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模式
特
点
时代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
传统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初期
过渡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期-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第三节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
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政治: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
社会:教育。家庭婚姻。宗教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
内地到沿海
2.
山区到平原
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地形
平原,高原,山谷
气候:中低纬(温度)。沿海(降水)
河流,供水,运输,军事
人文:矿产。交通。旅游。政治。宗教。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
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
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
商贸联系:区域贸易。国际贸易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
地形、土壤,河流
科技:劳动力,科技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
种植水稻区位条件:
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原地区,地势低平
③人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科技
特点:
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工业布局:1.远离河流上游2.分布在盛行风下风向3.盛行风垂直郊外4.最小风频上风向
工业联系(1)投入——产出(工序)(2)轻,薄,短,小(部件)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的减少资源的枯竭、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
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合一
现代
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s)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
控制人口规模
2.
转变发展模式
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篇2
关键词:有效性 实用性 互动性 趣味性
历史知识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历史教材中的章节标题为主体内容,以历史基本线索为主要导向,一设疑导向思维艺术为主要方法,采取双向交流,层层铺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对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纵横的逻辑思维联系进行宏观,微观的立体传授知识的过程,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去驾驶历史知识及其结构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的目的。
俗话说:“登高而望远”,“登泰山而晓天下”,人只有放眼于高角度,高层次的目标,方能较客观地分析、评议、归纳、比较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
高层次、高素养的时代特征决定了高中历史的基本任务是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求,注定了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必须从事情出发,强化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后果(影响)进行精辟的分析,加强对重要历史任务、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及分析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理想效果。
随着课堂教学思维,理论能力要求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在自我完善,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同时,采用历史知识网络教学模式势在必然,它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把握历史基本知识,基本历史线索,历史概念及其相关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常说:“历史象一条河”。那么历史教材就是这条长河的远距离浓缩。怎样知道这条历史长河的来龙去脉呢?历史的发展遵循何种规律呢?历史各章节,各段落有何特点呢?历史与其他学科有何密切的联系呢?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能使我们从从容容融入这一“思”的境界。这就是要求课堂一展开,历史教师就象建筑设计师一样启发学生营造“思”的阶梯,巧设疑问多立挫点,确立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与学生共同编织这节课的立体知识大厦,并结合幻灯,图像录相,挂图,录音等电化手段相应辅助,优美的板书艺术,盛情盎然的语感,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层层捕捉历史基础知识,善于挖掘历史隐形知识。如讲授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美苏争霸》,首先教师应用幻灯,录像,图像形式勾勒这节课的立体知识结构,营建历史知识大厦,确立教学目标,知识的重点,难点,思想教育内容等,而后通过多种史料巧立疑问渡入新课,如教师在讲明历史知识结构后设疑:“美国在二战后能够成为头号强国的原因?具体表现?”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都不先正面回答,而是运用幻灯,文献,史料,挂图等让学生分析理解二战的前因(背景),过程,后果(影响),教师通过为断的设疑导引,使学生轻松愉快的了解其基本原因:
1.美国本土远离欧亚战场,没有遭到炮火的洗劫。
2.美国利用大战之机大做军火物质生意,获利很大。
3.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拓展国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又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新兴产业。
4.进行改革,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通过列举大量图片、文献、史料,并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归纳,学生也较容易明确美国成为二战后初期头号强国的两点表现:
1.经济上,“藏金之富甲于天下”,其工业生产总值到1948年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体系1/2强,黄金储量占74.5%。
2.军事上,垄断了原子武器,拥有1200多万人常规力量,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500各军事基地。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空前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不久美国通过各种途径,确定了它在政治,经济上的霸主地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极力推行全球扩张霸权主义政策。但是美国的霸权政策遭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抵制,苏联成为二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正是这种契合、互送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事物的发展演变,历史知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轻松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学科的主体功能,呈现了历史事件,历史事物的相关联系,历史演变,深层分析的特征,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认识历史现象及其本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史料的能力。其操作工艺如:
二、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单独或固定的操作模式,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高思维高素质能力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势必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系统逻辑思维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高知识技能为主导。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有需要,它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识论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第一线的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时代的挑战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人力的竞争。鉴此,历史知识网络体系教学它体现培养学生能力,知识并重的原则,它能使学生宏观上驾驭教材,处理史料,分析实质问题能力的提高(即提高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高考“大跨度,高概括”的考核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目的是对教材主体内容宏观,微观多层次,多形式的优化组合,加强分析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相关联系,促使学生明确历史知识的脉络体系,做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因而历史教师讲授时应立足于宏观知识,善于捕捉,传授微观知识。“粗中有细,细中有粗”详细分析各种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并加大论证,比较,归纳,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历史知识及其规律。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重引导轻灌输,训练方法恰当,内容少而精。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会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从而产生骄傲。”骄傲也罢自豪也罢,都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的一种主动形式。诚然,一堂质量较高的课堂教学都必须给学生驰骋思维的广阔天空,教师,教材,教法及其他教学手段都以“学生”这一教育主体服务,并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多方激起学生“思”波澜,泛皱多面波纹,在思维中最大限量地获取教村知识,思想,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系统化,发挥学生主体功能。
篇3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学法指导 教学衔接
目前高中课程改革在我省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各个学科在课程体系、课程编排、课程深广度、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变化可谓很大,而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历史教师,我越来越感觉到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初中到高中急剧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高中学生的角度来讲,必须做好历史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升级”,从而找到一把适合自己的打开高中历史学门的钥匙。
一、与时俱进,把握高中历史教材相对于初中历史教材的不同。
1.史实内容上。拿到高中历史教材,你会发现有很多的老面孔,但是对于这些老面孔的学习角度、把握程度显然是和初中不一样的,要求更高。如果说初中历史多为“知其然”的话,那么高中历史则更加注重“知其所以然”。由于高中生年龄大一些,思维更加成熟,历史的线索及其规律性还有不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高中历史学习中更加注重的。
2.知识结构上。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则选取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纵深发展的知识,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它是在初中历史学得很好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专题研究,时空跨度大,更注重思维的连贯性和跳跃性,站得高,潜得深。
3.能力要求上。初中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能力,比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高中历史科考试的能力要求可以初分为历史事实、史学方法、史料解析、历史解释和文字表述。这五类不是各自独立,而是有相当多重叠的地方,每一类中还可以再分出若干小类。五类目标包含各种能力,如:记忆、分析、推证、想象、表达等,不是某类目标只测某种能力,而是一类目标往往可以测试多种能力。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探究的方法、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习的能力,等等。
二、自我升级,找到了打开高中历史学门的钥匙。
1.观念转变,抛弃“副科”之说。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3+学业水平测试(必修+选修)”模式下,历史学科是选文科必选的科目,选理科,也要通过高二下学期时的学业水平测试,所以,学好每一门功课是高中生义不容辞的任务。虽然选修历史最终是考等级,但是江苏50万考生中要考到2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B,1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B+,10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A,2.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A+,与报考本科院校直接挂钩。所以观念要转变,不是初中的所谓副科之说,只有战略上重视,才能打好每一场战役。
2.高屋建瓴,记住编年史体系。因为高中历史是专题史,所以头脑中要先有一整套编年史体系,否则学起来会云里雾里,摸不着方向。最好先好好看看初中历史教材。如果连中国朝代更替顺序都搞不清楚,就学不好中国历史;如果搞不清楚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的大概脉络,就无法记住相关史实,更无从做必要的横向纵向联系,更是无法做对题目。所以,记住编年史体系,是学好高中历史的前提。可以编成歌谣记忆,如:“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还有香港版本的:“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当然,还要记住基本的时间顺序,做试题时要用到。
3.重视基础,强化知识点记忆。历史作为文科,多背是应该的,必须把课本前的目录、单元结构、课文结构、基础知识都背下来。要不断与遗忘作斗争,就必须强化记忆。万丈高楼平地起,忽视基础就像空中楼阁一样是华而不实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只要持之以恒,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就终会劳有所获。
4.讲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一是先理解后记忆。强化记忆固然是需要的,但不理解就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费力大,收效小,记不准,易混淆,记不牢,容易忘。二是尝试多种方法,如:特征记忆法、重复记忆法、回忆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归类记忆法、重点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重复是记忆之母。三是广泛阅读。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所以要多看书,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为历史服务,当然学好历史也可以为学好其他学科作好铺垫。
5.学会解题,提高解题能力。高考都是以考试的形式来考查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必须在多看书、多记忆、多思考、多联系的基础上动手练习,强化记忆,提高解题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做题,适当做一些典型习题,积累经验,提高解题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历史试题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要重视每一次考试,做到错过不能再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艳芬.现代历史教育呼唤新的理论成果――历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观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7):4-7.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5.
