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自然景观;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大众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设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单一建筑,而应当融入更多艺术化的气息,因此城市化的风景园林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能够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让人民感觉到一种愉悦的气氛,因此这是建筑方面的一种质的飞跃。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中,我们更加倾向于自然景观的特征体现,必须要在建筑过程中保证自然和和谐,从而让整体达到一种有机的统一,这也是时代进步的特征,体现了建筑方面的文化底蕴。
一、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设计
在风景园林自然景观设计工作中,我们必须要着重关注地形设计,因为这是保障后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大体上而言,在一个环境中,我们首先需要考察地形,这是比较实质性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地形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并且就地形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景观中的所有景物能够以一定形式存在着,而且,这些景物必须要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在设计上需要注意很多的方面,要力求平衡各种方面的影响因素,并使得园林景观具有一定的韵律,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与此同时,需要注意自然景观与人为建筑的一种美学结合,两者需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从而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对地形进行合理把握和利用,地形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生态建O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低碳经济理念,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建筑发展策略,与此同时,也需要把握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大力创新设计理念,让自然景观变得更加现代化。
二、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土壤设计
土壤设计对于风景园林自然景观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成败,因为所有的工作都要立足于土壤之上,所以我们需要格外关注它的影响。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考虑现代化的自然景观所具备的特点,尤其是一些植物的特点,要深刻把握住这些核心特色,并进行适当的分析,从而使得自然景观中植物所需要的土壤具有合理性,例如土壤需要具备充足的肥力以及一定程度的保水性。如果风景园林中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恢复设计模式之中,那么我们必须要做好对于土壤的测量工作,要对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测试,对于那些受到污染的土壤,应当采取生物疗法,如果措施不能够有效进行的话,则需要把土壤进行移除,然后换上优质的土壤。
三、风景园林自然景观中植物配置的设计
植物配置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点的工作,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让植物的搭配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美观性。对于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植物选择上,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深入探讨,应当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理论,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从而尽可能地把自然景观的特点展现出来,给游客们留下印象深刻的回忆。除此之外,必须要严格分析各个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保证植物的营养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尽可能的形成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让现代园林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并且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大体上而言,植物配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也就是当地的乡土植物。这些种类的植物在某一地区是经过自然选择的,因此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非常容易适应园林景观中的土壤,而且也不会过于排斥大气生态环境中的植物群体,与此同时,这也能够具有一定自我养护的功效。其实,我们必须要合理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不同植物所具备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它们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不同的生态效益,因此,工作人员们必须要充分了解每一种植物造景所产生的生态高效益,从而把各种植物进行合理搭配。第三,我们必须要遵从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在配置植物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物种多样性,也就是考虑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以及动态稳定性,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当尽量让群落的结构变得复杂一些,从而保障生态系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建设。
四、风景园林设计中水的设计
现代化的风景园林设计中,水这个要素是至关重要的,要想更好的呈现出园林的特点,我们就必须要运用好水做好水的设计工作,这种水的存在主要是指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因此,应当充分从生态角度进行考虑,首先对水质进行清洁,确保其清澈干净、无污染,然后需要保证水质在风景园林中的各个角落都能够存在,让各种大型动物植物得以健康成长,创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五、结语
总而言之,自然景观在风景园林景观中的运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探索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最终为提升风景园林景观质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景观;应用型人才;改革;综合素质
现代园林发展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的基础上,经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学科。风景园林学是以强调建设和谐的人居户外空间环境为基础,把工程技术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并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植物学、艺术美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丰富科学艺术手段,为人类建立了一种适合生存并促进自身发展的室外生活环境。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和思考,对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因此风景园林应运而生。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风景园林学科的时代背景、发展前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社会发展、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使得风景园林专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风景园林的任务是丰富多变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正是基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为目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开设了景观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通过优秀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演变、景观资源的类型及评价方法及城市与区域的景观与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了与景观设计有关的理论知识、景观设计的原则,熟悉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因此,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模块的改革创新,创造了一体式学生理论实践创新思维模式。
1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概述与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特殊性,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景观概述、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空间设计、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表达、各种类型景观设计。此外,还有景观设计原理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指导意义。景观概述: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景观的概念、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师)。发展历程:古典园林的传承、现代景观的产生。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人文因素、生态因素、技术因素。景观环境与行为心理(人对环境的需求、环境感知与环境认知、个人空间与感觉尺度、私密性与领域性、环境行为规律)。空间设计:空间设计基础(空间概念、讲解点线面体以及空间)、空间处理手法(空间构成、空间类型、空间操作、空间界定、空间与功能)、空间要素与设计原则。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地形、道路与场地、植物、水体与山石、景观设施与小品、照明设计、景观建筑单体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讲解一般景观设计的程序与主要内容以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设计表达:景观制图、景观透视。各种类型景观设计:城市公园、广场、居住区、庭院、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讲解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存在问题:第一,课程内容空洞,理论缺乏实际指导和借鉴作用;第二,课程内容浅显,未能满足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求;第三,整个课程为48个学时,基本以理论课为主,未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学时,未能很好达到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效果。
2课程改革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2.1课程内容与实践、实际项目相联系
将课程与招标网的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点赋予相应的设计项目无缝衔接,配合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风景园林学科相关设计竞赛,以团队进行考察的形式,从中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2多维度、多地点进行设计考察
从理论课堂与室外课程进行呼应,通过案例图片和现场实际参观考察进行,把景观设计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设计类别进行阐述,对一些设计热点,如生态停车场设计、海面城市、雨水花园、美丽乡村等相关案例进行重点剖析。
2.3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与整理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专业网站,搜集相应素材。国内比较有名的,如生生景观、秋凌景观设计、国际新景观、筑龙园林景观、园景人、田园志、微设计、景观派等。借助这些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践案例以及理论思想,并且提供相关设计素材丰富设计作业的层次感。
2.4师生互动
平时课程作业让师生充分互动,进行思考,课堂上由一组学生讲解他们所欣赏的景观设计案例,内容包含案例的概括、案例优缺点、由此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2.5专项作业训练
