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之而来的是重组后的集团企业最敏感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多集团企业开始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全面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规划。信息化已成为集团企业在新的发展时期促进和带动各项管理工作创新与升级的重要手段。因此希望通过探讨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思路,为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1、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集团企业一般都是从事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集团信息化水平因行业技术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竞争环境、效益等因素而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技术含量高的、处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行业竞争压力大的,经济效益较好的集团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较高。如国内石油化工、电力、航空、烟草行业的集团企业。
总体而言,我国绝大多数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跨国企业,甚至与上述集团企业相比差距也较大,基本上处于将信息技术应用局限于单一功能或管理领域的初级阶段,离信息技术应用于经营管理的整个流程和应用于集团企业外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根据笔者在大型集团企业的实践体会,总体来说集团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集团成员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差距较大。国内新组建的集团普遍存在成员企业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集团总部和大多数成员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局面。
(2)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复杂程度较高。除一些主体业务领域突出的集团企业可以围绕如ERP这样制造业通用软件或行业专业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外,很多集团企业往往是跨多个行业领域,这导致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思路各不相同,极其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3)集团企业较少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去考虑信息化建设问题。集团企业还未形成定期制订或修订中长期信息化规划的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可以定期考虑信息系统能否支持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而不是缺什么就建什么,缺乏总体规划。
(4)集团企业缺少即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各级复合型信息化人才。集团企业信息化复合型骨干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使得各级信息化决策人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是管理问题,往往从技术和成本角度选择高校和纯软件公司进行自行系统开发,增加了项目的风险。
(5)集团企业信息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的落后约束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又由于缺少系统的管理手段和防范措施,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无法满足应用系统发展的需要。
2、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必要性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向,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前提与依据,其核心内容是要从企业经营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中抽取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形成总体的、全局协调一致的信息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
为了在信息化建设中有效地规避风险,集团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要定期在集团经营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运用信息化规划手段来确定未来几年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发展阶段、建设重点、总体方案、所需资源和实施方案。信息化规划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通过制订信息化规划,集团企业可以围绕信息共享和协调工作为目标,消除集团内部应用系统间信息孤岛,规避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的风险,从而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化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已成为当前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3、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信息化建设以及开发应用标志着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用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推动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因此要以“服务于集团发展、服务于基层应用、服务于集中管理”为目标,抓应用促发展,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支持集团企业业务发展规划的要求。
一般来说,集团企业在制订信息化规划时首先应注意遵循国家、省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然后紧紧围绕最新的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立足于集团和行业实际情况,以超前的思路、开拓的精神和务实的规划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于那些信息化基础较薄弱的新建集团企业,笔者建议其集团信息化规划指导原则应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信息和资源共享为目标,分步实施,重点先行,基层应用和总部平台建设并举”。这些指导原则应贯穿于集团信息化规划的全过程,同时也是今后集团信息化规划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企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企业各级组织按照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决策流程去实现企业发展规划目标的一项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因此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必须根据信息技术在行业中应用的规律来制订信息化规划。根据在集团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的一些经验体会,笔者认为在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1)坚持围绕集团战略确定目标的原则。信息化规划一定要从集团企业经营战略出发而不是单纯地从信息系统的需求出发,避免陷入脱离企业发展目标而进行盲目建设的困境。企业信息化规划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企业发展需求,必须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2)坚持关注核心业务制定建设重点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应从经营管理的变革出发而不是从技术的变革出发,这有利于充分利用集团企业的现有资源来满足关键需求,避免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支持集团企业领导的决策。企业应关心与自身核心竞争有关的核心业务的发展,优先发展与核心业务相关的信息化系统,并在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上有所倾斜。
(3)坚持信息资源共享和安全实效相结合的原则。在规划各个核心应用系统建设时应选择具有各业务领域经验的成熟软件厂商为主以降低项目风险。在规划集团统一平台建设时应重点考虑各应用系统间信息双向的授权互动共享和高效的协同运作。在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目标的同时,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4)坚持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团企业制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必须强调以集团为主导,通过统筹规划,经费扶持等有力措施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理顺各种关系,规范投资主体行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5)坚持需求牵引和效益驱动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应切忌盲目冒进。除了重视集团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外,突出核心基层企业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原动力,是信息之源。规划应调动集团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各种资金投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坚持先进性与经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应具有前瞻性,避免出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的局面。与此同时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在达到同样实施效果和满足未来三五年业务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成熟可靠、经济可行的技术和方案,切忌好高骛远,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增加项目风险。信息化建设采用新技术时也应考虑可实施性,切忌忽视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盲目上大项目,搞面子工程。
4、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架构
某集团公司作为上海着名的国有大型粮油企业集团,在上海的粮油经营和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信息化建设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思路应对其他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围绕集团国资发展战略,该集团提出了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推进四大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建设,综合运用广域网网络和数据仓库平台,初步建立实现各系统间信息共享的集团信息化应用平台,为集团领导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近期将围绕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保障体系建设来开展,以此为基础形成数据集成模式的集团信息化总体架构;将来为配合集团集中控制的应用系统建设,将利用外高桥码头项目。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开展集团内外各系统间应用集成,形成应用集成模式的总体架构。
