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科研方向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科学科研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物科学 健康教育 专业建设方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44-02
生物科学代表着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是孕育关键性突破的学科之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科学,它以培养基础性,研究性人才为主。海南医学院是一个地方性本科医学院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学校本身的发展,我校于2009年开设了生物科学专业,学制四年,同时,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将生物科学专业设定为健康教育方向。
在专业开设之初,我们通过对一些院校的调研后发现,多数学校的生物科学专业普遍存在着没有明确的学科定位,专业设置雷同,没有具体的研究方向和针对性等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以理论课教学为主,缺少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践。这种不顾自身特色和条件,追求时髦,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的办学,既保证不了教学质量,扩大不了办学规模,又不能办出其自身特色,也极大的浪费了教育资源。
本文在总结以上专业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分析国内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建设与就业市场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我校在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期为医学类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1 明确学科定位
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专业主要有三个: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许多学校都设置有其中的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该类专业。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使这三类专业有所区别。生物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科学,它以培养基础性,研究性人才为主;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是侧重理科,理工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而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研究中侧重于后期产品处理的部分,是侧重工科,理工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仍以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为主。这一分类特点决定了生物科学是基础性学科,其他两门应用性学科是在其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发展出来的。
生物科学包括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育种技术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学科,同时又与化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生物学领域之外的尖端基础学科相结合,从而形成一门多科学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因而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经常面临哪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应该优先掌握的困惑;而作为教师也经常需要考虑哪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应该优先重点向学生讲授,如何培养出适应时展,紧随世界潮流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在一般综合性大学中,这个专业的人才是以研究性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的,在一般本科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办学总体思路是:“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立足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办出特色,面向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主战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生物科学人才”。
海南医学院是地方性医学院校,其办学宗旨是为地方培养实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生物科学专业建设不能像综合性大学一样,而应该从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入手,在专业方向上选择由生物科学衍生的相关实用技术性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技术型人才。从应用的角度来认识,生物科学是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提供服务的一门学科。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科学可行的教育体系,科研体系和管理体系。目前这三个体系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有如下几个方面:(1)生物化工与材料;(2)环境与环境生态;(3)农业生物技术;(4)生物医学医药工程;(5)食品生物技术;(6)能源生物技术;(7)生物制药;(8)基础生物技术;(9)生物工程技术仿生;(10)生物战剂及其防御;(11)生物检测检验技术。从以上专业方向发展分析,适合医学院校生物科学应用技术型的专业方向有生物医学医药工程、生物制药和生物检测检验技术。其中适合我校生物科学发展方向的是生物检验检测。
综合以上分析,我校的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专业,是理工管结合,以理为主的新兴复合型专业。通过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能在工业,医药,食品,环保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检验检测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完善课程体系设计
2.1 扩大基础课教学,增加选修课比例,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调整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优化的前提。基础课程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宽的适应性,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增强毕业后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为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同时根据生物科学毕业生去向和我校的学分管理制度,我们在构建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大量增设选修课,主要涉及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生物技术制药,微生物检验等。通过增设选修课,可以增加专业基础知识,加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生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2.2 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改革课程结构的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大纲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编好教学大纲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对规范课程教学和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课程内容的改革要从教学大纲着手,通过调查,研究和讨论,对每门课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大纲强调突出重点,难点,加强了实践环节,强调实验,实习基本技能的掌握。细化各章内容,明确课程交叉内容所属,例如基本原理部分前面课程已讲授,后面应用的课程时就不再细讲,确保课程内容不重复,实验内容不雷同。
2.3 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教学需要培养和引进理工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经费和学院的支持下,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师在教学及科研方面能力的提升。对年轻教师特别是非生物背景的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建议全体在岗教师加速知识结构调整和知识更新。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该学科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4 加强实习及毕业环节教学体系的建设
进行素质教育是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观念,提高学生的素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潜能,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实习及毕业教学环节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制定生产实习的动态监控措施及成绩评定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搞好评价工作的基础,它不仅是对生产实习进行评价的依据,而且会对实习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工作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因此,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实习教学的水平及其效果,而且还应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上述原则,我们设计了生产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修改,制订了详细而具体的生产实纲。摒弃了传统的提纲式指导大纲,改为具体的以车间或工段为单位的实习要求内容和指导,让学生充分明确实习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可起到督促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
(2)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以表格形式,要求本科毕业论文之前,充分明确该课题的背景、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工作进度和技术指标等内容,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公开的,正规的开题报告,给该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一次较好的学术交流机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活跃学术气氛,全面提升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批改方案,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蔡婀娜,李夏兰,陈宏文.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教改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0(4):48-50.
