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石油;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性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石油行业涉及面很广,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石油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石油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必须严把安全生产关,这样才能促进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石油企业没有深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相应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安全隐患预警机制,石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这其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用对其安全生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石油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聘用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去保证安全生产,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安全生产对石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1.1、生产方式的安全性。现在我国的石油企业采用的是大型化的生产装置,这类大规模生产连续性又很强,如果出现了安全问题,对企业的整个生产都会造成破坏性影响。
1.2、原材料和产品的安全性。石油行业是特殊的战略性行业,石油生产所需的各种能源、燃料、成品、半成品都是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强的物质,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必然会酿成巨大的灾祸,给企业生产和员工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1.3、动力能源的安全性。石油企业生产需要热源、火源、电源的交织运作,这些都是极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种能源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企业的生产就缺乏动力性的保障,会导致火灾或者爆炸事故。
1.4、工艺条件的安全性。石油生产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对生产工艺技术的运行条件要求十分严格,如果人为操作不当的化,也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严重会导致灾难性事故发生。
2、石油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顾此失彼,重“知”才轻“能”才。存在着只有从正规的院校来的知识分子才是人才的观念,因此,实际工作中“知”才和“能”才方面对待的差别很大。
2.2、忽视或者无力顾及员工素质对企业安全与生产的影响。个别企业要么是看轻员工素质的作用,认为只要强化管理就能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要么迫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压力,无力顾及该项工作,因为抓该项工作,既要投入,又有工学矛盾,而培训的效果又不能立即显现。
2.3、缺少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由于抓经济效益的呼声盖过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抓人才培养或考评鉴定工作中用“暴风骤雨”式的工作方法,“一阵风”现象较为普遍,缺乏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2.4、激励员工成才和成才后使用机制不健全。有的企业因为怕有能力的员工流失,不敢鼓励员工去参加考评鉴定,更有甚者,压制员工成才,以确保所谓的相对稳定。
2.5、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因素影响,石油企业存在着生产职工理论基础不足,文化水平较低,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相对较为缓慢,技能提高的空间有限等问题。另外新进员工虽然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然而长期受到当前教育模式的制约,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尚未转变为生产技能。随着员工队伍新老更替,用工机制的灵活多变,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匾乏的状况尤为突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随着石油企业的深人改革,对生产一线的职工的工作效率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生产一线员工的胜任能力需要提升,其中尤为关键的是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无论是当前,还是放眼未来,拥有高技能人才都是企业致胜的法宝、。
3、加大对石油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的措施探讨
3.1、积极引进高技能人才
石油企业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充实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从而有力地保证石油生产安全。企业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技能人才招聘机制,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评定准则、人才素质、专业技能、薪酬福利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从而为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奠定政策基础和保障,进一步确保石油安全生产。
3.2、注重内部高技能人才培育
企业不仅要注重引进高技能人才,更要注重在企业内部培育出高技能人才,进一步保障石油生产安全。内部培育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是对高技能人才能力的提高,二是从企业技能人才队伍中选取出更为优秀的员工,并采取“师传徒”的传统培养体制进行,进一步充实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样不仅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操作出错率,减少安全事故。
3.3、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石油企业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
促使其操作技能赶上技术的发展步伐,减少由于操作不娴熟而引起的石油生产安全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石油生产技术的逐渐发展,“高效率、高利润、安全、环保”是石油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但是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目标的实现。另外石油行业技能人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能培养体制不很合理,组织高技能人才进行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操作技能,并培育一批年轻的高技能人才,避免年龄断层造成的人才短缺。经过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从而防止由于生产操作过程中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而造成停产甚至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可以从技术上确保石油生产安全。
3.4、注重思想教育
企业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安全事故的出现常常是由于员工责任意识的薄弱引起的,对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责任意识教育,使之深人懂得自己岗位的职责及重要性,主动、细致地完成自身职责并积极引导一般员工干好本职工作,从而避免由于责任意识的缺失而引起的事故。
总言之,高技能人才是石油生产安全的坚实保障,从各方面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各项素养,才能避免石油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增强高技能人才整体素养对于石油生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在创造社会财富、推进安全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而石油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更是担负着十分重大的使命;要实现石油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抓好安全培训、提高石油职工安全素养就成为关键。实践证明,职工安全素养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组成的,单纯注重提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必须进一步丰富安全培训的内涵,将安全思想、安全技能、安全责任、安全法律法规、安全习惯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全面培训,才能有效提高石油企业职工的综合安全能力,为我国石油事业、石油行业、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尚铁良,李宁,王霏.浅析高技能人才对石油安全生产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4,05:76-77.
