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数字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数字信息化

篇1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应用分析

一、工程管理中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具有人员多且构成复杂、项目规模大、建设文件多等特点,这就为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传统的管理已经不能够满足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需要,目前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工作中多使用数字信息化技术。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也是资源的一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传递是企业工程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对设备进行动态控制,所有设备的资料都需要在计算机中备份以实现设备的有效管理。数字信息化过程处理是有序的、及时的和成批的方式储存。

2、有助于实现工程管理的目标

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中,工期、质量与造价都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项目管理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反馈机制,很容易就能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凭借这个反馈机制实现动态控制,及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调整,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

3、提升效率

工程管理采用计算机技术以后,其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常用的工程管理软件有:办公自动化系统、CAD辅助设计技术、施工管理系统等等,这些计算机软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企业的管理效率也得到提高。

二、施工管理中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需要建立在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在施工管理中,应该充分了解工程计划、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实行最合理的管理方法。

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工具软件,使得工作效率提高。在建筑施工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机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办公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招投标自动化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机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应当将整个工程当做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统筹安排,在施工中普及使用数字信息化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工程管理的节省、优质与快速的目标。已经有无数的实施证明,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减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三、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范围较窄

一是目前数字信息化技术主要应用在工程管理的前期,比如造价预算、组织设计等等,其后的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中使用较少,仍然以人员的经验管理为主;二是应用软件多为单机版的,只是利用了计算机本身的功能,并没有形成网络,实现信息化程度很低;三是企业的招标、管理、信息交流等工作还是以现实为主,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四是企业网站缺少工具类软件;五是软件的相似程度过高。

2、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只有一些知名的企业建立了公司内部的局域网络,使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实现了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的信息内部流通。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从开始到结束,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完成的产业,无论是设计阶段的咨询工作,还是竣工阶段的验收工作,都是通过数字信息化技术进行的。

3、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施工企业都通过安装摄像头的方式将工地现象的所有情况反馈到监控室中,实行统一的管理。而在发达国家,通过数码摄像机,能够现实施工管理的远程控制。

四、对策与措施

1、政府方面

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其具体做法为:一是政府加大在数字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投入对于采用数字信息技术的企业采取优惠措施;二是为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市场的发展建立适宜的市场秩序,例如将投标方法改为网络投标,促进数字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三是强化政府对数字信息化的服务,保护数字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对于假冒伪劣产品要坚决打击。

2、企业方面

(1)制定管理数字信息化战略计划。在建筑行业,数字信息化程度低是通病,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变革后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快工程管理数字信息化的步伐,将它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

(2)使用应用平台实现办公系统全过程管理。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设计到的人员繁多,信息量也很大,如果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且效率相当低下。所以,企业应当利用当下科技的优势,用数字信息技术武装企业,实现信息网络共享和办公系统的自动化。

(3)系统开发企业应当那保证软件的适应性。软件系统能够与Internet网络兼容,方便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工程管理水平的改革。

(4)数字信息建设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只拥有性能优良的硬件系统而没有合适的软件对主要的业务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不仅达不到目标,还造成硬件设施的浪费;反过来,只有合适的软件而缺少能够发挥的硬件平台,也无法完成目标。企业应当保持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同步,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

(5)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能够完成,关键还是要靠管理人员。在当今的施工企业中,工程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相差较大,对于数字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企业应当重视设个问题,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完成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为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做好铺垫。

五、结束语:

随着科技发展,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施工企业应当尽快调整战略,努力推广数字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荣福.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2(12): 89——92.

[2]许飞.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价值工程,2010,29(15):36——40.

[3]夏同兴.高萍.孙建钢.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6(16):211——212.

[4]周斌.高愈滋.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8):67——70.

篇2

关键词:数字技术 工业电气自动化 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近几年信息网络与互感器的应用,让电气自动化有了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现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图形化控制界面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Windows逐渐发展为一种标准的控制平台,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控制界面能够直接的表现直观准确的信息,操作简单的同时提高了准确性。

1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1.1 数字技术应用的操作性强

数字技术是一项拥有高新科技,技术性含量高的操作技术,但是在实际工业生产的应用中却非常简易 ,并且逻辑性很强。它主要是识别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数据量、模拟信号的对错 ,尽可能避免失误的造成 ,减少人物、物力、财力的浪费。数字技术的工作非常简单 ,并且本身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它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命令传输工作 ,工业的下一步操作进程就会自发进行。与此同时 ,因为数字技术中有微电子技术和微电子处理器的操作应用 ,这就使得电子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为电子技术在工作上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编程的接口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程序的编程周期 ,除此之外由于微软公司语言技术开发的标准化 ,并且 PC 系统更加的灵活、易于操作 ,这就使得数字技术的使用不断深入人心 ,不断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和发展。

1.2 电子技术可靠性强

数字技术的依赖具有较强网络安全性和智能性操作系统的平台 ,具有应用的双重保险性。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生活与工作中的许多东西,如数字、声音和图像等都可以通过数字化以后的0和1表示,即使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数字化也可以将这些数据压缩几十倍、几百倍,数字信号受到的外部干扰较小,提高了准确率。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是技术先进的智能化电气系统和网络系统,它通过连接自动化系统和智能系统实现数据的双向传递,现场总线将两边的智能化仪表和低压断路器与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联系起来,它的应用减少了繁杂的传统设备,简化了操作系统,即使工作人员没有亲自到场,也可以通通过中央控制室了解双方信息的反馈,并可以针对这些反馈的信息下达命令,这让整个操作系统变得简单快捷起来,提高了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的有效性。西门子有一款TIA博途软件,它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软件平台,它的工程、通信、诊断、安全与安防及稳健性的特点可以让各产品间协调互动,集成数据库统一标准让所有生产区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