快速设计与草图表现能力是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设计训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快题设计方案构思。例如,选择永川兴龙湖公园、观音山公园、渝西广场等地方进行景观改造设计。
3结语
篇3
【关键词】现代园林;园林景观设计;构成艺术元素;艺术设计;艺术元素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步伐也逐渐加快,能够提供一个让大家娱乐休憩、放松心灵的地方,是十分具有价值意义的,现代风景园林的出现,不仅提供了一个放松休息的地方,加上构成艺术元素的融合,更给人的营造了一个心旷神怡的场所(见图1)。其中将构成艺术元素有机的融入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与传统园林设计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园林整个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以及在园林中的构成艺术设计方法上。与此同时,构成艺术元素成功应用,使的现代化风景园林建设在观赏性以及生态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也正好与中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匹配。所以,不断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构成艺术元素,能够大大提高现代风景园林艺术品位,更能满足现在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构成艺术基本概念
创作艺术的核心思想主要是以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艺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构成艺术注重几何抽象造型的表达,极其注重独立形式价值。风景园林艺术隶属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艺术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是所有艺术设计的基础,属于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了情感与理性思想。构成艺术在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的前提下,对基本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最终达到满足感性的视觉艺术效果。现代景观设计师在构成艺术形式上获得更多灵感以及理论基础依据,探讨在空间结构和形态上的景观设计的形式,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景观的视觉表达形式。在整个现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构成艺术元素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布局,色彩以及形体表现上,园林景观与构成艺术设计有效结合,呈现出的色彩、立体感等等,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功能需求以及审美标准。
3构成艺术与现代风景园林之间的关系
现代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根本问题是塑造空间。主要强调可操作性的“空间结构”和形态表现方式。构成艺术应用到现代风景园林中体现在形的构造规律、抽象美的形式。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切合点。形式角度进行分析,要掌握好其运行规律,就必须在形成概念性的归纳视觉特征的基础上,具体了解园林形式基本构成情况以及其视觉特征。构成艺术为此提供了一种合乎艺术规律的思考方法,进而更好地把握园林设计中的形态、空间、美感等。
4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要遵循的原则
整体和谐,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时应该从两方面保持设计的整体、和谐。风景园林作为一个整体,首先需要将其内部各要素做到和谐统一;以此作为基础,达到园林整体风格的整齐和谐。即在宏观方面和微观细节方面都能够达到和谐一致;“人本”中心,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时,要全力做到人们的审美标准与园林的功能相一致,要通过融入结构艺术元素理论达到两者的统一,使园林设计展现出更多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特色鲜明,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时,不能够将原有的环境风格完全摆脱,而需要结合实际人文环境等情况、就地取材,将地方特色融入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增强园林艺术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艺术表现力。除此之外,还应不断进行艺术风格的创新,跟上时代步伐,有效将时代气息和社会潮流与设计艺术结合起来,使园林风格别具特色和韵味。
5现代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应用情况
构图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专业基础,是科学创造的提高,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就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而言,构成艺术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主要表现在艺术形态、色彩、材料以及空间等多个方面,从视觉体验中提供各种可能的设计形式,丰富并且完善了整个现代园林表现形式。现代风景园林主要是根据设计理念,将各种元素有机组合,并合理使用室外空间等不同环境,体现出更具人性化、现代化、审美化、艺术化的风格形式。研究如何合理的利用室外的空间,包括从艺术的角度将理性的空间环境安排的更加合理美观,将景观概括为简单抽象的点、线、面、体和色彩等,巧妙运用造型,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在进行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展现一定的视觉艺术语言,进行视觉形式美法的再创造。
5.1点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形态基础
一切事物都是由点组成的。在设计领域,点不仅只是表示一般意义的点,主要代表的是所有相对较小体积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点为设计师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点可以拥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风景园林中的一处盆景、某个艺术雕塑,或是花园中耸立的重要景观植物等等。点作为所有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设计师将点运用更合理化,能够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吸引观赏者的关注和钦佩,与此同时,也为重点的园林景观做了强化表达,起到了比较强的引导作用。点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能够强化园林艺术美的动态化,为园林创造出极佳的视觉效果。
5.2线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视觉语言
线由一个个点组合而成,无数的点即视为线。线以曲线和直线两种常见的形式为主。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直线又被分为斜线、垂直线以及水平线,曲线则以自由曲线、几何曲线为主。在设计中,将线以不同的变现形式呈现出来,会给人带来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在风景园林中加入直线设计,往往会给人壮观宏伟的感觉,对轴线加以强化,还会带来庄重感以及仪式感。
5.3面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整体效果
面有点、线组合构造而成,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面的形态以点、线的具体表现所体现。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引入面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整个风景园林的设计效果,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形式主要包括具体景观物体的小面设计和大面设计。在进行大面景观设计时,要了解风景园林的区域以及实际规划面积,结合景观园林的具体要求以及功能要求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采用将园林中要素分配组合的形式,加上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将整个风景园林的景观面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艺术整体,展现园林景观的整体艺术视觉效果。因此,在应用构成艺术中的几大基础元素时,一定要结合不同的规划设计,呈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效果以及美观形式。
5.4体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三维状态
体作为点、线、面共同形成的三维形态,给观赏者更好的空间视觉感观。将其应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更能够第一时间吸引住人的眼球。比如,在园林中心位置设置标志性建筑或独特的植物造型都能表达出风景园林的核心文化。有几何形体抽象得到的体,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都能展现出稳定的视觉美感。园林设计中很多造型都是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来的。
5.5色彩的构成
人们认识事物、对事物产生兴趣的第一印象就是颜色,色彩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处地方。色彩不单单只是丰富物体的颜色,更能够增加人们的情感。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能够体现出民族文化、信仰等。不同色彩还可以采用远近、软硬、冷暖的感觉,通过调和色彩增添环境中的空间感。当空间相对较小时,可以用蓝灰、绿灰等色彩饱和度较低的颜色,进而增加空间延长性,还可以采用强烈色彩对比,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遇因此,在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区域文化、人群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色彩。
6结束语
作为重要的休闲景观,现代风景园林对于人们放松身心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享受品质生活,人们对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的要求日渐多样化。由于构成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效果,因此将构成艺术有效的融入其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现代风景园林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表现力,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必然趋势。构成艺术以其兼顾个性之美与共性之美的审美特征及多元素运用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周际.平面构成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蒋湘琴.亭台楼阁界画的山水美学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J].科教文汇,2009(9).
[3]王慧,王英哲,董佳佳.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
篇4
水域生态景观风景园林教育模式水景设计多元化发展水是自然界万物之源,是所有生物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生理机能的需求,而且在调节生态和满足人们视觉需求上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却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和人们健康与安全。自20世纪60年代来以来,全球湖泊、河道、水库等水域环境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生植物衰退、水质下降,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社会的发展带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更是对水域景观效果需求的不断提升,水域景观的塑造、景观水水质维持及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成为时展之需要。
风景园林专业是用科学和艺术手段保持和营造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综合艺术,对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园林专业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末,涵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学科众多。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破坏程度的加强,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当今风景园林专业还不足以充分反映学科的完整内涵,特别在水环境领域。为改善我国水质恶化等水域景观污染问题、满足人们亲水、乐水等需求,以及建设我国水域生态文明,生态设计水域景观已成为风景园林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学科、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中必须的技术技能。本文从当今水域景观在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现状着手,强调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的综合性与多元化,特别是水域生态景观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同时强调在教学中,应强化实践、提高动手技能;拓宽思路、创新理念等。分析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及发展前景,探讨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模式及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国内水域景观现状
