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建筑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建筑景观设计

篇1

一、西方现代建筑与我国古代建筑存在的差异

从建筑布局的角度上看,西方建筑都是开放式的单体空间向高空发展,与中国古代的封闭式的空间格局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中国的四合院都是封闭式的格局部落,而西方的建筑像法国巴黎卢浮宫,都是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与垂直叠加,由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了雄伟壮观的整体,属于典型的西方轴线建筑,而中国式的古代建筑代表故宫则是单个房屋形成的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另外西方的建筑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就广泛地使用了门窗以及柱廊等建筑构件,从而增加了信息的交流度,同时还突出了建筑的实体形象。

二、我国古代建筑在景观设计上的应用

(一)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样式以及房屋的结构

总体而言,我国的古代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体,砖瓦石是作为辅料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而言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屋顶,下层为基座,中间一层是柱子。另外,还有一种构件是斗拱,是层层叠叠组合的以及木块纵横穿插。这种构件是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既能够承载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具有非常典型的装饰效果。另外,中国的古代建筑样式多样,也代表着不同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另外还有攒尖顶等。所有古建筑的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这种艺术曲线非常有特色,是先陡急后缓曲,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面。不仅易于屋顶合理地排除雨雪,而且受力也比较均匀。

(二)我国古代建筑木材的巧妙使用

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较,中国的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非常偏爱木材,并且以木质结构为主,几千年来皆是如此。木构建筑用的是有机材料,它的损坏表现为糟朽、腐烂。木构建筑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木构建筑需要经常不断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规模不同的修缮。只有经常维修,才能让古建筑长葆健康。而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非保国寺大殿莫属,地处潮湿的浙江东部沿海,另外整个环境湿润,生物多样性丰富,并且在大气与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殿难免会出现渗漏与糟朽的现象。大殿能够历经千载而不倒,对其多年的维护与修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木材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典型材料,在现代的建筑中也得到巧妙使用,比如上海世博会,挪威的建筑师巧妙地运用了很先进的木胶合板技术,这种技术有以下优点,比如可以保留木材本身的亲切质感,同时也可以做成比较大的建筑构件,另外考虑到文化的切入点加上建构上的材质,树木的概念也为挪威馆的官方承办方所接受。这届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世博会,让人们亲切地体会大自然的风情万种以及美轮美奂。挪威世博馆的设计,完美地将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而且每种风景的景象都是在积极探索这种关系,比如健康能源的使用、可持续材料的应用等。挪威世博馆还曾有一种大胆的想法,即将这种木胶合板与中国竹子粘合在一起组成材料称为黏材,这种材料在未来的建筑与室内装饰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优美的轮廓———我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以变化多样的形式以及优美的轮廓而引人注意,怀旧的同时也力图在风格上与时代接轨。而加州学派的领导丘奇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构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设计语言以及设计本身、场地和雇主要求之间的精妙平衡。苏州的地方古建筑风格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另外城市公园风格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有人也戏称为“苏州的风格、现代气息”。

(四)玻璃瓦在古代建筑的巧妙应用与现代的景观设计的结合

玻璃瓦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太阳能建材,可能连古代那些匠心独运的建筑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不起眼的琉璃砖瓦片会造福着千千万万的人类。这种透明的玻璃瓦主要由普通透明玻璃和黏土做成,可双弯曲,与传统的建筑标准是一致的,重量也跟普通瓦片相同,但寿命要比传统瓦片长,既抗紫外线,又具有高耐腐蚀性。不过玻璃瓦本身单独使用并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还需要在其下方铺一层特殊的热吸油毡,再加上太阳能系统一齐使用。

(五)彩画以及色调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彩画历史悠久,并且通过不同的雕塑与壁画的表现手法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另外也成为中国固有的建筑艺术。我国古代建筑中,除了建筑物本身的构件非常吸引人外,其内外的色彩斑斓的装饰及典雅庄重的壁画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因为正是有了彩画才让古代建筑显得气势恢宏和金碧辉煌。同时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装饰技巧,彩画从古代延伸到明清,在园林建造与宫庙建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最能代表彩画的工艺水平的当属北京的故宫,其属于清宫式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在故宫内也随处可见大量的清式彩画,一般殿内都使用了和玺彩画,这属于一种比较高档的彩画,一般都是镶在主梁和廊柱上,而且只有比较高贵的皇宫才可以见到这种高级的彩画装饰。

三、结语

篇2

1缺乏总体规划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才能让景观设计更好的服务于城市。但是,从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现状看来,许多城市还是缺乏总体的规划。这就使得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为“凌乱”的现象。例如,有些城市在发展当中,对景观设计的要求非常宽松,使得景观设计质量不高,虽然可以节约一些成本,提高一些效益,但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所带来的损失却不是一点点的收益所能衡量的。还有一些城市则是今拆明建,今天一风格,明天一想法,使得景观设计根本无法开展下去。因此,缺乏总体规划是现阶段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且在很多的城市当中,都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

2忽视生态环境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看,人类社会变化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利用各种机械、设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那就是环境的恶化。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各种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出现了一系列对资源过分攫取以及对环境破坏的行为。发展至今天,就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因此,各国都在大力提倡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景观设计逐渐受到当代人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环保性能,人们希望通过景观的设计来美化居住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但是由于长期生产习惯以及生活观念的影响,了许多城市依然在不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从而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3不注重古代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城市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历史景观的设计。但是在实际设计时,却有一些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景观设计的内涵,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不注重古城和古建筑保护。要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和建筑,这些传统的古城以及古建筑都将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资源,但是在现阶段的城市景观建筑设计中,不仅没有对古城和古建筑进行良好的保护,还将原有的一些古城和古建筑进行了大量的破坏,致使众多的文明被湮没。

