会计信息化
篇9
关键词:ERP环境 供电公司 财务内部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供电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ERP的环境下,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不能够满足企业市场化的发展需求,阻碍了供电公司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完善供电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提高供电公司的的财务管理水平。在ERP的环境下,供电公司可以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实现集中化管理,这样可以大大简化业务处理程序,供电公司只有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才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供电公司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供电公司在ERP环境下财务管理的特点
1.1、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
ERP系统广泛的应用在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中,ERP系统通过把生产计划、采集计划等业务的信息自动输入到才财务管理中,这就大大减少了传统的凭证输入工程,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会计人员需要和生产、物流、销售等部门进行核对业务,之后才能够录入相关的凭证信息,而利用ERP系统可以利用嵌入的信息自动生成相关凭证,ERP系统可以确保电力公司相关业务数据的准确,进而可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另外,在供电公司中采用ERP系统可以节约财务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有助于财务人员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这样就可以促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向管理型转变。
1.2、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
在供电公司管理中采用ERP系统,需要针对供电公司的不同经济业务财务不同的预算控制措施。从部门管理方面,需要建立成本费用管理中心,并且依照科学的原则制定出目标成本,落实到各个部门,让各个部门明确成本责任和项目任务,这样可以加强供电企业的内部控制。从项目管理方面,需要做好项目的预算,加强对项目的现金流量、利润、成本费用等的监管。从流程角度,需要处理好流程、作业、任务之间的关系,不断的规范业务的审批和执行,加强对业务的考核和评比,各个部门需要做好分工、工作责任需要明确的划分。
1.3、完善了财务稽核的范围和深度
ERP系统可以配合财务管理的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多种稽核手段,不断的完善供电企业财务的稽核管理工作。在供电公司中采用ERP系统可以完成日常的财务稽核和专项稽核工作,另外还可以采用多部门的交叉稽核管理和进驻稽核,这样可以进行全方位的稽核管理,提高供电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的灵活性。
1.4、提供审计线索
在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中,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会计人员可以删除会计凭证,甚至出现反结账的现象,但是采用ERP系统任何数据被删都会留下痕迹,账务结账后不可以进行反结账。利用ERP系统便于查账、这样就会为审计工作提供大量的线索。
2、ERP环境下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1、加强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改造规模越来越大,基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对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做好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是ERP环境下,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供电公司在进行基建工程施工时,要对通过工程监理部门、监理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同时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资金调拨,避免出现工程款超付占用公司流动资金的现象。供电公司要建立完善的竣工工程决算考察制度,将基建工程的工程决算审计、工程财务决算报告、工程快结算等归纳到内控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水平。
2.2、加强用户无偿移交资产的内部控制
接受用户无偿移交资产不仅会缓解供电公司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为供电公司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加强对用户无偿移交资产的管理是供电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内容之一。供电公司在接受用户无偿移交资产时,首先要掌握资产的真正价值,明确产权的归属问题,同时要对资产的运行维护、税务等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供电公司的资产接受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多个部门要相互监督,共同对用户无偿移交资产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用户无偿移交资产带来的风险,确保这类资产能促进供电公司的快速发展。
2.3、防范供电公司的财务风险
目前在我国网络病毒猖獗、黑客的频繁攻击以及盗取商业机密多发的情况下,供电公司需要重视ERP系统的运行环境,确保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作。可以采取计算机内外网独立运行,并且采用身份识别系统控制在非法的访问。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需要采用数据的单向传输,这样才能够确保供电公司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防范供电公司的财务风险是ERP环境下,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供电企业一定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3、结语
在ERP的环境下,供电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已经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依据ERP的具体应用,进行适度的调整。供电公司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主要从加强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加强用户无偿移交资产的内部控制、防范供电公司的财务风险等方面入手,采取合理的措施,促使ERP系统发挥其的作用,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供电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的加强,能够促进供电公司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度,构造坚强的财务保证体系,另外,还可以控制和化解供电公司遇到的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金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行为研究―内部控制活动的数据信息风险[J]会计之友,2013,21(29):114-120.