[3] 刘斌,吴茜茜,吴克,等.开放实验室培养生物工程学生能力[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4):12-13.
[4] 吴克,蔡敬民,张洁,等.生物工程学科发展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生物学杂志,1999,16(5):35-36.
[5] 赵晴.加强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1(6):75-78.
[6] 周满生.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若干动向和趋势[J].比较教育,1999(6):17-21.
[7] 林连兵,陈朝银,余旭亚,等.把课程教育融于网络教学之中[C]//发展与探索.2001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8] 余旭亚,林连兵,李涛,等.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M]//发展与探索―― 2001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篇2
因而,学生在报考时一定不要盲目跟风,而应结合自身兴趣、性格及职业规划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
拥有生物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不含已拥有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培养目标
生物类本科专业基本分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三大方向,以及师范类。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
生物专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在我国范围内,其目前的就业形势却相对有点“冷”。很多相关岗位通常需要求职者具备极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操能力,因此仅持本科学历的毕业生是较难找到对口工作的,生物技术专业在2010年已被教育部列为10大“红牌”的本科专业。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优势 社会认可度高,对本专业有较高期望;知识范围广,生物学基础强,工科知识扎实,二者有机结合;基础扎实,应用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转到生物科学方向或其他相关应用专业,比如食品科学,制药科学;理性思维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独立课题实验;保研考研比率很大,很多学生有机会出国继续深造。
篇3
海南医学院是地方性医学院校,其办学宗旨是为地方培养实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生物科学专业建设不能像综合性大学一样,而应该从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入手,在专业方向上选择由生物科学衍生的相关实用技术性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技术型人才。从应用的角度来认识,生物科学是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提供服务的一门学科。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科学可行的教育体系,科研体系和管理体系。目前这三个体系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有如下几个方面:(1)生物化工与材料;(2)环境与环境生态;(3)农业生物技术;(4)生物医学医药工程;(5)食品生物技术;(6)能源生物技术;(7)生物制药;(8)基础生物技术;(9)生物工程技术仿生;(10)生物战剂及其防御;(11)生物检测检验技术。从以上专业方向发展分析,适合医学院校生物科学应用技术型的专业方向有生物医学医药工程、生物制药和生物检测检验技术。其中适合我校生物科学发展方向的是生物检验检测。综合以上分析,我校的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专业,是理工管结合,以理为主的新兴复合型专业。通过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能在工业,医药,食品,环保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检验检测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扩大基础课教学,增加选修课比例,优化课程体系结构调整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优化的前提。基础课程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宽的适应性,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增强毕业后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为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同时根据生物科学毕业生去向和我校的学分管理制度,我们在构建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大量增设选修课,主要涉及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生物技术制药,微生物检验等。通过增设选修课,可以增加专业基础知识,加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生更能适应市场需求。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改革课程结构的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大纲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编好教学大纲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对规范课程教学和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课程内容的改革要从教学大纲着手,通过调查,研究和讨论,对每门课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大纲强调突出重点,难点,加强了实践环节,强调实验,实习基本技能的掌握。细化各章内容,明确课程交叉内容所属,例如基本原理部分前面课程已讲授,后面应用的课程时就不再细讲,确保课程内容不重复,实验内容不雷同。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教学需要培养和引进理工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经费和学院的支持下,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师在教学及科研方面能力的提升。对年轻教师特别是非生物背景的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建议全体在岗教师加速知识结构调整和知识更新。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该学科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实习及毕业环节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素质教育是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观念,提高学生的素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潜能,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实习及毕业教学环节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制定生产实习的动态监控措施及成绩评定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搞好评价工作的基础,它不仅是对生产实习进行评价的依据,而且会对实习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工作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因此,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实习教学的水平及其效果,而且还应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上述原则,我们设计了生产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修改,制订了详细而具体的生产实纲。摒弃了传统的提纲式指导大纲,改为具体的以车间或工段为单位的实习要求内容和指导,让学生充分明确实习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可起到督促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2)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以表格形式,要求本科毕业论文之前,充分明确该课题的背景、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工作进度和技术指标等内容,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公开的,正规的开题报告,给该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一次较好的学术交流机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活跃学术气氛,全面提升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批改方案,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作者:李栎 李冬娜 唐历波 单位:海南医学院理学院
篇4
一、生物科学专业教学现状
以往的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特点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记到尾”,缺少互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普遍按照教学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呆板授课,很少能做到与时俱进,结合现实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及需求安排讲课内容。甚至有些课程多年沿袭同一课件循环讲解。实验课也是在实验室内简单重复操作,始终如一,知识点落后于技术更新,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学生还没出走出校门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走出校门又被落下很远。