二、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出路

1展现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传统建筑,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质资源。因此,当代的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形成世界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具体来说,就是要让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展现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为出色的成就。在展现历史文脉的过程中,需要将有名的历史时期展现出来,让恢弘、大气、磅礴等词语成为主题,这样才能突出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包含的丰富历史文化背景。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城市景观设计当中,有效的展现出城市景观特色,这样不仅仅会让景观更好的发挥功能,同时对城市的发展而言,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城市的特色较多,无论是高科技还是高效率,都能够在城市景观中有所体现,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让城市景观设计彰显独特的一面,避免统一的情况出现。高大、威猛的建筑未必适合于每一个城市,我们需要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文环境来进行景观设计,否则结果肯定不理想。

2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不注重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市景观设计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要想为其找到合理的出路,就必须要改变这一点。因为,对于城市而言,要想给人们更加舒适的享受,更加便利的工作,以及更好的未来,就必须在景观设计方面,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而且在很多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植被的覆盖率大幅度的降低,城市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很多地区的污染指数大幅度升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出色的景观设计,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绿化城市和改善空气质量为主,力求将城市的综合指数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立足现代观念,体现城市意境当代中国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古代原有资源,进而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还应该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特性。因为,建设后的城市毕竟是为当代人所使用的。因此,中国城市景观设计要想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必须立足现代观念,体现城市的意境。现代的观念,如果通过景观设计来表达的话,就是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要让社会和谐发展。通过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以一些花草树木为基调,组成一些动物,如大象、大熊猫一类,这类景观设计能够自然的生长,虽然经过人为的拼接,不会对其生命造成影响,但是还需要一些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定期修剪,保持形体。相对于水泥和钢筋做成的景观设计,现今的居民更加喜欢这样的绿色景观设计,它不仅净化了空气,还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色。有些设计人员以独有的想法和思维设计出了一些高端的作品,但并不符合大众的要求,即使在国际上叱咤风云,在城市中却无用武之地。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必须立足现代观念,体现城市意境。

三、结束语

篇3

那么风水究竟是什么?6月13日,一场由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举办、浦东图书馆协办的名为“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的讲座在浦东图书馆成功举办,天津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导师、中国研究建筑风水理论著名专家王其亨教授为我们揭开了笼罩在“风水”身上的神秘面纱。讲座持续了三个小时,像一块磁力极强的磁铁,吸引了来自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界的设计师以及专业媒体记者近500人,期间几无一人离席。

王其亨其人

王其亨,1947年出生,河南博爱人,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工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晋升为教授,中国建筑风水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天津市政府授衔古建筑学家。王其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尤以大规模的古建筑测绘研究、明清皇家陵寝研究、皇家园林研究、古代建筑图学及传统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得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著有《风水理论研究》、《古建筑测绘》、《明代陵墓》等学术专著。自1992年以来,主持并组织落实了大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测绘,将教学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直接同文物保护事业和相关科研等工作密切结合,适时转化形成经济效益。他基于测绘成果,完成大量文物建筑的修缮、复原设计、保护规划以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已培养硕士、博士(包括美、日、韩等国)研究生40余名。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并曾成功阻止韩国将风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风水不是迷信

在王教授看来,有些学者片面地理解中国文化,认为风水不能和西方的思想体系接轨就是迷信的。对建筑风水不加研究就加以否定,这本身就是一种迷信。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水学与建筑生态学的步调是一致的。

中国的古代学科与西方是不一样的,它是不分科的。象天文、数学、建筑这些学科,在古代都是归在“建筑风水”中的,如村落,民居,城市的选址和风水紧密相关。建筑风水为什么几千年能够保留下来,是有它的道理的。建筑风水中的“气”和“水”,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思考后总结出来的,是在大量的经验基础上,以统计概率的形式表达的。

生态建筑学把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看作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建筑必须和人一起成为生态系统中的一环,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建筑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是把宅合作为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自然,及周围环境的和谐。

讲座中,王教授还特地提醒,有一些人冒充教授、学者出版关于建筑风水与建筑的书,那是欺骗人的,大家不要上当。

风水是中国古建筑理论之精华

王教授认为,堪舆学(风水学)之内核实是中国古建筑理论之精华,是集地质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美学于一体的古建筑设计理论,强调大自然伟力直接影响着人们健康与后裔繁衍,使聚居于该地的人们光前裕后,获得世代平安。传统风水学确实含有一些符合现代生态学的科学因素,但它本质上是一种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的文化信仰,风水学可以作为学者们的一种传统文化研究,或者建筑、园林、生态学专业者的传统文化素养,在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园林设计中体现中国的建筑传统。

王教授还从风水学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和演变过程,依据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选址理念分析中国的地理区位,从而揭示了古都北京的规划意向。古都北京之所以被选定为都城是因为其为九边重镇,位于三大气候资源交汇处,正所谓风水宝地。古都北京的规划意向让我们认识到了风水学之内核实是中国古建筑理论之精华,是集地质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美学于一体的古建筑设计理论。

篇4

1.中国古建筑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方式,最主要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结构。建筑中的梁柱体系主要以木质构件生产制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是以榫卯的方式相互吻合,构成富有弹性力度的物体。抬梁式的构架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此构造使用范围广,在汉族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汉族木构架建筑的代表。穿斗式的构架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井干式的构架特点是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建成房屋四壁,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古建筑的特殊构造中还有两种结构为斗拱和雀替,斗拱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斗拱由于建筑构造的特性,其形态给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从艺术形体或技术构造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成为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的首席代表。斗拱的塑造在建筑中具有着极强装饰作用。雀替,由拱形替日演变而来,置于额枋下与柱相交处,以加强额枋和减少跨越。雀替的结构性作用几乎让位于美学作用,其上似乎加斗,大意承重于屋檐。所雕动物、人物不知其所本,似乎比较随意,是否有地域性规律。

2.中国古人对建筑的审美观念。

原始人最早出现的文明发现,始于土陶器物上所出现的以表达自然界万物的图腾纹样,几何线条纹样,甲骨文展现的象形文字,以及龙凤纹样;青铜器物上雕刻的神兽纹样。图形纹样和象形文字的信息传递,也直接的反映出古人在思想、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中体现出一种天神合一的审美观念,而非古代西方文明中所展现的以人体美为审美标准的意识形态。这样的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工艺的延续以及世代官商百姓的住房思想。例如,太原晋祠圣母殿的檐柱就附有雕刻的盘龙作为装饰构件。这样的建筑装饰不仅仅是对神权的一种崇拜,更加展现出装饰的美观。

