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直以来,人们对历史学科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就是死记硬背,把知识点背下来就行了,学生认为中考开卷考试,也不重视。那么,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巧用教材――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善用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一段段精辟的课前引言,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激发着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如在上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的时候,我就问学生“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而且是唯一一位女皇帝,你们知道她是谁吗?”有的学生说是武则天,有的说是慈禧太后。等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我才开始讲新课。进而,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知识,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二、巧用历史文献资料,增强学生理解运用能力
现在的历史教材中往往穿插着大量的文献资料,有些是重要文献,有些是名人名言和警句,有些是民间谚语,这些是教材立论的依据。恰当运用,既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能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增加对历史的亲近感,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活用历史地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史的能力
人们常说“政史地不分家”,特别是史、地两门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学得的历史知识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利用历史地图,架构历史的空间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也有助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四、妙用辅助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教材的正文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内容,而课文中大部分的楷体字,则是供同学们自学和阅读的内容。有的是与课文密切相关的物质文明、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知识;有的是对历史人物的简介。利用得好,就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
五、利用历史图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打开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历史图片,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精美的艺术作品等,这些插图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教学中恰当组织学生赏析,既能形象直观地再现人类社会过去的历史,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应用引导,优化讨论
作为教师要应用、引导课堂讨论,使讨论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以教材为依托。因而教师要适时引导讨论,有效监控、管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行为和反应,不要让学生的讨论偏离讨论主题,课堂讨论要始终围绕实现讨论的目标来进行。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关键在老师。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就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打造高效课堂的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措施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37-0121 世纪,我们知道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也越来越多,愈来愈丰富。同时,各领域相关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惊人,我们若想获得好的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拥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能力的关键阶段,要想全面发展,必须在课堂上习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初中历史课堂必须打造成优质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获得长足、全面的发展。要想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我们首先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了解。
1.释义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课改理念的思想的不断推进,为了达到使初中历史课堂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乐学易受的学习效果,历史老师和学生都在渴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呼唤历史课堂的教学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前,虽然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已经备受初中历史老师的喜爱和追捧,但对于优质高效教学的含义,目前教育界和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大多数人一致认为:优质高效课堂应该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完成更多更优的的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完整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全方位、多层次、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在教学结果上强调教育教学的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益。
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是优质高效教学思想和方法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通过历史老师精心的课前准备、课堂发挥和课后反思,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突出以初中历史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完全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一种新颖的教学课堂。
2.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的措施研究分析
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高效课堂氛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其对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起举重轻重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初中历史教师要自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主动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授课教学上,要尽量采用启发式、体验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同学,不能歧视学生,打压学生,要以协商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实现优质高效的历史教学打好基础。
2.2历史教师认真备课,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首先,是历史教师的知识准备上。历史教师备课时,要以课程新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本,并参考相关的教材、教参等,做好相关习题,把每个知识点有条理的整合清楚,力求用简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其次,历史教师,要备好课,还要备课堂学生。了解他们现有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对新课的认识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等。针对学生的差异,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知识细化,争取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懂知识,学会本堂内容。
3.转变思想,优化历史教学方法
3.1合理导入,吸引学生。在历史课堂开始阶段,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历史故事、影视动画等适合本堂历史课程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
3.2改善新课讲解思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如在讲授明清文化时,特别是对四大名著的讲解,历史教师可以制定精良的表格,让学生根据所观看过的四大名著影视剧和相关书籍,让学生进行先行的了解,然后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在进行评析和讲解,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堂课的记忆。再如,在讲解《西游记》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本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如《西游记》的作者、题材、反应的主要内容等,然后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评析,接着历史老师在进行最后的总结,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就会比传统的授课方式,历史老师的直接讲授会效果好很多,从而有利于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4.针对性的布置历史作业
历史作业的布置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尽心挑选作业,尽可能做到"少而精,并且有针对性的评讲",布置那些基础知识和拓展练习相接的题目,也可以适当布置可以协作的作业,这样通过合作,增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也是其胜利的结果。笔者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在历史课教学中实现师生齐心协力,家校合力,实现初中历史课的教学目标也是可以完全实现的。参考文献:
[1]陈明丹. 运用首因效应促进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实践[J].小学科学,2010(2).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对策
前言
