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理论范文
时间:2023-08-16 17:3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经济学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注理论体系建设,就是为学科发展服务。高等教育经济学作为教育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理论体系依然处于构建之中,一系列体系构建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发展至今本学科理论体系构成现状如何?每个研究领域在整个学科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如何?如何建构一个合理的理论体系?这些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从教育经济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后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断探索,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己经初具规模,并继续不断丰富和深化,为本文对其进行统计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状进行审视与分柝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经济学与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结构的比较,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和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不尽相同。教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应该涵盖更为一般、广泛的问题它的研究对象应该存在于教育的一般领域不仅包括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普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都脱离不开它的疆域。而高等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经济学科的一个特殊领域或分支领域使教育经济学的支流主要研究高等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经济问题。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笔者对目前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32部着作(国外9部我国23部)中的各基本内容进行统计分柝计算它们在教育经济学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得出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并对其中5部以“高等教育经济学”为名的着作所反映的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统计分柝与教育经济学的体系结构进行对比,希望发现目前教育经济学与高等教育经济学在理论体系结构上的异同点,以教育经济学体系结构为鉴,寻找高等教育经学体系中有待完善的地方。
1.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比较。
从他们的理论框架中我们可以发现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既与教育经济学有重合的领域又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范畴。将上表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按比例大小排列:投资理论、概述、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供求关系及其调节、成本一收益理论、筹资收费问题、产业理论、后勤管理研究、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产学研研究。我们进行对比发现,教育经济学将关系到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元研究”放到了重要位置(该内容在所有着作中占到了81.5%,在我国着作中占到947%)而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对这部分内容却关注甚少,这也反映出我国教育经济学在学科体系建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学科指向性,而高等教育经济学却以问题研究的思路来构建理论体系缺乏对“元研究’的思考其理论体系还不成熟和不完善。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将教育投资问题不约而同地放在了重要位置,而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供求关系理论、成本一收益理论、筹资等问题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这些在教育经济学范畴内也是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经济学不同于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产业研究、后勤管理研究、学生就业问题探讨以及产学研研究等充分体现出高等教育经济学不同于教育经济学的独特研究领域,显示了高等教育的特点。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主要以问题研究为主各着作的理论体系也主要从问题研究出发进行构建,即使其中遵循了学科构建的规范,其要素也不完整,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还不够规范与完善。
2.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与国外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比较。
我们发现数据所体现出两大特征。一方面,我国与国际研究相接轨的内容主要为高等教育经济学概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及其调节、成本——收益理论、投资理论和经费问题而这些内容恰恰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教育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由此可知,无论是前苏联的高等教育经济学还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经济学都把人力资本理论作为核心理论来构建本国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经济学概述、后勤管理研究、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高等教育产业理论以及产学研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独特的研究内容可以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纳入了诸多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
(二)理论体系结构的分类
纵观我国20年学科发展从宏观上来说,我国目前着作中所反映出的学科理论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经典型或传统型.
经典性或传统型的体系主要是指在学科发展一开始在借鉴前苏联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由学科最基本的一些研究领域构成能够较为全面的学科研究的各个方面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读者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对该领域的基本范围和基本问题有一个全面了觯但是这种体系结构下一般不会对问题研究的太过深入常常是一些概述性或常识性的探讨,研究方法也较为传统和规范。我国大部分着作都属于这种类型。
2个性型或专着型.
这种类型的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体系完全不或不完全按照传统型体系进行构建而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或研究优势对学科某一(些)领域或某一(些)方面以独特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来对问题进行细致和深入地研究,得出一些有创新性的结论形成富有个性化的体系结构。这种结构的作品常以专着的形式出版,其体系结构的个性化特征极为明显。如张万朋的《高等教育经济学》,主要对高等教育产权、经济规制、产业融资、后勤社会化和高等教育投资问题进行探讨。
(三)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1以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中国特色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济学起步较晚,这便有了借鉴国际先进理论的机会。在学科理论体系构建之初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就吸收了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合理内核,探讨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及其调节、高等教育成本——收益问题、教育投资和经费等问题。同时,在理论构建上并非生搬硬套,而是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来解决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乘市场浪潮参与市场运行机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现实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研究以理论为本,放眼实际对许多高等教育领域中显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如高等教育的产业问题、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问题、产学研研究、产权制度研究、后勤管理研究、学生就业问题等等。这些内容既丰富了理论体系扩展了研究内容,又显示了中国的特色。
2以问题研究为主注重解决现实问题^
由于西方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以问题研究为思路的。我国在借鉴西方理论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以问题研究为主的特点。总结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我们可以发现其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不够严密,缺乏一个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主线,即逻辑起点,理论体系的结构总体上是问题式的。我国的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高等教育经济学概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及其调节、高等教育成本——收益理论和高等教育投资理论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传统理论部分;一部分是以后勤管理理论、产学研研究、学生就业研究、筹资收费问题研究甚至包括产权制度研究、高等教育产业理论研究等问题理论部分。问题研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头戏也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实指向性。
3强调与社会的外部联系,突出社会服务功能^
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社会服务功能。高等教育经济学作为研究高等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必然会将高等教育的这一功能作为研究的重点。如高等教育资金筹措、学生就业问题、产学研研究、后勤社会化、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和区域经济问题都是高等教育经济学特有的研究内容,体现了高等教育经济学的“高等’性注重从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科研功能的角度来探索高等教育经济理论。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是直接为高等教育和社会服务的,正是由于高等教育经济学具有明确的社会指向使得研究获得的所有结论和成果可以直接为社会服务,为高等教育的运行服务。
4研究方法注重实证兼用规范分析。
注重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明显特点。高等教育经济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验证问题,明确事实。从大的范围来说主要有: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甩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问题(包括高等教育规模效益现象研究、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等)高等教育经费筹资多渠道的可能性、教育投资的合理比例、负担与补偿、成本与效益。在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中,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主要采取调查统计、量化研究、数理模型、经济学模型等多种方式。高等教育经济学的另一部分属于规范研究的范畴他们涉及道德规范、价值判断等问题。主要有:高等教育的性质、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财政资助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等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各自适合的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二者的融合所获得的结论优于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我们应该走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彼此补充,互为支撑,更加有利于学科理论建设。
三、主要存在问题及展望
(一)理论体系亟待逻辑化
1.逻辑起点的确定。
每一门科学都有特定的理论体系而每一种体系都应该有各自的逻辑起点,它在学科体系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构建学科理论体系首先应当确定逻辑起点借助逻辑推导,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构成严谨的逻辑系统。我国的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倾向于问题研究其理论体系不严密也不完善,并且缺乏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高等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教育服务。无论是从逻辑学中队逻辑起点的规定性还是从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思路来看,将教育服务作为高等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都具有科学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2概念体系的重构。
可以说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成熟与否,其核心是概念体系的建构是否科学,概念体系是理论体系的核心。总结高等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现,现有的基本概念体系存在不完整、逻辑层次不明显的特点。因此应该从对概念体系的现状研究出发剖析目前概念体系存在的问题。笔者观点从“高等教育服务”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明确高等教育服务存在的环境及运行机制理顺基本概念之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构建科学的概念体系.