水在人类生命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功效,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代城市,到处都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特别在水环境领域。水域景观能调节微气候,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保持空气清新,使周边环境充满活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生存、繁衍生殖、索饵育肥、逃避敌害等栖息场所;提升水岸文化、水工美学等人文景观价值,丰富地域风貌;优美的水域景观空间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具较强的游憩功能;优美的自然景观也可成为城乡开发中的旅游等资源,促进城乡景观繁荣昌盛,具较高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因此,在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观水池不断涌现;房地产开发中,水景住宅也成为一大亮点。但现代水景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
1.大量的硬质驳岸削弱水体自净能力
现代景观设计中,大部分人造水景工程的驳岸都偏向采用硬质驳岸,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环境的整体协调性。硬质护岸割断了水、陆生物的联系,水边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无法形成,水中的生物链无法建立,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大削弱。
2.水生态系统构建欠合理导致水质恶化
很多水景工程的水净化缺乏科学性,从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等要求来衡量,景观水体中水生动植物多样性远远不够,种类搭配不合理,未构成合理的食物链,导致水体中生态系统混乱,水质逐渐恶化。从检测数据看,现代景观水体的水质大多数氨氮、总氮、总磷等含量过高,并且大部分水体水质在国家地表水水质标准Ⅴ类和劣Ⅴ类以上,水体自净能力差。
3.缺乏考虑后期维护导致水景荒废
部分园林水景在规划设计时并未考虑生态合理性,不重视理论支撑,盲目增加水体观赏性,导致水体产生负荷,水质恶化;不重视后期维护和管理,对于水生植物的季节性更换、水生动物的管理以及定期水体的监测工作不到位,导致水体发臭、污染严重等现象;观赏鱼投饵沉积、鱼排泄物聚积等,池水水质出现恶化现象,藻类泛滥,透明度变差、颜色变暗,甚至发黑发臭。或因工程概算不合理,欠缺水景后期维护费用,资金的不到位导致水景无人维护管理。水景工程最终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浪费了资源和空间。
以上现象均由景观设计与水生态环境建设的脱节造成,湖泊、河道、小区等众多景观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生长,水体富营养化明显水域景观恶化面临的形式愈加严峻。自然黑臭水域难以治理,新的水域又不断受到污染,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水域景观污染问题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瓶颈,更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现状指明了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
风景园林专业是用科学和艺术手段保持和营造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综合艺术,具综合性强、涵盖面广、涉及学科众多等特点。
1.各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及特点
在教学体系构建上,由于各院校背景知识的比重不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构筑起了丰富多元的风景园林本科教学体系。园林专业不是中国独有的学科,在中国从古至今不断完善发展园林建造的同时,国外各个国家也在不断修建属于各自特色的园林,形成自己的园林教育体系。也许名称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对自然环境的完美修缮和对生活环境的精心治理,都是为社会培养各种园林人才服务。
美国风景园林专业已有100多年的教育历史,涉及设计、规划、土地管理等内容,采取多层次学位教育模式,满足不同目标、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在不同方向和多个层次上接受教育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位,已形成一套自己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英国风景园林专业比美国稍晚,本科实行“4+1”教学模式,把专业课程的核心教育放在工作室的工作上,注意教学与实践工程的结合,重视园林的科学性和功能性胜于对园林形式美的关注。德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主要是“双元制”教育体系,即通过企业与职业学校的两个机构相结合、资金与法律的两种制度作保证、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的两种身份相匹配、技能实践与理论知识的两类教学内容相衔接、技能考试与资格考试的两种考核方式相制约,培养综合的、理性的景观设计师。日本风景园林专业称造园教育,分学校、单位、成人教育三种,各大学的造园专业主要设置在农学(林学、园艺、农林工学等)、工学(土木、建筑、环境、城市工程等)、艺术设计、生活科学及社会工学等领域,教育内容包括“六化”(国际化、社会化、特色化、多样化、定量化、细分化)与“三性”(发展性、系统性、实践性),同时为适应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形势,创立LA学会组织,更好发展本国造园教育体系。
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只有浙江大学等少数学校开设了观赏园艺课程;60年代,由于受“”的影响,我国园林专业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发展迟缓,有的甚至期间专业易名或撤销;80年代末,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才得以迅速发展,现我国大约有50多所院校开设园林专业或课程。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仍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更多的集中在创造诗情画意和造园的手法技巧上,课程设置在有关人文、自然等基础方面的课程仍然比较薄弱,环境生态效应、大众行为心理与实践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各类高校根据自身园林专业特点,独立发展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向。目前,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有这样的几个特征方向:(1)园林植物特色方向,该职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品种选育、病虫防治等工作,以生物生命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2)园林规划设计特色方向,该职业从事园林区域规划利用、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古园林建筑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工作,以规划设计和建筑工程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3)园林文化艺术方向,该职业从事中外园林文化、园林历史、园林艺术美学、园林景观设计等工作,以人文历史艺术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应该说,这样的专业发展现状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特色进行设置的,有利于各高校制定适合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出有专业特色背景的人才,这也符合目前我国市场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的学科与专业解释,使得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又不够细化、全面及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造成混乱,不利于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更好发展。
2.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育内涵理解不够透彻
因风景园林专业所在高校背景依托不同,各类高校根据自身园林专业特点,独立发展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向,尤其是是艺术类院校往往忽略自然和人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教育重点都放在了设计创作和表现技法上,更多关注作品的个性而忽视作品的科学、功能与内涵。
(2)实践教育薄弱
在理论学习上,因课时总量和学制的限制,学生无法在有限时间完全掌握园林依托学科学习内容之后再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共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也只能学到些皮毛,不能领悟更不用说精通,所以在这类学校园林专业教育受到严重制约,难以获得真正的独立发展。
(3)涉及领域众多,课程设置松散
虽然风景园林专业涉及领域众多,且教育部门未对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作统一规定,但是各高校的本科课程设置了较重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包括美术、制图、设计初步、园林经济等,但对于环境生态效应、大众行为心理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少之又少,更不必说水环境领域的生态效应与大众行为心理的融合了。
(4)部分学科与实践领域脱节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目前主要围绕规划设计展开,而园林工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型领域,广泛涉及规划、设计、建筑、园艺、水利水电、生态、环境科学等领域,因此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在水利水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存在空缺,在工程项目中无法科学、较好的把握相关交叉学科间的关系,使水动力设计、水域生态景观设计等环节出现疏漏。
三、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
水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污染趋于恶化的国家。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水文化,如何处理好用水和节水的问题,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是每一个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景观水设计特征及发展趋势
水是自然界中最具魅力的元素,而水景则是所有景观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景。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是我们阅读景观的标点符号,他们营造独特氛围,或清新悦目、或激烈澎湃,赋予大地灵魂。在人类历史中,水的表现力,被应用于美化生活空间,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最富变化的造园要素;西方园林中,笔直的水道,几何形的水池,各种水景也随处可见。在变幻莫测的水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使它成为环境景观设计中最感人的要素之一。(1)水体的形式属性。水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固定的环境。20世纪70年代,Craig S. Camphell就在他的著作《Wa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强调水的表现力无限。(2)水体的形态特征。根据水的流动状态,分动态与静态水体两种。动水能增添不可缺少的动态美感,例如瀑布、海浪、喷泉等激烈程度的水体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静水可成倒影,与实物虚实并存,沟通内外空间,丰富空间层次,例如湖泊、水塘则比较平静舒缓,静静的水而上轻轻地泛着涟漪,给人带来安详平和、宁静致远的心情和感受。(3)水体的声色特性。园林景观中运用水声、水色造景理水的方式很多。细流、瀑布、海浪等水体不同运动状态,发出不同声响,能弱化各种噪音,为人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提供一个清新愉悦的声感世界;水色是水面反射或折射着的周围景物的色彩,并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五彩缤纷的水色变化,使景观中的各种元素在水的倒影中更加和谐。(4)水体的文化内涵。缤纷多彩的世界孕育各国风格迥异的水景,而这些不同的水景又孕育不同性格的民族。水景不仅充斥着我们的感官,赋予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引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情怀得以抒发。
2.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