历史学科是初中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学科知识的历史性强、趣味性大,所以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学习。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效果一直不佳。因此,为了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就有必要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创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明确教学的目标,那么就无法彻底把握课堂的走向,影响教学的效率。因此,要在备课环节中多做功夫,熟悉初中学情和历史教材,合理取舍,减少无效工作,做到“四个到位”:教材准备到位,学生了解到位,课堂预设到位,课后反思到位。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首先,教师要做好教材内容的研读,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历史基础知识及能力。防止学生发生死记硬背知识的现象。其次,有一部分教师对课本知识解读过细,使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需求。所以,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调查与解析,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教学对策,帮助学生获取需要的知识内容。然后,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教学之前要做好各种问题的预备以及突发问题应急预案的制定。最后。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及时探查问题、处理问题,从而提高日后的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趣味性,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能力直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影响。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目光、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历史知识的兴趣,进而改善学生的问题发现、解决能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兴趣。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状态,教师就可以大胆的创新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应积极使用课外知识,吸引学生的目光。在进行“胜利”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入一幅与抗战胜利有关的谜题,谜面为“抗战胜利的原因”,问这是哪一位中国历史人物啊?此时,很多学生都会对这个充满未知答案的问题感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探寻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抗战的时候,也引入过一副工整的对联:“驱日寇,救危亡,中国胜利昭天下;挽狂澜,雪耻辱,抗战功勋镌寰球。”,反映中国的胜利。教师在历史知识讲解期间,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目标,建立高效历史教学课堂。
3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管理
做好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历史高校课堂建设的基本条件。受到当前新课改等教育要求的影响,部分学生都开始厌烦历史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课堂中情绪消极、小动作不断,这不仅使学生自身的成绩下滑,同时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成绩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要组好课堂教学管理,为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教师授课,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完善备课,通过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吸引学生的目光。只有吸引住学生目光,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另外,教师要对学生做好提点工作。在课堂知识教学与习题精讲环节,教师都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做好提点。经文献研究发现,整堂课中学生是无法全神贯注的听从教师授课的,因此,教师要在合理的时间穿插问题思考环节,为学生思考营造充足的空间。
4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与初中历史教学,当前历史教师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分析能力、社会现象辨别能力等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历史学科基本规律及特点出发,在确保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历史知识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比如,教师在《》一本的讲解过程中,就可以给学生选取戊戌的微课视频,为了让视频播放更加扣人心弦,教师通过视频剪裁软件,播放了其中最为关键的5分钟,让学生对戊戌以及的失败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而且也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历史知识的教学内容自编历史话剧让学生进行演出。通过让学生参与历史话剧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互问互答,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收集历史典故资料,自行创作历史短剧进行表演,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历史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践、理解运用能力,这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具有积极影响。比如,在《》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制定短剧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收集历史资料、编排白话文及文言文话剧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完成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要求。
5结语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多种多样,本文只是列举了一部分而已。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月福.完善初中历史复习的方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2).
[2]卢青岩.探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祖国.2017(03).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13-01
1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不足之处
1.1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教师的教学仅局限于单纯的课本知识介绍,导致学生缺乏历史学习的热情。历史课程内容本身具有历史性,反映的是过去的事,这导致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讲解仅限于教材,缺少历史与实际的联系,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容易让学生产生“历史无价值”等错误认识,认为学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没有加入积极主动的思考,也不会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1.2教学形式的单一性
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是灌输,教学过程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史料和活动课的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单纯的理论讲解没有办法体现历史的生命。另外,缺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3学生参与的盲目性
很多历史课堂有了学生朗读、绘图、讲故事、唱歌、历史剧表演等,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立意翻新,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学生活动不是盲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华而不实”,历史课堂“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老师就相当于“导演”,要真正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也就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而是要明确活动的意图,既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又要防止学们偏离主题。
2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与建议
2.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每节课前15分钟左右是学生自学与展示环节。这一环节包含学生自主学习、质疑与讨论、展示学习成果三个方面。这里的自学,即预习,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调查统计,会预习的学生不到15%,即使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不一定是会预习的学生。通过预习,使学生会听课,当堂掌握。预习可以分三个层次:读、写、练。读,即阅读全课内容。写,即把不明白的写下来,老师讲课时,将预习不明白的记下来,并且弄明白。练,即练习。据统计,不预习的学生,上课只能掌握50%~60%,会预习的学生,上课能掌握80%~90%,可见预习的重要性。
2.2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问题怎么办?这就要提倡“小组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先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相互帮助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来解决。在小组的划分上要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方便小组之间的竞争、互助、检查。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优势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网络与老师和全班同学交流;也可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小组捆绑式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小组互助要注重组织教学问题,“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管理的艺术。