电气自动化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其安全性能,在这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将数字化技术与设备进行应用,通过对大量资料信息的整合提出切实有效的执行措施,并衡量方法的科学可行性,因为数字化技术的智能系统与统一标准,操作效率会大大提高,比如工业电气自动化电气试验与高压试验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电气试验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保证,相对于普通的电气测验,高压测验具有特别的危险性,这些让计算机的应用更显重要,计算机在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辅助系统,将计算机与高压试验电源联系起来,执行命令的同时进行安全监控,保证了实验过程的安全,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与安全威胁。

1.3 数字技术性价比高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器生产中能够及时对生产数据及信息进行机智性的判断 ,并对工业中的失误进行规范化改正 ,而且通信能力强 ,工作效率高 ,不但节省了工业的生产成本 ,而且保障了生产效益。并且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还保证了工业生产的效益性 ,数字技术及时的自省能力有效防止了工业失误的造成 ,是现代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性价比高的操作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简单,通过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模拟-数字-模拟,让整个系统操作快速便捷起来,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了成本的支出,智能系统识别,数字化的传达只进行命令的指示,它自身就有判断和辨别的能力,降低了出错率。和以前的编程接口不同,电气自动化有着标准的系统程序接口,通过使用IP作为统一的通讯设备就能解决不同工厂间的产品数据的交换和企业的管理、监控系统连接时的交流障碍,并通过自身的逻辑分析判断数据的准确性,数字化技术将标准化的编程接口作为基础代码,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编程的周期,系统信息的开放性让电气自动化与外界的联系更紧密,数字化技术的灵活性和集中性让操作更加方便迅速,输入输出模式的执行与检测让智能设备进行信息采集与核定,节约时间、节约人力,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比如西门子公司工业自动化领域在2011年推出的PCS7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简化了资格认定,在减少协调工作人员的同时允许短时间的更改,而且确保了可行性和数据的一致性,不用维护自主工具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2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创新

数字技术虽然现阶段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出现。例如数字技术应用周期短 ,并且在面对庞大的工程量时缺乏大量数字技术的操作型人才 ,而且操作系统的优化水平也比较低 ,因此为了保障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效益 ,进行数字技术应用上的创新是当务之急。

2.1 提高系统性能 ,加强操作管理

工业操作系统的性能是决定工程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应该对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各部分的操作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使其能在没有相关操作人员的管理下自行完成相关的识别、控制操作。众所周知 ,操作管理是一个工程的灵魂 ,这同样适用于数字技术。因此应该在传送调度命令之前将通过审查的数据在电脑里存储 ,在进行实际操作时 ,也应该事先进行人为的检查各方面的工作情况 ,保证工程的万无一失。

2.2 使用光纤连接安装

在电子时代背景下 ,光线是数据传输最快 ,可靠性最强的连接材料。因此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 ,利用光线连接各端口 ,进一步保障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可靠性。在认证TCP/IP标准的情况下,同时要确保PC系统的自动化改良,有效地将 MES 系统和 ERP 系统连接起来 ,保障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2.3 采用 GOOSE 虚端子技术

GOOSE 虚端子技术是人们对传统上二次回路的改良 ,是一次工程调试上的革命。GOOSE 虚端子技术是对装置进行保护 ,并对装置进行控制和相关的检测 ,保证智能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流 ,控制好工业的线路、开关、闸口等 ,远距离对测控遥控装置进行保护和控制。现在 GOOSE 虚端子技术已经完全取代二次回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了 ,使得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信息操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使得装置配置更加简单工业技术操作更加便捷。

3.结论

数字技术是信息时展的产物 ,并且因为其具有很好的应用性、可靠性、创新性等特征 ,所以应用区域非常广泛 ,也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广泛 ,深受工业领域的青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再加上生产中对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为了与时俱进 ,尽可能满足工业领域方面的需求 ,数字技术要不断进行创新 ,跟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将新的活力注入到工业方面的技术应用中去 ,不断提高生产技术 ,不断发展生产力 ,让数字技术为工业电气自动化谋取更大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邓范伟.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

篇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工作顺利地进行,还能让人力资源管理效应得到良好的提升。本文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变革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应用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企业要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工具,其与组织效应结合后,能够为企业带来长久的业绩。因此,加强信息化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1.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其各种信息数据,以及处理程序已经逐步向自动化的方向运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软件较多。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对人力资源的系统进行设计时,其信息的标准会出现不协调。这就导致其在资源共享上效果会极差。大部分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其在智能化以及适应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部分企业甚至尚未形成一套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就必然会导致其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针对以上情况。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要统筹兼顾,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要不断地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不断地更新以及完善,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变动以及整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率。

1.2企业信息化专业人员匮乏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通常会较为侧重于管理方面,而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相对匮乏。而且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下,很多企业不注重信息化工程的发展基础,没有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而且从成本上看,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大量投入,必然比人力资源管理所投入的更多。所以很多企业都采取以人力为主,信息为辅的方法进行管理。这样必然会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工程推进缓慢,从而影响整个企业发展的主流。针对以上情况,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应当充分吸收新鲜的血液,将信息化技术全面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要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一些信息平台,例如:赶集网、58同城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这种网络化的智能招聘,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为企业提供就业人才。在系统管理方面,应当科学引进信息化专员,逐渐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转移到信息化管理的趋势上来。