5、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数据平台是基础,网络平台是载体、应用平台是核心,标准化和安全体系是保障。该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也是围绕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保障体系建设来开展,并根据集团和各公司的经营模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规划了信息化建设的阶段任务。在此基础上,坚持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原则,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以信息化投入促进效益增长,以效益增长加大信息化投入的良性循环。
5.1网络平台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集团信息化的根本保证。网络基础设施是所有应用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未来该集团将基本形成以集团中心机房、仓储中心机房和外高桥储备码头中心机房为通信中心,以集团广域网为主干,与粮油信息专用网、子公司局域网互联的数据通信平台。
5.2应用平台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该集团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力度,分别进行集团层面的应用系统与四大业务基层应用系统建设,并由此构建整个集团应用平台。这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集团现代化管理的保证。
基层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是集团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团数据信息之源。因此该集团围绕四大核心业务重点进行粮油加工企业的系统建设、粮油储备企业的粮油储备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粮油仓储物流企业的外高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粮油贸易和零售业务的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系统建设。
集团层面应用系统在继续完善满足对外宣传和信息要求的对外信息门户、满足信息共享和内部交流需要的对内信息门户、基于,技术的分析监控系统等的同时,该集团在集团总部层面还将重点着手对人力资源系统、报表数据采集系统、业务协同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
5.3数据平台(信息资源)建设
数据平台与网络资源是集团信息化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数据平台的建设要与网络建设和应用工程建设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该集团的数据仓库系统是集团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维护、分析的核心。未来随着集团报表数据采集系统、外高桥码头系统和系统实施完成,将进行数据平台(数据仓库)的二期建设,争取将数据仓库的经营数据范围覆盖到所有二级企业,报表数据范围覆盖到所有企业。
5.4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技术成功应用和效益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条件是建立统一的信息保障体系。集团企业必须建立和形成符合自身管理要求的信息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要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等)、信息管理开发利用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这些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是集团信息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授权共享、取得最大效益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1)信息基础标准体系。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基础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具有知识密集、资料密集、工作量大等特点的基础性系统工程。它是各个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交换和集成的保证。该集团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基础标准中核心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着手,将外高桥码头项目乃至集团内的各类数据进行统一分类标准,为数据集成打下数据基础。
第二步:制订统一的平台和数据接换标准,建立各应用系统集成的技术标准,为应用集成打下技术基础。
第三步:制订各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设计开发的规范,优化基础设施配置规范和软件开发的质量水平,实现信息化过程的标准化。
(2)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在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应用系统的安全。
首先采用密码加密、完整性校验和实体鉴别等机制,实现局域网互联过程的安全可信连接和安全通信。
篇2
关键词:信息资源;规划;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 A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信息化率仅为0.027%,与世界平均水平的0.3%信息率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针对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率的统计调查也表明我国大中型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率相对较低,仅有近40%的企业达到信息化辅助管理应用水平,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应用简单支撑软件或者办公文字处理阶段,总体来说,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结合建筑企业工程对象单体性、产业结构分散性,以及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协同性差的管理特点看,改善提升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也是提升其运营效率和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概述
为切实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必须加强对信息资源规划这一核心环节的管控,在建设工程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其核心问题并不是如何建设计算机通信网络,而是如何加强对各节点分散、孤立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加强对各类辅助支持信息的充分合理使用,国内外的相关运作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搞好信息资源规划在建设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建设工程领域,信息资源规划工作都涉及具体的项目工程,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提升改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积极有效共享。因而,对于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无论是开发还是引进都应该以项目信息资源规划为切入点,做好先导性、奠基性的信息资源规划工作,以便更好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集成功能。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也需对业主、监理、承包商等不同主体的权责关系加以准确定位,站在项目全程管理的角度整合抽象出业务管理模型,满足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需求。
二、工程项目信息资源规划实践探索
就笔者就职单位工程项目信息资源规划管理实践看,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常常需要重点考虑如下几个问题:项目工程与软件系统的管理模式差异,依据软件系统对业务流程加以重构的风险,软件系统应自主开发还是外部引进,如果软件系统是外部引进的,那么需要多少个数据接口,这些接口最终由谁做,这些都是建筑工程企业在项目信息资源规划中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结合具体工作实践看,工程项目信息资源规划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规划总体思路和要求
结合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分项建设开发需求,在集团信息化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首先应确定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工程总体解决方案,充分集中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协调建设好IT基础设施、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工程,并加以充分有效的规划协调。对于信息资源规划核心工程的项目管理系统而言,其总体设计目标应该以计算机网络和中心数据库为基础,实现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存储共享和查询报告,将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积极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种决策辅助信息,协调好各类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结合项目工作管理实践中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及技术要求,建设规划好各生产阶段的数据库,切实保障其在设计、采购、监造及运输等领域的功能发挥,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要求。
2、对应模块的功能分析
结合建设工程管理信息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要求看,需要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系统规划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职能域分析,结合IEM的发展要求,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工作要么面向全部职能域,要么面向部分重点职能域,这也是在对当前机构部门加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通常关注机构、进度、投资、设计、文档、制造、采购、质量和合同等9大领域的内容,而成本、质量、进度更是关注的重点;各职能领域的业务流程分析,结合IEM要求加强对系统本质的认识并把握好项目的总体结构和业务流程,依据“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结构进行系统全面分析,这也是做好系统功能分析工作的重要前提;各职能领域的数据流分析,透过用户视图强化对主体数据库的研究,弄清职能域内外、之内以及之间的数据信息流,并结合一级数据流程图加以量化分析;与此同时,还应建设信息资源规划标准,这也是大型企业集团信息化的关键,建立生产经营主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机构模型,并做好各子模块信息资源的有效集成。
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资源规划中的应用软件为例,结合总体规划的功能建模需求进行软件系统设计,并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加以实施开发。在开发实施环节,可以采用“三维模块定位”分析业务模型,准确定位系统模块的管理层次、应用范围和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好各子模块的功能定位和具体职能,结合总体规划阶段的系统开发目标设计对应的系统框架,结合系统各子模块的功能定位识别可重用模块,在建立通用类库的基础上构建对象模型,为各具体模块的软件开发工作提供积极指引。与此同时,还应提供多层次的安全控制功能,包括对操作日志的监控、用户权限的授予以及联机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等。