[2]张易成.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探索[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43-44.
[3]张轩峰.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112-113.
篇2
这里所说的“电器”是指家用电器及各种电讯、电力器材:"压力容器“是指锅炉、氧气瓶、煤气罐、压力锅等高压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是指烟花爆竹、雷管、民用炸药等产品。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明知是上述产品而销售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未构成犯罪的,按照<产品质量法>第37条的规定处罚。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上述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是犯罪行为,按照新<刑法>第146条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金。
篇3
1.1生产中安全防护不完善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对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机械和设施的防护不够,而且很多设备均未按照合理的规定进行设置;另外主要负责单位对安全防护不重视,施工单位也在施工过程中投机取巧,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和监督管理;以上在安全防护方面的问题都对生产人员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进而严重影响了所造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年限,对以后的建筑使用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1.2对建筑生产安全认识不足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认识不足。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高度的安全意识;但是现阶段在我国不仅领导对建筑安全问题不重视,而且员工也上行下效,对安全问题忽略无视,这些都导致在安全生成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安全问题,对建筑本身也是一种隐患。且在政府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这种不良现象。
1.3安全和教育培训不够由于生产一线人员以农民工为主,这部分人员的安全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安全认识培训和教育。一方面领导层的未对该部分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让其了解在施工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这些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和技术水平欠缺,很难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1.4工程主要负责单位对建筑安全生产缺乏足够重视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未形成相对正规化的建筑负责制度,这样就导致了经常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采用层层分包,以包代管的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在承包的过程中,上级生产单位关心的是施工进度,而对施工质量要求甚少,甚至是从不问津;而下级生产单位为了敷衍上级所要求的施工进度,会极大限度的压缩工程质量,造成欲速则不达的现象;这样,在缺少应有的防护措施和装备的情况下,建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就不可避免,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在建筑行业形成不良的生产影响。
2建筑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
对以上存在的建筑生产安全现状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2.1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问题应该首先从基层抓起,主要生产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和规范的建筑安全讲解。让施工人员明白建筑安全与自己息息相关,加强生产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如何保护人身安全的学习以及对生产现场危险因素的辨识。在培训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让施工人员了解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2.2加强生产安全防护措施首先要加大对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进行安全防护,提高每个环节和员工的安全等级;其次,对进入生产现场的各种防护设施,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应按照设备的标准使用方法进行施工,杜绝不合理放置设施和不合理使用现象。
2.3加强生产现场安全为了避免高空坠物、机械伤人、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生产单位需要注重高空作业、机械设备、电气电路等方面的检查。生产单位要对施工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产品进行严格的处理。对生产现场的设备和设施的放置进行规范化,及时纠正不良操作程序,在规定地方设置安全防护标志,对于作业现场的进出口、楼梯口等重点地方要进行重点防护。
2.4明确和落实安全责任度建筑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事故负责制度,从严抓起,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分工,责任到个人;对出现严重的违规的事故,应及时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对责任人进行严格的处理,这样才能建立起来良好的建筑安全制度。
3结语
篇4
关键词:概念 问题 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国的石油公司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其安全性和生产问题成为群众和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当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主要集中在生产现场,其重点是作业的标准化和管理的标准化。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生产现场的规范管理体系和机制,强化重点项目的安全管理,逐步加强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人、机等的全方位的有效持续监控,以保证企业作业环境和机械设备的状态良好,实现事事标准明确、时时监控有效、处处管理规范、人人职责清晰的企业生产模式。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指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二、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人员缺乏有效的自我防护意识
目前,在许多的企业工程作业中,作业人员的受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作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缺乏相应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其自身的安全防护技术不高,思想上还因安全意识的缺乏出现怕麻烦、走捷径的侥幸心理,结果不知不觉中产生违章,这就使得作业人员在工程项目作业过程中,不能充分、有效的对自身进行安全防护,造成安全事故的多发。(例如:石油钻井作业中,有一次简单吊钻杆上钻台过程中,因作业人员为了省时、省事,不遵守吊一根钻杆上钻台的规定,而是两根梱绑一起起吊,结果起吊途中有一根滑脱,砸伤场地上的作业人员)
