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机化学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机化学学习方法

篇1

一、分类方法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我们通过研究知道,同系物的概念是为了研究有机化学中的物质而提出的分类标准。在此之后为了研究的方便,有机物被分为烃(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醚、羧酸、酯)等各类物质。分类是为了将相关物质归类,其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研究问题时能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有效地提高学习有机化学的效率,并解决因有机物种类繁多而无法系统研究的难题。

二、物性(物理性质)递变,化性(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周期律表明,同一主族元素及对应的化合物性质存在变化规律,即随着原子序数变化,对应物质性质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有机化学中是否也存在类似规律呢?比较发现,同系物中物质密度,熔沸点都随着碳原子数的变化而变化(如同系物中物质的熔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等)。对于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羧酸等同系物,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就可以轻松掌握了。对于化学性质,不难发现物质因含有特定基团,而表现出特定反应。也就是说同系物中化学性质存在相似性,因此只要研究一类同系物的代表物,我们就能推测特定基团(结构)所表现的性质。如甲烷因为碳原子饱和性,而易于发生取代反应,这样便可推知烷烃的重要化学性质就是取代反应;乙烯因存在双键,而易于发生加成反应、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这样烯烃的重要化学性质就是易于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我们一旦了解代表物的性质,就可以类推这类同系物的性质,体现出研究有机化学的特有的神奇效果——“举一而反万”。

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再试着探究,之所以有上面“物性递变,化性相似”的结论,势必与官能团(特定结构)的存在有必然联系。要想清楚其中原因,先来剖析几个概念:1.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2.同系物:化学上,把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某种原子团(中学阶段是CH2)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如果关注官能团与同系物定义中“结构相似”之间的联系,也就不难理解“同系物必须是同类物”这个观点了。如果思考一下乙烯之所以能成为烯烃的代表,也就不难理解乙炔与炔烃(乙醇与醇类、乙醛与醛类、乙酸与羧酸、乙酸乙酯与酯类等)相似之处。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同系物的相关变量对物质化学性质,可以认为不影响或影响很少,而真正影响化学性质的相关结构却基本不变;因此可以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来阐述代表物与同系物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由溴乙烷乙醇乙醛乙酸的反应过程到RCH2XRCH2OHRCHORCOOH的反应过程,是同样道理;我们可以由一元变为二元(二溴乙烷到乙二醇到乙二醛到乙二酸),甚至三元。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即使未知物与熟悉的典型代表物不是同系物,但它们具有相同特定的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熟悉的代表物推测未知物的化学性质。

四、桔生河南则为桔,桔生河北则为枳

事实证明,甲苯中的甲基与烷烃中的甲基的化学性质存在明显不同。酚中的羟基与醇中羟基在化学性质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甲苯、苯、苯酚三者分子中苯基性质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些都说明了有机物分子定基团间相互影响的客观存在。正是由于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才不得不把含有羟基的有机物进行再分类,一类是醇,一类是酚。由化学实验可知烷烃中甲基,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而甲苯中的甲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为羧基,这就是蕴含着“桔生河南则为桔,桔生河北则为枳”的道理。

五、牢记烃和烃的衍生物参照物通式的运用

我们知道烷烃的通式:,饱和多元醇的通式:。通过不饱和度的有关概念,即与参照物相比当多出一个双键或一个环,在组成上将要少掉两个氢原子。叁键相当于两个双键,即多一个叁键,将少掉四个氢原子。苯环的存在相当于四个不饱度的存在。由上可以轻松得出,烯烃或环烷烃的通式为;炔烃或二烯烃或环烯烃的通式为;苯及苯的同系物的通式为;醛或酮或烯醇的通式为;饱和一元羧酸,及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所形成的酯的通式为。

篇2

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掌握知识的过程,知识点的掌握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笔者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联系当前的教育热点,考点来与大家交流。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到高中同学们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笔者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教学的规律与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大致是这样:

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笔者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15分钟的阅读,笔者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 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笔者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为今后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老师经常提醒同学们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做实验,大家才会理解化学知识。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笔者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笔者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样的化学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的印象深刻。

