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学习方法

篇1

【摘 要】化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取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本文通过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阐述了学习化学的方法。

关键词 跳读;读思结合;类比;质疑

一、在阅读课本、课外辅导材料中如何发现问题的策略

阅读和观察一样,也是感知化学事实、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会不会阅读、研读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浅以及学习效率等。如何才能有效地阅读呢?

首先:要学会速读

通过速读,对课本知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作粗步了解,并明确所需感知事物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为精读提供“物质基础”。速读的技巧主要有:意群扫描试阅读、浏览和跳读。象采用浏览方式预习《盐类的水解》内容时,就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1)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2)强碱弱酸盐、强酸弱减盐的水解情况;3)盐类水解的应用;等等。

其次:要学会精读

精读一般是建立在速读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阅读。其目的在于研究速读过程中所感知的化学事实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深化对本节知识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如在阅读《盐类的水解》时,通过速读,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盐类水解的实质这个基础上,再深入研究课本中相关段落的内容,从而概括出盐类水解的实质。

再次:要读思结合

阅读教材,仅停留在“读”的基础上是不够的,要边读边思,注意对表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将表象的知识与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深化,确保深入全面的掌握。例如,在阅读初中有关氧化反应内容时,课本在列出硫、铁、碳等与氧气反应后,提出“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这里为什么指“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氧”是否就是氧气?如果不是,那么“氧”指的是那些物质等?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

二、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的策略研究

提出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它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这句话,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例如,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盛装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其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三、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加工知识)的策略

对知识加工的重要方法有:1)类比法;2)比较法;3)质疑等。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这些策略,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类比、比较和质疑呢?

第一、学会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识所作出的一种推断。如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知识时,抓住该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从而类推出它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从而顺利实现其他元素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

第二、学会比较

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和对照比较等。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属于对立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概念内部间的对立面来比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记住一个就掌握另一个的一箭双雕的效果。

第三、学会质疑

质疑就是追问为什么,或者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化学事实的深层理解。能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往往标志一个人学习水平的高低或学习能力的强弱。要善于质疑、发现问题,必须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逆向思维等活动来实现。

总之,学习方法有很多,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只要能提高化学成绩,就是一种好方法。但是,世上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勤”。

参考文献

[1]唐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海口:南方出版社

篇2

关键词:化学课;预习;听讲;复习;记忆;作业;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39-01

化学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较晚接触和学习的一门学科,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方法的差别,出现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很有兴趣,也下功夫,但学习方法不对,成绩总不理想,因此加强化学学习方法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1.认真抓好"预习、听讲、复习、记忆、作业"五个学习常规环节

1.1"预习"。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教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听课效率;(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教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这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书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1.2"听讲"。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非常重要。初三是化学系统学习的开始,只看书而不注意听讲、观察实验和思考,有的知识很难理解。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听讲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集中注意力。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

⑵要勤于思考。各位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习内容,虽然听觉通道的畅通十分重要,但仅仅把学习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听"的方面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听",充其量是听懂,听懂不一定是掌握,不一定会灵活运用。因此各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课的时候,不仅要带注意"听",而且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力争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真正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⑶注意教师所用的方法与思路。太多的人总是抱怨学不进去,记不住,思维转得慢,大脑不好使,吸取知识的能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在听讲过程中,各位学生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听课就能够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宽自己的思路。那种只知道记答案、得数,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学习思维方法的听讲是难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⑷积极地回答和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各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各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了解各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通常会向各位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有时也会鼓励各位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对此,各位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讨论和回答问题。同时,各位学生也要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答案,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进。"

1.3"复习"。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它是使各位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通常分为常规复习、单元复习和总复习。常规复习指各位学生每天放学后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常规复习每天所花时间不多,但十分重要,贵在持之以恒。