基于目前城市水景观的现状,在现代城市水景设计中,风景园林设计师不仅要考虑水域景观的视觉效果,还要将意境的设计、水源管理系统、水生态、水处理技术纳入到景观设计中来,使之既能满足景观要求,又减少对城市用水的消耗。同时,水为植物、动物提供了生存之地,并且极具可塑性,成为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20]。城市水景设计已开始从单纯的水景观设计转向水景观设计、水生态处理及水资源管理并重的方向发展。而当今,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却是少之又少。
(1)景观水独有特征的需要
水体是我们阅读景观的标点符号,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它们形式的可塑性、形态的多样性、声色的变化性、文化内涵的区域性,能营造风景园林独特的氛围,或清新悦目、或激烈澎湃。
(2)人类亲水近水的需要
随着现代环境设计的兴起,水景开始强调人的参与性,以满足人们对水亲近的心理,水景从单一装饰、美化的功能加入了休闲娱乐等富有人性化的设计。水域生态景观课程的设置,加大了水景设计的学科交叉,为水景营建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据2004年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24130亿m3,总用水量554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1%,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国内风景园林设计时,更多追求的是视觉的美感,缺少对水体回归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水质污染严重,换水频率过高,以致在本就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系列水域环境问题上雪上加霜。通过融入水域生态景观领域,恢复水生态,设计自然、宜人、充满生机的水域环境,形成良好的水域生态景观。
(4)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问题,既是自然因素,也是发展的要求和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导致人水关系改变的积淀。国家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系,城市规划、设计时确保人类、经济发展与水环境的协调,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四、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园林水景的造景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环境艺术的空前繁荣,水景设计与应用更加广泛,以各种形式出现于各地区与角落,成为城市空间中亮丽而又充满生命力的造景元素,但大多是从追求视觉美感、休闲、游憩、商业等功能的角度来对水景进行设计,缺少科学的内涵,而导致水体水质的恶化,以致影响整个设计。近年来,自然河道、湖泊等水系受工农业影响不断加大,人工水景二次污染也不断严重,经济发展带来的精神文明的追求,使得人们愈加关注身边的水环境状况。近年,水环境领域再度成为设计对象,生态恢复设计开始较多地运用。然而水域生态领域的人才并未接受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教育,对景观的概念模糊,运用能力差;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人才也没有水域生态领域的课程教育,对水体特性掌握不佳,景观设计不科学。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进行河流、湖泊等水系回归自然的改造,以尽可能的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状态。瑞士、德国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力争将水域景观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比较成功的例子如莱茵河,这个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河流,如今已基本恢复风光秀丽的水域景观风貌,污染大幅下降,现在已有63种鱼类出现在莱茵河,包括曾经绝迹的鲑鱼;日本在90年代初就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在确保河流防洪、水资源利用功能的同时,创造出优美、和谐的水域景观;美国也90年代开始恢复曲流河道,20世界末,美国调整了在水领域的总体战略目标,由单纯的水污染控制转变为全方位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把恢复和修复水域景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自然完整性作为新的目标;荷兰近年亦提出“还河流以空间”的新理念;近年来,伦敦市政府在泰晤士河上拆除水泥驳岸,在岸边种植芦苇、菖蒲,恢复湿地,引鸟入河、入城,恢复河流生态系统。这些改造都充分表明,水域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也必将成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域生态景观能可持续发展,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应加强水域生态景观领域的人才培养。在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时,将其作为一个艺术品来对待,赋予其艺术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力求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的修养身心的场所;作为一个自然科学来对待,赋予其水体原有的特性与魅力,力求让其能回归自然。
五、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模式未来发展的探讨
在风景园林教育中,如何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最终成为具有多专、多能、多向度的风景园林师,理论知识综合性、多元化、规范化;动手技能等实践能力全面化;思路拓宽、理念创新化的教育模式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模式。
1.扩展学科范畴,突出多领域特色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亟需加速学科专业教育观的转变,改变原有相对单一的教育模式,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景观生态学、环境规划、水域景观规划设计、水域景观工程与技术等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的加入极大地拓展学科范畴,积极汲取日本等国外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精华,不断细化专业分工,使行业实践工作呈现日趋多元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水域生态景观设计中,应突出水文化的历史滩涂回归;突出水生态的湿地生境营造;突出水动力的运营养护零碳化;突出水风景的环境品质提升;突出水戏法的亲水乐水项目等教育内容。在继续研究风景园林专业领域传统问题的同时,开拓专业视野,丰富知识结构体系,突出多领域特色。
2.强调综合性,重视学科交叉
风景园林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专业特征。知识领域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成为当代风景园林职业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趋势与风景园林自身的综合性、多元化的本质是相矛盾的。由此,有必要将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和专业性结合,着重培养风景园林师的跨学科交流和协作能力,立足综合性、多元化的本质,力求达到“宽基础”的就业适应性,包括水域景观规划设计、水域景观工程与技术、海滨景观生态工程等特色领域专业课程,重视学科间交叉,为风景园林学发展纳入综合研究的轨道,也为风景园林师的全能角色回归提供广阔的舞台。
3.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多领域实践教学
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走职业化和白领化的道路。知识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而能力是在知识的支撑下通过实践的操作演练而产生的。风景园林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开设水草栽培与管理实验、水域生态学实习等集中性教学实验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重视水域设计的科学性和功能性。
4.拓宽思路,创新理念
创新不仅体现在设计本身的形式上,也可以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和科学性上,更可以是满足人类活动需求且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水的功能性、可塑性、声色变化等特性,都能成为风景园林师最好的创新元素。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创新项目等开展,立足水域景观生态,发挥对水的无限想象,设计研究水生态、水循环的应用。
六、结语
在科技飞速向前发展的今天,满是钢筋水泥的灰色城市里,人们已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迫切需要绿色元素来缓解我们日益紧张的压力。水景证实人与自然最好的纽带,在现代城市景观中,无论是公共环境,还是住宅小区,都在强调水景的作用,水景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水景的二次污染却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瓶颈。面对景观水域环境亟需保育与建设的现状,水域景观需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设与管理。因此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价值。文章提出我国风景园林教学不仅要理论知识的综合与多元,还应强化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技能;拓宽思路、创新理念等,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提供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系统的园林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水域景观相应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能力与创新意识复合型高级人才。将水域景观专业拓展为一门具备时展趋势与前景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衍祯,李天骄,李铁.园林水景水量配置的理论探讨与建模[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3):83-88.
[2]倪乐意.富营养水体中肥沃底质对沉水植物的胁迫[J].水生生物学报.2001,25(4):399-405.
[3]张谊.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J].中国园林,2003,19(1):52-54.
[4]鲁敏,刘振芳,李东和.园林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6):662-666.
[5]李纯,吕志坚,孙艳艳.国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望,2011,26(11):61-65.
[6]张饮江,金晶,董悦等.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2,
[7]闫永久.景观水污染分析与处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1):579-580.
[8]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9.1-29.
[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10-225.
[10]祁素萍,王兆骞,陈相强.中美园林专业教育现状的研究与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267-269.
[11]李树华,李玉红.日本LA教育体系与学会组织对我国LA教育与学会发展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8,24(1):24-28.
[12]王永盛,岳玉庆.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和特点比较研究[J].东方论坛,1997,(2):99-93.
[13]周卫生.中外园林专业概况及国内专业的就业前景[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4):222-224.
[14]吴飞,王代钢,园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 7020-7022.
[15]李嘉乐,刘家麒,王秉洛,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园林,1999,15(61):40-43.
[16]昊军,黄诗敏,波等.城市水景规划设计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98-18300.
[17]唐勉.广州大学城校园理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 1-104.
[18]林静.浅谈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J].包装世界, 2011,(7):118-119.
[19]郭晶华,沈中伟.美德日景观设计浅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四川建筑,2006,26(6):13-16.
[20]韦杰.景观中水景审美特性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 1-33.
[21]郭卿学,蒋丽萍.国外水环境理念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借鉴意义[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7):743.
[22]刘琼英,全华.水域景观治理研究述评.生态经济,2010,(3):149-152.