4.记忆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重点;教学目标;自主学习;模式

技工学校的教育对象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这决定了它和普通高中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许多学生进入技工学校后过于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了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特别是语文课。在学习语文课程当中,学生上课睡觉,不注意听讲是家常便饭,甚至还有“不摸课本”的现象存在。然而,语文学科却实实在在承担着对“人而为人”的培养,对道德修养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的不可估量的责任。故而,如何提高技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激发技工学校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就成了笔者孜孜探索的内容。

一、以实用为原则,突出教学重点

根据我校专业设置情况,把应用文的文种进行分类,在公文类、事务类、宣传类、经济类、文书、法律类、礼仪类等应用文中,并非所有文体都对学生今后的职业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如何让学生学到最有用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工作性质,慎重而明确地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将来能派上用场的应用文体。笔者所教的班级都是机电、建筑施工、汽车修理、计算机的专业学生,有的应用文体可以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几乎用不着,而有的文体将伴随他们整个职业生涯。比如:象命令、决定、议案、等公文文种,与学生将来的工作接触面不大,这些文种可以只做简单介绍、一带而过。条据、计划、总结、合同、会议通知等文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在工作中密不可分分的,应把这些文体选为重点进行教学。在讲授“计划”和“总结”时,要让学生明确这两个文种是一项工作或任务的两个端点,在工作没有进行之前,需要制定计划,等到工作完成以后,就要进行总结。直到学生把“计划”和“总结”的概念和写作要点都掌握了,他们也就弄清楚了。并明白工作中写不出符合要求的应用文对工作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二、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一位教育家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同样肩负着培养企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更要突出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充分发挥应用文的实践性和实用,体现应用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对应用文的学习,学生们经常说,应用文看似简单,但一写就错。在机电班的“求职信”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出格式,内容符合要求的“求职信”,笔者做了一个写作练习,给出的条件是:一家国企到学校招聘维修电工,请有意到企业工作的同学递交一份求职信和个人简历,该企业将从求职信和个人简历中选取面试人员,通过面试择优录取。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从教材和参考书中找出求职信的相关理论,参照例文,认真写作求职信。然后由笔者做考官,所有同学做应聘人员,让同学们进行现场模拟面试。这样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写作能力,还充分展示学生的口才和社交能力,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点到为止,让学生自主学习

讲授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能用较短的时间传递丰富的知识,容量大,效率高,能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而自学则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课堂上少讲精讲,即讲一部分,留一部分,将基本理论讲清楚,把能自学掌握的内容留给学生课下自学。自学有利于知识消化,学生通过自学搞清楚的问题,比听教师讲清楚的问题印象深刻得多。最有价值的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发现并化为己有的知识,是最能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自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忍耐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今社会,不会学习的人就是不会生存的人,自学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由学会逐渐过渡到会学,将来才能适应企业独立工作时面临的各种挑战。我是通过一般书信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日常生活中,随着通讯的发达,确实很少有人写信,但这个文种的格式很有代表性。我采取重点不放在课堂上讲,而是提前一个星期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收集各种类型的信件,然后再到书本上找一般书信的概念、种类,写给什么人用什么样的称呼、落款。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交给学生自己学习,然后再通过课堂设定不同的内容让同学们写给不同的人。

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计算机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画展示、幻灯片、视频和语言描述等现代教育技术,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语文教学渠道

为了加强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语文教学渠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教学不失为一条捷径。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材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不少当前热播的电视剧、专题片等被编入了教材,对于这些课文的处理,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电视、DVD 光盘等了解剧情,促使学生产生期待老师讲解的愿望。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再现课文节选部分的情景,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设计相关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在浓浓的兴趣氛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五、适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新的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十分重视职业活动中的文化素养。因此,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应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选择第二课堂活动,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文学社团活动,可以借助学校开办文学社、书画协会、记者站、广播室等,以此来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改革教学模式,做到师生互动

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课堂教学中如果注入了教师的情感,那么学生的情感也会随之产生共鸣,师生在课堂的互动通过交流而发生共振。这样,就能做到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融汇到具体的文体中,化枯燥为生动,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应用文的实用性,师生互动交流的最佳方式就是适时穿插讨论,讨论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的信息交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从一个单纯的演讲者转化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人人参与其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技工学校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立足本职,敬岗爱业,更新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那么就一定能改变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当中,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因此,学习计算机、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时展的需求。在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课呢?目前,我国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程的状况,至今仍然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严重抑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下面就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1.创设情景,激发需要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等)出发,或从学科中的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学生陆续进入机房的过程中,我通过教师机循环播放清新悦耳的乐曲,使同学们进入机房就有一种平和舒缓、愉悦的心情。在上课前我让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戏,指导他们进行鼠标操作练习、了解计算机界面性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给他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