3理论体系的重建。
理论体系应该具有严密的逻辑范畴,它是通过作者的认识逻辑而展开。概念是基于人们对现实事物的理性认识而产生的抽象要素,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构成了概念体系的逻辑,沿着这种逻辑对理论内容的展开就构成了理论体系的逻辑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行程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构以凸显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二)研究视角多样化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教育学的范畴当中,具有一定的局限丨性科学、成熟的理论体系应该以系统性和逻辑性为其重要标志,因此,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有系统论的观点和逻辑性的视角。将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探讨高等教育与社会系统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发生联系时产生的现象问题和理论问题,对该学科研究传统所累积的庞大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重建,运用系统化的方法把己经获得的各种理论知识——现象、概念和原理构成一个科学的理论系统.
科学的理论体系都应有严密的逻辑性。它们都应当是采用一定的逻辑方法,按照逻辑的必然联系组成的严密系统。爱因斯坦曾对理论体系的概念逻辑进行论述。他说“在发展的第一阶段,科学并不包含别的任何东西。我们的日常思维大致是适合这个水平的。但这种情况不能满足真正有科学头脑的人因为这样得到的全部概念和关系完全没有逻辑的统一性。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人们创造出一个包含数目较少的概念和关系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第一层’的原始概念和原始关系作为逻辑上的导出概念和到处关系而保留下来,这个新的'第二级体系’由于具有自己的基本概念(第二层的概念)而有了较高的逻辑统一性。对逻辑统一性的进一步追求使我们到达了'第三级体系这种过程如此继续下去,一直到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体系:它具有可想象的最大的统一性和最少的逻辑基础概念,而这个体系同那些由我们的感官所作的观察仍然是相容的。
(三)研究领域丰富化
1.加强微观领域研究。高等教育经济学从研究层次来看,应该从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构建,并结合实际问题完善理论体系;但从分析结果来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以宏观和中观领域的教育经济问题研究为主,而对教育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仍然缺乏研究兴趣,特别是教育内部的经济问题如学校、班级教育中显现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关注较少。
2重视主体研究。从上文分析我们还可以明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发展至今,主要集中在对教育的客体研究上,而对教育主体即人所引发的经济问题的研究力度不够。一些教育经济学着作己经注意了对教育者即教师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但受教育者即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有学者关注也是势单力薄,没有形成一股整体力量来推动其发展。论文也会从人的角度提出这一现实问题,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篇2
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学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下降,专业培养不出经济学的人才。为了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文首先论述了经济学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以供日后工作的参考。
【关键词】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教学工作;方法
1 经济学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基础学科,没有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就无法理解当代的教育经济管理理论。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任何人都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但是在选择中有多个可供选取的方案,“理性人”总是选择对自己效用最大的那个方案,这就是理性人的基本含义。也是由于这一点,经济学在其他学科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很多西方国家把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并把这一门学科当做公共选课。除此之外,经济学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它并不是僵化的理论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经济学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通过研究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结合,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为日后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通过经济学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科学理论在研究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对于规范教育管理学科的学术规范和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提高经济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经济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重点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来加以改进,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教材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课时比较少,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较好的完成教学工作,经济学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结合同学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初步”,并把此作为教学目标,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科,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和当代的教育管理学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教育经济专业培养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满足教育研究管理的要求,合理地选择教材。对于教学内容来讲,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简化非重点,例如在宏观经济学授课中,理论部分应该讲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即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信息经济学这些都是经济管理中经常用到的理论知识,针对这些知识教师要多讲,让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从教材选择来看,目前经济学部分教材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可用性,不利于培养经济研究型人才,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参考教材,可以选取多种不同的教材,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发展自身。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实例授课法
经济学理论知识比较多,并且有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导致很多学生对此失去学习兴趣,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经济学教学改革,把一些周边的例子穿插到课堂里,这些例子越接近同学,其效果性越强。通过实际例子来让学生了解经济管理学中的原理和概念,针对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教师要利用实际例子来领悟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学到了什么,明确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举几个例子,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把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2.3 加强学生经济分析思维的培养,注重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区别,经济学中多假设性的问题,经济学不是以人的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人放入到限制的条件中去观察人的行为,这些限制的条件有可能是人的技能、专业知识,或者是制度规范等等。经济分析通常也都是在理性的假设基础上,来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寻找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要求学生在研究同一项目的时候不能更改假设前提,直到研究结束。因此,学生要让同学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思维,并把这些方法和分析方式运用到实际研究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才能保障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只有拥有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沿着思维轨道继续进行问题的研究,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2.4 掌握好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环节,保障教学工作的质量
经济学课时较少,学习内容较多,这就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中每个细小的环节。首先,教师在授课前要备好课程,明确讲课目标,规划好授课内容,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详略得当。其次,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要用以往单纯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讲师要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图像、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沟通问题,采用正确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和学习中困惑的地方[3]。最后,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配套的练习题,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地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
3 结语
为了提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保障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广大师生必须要认识到经济学在此专业的重要性,端正教学态度和学习态度,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思维,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明确教学目标,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经济学教材;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引入实际生活的例子,使讲课内容浅显易懂,容易让学生接受;另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思维,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去研讨问题;最后教师还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环节,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淑江.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的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5,07:16-18.