1.4"记忆"。化学学科中有不少需要记忆的概念、符号、数据、化学方程式等。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识记过的事物第一天后的遗忘率达55、8%,保留率为44、2%,第二天以后的遗忘率为66、3%,保留率为33、7%,一个月后的保留率为21、9%。自此以后就基本上不再遗忘了。因此,及时复习和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作业"。作业是各位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即学懂会用的体现,通过做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识;能学习解题方法,发展思维,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的过程是各位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对各位学生而言,做题后不要满足于解法、答案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要理顺所做解题目题的思路、逻辑关系和类型,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迁移知识。做题还要善于积累,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功经验,二是失败教训。如果把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积累成错题集,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题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经掌握的题做上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既有针对性,又节省时间,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篇3

进入初三后,我们接触了一门新的学科--化学,那么,对于这一新的科目,我们应该怎样学好呢?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首先要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兴趣,只有你感兴趣了,你就会自己努力地去学。那么怎么才能对化学感兴趣的,首先是老师的实验要自己好好看,其次,课下可以去做些家庭小实验,最后,自己可以去搜索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所以,我们尤其要记住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

要学会做笔记。初中化学很简单,但是内容很杂,必须要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同时,课下要花时间去背诵。

要有自己的错题本。把自己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的错题记录下来,可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黑色记录题目,蓝色记录解题过程,红色记录解题关键点。

除此之外,化学方程式也是化学科目的一个重点,我们需要看看记住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及其相关实验。

我们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有时过一阵子就会忘记,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复习。

化学的知识在初三是比较零散的,所以,我们只能采取复习的方法来学好初三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对于化学的知识点,哪怕是微小的知识点,我们也应该重视,及时完成相关练习。

选好一本参考书。学习不能只学理论,还是要通过习题来巩固,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选一本参考书。学习好的可以选一本习题较多且难度大的;学习不太好的可以选一本有讲解且习题不是太难的。

化学实用性极强,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初中化学复习建议考生应该跟着老师的步子走,因为老师会把时间安排得很清楚,不会浪费时间。认真听课很关键,只有认真听课才能领会到老师的精华,才不会落后于老师的时间表。

考前一个月,考生不要再大范围地做题,做题要有针对性,以便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并想办法克服。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考生在最后这一阶段没必要再拔高自己的成绩,应该查补知识点和学习漏洞,适当做一些难度小但灵活性较强的试题。学习成绩差的考生应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力求保住60分。

学生要特别注意协调化学和物理的关系,要把物理中的密度、电流强度、伏力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平衡,否则就会出现偏科现象。

因为难题一般出现在单科试题中,而不是出现在综合试题,所以考生在最后一、两个星期应多做一些难度不大的理综试题,以熟悉综合题的形式。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推荐课前预习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复习的目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巩固所学知识。

认真观察

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观察力。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图形关系与自然界数量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更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语文的写作训练自是不用说。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微博]可以先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经常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孩子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

篇4

化学虽是理科,学习起来却很像文科,背诵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点往往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在做题时不能灵活应用,造成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因此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掌握其规律。可根据知识点特点、个人情况采取不同记忆法,如简化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等,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保证。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大体有三大块组成: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用语、化学实验。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

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化学反应概念的关键词为“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对双基不仅要正确理解,而且要正确应用。

二、化学用语的学习

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一)写好记好化学式的方法

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要了解有些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有些是双原子构成、还有些是多原子构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铁Fe、铜Cu、镁Mg。

(2)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先写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数字2即可。如氧气(O)、氢气(H)。

(3)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先书写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书写相应的数字即可。如臭氧(O)、碳六十(C)。

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二)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抓住反应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重点体现在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关键字眼,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

2.联系实验现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a(OH)+CO=CaCO+HO(复分解);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化学方程式S+OSO(化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根据特殊实验现象或特殊性质判断物质类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一)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现象明显。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要领,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要积极参与认真去做。