3.中国古建筑的修饰。

中国古建筑的修饰在建筑特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工匠师门利用木构建筑体系的特点,创造出了庑殿、歇山、硬山、攒尖等形式,又在屋顶部位塑造出滴水、勾头、鸱吻、宝顶、走兽等独特的艺术形象随着建筑材料的演变,在色彩的装饰上,工匠们利用建筑材料的本色美和人工色彩的结合手法,特别利用琉璃、油漆、砖石等不同的材料,创造了古建筑中极具鲜明的色彩环境。建筑装饰的创造,使得古建筑形体凸现出艺术美的外观形象,在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中国古建筑的环境。

古建筑物是为人们提供居住、工商业、政府事务、社交等活动的场所,因此内部的空间利用、心理需求、环境艺术要相互协调,而且建筑周围环境要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中国古建筑设计工匠们,对于整体的设计可谓深思熟虑,力求建筑布局与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一个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的理想空间。

二、古建装饰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建筑历经上千年的风雨,沉淀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建造工艺技术的精髓,它代表着中国的古老文明。如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追求满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需求。为此,对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创造,不仅有助于经济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1.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进程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建筑装饰文化中,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已经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遗产的探索与发现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古建中建筑与装饰是古代文化的遗产,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它体现某一种文化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古代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无论群体建筑还是单体建筑,都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艺术等产物,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晶。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它的修建或修复会使人们对于中国古建筑文化精髓的认识得到提高。如今,我国对宫殿、庙宇、阁楼的保护等就是最好的实例。

2.古建筑的复建。

古建筑的复建,是将古代中国的建筑重现,是将历朝历代著名的古典建筑进行重现,通过对群体建筑的修建,让人能感觉到古建筑所蕴涵的那种人文气息,给人们一种步入古人生活的感触,古建筑的复建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让一种历史人文的情怀展现给世代人去顿悟其中的精华所在。如五台山的宗教建筑、的皇家建筑布达拉宫的重建等工程。

3.仿古建筑的修建。

仿古建筑的修建,是人们在满足了物质文明的基础后,开始向往古色古香古典文化生活情感的一种表现,它体现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提高与改善。古建筑的重现,在现代社会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使得古代文明得以保留和传承,既可以是商业楼宇的开发,也可以是村镇旅游的风景点;可以通过开发建造古朴典雅的檐顶、敦实耸立的木柱、庄严稳重的石材雕刻、美妙富丽的彩画,带动一批经济产业的发展。仿古建筑有着独特的造型和庄重大气的布局,如城市公交站台、商业街区、旅游景点等。

三、古建筑装饰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视,人们的需求已不再是解决了温饱即可,而是追逐精神层面的高质量享受。完成这些诉求的工作,对目前的建筑师、规划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以及营销团队来说,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古建装饰在居住中的应用。

在中国,住房的投资仍是全民的第一战略投资,在对花高价钱买来的生活居室中,人们开始要求每一个角落都要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效果,人们的目的就在于希望享受生活中增添出那一份古韵的生活气息,以此表达出人们对古代建筑文化的品质追求。中国古代所生产的家具、门窗、瓷器等有其历史意义和使用意义的商品被再一次的融入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里来,它被人们所喜爱、推崇、收藏、交易等等,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家庭生活空间中陈设一些古代盆景、古玩等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布置一些古代家具,如桌、椅、凳、柜、案、屏风、鼎、香炉等,体现出居住的装饰文化和身后的民族文化底蕴。

2.古建装饰在公共空间的应用。

公共空间向来是人们活动的主要空间,被赋予特殊意义的空间。如在商业中心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或吸引到更多的外商投资,会修建具有古建筑特色的建筑,这样在迎合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还可促进文化的交流。在游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将客栈、宾馆、商铺建造成古建筑形式,展现古香古色的气氛,使人们感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风格独具一格,鉴于其经济的影响,应当大力发展建设力度。

3.古建装饰在风景区的运用。

对于风景区的开发和利用,要充分考虑所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4.古建筑在民居中的运用。

古建装饰已出现众多经典的案例,在现代的民居建筑装饰设计中,很多设计风格都是借鉴古人的设计理念来完成的创作,南北方均有不少成功之作实例。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则是人们对各方面需求综合体现的结果,古建装饰中的构建所展现出的形态、颜色、材质等元素,在别墅设计的框架体量运用后,诉说出一种豁达、庄严的人文需求。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常见问题

景观设计是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对环境提出总体的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建设的不同情况,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景观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一种是贯穿于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夜景观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传统街区或城市已建成区域的夜景观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接一些,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夜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

景观设计是对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是美学在夜晚中的体现。之所以把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因为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如果运用得当,就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夜空间效果。景观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

1.景观的分类

景观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包括地形、水体、动植物以及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季节景观;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庭院广场、街区商铺。所有这些构成了城市夜景照明的基本载体。

2.景观夜景照明的分类及设计特点

由于夜景照明的基本载体不同,所以景观夜景照明主要分为两大类:自然景观照明、人文景观照明。而人文景观照明是夜景照明的主要部分。随着人文景观的不同,其景观照明的设置及控制方式也有着较大的不同。

2.1高大建筑物

高大建筑物特别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该城市夜景照明的重点。通过分析该建筑物的性质、特征和周围的环境,再构思照明方案,并预测要达到的效果。通常对于高大建筑物,可采用分层布光的泛光照明来表现该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同时在该建筑物的凸出、凹进部分再设置一些局部照明来加强阴影,形成层次,提高立体感,从而使造型更加丰富;再通过现代照明的调光、调色手段,创造与建筑物本色相协调的色调,而达到层次鲜明的艺术效果。尤其是高大建筑的屋顶是夜景照明的重中之重,特别要注重设计。采用的照明灯具主要有:泛光灯、轮廓灯、LED组合光源灯具。