二、生物科学专业教师转型途径
1.专业教师“走出去”。转型建设时期学校应该引导教师主动“走出去”,走到企业去交流、学习,甚至挂职锻炼。通过到生产一线去了解企业当前运用的新技术、新成果、新需求,回到学校后结合本门专业的特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授课内容,向学生们传授新知识、新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实验课的教学也可以尝试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把课堂搬到生产一线,通过直观讲解和实践操作把专业知识点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接受新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和目的。
2.行业导师“请进来”。转型建设时期学校还应重视行业导师“请进来”,通过聘请行业内知名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将优秀人才请进学校以充实专任教师队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了解本行业内各种新技术发展趋势,掌握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成果。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给本科生授课等方式可以与生物科学专业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使专业教师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发展方向和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
3.以科研活动促进转型。培养应用型的人才,需要应用能力强的教师,教师要了解行业一线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生物科学专业教师要深入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促进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通过科研成果的应用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尤其是横向课题的研究,横向课题可以使教师紧密结合企业,明确产业需求,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生产建设一线中存在的问题,实用性很强,既能让老师不断了解行业一线,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专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生物类专业教学 科研成果转化 生命科学
1.当前高校在我国事业单位分类中的定位及科研成果转化所面临的困境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算起,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过了19年历程。中央编办会同有关部门于2008年8月11日制定的《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中,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指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可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即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公益一类即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等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如义务教育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公益二类即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公益三类即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2010年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每年授权的数万项专利技术应用率不足25%,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比之重点院校,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科研成果转化率更不理想,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还未能充分发挥其促进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实力增长的作用。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科研人员学术意识强,市场意识淡薄;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应用高科技成果缺乏主动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体系不健全,包括人才流动不顺畅、信息流动不畅通、技术市场体制不健全,等等。高校的科研工作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下,存在多数专利技术的针对性差、自身转化力弱、对外转化难等实际问题,这是制约高校专利技术和研究成果转化的瓶颈。
高校作为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国家允许其部分市场配置资源,但其整体的“非营利性”定位也是确定的,不允许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上,因其管理上存在先天的缺陷,以及高校的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还未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2.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教学及科研成果转化实践与探讨
地方院校因其历史问题及归属问题与中央部属院校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央部属院校有中央政府做后盾,具有极高的实力和人气,不论是投资赞助,还是项目研究,它们都拥有多方面的社会资源。然而处于地方政府引导下的地方院校,自身占有的资源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质量上与中央部属院校都有很大差距。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正在成为新的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如何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建设地方院校的生物专业,特别是专业特色的确立、课程体系的优化、科研成果的推广等内容。
地方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应紧紧围绕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的动力,促进育人上水平、科研出成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生物类专业资深优势和特点,积极为广大教师的科研成果寻找出路。在此目标与背景下,通过与社会科技中介机构联合依托生命科学自身师资科研力量,合作成立相关生物科学及应用研究机构。以科技资源集成为目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科技中介机构联合,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高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应用性、开放性、公益性特点的公共服务平台,从而积极地服务地方经济。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新、最好的一条途径。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下达一些纵向科研课题时,就得考虑其推广应用前景及与当地企业合作加速成果转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科研人员接受了科研课题,也应从转化应用入手,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使当地企业的科技水平得到相应提高。
服务社会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的发展。在为地方服务的过程中,可能整合产生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创造良性的学科生长环境,也有利于传统学科高新化,优势学科强势化,新兴学科集聚化。
生物科学及应用研究机构是地方院校生物科学类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种新的尝试,高校与政府、企业全方位合作,本着密切联系、高层会商、互惠合作等原则,开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技术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高校生命科学科研工作者结合当地生命科学经济发展需要及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为当地经济建设献策献力,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以“推动学科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服务基层社会,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目标,为使科研成果转化得到落实,切实达到服务学生、教师、社会的目标,就要准确了解企业和高校的新需求、新期盼和新困难,及时跟进,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推进地方院校生物类专业教学及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旖旎,杨斌黄.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09-110.