2.缺乏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目前,在我国众多企业当中,虽然大部分的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在有些细节的地方仍然不到位、不完善,另外制度长时间不修订,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新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由于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安全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将所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进而造成生产作业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和落实;操作员工遵循的安全标准已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危害,给工程的作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
造成工程作业中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监督部门及人员没有严格、认真的对工程作业的安全性进行全面、仔细的监督和控制。有些监督部门及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的认识不足,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工作过程中态度散漫、消极,不能积极、主动、有效的对作业工程开展安全监督工作。再加上对安全管理相关配套设施的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监督工作的不到位。(例如:在一次石油钻井设备拆除铺台过程中,因安全监管人员帮助其他作业人员去干活,没有认真的对这起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指挥,铺台下撑杆销子被打掉时未及时发现和制止,使铺台上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事故)
4.缺乏强有力的安全管理基础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基础上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
4.1作业中的安全防护用具、防护技术、机械设备等较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其作业安全的工业化、定型化、标准化程度低。
4.2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参差不齐。
4.3对安全的技术研究工作薄弱,安全科技的成果应用滞后,缺乏能够有效的解决工程作业安全问题的关键性技术。
三、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措施
1.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
企业要加强领导,提高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的认识,将安全生产意识贯穿到整个工程项目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中去。同时,还要树立人本思想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在生产过程中牢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保护措施。企业应携手相关的政府主管单位在生产安全上统一思想,相互协作,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和核心工作来抓,牢固树立生产安全无小事的思想,重点关注和管理企业生产中安全方面的情况,避免和降低生产现场发生大的安全事故率,从而降低企业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在经济上的损失,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
2.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的标准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要根据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的相关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具体措施内容如下:
2.1建立集管理、生产、监督三位于一体的企业生产现场的标准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促进和引导企业在全面落实贯彻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程以及标准的同时,完善和修订原有标准和制度, 建立全新的企业生产安全标准,从而形成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2.2建立企业生产安全责任制度。企业要根据具体的项目生产情况,明确生产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个人员的生产安全责任和义务,量化生产安全的标准和指标,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
2.3企业要严格贯彻和认真落实已制定的安全生产标准,并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上来。
2.4建立标准化的企业生产安全监督机制。企业要制定和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对生产作业人员的工作安全性进行严格的业绩考核和评审。同时,还要规范和纠正生产作业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5企业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作业,如管理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操作标准化、人员行为标准化等,使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在从事每项工作时都能按标准来办事。
3.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投入
企业要加大在生产作业安全上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通过购进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设施,提高项目作业的安全系数。同时,还要及时的更换和淘汰落后、过时的安全设备,对损坏的安全设备设施进行及时、全面的维修和养护,以保证安全生产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工作状态。
4.对高新技术成果的运用
企业要紧跟时代变化,加强对当前安全生产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和利用。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项目生产作业中关于安全生产的高新技术成果也越来越多,其生产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企业要积极地了解和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设备,积极的将安全生产业界中的高新技术产品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作业中去,以用来提高项目作业的生产安全系数,保障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
5.强对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素质培训
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工程项目的一线生产作业人员的文化层次和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其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技能不完善等特点,给生产作业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定期的为他们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生产作业中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自身防护能力和业务素质水平,打造一支安全意识强、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化的生产人才队伍。