2.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全方位的应用

2.1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企业要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就需要企业建立起拥有科学的分类,功能强大的企业网络,企业合理利用企业网络对应聘者的筛选工作进行高效快速的处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向公众提供网络申请服务,以及利用网络完成一些面试工作,以此利用建立起来的企业网络快捷地完成工作,降低工作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进入企业为企业谋发展。

2.2加强信息平台与人力资源的结合企业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前进发展的基础,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员工灵活配置资源、个性化的培训得到保证。企业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可以方便企业员工利用网络进行随时随地地学习,随时对疑难点反复学习,以不断增强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以最终能够顺利完成高标准的工作任务,员工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将成为员工效力于企业的最强战斗力。

2.3加强自主服务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服务自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开放。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日常进行的一些活动可以方便快捷的高效完成,比如在日常的上传下达的各种精神文件,以及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建设的调查问卷活动等都可以由网络技术的应用来高效顺利进行。网络技术为员工提供的自助便利就是,员工可以用网络管理员为用户分配的员工使用权限进行一些对自己需要的信息实现查询活动,比如员工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查询某个月份的企业内部招聘信息、福利情况、绩效考核、人事政策、培训课程以及休假情况等内容。由网络技术带来的自助便利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开放和谐轻松,使员工工作的更舒心,以更好地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创造财富。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增进企业内部员工的沟通,其可以明了企业的发展,更了解员工的需求,人性化的满足应该需求可以使员工更认真地工作,以通过工作效率。利用网络增进企业之间通过邮件进行的交流,而企业员工之间也可以使用免费的网络通信软件进行即时的沟通。

3.结语

企业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对现存和潜在客户进行分析、对员工的薪酬体系进行评价、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考核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很好地吸收现存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软件的优点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二次研发,将会取得更大的效果。与时俱进的采用先进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员工满意度、利润等诸多指标,从而促进企业的业绩可以稳步上升。

参考文献:

[1]李忠阳.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信息系统工程,2010(09)

篇4

谢朝晖,北京爱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有独到见解。在他的带领下,爱创经过多年的摸索,不断在市场中明确自己的定位。

记者:结合爱创在自动识别技术领域的发展,您认为国内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谢朝晖:爱创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年~2001年,我想可称为爱创的“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主要是做一些标签、炭带、扫描器、打印、磁卡等设备的销售。因为在那时,自动识别技术本身还并不太容易被掌握,市场需求很有限,设备几乎全是从国外进口。

随着市场的发展,纯粹设备的贸易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后来爱创参与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企业的项目,从中学到了不少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上的做法,于是我们便开始考虑寻找新的定位。

第二阶段:从2002年开始,爱创开始和思科、朗讯等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开拓基于条码技术的无线网络管理系统业务,并为沃尔玛、诺基亚等用户做了一些与系统集成配套的小型软件开发。在这一阶段,爱创的业务主要以项目为主,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解决方案。

当时,中国一些本土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海尔,他们除了关注设备、方案,也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动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带来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那些迫切需要使用这些新技术快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如果能告诉他们都有哪些企业在用,并提供使用前后的投资回报数据,客户很容易接受。

第三阶段:也就是近两年来,爱创开始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公司。针对大型零售、钢铁、煤炭、离散制造、制药、食品、电信等行业提供标准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咨询、软件、现场维护、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

就技术本身来看,条码作为自动识别技术中应用最普遍的一项技术,已经十分稳定,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何通过其应用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率。

记者:目前,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爱创能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

谢朝晖:随着企业间在整条供应链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尽可能实现对物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从上游的供货商的物料仓库,到生产配送、成品库管理,再到零部件的维修,整个链条的管理分为生产供应、流通、产品售后服务三段。要想实现这些环节的良好衔接,进而实现高速运转,现阶段除了借助自动识别技术外,没有别的出路。

基于这种认识,爱创提供的是以条码、二维码、RFID、WLAN等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面向制造业、物流业提供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ERP执行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谢朝晖:以自动识别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是以条码、二维条码、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为基本数据采集手段,结合现代流通、制造业行业流程规范特点,应用现代网络、无线网络WWAN、WLAN(802.11B)、GPRS、CDMA技术,重点围绕现代物流、生产制造、流通领域的供应链、服务链管理各个环节的企业移动计算应用、实时数据采集应用所建立的管理系统,做企业在制造、流通和服务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目前,爱创的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应用领域包括烟草、钢铁、制药、汽车、金融、航空运输、大型零售、政府等行业的仓库、生产线、配送中心,具体实施案例有诺基亚工厂RF-WMS仓库管理系统、一汽大众的汽车生产线及整车物流管理、联想北方厂生产线管理、通用企业移动解决方案、海尔半自动化立体仓库RF-WMS、IBM国际商业机器生产厂物料仓库移动管理系统等。

记者:结合现阶段的市场应用情况,您认为推广“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有哪些困难?原因何在?

谢朝晖:实践证明,以无线通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无论是在确保企业实时采集动态的数据方面,还是在提高企业效率与投资回报率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推动市场应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目前爱创的客户构成来看,国外企业居多,但不是主流,他们往往对于信息化的投入比较大,在应用模式上与国内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系统应用已经得到很多国内企业的认可,但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时间上、怎么上、选谁来上,以及管理、投资与现有的规模是否有必要使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等,不确定因素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在应用技术方面有了更理智的考虑,关注价格的同时,还看重技术实施方本身的能力,即项目经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实施方要想拓展应用市场,仅有先进的技术、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知道什么客户需要什么东西,提供整套的应用系统、技术、咨询及服务。

记者:您如何看待不同行业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爱创在拓展行业用户方面有哪些做法?