(二)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篇5

高、初中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做法及想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篇6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一切真知灼见的来源。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变化万千的化学现象,无处不在,随时可见。要使学生观察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指导 学生观察从三方面着手。1、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察态度:教师必须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样观察出来结果,才具可靠性,才能达到全面周详,敏锐精确的程度。2、明确观察目的。要使学生明了,观察本身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做好充分知识准备,按照物质变化的具体特征和规律进行观察。3、掌握观察程序: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掌握使学生掌握“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这一顺序进行观察。对物质的观察,一般遵循“整体一局部一整体”。以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预习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课内预习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情况,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保证授课更顺畅,更有针对性,而且预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自学过程。所以教师应把预习指导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使学生在预习中学会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的方法,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提问的积极性。学生从找不出问题到产生问题是一大进步;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勇敢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例题,检查学生理解和使用上的偏差。在预习这一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老师好像是路标和拐杖,关键时刻给学生以指示和扶持。其效果比仅由老师讲、学生听好多了。

更重要的是,课堂上引入预习的教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学生会逐渐地学会如何把握教材内容,如何提出问题和抓住重点,如何概括总结等。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学会这种学法,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最终可以摆脱老师这个拐棍自己列提纲,总结知识,掌握知识。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在初中阶段,这一方法的确立,对以后的学习,乃至终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1.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教师进行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领悟,进而通过学习达到熟练掌握。

2.学生实验严格要求,对学生实验每次实验前严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懂得原理,以及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时要求学生严肃认真,操作规范,协作完成。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出现的一些事故均不回避,而是面对现实,让学生反复思考共同讨论,直至分析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以后的对策为止。

3.创设实验。在做完课本中的实验后,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创设几个实验,如:保护环境,改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可由一名程度好的同学独立完成,也可由多名同学联手进行。改进后的实验,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评论,其次是老师讲评纠正错误,肯定成绩,最后师生结合,发挥群体效应,设计出最佳方案。依此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四、教学生学会思考

思维能力及其发展直接关系着智力水平及其发展。思维的方式有具体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思维、发散与辐合思维、辩证思维等。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中老师可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剌激、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问题。例如经常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包涵为什么、如何进行、否则怎样及要求解释、比较批判或找出因素、关系、用途等类的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觉性。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认知、情意和心理操作领域的首要教学目标,其核心是发散思维能力。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逻辑性、批判性等方面、教学中要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操作等活动反馈的信息及时地点拨、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错误中总结教训,从正确中提炼出更为优秀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篇7

高中的课程多而且复杂,需要同学们掌握好每一科的知识点,其中化学这一科目,只要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一样可以简单轻松的学好。高中课程是紧张的,需要我们面对升学的压力,如何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高中化学的效率,在同学们的高中生活中至关重要。本文对高中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使同学们能快速的掌握这些方法,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好化学。

关键词:

高效;高中;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0引言

高中化学是根据做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既有实验,又有计算,还需要同学们的记忆,这么多方面,给很多同学造成了困扰,化学的知识分散,考点比较多,使同学们不喜欢这门课程,导致偏科,想要学好化学这门课程,不仅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还需要加强自己的记忆能力,同时还要善于总结问题。

1要提前预习

同学们往往不愿意提前预习,这恰恰忽略了预习的重要作用,在上课之前能做好提前预习,可以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如果课程有一定难度的话,在预习过程中就能提前思考,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这个问题的时候,能在上课地时候更轻松,能够有更好的精力去老师的讲解,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会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预习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同学们预读全文,带着疑问进行思考,如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画出来,标上重点,等到上课的时候,着重听老师去讲解,这样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提前预习,会提高同学们的兴致,同时也把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思考[1]。

2要动手参与实验

试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做实验会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印象深刻的记在脑海里,相对于死板的公式,对于同学们来说,更喜欢做实验,实验能提起同学们的兴趣,化学实验是加入不同的物质会产生反应,同学们观察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从而判定该物种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过程作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实验能让化学这门课程更加直观,更加深刻[2]。在化学实验中,大部分同学还是喜欢参与的,但有部分同学在化学实验中不积极,不喜欢自己动手,这种学习方法是不正确的,只有多动脑,勤动手才会加深自己对化学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才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要提高记忆