2.引导探究,学生欲学

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学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向歧途。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佳时间。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两幅图表,一张是经过修饰的图表,而另一张没经过修饰处理。学生看后,自然是喜欢经过修饰处理的图表,我看得出,他们那一双双聪慧灵捷的眼眸中流露着求知的欲望,于是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张图表是利用Excel的图表修饰,大家想不想学?"就在学生急不可待时,我展示了课题:"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图表修饰――修饰产量增长表》,使我们的图表更加美观、形象、生动、活泼。" 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主动探究,学生会学――培养"课堂小老师"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施教之功,贵在授法。"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我在教学当中采用的是"课堂小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达到创造一种和谐的沟通环境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课前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3-6人);第二,给小组一些简单预习提纲的任务。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学习。同时系列化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预习提纲,学生从而真正收到自主学习的实效。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扮演起老师的角色,但有些同学却始终不敢去尝试。对于这些同学我与之对应的采用了"一帮一"的对策,也就是一个相对优秀的同学带一到两个"学困生",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当老师的乐趣,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增强了那些平时在老师、同学眼中是"学困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创设了"我也能行"的良好学习心理,为今后学好其他学科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4.布置任务,体现层次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表现。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我在设计任务时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的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例如:我在修饰图表这一课中所布置的任务分为三个层次:A、可直接在刚生成的图表上进行修饰。B、可将"我的文档"里的"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统计表"打开,并生成图表,进行修饰。C、可输入有关的数据,并生成图表。(教师提示,你可输入自己的月考成绩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不同水平的同学选取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做到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把更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让学生落后于时代。

5.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从而对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就可以让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活跃,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并且利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同一个问题,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3]。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认真地分析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在三角形中一共包括多少中位线,每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都具备怎样的相同的特点?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对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6.借助道具对学生的自主观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之外,还必须要对学生的自主观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我们都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能够形成很多思考和认知。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学生的自主观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会独立的思考和总结。比如在对几何中的平移问题进行讲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教学道具进行充分的借助,帮助学生对图形的变换进行更好的观察,从而利用这种直观的方式对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并且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7.结语

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根据,积极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进一步地使教师自身的授课效率以及学生的学生质量得到提升,最终能够有效的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俊红. 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及其结课方法评议[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10)

篇5

有机化学一直是化学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进几年的四川高考中,虽然此问题地位和作用没变,但是许多方面以发生了变化:1.有机试题题量在逐年上升,分值权重有所增加。2.有关题目信息量大,综合性强,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3.与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同学们主要存在的问题:1.畏难情绪教大。2.学法不足。3.题目对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很高。

二、有机化学学法指导。

(一)、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有机化学。让同学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充满希望和信心。

1.有机化学与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对同学们生活的帮助很大。

2.有机化学在进几年的四川高考中,分值权重有所增加。

3.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学习有机化学将会很容易。

(二)、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措施。

1.高度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2.重视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2).观察能力的培养

(3).动手能力的培养

(4).记忆能力的培养

3.注意有机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有机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和合成材料等几部分组成,系统性比较强。由于有机物结构组成复杂,反应繁多,而使学生感到初学容易,愈学愈难,最终导致一锅粥的现象,对有机化学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知识点,使知识点网络化,系统化,找出内在的规律和联系,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4.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有机化学的迅猛发展,有机试题更是求异变新,近几年的高考有机试题提供的材料新,信息量大,需解决的问题大多是同学们平时没有见过的,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形式,是将输入的一种信息转化为多种目的输出,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多向性,灵活性和独特性,联系越多,发散越广,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注意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储存的有机知识,将有机化学实际问题分解,迁移。转换,重组,寻求问题解决的立法的能力,使所学有机知识得以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有一定思考性,多角度联想的问题使学生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跨学科发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目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适应性。例如,根据某有机物的结构可推测

(2)、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其实质是由求知推向已知,有机化学中的合成题也是高考的常考题型,在教学中,通过有机合成训练,使学生掌握“逆推顺展”的方法,打破通常的顺向思维的定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习题课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把问题按照内在联系,让学生进行抽象归纳、推理、想象、分析、综合,找出问题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思维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创造性。