2.2古建筑

古建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韵,尤其是许多古建筑的顶部线条丰富、轮廓鲜明、雕梁画栋、造型栩栩如生。也是夜景照明,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通常在檐口上方布置泛光照明,沿屋面向上照射;在横梁或柱上设置背光照明;在窗户内侧设置小功率泛光灯形成光线不很强的内透光效果,以增强神秘感。

2.3商业街区

商业街区是夜景照明中最丰富多彩的。特点尤其明显:①明亮、照度高;②灵活、照明形式多样化;③色彩丰富;④高低错落有致、动静结合,可融光、声、电为一体;⑤灯具的装饰性很强。

设计原则是:注重规划,突出重点和层次,做到热烈繁华、井然有序。一般来说,街道两侧的灯饰分三层。高层布置大型灯饰广告,常用大型霓虹灯、灯箱和泛光照明形成主夜景;中间用各式各样的标牌灯光、灯箱广告或霓虹灯形成中层夜景;底层再用小型灯饰和醒目的橱窗照明形成光的基座。再用现代的变光、变色、动静结合的手法,把路面上的路灯或街边灯饰融为一体,从而创造一个有机的照明整体,让人耳目一新。

2.4园林景区

园林景区主要包括公园、住宅小区广场、街心公园等。这些场所的夜景照明应考虑人为的安全性及破坏性,灯具选择应根据周围环境造型及建筑小品的艺术观赏性来确定;对于树木较多的场所,拟设置地埋嵌入式泛光灯,以不影响树木的生长;对于道路照明宜在路边的绿地上设置一定高度的草坪灯并兼顾道路照明。

2.5水景照明

水景照明是近年来增加较快的一种夜景照明。由于灯光的变化给喷泉增加色彩,形成动中有静的光线映射,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设置中主要要考虑避免在水中的灯具出现眩光;水的深浅对减光的影响;电气安全性,有条件的可采用光导纤维来取代水下灯具。

2.6节日主题夜景照明

节日主题夜景照明是一种相对临时性的照明,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要有所不同、有所区别。其设置原则是:政治性节日的夜景照明应以热烈的环境气氛为主,着重突出主题灯箱、灯光标语、公益广告等带有明确政治意义的灯光景观,以显示取得的辉煌成就;民俗性节日的夜景照明则应是以轻松活泼、欢乐祥和为主,以多主题、多手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节日气氛;地域性的节日一般各自有固定的主题,通常以商业街区夜景照明为主。

3.景观夜景照明主要采取的方式

依据载体的特点、周围的环境、技术及经济的可能性来区别采用。主要有:

3.1立面投光(泛光)照明

①要确定好被照物立面各部位表面的照度或亮度,使照明层次感强,不宜把整个景物均匀地照亮,特别是高大建筑物,也不能在同一照明区内出现明显的光斑或暗区及扭曲其外形的情况;②合理的选择投光方向和角度,一般不要垂直被照面投光,以降低照明的立体感;③光源灯具应尽可能隐蔽安装,尽量做到见光不见灯具;④除有特殊需要外,灯光的颜色要淡雅、简洁、明快,防止光色使用不当而破坏景物的风格;⑤投光不能对人产生眩光及光污染。

3.2内透光照明

利用建筑物室内光线向外透射形成照明效果。常在玻璃幕墙、廊柱、透空结构、艺术阳台等部位专门设置照明灯具,形成透光面、发光面或发光体来表达建筑物的夜景。其主要方式:①不安装照明设备,只利用室内的原有照明灯具;②在特定的部位安装照明灯具;③安装反光设施,反射其他光线。

3.3其它方式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照明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近年来,人们用特殊方法和手段营造夜景照明的方式也应运而生,大量采用的是激光器,可形成各种方式的奇特照明效果。

4.夜景照明的供电与控制要求

(1)布置在室外的夜景照明控制箱,应按防雨、防水要求设计。每一分支线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2)安装于室外的景观照明系统在距离主体建筑物20m以内的,应与室内供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大于20m时,宜采用TT系统。安装于室内的景观照明系统的接地形式应与该建筑物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

(3)景观照明回路的室内分支线路,每一单相回路的电流宜小于16A,室外分支线路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室外单相220V支路线路长度不宜超过l00m,220V/380V三相四线制线路长度不宜超过300m,并应做保护灵敏度的校验。

(4)对于景观照明所采用的光源或灯具,除采用LED光源外,建筑物轮廓灯每一单相回路不宜超过100个。

篇6

在当经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给传统村落的发展施加了很大压力。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劳动力的解放,但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对当地生态格局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本文以四川罗泉古镇的珠溪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现状,并立足古镇独特的井盐业历史、袍哥文化、盘破门武术等文化积淀和地域特征,力图将丰富多彩的川南传统文化渗透到古镇水景设计中,将结合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以新的姿态展现和传承川南的历史文化元素。

【关键词】

罗泉古镇;水景设计;传统文化

一、地理位置与现状分析

罗泉古镇又名“罗泉井”,相传为诸葛亮驻军此地开挖井泉而得名。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西北51km,处于资中仁寿威远三县交界处。整个罗泉古镇顺珠溪河而建,布局呈龙形,号称川中龙镇,古镇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在古镇里集中分布了大量明朝末年、清代和民国年间的古建筑,其中盐神庙是中国境内唯一用来纪念、朝拜盐神的庙宇。珠溪河,长期以来泥沙淤积,污水积滞。由于当地交通不便,经济能力有限,居民对河道保护意识不够,加上大量的生活垃圾分散在河道两岸和污水乱排放等造成了水体、空气及土壤的污染。一直修修补补,没有经过大规模治理,生态效应较差。但现在罗泉古镇正在和周边景区联合打造旅游线,处于整体改造的大关口。

二、设计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应采用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生态化以及人本理念的原则,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和河道资源开发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着保护优先原则,以更好地完善河道景观、保护生态系统;河道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建设材料的应用情况,在降低各种能源消耗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以实现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同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文环境的重要性,以当地地域特色或游客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等为出发点,完善河道建设。