篇5
关键词:乳化炸药 生产技术 五人生产线 思考
中图分类号:TP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034-02
1 乳化炸药生产现状
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乳化炸药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已基本成型、成熟。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随着民爆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民爆行业技术进步指导意见的具体实施,均要求民爆行业进一步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尤其是民爆生产企业面临新一轮的企业重组,对生产布局、生产技术、产品品种将有一次大的调整。其中,乳化炸药的生产能力将有所增加;生产技术也将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目前面临着产品技术更新换代的局面,而生产工艺、设备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2 乳化炸药生产技术
2.1 乳化炸药水、油相的准备
目前大部分乳化炸药生产线的水油相制备,采用搅拌式蒸汽熔化罐来制备与贮存,也有部分企业采用集中制备后压力管道输送的方式,当前硝酸铵水溶液在工业炸药中的应用,因其具有减少炸药生产工序、减少噪音与粉尘污染、节能降耗、减少生产线定员等经济与社会效益,已成为民爆行业力推的发展方向与生产模式,有一些生产企业已经采用该项技术,但此项技术受运输距离与运输保温安全的制约,不可能在所有生产企业中使用。
2.2 乳化炸药生产工艺现状
乳化炸药生产工艺技术由水油相物料的定量控制、乳化、冷却、敏化、装药和包装等内容组成,在乳化工艺技术发展过程中,生产本质安全、生产冷却的高效性、敏化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始终贯穿其中。
2.2.1 生产的本质安全
乳化工序是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序,乳化器是关系到乳化炸药质量与生产安全的最重要设备,是最需要也是最不容易解决将质量与安全如何平衡、互补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手段。在乳化器设计时,也最容易走入误区:为了提高炸药产品质量,忽略了安全,如把乳化器功率加大、转速提高、间隙减小、定转子组数增多等危及安全的技术措施,而为了安全,忽略了乳化炸药的产品质量,如把静态乳化用于生产商品炸药。
我国乳化炸药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于乳化技术的认识,实际经历了两个过程:初期,大家只是认识到采用什么样的乳化器才能确保提高炸药产品质量,而对安全因素认识不够,因此,当年采用的乳化器以小间隙、小产能的胶体磨为代表。为了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有些企业用大功率、高转速的乳化器,从而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造成了2006年前的多次大爆炸事故。在这些事故中,不管是否是天灾人祸,都无法与乳化器的不安全性脱离干系。从而,大家对乳化器的认识进入一个新阶段:高度重视其安全性。民爆行业为此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乳化器的专项安全保证措施的文件,有效地扼制了事故发生,保证了近几年来乳化炸药生产安全。在这一阶段,对乳化器的安全性给予了高度重视,效果是显著的,但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以“一级乳化器”的问题为尤。
自从行业下达要求在乳化炸药中使用“一级乳化器”后,各科研单位纷纷出台了一些满足“一级乳化器”的技术手段,但在实际实施中,普遍遇到一个问题:使用一级乳化器时,炸药产品质量有所下降,贮存期有所缩短,尤其是殉爆距离和煤矿型炸药的各项性能,特别是在产能超过2.5吨/小时时,性能下降尤为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级乳化”比“二级乳化”少了一个“危险点”,有利安全,然而从乳化机理、产品质量而言,不符合生产实际,乳化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乳化剂、乳化设备、工艺参数是影响乳化质量的关键因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降低乳化级数、降低对物料的剪切强度,乳化效果会大打折扣,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当初制定“一级乳化器”政策时,乳化产能普遍在2.5吨/小时以下,故采用一级乳化器是可行的,而现在产能普遍在提高,再坚持用一级乳化器,对生产安全与产品质量会带来新的隐患。
而事实上,目前一些单位为了应对“一级乳化器”的政策要求,采用了一些不太适宜的技术措施:
(1)在同一台乳化器内,将定转子组增加,事实上是将几级乳化器串起来,造成乳化器内部结构更为复杂,转子轴更长,更不利于安全。
(2)将定子、转子的结构设计更为复杂,定、转子上用以剪切的“齿”更多、更密。
(3)乳化器结构设计、显示参数与实际不符,比如有些乳化器标明有效容积小于5升,实际容积却大于5升,更有甚者,将小功率电机铭牌贴在大功率电机上。
(4)个别工厂在使用一级乳化器时,遇到炸药产品质量问题后,有意将乳化器某些参数给予调整(如提高转速)。
等等这些做法有违于采用“一级乳化器”的初衷,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后果,可能比采用二级乳化器更不安全。
因此,“一级乳化器”的政策应根据目前普遍采用大于2.5吨/小时产能的生产线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而不应强制要求所有乳化工序都必须采用一级乳化器,应当与粉状乳化炸药生产对乳化器的要求一样。
乳化器选用及级数应从本质安全入手。具体来说,应从乳化器的内部结构上下功夫,建议采用:大产能、敞开式、大间隙、小功率、低转速、无泄漏密封、升温小、定转子结构简单,转子轴短、易于清洗等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而不宜片面强调一级乳化与二级乳化。
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组织错误;防控措施
引言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在不断扩大,煤炭作为传统的重要能源消耗,近年来开采量也在不断增大,伴随着煤炭开采的就是经常发生煤矿事故。中国工矿企业安全事故中煤矿事故是最高发的,破坏力和影响也是极大的,尽管生产技术及安全设备都有相应改进与提升,但还存在许多组织错误问题,需要我们对其组织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相应的管理方法。
1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常见组织错误
1.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煤矿管理有着自己的安全制度,但中国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仍然很不完善,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权责制度方面有一定缺陷,在划分和落实的规定上,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缺少相关的制度;其次,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生产安全管理文件有了,但是在执行上,以及安全责任的落实上还存在不足,有些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更是形同虚设;最后,一些私人开采的煤矿对安全制度的漠视,缺乏安全制度的约束,会导致安全管理制度对其没有产生组织作用,而且对煤矿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意识产生误导,从而造成员工在安全技术管理和安全开采上十分松散。
1.2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基础较差的情况。第一,煤矿企业老板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只注重开采速度,对安全管理工作却重视不足,导致安全管理投入不足,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第二,煤矿开采人员缺乏一定的保护意识和防护水平,并且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偏低,导致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违规操作等问题,给地下矿井生产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第三,煤矿生产环境都比较复杂,一般处于矿山及地下井,与外界的隔离性强,且开采时间长,空气质量差,单调、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造成疲劳感,煤矿开采人员一旦出现疲劳工作,所形成的安全隐患是可想而知的;地下矿井作业环境条件较差,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等大量存在,不仅影响生产进度,对生产人员的安全也有极大威胁。