结语
企业信息化总体方案的制定应该切实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计划,而其中的核心和关键便是信息资源规划,涵盖涉及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和管理要素。本文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例,结合实践应用需求对其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展开初步探索,然而很多核心开发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也需要广大信息技术人员进一步展开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谢 斌.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J].科技资讯,2010(11):161
篇3
尊敬的领导:
2018年,xx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稳中提质、改革创新”总要求,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控、风险防控等工作重点,从信息化管控、系统建设、应用推广、运行维护等方面开展信息化工作,较好的发挥了信息系统在生产监控、过程管理和辅助决策方面的作用。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 信息化管控
一、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公司共制定有《xx信息化管理办法》、《xx网络安全管理制度》、《xx计算机管理办法》、《xx软件正版化管理办法》、《xx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管理办法》、《xx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划、项目、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运行维护的信息化管理制度18项,较好的指导和规范了公司信息化建设。
2018年重新修订完善了硬件资产管理办法、应用系统运维管理办法、信息化管理办法、微信、QQ群组管理办法、报废计算机和计算机耗材废旧污染物品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6项信息化管理制度。
二、信息化资本支出计划情况
(一)2018年信息化资本支出计划完成情况。
按《xx关于下达2018年度资本支出计划(信息化专项)的通知》要求,严格监控审核各类信息化资本支出项目的执行情况,督导各单位资本支出计划按进度完成。2018年各类信息化计划资本支出费用为537.2万元,截至10月底,完成了346.43万元,预计11-12月份完成122.13万元,全年总计完成468.56万元,计划完成率为87.22%。
1、审核类项目
xx审核类项目共计8项,分别为工艺动画展示软件、SaaS门户网站防护软件、龙软地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生化检验血库管理软件、预防保健数字化门诊系统、远程控制软件、综合管理系统(二期)。
(1)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合同额120万,2018年计划完成80万元,按合同约定,已完成第一阶段付款36万元,按照开发进度及合同约定,12月份将完成第二阶段付款36万元,完成了预算目标。
(2)山不拉煤矿龙软地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预算金额为30万元,实际支出30万元,完成了预算目标。
(3)职工医院病案管理系统预算金额为15万元,计划12底前购置完成。
(4)职工医院生化检验血库管理软件预算金额4万元,实际支出4万元,完成了软件的购置。
(5)职工医院预防保健数字化门诊系统软件预算金额为8万元,实际支出为7.51万元,完成了系统软件的购置。
(6)特凿公司工艺动画展示软件预算金额为15万元,实际支出15万元,完成了软件的购置。
(7)特凿公司SaaS门户网站防护软件预算金额为8万元,计划12月底前购置完成。
(8)培训中心远程控制软件预算金额为2万元,计划12月底前购置完成。
2、备案类项目
备案类重点项目有3项,分别为笔记本电脑购置38台,24.58万元,台式机购置116台,74.89万元,打印机购置71台,23.43万元,合计占备案总预算的62.48%。
3、费用类项目
重点费用类项目有1项,为线路租赁费用,公司共有广域网专线9条,互联网线路13条,年租赁费用为87.64万元。
(二)2019年信息化资本支出计划情况。
1、基本情况。2019年各类信息化资本支出费用预计为1261.9419万元,其中审核类费用预计773.15万元,备案类费用预计320.78万元,费用类预计168.0119万元。
审核类中,BIM分中心建设项目318.55万元,BIM分中心配套机房及网络改造项目139.6万元,山不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项目186万元(说明:地方政府要求在2018年底完成,专项请示在2018年增列计划,由于时间太紧,只能将计划在2019年列支)。
第二部分 信息系统建设应用
三、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建设应用
(一) 建设目标:流程固化、数据共享、全程追溯。
(二) 建设原则:围绕资金、业务主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 保障措施:
1、成立了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推进领导小组,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明晰系统应用推进中的职责、责任到人。
2、定期不定期的召开项目协调例会,及时协调解决系统开发、应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3、全员培训。已开展用户培训12场次,培训用户2200余人次,涵盖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关键用户和业务人员。
4、日常指导。通过电话、QQ群、远程桌面、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解答系统使用中的各类问题,平均日处理各类解答300余人次。
5、督导考核。从组织机构、用户培训、系统操作、数据质量四方面对各单位、各项目部已上线业务开展督导考核。通过督导考核来看,数据质量基本可靠。
(四)开发进度:
自7月份正式开发以来,完成了物资、技术质量、科技、安全、党建、市场开发、法律事务和监察审计业务的开发上线,完成了财务、人力、经营、机电业务部分功能(资金、税务、人事、薪酬、结算、分包、租赁等)的开发上线,完成了整体开发计划的80%。
(五)应用效果
1、用户可通过手机APP,企业微信处理系统业务。
2、用户日平均登录2000余人次,7日上线率为54.7%(系统注册用户数2558人)。
3、打通了从业务到财务的各个环节,财务核算与业务过程互相约束、互相校验,实现了业务过程可控、资金流向可控。
4、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流程平均审批效率29小时,较之前的以周计算或以月计算,工作效率成倍提高。管理模式逐渐从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控制,建筑行业的粗放型管理得到明显改观。
四、云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应用
云视频会议系统采用SaaS模式建设,省却了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系统运维等方面的工作。
系统可以通过PC、手机、硬件终端召开会议。系统有三个会议室,一个100账号和两个25账号,一个账号在一台设备中使用,一台设备可以在实体会议室供多人参会。
系统上线以来,平均月召开云视频会议10余次,平均参会人数200余人/次,年节省差旅费、油费、会议费约120万元(按每项目部每次节省1000元计算,10x12x1000x10=1200000)。
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但提高了会议效率,降低了费用,还减少了路途中的安全风险。
五、BIM技术应用情况
在建设集团、集团公司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xx有条不紊的开展了BIM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完成了与建设集团BIM云平台对接和公司BIM平台建设;完成了各专业族库的建立、施工工艺视频的制作及BIM5D平台学习与试用。截至目前,公司BIM平台已经具备了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匹配成本信息和施工进度模拟等功能,能够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
六、安全监控监测系统
按照国家煤矿安监局及内蒙古煤矿安监局相关文件要求,配合山不拉煤矿完成了瓦斯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制定、预算编制和前期筹备工作,协调完成了专项费用计划增列的申报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配合山不拉煤矿完成了工业视频监控高清改造方案的调研、方案制定、预算编制工作。
完成了小回沟项目部瓦斯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后的数据联网上传工作。
七、推进各应用系统的使用
(一)年度考核系统应用。开展考核系统的配置、值守等工作,协助人力资源部完成年度考核工作。
(二)OA系统应用。继续优化涉及办公、财务、经营、人力、机电等各方面各类电子签章审批工作流,指导各单位梳理建立使用OA签章审批工作流。截至目前,优化、修改工作流程50个,制作电子签章100余人次。
(三)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截至目前,公司召开视频会议121次,参会人数12000多人次;召开云视频会议100余次,参会人数20000余人次。保障了会议精神实时、全面、有效的传达,节约了大量交通、住宿、会议等费用。
(四)安全培训系统的应用。协助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和项目部安管人员的取证培训、岗位复训,使用系统进行培训、考核10场次,参培人员800余人次。
(五)推进集团公司ERP等系统的应用。定期跟踪各部门对集团财务、采购、库存、人力资源、合同管理、安全管理等系统的应用情况。定期收集相关部门对系统的使用意见和建议,督促系统实施进度和培训。
第三部分 基础设施建设应用
八、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情况
公司数据中心机房建于2009年,安装有门禁、供电、UPS、制冷、新风、消防、监测等机房系统,其中UPS按照供电8小时设计,现由于电池组老化,仅能满足供电2小时。机房内有服务器14台,分别承载OA、综合项目管理、档案管理、安管培训模拟、视频会议、用友财务等使用中的应用系统;有存储设备1台,承担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任务;有核心交换机、IDS、防火墙、路由器、网络行为管理、VPN等网络设备14台,分别承载公司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数据传输和网络安全任务。
九、广域网建设情况
公司广域网连接的单位有10处、31处、49处、特凿处、南阳坡分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山不拉煤矿和两级集团公司。到南阳坡分公司和内蒙古分公司广域网带宽为2Mbps,到集团公司的广域网带宽为8Mbps,其余为4Mbps。广域网主要承载视频会议系统、ERP系统等需要专线连接的应用系统。
十、局域网建设情况
局域网采用星型拓扑,接入交换机到电脑终端为百兆带宽,接入交换机汇聚到核心交换机为千兆带宽。
公司局域网包括公司办公楼、培训中心和物业管理公司丛台基地,共有电脑终端200余台。电脑按楼层、部门划分为10个VLAN,起到疏导流量、隔离广播风暴和防止病毒大范围扩散的作用。
根据具体实际,对各单位机房和局域网的建设提出了最基本的标准,并指导各单位信息专业人员逐步完善。
十一、互联网建设
公司机关及各单位均有互联网接入线路。公司机关接入带宽为中国电信的50Mbps互联网专线,31处、49处、特凿公司和山不拉矿今年均变更为100Mbps,其他各单位互联网接入带宽为50Mbps。
十二、BIM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配合建设集团完成了BIM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制定工作和xxBIM分中心建设方案的制定工作,围绕BIM分中心建设方案,结合公司机房及网络现状,制定了BIM分中心机房、网络配套设施改造方案。
第四部分 信息化运维
开展桌面运维,定期对用户计算机安装的软件进行维护,监督正版软件的使用。定期维护计算机硬件,保障计算机正常工作。
开展网络运维,定期检查网络设备的配置、日志,保障设备运行正常。定期对网络线路巡检,及时排除断网隐患。不定期开展用户网络排错培训,提高用户常见网络故障的自我解决能力。
开展应用系统运维,督促或组织制定应用系统管理办法,从系统用户、系统运行、系统安全等方面加强日常检查,保障各系统安全运行。
开展机房运维,严格执行每日巡检制度,明确了机房温度、湿度、供电等环境要素标准。加强运维人员操作系统、服务器组成等软硬件知识学习,每日必须登录服务器分析运行日志,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部分 信息安全