[2]曹淑江.谈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管理经济学》的教学[A].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2004:6.
[3]石竟成,佴仁娣.“教育原理”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3,05:323.
篇3
1绪论 3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3
1.1.1 合并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突破点 3
1.1.2 高校合并中存在的问题 4
1.1.3 基于核心能力的高校合并 5
1.2 文献综述 6
1.2.1 国内高校合并研究综述 6
1.2.2 教育经济学理论综述 7
1.2.3 企业并购理论 8
1.2.4 企业能力理论 11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12
1.3.1 研究思路 12
1.3.2 本文的研究框架 12
2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演变 14
2.1 我国高校规模的发展 14
2.2 普通高校层次结构的演进 15
2.3 科类结构的演进 16
2.4 管理体制的演进 17
3我国高校合并的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 19
3.1 研究系统的界定 19
3.1.1 我国高校合并的涵义及特点 19
3.1.2 高校合并主体的界定 22
3.2 高校合并的理论解释 23
3.2.1 教育经济学的解释 23
3.2.2 资源基础论的解释 26
3.2.3 管理效率理论的解释 27
3.2.4 发生学的理论解释 28
3.2.5 混沌理论的解释 30
3.3 高校合并的实践研究 30
3.3.1 我国高校合并的社会背景 30
3.3.2 高校合并的动机 32
3.3.3 高校合并的类型 34
4高等院校的核心能力分析 36
4.1 核心能力的理论综述 36
4.1.1 核心能力的含义及相关概念 36
4.1.2 核心能力的分析框架 37
4.1.3 核心能力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40
4.2 高校核心能力的分析 41
4.2.1 高校核心能力的涵义 41
4.2.2 高校核心能力的功能及其拓展 42
4.2.3 高校核心能力的分析框架 44
4.2.4 高校核心能力的识别 46
5高校合并战略模式设计 50
5.1 高校合并实施模式研究 50
5.2 高校合并决策模式研究 50
5.2.1 能力评价 50
5.2.2 增长方式选择 54
5.2.3 高校外部发展方式的选择 55
5.3 高校合并模式选择 57
5.3.1 德鲁克兼并法则 57
5.3.2 合并模式比较 57
6高校合并后的整合策略研究 63
6.1 业务整合 63
6.1.1 业务整合的含义及其对高校核心能力的影响 63
6.1.2 高校业务整合的技术工具 64
6.2 组织整合 65
6.2.1 人力资源整合 68
6.2.2 文化整合 71
7高校合并的实证研究 79
7.1 引言 79
7.2 合并前各校的核心能力分析 79
7.3 核心能力驱动下的四校合并 82
7.4 并对高校核心能力的影响与作用 83
7.5 新浙大合并的对策建议 84
7.5.1 对合并过程的分析 84
7.5.2 对策建议 85
主要结论 89
致 谢 92
参考文献 93
点击查看全文转贴于
篇4
关键词:学习动力;高校;经济学英语
教育心理理论认为,学习动力是在个体学习心理系统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下,“由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所产生的,来自主体自身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动力性、结构性、生成性、系统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该合力引发、维持并强化主体的行为过程,直至达到目标。学习动力系统由认知系统、行为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其中,认知系统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等认知活动的内部控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学习中的智力潜能。行为系统是由行为、行为结果的评价和习惯等因素构成的外部执行系统。而动力系统则是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和调节系统,它影响学生的知识、思想、行为和信念的转化过程。
学习动力有目标引力、内部驱力和情境动力三种形式。目标引力是学习目标对大学生的诱引倾向,其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因素表现出来。内部驱力由学习者获取知识,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需要引起,并推动学习者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学习行为的内部激起状态。情境动力是由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外部情境而使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倾向,其主要以奖励与惩罚形式表现出来。
一、研究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第一,教师建立适当的、发展性的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英语的效率。第二,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业成功,能维持和加强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学习过程的持久性。第三,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通过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经济学英语课程最佳学习心态的构成
经济学英语课程最佳学习心态由轻松感、愉悦感、新奇感和成功感构成。第一,轻松感。学生在轻松的时候,思维就会变得迅速敏捷,这加速了知识的接受、加工和结合的进程,知识也能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第二,愉悦感。愉悦感是最好的诱发剂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不知疲倦,思维机制也会加快运转,知识也会很快被吸收。第三,新奇感。新的教学信息,新的教学方法,新颖而又有启迪的教学模式会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最有利于接受知识。第四,成功感。学生在学习时,每取得一点进步,如能及时得到肯定,便会有一种经常的成功感,使他们看到自己努力得到的成绩,从而树立信心和进取心。
三、学习动力理论在高校经济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方案
为了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提出适当要求,建立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
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建立适当的、发展性的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提高经济学英语学习的效率。第一,难易适中,突出自主。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要适中,并且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预想自己可以实现,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经济学英语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并结合教学的要求来建立这样的目标。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要具有自主性,要出自学生自愿,由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安排。在学生自主动力作用下,学生会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而不需要外力的督促和控制。第二,重视过程,注重体验。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的确立,要以经济学英语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本身为重点。该过程激发直接学习兴趣、指向性明确,没有中间环节。这种学习目标一经建立,就会产生强大的行为动力,并伴随着一种自我愉悦感。第三,目标转化,动力内化。一般情况下,学生怀有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因此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共同的经济学英语学习任务,形成群体性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当利用群体性学习目标的间接动力激起学生投入到经济学英语活动时,教师应适时的引导他们理解学习的价值意义,让学生在经济学英语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经济学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一般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法来培养群体性学习目标。
(二)体验经济学英语学习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学习活动被激发起来后,需要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加以维持和加强,以保证学习过程的坚持性和效率。在经济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面向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英语的自信心。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经济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体验成功与进步,促进学习动力的加强。经济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我评价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学习过程、寻求学习策略,保持学习的动力。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经济学英语学习内容,克服课堂疲劳心理
教师在安排经济学英语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尽可能避免使学生产生疲劳心理,或在学生产生疲劳心理、兴趣开始转移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使学生接受新的刺激,重新兴奋起来,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采用灵活多变的经济学英语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正反辩论、单独发言等,而听、说、读、写各种训练方式也要灵活变换,使他们始终处于新鲜的刺激中,大脑不易产生疲劳。第二,掌握“逗引”的教学艺术。教师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巧妙的问题逗引学生去深入探究教材,领着他们去领略无限风光。“逗引”能迅速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并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逗引”还能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选准“逗引”的时机和突破点,以此来引导学生去听、去说、去读、去想。第三,掌握教学幽默艺术。教师要擅长运用活泼的、富有情趣的、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将教学引向成功。幽默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趣、更有效。尤其在学生进行了一段强度较大的学习之后,大脑很容易产生疲劳,这时如果能适当地动用教学幽默,不时给人以轻松愉悦的笑,就能保持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减轻疲劳,振奋精神,增强学习兴趣。实验表明,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最深刻。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其注意力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确保学习任务高效地完成。
(四)优化经济学英语学习环境
系统论认为,系统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两方面协调,可以使系统在原有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发挥更大的潜力,从而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效果。因此,对经济学英语学习动力系统的开发要重视其外部环境。经济学英语学习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交际环境。第一,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学校设施、经济学英语教学设备及有关学习资料等。教师要利用高校的物质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发挥校园设施的影响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校园物质环境的设计和校园景点的布置,来树立一种正确的导向,激发学生经济学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其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经济学英语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把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视听信息合理地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内容从抽象到具体的良性转化。第二,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指的是经济学英语学习之外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实际影响的一切校内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校风、班风等。教师利用高校的文化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构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和氛围。其二,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构筑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一种积极的班级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形成健康的情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第三,人际环境。人际环境是在经济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关系。教师利用高校的文化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经济学英语教师的情感能陶冶学生的品德。教师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加强学生的情感动机,直至形成稳定的情感特征。其二,经济学英语教师的精神风貌能满足学生快乐求学的需要。经济学英语教师良好的思想言行、感情意志、道德品质能使学生的心理中包涵更多的崇师、敬师和亲师的理智情感。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活动教育引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吴光林.对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4]陈锋.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7,(8).