谢朝晖:目前每个行业对以条码技术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应用需求都不旺盛。在应用环节上,核心技术并没有改变,但包括目前普遍应用条码技术的制造、商业流通等行业在内,任何行业对这项技术的应用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过程。这也是为什么爱创没有把目标锁定在某几个行业的原因。我们计划关注10~15个行业,通过不同行业的应用项目,加大产品、解决方案的优化,找到更加准确的行业定位,随后是行业和解决方案的整合。

在纵向发展方面,结合目前市场对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的总体需求,爱创关注的领域包括制造业的现场管理和精艺管理、商业流通业的配送线路规划管理、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现场移动管理等。对于企业整体的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总体的计划和实施难度大、环节多、技术需要全面,这就要求我们这样的技术实施方基于客户的需求,借助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提升整个系统的价值。例如我们有一家客户,采用GPRS查询后台的所有资料;GPS选择路线;通过802.11B无限局域网对库房装货信息进行自动采集与传输,以及客户收货过程中的认证查询和结算。其应用的技术和方案基本上已经将所有的无线技术、条码/RFID技术、网络技术等集成一体,项目跨越客户的主系统连接第三方客户、银行、外包公司、电信等,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足够的经验。

记者:目前在国内市场,ERP执行系统具有怎样的应用前景?爱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自己的优势?

篇5

【关键词】 油田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 数字化 建议

在新世纪的油田建设中,企业从石油开采现场数据采集和现场生产运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消防无线通信技术的远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并且建立了数字化的油田无线集散控制系统构架。在整个健全的通信系统中,企业主控站作为整个数字化油田消防系统工程的核心,掌控着油田开采设备的现场生产运行管理,实现了GPRS终端通信、数据库管理、数据显示、账户管理、定时巡检等等一些列辅助功能。

一、我国石油企业消防无线通信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油田的迅速发展,油田日常消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油田企业消防通信措施中,各种火灾因素不断地增加,火灾防患防不胜防。同时由于联合作战的区域比较大,传统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和手段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及时的预警反应,且在遭遇火情时候不能够实现一呼百应的作战效果。

二、系统设计原则

(1)安全性。从技术角度来进行安全方面的防护包括了网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等几个方面。网络、系统、数据库这三方面的防护措施主要体现在防火墙、网络监控、病毒监控、数据库权限管理等软硬件建设的基础之上。(2)先进性、可靠性。数字化的消防无线通信系统指挥系统采用了先进成熟的产品、软件,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保障,并且结合先进的指挥调度模式,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其次范围涉及到了所有厂区和油田监管部门、消防部门以及辖区内所有工作居民,避免出现系统缺陷、不稳定性等影响安全工作的正常运行,保障高度的可靠性。(3)可拓展性。对于油田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补充过程,通过日常的检修与维护工作进行不断地完善。在进行系统的设计时,将油田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以及长远的优化发展进行综合考虑,保障了系统的拓展性。并且系统的设计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与实用性,能够适应日后的不断扩充。

三、油田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

3.1 基于GSM的无线通信网络

GSM就是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送数据的一种通信方式。GSM移动数据业务包含了电路型数据业务和分组型数据业务,而且在第一阶段提供的9600bps一下的数据业务都是电路型数据业务。新型的分组无线业务是基于现有的GSM网络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网络,其主要为高速数据通信而设计,充分利用当前的所有移动通信网设备并且进行相应的软硬件升级,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网络逻辑实体。

3.2 延伸到支队、中队的通信网络

所谓的二级网络就是指代油田项目连接到消防支队、中队的网络建设,是现场指挥员、参谋元以及参展中队、支队之间建立的通信网络。但是该网络的使用具有其独特之处,通信的范围不是很大,并且容易受环境以及条件的影响。这就要求使用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看干扰性能好、工作稳定可靠地电台进行无线的网络通信。此网络结合GPRS的全球定位系统和GSM的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在消防车辆、支队、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传递,将车辆调度、卫星定位等相关信息采取双向传递的方法进行管理。

3.3 灾害处置现场战斗网络

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进行参战成员之间的有效通信,能够实现高效的灭火作战。并且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的战斗网络可以迅速的进行险情单位的信息检索,并且根据相关的气象、地理信息来充分利用消防资源,适时制定出最佳的行动方案,方便水与驾驶员、指挥员与水、指挥员与供水车之间的网络通信,进行战斗员的有效指挥。同时现场战斗网络还能够迅速的模拟出火情单位的重点防范位置,方便现场指挥员进行火灾中重点保护位置的引导,能够实现快速的控制火灾,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篇6

【关键词】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竞争力;制度建设;档案服务能力

0 引言

供电企业的档案种类繁多,从档案实体类型和档案管理的方法方式上,较之以前有很大变化。体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如来源多样化、载体数字化、处理专业化、应用及时化等。档案二元结构,要求我们在对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把握好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两个方面。

1 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1.1 档案管理体制

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按行政区域划分,分为省、地市级和县级三个层次。其中,在省、地市级的供电企业有专职档案工作者并且设有档案室。其中,人事档案、供电合同客户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又分别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并设有单独的档案室。经过系统地管理与整合,基本实现了档案的集中管理。县级供电企业的档案一般由办公室人员兼职管理,不设专门档案室。