篇5
【关键词】风景园林;形式;创新
经过几十年的革新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后面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在设计过程中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这是园林设计的一大缺陷。导致这种文化因素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受到了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设计师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对于国内本土文化特色元素没有给予关注,导致我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因而,为了实现现代风景园林的改革发展,应该对早期传统的园林艺术深入研究,做好多个方面的改革创新,让风景园林设计的艺术价值有所提升。
1 创新风景园林设计的思路
1.1 人文理念的创新
我国是几千年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就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艺术形式。文化必须是能够呈现出地方性、民族性的,任何跨文化传统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认应满足这一要求。这种条件不仅影响了风景园林设计效果,对于整个民族、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地球上的每一块土地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变革,从各项历史文化中演变出来的,这是园林设计思路创新的基础。根据规划设计地段的条件,在设计时必须要保证园林设计的整体框架、构思原则与地方历史一致,这样才能将本土文化特色、人文理念展现出来,创造出园林艺术更强的生命力。历史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社会文明,其塑造出来的人文理念应当受到重视。
1.2 虚实理念与技术的创新
“虚拟现实”理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提出的。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变革,拟现实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目前的VR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将其运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也呈现出了诸多不足之处。尽管虚实技术未达到成熟的地步,但若将其与传统风景园林设计对比可知,VR技术摆脱了传统维度限制的虚拟风景园林,属于更加全面的设计表达系统。这种技术不会受到其它条件的限制而舍弃众多实用的设计信息,还能摆脱二维尺规对形式的束缚。从实际应用角度看,这种技术能将各种形式的园林数据显现于多维的虚拟风景园林环境中。而所谓的“维度”除了有X,Y,Z坐标系之外,还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参数指标,如:光影、色彩、时间、声音等,这些元素能够增强风景园林设计的视觉效果。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新使得风景园林的物质功能与信息功能得到了运用,把风景园林的各项设计都进行了全新的定位调整。
根据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看,虚拟现实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体现了十分清晰的发展思路。具体表现在:更快、更高质量的图形;更便宜、设计地更优越的输入、输出设备;更强的处理能力。这些因素能从整体上促进虚实技术水平的发挥,让设计师们创造出更加优越的风景园林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能促进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设计的创新。由于风景园林师们必须要注重对风景园林艺术作品根本的理解,这就需要采取各种先进的技术来辅助自己的设计工作,实现园林创新艺术的更新调整。在风景园林师们研究虚拟现实的表达潜能时,对于更加复杂的园林景观也会有新的发现,在这种环境下的虚拟现实的工具与技术也会实现更大的发展,对于整个风景园林设计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1.3 结合农业产业的理念创新
欧洲的一些乡村地区看上去就象一座大花园―――那些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错落有致的村舍、有高高尖顶的小教堂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样,中国传统的村落中那从门前潺潺流过的溪水,那白墙灰瓦,那竹楼、圆楼、吊脚楼等等无一不给人一种优美的意境享受。
现在,多数大中城市的边缘区,除了已开发的大量的住宅、工厂、大学城、主题公园等人工及半自然的环境外,还有大量的乡村环境,我们大可就其村落本身和田园环境,结合农业产业,创造既能提供一定生产功能又能满足观赏与休闲度假需求的环境场所,如观光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公园等,从而就近满足了都市居民回归自然田园、亲近自然的本性需求,同时也能够让都市走进乡村,乡村融入都市,实现城乡共融。
2 风景园林设计的创新策略
2.1 继承传统园林优势
2.1.1 视域边界的巧借: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摆脱拘泥于庭园范围的模式,逐渐拓宽园林的视觉效果,保证园林景观的协调构建。对于选择的园林景物,应该符合现代人文发展的需要。让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这样才能衬托出更高层次的艺术效果。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常会将视域空间看成设计范围,将地平线当成空间参照,这就继承了传统设计理念的优势。
2.1.2 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我国古代园林设计师们常常会注重于自然景观的捕捉,把各类优美的风景园林融合到现代设计理念里。利用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将峰峦沟壑表现在庭院中。从二维的园址的基础上显现出三维的空间效果。结合对全园的景区、水面、游览路线等全面规划处理,这些就本质上均属于 “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属于相互对立的状态,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提炼,对于现代园林艺术来说都是一种手法创新。
2.1.3 渐入佳景的空间组织:
对空间组织的构建,主要采取的是“动静结合、虚实对比”的创造方式,这样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起到多个方面的效果,如:“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等,这些都是现代艺术设计需要积极贯彻的理念,能够向我们展示出别具风格的园林设计。在设计安排时,我们需要把园林整体的形状、尺度、空间等元素全面调整,以此来创造出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各不相同的艺术效果。设计师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创作手法,如: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让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发挥更好的效果。
2.1.4 合适的理想环境:
现代人文理念的更新让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这设计师应从居民角度考虑设计出更加理想的人居环境。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满足现代人居物质生活的需要。考虑到国内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将重点放在了小气候园林的改造上,借助于不同的植物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从而创造了与现实生活需要相符合的生活环境。
2.2 风景园林设计创新的引入
2.2.1 生态环保的设计手法:
园林设计中的生态环保观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环保知识与方法,解决园林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是园林生态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场地生态良性循环的尊重、对环境能源的保护利用、对区域协调相容和景观优化利用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规划设计,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设计理念。
在园林设计中,对于生态环保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以生态平衡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可以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园林已成为现阶段景观设计师最优化的设计方案之一。如上海世博会的园林景观设计,在理念上提出了视觉园林景观最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创造史无前例的园林景观资源、提供多元视点以及保证正常视点的通透性、保证高效的视觉可达性等手段,满足游客对于水、绿、景观标志物等的观赏需求,增加园区的吸引力。
2.2.2 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引入:
在现代园林设计时,园林师应将园林中各景观要素加以反复推敲,在满足其视觉、嗅觉、审美等多方面功能的前提下,大胆创新,运用现代技术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更多的艺术设计。从而更好地发挥园林的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景观是城市环境的核心,如上海世博会法国馆的内外,布满了绿色植物,充分展示法式庭院园林的设计风格。著名的景观设计师米歇尔•赫斯勒(MichelHoessler)与他的团队agenceter,在馆内仿建法式园林,打造“凡尔赛花园”。法式园林的垂直绿荫从地面一直延伸到花园屋顶,整个屋顶被绿色覆盖,并在场馆内庭形成一道道绿色的瀑布,绿意盎然仿佛一层精致绿色的面纱而又唾手可得,建筑与园林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同时,场馆内庭四面形成的一道道或曲或直的绿篱,让人联想到电子线路板等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元素,这种古典与现代、园林与电子信息结合的设计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这种法式垂直园林采用了复杂的滴水灌溉方式,正是这种新的理念、新的技术的运用使得法国馆馆内景观设计耐人寻味。
另外,我们熟知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园林设计,也运用了一些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展现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三大理念精神。与此同时,由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系统集成正成为丰富景观设计资源的强大的技术手段,从多方位进行园林设计的创新,勾勒园林景观的空间格局并进行景观资源的空间分析,这对于提高园林景观的现代气息和美学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社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人们对于园林艺术更加关注,设计师在创造风景园林时应该从人们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园林作品,这是新时期园林设计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鹏.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情感因素[D].北京林业大学,2008.
[2]唐志泉,陈金兰,冯光澍.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2009.