[4]叶小兵.历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一、有规划
合理的教学规划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上学期,我们细致安排教学时间,新授课和复习课均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预习导学案的基本模式是“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拓展―导入新课―知识梳理―重难点点拨―自我检测―课堂小结”。“知识梳理―重难点点拨”采用目标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分阶段分层次解决问题。“知识梳理”环节,结合岳麓版教材对基础知识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完善,“重难点点拨”采用材料阐释、情境创设、比较鉴别等形式进行教学。必修的“课堂小结”由学生自主完成,选修的单元小结则是由学生全部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优秀的思维导图被我们合编成电子图集,放在QQ空间里方便学生交流学习。
我们效仿高三进行了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按照课本顺序进行,基本模式为“复习目标―复习重难点―夯实基础―回顾试题―自我检测―课堂小结”。“夯实基础”环节分为问答和填空两部分,我们将需要记忆的问答题标明要点关键词、小细节以填空的形式,学生边背边写,对课本重要的材料、图片、引言、小字介绍等环节进行强调,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细节,以期做题时能达到呼之即出的程度。第二轮复习导学案分别按照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进行专题复习,用表格的方式展现出来,体现历史发展线索、阶段特征以及每个阶段的主干知识。最后一轮复习仅剩10多天的时间,这期间的复习回归课本,通过研读教材,学生得以清晰再现和深刻理解淡忘的基础知识,提升巩固复习效果。
二、有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探索实践不同的记忆、总结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历史。
历史学习必须注重积累,而积累的前提是不断强化记忆。面对知识点繁多的历史课本,怎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准、又难忘呢?我们发现传统的顺口溜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我们从网上搜来了许多简单适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编写于导学案中。例如,卢梭的思想主张可以概括为“两权一约一私有”:“两权”即天赋人权、人民,“一约”是社会契约,“一私有”是指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脉络是“家里的大人小孩都离开了”:“家”“大”“小”“离”“开”分别是指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这些顺口溜将历史知识化繁为简,重点突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们会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继续对顺口溜记忆方法进行探索,使其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
我们注重利用教材后面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归纳和总结。比如,公元前5世纪左右,中国历史是春秋战国时期,世界历史则是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在思想史上一个是百家争鸣时期,一个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学生可以从背景、代表人物、主张、意义等多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再如,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可以进行纵向归纳:起源、湮灭、复兴发展、成熟。重视“大事年表”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时空概念,更好地把握历史演变的内在联系,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实现学习过程中的“由厚变薄”,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引导学生自我阅读材料,对照设问对材料进行全面理解,边看边划出关键词或关键句子,用①②③等数字进行标示,这样不至于断章取义或遗漏要点。在讲解材料题答案时,我们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题干外,更强调解题后的及时反思。学生除了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外,更要关注题中涉及的基础知识,要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回顾、理解、完善、积累,提炼新的知识网络交汇点,做到举一反三,从雄厚的基础知识中寻求打通解题思路的金钥匙,为今后解题提供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支持。
三、有交流
我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要想在竞争的时代里位居上游,与不同学校、不同人之间的交流是必要的。去年10月,我们去南海高级中学学习听课,12月又邀请了文登新一中的备课组长莅临指导。同时,我们在和四中、五中三校联考中发现了教学不足并查漏补缺,这些交流为教学之船指明了正确的航向。日常工作中,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时帮我们分析教学思路,学生则时刻给我们提醒:小测成绩差了,是不是这节课安排不当;考试成绩砸了,教学计划是否要重新调整;心浮气躁了,是不是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在与不同师生广泛的交流中完善、进步。
四、有合作
篇5
课改给我们死气沉沉的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每学期都尝试课改,都有不同的收获,本学期课改工作中我的亮点,也就是妙招。
一.关于学案,我的做法。
1.本学期我的学案编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表现在:1)每一份学案都有激励语言,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向上的斗志。2)每一份学案的编写都聚焦我最高水平:题型新颖、独特、多样化,比如【分析】、【例句仿写】、【学以致用】、【考考你-大杂烩】、【辨析】、【翻译】、【一句多译】、【拓展】、【查字典】、【高考链接】、【译一译】、【做一做】、【注意】、【原句】、【模仿】、【模仿要点】、【动手查阅】、【信息提取】、【解析】、【即境活用】、【拓展思维】、【小插曲】、【活学活用】、【典型例题】、【汉译英、】【形近词】、【基础过关】、【读音标写单词】、【短语归纳】、【链接类似短语】、【请用上面的短语翻译句子】、【点拨】、【测试一下你的记忆力】、【考例分析】、【同义短语】、【短语】、【练习】、【重点用法】、【题组训练】、【举一反三】、【词汇解析】、【根据语境感悟其用法】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练习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案的使用上:学案的空间有限,难免有些知识点训练不到位,于是有些地方我觉得有必要进行适当地拓展和延伸,随时让学生补充到学案上,总之我认为学案的使用可以随班级不同而灵活使用,可以适当地删减或补充,从而使课堂的效率高,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处理学案。