[5]张敬国.学生学习动力初探[J].教育探索,2005,(2).
篇5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造性思维;建构主义;基础力学
本文将创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力学教学相结合,简述创新教育思维培养要素、与创新教育相关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及关键,以使创新教育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同时结合力学教学中提出创新教育的合理定位及创新能力培养环境的创设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及训练模型
根据心理学界和哲学界关于思维的定义以及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离性,人类思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
时间逻辑思维也称为逻辑思维,其特点是从一维线性的时间轴上,通过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方法,去把握事物运动过程的本质属性。
空间结构思维是反映空间结构特性的思维形式。空间结构特性指和事物在空间的存现形式与性质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联系时的空间位置、组合关系或排列次序等有关的特性。这种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既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又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
空间结构思维按思维材料又分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属性表象为思维材料)和直觉思维(空间关系表象为思维材料)两类。因此,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通常就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类,而这两种三类基本思维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不相关、互相排斥、彼此对立的。
创造性思维从其与创造性活动以及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来看,虽有其不可替代的极端重要性,但它是在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两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形式,而不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也不是与前两者并列的第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思维的心理模型一一内外双循环模型(DC模型),可以清晰地阐明创造思维的心理操作过程与加工机制,因此,可据此模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从而促进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内外双循环理论模型(DC模型),创造性思维结构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六个要素组成。其中,发散思维主要解决思维目标指向,即思维的方向性问题;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为解决高难度复杂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思想与加工策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则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也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过程(即主体)。换言之,六个要素中,一个用于解决思维过程的方向性,两个用于提供解决高难度复杂问题的指导思想与策略,另外三个用于构成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主体。
创造性思维结构是理解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的钥匙,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的总纲。如何在DC模型指引下,制订出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指导策略与方法,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力学创新思维培养特点及培养基点
根据创造思维理论,创造思维的六个要素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按理应该对其中的每一个要素进行训练,但是创造性思维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非随意创造性思维(有周密计划,可产生重要创新成果),涉及到复杂心理加工过程,其中与潜意识相关的横纵思维,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得到较成熟的训练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只能根据课程的特点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对创造性思维的某些要素进行训练和培养。
基础力学是揭示力与运动、力与物体变形的关系学科。它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的。“观察”是自然科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分自然条件下的观察和实验条件下的观察两种;“实验”则是由观察方法发展而来,它是观察的延伸与扩充。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和实验,还要启发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去联想和想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思考,以便透过复杂的现象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联想、想象属于形象思维范畴;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揭示,通常要依靠形象思维(特别是创造想象)和时间逻辑思维相结合才能解决;而对力学量之间内在联系规律(即空间结构关系)的发现,则往往要依靠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相结合才有可能。可见,基础力学学科性质本身决定它们的教学过程必须将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三者相结合,采用“形象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相结合训练”和“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相结合训练”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按照创新思维理论,在力学教学中培养的创新思维,主要属于随意(无周密计划)创造思维,而随意创造性思维是更高层次的非随意创造思维的基础,因此只有对学生进行随意创造性思维培养,打好基础,才有可能进行非随意的创造思维,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成果。过去并未重视学生随意创造思维的培养,一讲创造性思维就是高级、复杂的创造思维,就要以思维成果是否前所未有来衡量,使人觉得高不可攀,也不知应如何做。实际上在基础力学教学中只要结合课程特点对与之相关的创造性思维要素进行培养,并在这些思维能力上有所提高,不论思维的结果是否前所未有,我们的目的就已达到,这就是“创造性(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点。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创造性思维培养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该理论的特点是将传统被动学习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改变为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并且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所起到的是帮助、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是学生要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显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因此,将创新思维培养方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应当是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训练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获取知识的环境与思维活动的情境,因为这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必备条件。结合创新教育,我们认为在基础力学教学中着重创设以下的学习环境:
1.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
基础力学的教学方式目前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同时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在心理上,要扭转学生多年应试教育形成的迷信书本,畏惧老师的心理,减少思维的束缚。作为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及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应用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路与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特别注意选择学生尚未知晓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素材)制订培养策略(根据随意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三结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思维的信息反馈作适时引导,形成学生主动思考与交流的氛围,创新思维的训练才能落到实处。
2.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信息环境
对于基础力学,要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仅靠课堂提供的信息是不够的。学生需要更多的相关信息,如力学问题的工程背景及应用实例,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人物等,这就需要为其提供丰富高效的信息环境。计算机的表现形式和网络系统的传播手段已成为创造这种环境的主要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案、参考书、资料查询链接等通过网络系统向学生提供。另外建立师生互动的助学系统(如网上练习,答疑,讨论)和学习管理系统(如考核,作业)。这样学生既能主动获取及加工更多的信息,丰富知识库,锻炼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还可获得必要的 帮助。
3.创新实践环境
基础力学是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助于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因此实践环境很重要。在这个环境中,一方面实验向学生提供更直接更丰富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实践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也会了解到书本理论的局限,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和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力学与工程结合的创新展示(创新展示室),启发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在此环境中,学生可利用提供的装置、材料和工具,动手实践其创新设计和探索性试验。显然,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篇6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 商务英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046-02
