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学科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我们共同迎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科学教育工作者,对其中的一些特点应当尤为关注。一是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的人才;而是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需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三十年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力度快,学习化社会的特征日趋明显,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面对时代的要求和挑战,课程的理念和内容需要更新,教学和评价的方法需要改革。当然,教材也需要改革,在新理念与思维定式的碰撞中,教师们逐渐理解了新课程,体验到新课程带来学生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新教材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突出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注重科学的学科体系,注重科学方法教育,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突出了生物学重要地位及所带来的新进展。根据这些特点,学科教学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灵活调整,探讨学科教学方法,体现新教材所反映的教育发展趋势。
根据新教材突破传统的科学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特点,学科教学应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使用知识的能力。
新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一方面,人和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人既是生物学的研究者,又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活动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学知识对人类意义重大。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尊重知识的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学习生物知识。另一方面,人作为生物圈的最高主宰者,人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只有利用生物知识才能解决当今世界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疾病问题等。所以,21世纪被称为“生物学的世纪”。因此要使现在学生熟悉如何使用生物学知识,并从现在,从身边、从个人做起。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具体应怎样做呢?首先,我们要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重视生物学知识及其使用。其次,我们要结合中外生物学发展史激励学生,是指认识到生物学科学研究大有作为。第三,我们要努力督促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注重知识信息理解的质,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逐步提高使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多个类群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如何生存,延续和发展对生物圈有什么意义,进而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比如,每次实验完后,教育学生妥善处理材料,注意清洁,树立环保意识,活的生物材料应及时放回大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倡导珍爱生命。
根据新教材安排关系,“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学科教学应培养学生能达到老师确定目标的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设计并实施好科学探究活动,是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所在。新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时间等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与学生学习理念的全面创新,以期顺应时代要求,掀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做呢?第一,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刻领悟《生物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突出教学重、难点,力争全面达到目标。“观察与思考”主要是让学生观察食物,联系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主要是学生会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查”旨在倡导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探究”旨在让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资料分析”主要是结合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先说结论,后举实力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探究”和“课外实践”,旨在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需要在课外完成,但是教师也应当提供机会让同学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已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尽力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分析问题的方法。
虽然教师现在的角色是组织者,但也不是说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放手不管。初中生只是能力不是很强,独立去完成实验还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必须做适当的指导,对实验困难小组采取“一带二帮三放手”的指导方法。“一带”是指实验材料不知何处有的,可以带他们去找。“二帮”是对制定计划或制作装置有困难的,可帮他们提供参考意见或分析原因,共同探讨、完善等。“三放”是指放手让学生做实验。
根据新教材“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凸显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的特点,学科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使用知识,有秩序有系统进行工作的能力。
一个人所学的知识有多有少,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关键是一个人到底能运用自己的只是做多大的事,有多大的能力。虽然,一个人能力的发挥有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终究离不开一个人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秩序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工作。新教材按照学生能力发展水平需要,呈现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新教材意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这些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有秩序有系统地进行工作能力。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一要提高学生认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有秩序有系统地进行工作的重要性。二要加强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因为这些因素是我们教学目标之一和学生走向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储备。三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四要注意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这种训练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譬如:应达到什么目标,围绕目标应该怎样做,每一细节、每一步骤如何环环相扣,步步衔接,要准备哪一方面的知识,对技能有什么要求,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等等。