3.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改正或补全学案。一般我要求学生用蓝颜色的笔做,用红颜色的笔改正或补全,这样的一份学案看起来整体效果不错。
二、激励语言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1)学案中有激励语;2)课件中有激励语;3)试卷中有温馨提示语;4)竞赛辅导中有鼓励语 5)全员育人的笔记中有激励语言和良言。
三、把自己多年来总结的教学方法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走捷径,尤其是做题方法的点拨。比如:单词的记忆方法渗透在词汇教学中,单选、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等不同的做题技巧渗透在相关的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单选题的做题技巧和方法,比如1.被动还原为主动 2. 注意一些特殊句式 3. 分解题干(去掉句子枝节部分,直接找句子主干部分,然后分析枝节部分,进行正确的选项。)4.代入法(回答特殊疑问句殊疑问词的内容时,可以使用此法,你可以走捷径)5.推理法7.“特殊技巧”来分析句子 8.总括法 9.同类法 10.分析句子结构,辨别“谓语与非谓语”11.分析时态 12.辨析法 13.一句多译 14..区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主语和表语能打颠倒的是动名词,不是现在分词)15.疑问句还原为陈述句 16.倒装句还原为正常语序 17.顺口溜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多媒体课堂使得我的课堂生动活泼,课堂效率高。
每一单元能用多媒体的我尽量使用多媒体,尤其是阅读课,写作课、专题训练课等。阅读课让学生以丰富图文并茂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课能让学生见识更多的好词、好句、好段落、好文章,专题训练课能丰富地呈现专题的实质性内容。总之多媒体以多样化地方式展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从视觉方面进一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荟萃”引入法
(1).故事引入法:看到学生听讲情绪不佳,这时正好讲解词汇 inspect v.视察,让我突然想到了《拿破仑的三个问题》的故事,于是把故事引入课堂,立刻课堂气氛热烈起来。
(2).史学知识引入法:每单元的词汇课比较单调,假如某些词汇能引人点历史知识,与史学知识联系起来,其效果会出奇的好。比如学习人教版选修七U4词汇中,当学到privilege-enjoy privileges(享有特权)时,让我突然想到清朝之后,中国战败被迫不断地开放通商口岸,享有各种特权来掠夺我们国家的资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
(3).数学中“交集”引入法:讲到定语从句中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时,先行词是人关系词用who/that,先行词是物关系词which/that,然后取交集只能是that。
六、英语科目小组和个人评价表为我的高效课堂提供了质量保障。
1.本学期我精心制作了高二(13)和(14)两个班的英语科目小组和个人评价表,基本上是两周一公布,并有评分细则,分别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自习表现、课外一页练、学案等方面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评分由老师亲自把关,保证了评分的公正性。比如特优(perfect)+5分,优+4分,一般+3分,改∕补+1分,能补上或改正的+2分,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案中就应该注意书写要规范和工整,这样考试的笔答题就不至于太潦草。
篇6
计划应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目标、任务和应达到要求。任务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有的还要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渗入到新课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同学受。在高中学习中,文化课固然重要,可是身体素质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问题了,所以说在高中的时候,体育和健康教学必须要实行下去。
二、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高二上期,身体素质较初中有了明显提高,各方面能力也在提高,而同时学习任务较重,这个时期的教学要注意教学的艺术,要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全员参与,提高身体素质,减轻学习压力。
三、本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高中体育第一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球类等内容。学生虽然进入了高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的自觉性、主动性仍较差。为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去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的:
1、深入了解体育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手段,懂得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作用,增长体育知识,并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
2、学习一些基本体操,加强协调性练习。
通过素质练习,提高学生跑、跳、投的能力。进一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
3、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上期所学的内容。
使之学为所用,提高体育达标成绩。
4、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时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力求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相结合。
2、上课讲解时,做到声音要宏亮、吐词清晰,组织得端,示范准确。
教法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3、抓好两操及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4、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5、很值得探究一番。
看了开头就迫不及待的读下去。
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2一、学情分析