2.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历史情景剧表演或是采用谜语、对联、故事等引出史实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逼真、感人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尽快产生学习欲望,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4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2.5充分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材不再是惟一的,诸如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等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资源。应该说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利用。课程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应遵循以下基本方法和原则:首先,尽可能地从各种渠道收集与课程有关的各类资源,并注意积累和保存;第二,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第三,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有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第四,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包括硬件和软件条件,如教学设备、课时安排、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等等。
篇5
【关键词】历史学科 高效课堂 创建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斌英中学在高效课堂的探索方面走到了许多兄弟学校前面,多年来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派出优秀教师到江苏、山东等教育先进省份学习取经,还聘请有关教育专家到学校给老师们开办相关教育讲座;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学校形成了比较浓厚的践行高效课堂的氛围。结合高效课堂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历史课堂的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还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把握。高效课堂的创建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拙文就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两个方面,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方法进行一些剖析。
一、课前精心准备,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就要高效备课。历史学科的高效备课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把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作为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
(一)加强课标研究,准确把握教材意图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的低效是由于教师对课标、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由此又影响和制约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效备课,有效备课要求教师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加强“学情”研究,以学生发展为需要
有效教学要求我们彻底转变“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要转变到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学”,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情”的研究,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上备课、上课。充分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1.抓好课前预习,认真了解“学情”。预习是学习的起点,除了起到“先学”的作用外,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据此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无一例外的是,走在全国课程改革前列的一些名校在发展学生的方法上都使用了一些重要的预习媒介。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杜郎口的预习提纲、昌乐二中的“导学案”等,都是实现预习的好方法。初中历史学科寓知识于教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之中,历史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好学生的预习方案,让学生在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兴趣当中完成知识的预习。
2.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二、认真组织教学过程,成功创建高效课堂
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所以说,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事关高效课堂的成败。
(一)课堂提问要有思维价值,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高效课堂的打造,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八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中,为解决变法失败的原因,我就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有皇帝撑腰,并得到部分读书人支持的变法是否成功?问题二:为什么作为最高统治者光绪帝支持的变法会失败?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个问题看似简单,好像没有思维价值,实际上它的价值在于为第二个问题服务,对第二个问题有启发性。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获得“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这一信息。课堂提问把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形成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二)重视学法指导,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李炳亭在《现代课堂周刊》组织的《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讨论中说到,“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学生学得有效,才能证明我们教得有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高效课堂的实践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在新课改的道路上,高效课堂体现了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高效课堂应该成为我们历史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问题和困难,只要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功创建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培养兴趣;自主探究;有效合作;多媒体辅助
随着对教学研究的不深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一直是教师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有效、高效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呢?我从培养学生兴趣、构建自主探究学法、合理使用多媒体、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和总结。
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喜欢历史源于对历史的趣味性。新课程初中历史既具知识性,又具趣味性。如教材的编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文字描述历史人物、事件时增加了许多图片、故事。对此,教师可将历史事件、人物、文献资料等以动画模拟、影视、大屏展示等形式再现,就更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教学“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都江堰防洪灌溉、化害为利的原理、欣赏古代编钟的演奏,就使学生兴趣激增,感受到了都江堰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先进水平、古代编钟的神奇,感受到了先民的智慧,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求历史知识奥秘的兴趣。在讲到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时,我们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就可以使学生有的说,研究才深刻。
二、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而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组织能力,“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最终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因此,构建有效的自主探究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1.探究问题要明确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想创设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能的情景,教师就要创设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思维的深化、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有所发展的情景。所以,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指令“看教材多少页”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如在教学《秦帝国的兴亡》时,七年级的学生可能都认识秦始皇,但是对于秦始皇的功过并不太了解,也无法确切说出秦帝国灭亡的原因,且光靠教师讲可能无法记住。对此,教师可出示《七雄形势图》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并介绍长平之战。之后,教师可设计问题“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秦的统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引导让他们自己得出了结论。
2.探究合作形式要灵活。根据内容及问题难度,教师可选择学生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或全班集体探究等形式,也可根据探究需要采用一种或多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充分、深入。
3.探究中能互动交流。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促使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交流、互动,还要鼓励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进行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有利于提高了教学效率。历史知识由于其时间相隔太远,信息久远、容量大、学生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的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记忆繁重,这也是传统教学让教师口传笔授、学生疲于奔命的问题。而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学完《》《》《》《》之后,学生对其内容、影响等容易混淆,而且内容又多,讲解或板书费时费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教师通过多媒体以表格的形式逐条出示、讲解、归纳,可在有限的时间里显现大量信息,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易于学生辨析掌握知识,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时间,拓展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篇7