1.3安全预防管理工作不足
虽然中国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规范设置标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是非常滞后的。主要体现在:中国在衡量煤矿承构架载能力安全性水准指标方面大多情况下仍然选择分项系数或者安全系数,对于地下矿井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在开采工程的防震、防爆等灾害的规范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预防工作不足,事故隐患严重。主要表现有:一是安全、工商、消费、公安和质监等部门对安全质量监督力度不够,在煤矿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严格要求和标准设置相应的安全预报预警系统,导致对一些安全问题的出现不能及时进行掌控,有些煤矿企业虽然配备有安全设备,但是疏于维护和管理,致使这些设备不但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二是安全预案的制定缺失,在事故发生时缺乏有效应急指导,大量的安全事故表明,在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中,如果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启动安全预案,那么可以有效地对安全事故进行控制,还可以有效地减小事故的影响范围及造成损失。
1.4安全保障措施不足
煤矿生产往往环境复杂、工作条件差,安全保障措施是确保人员安全生产的基础。但在一些小型或者私人煤矿中,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安全生产保障条件差。具体来说,一是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保障措施没有确认的情况下就进行生产作业,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对地下作业相关的安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进行排除,对于系统的一些主要设备没有进行定期检测、检查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还对一些老化的、落后设备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更换。
2加强煤矿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煤矿工程安全制度,确保安全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保障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首先,煤矿生产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指定专员负责把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其次,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上,企业应加大力度,宣传安全措施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让生产人员都去熟悉开采的技术标准,认识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得到有效发挥,并且约束员工的行为,让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最后,应该让煤矿生产企业的高层作为安全监督员,下到一线去培训员工的生产技术和安全理念,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安全决心。
2.2加强矿井现场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监管,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第一,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通过落实责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操作水平,规范生产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例如可以通过煤矿生产企业一名高层到达生产现场与生产人员一起进行生产;第二,加强安全性结构材料的监管,确保通道质量;第三,加强煤矿生产设备、安全设备的管理,确保生产能够按规定程序顺利进行。对煤矿生产现场进行全面监管,实现现场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作用。
2.3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计划,确保事故损失最小化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于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意外事故可能产生的损失,因此,要加强煤矿企业安全防范,就要制定科学的、可执行性强的安全事故计划或预案。第一,煤矿生产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计划和方案;第二,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要准确及时地启动安全事故应急方案,以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和控制;第三,要重视对应急预案的评价,客观公正的评审,联合相关消防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安监部门共同评价,确保预案的科学有效,落实安全预案真正的价值,才能够为应急预案以后的实施和改进提供依据。
2.4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煤矿开采现场的环境及工作强度给煤矿安全带来的安全隐患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开采过程过,煤矿企业应该尽量改善生产条件,实行人性化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一方面,煤矿企业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管生产人员的状态而持续工作,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还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地下地质、空气质量和工作强度等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实行人性化管理,以确保生产安全。
2.5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生产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是重要条件,所以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管是生产安全还是人身安全,人员都是实施的主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障。煤矿生产企业应召开安全培训,并将安全和生产培训持续化,同源全体人员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例如在新员工入职的时候以及下到生产前线的时候可以开展企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指导。
3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是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保证能源开采安全的重中之重。因此,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意识、制度、技术层面的控制来把控煤矿安全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屈文涛.完善煤矿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措施[J].现代矿业,2015(6):199-200.