根据新教材“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的特点,学科教学应培养能够学生建立唯物主义思想和方法论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能力。
新教材安排了设计中外科学家对于生物科学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成果以及进现代的最新生物学知识的利用成果,目的是让学生迅速接受最新的生物学知识,同时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的好,可以为人类服务,利用的不好,会对社会和人类造成危害。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我们要教育学生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从而建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我们对生物学的成果的运用加深讲解,使之知道了科学规律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第三,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防止学生悲观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之积极对待人类的进步,进而积极地度过一生。
篇2
一、研究目的
初中生学业分化是影响整体教育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分化产生的差生转化、优生提高迫切需要科学的教育 策略的指导。从现状看,这个问题的解决并未找到令人满意的方法,究其原因,恐怕一方面在于学业分化本身 原因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由于对初中阶段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缺乏足够认识。当前教育体制中的学业 评价体系主要是一种绝对判定标准,这种标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不失为是一种公平的选择尺度,而且对大多数 普通学生具有操作性方面的优点。但不容忽视的是,对学生分化群体的对象,这种绝对判定标准一定程度上掩 盖了学习活动中最为本质的内容,即学业潜能的发挥。而从学科成就值等相对判定标准角度分析研究初中生分 化群体,将不仅有助于正确诊断评价绝对标准下的优差生,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从教学论角度进一步认识初中生 各学科学业分化现象的本质及其诊治之道,从而为提高九年义务制教育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有 益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
1、取样:本市普通中学94级8个班组385人,从初一预备班到初二下学期连续跟踪三年,根据生物 学科历次考试总评平均成绩取超过@①+0.95sd的对象为优生组,共41人,其中男13人,女28人 ;取平均成绩低于@①-0.95sd为学业不良组(以下称差生组),共40人,其中男29人,女11人 ,差生组中包括留级生7人,其中男4人,女3人。分化组群体占总体21.05%。
2、调查与测试:
(1)生物、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成绩及总评统计及分析。
(2)智力测试:采用北师大心理学系修订的瑞文测验(spm)进行团体施测。
(3)问卷调查:自行设计,主要查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负担、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
所有数据均在foxpro中建立数据库,最后以spss软件作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讨论
(一)学科成绩调查及比较:
为了探明分化群体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各学科学业成绩状况,将各种成绩标准化后作分析比较,结果见表1 。
表1 生物及其他学科优差生成绩比较
(附图 {图})
表1数据表明,以生物成绩分化为基准的优差生组,在语、数、外和各科总评成绩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 差异(p〈0.001),进一步作生物与各科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生物与其他学科相关系数比较
(附图 {图})
**:p<0.01
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初中学生总体上,生物学成绩与语、数、外及总评成绩均达强正相关程度,说明 生物成绩差异分布与语、数、外具有一致性。但在分化群体优生组、差生组中,生物学科成绩与其它各科成绩 均未达显著相关程度,留级生组中生物与外语、语文和总评分呈中强负相关,此结果说明在分化学生群体中, 生物成绩与语、数、外成绩具有与总体不同的变化趋势。
(二)智力发展水平与学生成就的关系
为了了解优差生分化与智力发展水平的联系,以瑞文量表对对象进行了智商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优差生及留级生智商分布
(附图 {图})
从表3结果可见,优生、差生、留级生的智商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优生组平均智商显著高于差生组。智力 水平优良的一级和二级(p[,75]以上)优生组有33人,占优生组总数80.4%,差生和留级生中仅 13人,占32.5%。智力水平中下的四级和五级(p[,25]以下)优生组2人,占4.9%,而差生 、留级生中有24人,占60%,这说明智力是影响学业分化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分析智力与各学科成绩的关系,学生总体智商与各科成绩的相关性见表4。
表4 生物及其他学科成绩与智商的相关系数
(附图 {图})
结果显示,在总体上智力与各科成绩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程度,其中数学成绩与智力相关系数最高,达0 .6417,生物成绩与智商的相关系数也较高,达0.5544,语文成绩相关系数最低为0.4877, 这个结果与伯特(c·l·burt)报道的语、数、外结果基本一致。
在分化群体中,各组学生学科成绩与智商的关系见表5。
表5 各组学生学科成绩与智力的关系
(附图 {图})
表5显示,在优、差、留级生分化群体内,各科成绩与智商均未达显著相关程度,这说明在同类分化群体 中智力已不再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了。
(三)成就值(accomplishment score)差异比较
(附图 {图})
成就值是判定学生的学力是否同他的智力相适应的重要指标,其定义为学力离差与智力离差之差,若成就 值(as)为负值,可说明该学生不具备同其智力相称的学力,也就是说,学力潜力尚未或未能充分发挥,以 致未形成智力相称的现实学力,可视为学业落后或暂时落后。
经对优差生各种成就值测算,结果见表6。
表6 学生各科学力成就值比较
(附图 {图})
注:〈-8个体数:表示为低成就值人数。
表6结果表明1生物学科成就值优差生组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如以as<-8为低成就值学业不良的标 准,则生物差生组as<-8的人数有24人,生物优生组有6人,与生物学科相似,外语学科成就值优、差 生组问亦存在显著差异,外语差生组as<-8的人数为22人,优生组有5人。而语文和数学两学科的优差 生组成就值差异不显著,各组as<-8的个体数也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物与外语学科在初中 阶段具有某些相似性。低成就值表明学习潜能来充分发挥,其中还包含有相当比例的假性差生,故教育措施的 效能更为突出,由此可见初中生物和外语学科的差生或学业不良生转化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四)低成就值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对低成就值学生学业分化的影响,对优差生学生进行了专项问卷调 查,问卷包括学科兴趣、学习时间、对难题态度、辅导环境、业余时间安排、作息时间、家务劳动、家庭环境 、人际关系等20个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优差生低成就值者在学习态度上有显著差异,差生回家作业多需父母检查、督促或辅导才 能完成。父母天天检查作业的,差生组低成就值者24人中有14人,优生组仅1人;父母很少检查作业的, 差生组8人,优生组5人。实际学业负担优差生低成就值者都不重,且无显著差异,无论优差生每天做作业时 间都在几个小时内能完成,上学往返路程时间极大多数不到1小时,夜间睡眠大多8小时以上,但自我感觉课 业负担重的,差生低成就值者显著高于优生组,24人中有15人(62.5%)认为学习负担太重,没有一 个差生主动希望再多学一些知识,这反映出差生低成就者有“怕学习”和“厌学”情绪倾向。在对待难题的态 度上,差生低成就值者24人中17人(70.8%)持放弃态度,这说明这类差生缺乏学习的毅力和信心, 在学习环境方面的项目中优差生低成就者多数无显著差异,个别项目差生组还优于优生组,如家教辅导,差生 占67.5%,优生组占21.9%,月零花钱差生组平均高于优生组2.4元。问卷调查总体结果表明,低 成就值差生一般并不缺乏外部学习条件,故学业落后主要因素应归结为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观努力,适当的教 育措施可使这些学生中的相当部分成员的学习效能得到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是在于实现“教会学生学 习”这个教育的基本目标。