[3]戴竹秀.浅谈风景园林设计四大创新理念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
[4]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张光琴,韩波.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探析[J].现代园艺,2010,(1):46-48
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工艺;植物选择与配置;方式方法
风景园林不同于一般性的观赏园林,甚至连景观设计与其相比都欠缺了一点生动性。风景园林的施工设计工艺很是独特,尤其是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方面,风景园林会选择采用天然的、不经雕琢与修饰的植物作园林景观,风景园林追求自然,但在体现自然的同时又会引入人工设计工艺,追求自然与人工的结合。风景园林也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集合了生物学、园艺学、文学、生态学、艺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的绿色生物工程设计学,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下面就风景园林的基本特点以及园林设计工艺中关于植物的选择配置方式作详细论述。
1.风景园林的特点
风景园林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常见的如中国的九龙坡城市公园、苏州园林等等。事实上,风景园林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从学术研究领域来看,风景园林其实是一门生物工程设计学科,它囊括了自然地理、生物、植物、生态等生物学科以及园林园艺、文学、美学等艺术学科在内,是一门以生物生态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应用型学科。
比起观赏园艺,风景园林更具空间性,它的空间设计鳞次有感;比起景观设计,风景园林更具生动性,园林内部动植物生命鲜活;比起环境艺术,风景园林更具科学性,它综合了多类学科知识,设计得科学合理……总的来说,风景园林具备了所有其他环境规划或景观设计所不具备的内容,是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总目标。
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随着绿色生态理念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渗透,园林设计需以“绿色、生态、环保”作核心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园林设计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园林设计就必须引入绿色植物,合理配置具有生态环保性的绿色植物,以达到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当然,在风景园林中配置植物并不仅仅只是为遵循园林设计要求,还为了增添园林景观的滑协调性和美观性,利用植物来净化园林空气,为休憩与活动在园林中的人们创设一个健康、安全的活动空间。
3.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前面提到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园林设计需要利用植物造景,还因为植物所具有的净化作用能够净化自然空气,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所以在园林周围造景时,务必要按照相关的选择与配置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工作。需要强调的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原则与要求,按照特定的步骤、原理和方法进行配置。下面就风景园林施工设计工艺中关于植物的配置方式作详细介绍。
3.1明确园林设计目的,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风景园林设计中,在选择植物品种之前一定要明确好园林的设计目的,有目的性的选择植物的品种与形式。在园林整体空间设计中,要先进行植物群体的设计,只有完成了植物群体设计与配置以后,才能继续对植物单体形式进行设计和配置。也就是说,风景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的选型与配置顺序是:先按照园林设计目的选择植物品种,然后作整体的植物群设计,最后再对单体植物进行配置。
3.2单体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群体中的单体植物,其成熟程度应在75%~100%。设计者是根据植物的成熟外观进行设计,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终成熟后的外貌,以便将单体植物正确地植于群体之中。
(2)在群体中布置单体植物时,应使它们之间有轻微的重叠。单体植物冠径的相互重叠基本上为各植物冠径的1/3~1/4。
(3)排列单体植物的原则,是将它们按奇数,如3、5、7等组合成一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这是一条基本设计原理。奇数之所以能产生统一的布局,皆因各成分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反,由于偶数易于分割,因而易相互对立。紧接着应考虑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单体植物的排列原则同样适用。各组植物之间,应如同一组中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在视觉上应相互衔接。这样会增加一个布局的整体性和内聚性,因为中组不同植物似乎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此外,在设计中植物组合和排列除了与该布局的其它植物相配合外,还应与其它因素和形式相配合。
设计者在完成群体和单体布局后,还应该考虑到设计的某些部分是需要变更的。在布局中可以采用群植或孤植形式配置植物。但必须与初步设计中选取的植物大小、形态、色彩以及质地等相吻合,同时还应考虑阳光、风及各区域的土壤条件等因素。完成初步设计后需要进行细部设计,主要方法为:
首先考虑的是植物大小之间搭配。应首先确立大中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它们的配置将会对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外观产生最大的影响。一旦较大乔木被定植后,小乔木和灌木才能得以安排,以完善和增强乔木形成的结构和空间特性。较矮小的植物就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展现出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由于大乔木极易超出设计范围和压制其它较小因素。因此,在小的庭园中应慎重地使用大乔木。大乔木在景观中还被用来提供荫凉,故在种植时应在空间或建筑物的西南、西面或西北面。
其次,考虑的是植物的品种搭配。在设计布局中应认真研究植物和植物搭配,在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在使用针叶常绿植物,必须在不同的地方群植、避免分散。这是因为它在冬天凝重而醒目,太过于分散,务必导致整个布局的混乱感。在一个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平衡关系,针叶植物所占的比例应小于落叶植物。最好方式就是将两种植物有效地组合起来,从而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第三,在考虑植物色彩因素时,也应该同时考虑植物叶丛类型,这也是植物色彩的一个重要因素,叶丛类型可以影响一个设计的季节的交替关系,可观赏性和协调性。在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应与其它观赏性相协调,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作用。
第四,则是考虑植物的质地。在一个理想的设计中,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均衡搭配使用。质地太少,布局又会显得杂乱。比较理想方式是按比例大小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因此,在质地选取和使用上还应结合植物的大小、形态和色彩以便增强所有这些特性的功能。
4.结束语
本文对风景园林特点以及风景园林施工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作了详细介绍,着重对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工艺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并形成了具体的资料,希望能为同行开展工作研究提供帮助。 [科]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字:生态主义风景园林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中国古代早有精辟的论述。如《管子形势解》中认为人不能“上逆天道,下绝地理”,否则就会“天不予时,地不生财。”随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设计师在设计中都要考虑到设计的生态型,遵循生态性准则。园林的生态性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准则。
自然优先原则
尊重自然是景观设计的首要准则。保护自然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前提。要维护自然界本身的缓冲和调节。因为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系统来维持生态平衡。其中水分循环、之辈、土壤、小气候、地形等在这个系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原有资源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原有景观的积极因素,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因施工对原有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要设计一块场地,我们就应从这块场地开始,首先分析其自然形成的过程,如风、水、生物,生态条件,土壤条件,周围的山水格局、山水环境,它们跟气候的关系情况,现状的植被情况以及地下水等诸多问题。其次还要对这块场地进行系统的自然背景分析,然后再做整体设计分析这块场地的适应性。景观设计必然从整个场地的自然属性开始分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如果场地有水,那么就要充分利用这水;如果场地周围有山,那么就要充分利用这山;如果场地有良好的植被,那么就要充分利用这个植被。尽量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设计改造这块场地。大自然本身有它天生的美、天生的功能在其中,人的活动应该在自然的背景下去完成。
真正的园林设计并不是任意去破坏自然,破坏生态,而是自然和人文的完美统一,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的原有风貌,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维护生物多样性
大自然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应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型的最深层的含义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
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气息的荒废地、湿地、自然河川、低洼地、盐碱地、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引种;在发展人工草地的同时,保护野生花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二、整体设计准则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时对人类整体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要保证一个地区各组成元素达到最优的配置就必须正确定位该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向,综合研究其土地功能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组织。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绝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广场、街景、园林绿化,从城市到牧野都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注重人的生活体验、人的感受,是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栖居之所。美好的景观环境既是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记忆,更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和系统。景观设计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三、以人为本准则
各种各样的景观因素都是人类为满足自己活动需要而建筑的。英国规划家W·ALonso曾指出,规划师犹如一个翻译,他的职责就在于把公众的需要"翻译”成物质的环境。人类有生理、安全、社交、心理、自我实现等五个基本需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人类的基本需求。
人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以在做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在景观设计中,应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要留出一定的活动场所。往往做一些展示性的、不为人考虑的事情,过分的人工化、过分展示的做法都是给人看的,这些设计手法都是不冷静的。
四、地域性准则
现代的城市建设,总体趋向于同一个模式,绝大数的城市规划已经或正在丧失其他地域特色,同一模式的景观随处可见,从而丧失了景观的独特性,没有体现潜在的地域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张,保持地方历史性、文化性和自然地理特质显得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处的地域。地域性准则是对局部环境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地域的精神和地方文化,适应地域自然过程,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等,创造具有自然特性、文化特性的尽管,突出地方文化与地域特征。
结论
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性是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为着眼点,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使人居环境走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性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现在,在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发达的一些国家,生态主义已经成为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园林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设计中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
参考文献:
[1]陆海树 余长渐 王厚俊,浅谈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24期.