篇10
关键词: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整合;系统策划
中图分类号: TU9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给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较大的变革,燃气企业也不例外,信息化逐步应用于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各个燃气企业纷纷开展信息化建设,然而信息化建设多采用分期分批建设,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纲要,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各个信息系统相对独立,造成日后的运行管理相当困难,信息化发展初期进行信息化规划及各系统间的整合相当必要。
1燃气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目前燃气公司主要的软件系统有GIS系统,SCADA系统、客服系统、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系统,管网巡线系统、抢修接报隐患处理系统等,但各公司的发展水平不一。根据笔者对燃气公司信息化建设进行交流考察及信息化管理经验发现,目前各燃气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工程项目的建设模式极其相似,都是分期分批完成,主要依据企业业务对信息化建设依存程度逐步开发建设,大型的系统以外购为主,小型系统以自己研发为主,但信息化建设缺乏信息化整体规划,这样信息化建设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化建设未进行项目的规划,完全按照业务需求建设,缺乏一个大纲性的规划文件统领,发展的思路与方向不太明确;
(2)系统开发的主体单位不同,导致各个系统相对独立,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及数据共享程度较差,各个业务系统都有各自的账号、密码、界面,数据相互独立,电脑桌面一大堆图标;
(3)业务系统使用者需要记住多个账号与密码,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相互交换或共享,基层使用人员往往需要将同一数据输入不同的系统,造成效率降低,使用人员应用信息化的积极性下降,觉得自己被“信息化”了;管理人员如需要相关的业务数据,必须到相应的系统中去查找导出,再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缺乏对公司所有的业务数据的整合利用。
2信息化建设
燃气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参照燃气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完全可以解决,燃气工程项目必须经过项目的规划,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的立项等工作,才能进行项目的实施阶段;而项目的实施阶段,为了避免项目建设过程盲目发展,与规划方向相违背,每一个子项目必须经过公司内部项目立项审批,以保证与规划发展的方向一致,及时修订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的问题。信息化建设也应该如此,先期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及总目标,再论证可行性,分期实施,实施过程监控发展方向与规划的一致性。
2.1信息化建设规划
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调研,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基础资料才能做出好的规划成果,调研的深度决定规划成果的好坏。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将繁琐的业务管理流程通过编程进行计算机管理,提高企业的业务流程的管理水平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便于业务流程的监控管理,因此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相关性极大,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必须先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系统地调研。根据笔者在燃气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燃气公司的主要业务工作为管线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固定资产的采购与运行管理,费用与成本控制管理,预算管理等,具体业务流程简述如下:
(1)客户管线建设与运营管理,业务流程为客户提出需求,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客户需求的组织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需求评审,满足需求则与客户进一步洽谈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设备材料的选购,如项目较大则划分为若干个子项或分期实施,组织施工,施工过程监控项目的进度、投资进度、付款进度情况,施工完成后组织验收,验收通过则进行客户管线移交接收,同时进行项目的结算,接收部门对客户管线运行管理,资产管理,用户户内管道安装,户内点火通气,抄表收费,抢修接报隐患处理,最终为项目资产的报废,具体见客户管线建设与运营管理流程图。
(2)市政管线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业务流程为每年初提出配套市政管线建设需求,组织公司相关部门根据需求、总体规划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则列入市政管线年度投资建设计划上报管理层审批,审批通过后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年度计划的实施,为了及时纠偏计划及符合整体项目的规划,子项目实施前进行项目内部立项,立项后工程管理部门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设备材料的选购,子项目的施工,施工过程监控项目的进度、投资进度、付款进度情况,施工完成后提交验收,验收通过进行管线移交接收,项目结算,接收部门对市政管线运行管理,资产管理,运行过程抢修接报隐患处理,最终为项目资产的报废,具体见市政管线建设与运营管理流程图。
(3)固定资产的采购与运行管理,业务流程为提出固定资产年度需求计划,组织公司相关部门根据需求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则列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需求部门按照计划进行单项申购,相关部门进行采购审批,验收进仓,移交使用,资产管理,运行过程中抢修接报隐患处理,最终为项目资产的报废,具体见固定资产采购与运营管理流程图。
(4)费用预算的管理,业务流程包括为需求部门提出年度费用预算计划,组织公司相关部门根据需求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则列入年度费用计划,提交公司管理层审批,为了监控预算的执行,需求部门按照计划进行单项费用的申请,审批通过后才能花费,使用过程中监控单项预算的进度,年度费用计划完成情况,具体见费用预算的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