四、结论
1、初中生物学业分化在总体上与语、数、外学科具有某种一致性,但在分化群体中各种学业分化不完全 一致。
2、智力发育水平是影响生物等学科学业分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相近的智力水平可有显著不 同的学业成就。
3、生物学业成就值在优差生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生物学业差生的转化具有较大可能性,初中生物和外 语学科的学业分化具有某些相似性。
4、外部学习环境条件不是形成生物低成就值学业不良者的关键因素,对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可从学习态度 和学习方法等教育措施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黄志林、乐秀峻,《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6)20-21。
2.周国韬等,《普教研究》,1995(3),32—24。
3.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8。*
篇3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课堂效率 心理特点
高效率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努力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有最大的收获。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缺失严重现象,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我们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但学生听完后的效果总没有预期的好,有时相去甚远,于是我们总抱怨:这知识很简单,我也讲得很清楚,也强调多遍了,为什么学生还不明白,学生太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在这节课内容上哪些知识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哪些知识是不容易接受的,甚至是不能接受的;不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许多知识点,我们认为简单、易懂,但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很难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益,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下面我就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物理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一些认识。
一、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
物理教学设计是物理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学活动的蓝图。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设计能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新课教学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有哪些,了解会影响新知识吸收的重要因素,了解学生对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多少,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并充分估计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生活经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在备课时,不单单要充分吃透教材,还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认知水平,选择教法进行课堂设计。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讲解,哪些知识可以略讲,只有这样才能贴近学生实际,拉近学生与未知知识的距离,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增强教学设计的效果。
学习的需求就是一种学习动力。教师要选好学生学习需求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知识的拓展提升教学的实效。例如,在设计“光的传播”这节课时,为让学生对光的知识产生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先通过课件播放一个情景:一段优美音乐后,画面出现了城市夜景。节日的夜晚,在礼炮的轰鸣声中,整座城市被五颜六色的礼花、灯光装扮成了光的世界,令人心旷神怡。看完这段画面,学生兴奋了,产生了对光的知识的学习需求,于是我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光吗?你们想了解光的有关哪些知识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关光的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现象都有哪些规律?”“光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光是怎样产生的?”……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根据课的教学要求,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问题一一落实到位,使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利用学生需求来设计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充实的渴望,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很浓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实效。
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认识论和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过程为“感知、理解、应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规律就是人的认知规律,教学不能刻板地重复书本上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1.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初中阶段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初中学生的思维主要立足感性认识。而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有时只有死记,无法进入创造思维情景。教师应尽量多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抽象的概念活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例如:人们时刻跟大气压打交道,从来未感觉到大气压强,因而学生感到大气压强很抽象。为此,在讲大气压强前增加一个小实验: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当学生看到小试管慢慢升入大试管时,会惊讶地发出疑问:“为什么小试管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力把小试管推进去了?”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当学生发现是空气压力作用时,成功的喜悦会溢于言表。此时,学生还会怀疑是水的粘性引起的,于是接着演示,用一个纸杯做覆杯实验,当水杯倒置时,纸片不会掉下来,当在杯底钻一小孔时,纸片立即掉下来,这就排除水的粘性起作用,大气压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下来。
2.帮助学生修正前概念,建立正确的新概念。