供电企业档案的管理者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实行统一管理,并给予支持,将档案管理包含在企业发展规划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定期评估;档案管理网络体系相对完善,档案工作责任人分工较为清晰;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在不断加大。供电企业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努力满足生产、施工、销售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所有工程项目开始时,编制《工程验收资料大纲》,跑工地、变电站跟踪各个基建项目实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指导基层单位、施工方的档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和规范企业各部门归档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各类档案的齐全完整;协助基层档案室进行档案工作达标,形成了以局办综合档案室为主体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心。

1.2 档案管理制度标准

自从1998年的国家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地开展,档案数量大大增多,地方供电企业从那时起成立了单独档案管理部门。供电企业在档案法制建设,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认真落实《档案法》、《保密法》与其他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的各种形式地学习、宣传,档案法律观念逐步形成。从国家档案局、国家能源部到省级档案局行政机构、从南方电网总部到省级电网公司档案管理机构,都根据档案工作开展,颁布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如《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等20项。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对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定期检查、实时监督、指导管理。随着供电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企业的档案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文书档案、财务档案、科技档案工作标准以及档案的借阅、销毁、保密、图纸修改等规章跟进完善。上级管理层,还不断根据新的企业信息管理发展时代性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出台了相应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一致性。

1.3 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供电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进步明显,取得了许多成绩。作为企业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档案工作也十分重视,建立了完整的档案管理组织结构。局办设立综合档案室,负责全局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对各部门、供电所的指导监督,规范档案管理。明确了档案室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设置了档案归档范围及整理要求。在国家档案目标管理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等级评审的督促下--基础设备齐全,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增多,企业档案编研成果显著。地市级供电企业综合档案室普遍配置了基础设备。县级供电企业档案室的硬件条件也按照评审标准达标,得到了明显改善。

2 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根据调研了解情况了解到,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现处于半自动化阶段(部分计算机完成,部分人工完成)向自动化过渡阶段。从之前的计算机辅助立卷,单一目录检索,实体档案保存--档案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档案系统一体化管理、机读档案检索和档案信息输出的过渡。朝着"文档一体化"、企业局域网档案全文存储与检索方向迈进。

在企业档案信息化标准制度建设方面,供电企业根据国家档案局下发的文件,根据自身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制定了许多相关的工作规则、标准。如:《南方电网公司总部档案管理制度》、《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档案工作评估办法(试行)》等。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反馈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提供工作改革建议。

自九十年代中后期,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纳入了档案信息系统,实施企业信息系统的统一构建,进一步促进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从2005年开始,供电企业就基本运用了企业档案单机版的档案管理系统。目前,系统管理方式升级后,又拥有与OA对接的网络版集中档案管理系统。另外,企业营销合同档案、人事档案各自有自己的库房和单机版档案管理系统。

3 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供电企业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进展迅速,供电企业档案工作者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不容质疑。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浮现,与实际工作矛盾也已经显现出来,如:

在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档案数字化程度不够,对信息系统产生的大量存量数据,没有实施统一管理的中长期安排,管理层颁布标准不统一,不时出现朝令夕改现象,造成信息化工作的重复建设。缺乏数据整体标准,形成“档案信息孤岛”,而有用信息得不到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现实,一面是信息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面是信息系统的重复构建和“信息匮乏”;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时更换,往往是一个系统里的档案数字化、数据基础著录标引工作还没有完成,又有新的系统投入使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在档案利用需求方面,供电企业现有档案管理方式模式仍旧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的提供利用、被动的推进改革。有的档案部门或者档案人员已经有所意识,而往往针对于现实条件显得力不从心。相对封闭的管理范围,淡薄的服务意识,有限的服务能力。档案利用率低、利用形式方式单一等等,影响了档案利用工作开展。基层专业人员的匮乏,无法做到档案信息即时录入和资源共享。使得企业档案工作者整天围着计算机系统,成为了一个信息录入者,总是被动接收、被动服务,无法满足利用需求,没有精力放到档案编研开发利用工作中,档案编研的困窘局面并无根本性改变。

另外,在档案信息检索能力方面,部门供电局拥有自己的档案服务网站,检索能力不断提升。但企业现拥有的信息技术软件,对实体文件的有效识别水平不高。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业务素质也不高,过于依赖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人员,而计算机公司相关人员并没有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和管理操作水平。受此限制,一部分资源的全文检索目前难以实现。

4 结束语

总之,档案工作要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化带来的转变契机,变革管理方式、模式、工作思路。不论是从观念认识上还是实际工作环境中,伴随着档案意识地不断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使档案工作更加深入企业工作核心,为供电企业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篇7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简称E-HR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系统,通常包含系统管理、组织管理、信息维护、报表管理等功能。它凭借强大的数据收集、整理、存储等功能,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中心,实现了一站式浏览员工、部门的实时信息,对企业所有部门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凭借贯穿人力资源工作中人员管理的日常内容,搭建了企业组织构架、岗薪体系和人员的信息的基础平台,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中心,实现对企业组织机构“增、变、减”以及人员“进、管、出”的全流程管理;凭借对企业人力资源数据库各维度分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中心,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及时决策支持,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E-HR系统中的数据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决策的基础。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E-HR系统中的数据质量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二、人力资源信息化过程中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E-HR系统功能日益复杂,特别是大型企业组织机构庞大,层级众多,人员复杂,系统数据质量问题更显突出,使得系统数据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运营情况,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信息数据缺失;这是人力资源信息数据最常见问题之一,由于各级业务单元对人力资源信息数据采集重视程度各异且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和标准造成。