篇8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误区、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一、园林景观设计概念性分析
在传统的园林理论的基础之上,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筹划大自然环境的过程,并进行有意识的改建的思维策备就是园林景观设计,我国的大陆景观设计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比较突出的贡献人员就是俞孔坚大师。他在一九九五年荣获了哈佛大学的设计学博士,一九九七年回到国家后就创办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的研究院,同时,还创办了北京大学两个硕士学位点,就是景观学硕士与风景园林职业硕士。出版了十五部著作,同时,还把很多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完成了,这对于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景观设计学科在我国的确立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园林设计理念分析
首先,园林景观设计的主体是自然,减少或没有人类参与的自然形成的自然场所,是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中所追求的目标,自然生态系统受到非常严重的退化,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在西方社会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人类在过去是自然界的主宰,而现在只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在过去风景园林师把自然看作是原材料,如今,只是把自然当作设计中的一个主体。在以前传统的园林在人类的眼中是征服自然的炫耀,而城市中不断出现的一些荒地被看作是对自然征服能力的一种衰退的现象。在人们重新认识到,植物与人类在不断的发展中需要变化,自然也会通过各种方法把荒地变为各种变化,在风景园林的展示中荒地也是其中的一个热点景观。
其次,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是生态,生态学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其中之一就是让人们对各种生物依存的方式的重要性有了重新的认识。通过风景园林的设计可以发现,所有的景观元素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设计就像植物嫁接一样,如果方法不合适就不会成功。同样的道路,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随便把一些景观元素去掉,或者把各景观的元素间的联系方式进行破坏,就有可能在很多层面上对景观的格局造成影响。因此,对于非自然的环境来讲,设计手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自然环境是以生物为核心的话,这类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给自然带来很大的破坏性,并且,设计本身也不会取得成功,如果强行的话就会受到原有景物的排斥,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最后,园林景观设计的特征就是地域,地域性的景观是说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文脉的总和,主要有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以及水文地质等一些自然的景观,还有一些遗产等。把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进行重现是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景观,二是人文景观。在某一个地区中,每个景观的元素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与周边的自然人文进行了相应的结合,才构成了人们观看到的景观。景观设计可以是一个区域,也可以是场地周边的自然景观,通过对当地独特的自然与人工景观元素的充分利用,把与适合当地的自然与人文条件的景观营造出来。风景园林师都是完美主义者,也是扩张主义者,不会对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满意,追求的是本地域景观更加的完美。
三、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的三大误区分析
首先,概念误区,景观不是园林,园林一定是景观。而今是把景观和园林混为一谈,这是误区一。景观是“可引起良好视觉感受的某种景象”。而园林是“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景域”。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园林归结为景观。现在景观设计师只要会画美术图画,特别是能用电脑软件绘制效果图就可以搞园林设计。这是误区二。项目设计主题、设计思想不是设计师所为之,而是出资建造者、建造方项目主“官”人员根据主观意识要求设计方如何如何设计,甚至于具体的材质、树木、树木规格、构筑物等都有明确规定。这是误区三。设计图纸大多是效果图、意向图、分析图等图片,还多半是网上下载园林元素图片 ,没有设计思想,没有景的描述,出图大多是不成比例的缩小文本。这是误区四。设计师只是建造方、或是境外设计师的画图匠而已,很少有独立设计的机会。这是误区五。很多设计师对园林植物的生长特性、树木的姿态、色、花、形、叶园林用途、植物和环境的配置不清楚、不熟悉,一味搞花俏、洋、大、高、密。这是误区六。
其次,图纸混乱,说是景观设计也好、园林设计也罢,可这工程设计图纸总该有个统一的标准规范吧,可我们现在的设计图纸,五花八门,设计师自创一套,还说:“这么画图面好看”。1996年3月1日起已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1986年12月2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了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对工程建设图纸有严格的国家标准。而目前的工程设计图纸各设计师自创一套,最起码的图线、图标、图纸幅面、图例、代号、符号、文字形式、文字大小等等不按规范绘制。总平面图是表明一个征用地区域范围的总体综合设计的内容,是表现工程总体布局的图样,为工程施工放线、土方工程及编制施工规划的依据。现在的总平面图多半是色彩美术图,没有坐标、没有基点、基准线和标高。特别是图例、图线、符号、代号不按规范标准画,自成一格谁也看不懂,必须有设计自己亲自解读。反映的是效果图,形象图纸是表示设计的意图,把施工完成后的基本的面貌真实的反映了出来。但是,现在的效果图与完工后的情况是有区别的,把效果夸大了,把视野扩大了,园林素材与设计不相符,与工程的山水等建筑小口也不符合。
最后,模仿太严重,目前,流行的是欧式的景观,日本枯山水、生态分离器林、热带风光以及湿地景观,又叫东方的夏威夷、绿洲千岛等。有什么样的设计会有欧美的感觉与风格,所以,就开始在网上下载图片,无论是不是这样的风格,只要是与我们国家传统的园林不一样就是欧美的了。每个国家与地区经过长期的积累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形成,也就是自己的风格,异地的民族可以引进来使用,但是不是照搬过来。现在的很多建筑与园林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有欧美的风格就会有很多罗马柱建立,放多个艺术人像雕塑,再弄一些白砂粒或几块石头,石灯笼就成了日本的枯山水。在不到几百平方米的水面上放几块大卵石,再种上一些加拿利海枣,就成了热带的风光,东方的夏威夷了。在洼地上放一些石头,再种点水生的植物,就是湿地,把各种地被、乔木以及湿生树木混合着种植在一起就变成了生态园林。
四、园林景观设计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发展的趋向就是中方与西方文化的互动以及借鉴。通过一定程度的扩展或者改造,使我们国家的园林创造得到更大的进步,给我国的园林创造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更新的探索,在对民族文化延续保持的基础之上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与突破。也是我们国家园林时代生命力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经的道路,我们国家的园林设计一定要与国际的现代化设计融合在一起,并且,还要与西方园林的文化进行融合,同时,不能把自身传统的民族特点丢弃,对园林设计的发展是建立在自身民族特点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才能园林文化保持本土文化,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延续与传承,传统的文化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与灵魂,也是我们国家园林设计发展的唯一出路,对于国外的一些文化只能采取借鉴的方式,取之精华,这样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使民族的核心文化更加成熟与丰盈,与此同时,还要跟上时展的脚步,对于现代设计的语言不断的融会,具体有现代设计理论、设计理念、设计思维方法以及设计形式表达等。如果对于现代的艺术性以及民族特色性的关系进行正解的处理,就可以把代现的中国园林的精神引到人们都关注的意念上去,那么,我们国家现代园林的创作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世界行列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国外人们的态度及与大自然的交流也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能促进优秀的文化交流,并且,能与先进的科技进行顺利的交流。
综上所述,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具体分析,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的解释,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相信通过努力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会有更大的发展舞台。
参考文献:
[1]陈小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3(06)
[2]孙子健.浅谈新时期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所在[J].园林设计,2013,11.