教育心理学把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的非科学的概念,称为“前概念”。前概念的形成源于学生长期、大量对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感知,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理解而得出的一些错误的看法。这些错误的认识都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牢固性,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前概念的影响,建立正确的新概念,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例如:水的沸腾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学生对产生水的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并不深刻理解,往往认为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就沸腾。这是学生对水沸腾的条件形成的前概念。要改正这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那就过于天真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我设置了一个实验:在盛有适量水的大烧杯内漂浮一个盛有少量水的小试管,然后给大烧杯加热。在加热的同时问学生:“大烧杯里的水和小试管里的水都会沸腾吗?”多数学生认为大烧杯和小试管里的水都会沸腾。当加热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大烧杯里的水剧烈沸腾,而小试管里的水却怎么也不沸腾,使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水温,都在98摄氏度。这时,学生不禁发问:小试管内的水温达到了沸点为什么不沸腾呢?在我分析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了正确的沸腾概念。
3.制造认知冲突,引发思维主动性。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注意和惊愕,从而产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行为,教师应留意学生的已有知识,灵活创设认知冲突情景,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在学习“变阻器”时,可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按钮,荧光屏上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种现象和例子,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不足,形成冲突,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思维的主动性,提高听课效果。
三、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一般不相同。5―7岁的孩子注意力稳定时间为15分钟左右,7―10岁的孩子注意力稳定时间为20分钟左右,初中学生为3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不能满堂灌,要将新知识及重点、难点放在学生注意力最稳定的时间讲授,以达到最好的听课效果。有专家说:“教师上课最大的技巧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初中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的思维、注意力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要根据这规律在一节课上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般来讲,课堂前10分钟为思维、注意力启动阶段,在新课引入时,应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做到新颖别致,创设扣动人心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思维。课堂前10―30分钟为思维的高质量阶段,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快速,教师应抓住此时“高强度”的特点,将重点内容的教学,以高旋律的节奏,与之相匹配,师生共建课堂活动的“谐振腔”,产生放大效应。在课堂最后约一刻钟是学生的注意力疲劳阶段,兴奋正在消退,教师应根据初中生好动的特点,围绕课题组织一些活动,进行必要的练习,适当降慢教学节奏,尽可能让学生各种器官参与,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感知。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理解力,解除思维障碍,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2]郭长江.新课程物理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
[3]梁学军.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 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整合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找到信息技术的切入点,就是要让高中学生在一个合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生物学习活动。高中生物学习内容较为丰富,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进行紧密结合,可以使高中生物学习内容更加直观与形象,使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的切入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任务的完成。
1 坚持教育理论的指导,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坚持对教育理论的指导,是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起来的重要基础。只有在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信息技术才能正确地作用于高中生物学科的发展。不管是从教学的方面来讲,还是从学生学习的方面来讲,教育理论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理念都具有正面意义,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切入,教师需要选择有效的教学理论来进行教学指导。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认知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落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使信息技术既可以服务于教师,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动与维护。教师更要加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落实,使信息技术为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开展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DNA的复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让学生在多媒体的课件基础上,进行DNA复制方法的自主探究。在正确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对信息技术进行正确的应用,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生物学习的目标与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生物能力的提高。
2 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高中教育体系中之所以具有诸多不同的学科,是因为每一个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一个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具体教学目标。学科之间知识结构与学科特点不同,使得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如语文学科,教师通过语文繁体要让学生掌握汉语言的正确使用方法,使学生用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数学,则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定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高中生物教学,是以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为前提,让学生对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中的不同现象与理论。此外,高中生物教学更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具有生物实验的水准。这样的学科特点,使得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很有必要。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实验水平,使学生在实验中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索,促进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酶的特性》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对酶进行认识,就要利用实验让学生对酶有一个具体与形象的认知。