[2]朱恪孝.经费结构视角:地方高水平大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中国高教研究,2008,(7):36-39.
[3]郭丽君.地方高校发展的困境与战略选择――基于政策博弈的视角.现代大学教育,2009,(5):102-106.
[4]麦均洪,马强,张乐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3-77.
篇6
2.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摘要:本文以科研实践模式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和增强专业归属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了生物技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本科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97-02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从国家发展战略上把生物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依靠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类专业人才[1,2]。因此,在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下,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生物专业应用型人才,具备适应生物产业作为经济新增长点,是我们从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的问题。笔者以湖南工业大学生物技术系为依托,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教学模式的改进、学生参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性等方面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生物技术本科生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和增强专业归属感
生物技术不仅包括生命科学的所有次级学科,同时又结合了化学、数学、微电子技术、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尖端基础学科,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因此,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涉及面广。但由于总学时的限制,专业课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尤其是当前现代生物科学的日新月异发展下,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学生要解决诸如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健康、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和视野,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导致目前生物类本科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比例较低[2]。同时,由于网络上对生物技术专业的负面的宣传和介绍,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生物技术类专业就业率较低,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学生物技术专业;尤其是我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觉大部分是调剂生,而且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之前是挂靠在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对选择生物技术专业存在一定的抵触,他们在入学后,思想观念如不能得到及时转变,将会对专业前途感到迷茫,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改变生物技术专业面临的这一现状,首先从入学教育上抓起,要依托湖南工业大学生物技术系、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的学科和师资力量,以各位教授和博士研究方向,结合生物技术专业实际的特点,着重介绍生物技术专业的运用范围和在实际中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专业,认识到生物技术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低年级开设一些体现生物技术前沿讲座,向学生传达最新的生物技术专业研究成果和应用推广情况,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归属感[2,3]。
二、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
作为教学的对象接受知识的主体,生物类课程的许多知识都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大多数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做笔记,很难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4]。而在现代生物科学的日新月异发展下,为了具体落实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式要有所改进。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启发式、辩论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相出来,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依赖”转化为“自觉能动”学习[4,5]。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也做出了对应的改进,改变过去以分割知识点和单元模式为主要授课内容,采取了注重新和精的原则,通过适当地整合知识点使之成为一个案例,表达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可以借鉴、移植,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5,6]。同时要及时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前沿发展动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生物技术专业学科交叉的特点,将不同的学科之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三、建立科研实践模式,提高W生科研创新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学生培养体系中实验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注重实验项目与实验技术的综合与创新[7,8]。在现代生物科学的高速发展下,生物技术专业其实验教学改革目的和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采用实验项目与理论教学及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开放性实验管理,增设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8]。
目前,在一般的教学研究型地方院校,教师科研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对科研缺乏直观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意识,湖南工业大学在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情况下,生物技术专业以湖南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心为平台,以教师高水平科研课题为依托,给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全面推动大学生自主创新研究。
我们以《基因工程》实验课程为例,通过验证性实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结合曾晓希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重金属生态毒性修复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设计一个“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抗镉微生物基因的筛选鉴定”实验,时间为两周,整个实验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抗镉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微生物抗镉基因提取与鉴定、抗镉基因DNA与载体的重组与筛选、抗镉基因在质粒的表达,实验将《基因工程》课程讲述的内容与用到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有参与科研概念和过程。同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本组实验,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研协作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非常活跃,提取许多疑问和想法,努力将实验设计做的符合课题的要求,并且每一个实验都是一脉相承的,前一个实验没有做好都会影响后续的实验,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有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高[1,8,9]。
在生物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新的研究热点和学科不断涌现[9]。在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生物技术本科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旭辉,胡忠.21世纪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1):46-49.