化学虽然归属于理科,但是它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地方,如元素周区表,化学方程式等等,这些都是想要学好化学必须要背的知识,所以你必须有个好的记忆力,对于记忆来说,要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与内容元素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要理解记忆,理解它的原理之后自然容易记住,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记忆方法,只要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进行记忆,都可以在最少时间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如果有的同学不善于记忆,那这些同学们要在课堂学习中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及时进行理解做好笔记,也方便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回顾与整理,不知不觉也能加深了印象,从而达到记忆的效果。除此之外,也要多做习题,通过习题让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充分运用,通过习题的正确率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程度[3]。

4要课后总结复习

想要学好化学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就是总结和复习。化学的总结和复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每一个单元后面都要进行总结,当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同学们要对这一整个单元里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对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重点复习,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是不是有学习方法进行不对的地方,找出问题并及时改正,把每一单元都进行整理归纳,复习起来简单又快速;二是要去背化学里面出现的公式,在化学里面公式是最最基础的,想要学好化学一定要把这些公式的基础打牢,我们要及时的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不能记一遍就慢慢淡忘,要达到永久记忆张口就来的效果。

5要有良好的心态

同学们要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虽然高中生活压力大,课程多,但在学习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上网寻找一个属于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不固定的,同学们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就好,在学习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灰心不要气馁,适当的让自己放松,调整一下心态,改变一下周围的环境,不要让自己变得焦急,变的暴躁,不要着急,慢慢摸索,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是健康的学习方法。

6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这门课程它是一个以做试验为基础,通过自己理解记忆的一门课程。想要高效率学好化学,实验和记忆都至关重要,高效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是要实验记忆向结合,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动手参加化学实验,来验证加深印象,多动笔来计算,写结构式,写化学方程式,手笔结合,总结属于自己的高效化学学习方法,就一定可以学好化学。

作者:齐天瑞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东平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万顺.浅析高中化学学习的基本原则、思路与方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5(12):307-308.

篇8

首先,化学课堂应该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课堂。每一节课的知识不同,课型也就不一样。根据具体内容可以设计成学案导学课、问题探讨课、实验探究课、实验体验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型。例如,铝及其化合物的这节课,学生学习过金属的性质,又预习过课本,基本了解了铝的性质,还初步知道了Al、Al2O3、Al(OH)3的两性,那么这节课我就把它上成实验体验课。给出Al、Fe、Cu及相关试剂,让学生通过实验对比记忆金属通性及铝的特性;给出Al2O3、Fe2O3及相关试剂进行对比分析,并体会Al2O3的两性;通过制备Al(OH)3、Fe(OH)3来体会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通过二者与酸碱的反应情况加深对Al(OH)3两性的认识。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对实验现象的对比观察、对比分析,很轻松的掌握了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课型,目的都是想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感觉化学知识很有趣,化学课堂很生动,让学生愿意学化学,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学习。

其次,课堂上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重过程,重方法。

新课标要求课堂要注重体验学习过程,在体验中获得学习方法,要把告知变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说方法。我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好的课堂应该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而不是记忆结果的课堂。鲁科版化学教材我们使用了三年,感觉教材的编写思路很好,联想质疑、交流研讨、活动探究、实验探究等栏目的设计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学会动脑设计、动手操作、亲自参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三,习题的合理运用在掌握知识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化学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习题将知识进行整合与提升,化零为整,一扯一条线,一想一大片,便于记忆。虽然化学知识比较零碎,但知识点都是有载体的,不像文科的历史、地理,年代地点记错了就是错了,而化学物质本身就是载体,或题本身就是载体。那么学生也就会想,多做题不就行了,未必。盲目做题,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总结,浅尝辄止仍不会有良好效果。例如,下列哪些溶液能用分液漏斗分离?如果只把四个选项看看,很容易的选出答案就到此结束,那么此题的功效就大打折扣。做此题,一可以巩固分液漏斗的构造与作用,二可以巩固相关物质的溶解性,与水互溶的、不溶的有机物质类别。再例如,下列哪些有机物能和Na反应?该题可以迁移延伸:哪些有机物可以与NaOH反应?哪些有机物可以与Na2CO3、NaHCO3反应?反应方程式怎么写?等等。

做选择题也好,综合题也好,做完题后都要总结提升,这个过程是很好的整理过程、记忆过程,比死记硬背知识点强千倍。知识记住不一定会用,但在用的过程中去记,事半功倍。可以看着选择题选项总结,也可以看着问题总结。例如,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一个综合题,做完此题,根据题中的问题可做如下思考与总结:

①怎么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②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池的阴阳极?