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让学生对酶的具体形态有一定的了解,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酶实验的呈现,从而让学生了解酶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然后在信息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模仿,自主动手操作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内容。这样信息技术应用切入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3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教学内容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因此,面对丰富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选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会接触到一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现象,也会接触到生活中很难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对于学生不能用肉眼观察的生物现象,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微观的生物世界,促进学生完整的生物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分化》的时候,教师单纯的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需求,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接触一些细胞分化的图片或者细胞分化的动态作品,使学生能用肉眼对细胞的分化现象进行观察。又如,在讲解《微生物在实验室的培养》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入到科学实验室内部,对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的培养方法与过程进行全面了解。以教学内容的性质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会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促进学生眼界的扩展,实现高中学生物学习积极性快速提高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促进作用,得益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微观世界与宏观教学进行结合,是信息技术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贡献。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生物教学资源的扩展以及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105)
参考文献:
[1]刘凯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125-126,129.
篇5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来分析。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育,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一)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
3.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二)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
2.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根据课堂教学民主化思想,生物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两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间接式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直接指导可以在前,起开路带头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学习作用,也可以在后,发挥点拨、解惑答疑作用;教师也可以应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结论式、不作详细指导的间接指导;教师可以讲,可以不讲,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
篇6
关键词 高中 生物 教学 导入 方法
一、高中生物科特点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有生命特征的物体。通过学习生物,可以更好的了解自然界中的万物,有利于扩展学生知识面,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学生掌握好高中生物对于以后的研究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高中生物科因为是将自然界万物的生命特征结合起来的高度结晶,因此,理论知识性比较强,知识比较抽象,这样就需要在授课时做好导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中生物导入教学的原则
1、实验性需要很强
为了做好高中生物授课前的准备工作,需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一些实验,直接更直观的演示一些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到生物现象,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2、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导入教学如果只是简单的走走形式,不但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是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做好导入教学一定要重视导入教学的重要性,需要选择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方案,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具有很强的兴趣性
导入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教学中选择一些有兴趣、学生很喜欢的一些智力娱乐活动,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为生物授课做好铺垫作用。
三、生物导学方法探究
1、结合学科特点,做好实验导学工作
生物学科是以自然界万物为研究对象,小到肉眼无法识别的微生物,大到比人类大数倍的庞然大物。以生命研究为对象,也就决定着在生物教学中需要做好实验工作,通过研究有生命特征的对象,才可以将抽象的知识更加容易的被学生掌握。在授课之前,可以先做实验,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比如说在传授“根对水的吸收”这一章节生物知识时,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看一个实验,直接将盐等物质放在黄瓜片上面,这样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有水分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到根对水分吸收现象的发生。对于淀粉遇碘变蓝实验,可以在课堂讲述原理之前,拿馒头与碘做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那这样上课就会提高质量。
2、利用兴趣知识导入法
生物学科对于人类来讲是很重要很实际的一门学科,但是生物的复杂性及广泛性决定了生物学科有时也会枯燥无味,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利用兴趣知识导入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比如说可以利用谜语将生物学科的一些知识结合起来,对于脊椎动物来讲,可以利用谜语,“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对于鸟类飞行动物,“日飞落树上,夜晚到庙堂。不要看我小,心肺肝肠全。”,讲植物时,“嘴尖皮厚腹中空,头重脚轻根底浅”,这样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竞猜,可以提供小礼品,这样就能完全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好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科的用处,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3、用实际阐述理论知识导入法