2.信息数据失真:包含数据不准确、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不准确可能由于数据采集阶段录入错误、缺少检查等原则造成含糊不清的简略的表达,也可能由于不同来源的信息数据未参照统一标准通过简单整合而造成信息不准确;数据更新不及时是由于实际数据信息变动了,但各级业务管理员却未能及时更新到系统中造成的。

3.信息数据的逻辑问题:最常见有非同源问题,它是由于不同的业务部门各自独立采集数据,在数据迁移汇总时出现了数据衔接不准确、互相矛盾的现象;同时,也可能存在管理专业部门、业务部门之间信息数据存在交叉或盲区,在信息统计分析中因为不同统计口径、不同部门间利益、不同的管理理念造成了信息干扰,互不匹配的现象。

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很多大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理念缺乏深度思考,仅为了管理方便和信息安全等角度考虑,对E-HR系统信息数据实行不对称管理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从E-HR的数据使用范围到内容应用都局限在人力资源部门内部,无法将管理流程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使得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应用层对E-HR既缺乏理性认识又缺乏感性认识,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各角色不能很好地进入状态、无法共享系统数据、缺乏交互渠道,破坏了E-HR管理的生态平衡,难以全面获取准确人力资源系统数据,无法与实际管理工作相结合,限制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问题的定位以及改进举措的制定。

四、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管理对策

针对统一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大型企业,组织层级多,人员涉及广且企业内网建设比较成熟的现状,提出了“全员参与、分权维护、分类应用,统筹管理”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治理管理对策。通过构建决策层、管理层、应用层等角色的全维度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的立体式的数据维护、核查、信息反馈、应用的模式,提高E-HR系统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传输、共享、应用程度,提升人力资源系统数据质量,最大程度上发挥了E-HR系统现有各项功能,充分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撑保障。

第一,全员参与系统数据治理。为决策层、管理层、应用层提供差异化人力资源信息化服务,不仅满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管理,又将人力资源管理链上不同角色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纽带紧密相连,使E-HR系统更加贴近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全员都能有效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中来,人力资源管理从以前相对封闭变得开放,滞后管理变成超前管理;同时,这也是有效解决数据治理中“短板”问题的关键方式,例如员工家庭关系和履职经历等基础信息数据的通过员工亲自参与数据核对,提出数据更新申请后待专业职能模块人员确认即可。

人力资源信息化涉及高新技术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变化、组织机构调整、岗薪管理等利害问题,决策层持续的观念认同和行为示范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数据治理提供最强有力权力、资金、人员、技术等保障,使信息化工程能够从全局出发平衡协调,有效调度各种力量;作为人力资源系统的管理层往往都是人力资源部门,除了负责E-HR平台管理外,更多地通过平台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计划、监控与分析,是E-HR系统数据治理的政策制定者;应用层涉及各分支机构人力资源部的职能人员、各分支机构的直线经理和员工等角色,作为E-HR系统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大量E-HR系统数据维护工作,是系统数据治理的长期、持续性改进的基石。

第二、分权维护系统数据。E-HR系统搭载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企业应该对系统各模块信息的维护工作遵循“谁经办、谁维护、谁负责”的信息维护原则,依据业务管理中实际的岗位职责分工,进行各类人力资源业务操作以及在业务权限范围内的查询、使用、维护信息,确保做到合适的人看合适的数据、做合适的操作。例如,通过员工自助系统员工可以修改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基本信息而学历、薪酬、福利等记录只能查看而不能修改;同时,所有操作在系统内留有记录,可以做好追溯源头,有据可查。

第三,分类应用系统数据。通过E-HR系统向HR生态链上不同的角色提供差异的显性数据应用,各类人员有效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环节中来,提高数据管理各环节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决策层通过E-HR系统的帮助,自助式地获取企业人力资源的状态信息,获得各种辅助起进行决策的人力资源经营指标,通过E-HR系统平成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决策层的流程处理;管理层借助E-HR系统平成从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在职管理到员工离职的所有管理职能,彻底从HR信息简单提供者转为提供HR知识和解决方案者;应用层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来,缩短管理周期,减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中的重复操作,实现组织内部有效实时沟通和互动。例如员工能够借助E-HR的自助查阅人力资源政策、岗位体系、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等,向直线经理或管理层发起岗位培训申请、岗位调整意向申请等,主动参与到个人信息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来,实现从人力资源被管理者变为自我管理者。

第四,统筹管理系统数据。由于不同环节的利益追求经常存在差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对系统数据的收集、维护和使用各个环节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协同管理,匹配企业内部的其他系统;制定合规操作的数据维护规范和政策,对系统信息的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将系统数据质量管理纳入各级单位的考核,责任落实到各级管理层;同时,结合数据专项检查等手段保障系统数据质量的长效管理。

篇8

Abstract: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is one of main course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Medicin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can't meet the demands of students, and digital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ethod is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one.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learning enthusiasm on this subject,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关键词: 数字信息化;中药药剂;教学手段

Key words: digital informatization;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mean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178-02

0 引言

中药药剂是高职院校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技术学科[1]。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实训及实习,让学生掌握中药制剂的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的教学中正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挑战:第一、有效的实验仪器数量严重不足且比较陈旧,与国家GMP要求规定的药品现代化大生产相脱节,不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第二、实验教学内容大多以基础性、单项验证性试验为主,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设计能力。因此,全日制高职中药药剂的教学急需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来辅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苏教高〔2012〕16号《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也要提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2]。数字信息化校园建设为中药药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信息化在中药药剂教学中的应用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掌握与适应药厂发展需要的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1 理论教学,形象生动