[2]严明理,刘丽莉.生物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7):147-148.
[3]刘超,洪法水.生物科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2(2):206-208.
[4]蒋永荣,方成,夏金虹.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5,(7):45-48.
[5]姜勇.科研实践模式提升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168-169.
[6]王雪琴,谭晓蓉,张璐,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213-214.
[7]朱杰,张艺馨,蒋尔鹏,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604-606.
篇7
【关键词】:生物科学技术;技术应用;技术优势;技术弊端
1、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却是十分理想的,在环保以及化工生产领域中均有体现,通过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帮助解决了大量的生产排放问题。最初生物科学技术仅仅是应用在药品的研制中,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这种利用形式已经不能得到满足,科研技术人员也逐渐的向起他层面延伸,实现使用效果方面的提升。在化工生产中应用这一技术方法已经总结了足够多的经验,但环保相关的生物技术却正处于研发试验阶段,如果能够全面\用生物技术来开展环保工作,对最终工作任务完成效率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工作积极性。早在70年代,我国便已经能够利用生物技术来帮助解决遇到的农业生产问题,并通过现场的考察来实现技术层面的优化,进而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创造一个有利的基础环境,发挥更积极的工作效果。如今的21世纪,生科科技技术应用目的在于帮助解决现阶段所遇到的综合管理控制问题,尤其是航洋环保中,解决了其他技术方法中所不能够完成的任务,提升海洋的清洁程度,在清理垃圾时也不会造成其他污染物质出现。
2、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优点
2.1.医药生物技术
在医疗行业中应用生物科学技术,能够帮助研制出创新药品,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也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够达到的。例如糖尿病人使用的胰岛素,便是采用生物科学技术仿制人体内所分泌的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能够发挥糖分分解的效果。随着生物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现场的预防控制时,充分采取这一方法也有助于提升最终的治疗效果。医药行业发展中,生物科技技术起到了核心作用,这也是其他技术方法中所不能够实现的,并且在生物科学技术中,也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应用这一方法来解决医药制作中的难题,是当前行业发展惯用的方法,也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解决常见问题,在相关问题的解决效果上也会有明显提升。此外,一些生物工程也可以应用在疾病的预防上,比如基因工程中的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遏制有着促进作用。这给生物科学技术医药方面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变革。
2.2.农业和畜牧业的生物技术
农业发展中应用生物科技技术,研制出了很多的环保农药,有效的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同时使用后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畜牧业应用生物技术体现在疾病的预防层面上,在动物的食料中添加一些有益的生物活菌,可以帮助预防很多疾病,使动物能够健康的成长,抵抗病毒的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生物科学技术应用能够随着使用层面以及针对群体的不同,体现出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并达到一个最佳的管理控制效果,发现问题后及时探讨解决措施,对提供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2.3.环境中生物科学技术的运用
对于生态环境失衡问题的解决,充分应用生物科学技术,可帮助恢复平衡。例如池塘中存在大量的浮游物质,导致水中营养过剩,鱼儿因缺氧大量死亡。通过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可帮助维持池塘中生物物质的平衡性,从而达到一个均衡的效果,解决了水中缺氧的问题,快速恢复池塘内的平衡性。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使污染的环境得到有效的处理,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为此,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3、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弊端
3.1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例如抗生素的应用,这一生物科学技术对医学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却存在生物科学技术应用不合理的现象,技术滥用最终导致的问题是人体内环境失衡,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同时对身体内的其他细菌也一并抵抗。这样会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并且对其他药物也会产生抗体,生病后治疗的难度也会因此而增大。抗生素的使用具有严格规定,虽然危害大,但治疗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成为当前应用这一技术方法的主要原因,通过协调好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深入分期起影响,最大程度的避免弊端问题发生,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合理的效果。发挥生物科学技术积极影响作用,首先要针对这部分弊端问题进行预防控住。
3.2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利用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随意排放,导致局部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被打破,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生物入侵是当前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生物科技技术胡乱使用所造成的,在现场并不能发挥最合理的控制效果,一旦生物入侵问题出现,解决处理也是十分困难的,需要经历很长的净化时间。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论述可以总结到,在学习生物科学技术中,我们一定要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合理运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学科给我们带来的新技术,此外也要了解这一学科的诞生对我国的农业、医药、军事以及环境的影响,学会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它更有利于民。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生物工程;SRTP训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适应湖南省经济的发展,我校于2002年开始筹建生物工程专业,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经过十年的专业建设,本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逐渐成熟,形成了理工交叉、工科特色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套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培养体系。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1.1学科定位