③溶液中的离子如何移动?放电顺序怎样?

④如何书写电极反应式?写反应式需要注意什么?

⑤工作一段时间,溶液的酸碱性如何改变?

通过上面的反思与总结,把电化学知识整合了一遍,再回头看此题会感觉本题设计得很好,也没那么难了。

再例如,如何用乙醇合成丙醇(试剂自选)?方法不是唯一的,但做完此题后可做如下思考总结:

①合成物质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②增长碳链的方式有哪些?

③引入羟基的方式有哪些?

再思考下去可进一步巩固:

④如何构建碳架结构?(增长、减短,开环、闭环)

⑤引入官能团的方式有哪些?(引入羟基、醛基、羧基,双键等)

学生如果一开始就养成好的做题习惯,做到做题不浅尝辄止,多思、多想、多总结,那么知识在做题过程中就被轻松巩固并加深记忆了。

第四,善于利用并挖掘课本及课后习题素材。高考化学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且一些试题取材源于课本。每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及事实告诉我们,舍弃课本片面追求做题是不明智的。高考题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考查实验设计、实验探究能力,重视考查对现象的观察、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等。让我们回归教材看看,尤其是鲁科版教材,处处体现新课程高考的命题精神和思路,很注重这些内容的训练,也即在三维目标中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探讨与形成。如果我们平时教学及复习中重视遍布各个章节的活动探究、实验探究、观察思考等栏目习题的练习与挖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应考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篇9

1. 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一般应注意:

1.1 弄清概念的内涵。所谓概念的内涵是指一个化学概念所包含的主要因素或关键点,弄清了这些关键点,就能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电解质这一概念中,其内涵是(1)水溶液或熔化状态;(2)导电;(3)化合物。明确了这一概念中缺一不可的三个关键点,我们就会知道,蔗糖、酒精虽是化合物,因不导电,故为非电解质。铜、铁虽导电,因是单质故也不是电解质。氨水、盐酸虽导电,因是混合物,故它们均非电解质。

1.2 注意概念的深化。中学化学课本的编写,因考虑到同学们年龄阶段与可接受性的特点,化学知识内容往往是由浅入深地编排。随着知识的积累,课本中一些概念也就不断深化与发展。因此,我们学习化学概念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氧的特质是还原剂。到了高中,就从元素化合价的价态变化来定义。

1.3 分析概念的异同。在化学中有些概念之间既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又有内在联系的一面。我们学习化学如果只注意某一概念本身,忽略它同其他概念的联系,那就会产生概念模糊或不会具体应用。因此,采取比较法学习概念,可以相异中找出相同点,又从相同中找出相异之处。例如,在溶液浓度中,提出了百分比、摩尔、当量三种溶液浓度,我们必须分析其相同相异及相互联系。

2. 关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学习

中学化学课本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多而杂,它们在理化性质方面既存共性,又有特性。因此,我们学习这类化学知识时,只要掌握了性质,其它如存在、制法、用途、应用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重点是要掌握性质。

(1)以理论为主线,明理知性。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一定要以化学基本理论作指导,从理论上寻求答案。加深理解,才易牢记。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只要我们抓住了结构这条主线;掌握了两个关系,即宏观(物质)一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周期表结构与性质的递变关系;弄清了“位”、“构”、“性”三者的结合,那么,任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均可进行推断,均可理解其奥秘。

(2)以转化关系为线索、沿索导性。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琐碎、头绪繁多。因此在学习呆善于将零散知识点串线结网,把千丝万缕的联系,梳理得井然有序,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拓宽了思路,也增强了自己的归纳分析能力。