三、有机化学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在高2012届化学教学中,我一直引导同学们正确、客观的对待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并用以上的方法和措施指导同学们在学习有机化学。同学们学习兴趣很好,作题的效果也不错。

篇6

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篇7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篇8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氮、磷、钾; 化学分析方法

有机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按国家行业标准NY525 —2002 的要求, 氮采用全量蒸馏滴定法、磷采用磷钒钼黄光度法、钾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对普通复混肥料厂来说, 一是测氮的时间过长; 二是因为这些厂一般都没有购置分光光度计和火焰光度计, 不便于磷、钾的测定。为了解决厂家都能分析测定有机肥料中氮、磷、钾的问题,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适宜厂家使用的有机肥料中氮、磷、钾快速测定的化学分析方法。方法的要点是用硫酸—过氧化氢消化样品制取待测液, 分别测定氮、磷、钾。测氮用NC - 2 型快速定氮仪, 在10 min 内可完成氮的蒸馏、吸收、滴定全过程, 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测磷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钾用四苯硼酸钾重量法。在温度120 ℃的条件下, 将磷、钾的沉淀物一起烘干115 h , 可以同时测定磷、钾, 大大缩短了操作的时间。此方法用于生产实践, 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普通的复混肥料厂不须增添分析仪器, 便可应用本法测定有机肥料氮、磷、钾的含量, 达到指导

生产的要求。

1  方法原理

有机肥料在硫酸溶液中加热, 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使有机质迅速消化, 制备氮、磷、钾的待测液,然后用NC - 2 型快速定氮装置测定氮、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磷、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测定钾。

2.仪器与试剂

盐酸标准溶液01025 mol/ L ; 混合指标剂: 称取溴甲酚绿015 g和甲基红011 g溶于100 mL 乙醇中, 用氢氧化钠溶液(约011 mol/ L) 和盐酸溶液(约011 mol/ L) 调至紫红色(pH 约为415) ; 中性硼酸: 20 g/ L 加入混合指示剂, 用上述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至紫红色。喹钼柠酮试剂、四苯硼酸钠溶液(均按参考文献[ 4 ] 配制) ; 四苯硼酸钠洗液: 用10 倍水稀释1 倍四苯硼酸钠溶液。

3  分析步骤

3.1  样品待测液的制备

称取215000 g样品于250 mL 三角瓶中, 加入15mL 浓硫酸, 盖上短颈漏斗于低温电炉上加热冒硫酸白烟数分钟, 样品消化成黑色糊状后停止加热, 稍冷后取出小漏斗, 用滴管吸满过氧化氢, 慢慢地从三角瓶壁滴入直至溶液由黑色转变为无色为止, 继续盖上小漏斗重复上述操作, 使有机质完全分解,停止加入过氧化氢, 继续将溶液低温加热至冒硫酸白烟15~20 min , 冷却, 加水至75 mL 左右, 再冷却, 将溶液移入100 mL 容量瓶, 定容混匀。将溶液全部干过滤, 滤液留作测氮、磷、钾用。

3.2  氮的测定

吸取样品待测液10 mL , 用图1 所示NC - 2 型快速定氮仪测定氮的含量。该定氮仪采用边蒸馏边滴定的方式测定氮, 在10 min 内便能完成氮的蒸馏、吸收、滴定全过程, 且接着进行第二个样品的测定不用更换器具, 是目前国内外常规定氮仪测定氮速度最快的仪器之一。它是用水蒸气加热的方法, 在碱性溶液中将铵态氮蒸馏出来, 不需使用冷凝管流水冷却, 用中性硼酸溶液吸收铵态氮。当吸收液吸收氨呈碱性后, 混合指示剂由紫红色变蓝绿色, 立即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维持溶液为紫红色(具体操作参看参考文献[ 1 ]) , 同时做空白试验。样品氮含量以氮(N) 的质量分数表示, 按

下式计算:

W (N) =C ( V2 - V1) ×0101401/m ×10/ 100

式中: C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 L ;

V1 —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

V2 —测定试样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

m —试样的质量, g ;