生物工程专业是工科办学专业,或者说是侧重工科、工管理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产业化人才为主。
1.2培养目标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既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工程科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对生物工程基本原理学习、实验技能训练、工厂实习及参加科学研究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或到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或经营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1][2]。
2专业建设具体实践
2.1完善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体系
十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与修订,基本上每年修改或重编一次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根据学科发展,以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在听取广大教师与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经专业教学小组及系、院教学委员会讨论后精心制定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有特色、有措施。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围绕“突出具有工程知识背景,又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知识”这两个基本出发点。实践证明,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3]。
2.2制定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与教学计划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明确,充分考虑了生物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了加强基础、拓宽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毕业生具有对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厂工艺设计、组织生产生物工程产品的实际工作能力,树立国际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2013级培养方案与2010级相比,具有较大的改变,在总学分下降8分的情况下,选修学分反而提高了4.5分,使选修课程的学分与总学分的比例从18%提高到近22%。通过学分的调整,给本专业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以前开设课程较少,专业方向单一,特色不明显,通过近5年来不断对选修课程进行整合,到2013级为止,新增了8门选修课程,并将选修课分类成2组研究方向,如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制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选课自由度,使他们能充分按自已的个性发展[4]。
2.3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
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并能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向教学内容渗透,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国内大环境下,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以适应生物工程专业学科发展与教学需求;通过引进、送出去培养等方式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生物工程系的学科队伍是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合理的队伍,同时也是一支富有合作精神、年富力强、战斗力强的队伍。目前生物工程系现有教职工10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教学、科研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高达90%,平均年龄为41岁。生物工程系十分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近10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以及一批省部级基金、攻关和重大横向项目等。近3年来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8项。
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SRTP训练
2.4.1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整个大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培养学生独立组织、完成实验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为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好基础。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在课程、实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对本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切实了解和体验到整个生产过程,达到实习教学效果。专业制定了符合本专业特点的生产实习与认识实习的大纲。在实习前,由学院统一安排所有专业的实习时间、内容、要求等。实习指导教师按大纲制定出详细完善的实习计划,对实习的目的、要求、内容、考核、纪律等都作明确的规定。在每次联系实习时提交给实习工厂,以使实习按计划进行。实习结束后,教师提交实习小结,学生提交实习纪录本。
2.4.2专业实验教学
生物工程实验室设备精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求。专业实验教学人员力量强,在带好常规教学实验外,注重专业实验室建设。认真制定实验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通过专业实验对本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专业实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室目前共开出专业实验8个,均为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开出的所有实验课程均有实验指导书,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不断补充和改革[5]。
2.4.3SRTP训练
我校针对二、三年级学生推出的大学生科研究训练计划(SRTP),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从第二期开始至第七期专业教师和学生共立SRTP项目15项,据不完全统计有40名以上学生参加该项训练。学生参与各类课外活动积极性高,近年来获得校级及以上奖2项,4篇。我们采取的举措有:1)安排学生参与到本系的科研中锻炼,邀请本科生参加研究组的的专题学术研究讨论会。2)在一些专业课中布置大型作业,经过教师的评阅后,在课堂上由教师或学生本人作报告,教师组织同学点评与讨论,由此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提高文献综述和表达能力,营造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学习氛围。3)实验室对本科生全天候开放,平时可以在教师或研究生的指导协助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2.5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目前专业课程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生物工程专业对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进行改革、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创新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已经达到100%,其中讨论课、工程设计课、网络教学及双语教学课达到3门。