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管控主要从安全制度、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评测等方面进行,力保信息的可信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安全制度方面。公司成立有保密与网络安全委员会,领导公司的网络安全工作。下发了《党委网络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岗位职责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了安全职责、任务、措施等内容,经常性的在用户中宣传网络安全的重用性、必要性,指导用户使用常用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方面。遵照ISO七层网络模型,针对每层容易暴露的安全问题,采取有针对的防护措施。在网络边界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上网行为管理等安全设备。在服务器区部署了防火墙,并在服务器中安装了杀毒软件和终端防护软件。在用户端按楼层划分了VLAN、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了登记并绑定,用户计算机也安装了杀毒软件、软件防火墙。
安全教育方面。通过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安全事件案例等多种形式开展信息安全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要求用户口令长度不小于8位,且必须由大写、小写字母与数字共同组成,并定期提醒用户更换密码,必要时强制更改密码。要求用户不得将账号密码转借他人。
安全评测方面。定期开展应用系统和基础网络自评,加强了计算机终端、局域网络、服务器主机、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安全制度、安全策略和安全行为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水平。定期委托专业公司开展安全评测,按照评测整改报告及时完成整改。对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需通过安全测评后才允许验收。
第六部分 对外网站
制定了《xx门户网站管理办法》,明确了网站管理的权利、责任。
要求各单位对外网站需完成备案工作、安装政府网站防护软件、在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强化安全监控,必要时关闭网站。
公司网站采用PaaS模式建设,采用的阿里云平台的专有云,并采购了安骑士云盾、WAF防火墙和态势感知安全服务,还安装了公安部网防G01 V3.0防护软件。专有云提供安全风险短信预警功能,能动态提醒操作系统、网站系统、恶意攻击等安全风险事件。
第七部分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专业人才短缺。软件、网络、安全和数据库等方面相关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了应用系统自主运维和开发。
二、系统集成难度大。系统种类多、功能重合多,系统间数据集成共享难度大,造成了业务和数据的割裂,形成了实际上的信息孤岛,有违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建议能有系统建设和系统集成的顶层设计,形成标准规范。
第八部分 2019年重点工作
篇4
[关键词] ERP;SAP;实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27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059- 02
0 引 言
笔者工作于一家上市公司下属的汽车零部件开发制造企业,与许多大型整车厂进行配套供货,处在汽车行业管理体系中。
本公司前身是技术研发中心,转型为以产品规模化生产为目的的实体企业后,实现战略管控向运行管控的转变,既要实现发展的速度,又要确保发展的质量,需要构建完整的组织机构,配备合适的岗位人员,建立基本的业务流程,再借助 SAP系统这一专业级企业管理软件平台,可有效优化工作流程,规范生产管理,助力企业转型。
1 ERP系统实施总体方案
1.1 总体设计原则
总体设计原则是本公司ERP系统构建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规约。
1.1.1 必须符合本公司的发展战略
公司作为先进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中国汽车行业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因此公司ERP系统的构建必须以高起点、高水准为原则,充分考虑未来的组织战略调整和升级需要,支持公司业务和组织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而升级和演进。
1.1.2 必须适应本公司的管理模式
公司ERP系统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多种因素,使其与公司所遵循的各项制度相一致,与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模式和流程相匹配。
1.1.3 必须全面支撑本公司各类业务
公司ERP系统的设计需充分了解现状和需求,功能设计完整,全面支撑各类业务,保证系统的实施效果。
1.2 总体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是公司ERP系统设计和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的指引。
1.2.1 建立全面的实时集成、高度共享的管理信息平台
公司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管控一体的信息平台,引进全球最佳管理实践,实现销售与分销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计划、财务管理等核心业务的ERP企业管理系统。
1.2.2 建立灵活的适应企业快速发展、可持续优化的管理平台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业务流程变革和持续优化的过程。在引进先进管理思想的同时,必须能及时根据变化后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等进行快速配置与调整,进而实现持续优化。
1.2.3 建立产、供、销、存一体化的后勤供应链管理体系
通过ERP系统建设,建立销售、采购、生产、库存管理相贯通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产、供、销、存业务流程管理和上下游的协同。使整个公司计划流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闭环;对采购、库存、销售的业务操作进行全面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执行闭环。
1.2.4 建立和完善全集团的财务管理体系
公司通过ERP系统的建设,实现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的核算规范、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统一的财务报表、统一的财务管控模式,以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建立财务分析和综合绩效分析体系。
2 SAP系统实施功能概述
2.1 FI财务会计模块和CO成本会计模块实现功能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标准成本管理,加强工作效率及数据准确性,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出具多维度分析报表,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2 PP生产计划模块实现功能
实现按客户预测和订单配置生产的计划和制造模式,建立一体化计划平台。通过制造订单与MES系统条码扫描结合实现制造过程管控和供应链集成管理。
2.3 SD销售开发模块实现功能
优化销售业务流程,有效管理三方库,为未来扩展市场及提升品牌效应提供稳固、科学的数据支撑,降低财务风险。
2.4 MM采购与仓储管理模块实现功能
完善产品、物料、供应商、价格等主数据管理,优化梳理现有采购+仓库业务流程,支持日常仓储管理工作,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2.5 QM质量管理模块实现功能
建立符合汽配行业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仅提供来料检验作业平台,将逐步完善企业质检功能,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3 SAP系统实施经验总结
SAP系统的实施,为实施项目组带来了多方面的宝贵经验。对于这些经验的总结,将给公司未来ERP项目实施及信息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3.1 以业务为导向的项目组织模式,开展集中研讨,优化企业原有流程
强调项目由业务需求驱动,由业务部门关键用户和实施顾问组成项目组织。该模式能有效地保证项目的推进方向和推进效率,避免把ERP项目单纯看成是一项信息化技术工作而影响项目实施效果。
3.2 组织学习培训,掌握系统知识,注重操作测试,奠定系统运行的基础
SAP项目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贯穿在此项目实施的始终,概括起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2.1 系统概览学习
了解系统基础知识及与业务流程的关系,同时对SAP基本通用操作有一定掌握。
3.2.2 关键用户培训
由实施顾问组织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关键用户总结并由其本人编写操作手册,总共完成70份手册编写。
3.2.3 最终用户培训
由业务部门关键用粝蛩有系统最终用户进行流程讲解和操作培训,既巩固自身熟悉程度,也保证了日后对最终用户的指导作用。
3.2.4 培训与测试共进
既加强了用户操作与横向沟通,又能有效发现系统测试时各模块发生的异常问题及时解决。
3.3 理清业务流程,确保数据准确,完整的数据收集,持续的数据改进
3.3.1 数据准备期
业务用户充分重视数据对于按期上线和平稳运营的重要意义,对基础数据反复认真地整理与核查。
3.3.2 数据导入期
从组织人员、时间计划、数据质量和导入工具等方面精心准备,确保数据导入按时按质完成。
3.3.3 系统运行期
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及时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证新系统稳定运行。
篇5
一、航天动力公司经营管理现状
1.公司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矩阵式管理如虎添翼。作为上市公司,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要求设置治理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各司其职,为公司快速发展和高效运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组织保障。
通过矩阵式管理模式的建立,公司构建了以项目推广、战略营销为先导和以营销网络、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为支撑的两级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创新建立起“市场-研发-销售”三位一体的高效运营模式,为公司成功进军国内外战略市场领域奠定了可靠的管理基础。公司成功开展了与国际知名企业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合作,成功实现了大功率液力变矩器在二炮等军方市场的应用,实现了中石油、中石化、森林武警等战略市场的开发。
2.多种管控模式相结合,子公司管理得到不断加强。公司本部从产业链延伸扩展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采用战略管控、投资管控和财务管控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管控方式,实施对子公司的管理。发展战略规划、重大项目投资、财务预决算等重大事项,由公司本部依据“三重一大”程序统一决策,交由子公司董事会组织实施。对子公司经营层,实行经济责任目标激励考核管理机制,制定销售收入、回款、利润等经营指标,以及销售增长、成本节约、技术开发、质量、安全、资产占用等专项管理指标,并与经营者年薪挂钩,交由子公司董事会实施考核。
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依法管控的同时,公司不断强化本部职能部门对子公司的管理,在市场开发、产品研制、经济运行、基建等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服务,并通过信息管理、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途径,进一步确立公司本部战略中心、投资中心和绩效管控中心的管理地位。