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引自《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商务交往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大量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因此英语专业教育必须从培养单纯的语言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培养语言技能加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加强对急需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李盛等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进行过需求理论研究。莫再树提出运用语言经济学理论来研究商务英语教育。本文以语言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研究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完善学生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商务英语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一 语言经济学理论简介
语言经济学是基于西方人力资本学说、教育经济学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它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提出的。他在语言经济学领域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语言经济学一直沿用的概念并界定了其研究主题,即经济学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的密切关系及语言的四个经济学性质,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成本(cost)和收益(benefit)及其相互关系,由此揭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某一特定语言的经济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该语言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各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而其使用程度又受到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语言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具有资本性质,可以增加个人收入。人们决定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甚至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部分原因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即考虑到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的“投资费用”和学成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作为一种经济投资,其成本表现为学成这门外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实物支出;而其效益则取决于学习者学成这门外语之后,使用该语言时间的长短和应用该语言的广泛程度,以及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效益和效用。
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的价值、效用、成本和收益情况如何?怎样提高其经济价值?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 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的价值效益,我们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妨碍了商务英语经济价值的实现。
1.教学内容
首先,商务英语教材中的部分材料内容还是20年前的老模式,没有及时地更新,跟现代商务交流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其次,独立学院商务英语的课程群仍然不够丰富。由于独立学院没有像职业技术学院那样分设独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群只有商务英语听说、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几门核心课程的支撑,尤其是缺少一些商务实践课程,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无法融入商务英语的交流环境,无法形成全面的商务英语教育模式。
2.教学模式
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仍然缺少实践,课堂上仍然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传授,将大部分交流实践放在课后进行,教育出来的学生还是只会考试,难以进行实际有效的商务交流,无法达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
――――――――――――――――――――――――
* 2014年度湖南省教育厅教科规划英语教学专项课题(编号:XJK014YYB020)
要求,无法实现人才的市场价值或者人才的市场价值较低。
3.教学条件
学校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投入不够,一方面学科定位模糊,课程设置单薄,无法形成系统的商务英语教育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缺乏商务英语实践的多媒体教室、仿真的专业实训教室、校内外的商务英语实践实训基地,无法给学生一个完善的商务英语实践平台,无法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价值不高。
4.教师
商务英语的专任教师虽然都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并且都是英语或者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理论知识完备,但是他们中很多都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际的外贸工作经历,他们对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指导缺乏切身体会的实践经验指导,都是转述别人的经验,实践指导不够生动。
三 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其难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进行改革,增加投入,提升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
1.调整独立学院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以语言经济价值理论及成本效益理论为基础,调查研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将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英语全面知识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能在对外商务公司、机构等从事商务英语接待、贸易洽谈、翻译等工作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独立学院应设立独立的商务英语专业,除商务英语的核心课程外,还应增加商务礼仪、外贸单证实务等实践课程群,使学生充分了解并融入商务英语的交流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根据语言经济价值理论及成本效益理论,顺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适时灵活地调整商务英语课程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注重理论和学术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扎实的知识基础与专业方向特色相统一,注重个性发展,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后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2.开展商务英语全方位的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毕业后达到“上手快,后劲足”的要求,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和校外实践,加强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使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百分之五十。校内实践包括课堂内外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还包括外贸单证制作、外贸业务流程仿真模拟训练等商务实践以及商务模拟谈判等各种项目化、情景化设计的综合实训训练。教师应该加强已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有趣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协作完成各项课堂、课外的商务英语项目实践任务。
同时逐步创造机会让学生到校外公司机构见习、实习并进行商务英语实践活动,每一部分的实践都要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学校应积极投入,开放多个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室供教学使用,同时也应与校外企业积极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锻炼平台和实训机会,保证校内外实践的顺利完成。
此外,将实践、实习活动纳入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中,建立更全面的学生评价机制。考试只是考核学生的方法之一,更多的还是要从学生完成商务英语实践任务和项目的情况来决定学生的成绩。
3.注重师资发展
首先,学校应该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外贸实践经验的优秀师资,也可以邀请外贸企业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到学校担任客座讲师、教授或者导师,弥补实践型师资的不足。
其次,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提高教师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适应教学的需求。教师也应积极地参与校内外的培训和学习,部分教师应争取拿到外贸相关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再次,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提升自己的价值。教师也应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作为与时俱进的教育者,应将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更多地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益。
四 结束语
透过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发现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单薄、实践教学薄弱、教学设施不全、师资结构不完整等问题,为了建设有效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从专业学科定位、实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改革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外国语,1999(4)
篇7
造成道路交通拥挤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根本的是有限的交通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一)供给1.城市道路交通的公共性。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用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产品。笔者认为,城市道路属于准公共物品,即具有有限的竞用性和排他性。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存在一个最优规模,超过这个规模以后,原有使用者的效用将受到影响。道路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由于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私人边际收益,供给短缺长期存在。2.供给因素。(1)意愿不足。城市道路具有准公共性,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其投资主体为政府。目前,太原市道路交通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狭窄,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建设资金的匮乏导致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2)能力有限。一是交通运输网络。前文已述,太原市道路系统结构为方格网式道路网,交通特征为平面混合交通,通行效率较低,立交桥结构简单、功能欠完备。快速路系统尚未完善,中环路通车之前,太原只有滨河东路、西路两条城市快速路。另外,太原市道路建设较为滞后,道路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机动车的增速。道路交通的供给能力十分有限。二是城市空间结构。太原市目前仍为单中心的城市结构,中心区集中在汾河以东中部老城区,柳巷为太原传统的商业中心,具有很强的向心交通吸引力。太原市城市形态停留于单中心圈层结构,呈现出同心圆式向外蔓延的特点。这种“摊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交通流大量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挤。另外,停车位设计不合理也是造成交通拥挤的重要原因。城区内停车场建设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标准停车场。有资料显示,城区近90%的车辆面临无泊位停车的窘境,导致占道停车现象较为普遍。