2.6加强毕业设计阶段的管理
我院对毕业环节非常重视,首先在选题上要求更多注重前沿性、实用性与创新性。根据选题原则,先各自上报论文题目及容纳学生数,再由学生自由选择填报,在毕业论文(设计)前一学期落实到学生,以便学生提前作好准备。近3年来,学生选做的毕业论文题目95%结合课题或生产实际,部分与SRTP项目、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结合。在每年的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学院督导组随机抽查5%~10%的学生,着重检查学生是否按照学校和学院关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进行工作,如完成文献综述、工作进度、存在的问题及指导教师情况。后期论文撰写答辩,各专业制定统一评分标准,对学生的研究水平、独立完成工作能力等进行考核。今年学院还专门下达了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鉴于院、系管理到位,近5年来,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在论文复评中没有出现不符合原等级的论文。
3专业建设的体会与讨论
经过十年来的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已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毕业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体会如下:
3.1突出过程工程背景的培养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明显差异在于生物工程更强调工程概念,必需培养学生理解与掌握“过程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是培养具有工程知识背景人才的基本点。因此,我们必须围绕这个基本点来制订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规划,制定培养方案,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落实教学计划。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改革证明,坚持这一方针符合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也与当前社会需求相吻合[6]。
3.2高水平科研工作是教学与教研的基础
及时将前沿性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和教材中是提升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实现此过程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们长期坚持安排有科研经验的教师担任相近课程的主讲教授。加强对年青教师的培养,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同时,利用我校多学科优势,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对于进一步增强科研活力、开辟新的课题或研究方向、促进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始终安排高水平的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将新思想、新成果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是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水平的基础与关键。
参考文献:
[1]赵宝华,刘伟,齐志广,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6):131-135.
[2]张超,张健,侯茂,等.生物工程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11343-11345.
[3]杜志强,沈秀丽.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5):40-41.
[4]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5):102-105.
[5]陈六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1(3):77-79.
篇9
会计学
【伪装面具】会计是一种每天都和钱、数字打交道的职业,所以会计学属于经济学,每天学的是关于计算的课程。
【真实面目】会计学并不是经济学,而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以后拿的学位是管理学学位,而不是经济学学位。会计学是在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用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
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审计学等都是主干学科。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保持清晰的头脑以及对数字的敏感性。而学生毕业后,必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推荐院校】龙头院校: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实力院校:天津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财经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
【就业小贴士】目前来说,会计学专业最好的就业方向还是注册会计师。每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报名人数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需要的注册会计师人数约为35万人,甚至更多,可见会计学是一个很有前途,但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专业。
医学影像工程
【伪装面具】专业的名字里面有“医学”两个字了,所以这是一个医学类专业。
【真实面目】该专业确实与医学类专业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的不是医学学位,而是工学学位。医学影像工程专业是一个集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医、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特点。
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学物理、电路分析、程序设计、医学图像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主要培养能从事X线机、数字化X线机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成像设备等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和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当你想学医,发现临床医学等专业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专业,要求的分数很高,所以就选择了和医学沾边了的专业――医学影像工程,那你可以说得上是“误入歧途”。
【推荐院校】龙头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昌大学、东南大学等;实力院校:苏州大学、新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青海大学、兰州大学、石河子大学、三峡大学等。
【就业小贴士】毕业后能够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研究、科技开发、运行管理、经营销售和提高影像设备诊断技能方面的工作。医院会设有影像医学中心、影像医学部或影像医学科,设置相关的仪器设备,并编制有专门的护理师、放射技师以及医师,负责仪器设备的操作、影像的解释与诊断,这些工作与放射科负责放射治疗有所不同。
生物医学工程
【伪装面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生物科学类专业,主要研究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如果不是生物类的专业,就是属于医学专业,是生物和医学的交叉学科。
【真实面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医学、生物科学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所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并不属于生物科学类,也不属于医学类,而是属于电气信息类,毕业后授予工学学位。