3.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事业部制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公司按照“统一政策,分部经营”和“集权有度,授权适中”的原则设立事业部,将公司本部、事业部和制造分厂分别定位为管理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控制中心。事业部单独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员工收入与事业部内部利润挂钩考核,事业部总经理年薪与销售收入、回款、内部利润、专项任务等关键绩效职责指标(KPI与GS)按一定权重比例挂钩考核的激励机制。同时,推行一系列涉及财务、质量、人事、合同、信息、安全、后勤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举措,保证了事业部的健康运行,有效促动了公司高速发展的内动力。
二、航天动力公司管理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
1.企业核心价值观尚未成熟,精细化管理仍需不断深入。“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严、慎、细、实”的航天文化,长期作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在公司品牌建设、战略扩张、凝聚员工队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其仅仅是一种以“内部导向、管理导向、职能导向”为重心的企业文化,面对日益激烈、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如果能补充建立并完善以“客户导向、支持导向、整体导向”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并向子公司进行渗透和融合,就更能满足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战略之需。
2.分支机构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存在管理脱节现象。随着事业部制管理体系及矩阵式管理模式的建立,公司在组织设计、制度完善、流程管控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和完善,出台了诸多政策、制度和文件。但是,事业部及子公司等分支机构迫于经营指标的压力,大部分精力放置于市场开发、产品销售等经营工作之中,很少进行甚至无暇顾及内部管理的提升和与公司本部管理体系的对接,特别是绩效管理、财务管理、供应商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发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关键管理环节,分支机构内部管理经常处于习惯思维,习惯行动,维持原有管理现状而与本部管理脱节,甚至内部管理无序的状态,自主管理能力不足,使公司职能部门额外管理负担非常繁重,战略实施及管理执行大打折扣,效率不高,加深了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价值观不一致的矛盾,全员销售、全员计划、全员管理的潜力发挥不够。
3.经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风险不断增加。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子公司数量逐渐增多,管控难度逐渐加大,企业风险因素也随之不断增加。如国家产业政策、经济坏境变化带来的战略调险;成本控制不力,应收账款及存货增加,带来利润、现金流等一系列的财务风险;重大项目、合同管理上存在更多的法律风险;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及销售渠道变化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流失带来一定的组织团队风险等。需要公司在经营、投资、管理过程中,切实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加以规避。
4.经营信息传递不畅,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公司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各类系统软件大多局限于部门内部单机使用,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和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导致公司经营信息不能快速、高效传递,影响工作效率。如生产制造环节,由于计划不精细,物流不顺畅,信息不畅通,反应不敏捷,难免造成停工待料、过量生产、过量库存、延迟交货、结算不及时、现场无序等不良现象。
篇6
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总体上要坚持以景区景点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突出山水、历史文化特色,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真正实现“旅游强市”,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个人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我市旅游规划。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必须首先把规划做好。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旅游规划。一要加快旅游产业规划与相关产业规划的衔接。要注意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相关行业衔接好、协调好。一些与旅游业相关配套的行业、产业的发展,也要注意适应旅游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规划,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二要加强旅游产业内部规划的衔接,各地旅游规划也要注意相互衔接,必须以全市总体规划为指导进行编制,使各类规划严谨、科学、可行。三要加强规划的督促落实。严格按规划实行,没有制定规划的,一律不能盲目开发,以免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或重复建设。
第二,要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我市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把山水风光、戏曲文化、历史人文诸多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丰富城市旅游内涵、提升城市旅游品位。一是对旅游线路进行整合。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旅游线路为纽带,形成更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品牌,打造出更多适销对路的旅游精品组合。同时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体育健身旅游等,增加游客在我市停留的时间,增加更多的旅游消费热点。
第三,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开拓旅游市场。必须加大投入、加大力度进行宣传促销,才能吸引更多的海外旅游者。旅游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旅游宣传要抓三个方面,一个是我市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一个是旅游线路的宣传;再一个是重要旅游产品,尤其是旅游精品的宣传。要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我市旅游业的新形象。宣传促销工作要有一个总体方案,周边市场怎样开发,远程市场怎样开拓,如何巩固传统市场,如何开辟和培育新兴市场,各类市场的需求是什么,我市旅游产品开发如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各种宣传促销手段如何相互配合,形成放大效应,这些问题都应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讲究宣传促销效果。总的说要根据旅游产品的特殊性来搞好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积极推行旅游营销战略,建立有效的促销网络,运用各种有效的营销手段,促进企业增强促销观念,加强联合促销。此外,要充分利用黄梅戏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与旅游宣传结合起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第四,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业是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形象产业,我们要在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用真功夫抓好“软环境”的建设。一方面,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整顿旅游市场的力度。严厉打击旅游经营中的各种不法行为,切实保障旅游者的权益。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实施旅游区、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仅要加强服务技能的培训,而且更要加强队伍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在旅游全行业树立和强化质量意识。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旅游专业人才为发展我市旅游业服务,提高我市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抓好创建文明景区、景点的工作,在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中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全面提高全市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五、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旅游企业。出台一系列的扶持引导政策。使旅游骨干企业享受财税金融、土地、产业、交通运输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企业创优,鼓励各级政府开发和引进旅游大项目;对成效突出的旅游企业和政府,不仅在资金扶持上给予倾斜,还将予以表彰鼓励;通过减免旅游企业税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措施,增强旅游市场活力;优先做好重大旅游项目土地配置;对宾馆、饭店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放宽旅游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限制,允许新设立的旅游企业注册资本金分期注入
篇7
6月8日,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在“三网融合――创新发展之路”论坛上宣布,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已于6月6日国务院三网融合协调小组会议上正式获得通过,近日将正式方案,今年下半年将展开试点工作。试点方案明确了试点的任务和条件;本月18日前,将按照试点方案,由各地政府进行试点地区申报,进行审查筛选工作;本月25日左右,试点地区将按批准的范围和内容,正式开展试点的工作实施;在试点过程中,将落实分业监管措施,维护市场秩序。
对于此前的焦点之一的IPTV集成播控权,王效杰介绍说,试点方案已明确广电播出机构负责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包括节目的统一集成和播出监控,EPG、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电信网负责传输和分发服务。其中,在用户端和计费方面,广电可以和电信合作开展。同时,可以通过有线网开展完整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及IP电话业务。
在外界的一致的“广电大获全胜”声中,也有广电分析人士认为,IPTV播控权原本就是广电部门的既有权利,因此只能算是成功捍卫。对于最终的试点方案,他们认为相对平衡了广电和电信未来的竞争能力。对于电信而言,竞争策略仍将主要采取打包销售的推广业务,将宽带、IPTV、语音业务打包组合销售,但是其IPTV的内容集成权被广电部门控制,使得试点之时,在分散割裂的城市中,规模优势无法发挥,而一旦广电提高IPTV内容的结算费,则很可能出现电信给广电打工的局面。对于广电而言,IP语音业务的意义其实不大,目前电信这一业务本身已经逐渐衰退,预计广电也不会大张旗鼓发展这一业务,且广电极度分散的网络格局使得这一业务意义不大,电信让出这一业务像个“顺水人情”。而一旦宽带出口结算费用降低,则广电同样能够将宽带和视频业务打包组合销售。其结果是,电信和广电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与利益无关 三网融合百姓受益
对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众多媒体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多数媒体都认为试点方案的不断延迟,是由于两部委之间的利益纠葛,并以此大加评论,一直以来以公益为先的广电系统一时间被“千夫所指”。对于社会上“利益之争”的看法,北京歌华的副总罗小布曾在多个场合都谈到“不是我们广电不会赚钱,而是政策不容许我们赚钱”,“我们根本就不赚钱,谈何利益之争”。