(二)需求1.对公共品的需求过度。如图1所示(见下页),出行者按照私人行车成本(PMC)与私人边际收益(即需求D)进行决策,在二者的交点Q2达到了平衡。而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交通量应为社会行车成本交点与需求曲线的交点Q1。由于道路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出行者对道路交通的需求过度,产生“公地悲剧”。2.需求因素。(1)私人交通出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太原市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如图2所示(见下页),近年来太原市民用汽车和私人汽车保有量增长较快,私人汽车占民用汽车的比重不断上升。据统计,小汽车的道路负荷是公共交通的5—6倍,在承担相同出行量的情况下,小汽车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道路资源。私人交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道路交通的需求增长较快。(2)其他运输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运输、农副产品运输、日常需求品运输等需求不断增加,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
(三)其他因素道路瓶颈、天气原因、信号配时不当、突发交通事件、道路施工等偶然因素易造成临时性和局部性的交通拥挤,不容忽视。
二、太原市道路交通拥挤改善路径探究
(一)改善主体解决道路交通拥挤问题,需要市场和政府同时发挥作用。市场在交通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调节道路交通供求,解决交通供求不平衡这一根本矛盾。同时,由于道路交通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政府必须发挥一定的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合理进行城市规划,监督制裁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并通过机制设计,为市场配置交通资源提供良好的环境。
篇8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是个实践性很强的现实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学科
理论角度为其把脉分析,提供意见和建议。学术由陈树生团队共同研究而出的《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农村职业教育的视角》,以农村职业教育的独特视角,并依赖于多个学科作为理论视点来为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把脉,分析其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国家级期刊对于职业教育和县域经济相互促进式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和措施,可以说充分实现了教育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实践的紧密切实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我国现有国情来看,县域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没有县域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由此,西
部县域经济的竞争和长远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的力量。但是,我们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在
全国范围内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并且西部自身条件中也有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
自然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素质差等等。其中,劳动力素质问题尤需引起关注,所
以,发展职业教育,对技术等知识较为缺乏的劳动力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就势在必行。陈
树生团队的成果正是从这个角度对我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宏观分析,并分别
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县域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
行了深刻剖析,进而从职业教育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和发展策略:
从外部力图实现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型,从过分、单一地重视普通教育,忽视甚至歧视职业教育转
为对职业教育的日渐接受和重视;同时,确保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职业教育的经费保证也是改变
职业教育发展的落后现状。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而言,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
统一协调影响职业教育水平的各个影响因子,从而达成职业教育的最优化发展;另外,职业学校
要开设出“面向市场、学校自主”的专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市场对
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和选用也应该更多地和学校建立对接渠道。这样,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建设,
职业教育通过人才的培养这一渠道就能够发挥出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往对于县域经济和职业教育两个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在经济学和职业教育学范畴中展开
篇9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育营销 管理模式 进展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主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各类人才需求计划,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计划,高等院校招生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计划,用人单位按计划接受统分毕业生一系列计划组成,这种运行机制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专业面设置窄等特点,造成了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接下来,经过高等院校运营自逐渐扩大,高等教育需求空间的膨胀,市场竞争呼唤高校营销式管理,加入WTO后中国高校营销环境的变革,营销理论与实践的高级化和专门化发展等一系列运行机制,逐渐建立起了高校教育营销理念。对高等教育营销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营销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信息对等,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实力,有效完成社会使命。
一、高等教育营销管理研究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营销的管理思想还属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才被提及,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研究,从目标市场策略,促销策略,对高校招生的市场营销理论研究,从革新就业营销观念,毕业生适应性分析,公共关系策略三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市场营销理论研究。总体上讲,还是零星的和不系统的,局部化、表层化为主,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也主要以定性方法为主,尚未形成跨学科的系统的基础理论。
二、高等教育营销管理相关理论
高等教育营销管理研究主要涉及到顾客价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对于顾客价值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顾客价值”与“价值顾客”,顾客价值理论的发展,顾客满意理论三部分。(1)刘洁等对“顾客价值”与“价值顾客”下了定义,认为顾客价值是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键,深化了市场营销理念,也具有自身的特点。(2)如表1所示,展现了顾客价值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意义。(3)顾客满意理论主要包括基基于顾客价值的顾客满意意要素识别阶段,测量模式选择阶段,调研实施阶段,满意度计量阶段四个阶段。对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前人主要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原理,多数谬误理论,关系购买理论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教育经济学理论,前人从教育的需求与供给,教育供求关系的调节和平衡,人力资本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主要从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要素,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进行了研究。
三、高等教育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营销主要是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管理,包括自给自足型,部分收费型,无偿提供型三种类型。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尚不存在市场营销,直到世纪年代末期,引入营销机制,开展市场活动,目前为止,仍然是“摸着石头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计划经济的思想残留以及现存高等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高校内部教育营销导向观念淡化。(2)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起步较晚,目前对于营销管理思想的研究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3)不能动态把握,适时调整,营销仅仅停留于广告、服务态度和公益活动使的我国高校的教育营销手段单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等院校在市场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4)由于高校内部的各个部门,相互之间是割裂的,系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营销管理模式不存在,导致高校教育营销活动缺乏系统化。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高校教育营销目标市场的不确定,高校教育营销市场定位不明确,高校教育营销信息不连贯等问题。
四、高等教育营销管理整合策略
高等教育营销管理整合策略主要包括“人本管理”、“名师”、“专业设置”、“成本导向定价”、公共关系策略。
1.“人本管理”营销策略。
“人本管理”主要强调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加强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及对未来需求变化的分析、研究和预测,而不是根据自身需要做出的错误判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体现多样化、国际化,学生能有选择课程和教师的相对自由,师生是平等的额,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消除单边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其次,在教学体制上体现教育的个性化。例如选课制、学分制、学分累计制、自由转专业制的实施,同时需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改进教学手段。
2.“专业设置”营销策略。
“专业设置”营销策略主要包括高校专业组合和专业设置决策两部分组成。对于高校专业组合,包括专业组合的广度、深度、和关联性三个基本要素,也可称为学院系,专业组合的深度,要求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的相关程度。包括扩大专业组合和缩小专业组合策略。对于高校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当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各个阶段的情况,根本原则应该是符合就业的要求。
3.“公共关系”营销策略。
高校公共关系策略是指高校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来协调与公众的关系,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威望。主要包括协调员工关系,政府关系,媒介关系,金融机构关系,排名机构关系,竞争院校关系,生源中学关系,用人单位关系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关系。高校传播良好形象可以通过校庆活动,公益活动,广告、人员宣传,策划特殊事件,新闻宣传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手段。
五、结语
前人针对高等教育营销管理的现状、问题、理论研究进行了研究,采用比较分析法、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找出了市场营销的规律,指导实践活动,进而丰富理论,通过数学模型及函数曲线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同时也提出了高校营销组织结构设计的两种可选择模式,对高校营销信息的类别,建立了高校营销势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配以实证测评,从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注重多学科、多角度、多方法的营销管理思想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树才,吴萍市场营销理论在高等教育服务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9):58-61.