本届高三文科班学生,由于高二下学期重点忙于高中学业水平检测考试复习,对区域地理复习没有认真对待,加上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比较散乱,系统性不强,识记难度大,造成前段时间的复习效果不理想,使本学期的一轮复习内容变多,任务变重,会影响到二轮复习的进度。__届高三地理备课组全体组员为了使备考工作顺利进行,针对存前段时间复习存在的的问题以及地理学科的特点,经过反复商议和斟酌,特制订如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力争__届高三地理科在__年的高考中保持__届的优势并有所提升,夺取__年高考胜利。为学生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__年高三地理备考复习分三轮进行。
一轮复习必须在__年9月至__年1月完成,主要是以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为主,复习的具体要求如下: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二轮复习必须在__年2月至__年4月完成,在这一阶段,紧紧抓住课本,切实抓牢基础;注重讲练结合,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精细培优扶弱,实现整体推进。形式为专题复习,根据高考的重点、热点内容,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按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联系划分专题,深刻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三轮复习从5月到6月,形式为冲刺复习,训练仿真题,查看已做试卷中的错题,抓住主干知识,重视地图,关注热点和焦点,讲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抓好常规教学环节
1、备好和上好每一节课。
在领会考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在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外延。
2、加强集体备课。
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提出备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供讨论或总结备课过程中所收获的新的体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互通信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备课组成员必须做到到五个统一”,即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习题设计统一。
3、精选、精练、精评习题。
对试题要精心挑选,题不在多,关键要精,要起到真正练习的作用。要分析试题,要把握高考题的特征利用好每次单元检测、月考,出好每次考试题,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还要强调答题的规范化,用词的专业化。对典型题还要写到纠错本上,确保学生每次考试能拿到70%的基础题分数。
4、认真辅导学生。
重视学情分析,不断的调整教学思路,进一步优化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切实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跟踪关注每次考试前十名学生的变化,其试卷要进行面批,及时反馈其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自习课、晚自习等时间对考试成绩较差的后十名学生进行进行辅导答疑,解决疑难问题,使他们在地理学习上尽可能减少障碍。让他们学有所得。
5、加强督促和检查。
除了检查每次作业是否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外,还要通过提问检查要求掌握的内容是否掌握,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纠错的检查和督促。
(二)钻研考纲和教材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
注重总结与分析。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的分析。
(三)研究高考,提升质量
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是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基础上,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备课组要着重研究近5年的地理高考的特点和命题趋势。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3一、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总目标是: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文书资源:图书,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
2、音像教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材软件。
3、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对媒体设备,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
4、人力资源:学生,求职人员,教师,邻居等社会人士。
三、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从此跨入初中,跨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为了珍惜新的起点,为了更好地成长,要认识新环境,提高自己的各方面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药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新奇的特点,促使他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进而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措施:
1、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熟透教材,通过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
把握每一节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课堂上,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指导学生做到课前的收集资源,资料和图片的准备。
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划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后有一课综合探究活动,每一课为四课时,探究活动两课时,具体安排见进度表。
本学期增补《地理读本》为扩展学生的视野知识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4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1、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2、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3、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老师教学阶段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 上一篇: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 下一篇:企业数字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