篇9
通过对地域特征进行研究,为风地域性景园林设计提供素材及依据,使人们对地域景观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分析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意义,使风景园林的设计具有独特的风格,促进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地域特征;自然景观;人文特征;规划设计
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气候原因会形成不同的地域特征,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对地域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该地域的历史、文化元素,增加设计灵感,为设计理念和主题的形成提供依据。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园林作品,同时也反应出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属性、自然环境等等。以贵州地域特征为例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分析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和意义,促进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
1地域特征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1.1地域特征的概念
地域特征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结合体,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地域特征之间是存在着相互联系的,某一区域的特征变化会对周边地域产生一些影响。区域性是界定地域特征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地域特征差异的明显特点。在对地域特征进行分析时,必须要系统性的对待,全面把握地域特征中的每个细节。在地域特征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将成为具有特点和辨识度的风景,提高整个风景园林的建设意义。
1.2地域特征的主要内容
地域特征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气象、地质地貌、自然植被、水文条件等等。气候气象属于最为活跃的地域特征,在四季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特色。地质地貌决定了每个区域的土壤情况,同时也影响着风景园林内各类植被的种植。自然植被是每个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风景园林中主要的景观,所以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比较大。水文条件是地域特征中的主要内容,影响了各类生物的生长,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也会大量的利用水文条件进行自然屏障的规划。地域特征的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信仰,在不同的区域会存在着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历史文化背景的变化,使历史与景观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每个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情,同时也会融入独特的文化信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结合民族风情、文化信仰,可以让人们更容易接受该风景园林作品,使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2地域特征中自然因素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2.1地质地貌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地质地貌会造成地表的起伏差异,使地表的温度产生差异,例如山体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会产生温度的差异。地质地貌也会对该区域的降水量造成影响,使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加复杂。地质地貌的变化也会产生较多的自然遗产,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在进行有限度的开发,使人们在增加地质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效的促进了当地自然经济的发展。在贵州地区,因为山区面积比较大,所以会形成较多具有特色的建筑物。例如贵州地区的吊脚楼大多建于坡大谷深的地质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架空形式,使居民的居住空间增大了,同时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2.2气候气象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风景园林中的自然植被、水文地质等都会受到气候气象因素的影响,贵州地区因为气候湿热,雨季较长,所以在风景园林的围墙上会设置大量的花窗,并建造大量的亭廊。这种建筑结构会保证夏季风景园林的通风效果,在雨季时也方便游客在亭廊中进行游览。
2.3自然植被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自然植被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元素,也可以使游客更加容易感受到地域独特性。不同的植被可以反应出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而且不同地域温度和地质差异,使植被的规律存在较大的变化。例如北方地区多以落叶林和针叶林为主,而南方的风景园林多以阔叶林为主。同一种植被在不同的地域也会存在形态上的差别,所以表明了特定地域环境对植被有着很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大多以乡土植物为主,使风景园林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各个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意自然植被的保护,避免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2.4水文条件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水文条件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强的装饰因素,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天然河流作为景观设计基础,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性。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水文条件的保护,限制开发量,保证生态河流的本质,使水文条件可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应。
3地域特征中人文因素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3.1历史文化背景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历史文化背景反应了人类长期活动的过程,为风景园林设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资源。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的运用历史文化背景,将景观进行历史文化的重现。例如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进行历史遗迹的还原,使历史遗迹得以重现,使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历史文化,增加风景园林的历史性。在风景园林的各类构筑物中,以文字、图案的表达方式,直观地表达某一时段的历史时刻或历史进程,增加风景园林古朴韵味,让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该地域的文化特色,给游客留下深刻的映像。
3.2民俗风情信仰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风景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活动要求,使人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可以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增加民俗风情信仰的景观更加容易被接受和产生归属感。风景园林的设计要避免同类景观的出现,所以要保证民俗风情的覆盖范围足够广阔,民俗风情信仰是风景园林的无形财产,为风景园林增加了更为广阔的精神空间,从而使游览人员的心境得到满足。
4基于贵州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4.1贵州地区的风景园林景观
贵州地区因为自然格局的独特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景园林景观。贵州地区的植物种类也非常多,而且植物季相变化具有多样性,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会依据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地形地势等特点,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园林,这种景观设计主要向着地方化的角度发展,具有丰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例如贵州风景园林中的吊脚楼,就代表了贵州侗族文化。吊脚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建筑物,主要是为了适应地形地势的要求,是一种半围栏形式,将平房和楼房有机的联合在了一起,建立起前半部架空的楼房。还有很多的吊脚楼为了方便人员进出,将房门设置在屋后,省去了楼梯的搭建。
4.2贵州地区风景园林设计中苗族图案的应用
贵州地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苗族图案的应用非常广泛,将大量的苗族图案应用在园林雕塑中,体现出了民族精神和主题文化的同时起到装饰作用。风景园林内有大量的亭台楼阁,这些亭台楼阁主要起到的作用是造景和休憩,而苗族图案可以在亭台楼阁中起到装饰作用,使风景园林的结构与图案实现完美的结合,更加具有民族风格特色。苗族图腾柱和围栏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使游客在进入到风景园林中会感觉进入到了苗疆圣地。很多不了解苗族文化的游客会觉得这种陌生而奇特设计方式具有观赏性,了解苗族文化的游客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风景园林的设计意义,使地方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苗族图案是苗族人民的精神载体,据有深刻的寓意,充满了苗族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将苗族图案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体现了风景园林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满足了更多人的精神需求,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增加了民族文化的领悟。贵州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苗族图案大多以浮雕和雕塑的形式出现,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雕刻手法,体现出了风景园林不同的特色。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各类植物的配置,充分的利用原有地形,进行小幅度的改造,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设计师也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对风景园林进行合理的规划,实现风景园林的地域化、人文化特征,使风景园林更加具有活力。
5结论
风景园林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地域性原则进行规划,将历史与建筑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保证风景园林的设计质量。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各类因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希望可以促进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4,02:18.
[2]寿慧琴,余忠心.探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地域特征[J].现代装饰(理论),2014,06:7.
[3]郭楠,杨玫,张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分析[J].江西建材,2015,02:29.
篇10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城市化进程发展步伐也有所加快,鉴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风景园林设计逐渐以高姿态进入到人们的视线范围内。风景园林设计讲求生态环境与生态效益和谐发展、完美统一,然而,在现念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实际运用中,风景园林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设计随意性
风景园林设计的规划方案在时间上较为迫切,为了尽快完成方案,有些设计人员只是敷衍了事,一味地追求速度和进度,没有认真对待和研究风景园林设计的现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导致设计内容枯燥乏味,缺少创意,设计质量不达标;设计人员注重表面的华丽,以此又一次地更改设计方案,既浪费时间也缺乏操作性;现代社会对风景园林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多地是精神方面的追求,设计师大多注重以物质为出发点,设计形式太过平庸,缺乏创意和个性;园林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但是在设计时,往往只标明园林植物的种类,不明确具体规格和名称,使设计者的意图无法充分表达;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偏离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缺乏艺术性。
1.2缺乏科学性
风景园林设计理念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而在实际设计中,没有遵循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片面注重人们精神的享受,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必要性,造成了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些设计则比较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忽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缺乏人文关怀,功能性不足;有些建设单位态度不正确,对设计方案不进行科学论证,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保证设计的完整实施以及质量要求。
1.3带有盲目性
风景园林设计要求科学、理性,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受道路建设以及政绩表现的影响,风景园林设计盲目追求马路和广场建设,贪大求宽,缺少特色和活力。另外,模仿现象也非常严重,一些单位盲目追求绿化,不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引进外地品种进行照搬模仿。风景园林设计旨在追求环境与美学的有效结合,有些的风景园林设计可以借鉴和采用,但是不考虑和结合实际情况就盲目照搬,结果反倒会适得其反,既降低了其美学价值,又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金投入。
1.4施工技术问题
风景园林设计不管有些还是拙劣,都会通过施工表现出来,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不注重园林设计的施工过程,即使再优秀的设计也只能毁灭于实际操作中。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景观设计师很少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更是很少去施工现场,没有景观设计师在现场进行指导监督,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很难达到园林设计的预期效果。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风景园林设计不是很了解,加之不与设计师进行及时交流,导致误解或者曲解园林设计师的创作意图,使园林设计出现偏差。
2.风景园林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城市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风景园林设计是园林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式,面对风景园林设计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风景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建设的主要依据,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要注重设计方案的质量,谨防抄袭、敷衍、随意等现象的发生,并且全方面出发,综合考虑园林设计的科学性和观赏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风景园林设计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可以采取公共参与的原则,集思广益,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城市建设领导者和有关部门应当合理指导,坚持科学的行政管理,明确各个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文景观的塑造,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韵味,而园林设计是时展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二者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丰富现代园林设计的素材,增加文化内涵,做到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风景园林设计是非常关键的而一部分,是施工的前提和依据。在施工过程前,应当对设计方案进行仔细查看,然后选取技术素质较强的施工单位,目前来说,我国的风景园林绿化施工队伍很多,但是大部分队伍的专业素质都没有达到标准。因此,加强队伍专业知识和素质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管理方面,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施工程序操作。风景园林设计是做好园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风景园林设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必须严格、认真地对待,并采取一切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3.结束语
- 上一篇:思想政治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 下一篇:医学检验主要课程