[2]刘俊学,王小兵试论高等教育服务营销现代大学教育[J].2004(3):90-93.
[3]袁振国,房剑森,周彬著发展我国教育产业政策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8-139.
[4]杨康民.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产品营销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贸研究,2003(3):97-99.
[5]农卫东,刘力论.高校营销管理[J].东南亚纵横,2003(6):73-74.
[6]郭国庆.入世后中国高校的环境变革与营销战略研究[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2.
[7]邱映萍.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战略意义[J].商业时代,2004(24):21.
[8]刘洁,周宏,魏险峰论中国高校应对入世挑战的市场营销战略[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11-25.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境;词汇教学;目标词
词汇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传统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往往孤立地教授单词,而忽视了单词存在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以致学生由于缺乏语境意识而变得思维简单,不能很好地把握词义。Nattingger& Decarrico指出:“语言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授抽象的语言能力规则,而是让学生在合适的语境里使用这些规则来成功地理解和产生语言。”[1]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词只有在上下文(语境)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2]可见词汇学习要和一定的语境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基于语境理论的词汇教学具有形象化和具体化的特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词汇。
一、语境理论概述
20世纪20年代,波兰语言学家B.Malinowski在研究土著居民语言时发现语言中词句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时说话的情景,他首先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一概念。他认为如果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1935年,英国语言学家,系统功能学派创始人J.R.Firth发展了B.Malinowski的观点。J.R.Firth在支持情景语境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境应包括社会环境,他认为“意义”就是一个水平上的词语与同一水平上的语境的关系。以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阐述。
尽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境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划分。但这些语境理论彼此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并且都一致支持语境对语言的巨大制约力。一般从狭义来说,语境指语言语境,即文章或言谈中话题的上下文。从广义来说,语境指非语言语境,包括说话的时间、地点、周围事物、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交际方式以及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笔者考虑到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将语境限定在词汇语境、语法语境、上下文语境三个方面。
二、语境在大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一)词汇语境的运用
词汇语境主要涉及两方面:(1)当某个单词出现时,能联想到该词的同义、反义和上下文关系;(2)某个单词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词的同义与反义语境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比较广泛。如讲到动词“aquire”(获得)(大学英语精读I Unit8),教师可以引出它的一连串同义词:get/attain/procure...并解释acquire被普遍运用,get更加口语化,attain和procure多用于正式场合。在学习形容词反义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横线,把属于积极、肯定、褒义的形容词写在横线的上方,如:true alive...将属于消极、否定、贬义的形容词写在横线的下方,并与横线上方的形容词相对应,如:false dead...这种通过图式呈现单词的方式更加形象直观,单词习得率和保持率较高。根据记忆原则,单词成对记忆效果较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对地来记忆反义词。此外,利用词的上下义关系(也叫语义场)词汇语境也是很好的词汇教学方式。教师先给出一个上义词如:matter,通过引导式的问题――what forms does“matter”include?引出下义词:solid liquid gas,然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举出尽可能多的每个种类的下义词,如:gas―oxygen hydrogen――上下义关系词汇语境具有系统性学习词汇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词汇,而且通过这种大脑风暴(brainstorm)的活动(即把想到的跟主题有关的词汇都写下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很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外,词汇语境也指词语的搭配关系。搭配意义是指个词结合在一起的同时,互相限制后的意义。弗斯(1958)提出的搭配理论和特里尔(Trier,1931)提出的语义场理论以及韩礼德(Halliday,1978)提出的语域理论,都一致认为一个词言中的词项是互相关联的,互相依存的。搭配意义限制了人们理解词义的主观随意性。要正确了解词义,一定要了解词与其他词、句搭配所产生的意义[3]。比如:“head”有很多词义,但它和不同词语在一起搭配,产生的词义却不同。即修饰目标词的词汇语境使目标词在不同的场合具有特定的词义。例如:
the heads of government(政府首脑)
a head of section(部门主任)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
(二)语法语境的运用
本文所指的语法语境主要就语言的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而言。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基人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d Saussure)首先提出了横组合和纵聚合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一个由语言成分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所组成的结构体系,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对确定词语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词语的意义就在这种纵横交错的关系网中得以确定。Lyons指出:语义是一组关系的集合,存在于语言系统内部。一种语言中每一个词,都有其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这些关系限制它的意义、用法。[4]索绪尔也把组合关系称为句段关系,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横”;把聚合关系称为联想关系,指可以在一个结构中占据某个相同位置的形式之间的垂直关系。[5]
在英语学习中,词法的运用往往体现在句子组合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地将一个词的多种用法放在一起,形成横组合关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识别该词。很多动词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词义不同,以大学英语学习中常见词“make”为例:在英语的基本句型中,“make”的用法和含义都有所不同。