篇7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生产,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生产高效、安全运行,提高我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公司于2009年12月26日生产以来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公司生产于2010年3月27日结束。现将我公司2010年第一季度安全生产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建立、完善长效安全机制
(一)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成立
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生产后以总经理为组长,生产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科室、车间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安全生产的领导、检查、事故处理工作。一旦人员发生变动及时下发文件进行更改。
(二) 生产安全科的设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要求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科,配备了具有安全资职的专职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为:(1)组织制定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督促、检查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3)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4)保证公司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三) 各级安全责任制的建立
为保证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做到全员参与,制定了从总经理到员工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总经理为本厂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对公司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公司各级部门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负责,向各自的行政领导负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参与。
(四) 签订了各级安全责任书
根据元阳县人民政府、南沙镇镇政府与公司鉴定的《安全责任状》相关内容及要求,结合我公司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对2010年度安全生产实行目标管理,分解落实到各生产车间(科室)。公司与各生产车间(科室)负责人、生产车间(科室)与各班组和关键岗位、生产车间(科室)与岗位承包人签订安全责任书, 农务科榨前与各乡镇驾驶员员签订了安全运输合同,并根据《2010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和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对各车间科室进行量化评分考核。
(五) 安全生产检查监督、机制的建立、落实
制定了安全文明生产检查制度,成立了检查小组。
1.每月定期对全厂范围内设备整机、危化品管理、消防、清洁卫生、岗位人员操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最后形成检查报告予以通报;
2.本季度共进行了三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出版了三期安全生产通报;
3. 2010年度生产的过程中我公司无重、特大人员和设备安全事故。
4.加强对运蔗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整个生产期间的运蔗过程中运蔗车无任何安全事故。
二、具体安全措施的实施
针对安监部门和我公司自检自查存在的安全问题,我公司根据实际现状积极整改,具体措施如下:
(一) 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
为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使员工安全生产意识逐步得到加强,我公司在生产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
1.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种安全知识培训:
(1) 2009年度参加由县安监局组织的安全资质证培训3人;
(2) 2009年度参加由县安监局组织的电工操作复审换(取)证培训8人;
(3) 2009年度参加由州技术监督局组织的水处理工审换(取)证3人;
(4) 2009年度参加由县安监局组织的从业人员资质(安全生产法规、危化品管理条例)证培训37人;
(5) 2009年度参加由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白砂糖检验培训及微生物检验人员上岗取证检验培训学习5人;
(6) 2009年度参加县公安局组织保安人员上岗安全培训4人;
(7) 2009年仪表维修工培训取(换)证4人;承压电焊工培训取(换)证2人。
2. 公司组织培训
(1) 2009年检修开始,组织公司全体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设备安全防范的培训,使员工增强了安全的意识,基本掌握各种安全的操作防范知识,掌握了在紧急情况下怎样正确预防与处置安全隐患,同时让员工加深了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培训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充分验证了潜在事故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为生产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工作。
(2) 检修期每周五下午集中或分部门组织员工进行设备维护、操作安全知识、英茂管理制度等相关安全知识培训;
(3) 开榨前由部门组织对季节工进行上岗前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严格要求按各相关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操作;
(4) 以黑板报式刊登各类宣传资料、文章,内容涵盖交通、食品、消防、环保安全等相关知识;
(5) 外聘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到公司对员工进行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维护保养等安全知识现场培训。
(6)生产期间要求各车间科室每周日调班时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培训会议,总结上一周的生产过程以及下一周工作中应该注意和加强的问题。
(7)生产期间公司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3次,对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给予立即整改。
(二)设备安全操作管理
为减少设备安全、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生产设备及操作严格控制:
1.制定《岗位通用安全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岗位操作规程》;
2.做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要求按各相关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操作;
3.对特种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委托州特种设备安检所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报告积极进行整改。
4、在生产过程中公司安排生技科调度监督各班组的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加强和规范安全操作的执行力度,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生产。
(三) 隐患整改内容
针对生产期间自查和相关职能部门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榨季生产至生产结束我公司结合实际进行了整改,内容如下:
1.增加压榨车间核子称辐射源保护罩、隔离警戒线及警示牌;
2.对生产车间带有安全隐患的排水沟、操作平台、传动设备、过道等增设了安全防护栏;
3.根据消防安全需要对公司失效的灭火器材充装和增加了相应的消防设施;
4. 对生活、生产区存在安全隐患的照明、设备电源、仪表线路进行整改,规范布置;
5. 购买高空作业安全带,规范高空作业;
6.购买安全帽,强制执行员工进入作业现场、上下班配带安全帽;
7.规范作业现场设备堆放,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8.规范进入公司内机动车辆的停放;
9.对生产车间存在安全被盗隐患的门、窗进行修复、加装防护栏;
10. 规范员工住宿楼管理,禁止过道阳台乱摆杂物、花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11. 对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地方增设安全获救警示标识;
12.加强对运蔗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严禁人货混载,整个生产期间远蔗过程中无安全事故;
三、存在的问题
2010生产过程中通过检查和整改存在的问题,说明我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的工作:
(一) 管理制度的落实有待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二) 相关安全法规的学习、理解、认识不足;
(三) 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有待完善;
四、2010年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一) 继续完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现场管理;
(二)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各级员工安全意识制定第二季度培训计划如下:
1.锅炉车间司炉工培训换证13人;
2.电力车间电工培训换证16人;
3.压榨车间行车工培训换证7人;
4.锅炉车间水处理工培训换证1人;
(三) 加强自检自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积极的整改;
(四)做好2010年度各车间的检修计划和材料计划。
(五)2010年1月至今我县持续干旱,我公司积极响应落实县政府的抗旱号召并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要求公司员工进入公司煤场不准吸烟,若在厂区内和车间内发现烟头,请立即踩灭扔入垃圾桶;
2.落实公司清洁卫生,特别是传动机器设备和电动车床油箱附近要随时清理和加强防火;
3.安全科会同电力车间定期对全厂电源/电线等进行排查,一经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希望公司所有员工提高防火意识和灭火技能。
***糖业有限公司
篇8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1.当前化工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现状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完善,许多化工企业的施工设备逐渐向复杂化、大型化方向发展,由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味注重经济利益的发展而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问题,导致安全化工事件频繁发生。有资料显示,在我国化工类事故发生的情况在逐渐增多,而且给环境包括生态平衡都带来很大的影响,进而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也造成巨大损失,对于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加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改善与提高,从根源上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
1.2存在问题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许多化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行业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制定符合自身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建立起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员工生产过程中实际操作要求过于宽松。有的虽然制定了安全规章制度与生产工艺规程,但由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执行不力、管理欠缺等现象,促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作为生产易燃易爆产品的化工企业,必须要有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相关管理制度,只有落实好规章制度,才能督促大家执行和遵守。生产设备过于落后:目前,企业仍采用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制造的生产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由于生产年限较长,加之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不到位,使得这些生产设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作为生产制造行业必须严把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为企业购置新型的生产设备,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原料不安全因素:化工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多属于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的物质,这些原料一但在生产使用中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火灾、爆炸、烧伤或中毒等事件。人员因素:生产人员是企业组成的重要部分,在化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件中,多数都是由于生产人员操作不当或是疏忽大意造成的。企业生产管理人员要时刻坚持按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办事、牢记安全生产知识和重要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产人员的监管或培训,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生产人员实行必要的惩罚措施。
2.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煤化工企业发展的根本,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对煤化工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不仅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直接影响,对社会改革发展也起到一定带动作用。为了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须大力开展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工作,这既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自身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因设备出现问题或是员工的疏忽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化工生产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国家环保部门或是安全生产办公室、行业协会等对化工生产进行良性制度的设立和有效的监管。另外,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保障和关键,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化工生产的优势,确保装置设备长期、连续、安全的运行,加大对化工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争取能尽快的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3.实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坚持安全生产的四项原则
加强安全意识:在企业日常生产中,向全体员工灌输安全生产的意识,强化安全知识和教育,在生活工作中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我防护技能。安全意识是企业生产和管理人员判断自身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的标准,也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加强安全责任: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建立分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传递落实到生产小组,由小组负责下传给每个员工,通过这种方式明确落实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安全制度。另外,可以加强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作用,从宏观管理上做到有效监管,一但发生安全事故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这种方式可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高度认识。加强安全制度:根据本单位的生产情况,结合《安全生产法》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规,将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生产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对生产和管理人员进行约束和规范。加强安全投入:企业在生产上要加大对设备设施的投入,确保安全经费落到实处,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及时进行购置或技术改造。
3.2坚持标准化作业的开展
通过对当下作业过程和作业流程的研究,站在主动控制事故的角度上,以安全为重心,将作业中的宝贵经验充分总结,将违规作业的习惯性彻底剔除,统一指挥多人作业,满足生产和质量管理,为了达到安全高效和省时省力的生产目标而优化标准作业流程。
3.3严查故障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
建立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在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查处违规行为,降低事故的发生。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设备的种类繁多,事故隐患具有隐蔽性,致使好多安全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处理而造成悲剧。为此,要狠抓隐患整改,消除设备的不安全因素,认真做好各类安全检查,消除存在的故障危险和隐患,还要做好排查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排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薄弱环节,对发现的故障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作者:柳永军 单位:陕西榆林凯越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乔祥祺.浅谈如何搞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J].山东工业技术,2014(13).
[2]陈勇.在化工企业日常生产中如何实现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15(24).