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将自然界中万物的实际特点聚集在一起,组成了生物学科这一理论知识课程,而为了更好的学习生物学科知识,需要将理论知识再实际化,通过实际将理论重新验证一编,将实际抽象出来,再整理成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更为了以后其他科学研究发展铺下了道路。对于DNA遗传基因来讲,很多学生感觉枯燥,太抽象了,没有实际意义,实际上,这对于此,可以以实际为出发点,举一个实例:“一个家庭中,女儿患有色弱遗传病,但是其兄没有患色弱遗传病,母亲也是正常的,那这个遗传基因是由母亲这边传来还是父亲那边呢”。色弱对于人类来说是很容易见到的,举出这个例子,让学生自己分析,通过这件事,学生还可以利用到其他相关事情上,比如说有的人皮肤是白色,有的人皮肤是黑色,这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呢?除此之外,对于免疫功能的介绍,可以通过实例,比如说教科书上有多少细菌,学生板凳上有上万个细菌,在学生感觉到很惊讶的同时,引出教课核心,为什么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可以健康的生长,主要就是由于免疫功能的存在,如此一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疑问、惊叹到最后顺利掌握知识。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育价值
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育,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如何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总之,教育媒体,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可以让课堂更活起来,更有生命力,更富想象力。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
(二)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
1、唯物主义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
2、辩证统一的观点。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和生物体自身结构的统一性;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生命活动的辩证统一;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正是这种既斗争又统一的各种复杂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建立了动态平衡。
3、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三)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思考、质疑:这个生物学概念是否准确、完整,有无例外?这个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有什么干扰因素?该观察结果、生命活动或生理现象如何从本质上作出规律性的解释?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生物教学中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解决教材的重、难点问题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学习生命现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概念内涵进一步丰富及外延进一步拓宽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集中思维、辩证思维等。
3、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有关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平行实验、反向实验及有关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去有意、有效、有发现地观察,如何规范、科学、有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学会完整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生物学科教育在学校科学教育中,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教育中,可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1、重视生物学科教育社会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关于价值观的社会争执、科学的伦理道德等问题,如人口控制、安乐死、库、克隆羊等问题,“打虎英雄、伐木劳模”的评价问题,从而引发讨论和价值判断。
篇8
关键词:生物;高考现状;教学对策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在2010年前全面推行。截止到2010年高考,已经有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湖南、黑龙江、陕西、吉林15个省、市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而其他省份高考依据的则是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在两种类型的高考省份中,有些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有些省份是自主命题,本文将对全国各个省、市高考方案中的生物学科考查的形式、比例、题型等方面做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一、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的特点
新课标实验版更加突出要求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考试大纲与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大纲版的考试大纲也已经向新课标的目标要求靠拢。
二、各省、市高考生物学科情况比较分析
1.考查形式分析
江苏和海南以生物单科试卷形式考查,江苏卷满分为120分,海南卷满分为100分。其他省、市都是以生物、物理、化学“拼盘”的理综试卷形式考查,理综试卷总分大多数为300分,只有山东为240分。这样的高考方案,意在引导中学生既要均衡发展,又能突出个性与特长,并借此缓解中学当中普遍存在的偏科弊病,看来以理综形式来考查是大势所趋。从三科比值来看,未进行新课标高考的理综试卷生物分值比例最低,均为72分,占总分的24%;进行新课标高考的省份中,广东卷生物科比例最高,理化生三科各占100分,生物科分值比例为33%,浙江、天津、福建、北京都是80分,占总分的27%,其余省份都是占总分的30%。从整体来看,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在整个理综试卷中,还是物理比重最大,化学次之,生物最少,但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比例均有所增加,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值得欣慰的,也体现了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们意识到了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对于中学生物教师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2.生物试题类型及命题特点
除广东理综卷有2个双选,江苏单科卷有5个多选以外,单选和非选择题是大多数省份所采用的题型模式,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试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从命题特点上来看,各省、市试题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生物教学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体现生物科学时代性,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试题内容尽量与中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3)通过概念图、装置图、实验流程图、曲线图和表格等形式,从基本、核心、重点等知识领域,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科学分析实验的能力、识图能力、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通过图表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后,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4)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能力。在各个省市的试卷中,实验部分的比例基本上都占25%左右。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对策
1.以课标为本,夯实基础
仔细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复习方向很重要。教师要吃透课程标准中高中生物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理解和把握教材,认真备课,科学设计,做好课后反思。
2.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代热点