三、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对珠溪河景观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目标和规划原则:以“游龙镇盐脉,仰革命故地”作为创作主题,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和尊重文化为基础。以古镇的历史文化为景观设计的元素和背景,以生态修复的河道景区设计方法恢复自然式水体,以滨水景观为主要载体,设计集休闲游憩和公众参与为一体的生活公共空间。通过引入先进的水景设计理念和高质量的建设,在历史文化的传承、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统一的设计、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规划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和提高河道在古镇的附加价值,并创造出人们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一)总体规划布局

珠溪河规划以盐运水路游玩、健康美丽的生态水系为主导,在本设计中首先考虑河道排污问题,使其上下游畅通,然后远离河道建立垃圾站(垃圾分类系统和压缩回收系统等)和生活用水处理分流(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和灌溉系统等)。最后以“景观小品”塑造为切入点,以两岸坡地绿廊为基面,以河道两座大桥等古镇主要人流来向为主要连接点,加上运盐码头,形成“三开三合多点”的规划结构,通过构造各种性质的功能区和绿化、道路、商业等联系网络,形成沿河具有整体性的网络系统。

(二)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以河道为主体展开景观,在设计中,通过沿河道两岸纵向景观、对岸景观以及鸟瞰景观等展开设计。为古镇和游客提供具有河水清澈、自然生态、活动丰富、休闲亲水的古镇水景。

1.景观分区

经过综合分析和整体的立意构思,本设计规划采用合纵式布局的手法。首先建立河流两岸绿色廊道,为了下游古镇水体污染,在上游设计一个种植区。然后选取流经古镇10KM的珠溪河,并将其分为3段纵向主题区,即河道水路游玩区、靠古镇休闲区和对岸商业区。(1)上游种植区:植物除了对河水起到过滤作用外,还能够提高净水处理效果。一是植物的生长可改变水系的流态,植物根系和茎杆对水流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均匀布水,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二是植物的根系和创造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对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吸收作用。(2)河道水路游玩区:水路连通了古镇出入口和下游码头,开启运盐古船。游客可选择水路进入古镇,观赏古镇建筑与风景。以各个码头作为游客上下船的出入口,可加设小的商业区,将重拾码头繁华。(3)靠古镇休闲区:结合古建筑设计特色的景观小品,并可考虑适当恢复和安排水车,磨盘等饶有情趣的传统农用工具或布置小品雕塑作为市民和游客参与的活动。近水面,可安排垂钓活动,茶台等传统项目,在村头宽阔的水面靠岸处布置鱼、河虾等水产养殖基地,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的田园风光。(4)对岸商业区:以古镇建筑文化、革命文化、井盐文化、美食文化、武术文化为开发中轴,开设囊括以上五类文化的历史文化展馆。努力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展馆,力求成为古镇旅游的新亮点,结合当地特产,生产出各种特色产品。

2.景观节点

依据古镇景观统一,完整的基本要求,以景观节点来丰富其关系。景观节点包括景观区段的主要景观节点和人流活动中心,景观区域内的道路、桥梁和公路门户节点。规划沿河道左右两岸设置了两条景观主轴线,同时,以纵向联系道路、景观节点轴线等组织多条景观通廊,并吸收传统造景元素,如塔、亭、台等赋予时代精神,以加强纵向的景观展开,提升景观品质。

(三)河道绿化植物的种植要求

根据区域气候和环境要求,初步将绿化植物选取好后,并对河道两岸的距离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一些实际问题。第一是河道两侧植物的种植点要离河岸至少要1M的距离,将岸边一排整齐的旧石墩显现出来,这样不仅美观大方,还有利于保障河道交通安全。第二河道两岸有旧时的运盐码头,有较宽扩的距离,可以采取不同植物分层种植的方法,此外,河道植物还需要与河道两岸的古镇环境相协调,以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或者是灌木花卉为最佳选择。河道绿化景观植物必然少不了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主要作用是净化水质,其次是具有观赏性等。在设计中,运用净化水质可以选择种植生命力顽强的睡莲、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来解决水质污染问题。

四、结束语

古镇河道景观是突显当地区域生态系统特色的一部分,文章结合河道景观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探究了古镇河道景观设计中各种规划整理和环保措施。其突出的是水文化的魅力,也是古镇“血脉”之所在。

作者:许东林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湘黔.川中第一龙镇:罗泉古镇[N].自贡日报,2008-10-22(A3).

篇7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文化;营造方法;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新农村在发展的同时却受到城市化的冲击,使得新农村的景观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在新农村的建设下营造良好的景观文化,把原有的文化传承下来,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新农村建设追上了城市化的脚步,却在追逐中渐渐丢失了原有的文化特色,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以“美丽南方”为例,共同探讨南方景观设计的方法,维护新农村景观文化的特色,使得新农村更具有文化韵味。

1.“美丽南方”景观设计的简述

“美丽南方”位于广西南宁西部地区,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十分的美丽,农业景观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美丽南方”是近几年新建起来的,经过大力投资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它里面有农家乐、农具展区,让你体验农家人纯朴的生活。[2]百香果园、西红柿种植基地、草莓种植基地等建设,让你品尝到各种果蔬的香甜。多功能球馆、五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让你在休闲中体会运动的乐趣。更有独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双忠庙”,让你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设计非常的具有当地的特色文化。

2.新农村景观文化的特点

2.1新农村景观文化具有地域性

新农村景观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质,因为每个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所以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营造必须从本土的文化出发,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使景观文化建设更具本土特色。由于地方不同,自然环境及地质地貌也有所不同,所以景观文化的设计就会形成一定的地域差别。比如“美丽南方”的景观就是依据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文化古迹及农业特色进行设计的,使得新农村的景观文化充满浓郁的农村文化气息。