篇9
关键词:安全;技能;意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生产过程中,要求的“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其实是对劳动者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要求。生产一线的职工,经常处在被能量驱动的动态物体之间操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受到伤害。人们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制定了各种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但是要使人身伤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若没有职工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再好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也难以奏效。因此要保证安全生产,各级领导和安技部门还必须重视和提醒职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1、职工自我保护的涵义
职工自我保护是职工在进行操作和其他活动过程中,能自觉的按主、客观条件,预想和考虑可能出现的险情,同时能作出消除、缩小险情和避免险情伤害的反应。
这里所说的自我保护,不只是指感觉器官感觉到疼痛所作出的本能反应,而主要是指充分发挥人特有的高级思维能力的作用。职工能否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在很的程度上取决于自我保护的能力。所谓自我保护能力,就使职工对所在岗位的危险程度的辨识和认知,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的判断以及能否及时正确处理即将出现的危害的能力。
职工的自我保护范围,不仅包括在生产区域为生产所需进行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包括生产活动以外的诸如文体活动和生活活动。
2、职工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统计资料表明,工伤事故的伤亡者中所发生的事故中有70%~75%是由于操作者违章作业造成的。由此可见扎实搞好企业职工的自我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在生产过程中,不违章作业,不冒险蛮干,加强自我保护首先对自己有利;其次从社会影响来看,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细胞,安居乐业的家庭生活是大家向往的,而一个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在生产事故中致残或死亡,对这个家庭是致命的打击。工伤事故还将打乱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严重影响生产持续、稳定运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搞好自我保护的前提条件
这里所讲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何加强自身的判断和思维。人们通过生产活动的时间,对生产过程、操作方法、作业程序、机械设备性能、作业环境条件的恶劣等有所了解,产生了感性认识,通过思维、推理、判断得出怎样做才安全,怎样做不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哪些作业应该怎样进行防护就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等等,这些结论和认识就形成了自身的意识。这种意识并不是先知先觉的意识,而是一种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避险的本能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虽是安全生产中看不见的防线,但却是地道而且是最重要的防线。因此,搞好职工自我保护必须首先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要提高职工对人的价值的认识。要让每个职工都认识到,每个人不是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的。每个人都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重视安全、珍惜生命,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其次,要认真学习掌握安全技术知识。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是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有些人不重视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只是凭感觉做事,这是非常危险的。做好“四类”人员的安全培训,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新进厂人员必须做好“三级安全教育”,了解危险要害部位,掌握岗位操作规程,杜绝“三违”作业,提高安全技能,逐步形成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
4、搞好职工自我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是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要自觉遵守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要求,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否则就会发生事故的风险。例如原化工生产四十一条禁令,包括进入厂区十四不准、操作工六严格、动火作业六大禁令、受限空间作业八个必须、机动车七大禁令等,这些规章制度,是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每一名职工,都要高度重视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因为这是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工作中,要按照作业特点和环境要求,配备恰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并保证正确使用,从而避免受到伤害。因此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对保障劳动者个人的安全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篇10
1.1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即煤矿的生产运行过程中,能够对职工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能够对生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不稳定因素的基本来源;煤矿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当中,造成安全事故的起因即危险源,危险源在煤矿企业的建设、生产、改造等环节中均存在。因此,在煤矿企业的风险预控管理中,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是最主要的内容。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时,要对煤矿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做好危险源的分类工作,并且参照危险源的特点,依靠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因素的支持对危险源进行检测[1]。
1.2安全风险的评估
完成风险源的辨别工作后,就需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的可发生性及会造成的损失进行评定,并对风险的等级进行划分。考虑到管理对象及风险等级,可将管理的措施及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编制,进而完成风险管理的规划。煤矿企业需将编制完成的管理规划向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上报,之后由各科室的管理人员及现场的操作人员对管理规划进行改进、补充及完善,以双向反馈、审核、修改的方式对管理规划进行查缺补漏。需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生产运行过程中,一些生产活动会根据实际情况出现变化,因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等工作均需要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进行实时调整,以此保证管理工作呈现螺旋上升趋势,并将PDCA管理模式很好地体现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2]。
1.3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完成危险源识别的工作之后,就能很好的确定管理对象,之后根据管理对象和的特征,对相关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进行规划,以此对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消除,进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制定管理标准的过程当中,需以国家及煤矿行业的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为基础,根据不同煤矿的特定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不能一概而论,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满足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需求。
2煤矿中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实施要素
2.1提升设备水平,淘汰落后的采煤方式
煤矿企业需对传统的采煤方式进行改革更新,积极推广高档普采、轻型综采等先进采煤方式,尽量选择安全性及可靠性均较高的设备来进行煤矿的采集和生产,以此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落实责任制度,优化组织结构
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的组织结构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因此,监管部门需对煤矿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强化组织结构建设及监管,建立健全煤矿企业的运输、采集、挖掘等部门,同时配置相关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有效落实责任制度,以此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3]。
2.3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均存在安全教育及岗位培训不到位的情况,相关的监督部门需对煤矿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过程予以充分的考虑,构建科学、合理且符合煤矿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员工培训体系,有效落实企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以此有针对性的避免煤矿生产运行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2.4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
煤矿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可以加入产量的计量系统、安全监测及监控系统、员工定位系统等具有针对性的先进信息系统,以此实现信息间的查询、调用、支持,进而提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的管理效率。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