生物医学工程总体来说有三个大方向:仪器、图像、材料。可以说,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主要课程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程序语言相关课程等。
【推荐院校】龙头学校: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等;实力院校:天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咸宁学院、广西医科大学等。
【就业小贴士】一般来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同学本科毕业后有几个方向: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如果想在这一领域搞科研,或有更深入的发展就要继续深造,撇开别的不说,进大学和科研所的门槛基本都是博士,本科阶段的学习只是个基础;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司及各级医疗器械检测所;进入各级医院的医学工程处、设备处、信息中心以及医学影像科;去各大跨国以及国内医疗器械企业。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伪装面具】该专业主要研究的是地下建筑,就业同样也是往地下建筑这方面发展。
篇10
关键词:上海海洋大学 大类招生 学生培养模式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98-03
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高校陆续尝试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类型多样化、规格多元化、素质综合化的趋势。《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1]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本科教育观,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编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本科专业数量由2011年的635种下降为506种,在原来的专业数量基础上减少了20%[2]。在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大类招生制度的诞生既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有利于促使高校内部进行自我革新。然而在大类招生制度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将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起到关键作用。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刚刚度过百年华诞的特色型水产类高校,为探索一条科学统筹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的新路,水产与生命学院作为大类招生工作试点学院之一从2012年起开始在水产类、生物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本文将以水产与生命学院开展大类招生工作的简况为切入口,对大类招生体制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举措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与国内同类院校的比较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改革提出分析和思考,以期促进水产类高校大类招生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的进程。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大类招生工作进展简介
1.1 实施大类招生的专业情况介绍
目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大类招生工作在水产学大类与生物学大类中展开。其中,水产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生物科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上海市教育高地。2012年,学院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方案试点。水产大类的学生分别分流到水产养殖和水产养殖(水生动物医学)两个专业中;生物大类的学生分别分流到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海洋生物)和生物技术三个专业中。2013年学院开始全面启动大类招生工作,依托水产学与生物学两大主干学科,在水产大类中分设水产养殖、水生动物医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四个专业,在生物大类中分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海洋生物)、环境科学四个专业。
1.2 大类招生及确定专业的实施办法
水产与生命学院大类招生的工作方针是“公平为本,科学为纲”。在新生初入学的第一学年内,大类中所有学生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新生进入第二学期即来年春季4~5月时,校院启动大类确定专业工作。大类确定专业的工作流程如下:(1)专业拟定招收指标。若报名学生多于指标数,则专业最多可招收指标数110%的学生数。(2)学生填报志愿。学生可填报志愿的数量与大类中专业的数量相同。(3)专业择优录取。各专业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该专业的学生,若第一志愿人数少于指标数,则该专业第一志愿学生全部录取;若第一志愿人数大于指标数,则依照绩点及专业素养排名从高至低录取,直至录满为止。(4)学院统筹协调。学院对第一轮选拔未被录取的同学在各专业间进行协调。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学生将纳入第二、第三志愿专业选拔,第二、第三志愿专业选拔原则同样是以绩点及专业素养排名由高至低录取。
1.3 大类招生的配套工作
(1)跟进学生管理,落实多项师生联系制度。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内,学生班级按照大类专业进行组织,且每个自然班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从大一暑假短学期开始,学生按照大类确定专业的名单分到各个专业学习,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也按照专业来进行,学院及时为重新组合的班级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此外从大一年级起,学院为每一位新生配备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导师,导师需要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和帮助。班主任、辅导员、导师制等多项师生联系制度使新生更快适应校园环境,对大类确定专业的目的、原则、流程等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强化新生教育与大类确定专业教育。为了帮助新生对学校各项事务包括大类招生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学校十分重视新生教育工作,教务处通知各学院在开学第一周安排一次由专业负责人主讲的新生专业教育和一次由教务人员主讲的新生教学与管理教育。此外,学院对迎新及入学教育做了详尽的方案,辅导员及老生对新生进行多次入学教育。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即在大类确定专业工作开始前,学院将邀请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等骨干教师和资深教授对即将确定专业的学生进行一次深层次的专业认识教育,一方面增进了学生对专业及专业教师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大类志愿的填报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2 大类招生政策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
学院根据新版专业规范的要求,从教育模块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两大方面对大类招生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相应调整。
- 上一篇:高中历史学好的技巧方法
- 下一篇: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