关键词:课前准备;优化教学;课后复习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初中历史是一门副科,得不到重视,在农村地区,由于升学的压力,初中历史更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成为一门“鸡肋”学科。人们认为历史科目就是死记硬背,把知识点背下来,考试就会取得好成绩。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吗?并非这样。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地区初中历史教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表示忧虑,在无力改变当前局面的情况下,认为通过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是非常可行的办法。
一、课前充分准备,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是杂乱无章的,必然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考虑地区因素,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就要高效备课,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尤为要重视起来。历史学科的高效备课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把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作为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此外,还要了解学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才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创造实践,激活学生的主动操作潜质。学生在课内获得知识,形成的能力是有限的,而课外则是一个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大世界,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如,模型制造、参观访问、实地考察等,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
教师如何构建宽松的教学气氛呢?第一,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大胆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应照本宣科。只有教师的思维活跃了,学生才能自由大胆地发挥想象力。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和“一刀切”的作法。避免对学生约束过多,限制学生的思维,造成心理障碍,形成严肃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第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教师和家长应给以大胆褒扬、热情鼓励和积极支持,达到一种心灵上的交流。第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容忍不同的意见,支持不同的见解,给学生创造心理安全的环境。
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在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抛弃传统课堂的“不信任文化”,让“不放心”“不放手”变学生为“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往往在教师的“放心”和“放手”过程中还会生成新的问题或观点,实现高效学习。
三、综合农村地区环境因素,简化有效地做好课后复习
精心设计课后练习,让历史课堂教学留有思考的余地,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一课时,在将要下课的时候我布置了这样的练习题:1.英国发动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2.林则徐为什么要销毁鸦片?3.第一次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针对这些问题,课堂上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课后同学们进行了反复的复习,在第二次历史课开课前学生都得出了满意的答案。这样的练习题让历史课堂教学留有思考的余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和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成果。
历史复习要及时。科学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复习如果间隔时间长,几乎等同于重新学习。复习要做好经常化,最好做到:每天在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期中、期末进行总复习。复习时应分清重点、难点和考点。特别是对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应及时复习。复习时还要注意收集错题,装订成册,注意研究,“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时还要注意与别人争辩。与同学、老师讨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争论过的知识最容易记忆。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带来好成绩。好成绩带来好心情。好心情带来健康发展,健康发展使人走向
成功。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模式 创新思维 感性 计划
在最短的单位时间内,采用最优化的手段,使用最简捷的方法,利用最节约的资源,完成了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就是“高效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展示教学魅力的舞台,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思维和师生情感对话的阵地。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课堂教学指的是由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在形式上,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所谓“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从历史角度看,它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从发展角度看,它已经落后,成为当前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障碍。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为:老师教,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讲台上的老师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台下的学生有的目瞪口呆,有的酣然入睡,课堂教学的效率可谓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从事过中学历史教学的老师对此都深有体会。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尴尬的课堂气氛呢?归根结底,其根源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越俎代庖了,把本该有学生做的事情完全代劳了,把属于学生支配的时间抢走了,日久天长,积重难返。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弊端明显的暴露出来,总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第二,以教师为本位。第三,以教案为本位。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了。
二、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强调创新思维精神,先要抓好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脱离了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因此,在反思传统历史教育的弊端时,就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轻视书本知识,“把历史教育从过去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到重能力的培养上来。”这种走极端倾向的认识必将阻碍能力的培养。正确的路是,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教与学入手。
2.培养创新思维精神,在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传统,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势,展开思维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
三、采用感性化手段进行教学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氛围,采用感性化手段进行教学,使历史教学妙趣横生。
1.运用生动化语言
生动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生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观历史场面,挖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的丰富情感的材料,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来表现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和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并配之以语气,语调与节奏的变化,尽力创造出一种历史的意境和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人物来认识历史
教师需要突破以本为本的局限,精选相关材料,采用恰当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立足点要放在通过人物来认识历史:第一,教师选材,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讲述,补充有关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夹叙夹议,共同探讨人物的命运。第二,集中时间,进行人物专题学习,可以先以校本教学,学生选修的的方式进行,再有选择性地推广。第三,历史学习中常能产生时世变迁、星转斗移,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学生们会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的,感慨人物的命运,体会其情感,都有助于我们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演绎,我们可以假想编剧、假想导演、假想出演某一历史人物,特别是中国古代史,人物非常集中,很适合选场景排演历史剧。通过让人物鲜活起来这一途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以较感性的方式接触历史知识,让学生在关注人物命运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