(3)以表格形式作归纳,列表辨性。许多物质的组成非常相似,但性质却很不相同,如不注意区别,很容易混淆。例如CO和CO2是碳这一章的重点知识,我们通过列表,既能对知识加深印象,又能找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同类物质尽管有很多相同的性质,但相似之中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我们也可列表进行比较,这样既掌握了共性,也能熟知个别。

3. 关于化学实验的学习

中学化学实验按实验形式分为演示实验、边学边做实验和分组实验。无论何种形式的实验,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

(1)做到“心中有数”。要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所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不能做“旁观者”。要注意老师的实验操作,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要积极思考实验中的问题,要争取自己多动手,自己动手做时,要严守操作规范。

(3)学会观察方法。观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合理的程序进行观察。一般的程序是:变化前的观察-变化过程中的观察-变化后的观察。二是比较观察。通过比较,对物质的相似和相异点清晰地加以区别。如比较硫磺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才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要独立填写实验报告,使有关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将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4. 关于化学计算的学习

有关化学计算题,一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审题。要详细分析、理解题意,抓住已知项和未知项,运用所学知识,找出各相关项的内在联系,并进行解题方案的构思。

(2)正确解题。在透彻理解题的基础上,选择简捷方法。解题层次要清楚,量纲关系要一致,计算结果要准确,书写格式要规范,主要应包括:从分析题意得出已知项的关系;列已知;设未知;按关系列出有关算式;计算求解,写答案;演算复核。

篇10

【关键词】:化学化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关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

初三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阶段,很多的化学家以及化学相关工作者都是在初中阶段培养的化学学习兴趣,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初三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一种变相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化学课程会产生好奇心,引发一定的兴趣去学习,但是这个热情是短暂的,到最后就会有一些学生对化学产生枯燥乏味的思想,成绩也会随着兴趣的消失而下降,对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目标,依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心理特征展开教学,优化化学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 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实验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学生在经过了很多理论上的学习之后会对化学实验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演示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简明和规范,同时要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解答,避免由于学生对实验的顾虑心理致使兴趣流失现象的发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实践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多元化,激发创新精神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创新导入新课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课程的开展能否产生作用,导入新课的方式十分重要,好的方式能够成功的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来,可以利用故事、问答以及实验等等方式,例如在进行初三化学课题《氧气的性质》时,可以先讲述一些有氧气的相关故事如“着火时如果开窗就会加大火势”等,并指出氧气在故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进而回到课程当中讲述氧气,这样就能够很自然的把它引入到所学课程当中。

(二) 利用巧问引思来激发兴趣

在教学课堂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创新的源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对于问题的提出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问题,例如在讲述了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课程后提出“主人带小狗去山洞里游玩,在山洞里小狗先晕倒了,为什么?”,这个问题相对于问“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就显得更加有趣生动,同时活跃了课堂上的气氛,学生会积极的回答问题,并想要知道答案是什么,加强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三) 课程结束后让学生作出总结

在化学课程结束后,改变由老师作总结的教学方法,换用学生自己来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强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的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进行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的课程前,通知学生上课时要带着汽水,学生就会很好奇为什么上课的时候可以带饮料?好奇心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上课开始后对于“汽水的性质”学生们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老师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和思考,最后的得出自己研究的结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改变老师的引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做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传递给学生的,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信息教学集成了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可以学生激发的兴趣,应用到化学教学当中同样有效,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学习过程中结合对视频图像的综合应用,再配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是相互统一的,通过理论实践的结合,可以进一步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理论中的化学历史,化学历史是非常有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相关的化学史料融入到说要讲的课程当中,让学生逐渐萌发化学研究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化学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中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把化学故事加入到教学课程中,故事能够很容易的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把注意力投放到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学生如果在课外进行化学读物的阅读,除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的稳定,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抨击,进而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阅读化学书本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化学问题。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学生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达到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瑛.浅谈初三化学课程资源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230-231.

[2]高菁.浅谈初三化学教学如何缓解两极分化[J].教育界,2009,(1):176-178.

[3]刘伯文.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快乐"策略[J].成功(教育版),200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