0101401 —氮的摩尔质量, M (N) = 0101401 g/mmol 。

3.3  磷的测定

吸取25 mL 待测液于250 mL 烧杯中, 加入(1+ 1) 硝酸10 mL , 加水至100 mL , 加热煮沸, 慢慢加入35 mL 喹钼柠酮试剂, 加热煮沸1 min , 冷却, 用已恒重的4 号玻璃砂芯坩埚过滤, 用水洗净烧杯及沉淀。将坩埚置于恒温180 ℃的干燥箱中干燥45 min (如果磷、钾一起测定, 则在恒温120 ℃的干燥箱中干燥115 h) , 取出坩埚, 于干燥器中冷却, 称量。样品的磷含量以磷(P205) 的质量分数表示, 按下式计算:

W (P2O5) =( m1 - m2) ×0103207/m ×25/ 100

式中:

m1 —磷钼酸喹啉沉淀的质量, g ;

m2 —空白试验时所得磷钼酸喹啉的质量, g ;

m —试样的质量, g ;

0103207 —磷钼酸喹啉质量换算成五氧化二磷质量的系数。

转贴于 3.4  钾的测定

吸取待测液25 mL 于250 mL 烧杯中, 加入EDTA溶液(400 g/ L) 40 mL , 加入酚酞指示剂(4g/L 乙醇溶液) 2 滴, 用氢氧化钠溶液(400 g/ L)调整至溶液呈红色, 再过量1 mL , 加水至100 mL ,低温加热至沸, 保持30 min , 加热过程根据水分蒸况, 随时补充水维持100 mL 左右, 取下冷却,将溶液过滤, 用水洗烧杯及沉淀3~4 次, 滤液加入四苯硼酸钠溶液(加入量为每1 mg 氧化钾加四苯硼酸钠溶液015 mL , 并过量约7 mL) , 搅拌1min , 静置15 min 以上。将沉淀过滤于已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内, 用四苯硼酸钠洗液洗烧杯并沉淀5~7 次, 最后用水洗2 次。将坩埚及沉淀置于恒温120 ℃的烘箱中, 干燥115 h , 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称量。样品的钾含量以钾(K2O) 的质量分数表示, 按下式计算:

W (K2O) =( m1 - m2) ×011314/m ×25/ 100

式中:

m1 —四苯硼酸钾的质量, g ;

m2 —空白试验时所得四苯硼酸钾的质量,g;

m —试样的质量, g ;

011314 —四苯硼酸钾质量换算成氧化钾质量的系数。

4  结果与讨论

4.1  样品待测液的制备

本法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氮、磷、钾, 相对仪器分析方法来说, 称取样品的量较大, 其准确度较高, 因为有机肥料的均匀性较差, 称取样品量小, 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就会差些。同时取样可以用同一样品待测液测定氮、磷、钾, 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4.2  关于氮的蒸馏、吸收、滴定

笔者于2000 年装配NC - 2 型快速定氮装置,至今已有很多复混肥料厂和分析测试单位使用该装置测定氮, 它集蒸馏、吸收、滴定于一体, 不用冷凝管(即不用冷却水) , 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在10 min 内便可完成蒸馏、吸收、滴定的定氮全过程。

4.3  关于磷的测定

本法用氮、磷、钾共用的待测液测定磷, 提高了分析的速度。由于很多复混肥料厂没有购置分光光度计, 只能采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磷。重量法测定磷准确度、精密度高, 相对光度法来说只是灵敏度较低一些, 这对复混肥料厂影响不大, 因为含磷011 %以上的样品就可用本法测定, 低于011 %对生产厂家来说意义不大, 可不加考虑。在进行磷、钾的测定时, 经多次试验, 在120 ℃干燥时间115 h 的条件下烘干磷、钾的沉淀物, 对磷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即与180 ℃干燥45 min 条件下测磷的结果是一致的) , 可以同时进行磷、钾的干燥测定。

4.4  关于钾的测定

对钾的测定也是根据复混肥料厂一般不配备火焰光度计的情况出发, 采用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测定。测定有机肥料中钾是采用酸溶的方法, 溶出的金属阳离子较多, 虽然在待测液中加入足够量的EDTA 溶液, 当待测液调至碱性时煮沸15 min 后,仍会有少量氢氧化物沉淀产生, 但这并不影响钾的测定, 只要将这些沉淀过滤除去, 再用四苯硼酸钠沉淀钾, 对钾的测定就没有什么影响。本法适用含钾011 %以上的样品的测定, 亦可满足复混肥料厂配方生产的要求。