教学中要关注社会、生活、自然的热点问题,关注新事物、新技术、新成果、新观点。2010年广东试题中的气候变暖与碳排放,江苏试题中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开发等等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这种试题的出现是对新课程的较好体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这些热点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理应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技能、方法和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分析、多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科研素养和科研思维。
4.适当训练,勿入题海
要适当增加训练而不陷于题海之中,注重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过程和思想结果的表述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对于生物学科和广大生物教师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新课程、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建立和完善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高考复习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考试模式等等,对于广大生物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2010年高考各省试题及答案汇总.http://省略/gaokao/st/sj/2010060/460269.shtml.
[2]2010各省市考试说明解读.http://省略/gkdg_6255/.
篇9
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自主学习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对教育内涵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以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面对自己平时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去克服这些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形成对自己终身有益的学习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
一、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把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导学”。认真、耐心地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进而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不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被引导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理念,进而在引导的过程中再逐渐给学生灌输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去勇敢地尝试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并不是教师绝对的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也是自主性学习的参与者,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起到对学生监督和辅助的作用。传统的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自主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便是两者的区别。
二、建立小组机制,组织学生互助学习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学习兴趣小组。因为初中生物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大多是自然界中我们比较常见的生物,这样一来,笔者认为老师可以在每天的生物课后,结合第二天所要讲的内容来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些需要实际观察操作的作业。比如第二天所要讲的内容是“花蕊的结构”,那么前一天的课后,老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都观察一种花,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种花的形状和结构描述出来,然后再经过小组讨论把意见统一。并把讨论结果形成文字,记录下来,要求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把每个同学的看法和小组最终统一的意见都交给老师,由老师对每个小组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分析和评价。这种方法切实可行,许多地区的学校都有条件来实际操作。
教师还可以定期的组织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郊游,把学生从教室内“搬”到教室外,这更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在郊游的过程中,与学生积极沟通所观察到的自然界的事物,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特点来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理解这些自然界中的生物知识。这样的学习形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乐意去自主的面对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性的作用,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操作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只负责最终的纠错和解惑,而且区别于以往学生被动地被老师指出错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这个时候的学生是非常乐意倾听老师指出的意见的。在这样一个趣味性极强的氛围内,学生能够很及时、更容易地记住很多知识。这种情境教学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下去,自主学习的模式便被潜移默化地成功推广了。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活动,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学科本身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特点,而初中的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活跃、爱动这些特点也和初中生物学科有了一个可以契合的平台。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时,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用PPT的形式把课本内容里的花朵图片、动物的组织结构等更好地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来学习新的内容,然后教师进行提问并纠错。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潜意识里督促学生更加高效、自主的学习。
四、结合本地资源,利用实验室来进行教学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学科特点结合本地资源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学生到野外去采集上课所需要用到的动植物,并制作成标本保存下来,课堂可以搬到实验室里,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和观察实验结果。在采集动植物、制作标本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辅助者来参与学习的,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可以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同时,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以后,就会贯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始终,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