一直以来广电都是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这就定位了它最初的服务模式是免费的,现在的有线收费,基本收视费也是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每户十几元的ARPU值远远低于电信的平均ARPU值70元。电信则一直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并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市场运作模式。电信运营商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电视媒体所背负的公益性质、福利性质以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事实上,广电所捍卫并得到的东西实际上是本来就应该属于广电――内容播控权。所以,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难产”应该归结为公益与市场之争,而非众多媒体所描述的,广电总局与工信部两大部委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掣肘的结果。
广电总局属于国家宣传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政治集团的喉舌,是左右社会意识形态的阵地,是政府部门掌握话语权的集中窗口,代表了现有政权的思想传播主渠道。这一点,电信部门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电信部门虽然也是国家利益的集合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但在政治和经济两个落脚点看,电信只是经济领域里的一个单元,广电自然要归属到政治领地。任何主义的统治阶级对社会思想的掌控,都是一个必须要牢牢把握的焦点,电信系多年来虽然技术上突飞猛进,对推动社会信息化建设,转变国民经济领域的方向,改善人民的交流方式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是一个网络的拥有者,一个名副其实的信息通道而已。毫无疑问,在政治思想,文化潮流,社会意识等内容传播方面,基本上是一个门外汉。将这样一个被政治集团高度仰仗和严密管控的内容传播权利,一下放手给电信系来做,后果难以想象。而广电系作为政府部门的喉舌,在内容把握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和经验,放手广电系来进行前期的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管理,虽然从技术和市场化运作方面不如电信系,但在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至少有可放心的理由。
就在广电总局大张旗鼓地宣扬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获得国务院闪电通过的同时,工信部显得异常冷静,某工信部官员在接受采访时称,“三网融合尚无确定性进展”。工信部认为,此次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虽获国务院通过,但最终方案还未正式,并且方案内容相对宏观,难以有效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具体问题。IPTV播控权一直掌握在广电方面手中,此次试点方案中电信未获得IPTV播控权对电信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但却给了电信合法发展IPTV的空间,因为电信方面只要能够同IPTV内容牌照商进行合作就可以开展IPTV业务,这对电信来说是一大利好。
另外,据媒体报道,就在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获批的当天下午,工信部召开了讨论有关工信部“十二五”规划以及三网融合的内部厅局级干部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工信部承认三网融合节目内容播控权被广电主导的现实,并希望各级官员不要再就这一问题与广电进行纠缠。
他们在争什么
从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到4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就给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递交的《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一稿)》,再到现今已经得到国务院认可的第六稿,短短2个月内的五易其稿,广电与电信部门之间争夺之激烈可见一斑。广电总局对于广电、电信双向进入所涉及到的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渴望,同时广电部门希望在此类业务的进入上不受试点地域的限制。而在电信的IPTV等业务上,广电则继续保持对播出内容的绝对控制权。IPTV内容集成和播控权、IP语音号码资源的分配权、IDC的控制权、宽带业务的出口权,正是广电与电信之争的关键核心。
在6月9日举行的“IBTC2010”论坛中,广电总局与工信部在分别谈到三网融合这个话题时,再此交锋。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在题为《从国家战略高度看三网融合》的报告中矛头直指电信对于行业的垄断以及高昂的落地费用。他表示:“三网融合不是单纯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管理融合这三方面,而是,指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杜百川指出互联网是融合的基础,但是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平均接入速度很低,国外都已经采取多种接入方式了,中国却还在以ADSL为主。大多数下行速率都不超过4兆,平均速率都不超过2兆,在高峰时期速率更低,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广电的开放不够。
随后进行演讲的侯自强则在《三网融合下的传媒变局》中对杜百川的观点进行了反驳,侯自强指出:“我国三网融合成了电信和广电双方市场准入问题。这个问题是我国特有的,其他国家很少有。目前这种市场壁垒已经成为发展宽带业务、发展网络新媒体、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障碍”。对于广电建设专网来发展媒介传输分发网络的做法,侯自强认为这是不符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融合的发展趋势的,不会为广大消费者接受,是进入误区。广电再坚持发展专网的NGB是不符合三网融合的需求的,是没有前途的。侯自强直言三网融合最大的问题在于广电内部。广电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广电的内部利益协调平衡问题,三网融合触及最大的是广电内部的利害关系。
试点城市 广电为主
从广电总局所透露的试点方案具体内容来看,6月25日试点城市的候选者们将会经过审查和筛选后,看到最终结果。业内人士和分析师们认为,试点城市的选择主要看当地广电运营商的条件,因为电信全国范围内都有成熟的技术,没有障碍,但广电要进入电信业务必须是拥有较好的网络及较强的运营能力,可能还是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据了解,从现有广电网络布置情况来看,广电已经拥有全国光纤骨干网,但接入网大部分仍以同轴电缆为主,能提供带宽非常有限。现在双向网络仅仅15%的网络覆盖,双向用户500万-600万,主要集中在杭州、上海和深圳,而这些城市最有可能成为先期试点区域。而广电总局也曾多次表示,NGB就是广电总局将要实施的三网融合计划。这意味着,下一步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极有可能出自目前NGB业务示范城市中。
在广电总局提供的一份有关NGB总体示范区建设方案中,明确表示NGB示范区的实施分为两期:其中第一期包括杭州、上海、江苏、北京、广州、深圳、大连、海口等8个示范城市,要求建立城市间的骨干网以及示范区内部城域网和接入网,并初步开通相关业务。第二期示范城市包括除上述8 个城市以外的其余城市(南宁、兰州、海口、大连、深圳等24个城市),要求初步建成全程全网,可控可管的NGB 示范网络,实现连通36 个示范城市的全国骨干传输网、17 个城市OTN 网络、接入网络,实现最终1920万用户的接入,并开通相关业务。
2010将是广电有线整合年
在对外公布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获批的同时,广电总局也意识到,虽然国家在政策上相对平衡了广电和电信未来的竞争能力,但广电与电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王效杰表示,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及试点方案的颁布,还只是一个开始,三网融合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三网融合对广电网是挑战,也是更大的机遇。
篇8
【关键词】连云港 港口经济 发展转型
港口经济及港口理论概述
港口经济从内涵上讲,是开放经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以港口为中心,以城市为载体,以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以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以海陆腹地为依托,是由港航、制造业、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型经济。
港口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交汇点,能够促进和优化国际国内生产要素的配置。因此,拥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港口,才能激活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才能为城市在区域经济腾飞中奠定基础。世界港口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代:从第一代的运输枢纽中心,到第二代的装卸和服务中心,再到第三代的贸易物流中心。当前,据国内学者研究统计得出:唐山、烟台、温州、福州、防城、北海等处于第二代港口;天津、大连、广州、连云港、厦门、湛江、日照、营口、秦皇岛等处于准第三代港口;青岛、宁波—舟山、深圳等处于第三代港口。
“十二五”期间,为确保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龙头地位,带动中西部地区崛起,连云港港口急需加快转型发展,向更高层次的港口迈进。
连云港港口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连云港港口现有集装箱、矿石、焦炭、煤炭、散粮、液体化工等万吨级以上泊位42个,港口吞吐能力超过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340万标箱;拥有第六代集装箱泊位和江苏省等级最大的30万吨级矿石码头,两翼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10万吨级散货泊位、5万吨级通用泊位等专业化码头正在开展前期建设工作;港口现从事物流仓储、国际转口贸易、进出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务的中外企业960家,初步形成了集加工、贸易、仓储、运输、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基地。目前,港口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港口发展缺乏产业支撑,与区域发展互动不足。连云港现代物流业、临港加工业、金融保险业、商贸业、现代信息服务业以及旅游会展业等产业构成的外向型、高技术、大型化为典型特征的临港产业体系还未建立,缺乏现代化的产业支撑,港口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港、城、产业难以形成良性互动。港口只是作为运输中介,大进大出,表面看上吞吐量极大,实际上除港口获取进港费和服务费外,并未给地区经济创造多少价值。
港口能力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经过“十一五”以来的加快建设,连云港港口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外发达港口比起来,港口能力还有待提升、功能有待完善,突出表现在30万吨级深水航道正在建设之中,集装箱干线港还未建成,港口能力、等级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港口物流增值服务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港口物流主要以传统仓储业为主,只能提供一些基本服务。二是物流服务还处于粗放型,物流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层次不高,物流装备简单,技术水平不高,仍然以资源粗放型为主。三是其它高端物流服务业如航运服务、航运贸易、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尚未形成体系。
港口腹地市场不发达且分流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腹地经济不发达,发展水平也比较落后,对港口的支撑力度不强。二是腹地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连云港腹地市场分流严重。三是腹地合作机制不健全,对腹地货源的吸引力并不明显,中西部地区便捷出海口的作用发挥不够。