2.2新农村景观文化的传承性。

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新农村景观文化是依据当地的传统文化及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景观文化设计的时候,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及自然环境的结合。[3]在“美丽南方”景观设计中,依据当地的自然风光及纯朴民风,建设了农家乐、历史留痕展区、南方历史古建筑保护区、百果园区及百合花基地等景观,让观光者领略田园风光,品味果蔬香甜,体验农家乐趣。

2.3新农村景观文化要以人为本

景观的建设主要是为群众服务,所以在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设计上必须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们对景观文化的需求,使景观文化的设计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一切景观的设置都是为了服务大众。“美丽南方”景观设计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提出“人.自然.村落”的空间对话设计理念,凸显当地的农家乐休闲娱乐产业,让“美丽南方”充满恬静悠然的生活气息和清雅安逸的生活情趣,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2.4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多样化

新农村景观文化由于地域及文化不同,景观文化就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各个地方的新农村文化在形式、内容、功能及形态上都存在多样化,各有各的特色。例如西南的吊脚楼,北京的四合院,还有高原的蒙古包。这些景观都非常具有特色。而“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

主要是南方特有的前堂后院“香火房”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与是田园风光及南亚热带农业特色等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3.“美丽南方”景观文化的营造方法

3.1充分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

新农村景观文化要从当地的各色文化出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使其更具有本土特色。由于地域不同,可使用的资源也不同,不同的资源营造出来的景观文化自然也各具特色。“美丽南方”位于广西首府绿城南宁的西部,当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广阔的农田,密集的原生态橄榄树,还有让人称奇的黄氏榕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地是著名作家陆地《美丽南方》作品的诞生地,这里有爱国名将梁云升的“双忠庙”。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让新农村景观凸显地方特色。

3.2重视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设计一定要重视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体现的是一种绿化生态理念。一些新农村建设使得其自然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住宅新楼代替了原本淳朴的农舍,本土特有的自然风景正在不断丢失。[5]在营造景观文化的时,我们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于自然环境的结合,这表现的是对绿色文化的维护,体现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美丽南方”景观在设计上重视与自然的结合,在原有的自然景观下进行景观文化设计,体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又不会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怀旧浪漫纯朴的农家景观,让人置身于田园里,享受农家人的那份纯朴的心情。

3.3传承本土传统的文化特色

3.3.1对原有文化的升华

新农村景观文化设计要对其原有的文化进行提炼及升华。由于各地的文化不同,所以各地的标志性建筑、农村的形式等都不同。我们为了凸显各地的文化特色,选用当地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在原有的文化上进行创作,创造出新的文化景观。“美丽南方”的整个景观文化建设中具有浓郁的文化韵味,其主要的标志性的文化就是“双忠庙”。“双忠庙”是人们为了纪念明末清初的名将名臣杨禹甸和梁云升而建立的。双忠庙本来有三进两厢,很多的名人手迹碑石,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3.3.2对原有文化的延伸

我们可以对原有的文化进行延伸,延续其中的文化韵味,使得景观文化更加的丰富。“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设计中,据了解石埠美丽南方是著名作家陆地《美丽的南方》作品的诞生地。依据作品《美丽的南方》进行原有文化的延伸,简述《美丽的南方》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文化的延续。

4.结语

新农村景观是自然环境及人类共同描绘的一件艺术品,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更突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新农村景观文化以历史文化作为背景,以自然环境作为辅助条件,进行景观文化的营造。[6]景观文化的营造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要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美丽南方”景观文化的设计依据了但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建设了一个休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文化景观。由于这样一个具有农家特色,有具运动快乐的景观建设,使得“美丽南方”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新农村的发展。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建设非常的重要,它体现着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宏.我国新农村环境景观规划理论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08):34-35.

篇8

一个居住区景观项目中,人工的构筑物是不可或缺的(这里的“构筑物”指的是非房屋形式的建筑设施)。我们以景观的视角去看待这些事物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其实这些构筑物是对实用功能的回应,有些是现代技术的诠释,有些则是对历史文化的表达,但无论怎样都不是背离建筑物做出的主观臆想。从横向空间来看,铺装是构筑物中最大量的,也是营造景观环境的基础内容之一。它暗示着人在户外主要活动的方式和范围。从景观设计元素的角度去看,铺装是地貌景观的组成部分,能令人获得多样的景观体验。在这种景观处理手法中,往往又要借助建筑表面肌理的表现,从而体现的艺术感受也是与建筑本身产生一定的统一性。因此,这种构筑物的形成往往是建筑设计元素的一种反馈。除了地表的界面,同样,立体的设施也可以是以建筑的手段达成。在居住区中,一个立体的遮阳棚,其实他所表现出的立体空间形态,也可以是房屋建筑元素的延伸。在整个环境中所接触到的立体构筑物,他们都有其符合建筑构成的内在本质,且不适合孤立地去用一些惯用手法去处理。而建筑的设计理念、空间关系和它的功能性又反馈对景观产生影响,如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前庭后院”,可以说明建筑功能性影响了景观设计。

2园林、建筑与环境的统一

之所以这样,有必要再次重申,现在所关注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整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设计中看重人类的发展,更强调人类发展过程中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规划设计出发,站在宏观的角度中应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实际的住宅区项目中,很多开发商并没有处理好这样的关系。在身边的很多小区中,一些假山气势越来越宏伟,会所装修越来越奢华,苗木的选用也是一味地追求稀有,规格大,正是由于这些过于奢华高档的景观要素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维护,为了保护这些景观要素导致很多景观场所不能提供最基本的参与性,如名贵树种下无法纳凉,一些水景设施内无法戏水,这种做法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与人文情怀的统一,尊重人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在中国,由于受到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的客观因素影响,每一座城市都形成了自己对应的文化特色。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在西方思潮涌入的强烈冲击下,国外优美的景观作品对我国未成熟的景观设计氛围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营销楼盘过分炒作卖点,纷纷盲目追捧西方风情园林,一些欧式花坛、河渠、水池、雕塑等照搬到小区中,其中有些学到的只是表面形式,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后期养护的费用,最终的结果也未必美观。这样的生活氛围,不但没有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反而背道而驰。