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既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也是学习成果的受益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学习的作用。时代在不断的革新,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老师一味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青年学生是一个时代的希望,如果学生的创造力被扼杀在了萌芽之中,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这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当下我们就要勇于去开发和完善自主学习模式,并积极推广自主学习模式,让它为这个闪光的时挥出更大的能量,让更多的适龄学生受益。
六、结束语
自主学习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孩子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压力、一种包袱。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素质地培养,更可以保护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部门也应该适应时展的需要,适时地改革教育体制,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单联强.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J].考试周刊,2010,(56).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水平日益更新,生物技术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生物技术的使用,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实际影响,在高中教学中,生物学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受到学生欢迎,大部分学生意识不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不具备学习生物主动性和自主性,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生物学科的发展收到了严重阻碍。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论证
1.生物学科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进行服务
传统生物技术大多是以酿造技术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且在我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人们通常会借助相应的生物技术来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生活需要借助科学技术作为其发展的有效动力,而生物学科的发展更是这样。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将基因工程作为其核心标志,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都能看见它的身影①。
生物技术是来自生活中的切实需求,而其又为生活进行服务的。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医药行业中生物技术应用的范围最广,其效果也特别显著。因此,生物学科和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是保证高中生物教学能够具有生活化的基础。
2.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教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具有轻松、愉快、宽泛等特点,能够有效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一种真正能够让学生进行“活”、“动”的教学模式,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学生善于发现、认真研究以及亲身感受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生物教学质量②。
二、生活化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1.从生活角度上引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但是这些知识点相应较为乏味并且枯燥。如果教师生物学科知识理论进行紧密结合以后,再进行知识的导入,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始教学:“假如有一天你在森林里迷路了,周围并没有人在居住,而你只带了一些玉米和一只鸭子,同学们可进行思考一下,怎样的出发才能获得所需的能量,进而走出去。”这一事例与生活紧密相关,进而调动学生讨论的热情。
2.将生活引进课堂中去
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生活就是课堂,因此将生活化引入到课堂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课堂中所有问题的提出都要在生活中寻找例子。例如,在讲解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的内容时,就以在生活化中进行讲课,为什么洗衣服的时候使用温水浸泡效果会比较好?或者是为什么人在发烧时会感到没有胃口等?然后教师再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是由于温度会对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3.将课堂引入到生活中去
高中生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生物学科的实践和检验。进行生物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生活质量。因此,生物课堂不光是要包含课堂,还要对其进行有效拓展,而这一拓展范围就是生活。这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观察,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对社会进行的服务,去解决和处理实际存在的问题③。
三、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进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去,不仅能够充分实现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还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创新,进而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轻松、宽泛、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使教师成为生物教学的引导者。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一定积极作用,从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其次,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来源生活、回归生活的自然规律,而且还有效增加了生物理论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生物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
最后,将生活化模式运用到高中教学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教学的实际情况,即:教学态度生活化、教学语言生活化。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进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真正的朋友和家人④。
结论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符合现阶段生物学科的切实需求,也是生活的真实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表现形式。然而,对于生活化的研究和探讨,还有一定不足和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进而有效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注释】
① 周逸红.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以“蛋白质”的教学为例[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2):32-32.
② 李其华. 浅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作用[J]. 教育界,2014(29):142-142.
③ 李洪亮.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 南北桥,2014(5):52-52.
- 上一篇: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规划
- 下一篇:企业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