“十二五”连云港港口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江苏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十二五”期间,连云港港口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体现在:
一是面临四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发展机遇。所谓“四大国家战略叠加”,指连云港面临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等四大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这四大国家战略叠加要求强化连云港港,促进沿海、沿江港口协调发展,联合南通港、盐城港共同建设沿海港口群,重点要求做大做强连云港经济,以便发挥连云港沿海开发的龙头地位,从而辐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
二是连云港港口发展转型升级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2011年连云港市委在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连云港必须站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整个腹地经济发展、促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和紧迫感,紧跟时展的趋势,树立高标准,追求高水平,促进港口从“大港”向“强港”转变,强力推进建设更高层次的港口。
三是国家、省、市三层面对连云港港口的支持力度不减。江苏沿海开发、东中西区域示范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国家战略加快实施,赋予的诸多支持政策,将进一步强化连云港港口的龙头地位。
四是港口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连云港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龙头,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陆向腹地广阔纵深,临港产业持续发展,在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航道与码头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具有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
“十二五”连云港港口转型路径研究
加强连云港港口集团内部生产建设,实现五大转变。一是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实施科技兴港战略,努力推行机械化、流程化、自动化设备以及工具革新成果,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建设。二是外延扩张型向外延扩张、内涵集约并举型的转变。探索体制机制在内的各方面创新,争取以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不断提高码头能力。三是单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在数量上,争取实现货物吞吐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在质量上,争取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在效益上,争取实现经济收益不断提高。四是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通过“节能减排,立体互动”,力争实现港口吞吐量增长与综合能源单耗同时下降的和谐格局。五是环境污染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重视和加快建设一系列环保设施,实现同期规划、同期实施环保设施与码头建设改造,打造环境友好绿色生态港口。
立足港口区位优势不断推进港口物流提档升级。一要加快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深水航道、防波堤、锚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以深水化、大型化和专业化为方向,以新港区、新作业区建设为重要突破口,以老码头升级改造为补充,完善港口布局。二要加快建设大陆桥物流服务功能区。构建专业化的大宗物资中转配送基地,以物流发展空间科学化、物流建设智能化、期货交割品牌化为目标,提升现代港口物流服务水平和能力。三要加快建成一批特色物流园区。加快周边区县物流中心建设,形成有一定特色、专业性强的物流体系,积极推进保税区的物流申报工作,尽快构建新亚欧大陆桥保税功能配置中心。
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一要以港口为龙头,以陆桥为主线,以多式联运为突破,立足长三角、辐射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形成国际物流为重点,以区域物流为基础,以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综合物流体系,把连云港建成联陆接海、贯通欧亚的大陆桥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二要通过港口物流要素的集约化、规模化和高效化,建立以港口为核心的集疏运系统,加快申建保税港区,促进港口功能转变,形成港口支持物流、物流支撑航运的良性互动,促进城市和区域物流现代化。三要提升主港、拓展两翼,近期重点加快连云、徐圩港区建设,逐步开发建设赣榆、前三岛和灌河港区,港口物流向着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口”和面向亚太的国际航运中心。四要加快连申线、盐河、灌河等骨干航道建设,推进淮河入海航道、通扬运河、刘大线等港口集疏运建设,打通连徐水运通道,完善“二纵二横”的河运通道,提高航道标准和通航能力,形成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内河水运体系。
篇9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昆船公司)捷报频传。
其一,7月21日,科技部、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确定一批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全国“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按照要求,入选企业须符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的条件。昆船公司成为首批选定的103家“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之一,也是我国物流装备行业唯一入选企业,体现了国家权威机构对昆船公司强大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实力的充分肯定。
其二,由昆船公司承建的国家烟草专卖局重点技改工程――青岛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以及上海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在建项目相继完成,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其中,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6年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和专家评审组的严格评审,昆船公司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联合申报的“成品烟丝箱式存储自动化物流”项目,荣获2006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其三,昆船公司不断加大技术研发与生产投入,以增强在物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据悉,近期将投资数千万元改扩建位于昆明市东郊昆船工业园区的国家级企业物流试验室,使之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国内一流的综合物流实验室。同时,昆船技术中心应邀参与机械工业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昆船公司还通过积极与国外AGV专业公司加强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自身拳头产品在物流装备行业的领先优势。
1996年从零起步进入物流领域的昆船公司,短短十年时间,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行业的龙头企业。截止到2005年底,昆船公司完成了上百个大型综合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累计合同金额超过21亿元。“十一五”期间,昆船公司将“物流信息倍增工程”列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内容,物流信息已成为昆船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
昆船公司的成绩有目共睹。探究昆船公司的成功之道,对尚待成长壮大的我国众多物流装备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都颇具启迪意义。日前,记者采访了新近当选为中国物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的昆船物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波。他认为,坚持技术创新使昆船公司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始终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
发展道路:从集成创新到自主研发
纵观昆船物流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昆船公司走过了一条从引进、借鉴、集成创新,以迅速占领市场,到立足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谋求做大做强的发展道路。
1.以集成创新开拓市场。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昆船公司成功地从军品转向民品,从烟机行业进入物流领域,又从烟草生产物流跨入其他行业领域。每一次转变,每一步跨越,仅有超前的理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领先的技术作为支撑。可以说,昆船物流之所以能够抓住一个个市场机遇,获得行业领先优势,得益于其早期制定的“高起点、高技术”发展战略,坚持“在借鉴中提高水平,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王洪波告诉记者,初涉物流领域之时,昆船公司的物流产品和技术与国外有几十年业内经验的同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尽快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走集成创新之路。即,不搞从零起步的技术攻关,不片面追求国产化,而是基于全球化的国产化,走优势互补、国内外技术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使关键的单机、器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侧重掌握系统设计、系统集成、集成软件、应用软件和核心单机的研发制造技术,通过集成创新获得核心能力,使自动化物流系统技术在短时间内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以较高的性价比赢得客户,以一个个成功的项目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迅速在物流装备领域崭露头角,站稳脚跟。
2.以自主研发做强做大。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昆船公司认识到,物流是多技术领域交叉的行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产业分工大格局中,在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年代,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撑,企业就只能永远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说到底,昆船物流能在行业中占有多大份额,关键在于核心技术是否有大的提升。只有掌握本领域的核心技术,积累丰富的专业经验,才能逐渐增强市场竞争力,始终位于行业前列。基于这种认识,在奠定了一定技术基础后,昆船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视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潜心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产品。