5  分析结果对比

本法已多次用于生产实践, 其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于复混肥料厂指导配方生产, 与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对比, 测定偏差符合要求。表1 和表2 分别是测定同一样品(烘干粉碎至通过0115 mm筛的有机肥料) 使用本法不同化验室的分析结果对比及本法与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比。

表1  本法不同化验室的分析结果对比( %)

检验单位W(N) W(P2O5) W(K2O)

玉林施得富化肥有限公司1.14 4.10 1.98

南宁植保复合肥厂1.06 4.13 2.13

崇左雄狮复合肥料厂1.164.12 2.02

表2  本法与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比( %)

分析方法W(N) W(P2O5) W(K2O)

本法1.14 4.10 1.98

NY525 —2002 1.20 4.10 2.10

注: NY525 —2002 法测定结果为玉林市科学实验中心测试所的测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  刘长风, 许裔湘. 利用快速定氮装置测定氮[J ] . 分析试验室, 2000 , 19 (4) : 93 - 94.

[2 ]  谭建活. 利用快速定氮仪测定废水中的氨氮[J ] . 磷肥与复肥, 2005 , 20 (2) : 69 - 70.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25 一2002. 有机肥料[ S] .

篇9

一、熟练掌握有机基础知识

依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可以采用“立体交叉法”来复习各类有机物的有关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点。

首先,根据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的顺序,依次整理其结构特征、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各种有机物的制取方法。这些资料各种参考书都有,但学生却不太重视,大多数同学仅仅看看而已,却不知根据“全息记忆法”,只有自已动手在纸上边理解边书写,才能深刻印入脑海,记在心中。其次,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三,依照官能团的顺序,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这样交叉复习,足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熟练的标准为:一提到某一有机物,立刻能反应出它的各项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立即能反应出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一般性质必定伴有其特殊性。例如烷烃取代反应的连续性、乙烯的平面分子结构、二烯烃的1-4加成与加聚反应形成新的双健、苯的环状共轭大丌键的特征、甲苯的氧化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l-位醇和2-位醇氧化反应的区别、醛基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苯酚与甲醛的缩聚反应、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会断裂发生加氢反应、有机物燃烧的规律、碳原子共线共面问题、官能团相互影响引起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改变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往往是考题的重要源泉,必须足够重视。

二、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机化学问题

有机化学高考试题必有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而设计的推断或合成题。这类试题通常以新药、新的染料中间体、新型有机材科的合成作为载体,通过引入新的信息,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产物,从中引出相关的各类问题,其中有:推断原料有机物、中间产物以及生成物的结构式、有机反应类型和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等。思维能力要求有:思维的深刻性(演绎推理)、思维的灵活性(知识的迁移,触类旁通)思维的批判性(判断与选择)等。

然而这些考查全是在几乎未见过的有机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出现的,显然信息的选择、提炼、加工和应用是个难点。其实也不难,关键在于怎样阅读和理解信息、怎样将信息与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解题。

首先,熟悉信息,尽快找出有用信息,对于新的有机反应历程,必须弄清来龙去脉,方能着手解题。

其次,找出解题突破口,这里可能要求正向思维,也可能逆向思维。

第三,一旦找出解题的钥匙,紧接着便是关于基础知识的试题,这时谁的基本功好,谁就能正确答题。

精选综合信息题,着重练习阅读、提炼信息和按照所给信息“依样画葫芦”、“照猫画虎”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兴趣

在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占教材内容的四分之一,且在高考考试中占化学总成绩的25-30%。有机化学除了涉及到化合物的性质外,还涉及了化合物复杂的结构。因此,初中学习无机化学的学习思路无法在高中的有机化学中应用,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无法转变思路而对化学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结合本人高中时代学习有机化学的经历、多年的化学教学理论学习以及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对高中有机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作以一一讨论。

一、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以为教学就是“把知识点教给学生”。事实上,教学应该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注重培养学习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进入高中后要学习有机化学,它的学习思维完全有别于初中时期的无机化学。许多学习会因无法找到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方法而失去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而同时,由于学生在高中时期首次接触有机化学,对有机化学保持着较高的新鲜感。教师应把握时机,及时对学生的这种新鲜感进行升华,使之成为学习有机化学的不竭动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呢?