篇9

【关键词】:地域特征;榆林;森林公园;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文化发展呈现出同化趋势,大量的照搬照抄以及对西方景观的模仿,造成了城市中出现大量趋同化的景观设计作品,导致城市缺乏地域特色,自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缺失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景观设计师应因地制宜的对一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从场地自身的景观特征出发,结合有效的景观设计手法,将这些地域元素融入到景观作品中,营造出适宜的景观类型和景观空间。

1、地域特征及地域性景观设计的概念

1.1地域特征

地域通常指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双重性。地域特征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特定区域土地上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1]。

1.2地域性景观设计的概念

地域性景观是指在某一地域范围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人类所有的活动所表出来的一个综合体,具有一个总体的地域特征。[2]

地域性景观包括了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特性和该区域内人们在此长久生活所留下来的生活印迹和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历史文脉。因此设计中该基于场地原有特征,对该区域内的自然与人文特征进行提炼、挖掘从而应用在景观设计作品中,是对该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2、基于地域性特征的景观设计

地域特征是景观设计创作的源泉,而景观作品作为传承、发展、创新地域文化的载体,承担着反映该区域景观特征的责任。

2.1掌握领土景观

“风景园林设计是以展示地域整体景观特征为宗旨的领土整治行为。”[3]景观设计师应该站在专业的角度去认识场地、理解场地,掌握这个场地所独有的景观要素和自然演替的规律,将领土的特征要素融入景观作品,因地制宜,建设适地宜人的景观空间。

2.2尊重场地环境

法国著名景观设计大师高哈汝认为:“景观设计要遵循的三原则,是场地、场地、还是场地.”[4]。地域特征是场地固有的存在,而这些特有的因素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场地是自然物和人工活动相互穿插的环境,必须尊重场地的条件,结合人的活动需求进行设计。

2.3传承地域文化

由于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差异,经过长时期历史选择遗留下来的传统民俗、、园林样式、建筑风格等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使变化中的城市景观有根可循,让人们能看清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情有依、感能归。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充分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乡土材料等)和历史印迹(民间工艺、建筑布局模式、生产生活方式等)来建造多样化且富有场所精神的地域性景观。

2.4选择地方材料

材料是景观艺术的载体。每个地区都有其盛产的地方材料和使用方法。塑造地域性景观地方材料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在原生环境中,对木材、竹子、藤、草、土、石等原生材料的运用较为常见,这些被赋予了文化内涵的地方材料,是真正意义上具备民族气质和文化精神的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景观的地域特色。

3、大墩梁森林公园地域性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榆林大墩梁森林公园是本人参与的一个实际项目,以其为例来分析如何营造具有地域特征的景观。

3.1项目位置

大墩梁森林公园规划区域距离榆林市空港生态园9.2公里,距离榆林市老城区7.5公里,紧邻榆林市高新开发区,地处榆林市三个板块的核心位置。项目所在地包含尤家峁水库,水利、园林资源丰富,是建设生态水库森林公园的理想场所。

3.2项目建设条件

2.2.1项目用地现状

本项目场地内现状为林场、水库、沙漠、村庄用地。场地中水库拥有最高景观值,因是水源地却拥有最低开发价值。其他场地资源的景观和开发价值也类似水库的情况,基本呈互补状态进行等级分布。

2.2.2交通条件

大墩梁城市森林公园北临规划路及迎宾大道,东临西包铁路客运线,西临规划铁西六街,南临规划铁西六路,三面环路,一面临市区客运铁路线及车站广场。大墩梁城市森林公园位置毗邻榆林市中心,交通方便。

3.3景观规划成果

3.3.1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榆林市大墩梁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力求在平面布局中贯彻“共生、融合”的思想,通过“分区、分级”实现共生,通过“公园与城市在景观轴线上的串接”实现融合。

3.3.2项目定位

以环境生态位基础,兵戈文化为主线,满足市民及游客需求的森林公园。

3.3.3总体结构

本项目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森林公园为基础,以民俗文化为主体、突出多元文化特征,打造生态优先、娱乐游憩、森林体验、展示教育于一体的“森林休闲体验区”。根据上述规划、用地性质及现状资源分布等情况,将地块共分为四园十六区。其中一期共建设三园十二区。

3.3.4规划内容

(1)功能分区:森林互动游憩园、游憩观光体验园、生态水源涵养园。

(2)道路交通组织:交通路线分为外部与内部交通。外部交通可分为干线与支线。干线是森林公园与国家或地方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支线是森林公园通往经营区、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内部依照现有路网规划电瓶车路,并与路网衔接。

(3)出入口规划:榆林大墩梁城市森林公园为一开放性公园,根据园区以及周边市政交通道路条件和园区内的布局要求,全园设主入口三处,位于公园南,西、东三个方向,由于园区较大,还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设置四个小型出入口。

(4)植物配置设计:总体种植按照规划分区,森林公园各区域的种植方式和植物品种也会由于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分,保护场地原有植物,补植以乡土植物为主。

(5)建筑设计:森林互动游憩区建筑面积有12000平方米,主要包括:文殊庙、镇北阁、森林驿站、观景台、景亭等景观建筑。文殊庙与镇北阁采用传统的古建筑风格,风情小镇以现有农村为基础,建筑采用自然、朴实同时又不失简洁现代的风格,与公园整体景观相协调。

4、总结

地域特征是一个地方的基底和精神文化底蕴的体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环境产生了多样的民俗风情文化,这些有差异性的景观文化正是我们用来打造一座具“唯一性”城市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林 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 2005(6): 16-24.