四、制定计划,做到成竹在心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如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计划,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定导学计划是教学过程的必要步骤,是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别看它只是一张纸或一个表,但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每学期开学初,对照学校的校历,预测好本学期的教学时间,找准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编制出详细的导学计划。只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五、改“教案教学”为“学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通常说,教案是老师上课的讲稿,那么学案又是怎么回事呢?学案就是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学生编写的预习自学方案。教案侧重的是教,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学案侧重的是学,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
篇9
关键词:培养兴趣;自主探究;有效合作;多媒体辅助
随着对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一直是教师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有效、高效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呢?我从培养学生兴趣、构建自主探究学法、合理使用多媒体、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和总结。
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喜欢历史源于对历史的趣味性。新课程初中历史既具知识性,又具趣味性。如教材的编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文字描述历史人物、事件时增加了许多图片、故事。对此,教师可将历史事件、人物、文献资料等以动画模拟、影视、大屏展示等形式再现,就更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而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组织能力,“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最终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因此,构建有效的自主探究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1.探究问题要明确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
要想创设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境,教师就要创设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思维的深化、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有所发展的情境。所以,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指令“看教材多少页”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探究合作形式要灵活
根据内容及问题难度,教师可选择学生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或全班集体探究等形式,也可根据探究需要采用一种或多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充分、深入。
3.探究中能互动交流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促使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交流、互动,还要鼓励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进行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历史知识由于其时间相隔太远,信息久远、容量大,学生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的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记忆繁重,这也是传统教学让教师口传笔授、学生疲于奔命的问题,而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四、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1.建立合作小组
教学过程中,在所有学生明确探究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以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为目的,考虑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性别等因素,将4~6个学生分为一组合作讨论问题,并具体安排组内成员的职责,明确身份,让学生互相学习、帮助,共同提高。
2.培养合作技能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帮助等合作与交流的技能。
3.加强有效合作
要想有效合作,教师就要在操作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适时引导、建立机制。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任务,要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积极表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成为探究活动的一员,要参与探究学习活动,适时给予学生引导、点拨、鼓励、竞争、评比,促使合作为解决问题服务,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例如,在教学“张骞出使西域”的知识点时,学生以导学案开展自主学习后,教师可安排学习成果展示:让学生在组内角色分工扮演电视台记者、张骞、随从、百姓,模拟采访以下问题:(1)“记者”采访“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达到了吗?前后经历了多长时间?第二次的目的是什么?出使西域有什么意义或作用?(2)采访“随从”:说说一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3)采访“百姓”:怎样评价张骞?由于组内分工明确,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得以提升。
4.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评价学生,鼓舞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一下,你会做得比现在还好!”“说错了没有关系,我会帮助你!”“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你在合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小组同学谢谢你。”“别放弃,再试几次!”诸如此类的语言教师一定不能吝啬,适时肯定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每次的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可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鼓舞,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篇10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采取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初中历史学科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重要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一、转变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得到和谐主动的发展。
因而,历史教师再也不能固守那业已落后且不合时宜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将写、讲、说、画转变为学生行为,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动起来。
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形成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采用现代、诙谐幽默的语言重新包装课堂,将网络语言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听乐学。
三、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历史学科由于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有的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因此一些学生比较讨厌历史课,上课时往往不专心听讲,课后也从不做相关作业。
这样,不管教师如何安排知识结构,如何冥思苦想、滔滔不绝,所做的都会变成无用功。而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是比较多的。其实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且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许多知识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所讲的课程多搜集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名人的实际 ,有条件的话可以放一些历史方面的小视频, 如现在百家讲坛、纪录片和一些符合学龄阶段的历史讲座等。让历史知识赋予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还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
四、关注课堂教学
1.紧扣课标,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课程标准是组织教学和高考命题的指挥棒。因此,只有紧扣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真正地做到将三维目标与历史学科的体系和特点充分地结合起来,从历史学科的角度阐释这三维目标。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和充分的保证。教学目标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历史教学出现这样的偏差,有些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似乎强调了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能力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事实上,新课程并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恰恰相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又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对历史过程的讲授和具体历史知识的传授,进一步的探究和活动只能是空中楼阁,这样的历史教学只能是无效的,至少不具有充分的有效性。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打造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
例如,在学习《开辟新航路》这一课时,就采取了互动式体验教学。方法:课前布置任务,由历史科代表选出几位同学扮演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极为重要人物——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要求同学们提前预习课文,收集资料,拟定提纲,以便在课堂上对新航路的航线进行一次惟妙惟肖的、富有创新的“现场报道”。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既学到知识,更明白道理。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既轻松地记住了具体航线,又体味到了其中的辛酸,更深刻了解了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为下一框题的讲述做了铺垫。
3.适时做些巩固性练习,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 上一篇:经济学的功能
- 下一篇: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