笔者认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迫于教学压力而不能放开手脚,只能按部就班地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点,怎么可能激发还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呆板的教学方式极易让学生感到反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在学生对有机化学还处于新鲜期时,教师要能够抓住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做深入的学习与探索。尤其是有机化学这个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学科,生活中有许多生动的实例可以利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确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和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成就感。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家庭用到的洗涤剂、洗发水、洗衣粉起到去污作用的主要成分就是有机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塑料、合成橡胶就是通过石油化工制得有机物单体,然后经过高分子化学得到的。此外,有机化学还涉及到药物合成、农业、国防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以说,人类离开有机化学将寸步难行。如此,通过向学习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使命感和成为一名有机化学家的荣誉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适当开展多媒体教学。

不同于无机化学的学习,有机化学涉及到有机物的结构,甚至是三维结构,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此外,有机化学还涉及复杂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机理。高中阶段,许多教师迫于教学压力,一节上下来基上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可取,许多学生一堂有机化学课下来,完全不知教师所云。多媒体教学在展示空间三维结构、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展示化学反应机理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多媒体教学在引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兴趣方面也有许多优势。在讲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模型。比如讲到化合物成键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碳、氧、氢和氮等元素是如何互相连结形成有机化合物的。用红色带有四个孔的小球代表碳原子,用绿色带有三个孔的小球代表氮原子,用蓝色带有两个孔的小球代表氧原子,用白色带有一个孔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再用一个圆柱小棍代表键。同时,向学生解释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别可以连接四个、三个、两个和一个键,通过棍与球之间的连接,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机物的成键过程,这就是典型的球棍模型。如讲到甲烷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多媒体动画,先出现一个红色的小球表示碳原子,然后四根圆棍接在碳原子上表示四个键,然后再将四个白色的小球连接在圆棍上,表示形成四个碳-氢键,最后就形成甲烷分子。同样地,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甲醇、乙醇、乙烷等等有机物的成键过程。此外,对于复杂的有机反应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分割成多个可见的步骤,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反应过程。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

有机化学学习不同于无机化学,不能单纯地通过记忆达到学习的目的,需要对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反应机理有较深的理解。因此,学生的主动思考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传统有机化学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仅处于接受状态。利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这一授课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点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知识点相关的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研究物质的反应与性质,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诱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思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到醇与酸的酯化反应时,许多教师会按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即向学生介绍醇与酸之间脱去一个水形成酯,其中醇提供一个氢、酸提供一个羟基,氢与羟基结合形成水。但是,为什么不能是酸提供一个氢、醇提供一个羟基呢?许多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因此,在讲授酯化反应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进行探究式教学。即提出假设:假设氢是由酸提供的,羟基是由醇提供的,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提出进行验证的方法。这种探究式教学通过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

由于有机化学在初中化学中很少涉及,且学习方法也完全不一样,因此许多学生因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而放弃有机化学学习。正确的学习思维,可以让有机化学的学习事半而功倍,因此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的前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有机化学教学要让学生重视有机物的结构,结构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通过对结构的深入理解,可以很容易地记住有机物的性质。总之,无机化学重性质轻结构,而有机化学重结构轻性质,有机化学是从结构出发。

五、培养学生合理的有机化学归纳策略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且易混淆,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一一详细讲解,但学生课后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归纳,根本无法学好有机化学。笔者认为,老师除了把知识点教给学生,更要教学生如何举一反三。而高中有机化学的归纳主要还是通过有机物的结构(主要是官能团)进行,不能的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不同的性质。如乙烷、卤代乙烷、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就可以通过官能团进行归纳总结,轻松地辨别它们的性质。

六、培养学生解答有机试题的方法与技巧

有机化学试题相对繁琐,但是具有固定的解题思路。老师在教学有机化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有机化学习题的解题技巧[2]。许多学生不是对有机化学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有机化学题目难解以及有机化学成绩差,而失去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有机试题的解答与学习异曲同工,都需要从有机物的结构出发。让学生养成从有机物的结构出发来解答问题,对题目中涉及的有机物,要看其本质,看其具有哪些典型的官能团,从而辨别属于哪类物质,最后通过简单地对号入座即可达到解题的目的。(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