篇10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模式;生态;特色

Abstract: the small towns is transitional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city, and different from the countryside. But at the same tim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dual, and in a dynamic status and the transitional form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oday's market economy gradually matu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have sprung up, and it is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subject from single to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unpredictable factors increase, so the concept of the traditional town planning methods and proposed the challenge. At firs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small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the small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l is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small town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odel; Ecology;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当前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形成完整的小城镇规划理论体系

目前,不少地方在进行小城镇建设时缺乏重点,对城镇布局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并没有开展相应的规划工作,而是盲目照搬其他地方的经验,造成了很多小城镇在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建筑风格设计上相互雷同,以至于出现了“千镇一面”的现象。二是很多地方的在进行小城镇建设时缺乏详细的修建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使建设工作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这样一来,像容积率、绿化率等技术指标就难以控制和落实。另外,不少地方的总体规划已经编制了很多年但没有进行及时的修改,对建设工作的指导作用也因此大打折扣。

(二)规划理念落后、基础设施不足

由于受资金、观念和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地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水平较低,诸如供水、供暖、排水、道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地方出现了“新房加土路”、“有路无排水”等现象。另外,还有不少地方仍然走不出“沿路走廊式”的建筑布局和“二层小楼”的传统观念,这样就难以形成高档次的住宅区,严重阻碍了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总体提升。

(三)土地开发过热,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控制力明显减弱,新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成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政府必然通过将大量土地投放市场来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用地规模已突破”成为规划修编的普遍理由,各城镇要求通过规划编制来扩大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供长期发展用的土地在短期内大批量地出让给了开发商,政府失去了土地控制权,从农民手里征得的土地被大量闲置,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可能的土地升值都落人开发商的钱包,严重危及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污染,影响农民生产生活

这些年来,大中城市对建设项目的环保评估抓得较紧了,许多有污染的项目不断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小城镇转移。小城镇无论从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方面都不可能达到严格的环保要求,有害气体和废水往往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大气和水污染,给附近村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伤害。

(五)小城镇缺乏地域特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小城镇为主要聚居点的新一轮建房热潮席卷大江南北。而材料、设备、施工的趋同化,使得从南到北都是枯燥单调的方盒子楼房和粗陋的装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丧失,地方材料和有科学价值的传统技术方法被弃用,全国各地小城镇住宅已经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二、小城镇规划中应把握的原则

(一)人性化原则

“以人为本”是小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首要原则。因此,小城镇新区规划应充分考虑到镇区居民和周围村庄的农民们各方面的需要,针对老城区中显现出的各种弊病,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的人性化的规划设计。

(二)文化特色原则

“历史文化传统是小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因此,小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突出文化原则,塑造小城镇自己的特色。不要把小城镇新区规划仅仅当成规划去做,而要更深一层地去“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

牌。规划设计人员在对小城镇新区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考察、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生态原则

生态园林城镇是今后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设计是小城镇趋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生态建设进行景观设计,使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协调统一,是建设生态园林城镇的必然选择。因此,强化生态理念、注重景观设计是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该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则。

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模式要点

(一)生态小城镇模式

1、科学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

要实现小城镇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景观规划是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编制高标准的总体规划,结合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科学的分步实施以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等为基本依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小城镇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 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 统一规划,加强法制管理,严格监管力度,实现小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做好生态绿地的规划

一个小城镇,改善环境质量除了主要依靠对污染的防治和控制外,还要重视发挥自然景观对污染物承载作用,特别是天然和人工水体,自然或人工植被、广阔的农业用地和空旷的景观地段,都可作为景观生态稳定带的骨架。

生态绿地不仅要数量多,而且要分布均匀,大嵌块体与小嵌块体相结合。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大型植被斑块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并为景观带来许多益处。而小的植被斑块可以作为物种迁徙的歇脚地,保护与规划分散的稀有种类或小生境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异质性。小嵌块是大嵌块的补充,不能取而代之,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通过廊道连接起来。

3、和谐共生理念

生态型小城镇规划要从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观出发,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因此,生态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人与环境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则,乡镇的工业布局、人口规模,不能超越环境提供的保证程度。而且要注重城镇布局与自然山川的有机结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已有的自然因素,在人工中努力显现自然,可以把远处的自然景色,如高山、海洋等“借用”或“引入”到城镇中来,加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接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创造一个更为贴近自然的宜人生存环境。

(二)特色小城镇规划模式

1、保持特色要尊重当地的文脉

每个镇的发展都有它的背景与传统,我们后人发展应该尊重这个历史,小城镇发展不宜搞大拆大建,用保护、改造及新建同步发展的办法来建设小城镇,如英国规划界对他们历史文化名城加以保护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在这些被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已成了世界性旅游资源,古建筑产生了巨大的魅力。苏格兰的爱丁堡,就是以古色古香的城堡、街道和建筑,吸引了世界上大量的游客,每年的GDP总额中,有30%来自于旅游业的贡献,有的城市甚至达到60%。他们想不到当年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把众多建筑保留下来,使后代受到了那么多的恩泽。

2、特色是多方面的

小城镇特色现在被很多人局限在建筑特色上,这是十分片面的。其实,小城镇特色涵盖文化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色,甚至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味小吃、地方方言等诸多方面。

3、结合景观设计,强化小城镇建设的特色

要强化小城镇建设的特色,景观设计是一条重要途径。景观设计是对一条街、一个城镇空间、一个重点地段的景观品位的设计,是处理建筑单体与环境整体协调关系的关键,是独立于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工作。通过景观设计加强城镇空间、主要街区和重点地段的景观控制,避免建筑设计的盲目性,达到强化小城镇的特色的目的。

4、结合建筑设计,塑造小城镇建设的特色

小城镇的建筑设计一定要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要突出建筑作品的艺术性,突出精品意识,建筑物的尺度、色彩等要突出个性,形象新颖,体现建筑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一些建筑物如桥、塔、古城墙等统统因其造型独特,体现突出或具有历史意义等成为城镇有景观。

(三)加强公众参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

当前,在城镇规划管理上人情因素与长官意志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在国家推行政务公开的大背景下,规划管理部门应积极实施规划建设项目的公示制度,让广大公众参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规划的信息化管理是实施科学管理,抑制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城市,市民和投资者都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查询了解城镇建设情况。政府也能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动态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结语

综上,小城镇规划管理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规划设计者们应本着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扎实工作、深入研究,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城镇规划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范围,李国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4.

[2]韩林飞.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的本源[J].规划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