利用数字信息配以图片、动画、视频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将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制剂设备的工作原理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3],提高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力,进而为实践操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例如,在介绍中药片剂章节,我们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向学生展示旋转式压片机的三维立体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对这个“庞然大物”有感性认识,然后给学生展示旋转压片机压片过程原理的Flas,最后给学生看一段旋转压片机压片的视频录像,如此操作,使学生循序渐近,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了抽象、死板的旋转压片机工作原理。另外,针对中药片剂章节中的教学难点——如何解决中药压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采用在实训车间,现场演示的方式,对裂片、松片、粘冲等现象加以展现,让学生边看动画边思考“如何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理解全部的教学重点。

2 紧贴生产,重组内容

《中药药剂》的实践教学最终要服务于大生产,而实验教学使用的教材明显滞后,学校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设备陈旧落后、卫生条件也达不到GMP要求,也不太可能每年更新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数字信息化,边讲解边上网,把最前沿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紧紧跟上中药药剂发展的步伐,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在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通过wi-fi上网,浏览中药药剂精品课程网站或多媒体资源库,随时随地温习上课内容或做课后练习题,也可以在中药药剂的论坛中发贴跟老师探讨学习问题,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3 模拟实训,身临其境

药品生产必需符合《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全日制中药专业的学生应掌握GMP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岗位的规范操作(SOP),但学校的教学实验室不可能建设成符合GMP要求的药品生产车间,也不可能将教学实验放到正式的药品生产车间进行,如果我们应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将各种设备和工艺流程与软件结合起来,开发模拟工厂、模拟车间、模拟工艺、模拟实验,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生产。如中国药科大学研制的《药物制剂实训仿真系统》,有逼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以采用单项练习、综合练习和对比练习三种操作方式,具备高度仿真度,满足了高职院样的教学要求,实现了与药品生产企业零距离接轨。

仅管数字信息化为中药药剂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它只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因为数字信息化教学信息量大,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定要将重难点放在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环节上,使学生在掌握重难点的同时再拓展一些内容。要实现高职中药专业学生的 “零距离”就业,主要应该在实训和实习教学上花大力气,只有不断地实际操作才能让学生具有过硬的生产技术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信息教学只是辅助手段,对它的作用不能夸大。

参考文献:

[1]胡文主.职业院校中药药剂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7):55-56.

篇9

关键词:数字信息 国民经济动员 信息化 MapXtreme

1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水平和方案实施背景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形势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不仅涉及行业多、领域广、范围大、专业性强,而且信息量大,对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要求很高。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把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应用于经济动员工作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动员模式,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课题。

数字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恰当、实用的工具。随着数字信息系统技术的纵深发展,实现手段的日益丰富、应用层面的拓宽,都使其解决方案更加体现行业特色、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以MapInfo平台构建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实现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借助于精确的城市数字地图,将抽象的、海量的、二维的表单数据库,以地理分布为轴线,以各类专题为骨干,将数据重新分类、整合、排列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化的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的新型框架,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的再利用和类比分析。

近几年来,地方各级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按照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山东省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成绩显著,建设山东省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2 系统建设目标和原则

按照国家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基础上,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标准,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开发建设全省统一的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覆盖全省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专用平台,实现基础数字信息管理和经济动员资源数据管理。

②开发经济动员综合应用分析系统,建立重要经济动员数据在电子地图上的标注与链接,实现经济动员基本业务的分析和应用。

③建立系统管理模块,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用户管理和日志管理等功能。

按照国家经济动员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统一标准、规范建设。按照国家颁布的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制定建设方案,并严格以这些标准作为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依据;依托我省现有的发展和改革纵向网络系统,建设经济动员信息网络。

②稳定可靠,便于扩充。软件运行具有可靠性,有较强的故障恢复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在正常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稳定地运行;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能够实现数据库表结构的修改和更新操作,以满足软件不断发展升级的需求。

③响应迅速,易于维护。软件在规定的运行环境下,应能达到足够的响应速度,尽量减少软件中对大事务的处理,避免软件出现长时间繁忙而消耗大量系统资源的现象;软件安装运行后,维护比较方便、简单,不需要复杂、繁重的维护工作。

3 系统采用的数字信息系统平台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数字信息系统软件非常多。比较常用的包括美国GIS开发商ESRI和MAPINFO的软件产品,以及占有一定市场分额而又功能强大的典型国产软件。这些软件提供了相似的功能集合,不同之处在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操作效率。本系统采用了MapInfo公司推出的MapXtreme产品。

MapXtreme具有以下技术特点:低消耗,MapXtreme在服务器上实现软件和数据的中央管理,能够大大降低管理和维护的费用;针对一些高级操作、数据的集中化和安全性保障,允许将地图数据存储到RDBMS中。开发便捷,MapXtreme为系统二次开发提供了完备的工具,从而能够简洁地开发GIS应用系统。强大的地图可视化功能,MapXtreme提供了全方位的、强大的地图功能,包括专题图分析、缓冲区分析、对象编辑、目标查找、地图显示、图层控制、空间选择、访问各种属性数据等。

4 系统的总体架构

对于基于Intranet/ Internet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认为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或者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C/S模式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C/S模式具有它的优点:具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应用程序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逐渐也暴露了它的不足。开发成本较高,C/S结构对客户端软硬件要求较高,尤其是软件的不断升级,对硬件要求不断提高,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成本,客户端越来越臃肿;移植困难,不同开发工具开发的应用程序,一般来说互不兼容,不能搬到其它平台上运行。