1.主语+谓语+宾语He made(制造)a model plan.(他制造了一架模型飞机。)
2.主语+谓语+表语He will never make(成为)an actor.(他决当不成演员。)
3.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His actions made(使某人变得……)him respected.(他的行为使他受到尊敬。)
4.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Professor Li is going to make(给……作)us a speech.(李教授将给我们作一次演讲。)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句法结构限制了单词的意义,也可以说句子横组合关系决定了词义。因此,学好句法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词的用法。
纵聚合关系指可以在一个结构中占据某个相同位置的形式之间的垂直关系,是一种选择的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处于纵聚合关系中的一组语言成分可以相互替代。[4]纵聚合关系具有同类性和置换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来帮助学生掌握表示垂直关系的一组词汇。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句子:How do you feelwhen you take an examination?然后,叫学生展开联想,尽可能多想出横线处可填的形容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表示考试心理状态的一组形容词,而且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另外,在外语学习中,动词体系非常重要,也容易混淆,很难掌握,如果教师按纵聚合关系把动词体系分为各个次聚合关系,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掌握它。如图:
根据图式中动词不同的语义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动词的正确用法。
(三)上下文语境的运用
1.运用上下文语境推断目标词的词义
(1)通过定义判断词义。定义指对一个词所作的解释。定义句中谓语动词一般包含:be known as,be considered as,refer to...学生可根据这些谓语动词上下文信息和内容来判断目标词的词义。另外,在上下文中,使用破折号、冒号、括号可以定义词义,这类语境提示很容易发现。如:The harbor is protected by a jetty―a wall built out into the water.通过破折号后面的解释(建在水中的墙体),不难推断出目标词“jetty”指“防波堤”。
(2)通过举出的例子来归纳词义。例子语境可以提供关于生词词义的线索和暗示。例子往往运用冒号或者for example,such as等连接词语引出,通过例子可找到目标词的归属。如:Select any of these periodicals:Time,Newsweek,Reader’s Digest.根据列举的例子,可归纳出目标词意思是“期刊”。
(3)通过重述来猜测词义。重述的方式通常是运用定语从句和对含目标词句子的分析和进一步的说明。重述也可以理解为:运用相关信息对目标词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如:I am a resolute man.Once I set up a goal,I won’t give it up easily.通过对后面句子的分析可以判断目标词意思是“意志坚决的”。
(4)利用常识和上下文相关信息来推断词义。如果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经历,相关主题的知识及综合上下文的信息,他们容易推断出目标词的词义。如:Mark got on the motorbike,I sat behind him on the pillion,and we roared off into the night.根据上下文相关信息及摩托车相关常识,可以推断出“pillion”的意思是“后坐”。
(5)运用同类对比来猜测词义。通过同类事物相似点或共同点的对比可以帮助推断目标词的词义。从比较中往往可以找到猜测生词词义的线索。如:The snow was falling.Big flakes drifted with the wind like feathers.该句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及介词“like”可以推断出目标词flake 与 feather(羽毛)有着相似点(都在风中漂浮),再结合前句下雪的语境,可知flake指“雪花”。
(6)运用相反对照来猜测词义。句子上下文经常提供目标词的相反意义的信息,并且这种表对照的句子结构往往是对称的,对比也鲜明。通过分析它们,学生可以推测出目标词词义。如:Jane was talking with others while Lily remained reticent all the time.当while位于句中时,意思是“而……”往往用来连接两个表示比较的句子,根据while前后句子线索可以推断目标词reticent表示的词义与talking相反,意思是:“沉默寡言”。
2.运用上下文语境消除目标词的歧义
英语的歧义指的是某一句子、词组、或单词的意义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解释,主要涉及句法歧义和词汇歧义。[6]造成歧义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两类:非语言性歧义和语言性歧义。非语言性歧义是言语者的语言能力、言语表达或交际渠道干扰等原因引起的。语言性歧义是由于任何自然语言都有语法格式和语义两个方面。语法格式是有限的,而语义却是无限的。[7]单词词义不能只从词汇和语法的层面去理解,而要联系和依赖语境,语境能帮助消除歧义。
(1)上下文语境消除词汇歧义。英语语言大量吸收了其他语言的词汇,英语词汇具有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的特征,英语词汇歧义主要由于这种特征引起,结合语境推测目标词在具体语言使用环境中的含义尤为重要。大学英语精读课本有这样一个句子:You do well enough in school,but you probably think you will never be a top student.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however.根据语境不难猜出划线目标词的词义是“实情”。然而,如果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就很难理解该词的词义。
(2)上下文语境消除句法歧义。句法歧义主要是由于某个句型或者语法格式所暗含的多种语义解释而引起。也可以说是由于句法结构上存在的缺陷产生了对该句子不同的理解。只有以上下文语境为依据,才能消除歧义,透彻地理解目标句。例如:句子“Tom found his daughter a good doctor.”的上下文语境如果是:With the help of his friend Peter,Tom found his daughter a good doctor,who is Peter’s uncle.(汤姆通过他的朋友彼得帮忙找医生),该目标句的意思是“汤姆为他的女儿找了个好医生。”再如:They are flying kites.如果语境中谈论的话题是风筝,则该句的意思是:它们是正在飞的风筝。如果谈论的话题是人们在干吗,则该句的意思变为:他们正在放风筝。可见上下文语境的确可以帮助消除歧义。
语境对于词义的理解所起的作用是词典无法替代的。在大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语境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把语境与词汇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词汇语境来强化和记忆目标词,利用语法语境来理解和识别目标词,利用上下文语境来推测目标词词义和消除目标词的歧义,不仅提高学生理解和辨析单词的能力,而且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目标语言。
参考文献:
[1] 于海红.语境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J].商业文化・科教纵横,2007,(9):109.
[2] 高凤英,郭新梅.重视词汇语境教学提高学生词汇能力[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4):97.
[3] 王扬.略论语境与词义的理解[J].国外外语教学,1999,(1):4.
[4] 詹全旺.论词的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与英语写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3).
[5] 陈松泉.试论组合、聚合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3):16.
- 上一篇: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专业
- 下一篇:生物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