记者注意到以下一组数字:截止到目前,昆船公司在物流领域共获得了“推挽式激光导引自动搬运车”等56项国家专利;特别是昆船公司与红河卷烟厂合作完成的红河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荣获我国自动化物流领域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2003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首次评选以来,在2003、2004、2005、2006年评选出的全部71个获奖项目中,昆船公司一举获得了其中的15
个奖项,技术领先优势明显。据王洪波介绍,2006年昆船公司计划完成年度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项目69项,其中物流类就有26项。由此可见,昆船物流的成功,与企业拥有完善的创新机制、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密不可分。
创新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多年的实践中,昆船公司深刻地认识到,企业发展与市场的关系犹如船和水的关系。只有深入了解市场,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才能在市场风浪中顺利前行。
1.丰富产品线,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最近几年,在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研发适应市场需要的自动化物流技术与设备的过程中,昆船公司一方面更加注重掌握和提高系统设计、系统集成、集成软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产品的系列化、多档次方面下功夫,追求“高技术、低成本、多品种”的发展方向,使产品有高起点、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以更先进的技术、更实用的产品为各行业、各档次市场的客户提供成本更低、性能更可靠的物流设备与服务,在行业与客户中提高品牌影响力。在注重加强技术储备的同时,不断开拓成熟产品在新领域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单机设备
昆船公司认识到,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外物流设备厂商进入中国市场势必要在国内寻找一些合作伙伴。根据客户对关键设备的要求,采取国内集成、国外配套的合作思路,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样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既可以降低单机设备的成本,又可以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技术含量。昆船公司先后与Siemens、Rockwell、ABB、NDC、SEW、LENSE、Robotech、Muratec、Okura等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主机设备,如与Robotech公司联合开发生产的巷道堆垛机从2005年开始已批量投放市场。
系统集成
昆船公司通过实行企业与科研院所相结合,与国外供应商相结合,进行国内外多领域、多渠道的技术交流、人才培训和合作研究,充分利用合作方在高端产品、关键设备上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的优势,迅速实现优势互补。
软件开发
昆船物流管理软件以生产调度为核心,集成物流设备、调度监控、物流管理,实现企业生产物流的流程化、自动化、一体化,实时跟踪物流和信息流,提高整个企业供应链运作的透明性和流畅性。
昆船全面集成物料管理系统(TIMMS)是一套基于统一的数据结构,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多模块系统,主要包括物料管理、调度管理、作业控制3个主要功能模块。物料管理模块支持多种仓库业务的仓库管理,从相关管理系统获取物料基础信息、生产调度计划,并提供综合信息分析查询;调度管理模块集成物流系统控制设备,监控物流执行情况;作业控制模块集成各种执行设备的工业控制网或专用控制系统。TIMMS的界面、文档、帮助、报表符合国人习惯,易于国内用户使用。
昆船物流软件的开发按照GB/T11457―1995等软件工程化的设计原则及有关国家标准,构建在先进的工业控制网上,运行于网络系统与数据库环境下,以集成技术为核心,实现物流指令快速、准确的执行及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送、存储和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协调各业务环节,从而实现物料高效有序的流动和科学管理,以满足工厂作业计划的需要;同时,还通过对物资消耗、库存分析,及时、准确地了解某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为企业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所需的物流数据和辅助决策信息。
以2000年底实施的青岛海尔国际物流中心项目为标志,昆船物流软件正式形成了基于统一的数据模型的模块化软件,了TIMMS软件1.0版本。在此版本基础之上,又不断完善形成了2.0版本,现已应用于武汉卷烟厂、南京卷烟厂、蒙牛乳业、济南部队等数十个项目。昆船物流软件也从单一的烟草行业扩展到了其他行业。
为了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提高软件的开放性、稳定性和执行效率,从2002年开始,经过慎重选型,昆船公司决定选择Microsoft.NET作为物流软件开发平台,并组织精兵强将开始了TIMMS.NET产品原型的预研。2004年,在原型版本的基础上,随着玉溪卷烟厂一、二部物流系统项目设计实施的完成,开发了TIMMS.NET 1.0版本。目前,昆船物流软件已逐渐形成、完善了从负责开发到项目实施、客户服务的业务流程,通过建立昆船项目软件版本库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服务能力。
2.以实用适用产品满足更广大客户的需求。
国内企业在选择购买物流装备时,价格和单机性能目前仍然是影响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同时,非常重视整个物流系统的高效性和合理性,常常以超前的眼光,体现出跳跃式发展的特征。针对近年来呈现出的市场特征,昆船推出了一系列不同档次、不同价位的产品,以满足更广大客户的需求。从涉足的行业来讲,目前昆船已成功地从烟草行业进入食品加工、医药生产、图书发行、金融仓储、造币、汽车制造、烟草配送、医药配送、科研行业、电力、邮电、制造等十二个行业;从销售区域来看,也从云南省逐渐扩展到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
3.加强与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强化服务意识。
昆船公司一方面摸清市场需求,提高现有产品的先进性与稳定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与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加强技术层面的沟通与协作,与之形成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昆船公司已经与上海烟草(集团)、武汉烟草(集团)等客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更重要的是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提供高水平的售后服务保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项目,切实提高客户满意度。
发展定位:立足工业仓储物流,发展商业配送物流
王洪波告诉记者,面向未来,昆船物流已经明确制定了“十一五”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发展定位是:立足工业企业仓储物流,包括原料、辅料、备件、成品等发展商业配送物流,重点是卷烟、食品、药品、图书等行业;涉足第三方物流,探索电子商务物流。具体的发展思路是:集中精力,选择重点行业领域,充分发挥国内企业在技术设计、系统规划、对客户整体服务、人力成本上具有的优势,因为直观地讲,国内厂商对客户的整体要求了解更深入,规划设计也更能够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并能随客户的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完善各种流程及功能;在一定时期的特定行业内,把项目做精做细,做深做透,提高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提出最贴近客户的解决方案,提供用户满意的高质量服务。
1.开发重点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为了顺利实现既定目标,昆船将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步伐。王洪波坦言,昆船公司的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集成制造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关键设备和关键技术方面还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目前物流产品基本上属“工程型”,难以实现批量生产、规模经营。因此,“十一五”期间,昆船公司将通过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重点组织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寻找突破阻碍物流装备成为公司支柱性产品的瓶颈。其中包括:
堆垛机: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继续开发和完善堆垛机产品系列,尽快形成产品覆盖全国的高中档堆垛机生产基地。
AGV系列产品:抓紧开发形成不同导引方式,覆盖高、中、低价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AGV系列产品,力争成为产品规格齐全、国内最优的AGV研发、制造基地。
分拣设备:尽快开发和掌握分拣技术,研制更多种类的分拣装备,以满足商业配送物流的发展需要。
自动货柜:继续完善和开发自动货柜产品,形成自动货柜产品系列。
系统规划设计:采用最先进的系统规划理论和设计方法,建立自动化物流系统总体方案的规划模型,实现自动化物流系统总体方案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发出具有自主版权的自动化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平台,使物流系统的设计更加科学与快捷,缩短设计时间,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成本,优化性能,
提高综合调度与管理能力,使其具有自动维护和故障分析与诊断功能,提高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系统调皮与管控(包括信息管理层、调度控制层和设备执行层):完成物流数据库模块、物流调度模块、物流监控模块、综合信息模块、Internet应用模块、仓库管理模块、配方管理模块、数据统计与报表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等核心应用软件模块的升级。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物流系统仿真及系统检测技术的研究:完善物流系统与电子商务、ERP、PDM、Internet的系统集成等。
2.积极推广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技术的应用。
在王洪波看来,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物流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而我国的物流装备行业起步较晚,进入1990年代以后,我国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目前自动化水平仍然偏低。据分析,我国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自动高架仓库约600座左右,仅相当于日本每年新建自动高架仓库数量的一半;全世界的生产企业和物流中心拥有AGV达10万台以上,我国迄今投入使用的AGV仅仅1000台左右,除烟草行业外,医药、商业、加工制造等一些行业的自动化物流设备和系统的应用还很少。
差距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可以预期自动化物流装备领域市场前景广阔。预计至2011年,国内物流装备的市场容量(金额)会达到50亿元人民币,自动化物流系统产品将进一步向自动化、无人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单机产品的开发方向为技术先进、系列化、多品种、多规格,设计面向系列化、标准化、轻量化和模块化,系统功能和产品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如件盒小件自动化立体仓库、垂直旋转自动货柜、地面单轨输送小车等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需求集中在低成本、多档次的产品方面,实际应用仍处于向各个行业推广阶段。同时,伴随着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些国家中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也会对某些自动化物流装备产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