根据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提出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数字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浏览器/服务器(B/S)两者相结合的应用体系结构。

采用数据库技术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与国民经济动员专业应用相关的接口数据,通过在地理空间数据的属性表与国民经济动员专业数据之间建立映射关系来进行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E9i。

5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在省级经济动员办公室安装桌面系统,进行数据和用户的管理和功能操作。同时建设了省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网,各市级经济动员办公室可通过专网在网站浏览器上进行信息的浏览和查询。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基础数字信息管理功能:①地图显示:控制软件系统中各个数字信息图层的显示,可实现放大、缩小、漫游等地图基本操作;②空间定位:实现基础地理目标的空间定位,并可以结合动员资源数据实现动员目标的空间定位。输入动员对象名称,在屏幕显示;③查询:在地图上查询坐标、量距、点击对象查看其属性;按照属性(名称、编码等)进行条件查询,在地图上显示;④统计:按照给定条件进行统计(按照区域、分类等);⑤专题图制作:按照给定条件制作饼图、直方图等;⑥网络分析:实现地图上任意两点间直线距离的计算,实现公路网和铁路网任意两点的最短路径分析和简单条件下的最佳路径分析;⑦缓冲区分析:查找某区域内最近的重要目标、查找某区域内所有的某种目标;⑧地图编辑:添加、删除、编辑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在数据库中存储、更新;⑨符号设置:完成对各种空间对象的符号设置(样式、颜色、大小);⑩地图输出:实现指定比例尺地图打印的保存功能;■报表打印功能:实现把查询结果打印成报表。

6 结束语

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对于一个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数字信息系统应用到这项工作中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动员模式,对于充分发挥经济动员系统的关键职能作用,合理调节资源配置,制定快速动员预案,提高动员效率,确保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龚健雅,杜道生,李清泉等.当代地理信息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

篇10

1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档案信息需求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对信息需求量很大,只有全面了解企业的信息需求,档案部门才能提供具有针对性、有效、适用的档案信息服务。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档案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源。档案是保存和传承企业文化的载体,因此,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可以达到弘扬传播企业文化的目的。档案只有转化为信息,建立起多层次、多种类、跨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库,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的价值。

2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现状

2.1 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档案部门在管理上还处在对档案实体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进入对科技档案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因此多年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停滞不前,关键在于没有认识到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现代数字信息化时代,科技档案的类别、内容、载体、信息等将不断增加,在当前社会,科技档案的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必将取代传统的科技档案实体管理模式。

2.2 服务手段滞后

企业档案部门很难采购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数码设备,只能对科技档案案卷、专题目录进行简单编辑整理,不能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科技成果转让和信息交流,因而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低。

2.3 服务方式被动

以往企业档案部门通常怀着按部就班的心态,坐等上门,被动的等待有人将档案资料送来,因此其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所服务的范围,服务方式也显得较为单一,同时,与外界缺乏沟通与交流,所服务的对象仅仅局限于在企业内部借阅和复制。

2.4 专职人员稀缺

很多企业在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在企业内部采取全面深化改革措施。裁员成为企业改革中通常的做法,而其中一些非必要部门譬如档案部门往往首当其冲,各大企业裁员大军中,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最先被大量裁员精简,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通常情况下由本单位的办公室文案人员或者后勤人员进行兼职,由于其本身工作就很繁琐,加之没有接受过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训练,在面对科技档案的具体工作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对日常文件资料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工作,很难应对科技档案信息的精细化工作。

3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创新

3.1 创新思想观念

档案部门在一家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家企业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与决策,因此档案部门一定要具备高瞻远瞩的创新型思维,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要有组织有规划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企业要将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也纳入年度财务预算的范围,适当增加经费投入,配置高性能电脑、同时激光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多角高倍数码像机、数据库服务器、大型数据库、档案管理软件、网络安全设备等设施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此来解决好科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根本性问题。

3.2 创新组织机构

创新档案组织机构建设,要从企业抓起,首先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并配齐经验丰富的档案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既有的档案规章制度,真正切实重点抓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要积极大力引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扩充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其次档案人员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企业要对档案人员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电脑网络操作技能,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从而使科技档案管理手段向技术型,创新型转变。

3.3 创新管理模式

在管理体制上,企业科技档案工作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建立层次分明,高效,紧凑的管理模式,企业档案部门对本单位履行宏观领导和管理职能,对所属单位负责监督、检查和建设性指导,从而避免科技档案因为有单独部门或个人的疏忽或者责任心的缺少,导致重要档案的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确保科技档案完整、准确和齐全,是创新性管理模式的基本目标。在管理机制上,要把管理模式的创新,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形成一个理念,同时营造要时刻追求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的环境,自上而下,实行总经理负责、总工程师分管、档案部门和技术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形成多级梯度分层管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真正抓好落实好管理创新这个理念。

企业要对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大力支持,大胆革新管理方式。要应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科技档案管理方式,从而提供高质量服务。逐步实现转变为档案实体的数字化、现代化信息管理的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方式。

3.4 创新管理方法

建立现代化数字网络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管理中心。一是要选择合适的企业档案管理软件,其体系结构、系统功能、适用网络结构、后台数据库、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接口、以及科技档案管理模块都要符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二要做好科技档案案卷级、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的录入、查询和维护工作,通过查找目录、原文传输及扫描等方式,实现科技档案案卷、文件目录检索和全文查询,逐步建成母子(分)公司等两级科技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中心。

3.5 创新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